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沈赟

万联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270514050001...>>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济川药业 机械行业 2018-04-30 49.94 -- -- 54.77 7.60%
53.94 8.01%
详细
事件: 4月20日,公司公布2017年报和2018年一季报: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56.42亿,同比增长20.61%;实现归母净利、扣非后归母净利分别为12.23亿、11.54亿,分别同比增长30.97%、28.00%;实现EPS1.51元;同时公布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现10元。2018年Q1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扣非后归母净利分别为21.28亿、4.67亿、4.45亿,分别同比增长51.45%、60.58%、73.61%。 投资要点: 2017全年业绩增速稳健,18年Q1因流感因素业绩增速加快 分季度看,2017年Q1到Q4营收增速分别为21.46%、17.39%、21.76%、21.94%;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39.01%、25.85%、38.08%、22.53%;公司全年业绩整体保持稳健增长。分业务板块看,医药工业实现营收54.27亿,同比增长20.38%;毛利率为87.54%,同比略降0.47%,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部分中药原材料涨价以及部分产品降价所致;医药商业实现营收2.06亿,同比增长28.21%。费用率方面:17年销售费用率为52.12%,同比下降1.47%,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强化营销管理并大力拓展OTC业务渠道;17年管理费用率为6.75%,同比略降0.48%。18年Q1受全国流感因素影响,蒲地蓝、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主要品种销量大幅增长,公司Q1营收、归母净利均达到50%以上增速,为全年业绩高增长奠定基础。 继续实施大品种战略,核心品种快速增长 公司坚持实施大品种战略,主要产品线主要围绕儿科、呼吸、消化等领域,17全年蒲地蓝、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雷贝拉唑等核心品种均保持了一定增速;18年Q1受季节流感因素影响,蒲地蓝、小儿豉翘等品种Q1增速同比超60%。分具体品种看:1.核心品种蒲地蓝17年营收超24亿,同比增长约17%,增速较去年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蒲地蓝品种在部分地区降价。而与此同时,由于近几年公司逐步加大产品OTC渠道拓展,OTC端对蒲地蓝业绩拉动作用日益明显:17年蒲地蓝产品在OTC端增速达25%以上,占该产品整体收入比重35%。2017年初至今蒲地蓝新进河北、青海等6省市地方医保增补,且大部分地区是在17年四季度和18年初进入,将对18年全年业绩增速贡献明显;在目前医疗终端限抗背景下,蒲地蓝作为替代品种用药将受益明显。在OTC端渠道放量加速+地方新进医保+竞品替代等因素下,预计18年全年该品种仍可保持20%以上增速。2.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收入17年同比增长35%,其中无蔗糖品种占比约40%,随着同贝在OTC渠道加速拓展及无蔗糖型新进地区增多,预计未来两年仍将维持30%以上增速。此外雷贝拉唑17年增速约15%。整体来看,几大核心品种保持较快增速,仍是公司未来几年业绩稳健增长的基础。 二线品种快速放量,产品梯队逐渐成型 17年全年公司二线品种保持了较快增速,18年Q1因流感因素三拗片等品种增速超40%。此外,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东科制药主要产品依托公司营销渠道实现快速增长,18年Q1蛋白琥珀酸铁同比增长超100%。除了目前在售产品外,未来几年左乙拉西坦注射液、养阴清胃颗粒、小儿豉翘清热糖浆等品种也有望陆续获批上市。随着公司产品梯队逐渐成型,配合公司强大销售能力及渠道优势,后续品种上市后有望实现较快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坚持大品种战略,主力品种聚焦儿科、呼吸、消化等领域,市场竞争格局良好。看好公司蒲地蓝等主力品种未来几年的市场放量,同时看好二线品种及后续产品梯队对公司中长期业绩的支撑。预计18-19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分别为15.86亿、20.77亿,实现EPS分别为1.96元、2.56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4倍、19倍,强烈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OTC渠道放量低于预期的风险、后续品种落地低于预期的风险。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18-04-30 18.67 -- -- 20.53 9.96%
20.53 9.96%
详细
事件: 2018年4月24日,晶盛机电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全文》等一系列公告。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53.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22.85%;扣非后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4.41%。 投资要点: 第一季度业绩创历史最佳:从公司2011年以来的历年第一季度业绩看,公司在经历2013年和2014年的净利润下滑后,2015年至今已实现连续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18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虽略小于2017年第一季度136.57%的同比增长,但却是2011年以来同比增长率第二高,净利润额为历史最高。对比公司2018年3月6日公告的第一季度业绩预告,122.85%的同比增长率接近130%的预期上限,高于115%的预期中间值,业绩符合预期。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光伏行业快速增长环境下下游厂商扩产及单晶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公司晶体生长设备特别是单晶硅生长炉及智能化加工设备销售形势较好,第一季度验收的产品同比大幅增长,同时公司的半导体设备和蓝宝石材料销售同比增长较快。公司预计2018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9亿元至3.12亿元,同比增长90%至120%,业绩增长的原因依旧是光伏行业增长及下游厂商扩产使得晶体生长设备订单验收同比大幅增加,半导体设备、智能化加工设备及蓝宝石材料销售较好。 毛利率回升,但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依旧为负:2018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45.25%,增幅是营业收入的2.73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同比增幅是营收的2.31倍,这是公司今年第一季度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4.52%)、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6.16%)、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2.62%)等增幅明显低于营收同比增幅所致,这也使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出现回升,今年第一季度销售毛利率为39.37%,高于2017年全年的38.35%,较2017年第一季度的35.71%提高3.66个百分点。同时今年第一季度的资产减值损失只有5.14万元,同比下降99.65%,降幅非常明显,这也是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单季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最少的一个季度,主要原因是本期应收类款项减少使得计提的坏账准备减少。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公司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依旧为负。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3亿元,同比下降63.29%,是历年第一季度经营性现金净流出的最大值,也是历年单季度经营性现金净流出的第二大值(仅次于2017年第四季度的-1.72亿元),接近2017年全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1亿元。回顾历年经审计的年报,2015年至2017年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均为负值,主要是营收快速增长环境下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货等流动资产增长导致,如2017年末公司应收账款8.66亿元,同比增长49.22%,应收票据13.98亿元,同比增长263.96%,存货10.45亿元,同比增长201.34%。2018年一季度末,虽然应收账款减少至7.41亿元,但应收票据增加至14.14亿元,存货增加至10.87亿元。公司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是对于需承担安装调试或指导安装调试合同义务的晶体硅生长设备和单晶硅生长炉自动控制系统销售收入,于现场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予以确认,具体以用户签署现场安装调试完成单为准;对于无需承担安装调试或指导安装调试合同义务的晶体硅生长设备和单晶硅生长炉自动控制系统销售收入,于发货后予以确认,收入确认时点和收付款时点的差异是公司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较大的主要原因。