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左前明

信达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500518070001...>>

20日
短线
10%
(第226名)
60日
中线
16.67%
(第85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南方航空 航空运输行业 2024-04-04 5.68 -- -- 5.66 -0.35% -- 5.66 -0.35% -- 详细
事件: 南方航空发布 2023年度业绩报告。 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9亿元,同比+83.7%,较 2019年同期+3.6%;对应录得归母净利润-42.09亿元,较 2022年大幅减亏 284.73亿元。 总营收基本恢复至 2019年水平,国际及地区线营收仍待修复。 收入端看,23Q1/Q2/Q3/Q4公司分别实现营收 341/378/477/404亿元,较 2019年同期分别-9.5%/+7.0%/+9.0%/+7.4%。分地区看,国内/国际/地区实现营收分别 1176/352/18亿元,同比+119%/+20%/+220%,较 2019年同期+9.5%/-15.4%/-30.7%,国际及地区线仍待恢复; 2023年单位客公里收益达到 0.55元,较 2019年同期的 0.49元增长 13.4%。 受航油价格影响,公司单位燃油成本增长较多,但非油成本管控得当。 成本端看,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成本 1476亿元,同比+39.4%,较 2019年 同 期 +8.8% ; 其 中 23Q1/Q2/Q3/Q4公 司 营 业 成 本 分 别 为333/336/395/412亿 元 , 较 2019年 同 期 分 别+3.8%/+3.8%/+12.4%/+14.1%,全年成本控制得当,三四季度主要受航空煤油价格影响,成本增长较多。 2023年单位 ASK 营业成本为 0.47元,较 2019年同期的 0.39元增长 18.4%,其中单位 ASK 燃油成本较2019年同期+32.3%,对应单位 ASK 非油成本+11.9%。 公司毛利率明显回升,但距 2019年仍有差距。 利润端看,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 7.72%, 同比 2022年毛利率-21.6%明显修复, 较 2019年毛利 率 仍 相 差 4.37pct ; 其 中 Q1/Q2/Q3/Q4毛 利 率 分 别2.23%/11.04%/17.21%/-1.95% , 较 2019年 分 别 -12.5/+2.7/-2.5/-6.0pct;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18.98/-9.77/41.95/-55.29亿元,较 2019年同期-171.6%/-1.9%/+75.7%/-287.5%。受国际航线恢复较慢、国内外供需不平衡、油价维持高位及四川航空战投消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全年业绩出现较大亏损。 国内线运力及周转量均已超过 2019年水平,国际线约恢复至四成,客座率均还存在修复空间。 经营情况看, 2023年公司可用座公里 ASK、旅客周转量 RPK 分别达到 2019年同期的 91.9%、 86.7%,客座率达到 78.09%,较 2019年相差 4.72pct;分地区看,公司国内线 ASK、RPK 较 2019年同期+13.3%、 +6.4%,客座率较 2019年-5.03pct;国际线 ASK、 RPK 恢复至 2019年同期 45.2%、 43.2%,客座率较 2019年-3.75pct;地区线 ASK、 RPK 恢复至 2019年同期 55.9%、 55.5%,客座率较 2019年-0.51pct。 2024年 1-2月,公司 ASK、 RPK 分别达到 2019年同期的 108.9%、 109.7%,客座率超出 0.6pct。 机队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利用率仍待提升。 机队引进及利用率方面, 截至 2023年 12月底,公司机队规模达到 908架,其中客机、货机分别891、 17架,较 2022年底分别净增 12、 2架。公司 2023年飞机日利用率达到 8.93小时,较 2019年的 9.96小时还差 1.03小时。至 2024年 2月底,公司机队规模达到 913架,其中客机、货机分别 896、 17架。公司在 2024-2026年计划净增加 40、 18、 10架飞机,运力规模保持行业领先。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60.23、 91.21、 111.78亿元,同比分别+243.1%、 +51.4%、 +22.5%,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 0.33、 0.50、 0.62元,现价对应 PE 分别为 16.82、11. 11、 9.06倍。当前公司国内外航线恢复,供需关系加速改善, 看好公司未来盈利持续改善, 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出行需求不及预期,国际航线恢复不及预期,油价大幅上涨风险,人民币大幅贬值风险。
粤电力A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4-04-04 5.30 -- -- 5.69 7.36% -- 5.69 7.36% -- 详细
事件: 3 月 29日晚粤电力 A 发布 2023年业绩,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7.08亿元,同比上升 13.38%; 实现归母净利润 9.75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公司 23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45.33亿元,同比上升 10.31%,环比下降 13.67%。 由于计提 12.92亿元减值影响, 23Q4实现归母净利润-7.52亿元,同比减亏 5.32亿元。 点评: 火电板块: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盈利能力有所恢复 1)装机及电量:继续加码煤电气电项目,用电需求持续增长。 2023年,公司在建火电规模 1267.42万千瓦。 2023年,火电板块新增投产粤华气代煤项目 66.7万千瓦, 2024年 1-3月投产肇庆鼎湖天然气项目 46万千瓦,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项目 66.5万千瓦。 我们预计公司在建火电机组有望在 2024-2026年间密集投产,为火电板块电量增长带来成长空间。 同时,受益于广东用电量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售电量稳步提升。 2023年,公司累计完成火电发电量 1141.50亿千瓦时,同比增加5.03%;其中煤电完成 956.3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 2.15%,气电完成185.1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 23.09%。 2)电价: 23年受益于广东电价的顶格上浮,但 24年面临电价回落压力。 公司售电结构中,年度长协电量占售电量约七成,代购电等月度交易和现货交易占比约三成。 2023年广东年度电力交易价格实现顶格上浮,在年度长协可锁定大部收入的背景下,助力公司收入端改善明显。 2023年公司火电上网电价为 0.58元/千瓦时(含税),同比上升 0.4元/千瓦时,同比上涨 7.41%。 然而, 根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于 2023年 12月公布的交易结果,全省 2024年年度双边协商交易、年度挂牌交易、年度 集中竞争交易的成交均价同比有所下降,其中双边协商成交电量2431.14亿千瓦时,成交均价 465.64元/千千瓦时(含税, 下同),同比上年下降 88.24元/千千瓦时。广东省中长期市场交易电价的下降,公司 2024年面临电价回落压力, 公司有望通过持续优化电力市场交易策略, 降低电价回落的负面影响。 3) 成本: 受益于国内外煤炭均价同比回落,燃料成本下降。 公司煤炭长协比例较低,进口煤占比较高。 受益于 2023年国内外煤炭平均价格的同比回落,尤其是进口煤价同比较大幅度下行,公司 2023年燃料成本同比出现大幅改善。 2023年, 公司全年发电燃料成本 402.66亿元,同比下降 6.90%; 2023年实现火电度电燃料成本 0.353元/千瓦时(不含税),同比下降 11.31%。 展望 2024年,公司有望进一步严控各项成本费用、 控制燃料采购成本,带动火电度电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绿电板块: 装机电量增长较为可观,“十四五” 后两年成长空间广阔。 1)装机电量: 2023年,公司新能源板块装机和电量增长较为可观。其中,风电装机新增 45万千瓦,同比增长 19.19%;光伏装机新增 197.3万千瓦。上网电量方面,风电完成 47.1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 14.63%; 光伏完成 3.76亿千瓦时, 上年同期为 0.03亿千瓦时。 2)电价: 2023年,公司风电板块实现度电上网电价 0.70元/千瓦时(含税),同比下降4.11%;光伏板块实现度电上网电价 0.30元/千瓦时(含税),同比下降44.44%。 3)展望: 根据公司规划,“十四五”新能源装机增长空间有望达到 1400万千瓦。 风电方面, 广东海风资源禀赋较好。 8月,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省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拟以公开挂牌方式增资扩股,我们认为公司海上风电装机在省补退坡前有望加速推进。光伏方面,公司光伏板块自“十四五”初起步发展,受益于光伏组件价格近期的快速下行,公司光伏装机规模有望加速提升。同时,公司火电板块盈利及现金流的大幅改善,或将有助于绿电装机的建设。 盈利预测及估值: 由于广东 24年电价回落,我们下调公司 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至分别为 20.25亿、 27.83亿、 34.45亿,同比增速 107.8%/37.4%/23.8%;对应 3月 29日收盘价 5.17元的 PE 分别为13.40/9.75/7.8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 国内外煤价再度大幅上涨;公司新能源项目拓展建设节奏不及预期;广东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不及预期。
