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周尔双

东吴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号码:S0600515110002...>>

20日
短线
11.58%
(第229名)
60日
中线
14.74%
(第95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5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北方华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6-16 247.92 -- -- 310.00 24.95%
339.00 36.7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激励主要面向核心技术人员,充分调动积极性利于中长期发展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1310万份股票期权,占公司股本2.48%,其中首次授予1050万份股票期权;预留260万份股票期权。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不超过840人,主要为核心技术人才&管理骨干,不包含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其中核心技术人才不超过777人,管理骨干不超过63人。截至2021年底,公司技术人员为2968人,本次激励覆盖面达到26.18%,激励范围较为广泛。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高速发展,技术人才是重要竞争力,本次股权激励覆盖面进一步下沉,可以更好地激励人才,有效地将公司利益和激励对象紧密捆绑,利于公司中长期发展。考核目标驱动业绩持续快速增长,期权成本摊销费用影响可控公司分年度进行业绩考核并行权:1)收入端:2023-2026年公司每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对标企业算术平均增长率。2)盈利端:公司2021-2023、2022-2024、2023-2025、2024-2026年EOE和利润率算数平均值分别不低于16%、8%。3)费用端:若假设2022.6.13首次授予股票期权,则2022-2027年期权成本摊销分别为3.13、5.66、4.44、2.64、1.38和0.39亿元。参照2020-2021年公司股权激励费用基数(分别为3.09和3.43亿元),同时考虑到本次激励计划对公司发展产生的正向作用,带来的业绩提升将远高于费用增加,本次激励计划费用摊销对考核期内净利润影响可控。 短期业绩延续快速增长,长期受益晶圆产能东移&设备国产替代短期看,2022年1-2月公司新增订单超过30亿元,同比增速超60%。截至2022Q1末,公司存货和合同负债分别达97.1、50.9亿元,分别同比+63.5%、+13.3%,在手订单充足确保短期业绩。中长期看,作为本土半导体设备产品线最齐全的企业,公司新品持续突破,将持续受益晶圆产能东移&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趋势。1)根据集微咨询,中国大陆未来5年将新增25座12英寸晶圆厂,总规划月产能将超过160万片,对半导体设备需求有望长期维持高位。2)据MIR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晶圆设备国产化率仅7.4%,大部分环节不足10%,国产替代成长逻辑长期存在。3)公司产品体系持续完善,面向逻辑、存储、功率、先进封装等多领域拓展,刻蚀机、PVD、CVD、ALD、立式炉、清洗机等多款新品进入主流产线,成长空间持续打开。此外,2021年公司非公开募集85亿元,用于“半导体装备产业化基地扩产项目(四期)”、“高端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等项目,将有效缓解产能瓶颈,进一步夯实核心竞争力。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141.20、186.09和245.47亿元,当前市值对应动态PS分别为10、8、6倍。 考虑到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估值已处底部,上调至“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晶圆厂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新品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等。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2-06-16 62.53 -- -- 69.48 11.11%
69.48 11.11%
详细
事件:2022年6月据公司公众号,先导智能与宝丰集团旗下子公司宝丰昱能签订合作协议,为其提供20GWh锂电整线+模组PACK整体解决方案。投资要点获宝丰20GWh储能整线订单,储能设备业务顺利推进:宝丰集团于2021年底宣布进入储能领域,并计划投资964亿元,建设储能全产业链项目,其中在银川苏银产业园建设年产200GWh电芯和储能集装系统,打造行业单体规模最大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一期合作中先导智能将提供20GWh整线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双方将在后续200GWh储能电池工厂上达成更多深度合作。风光储一体化成为趋势,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储能能够平抑风光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风光储”等多种能源的优化组合成为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储能政策不断加码,同时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成本不断降低、锂电池技术进步带来循环次数提高,储能迎来快速发展期,2021年中国锂电池储能总出货量为37GWh,同比增长超110%,据GI,到2025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180GWh,2020-2025年CAGR达60%+;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416GWh,2020-2025年CAGR达73%。动力锂电追求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储能锂电追求高稳定性&长使用寿命:动力锂电池更注重充放动力,要求充电速度快、输出功率高、抗冲击,追求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以实现持久的续航能力,以及重量和体积的轻量化要求;储能锂电池强调电池容量,尤其要求运行稳定性、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等,追求整个储能设备的长寿命和低成本,动力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寿命在1000-2000次,而储能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寿命一般要求大于3500次。 