截止2018年3月31日,公司未完成合同总计30.13亿元,其中全部发货的合同金额为9.42亿元,部分发货合同金额6.17亿元,尚未到交货期的合同金额14.54亿元。从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看,经营性现金净流出对比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的风险可控,存货对比订单的风险可控。 确认参股中环领先半导体股权投资款,未来半导体设备业务潜力很大:一季报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余额为2.50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373.09倍,主要原因是支付参股公司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款。中环领先半导体于2017年12月成立领取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50亿元,其中公司以现金出资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10%。2017年12月28日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片项目在宜兴市举行了开工仪式,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美元,是由中环股份及其全资子公司中环香港、无锡市人民政府下属无锡发展、晶盛机电三方共同投资组建的大型半导体材料研发制造基地,并设立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运营。从项目投资进度看,今年第一季度首期投资款已到位,预计今年四季度半导体设备进场,未来将先投产8英寸硅片、后投产12英寸硅片。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开发的“大尺寸半导体级硅单晶生长设备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联合组织的新产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大尺寸半导体级硅单晶生长设备采用超导磁场技术,实现了超导磁场与全自动单晶炉在控制与机械上的良好匹配,采用双视差校准、CCD视频等多项先进技术,其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设备、工艺工装和检测手段能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项目的“300mm硅单晶直拉生长装备的开发”和“8英寸区熔硅单晶炉国产设备研制”两项课题,已进入产业化阶段。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在SEMICONChina展会上成功推出6-12英寸半导体级的单晶硅棒滚磨一体机、单晶硅滚圆机、金刚线硅棒截断机、全自动硅片抛光机、双面研磨机等新产品,这些设备可完成半导体硅棒的外圆滚磨、截断、硅片抛光和半导体单晶硅片等硬脆材料的双面精密研磨等工序,建立起了公司在半导体硅片生长及加工设备领域的国产化优势。虽然截止2018年3月31日公司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只有1.39亿元,但我们预计随着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片项目的推进,未来公司的半导体设备合同将获得快速增长。 蓝宝石材料业务正逐步形成规模优势:公司布局了蓝宝石材料生产及切磨抛加工等关键环节,已成功掌握国际领先的超大尺寸300kg、450kg级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2017年成功生长出300kg级大尺寸高品质泡生法蓝宝石晶体,2018年1月成功研发出450kg级的蓝宝石长晶技术。目前公司的蓝宝石产业主要形式是生产销售蓝宝石晶体材料,因此开发的大规格蓝宝石长晶炉用于自身生产蓝宝石晶体用,公司的蓝宝石业务具备较强的成本竞争力并正在逐步形成规模优势。 盈利预测和评级:我们预计,晶盛机电2018年和2019年的EPS分别为0.71元和0.89元,对应4月10日收盘价的PE为31.82倍和25.38倍。鉴于公司目前全自动单晶硅生长炉的订单饱满情况、未来公司半导体用单晶生长及相关加工设备的销售前景以及蓝宝石材料的需求前景,我们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光伏市场下游厂商扩产不及预期,国内晶圆厂投产进度及国产化率提升不及预期,蓝宝石材料需求扩张不及预期。
泰格医药 医药生物 2018-04-27 57.78 -- -- 63.50 9.48%
69.96 21.08%
详细
事件: 4月20日,公司公布2017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6.87亿,同比增长43.63%;实现归母净利、扣非后归母净利分别为3.01亿、2.4亿,分别同比增长114.01%、146.05%;实现EPS0.60元;同时公布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现2元(含税)。 投资要点: 业绩低点已过,毛利水平回升明显 2017全年营收增速43.63%,扣除捷通泰瑞并表因素,全年营收同比增长38.72%。分季度看,2017年Q1到Q4营收增速分别为29.45%、33.16%、52.2%、57.52%;Q1到Q4扣非后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18.1%、92.1%、181.2%、1090.4%;自17年Q1起公司经营业绩改善趋势加速,已基本消除因临床核查对公司经营的短期影响。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43.85%,同比增长5.66%;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对相关子公司进行成本管控并对部分业务提高报价,使得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13.96%。 受益于BE及创新药项目爆发,主营业务业绩增速明显 分业务看:报告期内,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业务实现收入8.2亿,同比增长73.17%,其中BE业务实现收入1.81亿,同比大幅增长191%,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与18家医院的共建,床位数增加近1000张,随着国内首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进入BE高峰期并逐步扩展至非289品种,公司将极大受益于BE业务爆发,预计未来两年BE业务仍将保持较高增速。报告期内I-IV等临床、注册业务实现营收6.39亿,同比增长55.37%;临床研究相关咨询服务实现营收8.26亿,同比增长20%,其中SMO增速74%、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收入增速20.52%、方达BIO和CMC业务增速16.11%。作为国内临床CRO龙头,公司未来将持续受益于承接更多国际多中心临床项目及国内创新药项目,目前公司执行的国内创新药项目达52个,其中I、II、III期项目数分别为30、11、11。 在手订单充裕,打造跨领域、全球性专业临床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合同金额2.54亿,同比增长25.9%;截止17年底公司累计待执行合同金额27.74亿,同比增长38.84%;在手订单充裕为公司未来两年业绩高增长奠定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收购捷通泰瑞,将业务范围拓展至医疗器械CRO领域。同时成立海外事业部,利用现有具有海外背景的管理人才,快速组建海外项目服务团队,从而服务海外业务拓展需要。公司不断通过并购整合及相应布局,积极打造从药品到医疗器械的多领域、全球化专业临床CRO服务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作为国内临床CRO龙头,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受益于国际多中心临床、国内创新药项目及一致性评价BE项目的爆发,同时存在较强外延并购预期。预计18-19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分别为4.16亿、5.48亿,对应EPS分别为0.83元、1.10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66倍、50倍,继续强烈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承接BE业务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弘亚数控 机械行业 2018-04-26 53.45 -- -- 55.74 4.28%
58.58 9.60%
详细
