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鲁佩

中国银河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30521060001,曾就职于华创证券。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证券从业 7年,2021年加入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2016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五名,IAMAC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最受欢迎卖方分析师第三名,2017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六名,首届中国证券分析师金翼奖机械设备行业第一名,2019年 WIND 金牌分析师第五名,2020年中证报最佳分析师第五名,金牛奖客观量化最佳行业分析团队成员。...>>

20日
短线
11.11%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5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华锐精密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8-15 94.43 -- -- 97.75 3.52%
104.60 10.77%
详细
投资事件: 公司披露 2023年半年报。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 23.42%;实现归母净利润 0.62亿元,同比下降 27.35%; 实现扣非净利润 0.59亿元,同比下降 29.86%。 22H1业绩仍承压, Q2单季度环比改善。 公司聚焦硬质合金数控刀具主赛道, 不断追求刀具整体性能的提升和制造工艺的优化, 拓展新产品和新客户。受益于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拓市场,推动新增产能落地,产品供应能力增加,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7亿元,同比+23.42%;实现归母净利润 0.62亿元,同比-27.35%。主要由于 1)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 1563.48万元,可转债利息支出 1290.43万元,费用支出增加; 2)新建刀具产能仍处爬坡阶段。 Q2单季度公司收入 2.07亿元,同比+33.53%,环比+37.55%;净利润 0.38亿元,同比-17.10%,环比+58.69%。 费用支付致盈利能力下滑, Q2净利率环比修复。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为 44.82%/17.47%,同比分别下降 4.07pct/12.20pct;其中 Q2单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为 44.46%/18.50%, 环比分别下降 0.86pct/提升2.46pct。 费用端方面, 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 0.19亿元, 同比+125.47%; 管理费用 0.22亿元,同比+42.38%; 财务费用 0.13亿元,同比+12394.34%; 研发费用 0.30亿元,同比+64.44%。 23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5.31%/6.06%/8.37%,同比分别+2.40pct/+0.81pct/+2.09pct。 产能释放叠加完善产品布局, 打造增长动能。 产品研发方面, 公司持续加大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基体材料、槽型结构、精密成型和表面涂层四大领域以及航空航天等难加工领域的研发投入。并进一步完善刀片-刀体-刀具的产品矩阵, 积极开展数控刀体以及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的设计开发,有利于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加工解决方案,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产能方面, 2023年 4月, 公司 IPO 募投项目“精密数控刀具数字化生产线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项目”顺利结项,将有效解决公司产能瓶颈、丰富产品结构,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 公司 IPO 募投项目和可转债项目将新增数控刀片产能 3500万片、整体刀具 340万支、数控刀体 50万件;其中,高效钻削刀具预计平均售价 120元/支(不含税),精密数控刀体平均售价 480元/件(不含税)。目前数控刀片产能稳步释放,整硬刀具年产能有望达到 170万支。 客户方面,公司加大对直销客户的开发力度,在一些重点行业的重点客户取得良好进展, 3C 大客户有望贡献收入增量。 上半年经济弱复苏下,刀具行业订单整体较为平淡, 6月起行业景气小幅好转。下半年随着公司产能的逐步释放, 以及大客户订单放量,公司业绩和盈利水平有望进一步修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91亿元、 2.99亿元、 3.93亿元,对应 EPS 为 3. 10、 4.86、 6.38元,对应 PE为 30倍、 19倍、 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 核心技术迭代迅速,市场竞争加剧, 原材料价格波动, 材料供应商集中。
天宜上佳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3-08-09 18.45 -- -- 18.63 0.98%
19.45 5.42%
详细
事件:8月6日晚,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1.27%;实现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82.27%。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1亿元,同比增长187.97%,实现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增长127.44%。 光伏新能源业务产能释放,打开市场大幅提振公司业绩。公司切入碳基复合材料后,产业业务涉及光伏热场产业链上游的碳纤维预制体等原材料、中游碳碳热场部件,以及通过收购新熠阳切入石英坩埚,同时丰富了在光伏拉晶辅材的产品品类,公司在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装机78.42GW,同比增长154%,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60%。受益于光伏装机的提升,硅片需求量稳定,以及公司不断的客户拓展,带动碳碳热场部件收入稳步提升。在光伏热场产业链上游预制体环节,公司通过高质量预制体缩短致密周期,提高单位时间产出,降本增效提高产品竞争力;中游环节,公司碳碳热场制品产能达3500吨,可满足36寸及以上尺寸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我们认为在市场需求提升,公司产能充足,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光伏新能源业务仍将持续快速增长。 高铁开行量、客运量快速恢复,粉末冶金闸片销量有所回升。公司传统主业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在上半年发展趋势良好。2023年1-6月,全国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24.9%,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高铁开行量、客运量的快速回升带动公司制动闸片销量逐步恢复。根据公告,公司在国铁集团组织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联合采购以及联合铁路局所属多家企业合作检修中获得较大份额,维护并保持了行业领先优势及市场龙头地位。