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夏庐生

安信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SAC执业证书编号:S1450517020003,曾就职于海通证...>>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沪电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7-27 4.61 5.64 -- 5.32 15.40%
8.00 73.54%
详细
精耕主业,通信设备板+高阶汽车板双轮驱动。沪电股份由台湾印刷电路板(PCB)传奇企业家吴礼淦先生创立,多年来公司深耕刚性PCB主业,稳健经营。目前公司接近97%的收入来自于刚性PCB板业务,其中通信设备板、高阶汽车板各占公司营收的62.8%和24.4%。根据NTI的PCB排行榜,2016年公司位居全球PCB企业100强的第21位,在中国大陆PCB企业里面仅次于建滔。 5G对高频/高速PCB的用量需求大增。在5G时代,无线信号将向更高频段延伸,基站密度及移动数据计算量大幅增加,未来高频(天线用)高速(IDC/基站用)器件的需求预期大幅增长。我们预估仅用于5G基站天线的高频PCB就将是4G的数倍。另外,5G时代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变革将带来大型IDC、边缘中小型数据中心的增加,高速PCB的用量也将成倍数增加。 2018年H1业务边际改善明显,产线盈利能力优化。根据最新业绩预告修正,公司2018年H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4%,同时归母净利润上修至1.7亿元~2.0亿元(公司原预计2018年1~6月净利润为1.1亿元~1.6亿元),同比增长65.09%~94.22%,上修幅度约为4000~6000万元,体现了公司内生盈利能力显著改善。今年5月23日,公司公告2018年股票激励计划实施,实际授予的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管黄新镇、高文贤和朱碧霞3人,以及414位中层管理人员等。本次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2.29元/股。业绩考核目标为:以公司2017年归母净利润(2.04亿元)为基数,2018~2020年公司净利润增不少于10%、20%和30%,公司业绩拐点信号明显。 5G高端PCB的附加值将由掌握“材料技术”和“核心工艺”的公司共同分享。PCB只靠用高频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制作工艺对PCB的最终性能有关键影响。1、高频高速PCB工艺涉及对PCB成品线宽、线厚、孔径、层间对位精度等多项指标的要求,每道工序的加工难度都较以往大幅提高;2、应用某些树脂和低介电玻纤布等原材料的覆铜板本身加工难度比普通FR-4覆铜板更高。实现5G的性能要求需要PCB制造商和材料厂商共同努力,未来二者也将共同分享5G的市场附加值。沪电股份的高速板工艺在国内首屈一指,我们预计在5G周期中,沪电股份和深南电路将仍是通信设备PCB领域两大玩家,将共同分享增量市场的蛋糕。 在核心设备商供应链中地位稳固,5G预计维持较高份额。2016年,公司前5大客户销售已占了公司总收入的73.2%(前3大占57%),合计销售金额同比增长33.1%。2017年,前5大客户的销售占比为69.17%,但合计销售金额仍继续增长了15%。公司前5大客户为通信(华为、诺基亚)、服务器(思科)、汽车零部件领域(大陆)的世界级巨头。其中,通信和服务器设备领域认证门槛高、周期长,一旦核心供应商地位确定后较难撼动。在4GLTE建网阶段,公司在华为、诺基亚等设备商的PCB采购中就已经占据重要地位,近两年份额进一步提升,5G预计继续维持较高份额。 4G周期蛰伏,5G内生拐点将至。公司本部昆山厂、黄石沪士和沪利微电是公司三大经营平台。2013~2015年公司由于昆山新厂搬迁,业绩大幅下滑。公司在困难时期牺牲了短期毛利,在昆山旧厂坚持生产,4G周期在通信设备商采购中的份额维持稳定。公司昆山、黄石新厂搬迁完毕后,产能利用率和良率稳步恢复,内生改善趋势明显。另外,公司16年已经全额收到昆山开发区累计8.14亿政府搬迁补偿款(账上待摊销的递延收益余额5.73亿)。该款项用于公司新厂产能重置,新设备完全满足5G的高精度要求,为抢占市场份额铺平了道路。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53.6亿元(+15.8%)、72.6亿元(+35.5%)、91.8亿元(+26.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7亿元(+83.1%)、5.2亿元(+39.6%)、6.8亿元(+30.3%),对应EPS分别为0.22元、0.30元、0.39元,对应PE分别为21倍、15倍、11倍。参考可比公司2019年平均动态PE22倍的水平,结合公司未来在5G带动下的发展预期,我们给予沪电股份2019年动态PE20倍的合理估值,6个月目标价为6.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PCB行业近期受到供给侧改革及环保限产影响较大。2、覆铜板行业价格有波动加剧的风险。3、5G商用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影响设备投资进度等。
烽火通信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18-07-26 29.39 31.39 88.76% 32.94 12.08%
32.94 12.08%
详细
光通信专家逐步向ICT 转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公司是我国“光通信专家”,光通信设备和光纤光缆业务占比分别高达63%和26%,光通信设备市场地位在国内仅次于华为和中兴通讯,光纤光缆在三大运营商历年集采中也保持前五的市场份额。2015年以来,公司加速ICT转型步伐,目前以云计算和网络安全服务为主的数据网络业务占比超过10%,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光设备市场持续高景气,公司技术积累深厚:5G 商用渐行渐近,传输网建设将成为光设备市场的主要增长力。同时,互联网数据流量持续高增长导致传输网扩容压力长期存在。根据Ovum 预测,2016~2020年100G 及以上光设备市场规模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和33%,到2020年市场规模分别达到690亿美元和220亿美元。在接入层,根据Ovum 预测,2017~2021年全球10G PON 市场间将以21%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1年达到24亿美元。公司光设备产品兼具较高的全球市场份额和竞争实力。根据Ovum 2016的统计,公司光设备的全球市场份额维持在第五左右。同时,公司布局芯片研发,10GPON 系列设备已规模采用自研芯片,100G PON 已成功开发原型机。 光设备市场整体景气,公司受益确定性强。 光纤光缆需求连年提升,看好公司棒-纤-缆一体化结构:5G 基站新增中传回路需求,光纤光缆需求或将继续维持景气。此前,商务部面向日、美光棒厂商继续征收反倾销税,有望延续到2023年,导致光棒紧缺供应状态延续。公司是国内拥有光棒-光纤-光缆一体化技术链条的少数厂商之一,在三大运营商集采中的中标份额长期稳定在前五。未来,公司光棒自给率有望逐步提高,进而提高毛利率水平。 ICT 转型稳步推进,云计算和网络安全业务齐飞: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给ICT 行业带来了发展动能。公司早在2015年即发布FitCloud 云网一体化战略,聚焦云计算和网络安全业务。云计算方面,根据公司官网信息,其打造的湖北楚天云云服务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华中地区首个基于OpenStack 开放技术架构省级政务云。