下游需求带动公司业绩高增长:公司作为板式家具机械制造商,为下游家具生产企业提供数控板式家具机械设备和成套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主要产品为封边机、裁板锯、数控钻(含多排钻)、加工中心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板式家具行业如套房家具、衣柜、橱柜、办公家具、酒店家具等的生产和制造。受下游家具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带动,公司订单数量保持稳步提升,主要产品销售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公司2017年封边机的营收同比增长37.52%至4.29亿元,占总营收的52.32%;裁板锯的营收同比增长50.74%至1.78亿元,占总营收的21.72%;数控钻(含多排钻)的营收同比增长183.12%至1.16亿元,占总营收的14.20%;加工中心的营收同比增长80.87%至0.46亿元,占总营收的5.64%。封边机作为公司历来的主要营收来源,其毛利率也是公司各项产品中最高的,即公司历来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是封边机。2017年的封边机毛利率为49.36%,同比下滑1.43%,直接导致公司专用设备的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1.60%至38.39%。裁板锯和数控钻(含多排钻)的毛利率虽然同比上升1.28%和2.69%,但两类产品的毛利率均低于30%,分别为27.33%和24.11%。 国内家具定制化趋势带动板式家具机械需求:2017年公司境内的营收同比增长61.49%至6.18亿元,占总营收的75.32%;境外的营收同比增长33.68%至2.02亿元,可见国内市场板式家具机械需求旺盛,进口替代趋势明显。板式家具机械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家具行业新增产能和设备更新升级,近年来国内住宅、酒店和写字楼等房地产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家具更新换代,带动了中国家具产业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家具行业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家具生产国和世界第一家具出口国。同时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增长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群体越来越关注居家整体生活艺术和个性设计,对定制家具的需求明显提升,加之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带来的家具制造业人力成本上升,带动了家具生产企业对板式家具机械的需求。公司对产业链下游主要通过制度化培训构建经销商体系,在国内主要家具制造市场部署了品牌经销商销售网点,产品终端用户包括索菲亚、全友家私、好莱客衣柜、皮阿诺、卡诺亚衣柜、百得胜整体衣柜、黎明家具、博洛尼整体家装、韩丽家居等知名家具企业。此轮房地产景气周期带动了家具制造业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家具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9056亿元,同比增长10.1%。由于目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依旧保持良好态势(2018年1至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4%,其中住宅投资同比增长13.3%),我们预计2018年至2018年的家具制造业营收增长依旧能保持10%左右的增长,从而带动公司板式家具机械设备的销售。 公司资产状况和持续经营状况良好:公司应收账款历年均少于3000万元,存货虽然跟随营收规模的扩大同步增加,但2017年年末存货为1.09亿元,仅占总资产的9.65%,风险较小。公司资产中占比最大的科目的7.45亿元的其他流动资产,主要是利用账上闲置的货币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所致,2017年末公司有7.42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公司历年资产负债率保持在20%以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正且跟随营收规模的扩大同步增加,可见公司持续经营状况良好。 盈利预测和评级:我们预计,弘亚数控2018年和2019年的EPS分别为2.36元和2.98元,对应4月20日收盘价的PE为23.11倍和18.31倍。鉴于国内定制家具趋势下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的板式家具机械需求提升、目前房地产投资增速保持抬升态势下处于商品房交付高峰期的家装市场景气周期、以及公司业绩的高增长持续,我们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导致未来家具需求下滑的风险;原材料及人力成本上升压缩公司产品毛利率的风险。
通化东宝 医药生物 2018-04-25 20.45 -- -- 31.98 29.47%
27.51 34.52%
详细
事件:4月18日,公司公布2017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5.45亿,同比增长24.75%;实现归母净利、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8.37亿、8.35亿,分别同比增长30.52%、34%;实现EPS0.49元。同时公布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送红股2股派现2元(含税)。 投资要点: 胰岛素类产品增长稳健,有望继续受益基层渗透及医保调整 分业务板块看,报告期内医药制药业务实现营收22.72亿,同比增长18.97%,其中主要品种--重组人胰岛素原料药及注射剂产品实现营收19.2亿,同比增长20.18%,毛利率88.61%,同比增长0.82%,预计胰岛素制剂类产品收入约19亿。近年来公司深耕基层糖尿病用药市场,基层市场销量及渗透率不断增长。随着公司不断深化营销改革,继续加大在基层医生教育方面的资源投入,以及受益于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红利(核心产品人胰岛素系列产品乙类升甲类、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进入甲类),公司重组人胰岛素类产品未来有望持续从中受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72亿,同比增长16.66%,主要是瑞特血糖试纸(GS260)、舒霖笔、采血针等产品销量增速较快所致;中成药实现收入0.79亿,同比增长1.14%。此外,房地产业务和建材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14亿、0.4亿,分别同比增长210%、54.6%。 建立糖尿病慢病管理平台,增强业务协同效应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建设糖尿病慢病管理平台,以“你的医生APP”为核心,已成为医患专业沟通工具,提供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整体解决方案。截止17年末,已有9000多名内分泌一线专业医生利用该平台有效管理超过20万病人,通过平台进行的病人教育受益病人达75万余人次。同时在此平台上,有效连接公司人胰岛素类产品,32G、4mm、超薄壁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血糖监测试纸等业务,协同效应显著。 在研储备品种梯队完善,胰岛素产品线日益丰富 公司于2011年开始胰岛素类似物品种的研究,其中重磅品种甘精胰岛素已于去年下旬申报上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有望于今年申报上市;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及50注射液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另外还有部分胰岛素类似物品种处于临床前和临床研究阶段。其他糖尿病药物研发布局方面:利拉鲁肽注射液项目处于申报临床阶段;度拉糖肽注射液项目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预计今年底申报临床;同时还有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琥珀酸曲格列汀等部分化学口服降糖药在研储备。此外,公司参股公司厦门特宝Y型PEG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今年新增慢性乙型肝炎适应症;Y型PEG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已完成II期临床研究;Y型PEG化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正开展II期临床。公司以糖尿病领域用药为核心,未来随着三代胰岛素的陆续上市,公司将步入新一轮快速成长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糖尿病胰岛素用药龙头,多年来深耕基层糖尿病用药市场。未来几年将受益于糖尿病市场容量扩增+基层市场渗透+医保红利,同时伴随三代胰岛素产品陆续上市,公司将步入新一轮快速成长期。预计18-19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61亿、13.38亿,对应EPS分别为0.62元、0.78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1倍、33倍,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胰岛素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三代胰岛素市场开拓低于预期的风险。
普利制药 医药生物 2018-04-25 56.64 -- -- 112.00 31.63%
83.50 47.42%
详细
事件: 近日,公司公布了2017年报和2018年一季报:2017年实现营收3.25亿,同比增长30.97%;分别实现归母净利和扣非后归母净利0.98亿、0.87亿,分别同比增长41.02%、42.25%;实现EPS0.86元,全年业绩继续保持了稳健增长态势。2018Q1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扣非后归母净利分别为0.94亿、3110万、3073万,分别同比增长94.8%、200.38%、210.88%。 投资要点: 全年营收稳步增长,主要产品线业绩增速良好 2017全年公司营收增长30.97%,分产品线看:1.抗过敏类产品产品实现营收1.38亿,同比增长30.04%,占公司收入比重42.5%,其中地氯雷他定分散片及干混悬剂贡献主要收入,未来一段时间凭借独家剂型优势以及不断向基层和药店端渗透,市场端仍有望保持稳健增长;2.抗生素类产品实现营收0.62亿,同比大幅增长66.43%,其中核心品种克拉霉素缓释片保持较快增速;3.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和消化类药物分别实现营收0.46亿、0.21亿,主要是双氯芬酸缓释胶囊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等品种贡献。整体而言,公司现有主要品种市场销售良好,未来有望在主力品种剂型优势及产品招标落地等因素下,经营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制剂出口不断突破,受益于一致性评价政策红利 2008年起,公司就已开始布局针剂品种的海外出口业务,近一年来针剂出口业务不断获得突破: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于2017年上半年分别获得荷兰、德国的上市许可;注射用更昔洛韦钠于17年8月获准在英国上市;依替巴肽注射液也于18年2月在荷兰正式获批上市,18年起有望陆续放量贡献业绩,公司海外针剂出口平台逐渐成型。