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马良

安信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1450518060001, 曾就职于东北证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国芯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11-03 25.24 37.50 118.53% 25.42 0.71%
25.42 0.71% -- 详细
事件: 10月 28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度报告, 23年 Q1-Q3实现营收 3.75亿元,同比增长 16.41%;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下降 161.2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降391.08%。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1.55亿元,同比增长 36.66%;实现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下降 161.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下降 319.55%。 边缘计算芯片业务持续走强,营收水平进一步回升: 公司三季度报披露,23年 Q3单季度实现营收 1.55亿元,同比增长 36.66%。 其中边缘计算芯片业务(以定制量产服务业务为主)收 入为6805.40万元,同比增长 6544.69万元。 23年 Q1-Q3边缘计算芯片业务收入为 17,886.20万元,同比增长 12204.17万元,增长幅度较大。 毛利率降低,研发投入持续扩张: 公司三季度报披露, 23Q3单季度平均毛利率为 23.76%,同比下降 28.15pct,主要原因在于销售、管理与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89.07%,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11.72%。 23年 Q1-Q3公司持续在汽车电子芯片、高性能高安全边缘计算芯片与高可靠存储控制芯片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增加研发投入,同时在该领域构建高效销售团队。 23Q1-Q3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99.24%,销售费用同比增长 41.49%。 汽车电子业务短期承压,长期具有竞争优势: 23年汽车领域整体面临去库存压力,同时汽车电子芯片领域需求不足对公司短期业绩造成压力。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转变推进,汽车电子芯片国产替代化的总趋势不会改变,其中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会变得更加旺盛。根据 Wind 机构调研活动信息披露,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公司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客户群体数量大且均处于国内一线头部厂商,包括比亚迪、奇瑞、吉利、上汽、长安、一汽、东风和长城等整机厂商, 包括埃泰克、恒润、科世达等模组厂商; 第二,公司在汽车电子芯片已做系列化布局,公司汽车电子芯片产品主要集中在 MCU、SoC 和数模混合芯片等车用核心芯片。截至 2023年 9月 30日,公司已在汽车车身和网关控制芯片、动力总成控制芯片、域控制芯片、新能源电池管理芯片、车联网安全芯片、数模混合信号类芯片、主动降噪专用 SoC芯片、线控底盘芯片、仪表芯片、安全气囊芯片、辅助驾驶处理芯片和智能传感芯片等 12条产品线上实现系列化布局,拓展汽车电子芯片产品的宽度和深度。在汽车车身及网关控制、动力总成、域控制、线控底盘、车联网信息安全等领域均实现量产装车。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 公司深耕汽车电子业务,虽然业务短期承压,看好其中长期发展。 预计公司 2023年~2025年收入分别为6.25亿元、 9.68亿元、 15.49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 1.33亿元、 1.85亿元。 因公司保持较高强度研发投入, 采用PS 估值法, 考虑到公司在汽车、 云端、边缘计算等进展,给与 24年 13倍 PS, 目标价 37.5元, 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长盈精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3 10.18 15.00 53.06% 10.66 4.72%
11.07 8.74%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三季报,23Q1-Q3实现营收97.91亿元,同比下降11.10%;实现归母净利润0.02亿元,同比增长101.38%(扭亏);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29.50%;23Q3实现营收38.81亿元,同比下降1.36%;实现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14.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30.05%。 净利润环比扭亏,盈利能力明显修复:23Q3公司实现营收38.81亿元(YoY-1.36%,QoQ+33.77%),实现归母净利润1.33亿元(YoY-14.34%,环比扭亏),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7亿元(YoY-30.20%,环比扭亏)。上半年受智能手机、平板、笔电等终端出货下行因素影响,公司消费电子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5%,同时新能源业务增速相对放缓,随着下半年业务复苏,产能利用率提升,公司利润率明显修复,23Q3毛利率21.46%(YoY+3.86pct,QoQ+3.86pct),净利率3.91%(YoY-0.23pct,QoQ+5.11pct)。费用端来看,23Q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1%/5.11%/8.05%/1.63%(YoY+0.13/0.23/0.32/4.49pct,QoQ-0.17/-1.85/-3.06/+3.10pct)。 消费电子业务逐步复苏,新能源业务保持高速增长:(11)消费电子业务:23Q3实现营收27.14亿元(QoQ+35.86%),环比明显回升。据9月13日募集说明书(注册稿),公司近年来配合客户供应折叠机型的关键零部件并实现北美大客户新型号笔电项目量产,同时在AR/VR领域与核心客户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受益于厂商库存状况改善及新品推出,23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1%,降幅有所收窄;IDC数据显示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0.4%,环比增长56.4%。