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黄秀瑜

东莞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SAC执业证书编号:S0340512090001...>>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8.33%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2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东江环保 综合类 2019-04-02 12.71 -- -- 14.63 15.11%
14.63 15.11%
详细
事件:东江环保发布2018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2.84亿元,同比增长5.95%,归母净利润4.08亿元,同比下降13.83%,扣非后净利润3.23亿元,同比下降30.22%,每股收益0.47元;拟10股派1.4元。 点评: 商誉减值、固定资产折旧及费用增加致业绩下滑。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实现小幅增长,但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报告期内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后计提折旧及财务费用增加、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及对除商誉外的部分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等因素所致。三项费用合计同比增长19.9%,期间费用率21.29%,同比上升2.48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收8.11亿元,同比下降13.68%,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76%,扣非后净利润亏损0.34亿元。但全年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8.98亿元,同比增长33.7%,源于公司减少回款较慢的工程项目承接,聚焦现金流较好的危废主业。 产业布局渐趋完善,规模优势突显。公司已拥有70多家子公司,覆盖泛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华北和中西部地区的以工业及市政废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业务核心的产业布局。2018年通过收并购及自主投资方式拓展了广东揭阳、珠海、惠州、河北涉县等区域,产业布局进一步深化。其中工业废物无害化处置收入12.87亿元,同比增长10.22%,资源化产品收入12.28亿元,同比增长3.96%。 危废处置龙头地位稳固,在建拟建项目将保障可持续增长。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公司的业务开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放缓影响,项目爬坡期延长,业绩释放缓慢。但目前危废处置行业整体仍处于产能不足的局面,无害化牌照稀缺。公司具备最齐全的危废处置资质,具备长期竞争优势。公司国有控股比例已超过30%,借助广晟和汇鸿两大国资背景,融资能力提升,全年新增银行授信15.41亿元,有利于保障后续项目推进。2018年环保督查促进危废处置潜在需求释放,国家对危废监管趋严的态势仍将持续。2018年公司完成了3个建设项目,共计处置能力36万吨,目前7个重点在建项目预计将在2020年形成超过25万吨/年的增量处置能力,7个拟建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超过50万吨/年的处置能力。 投资建议:维持谨慎推荐评级。预计2019-2020年EPS分别为0.58元、0.73元,对应PE分别为21倍、16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进展低于预期,环保落实低于预期。
启迪桑德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19-03-26 15.40 -- -- 16.15 4.87%
16.15 4.87%
详细
固废全产业链布局,雄厚股东背景助发展。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涉足固废处置、互联网环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政施工、环保装备及环卫专用车研发制造、水务等领域,环卫、再生资源、固废三足鼎立。2015年4月启迪科服成为第一大股东,清华控股变更为实际控制人,2017年8月定增完成后“清华系”的持股比例上升至34.74%。2019年3月公告,雄安集团和/或雄安新区管委会控股的基金与清华控股拟并列成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启迪控股的第一大股东。启迪桑德作为清华系的环保平台,清华系在环保技术、政府资源及资本方面均实力雄厚,再加上雄安新区管委会、雄安集团的支持,启迪桑德有望依靠雄厚的股东背景,在雄安新区生态环保建设领域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打造互联网环卫产业群,环卫板块有望持续高速发展。目前全国环卫市场化率大约在15%左右。随着政府采购服务的职能转变,环卫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公司自2014年起进入环卫行业并发展迅速,构建的以互联网环卫运营为核心的环卫云平台建设成效渐显,环卫一体化订单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在手订单近500份,总合同额365.02亿元。随着环卫规模不断扩大,管理费用有所摊薄,净利润率有望逐步提升。