此外,受益于一致性评价中关于海外上市品种的相关政策红利:中美双报品种--阿奇霉素注射剂已于17年8月通过优先审评获批国内上市;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已纳入优先审评,有望于年内正式获批;注射用更昔洛韦钠已在欧盟获批上市,同时已通过美国ANDA现场检查并获得国内优先审评。此外,公司还有左乙拉西坦等一批品种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陆续上市。18年随着各地一致性评价配套支持政策(招标采购、医保支付等)逐步落地,公司相关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有望加速放量并贡献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看好公司抗过敏类等现有品种以及注射用阿奇霉素等新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市场继续放量。同时伴随海外针剂出口业务快速发展及海外品种陆续转报国内,公司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预计18-19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分别为1.56亿、2.24亿,实现EPS分别为1.28元、1.83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67倍、47倍,首次推荐,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市场拓展及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品上市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浙江鼎力 机械行业 2018-04-23 46.02 -- -- 69.47 7.19%
52.38 13.82%
详细
近日,浙江鼎力发布了《2017年年度报告》等一系列公告。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9亿元,同比增长63.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3亿元,同比增长62.00%;扣非后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63.30%。公司2017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4元(含税)人民币,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4股。 投资要点: 国内外销售高增长,业绩持续创新高:2017年公司实现海外营收7.10亿元,同比增长82.22%,这得益于公司加大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发达地区市场开拓力度。公司和Magni合作后,Magni的销售网络为公司扩大欧洲市场销售提供了便利渠道。意大利Magni伸缩臂叉装车有限公司是全球智能伸缩臂叉装车领军企业,其在2016年1月25日与公司签约,公司收购Magni的20%股权,公司产品在欧洲以Magni和鼎力“双品牌”销售。与Magni合作后,公司稳步对接Magni的全球网络进行双品牌销售并获得了良好效果,海外销售增长显著。2017年实现国内营收3.89亿元,同比增长39.21%,由于国内下游租赁市场需求增加,公司扩大了国内市场销售力度。2011年至2017年,公司由原来的国内外营收基本对半开变成了接近1:2的营收配比,主要还是在国外高空作业平台市场成熟的背景下,公司产品海外销售渠道开拓有效且产品获得国外市场认可,国外营收增长高于国内的缘故(特别是与Magni合作后,2016年和2017年的国外销售收入增长迅速)。另外,2017年12月1日公司与美国CMEC签署了权益购买合同,以2000万美元购买CMEC发行的A类别股份62.5万份,交易完成后持有25%的CMEC股权。CMEC是美国一家拥有40多年品牌历史的高空作业品平台生产销售企业,业务覆盖美国及欧洲地区,与美国当地大型租赁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美国是全球高空作业平台最大的消费市场。2018年起公司将受益于对CMEC的投资,北美市场的开拓将促进公司产品的海外销售。 募投项目顺利推进,产能释放保障销量增长:2016年公司IPO募投项目“年产6000台大中型高空作业平台项目”顺利建设完毕,增加高空作业平台产能6000台/年,公司高空作业平台总产能可达1.1万台/年。为有效提升公司臂式产品的生产能力,优化完善公司产品结构,公司于2017年11月完成8.8亿元的定向增发,用于推进“大型智能高空作业平台建设项目”,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3200台大型智能高空作业平台建设基地(主要用于直臂和曲臂等高端产品的生产),可增强公司在高端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的竞争优势,助力高端产品市场开拓,目前该项目处于建设阶段。另外,公司拟在2018年新增“年产15000台”智能微型高空作业平台项目,进一步扩大微型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产能。从2011年至2017年业绩上看,2014年由于产能的不足使得当年的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只有均10%左右,年3月的顺利IPO募资使得公司产能瓶颈逐步解决,产能的释放支持了2015年至2017年的业绩高增长。从2017年的产销量及分产品营收看,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是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年生产13295台、同比增78.79%,销售13047台、同比增79.71%,营收8.53亿元、同比增69.84%,毛利率42.75%、同比下降1.16%。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和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虽然产销增长但增速不及剪叉式,我们认为主要是两种产品产能受限的缘故,此两种产品毛利率虽不及剪叉式,但2017年毛利率均有所上升。我们预计随着定增募投项目3200台大型智能高空作业平台建设基地的投产(预计2019年部分投产,2020年全部投产),公司后续的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将有效放量。 盈利预测和评级:我们预计,浙江鼎力2018年和2019年的EPS分别为元和2.93元,对应4月17日收盘价的PE为29.05倍和21.22倍。鉴于公司海外销售渠道开拓有力、国内外产品认可度提升、国内高空作业平台租赁需求增长趋势明确,我们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国内传统工程机械龙头切入高空作业平台导致未来竞争加剧的风险,中美贸易战升级影响未来面向美国出口产品销量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18-04-13 17.28 -- -- 26.79 18.80%
20.53 18.81%
详细
事件:2018年4月10日,晶盛机电发布了《2017年年度报告》等一系列公告。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9亿元,同比增长78.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89.76%;扣非后净利润3.53亿元,同比增长128.89%。公司2017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0元(含税)人民币,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3股。 投资要点: 业绩创历史最佳:从公司2012年上市后的业绩看,上市初期的2012年和2013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经历了快速的下滑,2014年起至今,营收和净利润经历了4年的快速增长,2016年的营收超过了上市前2011年业绩最佳时的营收,但当年净利润依旧较大幅度低于2011年,直到2017年净利润才实现对2011年的超越,即2017年的营收和净利润是公司成立至今的最大值。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的来源一直是晶体硅生长设备,故公司业绩的变动跟下游光伏市场的变动息息相关。2011年时公司晶体硅生长设备的营收中,全自动单晶硅生长炉和多晶硅铸锭炉的占比基本对半开,之后光伏市场进入萧条期,晶体硅生长设备的营收下滑,同时单晶技术路线获得晶硅太阳能电池厂商的认可,公司的多晶硅铸锭炉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营收下滑很快。2014年光伏市场复苏后光伏市场下游厂商扩产基本采用单晶技术路线,使得公司全自动单晶硅生长炉的营收逐年快速增长。2017年国内光伏产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增装机量53GW,同比增长53%以上,下游光伏行业厂商的扩产支撑了公司晶体硅生长设备营收的快速增长。 毛利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存货等指标表现略差:2017年公司晶体硅生长设备的营收同比增长132.88%至15.72亿元,占总营收的80.68%;智能化加工设备的营收同比下降10.58%至1.99亿元,占总营收的10.22%;蓝宝石材料的营收同比增长173.34%至0.94亿元,占总营收的4.81%。上述三项业务的综合毛利率为39.07%,虽然依旧保持较高水平,但相比2016年下降了4.51%,主要是晶体硅生长设备的毛利率下降5.83%至41.42%,智能化加工设备的毛利率下降4.11%至33.00%。2017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1亿元,同比下降143.44%,2015年至2017年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均为负值,主要是营收快速增长环境下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货等流动资产增长导致,2017年末公司应收账款8.66亿元,同比增长49.22%,应收票据13.98亿元,同比增长263.96%,存货10.45亿元,同比增长201.34%。