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满在朋

国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30522030002。曾就职于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20.69%
(第126名)
60日
中线
10.34%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3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应流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8-25 14.70 -- -- 14.90 1.36%
15.37 4.56%
详细
8 月 24 日晚,公司公布中报,公司主营收入 11.84 亿元,同比上升 7.62%;归母净利润 1.62 亿元,同比上升 10.21%;扣非净利润1.31 亿元,同比上升 32.19%;其中 2023 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 5.76 亿元,同比下降 0.0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8006.22 万元,同比下降 0.35%,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两机”和核电业务持续高增长,带动公司收入稳健增长。分产品看,航空航天板块收入 3.65 亿元、同比增长 21.56%;核电板块收入 1.8 亿元,同比增长 22.57%;主因:(1)2023 年上半年,公司在维持航发业务领先优势的前提下重点突破了燃气轮机业务。 随着国产各主流型号燃气轮机逐渐定型和商运,国产化进度显著加快,带动产业链高景气发展,公司承担主要型号燃气轮机透平叶片的国产化任务,产品已经安装并运行在国内外各种主力型号的燃气轮机上,助力推动高效清洁的绿色能源发展。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公司继续为某型号国产发动机稳定供应高温合金叶片;公司是中国商发的合格供应商之一,在手型号和订单进一步增加;公司为海外客户提供的航空发动机机匣质量稳定,市场份额迅速提升。(2)受益于核电机组批复回暖,报告期内公司核级泵阀、乏燃料搁架、金属保温层等产品业绩加速释放;同时,公司在行业内前瞻布局,率先切入乏燃料后处理领域,在手订单充足并实现稳定供货,核辐射屏蔽材料已成为板块新的增长点。 盈利能力保持稳定。1H22,公司毛利率 36.55%、同比-1.11pct,净利率 12.6pct、同比持平。管理/研发/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5%/7.09%/11.81%,分别同比-0.37/-0.23/-1.69pct。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 2023-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4.5、5.5、6.66 亿元,公司股票现价对应 PE 估值为 23/19/15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人民币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兰石重装 机械行业 2023-08-21 6.66 -- -- 6.89 3.45%
6.89 3.45%
详细
事件公司在22年12月7日、23年8月2日分别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兰石集团拟公开征集受让方协议转让其所持有的公司7837.7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00%。2023年8月18日公司发布公告,确认华菱湘钢为本次股权转让公开征集受让方。 点评华菱湘钢为上市公司华菱钢铁全资子公司。根据公司公告信息,华菱湘钢为世界500强企业华菱钢铁全资子公司,22年营业收入765.7亿元,净利润34.56亿元,是中国南方千万吨级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具备年产钢1200万吨生产规模,拥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材等全流程的技术装备且主体装备、生产工艺行业领先。产品涵盖宽厚板、线材和棒材三大类1000多个品种,远销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欧洲、南美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在国际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华菱湘钢为公司原材料供应长期合作伙伴,有望降低公司原材料采购价格波动。公司22年机械制造业务板块的原材料成本占比为59.16%,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成本占比同比提升9.97pcts,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公司成本端扰动较大。同时公司原材料主要为钢材,本次与华菱湘钢完成股份转让后,有望在原材料供应商进一步加强合作,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的扰动。 公司产品对钢材性能要求较高,与华菱湘钢深度合作也有望提升产品性能,加强市场开拓能力。公司压力容器类产品对于钢材要求较高,对于特钢的厚度、化学及力学性能稳定性、微量元素控制等方面要求较高,材料端的技术升级也将带来产品的性能提升。 公司与华菱湘钢合作有望在特钢性能上实现针对性突破,提升产品性能,强化公司向各下游行业开拓能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23至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85/3.74/4.85亿元,对应当前PE31X/23X/18X。考虑公司新能源板块有望保持高增长,收入结构持续优化,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炼油化工、煤化工扩产不及预期,新能源业务开拓不及预期,转让尚未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与获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等有权机构批准,股权质押风险。