环卫产业板块未来有望形成基层环卫运营、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城乡最后一公里物流、环卫设施广告、园林绿化、路灯道路维护管理、社区服务、环境大数据服务等增值服务融为一体的互联网环卫产业群。目前公司环卫市占率约10%,到2025年目标市占率要达到30%。 再生资源“易再生O2O+产业园”模式加强板块盈利。再生资源板块实施“线上线下联动”战略:线下推进电废、报废汽车、危废、产业园区、深加工等实体产业发展,其中电子垃圾拆解是再生资源板块的核心业务,年资质拆解能力达2259万台,约占全国的25%,规模位居行业首位;线上不断优化易再生O2O平台,通过互联网方式解决物流和仓储环节,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同时拉长产业链获得更多利润,板块盈利能力得以加强。 投资建议:上调至推荐评级。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90元、1.12元、1.44元,对应PE分别为15倍、12倍、10倍。2019年公司业绩增速有望回升,目前估值尚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上调至“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降,项目推进低于预期,业务拓展低于预期。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03-11 22.61 -- -- 29.16 28.97%
30.20 33.57%
详细
再下一城,获国际化车企订单,彰显公司技术、市场实力。2018年公司获得戴姆勒的认可,与戴姆勒签订采购合同,开启进军国际化车企的第一步。本次公司获得现代起亚集团的的订单,预计未来6年的需求量为13.48GWH,按照1元/wh计算,可贡献营收约135亿元,占公司2018年总营收的306%,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保障。本次再次获得国际化车企订单,进一步彰显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市场开拓能力。公司重视技术研发,2018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为7.7%;此外,公注重现代化工厂的投入与建设,极大程度上实现单位产能人工成本的减少,保障产品的一致性。公司连续斩获国际化车企订单,技术实力大获认可,为公司自上而下开拓客户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能源车发展迅速,全球化大势所趋,为其产能消化提供支撑。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60%,维持高速增长。全球电动化浪潮来袭,宝马、奔驰、大众、丰田等国际化车企纷纷布局电动车领域,电动化大势所趋。远期来看,预计2030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3000万辆,占约30%,动力电池需求将达约1300GWH,行业空间达到万亿级别。目前公司动力电池产能达9gwh,产能充足。公司拟增发募资25亿元,继续加码高端电池产能,用于建设5GWH荆门亿纬创能储能动力电池项目以及1.87亿只面向物联网应用的高性能电池项目,预计达产后年均营收50.85亿元,净利润3.37亿元,该事项已获得证监会审批通过。 多业务齐发力,业绩维持快速增长。公司2018年实现营收43.51亿元,同比增长45.9%,实现归母净利润5.71亿元,同比增长41.57%。公司多项业务发展良好,推动业绩呈现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有①公司积极拓展新兴物联网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果,锂原电池业务平稳成长;②消费锂离子电池业务,收购惠州金能电池,扩大产能,优化客户结构,带动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③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业务,产能有序释放,业绩实现快速增长;④参股公司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业绩超预期,带来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 投资建议:维持“推荐”评级。公司斩获戴姆勒、现代起亚等国际化大型主机厂订单,技术实力得到进一步认可,乘用车领域客户开拓进入新台阶。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EPS分别为0.67元、0.85元,对应PE为33倍、2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能投产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电池价格超预期下滑。
聚光科技 机械行业 2019-03-06 29.00 -- -- 30.61 5.55%
30.61 5.55%
详细
事件:2月28日,聚光科技发布2018年度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40.03亿元,同比增长43.01%;营业利润8.01亿元,同比增长70.69%,利润总额8亿元,同比增长42.74%,归母净利润6.03亿元,同比增长34.38%,每股收益1.33元。 点评: 业绩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现金流增加。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四大板块,环境监测系统及运维的占比过半,实验室分析仪器占比约三成,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和水利水务智能化系统的占比相对较小。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上升主要因为客户需求旺盛,公司在环境监测系统、实验室、工业过程分析等业务板块实现收入明显增长,毛利率稳定。