新进入者偏好整线采购,先导智能为整线设备龙头优先受益:动力和储能锂电的新进入者往往缺乏丰富经验,为了快速释放产能同时基于可靠性、安全性等考虑,更倾向购买整线设备,而先导智能为整线设备龙头将优先受益。 (1)动力锂电:海外尤其是欧洲涌现了较多动力电池新进入者,更倾向于选择交钥匙的整线设备采购方式,先导智能作为动力锂电整线设备龙头将优先受益,已与多个欧洲动力电池厂签订整线设备订单。 (2)储能锂电:先导智能目前已形成了完备的储能电池装备整线解决方案,整线效率行业领先,截至目前已交付近60GWh储能锂电整线。海内外动力电池厂积极扩产,关注锂电设备招标进展: (1)国内:头部电池厂宁德时代开启大规模扩产,二线新锐动力电池厂包括中创新航、蜂巢能源、远景动力等也纷纷开始扩产,我们预计国内动力电池厂大规模锂电设备招标有望逐步开启,龙头设备商稀缺性将逐步显现,先导智能将持续受益。 (2)国外:2022年最大看点之一为海外电池厂的大规模扩产,过去海外电池厂受疫情影响扩产有所迟滞,随着疫情逐步好转已逐渐放量。我们认为国内头部设备商具备全球竞争力,先导智能全球多地均有布局,已与ACC等多个欧洲动力电池厂签订整线设备订单,将充分受益于海外电池新玩家相较国内偏滞后的大规模扩产,发挥公司整线交付优势。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随着动力电池厂迈入扩产高峰,公司作为龙头设备商将显著受益,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为28.0/36.0/42.7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35/27/23倍,考虑公司稳固的龙头地位和业绩弹性,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低于预期,下游动力电池厂扩产低于预期。
恒润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2-06-14 21.88 -- -- 30.77 40.63%
37.34 70.66%
详细
全球化风电塔筒法兰龙头,业绩进入高速增长期 公司主营辗制环形锻件&锻制法兰,下游覆盖风电、石化、金属压力容器等行业,产品获诸多国际权威资质认证。在风电行业,公司为全球重要塔筒法兰供应商,与Vestas、通用电气、西门子-歌美飒、泰盛风能、天顺风能、金风科技等海内外风电龙头客户紧密合作,驱动业绩高速增长。1)收入端:2012-2021年公司营收CAGR为16%,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23.85亿元,同比+67%,其中风电塔筒法兰收入达到14.55亿元,同比+92%,是收入增长核心驱动力。在2020年高基数背景下,2021-2022Q1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93和3.72亿元。2)利润端: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到4.42亿元,2012-2021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30%,明显高于收入端增速,盈利水平明显提升,2021年公司销售净利率达到19.17%。 2025年全球风电法兰市场规模达265亿元,公司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大 2022Q1我国风电公开招标市场新增招标量24.7GW,同比+74%,2022年将是风电招标大年,我们预计2023年风电装机有望实现较快增长,中长期看,海上风电快速发展&大型化降本持续推动下,风电行业有望进入稳定发展阶段。①法兰作为风电塔筒&桩基关键连接件,在风电塔筒中成本占比可达20%+,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和国内风电法兰市场需求分别将达265和147亿元。②整体来看,风电法兰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我们预估2021年公司在全球&本土市占率分别达到5.41%和10.05%,市场份额提升空间依旧较大。特别地,公司已在海上风电领域形成较强市场竞争力,在大型化&海上风电大趋势下,市场对法兰制造商的工艺技术和资金实力都提出更高要求,行业门槛大幅提升,将加速市场格局分化趋势,公司在工艺端的先发优势和高端装备实力将被持续放大,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风电法兰具备持续扩张潜力,布局风电轴承&齿轮打开成长空间 作为业内少有同时掌握锻件和深加工技术的企业,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资源,具备平台化发展持续扩张的潜力。1)在风电行业内:①公司海上大功率法兰技术持续突破,9MW已经量产,2021年募投项目将生产能力扩充至12MW,达产年产值达到12.46亿元,夯实公司在风电法兰领域核心竞争力。②2021年募投加码风电轴承&齿轮项目,完善风电产业链布局,达产年产值分别为19.51和24.55亿元,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2)此外,公司产品还广泛应用于石化、金属压力容器、机械行等行业,看好公司在产能放宽背景下,在其他领域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业绩稳步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在风电产业链内快速扩张,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8、7.14和10.3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动态PE分别为22/14/1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行业装机量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等。
金博股份 2022-06-13 279.00 -- -- 319.80 14.62%
388.70 39.32%
详细
事件:2022年6月6日晚公告广汽埃安选定金博股份为碳陶制动盘的定点供应商。 投资要点 获广汽埃安定点,金博股份碳陶刹车盘进展顺利提上量产日程:广汽埃安选定金博股份为碳陶制动盘的定点供应商,标志着金博股份正式进入广汽埃安供应链,是金博股份在开拓碳陶刹车盘的重大突破。此前于2021年12月金博碳陶与湖南湖大艾盛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碳/陶复合刹车材料的推广应用。(1)产能角度:2022年金博碳陶制动盘能够形成小批量销售,我们预计2023年形成中等规模销售(上亿元规模)。长期看,金博股份产能规划为100万片,短期预计2022年产能10万片+。目前金博股份已开始将老工厂的部分产能进行陶瓷化改造,补齐碳陶的产能短板。(2)价格角度:我们预计碳陶制动盘对应的单车价值量为1万元左右(共4片),我们认为后续随着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成本和售价均会有所降低。(3)盈利能力角度:单车碳陶制动盘是面向车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我们预计毛利率比热场低,但因产品相对标准化,费用率比热场更低。 金博股份致力于碳陶材料降本,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1)材料密度低实现减重,提高续航里程:碳陶制动盘是电动车未来关键减重零部件,电动车悬挂系统以下每减轻1kg,相当于悬挂系统以上减少5kg的效果。一对380mm尺寸的碳陶盘比灰铸铁制动盘的重量轻约20kg,相当于在汽车悬挂系统达到了减重100kg的效果。