招商公路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4-04 11.50 -- -- 12.35 7.39% -- 12.35 7.39%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报, 2023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67.67 亿元,同比增长 39.2%;扣非归母净利润 50.95 亿元,同比增长 30.5%。其中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 24.04 亿元,同比增长 97.6%;扣非归母净利润 7.73 亿元,同比增长 40.2%。点评: 剔除招商中铁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利得等非经影响后, 2023 年扣非业绩稳健增长公司 23 年归母净利润 67.67 亿元,同比增长 39.2%; 剔除招商中铁原 49%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 16.46 亿元利得等非经后,公司 23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 50.95 亿元,同比增长 30.5%,较 21 年复合增长 2.6%。其中, 23Q4 归母净利润 24.04 亿元,同比增长 97.6%;扣非归母净利润 7.73 亿元,同比增长 40.2%。剔除股权公允价值重估影响后, 2023 年扣非业绩稳健增长。 收费公路主业业绩向好22 年疫情及四季度货车费率折扣影响逐步消除后, 公司 23 年投资运营业务(主要为收费公路业务)营收 64.04 亿元,同比增长 24.6%,较 21 年复合增长 4.9%;毛利率同比提升 0.54 个百分点至 47.15%,带动板块毛利润同比增长 26.1%至 30.19 亿元。此外公司参股上市及非上市路桥企业业绩同样稳中向好, 23 年投资收益 59.88 亿元,同比增长 72.9%,较 21 年复合增长23.1%; 其中对联合营企业投资收益 43.32 亿元,同比增长 28.9%,较 21年复合增长 5.0%。优质主业公路资产外延收并购节奏持续,夯实全国路产运营平台能力。 2023年公司资产整合节奏积极,年初与广州越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平临高速竞拍项目,通过法拍手段新增高速公路投资里程 106 公里; 2023 年 11月, 公告拟与关联方浙江杭沪甬共同出资 26.83 亿元设立合资公司“浙江之江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并收购湖南永蓝高速公路公司 60%股权( 已完成交割),此外子公司佳选控股拟出资 44.12 亿元收购路劲(中国)基建有限公司 100%股权。公司作为全国高速公路运营龙头平台,年内优质资产外延收并购节奏持续,叠加亳阜高速公募 REITs 项目的推进,有望增厚盈利以及实现营运模式的再升级。 未来依然看好公司智慧交通及交通科技板块向外向下输出优势我国交通数智化建设势在必行,公司依托合作企业平台及旗下招商交科在行业内率先布局智能交通( 23 年营收占比 8.5%)及交通科技( 23 年营收占比22.6%)相关业务,先发优势明显。持续看好公司凭借股东实力及投资优势持续推进相关板块业务对下对外输出。 公路运营龙头平台, 债转股事项落地, 高成长溢价有望凸显公司是具备强α的公路运营龙头平台,我们持续看好两大成长性: 1)路产主业方面,公司相对同行维持更为积极的优质标的资产外延收并购节奏,且自身既有路产相对同行较为年轻,因此有望贡献可观业绩增长; 2)公路产业链业务方面,公司发力布局智慧交通及交通科技业务,具备较为广阔的业务对外输出空间。 从情绪面看, 公司可转换债券的债转股已经完成,最新总股本增加至 68.20 亿股,事项落地带来股价情绪面向好。 锁定 22-24 年现金分红比例承诺,带来绝对收益配置价值公司《未来三年( 2022 年—2024 年) 股东回报规划》 承诺每年拟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归母净利润扣减对永续债等其他权益工具持有者(如有)分配后的利润的 55%。 2023 年,公司拟现金分红 36.22 亿元,同比多增 10.61 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股息率 4.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 70.68 亿元、 77.95 亿元、 85.55亿元,对应 PE 分别 11 倍、 10 倍、 9 倍。我们认为公司作为行业央企龙头运营管理能力突出, 且延续高分红力度, 或可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外延收购不及预期;车流量增长不及预期;公路费率政策波动
中国国航 航空运输行业 2024-04-03 7.49 -- -- 7.50 0.13% -- 7.50 0.13% -- 详细
事件: 中国国航 发布 2023年度业绩报告。 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1亿元,同比+166.7%,较 2019年同期+3.6%;对应录得归母净利润-10.46亿元,较 2022年大幅减亏 375.73亿元。 与 2019年相比,总营收略有提升, 单位客收益水平增长 14.1%。 收入端看, 23Q1/Q2/Q3/Q4公司分别实现营收 251/345/459/356亿元,较2019年同期分别-23.0%/+5.5%/+21.4%/+7.6%。分地区看,国内/国际/地区实现营收分别 1052/214/40亿元,同比+221%/+346%/+419%,较 2019年同期+28.9%/-42.6%/-30.6%, 国内线营收水平超过 2019年同期, 国际及地区线营收仍相差较多; 2023年单位客公里收益达到0.6094元,较 2019年同期的 0.5340元增长 14.1%。 受航油价格影响,公司单位燃油成本增长较多。 成本端看,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成本 1340亿元,同比+61.8%,较 2019年同期+18.3%; 其中 23Q1~Q4公司营业成本分别为 263/329/381/367亿元,较 2019年同期分别-2.3%/+18.1%/+34.1%/+22.1%。 2023年单位 ASK 营业成本为 0.4581元,较 2019年同期的 0.3935元增长 16.4%,其中单位ASK 燃油成本较 2019年同期+27.8%,对应单位 ASK 非油成本+12.1%。 毛利率显著回升, 仍有较大向上空间。 利润端看,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 5.02%, 同比 2022年毛利率-56.6%明显修复, 与 2019年毛利率相差 11.8pct,毛利率仍有较大回升空间; 其中 Q1/Q2/Q3/Q4毛利率分别-4.99%/4.79%/16.82%/-2.90% , 较 2019年 分 别 -22.3/-10.2/-7.8/-12.2pct;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29.26/-5.24/42.42/-18.38亿元,较 2019年同期分别-207.5%/-225.8%/+17.1%/-419.9%。受国际航线恢复较慢、国内外供需不平衡、油价维持高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全年业绩仍有亏损,但已有显著修复。 客座率较 2019年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线恢复较慢。 经营情况看, 2023年公司可用座公里 ASK、旅客周转量 RPK 分别达到 2019年同期的87.9%、 79.1%,客座率达到 73.2%,较 2019年相差 8.2pct;分地区看,公司国内线 ASK、 RPK 较 2019年同期+13.8%、 +2.3%,客座率较 2019年-8.4pct;国际线 ASK、 RPK 恢复至 2019年同期 42.4%、36.3%,客座率较 2019年-11.5pct;地区线 ASK、 RPK 恢复至 2019年同期 65.2%、 57.5%,客座率较 2019年-9.0pct。 2024年 1-2月,公司ASK、 RPK 分别达到 2019年同期的 114.1%、 111.4%,客座率还存在1.9pct 差距。 利用率仍待提升,未来机队引进规模可观。 机队引进及利用率方面, 截至 2023年 12月底,公司机队规模达到 905架, 平均机龄 9.36年。公司 2023年飞机日利用率达到 8.14小时,较 2019年的 9.72小时还差1.58小时。至 2024年 2月底,公司机队规模达到 908架。公司在 2024-2026年计划净增加 33、 24、 55架飞机,运力规模保持行业前列。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79.59、 101.97、 122.34亿元,同比分别+860.6%、 +28.1%、 +20.0%,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 0.48、 0.61、 0.74元,现价对应 PE 分别为 15.22、11.88、 9.90倍。当前公司国内外航线恢复,供需关系加速改善,看好公司未来盈利持续改善,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出行需求不及预期,国际航线恢复不及预期,油价大幅上涨风险,人民币大幅贬值风险。
淮北矿业 基础化工业 2024-04-01 15.92 -- -- 20.50 28.77% -- 20.50 28.77% -- 详细
事件: 2024年3月 28日,淮北矿业发布 2023年度报告, 2023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33.87亿元,同比增长 6.26%,实现归母净利润 62.25亿元,同比下降 11.21%;扣非后净利润 58.91亿元,同比下降 15.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30.31亿元,同比下降 21.83%;基本每股收益 2.51元/股,同比下降 11.31%。资产负债率为 52.24%,同比下降 2.54pct。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营业收入 178.49亿元,同比增长 51.93%,环比下降 2.1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11.66亿元,同比下降 34.93%,环比下降 20.68%;单季度扣非后净利润 10.04亿元,同比下降 37.99%,环比下降 30.66%。 点评: 公司全年吨煤售价基本持平,煤炭业务毛利率维持近 50%。产销方面,不包含自用部分, 2023年公司商品煤产量 2197万吨,同比下降 93万吨(-4.06%);其中, 四季度商品煤产量 523万吨,环比下降 20万吨(-3.60%),同比增长 29万吨(+5.78%)。 2023年, 公司商品煤销量 1783万吨,同比下降 99万吨(-5.28%);其中, 四季度商品煤销量 404万吨,环比增长 6万吨(+1.41%),同比增长 45万吨(+12.68%)。 价格方面, 不包含自用部分, 公司 2023年商品煤售价为 1160元/吨,同比基本持平; 其中, 四季度商品煤售价 1025元/吨,环比基本持平,同比下降 9元/吨(-0.82%)。 成本方面, 不包含自用部分, 公司 2023年吨煤成本 592元/吨,同比增长 5元/吨(0.78%) ;其中, 四季度吨煤成本 482元/吨,环比下降 29元/吨(-5.7%)。