在2023年已举行的动车组闸片联合采购中,联合采购中标数量排行第一。在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公司持续研发迭代新产品,研发出的粉末冶金闸片三代升级产品TS399B,平均寿命提高近一倍,且已通过CRCC认证。此外,公司已研发出适用于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的TS759型粉末冶金闸片,已列装高速试验车进行考核,未来或将成为轨交业务板块的新业绩增长点。 国内外车企加速布局碳陶制动盘,公司15万套产能将逐步落地。公公司依托多年的摩擦材研发生产经验,加上专业的制动盘及制动衬片技术团队,目前公司已与19家汽车主机厂商及供应链客户建立碳陶制动盘项目合作关系,获得某头部新能源车企重点车型碳陶盘量产项目定点,已开始小批量、多批次样件供货。此外,还取得两家车企合格供应商资格以及一家车企试制供应商资格;公司已与两家汽车主机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其品牌及平台,开展商用车、特种车辆高性能碳陶制动材料核心部件研制开发工作,共同推进碳陶制动盘在商用汽车领域的应用。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推动碳陶产品产业化应用,在四川江油产业园区加速布局15万套(60万盘)碳陶制动盘产线,江油碳陶制动盘产线建设稳步推进中。我们认为,随着定点新能源车企车型的落地销售,以及公司的制动盘量产,该业务是公司中长期持续增长的看点。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主业发展持续稳定,持续升级碳陶制动材料,拓展碳基复合材料、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长期挖掘第二、第三增长曲线,业绩稳定增长可期。我们预计2023-2025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86/5.70/7.90亿元,对应EPS为0.69/1.01/1.41元,对应PE为27/18/1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高测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8-09 48.46 -- -- 53.62 8.10%
52.39 8.11%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7.14亿元(扣非 6.92亿元),同比增长 201.27%(扣非增长 197.4%)。 上半年营收表现亮眼,业务扩张伴随资产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21亿元,同比增长 88.8%。 高增速主要由于各业务板块均保持领先优势。具体而言,公司光伏切割设备营收 8.08亿元,同比增长 44.23%;金刚线业务营收 6.9亿元,同比增长 111.69%;切片服务营收 8.4亿元,同比增长 170.67%;创新业务营收 1.07亿元,同比增长 40.81%。同时,由于经营规模扩大、净利润快速增长以及募投资金到位,公司总资产较期初增长 44.4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较期初增长 75.72%。 受益光伏高景气,光伏设备订单大增2023年上半年以来光伏行业保持高景气度,市场需求旺盛,而公司作为光伏切割设备龙头,凭借出色的产品竞争力保持领先地位,市占率为行业第一,订单大幅增加。当前在手订单金额已达 27亿,我们预计 2023年光伏设备营收将维持高增速。 金刚线出货量稳增,产品价格稳定、供不应求公司金刚线生产技术持续进步,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公司金刚线产能与出货量均大幅提升,2023年上半年出货超 2800万公里,全年有效出货有望达 6000万公里以上。由于产品品质出众,公司金刚线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且价格维持相对稳定,毛利率维持高位。2022年毛利率为 43%,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 52%。2023年上半年产品平均单价为 37.22元,得益于公司细线化的技术路线,二季度平均单价为 38.38元,高于一季度的 37.21元。 硅片代工扩产进度超预期,看好切片业务长期盈利能力公司保持专业切割技术优势,上半年持续释放产能。当前,公司总规划产能为 102GW,2023年上半年已有产能为 26GW。就扩产进度而言,盐城建湖二期 12GW 项目设备已初步进厂,预计于 9月底满产; 宜宾一期 25GW 项目基建进度快于预期,预计 2024年二季度满产。长期来看,专业化分工下,公司的规模效应与订单获取能力将成为盈利的保障。 创新业务竞争力持续增强,逐步成为第四增长极公司创新业务包括半导体、蓝宝石及磁材创新业务及耗材产品。 今年上半年,创新业务竞争力持续领先,碳化硅金刚线切割业务渗漏率快速增长。其中创新业务设备方面,公司 23年上半年订单为 1.51亿元,同比增长 504%。创新业务正逐步成为公司第四增长极。
瀚川智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03 32.29 -- -- 33.88 4.92%
33.88 4.92%
详细
投资事件: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96.57%;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下降8.99%;实现扣非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172.27%。 上半年收入保持高增,Q2净利润扭亏。公司聚焦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主赛道,不断拓展新产品和新客户。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快速发展,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96.57%;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8.99%。其中Q2单季度公司收入5.32亿元,同比+101.46%,环比+192.47%;净利润0.88亿元,扭亏为盈,同比+82.16%。分业务来看,汽车智能装备板块收入4.63亿元,同比+174.31%,毛利率32.87%;充换电智能装备板块收入1.23亿元,同比-8.19%,毛利率21.54%;电池装备板块收入0.97亿元,同比+126.86%,毛利率19.51%。23H1公司合同负债1.79亿元,同比-24.60%。截至中报披露日,公司在手订单28.78亿元(含税),其中电池装备/充换电装备/汽车装备占比分别为52.12%/36.38%/11.50%。 盈利水平依然承压,单季度环比持续改善。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为28.80%/6.09%,同比分别下降2.87pct/7.07pct;其中Q2单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为29.36%/16.90%,同比下降3.91pct/0.95pct,毛利率环比Q1提升2.18pct。上半年盈利水平的下滑主要由于锂电池装备业务毛利率较低,且Q1确收调整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随着收入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费用端有所改善,23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33%/9.32%/6.80%,同比分别+1.31pct/-1.92pct/-0.74pct。 聚焦主业拓宽品类,持续塑造新增长动能。公司积极围绕传统汽车装备业务拓展细分赛道产品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3H1公司研发投入4856.38万元,在收入中占比6.80%。基于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和客户积累,公司已成功在锂电设备、充换电设备建立自身优势,并逐步开拓工业零组件、汽车零部件等业务。1)锂电装备专注化成分容后道设备和圆柱电芯高速装配线,已完成化成分容数字电源平台搭建和产品开发,圆柱电池组装线已获客户订单。2)充换电业务成功拓展终端商用车、终端乘用车、电池箱、EPC等业务,并与国家电网、中石油、四川蜀道集团等达成合作。3)工业零组件业务专注新能源/医疗/3C等领域标准模组生产和高精度机械零部件加工,2023年上半年收入2815.9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94%,同比增长146.33%。与捷普电子、华为、亿纬锂能等优质客户保持稳定合作。汽车零部件业务专注汽车ADAS领域高速数据传输线束制造,并布局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产品,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04.99万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01亿元、3.48亿元、4.76亿元,对应EPS为1.15、1.99、2.72元,对应PE为28倍、16倍、1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客户扩产不及预期。
