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陈骁

平安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投资咨询资栺编号:S1060516070001...>>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东睦股份 建筑和工程 2023-11-13 14.00 -- -- 15.38 9.86%
15.99 14.21%
详细
国内软磁材料龙头企业,布局粉末冶金、 SMC 和 MIM 三大新材料技术平台。 公司起步于粉末冶金结构件,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粉末冶金、 SMC(金属软磁粉芯) 和 MIM(金属注射成型产品)业 务的企业, 在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高景气度下,公司有望 充分发挥规模和业务协同优势, 步入发展快车道。 软磁粉芯驱动业绩增长, 产能规划超 10万吨。 金属软磁材料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光伏、新能源汽车及变频空调等领域。受终端行业 高速增长带动,全球金属软磁粉芯需求增长空间打开。 公司为国内软磁 粉芯头部企业, 2022 年全球市占率达 16%, 2023 年上半年金属软磁粉芯实现营收 4.88 亿元,同比增长 17.8%。现有产能基础上,山西磁电建设年产 6万吨软磁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积极推进, 预计未来软磁粉芯产能超 10 万吨, 国内头部软磁企业地位进一步夯实。 2022 年公司收购德清鑫晨,加大粉材自供比例,补齐产业链上游布局,毛利率提升空间打开。 消费电子有望加速回暖, MIM 板块盈利能力预计持续提升。 公司自 2020年收购东莞华晶及上海富驰以来, MIM 板块布局加速完善。 下半年消费电子景气度有望加速回暖,公司作为华为折叠屏手机铰链核心 供应商,MIM 板块业务有望充分受益。 随着终端景气回暖叠加公司产品力提升,MIM 业务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粉末冶金技术发展成熟, 龙头地位稳固。 2021 年全球粉末冶金市场规模267 亿美元,预计 2027 年有望增长至 340 亿美元, CAGR 为 4.1%。 公司粉末冶金业务实现多基地运作, 在供客户覆盖全球一线汽车 零部件公司,出口产品以中高端粉末冶金汽车零件为主。“品牌+成本”优势有助于公司拓宽国际市场,提升产品毛利率。 方正中等线简体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长期来看,新能源板块高景气度持续下,软磁粉芯需求增速预计维持较高水平。消费电子拐点渐进叠加折叠屏手机渗透率提 升,公司 MIM 业务增长空间打开。各终端需求提振下,公司各板块业务业绩弹性有望充分释放。公司层面来看,随着产品技术升级及产业链布局深入,三大主营业务协同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技术、生产及客户多要素齐驱,公司市场竞争力及产品毛利率有望 进一步提升。随着软磁扩产产能陆续释放,公司市场份额加速提升,软磁粉芯业务预计将作为核心驱动板块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为 42.97、 53.51、 62.97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96、 3.13、 4.27 亿元。对应 PE 为 45.5、 28.5、 20.9倍,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项目进度不及预期。若公司在建软磁产能进度大幅不及预期,则或将导致软磁业务增长不及预期。 2、下游需求不及预 期。若新能源汽车、变频空调、消费电子等终端领域需求增速放缓,则公司粉末冶金以及金属注射成型等产品销量或受到较大影 响。3、同业产能加速释放风险。若软磁等同行业公司出现产能迅速扩张情况,则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竞争加剧,软磁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或对公司竞争力带来较大影响。
中矿资源 有色金属行业 2023-11-02 36.70 -- -- 39.08 6.49%
41.19 12.23%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总收入14.04亿元(同比-32.44%);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比-22.0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35亿元(同比-26.21%)。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0.05亿元(同比-8.81%);归母净利润20.70亿元(同比+0.92%);扣非归母净利20.25亿元(同比+1.32%)。 平安观点:三季度锂价环比持续回落,资源自给率提升驱动毛利率走强。2023年Q3电池级碳酸锂均价24.06万元/吨,环比下降5.5%,同比下降50.1%。锂价走低拖累公司营收,Q3营收环比-8.23%。三季度Bikita矿山放量,公司自有矿比例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在锂价走低背景下,公司三季度毛利率环比改善9.99个百分点至59.78%。 锂精矿产量提升,销售费用增加。2023年Q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增长54.87%/14.15%/-27.89%/0.82%,Q1-Q3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分别同比99.65%/72.75%/-13.08%/252.56%。其中销售费用高增主要由于公司锂精矿产量增长;管理费用增加主要是2022年5月开始合并Bikita所致,财务费用大幅波动主要是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增加。 Bikita锂矿项目落地投产,锂资源保障夯实。2023年7月,公司Bikita锂矿200万吨/年锂辉石建设工程项目及200万吨/年透锂长石改扩建工程项目均已经建设完成并正式投料试产,达产后预计分别年产锂辉石精矿30万吨和化学级透锂长石精矿30万吨。两个选矿项目生产的透锂长石精矿和锂辉石精矿持续运抵公司国内锂盐厂,标志着公司进入锂矿全面自给时代。 投资建议:调整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为79.41、114.78、129.30亿元(原预测值97.35、141.92、154.9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3.99、42.74、46.69亿元(原预测值为40.75、57.89、62.71亿元)。对应PE为7.6、6.0、5.5倍,公司量增逻辑不变,一体化优势加速凸显,成长确定性高,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公司盈利增长不及预期。若当前在建项目进展超预期缓慢,则可能会影响公司未来业绩增长节奏。(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若受终端新能源汽车影响,需求出现较大程度收缩,公司产品销售或一定程度受到影响。 (3)行业竞争加剧。行业竞争大幅加剧或导致公司产品销量不及预期。