网络安全方面,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烽火星空是国内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龙头企业。依托领先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未来公司ICT 业务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20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2.15亿元(+15%)、288.15亿元(+19%)、348.67亿元(+2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56亿元(+16%)、11.54亿元(+21%)、14.03亿元(+22%),对应EPS 分别为0.86元、1.04元、1.26元,对应PE 分别为35倍、29倍、24倍。考虑到外部贸易战扰动因素逐步缓解以及公司在未来5G 历史机遇下的领先产业地位,上调6个月目标价至32.68元,维持“增持-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5G 商用进程不及预期;网络信息安全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锐科激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7-03 88.40 29.31 45.60% 225.00 154.52%
225.00 154.52%
详细
大功率光纤激光器龙头,为我国激光装备器件自主可控打开局面。公司专注于光纤激光器领域,具有从材料、器件到整机的垂直集成能力,也是国内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先行者。公司先后研制出我国第1台25W 脉冲光纤激光器,第1台100W、1000W、4000W、6000W、10000W 连续光纤激光器,实现国产光纤激光器从0到1的突破。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自主研发的脉冲光纤激光器、连续光纤激光器两大系列,其中200W 以内脉冲激光器和6000W 以内连续激光器两大系列实现规模化生产,6000W 以上大功率连续激光器实现小批量生产,并出口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工业材料激光器市场规模超越光通信,是激光器第一大应用领域。激光是20世纪改变人类生产力的重要发明之一,美国GDP 的50%产出与激光产业直接或间接相关。在如此庞大的产业链中,激光器处于激光装备产业中游,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激光器的应用领域包括通讯、材料加工、科研与军事及生物医疗等。 其中,光通信和工业激光应用是两个最大的分支。根据Laser Markets Research的数据,2017年全球工业材料加工激光器收入规模达到51.66亿美元,占全球激光器收入的42%,已经超越光通讯领域成为第一大激光器应用领域。 在工业装备领域,光纤激光器技术逐步成熟,将替代CO2和YAG 等固体激光器。工业激光器领域未来将向“更快、更高、更强”发展:1、脉冲激光器逐步向皮秒/飞秒级的极短脉冲发展,要求具有极高的峰值功率。2、光纤/半导体激光器向千瓦到万瓦级高功率发展;3、超紫外激光器等“冷加工”设备在精密加工领域的应用。目前,中国传统制造业中“光加工”的渗透率在逐步追近欧美,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同时,激光器的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包括动力电池、OLED、消费电子、高端装备制造甚至激光武器等,激光装备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上游器件国产化率低,但中游激光器正逐步实现高端替代,锐科成长可期。 在产业链中,我国上游光学部件、数控系统、电学材料等核心器件和材料自给率较低,其中在激光器制造成本中占比较大的内泵浦、光芯片、特种光纤等器件材料缺乏。在下游设备集成领域,我国激光装备产业正逐步走出大族激光等世界级企业,为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贡献巨大。在中游激光器领域,国内低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市场份额高达85%,中国厂商正大举出海,逐渐抢占国际市场。2017年,国产中功率激光器销售规模大幅增长,抢占过半国内市场。大功率激光器领域,虽然国内市场仍以IPG、Coherent、Trumpf 和nLight 等外资厂商为主,但锐科激光、创鑫激光等正逐步突围,未来成长可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15.7亿元(+64.6%)、21.2亿元(+35.3%)、29.3亿元(+3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8亿元(+71.5%)、7.1亿元(+39.8%)、9.9亿元(+39.8%),对应EPS分别为3.71元、5.51元、7.71元,对应PE 分别为18倍、12倍、9倍。参考可比公司2018年平均动态PE 33倍的水平,结合1、中国高端制造自主可控的需求;2、公司在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及超短脉冲激光器在国产化方面的突破,我们给予锐科激光2018年动态PE 35倍的合理估值,6个月目标价为129.8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高端激光器壁垒高,外资巨头众多,市场竞争压力大。
飞荣达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6-21 28.00 15.29 4.44% 41.26 47.36%
44.65 59.46%
详细
事件:北京时间6月14日,3GPP出台了第一个正式可商用5G标准(Release-15版本)。此次会议,大约有500余家运营商、系统厂商、终端厂商、芯片厂商、仪表厂商及垂直行业厂商参加。此次独立组网功能冻结意义重大,使5GNR具备了独立部署的能力,同时带来全新的端到端新架构。 公司全新一代5G激光选择性电镀塑料天线振子有望成为5G主流方案,商用进程加速,后续催化不断。全球统一标准是移动通信的基础,5G网络设备和商用终端将以此版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此次NR标准冻结标志着5G时代的正式来临。其中在基站测,由于5G时代MassiveMIMO(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的应用,新型3D注塑+选择性激光电镀工艺因为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优、性能好等特点,必然在5G的备选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飞荣达提前6年布局,深得基站主流设备商信任,创新开发出全新一代“3D塑料+选择性激光电镀工艺”5G天线振子,无论在技术积累还是可选方案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预计,下游设备商完整商用的设备方案将会在本次标准制定后6~9个月内出台,届时公司将深度参与设备商的设备实验和技术验证,短时间内将催化不断。 传统消费电子、手机终端领域增速稳定,IPO募资项目有望如期贡献业绩。公司传统收入中,通讯设备收入约占30%左右,手机终端约占45%左右,由于通信设备市场处于4G到5G的过渡期,传统基站材料需求放缓,但消费电子业务仍然高速发展。目前,公司已经是微软X-box的主力供应商,2017年下半年开始供货,同时Surface为主要合作项目。