坤恒顺维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21 67.50 -- -- 72.00 6.67%
72.00 6.67%
详细
8月20日,公司发布23年中报,23H1公司实现收入0.87亿元(同比+47.29%)、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77.6%);其中23Q2单季度实现营收0.68亿元(同比+43.8%)、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47.4%),超出市场预期。 拳头产品市占率维持高位,下游在多个领域持续突破。无线信道仿真仪为公司拳头产品,我们预计22年公司该产品收入达1.61亿元,根据公司23年中报,公司在无线信道仿真仪领域处于国内龙头,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此外,23H1公司无线信道仿真仪持续在卫星通信、半导体、终端测试市场持续形成重要突破,随着未来中国卫星发射数量持续增长,对于公司拳头产品的需求量有望提升,该产品收入有望快速增长。 产品矩阵持续完善,频域新品助力公司实现多元化成长。1)信号发生器:根据公司中报披露,射频微波信号发生器持续获得下游客户认可,订单快速增长;2)频谱分析仪:23年1月公司已经发布新款频谱分析仪(频率范围覆盖44GHz),可用于无线通信、卫星监测以及航空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测试,随着产品进入放量期,频域新品有望为公司增长提供新成长动力。 重视研发投入,构筑长期护城河,保证长期盈利能力。根据公司中报披露,23H1公司研发费用为2778.9万元,同比+64.8%,长期高研发投入保证公司长期护城河,使得公司盈利能力继续维持高位,23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达到65.1%、24.7%,持续维持高位。 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03/4.18/5.6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1/1.54/2.11亿元,对应PE为50/36/26X,给予“买入”评级。 无线信道仿真仪需求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不及预期、限售股解禁风险、存货周转天数较高风险。
海容冷链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8-16 18.01 -- -- 18.24 1.28%
18.24 1.28%
详细
2023年8月14日公司披露半年报业绩,上半年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6.3%;实现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3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36.8%。其中,Q2实现营收11.2亿元,同比+6.5%;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2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31.4%。 Q2收入增速略低于预期,主要受冷藏及商超柜业务拖累。分产品看,1H23冷冻/冷藏/商超/智能柜收入分别为13.5/4.0/1.2/0.8亿元,同比分别+24.8%/-7.9%/-50.8%/-1.1%,其中冷冻柜增速亮眼,主因行业需求释放+客户拓展进程良好,冷藏及商超柜表现偏弱主要系年初个别客户订单减少(客户投放策略、品类采购的变化)以及Q2行业竞争加剧。预计随下游需求逐步恢复以及新战略客户订单收入确认(一季度已有订单放量,但收入延后确认),公司营收下半年有望重回快速增长阶段。 原材料价格低位+产品结构改善+海外回暖,公司毛利率提升明显,盈利能力保持较高水平。得益于原材料价格延续Q1低位水平,叠加产品结构改善,以及毛利率较高的外销市场回暖,公司Q2毛利率达到29.2%,同比+6.6pct。2Q23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7%/4.9%/-2.9%/2.7%,同比+1.7pct/+0.8pct/-0.8pct/+0.8pct,综合影响下2Q23净利率达到13.7%,同比+1.2pct,环比1Q23也有0.6pct的提升。 短期承压不改长期成长性,看好公司在客户拓展+产品结构升级下业绩持续增长。Q2整体消费环境有所承压,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冷藏业务受外部环境与客户订单调整两方面影响短期表现较疲软。 中长期来看,公司与头部客户战略合作稳定,并持续开拓新客户,冷藏柜23年已进入部分饮料巨头批量供货名单,国外客户订单亦有增长,未来冷藏与外销增量市场庞大;此外,公司智能柜业务逐渐起量,快消品龙头已有明确采购订单,售后服务系统亦能带来持续性收入,且高毛利产品智能柜的占比提升也利好公司毛利率优化,随个别客户订单扰动减弱,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3.9/4.7/5.6亿元,同比+32.5%/+20.9%/+19.2%,公司现价对应PE为17.9/14.9/12.5x,维持“买入”评级。 消费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华锐精密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8-14 93.00 -- -- 97.75 5.11%
104.60 12.47%
详细