而纯电动汽车重量每降低10kg,续航里程可增加2.5km,因此我们预计碳陶制动盘有望提高25km续航里程。(2)碳陶制动盘高温下摩擦系数反而变高,在连续下陡坡和雨天时刹车性能好。(3)目前碳陶在刹车制动领域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为生产成本较高。目前进口碳陶刹车系统单价约8万元/辆,金博股份可以做到1万元/辆,相较灰铸铁制动盘1000-2000元/辆的售价仍较高。我们认为未来随着规模效应下生产成本降低,售价有望降至5000元/辆,随着单价大幅降低,碳陶刹车片渗透率于2023年开始快速提升。假设2025年国内/全球碳陶制动盘渗透率分别为20%/18%,则对应国内市场空间超140亿元,全球市场空间超380亿元。 平台化布局日趋完善,远期金博股份是新材料的平台型公司:(1)碳化硅:目前进展最快的是保温材料,纯度可达28PPM以内,能够形成完全的进口替代,预计2022Q2形成销售,粉体和热场还处于研发阶段。(2)氢能领域:①氢气:公司正在进行尾气处理产能建设,达产后每小时可产3000立方氢气、1000立方甲烷,预计2022年底投产;②氢气瓶:III型瓶完成了研发,IV型瓶正在进行研发;③碳纸:正在建设每年30万平方米的产能,片状碳纸预计2022年投产、2022年底形成销售,卷状碳纸预计2023年上半年投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金博股份短期看光伏热场产能释放,长期是高纯材料平台化企业,我们维持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7.08/8.98/11.6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 31/25/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竞争加剧,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怡合达 机械行业 2022-06-03 62.77 -- -- 87.11 15.22%
74.00 17.8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限制性股票不超过133.0万股,占公告时公司总股本的0.33%。本激励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134人,占公司员工总数2535人(截止2021年)的5.3%,授予价格为38.17元/股。股权激励方案落地,利好公司中长期发展:该激励计划三个归属期的归属比例分别为30%/30%/40%,根据其各归属期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营业收入或利润满足其一即可行权:(1)营业收入: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不低于24/31/40亿元,分别同比+33%/29%/29%;或(2)净利润: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0/6.2/7.8亿元,分别同比+25%/24%/26%(此处“净利润”指归母并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的净利润值)。此次股权激励摊销产生总费用0.50亿元,分别于2022-2025年摊销0.15/0.22/0.11/0.03亿元,若考虑股权支付费用影响,公司2022-2024年保底归母净利润为5.15/6.42/7.91亿元。业绩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等下游贡献主要增量:怡合达作为国内稀缺的FA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近五年业绩复合增速维持在40%以上,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2Q1收入同比+53%,归母净利润同比+64%,新能源等新兴下游贡献主要增量,有效平滑了通用自动化行业的景气波动。 公司地处华南,2021年50%以上的收入都由华南地区贡献,30%+的收入来自华东,受华东疫情影响相对较小。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是大势所趋,打开长期市场空间:长期看,智能制造及工业自动化是大势所趋,而FA自动化一站式供应凭借其“模式优越性”,能够很好的解决非标零部件采购行业痛点(即多品类低价值的零散非标订单,设计和采购效率极低),未来成长性突出。此外怡合达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及追赶对象仅有日本米思米,竞争格局十分明朗。随着怡合达在产品品类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实力增强,我们十分看好其在国内FA自动化领域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的成长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8.5/11.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4/38/28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国内工业自动化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涨价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2-05-26 54.65 -- -- 67.80 24.06%
85.91 57.20%
详细
事件:2022年5月11日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晶盛机电子公司宁夏鑫晶年产16万只的石英坩埚生产基地,一期年产4.8万只大尺寸石英坩埚项目正式投产,二期正式签约。投资要点年产16万只坩埚项目落地,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适应坩埚生产基地:晶盛机电于2017年开始布局石英坩埚,先后在浙江、内蒙古进行石英坩埚的研发和生产,2021年在银川布局新的坩埚生产基地,生产28-42英寸不同规格尺寸的坩埚。宁夏鑫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10月成立,为晶盛机电控股孙公司(宁夏鑫晶为浙江美晶全资子公司,浙江美晶为晶盛机电控股子公司,晶盛机电持股比例66%),致力于高品质大尺寸石英坩埚生产制造,仅用160余天就实现了产品顺利生产下线。目前宁夏鑫晶已完成坩埚的自主研发,气泡密度方面相较国内其他企业有较大品质提升,但是仍和国际领先水平有一定差距,后续还需不断迭代改进。公司目前坩埚的研发专注于质量路线,选择品质好的石英砂供应,尽管提高了生产成本,但是产能和成晶率都有大幅度提升。石英坩埚的原材料为石英砂,晶盛机电在坩埚制造中已实现重要原材料石英砂的部分国产采购。 过去石英坩埚全部使用进口石英砂制成,石英砂供不应求加速国产替代进程,目前石英坩埚外层石英砂已国产化,内层的石英砂仍依赖进口,主要系目前国内外石英砂仍有差距,进口石英砂主要有两方面优势:(1)成晶质量好,单晶炉单产高;(2)异常事故少。石英坩埚不同于光伏热场中的坩埚:在拉晶过程中,石英坩埚与热场坩埚配套使用,石英坩埚位于内层直接接触硅料,热场坩埚位于外层主要起到承重作用。一般情况下,石英坩埚半个月更换一次,而热场坩埚4-6个月更换一次。1GW硅片出货约需2400个石英坩埚(约1560万元),16万只石英坩埚产能可供约70GW硅片出货:从单价上看,晶盛机电32寸石英坩埚价格约6500元/个,36寸石英坩埚价格约9000+元/个。