高测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7-31 48.00 -- -- 53.62 11.71%
53.62 11.7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7.2 亿元(扣非6.8-7 亿元),同比增长195.42%-203.86%(扣非增长192.10%-200.69%)。 二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同环比均有增幅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7.2 亿元,其中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66-3.86 亿元,同比增长160.88%-175.15%,环比增长9.31%-15.29%,业绩表现出众。业绩增长主要由于各业务板块保持领先优势,并持续技术进步。 受益光伏高景气,光伏设备产品营收大增2023 年上半年以来光伏行业保持高景气度,市场需求旺盛。同时,公司作为光伏切割设备龙头,凭借出色的产品竞争力保持领先地位,订单大幅增加。我们预计全年订单金额有望超23 亿,预计光伏设备全年收入可达22 亿。 金刚线出货量稳增,毛利率提升迅速公司金刚线生产技术持续进步,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公司金刚线产能与出货量均大幅提升,2023 年底产能规模有望达9000万公里以上。随着产品品质提升,金刚线业务毛利率快速提高,2022年毛利率为43%,2023 年上半年毛利率52%,其中二季度略优于一季度,预计全年毛利率为50%。 硅片代工规模效应渐显,看好切片业务长期盈利能力公司保持专业切割技术优势,上半年持续释放产能,订单获取能力强。2023 年6 月11 日,公司发布公告,其子公司宜宾高测与英发睿能达成优先预留20GW 切片代工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当前,公司规划产能为102GW,我们预计2023 年底切片产能将达38GW,全年有效产能突破为25-28GW,将于2025 年建成102GW。长期来看,专业化分工下,公司的规模效应将成为盈利能力的保障。 创新业务上半年发展稳健,有望成为第四增长极公司创新业务包括半导体、蓝宝石及磁材创新业务及耗材产品。 今年上半年,创新业务保持竞争力,订单稳步增长。其中碳化硅金刚线切割领域,公司的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预计该板块整体增速至少与去年持平,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9/16.68/18.77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1.88/9.46/8.41 倍,首次评级,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硅片新建产能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开发进度不及预期;下游行业市场变化及市场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及价格持续下降风险;技术升级迭代及产品研发失败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6-05 6.66 -- -- 6.98 1.60%
6.77 1.65%
详细
事件:5 月30 日,中国中车盘中触及涨停,收盘涨幅7.59%。铁路12306官网发布,5 月30 日起,多个高铁动车票价优化调整的公告,其中包括对宁杭高铁、沪宁城际上运行的时速300 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我们认为单日涨幅高是受高铁调票价事件的催化。 客运量回升,铁路装备需求底部复苏,国铁招标在即。受疫情影响,过去三年国铁动车组招标远低于往年平均水平。2019-2022 年,我国投产高铁新线分别为5474 公里、2000 公里、2168 公里、2082 公里,按0.8 辆/公里的配车密度,需新增动车组合计1172 组。受2020 年起的疫情影响,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大幅降低,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铁路装备投资低迷。2019-2022 年,我国高铁实际招标采购量为457.5组,其中2021 年和2022 年仅分别采购29.5 和87 组,动车组数量存在较大缺口。国铁集团2023 年计划投产新线3000 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公里,则需新增动车组250 组。五一高铁客运恢复超预期,部分线路高铁一票难求,上海虹桥站甚至出现全部车次售罄。我们认为,客流量的超预期或使得国铁重新制定招标计划,扩大车辆采购规模。 客运量恢复同时提振车辆维修保养需求。2022 年中车维修收入超310.08 亿,占铁路装备业务比重为37.3%,其中动车组维修收入约占一半,占动车组业务收入比重约为50%。一方面,我国高铁动车组保有量高,大修期已至,过去三年由于车辆运营效率低维修需求也有压制,随着客流量恢复,维修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从往年数据来看,公司维修业务盈利水平一般高于整车,因此在今年客运量恢复的同时,维修业务的增加或将提振公司盈利能力。从各统计口径看,我国轨交行业景气度正逐步企稳回升,且有望随着出行流动的活跃得以保持。公司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交装备供应商,有望受益于行业整体景气度提升,全年业绩正增长,并长期稳定发展。 新产业蓬勃发展,打造第二发展曲线。公司的新产业业务,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770 亿,业务比重达到35%,23Q1 业务比重已超铁路装备成为中车第一业务板块。中车新产业主要包括风电叶片(市场份额第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包括电机、电驱、IGBT 等)、新材料、环保装备等。中车新产业业务目标十四五期间破千亿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10%。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短期将受益于今年国铁招标,铁路装备需求有望恢复;长期来看,轨交装备业务将作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的基本盘,并借由新产业业务多路并行发展,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投资建议:中特估背景下,国资委对中车的要求是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我们认为估值上可对标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其历史估值区间大多在17-27 倍。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可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4/123.0/139.0 亿元,对应2023-2025 年PE 分别为为18/16/14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风险,国际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瀚川智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8 34.04 -- -- 50.30 5.25%
