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顾敏豪

中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20日
短线
8.33%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硅烷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4-04-11 14.49 -- -- 14.60 0.76% -- 14.60 0.76%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1亿元,同比增长17.55%。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62.98%,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51.77%,基本每股收益0.95元。 投资要点:硅烷气量价齐升,2023年业绩表现靓丽。公司是我国硅烷气细分行业主要供应商之一,主要从事高性能氢硅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氢气(工业氢、高纯氢)与电子级硅烷气,下游应用行业包括光伏、显示面板及半导体行业。受益于光伏行业快速发展、需求旺盛,带动公司硅烷气产量和价格同比明显提升。根据公司问询函回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硅烷气平均售价为24.44万元/吨,与2022年全年平均售价相比提升25.20%。2023年全年硅烷气生产2200吨,同比增长20.87%。在硅烷气量价齐升的影响下,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21亿元,同比增长17.55%。 全年费控平稳,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显著。从盈利能力上来看,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9.06%,较去年同期增加7.15pct。硅烷气销售价格上行叠加公司硅烷气销售占比提高两方面因素下,公司毛利率有较大幅度提升。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27%/5.66%/1.21%/2.83%,较去年同期分别-0.01/+0.21/-0.22/+1.85pct。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合计7.14%,较去年同期减少-0.02pct。在盈利能力提升和整体费用率控制平稳的影响下,公司实现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51.77%,综合净利率为27.5%,较去年同期增加7.65pct。 多领域驱动硅烷气市场需求增长。光伏领域:根据CPIA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随着N型电池生产成本降低和良率提升,技术路线转变带动硅烷气的用量增幅将超过50%,即生产1GW的TOPCon电池所需的电子级硅烷气将超过24吨;显示面板领域:显示面板产业国产集中度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景气度提升拉动车载屏幕需求推动硅烷气需求增长;硅碳负极:硅碳负极能量密度高,是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随着配套产业链的逐步成熟和产品性价比的提升,硅碳负极材料电池渗透率不断提高,拉动硅烷气需求。根据公司问询函回复,预计到2025年相应的硅烷气需求量达1.42万吨;电子级多晶硅:随着我国企业逐步具备规模化生产电子级多晶硅的能力,实现国产替代,带动对硅烷气需求若2025年我国电子级多晶硅的国产化率达到70%,将产生9100吨的电子级硅烷气需求。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为12.88/14.16/14.8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42/3.75/3.93亿元,对应的EPS为1.05/1.15/1.21元,对应PE为14.23/12.97/12.38倍。考虑到硅烷气行业的高景气度,以及硅基负极材料等下游新型应用领域的不断涌现,公司气体产品需求或持续增加,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硅烷气销售价格下行,行业竞争加剧,研发不及预期,客户过于集中
云天化 基础化工业 2024-04-04 19.44 -- -- 21.87 12.50% -- 21.87 12.50% -- 详细
投资要点:布公司公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年公司实现营入业收入690.60亿元,同比滑下滑8.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润股东的净利润45.22亿元,同比滑下滑24.90%,扣非后的净利润润45.08亿元,同比滑下滑23.54%,基本每股收益2.47元元。 了公司同时公布了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利红利10元。 磷化工景气有所回落,公司业绩同比下滑。公司是我国磷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化肥、磷矿采选、精细化工等,产品包括磷肥、尿素、复合肥、聚甲醛、饲料级磷酸钙盐、黄磷等。2023年,磷肥、聚甲醛、黄磷等产品价格下滑,磷化工行业整体景气有所回落。从公司产品销售和价格来看,2023年公司磷铵、复合肥、尿素、聚甲醛、黄磷和饲料磷酸氢钙分别实现销量479.35、155.51、248.97、10.85、2.11和57.56万吨,同比变动4.05%、52.82%、27.07%、7.00%、-1.40%和-2.16%,销售均价分别为3289.7、3077.2、2322.1、11648.1、22155.6和3118.3元/吨,同比下滑16.90%、3.52%、9.81%、27.78%、24.54%和17%。受主要产品价格下滑的影响,公司各业务收入以下滑为主,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90.60亿元,同比下滑8.30%。 盈利能力方面,在自产磷矿石的保障下,加上原材料硫磺、原料煤价格跌幅较大,公司磷铵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全年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毛利率分别为35.15%和32.42%,同比提升0.28和7.29个百分点。饲料磷酸氢钙业务毛利率31.20%,同比提升1.31个百分点。此外受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尿素、复合肥、聚甲醛和黄磷毛利率分别为33.21%、10.94%、25.88%和33.61%,分别下滑8.61、6.50、19.23和21.62个百分点。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15.18%,同比下滑1.04个百分点。在收入和盈利能力下滑的影响下,全年公司实现净利润45.22元,同比下滑24.90%,扣非后的净利润45.08亿元,同比下滑23.54%。 磷矿石价格有望维持高位,公司磷矿资源优势显著。2021年以来,受需求提升和供给收缩等因素推动,磷矿石供需较为紧缺,价格持续上涨。2023年上半年受下游磷肥、新能源等需求较弱影响,磷矿石价格小幅回调,并于2023年8月恢复上涨。目前磷矿石价格仍维持高位运行。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目前国内30%磷矿石主流市场均价1052元/吨,较年初价格上涨1.89%,较2023年8月的低位上涨18.87%。由于磷矿石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开采过程中环保要求的提高,未来磷矿石的稀缺性将不断提升。随着下游磷肥、新能源领域对需求的拉动、磷矿石供给的紧张态势有望延续,推动磷矿石价格高位运行。公司磷矿资源储备丰富,目前的磷矿生产能力1450万吨/年,磷矿石储量近8亿吨,是我国最大的磷矿采选企业一。公司产能和储量均位居国内第一,资源优势显著。近期公司公告,参股子公司聚磷新材竞得云南省镇雄县碗厂磷矿普查探矿权,未来公司磷矿权益有望进一步提升。 依托磷氟资源优势,业务逐步转型升级。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磷矿以及磷肥副产氟硅酸带来的磷、氟资源优势,公司持续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领域延伸,积极推动业务的多元化和转型升级。2023年,公司年产10万吨电池级磷酸二氢铵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同时对已建成年产10万吨磷酸铁装置,持续开展技改优化和控品降本,积极突破技术优化和成本控制关键课题。此外,公司年产2000吨磷系阻燃剂PMPP装置、年产1500吨含氟硝基苯多功能装置完成工艺技改,磷酸二氢钾装置实现达标达产,合资公司年产3万吨氢氟酸装置完成技改扩产、年产3万吨无水氟化氢联产白炭黑项目建成。未来公司将围绕“磷”“氟”资源,持续扩展产业链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5年EPS为2.62元和2.77元,以4月1日收盘价19.31元计算,PE分别为7.38倍和6.97倍。考虑到公司的发展前景与资源优势,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磷矿石价格下跌、公司新项目进展低于预期
宝丰能源 基础化工业 2024-03-28 15.72 -- -- 17.33 10.24% -- 17.33 10.24% -- 详细