另外,公司2017年已经通过了Facebook服务器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的认证,同时公司已经开始向Facebook小批量供货。根据公告,公司IPO募集资金扩产项目已经基本建成,按照测算预计可贡献营业收入6.05亿元,项目IRR达到22.89%。公司传统业务具有需求支撑,我们看好产能如期释放。 已获华为全部塑料产品线的供货资格,有望充分受益5G大机遇。华为是公司第一大客户,1997年公司通过薄膜开关产品打入华为,伴随华为的高速成长,不断拓宽产品线。2017年公司取得华为技术全部塑料产品线的供货资格,成为其塑料产品的主力供货商之一,同时公司对华为销售不断增长。随着5G时代到来,基站密度加大、手机终端升级、物联网终端普及,都将会带来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需求的大幅提升,公司将是5G上游组件市场的直接受益者。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14.9亿元(+43.5%)、25.6亿元(+72.0%)、37.1亿元(+4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85亿元(+70.9%)、3.20亿元(+73.4%)、4.92亿元(+53.6%),对应EPS分别为0.91元、1.57元、2.42元,对应PE分别为38倍、22倍、14倍。考虑到5G新周期的到来将拉动下游需求,公司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业务步入快速发展期,5G天线振子将带来业绩高弹性,我们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36.30元,对应2018年动态PE40倍。 风险提示:5G商用进程不达预期,天线方案技术存在不确定性。
生益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6-21 8.22 10.02 -- 10.68 29.93%
11.70 42.34%
详细
事件:2018年6月13日,生益科技第一条智能制造示范线总结暨启用会议在松山湖厂区举行,董事长刘述峰等公司高管均参与会议。 公司产品种类齐全,稳居覆铜板行业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公司主要经营覆铜板和粘贴片(CCL和PP,82%)、以及印制电路板(PCB,17%)业务,产品覆盖中高端且种类齐全,目前正积极布局高频新材料产品(碳氢化合物树脂S7136系列和聚四氟乙烯GF系列)。根据Prismark统计(收入口径),公司自2013年开始稳居CCL行业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并不断缩小与第一位建滔化工的差距。 5G传输速率大幅提升,推动基站射频前端高频CCL需求扩大十余倍:为满足5G传输速率提升的需求,高频通信、大规模天线(MassiveMIMO)技术和有源天线(AAU)技术将广泛应用,直接推动基站射频前端高频CCL材料(PTFE和碳氢化合物树脂)需求提高至4G的15~20倍,市场总规模或将达到223亿元,基站建设峰值年份(2020年)达到74亿元。 4G时代美日厂商垄断高频CCL市场,公司技术研发成果逐步落地,5G时代有望抢占较高市场份额:高频材料的核心要求是低介电常数(Dk)和低介电损耗因子(Df),目前主流高频产品是通过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及碳氢化合物树脂材料工艺实现,美日厂商罗杰斯(55%)、Park/Nelco(22%)、Isola(9%)、和中兴化成(5%)等占据全球主要市场份额,其中罗杰斯PTFE市场份额在90%以上。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碳氢化合物树脂系列产品,借力本土通信设备商华为和中兴5G市场份额的提升,公司有望顺势抢占高频CCL市场较高份额。 环保趋严叠加铜箔扩产受限,传统产品行业毛利率或将整体高位维持,公司产能扩张助力市占率进一步提升:CCL原材料铜箔(电解铜箔)占营业成本40%以上,近年来电解铜箔供不应求,价格持续攀升,由于下游PCB需求坚挺,CCL与铜箔非对称涨价,推动CCL行业毛利率持续走高。未来铜箔紧或将持续紧缺供应,CCL毛利率有望高位维持。公司现有PP产能8322万米和CCL产能7067万平方米,我们预测,随着2018-2020年公司松山湖、陕西生益产线扩产以及九江厂一期、生益特材建成投产,CCL总产能有望突破1亿平方米/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112.89亿元(+5.0%)、154.73亿元(+37.1%)和195.13亿元(+26.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3.36亿元(+23.3%)、15.96亿元(+19.4%)和20.07亿元(+25.8%),对应EPS分别为0.63元、0.76元和0.96元,对应PE分别为15倍、12倍和10倍。考虑到5G高频材料十余倍的增长空间以及公司市占率的大概率提升,我们给予公司2018年动态PE18倍的合理估值,六个月目标价11.34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紫光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5-02 51.33 29.91 51.75% 75.40 4.58%
53.68 4.58%
详细
事件:4月25日,紫光股份发布2017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0.71亿,同比增长41.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75亿(扣非后9.88亿),同比增长93.35%(扣非后+80.72%);同日,公司发布2018年一季报:2018Q1实现营业收入101.12亿元,同比增长30.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亿元(扣非后2.04亿),同比下滑21.32%(扣非后下滑10.95%),基本符合超市场预期。 资产整合协同效应显著,业务规模大幅提升。根据2017年报披露,公司产品销售量(营业收入)同比增加41.00%,其中IT基础架构业务实现营收159.81亿(+82.83%);IT产品分销与供应链服务实现营收281.93亿(+26.76%);业务合并抵消58.76亿(+57.73%)。自2016年通过定增实现资产整合以来,公司旗下业务平台新华三、紫光数码业务大幅扩张。报告期内,新华三和紫光数码分别实现营收237.72亿元和182.84亿元(同比+70.56%和+17.62%),实现归母净利润22.65亿元和2.55亿元(同比+156.48%和+35.82%)。 企业级网络产品领先优势扩大,国内份额逐步提升。根据2017年IDC统计,公司H3C品牌产品在国内企业级市场中,交换机、路由器和WLAN产品的市占率分别为34.7%、26.2%和30.9%,分别比上年末提升2.7、-1.8和3.9个百分点;X86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市占率分别为13.7%和7.3%,分别比上年提升1.7和2.3个百分点。根据年报披露,2016~2017年公司在政务云市场、服务虚拟化市场、云管理平台市场、超融合产品UIS均连续两年稳居国产品牌或在中国区市场份额第一。 经营性资产大幅增加,杠杆略有提高,大力加码主业发展。公司2017年末短期借款余额达到33.28亿元(上年末仅1.00亿元),主要由于紫光数码采购扩张,银行借款增加导致。根据年报披露,公司2017年采购金额达到410.98亿元(+78.91%);另外,期末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分别上升了34.30%和67.13%。公司2017年末资产负债率提高至32.14%(上年末27.57%),公司全年财务费用也相应增长了30.98%。 研发投入大幅提升,政府研发补助增加。