37.91 11.37%
详细
投资事件:近日 ,公司披露 2022 年年报及 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3 亿元,同比增长50.77%;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20.90%;实现扣非净利润0.26 亿元,同比下降16.60%。 2023Q1 实现收入1.82 亿元,同比增长83.54%;净利润亏损0.43 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0.42 亿元。 23Q1 业绩承压,在手订单充足有望支撑业绩释放。2022 年公司收入/净利润相比业绩快报分别调减1.80 亿元/0.54 亿元,主要系考虑公司新客户及公司换电业务尚处于行业发展初期,收入确认遵循谨慎性原则,调减的该部分收入预计于2023 年确认。分业务来看,2022 年传统业务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装备稳健增长,收入5.37 亿元,同比+19.34%;锂电设备收入2.89 亿元,同比+13.99%;充换电装备业务快速发展,收入2.89 亿元,占比大幅提升至25.32%。23Q1 由于传统淡季叠加刚性费用支出影响,业绩短期亏损。截至财报披露日,公司在手订单30.42亿元,其中锂电设备15.83 亿元,充换电装备8.85 亿元,汽车智能装备5.74 亿元。公司订单饱满,未来有望实现业绩释放。 公司仍处业务快速扩张阶段,规模效应尚未体现,盈利能力下滑。2022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为28.30%/6.43%,同比下降5.46pct/1.59pct,主要由于充换电装备业务为进行市场和客户开拓,毛利率14.81%,拉低整体毛利率。费用端, 2022 年销售/ 管理/ 研发费用率为6.78%/9.36%/5.83%,同比降低1.55pct/1.23pct/2.08pct。23Q1 受刚性支出影响, 费用率大幅提升, 销售/ 管理/ 研发费用率达到20.95%/19.38%/11.83%。随着在手订单的快速交付和收入规模的增长,规模效应有望逐步显现,实现盈利水平的提升。 汽车智能装备:传统优势主业,为新业务线拓展筑基。公司汽车电子技术领先,客户优质,与全球龙头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得益于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核心know-how,公司不断进行产品线的纵向拓展和业务的横向延伸。公司积极推进汽车智能装备产品的标准化转型,研发推出扁线电机定子产品线、高速传输线束产品线、脉冲强磁技术平台等产品,业务有望持续稳健增长。 电池智能装备:聚焦化成分容和圆柱电芯装配线,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基于在汽车电子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公司切入锂电设备行业,聚焦后道化成分容及大圆柱高速装配线,已完成9 款化成分容电源的开发,大圆柱电芯装配线正式交付。客户方面,公司成功开拓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的头部客户,先后获得正威集团8.34 亿元化成分容设备订单、深圳埃克森3.94 亿元订单,并获得松下多条产线订单,业务推进顺利。 充换电智能装备:先发优势凸显,产能逐步落地助力业绩放量。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幅提升。在政策和补能需求的双向驱动下,换电市场加速发展。现阶段,在重卡电动化的大趋势下,由于场景适配性强、经济性凸显,换电重卡已进入商业化提速期。2022 年落站进程受疫情防控影响不及预期,随着疫情影响的基本消除,2023年换电市场有望进一步放量。公司换电业务快速突破,已开发乘用车/ 商用车换电站、核 心零部件、终端运营系统等多款产品,产品布局逐步完善,形成较强的先发优势。客户已初步覆盖主机厂、运营商、电池厂、能源商四大类客户。目前,公司已陆续投建三大生产基地,其中诸暨+苏州基地产能680 台套,募投项目达产后产能2000 台套,将有效破除产能瓶颈,实现订单快速交付。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17 亿元、3.56 亿元、4.95 亿元,对应EPS 为1.74、2.85、3.96 元,对应PE 为29 倍、18 倍、13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客户扩产不及预期。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1 6.99 -- -- 7.12 1.86%
7.12 1.86%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23.79亿元,同比增长5.65%;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15亿元,同比增长180.01%;实现扣非净利润2.04亿元;稀释每股收益达0.02元/股,同比增长100%。 一季度铁路装备业务增速超60%,整体经营发展持续稳健。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在铁路装备业务中实现营业收入86.41亿元,同比增长61.53%;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3.10亿元,同比减少34.19%;新产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1.00亿元,同比增长19.72%。 一季度,公司铁路装备业务实现较大增长,主要是动车组和火车收入增加所致,其中机车业务收入25.59亿元,客车业务收入1.71亿元,动车组业务收入37.32亿元,火车业务收入21.79亿元。而公司的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34.19%,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城轨何亮收入有所减少。新产业业务方面的增长主要系储能系统、新材料等产品收入增加所致。在国内轨交装备市场、干线建设、铁路运营全放开,各类投资运营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公司深耕铁路装备,仍将在行业新业态竞争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一季度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向好,轨交行业景气度渐企稳回升。 从轨交行业的运行情况来看,2023年一季度的交通运输数据,以及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均有较好的表现。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一季度完成货运量118.7亿吨,同比增长5%;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205亿元,同比增长13.3%。根据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1136亿元,同比有所提升;一季度铁路运输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17.6%。从各个统计口径看,我国轨交行业景气度正逐步企稳回升,且有望随着出行流动的活跃得以保持。公司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交装备供应商,有望受益于行业整体景气度提升,全年业绩正增长,并长期稳定发展。 坚持强化基础、锻长补短,全面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面对“十四五”战略规划,公司将强化基础、锻长补短,积极、主动、沉着应对挑战,探究变化规律,把握有利机遇,顺势而为,驭势而上。