投资要点:公司公布 2023 年年度报告,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1.36 亿元,同比增长 2.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6.51 亿元,同比下滑 10.34%,扣非后的净利润 59.49 亿元,同比下滑 11.46%,基本每股收益 0.77 元。 公司同时公布了 23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向中小股东派发每股现金红利 0.3158 元。 烯烃、焦炭价格下跌,公司以量补价业绩总体平稳。公司是我国新型煤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业务包括煤制烯烃和焦化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和焦炭。 2023 年,受全球经济下行、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原油、煤炭等能源价格总体呈回落态势,对公司收入和利润带来明显压制。公司积极扩产,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弥补了产品价格下滑的负面影响。2023 年,公司马莲台煤矿、红四煤矿完成产能核增,共新增煤炭产能 100 万吨/年;公司参股的红墩子煤业公司 240 万吨/年红二煤矿建成投产,煤炭权益产能增加 96 万吨/年。全年公司煤炭产能新增 196 万吨/年。烯烃方面,宁东三期烯烃项目上半年投产,新增甲醇产能 150 万吨,聚乙烯产能 40 万吨,聚丙烯产能 50 万吨。在产能提升的推动下,公司聚乙烯、聚丙烯和焦炭分别实现销量 83.25、75.28 和 697.55万吨,同比增长 18.24%、12.50%和 11.69%,销售均价分别为 7083.74 元/吨、6785.92 元/吨和 1574.75 元/吨,同比下滑 5.09%、8.60%和 22.86%。全年聚乙烯、聚丙烯和焦炭分别实现收入 58.97、50.88 和 109.85 亿元,同比增长 12.22%、4.28%和下滑 13.41%。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1.36 亿元,同比增长 2.48%。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的主要原材料气化原料煤、炼精焦煤和动力煤采购单价分别下跌 19.06%、25.16%和21.78%。在产品和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影响下,公司盈利能力小幅下滑。公司全年毛利率 30.40%,同比下降 2.47个百分点;净利率 19.39%,同比下降 2.78 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的下降压制了公司的盈利,全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6.51 亿元,同比下滑 10.34%,扣非后的净利润 59.49亿元,同比下滑 11.46%。 宁东三期产能投放推动四季度增长,油煤价差扩大保障未来盈利。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7.35 亿元,同比增长25.77%,环比增长 19.48%;实现净利润 17.60 亿元,同比增长 89.25%,环比增长 7.70%。公司营收与利润连续 两个季度回升。一方面受益于 3 季度宁东三期烯烃项目产能的逐步投放,三、度季度公司烯烃销量分别为 36.06 万吨和 56.4 万吨,环比上涨 20.76%和 56.41%。此外 202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总体上行,对公司烯烃价格带来一定提振。同时公司焦炭售价上涨幅度较大,三、四季度销售均价分别为 1481.7 元/吨和 1683.2 元/吨,环比分别上涨 7.91%和 13.60%。2024 年以来,国际油价继续保持上涨态势,布伦特油价自 77.04 美元/桶上涨至 85.43 美元/桶,涨幅 10.89%。同时公司主要原材料动力煤和焦煤价格下跌幅度较大,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4 年以来鄂尔多斯 5500 大卡动力煤价格自 690 元/吨下跌至 597.5 元/吨,跌幅 13.41%,炼焦煤参考价自 2575 元/吨下跌至1850 元/吨,跌幅 28.16%。随着油煤价差的扩大,煤制烯烃路线盈利有望得以提升,从而推动公司业绩的增长。 多个项目稳步推进,未来业绩增长具有保障。近年来年公司各项项目稳步推进,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坚实基础。随着宁东三期烯烃项目的建成投产,公司烯烃产能由 120 万吨提升至 210 万吨,产能增长 75%,为公司今年烯烃产销带来提升空间。25 万吨 EVA 项目于今年 2 月投入试生产。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 260 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 40 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仍在顺利推进,目前建设进程过半。在多个项目保障下,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具有坚实基础,长期成长性可观。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4、2025 年 EPS 为1.08 元和 1.31 元,以 3 月 25 日收盘价 15.74 元计算,PE 分别为 14.57 倍和 12.06 倍。考虑到行业前景与公司的行业地位,维持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跌、油价大幅下跌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4-03-25 77.03 -- -- 88.66 15.10% -- 88.66 15.10% -- 详细
投资要点:公司公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年公司实现营入业收入1753.61亿元,同比长增长5.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润司股东的净利润168.16亿元,同比长增长3.59%,扣非后的净润利润164.39亿元,同比长增长4.06%,基本每股收益5.36元。了公司同时公布了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发利现金红利16.25元。 多项目产能投放推动产销提升,公司业绩小幅增长。公司业务包括聚氨酯、石化业务和新材料三大类。2023年,国内外宏观经济面临一定压力,公司各产品下游市场整体需求较弱,市场竞争加剧。在此情况下,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持续提升全球化运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福建万华MDI、TDI和苯胺以及聚醚、PC等多套装置投产,推动了公司主要产品产销的提升,带动了业绩的小幅增长。 2023年,公司聚氨酯系列产品销量489万吨,同比增长16.93%,实现收入673.86亿元,同比增长7.14%;石化系列产品销量472万吨,同比增长4.02%,实现收入693.28亿元,同比下滑0.44%;精细化学及新材料系列产品销量159万吨,同比增长67.84%,实现收入238.36亿元,同比增长18.42%。产品价格方面,2023年聚氨酯系列产品价格整体呈下行趋势,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纯MDI和聚合MDI市场均价分别为20099元/吨和15989元/吨,同比下滑2.95%和7.72%。石化产品整体亦以下降为主,其中丙烯、丁二烯、MTBE、正丁醇、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均价分别为6959、8432、7221、7941、6281和9235元/吨,同比分别下跌10.13%、5.44%、1.59%、7.38%、38.48%和21.64%。在产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公司以量补价,推动了收入的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3.61亿元,同比增长5.92%。 主要原材料中,纯苯均价7250元/吨,同比下跌10.77%,5000大卡煤炭均价851元/吨,同比下跌25.09%,丙烷均价575美元/吨,同比下跌21.98%。丁烷均价577美元/吨,同比下跌21.39%,跌幅总体大于产品价格的下跌幅度。 盈利能力方面,在产品与原材料价格共同下跌的影响下,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16.79%,同比提升0.22个百分点。其中聚氨酯系列毛利率27.69%,同比提升3.24个百分点,石化系列毛利率3.51%,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毛利率21.42%,同比下降6.21个百分点。聚氨酯系列产品景气有所提升,推动了公司全年盈利能力的下滑。 总体来看,2023年受下游需求不足影响,公司产品整体价格承压。在新产能投放的推动下,公司以量补价,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3.61亿元,同比增长5.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16亿元,同比增长3.59%,扣非后的净利润164.39亿元,同比增长4.06%,MDI与与石化业务仍有增量,未来有望逐步复苏。