南大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13 30.30 -- -- 32.23 6.37%
32.23 6.37%
详细
MO源起家,电子特气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孵化自国家863计划的MO源研究课题组,2000年实现相关技术突破(同年公司成立),是国内首家MO源自主生产商;2013年承国家“02-专项”,对高纯磷烷和砷烷电子特气进行研发,2016-2017年实现技术和产业化突破,现已是国内该领域龙头;2019年收购飞源气体进军氟类特气,目前已是国内三氟化氮、六氟化硫头部供应商;此外,2016-2023年间,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高壁垒半导体前驱体和ArF光刻胶产品陆续落地。 特气业务增厚利润,业绩环比有所改善。1、电子特气发展成为公司利润核心驱动力:公司于2017年实现氢类特气产业化、2019年外购飞源开拓含氟特气,2021年新建大规模氟类特气,2017-2022年特气业务营收年复合增速高达101.8%,营收占比从20%提高至76%,该业务毛利率始终维持在40%以上。2、终端景气向好,业绩环比改善:23Q1公司营收环增23.6%,归母净利环增406.5%,已明显扭转22Q4业绩下跌态势;23Q2维持增势,营收环增7.48%,归母净利环增3.06%。预期23H2-2024年下游半导体和面板等产业库存去化、需求渐回暖,基本面有望加速改善。 核心产品产能再扩,新品类产研持续推进。 1、电子特气:1)氢类:半导体级磷烷/砷烷难稳定供应,公司是该领域龙头,计划在70吨磷烷和30吨砷烷基础上再各增70吨。2)氟类:需求量大、国产化率较高,公司现有4kt三氟化氮和6.1kt六氟化硫,规模国内领先;规划再增7.2kt三氟化氮、500t六氟化钨等。 2、MO源:研发门槛高、寡头垄断,公司2000年实现技术突破,2019年全球市占率第一,现有年产能64.9吨,规划新增13.5吨。 3、半导体前驱体:高K金属前驱体技术壁垒高、国内可量产企业少,公司相关产品已在销,现建成62.5吨/年,规划再建113吨。 4、ArF光刻胶:国产化率低、进口受限,公司产研进程领先,两款产品通过客户验证,并已有少量订单,规划实现年产能25吨。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是高壁垒电子耗材高纯磷烷/砷烷和MO源的龙头,且需求量最大的电子特气-三氟化氮产能规模领先;公司新建的大规模氟类电子特气项目预期在2023-24年投产放量,同时MO源产能逐步扩大,半导体前驱体和高分辨率ArF光刻胶客户认证进程再推进,叠加2023年下半年-2024年终端显示面板和半导体行业库存持续去化、基本面渐改善或带来电子特气需求上行,预计公司业绩将逐年增长,2023-2025年有望实现营收18.54、25.63、32.03亿元,归母净利润2.34、3.22、4.09亿元。对应2023年10月10日收盘价PE为72.6、52.8和41.5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终端需求增速不及预期。若半导体等终端产业基本面修复不及预期,需求难回暖,则公司电子化学品业务增速可能受限。2)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行的风险。若可比公司实现技术突破、大幅提高产能规模,则可能造成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进而导致相关产品价格下行,毛利被大幅压缩。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若基础化工原料受极端气候、海外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厂家开工受阻,供需基本面和库存结构出现较大变动,则原料价格可能出现较大波动,从而造成公司生产成本的大幅抬升。
中矿资源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9-14 39.40 -- -- 38.69 -1.80%
40.68 3.25%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6.02亿元(+5.58%);归母净利润15.02亿元(+13.5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90亿元(+16.97%)。 平安观点:n锂矿资源优势凸显,原料自给率大幅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锂盐总销量9740.76吨,其中自有矿实现销量7391.46吨,锂盐原料自给率由2022年19.43%提升至75.88%,实现大幅增长。津巴布韦“Bikita锂矿200万吨/年(透锂长石)改扩建工程项目”和“Bikita锂矿200万吨/年(锂辉石)建设工程项目”均于2023年7月建设完成并正式投料试生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化学级透锂长石精矿30万吨、锂辉石精矿30万吨。公司所属加拿大Tanco矿山18万吨/年锂辉石采选生产线生产顺利,产品持续运回并投入使用。随着Bikita项目逐步达产,公司锂盐原料自给率将实现进一步提升。在建“年产3.5万吨高纯锂盐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四季度建成投产,届时公司将合计拥有锂盐产能6.6万吨/年。 n全球铯铷龙头地位夯实,铯铷板块量价齐升。公司是全球铯铷盐精细化工领域龙头企业,产业链配套完善,具备资源开采、加工、精细化工品生产和提供产品技术服务的能力。随着铯铷盐应用场景和市场不断拓展,公司铯铷产品市场规模及销售价格不断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铯铷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47.15%;毛利3.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44%。 随着未来铯铷盐应用空间进一步打开,公司的全球铯铷龙头地位将更加夯实,铯铷业务成长性有望进一步凸显。 n投资建议:随着公司锂盐产能释放,资源自给率提升,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增长。锂盐价格受终端新能源汽车景气度影响波动较大,调整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97.35、141.92、154.93亿元(原预测值109.38、157.12、154.9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0.75、57.89、62.71亿元(原预测值47.30、71.47、74.05亿元)。对应PE为7.0、4.9、4.5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1)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公司盈利增长不及预期。若当前在建项目进展超预期缓慢,则可能会影响公司未来业绩增长节奏。(2)锂盐需求不及预期。若受终端新能源汽车影响,锂盐需求出现较大程度收缩,公司锂盐产品销售或一定程度受到影响。(3)全球锂矿产能迅速释放。若非洲绿地矿等项目加速放量,或造成全球锂盐供需格局加速走向过剩,则可能导致锂盐价格快速下滑。
上海新阳 基础化工业 2023-09-07 36.69 -- -- 40.91 11.50%
40.91 11.50%
详细