总体来看,公司煤炭业务毛利率基本持平, 2023年煤炭业务毛利率达 48.92%,同比-0.41pct;其中, 四季度煤炭业务毛利率为 52.97%,环比+2.84pct。 四季度焦炭产销回升,吨煤售价有所回升。 产销方面, 不包含自用部分,2023年公司焦炭产量 377万吨,同比增长 8万吨(+2.22%);其中,四季度焦炭产量达 104万吨,环比增加 5万吨(+4.51%),同比增加13万吨(+14.67%)。 2023年, 公司焦炭销量 375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其中, 四季度焦炭销量 103万吨,环比增加 2万吨(+2.24%),同比增加 5万吨(+4.79%)。 价格方面, 公司 2023年焦炭售价(不含税)下降至 2330元/吨,同比下降 570元/吨(-19.66%);其中, 四季度焦炭售价(不含税) 2321元/吨,环比上涨 309元/吨(+15.37%),同比下降 266元/吨(-10.29%)。 总体来看,焦炭板块营收仍处于萎缩状态, 2023年, 公司焦炭销售收入 87亿元,同比下降 21亿元(-19.64%);其中, 四季度焦炭销售收入 24亿元,环比增加 4亿(+17.94%),同比下降 2亿元(-6.0%)。 2023年甲醇产销大幅提升。产销方面, 2022年 9月, 50万吨/年甲醇项目投产,甲醇总产能增至 90万吨/年。 2023年,受部分甲醇产能亏损影响,公司 50万吨/年甲醇项目(煤气化)阶段性停产, 40万吨/年甲醇项目(焦炉尾气)因全部使用焦炉尾气整体成本较低进而保持正常生产。 2023年, 公司甲醇产量 52.8万吨,同比增长 15.1万吨(+40.16%);其中, 四季度甲醇产量达 17.1万吨,环比增长 6.2万吨(+57.35%),同比增长 3.7万吨(+27.86%)。 2023年, 公司甲醇销量 51.9万吨,同比增长 15.7万吨(+43.37%);其中, 四季度甲醇销量 16.3万吨,环比增加 5.7万吨(+54.56%),同比增长 3.7万吨(+29.67%)。 价格方面, 受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影响,公司 2023年甲醇售价(不含税)大幅下降至 2124元/吨,同比下降 207元/吨(-8.87%); 其中, 四季度甲醇售价(不含税) 2103元/吨,环比上涨 79元/吨(+3.88%),同比下降 201元/吨(-8.73%)。 总体来看, 2023年,公司甲醇销售收入 11.01亿元,同比增长 2.6亿元(+30.6%);其中,四季度甲醇销售收入 3.4亿元,环比增加 1.3亿元(+60.56%),同比增加 0.5亿元(+18.34%)。 公司持续推进强链延链补链战略,长期业绩增长可期。 煤炭方面, 公司陶忽图矿井正在加快建设,临涣矿收储深部资源 5374万吨,袁二矿年产能由 150万吨核增至 180万吨。 电力方面, 绿电项目加快推进, 84MW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化工方面, 化工产业提档升级,延链项目加快实施, 全球单系列规模最大的年产 60万吨无水乙醇项目、驰放气制备高纯氢项目建成运行;年产 10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焦炉煤气分质深度利用项目、年产 3万吨碳酸酯项目正式开工, 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非煤方面, 非煤矿山资源收储步伐加快,全年收储 3.07亿吨。未来随着信湖煤矿的恢复生产及诸多项目的投产,公司业绩增长可期。 可转债赎回落地,估值压制有望得到缓解。 公司股票自 2024年 2月 7日至 2024年 3月 7日期间,连续 16个交易日中有 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 14.12元/股的 130%(即 18.36元/股) 。触发“淮 22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公司于 2024年 3月 7日决定行使“淮 22转债”的提前赎回权利。淮 22转债将自 2024年 4月 3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截至 3月 27日,“淮 22转债” 未转股比例 9.7%,未转股余额 2.9亿元。可转债的强赎在即有望促进可转债转股, 转债对正股股价的压制或解除, 有望带来估值的触底回升。 现金分红比例提高,每股分红绝对额基本持平。 根据《淮北矿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告》,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1.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 26.52亿元(含税),占 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 42.60%。 2022年,公司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1.05元(含税) , 派发现金股利 26.05亿元(含税),占公司 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 37.16%。 2023年每股派发现金红利同比下降 0.05元, 派发现金股利同比上涨0.47亿元,现金分红比例同比上涨 5.44pct。公司在业绩同比较大下降的背景下,每股现金红利仍能基本持平,现金分红比例有所上涨,彰显了公司重视股东回报的态度,截至 3月 28日收盘价,预计股息率为6.1%, 我们认为, 公司更具长期投资价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看好焦煤行业基本面和公司持续推进煤炭产业强链、化工产业延链、新兴产业补链战略带来的业绩韧性,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业绩弹性,以及精益经营带来的强劲动能。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72.63亿、 81.87亿、 97.09亿, EPS分别 2.74/3.09/3.66元/股; 截至 3月 28日收盘价对应 2024-2026年PE 分别为 5.98/5.31/4.47倍; 我们重点推荐公司,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安全生产风险;产量出现波动的风险。
新奥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3-27 19.25 -- -- 19.93 3.53% -- 19.93 3.53% -- 详细
事件: 3 月 22 日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37.54亿元,同比减少 6.68%;实现归母净利润 70.91亿元,同比增长 21.3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4.59亿元,同比下降 47.35%;实现核心利润 63.78亿元,同比增长 5.12%;实现基本每股收益 2.3元,同比增长 21.05%。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股利 0.91元(含税)。 20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78.43亿元,同比增加 0.82%;实现核心利润 17.04亿元,同比减少 18.36%;实现归母净利润 39.88亿元,同比增加 48.56%。 同时, 公司发布计提资产减值公告,对公司控股子公司新能能源对甲醇整体装置及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13.28亿元,减少公司 2023年归母净利润10.64亿元。 此外,公司于 2023年 12月 9日发布公告,对控股子公司新新能源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稳轻烃装置及配套设施计提减值准备 5.2亿元,减少公司 2023年归母净利润 4.16亿元。 点评: 零售气量同比小幅下滑, 成本优化推动平均采销价差提升。 气量方面,2023年公司零售气销量 251.44亿方,同比减少 3.1%。其中, 受电厂用户拖累,公司实现工商业气量 194.86亿方,同比减少 4.4%;民用气量53.48亿方,同比增长 3.8%;加气站气量 3.11亿方,同比减少 25.1%; 2023年下半年公司调整销售策略,零售气量同比增速转正,其中 2023Q4公司实现零售气量 71.89亿方,同比增长 1.1%。 平均采销价差方面,2023年公司零售气平均售价 3.56元/方,同比下降 0.03元/方;平均采购价 3.01元/方,同比下降 0.05元/方; 平均采销价差 0.55元/方,同比提升 0.02元/方。 国内平台交易气量快速增长, 平台交易气业务核心利润维持高增速。 2023年年报中, 公司将以往的直销气业务更名为平台交易气业务, 反映了公司希望依托好气网平台进行业务模式的更迭,以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探索扩大业务的可能性。 2023年公司实现平台交易气量(原直销气) 50.5亿方,同比增长 44%。 其中, 国内交易气量 31.13亿方,同比增长 110.3%, 下游客户主要为城市燃气(45%)、 能源集团及大工业(41%), 从区域来看主要分布在浙江(55%)、广东(15%)、福建(13%)等省份; 国际交易气量 19.37亿方,同比减少 4.4%, 下游客户主要为油气公司(58%)及能源贸易商(16%),从区域来看主要分布在欧洲(60%)及亚洲(35%); 2023年公司平台交易气业务贡献核心利润 34.14亿元,同比增长 56.5%, 占公司当期核心利润总额的 53.5%; 2023Q4公司实现直销气 13.79亿方,同比增长 83.1%,贡献核心利润5.71亿元,同比下降 41.9%。 成本优化、顺价推进叠加气量修复, 2024年公司城燃业务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上游气源成本方面, 2024-2025合同年中石油管道气售价淡季持平、旺季小幅下降,国内市场化气源及海外 LNG 现货价格大幅下降(2024年 1-3月我国进口 LNG 平均到岸价为 9.27美元/百万英热,同比下降 33%), 公司以舟山 LNG 接收站为支点,加大国际低价现货气源采购力度,优化上游资源成本。 下游售价方面, 2022年以来我国部分省市已陆续完善并启动居民、非居民天然气顺价机制, 我们预计 2024年更多城市有望启动天然气顺价机制,疏导公司历史购气成本的上涨,推动公司毛差进一步修复。售气量方面,上游气价回落、经济复苏及“双碳”政策推进下国内天然气消费量有望持续增长, 公司作为五大全国性城燃公司之一, 2023年受销售策略等因素影响,售气量增速低于同行,随着公司调整销售策略、增强成本及售价竞争力, 2024年公司零售气量有望重回增长轨道。 三年分红递增承诺叠加特别派息规划,公司高股息确定性价值显著提升。 2023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9.1元(含税),其中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6.6元(含税)为公司 2023年年度分红,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2.5元(含税)为特别派息。 