未来公司的主要经营工作思路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七个新突破”,激发“三大动力”,优化“四项机制”,抓好“八大重点任务”,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面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实现业绩不断提升。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在轨交装备行业的领先地位、目前行业景气程度及公司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稳定增长。公司以“制造+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目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可实现归母净利润109.4/123.0/139.0亿元,对应2023-2025年PE为16.68/14.84/13.1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风险,国际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恒立液压 机械行业 2023-04-28 60.59 -- -- 62.88 2.78%
69.88 15.33%
详细
事件:4月25日,公司发布业绩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97亿元,同比下滑11.95%,实现归母净利润23.43亿元,同比下滑13.03%。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7亿元,同比增长10.30%,实现归母净利润6.26亿元,同比增长18.44%。 液压产品受需求波动短期承压,推进国际化、电动化静待改善。2022年,受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波动影响,公司液压油缸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5.84亿元,同比下滑11.61%,毛利率为40.10%(-4.11pcts);液压迸发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7.55亿元,同比下滑14.86%,毛利率为48.34%(-3.79pcts)。面对工程机械行业销售与“外热内冷”的特征,以及产品需求更新订单迭代,公司作为液压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紧密跟随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全球化、电动化趋势,一方面利用现有产品的竞争优势积极拓展国产品牌主机厂出口机型的份额以及外资品牌海外市场份额,一方面针对性地布局开发相关电动控制及执行装置以应对工程机械行业的电动化趋势,公司有望通过国际化、电动化逐步提升业绩。 盈利能力基本保持稳定,多元化发展战略初显成效。2022年,公司仍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为40.55%(-3.46pcts),销售净利率为28.66%(-0.33pcts)。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由于人员薪酬增加同比略有上升,财务费用方面由于汇兑损益导致大幅下降,研发费用方面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推进产品技术进步也略有提升。公司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推进下游行业多元化发展战略,2022年在高空作业平台、农业机械、工业设备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业绩,随着这些领域的高附加值的新品的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指标也逐步改善。未来,公司也将鉴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研发驱动成长,奠定长期的良好竞争力水平。 前期募投项目均稳步推进,待产能落地贡献增量业绩。根据战略规划布局的各个定增募投项目,均在稳步推进中。其中,恒立墨西哥项目、通用液压泵技改项目以及超大重型油缸项目均预计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投产,线性驱动器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第一季度投产,恒立国际研发中心也预计将于2024年投入使用。待前期募投项目投产后,产能将逐步爬坡,不断为公司贡献增量收入。从液压产品的需求来看,中国仍然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液压销售市场,且液压市场需求总体处于持续增长趋势。公司一直坚持通过完善产品质量,坚持高端定位,树立品牌优势,在国内实现进口替代的同时,向着装备全球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公司未来有望通过产能逐步投放跻身国际一流水平。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在液压元件及系统的核心竞争力,结合目前行业景气程度及公司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预计2022-2024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4.59/27.16/31.03亿元,对应EPS为1.88/2.08/2.38元,对应PE为30/27/2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工程机械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非挖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3-04-28 35.98 -- -- 38.95 6.57%
38.34 6.56%
详细
投资事件:公司 发布 2022年年报及 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32 亿元,同比增长38.82%;实现归母净利润23.18 亿元,同比增加46.25%;实现扣非净利润22.56 亿元,同比增长47.21%。 2023Q1 公司实现收入32.74 亿元,同比增长11.88%;归母净利润5.63亿元,同比增长62.64%;扣非归母净利润5.51 亿元,同比增长61.63%。 新签订单再创新高,业绩延续高增。2022 年锂电、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公司与海内外龙头企业深入合作,全年新签订单260 亿元(不含税),再创历年新高,提供了超过300GWh 的锂电产品,业绩持续高增。分产品来看,锂电业务收入99.44 亿元,同比+42.96%,在收入中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1.38%;智能物流系统快速发展,收入16.95 亿元,同比+60.53%;光伏设备业务承压,收入4.63 亿元,同比-22.76%。 规模效应显现,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 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7.75%/16.63%,同比+3.69pct/0.84pct;2023Q1 毛利率/净利率进一步提升至41.46%/16.68%。盈利水平的持续增长主要来自:1)公司加强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降本增效,规模优势逐步兑现;2)产品毛利率大幅提高,智能物流业务、珠海泰坦等实现利润水平的修复。 2022 年锂电/智能物流业务毛利率同比+4.41pct/4.27pct。2022 年全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2.95%,同比+0.21pct;管理费用率5.16%,同比-0.06pct;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研发费用率达到9.67%。 非锂电业务快速突破,平台化战略打造竞争优势。