2017年,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增长45.99%和42.37%,主要因为2016年同期仅合并新华三5~12月的费用,同时公司研发投入和人员费用也有所增加;虽然费用总额增长,但由于业务收入相应扩大,公司三费率仍然保持稳定。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达30.49亿元(+70.95%),占营收比例从6.44%提升至7.80%,研发人员达到5876人,数量占比从39.21%提升至47.22%。2017年,公司其他收益达到11.83亿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7.99亿元(主要为研发和经营补助)。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88亿(+80.72%)。2018年Q1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达到8.06亿元(+40.57%),部分政府补助发放时间较去年同期有所延迟,导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1.32%;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04亿,同比下降10.95%。 发布“紫光云”进军公有云市场,“云服务”战略深入推进。云计算进入2.0时代,市场格局面临重塑。近日,紫光集团发布了“紫光云”战略,宣布投资120亿元进军公有云市场,凭借新华三在云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优势及在私有云市场的协同效应,提供一流的全栈式公共云服务,加速推进包括工业互联网在内的“百城百业”云平台。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全系列自主可控的2/4路服务器、125X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H3Cloud2.0云平台、DataEngine大数据平台、室外球型物联网融合基站等数十款产品、系统平台及云架构下的数据存储系统和容器化云计算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专利申请总量达到8千余件,其中90%以上是发明专利。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537.1亿元(+37.5%)、610.5亿元(+13.7%)、708.5亿元(+1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3亿元(+22.5%)、23.5亿元(+21.9%)、28.7亿元(+22.1%),对应EPS分别为1.85元、2.26元、2.76元,对应PE分别为42倍、34倍、28倍。参考可比公司2018年平均动态PE57倍,结合公司未来在云计算、5G双轮驱动下的发展预期,我们给予公司6个月目标价为83.78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云计算市场竞争加剧;5G进展不达预期。
飞荣达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4-30 30.06 15.56 6.28% 69.80 15.95%
41.26 37.26%
详细
电磁屏蔽材料销售较快增长,导热材料静待5G到来。公司是国内少数的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手机终端、计算机、IDC、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根据2017年报披露,2017年公司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业务实现营收4.42亿(+33.03%),主要由于公司(苹果、三星、OPPO、VIVO等)智能手机客户的销售市占率稳步提升;公司导热材料及器件业务实现营收1.46亿(-2.21%),主要由于通信设备处于4G向5G过渡期、需求增速放缓,但公司自主品牌导热材料已通过了思科、NOKIA等大客户的认证,未来5G设备对导热材料需求有望倍增,公司有望获得更大成长空间。 2018年Q1毛利率回升,业绩超市场预期:以往公司下游应用中手机终端的收入占比在40%左右,由于2017年初公司手机终端新产品开发较多,部分新项目开发推迟量产等原因,公司全年毛利率下滑3.72个百分点,导致2017年归母净利润下滑6.68%。2018年Q1,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8.3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47.37万元,同比增长47.12%,达到之前业绩预告的上限,超市场预期。同时,2018年Q1毛利率回升,达到30.45%,为上市以来单季度新高。 费用方面,2018年Q1三项费率达到18.07%,较上年同期提高了5.46个百分点,主要由于管理费用同比上升29.33%,随着5G临近,公司研发强度逐步加大,整体专利数量已达91项(其中包括5G塑料天线振子工艺专利)。 已获华为全部塑料产品线的供货资格,有望充分受益5G大机遇。华为是公司第一大客户,1997年公司通过薄膜开关产品打入华为,伴随华为的高速成长,不断拓宽产品线。2017年公司取得华为技术全部塑料产品线的供货资格,成为其塑料产品的主力供货商之一。随着5G时代到来,基站密度加大、手机终端升级、物联网终端普及,都将会带来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需求的大幅提升,公司将是5G上游组件市场的直接受益者。 创新开发出全新一代5G塑料天线振子,技术领先。天线振子用于导向和放大电磁波,是基站天线的核心器件,5G时代MassiveMIMO(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的应用,单面天线的振子数量将会从4G最多16个大幅增加至64、128甚至256个,原有铸造工艺、钣金工艺的天线振子因重量和体积大将不能满足要求,而新型3D注塑+选择性激光电镀工艺因为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优、性能好等特点,必然在5G的备选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公司提前6年布局,与5G基站主流设备商紧密合作,创新开发出全新一代“3D塑料+选择性激光电镀工艺”5G天线振子,具有独特技术优势,未来天线振子有望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股权激励落地,管理层信心充足,未来发展动力强劲。公司具有国际领先的行业人才储备,近日完成了除高管外的64名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限制性股票授予,上下同心,未来发展动力强劲。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14.9亿元(+43.5%)、25.6亿元(+72.0%)、37.1亿元(+4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85亿元(+70.9%)、3.20亿元(+73.4%)、4.92亿元(+53.6%),对应EPS分别为1.85元、3.20元、4.92元,对应PE分别为34倍、19倍、13倍。 考虑到5G新周期的到来将拉动下游需求,公司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业务步入快速发展期,5G天线振子将带来业绩高弹性,我们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74.00元,对应2018年动态PE40倍。 风险提示:5G商用进程不达预期,天线方案技术存在不确定性。
生益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4-30 8.60 12.03 -- 15.15 17.53%