根据《新奥股份未来三年(2023-2025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公司未来三年分配现金红利每年增加额不低于 0.15元/股(含税),即公司 23-25年每股分红不低于0.66/0.81/0.96元(含税)。 此外, 公司公告拟将出售新能矿业 100%股权所得投资收益进行三年特别派息, 23-25年每股特别派息分别为0.25/0.22/0.18元(含税)。 综合分红承诺及特别派息规划, 2023-2025年公司每股分红将不低于 0.91/1.03/1.14元(含税),按 2024/3/22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至少分别为 4.8%/5.4%/6.0%。 2025&2026年 710万吨/年长协有望放量,公司直销气业务具备高成长性。 截至 2023年年报,公司已与海外 LNG 供应商签订 9份海外长协,合同量合计 1016万吨/年,其中与美国 LNG 供应商签订 5份 HH 挂钩的低价长协,合同量合计 740万吨/年。截止目前,新奥股份在执行长协约 234万吨/年, 2025/2026年分别有 60/650万吨/年的增量长协将开始执行,支撑直销气业务的高速扩张。同时,公司正在进行舟山 LNG 接收站的扩建工作,以匹配未来大幅增长的长协气量。 舟山目前处理能力750万吨/年, 2025年处理能力有望提升至 1000万吨/年。 盈利预测及评级: 新奥股份具备天然气全产业链优势,有助于抵御气价波动,支撑盈利的持续稳健增长。直销气业务 25&26年共 710万吨/年长协气源有望放量,下游市场快速开拓,推动直销气业务的高增长;零售气业务上游资源池成本优化,下游顺价持续推进, 24年城燃毛差有望进一步修复,零售气量有望恢复增长,推动公司城燃业务盈利提升。 我们预测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0.85亿元、 73.77亿元、108.5亿元, EPS 分别为 1.96元、 2.38元、 3.50元,对应 3月 22日收盘价的 PE 分别为 9.75/8.04/5.4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国内经济严重下行,天然气消费量增速不及预期;接收站项目建设进度低于预期;国内天然气顺价程度不及预期;综合能源销售量低于预期。
新凤鸣 基础化工业 2024-03-27 14.08 -- -- 15.46 9.80% -- 15.46 9.80% -- 详细
事件:2024年3月25日晚,新凤鸣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4.69亿元,同比增长21.03%;实现归母净利润10.86亿元,同比增长628.4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01亿元,同比增长337.41%;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72元,同比增长614.29%。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2.79%,同比+0.80pct。公司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68%,同比+7.96pct。 点评:点评:成本压力缓解叠加需求改善,公司年度业绩扭亏为盈。成本端,2023年原油价格中枢有所回落,布伦特原油均价82.49美元/桶,同比-16.72%,原料端成本压力明显缓解。2023年公司产品主要原料PTA、MEG平均进价同比分别下降4.7%、11.1%,较产品端降幅扩大。需求端,伴随2023年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居民线下消费明显修复,涤丝及下游织机开工维持高位运行,根据我们统计,2023年全年涤纶长丝及下游织机平均开工负荷分别为83%、58%,分别同比增长6pct、7pct,产销两旺助力公司业绩持续释放。供给端,2023年我国涤纶长丝产能达到4286万吨,同比增长高达9.98%,但受需求端拉动,供给的高增速得到有效消化,库存持续去化,根据我们测算,2023年涤纶长丝平均库存为21天,同比下降11天。公司在行业需求回暖及成本端压力缓解背景下,业绩扭亏为盈,生产经营情况持续向好。 涤纶长丝供给扩能明显放缓,产品盈利修复可期。根据隆众资讯数据,2024年全国预计新增涤纶长丝产能110万吨,环比2023年缩减300余万吨,此外,考虑到杭州逸暻75万吨产能搬迁,在不考虑行业其它落后产能退出的情况下,2024年行业净新增涤纶长丝产能或不及百万吨,产能增速不到1%,较2023年产能增速大幅放缓。我们认为,受益于行业供给增量明显缩窄,供需格局持续优化,产品单吨盈利有望持续修复。 内需拉动及海外或迎补库周期,纺服消费潜力释放正当时。从内需角度看,截至2024年2月,我国纺服零售累计值为25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考虑到气温转暖,换季需求来临,下游增量订单有望提升。从海外情况看,截至2024年1月,美国服装批发商库存为315.21亿美元,较2022年高点下降近27%,此外,2023年四季度美国服装价格指数为103.21点,同比提升近2%,我们预计海外纺服库存实际量下降幅度或更加明显,海外有望迎来纺服补库周期。在国内纺服需求拉动及海外或迎来补库背景下,涤纶长丝需求潜力有望持续释放,公司作为国内长丝行业龙头或将优先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0、18.22和22.41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0.0%、19.9%和23.0%,EPS(摊薄)分别为0.99、1.19和1.47元/股,对应2024年3月25日的收盘价,2024-2026年PE分别为13.89、11.59和9.42倍。我们看好公司长丝板块盈利修复,伴随行业供给扩能减缓与内外需共振,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仍有较高业绩增长空间,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公司新建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油和产成品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
中国石化 石油化工业 2024-03-26 6.17 -- -- 6.78 9.89% -- 6.78 9.89% -- 详细
事件:2024年3月24日晚,中国石化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122.15亿元,同比下降3.19%;实现归母净利润604.63亿元,同比下降9.8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06.92亿元,同比增长4.71%;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51元,同比下降7.85%。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2.70%,同比+0.79pct。公司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61%,同比-0.28pct。 点评:点评:石化龙头经营稳健,核心板块业绩向好。从公司经营业绩上看,虽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下行,但其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系公司2022年转让上海赛科股权收益人民币137亿元,而2023年无此影响,叠加计提矿业权出让收益人民币74亿元,导致利润端受一定影响。从公司核心业务经营情况来看,根据我们测算,2023年公司勘探开发、炼化及营销板块合计实现854.74亿元经营收益,同比增长12%,其中上游勘探开发板块受油价中枢回落影响,利润同比有所下滑,但受益于公司增储上产及降本增效,上游板块业绩仍有弹性空间;下游炼油板块效益提升与化工板块减亏较为明显,营销及分销板块稳健运行,有效增厚了公司经营收益,核心板块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增储上产增储上产+降本增效,降本增效,勘探开发业务基础持续夯实。2023年原油价格维持高位震荡,布伦特原油均价82.49美元/桶,同比-16.72%。公司原油平均实现价为3962元/吨,同比下降10.9%,较国际油价降幅偏窄。在增储上产方面,2023年公司油气产量当量为5.04亿桶,同比增长3.1%,其中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0.1%、+7.1%,有效实现了“稳油增气”战略目标。在降本方面,2023年公司油气现金操作成本为人民币755.2元/吨,同比降低2.3%。2024年公司计划生产原油2.79亿桶,生产天然气13797亿立方英尺,上游业务基础持续夯实,叠加公司降本增效推进,业绩弹性有望持续释放。 着力生产结构调整,炼化业务经营效益大幅改善。炼油板块,2023年公司炼油板块实现经营收益206亿元,同比增长68.8%。2023年,国内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各项商业活动恢复,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成品油市场需求,据发改委统计,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3.85亿吨,同比增长11.8%。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生产结构、产品国内外销售结构,实现全年加工原油2.58亿吨,同比增长6.3%,其中煤油产量同比增长60.7%。化工板块,2023年化工行业下游需求整体仍显疲软,叠加行业供过于求不利形势延续,公司化工板块仍出现亏损,但受成本端压力缓解及公司成本压降,公司化工板块亏损60亿元,同比大幅减亏81亿元。我们认为,当前居民出行常态化,同时民航客运量仍有一定修复空间,成品油需求有望保持坚挺;而受国内地产端疲软,叠加行业供需矛盾等因素影响,化工板块景气度静待修复。资本开支结构优化,聚焦增储上产及炼化资产创效能力提升。我们比较了2023年与2024年公司的资本开支情况,2024年公司勘探开发、炼油、化工、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开支占比分别为45%、14%、26%、11%,相较于2023年,勘探开发及化工仍为公司资本开支主力。我们认为,公司加大“深地工程”、页岩油气等领域勘探力度,增加优质规模储量,有效推动了增储上产规模和原料资源保障;炼油化工资产作为中石化核心竞争优势,未来有望推进低成本“油转化”,加大“油转特”力度,持续提升炼化资产创效能力。 提质增效重回报,公司价值进一步凸显。公司2023年度末期合计拟派发现金股利为238.7亿,加上2023年中期已派发现金股利,全年股利为每股0.345元,此外公司回购A股股份及H股股份支付的总金额分别为人民币8.16亿元及港币16.46亿元(均不含交易费用),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现金分红比例为72.1%,较2022年提升1.3pct。按照2024年3月22日收盘价对应A股、H股股息率分别为6%、8%。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石化央企龙头,在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同时亦注重股东回报,进一步凸显了公司长期投资价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4.11、721.13和754.22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1%、5.4%和4.6%,EPS(摊薄)分别为0.56、0.59和0.62元/股,对应2024年3月22日的收盘价,2024-2026年PE分别为11.03、10.47和10.01倍。我们看好公司行业龙头及全产业链优势,叠加公司降本增效与股东回报有效提升,公司未来业绩成长性与投资价值有望得到凸显,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公司新建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能源汽车销售替代风险