2023年以来,聚氨酯海外需求保持较快增速,国内需求亦稳步回升。随着我国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的逐步实行,聚氨酯需求有望继续复苏,推动行业景气的上行。未来公司的聚氨酯与石化业务供应仍有增量,福建万华将通过技改,将MDI年产能由40万吨提升至80万吨,TDI年产能由25万吨提升至33万吨。此外乙烯二期项目预计年内建成投产,项目产能120万吨,产品包括乙烯、丁二烯、聚烯烃弹性体POE等。随着石化产能规模的提升,产业链协同效果也不断增强,能够为公司新材料业务提供原料供应,提升公司的综合优势。 新材料品类不断丰富,前景广阔。近年来公司在高端化工新材料方面持续获得突破,自主研发的异氰酸酯固化剂、聚醚胺、甲基胺、卡波姆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医疗用PMMA新产品开发成功,销量逐步提升。XLPE、MS树脂等中试开车,为工业化做好储备。此外,公司将电池材料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建立了电池材料生态圈。三大电池负极材料快速推进,电池化学品持续工艺创新。未来公司的新材料业务发展潜力广阔,推动公司从全球聚氨酯龙头向新材料巨头迈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5年EPS为6.24元和7.48元,以3月20日收盘价77.88元计算,PE分别为12.49倍和10.41倍。考虑到公司的发展前景,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新项目进展低于预期
建龙微纳 基础化工业 2024-03-04 41.99 -- -- 42.00 0.02%
42.00 0.02% -- 详细
投资要点:布公司公布2023年年度业绩快报,计预计2023年实现入营业收入9.72亿元,同比增长13.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为的净利润为1.53亿亿元,同比滑下滑22.5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为后的净利润为1.37亿亿元,同比滑下滑11.03%。基本每股收益预为计为1.84元。 全年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业绩略有下滑。公司是我国吸附分子筛行业的领军企业,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多孔晶体材料分子筛吸附剂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等业务,产品包括分子筛原粉、分子筛活化粉、成型分子筛以及活性氧化铝,广泛应用于工业气体分离、医用氧气、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环境治理等领域。2023年以来,公司聚焦主业,加大投入实施“国际化战略”,持续加强技术创新,积极开拓全球市场,推动公司核心产品销量与收入稳中有升。此外,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布局,产品结构不断丰富,部分应用于新领域的产品以及石油化工领域的催化剂等均实现突破,为公司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在多项因素驱动下,公司产品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更加完善,带动全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7%。 2023年,公司及时根据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积极调整营销模式,采取更为主动的销售策略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全年公司人员支出、市场推广和研发投入增加等使得期间费用同比增长26.62%,对全年利润带来一定压力。 受此影响,公司全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2.57%,扣非后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1.03%。 海外业务快速增长,国际化战略不断推进。国际市场方面,公司以泰国建龙生产基地为基础,充分利用泰国的区位优势,从走出去深入推进泰国产销本地化部署工作,不断完善“多市场进入体系认证”和“国际品牌培育工作”,深入推进美国、印度、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市场开发服务,拓展公司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2023年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44.83%,泰国建龙全年营收同比增长约44.92%。 此外,公司与林德气体、法液空等多个海外大型气体厂商达成规模销售与长期合作,并为嘉能可完成了海外制氧系统的分子筛整体更换业务,逐渐从销售出海向技术出海转变。目前泰国建龙二期项目正有序推进,预计于2024年底投产。随着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推进,有望为公司业绩带来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业务布局持续多元化,新业务推出保障长期成长。公司坚定走高质量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围绕分子筛吸附、催化材料在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环境治理等领域作为主要研发方向,持续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和布局。公司持续加大对分子筛新应用领域的研发投入,2023年取得较好进展。如汽车刹车系统、空气悬架系统和动物饲料用分子筛等产品,合计实现了千吨级的规模化销售。在催化剂领域,公司产品在石油化工领域也实现销售突破,完成了中石油长庆油田的世界规模第二、亚洲最大的RNG项目及塔里木油田超大型RNG项目的分子筛供应,并实现了一次开车成功。新产品、新项目的推出与落地拓宽了公司产品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4年EPS分别为1.84和2.36元,以2月28日收盘价40.50元计算,PE分别为22.05倍和17.19倍。公司估值合理,结合公司的发展前景,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足,新项目进度低于预期
卫星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4-02-01 13.80 -- -- 17.12 24.06%
20.01 45.00% -- 详细
投资要点:布公司公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计预计2023年实现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亿亿元元-52亿亿元,同比增长48.00%至至67.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2023年实现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63亿元-51.63亿亿元,同比长增长47.71%-67.14%。 原材料成本下降推动公司盈利提升。公司主要业务包括C3和C2两大产业链,C3产业链涵盖丙烯及下游丙烯酸、丙烯酸酯;C2产业链为乙烷裂解制乙烯及下游聚乙烯等衍生物。2022年受原材料乙烷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公司成本压力提升,盈利大幅下滑。2023年以来,受美国天然气下行影响,美国乙烷价格亦大幅下降。根据彭博数据,2023年美国乙烷均价24.68美分/加仑,较2022年均价下降48.42%。此外2023年丙烷均价5181元/吨,同比下降13.99%。在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带动下,公司成本压力大幅缓解。产品价格方面,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3年聚乙烯、聚丙烯、丙烯酸均价分别为8248元/吨、7531元/吨和6384元/吨,同比分别下跌4.52%、9.82%和38.14%,跌幅小于原材料价格下跌幅度,推动了公司盈利的提升。 四季度成本进一步下行,公司业绩维持较好态势。2023年三季度以来,在原油等石化上游原料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公司产品价格有所上行,叠加原材料成本的下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68亿元,同比增长21.34%,环比增长2.53%,实现归母净利润15.51亿元,同比增长525.40%,环比增长36.58%。四季度公司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均有所回落,公司业绩保持在较好态势。根据业绩预告,四季度公司净利润预计为12.06-18.06亿元,同比增长2536%-3848%,环比增长22.24%-增长16.45%。 成本优势保障,公司盈利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相比于油头路线,公司以乙烷、丙烷等轻烃作为原材料,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未来在供给端的约束下,国际油价预计将整体保持中高位运营的态势,美国乙烷价格则在页岩气产量不断提升和出口受限等因素影响下,预计价格维持低位态势,从而保障公司的成本优势。