公司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是对于需承担安装调试或指导安装调试合同义务的晶体硅生长设备和单晶硅生长炉自动控制系统销售收入,于现场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予以确认,具体以用户签署现场安装调试完成单为准;对于无需承担安装调试或指导安装调试合同义务的晶体硅生长设备和单晶硅生长炉自动控制系统销售收入,于发货后予以确认,收入确认时点和收付款时点的差异是公司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较大的主要原因。从公司产品的产销情况看,多晶硅铸锭炉和智能化加工设备2017年均出现产销下降的局面,两种产品的库存量虽然增加,但绝对量增加较少,风险可控。2017年对业绩贡献最大的全自动单晶硅生长炉的生产量明显大于销售量,导致其库存量大增13.8倍至755台,主要是公司订单增加使得存货中的发出商品增加,2017年全年新签光伏设备订单超过30亿元。从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看,经营性现金净流出对比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的风险可控,存货对比订单的风险可控。 半导体用单晶生长及相关加工设备和蓝宝石材料业务潜力很大: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太阳能光伏之外,也可用于集成电路和LED产业,2017年公司半导体用单晶生长及相关加工设备订单增长较快。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项目的“300mm硅单晶直拉生长装备的开发”和“8英寸区熔硅单晶炉国产设备研制”两项课题,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公司成功开发了6-12英寸用系列化半导体单晶硅滚圆机、单晶硅截断机、全自动硅片抛光机、双面研磨机等新产品,建立了在半导体硅片生长及加工设备领域的国产化优势。2017年公司出资5亿元参股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该项目由中环股份、无锡市产业发展集团与公司共同投资,计划投资30亿美元以实现半导体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公司布局了蓝宝石材料生产及切磨抛加工等关键环节,已成功掌握国际领先的超大尺寸300kg、450kg级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2017年成功生长出300kg级大尺寸高品质泡生法蓝宝石晶体,2018年1月成功研发出450kg级的蓝宝石长晶技术。目前公司的蓝宝石产业主要形式是生产销售蓝宝石晶体材料,因此开发的大规格蓝宝石长晶炉用于自身生产蓝宝石晶体用,公司的蓝宝石业务具备较强的成本竞争力并正在逐步形成规模优势。 盈利预测和评级:我们预计,晶盛机电2018年和2019年的EPS分别为0.71元和0.89元,对应4月10日收盘价的PE为31.82倍和25.38倍。鉴于公司目前全自动单晶硅生长炉的订单饱满情况、未来公司半导体用单晶生长及相关加工设备的销售前景以及蓝宝石材料的需求前景,我们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光伏市场下游厂商扩产不及预期,国内晶圆厂投产进度不及预期,蓝宝石材料需求扩张不及预期。
柳工 机械行业 2018-04-12 9.01 -- -- 10.14 10.94%
10.90 20.98%
详细
近日柳工发布了《2017年年度报告》等一系列公告。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64亿元,同比增长60.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555.56%;扣非后净利润2.63亿元,同比由亏转盈。公司2017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5元(含税)人民币。 减值准备计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业绩造成影响:就公司全年归母净利润看,2017年3.2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是2014年以来最佳,接近2013年的3.35亿元,实现连续两年的业绩同比正增长。就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看,2017年2.63亿元是2012年以来最佳,虽然还远低于2009年至2011年四万亿投资时期的水平,但其是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负值后的大幅度转正(2015年、2016年是公司历史上仅有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负的年份)。就单季度净利润看,2017年第三、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605.42万元、4328.80万元,和第一和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和1.35亿元相比大幅减少。由于公司全年计提资产减值2.25亿元,占2017年全年利润总额4.58亿元的49.06%,而上半年资产减值为1.06亿,占2017年上半年利润总额的35.14%,下半年计提应收、其他应收和存货等减值的比例增加直接造成了下半年两个季度归母净利润的减少。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看,2017年9.53亿元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虽然比2016年同比减少了30.88%,但其绝对额在公司历史上排第四,分季度对比,2017年第四季度出现4067万元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出,主要是该季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多所致,属于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范畴。不过,2017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较2016年下降1.97%至22.90%,营收同比增长85.07%、金额81.10亿元的土石方机械产品毛利率微降0.32%至22.85%,营收同比增长26.76%、金额27.98亿元的其他工程机械及配件产品的毛利率下降3.45%至18.54%,这主要是2017年钢材及相关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产生的影响。由于2018年原材料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概率较小,公司今年综合毛利率维持或改善的概率增大。 2018年销售目标150亿元,挖掘机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公司2016年制定的“十三五”发展战略提出了面向2020年的“2345”战略,其中的2大目标是“整体销售收入实现150亿元,金融与服务占比15%”。公司2018年度经营计划是2018年营收目标15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2017年以前,公司的产品结构是装载机独大,2017年公司挖掘机销量增长大幅超过装载机,公司形成了挖掘机和装载机各占三分之一的结构状况,而2018年挖掘机会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其占比将超过装载机。目前国内装载机市场主要是中国品牌企业参与竞争,柳工的装载机产品在市场上处于领导地位;挖掘机市场则是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共同竞争,柳工的挖掘机产品在国内企业中处于领先品牌之一。从挖掘机和装载机的行业集中度看,行业占有率集中度装载机向前4名集中,装载机前4名占了60%以上的份额,而挖掘机向前8名集中,挖掘机前8名接近75%左右份额。2017年纳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销售挖掘机140303台(含出口),其中柳工的挖掘机销量为8178台,占比5.83%。2016年挖掘机总销量70320台中,柳工占3539台,占比5.03%。由于2017年柳工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131.08%,远高于全行业的99.52%的同比增长幅度,柳工的市占率得以明显的提升。我们预计2018年公司的挖掘机和装载机这两类关键产品的市占率均将进一步提升。从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最新公布的数据看,2018年3月份各类挖掘机械产品共计销售38261台,同比涨幅78.9%;一季度各类挖掘机械产品共计销售60061台,同比涨幅48.4%。从销量绝对值来看,2018年一季度挖掘机销量数排名历史第二,仅次于2011年同期销量。虽然一季度挖掘机销量的强劲不能消除我们对下半年因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导致的挖掘机销量增速回落的担忧,但我们依旧维持今年挖掘机销量在2017年高基数基础上再同比增长超10%的预期。 盈利预测和评级:我们预计,柳工2018年和2019年的EPS分别为0.56元和0.61元,对应4月9日收盘价的PE为16.04倍和14.72倍。鉴于公司土石方工程机械产品的竞争优势,行业复苏中公司产品市占率持续提升以及较低的市净率,我们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工程机械行业复苏持续性弱于预期,装载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18-04-05 9.85 -- -- 10.02 1.73%
10.02 1.73%
详细