今年6月苹果发布其首款MR产品VisionPro,并计划明年初上市;10月31日,苹果发布了新款MacBookPro和iMac,均搭载同时新发布的M3系列芯片,该系列芯片为首批采用3nm工艺技术制造的PC芯片。随着下半年消费电子传统旺季到来,大客户新品陆续发售,公司有望持续受益。据9月13日募集说明书(注册稿),公司拟投资8亿元(其中募资5亿元)投入智能可穿戴设备AR/VR零组件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能83.20万套,占现有产能的200.00%。 (22)新能源业务:23Q3实现营收9.96亿元(YoY+92.57%),保持高速增长,单季度营收占比提升至25.66%。据9月13日募集说明书(注册稿),aa)新能源电池结构件领域,公司定位于“动力/储能电池成组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了电芯-模组-箱体结构件全系列产品线。为就近服务国内外新能源龙头企业,公司已完成区域布局,深圳、宁德、溧阳、宜宾项目均陆续进入量产并成功进入国内外主要动力及储能电池及新能源整车头部品牌供应链体系;bb)高压电连接领域,公司新项目陆续进入量产;cc)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领域,公司产品已通过行业主流客户认证,技术参数达到客户高标准要求,开始为客户批量供货。据9月13日募集说明书(注册稿)。公司拟分别投资11.8/6.5亿元(其中募资9.4/5.3亿元)投入常州/宜宾长盈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零组件项目,达产后预计分别新增年产能顶盖21,600万PCS、壳体28,800万PCS、箱体34万PCS,占现有产能的139.53%、360.00%、76.92%。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139.05亿元、168.55亿元、199.9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5.71亿元、9.10亿元。由于公司近年来处于业务优化及扩张期,受下游需求与扩产影响,资产减值损失较大,净利润波动较大,故采用PS估值法。选取立讯精密、领益智造、科达利、祥鑫科技作为可比公司,最新收盘日PS(TTM)均值为1.5倍。给予公司2023年1.3倍PS,对应目标价为15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原材料及用工成本上行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奥海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11-02 33.70 43.72 49.22% 34.00 0.89%
34.00 0.89%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三季报,23Q1-Q3公司实现营收35.68亿元,同比增长6.54%;实现归母净利润3.49亿元,同比下降8.5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下降21.39%。23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52亿元,同比增长32.84%;实现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1.5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下降15.54%。 同时,公司拟定前三季度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元(含税)。 323Q3收入与利润环比保持增长态势,消费电子旺季带动行业复苏::23Q3公司实现营收15.52亿元(YoY+32.84%,QoQ+39.33%),实现归母净利润1.33亿元(YoY-1.51%,QoQ+5.8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1亿元(YoY-15.54%,QoQ+2.34%),业绩端自22Q4以来逐季改善。 毛利率21.68%(YoY-0.20pct,QoQ-0.71pct),主要受到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净利率8.70%(YoY-2.95pct,QoQ-2.65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00%/3.40%/5.46%/-0.31%(YoY+0.84pct/-0.48pct/-0.24pct/+2.93pct,QoQ-0.62pct/-0.66pct/-0.33pct/+2.91pct)。汇率波动与Q3起计提的股权激励摊销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净利率的波动;此外,新业务的全面铺开短期内对费用端造成一定压力,但中长期来看随着新业务潜力释放,费用率预计将逐步恢复历史水平。随着下半年华为Mate60系列、nova11SE、小米14等新机型陆续发布,换机及市场复苏节奏有望加快,公司作为安卓手机标配充电器ODM头部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三大业务布局逐步完善,持续夯实核心竞争优势:据公司中报披露,23H1充电器及适配器实现营收14.91亿元(YoY-21.46%),毛利率20.43%(YoY+2.43pct);储能及其他实现营收3.20亿元(YoY+13.11%),毛利率35.90%(YoY+2.34pct);新能源汽车电控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营收2.06亿元(去年同期尚未并表),毛利率24.10%。公司基于自身的充储电能源技术及全球智能制造能力,围绕能源交换、高效充储、集中供给的三大业务边界,深入布局消费电子、新能车、数字能源三大业务板块,并受益于新能源及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加速完善,长期增量空间可期。公司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据公司中报披露,11)研发侧:截至23H1底,公司已获得专利560项(2022年底525项)。通过工业设计将核心技术转换化为量产产品,公司68W超薄氮化镓超级闪充于6月荣获由德国设计协会颁发的2023年红点产品设计奖。22)管理侧:23H1公司获得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在信息管理方面完成了E-HR系统、SAP和SRM的全集团实施。33)客户侧:公司通过大客户战略和标品战略,充储电等能源应用产品已全面布局物联网生态品牌,在IOT和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板块能提供一站式能源高效应用解决方案。44)供应链侧:公司在多业务供应协同、垂直整合等方面具备综合竞争优势。23H1公司获得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亚洲充电器行业卓越奖等资质荣誉。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56.45亿元、70.17亿元、84.8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9亿元、7.06亿元、8.88亿元。考虑公司未来成长性,给予公司2023年23倍PE,对应目标价为44.06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等。
