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丁宁

华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7080009...>>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时代电气 机械行业 2024-04-01 45.09 49.95 -- 53.98 19.72% -- 53.98 19.72% -- 详细
轨交以旧换新在即;新兴装备第二成长曲线兑现2023 年时代电气收入 218.0 亿元( yoy+20.9%);归母净利 31.1 亿元(yoy+21.5%)。轨交季节性高峰带动 4Q23 实现收入 77.0 亿元(yoy+7.6%; qoq+39.4%),归母净利 10.5 亿元(yoy+6.0%; qoq+17.1%)。我们认为本轮轨交以旧换新以及新兴装备产能爬坡有望带动 2024-2026 年收入同比增长 18.4%/19.2%/12.7%。同时,考虑到公司功率半导体/新能源车电驱等业务市场竞争加剧,我们下调公司 2024 年归母净利预期 4%至 32.9 亿元,预测 2025/2026 年归母净利为 38.6/42.2 亿元。基于 SOTP,我们分别给予新兴业务/轨交及其他业务 25/20x 2024E PE(前值: 25/19x), 可比公司均值23.6/19.2x(前值: 21/16x), 溢价幅度调整主因新兴业务竞争加剧、轨交估值中枢修复,上调整 A 股目标价至 49.95 元。基于上市至今历史平均 AH溢价率 81.1%,调整港股目标价至 30.03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轨道交通:有望受益于内燃机车以旧换新与维修周期的来临2023 年时代电气轨道交通业务收入 129.1 亿元,同比增长 2.0%。其中,轨道交通电气装备/轨道工程机械/通信信号系统/其它轨道交通装备收入102.3/16.9/6.6/3.3 亿元,同比+4.8%/-1.1%/+0.4%/-37.1%。 2/28,国家铁道部表示加快推动新能源机车推广应用,力争到 2027 年实现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 3/1,国务院常务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我们认为,公司轨道交通业务有望受益于此轮轨交设备以旧换新与维修周期的来临,实现稳健增长。新兴装备:宜兴三期快速推进,汽车/光伏第二成长曲线兑现2023 年时代电气新兴装备业务收入 87.3 亿元,同比增长 69.6%。其中,功率半导体/工业变流/新能源汽车电驱/海工装备收入 31.1/23.9/19.1/7.3 亿元,同比增长 69.4%/73.8%/74.7%/67.9%。根据 NE 时代,公司 23 年新能源车功率模块装机量 100.6 万套,排名第三;光伏逆变器中标超 17GW,排名进入国内前三;电驱装机 24.8 万套,排名进入行业前六。我们看好公司宜兴三期项目快速推进,在下游电网/新能源车/光伏等领域维持快速增长。调整 A/H 目标价至 49.95 元/30.03 港元,维持买入我们预计 2024E 新兴业务/轨交及其他归母净利润为 9.72/23.22 亿元。 基于SOTP,我们分别给予新兴业务/轨交及其他 25/20x 24E PE(前值: 25/19x),可比公司均值 23.6/19.2x(前值: 21/16x), 溢价调整主因新兴业务竞争加剧、轨交估值中枢修复, 上调整 A 股目标价至 49.95 元。基于上市至今历史平均 AH 溢价率 81.1%,调整港股目标价至 30.03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半导体周期下行风险;新能源车、光伏等需求不达预期风险。
盛美上海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1-12 95.39 135.90 66.87% 98.88 3.66%
98.88 3.66%
详细
2023及及2024年收入预计维持高增,平台化战略稳步推进盛美上海发布公告2023年的营业收入预期不变,为36.5亿元-42.5亿元(与2023年1月3日披露的区间相同),同比增长27%-48%,主要受益于:1)国内半导体设备需求旺盛,公司销售订单快速增长;2)公司在新客户拓展、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将在人民币50亿-58亿元,同比增长26.58%-46.84%(以2023年业绩预告中位数为基准)。考虑到公司新品进展顺利及市占率提升,我们给予23/24/25年收入预测40.27/53.8/65.5亿元。考虑到公司涂胶显影、PECVD对收入的提升,我们以行业均值9x24PS为基础给一定的溢价,基于11.0倍24年PS,维持买入及目标价135.9元。 司在手订单充足,公司2024年展望乐观根据公司此前公告,截至2023年9月27日,公司已签订合同订单65.26亿元,相比2022年9月30日的46.28亿元,增长幅度为41.01%;截至2023年9月27日公司在手订单为67.96亿元((含已签订合同及已中标尚未签订合同金额),相比2022年9月30日的46.44亿元,增长幅度为46.33%。公司2024年业绩预测彰显公司成长信心。