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林帆

山西证券

研究方向: 汽车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60522030001。曾就职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重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9-01 16.28 -- -- 16.91 3.87%
16.91 3.87%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8月31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1.87亿元,同比+31.67%;实现归母净利润4.96亿元,同比+54.7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93亿元,同比+63.56%。其中Q2实现营业收入109.74亿元,同比+40.07%,环比+19.10%;实现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38.53%,环比+21.4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48.68%,环比+22.52%。 事件点评重卡行业底部复苏,公司业绩持续释放。据中汽协口径统计,2023年1-6月,重卡市场累计销售约48.8万辆,同比+28.6%;据中国重汽(03808.HK)公告,中国重汽集团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10.89万辆,同比+45.1%;A股上市主体公司上半年累计实现重卡销售60925辆,同比+23.22%,伴随重卡行业景气度在今年一季度触底回升,公司作为重卡行业龙头率先受益,盈利弹性显著释放。 细分市场产品表现亮眼,海外出口持续高景气。牵引车方面,600马力以上干线物流和MAX单一品系的销量在行业增幅第一,危险品市场市占率稳居第一;在载货车方面,冷藏车、4×2大单桥等多个细分市场增幅位于前列;在工程车方面,8×4渣土车在行业的市占率保持第一;在环卫、消防、大型清障、危化运输等专用车细分市场,市占率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已全面布局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三大技术路线,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持续增强产品竞争力。根据中国重汽(03808.HK)公告,集团今年1-6月重卡出口销量为6.52万辆,同比+64.1%,占全部重卡出口的近50%,出口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重卡海外出口持续高景气,公司有望受益于出口市场的快速发展。 2023H1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回升明显,降本控费持续推进。2023H1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实现7.65%和3.36%,同比去年全年分别+1.47pct/+1.54pct,行业景气度触底回升后,规模效应凸显。2023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8%/0.40%/0.98%/-0.47%,同比去年同期分别+0.23/-0.38/-0.10/-0.19pct,其中销售费用增加主要是因为公司销量增加所致,管理费用大幅降低主要是因为公司实施管理扁平化改革,人工成本等相关费用下降所致。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持续增强,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加。 投资建议重卡行业景气度回升已基本确定,我们认为在进入9月后,重卡市场或将重新迎来销量环比正增长的态势。公司作为国内重卡整车龙头,在经济企稳回暖的背景下,业绩弹性有望持续释放。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6/14.63/17.69亿元,同比分别+370.8%/+45.4%/+20.9%,对应EPS分别为0.86/1.25/1.51元,对应于公司8月30日收盘价16.42元,PE分别为19.2\13.2\10.9。我们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复苏不及预期;重卡出口销量不及预期
银轮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9-01 18.70 -- -- 19.25 2.94%
19.25 2.94%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8月26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62亿元,同比+36.09%;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117.10%;扣非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177.92%。其中,Q2实现营业收入27.07亿元,同比+49.41%,环比+5.95%;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158.80%,环比+24.87%;扣非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164.11%,环比+34.38%。 事件点评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业绩持续增长。分产品来看,2023H1公司的热交换器、尾气处理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74亿元和5.2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别+39.35%和+35.43%,营收占比分别为83.13%和10.05%,毛利率分别为20.33%和19.74%,相比去年同期分别+1.89pct和+2.61pct,规模效应突显。 公司围绕“节能、减排、智能、安全”四条产品发展主线,专注于热交换器和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3H1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已陆续获得北美客户芯片冷却系统及超充冷却模块、比亚迪前端模块和无刷风扇、宁德时代水冷板、沃尔沃前端模块、国内造车新势力前端模块及集成模块等订单;在商用车与非道路热管理领域,陆续获得了卡特彼勒冷却模块、康明斯水空中冷器、中国重汽冷却模块等订单;在数字与能源热管理领域,获得了奥克斯、同飞、英维克等客户热泵及储能板换订单和阳光电源储能及光伏逆变器液冷机组等订单。根据客户需求及公司预测,生命周期内上述项目达产后将为公司新增年销售收入超36亿元,其中新能源业务约28.1亿元,占比约78%,数字与能源热管理业务约5亿元,占比约14%。 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有望持续受益于新能源行业大发展下对热管理产品的需求量提升。 期间费用持续优化,盈利能力环比提升。2023H1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0.55%和6.15%,比去年同期分别+1.02pct和+1.91pct,其中Q2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0.91%和6.78%,环比分别+0.73pct和+1.30pct,盈利能力实现环比提升。2023H1公司的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09%/5.40%/4.56%/0.84%,相比去年同期分别-1.39/-0.41/-0.04/+0.07pct,销售费用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公司三包费用及市场推广费用减少,财务费用增加主要系汇兑收益减少。公司期间费用率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承包经营、利润提成”的管理考核机制,降本增效成效显著,盈利能力或将进一步提升。 第三曲线业务提速,国际化战略布局进一步完善。公司成立了“数字与能源热管理事业部”,专注于数据中心液冷、发电及输变电、储能及PCS液冷系统等第三曲线智能热管理产品。目前公司已研发了“集装式数据中心液冷系统”,在储能、充电桩、特高压输变电、船舶及轨道交通、无线车充等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第三曲线业务迅速发展。此外,公司所属墨西哥工厂已完成团队组建和产线建设,今年Q2已经投产,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波兰工厂正在加快产线建设,计划Q3投产,配套北美客户德国工厂以及捷豹路虎中批量车型,后期将陆续建成热泵板换、储能液冷机组、电池液冷板等产能,配套更多欧洲本地客户。公司属地化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国际化战略布局进一步完善。在全球汽车产业已进入上行周期的有利形势下,公司国际业务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汽车热管理领域龙头企业,产品布局完善,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行业大发展,业绩持续提升。公司加强产品研发,打造全球化研发体系,扩大产品应用范围,在新能源业务领域的竞争力持续增强。 同时,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进一步完善,海外业务加速扩张,中长期业绩有望持续得以保障。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5/8.26/10.76亿元,同比分别+62.9%/+32.3%/+30.3%,对应EPS分别为0.78\1.03\1.34元,对应于公司8月30日的收盘价18.75元,PE分别为24.1\18.2\14.0。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产销量增长不及预期:目前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面临高通胀、经济低增长的不利局面,对汽车等大宗消费品需求减弱,国内消费者信心仍处于复苏当中。全球促进消费的有利因素尚待培育,不排除全年汽车产销量增速低于预期的风险;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第三曲线业务,若业务开拓不及预期,可能会对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目前国内进入新能源热管理领域的企业较多,市场竞争加剧可能会对公司的毛利率造成不利影响。