中国海油 石油化工业 2024-03-25 27.60 -- -- 31.10 12.68% -- 31.10 12.68% -- 详细
事件: 202 4年 3月 21日,中国海油发布 2023年年度报告。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166.09亿元,同比-1.33%;实现归母净利润 1238.43亿元,同比-12.60%;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251.88亿元,同比-10.74%; 实现基本每股收益 2.6元,同比-14.19%。 公司资本负债率为 15.2%,同比-3.1pct。公司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19.76%,同比-5.97pct。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97.92亿元,同比-1.16%,环比-4.32%;实现归母净利润 261.98亿元,同比-20.45%,环比-22.68%;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94.82亿元, 同比-10.57%, 环比-11.68%; 实现基本每股收益 0.6元,同比-21.74%, 环比-23.94%。 点评: 2023年公司实现油气销售收入 327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238亿元。 其中,除所得税外其他税金较 2022年增加 55.53亿元,主要受新出台的法规确认矿业权出让收益的影响(补缴影响额约为 48亿元) 。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较 2022年增加了 28.46亿元,主要受北美地区油气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影响。 国际油价大幅下降,实现油价价差收窄: 2023年原油价格维持高位震荡,布伦特原油均价 82.49美元/桶,同比-16.72%。 2023年,公司实现油价 77.96美元/桶,同比-19.29%, 较布油平均折价 4.53美元/桶, 实现气价 7.98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6.99%。2023Q4公司实现油价 81.29美元/桶,较布油平均折价收窄至 1.56美元/桶。 产量超额完成目标: 2023年公司油气净产量达 678百万桶油当量,同比+8.69%, 超额完成 650-660百万桶的产量目标。 其中, 石油产量 529.5百万桶(占比 78%) ,同比+8.08%,天然气产量 8647亿立方英尺(占比22%),同比+11.04%。 渤海稳居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圭亚那和巴西保持海外产量增长主力区。 储量接续能力优秀: 2023年公司储量替代率达 180%, 储量寿命仍稳定维持在 10年以上。同时,公司成功评价全球最大变质岩亿吨级油田渤中 26-6、南海深水深层首个亿吨级油田开平南,成功发现秦皇岛 27-3-渤海浅层亿吨级油田、 Lancetfish-圭亚那超深水深层亿吨级油田、 神府深层煤层气-陆上深层煤层中国首个千亿方大气田。 诸多新发现在实现储量增长的同时,更打开了新区、新领域的持续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空间,意义重大。 桶油成本保持优势: 2023年公司桶油主要成本为 28.83美元(同比-1.56美元)。其中, 桶油作业费用 7.54美元(同比-0.20美元) ,主要受汇率及产量增长影响; 桶油折旧折耗及摊销 14.06美元(同比-0.61美元),主要受汇率及产量结构变化影响; 桶油其他税金 4.11美元(同比-0.49美元),主要受油价下降影响。 另外, 2023年公司桶油作业费用出现逐季上涨,或主要为油服景气提升带来的操作费用增加所致。 2023年公司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入 2097亿元,有效覆盖投资与股东回报,具体来看: 资本开支保持高位: 2023年公司实现资本开支 1296亿元,同比+18.73%,勘探、开发、生产资本化支出比例分别为 15%、 64%、 20%。公司资本开支总量及开发阶段支出较年初计划有较大提升, 料将使得海油工程、中海油服/中海油田服务等油服类公司受益。 现金分红比例提升: 2023年公司合计支付每股股利 1.25港元(含税),分红比例 43.6%,较去年 42.7%有所提升。按 2024年 3月 21日收盘价计算, 2023年公司 A 股股息率 4%, H 股股息率为 6.9%。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6.60、 1504.92和 1584.1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1.2%、 9.3%、5.3%, EPS 分别为 2.89、 3.16和 3.33元/股,按照 2024年 3月 21日 A股收盘价对应的 PE 分别为 9.81、 8.97和 8.52倍, H 股收盘价对应的PE 分别为 5.71、 5.22、 4.96倍。考虑到公司受益于原油价格高位和产量增长, 2024-2026年公司有望继续保持良好业绩, H 股估值仍有较大修复空间,且有望享受高股息, 我们维持对公司 A 股和 H 股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经济波动和油价下行风险;公司增储上产速度不及预期风险; 经济制裁和地缘政治风险。
中煤能源 能源行业 2024-03-25 11.39 -- -- 12.76 12.03% -- 12.76 12.03% -- 详细
事件:2024年3月20日,中煤能源发布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9.69亿元,同比下降12.52%,实现归母净利润195.34亿元,同比上涨7%;扣非后净利润193.64亿元,同比上涨6.8%。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29.65亿元,同比下降1.5%;基本每股收益1.47元/股,同比上涨6.5%。资产负债率为47.7%,同比下降3.8pct。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营业收入367.60亿元,同比下降18.73%,环比下降21.5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8.46亿元,环比下降41.36%;单季度扣非后净利润27.95亿元,环比下降41.99%。 点评:点评:煤炭主业以量补价,成本端管控较为出色。2023年全年完成商品煤产量13422万吨,比2023年11917万吨增加1,505万吨,同比增长12.6%。2023年自产商品煤销量13391万吨,同比增长11.3%;其中动力煤销量1.2亿吨,同比增长12.92%,单位售价532元/吨,同比下降14.5%;炼焦煤销量1093万吨,同比增长9.42%,单位售价1386元/吨,同比下降20.8%。销售价格受到了市场价格下行的一定影响,全年自产商品煤售价同比下降113.84元/吨,下降15.91%。公司成本管控措施较为出色,自产煤单位成本307元/吨,同比下降4.91%,主要是由于自产商品煤产量增加的摊薄效应等使吨煤材料成本同比减少与吨煤运输费用及港杂费用同比减少。总体看,由于煤价波动的影响,煤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26.81亿元,同比下降14.97%,实现毛利405.37亿元,同比下降16.3%。产销量增长及销售结构优势保障公司在煤价波动阶段,业绩仍然有较强确定性与稳定性。 2023年四季度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环比下降较明显。年四季度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环比下降较明显。公司四季度营业收入367.60亿元,环比下降21.54%。下降原因主要是在于贸易煤业务收入的下跌,23年四季度贸易煤收入为92.56亿元,而前三季度贸易煤收入为814.59亿元。公司四季度归母净利润28.46亿元,环比下降41.36%,下降原因主要在于自产煤单位成本上升,尤其是人工成本、运输费用及港杂费用的增加:23年四季度公司吨煤人工成本为83.66元/吨,较前三季度上升38.41元/吨,或是由于人员绩效于四季度发放;而吨煤运输费用及港杂费用为159.61元/吨,较前三季度上升131.45元/吨,或是由于相关费用于四季度集中支付。两项自产煤吨煤成本的抬升使得公司四季度自产商品煤单位销售成本为342.58元/吨,较前三季度上升47.79元/吨。 煤化工产销量保持增长,展望未来或有提升空间。从煤化工行业来看,随着国内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和下游行业的稳步发展,2023年国内化工产品需求明显恢复,产量和消费量稳步增长,但由于国际原油、天然气等石化产品价格下跌造成“增产增销不增利”的情况。2023年公司聚乙烯实现销量76.3万吨,同比增长3.2%,销售价格7145元/吨,单位毛利781元/吨;尿素实现销量214.1万吨,同比增长19.5%,销售价格2423元/吨,单位毛利804元/吨;甲醇实现销量191.9万吨,同比增长3.5%,销售价格1748元/吨,单位亏损141元/吨;硝铵实现销量58.7万吨,同比增长25.2%,销售价格2341元/吨,单位毛利864元/吨。 煤化工行业在2023年四季度有所回暖,随宏观经济回暖,油价上涨,公司煤化工业务或有一定业绩增长空间。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各板块业务内生增长空间较大。公司深入推进中煤特色“两个联营”建设,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煤炭主业方面,公司重点保供大海则煤矿有望于2024年达产2000万吨/年,仍有500万吨/年增长空间。