同时,公司强化管控,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得到有效控制,财务费用率保持稳定,使得净利润同比增长。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显著提升,净额超过4.5亿元。 环境监测政策趋严,龙头企业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开展的基石,近年来国家对环境监测重视度大幅提高。环境监测行业属于低杠杆行业,受此轮去杠杆影响较小。伴随环保税的实施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契机,监测污染指标增加、范围扩大,监测设备布局密度增加,数据精度要求提升以及监测仪器更新换代等,加速了行业需求释放。在环保行业整体业绩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行业仍实现快速增长。近几年国产监测设备产品进口替代明显上升,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积极外延并购,转型环境综合服务商。公司通过多年持续收购兼并,并购公司的数量大幅增加,涉足的行业、领域不断丰富,凭借收购公司的资质和渠道,迅速切入对应的细分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并购外延,公司构建了“从监测检测到大数据分析再到治理工程”的闭环模式,逐步向环境综合服务商转型与升级。 投资建议:维持推荐评级。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1.33元、1.71元、2.15元,对应PE分别为19倍、15倍、1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环保政策落实低于预期,项目开展不达预期,并购及整合风险,技术升级、产品质量等风险。
博世科 综合类 2019-03-06 12.05 -- -- 12.44 3.24%
13.17 9.29%
详细
事件:2月28日,博世科发布2018年度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27.19亿元,同比增长85.18%,营业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64.69%,利润总额2.67亿元,同比增长57.54%,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58.97%,每股收益0.66元。 点评: 水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复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公司深耕工业废水治理、市政污水治理、水体修复、土壤修复等传统优势领域,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业务收入占比超过八成,是公司业绩实现高增长的主要来源。此外,公司在城乡环卫、油泥处置及地下水修复等领域实现突破。其中第4季度实现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51.47%,环比增长11.31%;实现净利润0.58亿元,同比下降9.37%,环比下降15.94%。目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约为72.5%,2018年通过加强回款催收力度,预计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改善。2018年7月成功发行4.3亿元的可转债,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预计2019年后前期投资的项目陆续转入运营,运营收入规模逐年增加也有望改善现金流。 去杠杆背景下PPP订单获取有所放缓。2018年,在去杠杆、调结构的金融监管大环境下,公司优化经营策略、严控订单质量、加强项目风险管控,重点拓展EPC/EP/BOT/EPC+O等模式的项目,对原有的边界不清晰、收费不明确的PPP项目,进行了瘦身筛选,PPP订单的获取有所放缓,新签订单主要以EPC/EP及专业技术服务为主,集中在土壤修复、工业污水、市政供水、水体修复、专业技术服务等领域。公司PPP已入库项目未出现被清库、退库的情况。 打通全产业链,有助于提高项目拓展能力。近几年公司快速拓展市政供水和污水处理、黑臭水体和流域治理领域。前三季度公司新增合同额近33亿元,其中水污染治理和供水工程合同额25亿元,占比七成。同时,公司属于国内少有的土壤修复专业企业之一,拥有技术储备和综合服务优势,前三季度新增合同近5亿元。后续土壤修复相关政策逐步完善有助于加快市场释放。公司2017年已打通检测、环评、设计咨询、工程实施、投融资运营的全产业链,在15个省完成布局,一站式环境治理服务平台有助于公司在全国范围拓展项目。?投资建议:维持推荐评级。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66元、1.02元、1.53元,对应PE17倍、11倍、7倍。公司业绩增长态势较好,市值小估值低,弹性较高,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拓展低于预期、项目进度低于预期、现金流压力。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19-03-04 9.50 -- -- 10.72 12.25%
10.66 12.21%
详细