10.76 25.12%
详细
事件:2018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18年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18.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亿元,同比下降12.19%。 下游线路板(PCB)行业需求放缓,公司营业收入稳增长:2018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18.87%,同比增速较2017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公司是覆铜板(CCL)龙头厂商,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汽车电子、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各种电子产品的PCB中。2018年Q1,受到下游PCB行业需求放缓的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低于2017年同期。预计2018年Q2以后,随着汽车电子领域的景气发展,公司收入增速会稳步提高。 原材料价格上涨拉低毛利率,财务费用提高导致净利率有所降低:2018年Q1,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5.94%,直接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至20.51%。公司营业成本增加主要是原材料(包括铜、树脂和玻璃布)受到需求提前、过度消费和供不应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价格自2017年Q2以来持续上升所致。期间费用方面,2018年Q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98%,同比下降22.77%;管理费用率为5.76%,同比下降15.36%;但是财务费用率达到1.27%,同比增长37.66%。财务费用率大幅提高,主要是公司计提可转换债券利息费用所致。在期间费用的综合影响下,公司实现净利率9.22%,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预计2018年Q2原材料供求矛盾有望缓解,公司毛利率可以实现稳步爬升;同时财务费用压力释放,进而带动净利率的提高。 5G对覆铜板高频高速性能要求提升,公司有望率先实现国产化突破:公司是覆铜板龙头厂商,根据Prismark统计,公司市占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产品种类齐全,主营中高端,并且正在布局成长性更高的高频材料。5G基站预计2020年大规模建设,高频材料需求是4G十余倍;同时高频覆铜板盈利能力高,毛利率达到50%以上。4G时代高频板市场被罗杰斯、Park/Nelco、Isola等美日厂商垄断,目前公司已经研发出可以对标外资厂商的高频/高速覆铜板产品体系,并可以实现产业化,5G时代有望率先实现高频/高速国产化突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124.92亿元(+16.19%)、171.22亿元(+37.06%)和215.92亿元(+26.1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4.84亿元(+38.04%)、17.81亿元(+20.04%)和22.38亿元(+25.70%),对应EPS分别为1.02元、1.22元和1.54元,对应PE分别为14倍、12倍和10倍。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维持目标价20.40元。 风险提示:覆铜板行业竞争加剧,5G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紫光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4-05 80.40 29.91 51.75% 80.42 0.02%
80.42 0.02%
详细
发布“紫光云”进军公有云市场,“云服务”战略深入推进:云计算进入2.0时代,市场格局面临重塑,公司深入推进“云服务”战略,近日发布“紫光云”进军公有云市场,凭借新华三在云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优势,提供一流的全栈式公共云服务,加速推进包括工业互联网在内的“百城百业”云平台,建设覆盖全国的云基础设施网络,与新华三在私有云市场领先优势形成协同效应。 新华三企业级网络产品中国领先,稳健成长,全球份额提升空间大。 新华三作为国内企业网络设备龙头企业,在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无线WLAN、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都保持领先份额,受益于国家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加速企业上云,业绩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同时,对标全球企业网络龙头思科,新华三未来在海外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巨大。 5G时代CT云化实现ICT大融合,公司有望借SDN/NFV领域弯道超车,打开增长新空间。5G时代,核心网SDN化成为趋势,从而带动CT行业云化实现ICT大融合,新华三作为具有CT基因的IT企业网络龙头公司,有望紧抓SDN网络变革历史机遇,撬动全球运营商这一巨大市场,打开成长新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37.1亿元(+15.1%)、610.5亿元(+1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3亿元(+20.2%)、23.5亿元(+22.1%),对应EPS分别为1.85元、2.26元,对应PE分别为39倍、32倍。参考可比公司2018年平均动态PE57倍,结合公司未来在云计算、5G双轮驱动下的发展预期,我们给予公司2018年动态PE45倍的合理估值,6个月目标价为83.7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公有云市场竞争剧烈,业务开展不达预期;运营商SDN/NFV实际支出不达预期。
飞荣达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4-03 35.05 15.56 6.28% 72.85 3.77%
36.37 3.77%
详细