多利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8-28 48.71 -- -- 53.78 10.41%
58.50 20.10%
详细
事件描述 2023 年 8 月 25 日, 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 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7.34 亿元, 同比+25.58%; 归母净利润 2.48 亿元, 同比+34.62%;扣非归母净利润 2.36 亿元, 同比+28.82%。 其中, Q2 实现营业收入 9.08 亿元, 同比+40.60%, 环比+9.91%; 归母净利润 1.41 亿元, 同比+72.04%, 环比+32.51%; 扣非归母净利润 1.35 亿元, 环比+34.03%。 事件点评 受益于特斯拉、 理想等客户销量保持较高增长, 公司上半年业绩超预期。 分产品来看, 2023H1 公司冲压和一体化压铸零部件与冲压模具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5.94 亿元和 0.52 亿元, 同比分别+23.63%和+1217.58%, 分别占营业收入的 91.91%和 2.99%。 公司深度绑定特斯拉和理想, 主营业务继续呈较高速增长。 出口业务实现收入 1.54 亿元, 同比+179.19%, 占营业收入的8.91%, 同比去年同期+4.90pct, 毛利率为 32.53%, 远超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 表现亮眼。 我们认为全球汽车产业已进入上行周期, 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较高速增长和全球汽车零部件需求量提升带来的出口业务增长。 公司持续优化工艺流程, 23Q2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023H1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24.71%和 14.29%, 同比去年同期分别+1.14pct 和+0.96pct,主要因冲压和一体化压铸零部件业务毛利率同比+2.60pct 至 21.21%及毛利率较高的出口业务同比快速增长。 其中, Q2 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26.65%和 15.56%, 同比去年同期分别+4.77pct 和+2.85pct, 环比分别+4.07pct 和+2.66pct。 公司持续优化工艺流程, 进一步提升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促使生产成本继续降低,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023H1 公司销售、 管理、 研发、 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31%/2.82%/3.83%/-0.27%, 同比分别+0.03/+0.55/+0.32/-0.65pct, 其中管理费用率升高主要因上半年中介机构服务费增加, 财务费用大幅降低主要因上半年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增加。 公司费用管控能力优秀, 伴随募投产能逐步释放, 业绩弹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盐城多利一体化压铸生产线已实现对客户的量产销售, 产品良率较高。 公司目前已在盐城多利、 安徽达亚布局了四条一体化压铸生产线, 其中盐城多利 6100 T 一体化压铸生产线已投入使用, 并实现对客户产品的量产销售,同时已积累了良好的研发和生产基础, 并取得了较高的产品良率。 我们认为一体化压铸在未来会得以大规模应用, 随着公司新拓展客户车型的订单增多, 该业务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5/6.88/8.62 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24.4%/24.0%/25.3%, 对应 EPS 分别为 3.02/3.75/4.69 元, 对应于2023 年 8 月 24 日收盘价 49.22 元, PE 分别为 16.3/13.1/10.5 倍。 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产销量增长不及预期; 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23 141.22 -- -- 154.00 9.05%
154.00 9.05%
详细
事件描述 2023 年 8 月 17 日, 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 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7.24亿元, 同比+36.16%; 实现归母净利润6.07亿元, 同比+16.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28 亿元, 同比+6.17%。 其中, Q2 实现营业收入 47.41亿元, 同比+45.17%, 环比+19.02%; 实现归母净利润 2.77 亿元, 同比+36.10%,环比-16.33%;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36 亿元, 同比+25.23%, 环比-18.82%。 事件点评 上半年营收实现较高增长, 利润端受汇率影响有所承压。 分产品来看,智能座舱、 智能驾驶、 网联服务及其他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62.51/18.39/6.35亿元, 同比分别+18.57%/+86.38%/+325.34%, 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1.65%/21.07%/7.28%, 相比去年同期分别-10.62/+5.67/+4.95pct。 智能驾驶业务快速放量, 在营收中占比不断提高, 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第二引擎; 网联服务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23H1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 19.62%和 17.01%, 在上半年汇率波动及芯片采购成本上升的情况下, 产品毛利率有所承压。 同时, Q2 单季度计提了 0.21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系存货跌价计提)和 0.64 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是应收账款坏账计提), 也对利润端造成了一定影响。 随着汇率逐渐企稳,及下游客户放量, 公司盈利能力或将逐步回升。 公司期间费用率持续优化, 规模效应凸显。 2023H1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20.65%和 6.94%, 同比分别-3.33/-1.09pct, 其中 Q2 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20.29%/5.83%, 同比分别-3.71/-0.27pct, 环比分别-0.80/-2.44pct。 2023H1 公司销售、 管理、 研发、 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49%/2.29%/10.16%/0.31%, 同比去年全年分别-0.08/-0.30/-0.63/+0.01pct, 销售和管理费用率持续下降, 部分对冲了产品毛利率下滑对利润端造成的影响, 公司规模效应凸显。 产品组合不断丰富, 配套产能逐步跟进, 国际化加速布局助推业绩快速增长。 公司第三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已在理想、 奇瑞等众多客户车型上配套量产, 第四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已获得多个项目订单, 同时推出了更多差异化座舱域控方案以及车身域控制器、 AR HUD、 电子后视镜等新产品; 高算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已在理想汽车、 路特斯、 上汽等众多客户车型上配套量产。 公司在手订单储备充足, 随着产品结构和梯队进一步完善、 更多新产品问世、 竞争力不断增强以及国际化战略陆续开展, 未来订单获取的空间已显著扩大。 目前惠南工业园二期项目工厂即将投产, 中西部基地项目也已启动,为后续业务增长做好产能配套。 同时, 公司持续推进海外研发、 制造能力的 提升, 欧洲公司第二工厂的产能正逐步提升, 新收购的天线测试和认证公司ATC 已融入经营体系, 将有助于获取更多的国际订单, 增强未来的竞争力。 投资建议 公司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域控行业龙头, 新增网联业务加速发展, 目前在手订单充足。 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不断完善, 有望长期受益于汽车智能化程度及渗透率提高带来的业绩提升。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净利润分别为 15.07/20.71/26.75 亿元, 同比分别+27.3%/+37.5%/+29.1%, 对应 EPS分别为 2.71\3.73\4.82 元, 对应于 2023 年 8 月 18 日收盘价 139.57 元, PE 分别为 51.4\37.4\29.0。 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核心芯片供应不足; 汽车市场销量增速不及预期; 新客户订单获取不及预期等。