事件2023年8月10日公司发布23年中报,1H23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23.42%;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减少27.35%。其中2Q23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33.53%,环比增长38%;实现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减少17.1%,环比增长58.33%。 点评收入高增长但利润减少,主要由于新增产能带来的人工薪酬增加、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增加、可转债利息支出增加。1H23公司确认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1563.48万元,确认可转债利息1290.43万元,职工薪酬3224.03万元,同比增长22.25%。 伴随收入规模进一步增长与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公司利润率改善可期。IPO与可转债募投项目的新增产能爬坡期阶段较高的固定成本,人员扩张带来职工薪酬增加让公司目前利润端有较大压力,但伴随后续收入规模的进一步增长,势必看到这些费用的逐渐摊薄,利润率将逐步回暖。 直销渠道占比提升,大客户开拓持续推进,助力利润弹性释放。 根据公司公告信息,22年直销渠道占比8.38%,1H23直销占比提升至12.98%。我们认为公司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的大幅增长,是由于公司近年加大了直销团队的建设力度与客户开发力度,与国内一些重点行业重点客户达成了初步合作。直销渠道有望助力公司高端产能消化,带动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但目前部分大客户合作仍处于早期,规模化效应还未开始显现,未来大客户放量带来的高单价、高毛利率产品收入占比提升有望带动公司利润弹性显著释放。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公司产能爬坡期费用率较高,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3至25年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1.65(-27.31%)/2.79(-7.92%)/3.71(-3.64%)亿元,对应当前PE34X、20X、15X,考虑刀具行业成长空间,同时公司产能不断扩充,产品线持续丰富,有望通过切入高端市场维持高盈利能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产替代进展不及预期,数控刀片均价提升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限售股解禁风险,股东减持风险。
双环传动 机械行业 2023-08-10 32.40 -- -- 35.70 10.19%
35.70 10.19%
详细
2023年8月7日公司披露半年报业绩快报,上半年实现营收36.86亿元,同比增长18.99%;实现归母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长46.84%。其中,Q2实现营收18.94亿元,同比增长31.25%;实现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49%,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公司Q2收入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公司收入高增长得益于:(1)公司重型卡车自动变速箱齿轮业务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2)随着机器人减速器国产化的加速,公司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3)新能源汽车齿轮业务保持着稳步增长。另外公司持续推动内部降本增效、自主创新等工作,有效提升制造能力,降低单位成本,从而使得公司盈利水平稳步提升,2Q23公司净利率约为10.4%,环比1Q23提升约0.86pct。 从RV到谐波,公司厚积薄发,有望开辟减速器增长新曲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快速增长。另外特斯拉加入人形机器人赛道、人形机器人市场成熟进程有望加速,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单台人形机器人精密减速器需求量为14台,因此人形机器人市场爆发有望快速打开精密减速器新需求。精密减速器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材料、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等方面均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内资减速器品牌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同时配合下游需求持续扩充产能,迎来快速发展期。公司13年开始研制RV减速器,产品在精度、寿命、噪音上向巨头纳博看齐;18年开始研制谐波减速器,目前已批量出货;公司形成了高精度减速器的全链条产业化能力,技术实力强劲。20年公司设立环动科技,并将机器人减速器业务划归其下,22年环动科技收入1.76亿元,同比+88%,20-22年CAGR约160%。23年1月和5月,公司环动科技引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及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战略投资者,表明国家大基金对公司机器人减速器业务的发展前景看好。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20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7.85/10.38/13.12亿元,对应PE分别为36、27、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机器人销量不及预期;限售股解禁。
徐工机械 机械行业 2023-08-09 6.77 8.10 18.08% 6.86 1.33%
6.86 1.33%
详细