在成本优势的推动下,公司盈利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 新项目储备丰富,公司未来成长动力较强。公司未来规化项目较多,产能有序扩张,为后续业绩增长带来充足动力。2023年公司扎实推进了连云港基地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和平湖基地新能源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电子级DMC、电子级双氧水和乙醇胺、苯乙烯等装置陆续投产。 嘉宏新材料年内实现并表,为业绩增长作出一定贡献。此外公司1000吨α-烯烃工业试验装置一次开车成功,10万吨α-烯烃及下游POE树脂材料正有序推进,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增长潜力。 未来公司将以轻质化原料为核心,推动轻烃产业链建设,合理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规划项目,稳步实施在建项目,进一步扩大具有竞争力产品的全产业链建设。在多个项目保障下,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具有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4年EPS分别为1.45和1.84元,以1月30日收盘价13.85元计算,PE分别为9.57倍和7.53倍。公司估值较低,结合公司的发展前景,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新项目进度低于预期
隆华科技 机械行业 2023-11-17 7.52 -- -- 7.66 1.86%
7.66 1.86%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3 年三季度报告,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94 亿元,同比增长 12.05%。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7 亿元,同比增长 15.30%,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 1.57 亿元,同比增长 29.01%,基本每股收益 0.20 元。 投资要点: 公司是工业换热器领域领军企业,同时积极开展新材料业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节能环保产品及服务、高分子复合材料、电子新材料三大板块。节能环保板块:公司节能业务产品以复合空冷式换热器为主,聚焦于石油、化工等大工业传热领域;环保业务以工业水处理业务为重点,积极开展大型工业企业的水处理业务;萃取分离业务主要产品为各类萃取分离剂,广泛应用在湿法冶金、电池金属提取制备及回收等领域。高分子复合材料板块:产品主要以 PVC 和PMI 泡沫为主,广泛应用在军工、风电、轨道交通等领域。电子新材料板块:产品主要以钼靶和 ITO 靶材为主,应用于显示面板、光伏等领域。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公司是节能环保领域的综合方案供应商,2023 年上半年收入占比最高的节能环保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10.98%,推动了公司业绩的提升。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8.94 亿元,同比增长 12.05%,实现归母净利润 1.77 亿元,同比增长 15.30%。单看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7.07 亿元,同比增长 32.48%,实现归母净利润 0.58 亿元,同比下滑 5.00%,公司业绩整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公司费控能力良好,前三季度净利率同比小幅增加。从盈利能力来看,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24.20%,较去年同期减少-1.06%。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3.41%/8.81%/1.38%/4.58%,较去年同期分别-0.44/-1.05/-0.45/-0.24pct,销售期间费用率较去年同期下降 1.95pct 至 13.60%,公司整体费控能力较强。因此公司净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 0.43pct 至 10.21%。单看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24.90%/8.99%,较去年同期-0.81/-2.8pct。 靶材业务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化机遇。公司正处于从节能环保领域转向新材料业务的业务拓展期。子公司丰联科光电主要产品包括钼、钨、铜、钛等金属靶材、氧化铟锡(ITO)靶材及超高温特种功能材料,其中钼靶材和 ITO 靶材收入占比较高。公司是国内首家批量供应 G10.5 平面 ITO 靶材的供应商和国产 ITO 靶材的主力供应商,应用于京东方、TCL 华星、天马微电子等客户的多条高世代 TFT 生产线。靶材作为一种关键半导体材料,产品开发和客户认证周期较长,产品进入供应体系后,客户粘性较强。在国产替代的机遇下,随着日韩等厂商的退出,靶材市场空间逐步加大,公司 ITO靶材业务有望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为27.40/32.67/37.77 亿元,净利润为 2.21/2.98/3.56 亿元,对应的 EPS为 0.24/0.33/0.39 元,对应的 PE 为 30.47/22.62/18.95 倍。考虑到靶材和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和公司在节能环保领域的行业地位,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如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金宏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3-11-16 25.91 -- -- 26.23 1.24%
26.23 1.2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0亿元,同比增长23.87%。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53.31%,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61.00%,基本每股收益0.53元。投资要点:三季度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公司是国内重要的特种气体和大宗气体供应商,主营业务为大宗气体、特种气体和燃气三大类100多个气体品种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0亿元,同比增长23.87%;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53.31%。单看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46亿元,同比增长27.45%;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37.72%。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长的原因主要系:(1)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一站式供气服务的优势,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市占率不断提高,产品销量增加。(2)公司部分电子大宗载气项目贡献稳定营收及利润。(3)受益于目前半导体国产替代的背景,公司高毛利率的特气营收占比已升至50.50%,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提升1.29pct,与2022年底相比提高8.35pct。公司毛利率稳中有增,费控能力向好。从盈利能力上来看,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8.43%,较去年同期增加2.48%,主要受原材料采购价相对平稳,高毛利率的特种气体比重上升所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40%/12.14%/0.74%/3.73%,较去年同期分别-0.10/-1.36/+0.04/-0.33pct,期间费用率合计21.27%,较去年同期减少-1.42pct。公司各项费用增速放缓,盈利质量有所提高,因此净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2.82pct至15.35%。单看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7.17%、15.79%,同比-0.7pct/+1.1pct。电子特气业务与大宗载气协同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 公司围绕集成电路、光伏等行业客户,不断提升特种气体综合服务能力。电子特种气体方面,公司已逐步实现了一系列产品的进口替代。