卡倍亿 机械行业 2023-08-22 52.20 -- -- 52.93 1.40%
55.45 6.23%
详细
事件描述 2023 年 8 月 18 日, 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 实现营业收入 15.67亿元, 同比+29.76%; 实现归母净利润 0.81 亿元, 同比+62.1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77 亿元, 同比+52.07%。 其中, Q2 实现营业收入 8.28 亿元,同比+39.57%, 环比+12.08%; 实现归母净利润 0.45 亿元, 同比+101.31%,环比+22.93%;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47 亿元, 同比+79.89%, 环比+57.46%。 事件点评 受益于汽车电动智能化大浪潮, 车用线缆龙头业绩快速提升。 分产品来看, 公司 2023H1 普通线和新能源线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3.62 亿元和 1.45 亿元, 同比分别+29.13%和+24.03%, 毛利率分别为 11.35%和 18.79%, 比上年同期分别+0.94pct 和+2.31pct, 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 毛利率有所提升。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缆工作电压为 600V, 甚至是 1000V, 且需要耐高温、耐腐蚀、 考虑屏蔽性能与整车电气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等因素,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缆相较于传统汽车线缆价值更高。 高压线缆既具有高附加值, 又属于纯增量市场。 此外, 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 汽车将新增大量的传感器、 控制器、 执行器等相关部件, 这将大幅提升对低压动力线、 数据线缆、 高速高频线缆等产品的需求, 汽车线缆的市场空间将继续提升。 公司作为国内汽车线缆行业龙头, 拥有较强的客户资源优势和产能储备, 有望持续受益于汽车电动智能化发展带来的各类线缆需求量提升。 公司费控能力优秀,“成本加成”模式下盈利能力得到保证。 公司 2023H1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11.96%和 5.19%, 与上年全年相比分别+1.11pct 和+0.94pct。 其中, Q2 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12.46%和 5.42%, 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1.36pct 和+1.66pct, 环比分别+1.06pct 和+0.48pct。 由于公司采用“成本加成” 的定价模式, 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相对较小, 公司盈利的稳定性得到保证。 公司 2023H1 销售、 管理、 财务、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0.69%/1.90%/2.27%/0.93%, 相比上年同期分别+0.02/+0.28/-0.13/-0.80pct,管理费用上升主要系股权激励费用计提导致人工成本增加, 财务费用下降主要因可转债转股后, 计提利息减少所致。 公司费用管控能力优秀, 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 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产能继续增加, 区位布局优势助推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汽车线缆行业, 是集研发、 生产及检测于一体的专业汽车线缆制造商, 客户资源优势雄厚。 目前, 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包括宁海、 本溪、上海、 惠州、 成都, 同时在湖北麻城投建新的生产基地, 产能将进一步增加。 生产基地均位于汽车产业集群内, 能够实现与下游客户的近距离对接, 区位布局优势和快速响应优势将助推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我们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维持较高增速, 车用线缆的市场空间有望持续增加, 公司中长期业绩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净利润分别为 2.06/2.73/3.58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2.32/3.07/4.03 元, 对应于 8 月 17 日收盘价 52.19 元,PE 分别为 22.5/17.0/12.9, 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 下游汽车市场销量不及预期等。
瑞玛精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18 30.11 -- -- 35.36 17.44%
40.67 35.07%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8月16日,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7.98亿元,同比+81.74%;实现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41.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48.98%。其中,Q2实现营业收入4.60亿元,同比+108.06%,环比+36.54%;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44.46%,环比+14.5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54.82%,环比+15.38%。 事件点评深度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大浪潮,2023H1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快速增长。 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广州信征开始全年并表以及主营业务规模扩大所致。分业务来看,上半年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同比+110.11%:精密结构件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同比+48.00%,新增座椅舒适系统部件与小总成系统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897.97%;移动通讯领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6亿元,同比+62.69%,其中,通讯设备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305.29%,新增移动通信AFU产品订单合计约1.91亿元,目前正按照客户需求实现逐步交付。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触底回升及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是带动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较高的主要因素。未来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公司毛利率维持稳定,净利率小幅提升,费用管控能力较好。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毛利率24.68%,相比去年全年-0.13pct,基本维持稳定;净利率7.52%,相比去年全年+1.44pct,主要系汇兑收益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大幅减少。其中,Q2实现毛利率24.04%,同比+1.37pct,环比-1.52pct,环比下降我们推测是因为二季度通讯设备业务增速较高,而其毛利率较低导致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Q2实现净利率6.89%,同比-1.59pct,环比-1.49pct,主要是因为计提信用和资产减值损失较多所致。公司2023年上半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73%/9.01%/5.14%/-1.73%,比去年同期分别-0.20pct/+0.43pct/+0.37pct/-0.44pct,收购并表广州信征后效果较好,并未引起管理费用等相关费用大幅增加。其中Q2公司的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4%/8.25%/5.04%/-2.54%,比去年同期分别-0.19pct/-1.04pct/+0.16pct/-0.29pct,环比Q1分别-0.23pct/-1.81pct/-0.24pct/-1.92pct。公司费用管控能力较好,随着主营业务及新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张,业绩有望实现较大幅度提升。 