“材料+后加工”一体化的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及器件龙头厂商。公司作为国内少数的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产品体系丰富,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手机终端、计算机、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领域,直接客户包括华为、中兴、诺基亚、联想、思科、微软等,间接客户有苹果、三星、OPPO、VIVO等。公司还在陆续拓展新客户,已经通过三星、Facebook的材料认证。 背靠华为,不断拓宽产品线,从传统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到5G天线振子,将充分受益于5G大机遇。华为是公司第一大客户,1997年公司通过薄膜开关产品打入华为,伴随华为的高速成长,不断拓宽产品线。 随着5G的到来,基站密度加大、手机终端升级、物联网终端普及,都将会带来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天线振子需求的大幅增加,公司将是5G上游组件市场的直接受益者。 创新开发出全新一代塑料天线振子,技术领先。天线振子用于导向和放大电磁波,是基站天线的核心器件,5G时代MassiveMIMO(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的应用,单面天线的振子数量将会从4G最多16个大幅增加至64、125甚至256个,原有铸造工艺、钣金工艺的天线振子因重量和体积大将不能满足要求,公司与5G基站主流设备商紧密合作,创新开发出全新一代塑料天线振子,工艺与4G完全不同,具有独特技术优势,未来有望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公司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传统业务步入快速发展期,IPO募投产能释放,带动业绩大幅提升。公司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领域,下游需求旺盛,IPO募投项目建成后,预计未来产能将增加1倍,有望带动业绩大幅提升,传统业务步入快速发展期。 人才储备充足,股权激励落地,未来发展动力强劲。公司具有国际领先的行业人才储备,近日完成了除高管外的64名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限制性股票授予,上下同心,未来发展动力强劲。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14.9亿元(+43.5%)、25.6亿元(+72.0%)、37.2亿元(+4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85亿元(+71.3%)、3.20亿元(+72.9%)、4.87亿元(+52.2%),对应EPS分别为1.85元、3.20元、4.87元,对应PE分别为35倍、20倍、13倍。考虑到5G新周期的到来将拉动下游需求,公司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传统业务步入快速发展期,5G天线振子将带来业绩高弹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74.00元,对应2018年动态PE40倍。 风险提示:5G商用进程不达预期,天线方案存在不确定性。
中兴通讯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18-03-20 31.88 34.99 23.90% 32.65 2.42%
32.65 2.42%
详细
收入全面增长,继续看好5G时代中兴全球份额的提升。根据年报披露,2017年公司所有业务均实现收入正增长,其中运营商网络业务实现营收637.8亿(+8.3%);消费者业务实现营收352.1亿(+5.2%);政企业务实现营收98.3亿(+10.4%),收入恢复正增长(上年同期-15.2%)。公司国内、国际分别实现营收619.6亿元(+5.8%)与468.6亿元(+9.8%),国际业务增速高于全球电信收入同比1.2%增长水平(爱立信、诺基亚收入同比下滑)。我们继续重申看好公司在5G大周期下全球份额的提升。 4G投资继续向深度覆盖推进,5G大规模投资帷幕拉开:目前,4G网络继续向深度覆盖推进。根据工信部统计,2017全国净增移基站59.3万个,总数达619万个。5G天量投资帷幕拉开,我们预计,5G宏基站覆盖密度有望至少达到4G的1.5倍。另外,5G需要全新的光传输网络,再加上边缘计算能力的部署,投资量将远高于4G。3GPP于2017年12月完成了非独立组网标准(NSA)的制定,独立组网标准(SA)制定也将于2018年6月完成;2018年,5G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将进入关键节点,芯片和终端产品逐步成型,行业催化不断。 5G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和商用验证全方位突破。2017年中兴通讯研发投入129.6亿(+1.6%),占营收的比重达到11.9%。中兴通讯2017年聚焦5G端到端解决方案,在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和商用验证等方面全力投入。 1、标准制定:公司牵头负责IMT-2020超过30%的课题研究,担任IEEE组、网络技术组、传输技术组三个核心课题的研究组长,并获得三个5G新空口标准主编席位,同时牵头多个5G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2、产品研发:公司打通连接、承载、业务、终端全产品领域。(1)承载网方面,公司发布业界首款T级别5G承载旗舰平台,拥有目前业界最大容量。光传输和光接入领域居全球前二,首发业界基于光导波技术的下一代256T超大容量交叉平台。光接入旗舰TITAN四倍于业界容量;10GPON市场占有率第一,IPTV机顶盒发货量全球第三,同时中兴正助力中国移动建成全球第一大融合CDN网。(2)在物联网、芯片、云计算等新兴领域,公司基于7nm先进工艺,自主研发高性能多模软基带芯片和数字中频芯片;发布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NB-IoT安全物联网芯片。(3)终端方面,公司推出全球首款千兆手机及两款千兆级网关,率先实现千兆终端全场景覆盖。2017年中兴手机海外六大重点市场进入Top5,其中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排名第四,西班牙、俄罗斯排名第五,澳洲排名第三。 3、5G商用验证:公司在国家5G一阶段和二阶段测试中刷新多项测试记录;与中国移动、高通合作,完成全球首个基于最新3GPP5GNR的异厂家IoDT互通测试;与英特尔合作,发布面向5G的全球首个基于软件定义架构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的5G无线接入产品;截止2017年底,中兴通讯已在全球部署超过320个NFV商用/实验局,极大推动5G商用进程,为全球加速商用部署做出巨大贡献。 超强的现金实力,打响5G市场份额之战:2017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2亿(+37.3%),剔除美国罚款同比增长136.6%。今年1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总额不超过130亿元,其中91亿元用于5G技术与产品开发,3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后公司现金“弹药”充足,为新管理层的“2020战略”打下夯实基础。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1199亿元(+10.2%)、1381亿元(+15.1%)、1635亿元(+18.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53.3亿元(+16.8%)、66.4亿元(+24.6%)、81.5亿元(+22.6%),对应EPS分别为1.27元、1.58元、1.94元,对应PE分别为25倍、20倍、17倍,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5G商用进展不及预期、海外市场竞争加剧。
中兴通讯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18-02-14 29.76 34.99 23.90% 34.23 15.02%
34.23 15.02%
详细