核心电镀清洗技术升级,外购拓展涂料业务。公司成立于 1999年,以半导体用电子化学品和配套设备起家,发展前十年自研第一代电子电镀和清洗技术,半导体封装引线脚工艺取得重大突破;成立后十年,突破第二代电镀和清洗技术,填补我国芯片制造铜互连工艺材料的空白,是目前国内唯一能满足芯片 90-14纳米铜制程全技术节点对电镀清洗产品要 求的企业,同时开发蚀刻液、研磨液、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此外,公司于 2013年通过收购江苏考普乐进军氟碳涂料领域,涂料成为公司主要业务之一。 聚焦半导体电子化学品,新建产能待释放。公司正在推动子公司江苏考普乐(经营涂料业务)新三板独立挂牌,本部将集中资源布局半导体材料。 公司现有上海本部、合肥第二工厂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三大生产基地,2022年在产的上海本部基地电子化学品产能达 1.9万吨/年;合肥第二生产基地一期 1.7万吨/年(含 500吨光刻胶)预计于 23Q4投产,总投资 3.35亿元,二期 5.3万吨/年产能预计 24H2投产;上海化学工业区拟建设 3万吨/年电子化学品、500吨/年光刻胶,预计 2025年底前竣工,2026年 6月底前投产。公司电子化学品规模保持强劲增势,三大基地产能释放后,核心业务将进一步聚焦半导体材料。 高分辨率光刻胶量产在即,部分产品订单陆续落地。公司合计规划 I 线、KrF、ArF干/湿法半导体光刻胶产能 1513吨,包括上海本部 513吨,合肥基地 500吨,上海化学工业园 500吨,同时规划有 10000吨光刻胶稀释剂。公司目前已有 ArF干法、ArF浸没式、KrF、I线等产品超 10种款式,30项验证进行中。其中,I 线、KrF 光刻胶已在超 10家客户端提供样品进行测试验证,部分产品已获得晶圆制造企业小批量连续订单;KrF 厚膜光刻胶于 2022年如期实现稳定量产;ArF 干法光刻胶于 2022年开始小批量销售,目前正处于客户认证阶段,预计 2023年开始稳定量产;ArF 浸没式光刻胶的研发进展顺利,ASML-1900光刻机安装调试基本结束。 行业前景:终端基本面有望修复,国产半导体材料空间广阔。WSTS 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下降 10.3%,2024年同比上升 11.8%。今年下半年半导体企业的重点仍是去库存,预期 2024年库存去化、供应格局改善、需求回暖带来的整体基本面趋好和企业业绩回升趋势有望显现。同时,当前国内芯片仍高度依赖进口,全球晶圆产能正逐步向国内转移,国产半导体材料市场空间广阔。未来随着终端半导体产业基本面渐修复、国产大尺寸晶圆产能不断扩张、先进封装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集成电路用湿电子化学品、光刻胶、电镀封装材料等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新建电子化学品项目投产在即,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和光刻胶及配套试产能释放、产量逐步增长,叠加下游半导体、显示面板产业基本面逐渐改善带来需求上行,预计公司业绩将实现持续增长,预计 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3.45、18.49、24.8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57、2.05、2.88亿元。对应 2023年 9月 4日收盘价 PE73.5、56.2和 39.9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终端需求增速不及预期。若半导体等终端产业基本面修复不及预期,需求难回暖,则公司电子化学品业务增速可能受限。2、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行的风险。若可比公司实现技术突破、大幅提高产能规模,则可能造成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进而导致相关产品价格下行,毛利被大幅压缩。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若基础化工原料受极端气候、海外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厂家开工受阻,供需基本面和库存结构出现较大变动,则原料价格可能出现较大波动,从而造成公司生产成本的大幅抬升。
中国稀土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9-04 28.70 -- -- 31.66 10.31%
31.66 10.31%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1.27亿元(同比-3.36%);归母净利润4531万元(同比-85.1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330万元(同比-85.58%)。其中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46亿元(同比-34.93%);归母净利润2584万元(同比-81.08%);扣非归母净利2419万元(同比-81.71%)。 平安观点:上半年稀土价格走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拖累利润。2023年上半年稀土价格整体呈回落态势,据百川盈孚,氧化镨钕价格上半年均价57.42万元/吨,同比下降40%;氧化镝、氧化铽均价214.64万元/吨、1045.71万元/吨,分别下跌23.2%、25.8%。受稀土价格普跌影响,公司上半年产品毛利率下滑,稀土氧化物毛利率15.81%(同比-8pct),稀土金属及合金毛利率4.21%(同比-0.98pct)。同时部分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较上年同期增加,资产减值计提1.95亿元,一定程度拖累归母利润。 矿山项目收购稳步推进,资源保障将进一步夯实。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融资收购中稀湖南矿山项目有序推进,评估矿山可采储量矿石量1299万吨,稀土氧化物含量14171吨。发行完成后中稀湖南所有的江华瑶族自治县稀土矿预计最大产能达2840吨/年REO,其中铵盐工艺1840吨/年,2022年已实现满产;镁盐工艺1000吨/年,计划2024年开始建设,2026年满产。中稀湖南子公司中稀永州(原兴华新材料)5000t/a稀土分离加工项目持续推进,目前处于能评阶段,预计2023年内将进入生产试运行。圣功寨稀土矿探转采办理工作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已通过自然资源部的审查。 投资建议:随着新能源汽车等终端景气度逐步回暖,稀土需求弹性预计逐步释放,公司业绩有望迎来增长。稀土产品价格波动较大,调整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2.38、5.20、7.04亿元(原预测值为4.88、6.11、7.77亿元)。对应PE为117.6、53.9、39.8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1)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公司盈利增长不及预期。若矿山项目收购及相关技改项目进度超预期缓慢,则可能会影响公司未来业绩增长节奏。 (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若受终端需求走弱影响,稀土需求出现较大程度收缩,公司产品销售或一定程度受到影响。 (3)稀土价格大幅下跌。若稀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或导致公司业绩承压。
天齐锂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9-01 57.77 -- -- 60.50 4.73%