公司收购广州信征,协同效应凸显;同时积极推进收购普拉尼德股权项目,加快向系统集成供应商战略升级。公司紧抓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移动通讯等行业发展方向,不断开拓全球市场,抢抓业务订单,目前已实现空气悬挂系统、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用精密结构件产品等新建产品线的批量生产。子公司广州信征的座椅舒适系统部件与小总成系统产品已覆盖比亚迪(秦、宋、汉、仰望U7&U8、Mona、海豚等)、广汽(埃安、传祺M6、昊铂HyperGT等)、小鹏X9、吉利(极氪、Smart等)、理想、华为智选EH3等终端车型。公司北美墨西哥工厂已直接及间接承接国际知名新能源整车厂T客户座椅及娱乐系统用金属结构件产品项目;苏州工厂间接承接蔚来座椅金属结构件产品项目、宝马娱乐系统用金属结构件产品项目等。同时,公司加速推进普莱德(苏州)的“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部件生产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引进普拉尼德空气悬架系统及系统用部件产品的技术与生产工艺,加快国内市场推广。通过对广州信征和普拉尼德的收购,公司将逐步完成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向系统总成供应商的战略升级,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若完成对普拉尼德的收购,将充分受益于“智能底盘”带来的空气悬挂系统产品需求。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的不断完善,及汽车电动智能化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1.80/2.32亿元,同比分别+99.7%/+34.4%/+29.2%,对应EPS分别为1.11/1.49/1.93元,对应于公司8月15日的收盘价30.41元,PE分别为27.4/20.4/15.8。我们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产销量增长不及预期;拟收购普拉尼德进展不及预期。
鑫宏业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8-02 61.18 -- -- 67.44 9.13%
66.76 9.12%
详细
投资要点: 专业特种线缆供应商, 新能源浪潮下业绩持续高增长。 公司成立于 2004年, 是以新能源汽车线缆、 光伏线缆和工业线缆为主的特种线缆供应商, 是我国新能源线缆领域资质最全的企业之一, 并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在新能源车线缆领域, 公司已给比亚迪、 吉利汽车、 上汽集团、 一汽集团、 蔚来、 小鹏、 理想等整车厂供货; 在光伏领域, 公司已进入国内知名光伏组件企业隆基绿能、 晶科能源、 阿特斯等终端客户供应链; 在储能领域,公司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已与锦浪科技、 固德威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0 年开始公司业绩进入快速成长期, 2020-2022 年营收同比分别+29.8%/+74.1%/+48.4%, 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52.2%/+61.0%/+35.2%。 受益于双碳背景下新能源高速发展的大浪潮, 公司业绩持续保持高增长。 汽车电动智能化带动高压线缆需求提升, 大功率液冷超充线缆有望开始放量。 2021-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完成 352.1 万辆和 688.7 万辆,同比分别+157.5%和+93.4%, 2023 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 374.7 万辆,同比+44.1%, 渗透率已升至 28.3%, 依然维持高增长。 公司第一大客户比亚迪自 2021 年开始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 当年销售新能源汽车 60.4 万辆,同比+218.3%; 2022 年销售新能源汽车 186.4 万辆, 同比+208.6%, 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2023 年上半年, 比亚迪销售新能源汽车125.6 万辆, 同比+95.8%, 维持高增长。 公司作为比亚迪的深度合作伙伴, 将直接受益于其销量快速增长带来的线缆订单量的提升。 据卡倍亿的招股说明书披露, 2020 年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缆的单车价值量约为 1000 元, 随着智能网联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高压线缆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大, 单车价值量将进一步上升。 我们假设到 2025 年新能源车高压线缆的单车价值可到 1500 元, 根据 IDC 发布的《2022-2026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预测》 中的预测,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 1300 万辆, 则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线缆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195.0 亿元, 2020-2025 年 CAGR 约为 70.2%。 自 2015 年以来, 我国的充电桩保有量不断增加, 2022 年底上升至 520.9万台, 车桩比由 2015 年的 8.0:1 下降至 2022 年的 2.5:1, 但是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现阶段电动车保有量增多与充电速度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液冷大功率快充或为解决充电焦虑的有效手段。 目前液冷超充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功率液冷超充桩的渗透率较低。 公司已联合吉利汽车研发出小外径、 轻量化的大功率液冷线缆结构设计及加工工艺, 已经应用于“极能” 充电站。 随着大功率液冷超充桩的建设进度加快, 公司液冷超充线缆将具有先发优势,公司研究/深度分析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 2有望开始放量。 光储一体化前景广阔, 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加速将打造公司新的业绩增长极。 我国光伏行业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猛,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 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已从 2011 年的 2.7GW 上升至 2022 年的 87.5GW, 全球占比跃升至 44.4%, 成为最大的单一光伏装机市场。 据 CPIA 预测, 2023-2027 年全球光伏装机预增 1500GW, 年均新增 300GW。 公司是国内最早取得光伏行业TüV、 UL 认证的线缆企业之一, 在光伏线缆领域属于第一梯队, 2020-2022年在全球光伏线缆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 10.6%/7.9%/7.3%。 由于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 光储一体化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公司在储能线缆领域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 有望率先受益于储能产业的高速发展。 我国已连续 8 年成为全球第一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 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数据, 2021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 75 亿美元, 2024 年预计将突破 110 亿美元, 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由 2015 年的 3.3 万台上升至 2022 年的 44.3 万台,CAGR 为 44.9%, 国产替代加速的趋势明显。 公司目前已取得 3 项实用新型的机器人线缆相关专利, 自主研发的机械臂用信号控制电缆结构及加工工艺,使得产品耐刮磨、 耐扭转、 耐高低温, 弯曲测试达到 3000 万次以上, 提高了机械臂使用寿命及信号传输性能稳定性。 随着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加速, 公司机器人线缆产销量有望快速增长, 打造新的业绩增长极。 盈利预测、 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2.18/3.17/4.04 亿元, 同比增长 50.7%/45.1%/27.5%, 对应 EPS 分别为 2.25/3.26/4.16 元, 对应于 2023 年 7 月 31 日收盘价 61.10 元的 PE 分别为27.2/18.7/14.7 倍。 首次覆盖, 给予“增持-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产销量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 应收账款较高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多利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6-09 56.70 -- -- 65.20 14.99%