其中,公司优势产品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产品已正式供应了包括中芯国际、海力士、镁光在内的一批知名半导体客户。投产新品电子级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正在积极导入集成电路客户,其中高纯二氧化碳已实现小批量供应,正硅酸乙酯已在联芯、苏州和舰等公司进行大批量测试;电子大宗载气方面,截至2023年9月,公司已签7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订单,其中2个已开票供气。公司首个大宗载气项目广东芯粤能项目(合同金额10亿元,履约期限20年) 8月正式量产供气,北方集成创新中心项目已在临时供气状态,厦门天马项目、无锡华润上华等项目均在实施过程中。在产品方面,公司计划12个液氦储罐氦气,目前已到位9个,充分保障集成电路客户需求。整体来看,随着公司电子气体项目的持续落地量产,公司电子气体方面业务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下游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工业气体特别是电子气体的增量需求,为公司远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24.50/30.45/37.99亿元,净利润为3.45/4.11/4.70亿元,对应的EPS为0.71/0.84/0.97元,对应的PE为35.72/30.05/26.24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如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兴发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3-11-09 19.91 -- -- 20.43 2.61%
20.43 2.61%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年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9.28亿元,同比下滑 11.78%,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 9.34亿元,同比下滑 80.98%,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8.79亿元,同比下滑 82.40%,基本每股收益 0.89元。 部分产品价格反弹需求回升,三季度业绩大幅改善。公司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构建了矿电磷一体化的产业链,产品包括草甘膦、磷铵、有机硅等。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向下延伸,拓展了食品添加剂、特种化学品、电子湿化学品等新材料业务。2023年以来,公司的草甘膦、有机硅、化肥、特种化学品等主要产品均处于价格下跌,景气下行的态势。从具体经营数据上看,前三季度公司草甘膦系列产品均价 2.55万元/吨,同比下滑 56.89%;有机硅系列产品均价 1.19万元/吨,同比下滑 40.35%;特种化学品均价9608元/吨,同比下滑 40.97%;肥料销售均价 2938元/吨,同比下滑 17.75%;此外食品添加剂、磷矿石、黄磷和湿电子化学品等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产品价格的下滑和景气下行导致了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和盈利能力的下滑,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 13.14%,同比下滑 23.2个百分点,净利率 4.46%,同比下滑 18.97个百分点。受收入和毛利率下滑的影响,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下滑幅度较大。 三季度以来,公司部分产品黄磷、湿电子化学品和磷矿石等价格有所反弹,此外磷肥、磷矿石、黄磷和食品添加剂等销量提升幅度较大。从具体数据来看,三季度草甘膦、有机硅、特殊化学品、肥料、食品添加剂、黄磷、湿电子化学品和磷矿石均价分别为 2.32万元/吨、1.05万元/吨、8661元/吨、2509元/吨、9072元/吨、2.25万元/吨、9589元/吨和 629元/吨,环比分别变动-1.28%、-10.56%、-8.73%、-25.16%、-10.87%、10.12%、18.23%和 8.80%。 销量分别为 4.04、4.71、6.89、41.1、4.88、0.52、1.93和 63.42万吨,环比分别变动-22.01%、-8.54%、3.30%、58.02%、6.78%、6.12%、-12.27%和 13.09%。受此影响,三季度公司经营有所改善,业绩环比回升。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3.18亿元,同比增长 10.07%,环比增长18.18%;实现净利润 3.25亿元,同比下滑 74.21%,环比增长 104.20%;扣非后的净利润 3.30亿元,同比下滑74.43%,环比增长 140.52%。 持续打造一体化产业链,磷矿资源优势保障公司竞争力。公司依托丰富的磷矿石资源,深挖磷化工下游潜力,形成品种多、规模大、门类齐全、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磷化工产业链,形成“矿电磷-磷硅-肥化”的产业结构。2022年后坪磷矿 200万吨项目投产后,公司磷矿设计年产能提升至585万吨,磷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随着农化及新能源领域需求的快速增长,2022年以来我国磷矿石供需呈紧张态势,价格保持上升趋势。在磷矿石价格的支撑下,未来磷化工行业景气有望延续,公司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 新材料板块多点开花,保障公司长期成长。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新材料业务领域的布局力度,食品添加剂、特种化学品、湿电子化学品等新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公司继续重点发力硅基、硫基、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业务, 10万吨磷酸铁项目已于年内投产, 8万吨/年特种硅橡胶、2200吨/年有机硅微胶囊、5000立方米/年气凝胶等硅基新材料以及 2万吨/年电子级氨水联产 1万吨/年电子级氨气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在电子化学品领域,公司已成为 DMSO 国内龙头企业,控股的兴福电子在湿电子化学品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已实现中芯国际、华虹集团、SK 海力士、长江存储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客户的批量供应。 随着新材料业务的多点开花,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从而降低公司业绩的周期性,保障公司长期成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3、2024年 EPS 为 1.21元和 1.83元,以 11月 6日收盘价 19.90元计算,PE 分别为 16.51倍和 10.86倍。考虑到行业前景与公司的行业地位,维持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瑞丰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11-06 45.39 -- -- 53.50 17.87%
53.50 17.87%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3 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52亿元,同比增长 5.42%。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51 亿元,同比增长 24.01%,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 4.27 亿元,同比增长 31.70%。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14 亿元,同比下滑 20.25%,环比增长 14.03%;扣非后的净利润 1.95 亿元,同比下滑 8.83%,环比增长 35.51%。投资要点: 三季度盈利能力环比提升。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34.46%/21.02%,同比+6.39pct/+3.22pct。单看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37.47%/24.75%,同比+7.04pct/+3.46pct,环比+3.53pct/+3.29pct。我们认为高毛利率润滑油添加剂复合剂销售占比增加和产品成本控制得当是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全国润滑油添加剂出口量价齐升,河南出口量占比位列第一。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 年前三季度全国润滑油添加剂出口 16.17 万吨,同比增长 18.76%;出口单价 23068.51 元/吨,同比增长 3.79%。其中河南出口 8.42 万吨,同比增长 17.58%;出口单价为 22648.10元/吨,同比增长 4.86%,出口量占比为 52.04%,位列全国第一。