60.50 4.73%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23H1实现营收 248.23亿元,yoy+73.64%;实现归母净利润 64.52亿元,yoy-37.52%;23Q2实现营收 133.75亿元,yoy+47.97%; 实现归母净利润 15.77亿元,yoy-77.47%。23H1公司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达 87.12%和 66.43%。 平安观点: 锂矿价格韧性强,矿端毛利率再走高。23H1公司锂精矿营收达 160.35亿元,yoy+259.06%,毛利率提高至 91.78%(22年 83.95%),矿端营收和毛利占比提升至 64.6%和 68.0%(2022年为 38.2%和 37.6%)。价格方面,短期锂矿资源供应仍偏紧格局下,矿端价格更具韧性,且矿企和中游冶炼厂的长协定价时间大约提前一季度,上半年格林布什锂精矿售价高位坚挺;产销量方面,23Q2格林布什锂精矿销量环比+28%,同比+21%,23H1产量同比+23.5%,全年产量指引 140吨-150吨。量增价坚挺带动公司矿端营收同比+259.1%。 锂化合物价格下调,产能释放节奏不变。23H1公司锂化工品售价下降,该业务营收 yoy-10.6%,毛利率降至 78.64%(22年为 85.85%),毛利占比下调至 32%。但新增产能建设持续推进,量增逻辑不变。公司锂化合物现有建成年产能 6.88万吨,规划年产能超 14万吨。1)澳大利亚奎纳纳一期年产 2.4万吨氢氧化锂项目正处在产能爬坡和外部验证关键期;2)奎纳纳二期 2.4万吨氢氧化锂项目进入前期准备阶段;3)遂宁安居新建的 2万吨碳酸锂有望在 23年下半年完工并进入验证阶段;4)公司新启动张家港保税区建设年产 3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建设周期两年。 SQM 对公司贡献近 20亿元的投资收益。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对 SQM的投资收益 19.99亿元,SQM 在 23H1实现营收 43.16亿美元,实现净利润 13.3亿美元。23Q2,SQM 盐湖锂化合物单价下调至 34000美元/吨,yoy-37.0%,qoq-33.3%;23Q2销量上升至 4.3万吨,yoy+26.5%,qoq+34.4%,销量增加对公司营收规模形成一定支撑。 格林布什锂精矿量价上涨使控股子公司净利润增加,少数股东损益增幅较大。23H1,公司少数股东损益高达 100.37亿元,23Q1和 23Q2分别为 35.79亿元和 64.58亿元,主要系控股子公司旗下格林布什锂矿产销量上行、锂精矿售价高位坚挺,带动文菲尔德净利润增加,而公司在 2021年 7月以 13.95亿美元将持有文菲尔德股数的 49%出售给 IGO,目前实际持有约 25%股权(原持股 51%),但仍拥有控股权,因此并表后矿端净利润有较大部分计入少数股东损益,使公司归母净利润有所下调。 全资子公司拟以 10.73亿元投资 SM 汽车制造企业,产业链向终端延伸。近日,公司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天齐锂业香港拟通过认购新增注册资本与 smart Mobility Pte. Ltd.签署《股份认购协议》,SM 是智马达公司控股股东(主营新能源汽车制造与销售),SM 主要股东为吉利控股和梅赛德斯-奔驰,天齐子公司通过此次投资将持有其 2.83%股权,助力公司拓展下游业务。 投资建议:2023年上半年,格林布什锂精矿售价高位坚挺,矿端业绩高增支撑公司营收维持较高增速;锂化合物价格下调,但产销规模未减,锂盐端营收小幅下降。“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即将来临,终端消费增加有望带动锂盐需求上行,叠加外购矿生产锂盐的高成本支撑,短期内锂价下方空间或相对有限。因公司当前实际持股格林布什控股股东文菲尔德 25%股权,精矿端毛利大幅增加使少数股东损益大幅上调,故而调减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至 107/133/ 150亿元(原值分别为 232/200/213亿元),2023年 8月 31日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9.1倍、7.3倍、6.5倍,公司整体量增逻辑不变、资源优势凸显,当前市值处于相对较低位置,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项目进度不及预期:若澳洲奎纳纳氢氧化锂项目和遂宁安居碳酸锂项目无法及时放量,公司业绩或将不及预期;2)终端需求增速不及预期:终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增速回落,锂电产业链景气度下行,传导至锂盐需求量不及预期的风险;3)后续全球锂资源产能大幅释放,可能出现过剩风险,供需格局扭转将导致锂价出现更大程度的回落;4)海外加速推进锂资源国有化,政策收紧或将带来矿权竞争加剧的风险。
华友钴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8-30 42.19 -- -- 42.66 1.11%
42.66 1.11%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333.46 亿元(同比+7.5%);归母净利润 20.85 亿元(同比-7.5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8.39 亿元(同比-16.11%)。其中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42.35 亿元(同比-20.06%);归母净利润 10.61 亿元(同比+1.12%);扣非归母净利 8.44 亿元(同比-15.86%)。 平安观点:锂电材料出货量稳步增长,电解镍产品成功注册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交割品牌。2023 年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约 4.60 万吨,其中 8 系及 9 系以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约 3.39 万吨,占三元材料总出货量的约 82.81%,产品结构实现持续优化。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约 5.25 万吨,同比增长 42.40%;钴产品出货量约 2.05 万吨,同比增加 10.96%;镍产品出货量约 5.37 万吨,同比增长 236.58%。 在建项目稳步推进,增量释放可期。印尼华飞 12 万吨镍金属量湿法项目 6月份投料试产;华科 4.5 万吨镍金属量高冰镍项目基本实现达产;华山 12万吨镍金属量湿法冶炼项目和 Pomalaa 湿法冶炼项目进入前期建设。随着华飞逐步达产,华山建设持续推进,公司镍湿法冶炼产能将进入加速增长期。 同时,非洲津巴布韦 Arcadia 锂矿项目于 3 月底正式投料试生产并成功产出第一批产品;广西配套年产 5 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于 6 月投料试产,7 月实现首批锂盐产品下线,锂产品矿冶一体化加速,业务增长弹性加速释放。 产业链上下游夯实布局,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报告期内,公司与淡水河谷印尼、福特汽车签署相关协议共同合作开发 Pomalaa 湿法项目;与 LG 化学等签署投资谅解备忘录,计划在韩国投资设立电池材料生产工厂;与POSCO FUTURE M 等签署投资谅解备忘录,计划在韩国投资设立电池材料硫酸镍精炼及前驱体生产工厂;启动在匈牙利投资建设匈牙利巴莫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项目。