2018年3月29日,中国中车发布了《2017年年度报告》等一系列公告。 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0.13亿元,同比减少8.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99亿元,同比减少4.35%;扣非后净利润87.50亿元,同比减少2.84%。公司2017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5元(含税)人民币。 单季业绩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虽然全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的同比下滑,但就单季度业绩看,公司2017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69%、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21%,连续两个季度的业绩同比正增长扭转了此前2016年第三季度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连续4个季度的单季业绩同比下滑局面,使得2017年全年业绩较上半年业绩出现较大幅度改善。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看,虽然2017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比减少了22.74%,但162.09亿元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数值处于公司上市以来的第二位,说明虽然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业绩同比小幅下滑,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指标是上市以来表现最好的两年。从单季度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看,2017年依旧维持往年上半年两个季度净流出、下半年两个季度净流入的格局,经营表现稳定。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看,2017年只有9.14%,该值是公司上市以来的最小值,此前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上,由于2017年1月公司实施了总额120亿元的定向募资,每股发行价格8.51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净利润的小幅下滑及发行股份增厚净资产直接造成了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 铁路装备业务和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发展平稳:2017年公司的铁路装备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新产业业务、现代服务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的51.27%,15.91%,25.52%,7.30%。2017年营收同比下降8.14%的主要是公司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缩减了物流业务规模,以及相关新产业产品交付量下降所致。2017年缩减物流业务规模导致公司现代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下降59.15%,风电装备和机车配件等业务交付量减少导致公司新产业业务同比下降7.08%。公司1081.72亿元铁路装备业务的毛利率同比增加1.89%至22.68%,该项营收同比增长1.19%,其中机车业务收入234.37亿元,客车业务收入51.84亿元,动车组业务收入575.41亿元,货车业务收入220.10亿元。 2017年分项业务表现突出的是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该项营收同比增长23.72%,增长来源于城市轨道车辆的交付量增加,营收335.77亿元全部是城轨铁路收入,毛利率同比增加0.59%至16.86%。 货车业务整合稳步推进,科技投入支持公司技术创新:2017年公司启动了涉及4.6万员工的10家同质化货车企业整合,对6家机车企业按照造修一体化模式聚合优化,公司货车业务重组迈出实质性步伐,中车齐齐哈尔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和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两大货车子集团启动筹建。过去五年公司科技投入584亿元,科技投入比例超过5%。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104.92亿元,占营收比例5%,研发人员3.3万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9%。公司15个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正加速推进,建成后核心企业在精益制造、数字制造、绿色制造方面将实现新的跨越。公司正在研制比“复兴号”更加智慧的新一代高速列车,能够实现自驾驶、自诊断、自决策、自控制、自恢复。2017年公司新启动“轨道交通高能效牵引供电与传动关键技术”等3个专项6个项目,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时速200公里中速磁浮交通系统等项目顺利开展。 未来新增铁路营业里程支撑公司业绩增长:公司公告的签订合同金额为2017年第一季度约417.5亿元、第二季度约257.9亿元、第三季度约283.2亿元、第四季度约680亿元、2018年第一季度约487.4亿元。《铁路“十三五”规划》明确至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左右;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2017年统计公报的数据,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投产新线303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182公里。按照规划和已建成数据计算,2018至2020年的3年全国将新增铁路营业里程约2.3万公里,年均增加铁路运营里程约7667公里,对比2017年数据,之后3年的年均铁路新线投产里程是2017年的2.52倍,未来铁路投产新线加快将进一步使公司签订合同订单规模增加并支撑公司未来3年的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中国中车2018年和2019年的EPS分别为0.41元和0.47元,对应4月3日收盘价的PE为23.93倍和20.87倍。鉴于公司单季净利润已连续两个月保持正增长且未来3年铁路新线投产里程支撑公司业绩增长,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动车组招标及交付进度不及预期,未来动车组、城轨订单降价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老百姓 医药生物 2018-04-04 71.40 -- -- 80.50 11.34%
85.20 19.33%
详细
事件:3月30日,公司公布2017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75.01亿,同比增长23.09%;实现归母净利和扣非后归母净利分别为3.71亿、3.46亿,分别同比增长24.89%、21.29%,实现EPS1.38元;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现10元(含税)。公司同时公布发行可转债预案: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4亿元。 投资要点: 公司全年业绩稳健增长,Q4新增门店较多影响当季利润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3.09%,主要是老店营收同比增长及新开、收购等新增门店业绩贡献。分季度来看,17年Q4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分别为22.43亿、0.96亿,分别同比增长26.21%、8.77%,Q4盈利增速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当季新增开门店较多,短期尚未盈利影响当期利润。公司当期业务整体毛利率35.31%,同比下滑0.75%,主要是由于低毛利医药批发业务同比增速较快。分业务板块看,医药零售业务实现营收68.17亿,同比增长19.5%,占公司营收比重91%,毛利率37.92%,同比微降0.09%,基本保持稳定。医药批发和医药制造业务分别实现营收5.63亿、0.65亿,分别同比增长93.13%、18.63%。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8.10%、35.94%和77.97%,财务费用增加较多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债券利息增加。 新增门店布局加速,经营效益有所提升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旗下共有2,434家直营门店、加盟门店299家。其中直营门店数同比增加32.43%,包括新建339家、并购318家,公司通过门店扩张进一步加大业务布局,且新增门店布局重点有所侧重:报告期内华北和华东地区新增门店数423家,占当期新增门店数64%,使得全国连锁零售业务布局更加均衡。报告期内公司各类别门店平效均有所提升:公司旗舰店、大店及中小门店日均平效分别为119元/平方米、77元/平方米、43元/平方米,分别同比提升5.3%、5.5%、4.9%。 医保门店及会员销售占比持续提升,强化会员管理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医保门店2,034家,公司医保门店数占比已从14年的72.57%提升至17年的83.6%;有利于公司在行业处方外流趋势中承接更多业务,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顾客粘度:报告期内公司活跃会员数860余万,会员销售占比73.17%,会员销售占比同比提升1.17%。此外,公司还组建顾客服务中心,专项负责会员管理和顾客服务,深入会员大数据挖潜,运用CRM会员管理系统,结合会员消费习惯和品类开展精准营销,梳理各店型门店的免费服务项目和标准,提高顾客满意度。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看好公司以自建门店与并购模式双轮驱动持续推进“全国布局”和“全渠道布局”的发展战略,同时在医药分家、处方外流大趋势背景下,公司受益明显。预计18-19年实现归母净利4.58亿、5.8亿,对应EPS分别为1.61元、2.05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5倍、36倍。继续强烈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门店拓展及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中集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18-04-04 16.15 -- -- 16.80 4.02%