依托在锂电、光伏、3C、智能物流、汽车、氢能、激光等多领域的平台化布局,公司在技术开发、人才引入、客户拓展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各细分领域业务达到行业领先。1)光伏设备方面,公司发布TOPCon2.0 技术为基础的光伏电池智能工厂解决方案,ETA 突破26%,2023 年已获得TOPCon 整线订单超20GW;推出行业首款量产型0BB 无主栅串焊设备,效率大于6800pcs/h;子公司光导科技TOPCon SE 激光掺杂设备在2023 年开年获得超10GW 订单。2)储能领域,继与宝丰昱能签约20GW 储能整线订单后,又与宝丰集团签订充放电测试设备与20GWh 国内首创全自动储能集装箱装配线合作协议。3)汽车智能领域,公司获得欧洲顶级品牌跑车新能源电池的PACK 产线订单;研发扁线电机制造工艺,成功开发Hairpin 三代线成型技术;并与大众签订APP550 电驱产线EOL 测试台架订单,成为其在该领域的首家国内供应商。4)智能物流业务,智能物流AGV 与堆垛立体库系统出货量超过1000 台套。公司非锂电业务快速发展,有望贡献新增长动能。 全球市场布局不断深化,充分受益海外电动化浪潮。节能减排叠加地缘政治因素,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实现快速增长,2022 年突破10%,松下/LG/三星/SKI 等海外电池厂商扩产提速,大众/通用等车企开始自建电池厂,从全球主流电池厂商产能规划来看,预计2023-2025 年海外电池产能有望新增超1TWh。公司已在欧美等地建立多个海外分子公司,与西门子、大众等全球领先品牌达成深入战略合作;同时,公司全资收购德国Ontec,成为第一家在欧洲本土建设技术中心的中国锂电装备企业,逐步推进技术、人才、服务等各方面的本土化,进一步提 升在全球市场的 竞争力。2022 年,公司先后获得 ACC 14GW 和德国大众20GW 锂电设备订单、土耳其SIRO 20GWh 模组PACK 订单。海外汽车电动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司作为锂电设备龙头,海外业务有望持续突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平台化战略布局及海外市场开拓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增长动能,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7.01 亿元、51.29 亿元、65.40 亿元,对应EPS 为2.36、3.28、4.18 元,对应PE 为15 倍、11 倍、9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电池厂商扩产不及预期。
拓斯达 机械行业 2023-04-26 13.70 -- -- 13.90 0.94%
15.53 13.36%
详细
事件:4月25日,公司发布业绩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9.84亿元,同比增长51.3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60亿元,同比增长144.16%。2023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7.99亿元,同比下滑13.98%,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下滑77.62%。 营收实现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提升,稳增长有望持续。2022年公司各业务板块经营情况持续改善,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 其中,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稳步增长,实现收入9.29亿元(+58.53%);数控机床业务翻倍增长,实现收入2.23亿元(+148.08%);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实现收入29.6亿元(+96.16%)。公司绿能业务近年来持续拓展大客户,在3C、光伏、锂电等领域已与多家大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下游客户需求持续增加为绿能业务板块贡献较大增长。 但另一方面,在开拓新客户,切入锂电、光伏领域的初期,绿能业务毛利率存在相应的牺牲,为11.50%,较上年同期下滑7.41个百分点。 未来,公司业绩仍有望持续稳定增长,并进一步提升绿能业务盈利。 国产数控机床渗透空间大增长快,注塑机承压产品持续优化。2022年,公司数控机床业务同比大增148.08%,毛利率为26.98%,有较大幅度提升。其中,控股子公司埃弗米为公司机床业务贡献营收约2.2亿元(+59%),受益于下游需求订单的稳定增长。目前从国产五轴数控机床的渗透率仍较低,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旺盛,公司所生产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有望持续受益,而子公司埃弗米的在手订单超1.6亿元。注塑机业务方面,由于行业景气度持续处于周期底部,且下游需求仍未恢复,叠加行业竞争激烈,公司注塑机业务营业收入下滑17.18%,但毛利率同比提升5.66个百分点,达到35.38%。为应对需求低迷,公司从追求规模向打磨产品转变,未来业绩有望保持平稳。 工业机器人长期向好趋势不变,公司丰富产品迭代技术,提高市场认可。2022年,公司的工业机器人实现营业收入3.59亿元,同比下滑31.31%,主要由于注塑机行业景气度下行致使直角坐标机器人收入下滑拖累。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多款新产品,包括SCARA机器人和六轴机器人,同时在控制器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伺服驱动器处于批量量产阶段。根据MIR统计,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突破28万台,目前国产市场份额超35%(以台数计算),长期来看工业机器人仍然是制造升级的长期趋势。公司一方面贯彻落实“大客户+细分”市场以开拓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迭代升级,丰富产品优化性能提升产品竞争力,未来将提升市场认可度以增厚业绩。 投资建议:公司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结合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高景气度与工业母机的发展趋势,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预计2023-2025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2.51/3.19亿元,对应PE为25/20/1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制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绿的谐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4-24 122.70 -- -- 143.79 17.12%