事件:2月9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已于2月9日与合作方签署协议,将以12.23亿元向南京溪软转让所持控股子公司中兴软创43.66%的股权,同时南京溪软对中兴软创增资1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南京溪软占中兴软创45.60%的股权,公司股权占比由80.10%减少至35.19%,为中兴软创第二大股东。 阿里系入资旗下子公司,看好与阿里在云计算和ICT 领域合作的可能:南京溪软为有限合伙企业,阿里巴巴旗下的创业投资公司是其三大合伙人之一。近年来,阿里不断加大云计算投资力度,旨在与亚马逊和微软云服务相竞争。公司早在2014年提出M-ICT 战略,并于2016年进一步提出M-ICT 2.0版,聚焦虚拟、开放、智能、云化和物联网五大战略方向。2016年,公司运营商网络、消费者和政企三大业务中,运营商网络业务收入占比58.16%,其中云计算及ICT 设备业务收入占比10%。全球数字化趋势背景下,通信设备厂商纷纷加速ICT 转型。 华为于2017年3月宣布成立负责公有云的事业单元,隶属于产品与解决方案部门,并于2017年8月进一步公有云事业单元上升为一级组织,地位仅次于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三大事业部。此次阿里系入资公司旗下子公司,为双方在云计算和ICT 业务方面的合作提供巨大可能性。 股权交易或将产生最高8亿元的投资收益,公司将进一步聚焦主营业务:中兴软创主要经营电信运营支撑业务、智慧城市领域内的交通和政务行业的应用软件产品研发、客户化定制及应用层系统集成服务。 2016年,中兴软创实现营业收入19.30亿元,同比增长10.90%;实现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下降17.88%。此次转让中兴软创控制权,将对公司业绩增长形成实质利好。此外,本次公司出售中兴软创43.66%股权部分将产生投资收益(税前)约为4.5亿元,剩余所持中兴软创35.19%股权按公允价值重估产生投资收益(税前)约2~3.4亿元之间,合计投资收益约为6.5~7.9亿元。 持续聚焦主营业务,紧抓5G 重要历史机遇:2017年7月,公司出售努比亚部分10.1%的股权,股权出让后,努比亚不再纳入合并报表。 此次出售中兴软创,再一次转让旗下子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持续聚焦主业、优化治理结构的体现。今年2月1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受益于聚焦主流运营商市场和价值客户,并且公司海外手机及政企市场的开拓,运营商、消费者业务和政企三大业务收入均同比增长,预计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高于2016年同期的1%;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93%,若不考虑2016年净利润计提的8.92亿美元罚款,同比增长19%,与2016年持平(不考虑2016年计提的罚款损失),业绩符合预期。此次股权转让,公司有望在2017年基础上进一步释放关键力量,在5G 商用加速之际,打响攻坚战。 5G 商用驶入快车道,公司市占率有望挺进全球前三:2018年,5G行业催化剂不断,叠加5G 关键技术和标准的成熟,以及芯片和终端能力的不断提升,5G 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公司积极参与5G 标准制定和网络测试,2016年9月率先完成我国5G试验第一阶段测试;2017年9月获得5G 第二阶段技术研发试验证书。并且,公司与全球主流运营商(中国移动、日本软银、韩国KT、西班牙Telefonica 和德国T-Mobile 等)陆续签订5G 战略合作协议,与大客户战略绑定,未来市占率有望挺进全球前三。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1185.95亿元(+10.0%)、1363.84亿元(+15.0%),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0.78亿元(+12.5%)、60.74亿元(+19.6%),对应EPS分别1.21元、1.45元,对应PE 分别为23倍、20倍。考虑到公司是5G 核心受益标的,未来成长潜力巨大,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维持目标价36.30元。 风险提示:5G 商用进展不及预期。
生益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2-01 15.93 12.03 -- 17.85 12.05%
18.25 14.56%
详细
事件:2018年1月30日晚,公司发布2017年度业绩快报,预计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07.52亿元,同比增长25.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5亿元,同比增长43.63%;基本每股收益0.74元,同比增长42.3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产品结构优化,全年收入和利润增速提高: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5.92%和43.63%,2016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2.20%和37.48%,公司全年业绩符合预期。具体来看,根据2017年业绩预告反推,公司2017年Q4实现营业收入77.29亿元,同比和环比增速分别为24.51%和5.18%,2016年Q4营业收入为24.28亿元,同比和环比增长21.58%和9.67%;公司2017年Q4实现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和环比增速分别为8.06%和0.37%,2016年Q4归母净利润为2.48亿元,同比和环比增速分别为20.39%和34.78%。公司2017年Q4单季净利润同比和环比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上游铜箔、树脂和玻璃纤维等原材料涨幅较大,高于公司产品覆铜板涨价幅度;另一方面,公司员工激励对利润也有一定降低效应。 公司传统产品市占率将逐年提升,且毛利率有望维持在高位:公司是覆铜板龙头厂商,根据Prismark 统计,公司市占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产品种类齐全,主营中高端,并且正在布局成长性更高的高频材料。传统产品方面,2019年后公司松山湖、陕西和九江厂等将陆续投产,推动公司市占率持续提高,进一步逼近全球第一的建滔化工。 长期来看,考虑到覆铜板下游线路板强劲的市场需求,公司传统覆铜板涨价幅度将高于上游原材料,预计传统产品毛利率将维持在高位。 5G 对覆铜板高频高速性能要求提升,公司有望率先实现国产化突破:5G 基站预计2020年大规模建设,高频材料需求是4G 十余倍;同时高频覆铜板盈利能力高,毛利率达到50%以上。4G 时代高频板市场被罗杰斯、Park/Nelco、Isola 等美日厂商垄断,目前公司已经研发出可以对标外资厂商的高频/高速覆铜板产品体系,并可以实现产业化,5G 时代有望率先实现高频/高速国产化突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和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124.92亿元(+19.63%)、171.22亿元(+37.0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4.84亿元(+33.28%)、17.81亿元(+19.95%),对应EPS 分别为1.02元、1.22元,对应PE 分别为16倍、13倍。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维持目标价20.40元。 风险提示:覆铜板行业竞争加剧,5G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生益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7-12-28 16.81 12.03 -- 18.86 12.20%
18.86 12.20%
详细