单看三季度,全国润滑油添加剂出口 6.05 万吨,同比下滑 5.05%,环比增长 23.19%,出口单价 23018.05 元/吨,同比下滑 5.11%,环比增长 1.42%;河南润滑油添加剂出口 3.13 万吨,同比下滑4.76%,环比增长 19.79%,出口单价 22446.28 元/吨,同比下滑5.53%,环比增长 0.58%。随着产品技术提升和在润滑油添加剂供应链重构的契机下,中国润滑油添加剂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公司产能快速扩充,积极抢占全球市场份额。公司现有润滑油添加剂单剂产能超过 20 万吨/年,在建产能 55 万吨/年,其中 15 万吨/年润滑油添加剂项目,一期 6 万吨/年产能已于 2022 年三季度投产,二期 9 万吨/年将于 2023 年年底投产。同时公司 46 万吨/年润滑油添加剂项目也在积极建设中,未来公司新乡基地产能将超过 70 万吨/年。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积极推进,产能不断提升,公司在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有望迎来较大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润滑油添加剂领域龙头企业之一,公司抓住行业处于国际供应链体系面临重建、国内进口替代加速的机遇,积极提高市场占有率,未来成长空间广阔,因此我们维持“增持评级”。由于三季度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为 31.51/39.09/48.56 亿元,净利润为 6.68/7.91/9.54 亿元,对应的 EPS 为 2.32/2.74/3.31 元,对应的 PE 为 19.54/16.50/13.69 倍。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复苏不如预期,研发进度不如预期,产能扩大不如预期。
建龙微纳 基础化工业 2023-11-06 53.36 -- -- 58.00 8.70%
58.00 8.70%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3 年三季报,2023 年前三年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00 亿元,同比增长 29.48%,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 1.36 亿元,同比增长 0.56%,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 1.26亿元,同比增长 15.55%,基本每股收益 1.63 元。 需求减弱导致业绩下滑,三季度业绩大幅改善。公司是我国吸附分子筛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包括分子筛原粉、分子筛活化粉、成型分子筛以及活性氧化铝,广泛应用于工业气体分离、医用氧气、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环境治理等领域。上半年公司业绩受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以及终端需求减弱影响有所下滑。下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集中发力以及公共卫生事件不确定性影响降低,市场预期逐渐恢复,公司下游工业客户需求逐渐回暖,对公司工业制氧分子筛等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在上半年新增订单同比增长约 80%的基础上,公司强化订单执行效率,积极抢占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推动公司业绩在三季度大幅回升。2023 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2 亿元,同比增长 41.30%,环比增长 75.13%;实现净利润 0.61 亿元,同比增长 13.81%,环比增长 321.74%;扣非后的净利润0.55 亿元,同比增长 48.69%,环比增长 304.45%,三季度公司经营出现明显改善。 海外业务进展顺利,国际化战略不断推进。国际市场方面,公司以泰国建龙生产基地为基础,充分利用泰国的区位优势,从走出去深入推进泰国产销本地化部署工作,不断完善“多市场进入体系认证”和“国际品牌培育工作”,深入推进美国、印度、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市场开发服务,拓展公司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2023 年前三季度,建龙(泰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89.75%。此外,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了国外某大型气体公司新建 VPSA 项目制氧分子筛供应,以及刚果金某 42,000Nm3/h 的新建 VPSA 制氧项目的制氧分子筛的供应,进一步拓宽了海外市场份额。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推进,为国际业务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业务布局多元化,产品线不断丰富保障长期成长。 公司坚定走高质量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围绕分子筛吸附、催化材料在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环境治理等领域作为主要研发方向,持续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和布局。公司持续加大对分 子筛新应用领域的研发投入,前三季度研发投入 3640 万元,同比增长 26.66%。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中石油长庆油田的世界规模第二、亚洲最大的 RNG 项目及塔里木油田超大型 RNG 项目的分子筛供应,并实现了一次开车成功。项目的落地拓宽了公司产品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3、2024 年 EPS 为 2.57元和 3.53 元,以 10 月 31 日收盘价 56.49 元计算,PE 分别为 21.98 倍和 16.01 倍。考虑到行业前景与公司的行业地位,维持公司 “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华特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3-11-02 69.03 -- -- 78.86 14.24%
78.86 14.2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9亿元,同比下滑19.51%;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亿元,同比下滑34.63%;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滑37.19%,基本每股收益1.01元。 投资要点:受受稀有气体价格回落和半导体处于周期底部影响,前三季度公司业绩有所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9亿元,同比下滑19.51%,其主要原因为 (1)2022年原材料稀有气体受供应影响单价涨幅较多,价格传导导致销售价和销售收入增加,2023年稀有气体的材料单价回归正常水平,销售收入下降。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氦气、氙气、氖气、氪气均价分别为1806.47元/瓶、12.11万元/立方米、439.13元/立方米和1324.93元/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6.20%、72.21%、95.42%和96.68%。 (2)从2022年下半年,芯片供过于求,半导体行业受行业本身供需以及新产品周期的影响,下游需求出现结构性分化,半导体销售额回落。 三季度业绩同比承压,环比改善,毛利率改善显著。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9亿元,同比下滑25.14%,环比增长1.83%;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下滑34.05%,环比增长48.06%。 公司业绩环比有所修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2.10%,同比增加5.01pct,环比增加3.85pct,毛利率改善显著。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海外设点(减少海外出口中间商的占比)、优化产线、提高产能以及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等方式优化毛利,提高毛利率,其中公司海外出口的部分产品展现竞争优势。展望未来,公司将通过不断夯实自研能力优化毛利率。 锗烷、乙硅烷项目进展顺利。公司锗烷产品去年底通过了韩国最大存储器企业的5纳米制程工艺产线的认证,已产生订单。目前公司高纯锗烷主要出口海外,用于先进制程工艺。乙硅烷项目已经完成产线安装,正在小试阶段,试验产品已供下游部分客户进行认证,处于认证中状态。 建立半导体材料研发生产中心,聚焦特气发展。10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与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建设半导体气体研发生产中心,总投资8亿元。项目主要用于超净高纯特种气体生产,疏解公司佛山总部部分产能压力。本项目规划超净高纯特种气体生产,符合公司聚焦特种气体发展的战略方向,深化在高端特气方向上的布局,有助于为公司未来在广东的发展夯实产能和研发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业绩三季度实现环比改善,未来业绩也会随下游半导体恢复,我们维持“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15.38/18.32/20.35亿元,净利润为1.94/2.29/2.43亿元,对应的EPS为1.61/1.90/2.02元,对应的PE为43.32/36.60/34.54倍。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复苏不如预期,研发进度不如预期,产能扩大不如预期。