工程机械龙头,17-22年营收规模稳步提升。公司为国内工程机械领域头部企业,主要包括起重机械、土方机械等五大支柱产品。近年来,公司积极坚持“珠峰计划”,营收、归母净利稳定增长,从17年的291.3、10.2亿元提升到22年的938.2、43.1亿元,期间CAGR达到26.4%、33.4%。此外,公司于23年2月发布股权激励计划,23-25年净利润考核值为53/58/68亿元,彰显其长期增长信心。 国内:国内工程机械板块正处于筑底阶段,部分领域拐点已到。1)起重机:23年M2-M6中国起重机国内市场销量连续四个月正增长,其中随车起重机销量连续4个月内销同比增速超30%,起重机板块部分品类或已进入上行期;2)挖机、混凝土机械:两类产品与地产、基建相关性较高,目前仍处筑底阶段,我们预计新一轮挖机周期有望在24年开启。 出口:公司海外市场持续高增长,海外市场打开成长天花板。国内工程机械近年来出口顺利,尤其在“一带一路”国家,17-22年公司海外收入从33.1提升到278.4亿元,期间CAGR超50%,海外收入占比也从17年的11%提升到22年30%;根据Statista数据,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美元,公司在国内市场市占率超20%、而海外市占率仅为4%,海外市场远期仍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多因素驱动,看好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在22年8月合并徐工有限,注入挖机等高毛利资产实现产品结构优化;此外,上游成本端压力缓解、且费用管控良好,使得公司毛利率在23Q1达到22.6%,同比+7.4pcts、环比提升2.4pcts。随着工程机械上行周期开启、叠加海外出口顺利,看好公司规模效应持续显现,拉动盈利水平,预计23-25年公司净利率为6.3%、6.7%、7.2%。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实现营业收入1015.8/1176.4/1417.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4.28/72.97/102.4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10/8倍。给予公司23年15倍PE,对应目标价8.1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地产、基建需求不及预期、海外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双环传动 机械行业 2023-08-08 33.23 -- -- 35.70 7.43%
35.70 7.43%
详细
8月29日,公司披露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6.86亿元,同比增长18.99%;实现归母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长46.84%。其中,Q2实现营收18.94亿元,同比增长31.25%;实现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49%,此前已经发业绩快报。 经营分析新能源汽车齿轮持续开拓新客户、商用车齿轮增78%。上半年,公司齿轮业务收入28.88亿、同比增长19.6%,其中乘用车齿轮/商用车齿轮/工程机械齿轮/电动工具齿轮/摩托车齿轮收入分别为18.4/4.4/3.5/0.65/0.43亿元,分别同比+14%/+78%/-14%/-27%/34%;商用车齿轮大幅增长主要系下游重型卡车自动变速箱渗透率大幅提升所致;公司新能源汽车齿轮业务保持着稳步增长。减速器及其他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84%,随着机器人减速器国产化的加速,公司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报告期,公司获得Z客户的项目定点,被选为欧洲高端品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齿轮项目的开发和批量供应商,预计从24年开始批量供货,项目周期为9年,生命周期内预计收入10亿元以上。 除此之外,子公司嘉兴双环与全球新能源汽车系统集成与制造头部厂商舍弗勒签署了深度合作意向书,子公司已陆续获得该客户的优质项目定点。 持续推动内部降本增效、盈利稳步提升。1H23,公司毛利率21.17%、同比+1.16pct,主因有效提升制造能力,降低单位成本;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95%/3.95%/4.52%/0.3%,合计费用率9.71%、同比-0.63pct;毛利率提升和费用率降低,从而带动公司净利率提升至10.4%、同比+2pct。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20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7.94/10.63/13.43亿元,对应PE分别为35、26、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机器人销量不及预期。
优利德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07 46.20 -- -- 47.20 2.16%
47.20 2.16%
详细
8 月3 日,公司发布23 年中报,23H1 实现营收5.44 亿元,同比+4.51%;实现归母净利润0.97 亿元,同比+25.7%;其中Q2 单季度实现收入3.07 亿元,同比+50.0%、环比+29.0%,Q2 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0.56 亿元,同比+134.2%、环比+31.6%,超出市场预期。 高端仪器仪表交付顺利,营收、净利同比大幅增长。根据公告,23Q2 测试仪器、通用仪表、专用仪表、温度环境仪表四大板块分别实现0.4/1.8/0.2/0.6 亿元,同比+83.2%/50.3%/25.2%/44.4%,多条产线齐发力,产品交付顺利。 高端仪器仪表发力,毛利率环比再提升。22 年以来公司重视高端仪器仪表发展,毛利率环比持续改善,根据公告,22Q2-23Q2 毛利率为36.9%/39.2%/41.3%/41.8%,22Q2 公司毛利率环比进一步提升,其中中高端仪器营收实现翻倍以上增长,23H1 该业务毛利率达到46.6%,同比+11.5pcts。随着高端仪器仪表持续交付,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23-25 年公司毛利率为40.1%/41.6%/43.1%。 仪表专业化:1)高压万用表:22 年公司推出一系列特殊领域的专业类仪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光伏基站等领域,盈利能力强、发展空间大。2)红外热像仪:红外热像仪替代点温枪趋势明确,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电子、暖通管道、建筑等多个行业;随着工业测温领域渗透率不断提升,预计23-25 年温度与环境业务收入为2.64/3.57/4.82 亿元。 仪器高端化:23 年5 月公司成功发布4GHz 高带宽示波器、26.5GHz频谱分析仪,仪器产品进展迅速,随着产品逐渐得到验证,预计23-25 年公司仪器板块领域收入为2.18/3.17/4.60 亿元,毛利率为42%/47%/49%。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1.32/14.10/17.72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85/2.58/3.59 亿元,对应PE 为21/15/1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疫情反复风险。