从使用寿命上看,石英坩埚寿命理想状态400小时+,较差情况为300小时左右。(备注:N型硅片对应石英坩埚的使用寿命比P型低50-100小时,即P型硅片的石英坩埚寿命约400小时,N型硅片的石英坩埚寿命为300-350小时)。一台单晶炉的石英坩埚用量:目前P型硅片一台单晶炉平均一个月使用2个石英坩埚(720小时),一年使用24个石英坩埚,32寸石英坩埚6500元/个,则一台单晶炉一年对应石英坩埚用量15.6万元。1GW硅片的石英坩埚用量:1GW182硅片产能对应100台单晶炉,则1GW硅片出货对应使用约2400个石英坩埚,32寸石英坩埚6500元/个,对应石英坩埚价值量为1560万元。 按照1GW硅片出货对应使用约2400个石英坩埚,宁夏鑫晶年产16万只石英坩埚则对应约70GW硅片产能;按1个石英坩埚6500元价值量测算,16万只石英坩埚对应10.4亿元价值量。我们认为16万只全部达产,将增厚上市公司营收10.4亿元,若按照25%净利率测算,考虑到上市公司持股比例66%,则对应增厚上市公司净利润1.7亿元。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光伏设备是晶盛机电的第一曲线,第二曲线是半导体大硅片设备放量,第三曲线是蓝宝石材料和碳化硅材料的完全放量。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为25.95/35.87/43.44亿元,对应动态PE为27/20/16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光伏下游扩产进度低于市场预期,新品拓展不及市场预期。
先惠技术 2022-05-26 79.65 -- -- 112.84 41.67%
128.00 60.70%
详细
事件:2022年5月22日晚公司公告拟以8.16亿元价格从石增辉等人手中现金收购宁德东恒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此次收购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宁德东恒2022-2024年度承诺净利润不低于1.5/1.6/1.7亿元(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投资要点产品角度:宁德东恒主营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收购利于双方开拓新业务:宁德东恒主营动力电池精密金属结构件,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模组的外壳结构,如侧板、端板和特殊结构需求。((1)对先惠技术而言:先惠技术主营属于项目制,单体项目投入大,存在项目建设周期长,项目验收、回款慢等特点;而宁德东恒产品属于动力电池配套必备零部件,随着动力电池生产线的逐渐投产,其产品需求量更大且产品周转快、回款更加及时,此次收购有利于降低设备业务回款周期波动影响,丰富先惠技术产品品类,形成自动化产线+模组结构件双轮驱动,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到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超模组结构件需求量将超260亿元。 ((2))对宁德东恒而言:目前CTC/CTP/CTB等新技术兴起,东恒可以借助先惠技术在汽车底盘领域的技术储备,开发更多新产品。 客户拓展角度:宁德东恒与CATL合作紧密,收购利于提升双方客户服务能力:宁德东恒与CALT长期稳定合作,从2014年设立之初,一直围绕主要客户CATL进行相关电池结构件服务,CATL在宁德东恒2020/2021年营收中占比分别为88%、93%。(1)对先惠技术而言:先惠技术确立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战略目标,服务于CATL等动力电池厂,收购宁德东恒利于共同服务CATL等客户;此外由于生产线天然需要与零部件进行后期匹配,二者能够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升服务能力。((2)对宁德东恒而言:先惠技术客户丰富,汽车整车类客户包括华晨宝马、上汽大众系、德国大众系等,汽车零部件类客户包括宁德时代、上汽集团系等,欧美扩张加速,宁德东恒在满足CATL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借助先惠技术的客户群,协同开拓国内外优质客户,逐步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风险。 盈利能力角度:宁德东恒规模较大,收购利于提升双方盈利能力::2021年宁德东恒营业收入为9亿元,同比+118%,分产品来看侧板产品占主导地位:侧板产品营收占比约70%;端板产品占比约14%。2021年宁德东恒归母净利润为1.4亿元,同比+130%,归母净利率约15.6%;2021年宁德东恒毛利率为28.9%,同比-0.7pct,主要系原材料上涨使得毛利率略有下降,宁德东恒毛利率水平较高,高于同行可比公司科达利(26.3%)等;分产品来看,相较于端板,侧板产品技术要求水平更高,侧板利用了绝缘技术如模组侧板贴膜绝缘工艺、侧板接结构等,故侧板毛利率为33%、端板为9%、设备工装为23%,侧板毛利率水平最高。(1)对先惠技术而言:收购完成后,先惠技术业绩将得到显著增厚,公司2021营业收入由11亿元增长至20亿元,同比+82%;归母净利润由0.7亿元增长至1.4亿元,同比+101%;EPS由0.93元/股增长至1.86元/股,同比+100%。(2)对宁德东恒而言:可利用先惠技术智能化生产线经验积累,将有效降低人工需求,提升产品交付能力,提高产品良率,提升运营与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强宁德东恒的盈利能力及综合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暂未考虑收购东恒后对公司业绩的增厚,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97/3.15/4.7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30/19/1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低于预期;模组PACK自动化率提升低于预期。
先惠技术 2022-05-26 79.65 -- -- 112.84 41.67%
128.00 60.70%
详细
事件:2022年5月22日晚公司公告拟以8.16亿元价格从石增辉等人手中现金收购宁德东恒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此次收购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宁德东恒2022-2024年度承诺净利润不低于1.5/1.6/1.7亿元(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投资要点产品角度:宁德东恒主营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收购利于双方开拓新业务:宁德东恒主营动力电池精密金属结构件,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模组的外壳结构,如侧板、端板和特殊结构需求。(1)对先惠技术而言:先惠技术主营属于项目制,单体项目投入大,存在项目建设周期长,项目验收、回款慢等特点;而宁德东恒产品属于动力电池配套必备零部件,随着动力电池生产线的逐渐投产,其产品需求量更大且产品周转快、回款更加及时,此次收购有利于降低设备业务回款周期波动影响,丰富先惠技术产品品类,形成自动化产线+模组结构件双轮驱动,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模组结构件需求量将超260亿元。