濮阳惠成 基础化工业 2023-09-28 17.64 -- -- 18.28 3.63%
18.51 4.93%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7亿元,同比下滑15.00%。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滑31.82%,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滑36.35%,基本每股收益0.48元。 投资要点:公司上半年业绩短期承压。公司是顺酐酸酐衍生物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顺酐酸酐衍生物、功能材料中间体等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产品顺酐酸酐衍生物广泛应用在电子元器件封装材料、电气设备绝缘材料、风电领域、复合材料、涂料等诸多领域。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7亿元,同比下滑15.00%,主要系酸酐营业收入减少所致。 从盈利能力上来看,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8.07%,较去年同期减少7.45pct。公司综合净利率为20.41%,较去年同期减少5.04pct。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46%/8.10%/-1.70%/5.36%,较去年同期分别+0.05/+0.84/+0.17/+0.37pct。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合计6.86%,较去年同期增加1.06pct。公司整体费用率控制平稳,在公司毛利率下降的影响下,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滑31.82%。公司整体上半年业绩承压明显。 顺酐酸酐衍生物量升价减,价差收窄业绩有所下滑。随着公司顺酐酸酐衍生物在电气绝缘、风电等应用领域市场稳步增长,上半年公司酸酐销量为4.14万吨,同比增长23.40%,实现营业收入4.99亿元,同比下降21.44%,主要系销售价格下降所致。根据卓创资讯,上半年酸酐衍生物主要原材料顺酐和丁二烯价格分别为6950.88元/吨、8339.62元/吨,同比分别下降34.39%、11.49%。 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传导至下游,导致公司酸酐上半年销售价格大幅下降,销售均价为12054.90元/吨,同比下滑36.33%。同时,由于销售价格与原材料价格价差减少,顺酐酸酐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减少10.06pct至27.87%,盈利空间收窄业绩有所下滑。从短期来看,根据卓创资讯,原材料顺酐价格从6月底的5677元/吨上升至8253元/吨,公司酸酐销售价格可能在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带动下脱离市场低位,从而带动营收增长。从长期来看,顺酐酸酐衍生物在电气绝缘和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的需求确定性强,同时福建古雷5万吨/年顺酐酸酐衍生物项目稳步推进为业务增长奠定了产能基础。 功能性中间体毛利率有所上升。公司功能性中间体材料主要为OLED用相关材料,受消费电子市场影响比较大。上半年功能材料中间体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下降2.32%;毛利率为44.21%,较去年同期增加6.97pct。未来,公司将通过不断改进OLED相关功能材料中间体的合成工艺,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自身在OLED功能材料领域的市场地位和产品竞争力。目前,鉴于市场环境等因素,公司暂缓实施“功能材料中间体项目”的建设。后续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以及自身实际状况决定是否继续实施该项目。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顺酐类衍生物龙头,受益于下游风力装机和特高压电网的加快建设,顺酐酸酐衍生物业务需求持续增长,考虑到顺酐酸酐衍生物盈利空间收窄、功能性中间体需求不及预期,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为14.29/16.98/20.33亿元,净利润为2.98/3.59/4.15亿元(原值为4.48/6.04/6.48亿元),对应的EPS为1.01/1.21/1.40元,对应的PE为17.25/14.35/12.38倍。考虑到目前公司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以及公司的行业地位,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项目建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瑞丰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9-18 42.85 -- -- 49.94 16.55%
53.50 24.85%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8亿元,同比增长31.09%。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0亿元,同比增长71.05%,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110.17%,基本每股收益1.44元。 投资要点: 公司营收逆势增长,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润滑油添加剂供应商和全球主要的无碳纸显色剂供应商,也是润滑油添加剂领域国内首家A 股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油品添加剂、无碳纸显色剂等精细化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公司投资者调研纪要,2022年公司下游客户战略囤货,库存水平较高,2023年上半年持续处于去库存阶段,行业整体下游需求不振,但公司抓住行业供应链重建和国产替代加速趋势,加大对复合剂推广力度,积极开展核心客户准入认证,公司营收逆势增长。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8亿元,同比增长31.09%。其中润滑油添加剂业务收入13.01亿元,同比增长35.87%,营业额收入占比97.25%,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从盈利能力上来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2.63%,较去年同期增加6.92pct。其中,润滑油添加剂毛利率为32.92%,较去年同期增加6.8pct,主要由于高毛利率复合剂销售收入占比提高,上半年占比达64.80%。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77%/10.69%/-1.41%/4.35% , 较去年同期分别-0.73/-0.12/+1.64/-0.10pct,其中财务费用的增加主要系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收益减少以及利息收入减少所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合计12.04%,较去年同期增加0.78pct。在毛利率上升叠加期间费用率控制平稳两方面因素影响下,上半年公司综合净利率18.75%,较去年同期增加4.44pct。在公司营收和净利率齐升的共同影响下,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0亿元,同比增长71.05%,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110.17%。 从单季度业绩来看,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14.35%,环比增长14.44%,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62.09%,环比增长57.02%;扣非后的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63.72%,环比增长63.04%。根据卓创资讯,公司主要原材料润滑油基础油价格从一季度的8037元/吨下滑至7316元/吨,同比下滑 8在.97公%司。原材料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有所回落的同时,根据公司投资者调研纪要,二季度产品销售价格调整幅度较小,盈利空间扩大,因此公司二季度净利润同比环比大幅增长。