179.32 46.15%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公告称与三花智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主要内容为,在三花智控位于墨西哥的工业园内,由双方共同出资设立一家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 1000万美元。双方同意,合资企业由绿的谐波方占据控股地位并纳入其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国产谐波减速器龙头,与热管理龙头联手,实现互利共赢。三花智控是以热泵变频控制技术和热管理系统产品的研究与应用为核心的零部件厂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与传统燃油车、混合动力车及纯电动车等乘用车热管理领域,且已成为特斯拉等客户的供应商。基于本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绿的谐波和三花智控双方将以合资企业为平台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深入合作,充分利用绿的谐波的谐波减速器相关产品优势,以及三花智控的客户关系、渠道资源优势,共同拓展全球市场,实现产业联动及互利共赢。特斯拉持续布局机器人产业链,绿的谐波有望通过与三花智控的战略合作,深入特斯拉机器人供应链,通过公司核心产品拓宽下游客户公司范围,布局海外市场,形成增量业绩。 20亿定增在即,新一代产品加持,公司核心竞争力与日俱增。近日,公司公布了定增方案,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约 20亿元,用于新一代精密传动装置智能制造项目。精密减速器作为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高端装备的核心零部件,与制造业景气度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公司募投项目若建成达产,将新增新一代谐波减速器 100万台、机电一体化产品 20万台的年产能,公司将有效扩大精密传动装置的生产能力,丰富产品结构,满足快速增长的下游市场对精密传动装置的需求及产品类型多元化的需求,进而巩固行业地位,加速实现国产替代,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 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仍是趋势,谐波减速器处于快速发展期。工业机器人仍将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主线之一,而公司核心产品精密谐波减速器是机器人的重要零部件。虽然受多方因素影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呈现出阶段性下行,但我国制造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模式的需求依然旺盛。同时,随着我国《“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持续发展。谐波减速器作为重点攻克核心零部件之一,基于其体积小、精度高、传动效率高的特点,除了工业机器人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半导体设备等领域。随着公司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系列丰富,公司业绩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核心产品具有竞争力,且成长空间伴随着新业务发展不断拓宽,业绩稳定增长可期。随着公司传统业务稳步增长以及新业务发力,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可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24/3.27/4.45亿元,对应 EPS 为 1.33/1.94/2.64元,对应 PE 为 93/63/4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制造业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募投项目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纽威数控 2023-04-19 26.27 -- -- 26.99 1.24%
27.59 5.02%
详细
投资事件:4 月 14 日公司发布 2022 年年度业绩报告。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6 亿元,同比增长7.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 亿元,同比增长55.5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1 亿元,同比增长45.90%。Q4 公司实现营收4.98 亿元,同比增长14.47%,实现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0.73 亿元和0.5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1%和30.73%。 产品升级优化,公司盈利表现亮眼。公司专注于数控机床领域的研发创新,2022 年研发费用率达到4.44%,同比+0.14pct,公司继续扩大优势产品的生产产能,加速对新产品的开发速度,产品定位中高端数控机床,产品向复合化、多轴化发展。2022 年公司实现毛利率27.49%,同比+2.22pct,实现净利率14.21%,同比+4.37pct。公司在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原料采购、产品销售、成本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管控,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2022 年公司费用管控优秀,销售费用率为6.98%,管理费用率1.93%,财务费用率为0.02%,同比分别-0.80pct、-0.15pct、-0.10pct。在规模效应优势的显现下,公司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海外业务迅速提升,行业布局有望进一步打开业绩空间。公司以下游客户较为集中的长三角地区为重点销售区域,加强渠道布局,产品销往全国和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巴西等4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 年公司实现海外收入3.31 亿元,同比+56.53%。公司及时把握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风电等下游景气赛道,成立专项小组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已有立车、卧车、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等针对不同部位的近30 款产品,行业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技术研发成果显著,进口替代加速。截至2022 年12 月末公司研发人员187 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6.18%,其中高级工程师31 名、工程师42 名,公司的创新能力持续加强。公司参与多个国家及江苏省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公司累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研发项目7 项,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提高了数控机床精度、加工效率、可靠性等整体性能,缩短了与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差距。截至2022 年底,公司取得专利210 项,其中发明专利16 项,软件著作权34 项。因技术门槛较高,我国机床采用的高端功能部件基本依赖进口,公司经自主研发,已开发出了大扭矩电主轴、高精度数控转台等部分机床核心功能部件,有效降低了产品成本。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三大主营产品协同并进,海外业务迅速铺开,积极推动研发成果转化,有望打开新的盈利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33 亿元、4.32 亿元、5.22 亿元,对应EPS 为1.02、1.32、1.60 元,对应PE 为26 倍、20 倍、1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开拓受阻,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
伊之密 机械行业 2023-04-19 21.32 -- -- 21.94 1.01%
21.54 1.03%
详细