(2)对宁德东恒而言:目前CTC/CTP/CTB等新技术兴起,东恒可以借助先惠技术在汽车底盘领域的技术储备,开发更多新产品。客户拓展角度:宁德东恒与CATL合作紧密,收购利于提升双方客户服务能力:宁德东恒与CALT长期稳定合作,从2014年设立之初,一直围绕主要客户CATL进行相关电池结构件服务,CATL在宁德东恒2020/2021年营收中占比分别为88%、93%。(1)对先惠技术而言:先惠技术确立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战略目标,服务于CATL等动力电池厂,收购宁德东恒利于共同服务CATL等客户;此外由于生产线天然需要与零部件进行后期匹配,二者能够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升服务能力。(2)对宁德东恒而言:先惠技术客户丰富,汽车整车类客户包括华晨宝马、上汽大众系、德国大众系等,汽车零部件类客户包括宁德时代、上汽集团系等,欧美扩张加速,宁德东恒在满足CATL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借助先惠技术的客户群,协同开拓国内外优质客户,逐步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风险。盈利能力角度:宁德东恒规模较大,收购利于提升双方盈利能力:2021年宁德东恒营业收入为9亿元,同比+118%,分产品来看侧板产品占主导地位:侧板产品营收占比约70%;端板产品占比约14%。 2021年宁德东恒归母净利润为1.4亿元,同比+130%,归母净利率约15.6%;2021年宁德东恒毛利率为28.9%,同比-0.7pct,主要系原材料上涨使得毛利率略有下降,宁德东恒毛利率水平较高,高于同行可比公司科达利(26.3%)等;分产品来看,相较于端板,侧板产品技术要求水平更高,侧板利用了绝缘技术如模组侧板贴膜绝缘工艺、侧板接结构等,故侧板毛利率为33%、端板为9%、设备工装为23%,侧板毛利率水平最高。(1)对先惠技术而言:收购完成后,先惠技术业绩将得到显著增厚,公司2021营业收入由11亿元增长至20亿元,同比+82%;归母净利润由0.7亿元增长至1.4亿元,同比+101%;EPS由0.93元/股增长至1.86元/股,同比+100%。(2)对宁德东恒而言:可利用先惠技术智能化生产线经验积累,将有效降低人工需求,提升产品交付能力,提高产品良率,提升运营与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强宁德东恒的盈利能力及综合竞争力。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暂未考虑收购东恒后对公司业绩的增厚,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97/3.15/4.7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31/19/13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低于预期;模组PACK自动化率提升低于预期。
联赢激光 2022-05-23 27.63 -- -- 35.89 29.47%
45.76 65.62%
详细
事件: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9.9亿元,用于联赢激光华东基地扩产及技术中心建设项目、联赢激光深圳基地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华东基地扩产解决产能瓶颈,技术中心增强技术研发水平华东基地扩产及技术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为5.02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额为3.6亿元,建设周期2年,主要用于购置目前江苏联赢所租赁的厂房以获得稳定的生产用地,并且提升公司产能;技术中心主要加强相关研发实验室建设。①随着华东地区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产能瓶颈问题开始凸显,此项目落地有望提高激光焊接成套设备的生产及交付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②公司华东技术中心,建设基于客户未来产品DOE实验室、打样及焊接材料验证实验室及技术人员配套办公场所,有助于吸引凝聚长三角地区的优秀技术和工艺人才,提升公司华东基地的技术及工艺开发能力,更好地服务华东地区客户,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高精密激光器产能建设,进一步提高核心激光器自制能力深圳基地建设分为高精密激光器及激光焊接成套设备产能建设项目和数字化运营中心建设项目两个子项目。 具体来看:①高精密激光器及激光焊接成套设备产能建设项目将有望提升公司深圳本部产能水平,激光器作为激光焊接设备的核心部件,对焊接质量、产品性能均有较大影响,核心激光器自制是公司一大重要竞争力,但公司现有激光器产能不能完全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公司需进一步提升激光器自主生产能力,以保障公司焊接设备的配套及交付能力,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及市场竞争力。②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的作用愈发重要,数字化运营中心建设项目将全面提升公司数字化水平,进而推动公司装备更加智能化,公司决策更加科学、运营更加高效。 充足订单确保短期业绩高速增长,横向拓展打开成长空间2021年公司新签订单35.99亿元(含税),同比增长138.66%,其充足订单确保2022年公司收入延续高速增长,考虑费用前置以及人均产值提升带来的期间费用率下降,我们判断2022年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明显提升,业绩有望实现高速增长。中长期看,在充分受益动力电池行业大扩产同时,公司持续向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拓展,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①汽车向轻量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显现,激光焊接技术优势将日益凸显,公司依托在动力电池领域积累的技术和客户资源,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②激光加工在消费电子行业中正处于黄金上升期,公司正在积极进行研发布局,后续存在较大成长空间。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动力电池行业持续扩产带来的订单需求,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27、6.14、8.9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25、13和9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动力电池行业扩产不及预期,净利率提升不及预期,订单交付不及预期等。Table_Summary]
瀚川智能 2022-05-18 47.20 -- -- 57.00 20.76%
75.36 59.66%
详细