中国动力 能源行业 2023-08-03 21.51 27.46 34.28% 21.65 0.65%
21.65 0.65%
详细
下游造船需求上行,公司船用发动机业务量价齐升,23 年柴油动力业务营收增速超35%。目前船舶制造行业在手订单饱满,造船厂订单已排至26/27 年交付。公司船用发动机生产节奏一般12 个月左右,受益下游需求复苏,目前公司部分订单已排至25 年。下游需求弹性叠加造船价持续上行情况下,公司船用发动机价格采用市场定价,预计23 年价格相较22 年有望上涨10-20%。根据公司公告,22 年公司船海产业实现营收154.55 亿元,YoY+166%。22 年公司船海产业新签合同187.34 亿元,YoY+20%,我们预计23-25 年公司柴油动力产品量价齐升, 有望实现营收173.39/239.28/315.85 亿元,YoY+35.6%/38.0%/32.0%。 碳减排战略推动绿色双燃料发动机加速渗透,公司船用动力业务毛利率有望回升至20%以上。随着IMO 碳排政策持续收紧,低碳船舶动力有望进一步凸显市场竞争优势。根据中船协统计,2022 年新接订单中绿色船舶占比达49.1%,相较21 年结构占比接近翻倍。伴随船舶大型化叠加绿色化,双燃料动力技术难度更高,价值量更大。根据公司公告,22 年公司双燃料主机合计交付45 台,YoY+155.2%。伴随公司双燃料订单结构占比持续提升,公司盈利端有望持续向上,预计未来三年公司船用动力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7.6%/20.3%/22.1%。 公司背靠中船集团,自主品牌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有望拉高盈利水平。目前全球低速机被三大品牌(MAN、WindGD、J-Eng)垄断,其余厂商多为专利授权生产。目前主要有德国MAN 和中船集团WinGD 两大品牌,根据中船报统计,22 年WinGD 市占率约为22%左右。公司背靠中船集团,通过加大研发、售后网络建设,构筑技术壁垒,22 年底从集团获得优质发动机相关资产,23 年将继续推进新绿色燃料发动机的研制,强化技术优势,有望持续提高自主品牌市占率。在绿色燃料发动机需求加速背景下,公司有望实现从“加工”到“加工+品牌”的高附加值化转型,提升产品议价能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4/17.16/25.89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64/27/18 倍,绿色燃料发动机订单占比加速+品牌市占率提升共振,公司盈利修复有望超预期。给予公司24年35倍PE,对应目标价27.46 元,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可转债转股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股东减持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船舶行业周期上行不及预期风险。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3-08-01 6.89 7.46 -- 7.05 2.32%
7.10 3.05%
详细
国内:国内工程机械板块正处于筑底阶段,部分领域拐点或已到。 1)起重机:23年M2-M6中国起重机国内市场销量连续四个月正增长,其中随车起重机销量连续4个月内销同比增速超30%,起重机板块部分品类或已进入上行期;2)挖机、混凝土机械:两类产品与地产、基建相关性较高,目前仍处筑底阶段;但随着行业更换周期逐步启动后,挖机、混凝土机械等有望迎来新一轮复苏。公司核心主业为起重机械板块(22年收入占比超45%),有望在国内工程机械上行周期实现率先复苏。 出口:近两年公司海外业务高速发展,打开新增长点。公司近两年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执行“两纵两横”战略,发力“一带一路”国家,核心产品起重机、挖机、混凝土机等出口顺利,20-22年,海外业务收入从38.3亿元提升到99.9亿元,期间CAGR达61.5%,海外占比从6.3%提升到31.6%,1Q23海外收入同比+123%,保持高增长,随着公司产品在海外认可度不断提升,公司海外收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品类多元化布局,高机、农机发展顺利。1)高机:中国高空机械渗透率低,远期成长空间大,子公司中联高机22年实现收入、归母净利分别为45.9/5.9亿元,同比+37%/156%;此外,23年2月公司发布分拆中联高机重组分拆上市预案,助力高机业务做大做强。2)农机:率先发力“AI+农机”领域,引领行业智能化发展,此外,随着“国四”排放标准顺利推进,大型农机厂迎来机遇,预计23-25年农机业务实现收入33/40/48亿元。 成本下行、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有望进入上升期。23年以来海运价格、钢材价格呈下降趋势,公司成本端压力趋缓;此外,22年公司在海外市场盈利能力更强,看好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提升后带动毛利率提升,预计23-25年公司毛利率为25.7%/25.8%/26.6%。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3-25实现营业收入为500.7/610.6/755.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0.4/56.5/78.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11/8倍。 给予公司23年16倍PE,对应目标价7.46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基建投资不及预期、海外市场竞争环境恶化、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亚光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7-28 29.65 -- -- 30.64 2.17%