我们看好2024中国本土晶圆制造商资本开支维持高强度及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业绩有望持续放量。 展望:长期看好平台化与海外市场拓展,新产品进展顺利根据公司投资者调研纪要,国际市场23年需求相对低迷,预计2H24国际客户的扩产对需求带来一定的改善。公司目前已有2台设备在美国客户处进行验证,其中1台已在23年确认收入,另外1台预计24年可以确认收入,此外公司也已经获得该客户第二台的背面及边缘清洗设备订单,预计24年一季度末交付。PECVD设备有1台即将送入客户端,24年公司PECVD设备预计有多家存储及逻辑客户。公司Track设备目前在客户端验证进展顺利,预计在24年年中有望完成与光刻机的对接工艺测试。 维持买入及价目标价135.9元我们维持23年收入/利润预测40.27/9.3亿元,上修24/25年收入预测至53.8/65.5亿元(前值:48.81/60.08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1.2/15.4亿元(前值:10.4/14.3亿元)。维持“买入”,考虑到公司涂胶显影、PECVD未来对收入的提升,我们以行业均值9x24PS为基础给一定的溢价,基于11.0倍24年PS,维持买入及目标价135.9元。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清洗设备竞争加剧。
国轩高科 电力设备行业 2017-09-04 26.48 32.52 8.85% 36.00 19.21%
31.57 19.22%
详细
17H1收入YoY -0.11%,归母净利润YoY -16.56%。 公司发布2017年半年报,17H1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下滑0.11%; 17H1实现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下滑16.56%;17H1每股收益0.51元,同比下滑16.39%,符合我们预期。 新能源乘用车热销拉动公司上半年锂电池销售增长。 上半年公司动力锂电池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57%,毛利率37.91%,同比下降12.43个百分点。公司上半年锂电池收入实现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三元电池和新能源乘用车客户方面的突破,公司已经进入包括北汽新能源和江淮在内的主流新能源乘用车企业供应链。因此,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虽然整体销量平淡,但以A00级车为主力的乘用车销量异军突起,拉动公司电池业绩增长。毛利率方面,由于年初锂电池需求乏力,因此行业普遍降价20%-30%,导致上半年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出现下滑,下半年锂电池需求回暖,加上大部分订单上半年已经签订,所以预计下半年电池毛利率将企稳。 锂电大单陆续落地,进入宇通供应链助推业绩增长。 今年上半年由于补贴政策调整,加上推荐目录重新申报,导致年初新能源客车销售乏力。而进入三季度以来,7批推荐目录覆盖车型已经逐步完善,地方采购也已经进入高峰,从6、7月份销量来看,新能源客车销售已经明显回暖,下半年动力锂电池需求将大幅反弹。公司目前已经公告跟中通、北汽新能源、南京金龙、江苏建康签订动力电池销售合同,累计合同金额达到49亿元,同时公司也已经成功进入宇通客车供应链,将支撑公司全年业绩增长。 上游原材料布局领先行业,提升公司产品成本优势。 由于电池价格下滑,行业利润受到一定程度挤压。公司积极布局上游资源环节,提升整体利润率水平,公司在上游资源布局方面走在行业前列。正极材料方面,公司已拥有8000吨磷酸铁锂正极产能,同时在建1万吨高镍三元正极产能,同时宣布与中冶集团、比亚迪合资投建4.8万吨NCM523和4万吨NCM622三元前驱体产能;负极材料方面,公司在建5000吨硅基负极材料产能;隔膜方面,公司与星源材质合资投建的8000万平米湿法隔膜产能也已经建成投产。我们认为公司在上游原材料的布局,将提升产品成本优势,未来在电池价格逐步下行的趋势下,保证公司利润率稳定。 目标价区间37.75~45.30元,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测国轩高科17-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5亿元、115亿元、15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17亿元、25亿元,预计17-19年EPS 分别为1.51元、1.95元、2.81元,目前股价对应21倍、16倍、11倍PE。目标价区间37.75~45.3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和动力锂电池销量不及预期;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波动给行业造成负面影响;新能源车补贴拖延影响公司回款。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