事件:2022年5月16日晚公司公告获阳光铭岛(吉利)定点通知。 投资要点 获阳光铭岛(吉利)定点通知,再突破大客户成换电设备主供:瀚川智能近日收到阳光铭岛(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全资孙公司)关于商用车换电站项目的定点通知,明确瀚川为其商用车换电站&核心零部件主要供应商,协议期限为2022年5月15日至2023年5月14日。吉利为年度定点模式,确定核心供应商后分批下采购订单。吉利在2017年就开始了换电技术的研发,2020年9月,吉利对外发布了开启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的探索。短期看,我们预计吉利商用车2022年至少建设50座以上换电站,实际采购数量以双方每月签订的采购订单为准。长期看,吉利预计到2025年建设超过5000座换电站,我们预计吉利商用车换电设备供应商瀚川智能(主供)和永乾智能将充分受益。未来瀚川智能与吉利就乘用车换电设备方面也有望展开定点合作。 瀚川智能不断突破大客户,换电设备龙头地位初现:(1)协鑫能科:瀚川智能于2022年1月28日与协鑫能科签署5年框架协议,我们预计瀚川智能为协鑫能科换电设备独供,4月与苏州琞能(协鑫能科全资孙公司)就商用车、乘用车换电站设备签订6.8亿元(含税)将兑现为2022年订单。根据协鑫能科定增项目,拟建设485座换电站,其中商用车185座,乘用车300座(2021年30座,2022年455座),按照此规划我们判断2022年下半年协鑫能科有望再下订单。(2)宁德时代:瀚川智能与宁德时代就换电密切合作,最早为宁德提供换电设备样机,具备先发优势,当前宁德运行中换电站均为公司提供的设备,目前宁德批量订单逐步落地中。(3)北汽:除吉利外北汽也为年度定点模式,我们预计瀚川智能已与北汽展开密切合作。 上汽&比亚迪&三一均成立换电公司,换电设备商迎发展新机遇:(1)上汽:近日,上海捷能易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上汽集团间接全资持股,定位充换电基础设施制造商和运营商,表明上汽要从集团的角度布局充换电业务。2022年5月5日,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汽集团表示,公司正在加快探索车电分离的创新商业模式及换电的补能生态,后续预计将有更大规模的换电车型推出。目前上汽旗下搭载E2电池的车型,均提前作了快换保护。(2)比亚迪:2022年3月1日,重庆新景腾飞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比亚迪间接全资控股,意味着比亚迪正式入局换电赛道。(3)三一:2022年5月5日,三一动能换电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由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作为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三一动能换电公司成立,将推动换电重卡进入新阶段。换电赛道即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低基数的换电行业具备高成长性,瀚川智能有望加速新客户拓展,作为独立第三方换电设备龙头最为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随着换电业务逐渐放量,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2/4.4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30/16/12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换电站建设不及预期,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5-18 330.00 -- -- 402.86 22.08%
521.90 58.15%
详细
事件 : 根据公司 2022年 5月 13日微信公众号,国家能源局公示了《2021年度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迈为股份的“HJT2.0异质结电池 PECVD量产设备”是 2021年唯一进入此名单的光伏设备。 投资要点 唯一进入名单的光伏设备,迈为股份技术领先性获充分认可: 为持续推进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加快能源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切实保障关键技术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国家能源局进行了 2021年度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及评定工作,并于 2022年 5月 13日公布了入选名单, 迈为股份“HJT2.0异质结电池 PECVD 量产设备”成为 2021年唯一进入此名单的光伏设备,充分认可了迈为股份设备在光伏 HJT 领域的技术领先性, 公司丝网印刷整线设备、 HJTPECVD 设备多次获得技术奖项。 PECVD 为电池片环节核心设备,价值量占比约50%, 迈为股份自主研发了多腔体准动态镀膜技术,具备大产能+低成本的光伏思维,实现核心设备 PECVD 的高效率+低成本,目前 MV-LH06设备产能 G12半片为14400片/小时, M10半片为 18000片/小时。 同时迈为股份设备的小腔体&多腔室设计更适合微晶这一关键提效技术, 目前具备 HJT 微晶技术路线&核心设备 PECVD量产交付能力的设备公司为迈为股份和理想万里晖等,华晟二期 2GW 项目即使用了迈为股份微晶设备, 2022年 4月 30日华晟二期 2GW 高效微晶异质结项目首批210电池片顺利出片,最高转化效率达 24.68%,相比一期非晶异质结首片 23.4%,各项性能均有大幅提升,随着工艺调试的深入,有望达到 25%的量产平均效率。 有望受益于国家能源局招标优惠政策, HJT 规模扩产下迈为股份作为龙头具备高订单弹性: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告,名单内的设备公司和相应依托工程能够享受招标优惠政策: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招投标,经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可采用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等方式以保障示范任务落实。 迈为股份有望受益于上述招标的优惠政策,在 HJT 行业加速降本增效、规模扩产的情况下,迈为股份作为 HJT 整线设备龙头具备高订单弹性。我们认为 2022年 HJT 降本增效将加速推进,维持 2022年全行业扩产 20-30GW 扩产预期不变, 2023年开始全行业扩产爆发&主流大厂将开始规模扩产,迈为股份作为 HJT 整线设备龙头订单弹性最大。 HJT 降本增效加速推进,年内电池片生产成本曲线将显著下降: 我们认为 2022年是 HJT 降本增效加速推进的一年,预计 2022年 HJT 电池片的生产成本与 PERC 打平。 (1)银浆: 降银耗助力 HJT 电池成本迅速下降,预计低温银包铜技术年内量产,国产银包铜浆料大放异彩。 (2)硅片: 薄片化&N 型硅片成本下降有望成为未来 HJT 降本的主要方向。 (3)靶材: AZO 靶材助力 HJT 降本,铟储量充足不会制约行业发展。 (4)微晶提效: 微晶设备已成熟,零部件国产化&效率提升正当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为具备先发优势 HJT 整线设备龙头受益于 HJT 电池加速扩产,长期泛半导体领域布局打开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9.19/13.99/21.69亿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为 62/41/26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品研发不及预期, HJT 设备扩产不及预期。