远期看,安家岭煤矿500万吨核增有望于2025年落实,同时苇子沟煤矿(240万吨)、里必煤矿(400万吨)也预计于2025年左右投产,此外,积极推进坑口煤电建设,平朔安太堡2×350MW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进入收尾阶段,乌审旗2×660MW煤电一体化项目取得核准并完成投资决策,平朔矿区100MW光伏+储能项目即将建成投产。煤化工方面,陕西榆林煤化工二期年产90万吨聚烯烃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液态阳光”项目完成投资决策并纳入国家能源局《“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示范项目。 历史包袱逐步减轻,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2023年,公司对出现减值迹象的在建工程、存货和固定资产等依据减值测试结果计提减值准备2.85亿元,上年对沙拉吉达井田探矿权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88.01亿元,同比减少85.16亿元。2023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7.7%,较2022年下降3.8pct;公司付息债务为726.98亿元,较2022年下降15.5%,公司通过持续优化债务结构进一步降低财务费用。此外,受煤价下行影响,公司生产销售活动现金流为354.4亿元,较2022年同比下降11.5%,整体波动较小。 国资委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公司有望进一步加强市值管理。理。1月24日,国资委提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中煤能源作为煤炭专营的央企上市公司,有望经营优化与内生增长,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值管理,加大股东回报,更好回报投资者。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回顾市场,我们认为动力煤价格调整是淡旺季切换的正常现象,而全年看2024年煤炭需求对于长协价格仍有较强支撑,市场价格也暂时不具备单边下行的条件,随宏观经济回暖或支撑煤价上行。中煤能源高比例长协的稳定性及内生业务增长的成长性依旧具有投资价值,伴随煤炭产量有序释放,电力及煤化工业务进一步扩张,公司业绩有望稳中有增。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8.17/240.94/253.28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65/1.82/1.9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全球经济;煤电相关行业政策的不确定性;煤矿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等。
新集能源 能源行业 2024-03-22 7.86 -- -- 9.80 24.68% -- 9.80 24.68% -- 详细
事件:2024年3月20日,新集能源发布2023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45亿元,同比增加7.01%;实现归母净利润21.09亿元,同比增加1.57%;扣非后净利润20.52亿元,同比减少1.47%。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7.96亿元,同比增加26.25%;基本每股收益0.814元/股,同比增加1.5%。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3亿元,同比增加1.87%,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下降19.95%。 点评:点评:煤炭:商品煤产销量同比提升,煤炭板块盈利表现优异。煤炭产销量方面,受益于煤质条件改善,2023年公司商品煤产量1937万吨,同比+5.16%;商品煤销量1969万吨,同比+8.7%。当前公司煤炭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叠加杨村煤矿复建手续仍需一定时间,我们认为未来公司煤炭产量将保持平稳态势。价格方面,煤炭综合售价551元/吨,同比+0.2%;公司煤炭售价保持平稳主要得益于85%的高长协比例。展望2024年,公司电煤长协比例仍然维持85%,其煤炭综合售价有望保持稳态。成本方面,商品煤成本351元/吨,同比+5%;吨煤成本上升受人员工资上涨、安全生产费计提标准提高等因素影响。我们预计,随着公司持续强化成本管理,未来成本基本保持稳态。综上,公司煤炭板块量价本均有望保持稳态,煤炭板块将稳定为公司创造业绩贡献。 电力:煤电联营优势尽显,控股电厂业绩表现可观。2023年,受益于安徽电价持续顶格上浮和公司煤炭板块的联营优势,公司电力板块业绩维持稳定。电量方面,板集一期电厂继续实现高利用小时数发电。2023年全年发电量实现103.93亿千瓦时,同比降低2.67%。折合机组利用小时数5197小时,高于安徽省火电平均利用小时107小时,同时高于全国火电平均利用小时731小时。电价方面,受益于安徽电价顶格上浮,板集一期电厂实现平均上网电价(不含税)409.8元/兆瓦时,同比上升0.39%,继续维持高电价水平。成本方面,受益于板集煤矿的自有煤炭100%按长协价格供应,板集电厂一期电厂度电燃料成本仅为253.15元/兆瓦时,同比降低1.24%。电力板块燃料成本实现稳中有降。我们预计,随着板集二期电厂在下半年落地投产发电并贡献业绩,公司电力板块业绩将实现同比提升,为公司创造增量业绩贡献。 成长:煤电一体协同发展,估值提升空间广阔。公司在建及规划燃煤机组容量高达596万千瓦,分布于安徽、江西等地。截至3月20日,板集电厂二期有望于2024年10月投产;江西上饶电厂和六安电厂已经开工,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至2026年上半年投产;滁州电厂也将有望于2024年内开工建设。至2026年,公司煤电控股装机有望达到796万千瓦,未来三年装机与板块业绩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未来其电厂的煤炭需求主要由公司煤矿供应,新建电厂有望具备稳定的燃料供应链,形成“煤电一体”产业新格局。至2027年公司有望实现商品煤由大部分外销全面转向自用,实现从煤炭公司向煤电一体化公司的转型,从而带动公司估值逐步抬升。同时,在安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用电量需求增长的大背景下,新建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有望维持高位。叠加安徽电力现货市场加快推进,省内煤电机组有望获得现货增量收益。 盈利预测及评级:新集能源作为中煤能源集团控股的华东地区动力煤央企龙头,其煤炭资产优质、成本管控能力强,叠加未来煤电一体化的协同发展,稳健经营的同时又具有高增长潜力。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4/25.5/29.0亿元;EPS分别为0.9/0.98/1.12元/股;对应PE分别为8.86/8.13/7.13倍;对应PB分别1.31/1.14/1倍。我们看好公司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带来的业绩成长性和确定性,综合考虑转型为煤电一体化公司的估值水平,未来新集能源价值修复空间较大,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国内外能源政策变化带来短期影响;国内外宏观经济失速或复苏严重不及预期;煤电利用小时数下滑风险;煤电电价下降风险;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煤质下降风险。
海油工程 建筑和工程 2024-03-21 6.21 -- -- 6.96 12.08%
6.96 12.08% -- 详细
事件:2024年3月18日,海油工程发布2023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52亿元,同比上涨5%,实现归母净利润16.21亿元,同比上涨11%;扣非后净利润12.37亿元,同比上涨4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1.25亿元,同比上涨55%;基本每股收益0.37元/股,同比上涨12%。资产负债率为38.09%,较2022年下降1.68pct。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09%,较2022年增加1.42pct。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营业收入97.89亿元,同比下降0.95%,环比上涨50%;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同比下降60.26%,环比下降36.28%;单季度扣非后净利润1.57亿元,同比下降33.05%。 点评:2023年公司盈利同比改善年公司盈利同比改善。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0.75%,较上年提升1.76pct,销售净利率为5.30%,较上年提升0.36pct。其中2023Q4,公司销售毛利率为8.45%,环比-2.38pct,同比+0.95pct,我们认为主要受公司在建项目海内外结构、所处阶段等因素影响,2023Q4公司钢材加工量环比提升,但安装工作量环比下降。2023Q4公司销售净利率为2.39%,环比-3.45pct,同比-3.9pct,主要受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影响,2023年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98亿元,主要为尼日利亚丹格特项目和浙江马目鱼山项目等逾期应收账款计提的减值损失,此外计提资产减值损失0.46亿元。 分业务来看:2023年公司海洋工程总承包、海洋工程非总承包、非海洋工程项目收入占比分别为62.63%、10.55%、26.44%,与2022年相比,公司总承包项目收入占比提升,非海洋工程项目收入占比下降。海洋工程、非海洋工程项目毛利率分别为8.90%、15.90%,分别较上年-2.51pct、+12.43pct,海洋工程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主要为四季度新开工项目较多。 分地区来看:2023年公司境内、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80.51%、19.49%,与2022年相比,公司境外收入占比有所下降,主要系中国香港LNG、北美壳牌LNG等项目在2022年处于在建高峰期,2023年进入收尾吨,环比+2.58万结构吨;海上安装导管架3座、组块8座,环比分别-7、-1座,海管铺设81公里,环比-69公里,海上作业投入0.51万船天,环比-0.17万天。 2023年年海外市场承揽额同比明显增加,在手订单充足。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总额339.86亿元,同比+32.55%,其中,国内、海外新签订单分别为198.1、141.76亿元,同比分别-7.36%、+233%,海外订单取得显著增长,海外新签订单占比提升或有助于公司未来海洋工程业务毛利率的改善。