17.30 7.12%
详细
2018年3月28日,中集集团发布了《2017年年度报告》等一系列公告。 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3.00亿元,同比增长49.2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及其他权益持有者的净利润25.09亿元,同比增长364.97%;扣非后净利润13.67亿元,同比增长167.31%。公司2017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70元(含税)人民币。总体业绩表现突出,非经常性损益增厚净利润:从总营收看,2017年总营收是上市以来最大值,且扭转了此前2015年度和2016年度连续两年总营收下滑的局面。从营业利润看,2017年的41.72亿元是仅次于2011年47.35亿元的历史次高,且扭转了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从本年利润看,2017年的31.58亿元是仅次于2011年36.59亿元和2007年的33.26亿元的历史第三高,且扭转了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下滑的局面。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及其他权益持有者的净利润看,2017年净利润重新回到25亿元上方,是2012年以来的最高值,略高于此前2014年的24.78亿元,且扭转了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下滑的局面,不过较四万亿投资时期的2010年和2011年差距较大,也低于2004年至2007年上一轮世界经济景气周期最繁荣时期的状况。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及其他权益持有者的扣非后净利润看,2017年度表现在2010年以来的八年中仅高于2016年和2013年,远低于四万亿投资时期2010年和2011年的表现,是上一轮世界经济景气周期最繁荣时期2004年至2007年四年均值的一半左右。11.42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占到净利润的45.52%,相比往年,2017年度的非经常性损益增厚净利润的程度较为突出。 集装箱业务销量和毛利率同增:公司2017年集装箱业务营收为250.47亿元,同比增长126.32%,营收占比32.83%,毛利率同比增加4.94%至15.58%。公司集装箱制造包括标准干货箱、标准冷藏箱、特种箱。集装箱销量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干货箱,2017年干货箱销售130.89万TEU,同比增长122.87%,其销售收入为177.19亿元,同比增长211.33%。集装箱业务的增长得益于全球集运行业的回暖和“油性漆改水性漆”的机会。2017年受益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集运货量增速超市场预期,带动了用箱需求的增加,客户普遍加大了新箱的采购力度。2017年4月1日起中国集装箱制造行业为了环保“禁油推水”,全面使用水性漆涂料进行涂装。干货集装箱行业需求自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幅回升,2017年全年销量没有明显的淡旺季第二季度的短暂产能受限源自“油改水”工艺升级,公司已实现了集装箱生产过程由使用油性漆到水性漆的全面切换。由于水性漆的使用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从2017年二季度开始持续上涨,使得新箱价格在下半年稳定维持在2200美元/TEU左右的高位。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营收创上市以来最高:公司2017年道路运输车辆营收为195.21亿元,绝对额创上市以来最高(超过四万亿时期的2010年和2011年表现),同比增长32.84%,营收占比25.58%,毛利率同比微降0.46%至18.35%,销量增长32.41%至16.30万台(套)。 虽然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十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专用车产品,但重点业务还是中国、北美、欧洲、新兴市场的半挂车业务。公司道路运输车辆业务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的良好业绩、北美和欧洲市场收入好于预期、新兴市场局部地区市场回暖等因素。2017年国内半挂车实现销售6.6万台(套),其销量和盈利大幅增长得益于国内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发力,建筑类产品集体复苏,主力车型如普通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粉罐车等均实现了快速增长。2018年公司的道路运输车辆业务会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北美、欧洲布局和协同,全球统一采购,资源全球调配未来道路运输车辆业务的增长点主要在海外。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扭亏为盈:公司2017年能化液装备业务营收为118.46亿元,同比增长26.65%,营收占比15.53%,毛利率同比微降0.42%至18.56%,净利润4.7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能化液装备业务归属于旗下的中集安瑞科,其主要从事设计、制造、销售用于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三个行业的各类型运输、存储及加工装备。2017年国际油价回升带动了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回暖,LNG进出口贸易量增速加快;国内于2017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等十三部委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明确加快推进天然气在城镇燃气、工业燃气、燃气发电、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利用国内天然气消费重回高增长轨道,同时在环保要求下国内开启大规模的“煤改气”工程,带动了LNG储运装备需求的增长。2017年8月15日中集安瑞科完成了对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SOE)的收购,其是世界中小型液化气船细分市场领导者。2016年中集安瑞科对SOE的相关价款、贷款及担保进行了12.1亿元的拨备,2017年进一步对应收SOE款项计提减值准备1.06亿元,其负面影响已经远去,预计SOE未来能为公司带来盈利贡献。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中集集团2018年和2019年的EPS分别为0.99元和1.18元,对应3月30日收盘价的PE为16.96倍和14.22倍。鉴于全球经济复苏状态有望持续,公司旗下主要业务板块继续增长的前景,以及中美贸易战带来的短期股价回调明显,我们给予中集集团“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 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对全球贸易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风险; 房地产严厉调控导致建筑类运输车辆销售增速下滑的风险。
华东医药 医药生物 2018-04-04 42.54 -- -- 72.80 12.99%
53.20 25.06%
详细
医药工业保持稳健增长,医药商业受“两票制”短期因素扰动 报告期内公司总体营收增长9.66%,增速较去年下滑7.2%,其中17年Q4实现营收63.81亿,同比下降1.22%,主要是由于浙江省两票制在2017年11月正式实行,对商业分销中的调拨业务影响较大(10亿元以上),今年起公司医药商业重心放在纯销业务及总代,因此“两票制”的负面影响将在今年逐渐消除,但调拨业务利润率较低,因此对公司整体经营利润影响较小。报告期内医药工业核心主体中美华东实现营收66.13亿,实现净利13.36亿,分别同比增长21.72%、21.57%,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医药工业板块毛利率85.76%,同比提升2.08%。 主力品种保持较快增速,未来受益于医保调整和新品放量 分产品看,公司主要品种均保持了稳健增长,年销售超亿元的大品种已达7个:核心品种百令胶囊和阿卡波糖片均实现超20亿收入,其中百令胶囊全年增速约15%,同时还在积极开发OTC零售端,预计18年仍可保持10%-15%增速;阿卡波糖片17全年仍保持较高增速(+30%),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受益于基层渗透(1/3产品团队负责开拓基层)、医保目录调整(乙类升甲类)及一致性评价下市场替代(目前已完成BE临床研究并进入申报阶段),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吡格列酮&吡格列酮复方17年全年销售1.5亿,且复方片新规格(15/850mg)即将开展临床,未来随着产品规格增多及销售端发力,该品种仍将保持一定市场增速;移植免疫类产品受销售力度加大及医保范围扩大的影响,全年同比增速约25%;消化系统类产品泮立苏预计增速达20%,整体收入约8亿,随着院外端市场逐渐发力,未来几年该品种预计仍将维持20%左右增速。整体而言,17年度公司主要产品线销售情况良好,预计今年在主力品种基层销售发力、医保报销范围调整及新品放量(达托霉素新进医保等)等因素下,工业板块仍将保持20%以上增速。 研发力度加大,储备项目丰富 17年度公司研发投入4.62亿,同比增长75%,占工业收入占比6.95%,主要用于相关新药研发、产品海外认证及一致性评价BE等工作,预计今年研发投入仍将进一步加大(+30%以上)。报告期内公司引入小分子GLP-1口服糖尿病药物TTP-273项目,有望今年下半年正式启动临床研究工作;利拉鲁肽项目已确定临床方案,有望于19年完成全部临床工作并报产,未来上市后将极大增强公司糖尿病管线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增加减肥适应症相关研究;复方奥美拉唑胶囊完成临床试验,已于17年底报产;抗癌药品种迈华替尼已结束I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相关II期临床方案设计,预计今年全面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治疗2型糖尿病的DPP-4类即将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工作。目前除阿卡波糖外,公司还有多个品种处在预BE或正式BE阶段。公司在做大做强传统领域同时,通过一系列研发管线布局,向抗肿瘤、心血管、抗重症感染、生物及单抗药物等四大新领域积极拓展,未来将逐步进入收获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看好公司现有主力品种在未来几年内的市场表现及围绕糖尿病等大病种的产品集群布局,同时看好“两票制”给公司医药商业带来的市场整合机会。预计2018-2019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分别为21.81亿、26.70亿,对应EPS分别为2.24、2.75;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29倍、24倍,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传统品种市场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两票制”政策执行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华海药业 医药生物 2018-04-03 27.34 -- -- 36.68 11.19%