美畅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5-16 62.43 -- -- 94.88 25.35%
84.96 36.09%
详细
深耕硅片切割领域,全球金刚线龙头:公司成立于2015年,从国产替代起步,持续深耕硅片切割,创新研发并扩大产能,目前已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金刚线生产企业。到2021年底公司金刚线产能7000公里,市占率61%,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55.2%,销售净利率41.3%,期间费用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能力强劲。公司低资产负债率、高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尽享成长属性。 金刚线细线化及硅片薄片化,推动金刚线需求增速高于光伏行业:金刚线是切割环节的耗材,约占硅片非硅成本的7%,线径和品质对单位硅耗和薄片化起决定性作用。1)随硅料价格高企及N型技术拓展,金刚线线径加速减细,36+38线占比由21年的20%提升至22Q1的65%;2)硅片薄片化进程加速,主流厚度从21年的175μm降至22年的165μm,后续N型硅片将进一步推动减薄。细线化和硅片薄片化都对金刚线切割力要求提升,带来金刚线用量的大幅增加,单GW耗量从21年的33万公里提升至50万公里+,我们预计2022、2025年金刚线需求分别为1.42亿、4.06亿公里,年复合增长率约42%,行业增量空间广阔。 市场份额独占鳌头,技术革新行业拔群:从行业格局来看,因前期价格竞争激烈,二线企业逐步出清,公司大规模扩产,稳坐龙头地位,2021年市占率61%。“单机十二线”技改完成后公司产能将达到1.2亿公里,我们预计公司长期市占率可达70%。同时公司注重研发投入,创新能力强,量产金刚线线径屡屡突破行业记录,加速整个行业的细线化进程。同时公司的金刚线稳定性好,切割良率高,饱受硅片厂商青睐。多重优势叠加,盈利能力明显:优势主要来自:1)公司向上游供应链拓展,黄丝100%自供宝美升用于母线生产,目前母线自供率为30%左右,自供可降本15%左右,后续持续加码;2)扩产速度大幅领先同业,“单机十二线”技改后将降本1元/公里左右,规模优势愈发凸显;3)绑定隆基等硅片龙头,客户结构优质,集中度高;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金刚线方案,不断满足客户降本增效需求,客户黏性高。因而我们预计公司金刚线高毛利率有持续性,将维持在50%以上,业绩确定性较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营收32.37/48.07/65.04亿元,归母净利润13.02/18.57/24.23亿元,同比+71%/43%/31%,EPS为3.25/4.64/6.06元/股;由于公司龙头地位稳固,客户优质且集中,成本优势显著,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35倍PE,目标价113.75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增装机量不及预期、技术迭代风险
中控技术 2022-05-04 62.59 50.74 6.64% 77.68 23.56%
82.29 31.47%
详细
2022Q1营收同比+35%,归母净利润同比+71%, 业绩超市场预期。 2022Q1实现营业收入 9.81亿元,同比+34.56%;实现归母净利润 0.60亿元,同比+70.94%,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40亿元, 同比+144.78%。 尽管一季度通常为行业淡季, 但 2021年同期高基数, 以及考虑疫情对产业链的影响, 业绩超市场预期。 毛利率同环比提升,后续随客户结构趋于稳定,大项目管理进一步优化,毛利率有望进一步企稳。 2022Q1毛利率 39.14%,同比+1.81pct,环比+0.94pct。 2022Q1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2.07pct, 其中,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3.22%/8.48%/13.81%/0.30%。 归母净利率为 6.10%,同比+1.30pct。 2022Q1项目型市场表现亮眼, 流程型龙头经营 α 更强, 持续替代外资。 工控行业经历 1-2年上行周期后, 回归温和增长, 2022年我们预计行业同增 5-15%。2022Q1项目型市场表现亮眼,市场规模同比+9.7%(2021Q1-2022Q1分别同比+34.0%/+7.2%/+1.5%/+3.4%/+9.7%),微观角度, 根据中石化 2021年度报告, 2022年中石化计划资本支出 1980亿元,同增18%,为 2013年以来最高年度资本支出,也体现行业 2022年较为景气。 同时, 行业因缺芯等原因、 交期有所延长,中控技术等内资龙头抓住时机替代外资,保供保交付,一季度业绩表现体现其较强的经营α。 产品端仪器仪表&工业软件能力补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能力更上一层楼。 2021年公司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营收 32.6亿元,同比+40%。 结构上,“控制系统+软件+其他” 营收同比+90%,占板块营收的16%, 体现“工业 4.0“业务增长更快。 自动化控制系统 DCS、 SIS 多产品在石化等行业销售市占率保持第一,后续通过解决方案带动产品销售,销售额份额有望再提; 仪器仪表随募投项目顺利开展,有望提高自主配套率; 工业软件方面, 打造 “平台+工业 APP” 体系,已覆盖实时数据库等 7大类、 218个工业 APP, 2021年工业软件占主营比重接近20%,未来围绕“5T”深化布局,占比有望快速提升,成长性更为凸显。 营销端“S2B 平台+5S 店”稳步推进,牢牢把握“最后一公里”。 公司从产品型向解决方案型供应商转型,渠道端下沉到工业园区(通过 5S 店)以快速响应客户,且“区域+行业+产品”的组织架构和合适的激励措施也与“解决方案+大客户”路线相适配。此外,线上 S2B 平台建立生态圈,引入西门子等外部供应商,推广第三方备品备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维持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9亿元/9.22亿元/11.56亿元, 分别同比+27%/+25%/+25%,对应现价PE 分别 42倍、 34倍、 27倍,给予目标价 74.5元,对应 2022年 50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 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 国内外疫情加剧等。
徐工机械 机械行业 2022-05-02 4.98 -- -- 5.59 12.25%