上游原料保障与下游海外市场拓展同步推进,公司未来锂电业务一体化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 随着公司在建产能逐步落地,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增长。锂电材料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景气度影响价格波动较大,调整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为 768.43、1029.04、1238.26 亿元(原预测值 900.50、1097.05、1223.67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50.96、77.60、98.31 亿元(原预测值为 88.70、121.90、129.09 亿元)。对应 PE 为 14.2、9.3、7.3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公司盈利增长不及预期。若当前在建项目进展超预期缓慢,则可能会影响公司未来业绩增长节奏。(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若受终端新能源汽车影响,锂电材料需求出现较大程度收缩,公司产品销售或一定程度受到影响。(3)行业竞争加剧。行业竞争大幅加剧或导致公司产品销量不及预期。
金力永磁 能源行业 2023-08-28 16.50 -- -- 18.26 10.67%
20.81 26.12%
详细
事项: 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34.3亿元(+3.82%); 归母净利润 3.33亿元(-28.2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88亿元(-37.65%)。 平安观点: 二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环比改善。公司 2022年上半年因发行 H 股取得募集资金结汇实现汇兑收益约 13000万元,剔除汇兑收益影响后,2023年公司上半年盈利相对平稳。其中二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64亿元,同比下降 47%,环比增长 33%,环比改善较为显著。 高性能磁材销量环比增长,晶界渗透技术应用占比提升。公司产品结构实现持续优化,2023年上半年公司使用晶界渗透技术生产 5755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品,同比增长 38.36%,占同期公司产品总产量的 86.03%,较去年同期提高了 19.28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品销量为 3893吨,环比增长 25.99%。同时,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磁钢产品销售量实现大幅增长,可装配新能源乘用车 203.1万辆,同比增长 104.74%。 赣州及包头二期在建产能推进,海外布局提升公司未来全球竞争力。公司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毛坯年产能 23000吨/年,在建包头二期 12000吨/年产能项目、宁波 3000吨/年高端磁材及 1亿台套组件产能项目,公司规划2025年建成 40000吨/年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公司规划在墨西哥投资建设“废旧磁钢综合利用项目”,项目达产后形成年处理 5000吨废旧磁钢综合利用及配套年产 3000吨高端磁材产品的生产能力。随着国内在建产能落地,海外市场布局逐步完善,公司竞争力有望加速提升。 投资建议: 随着公司在建产能逐步落地,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增长。钕铁硼磁钢受上游稀土价格影响较大,调整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76.35、99.88、117.83亿元(原预测值 90.89、113.65、129.2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7.90、10.75、14.27亿元(原预测值 11.48、15.32、18.54亿元)。对应 PE 为 27.6、20.3、15.3倍,维持“推荐”评级。
金宏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3-08-23 25.01 -- -- 27.22 8.84%
27.22 8.84%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23H1 实现营收 11.34 亿元,yoy+21.92%;实现归母净利润 1.62 亿元,yoy+64.46%;归母扣非净利润 1.44 亿元,yoy+74.94%;实现综合毛利率 39.15%,同比增加 4.25 个百分点。 平安观点:大宗气体业务:大规模空分项目封顶,长三角区域整合再推进。23H1 公司大宗气体业务营收 4.14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 41.20%。1)空分气:苏相金宏润合计 5.625 万吨大规模空分气项目封顶,液态氧氮氩等原料自给率有望大幅提升。2)二氧化碳回收:全资子公司嘉兴金宏和淮南金宏各 20 万吨/年食品级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已于 2023 年 6 月分别实现试生产和产能封顶;3)氦气:2023 年 5 月,公司与中集安瑞科举行液氦储罐战略合作签约,报告期内公司已进口 6 个液氦储罐的氦气;4)电子大宗载气:2023 年新取得无锡华润上华、苏州龙驰、西安卫光科技三个电子大宗载气大订单,2023 年 8 月初首个电子大宗载气-广东芯粤能项目正式量产。5)医用氧:公司在长三角核心区域收购上海振志、上海畅和、上海医阳三家医用氧销售公司,进一步整合上海医用氧销售渠道。 特种气体业务:营收高增速,占比再提升,多个新产品推进产业化。23H1公司部分特气产品实现量价齐升,业务营收同比增加 44.07%,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 23Q1 的 48.8%再提升至 49.2%。1)优势产品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已正式供应中芯国际、海力士、镁光、联芯集成、积塔、华润微电子、华力集成等头部半导体客户;眉山金宏 1 万吨超纯氨项目于 2023年 7 月试生产,越南金宏 6000 吨超纯氨项目正在推进产业化进程。2)投产新品:电子级正硅酸乙酯正在导入集成电路客户,高纯二氧化碳已实现小批量供应。3)在建新品:全氟丁二烯、一氟甲烷、八氟环丁烷、二氯二氢硅、六氯乙硅烷、乙硅烷、三甲基硅胺等 7 款产品持续推进产业化。4)氢气:眉山金宏 4000 万标方氢气项目于 2023 年 7 月试生产,株洲华龙 1440万标方氢气项目已于 2023 年 6 月成功封顶;同时,公司积极推进氢能设备研发、车用能源供应、绿氢应用场景拓展等多维发展。方正中等线简体 期间费用率整体下行,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2023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8.29%、8.80%和 4.03%,较 2022 年的 8.89%、9.19%和 4.30%有所下降,整体期间费用率稳中下调。