芯源微 2022-11-01 252.88 179.07 83.04% 264.99 4.79%
264.99 4.7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公司2022年Q1~Q3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97亿元,同比增长63.8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169.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增长116.00%。 Q3营收加速成长,研发费用大幅提高:公司Q3单季度营收3.92亿元,同比+99.93%,环比+22.12%,同比以及环比均实现高增长。从盈利能力来看,22Q3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308.63%,环比+100.0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长104.38%,环比-2.95%,22Q3非经常收益主要系公司收到商业秘密维权赔偿金所致。从费用情况来看,Q3公司研发费用0.52亿元,同比+160%,环比+73%,研发费用大幅提高。 在手订单充沛,前道涂胶显影占比大幅提高:公司22Q3季度存货12.86亿元,同比2021年底增长38.03%,环比接近持平,合同负债6.04亿元,同比2021年底增长71.29%,环比略有提高,公司在手订单饱满。目前,公司前道涂胶显影机offline、I-line、KrF机台均实现了批量销售,前道物理清洗机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从签单的情况来看,公司新签订单的结构中前道涂胶显影占比大幅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13.55亿元、20.15亿元、27.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2.49亿元、3.47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衰减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产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
奥海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2-10-31 39.81 48.74 66.35% 43.99 10.50%
43.99 10.50%
详细
事件:10月30日,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49亿元,同比增长12.90%,实现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增长53.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70亿元,同比增长63.94%;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6.02%,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56.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72.39%,处于之前业绩预告中枢。 Q3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持续回升:22Q3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YoY+56.78%,QoQ-4.0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2亿元(YoY+72.39%,QoQ-7.07%)主要由于非手机业务快速放量、手机百瓦级快充占比提升,以及汇率波动对业绩有一定贡献。21Q4-22Q3公司整体毛利率逐季改善,Q3单季度毛利率为21.88%(YoY+4.39pct,QoQ+0.86pct),净利率为11.65%(YoY+3.78pct,QoQ-1.48pct)。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三季度研发费用为0.67亿元(YoY+28.57%,QoQ+41.60%),研发费用率5.71%(YoY+1.00%,QoQ+1.32pct),有助于巩固公司在消费电领域的龙头地位并增强新兴领域的竞争力。 围绕充储电技术同心圆布局,消费/新能车/光伏业务增长动能充足: (1)消费电子板块:据公司官网披露,公司手机业务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22H1占比64.49%,相较2021年占比69.06%下降4.57pct;22H1公司IoT业务占比15.41%,相较2021年占比13.37%上升2.04pct;21年PC业务实现营收1.90亿元(YoY+37.12%);21年/21H1便携储能及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33亿元(YoY+108.64%)/2.83亿元(YoY+133.44%)。公司对手机充电器业务依赖程度降低,当前IoT、PC、电动工具电源等非手机业务体量较小,未来成长空间充足。 (2)新能车板块:预计22H2并表,公司通过收购智新控制与飞优雀分别进入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域控及充储电能源领域,两大子公司的团队、技术及产品已展开深度融合,可为客户提供多种类型的多合一产品及解决方案。据公司公告,智新控制具备良好的客户资源,与东风、上汽、红旗、日产、本田、大众、高合、长城等车企已展开合作,预计业务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 (3)光伏板块:公司于2022年正式切入光伏电源赛道,8月3日全资子公司奥海(上海)新能源成立,有助于推进公司在光伏逆变器、 储能产品等方面的业务布局和资源投入,完善公司光储充一体化和集中供给系统服务能力。 我们认为公司基于自身的充储电能源技术及全球智能制造能力,围绕能源交换、高效充储、集中供给的三大业务边界,深入布局消费电子、新能车、光伏三大业务板块,并受益于新能源与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加速完善,长期增量空间可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 -2024年收入分别为51.60亿元、71.57亿元、91.8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亿元、6.33亿元、7.74亿元,EPS分别为1.87元、2.29元、2.80元,对应PE分别为20.3倍、16.5倍、13.5倍,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等。