去杠杆和PPP项目清理是影响业绩的主要原因。2018年公司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由于去杠杆和PPP项目清理的国家政策调整,公司主动加强了PPP项目的风险控制力度,影响了项目的工程实施进度和收入。2、2018年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公司的财务费用也有所提升。3、上年度业绩中有2.4亿元为非经常性损益,本年度较小。 拟引入国资,有助于扩大融资渠道和项目拓展。公司拟引入大型国资川投集团为二股东,后续或成实控人。川投集团是四川省国资委100%持股的公司,是四川资产质量最优、盈利能力最强的省属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依托其国企优势及资金优势,有助于公司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保障业务顺利推进,保持后续正常经营,并有望帮助公司拓展项目。 水质提升需求利好公司膜技术推广。近年来,我国已有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提高地方污水排放标准和生活饮用水标准。公司采用的MBR技术新建和改造升级的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可以达到地表水Ⅳ类,采用的以DF膜为核心的双膜净水工艺已有示范工程。在雄安新区落地首个污水深度资源化项目,有望带动示范效应。未来随着村镇污水处理市场的进一步释放,公司也将从中分得一杯羹。 融资预期边际改善,订单充足业绩有望恢复增长。金融去杠杆、PPP监管趋严下,整个行业发展有所放缓。公司对PPP投资也有所把控,清理了部分项目,部分由PPP转为EPC,缩短回款周期,改善现金流。目前来看,流动性风险较小。充足的订单储备奠定基础,在融资环境逐步改善下,有望能恢复业绩较快增长。 投资建议:维持推荐评级。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43元、0.56元、0.75元,对应PE分别为22倍、17倍、1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兑现低于预期、膜技术推广低于预期、资金面紧张等。
深圳燃气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19-02-27 5.97 -- -- 6.57 10.05%
6.57 10.05%
详细
业绩持续稳健增长,燃气业务增长态势好。公司是A股销售规模最大的城市燃气企业,从事业务包括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两大板块。目前在8省拥有38个城市的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速为7.53%,净利润复合增速为7.2%,ROE和净利率保持稳定态势,经营现金流保持充沛且稳健。根据业绩快报,2018年实现营收127.41亿元,同比增长15.22%;归母净利润9.52亿元,同比增长7.33%,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深圳地区城市气化率提升、电厂用气量提高和异地市场项目拓展。 老旧住宅、城中村管道气改造市场大。目前深圳地区居民管道燃气普及率约30%,对比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80%以上的普及率,深圳地区居民燃气普及率仍较低。按照深圳市政府的要求,深圳市居民燃气普及率在未来3年内有望上升至80%。预计到2020年完成城中村和老旧住宅区管道燃气改造100万户。按照深圳市普通家庭年均用气量约200方/户测算,这部分城中村改造用户将能够贡献新增净利润约2亿元。 发电用气量高增长,仍是未来主要增量市场之一。2018年公司向电厂销售天然气量8.56亿方,同比增长30.49%,占比31%。其中深圳南山热电于2018年5月才开始供气,华电坪山项目于2018年底试投产,预计2019年电厂供气量能保持30%以上的增速。拓展电厂用气量仍是公司未来2、3年主要的天然气增量市场之一。 LNG接收站有望于2019年上半年投产。公司投资建设的年周转能力为10亿方的LNG接收站已完成建设,目前正等待交通部审批,有望于2019年上半年投产。公司将拥有自主的LNG进口渠道,可丰富公司的气源结构,未来有望获取更具成本优势的气源。在满产状态下预计每年能贡献净利润约2亿元。 投资建议:维持谨慎推荐评级。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33元、0.40元、0.47元,对应PE分别为18倍、15倍、12倍,维持“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城中村燃气改造进度低于预期;电厂天然气销售低于预期;LNG接收站投产低于预期;气价波动的不确定性。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2-19 26.40 -- -- 29.40 11.36%
30.30 14.7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19年1月销量数据,1月实现销售61.15万辆,同比下降14.13%,环比下降7.3%。 点评: 主动去库存、优化结构导致1月销量承压。上汽大众1月销量19万辆,同比下降11%,环比增长11.75%,产量为16.2万辆,低于销量且同比下降幅度为19.73%。上汽通用销量18万辆,同比下降10.96%,环比增长约5%,产量18万辆,同比下降约21%。上汽自主销量6万辆,同比下降约18%,环比下降约14%。通用五菱销量16万辆,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29%。集团整体1月销量61.15万辆,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7%。由于公司主动去库存,优化结构导致公司1月销量承压,实际上公司1月终端零售同比数据显著好于-14%。根据乘联会数据,1月批发同比下降幅度约15%显著高于终端零售下降幅度约4%,表明汽车行业正处于去库存阶段。1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9,环比下降7.2,低于去年同期的67.2,仍处于较高位置,但行业正在向健康方向发展。 弱周期背景下,上汽集团逆势扩张逻辑仍存。受去杠杠、对宏观经济担忧、贸易战等等因素影响,2018年汽车消费低迷,根据中汽协数据,2018年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4.08%,上汽集团增长1.75%,占乘用车比重由2017年的28%进一步扩大到29.7%,预计2019年上汽表现依旧优于行业,继续扩张逻辑仍存。