65.20 14.99%
详细
投资要点: 汽车冲压零部件龙头, 转型一体化压铸业务。 公司起源于 1992年成立的上海多利, 2019年更名为滁州多利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汽车冲压零部件及相关模具的开发、 生产和销售, 迄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经验。 公司已与上汽大众、 上汽通用、 上汽大通、 一汽大众等传统知名整车厂和华域车身、 汇众汽车等零部件厂商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并已成为特斯拉、理想、 蔚来、 零跑等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合格供应商。 2021年全资子公司盐城多利购置了布勒集团的 6100T 冷室卧式压铸机, 公司开始向一体化压铸业务转型。 特斯拉的核心供应商, 受益于其高速增长。 公司与特斯拉在 2019年开始合作, 为 Model 3和 Model Y 开发冲压零部件及模具; 2021年特斯拉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 36.61%), 2022年上半年收入占比上升至 44.56%,不断提升。 同时, 公司也在积极开拓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客户, 2021年新增理想汽车成为第四大客户, 2022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已经成为第二大客户(收入占比 12.34%)。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 特别是特斯拉产销量的快速增长, 公司业绩近年实现了较高增长。 2021-2022年公司营收同比分别+64.58%和+21.03%, 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147.80%和+15.78%, 2022年受疫情影响增速较 2021年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汽车行业的平均水平。 2020-2022年, 特斯拉销量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 其全球年销量分别为49.96万辆、93.62万辆和 131.39万辆,同比分别+35.90%、+87.38%和+40.34%。 造车新势力中, 2023年开始理想汽车销量也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月度销量屡创新高, 今年 1-5月累计销量达 10.65万辆, 同比+124.77%, 远超其他企业。 重点客户的产销量持续实现大涨, 有利于促进公司业绩保持较高的增长。 一体化压铸业务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一体化压铸具有减轻重量、 降低成本、 提高设计效率、 增加整车安全性等优点, 因此未来将会得以大规模应用。 以 2023年为基点, 假设国内乘用车销量以年均 1%的速度增长, 至 2035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可达约 80%。 目前一体化压铸在新能源乘用车中的渗透率约为 10%, 可量产的后底板价值量约为 3000元, 2023年一体化压铸市场空间约为 25.5亿元。 我们假设 2035年一体化压铸在新能源乘用车中的渗透率为 100%, 叠加前底板和中底板后, 一体化压铸单车价值量可达一万元,那么 2035年一体化压铸的市场空间约为 2145.4亿元, CAGR 为 44.7%, 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盈利预测、 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 润分别为 5.32/6.80/8.86亿元, 同比增长 19.1%/27.9%/30.3%, 对应 EPS 分别为 3.76/4.81/6.27元, 对应于 2023年 6月 6日收盘价 76.10元的 PE 分别为20.2/15.8/12.1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产销量增长低于预期, 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瑞玛精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19 25.59 -- -- 27.58 7.78%
43.27 69.09%
详细
投资要点:通信行业精密金属冲压件企业逐步向汽车零部件转型。瑞玛精密成立于2012年,主要从事精密零部件及相应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覆盖领域包括移动通信、汽车、电力电气等行业。公司与全球知名的移动通信主设备商、电子制造服务商及大型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均保持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通信业务主要客户有伟创力、诺基亚、爱立信、中天科技等,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客户有采埃孚天合、斯凯孚、法雷奥、大陆、博世、博格华纳、麦格纳、安波福、蒂森克虏伯、德尔福、敏实集团、延锋、拓普集团等。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2.06亿元(其中,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营收7.62亿元,同比+98.54%;移动通讯业务实现营收3.27亿元,同比+26.69%),同比+59.78%;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同比+46.6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105.95%,业绩大幅提升主要系广州信征于下半年开始并表增厚所致。公司2022年度新开发与承接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精密结构件产品订单(全生命周期)约17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项目订单占比超70%。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37亿元,同比+54.98%;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38.0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42.76%,主要因广州信征并表以及原有业务增长带来业绩较大幅度的提升。 2022年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占比为63.15%,通讯业务营收占比为27.10%,已成功从移动通讯精密金属零部件企业转型至汽车零部件企业。 收购广州信征进入汽车电子和智能座舱领域。公司以人民币9850万元收购广州市信征汽车零件有限公司36.48%股权并向标的公司增资人民币8000万元,完成后合计持有标的公司51%股权。广州信征主要生产各类汽车线束、座椅舒适系统及相关电控系统ECU等,下游客户包括广汽集团、比亚迪、长城、吉利、小鹏等国内知名整车厂。2021年度广州信征实现营收2.49亿元,同比+50.14%,净利润0.17亿元,同比+29.10%;2022年广州信征实现营收2.42亿元,营业利润0.22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广州信征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2022年6月起开始并表)。通过本次收购,公司成功切入汽车智能座舱系统,产品布局由零部件升级至子系统。 截至2022年9月,信征零件湖南永州工厂已顺利投产,实现间接向华为智选EH3、比亚迪、广汽埃安及理想汽车供应产品,同时,公司北美墨西哥工厂顺利承接新能源整车厂T客户H项目座椅结构件产品订单;苏州工厂已实现间接向蔚来供应座椅结构件。 拟收购英国普拉尼德进入车用空气悬挂业务,进一步强化产品从零部件到系统总成的战略升级。公司及子公司香港瑞玛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香港大言51%的股权及普拉尼德12.75%的股权,并由公司或其全资子公司向普拉尼德增资人民币8000万元,交易完成后将合计持有普拉尼德56.26%的股权。 普拉尼德是英国一家专业的汽车空气悬架系统集成商,与主要客户Rivian、Alexander、Isuzu等均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普拉尼德2020年营收5004.97万元,净利润-1757.39万元;2021年营收增至10412.55万元,同比+108.04%,净利润亏损减小至-482.62万元;2022年前十月,营业收入42728.85万元,净利润5590.91万元,公司业务受益于新能源车渗透率的迅速提高而实现了快速增长。 公司与普拉尼德合资设立普莱德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全面吸收普拉尼德在空气悬架领域的技术与工程经验,加快空气悬架产品及系统在国内市场应用的落地,预计今年下半年将会投产。 通过对广州信征和普拉尼德的收购,公司将逐步完成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向系统总成供应商的战略升级,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1.79/2.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1%/34.3%/29.6%,对应EPS分别为1.11/1.49/1.93元,对应于2023年5月16日收盘价24.61元的PE分别为22.2/16.5/12.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产销量增长不及预期,拟收购普拉尼德进展不及预期。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1 107.69 -- -- 112.00 4.00%