新莱应材 钢铁行业 2022-10-26 107.00 69.52 203.45% 115.50 7.94%
115.50 7.9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公司2022年Q1~Q3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90亿元,同比增长34.6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128.1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144.08%。 从Q3单季度来看,2022年Q3实现营业收入7.66亿元,同比+31.68%,环比+28.52%;实现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125.81%,环比+56.5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19亿元,同比+141.47%,环比+58.67%。 业绩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高:公司Q3营收同比以及环比均大幅提高,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125.81%,环比+56.58%,毛利率以及净利率分别为29.98%、15.54%,同比分别+5.12pct、+6.48pct,环比分别+1.39pct、+2.69pct,盈利能力持续提高。公司Q3营收以及归母净利润环比大增主要受益于:(1)Q2公司昆山厂生产经营受到疫情管控影响,Q3已经恢复正常。(2)Q3食品业务受益于上游原材料降价以及给下游客户小幅提价,盈利能力持续提高。(3)公司费用管控良好,规模效应持续凸显,各项费用占比持续下滑。 美国加大半导体制造限制,半导体国产化加速:10月13日,美国商务部产业和安全局(BIS)就其最近的规则(即发布于10月7日的题为“实施额外的出口管制”的文件召开电话会议说明,将限制向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厂商,提供用于制造16纳米或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18纳米及以下的dram存储器和128层及以上的nands的工具。此次制裁措施相比以往有明显升级,将制裁范围从先进逻辑芯片延伸到存储芯。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是制约国内芯片制造自主可控的核心环节,目前国内整体的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美国的制裁有望加速国内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国产化的进程。 零部件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产品布局、技术能力国内领先:半导体零部件是设备的核心,在设备的成本中占比约80%,全球市场规模超400亿美元。根据富创精密的招股书,机械类零部件是占比最高的品类,在设备成本占比20%-40%,在半导体设备中起到构建整体框架、基础结构、晶圆反应环境和实现零部件特殊功能的作用。公司是国内半导体零部件龙头,技术能力国内领先,客户涵盖海内外主流设备以及晶圆厂,产品包含腔体、管道、阀门,其中腔体零部件是机械类的重要品类,管道、阀门属于技术壁垒较高的品类,下游市场空间广阔。 总体来看,下游零部件国产化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公司有望凭借在零部件上领先的布局和技术能力,持续取得高速成长。 食品板块盈利能力逐步回升:2022年上半年,由于新冠疫情及俄乌冲突影响,公司食品板块业务原材料成本继续大幅上升,盈利能力有所下滑。从Q3开始,在上游原材料价格逐步下降以及下游小幅涨价的带动下,盈利能力逐步恢复。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27.16亿元、35.51亿元、44.4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8亿元、5.62亿元、7.25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国产替代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上涨的风险;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股东减持风险。
长盈精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25 11.61 16.50 68.37% 13.70 18.00%
13.81 18.95%
详细
事件:10月24日,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2Q1-Q3实现营业收入110.13亿元,同比增长49.51%;实现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下降171.3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594.52%。22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34亿元,同比增长38.32%;实现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296.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256.48%。 业绩进入上升通道,盈利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三季度,随着成本端、费用端、生产端及需求端的情况持续改善,公司扭亏为盈,营收保持增长(YoY+38.32%,QoQ+13.34%)的同时,实现归母净利润1.56亿元(YoY+296.20%,QoQ+315.68%),扣非归母净利润1.53亿元(YoY+256.48%,QoQ+585.23%),业绩进入上升通道。22Q3利润率环比回升,费用率持续下行,毛利率17.60%(YoY-2.31pct,QoQ+2.06pct),净利率-2.11%(QoQ+3.14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88%/4.88%/7.73%/-2.86%(YoY-1.16pct/-2.98pct/-1.94pct/-4.72pct,QoQ+0.30pct/-0.25pct/-0.06pct/-0.90pct)。 产能逐步释放,新能源业务占比大幅提升:据公司半年报,22H1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10.49亿元(YoY+139.90%),营收占比14.82%(YoY+5.15pct)。公司近年来深度布局新能源业务:1)高压电连接领域,公司于2016-2017年通过收购和增资获得苏州科伦特70%股份,拥有特斯拉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并于2021年新开发20家有效客户;2)电池结构件方面,公司致力于“动力电池成组技术一站式供应商”,形成了电芯-模组-电池箱体结构件的全系列产品线覆盖。