公司积极提高市占率,未来成长空间广阔。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路博润、润英联、雪佛龙奥伦耐、雅富顿四家国际润滑油添加剂为主的市场格局,占据了全球约85%的添加剂市场份额。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以及2021年美国雪灾等黑天鹅事件,对全球润滑剂供应链带来巨大挑战。公司抓住行业处于国际供应链体系面临重建、国内进口替代加速的机遇,积极提高市场占有率。 根据克莱恩和上海市润滑油品行业协会预计,2023年全球润滑油添加剂需求量将增加至543万吨,市场规模约为185亿美元。中国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最大市场之一,需求量约为90多万吨。根据公司2022年业绩说明会,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但占比仍不足3.5%,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公司产能快速扩充,积极抢占全球市场份额。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公司现有润滑油添加剂单剂产能超过20万吨/年,在建产能55万吨/年,其中15万吨/年润滑油添加剂项目,一期6万吨/年产能已于2022年三季度投产,二期9万吨/年将于2023年年底投产。 同时公司46万吨/年润滑油添加剂项目也在积极建设中,未来公司新乡基地产能将超过70万吨/年。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积极推进,产能不断提升,公司在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有望迎来较大增长。 盈利能力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41.54/51.63/64.22亿元,净利润为7.56/9.44/11.89亿元,对应的EPS 为2.62/3.28/4.13元,对应的PE 为19.30/15.45/12.27倍。 考虑润滑油添加剂行业的发展前景与公司的行业地位,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四方达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9-15 9.31 -- -- 9.47 1.72%
11.46 23.09%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5.65%;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0亿元,同比下滑10.11%,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下滑1.33%,基本每股收益0.17元。 投资要点: 积极推进大客户战略,上半年业绩表现稳健。公司是复合超硬材料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复合超硬材料及其相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为应用于资源开采和精密加工领域的复合超硬材料制品、CVD 金刚石。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全球钻井平台数量逐步增加,油气开采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触底回升态势,带动公司超硬复合片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同时积极推进“进口替代+大客户战略”,目前已经进入贝克休斯、斯伦贝谢等国际知名油服供应链体系,积极开展业务合作。因此公司油气开采类产品收入不断增加,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5.65%。分业务来看,公司资源开采类业务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19.46%; 精密加工类业务收入0.85亿元,同比下滑6.66%;其他业务收入0.1亿元,同比下滑46.45%。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变卖生产超硬制品时产生的高价值金属废料收入,收入占比较小。总体来看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稳健。 从盈利能力上来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4.01%,较去年同期减少1.14pct。其中,资源开采类产品毛利率为61.93%,较去年同期增加0.64pct。精密加工类产品毛利率为34.66%,较去年同期下降3.51pct,主要系公司持续购入生产设备,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导致成本上升,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88%/22.21%/-1.99%/11.27%,较去年同期分别-0.84/+1.06/+1.65/+0.75pct。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合计26.10%,较去年同期增加1.86pct。在毛利率有所下降叠加期间费用率上升,上半年公司综合净利率27.91%,较去年同期减少5.12pct。在净利率有所下降的影响下,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下滑10.11%,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下滑1.33%。 从单季度业绩来看,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5.10%,环比增长6.33%,净利润0.45亿元,同比下滑-7.80%,环比增长36.34%;扣非后的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4.00%,环比39增.20长%。 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叠加需求提升,油服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三季度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根据卓创资讯,截至9月12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从6月底的74.9美元/桶上升至92.1美元/桶,国际原油价格重新回到85美元/桶上方。在高油价的推动下,油气开发企业不断扩产、增加资本支出。根据中海油2023半年报,上半年公司资本支出为565.1亿元,同比增长36%。根据沙特阿美官网,沙特阿美预计2023年的资本性支出约为450-550亿美元,与2022年资本支出376亿美元相比,同比增加46.28%-19.68%,资本支出规模大幅度提升。受益于油价高位运行和资本支出增加,下半年油服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带动超硬复合片产品需求增加,公司下半年资源开采类业务业绩有望延续上半年增长态势。 CVD 金刚石项目持续推进,积极布局第二曲线业务。2023年4月20日,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7亿元以子公司天璇半导体为主体,投资建设年产70万克拉功能性金刚石项目,主要产品为培育钻石、超精密刀具用单晶金刚石、光学级金刚石、半导体散热用金刚石等。 目前公司已完成MPCVD 设备、CVD 金刚石合成工艺开发与验证,成功研发两英寸的光学级金刚石(窗口材料),200台MPCVD 设备已进入满产状态。根据郑州经开发布公众号,项目已于9月8日举行开工仪式,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投产,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CVD 金刚石生产基地。项目一阶段达产预计产值超10亿元,二阶段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后,有望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和MPCVD 设备的陆续投产,可满足市场对培育钻石和功能性金刚石材料的需求。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在高端先进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将逐渐扩大,CVD 功能性金刚石需求有望增加。公司以超硬材料为主业,积极打造CVD功能性金刚石业务作为第二曲线,为中长期业绩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盈利能力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6.30/7.31/8.50亿元,净利润为1.56/1.94/2.42亿元,对应的EPS 为0.32/0.40/0.50元,对应的PE 为29.49/23.70/18.92倍。考虑到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发展前景,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减弱,技术进展不如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