公司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23H1 支出研发费用 4571.1 万元,同比增加 14.82%,截至报告期末,共取得各项知识产权 318 项,其中发明专利 73 项。 投资建议:2023 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维持增势,部分特气产品量价齐升,规模化新建项目按计划实施,期间费用率下行;预期下半年新建项目产能释放,多个特气产品产业化推进,叠加下游需求有望逐步回暖,公司业绩有望再上行。结合公司半年报业绩表现,上调部分产品售价和产销量,小幅下调期间费用率,调增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至 3.45、4.55、5.60 亿元(原值为 3.09、4.01、5.01 亿元),2023 年 8 月 17 日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4.1 倍、25.9 倍、21.0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终端需求增速不及预期。若半导体和显示面板产业上行周期延后开启,光伏电池产业需求下行,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则公司电子特气业务需求难释放,业绩增速可能受限。2)海外企业大幅扩产。若海外巨头企业大幅提高特气产能规模,以规模和技术优势挤占中国特气市场,则可能造成部分特气产品竞争激增,产能过剩的局面。3)技术突破受阻的风险。若海外严格限制相关技术出口,国内企业在高壁垒高纯特气产品上的研发和工业化量产短期难以突破,则可能造成国产替代进程受阻延后的情况。4)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若原料空分气和能源价格受极端气候、海外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供需格局出现较大变动,则价格可能大幅波动,从而造成公司生产成本的抬升。
金宏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3-07-21 25.22 -- -- 26.12 3.57%
27.22 7.93%
详细
业务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打造国内综合气体核心供应商。公司是专业从事大宗气体、特种气体和天然气“研产供销服”的综合气体供应商。成立于1999 年,立足于苏州,起家于大宗空分气;2010 年通过核心产品超纯氨,正式迈入电子特气市场;2020 年6 月于科创板上市,发展至今已组建子公司超六十家,业务不断拓展、品类矩阵持续完善;2021-2022 年间通过收购多家中小型气体公司,进一步完成对长株潭区域的整合。未来,公司仍将坚持纵横战略,以业务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服务一体化、空间广覆盖模式,致力于打造国内综合气体头部品牌。 大宗气体:大规模空分项目建成在即,氦气业务启航,电子大宗载气大订单陆续落地。1)公司苏相金宏润项目拟新建大规模空分气(含1.125 万吨电子级氮气、4.5 万吨液氮、23581 吨液氧、963 吨氩气),氮氧氩产能提升的同时部分原料可实现自给;2)淮南金宏碳捕集和嘉兴金宏二氧化碳回收的大级别项目有望在23 年建成投产,届时公司食品级二氧化碳产能将新增40 万吨/年;3)2022 年3 月,公司获首个进口氦槽,迈出氦气全产业链布局“第一步”;4)公司与北方集成电路签署的12 亿元、与广东芯粤能签订的10 亿元长期电子大宗载气大单合同已于23Q1 开始供气。 特种气体:巩固超纯氨头部厂商地位,把握氢能产业机会,持续扩充高纯特气品类。1)公司是国内7N 级超纯氨头部厂商,纯度品质领先,可用于半导体领域,基本可实现进口替代。2022 年公司超纯氨设计产能1.2 万吨/年,在建1.6 万吨/年(眉山金宏1 万吨预计23 年底建成、越南项目6000吨预计24 年初投产)。2)目前我国是氢气最大的生产国,政策支持下绿氢在各领域的应用场景有望加速打开,公司氢气现有设计产能6180 万立方/年,在建5440 万立方/年(眉山金宏+株洲华龙项目)均预计在2023年建成。3)公司不断拓展高壁垒特气品类,眉山金宏高端电子材料、新建高端电子专用材料等多个项目在建待投产,自主研发的正硅酸乙酯、全氟丁二烯、一氟甲烷、八氟环丁烷、二氯二氢硅、六氯乙硅烷等多种电子级高纯特气即将实现工业化生产,后续有望导入主流晶圆厂进行产品验证。 公司核心优势:1)渠道优势凸显,打造零售供气头部企业。公司深耕零售供气模式超20 年,在各个行业聚集了大量客户资源,衍生出众多附加服务,体现工业长尾效应。2)公司通过新设子公司和收购当地优质标的的方式在苏州、长株潭等区域成功完成资源整合。3)品类矩阵不断完善,多项技术国内领先,核心产品可比肩海外龙头。4)公司是国内较早成功打开TGCM 一体化服务模式的企业,有助于增加客户粘性。5)大宗气体和特气齐发展,业绩受双轮驱动,兼备弹性和韧性,凸显阿尔法属性。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随着公司大宗气体和核心特气产品产能规模持续扩大,同时多种自主研发的电子级高纯特气逐步导入生产,业绩受双轮驱动,有望实现更强的增长韧性。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77、30.00、37.50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09、4.01、5.01 亿元。对应7 月19 日收盘价PE 分别为39.4、30.4、24.3 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终端需求增速不及预期。若半导体和显示面板产业上行周期延后开启,光伏电池产业需求下行,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则公司电子特气业务需求难释放,业绩增速可能受限。2)海外企业大幅扩产。若海外巨头企业大幅提高特气产能规模,以规模和技术优势挤占中国特气市场,则可能造成部分特气产品竞争激增,产能过剩的局面。3)技术突破受阻的风险。若海外严格限制相关技术出口,国内企业在高壁垒高纯特气产品上的研发和工业化量产短期难以突破,则可能造成国产替代进程受阻延后的情况。4)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若原料空分气和能源价格受极端气候、海外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供需格局出现较大变动,则价格可能大幅波动,从而造成公司生产成本的抬升。
华友钴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6-08 48.01 -- -- 48.82 1.69%
52.96 10.31%
详细