据公司半年报,22H1三大电池结构件生产基地陆续投产;公司在自贡投建了轻量化材料及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开始投产。此外,公司获得了动力电池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并成为其核心供应商;同时,公司在现有新能源汽车北美大客户的业务保持高速发展。随着多产线投产以及新订单导入,公司新能源业务有望继续高增。 大客户项目拓展顺利,消费电子业务焕发新生:据公司半年报,22H1消费电子业务实现营收55.94亿元(YoY+45.00%),营收占比79.03%(YoY-6.29pct);其中,精密结构件及模组收入为36.95亿元(YoY+111.73%),占比52.20%(YoY+13.61pct),电子连接器及智能电子产品精密小件收入为18.99亿元(YoY-10.12%),占比26.83%(YoY-19.90pct)。消费电子业务的主要增量来自:1)国际大客户笔 电项目放量顺利,自21Q4量产以来保持较高增速,此外该客户的智能穿戴零组件上半年进入量产,公司实现营收1.2亿元;2)手机业务实现增长,其中北美安卓客户收入增长超170%;3)AR/VR除已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核心客户外,还取得了重要客户供应商资格,我们认为该业务2023年有望随大客户新品发售实现较大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4.29亿元、181.48亿元、227.7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2亿元、6.18亿元、13.66亿元,EPS分别为0.03、0.51元和1.14元,对应PE分别为443.8倍、22.8倍和10.3倍,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原材料及用工成本上行风险;疫情反复风险。
清溢光电 2022-10-24 21.13 24.32 52.00% 23.89 13.06%
23.89 13.06%
详细
事件:10月20日,公司发布2022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47亿元,YoY+41.46%;实现归母净利润0.69亿元,YoY +123.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6亿元,YoY +142.20%。 合肥工厂产销规模持续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高:22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YoY+28.95%;实现归母净利润0.30亿元,YoY +193.82%,单季度毛利率为26.13%,YoY +3.33pct,自22Q1起持续提升。净利润增长主要由于子公司合肥清溢产能爬坡后产销规模增长放量,根据公司公告,22Q3合肥工厂盈利1,451.03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053.76万元。合肥工厂于22年上半年实现量产,随着产能释放,市场份额提升,利润端有望持续增长。同时,折旧等固定费用由于产销规模增加而减少了单位成本,从而提升利润率。 面板新品开发带动需求增长,产能释放加速提升市场份额:根据公司公告,上游掩模基板及掩膜版保护膜等上游材料供应紧张,同时今年上半年全球面板行业景气度下降,面板厂商为提升产能利用率,加速新品开发,带动掩膜版需求端快速增长。因此平板显示用掩膜版景气度上行。根据公司半年报,合肥工厂聚焦AMOLED/LTPS用高精度掩膜版等中高端产品,部分产品分辨率达到1,600 pixels per inch (ppi)并已应用于VR产品。同时,公司计划新引进平板显示掩膜版光刻机,有望进一步提升综合产能。 半导体芯片掩膜版部分产品已量产,积极推进客户认证:半导体芯片用掩膜版产能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三季度随着疫情影响消退,业务加速增长。根据公告,半导体掩膜版技术目前已实现250nm工艺节点的6英寸和8英寸半导体芯片用掩膜版的量产,正在推进180nm半导体芯片用掩膜版的客户测试认证,同步开展130nm-65nm半导体芯片用掩膜版的工艺研发和28nm半导体芯片所需的掩膜版工艺开发规划。公司半导体芯片掩膜版的客户有:艾克尔、颀邦科技、长电科技、中芯国际、士兰微、英特尔、上海先进等。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65亿元、11.44亿元、14.3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3亿元、1.33亿元、1.85亿元,EPS分别为0.35元、0.50元和0.69元,对应PE分别为61倍、43倍和31倍,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光刻技术路径变化的风险,全球贸易摩擦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疫情反复风险。
北方华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18 240.00 350.91 17.57% 277.50 15.63%
277.50 15.6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 Q3业绩预告,公司预计 2022年 Q1~Q3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94.44亿元~104.44亿元,同比增长 52.98%~69.18%; 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15.55亿元~17.95亿元,同比增长136.16%~172.62%;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3.95亿元~16.15亿元,同比增长 165.63%~207.52%。 从 Q3单季度来看, 2022年 Q3预计实现单季营收 40.00亿元~50.00亿元,同比+55.94%~94.93%,环比+20.92%~51.15%;实现归母净利润 8.00亿元~10.40亿元,同比+129.92%-198.89%,环比+45.99%~89.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7.50亿元~9.70亿元,同比+149.75%~223.01%,环比+53.06%~97.06%。 营收延续高增, 盈利能力持续提高: 公司预计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同比大增, 主要受益于国内晶圆厂资本开支持续提高以及国产替代的快速推进。 从 Q3单季度来看, 业绩继续延续高增, 预计实现营收 40.00亿元~50.00亿元,同比上升 55.94%~94.93%,归母净利润 8.00亿元~10.40亿元,同比+129.92%-198.89%,营收以及归母净利润率中值对应的利润率达到 20.44%, 环比提高 1.47pct,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高。 间接控股子子公司被列入未经核实清单,预计无实质影响: 2022年10月 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网站发布公告,将公司间接控股子公司北京北方华创磁电科技有限公司列入“未经核实清单”(Unverified List, UVL)。