公司历年1月销量占全年比重均值(2010年-2018年)为9.59%,考虑到春节因素及政策干扰,2019年预计类似于2012年,不考虑2019年后续政策刺激因素,以2012年1月销量占全年销量比重(8.5%)测算,预计公司2019年全年销量增速约2%。 业绩稳健,高股息率,具备一定吸引力。2013年以来,公司股利支付率均超过50%,在约50%-60%之间,参考2018年归母净利润360亿元,假设2018年公司分红率约为60%(2016为60%,2017为62%),按照当前(20190214)收盘价计算,股息率为6.7%。预计2019年行业弱复苏,上汽集团抗风险能力较强,目前公司PE(TTM)为8.6倍,PB为1.4倍。公司2017年定增发行价为22.8元/股,考虑到资金成本(假设年化10%)及2017年、2018年分红之后,成本价约24.1元/股,当前股价在此成本价上方约15%。 投资建议:维持“谨慎推荐”评级。公司作为整车龙头,抵抗行业风险能力强,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销售渠道、技术能力及产品持续开拓能力,有望继续实现超越行业的销量增长。根据我们对历史数据复盘,弱周期下稳健龙头取得相对收益确定性更高。考虑到行业因素,公司业绩压力仍存,下调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EPS分别为3.08元(原3.16元)、3.13元(原3.39元),对应2019年PE为8.8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产销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风险;贸易战;宏观经济波动。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19-01-29 7.47 -- -- 9.90 32.53%
10.72 43.51%
详细
融资预期边际改善,订单充足业绩有望恢复增长。金融去杠杆、PPP监管趋严下,整个行业发展有所放缓。公司对PPP投资也有所把控,清理了部分项目,部分由PPP转为EPC,缩短回款周期。目前来看,流动性风险较小。拟引入川投集团,有助于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保障业务顺利推进,保持后续稳健发展。目前充足的订单储备奠定基础,在融资环境逐步改善下,有望能恢复业绩较快增长。 公司为膜技术水处理领军企业。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全系列膜材料研发与膜设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的企业;是全球膜产能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承建大规模MBR工程最多的企业。其膜技术占国内膜法水处理市场份额的70%以上。未来3年膜将进入一个更换周期,预计会为公司带来较好收益。近几年公司已规模化生产DF膜,通过MBR-DF双膜技术可以将污水直接处理达到地表水Ⅱ或Ⅲ类标准的高品质资源化,有望成为又一增长引擎。 水质提升需求利好公司膜技术推广。近年来,我国已有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提高地方污水排放标准和生活饮用水标准。公司采用的MBR技术新建和改造升级的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可以达到地表水Ⅳ类,采用的以DF膜为核心的双膜净水工艺已有示范工程。在雄安新区落地首个污水深度资源化项目,有望带动示范效应。未来随着村镇污水处理市场的进一步释放,公司也将从中分得一杯羹。 投资建议:维持推荐评级。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71元、0.89元、11元,对应PE分别为10倍、8倍、7倍。考虑公司拥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膜技术,背靠国资力量有助于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融资环境逐步改善下,有望恢复业绩较快增长,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兑现低于预期、膜技术推广低于预期等。
碧水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19-01-15 8.18 -- -- 8.53 4.28%
10.72 31.05%
详细
川投集团将成为第二大股东,后续或成实际控制人。根据意向性协议,文剑平拟向川投集团转让公司5.69%的股份(占其个人持股的25%),刘振国(占其个人持股的25%)、陈亦力(占其个人持股的25%)、周念云(占其个人持股的25%)及武昆(占其个人持股的100%)拟分别转让公司3.37%、0.91%、0.21%和0.52%的股份。转让完成后,川投集团将持股10.7%,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另外,为达到川投集团并表要求,可能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董事会改组、股东刘振国、陈亦力及周念云剩余股份表决权委托至川投集团、后续非公开发行或股份转让或其他方式等措施。若上述交易全部实施完毕,公司的控制权将发生变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川投集团。根据协议,川投集团可以对公司管理层进行适当调整,但保持相对稳定性。 引入国资,有助于扩大融资渠道和项目拓展。川投集团是四川省国资委100%持股的公司,是四川资产质量最优、盈利能力最强的省属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根据后续安排,川投集团将利用其国企优势及资金优势等,助力公司扩大银行授信额度,为公司业务及项目发展提供借贷支持,并帮助公司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等;将集中各方资源及所有平台优势,积极支持公司的全面业务发展,包括但不限于与公司联合进行项目投资;向公司注入水务相关资产实现业务直接接轨;作为四川省投融资主要牵头单位及实施主体,积极推介公司参与长江大保护战略工程;利用国企背景积极参与各地水务市场发展,与公司一起积极推介膜技术并帮助公司迅速拓展水务市场等。 