179.50 66.68%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4月27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Q1实现营业收入39.83亿元,同比+26.80%;实现归母净利润3.31亿元,同比+3.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91亿元,同比-5.48%。 事件点评受汽车行业不振影响,一季度业绩承压。2023年Q1汽车行业总体承压,主要系因乘用车购置税减半优惠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于2022年底同时退出导致终端需求减弱影响。2023年Q1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21.0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4.3%和-6.7%。由于行业整体下行,一季度公司智能座舱业务主要客户长城、上汽、一汽等车企销量均出现一定程度下滑,智能驾驶业务主要配套的造车新势力旗下车型销量也有所下降,由于销量下滑带来的整车降价行为传导至公司零部件业务,给盈利带来压力。公司2023年Q1实现毛利率21.09%,同比-2.87pct,环比-0.48pct;净利率8.27%,同比-1.76pct,环比-1.81pct,毛利率和净利率环比、同比均出现下滑,业绩承压。 研发费用增加较多,或是拖累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公司2023年Q1的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6%/2.35%/10.09%/0.21%(总费用率14.11%),同比分别-0.31pct/+0.05pct/+1.25pct/+0.36pct(总费用率同比+1.35pct),环比分别+0.40pct/-0.25pct/-0.64pct/+0.16pct。Q1研发费用共4.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4亿元,同比+44.73%,或是拖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在手订单充足,未来成长无忧。据公司2022年年报披露,新项目订单年化金额已超200亿元,其中智能驾驶业务领域近80亿元,订单充足。随着行业逐步好转以及汽车智能电动化发展加速,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将能够维持高增长。 新客户方面,2022年公司新拓展保时捷、捷豹路虎、SUZUKI、极氪等,并获得长安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等众多主流车企项目订单。第三代高性能智能座舱产品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新获得长安福特、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广汽乘用车、合众汽车等多家主流客户的项目定点。公司智能驾驶业务在技术水平、量产规模方面均保持行业领先,高算力平台IPU04已在理想汽车等客户上实现规模化量产,轻量级智能驾驶域控制器IPU02将推出更多新方案,适配国内车市中低到中高价位区间车型这一最大的细分市场;5G+V2XT-BOX+智能天线方案已顺利在上汽通用、红旗等客户上实现规模化量产,并在2022年获取国内头部OEM多款车型的出海业务。2023年1月,公司成功孵化量产车身域控制器,具备无钥匙进入与启动、智能空调、电动尾门、智能胎压、智能座椅、雨刮控制、智能车灯、车窗防夹、倒车雷达等车身控制功能。同时,公司接连建设了欧洲公司的第二工厂、新增设立日本丰田市办公室、筹办墨西哥工厂,国际化战略布局不断加速。凭借安全、舒适、高效的移动整体出行解决方案,公司有望全面打开全球市场。 投资建议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但在手订单充足,未来随着汽车行业景气度回暖及汽车智能化加速发展、公司新产品不断放量,成长无忧。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15.24/19.56/26.09亿元,EPS分别为2.75\3.52\4.70元,对应公司4月26日收盘价101.64元,PE分别为37.0\28.9\21.6倍。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芯片供应不足;汽车市场销量增速不及预期;新客户订单获取不及预期。
卡倍亿 机械行业 2023-04-28 54.37 -- -- 94.57 15.33%
66.37 22.07%
详细
事件描述 2022年 4月 26日,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9.48亿元, 同比+30.01%; 实现归母净利润 1.40亿元, 同比+62.2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42亿元, 同比+88.17%。 其中 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88亿元, 同比+28.65%; 实现归母净利润 0.39亿元, 同比+172.5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38亿元, 同比+253.86%。 公司拟每 10股转增 5股并派发现金红利 5元。 同日, 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度报告, 实现营业收入 7.39亿元, 同比+20.29%; 实现归母净利润 0.36亿元, 同比+30.8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0亿元, 同比+22.28%。 公司一并发布拟募资公告, 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合计不超过 5.29亿元, 用于以下项目投资: 湖北卡倍亿生产基地项目2.50亿元; 新能源汽车线缆扩建项目 2.00亿元和新能源汽车线缆绝缘材料改扩建项目 0.79亿元。 事件点评 汽车电动智能化快速发展推动公司业绩大幅提升。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2686.4万辆, 同比+2.1%; 新能源汽车销量 688.7万辆, 同比+93.4%, 渗透率提升至 25.6%。 2023年一季度我国汽车销量 607.6万辆, 同比-6.7%; 新能源汽车销量 158.6万辆, 同比+26.2%, 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 26.1%。 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远高于汽车行业, 主要因电动智能化的快速增长及车用线缆的国产替代加速。 分产品来看, 2022年公司普通线缆和新能源线缆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25.05亿元和 3.30亿元, 同比分别+29.14%和+54.40%, 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84.95%和 11.19%, 比上年分别-0.95pct 和+1.77pct。 公司紧抓新能源、 智能网联转型的机遇, 持续拓展新能源车用线缆业务, 新能源线缆产品占比首次超过 10%。 相比普通线缆, 新能源线缆制造工艺复杂, 技术壁垒较高, 毛利率相对也较高(2022年新能源线缆业务毛利率为 20.74%, 比上年+4.43pct)。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汽车线缆市场需求有望大幅增长, 公司作为国内车用线缆龙头将直接受益。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实现双升, 控费能力优秀。 公司 2022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12.02%和 4.75%, 比上年分别+1.11pct 和+0.94pct。 2023年 Q1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11.40%和 4.94%, 比上年分别+0.52pct 和+0.40pct。 公司 2022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0.41%/1.63%/1.41%/2.38%,比上年分别-0.46pct/+0.08pct/-0.14pct/+0.04pct。 2023年 Q1单季度公司销售、管理、 财务、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0.62%/2.08%/1.60%/2.16%, 比去年同期分 别-0.08pct/+0.24pct/-0.65pct/-0.28pct。 公司费用率总体持续下降, 成本管控能力优秀。 由于公司生产所需原料主要为铜杆和铜丝, 铜材的定价采用“电解铜价格+加工费” 的定价方式, 这种“成本加成” 的定价模式有利于将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利润的影响降到最低, 公司盈利的稳定性得到保证。 线缆企业国产替代东风已至, 拟新募投产能释放或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竞争力。 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 311.1万辆, 同比+54.4%, 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 67.9万辆, 同比+120%。 2023年 Q1我国汽车出口达 99.4万辆, 同比+70.6%, 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 24.8万辆, 同比+110%, 继续维持高增速。 汽车出口销量的爆发式增长给汽车线缆国产替代市场也带来了较大的业务增量。 由于全球车用线束市场的大多数份额均被国外的矢崎、 住友、 德尔福、 莱尼等占据, 国产汽车出口销量的爆发式增长、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景气度及莱尼等国际线束巨头逐步退出线缆业务等, 将有效带动国内线缆企业市场份额的提升, 国产替代机遇已至。 而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和 800V 等高压线束使用量的增多也会带来车用线缆价值量的提升。 我们预计若拟新募投项目过审, 新增产能释放或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公司中长期业绩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 2.02/2.65/3.50亿元, EPS分别为 3.41\4.47\5.92元, 对应于 4月 25日收盘价 77.95元, PE 分别为22.8\17.4\13.2, 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 下游汽车市场销量不及预期等。