30.29 2.16%
详细
7月 26日,公司发布 23年半年度业绩快报,1H23公司实现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 38.94%;归母净利润 0.78亿元,同比增长30.6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0.81亿元,同比增长 39.35%。 订单交付顺利+产能逐步释放,1H23收入、业绩高增长。1H23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38.94%和 30.61%,主要原因为 (1)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 MVR 销售规模增加; (2)公司“年产 800台(套)化工及制药设备”募投项目陆续投入使用,产能逐步释放。 (3)公司加快销售设备的调试安装进度,确保项目及时完工。 供货优质客户,节能环保业务增长迅速。公司 MVR 系统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锂电、制药、环保、化工等领域。在锂电领域,公司客户已覆盖格林美、天宜锂业、江西东鹏、中伟股份、雅保等国内外知名企业。22年公司 MVR系统实现收入 5.54亿元,同比+160%,带动节能环保业务实现收入 6.15亿元,同比+135%。 掌握核心技术壁垒,看好 23年业绩高增。蒸汽压缩机为 MVR 系统关键的核心设备,制造壁垒高。子公司乐恒节能深耕离心式蒸汽压缩机多年,实现自主供应、打破进口垄断。凭借自制零部件优势,公司 MVR 系统运行稳定性提升,并在锂电、环保等领域屡获大单。随着下游多领域顺利拓展,我们预计 23-25年节能环保设备实现收入为 8.9/12.1/16.4亿元,驱动业绩高增长。 IPO 募投项目有望打破产能瓶颈,提升订单交付能力。23年公司IPO 项目致力于扩产制药设备和 MVR 环保设备,公司产品主要为非标类大型设备,对于产能要求较高;随着产能不断扩充,公司订单交付能力有望提升。 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12.45/16.25/21.2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27/2.99/3.89亿元,对应 PE 为 18/14/10X,维持“买入”评级。 原材料价格波动;扩产进度不及预期;新应用领域拓展不及预期;存货周转速度较慢。
双环传动 机械行业 2023-07-24 30.66 36.02 61.09% 34.05 11.06%
35.70 16.44%
详细
公司简介公司专注于机械传动齿轮制造领域四十多年,在高精密齿轮领域处于龙头地位;主要产品为乘用车齿轮、商用车齿轮、工程机械齿轮、RV 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等。公司22 年收入68 亿、归母净利润7.85 亿元;2020-22 年实现收入复合增速37%、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238%。1Q23,公司实现收入17.9 亿元、同比增长8%;归母净利润1.7 亿元、同比增长44%。 投资逻辑厚积薄发,国产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企业迎来快速发展期。(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快速增长,并带动核心部件精密减速器需求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025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规模约59.5 亿元,其中RV 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分别为46/13 亿元。精密减速器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材料、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等方面均存在较高技术壁垒,日系巨头纳博特斯克、哈默纳克曾长期占据全球精密减速器市场、全球份额超60%以上。但近年来,外资扩产相对缓慢叠加疫情干扰,国产机器人厂商对减速器实现国产化替代意愿强烈,并且内资减速器品牌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同时配合下游需求持续扩充产能,迎来快速发展期。(2)随着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市场爆发进程有望加速,以特斯拉Optimus 为例,单台人形机器人精密减速器需求量为14 台,因此人形机器人市场爆发有望快速打开精密减速器新需求。 从RV 到谐波,公司有望开辟减速器增长新曲线。公司13 年开始研制RV 减速器,多年耕耘,逐渐成为国内机器人减速器的领军品牌,产品在精度、寿命、噪音上向巨头纳博看齐。18 年,公司开始研制谐波减速器,22 年已批量出货;公司形成了高精度减速器的全链条产业化能力,技术实力强劲。20 年公司设立环动科技,并将机器人减速器业务划归其下,22 年环动科技收入1.76 亿元,同比+88%,20-22 年CAGR约160%。23 年1 月和5 月,公司环动科技引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及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战略投资者,表明国家大基金对公司机器人减速器业务的发展前景看好,同时也有助于环动科技长远健康发展。我们预计23-25 年公司减速器及其他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57%、50%、56%,未来长期成长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预计公司2023-25 年归母净利润为7.85/10.38/13.12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33/25/20 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到公司为机器人精密减速器龙头,给予公司2023 年39 倍PE,目标价36.02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机器人销量不及预期;限售股解禁。