投资建议:维持推荐评级。股权转让后,川投集团将助力扩大公司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公司获得资金支持,有利于业务顺利推进;川投集团表示努力推动地表Ⅳ类水在四川省普及,开启四川省至全国的膜技术新时代,公司领先的膜技术有望得到更好的推广。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0.84元、1.04元、1.27元,对应PE分别为10倍、8倍、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拓展低于预期、订单兑现低于预期、膜技术推广低于预期、市场竞争导致毛利率下降。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1-10 24.99 -- -- 27.19 8.80%
30.26 21.09%
详细
自主表现亮眼,上汽集团2018年全年实现正增长。上汽集团12月合计销量65.97万辆,同比下降10%,全年累计实现销量705.17万辆,同比实现1.75%的增长。12月上汽大众实现销量17万辆,同比下降11%,环比下降14%,全年累计销量206.5万辆,同比基本持平。12月上汽通用销量17.2万辆,同比下降21.7%,环比下降4.8%,全年累计实现销量197万辆,同比下降1.5%。上汽通用五菱12月销量22.57万辆,同比下降8.37%,环比增长24.52%,全年累计实现销量207.16万辆,同比下降3.65%。上汽乘用车表现亮眼,12月销量约7万辆,同比增长26.94%,环比增长10.7%,全年累计销量约70万辆,同比增长34.45%。由于市场消费谨慎,车市整体压力仍存,车市整体负增长背景下,集团全年仍然实现1.75%的正增长,表现较强的韧性。 弱周期背景下,上汽集团逆势扩张逻辑仍存。受去杠杠、对宏观经济担忧、贸易战等等因素影响,2018年汽车消费低迷,根据中汽协数据,2018年1-11月乘用车销量累计同比下降2.77%,11月单月同比下降约16%,而上汽集团1-11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3.15%,全年销量增长1.75%,大幅超越行业增长。2017年上汽集团销量占乘用车比重为28.04%,2018年1-11月占比提升到29.76%。 业绩稳健增长,高股息率,低估值具备一定吸引力。2013年以来,公司股利支付率均超过50%,在约50%-60%之间,按照当前(20190106)股价计算,公司2016、2017年股息率分别为7%、7.4%。参考wind一致预期,假设2018年公司分红率约为60%(2016为60%,2017为62%),当前股价对应计算所得的股息率为7.8%,吸引力明显。行业弱势背景下,上汽集团业绩确定性较高,稳健增长预期强,目前公司PE(TTM)为7.7倍,PB为1.25倍,均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 投资建议:维持“谨慎推荐”评级。公司作为整车龙头,抵抗行业风险能力强,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销售渠道、技术能力及产品持续开拓能力,有望继续实现超越行业的销量增长。根据我们对历史数据复盘,弱周期下稳健龙头取得相对收益确定性更高。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EPS分别为3.16元、3.39元,对应PE为7.8倍、7.3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产销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风险;贸易战;宏观经济波动。
精锻科技 机械行业 2019-01-10 11.82 -- -- 12.50 5.75%
14.79 25.13%
详细
Q4汽车销量疲软、宁波太平洋电控业绩不达预期等因素导致公司业绩低预期。公司全年预计实现营收12.64亿元,同比增长约12%,公司出口维持较高增长,营收增速达23%,国内营收增速约10%。Q4单季度实现约3.11亿元营收,同比下降约5%,环比增长约1%;Q4营收显著放缓,主要原因是下游汽车消费不及预期,汽车销量跌幅较大,Q4下降幅度超过10%。公司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为2.9亿元-3亿元,同比增长16%-20%,扣非后实现归母净利润2.71-2.81亿元,同比增长16%-21%;Q4单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0.7亿元,同比变动约-3%至+13%。全年受产品年降、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公司业绩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主要源于公司费用控制良好,销售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同比有所下降。全年来看,公司业绩不达预期,主要源于Q4国内汽车销量低迷以及宁波电控受主要客户整车销售下滑影响,业绩未达预期。 公司客户优质,弱周期背景下抵御行业风险能力值得期待。2018年前三季度,我们计算的92家零部件公司实现营收4953亿元,同比增长约1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265亿元,同比增长约3.5%,精锻科技业绩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公司Q4业绩同比增速低,与2017年基数较高有一定关系。2018年1-11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65%,其中10、11月销量同比分别下降约12%、14%,行业终端需求低迷,处于去库存阶段,竞争加剧,盈利下滑。但公司客户结构良好,囊括大众、通用、丰田、福特、吉利、奔驰等国际化车企,抵御行业风险能力较强。根据规划,2018-2020年,大众将密集投放37款全新/换代车型,开启新一轮强势产品周期,公司目前已经配套大众全球6个工厂(国内三个,欧洲三个),有望受益于大众超级周期。 投资建议:维持“谨慎推荐”评级。公司在大众的配套份额上有望逐渐提升,分享大众新一轮新车投放带来的红利。此外,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积极布局,为长期发展做好充分储备。由于汽车市场低迷,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EPS分别为0.73元(原0.79元)、0.88元(原0.99元),对应PE分别为16倍、14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开拓不及预期;竞争加剧;汇率波动;贸易战。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01-09 27.53 -- -- 29.90 8.61%