打造全球锂电材料一体化龙头。公司成立于 2002年,以铜钴开采冶炼业务起家,多年来深耕传统有色业务。凭借早期资源、技术、产能及客户等方面的前瞻性布局,近年来实现了新能源锂电材料业务高速扩张,现已跻身锂电材料龙头,构建了集上游资源开发、中游有色精炼、下游锂电材料研发制造的锂电一体化发展格局。 资源优势、园区配套及技术保障,打造镍湿法冶炼竞争力。2018年起公司在印尼开始布局以湿法冶炼工艺为主的印尼红土镍矿冶炼项目,此后陆续启动华越、华科、华飞及华山等冶炼产能(华科项目为火法冶炼),公司投产及规划红土镍矿冶炼产能合计达 64.5万吨(镍金属吨)。 (1)资源优势:公司印尼冶炼项目所在位置红土镍矿资源丰富,通过参股 SCM和维达湾镍业,项目镍矿资源供应保障夯实。 (2)园区配套:公司印尼镍冶炼项目华科、华飞及华山分布在 Weda Bay 工业园,公司穿透持有工业园 24%的股权。园区配套基础设施齐备,为项目建设及运营提供了坚实的配套设施保障。 (3)技术保障: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从事钴、镍、铜等金属的湿法冶炼,拥有成熟的湿法冶炼项目管理团队,印尼项目团队拥有成功的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建设运营经验。 前驱体及正极材料扩产加速,一体化布局提升盈利能力。随着在建项目陆续投产,公司前驱体及三元正极产能进入加速释放阶段,锂电材料出货量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受益于早期湿法项目的一体化布局,公司锂电材料成本优势渐显,前驱体业务毛利率在 2022年显著提升至 20%以上,核心优势逐步凸显。随着未来公司印尼湿法项目陆续投产放量,前驱体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完善,公司锂电材料业务核心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 补齐锂资源布局,优质项目加速放量。非洲锂矿 Arcadia 为公司当前在产的核心锂矿项目,资源禀赋优越,规划项目达产后年产能折合可达约 5万吨碳酸锂当量。2023年 3月 Arcadia 锂矿已实现投料试生产。随着项目后期逐步达产,公司锂矿资源布局将加速夯实,锂电材料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完善。 铜钴业务稳固,采冶平稳发展。公司深耕铜钴业务多年, 2008年收购刚果(金)三家矿山公司的控制权, 2017年起加速推进中游冶炼环节建设,电积铜及氢氧化钴产能稳步提升,目前已形成以自有矿山为保障,以刚果(金)当地矿山、矿业公司采购为补充的商业模式。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随着公司锂电材料各产品产能逐步释放,一体化优势叠加产销增长带动公司业绩实现持续提升,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900.50、1097.05、1223.6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88.70、121.90、129.09亿元。对应 6月 5日收盘价 PE 分别为 8.9、6.4、6.1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项目进度不及预期。未来几年公司新增产能投产是公司盈利增长的关键驱动,若公司未来几年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则可能导致公司产销规模增长受限,或进一步导致公司盈利增长不及预期。 (2)市场需求大幅不及预期。当前锂电材料需求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预计将维持高位,若终端需求出现大幅不及预期的情况,则公司下游客户订单或出现增速不及预期。 (3)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如若出现金属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公司业绩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中矿资源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5-08 54.32 -- -- 60.97 12.24%
60.97 12.24%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0.41亿元(+232.51%);归母净利润32.95亿元(+485.8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2.21亿元(+492.24%)。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72亿元(+12.13%),归母净利润10.96亿元(+41.41%),其中公司对部分历史年度会计数据追溯调整。公司拟每10股派现10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股。 平安观点:锂盐产销全年大幅增长,新增项目投产可期。2022年公司锂盐销售量达2.4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62.89%。锂盐产量2.29万吨,同比增长192.89%。 公司锂盐产销量大幅提升主要系2021年8月2.5万吨锂盐产线投产,以及6000吨氟化锂产线改扩建完成,新增产能释放带来增量。公司所属江西东鹏现有锂盐产能3.1万吨,同时新建年产3.5万吨高纯锂盐项目,预计2023年四季度建成投产,2023年底公司锂盐产能合计将达6.6万吨,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发挥地勘优势,Bikita矿山再增储。公司充分发挥精湛的地勘技术优势及多年勘探经验,Bikita矿山实现探获储量大幅增长。2023年3月,公司地勘团队进行了Bikita矿山西区的增储工作,共计探获锂矿资源量1090.43万吨(折27.73万吨LCE),由此西区SQI6+Shaft地段资源量增至4031.83万吨矿石量(折112.69万吨LCE),Bikita矿山锂资源潜力进一步提升。 资源优势凸显,自有矿新增产能加码,锂资源自给率持续提升。为进一步发挥Bikita矿山的资源优势,公司将现有Bikita锂矿120万吨/年改扩建工程的生产能力增加至200万吨/年。Bikita当前在建项目包括200万吨/年锂辉石精矿选矿工程和200万吨/年透锂长石精矿选矿改扩建工程,计划于2023年陆续建成投产。达产后公司将拥有锂辉石精矿产能30万吨/年、化学级透锂长石精矿产能30万吨/年或技术级透锂长石精矿产能15万吨/年。此外,公司所属加拿大Taco矿山18万吨/年锂辉石采选产线已实现投产,同时拟新建Taco矿山100万吨/年选矿工程,总投资1.76亿加元。随着未来Bikita矿山及Taco矿山新增产能落地,国内新增高纯锂盐产能达产,公司锂资源自给率可达超150%,矿冶两端增量释放打开公司成长空间。铯铷盐板块持续向好,业绩稳步提升。2022年公司铯铷盐业务板块实现营收9.31亿元,毛利6.02亿元,毛利率维持近65%的高位。甲酸铯业务在原欧洲业务基础上,进一步向印度洋区域、马来西亚海域、泰国湾区域及中国海域内积极开拓。随着未来铯铷盐应用空间进一步打开,以及雅宝在铯铷市场的退出,公司的全球铯铷龙头地位将更加夯实,铯铷业务成长性有望进一步凸显。 投资建议:随着公司锂盐产能持续释放,资源自给率显著提升,预计公司业绩将实现持续增长,考虑到锂盐价格受终端新能源汽车景气度影响波动较大,调整公司2023-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9.38、157.12亿元(原预测值115.99、175.9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7.30、71.47亿元(原预测值49.17、73.19亿元)。新增2025年预测营业收入154.93亿元、归母净利润74.05亿元。对应PE为8.2、5.4、5.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公司盈利增长不及预期。 (2)锂盐需求不及预期。 (3)全球锂矿产能迅速释放。
吉林碳谷 基础化工业 2023-04-27 25.36 -- -- 43.98 1.22%
25.67 1.22%
详细