5.84 17.2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一季报: 2022Q1收入 200.34亿元,同比-19.79%;归母净利润 14.05亿元,同比-18.61%;扣非归母净利润 12.99亿元,同比-18.21%。 投资要点 业绩表现高于行业,环比改善亮眼,关注全年销售数据回暖趋势2022年 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0.34亿元,同比-19.79%、环比+37.86%; 归母净利润 14.05亿元,同比-18.61%、环比+39.80%,收入及利润端均呈现环比改善。 2022年一季度挖机行业销量同比-39%、起重机行业销量同比-56%。 整体来看,公司 2022年一季度业绩表现均高于行业。我们判断主要原因主要系: (1)公司产品线较广,抵御单一产品周期; (2)出口大幅增长,对冲国内波动; (3)新产业如高空作业平台,快速放量。展望全年,我们判断行业表现最差季度或已过去,随着出口高速增长、同期基数下降,二季度降幅明显缩窄,三季度起行业降幅有望收窄至个位数甚至转正,关注全年销售数据回暖趋势。 稳增长政策加码、基建订单开门红,关注稳增长背景下行业估值修复2022年 4月 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本次会议强调了基建重要性,有望打开基建当下及中长期空间。 2022年 Q1中国中铁累计新签合同额 6057.4亿元,同比增长 84.0%,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 5434.5亿元,同比增长 94.1%,基建项目新签订单开门红,基建需求景气度提升。我们认工程机械板块前期回调较多,稳增长背景下基建、地产两大下游边际改善,估值具备修复空间。 业绩弹性最大的工程机械龙头,利润率提升逻辑持续兑现2022年 Q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15.23%,同比-1.35pct;归母净利润率为7.02%,同比+0.11pct,利润率略微有所提升;期间费用率为 7.04%,同比-1.96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4.06%/1.27%/3.88%/-2.17%,同比-0.02pct/-0.12pct/+0.93/-2.76pct。展望未来,公司利润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1年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的毛利率分别为 16.24%/25.85%/23.61%,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6.70%/11.62%/9.5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2020年 9月混改后,公司考核机制由市场份额转向利润,公司利润增速及利润率提升大幅高于行业,盈利能力提升逻辑持续兑现,释放业绩弹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由于疫情对行业开工及设备交付存在不确定性,后续制造业景气度复苏仍有待观察,出于谨慎性考虑,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 59(原值 70) /70(原值 80) /80(原值 86)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6.53/5.56/4.8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周期波动;行业周期加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风险。
苏试试验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5-02 20.49 -- -- 31.00 15.84%
26.59 29.7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一季报, 2022年 Q1实现营业收入 3.44亿元,同比增长 21.46%;归母净利润 0.29亿元,同比+79.84%,略超市场预期;扣非归母净利润 0.25亿元,同比+78.70%。 投资要点 Q1净利润同比大增 80%,略超市场预期2022年公司 Q1实现收入 3.44亿元,同比+21.46%,归母净利润 0.29亿元,同比+79.84%, 利润率提升节奏加快, 略超市场预期。 我们判断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快, 主要系高毛利试验服务业务占比增大。公司于2021年试验服务收入首次超过设备收入,以设备优势为依托外延并购拓展,重点发展试验服务。随着青岛、武汉等检测实验室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产能逐步释放,下游客户应用端持续拓展,试验服务板块保持高速增长。 高毛利试验服务占比持续提升, 利润率提升趋势延续2022年 Q1公司综合毛利率 43.85%,同比+5.72pct,归母利润率 8.39%,同比+2.72pct;期间费用率 33.54%,同比+1.3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7.86%/14.31%/8.03%/3.34%,同比-0.52pct/-0.76pct/+1.71pct/+0.90pct, 期间费用率提升主要系研发项目投入增加,同比+54.35%,财务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可转债溢价摊销及汇兑损益增加, 随着公司实验室盈利拐点向上、 高毛利试验服务占比提升, 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及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拓展, 我们判断公司利润率保持提升趋势,贡献业绩弹性。 股权激励助力长期发展,看好高端检测服务成长潜力公司 2022年 3月 22日公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拟授予不超过 300核心骨干员工 5804.6万股。业绩考核方面, 2022-2023年公司业绩增速分别不低于 20%和 44%。整体来看,公司积极发挥整体优势,打造多层次立体服务网络。 2022年随着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宇航产品项目落地,公司将实现从元器件、原材料、零部件、终端产品全产业链环境与可靠性测试能力建设。展望未来, 高端检测服务领域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一季度业绩略超预期, 但考虑到长三角 2月以来的疫情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 出于谨慎性考虑,我们暂时不上调公司业绩预测, 维持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2.48/3.30/4.20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为 30.75/23.13/18.1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导致订单及交付延后;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下滑。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5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