磁电科技是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北方华创真空技术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磁性材料行业装备的制造、销售等业务,主要产品为应用于磁性材料行业的镀膜、烧结、扩散、速凝甩带等设备, 2021年营业收入约占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营业收入的0.5%。 根据公司公告, 公司表示磁电科技此次被列入“未经核实清单”(UVL)总体影响可控,不会对上市公司正常经营产生实质影响。 美国芯片制裁升级,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有望加速: 10月 13日, 美国商务部产业和安全局(BIS)就其最近的规则(即发布于 10月 7日的题为“实施额外的出口管制”的文件召开电话会议说明,将限制向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厂商,提供用于制造 16纳米或 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18纳米及以下的 dram 存储器和 128层及以上的 nands 的工具。此次制裁措施相比以往有明显升级,将制裁范围从先进逻辑芯片延伸到存储芯片。半导体设备是制约国内芯片制造自主可控的核心环节,目前国内整体的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美国的制裁有望加速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进程,公司是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有望充分受益于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的快速推进。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 139.93亿元、187.22亿元、 238.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13亿元、 25.29亿元、35.09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 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富创精密 2022-10-13 106.50 150.38 141.34% 152.74 43.42%
152.74 43.42%
详细
国内半导体精密零部件龙头,产品覆盖全面, 技术能力国内领先: 富创精密在 2008年成立于沈阳,是国内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的领军企业,专注于金属材料零部件精密制造技术。 公司两次承接国家“02重大专项”,掌握了可满足严苛标准的精密机械制造、表面处理特种工艺、焊接、组装、检测等多种制造工艺, 广泛应用于刻蚀、薄膜沉积等关键半导体设备,目前相关产品已经应用于 7nm制程。 公司产品涵盖工艺零部件、结构零部件、模组产品和气体管路四大类,根据公司招股书测算, 2020年公司主要产品全球覆盖市场达 160亿美元,预计 2030年有望超过 300亿美元。 从客户来看,公司已进入客户 A、东京电子、 HITACHI High-Tech 和 ASMI 等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厂商供应链体系, 并导入包括北方华创、屹唐股份、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 半导体零部件市场空间大, 技术壁垒高,国产化率低: 一般来说,零部件采购额占据半导体设备生产成本的 80%左右,按此推算,预计 2021年全球半导体零部件市场规模 439亿美元。 半导体零部件技术壁垒高,其研发设计、制造和应用涉及到材料、机械、物理、电子、精密仪器等跨学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是目前国化率较低的环节。 总体来看,目前大部分零部件均被海外巨头垄断,例如在静电吸盘领域,基本由美国和日本半导体企业主导,市场份额占 95%以上。根据芯谋研究数据,石英、反应腔喷淋头、边缘环等自给率大于 10%,各种泵、陶瓷部件国内自给率在 5%-10%之间,射频发生器、机械手、 MFC 等自给率在 1%-5%之间,阀门、测量仪器等自给率甚至不到 1%,半导体零部件整体国产化率处于较低水平。 高景气叠加国产替代,公司营收快速成长: 受行业景气度回升及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趋势影响,公司下游需求快速增长, 公司积极扩产满足客户需求, 营收快速成长, 2018年-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25亿元/2.53亿元/4.81亿元/8.43亿元,三年 CAGR 达到55.42%。 2022H1实现营业收入 5.98亿元,同比增长 73.16%。 目前公司订单饱满,业绩成长主要受到产能制约, 2021年基本达到满产状态。 此次 IPO 公司拟募集 16亿元,发行定价 69.99元, 实际募资36.6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于新建精密机械制造、焊接、表面处理特种工艺、钣金、管路、组装生产线,提升公司整体产能以及投入新产品研发。随着公司产能快速提高以及新品类的拓展,公司营收有望持续高增,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 给予“买入-A”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 13.96亿元、 21.80亿元、 30.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亿元、 3.73亿元、 5.19亿元, EPS 分别为 1.17元、 1.78元、 2.48元。 综合考虑产品特性、客户类型等方面因素,选取拓荆科技、新莱应材、江丰电子几家企业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 参考几家公司2023年的平均 PE76.48倍,考虑到公司在国内精密零部件领域龙头地位以及持续高成长预期, 给予公司 2023年 PE 85X 的估值,对应目标价 151.30元。
奥海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2-09-27 37.08 48.74 66.35% 43.99 18.64%
43.99 18.64%
详细