33.09 20.20%
详细
事件: 2019年1月7日晚,公司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全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亿元-3.3亿元,同比增长19.92%-31.9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为2.85亿元-3.15亿元,同比增长95%-116%。超预期。 点评: 产品持续畅销,供不应求,Q4业绩超预期。公司预计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亿元-3.3亿元,同比增长约20%-32%,扣非后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85亿元-3.15亿元,同比增长95%-116%。预计Q4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95亿元-1.25亿元,同比增长42%-87%,扣非后预计0.89亿元-1.19亿元,同比增长43%-92%,环比变动区间为-1%-+32%。对比wind一致预期,公司2018年全年业绩超预期,幅度约5%-15%。公司业绩超预期主要原因包括正极材料产能充分释放,产品持续旺销,新产品快速放量。 高续航诉求不改,三元正极快速迭代,高镍正当时。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18年动力电池装机量约57GWH,同比增长56%,其中三元装机量约30.7GWH,同比增长92%,磷酸铁锂装机量约21.57GWH,同比增长约20%,三元需求快速增长。补贴政策倾向于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电动车自发性需求提升,三元装机量快速提升,拉动三元正极材料快速增长。2018年前三季度,正极材料总产量为18.6万吨,其中三元产量为9.41万吨,同比增长55%。三元正极材料快速迭代,目前由523为主,预计2019年补贴政策依旧侧重于技术升级,鼓励高能量密度车型,622、811将成为主流,相较于523、333,高镍技术含量更高,盈利能力更强。公司2019年约8000吨高镍三元产能释放,目前已经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比克等主流动力电池厂商,产能消化有保障。 技术领先企业抢占先机,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正极材料在四大锂电材料中价值最大,且是当前决定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最关键的材料。2018年Q3,隔膜、电解液、负极三大材料CR5分别为60%、76%、76%,而正极材料约为36%,竞争格局分散。当升科技技术领先,伴随正极材料快速迭代,公司有望抢占先机,分享行业高速成长的同时抢占弱势企业市场份额。 投资建议:维持“推荐”评级。成立至今,公司专注于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背景雄厚,底蕴较深,已拿下国际化优质客户。目前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产能不足,伴随2019年产能释放,高镍 三元需求快速增长,公司有望进入成长2.0时代。长期来看,公司技术储备较为丰富,后劲足。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EPS分别为0.72元(原0.62元)、0.97元(原0.92元),对应PE分别为38倍、28倍。 风险提示:高镍需求不佳;商誉减值;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释放节奏低预期;新能源车推广不及预期。
东江环保 综合类 2019-01-03 11.44 -- -- 11.80 3.15%
13.33 16.52%
详细
强化督查,监管趋严,危废处理景气高。自生态环境部5月启动“清废行动2018”后,要求坚决遏制固废非法转移和倾倒,进一步加强危废全过程监管。12月生态环境部表示将于明年启动新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查工作。环保督查将向纵深发展,也将更加常态化。我们认为对于危废处理监管高压的态势将会持续。强化督查将会引导原经非正规途径处置的工业危废逐步回流至正规渠道,进一步促进危废处理需求的释放。 国内危废处理龙头,竞争优势明显。公司是国内危废处理龙头,拥有的危废处理资质最齐全,资质量遥遥领先,竞争优势明显,外延并购实力强,在近几年行业整合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公司亦有意加大并购力度。随着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与无害化产能严重不足的矛盾凸显,水泥窑协同处置兴起,公司与海螺创业正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战略合作,强强联合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升竞争力,巩固领先的行业地位。 2018年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为业绩增长奠定基础。