事项: 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和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20.84亿元,yoy+72.28%;归母净利润 6.30亿元,yoy+99.99%;归母扣非净利润 6.33亿元,yoy+108.29%。公司公布 2022年利润分配预案:拟以未分配利润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3元(含税),以资本公积每 10股转增 7股。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06亿元,yoy+21.69%;归母净利润 1.73亿元,yoy+4.12%; 归母扣非净利润 1.72亿元,yoy-1.86%。 平安观点: 大规模产能陆续释放,产品持续升级。产能释放进程上,截至 2022年年末,公司年产 4万吨/年碳纤维原丝项目产能利用率达 100%,建设中的“50K-15万吨/年原丝项目”有半数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计划 2024年完工,未来 1-2年将实现 20万吨左右的原丝设计产能,龙头地位再加固。 产品创新上,公司目前的大丝束 50K、35K 产品碳化后可用于高性能的T700级碳丝生产,2022年完成了 75K 产品的研发与储备,T800、T1000级相关产品进入实验室研制、小试和中试阶段,并在规模稳定量产工艺技术上实现了全面突破,预计 2023年 4月将启动上述产品对应的装备建设,并于 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规模量产,投放市场。 继续以 “打破技术垄断”、“降低产业链成本”,“推进国产替代”、“扩大应用领域”为己任。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再加大研发力度,2023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加 124.2%,23Q1研发费用率为 3.5%(22年同期为1.9%),技术提升不仅降低了公司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在良品率和均一稳定性方面也实现了优化。同时,公司充分发挥在国内原丝领域的竞争优势,推动碳纤维产业链的整合与合作,推动碳纤维的国产替代进程。 原丝是碳纤维产业链中供应相对紧俏、价格较坚挺的环节。从国内市场来看,下游碳纤维特别是相对低端的 T300级碳丝产能大幅扩张,新进入者不断增加,预计今年供应增速将大幅提升,国内碳纤维供需格局或将改变; 而当前我国碳纤维原丝环节供需仍存在缺口,公司仍是市场上主要的原丝供应商,供应增量有限,原丝价格也相对坚挺,因此我们认为原丝环节在碳纤维产业链中属于利润空间较为可观的一环。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 15万吨/年原丝产能陆续释放,规模持续领先,确定性量增带来的利润空间可观;同时,下游碳纤维厂商产能不断扩大带来较大的原丝需求增量,或将对原丝价格形成一定支撑。根据公司 2022年年报和 2023年一季报,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9、11.2、12.3亿元(原预测 23-24年归母净利润为 8.8、11.2亿元,新增 2025年预测值),对应 2023年 4月 25日 PE 为 15.7、12.4、11.2倍。看好公司产能有序释放、产品持续升级带来的业绩增量,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项目进度不及预期。若公司大规模扩产项目未能按计划投产放量,或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影响。2)碳纤维需求难释放的担忧。若终端风电市场难起量,碳纤维需求短期难见起色,或将延续相对低迷的状态。3)原丝和碳丝供给过剩的担忧。若市场上原丝新建和扩建项目大规模放量,导致供过于求,原丝和碳纤维价格将面临下跌的风险。4)竞争加剧的风险。新进入企业的项目投产放量,以及下游客户开始自产原丝,或将对公司业绩和市场地位形成一定压力。
吉林碳谷 基础化工业 2023-04-14 26.27 -- -- 26.57 1.14%
26.57 1.14%
详细
国内碳纤维原丝确定性龙头,聚焦大丝束,大规模放量在即。公司拆分自老牌腈纶企业,起步于小丝束原丝,2016 年产品转型,2018 年开启大丝束规模化生产,现已拥有1K-50K 全产品量产能力,业务聚焦大丝束,未来将向75K、100K 等更大丝束进军。截至2022Q3,公司原丝产能合计约4.3 万吨,大丝束产能近3.3 万吨,占比76.9%。据公司发布的业绩快报,2022 年营收达20.8 亿元, yoy+71.9%;归母净利6.3 亿元, yoy+108.1%。 随着15 万吨/年原丝扩建项目的12 条产线在未来3 年陆续投放,公司业绩增长空间大,对国内原丝市场供需结构的影响作用也将进一步加强。 首创新技术,开拓新客源,降本增效逐步兑现。1)公司独创三元水相悬浮聚合工艺和以DMAC 为溶剂的湿法两步法原丝生产技术,打破海外长期垄断的技术壁垒,助力大丝束原丝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在纺丝速度和一级品率上也均有明显突破。2)公司背靠吉林市国资委,深耕吉林&宝旌系客户资源,并积极开拓宏发系客源,下游客户扩能计划持续推进,公司作为原丝龙头,具备庞大的需求增量空间。3)技术创新+规模效应,公司的单位材耗、能耗和制造费用均降至相对低点,叠加供应紧张推动原丝售价上行,2020 年至2022Q1-Q3 大丝束原丝毛利率从31.25%升至40.15%,未来公司将以提高纺速、扩大规模等方式进一步降本。 行业核心驱动力:风电起量领航,氢能开启增势,高端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1)T300 级碳纤维产能大规模释放,价格下行至经济平衡点,全面替代玻纤成为风电叶片主流用材,以价换量逻辑兑现,打开利润空间;2)政策驱动,氢能产业加速布局,应用场景逐步打开,车载储氢瓶市场或将成为碳纤维需求的新增长极;3)航空航天领域用材具高技术壁垒和进入壁垒,海外国家出口限制推动了我国高性能碳纤维自研技术的持续突破,未来国产碳纤维有望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进一步打开国产替代空间。供给端:石化企业大规模扩产,原料丙烯腈供应充足;原丝环节,根据各厂家产能规划和下游需求情况,预期今年仍将维持紧平衡状态;低端碳纤维因多家新进入者投产在即加上原厂家扩产,预计供应充足,而中高端技术壁垒高,可量产企业有限,产能释放较慢, 预期供应仍较紧张。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15 万吨/年扩产项目预计在近3 年内分三期陆续投产,产能规模持续领先,规模化放量带来的利润空间可观。同时,终端风电市场需求释放在即,下游碳纤维厂商产能不断扩大带来较大的原丝需求增量,或将对原丝价格形成一定支撑。综上,预计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0.8、29.8、40.3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3、8.8、11.2亿元。 对应2023 年4 月12 日的PE 为22.4、16.2、12.7 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公司项目进度不及预期。若公司大规模扩产项目未能按计划投产放量,或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影响。2)碳纤维需求难释放的担忧。若终端风电市场难起量,碳纤维需求短期难见起色,或将延续相对低迷的状态。3)原丝和碳丝供给过剩的担忧。若市场上原丝新建和扩建项目大规模放量,导致供过于求,原丝和碳纤维价格将面临下跌的风险。4)竞争加剧的风险。新进入企业的项目投产放量,以及下游客户开始自产原丝,或将对公司业绩和市场地位形成一定压力。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