充储电能源专家,外延内生打造领航平台。公司创立于2004年,2020年在深交所上市,至今已在充储电能源领域深耕18年,业务布局从消费电子延伸到新能源汽车及光伏领域。公司立足智能制造,以充储电能源技术为支点,建立并拓展品牌,致力于做应用端的能源交换、高效充储、集中供给的头部企业。2017-2021年,手机快充升级叠加客户开拓顺利,公司营收从11.53亿元增至42.45亿元,年复合增速达38.52%;归母净利润从0.51亿元增至3.44亿元,年复合增速达60.89%;22H1公司业绩逆势增长,实现营收21.81亿元,YoY+16.97%;实现归母净利润2.46亿元,YoY+51.37%。展望未来,公司受益于新能源与物联网产业生态加速完善,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三大业务协同发展,长期增量空间可期。 消费电子:手机领域地位稳固,物联时代业务不断延伸。据公司公告,公司在手机充电器领域市占率稳步增长,2021年达到15%,我们认为量价齐升趋势有望延续。量的方面,公司与小米、vivo、华为等主力客户深度合作,并持续提升OPPO、荣耀、MOTO等客户份额;价的方面,随着大功率快充升级,公司产品结构改善,ASP将持续提升。公司从手机业务逐步延伸到无线充、IoT、PC、动力工具、自主品牌等领域,其中IoT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实现营收5.67亿元,YoY+69.8%,PC、动力工具、自主品牌等其他业务也均于2021年实现较大突破,有望持续放量。 新能源汽车:全面布局电控+电源,打造第二成长曲线。据乘联会及EV-Volumes统计,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75万辆,预计2025年有望超过2000万辆,相关产业链将迎来快速发展。公司通过收购智新控制与飞优雀分别进入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域控(MCU、BMS、VCU、PDCU、VDU等)及充储电能源(直流充电桩、充电模块、OBC、DC/DC、无线充等)领域,两大子公司的团队、技术及产品已展开深度融合,可为客户提供多种类型的多合一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协同性得以凸显。据公司公告,智新控制具备良好的客户资源,与东风、上汽、红旗、日产、本田、大众、高合、长城等车企已展开合作,目前已量产项目36个,在研项目15个,预计业务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此外,公司已入围国网招标,将为客户提供充电桩等解决方案。 新能源:模块化电源技术有成,进军光伏高景气赛道。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光伏发电迈入高速发展阶段。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数据,202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达到190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超过270亿美元,7年CAGR达到5.3%。公司跟随电源行业发展趋势,于2022年正式切入光伏电源赛道。公司在数据电源领域已有模块化电源的研发经验,并基于自身的充储电能源技术及全球智能制造能力,同步布局光伏逆变器业务,将开发自主技术的分布式光伏逆变器、逆变储能、户外储能等产品,用于分布式中小型商业和户用,为客户提供模块化电源解决方案。8月3日,全资子公司奥海(上海)新能源正式成立,有助于推进公司在光伏逆变器、储能产品等方面的业务布局和资源投入,完善公司光储充一体化和集中供给系统服务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 -2024年收入分别为51.60亿元、71.57亿元、91.8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9亿元、6.33亿元、7.74亿元,EPS分别为1.81元、2.29元、2.80元,对应PE分别为21.2倍、16.7倍、13.7倍,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等。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9-15 31.45 44.98 74.95% 32.00 1.75%
32.60 3.66%
详细
事件:长城汽车发布8月销量数据:共销售8.8万台,同比增长19%,环比下降13%。 高温短暂影响销量,哈弗加快新能源转型。8月受重庆工厂高温限电影响,坦克销售1.0万台, 同比增长67%,环比下降20%;皮卡销售1.6万台,同比增长41%,环比下降5%。后续随着电力恢复、行业旺季来临,坦克和皮卡产能有望回升。哈弗销售5.0万台,同比增长24%,环比下降18%,我们预计其主要由于:1)产品即将向新能源切换、主动减少燃油车批发量;2)哈弗进行渠道变革、为转型做准备。后续随着H6、H-DOG等更多混动车型交付以及行业旺季来临,哈弗销量有望提升。WEY销售3091台,同比下降31%,环比增加2%,我们预计拿铁PHEV销量仍在爬坡。欧拉销售9161万台,同比下降25%,环比增长4%。 H6混动版、好猫低配版竞争力强,标志新车定价策略调整。H6 DHT(售价14.98万元)仅比同配置的油车贵2万元,性价比优势显著(省油30%、驾驶体验类似纯电);与合资车相比,性价比优势非常显著。H6 PHEV(110km版)预售17.68万元,与同配置的宋PLUS DM-i价格相当,有望热销。9月9日好猫推出低配版(售价12.99万元),较此前最低价降低1.11万元;从全行业看,10-20万纯电动车优质供给稀缺、供不应求,好猫销量有望明显提升。这几款新车型均采取高性价比、对标竞品的定价策略,后续新车型众多,若延续这一策略,整体销量规模提升可期。 WEY运营逐步改善,新品驱动品牌向上。WEY完成品牌定位向高端新能源转型,运营有望逐步改善,具体措施包括店面形象改造、销售队伍重塑、高层全面toC、建设直营店等。此外,智能豪华SUV、MPV、轿车等重磅新品即将上市,有望显著提升销量规模、驱动品牌向上。 超强产品周期开启,新能源销量有望高增长。公司开启新能源时代:1)多品牌混动车型矩阵即将推出:哈弗系列HEV&PHEV、WEY系列多款长续航PHEV(智能豪华SUV、梦系列、MPV、轿车等众多品类)、坦克系列混动车型,同时哈弗、WEY品牌渠道和营销焕新,公司混动车销量有望实现高增长;2)欧拉闪电猫、纯电SUV等新车型将面向更大众的纯电市场,具有较大的销量潜力。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A”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0、131.9、179.2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34.4、23.8和17.5倍,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45.5元/ 股。 风险提示:芯片持续短缺,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歌尔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09 32.96 41.12 177.46% 33.45 1.49%