科德数控 机械行业 2023-07-20 92.00 -- -- 90.60 -1.52%
90.60 -1.52%
详细
业绩简评2023年 7月 17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01亿元,同比增长 42.72%;实现归母净利润0.45-0.53亿元,同比增长 65.15%至 97.9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45-0.54亿元,同比增长 98.27%至 136.86%。 经营分析二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高增长:2Q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 45%,环比增长 36%;实现归母净利润0.18-0.27亿元,同比增长-7.48%至 37.72%,环比增长-31.47%至2.0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18至 0.23亿元,同比增长 59.24%至 111.78%,环比增长 43.86%至 91.33%。 五轴机床市场需求旺盛,新签订单增速超过 90%,产品复购率较高:根据公司公告信息,1H23由于五轴机床市场需求旺盛,公司订单量显著增加,新签订单同比增速超过 90%,我们认为主要由于在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同时公司民用市场领域开拓取得一定成果。根据公司公告信息,以 2022年度和 2023年一季度公司整机产品的复购率来看,均维持 40%左右,而复购的客户群里中,民企客户占比约 70%-80%,公司产品在民用领域也取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伴随新一轮再融资项目推进,公司利润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毛利率近年较为稳定,但由于收入规模有限,容易收到政府补助、研发支出等项目影响净利率出现较大波动,同时公司一体化布局自制率较高产能投放节奏较慢。23年公司启动新一轮再融资,有望加速产能扩张,新产能的投放带动公司收入规模提升,有望助力公司释放利润弹性,后续公司利润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 23至 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13/1.76/2.45亿元,对应当前 PE77X/49X/35X。公司一体化布局高壁垒,成长空间广阔,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限售股解禁、股东减持、疫情反复、产能提升不及预期、存货余额较大。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7-18 31.34 -- -- 33.88 8.10%
33.88 8.10%
详细
业绩简评7 月14 日,公司发布23 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0-6.0 亿元, 同比增长约155.43%-206.51%;扣非归母净亏损0.7-1.7 亿元。公司本期非经常性损益金额6.7 亿元左右,主要系公司子公司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及收到政府补助等事项。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23 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同比全面增长,周期上行确定性强。根据中船协数据,1H23 全国造船完工量2113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2%;新接订单量376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7.7%。截至6 月底,手持订单量1237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5%。1-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9.6%、72.6%和53.2%,均位居世界第一。 MEPC80 会议加强减排要求,有望进一步推动船舶替换需求上行。 7 月IMO2023 年船舶温室气体(GHG)减排加强航运温室气体的排放目标,提出在2050 年前或该年前后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相较于此前全球航运业2050 年碳强度指数较2008 年分别降低70%的减排目标继续收紧。船舶老龄化以及脱碳政策的进一步催化,有望持续推动新造船需求向上。 造船价上涨+钢价持续下跌,看好公司未来盈利状况持续改善。 造船交付周期约2 年左右,新造船价格自21 年Q1 持续上涨,根据克拉克森指数,6 月全球新船价格指数达170.9,同比+5.8%,环比+0.5%。成本端,造船板价格自21 年5 月开始持续下降,6月上海20mm 造船板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8.0%。船价与钢价剪刀差继续拉大,船企盈利向上持续。根据中船协统计,1-5 月我国74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6.4 亿元,同比增长31.3%;利润总额46.4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作为中船集团下核心造船上市公司平台,伴随行业景气向上,看好下半年高价船订单放量,带动公司利润端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3/66.4/92.7 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964.5%/262.9%/39.7% , 对应PE 为77.6/21.4/15.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波动、新订单增速不及预期、碳减排政策执行力度低于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3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