32.65 19.42%
详细
3月29日,公司公布2017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0.02亿,同比增长22.21%,分别实现归母净利和扣非后归母净利6.39亿、6.04亿,分别同比增长27.64%、33%;实现EPS0.62元,业绩增长略超预期。公司同时公布了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转增2股派现2元(含税)。 整体财务表现稳健,17年Q4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分别为14.92亿、1.54亿,分别同比增长27.47%、33.29%;受国内制剂业务快速发展影响,17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55.83%,同比增长6.04%;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5.46亿,同比增长26.12%。分业务板块看,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实现收入21.43亿,同比增长13.88%,其中主要品种抗高血压类(包括普利类和沙坦类)实现收入13.55亿,同比增长8.09%,抗神经类产品实现收入4.41亿,同比增长35.92%。原料药业务整体毛利率为44.73%,同比下降2.19%,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其中抗神经类产品中低毛利产品销售增加,同时部分产品降价导致抗神经类产品整体毛利率下滑14.72%;制剂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6.4亿,同比增长34.4%,预计受国内市场销售力度加强及部分品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等)快速放量所致。同时受高毛利制剂品种占比提升和规模效应影响,制剂业务毛利率由去年同期56.65%上升至今年66.78%。综合来看,17年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明显,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加大、高毛利制剂类业务占比大幅提升。 海外制剂销售方面,尽管重要品种拉莫三嗪受合作方库存调整影响,销售量下滑明显(-75.15%),但缬沙坦、缬沙坦氢氯噻嗪等品种快速放量,预计制剂出口业务整体仍有15%以上增速。海外业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目前总计有48个制剂产品拥有美国ANDA文号,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新申报产品13个,获得ANDA文号10个,包括芬戈莫德、阿立哌唑及专利挑战品种甲磺酸帕罗西汀胶囊等。随着研发力度不断加大,预计未来几年内每年海外申报品种数仍将维持高位,制剂出口平台优势地位更加巩固。 作为国内高端原料药和制剂出口龙头,公司充分受益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带来的政策红利和格局优化后的仿制药市场空间。报告期内共完成完成9个新产品报产及8个一致性评价品种申报,其中盐酸帕罗西汀片等7个品种(9个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成为截至目前一致性评价工作最受益的国内企业之一。未来随着海外上市品种陆续转报国内、国内销售力度加强叠加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受益于相关政策(医保支付、招标采购等),国内市场业务有望加速发展,成为公司业绩增长重要驱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多年来深耕原料药和高端制剂出口业务,看好公司海外出口业务迎来高产收获期以及受益于一致性评价工作带来的国内市场扩展。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生物药在内的创新药项目,“海外出口+国内市场开拓+布局创新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主要看点。预计18-19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分别为7.91亿、10.03亿,对应EPS分别为0.76元、0.96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9倍、31倍,继续强烈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安科生物 医药生物 2018-04-02 18.51 -- -- 28.65 9.94%
21.72 17.34%
详细
主力品种继续保持高成长,未来业绩有望加速 分业务板块看,生物制品业务实现营收6.35亿,同比增长31%,是公司业绩增长最主要驱动因素。预计公司核心产品生长激素粉针收入达4.2亿,增速约50%,生长激素用于治疗儿童矮小症目前市场渗透率仍较低,远期市场空间达150亿以上,目前公司水针剂型已报批生产并获优先审评资格,今年下半年有望获批上市;公司长效生长激素正在进行3期临床,有望今年底进行材料总结并报上市;同时生长激素产品还在进行相关适应症拓展:新增申报的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两个适应症——努南综合症和SHOX基因缺少但不伴GHD患儿于近日获CDE受理。未来一段时间,公司生长激素产品在市场渗透率提升+剂型多样化+治疗适应症拓展等几方面共同作用下,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干扰素产品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整体增速较缓,预计17年全年收入约1.3亿,同时将利用干扰素产品剂型多、规格全的优势继续加大市场开发,积极开拓皮肤科、妇科、眼科等抗病毒市场,干扰素系列产品有望维持现有销售体量。除生物制品外,中成药板块实现营收2.18亿,同比增长约42%,预计与两票制高开因素有关;化药板块实现营收0.95亿,同比下滑9.3%,但板块业务利润仍实现18%左右增长;原料药业务实现营收0.83亿,同比增长20%。 中德美联、苏豪逸明基本完成业绩承诺,未来前景看好 报告期内,中德美联实现净利3217万,基本完成业绩承诺(3380万、无商誉减值风险),主要是因为公司主要业绩确认都在下半年,适逢17年下半年的十九大因素;苏豪逸明实现净利4205万,完成业绩承诺96%,苏豪逸明在巩固多肽原料药业务基础上,将逐渐发力多肽制剂业务。中德美联作为国家核酸检测法医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最全法医DNA检测试剂盒,未来将极大受益于Y库建设及法医检测业务,同时中德美联成为美国Verogen公司在华独家代理商,增强公司在国内基因测序领域的市场地位,预计未来几年中德美联仍将保持年均30%以上业绩增速。 战略性布局精准医疗全产业链,未来渐入收获期 除了现有主力品种(生长激素、干扰素)进行相关剂型和适应症的拓展研究外,公司近几年不断加大其他领域研发投入,目前小分子化药替诺福韦酯已报产、冻干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正在进行3期临床。与此同时,公司瞄准行业发展趋势,战略性布局精准医疗全产业链:单抗方面,HER-2单抗正在进行3期临床,有望于19年报批上市;贝伐单抗类似物项目已正式启动1期临床,有望年底前正式启动3期;PD-1项目也有望于今年年中正式申报临床。针对CD19靶点、颇受市场关注的博生吉安科CAR-T疗法项目已正式报批临床,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正式获批。目前,针对B-ALL适应症已开展约30例科研临床,总体应答率和治疗缓解率均表现良好。此外博生吉安科还在积极开展针对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及肺癌、胰腺癌等实体瘤的CAR-T产品开发研究,目前也已建立符合GMP要求的CAR-T细胞生产车间以及相应质控体系,同时还与德国默天旎开展战略合作,提升公司CAR-T产品的制备工艺水平和未来市场竞争力。公司还收购湖北三七七30%股权,强化了对基因检测业务上游设备和技术供应领域优势。目前,公司已初步完成从仪器技术、核酸检测服务、靶向单抗药物和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等精准医疗全产业链布局,未来业务前景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未来几年,看好现有主要品种生长激素产品在市场渗透率提升+剂型多样化(粉针+水针+长效)+适应症拓展等多重因素推动下的市场放量,同时战略性看好公司精准医疗全产业链布局。预计18-19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3.71亿、4.87亿,对应EPS分别为0.52元、0.68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50倍、38倍。继续强烈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生长激素销售放量不及预期、CAR-T研发进度及商业化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