2023下半年,公司与卡塔尔NOC签署了ISND5-2期油田开发项目、RUYAEPCI09总包项目合同,合同金额合计108亿元,实现从国际工程分包商到总承包商的有效突破。截止2023年末,公司在手未完成订单约396亿元,为未来工作量提供有力支撑。 中海油资本开支维持高位,海工国内订单有保障。2023年中海油预计资本开支约1280亿元,较2023年初计划开支1000-1100亿元上调。 2024年中海油计划资本开支1250-1350亿元,较2023年约1280亿元的预计资本开支增幅范围在-2.34%到5.47%,仍维持在高位水平。 具体来看,对比2023年初中海油计划的勘探/开发/生产开支结构为18%:59%:21%,2024年中海油勘探/开发/生产开支占比分别为16%:63%:19%,公司开发阶段开支占比明显提升。我们认为,中海油资本开支的上调以及开发阶段资本开支的大幅增长有望提升公司工作量,业绩改善或将更为明显。 公司分红比例提升,积极回馈股东。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派发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7元(含税),本次分红比例为40.11%,较上年度30.34%的分红比例提升明显。按2024年3月18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为2.11%。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3、23.45和28.0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0%、22.6%、19.4%,EPS(摊薄)分别为0.43、0.53和0.63元/股,按照2024年3月18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16.11、13.14和11.01倍。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有望受益于中海油高水平资本开支和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2024-2026年公司业绩或将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和油价下行风险;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汇率波动风险。阶段。公司与中海油有限关联交易收入占比64.83%,较去年有所提升,主要受中海油有限的资本开支上调影响。公司境内、境外毛利率分别为9.44%、16.15%,较上年分别-0.65pct、+10.57pct,境外毛利率提升主要系境外项目完成交付影响。 2023年年公司陆地建造工作量同比提升。2023年,公司运行项目72个,较2022年63个有所增长,钢材加工量47.2万结构吨,同比+9.45万结构吨,海管铺设同比+145公里至544公里,投入船天、导管架及组块海上安装工作量同比有所下降。其中,2023Q4,公司陆地建造导管架5座、组块5座,环比分别-1、-6座;钢材加工量为13.2万结构
平煤股份 能源行业 2024-03-21 12.22 -- -- 15.05 23.16%
15.05 23.16% -- 详细
事件:2024年3月18日,平煤股份发布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61亿元,同比下降12.44%,实现归母净利润40.03亿元,同比下降30.25%;扣非后净利润39.77亿元,同比下降30.94%。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1.10亿元,同比下降44.04%;基本每股收益1.73元/股,同比下降30.24%。资产负债率为62.53%,同比下降4.06pct。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营业收入84.65亿元,同比上涨7.90%,环比上涨18.78%;单季度归母净利润8.65亿元,同比下降13.26%,环比下降4.27%;单季度扣非后净利润9.50亿元,同比下降3.02%。 点评:成本管控较大程度对冲了煤价下跌对业绩的影响,毛利率仍维持较高水平。根据2023年度经营数据,2023年公司原煤产量3071万吨,同比增加40万吨(+1.34%);精煤产量1269万吨,同比增长81万吨(+6.83%);商品煤销量3103万吨,同比增加11万吨(+0.34%);受2023年煤价同比下降影响,公司商品煤单位售价964元/吨,同比下降154元/吨(-13.75%);受公司成本管控影响,公司商品煤单位销售成本653元/吨,同比下降71元/吨(-9.81%)。其中,第四季度原煤产量766万吨,同比增加3万吨(+0.42%);商品煤销量792万吨,同比增加58万吨(+7.87%);公司全年煤炭采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8.15亿元,同比下降12.09%,毛利率31.81%,同比下降3.09pct。同比上年,公司业绩受到了煤价下跌的影响,但公司2023年三季度以来坚定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强成本管控,应付职工薪酬同比降幅达32.13%,全年吨煤成本降幅达9.81%。 公司可转债触发赎回条款,公司承诺公司可转债触发赎回条款,公司承诺6月月6日前不行使提前赎回权利日前不行使提前赎回权利。 2024年3月,公司发布《关于不提前赎回“平煤转债”的公告》,未来三个月内(即2024年3月7日至2024年6月6日),若“平煤转债”触发赎回条款,公司均不行使提前赎回权利。以2024年6月6日之后的首个交易日重新计算,若“平煤转债”再次触发赎回条款,公司董事会将再次召开会议决定是否行使“平煤转债”的提前赎回权利。截至3月15日,“平煤转债”未转股比例仍有49.32%,短期内,未转股部分或不会面临压力而集中转股,但仍需关注后续可能的强赎给公司带来估值压制。 承诺未来三年分红比例不低于承诺未来三年分红比例不低于60%,股东回报彰显投资价值。2023年11月,公司发布《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至2025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规划》指出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下,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原则上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合并报表可供分配利润的60%。截至3月18日收盘价,以60.59%现金分红比例计算,按照预计公司2023年分红后股息率为8.27%,高股息带来了出色的股东回报,彰显了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辅业剥离改革提效,降本增效保障行稳致远。公司持续深化主辅分离与“减员提效”战略,2023年,公司分三个批次对煤矿辅业实施实质性分离,共计分离8605人;公司人均功效由2022年的571吨/人提升至2023年689吨/人,同比大幅提升。公司进一步剥离生产辅助与生活辅助业务,推动公司市场化体制改革,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为公司更加长期的战略发展与转型升级筑牢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看好焦煤行业基本面和公司开展“智能化”新基建、“减员提效”和精煤战略产品结构优化带来的效益提升,控股股东资产注入带来的煤、焦产业的延伸与增长,以及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业绩弹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45.91亿、50.40亿、54.11亿,EPS分别1.96/2.15/2.31元/股;截至3月18日收盘价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6.09/5.55/5.17倍;我们看好公司的收益空间,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国内宏观经济增长失速;安全生产风险;产量出现波动的风险。
新天然气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4-03-18 29.00 -- -- 33.60 15.86%
33.60 15.86% -- 详细
新疆城燃起家,收购亚美能源获取国内优质、稀缺煤层气资源。公司最初在新疆经营城燃业务,截至2023H1在新疆8个市(区、县)拥有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2018年8月公司收购港股亚美能源50.5%的股权,获得潘庄、马必两处优质煤层气资产,主营业务由中游的城市燃气拓展到上游煤层气开采领域,成为国内稀缺的拥有上游煤层气资源的民营企业。2023年7月公司成功完成亚美能源港股私有化,目前100%控股亚美能源,煤层气开采销售成为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目前有公司共拥有3个煤层气区块,均通过产品分成合同参与生产经营:1)潘庄区块:国内资源禀赋最好的煤层气区块之一;;亚美能源产品分成80%,合同2028年到期;设计产能10亿方/年,2022年产量11.82亿方;截至2022年剩余2P储量45.9亿方,剩余可采年限4-5年。2)马必区块:可开发总面积829.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南区剩余2P储量178亿方。亚美能源产品分成70%,合同2034年到期;马必南区设计产能10亿方/年,北区5亿方/年项目ODP正在审批中;2020-2021年大面积压裂技术在中深部煤层气开采中的应用取得突破,马必区块得以放量,2020-2022年产量分别为0.67、1.23、2.84亿方。3)紫金山项目:2023年公司新获取吕梁紫金山项目,与中石油合作开发,产品分成比例60%,项目总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煤层气及致密砂岩资源储量合计2000亿方以上,目前处于勘探试采阶段,公司预计紫金山区块有望于2024年底或2025年起释放产量。此外,公司也在全国其他地区积极参与矿权竞拍,获取新资源。2024年1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新合投资竞得贵州丹寨1区块、2区块页岩气勘查探矿权,公司保守估计两区块页岩气资源量合计500-1000亿方,助力公司进一步增加上游资源储量。 技术进步、政策支持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中深部煤层气开发突破助力产量再上台阶。中长期来看,我国天然气消费有较大增长空间。 国家强调保障能源安全,政策要求天然气增储上产,在常规气增产乏力的背景下,非常规天然气日益成为产量的重要增长点。我国煤层气地质储量丰富,约30万亿方,世界排名第三。然而受技术限制、经济性较差导致投资积极性不足等问题的制约“十一五”至“十三五”我国煤层气产量完成情况均不及预期。