投资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80亿元,同比增长 4.16%;实现归母净利润 4.05亿元,同比下降 21.43%; 实现扣非净利润 3.69亿元,同比下降 22.06%。 Q4单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8.36亿元,同比下降 3.63%;实现归母净利润 0.78亿元,同比下降8.88%;扣非归母净利润 0.71亿元,同比下降 3.51%。 收入逆势增长, 23年行业景气度有望复苏。 在行业景气下行的情况下,公司不断提升经营效率,推出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并持续深化全球化战略, 在印度设立工厂,成立了德国研发中心、巴西和越南服务中心,加强本土化经营。 得益于国内外市场的有效开拓, 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的逆势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分产品来看, 公司注塑机收入26.58亿元,同比+2.83%;压铸机收入 5.76亿元,同比+0.63%;橡胶注射机收入 1.39亿元,同比+8.88%。 2023年,一方面注塑机、压铸机有望迎来景气复苏,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回暖将带动家电、建材等下游需求的增加, 有利于公司业绩持续修复。 全年盈利水平下滑, Q4环比改善。 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 31.12%,同比下降 3.39pct;净利率 11.46%,同比下降 3.42%。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0.09%/5.19%/4.91%,同比+0.29pct/-0.07pct/+0.51pct。 盈利水平的下滑主要由于: 1)下游需求疲软,加强市场竞争力, 产品终端销售价格有所下降; 2)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受 22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影响显著; 3)国内外形势复杂, 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随着下半年原材料价格的企稳回落,以及新产品推出带来的产品结构调整, Q4单季度毛利率环比回升 5.13pct。 产能落地+客户拓展, 一体化压铸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全球节能减排趋势下, 汽车轻量化趋势明朗,特斯拉、蔚来等海内外车企布局一体化压铸,有效实现生产环节降本增效,带动对超大型压铸机需求的增长。 公司紧抓行业变革的新机遇,加快重型压铸机研发和产能建设步伐。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完成重型压铸机 6000T、 7000T、 8000T、 9000T 的产品研发,重型压铸机 LEAP 系列 7000T 已有效运行。 2022年 5月至 9月,公司相继获得一汽铸造、长安车身一体化压铸项目、云海金属和襄阳长源朗弘 LEAP 系列超大型压铸机订单。 2022年 12月,公司顺德五沙第三工厂及重型压铸机车间建成投产,带来注塑机年产值 25亿元、压铸机年产值 10亿元, 大型及超大型压铸机年产能约 100台。随着顺德五沙第三工厂的落地,目前公司在国内已有顺德高黎生产工厂、五沙第一工厂、五沙第二工厂、五沙第三工厂及苏州吴江生产工厂等多个生产基地;在海外,美国俄亥俄生产工厂已投入使用, 印度古吉拉特邦新工厂已经建设完毕并逐步投入使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63亿元、 7.18亿元、 8.34亿元,对应 EPS 为 1.20、 1.53、 1.78元,对应 PE 为 17倍、 13倍、 12倍,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行业景气持续低迷。
欧科亿 2023-04-17 49.20 -- -- 73.88 5.89%
52.10 5.89%
详细
投资事件: 4月 11日下午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业绩报告。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55亿元,同比增长 6.56%;归母净利润 2.42亿元,同比增长 8.94%,扣非归母净利润 2.25亿元,同比增长 14.86%。 Q4公司实现营收 2.56亿元,同比增长 10.44%,实现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 0.54亿元和 0.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84%和 19.31%。 募投项目超预期,精细化布局加速业绩扩张。 公司首发募投项目“年产 4000万片高端数控刀片智造基地建设项目”实现净利润 0.38亿元,2022年度公司定增项目募集资金总额 8亿元,产业园项目加速落地,有望提前释放产能,与现有业务形成产业协同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2022年数控刀具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 61.34%,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43亿元,同比增长 41.18%。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国内区域市场精细化布局,市占率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加速海外市场拓展,新开发海外客户近 60家,欧洲市场销售额实现翻倍增长,公司数控刀片在海外市场销售均价达到 9.18元,同比提升28.75%,毛利率同比增长 3.34pct。随着公司整体硬质合金刀具、数控刀体、金属陶瓷数控刀片等数控刀具产品的产能逐步释放以及终端市场的深入,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 2022年公司实现毛利率36.75%,同比增加 2.37pct,公司高端数控刀片占比逐步提升,新产品收入占比达到 34.58%,数控刀具产品毛利率实现 47.52%,同比提升1.60pct,其中销量达到 9903.33万片,同比提升 28.42%,销售均价6.49元,同比提升 10.00%。公司 2022全年实现净利率 22.94%,同比增加 0.50pct,销售费用率为 2.18%,同比-0.61pct,管理费用率为4.48%,同比+1.53pct,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新增股权激励费用。未来数控刀具产品业务占比将继续提升,公司盈利水平持续向好。 加大研发投入,产品体系逐步完善。 公司拥有全面的核心技术和完善的人才结构,在技术研发方卖弄不断发挥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数控刀片产品 2800多种,整体刀具及刀体 1600多种。公司不断完善产品开发系列,开发的多个棒材系列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 2022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 5297.30万元,研发费用率为 5.02%,同比提升 0.07pct,研发项目 46个,同比增加 11个,新增获得国内授权专利 24项,新增申请国内专利 28项。此外,公司通过军工资质认证,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未来公司技术研发核心优势将进一步加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数控刀具产品量价齐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推动研发成果转化、完善产品体系,有望打开新的盈利空间。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3.39亿元、4.47亿元、 5.39亿元,对应 EPS 为 3.01、 3.97、 4.79元,对应 PE 为 23倍、18倍、 1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海外市场开拓受阻,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5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