2018年以来公司继续推动多个项目建设进展,衡水睿韬、沿海固废已取得危废经营许可证;福建泉州、潍坊东江、湖北仙桃等项目建设完成。福建南平、南通东江、唐山曹妃甸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中。这些较2017年末合计新增26%的产能规模。另外,设计规模13.5万吨/年的仙桃绿怡二期获得环评批复;签订了涉县循环经济示范中心及珠海市绿色工业服务中心项目的合作协议,设计规模达32.5万吨/年。到2020年危废产能有望达350万吨,未来2年复合增长率达30%。 两大国企增持,国资背景助力发展。10月广晟公司增持公司股份,目前广晟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0.72%。10月江苏汇鸿集团新进,持股5.65%。广晟公司和汇鸿集团两大国企成为公司第一、第二大股东。两大国资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达26.37%。两大国企强强联合,将形成区域项目资源互补。借助国企背景多方面的优势,有助于优化公司整体规划布局,有利于公司融资实力提升和规模扩张。 业绩稳增长可期,维持“谨慎推荐”评级。公司业绩有望能够实现持续稳增长。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62元、0.75元、0.91元,对应PE分别为18倍、15倍、12倍,维持“谨慎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进展低于预期,产能扩张低于预期,环保落实低于预期。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12-27 15.60 -- -- 17.78 13.97%
27.56 76.67%
详细
事件: 公司2018年10月8日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12月3日收到证监会反馈意见书,并于12月11日回复证监会反馈意见书,12月24日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拟募资不超过25亿元,约76%用于“荆门亿纬创能储能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约24%用于“面向物联网应用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项目”。 点评: 厚积薄发,顺势而为,继续加码高端电池产能。公司本次拟非公开发行募资25亿元,用于建设5GWH荆门亿纬创能储能动力电池项目以及1.87亿只面向物联网应用的高性能电池项目,预计达产后年均营收50.85亿元,净利润3.37亿元。其中公司预计磷酸铁锂售价约0.89元/wh,三元约0.95元/wh,目前市场售价约1.2元/wh,达产后预计动力电池项目毛利率约为17%,预测谨慎合理。公司预计面向物联网应用的高性能电池售价5.9元/个,目前售价超过8元/个,达产后预计毛利率约19%,预测谨慎合理。目前公司动力电池产能9GWH,包括3.5GWH三元圆柱,2.5GWH方形磷酸铁锂,1.5GWH方形三元及1.5GWH三元软包叠片。根据真锂研究数据,2018年1-11月,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约0.97GWH,市场份额为2.2%,排名第七,2018年1月排名为11名。目前公司三元储能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已达到210wh/kg,获得国家强制性检验证书,能够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新能源车发展迅速,公司自上而下打法,为其产能消化提供支撑。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03万辆,同比增长68%,维持高速增长。全球电动化浪潮来袭,宝马、奔驰、大众、丰田等国际化车企纷纷布局电动车领域,电动化大势所趋。远期来看,预计2030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3000万辆,占约30%,动力电池需求将达约1300GWH,行业空间达到万亿级别。公司目前已经获得国际化车企戴姆勒订单,公司在技术、市场实力不容小觑,自上而下打法,未来有望顺利开拓国内乘用车市场。客车领域,公司目前已供货宇通、南京金龙等一流车企。 消费类电池产能利用率高,顺应物联网快速发展,扩建优质产能。公司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起步早,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形成了稳定战略合作,长期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1-9月公司消费类电池产能利用率为 97%,2017年为82%,提升快速,产能趋于饱和。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电子雾化器等市场兴起,对消费类电池需求旺盛。截止2018年9月30日,公司尚未交付订单为2300万只;此外,根据公司统计,仅2019年意向订单已超过9500万只,本次募投项目产能消化有一定保障。 投资建议:维持“推荐”评级。公司产线自动化水平高,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此外,公司技术背景好,典型客户起到示范效应,本次非公开获通过,有利于解决公司资金问题,助力长期发展。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EPS分别为0.65元、0.85元,对应PE为25倍、1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能投产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电池价格超预期下滑。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2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