2021年中深部煤层气技术取得突破叠加国内外气价上行、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推进,煤层气产量迎来新一轮增长,2023年我国煤层气总产量达到139.4亿方,同比增长20.7%。政策方面,2020年以后我国对煤层气开采的补贴由每立方米固定补贴变为“多增多补”、“冬增冬补”,以激励煤层气企业增产。技术方面,随着中深部煤层气开采、多气合采等技术的进步,未来煤层气产量有望持续突破。 潘庄为国内资源禀赋最好的煤层气区块之一,具备高产量、低成本双优势,2024年通豫管线有望恢复通气,带来盈利修复。潘庄区块是中国最早一批开发的、资源条件最优、经济效益最好的煤层气区块之一。区块单井产量高,采收率高,成本优势强。2022年潘庄区块开采成本为0.61元/方(公司披露口径,含折旧),对比我国煤层气普遍开采成本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2022年潘庄区块约有30%的煤层气产量经通豫管线销往河南,2023年通豫管线受阻导致潘庄区块产量及售价均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豫管道目前已维修完毕,正在等待政府复产审批,公司预计2024年可以恢复使用,届时潘庄区块产量、售价有望迎来修复,盈利有望改善。 马必产量快速爬坡,紫金山未来增产潜力大,公司煤层气区块产量释放有望带来业绩高成长。24-28年潘庄产量有望维持10亿方/年,马必、紫金山快速放量提供资源接续。马必:区块面积大,中深部煤层气储量丰富。产能方面,马必南区10亿方/年项目建成在产,二期076井区产能5亿方/年,公司预计24年开始生产,三期北区产能8-10亿方/年待建,四期规划中,未来整个马必项目总产能预期在25亿方以上。产量方面,自20-21年中深部煤层气开采技术取得进展,公司加大开发力度,马必区块产量增长显著,2023年1-9月马必产量3.93亿方,同比增长107%。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马必区块资本开支,公司预计每年投资16亿左右(公司单方面投资11亿),我们预计2023-2025年马必区块产量分别为5.5-6/8/10亿方,中长期气量预期在20亿方以上。成本方面,随着产量的爬坡,单方开采成本有望平稳下降。销售方面,马必自2023年接通西气东输一线,产销比及售价均有所上升,2023年1-10月销售均价上升至2.1元/方,较22年上升2.4%。未来随着马必区块产量的不断释放,以及公司争取更有利的销售策略,马必区块的经济效益有望提升。紫金山:项目总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煤层气及致密砂岩资源储量合计2000亿方以上。致密气具有开采难度小、出气放量快、衰减快的特点,公司预计紫金山区块有望于2024年底或2025年起贡献产量。马必以及紫金山区块开发的加速推进,为公司资源接续和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坚实保障,我们预计24-27年公司的煤层气产量有望保持10%以上的增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新天然气为国内稀缺的拥有上游丰富、优质煤层气资源的标的。全资子公司亚美能源旗下潘庄区块为全国最优质的煤层气区块之一,有望在未来4-5年内维持稳产;近年来中深部煤层气技术得到发展,公司加大马必区块投资推动区块快速上产,为公司注入业绩增长动力;新获取的紫金山区块资源储量丰富,未来开采潜力大。在我国能源转型、天然气行业增储上产以及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政策的驱动下,伴随煤层气开采技术的持续进步,公司煤层气板块业绩有望迎来高增长。同时,公司城燃业务也有望迎来毛差和气量的修复,从而实现业绩改善。我们预测新天然气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17.4亿元、19.1亿元,EPS分别为2.92元、4.12元、4.50元;对应3月13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9.92X、7.04X、6.44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其中,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中亚美能源净利润为分段合并,资产购买日(2023年7月12日)之前按56.95%合并报表,购买日后100%并表。 风险因素:国内外气价大幅下降;新区块增产情况不及预期;煤层气行业补贴政策变化。
广汇物流 综合类 2024-03-15 7.04 -- -- 7.67 8.95%
8.65 22.87% -- 详细
事件:根据将淖铁路公司将淖铁路公司3月月14日微信公众号资讯,日微信公众号资讯,将淖铁路自将淖铁路自2024年年1月月15日正式开通运营以来,备受沿线厂矿企业关注,公司抢抓市场机遇、日正式开通运营以来,备受沿线厂矿企业关注,公司抢抓市场机遇、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挖掘运输潜力,货运量稳定攀升,截止当前,货运量超120余万吨。 点评:点评:行业运输结构调整方面,大宗“公转铁”有望推动铁路疆煤外运量增长运输结构调整方面,大宗“公转铁”有望推动铁路疆煤外运量增长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物流降成本的主要途径是调结构、促改革,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要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我们认为,强化“公转铁”、“公转水”,本质上或是推动以铁路运输为枢纽环节的多式联运模式的建设和发展。多式联运主要是通过规模效应及整合运输环节中的冗余工序来提升物流效率,因而更适合于运输距离长、对成本敏感、运输体量大的商品,例如大宗商品。铁路货运具备大运量、低单位成本、环保节能的特点,是大宗商品多式联运的枢纽环节,而铁路货运品类以煤炭等大宗商品为主,未来货运分担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具体到疆煤外运,2023年外运总量突破1亿吨,其中铁路疆煤外运量6022.7万吨,同比增长9.5%,渗透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截至24年2月28日,铁路疆煤外运1464.11万吨,同比增长57.3%。 行业煤源结构变化方面,疆煤产量对全国贡献有望进一步提升产量对全国贡献有望进一步提升2024年2月,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国家矿山安监局山西局、山西省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煤矿“三超”和隐蔽工作面专项整治的通知》,决定立即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煤矿“三超”和隐蔽工作面专项整治,此次专项整治范围包括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煤矿、具备生产条件的停工停产煤矿。整治重点内容包括超能力下达生产经营指标、煤矿超能力生产、采掘接续紧张、超定员组织生产、布置隐蔽工作面等八方面情况,可能导致山西煤炭特别是炼焦煤供给面临一定收缩。我们认为,一方面供给边际上的收紧或将一定程度支撑终端煤价中枢,夯实疆煤外运成立的价格条件;另一方面传统存量产区的产量压减可能带来疆煤生产对全国贡献的进一步提升。根据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月度报告数据,24年前2月广汇能源实现煤炭对疆外销量517.59万吨,同比增长30.4%。 动态跟踪看,公司过货及始发业务量的增长或有望渐进式兑现将淖铁路的正式通车有望为公司带来稳步渐增的过货业务量,从最新情况看测算年化运量或达到测算年化运量或达到700万吨以上万吨以上。将淖铁路全长432公里,是以煤炭集运为主的货运铁路,西端自准东地区将军庙站引出,沿天山北麓向东,经奇台县、木垒县、三塘湖矿区、巴里坤县、伊吾淖毛湖矿区等北部主要煤炭资源地区,东端在白石湖南站与红淖铁路相接,与红淖铁路连通组成进出疆铁路“一主两翼”战略北通道的关键线路。1月15日将淖铁路全线贯通投入运营,在将军庙站的首趟列车顺利发行;2月7日在三塘湖货场首趟列车顺利发行;截止3月13日,累计运量超过120万吨。按年初至今最新情况年化推算,24年将淖铁路贡献过货量或高达700万吨以上。一方面,将淖铁路的通车有望逐渐地为下游红淖铁路带来过货增量,另一方面广汇物流对将淖铁路的参股长投项目也有望从线路通车的运量逐步提升过程当中受益。 此外,淖毛湖矿区始发量也有望节点式提升。根据广汇物流官方微信公众号资讯,1月15日红淖铁路单日煤炭铁路始发运量15列,较2023年实现大幅度增长;2月11日红淖铁路单日发运量完成16列,创开通运营以来最高纪录。后续关注淖毛湖矿区广汇能源马朗煤矿投产进度。相应全年维度看,公司向集团提供能源物流服务的关联交易金额有望显著提升,公司根据日常经营需要预计本部及下属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2024年度向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提供劳务所收取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综合能源物流服务费等日常关联交易金额为4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1.0%(2023年度实际发生金额为15.95亿元)。 看好公司能源物流业务规模的高成长性1)宏观层面看,疆煤保供增产外运是大势所趋。)宏观层面看,疆煤保供增产外运是大势所趋。我国煤炭供给依然偏紧,中长期供需差仍存,未来从区域结构上增量产能有望逐步西移至新疆地区。 而从配套的物流端,重要铁路线扩容改造的推进叠加国铁集团车皮供给的边际改善,有望切实保障疆煤外运通道及运输能力。展望未来,疆煤的重点终端消费地甘肃、宁夏、四川、重庆等地供需缺口或将延续扩大趋势,疆煤需求也有望维持坚挺。 2)微观层面看,公司铁路业务量及能源)微观层面看,公司铁路业务量及能源基地业务量各有增长驱动。红淖铁路货量增长来自于始发量及过货量增长共同驱动,兄弟公司广汇能源在淖毛湖矿区的马朗等新矿投产及产能爬坡有望带来始发增量,此外西延线将淖铁路周边货源充足,线路通车有望为红淖铁路带来渐增的过货量。能源基地周转量增长来自于周边区域疆煤消费需求增长驱动,公司当前已确定选址的四大能源物流基地位于疆煤终端重点消费区域(甘肃、宁夏、四川),未来经营货量的增长有望充分受益于区域煤炭供需缺口背景下投运后产能利用率的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6.65亿元、13.09亿元、20.05亿元,对应PE分别13倍、7倍、4倍。考虑到公司未来价值的重估主要由能源物流业务发展驱动,但与此同时体内的传统商贸物流、商品房资产也具有存量价值,我们测算分部估值下公司2024年目标市值193亿元。我们认为公司作为疆煤外运铁路龙头,值得重点关注疆煤外运大趋势下“铁路+基地”战略驱动的价值空间兑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煤价超预期下跌;疆煤增产不及预期;红淖线经营情况不及预期;能源物流基地经营情况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