中国重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4-07 16.34 -- -- 16.35 -0.43%
18.30 12.00%
详细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 全年实现营收 288.22亿元, 同比-48.62%; 实现归母净利润 2.14亿元, 同比-79.41%;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85亿元,同比-80.97%。 其中 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 63.67亿元, 同比-11.10%; 实现归母净利润-1.43亿元, 同比-27.06%;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9亿元, 同比-27.02%。 事件点评 受重卡行业景气度严重下行影响, 公司净利润创近 10年来新低。 在排放标准升级提前透支消费、 库存高企等不利因素影响下, 2022年我国重卡销量仅为 67.20万辆, 同比-51.76%。 根据中国重汽(3808.HK) 年报公布数据, 重汽集团 2022年重卡销量为 15.88万辆(根据中汽协和第一商用车网统计, 其中第四季度销售约 3.31万辆, 同比-22.48%, 环比-10.54%), 市占率提升至 23.64%, 同比+3.12pct; A 股上市公司主体 2022年重卡销量为 9.6万辆, 同比-52.50%, 下降幅度与重卡行业销量降幅接近。 随着经济逐渐企稳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的统计, 2023年 2月重卡销量约为 6.80万辆, 环比+51.11%, 同比+15.25%, 终结了重卡市场自 2021年 5月份以来连续 21个月的下降, 重卡行业有望迎来复苏翻转。 公司 2022年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所下滑, 但费用管控能力良好。 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 6.18%, 同比-1.20pct, 净利率为 1.82%, 同比-1.15pct, 主要系销量下降导致规模效应减弱影响。 全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1.11%/0.92%/1.50%/-0.33%, 同比分别 -0.65pct/+0.40pct/+0.43pct/-0.25pct。 总费用率在 2022年略微下降, 费用管控能力良好, 其中第四季度研发费用率为 3.40%, 同比+2.15pct, 主要系本年增加多个新产品开发项目, 加大了在新能源、 智能驾驶、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发投入, 在第四季度集中结算的影响。 目前行业复苏确定性不断增强, 随着重卡销量增长和竞争格局的优化, 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明显改善。 补齐细分市场产品短板, 新能源业务不断加码, 海外出口实现新突破。 公司在细分市场内取得全面突破, 在长途物流运输、 快递、 危险品、500马力以上等多个细分市场销量领先: 载货车市场销量占比不断提升首次进入行业前列; 搅拌车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行业第一; 专用车市场实现细分全覆盖, 尤其是冷藏车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后, 公司抗市场波动能力大幅提高。 公司新产品新黄河重卡逐步推向市场, 氢燃料电池重卡也在多场景批量应用。 新能源重卡销量迅速提升至 485辆, 对应收入 2.92亿元, 平均单价 60.25万元, 与公司传统重卡均价 23.28万元相比单价明显提高, 在碳达峰、 碳中和的大背景下, 公司新能源重卡业务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2022年重汽集团全年出口重卡 8.85万辆创历史新高, 同比+63.8%, 连续 18年保持行业出口第一。 其中, 高端产品占 出口总量的 22.2%, 同比+13.7pct。 据第一商用车网数据, 2023年 1-2月重汽集团累计销售重卡约 3.3万辆, 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 27.90%, 单 2月份海外出口同比大幅增长 70%左右。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重卡整车公司龙头, 在疫情压制的换车需求开始释放叠加经济企稳回暖的背景下, 销量有望快速提升, 业绩弹性或将加速释放。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 10.06/14.63/17.69亿元, EPS 分别 为 0.86/1.25/1.51元 , 对 应 4月 3日 收 盘 价 16.66元 , PE 分 别 为19.5\13.4\11.1倍。 我们维持公司“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重卡行业复苏不及预期; 重卡出口销量不及预期。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05 109.60 -- -- 127.30 15.50%
176.10 60.68%
详细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9.33 亿元,同比+56.05%;实现归母净利润11.84 亿元,同比+42.1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0.37 亿元,同比+26.24%。其中Q4 单季实现营业收入48.22 亿元,同比+47.62%;实现归母净利润4.92 亿元,同比+43.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83 亿元,同比+12.31%。 事件点评 受益于汽车电动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持续高增长;年化新项目订单超200 亿元,新征程自此开启。分业务板块来看,2022 年公司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分别实现117.55 亿元、25.71亿元和6.06 亿元,同比分别+48.0%、+83.1%和+174.9%,均维持高景气度。 其中,智能座舱业务和智能驾驶业务分别占到了全年营业收入的78.7%(相比2021 年-3.8pct)和17.2%(相比2021 年+2.7pct),智能驾驶业务呈现高增长态势。受益于汽车电动智能化的提速,公司2022 年新项目订单年化金额超200 亿元,其中智能驾驶业务领域近80 亿元,订单充足,今后几年智能驾驶业务有望驱动公司业绩维持高增长。 2022 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略有下降,费用率在Q4 明显好转。公司2022 年的毛利率为23.03%,较上年-1.57pct;净利率为7.84%,较上年-0.85pct。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较上年有所下滑,主要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减值计提2.28 亿元的影响(资产减值1.35 亿元,信用减值0.93 亿元)。公司2022Q4 单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1.57%/10.08% , 同比分别-3.19pct/-0.39pct,环比分别-1.74pct/+5.47pct。2022 年公司的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57%/2.59%/10.80%/0.30% , 同比分别-0.85pct/-0.31pct/+0.59pct/+0.38pct,研发费用继续维持在占营收10%以上的高水平。2022Q4 单季度公司的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6%/2.60%/10.73%/0.05%,环比分别-0.82pct/-0.25pct/-1.32pct/-0.78pct,均呈现下降趋势,成本控制能力明显好转。 持续突破重点客户,不断完善产品矩阵,探索和孵化新业务条线,加速国际化战略落地,有力保证公司未来的竞争优势。2022 年公司新拓展保时捷、捷豹路虎、铃木、极氪等客户,并获得长安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等众多主流车企新项目订单。第三代高性能智能座舱产品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新获得长安福特、吉利汽车、比亚迪、广汽乘用车等多家主流客户的项目定点。 公司智能驾驶业务在技术水平、量产规模方面均保持行业领先,高算力平台IPU04 已在理想汽车等客户上实现规模化量产,轻量级智能驾驶域控制器IPU02 将推出更多新方案,适配国内车市中低到中高价位区间车型这一最大的细分市场;5G+V2X T-BOX+智能天线方案已顺利在上汽通用、红旗等客户上实现规模化量产,并在2022 年获取国内头部OEM 多款车型的出海业务。 2023 年1 月,公司成功孵化量产车身域控制器,具备无钥匙进入与启动、智能空调、电动尾门、智能胎压、智能座椅、雨刮控制、智能车灯、车窗防夹、倒车雷达等车身控制功能。同时,公司接连建设了欧洲公司的第二工厂、新增设立日本丰田市办公室、筹办墨西哥工厂,国际化战略布局不断加速。一系列前瞻性研发和战略布局,有望让公司在未来几年保持行业领先的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 汽车智能化的渗透率持续快速增长,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且随着新产品不断放量、国际化战略布局不断完善,未来几年盈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我们调整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 年净利润分别为16.97/22.74/30.21 亿元,EPS 分别为3.06/4.10/5.44 元,对应于4 月3 日收盘价110.76 元,PE 分别为36.2/27.0/20.4 倍。我们维持公司“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影响核心芯片供应不足;下游汽车市场销量不及预期;新客户订单获取不及预期。