公司稳居覆铜板产业全球TOP2:公司业务以覆铜板(CCL)及粘结片生产为主。根据Prismark统计(收入口径),公司自2013年开始稳居刚性覆铜板产业世界第二,并与第一位建滔的差距逐步缩小。2016年,公司拥有粘结片产能8322万米和覆铜板产能7067万方(其中挠性板829万方)。我们预测:随着2018-2020年公司松山湖、陕西产线扩产以及九江厂一期、生益特材建成投产,公司的覆铜板总产能有望突破1亿平方米/年。 5G对覆铜板高频高速性能要求大增,国内厂商亟需取得突破。在5G时代,无线信号不断向高频段延伸,通道数及数据处理量大幅增加,未来高频(天线用)高速(IDC/基站用)材料需求预期大幅增长。目前主流高频产品是通过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及碳氢化合物树脂材料工艺实现,罗杰斯占据了聚四氟乙烯(PTFE)领域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被Park/Nelco、Isola等美日厂商占据。5G引入MassiveMIMO(大规模天线阵列),天线产值的2/3或将转移至PCB板上,而CCL是PCB板的基材。我们预估用于5G基站天线的高频覆铜板量将是4G的10倍以上。 生益高频/高速板材羽翼渐丰,5G周期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国产化。生益有望在5G周期代表国产自主品牌,提升在高频高速覆铜板领域的市场份额。根据Prismark统计,生益是中国覆铜板品类规格最为齐全的公司,但目前仍以生产各阶FR-4(包括高Tg、无铅无卤兼容产品)及CEM-1、CEM-3等复合材料覆铜板产品为主。公司目前拥有多个高频、高速产品体系,例如S7439、S7136H(自主)和GF系列(与日本中兴化成合作)等,但市场占有率较低。2016年,公司投资设立江苏特材,预计达产后将实现PTFE材料产能8.8万方/月。在5G周期,我们看好公司通过成本优势,获得下游设备商(华为、中兴)以及本土PCB加工龙头厂商(深南电路和沪电)的推动,实现高频/高速板材规模国产化。 5G高频高速覆铜板占比提升,看好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改善。覆铜板行业的上游原料主要包括铜箔、玻纤布及树脂,覆铜板龙头公司对原材料的成本转嫁能力较强,上一轮原材料的涨价伴随着覆铜板业务毛利提高。我们预期未来随着环保督察制及供给侧改革持续,铜箔和覆铜板仍有进一步提价可能。另外,随着5G材料需求向高频化、高速化、无卤化、高Tg发展,生益有望最先实现突破。预计未来公司产品结构中PTFE及碳氢化合物树脂类材料的占比将逐步提高,看好公司毛利率向罗杰斯、TACONIC等国外巨头看齐。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7年-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104.42亿元(+22.19%)、124.92亿元(+19.63%)、171.22亿元(+37.0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1.14亿元(+48.86%)、14.84亿元(+33.28%)、17.81亿元(+19.95%),对应EPS分别为0.77元、1.02元、1.22元,对应PE分别为22倍、16倍、14倍。参考可比公司2018年平均动态PE22倍的水平,我们给予生益科技2018年动态PE20倍的合理估值,6个月目标价为20.40元,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覆铜板行业竞争加剧,5G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光迅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17-11-09 27.86 30.82 9.48% 33.80 21.32%
33.80 21.32%
详细
事件:11月3日,公司发布公告,将与科大国盾共同投资成立“国讯量子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其中光迅科技出资900万元(占比45%),科大国盾出资1100万元(占比55%),光迅科技不合并财务报表。目前该投资事项已获得公司董事会全票通过,无需经股东大会批准。 我国量子通信技术世界领先,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量子通信是目前唯一被证明绝对安全的通信方式。2016年8月,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由我国成功发射;2017年9月,我国首个商用量子保密通信专网通过技术验收;同月,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以上成果预示着我国量子通信网络的雏形初步形成。未来随着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国防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全球量子通信市场规模或将达到千亿级别。 科大国盾技术实力雄厚,与光迅科技强强联合加速量子通信产业化:科大国盾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其董事长同时兼任中科大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师。作为我国量子通信龙头企业,科大国盾是量子通信设备的重要提供商。光迅科技是我国光器件龙头企业,自2016年开始进行量子通信领域的前瞻布局,在产业链上游的信号处理芯片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等领域掌握领先的研发和制造实力。 此次二者共同设立国讯子公司,将加速量子通信技术落地和产业化。 掌握光芯片相关技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推动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16年,公司完成了对丹麦IPX 和法国Almae 公司的收购,实现了在无源和有源光芯片领域的技术布局;同时公司掌握VCSEL 光芯片技术,有望借此切入消费电子领域。持续优化的产品结构助力公司毛利率和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2017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下降5.5%(行业需求放缓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增长36.9%(毛利率提高所致);综合毛利率为23.0%,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7个百分点。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是推动公司毛利率提升和盈利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7年~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0.59亿元(+24.6%)、63.37亿元(+25.3%)、80.89亿元(+27.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53亿元(+23.7%)、4.61亿元(+30.7%)、5.84亿元(+26.7%),对应EPS 分别0.56元、0.73元、0.93元,对应PE 分别为49倍、38倍、30倍。参考行业可比公司估值水平,考虑到公司行业领先地位,给予公司2018年动态PE 44倍合理估值,6个月目标价为32.08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量子通信产业化不及预期;运营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