卡倍亿 机械行业 2023-02-15 106.90 -- -- 101.98 -4.60%
101.98 -4.60%
详细
汽车用线缆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公司创始于1986年,2004年与德国卡倍亿(KBE)成立合资企业卡倍亿有限,近37年来一直聚焦于汽车用线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车用线缆龙头企业之一,也是A股唯一一家此类上市公司。公司目前终端客户已涵盖大众、奔驰、宝马、沃尔沃、路虎、菲亚特、通用、福特、特斯拉、丰田、本田、日产等国际汽车主流企业,国内客户主要包括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控股等。公司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积累雄厚、客户资源优质等优势,是国内规模仅次于福斯集团的第二大车用线缆企业。受益于汽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公司2020年开始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快速增长,2020年、2021年营收增速分别为38.4%、79.4%,2021年、2022年(预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3.2%、73.7%-96.9%。 汽车电动智能化渗透率快速提升,带来车用线缆量价齐升。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一体两面、相互促进,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汽车智能化率也迅速提高。2020年开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进入快车道,2020-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EVTank统计)分别为331.1万辆(+49.8%)、670.0万辆(+102.4%)和1082.4万辆(+61.6%),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汽协统计)分别为136.7万辆(+10.9%)、352.1万辆(+157.6%)和688.7万辆(+93.4%)。 至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提升至约13.0%,中国市场渗透率提升至25.6%。电动智能汽车的快速增长,带来车用线束和线缆单车用量和价值量的双提升。经测算,应用L3、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电动乘用车线束长度约为传统燃油车的1倍以上,使用高压充电系统的新能源乘用车单车线束价值量较传统燃油车增加约70%以上。我们判断,未来随着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高、高压系统使用得越多,单车线束和线缆的使用量和价值量将进一步增加。 线束线缆的国产替代加速,将给公司中长期盈利保持较高增长提供有力保证。当前,日本的矢崎、住友和美国的德尔福前三大线束厂商占据全球车用线束约70%左右的市场份额,具有较强的垄断地位。国内线束厂商如河南天海、昆山沪光等近年进步较快,特别是在低端车型配套上发展很快,但从全球价值量占比来看仍不足10%,国内市场价值占比也低于40%,仍处于不高的水平。随着中国产汽车在全球占比的提升,特别是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的崛起,将给国产线束线缆企业带来很好的国产替代机会,也给公司中长期盈利保持高增长提供有力保证。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为1.63/2.21/3.03亿元,同比增长89.1%/35.4%/37.1%,EPS为2.94/3.98/5.46元,对应于2023年2月10日收盘价98.88元,PE分别为33.6/24.8/18.1倍。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影响超预期;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的影响超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
卡倍亿 机械行业 2023-01-10 103.10 -- -- 109.88 6.58%
109.88 6.58%
详细
2023 年1 月6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度业绩预告:2022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1.70 亿元,同比+73.73%至+96.8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50-1.70 亿元,同比+99.30%至+125.87%。 事件点评 2022Q4 业绩实现高增长,全年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2Q1-Q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4亿元。因此可测算出公司2022Q4 单季归母净利润为0.49-0.69 亿元,同比+250.00%至+392.8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6-0.66 亿元,同比+318.18%至+500.00%。2022Q4 单季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增速显著高于2022年前三季度同比+40.31%和+60.77%的增速,1.60 亿元的业绩中枢与我们以前1.63 亿元的预测值基本一致,符合预期。 下游整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是全年业绩实现高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刺激下,国内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 年1-11 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462.8 万辆和2430.2 万辆,同比分别+6.1%和+3.3%;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625.3 万辆和606.7 万辆,同比分别+106.6%和+102.9%。随着国内汽车产销量增长和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快速提高,汽车线缆市场需求和行业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国产替代”步伐也有所加快。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线缆的制造工艺复杂、产品技术含量高,其毛利率比汽车用普通线缆的毛利率高。报告期内,公司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高压线缆销售增长较快、占比提升,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产品利润率得到提升。以上有利因素带来公司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高增长。 电动智能化汽车普及率快速提升,及国际车用线缆厂商的逐步退出,将对公司形成中长期利好。2022 年1-11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24.6%,预计全年可达约25.0%,远高于2021 年的13.4%。随着电动智能汽车产销规模的变大,未来越来越多车型的电气架构升级,800V 等高压线束使用量会越来越大,将带来车用电缆价值量的提升。德国莱尼等国际线束巨头逐步退出线缆业务、俄乌危机陷入持久战,也将有利于国产车用线缆厂商的业务发展。受此两方面有利因素影响,公司中长期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长。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净利润分别为1.63/2.21/3.03 亿元,EPS 分别为2.93\3.98\5.46 元,对应于1 月6 日收盘价98.72 元,PE 分别为33.7\24.8\18.1倍。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的影响超预期,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的影响超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