33.45 1.49%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报, 22H1实现营业收入 436.03亿元,同比增长 43.96%;实现归母净利润 20.79亿元,同比增长 20.0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0.14亿元,同比增长 42.90%。 22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34.92亿元,同比增长 44.48%;实现归母净利润 11.78亿元,同比增长 53.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36亿元,同比增长 40.56%。 同时, 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 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8.32-43.32亿元, 同比增长 15%-3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4.71-37.73亿元,同比增长 15%-25%。预计 22Q3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54-22.53亿元,同比增长 9.50%-40.7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4.57-17.59亿元,同比增长-9.44%-9.32%。 业绩持续增长, 毛利率短期承压: 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36.03亿元, YoY+43.96%, 主要由于 VR 头显、智能游戏主机等智能硬件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由于销售结构变化和部分新项目处于爬坡上量阶段,毛利率略有下滑, 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 12.95%, YoY-2.52pct;净利率为 4.81%, YoY-0.95pct。费用管控效果明显,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 率 分 别 为 2.45%/10.46%/ 19.36%/-0.17% , YoY-0.43pct/-0.41pct/-0.65pct/-0.35pct。 22Q3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7.54-22.53亿元,YoY+9.50%-+40.71% ; 实 现 扣 非 归 母 净 利 润 14.57-17.59亿 元 ,YoY-9.44%-+9.32%,处臵参股公司股权取得投资收益约 2.9亿元。 VR/游戏机需求向好, 智能硬件业务快速扩张: 一方面, 受宏观经济下行、疫情、欧美通胀、加息、手机销量下滑等多重因素压制, 2022年消费电子表现疲软,公司智能声学整机与精密零组件业务均受到一定影响,上半年收入同比略减。 另一方面,受益于 VR、游戏机、智能穿戴等需求旺盛,公司智能硬件业务保持高速增长,收入占比显著提升。具体而言,1) 智能硬件: 22H1实现营收 248.11亿元, YoY+112.10%, 营收占比由 21H1的 37.01%跃升至 22H1的 56.90%;毛利率 12.79%,YoY-1.32pct。 2) 智能声学整机: 22H1实现营收 123.38亿元, YoY-1.24%, 营收占比28.30%, YoY-12.95pct;毛利率 9.12%, YoY-1.33pct。 3) 精密零组件: 22H1实现营收 56.81亿元, YoY-6.13%, 营收占比13.03%, YoY-6.95pct;毛利率 22.20%, YoY-1.16pct。 深耕不辍 XR 赛道,研发+市场+制造并驾齐驱: 公司将高成长性的XR 产业作为核心成长的主赛道,作为整机龙头有望深度受益于产业发展。 据 IDC 数据, 22Q1全球 VR 头显出货量约为 356.3万台,YoY+241.6%,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到 1390万台, YoY+26.6%; 据 VR陀螺数据, 22H1全球 VR 头显出货量约 684万台,其中 Quest2系列产品出货量约 590万台, Pico 销量约 37万台。 公司秉承研发、市场、制造三驾马车的宗旨,持续深耕 XR 领域: 从研发方面来看, 公司 22H1研发费用为 19.36亿元, YoY+25.68%,主要在 VR 及其他精密零组件领域内增加投入;从市场方面来看,公司聚焦大客户战略, 与 Meta、Pico、苹果等全球头部客户展开深度合作, 随着 XR 产品的性能提升和市场渗透,公司相关业务有望持续成长;从制造方面来看,公司现有超过几千人的自动化团队和 IT 团队, 制造的数字化水平、测试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深度探索 XR 赛道的关键技术包括声光电、显示、结构件多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003.85亿元、1243.13亿元、 1577.2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2.86亿元、 65.90亿元、89.68亿元,EPS 分别为 1.55元、 1.93元和 2.63元,对应 PE 分别为 21.3倍、 17.1倍和 12.6倍,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VR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华兴源创 2022-09-09 36.89 49.82 131.72% 36.25 -1.73%
36.25 -1.7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司2022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1.02亿元,同比增长30.3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21.69%;扣非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16.13%。从Q2单季度来看,2022年Q2实现营收7.29亿元,同比+29.48%,环比+95.44%;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15.04%,环比+217.0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26亿元,同比+16.67%,环比+366.67%。 22H1营收同比大增,欧立通一次性激励影响利润表现: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增,主要系公司对国内外客户开发力度加大所致,其中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半导体检测设备均有大幅成长。从盈利能力来看,22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55.96%、15.96%,同比分别+2.13pct、-1.11pct。22H1公司产生财务费用-0.23亿元,主要原因系人民币贬值,产生汇兑受益。另外,22H1公司的子公司欧立通产生0.56亿元的一次性超额业绩奖励费用,此次激励费用的计提主要是基于此前收购欧立通的业绩对赌协议(2022年是业绩对赌最后一年),欧立通一次性激励费用对上半年净利润有一定拖累。 龙头公司相继入局,MicroOLED放量在即:根据Digitimes报道,苹果MR有望在2022年底-2023年初启动量产,主要放量将落于2023年,上、下游供应链已经过小量出货及验证,目前陆续进入设计验证测试、展开整机验证的重点阶段。苹果MR预计将采用MicroOLED屏幕,高通也发布了采用MicroOLED屏幕的AR眼镜参考设计,小米官宣正式发布搭载索尼Micro OLED的米家眼镜相机,龙头消费电子厂商相继入局MicroOLED。另外,据韩媒朝鲜日报7月31日报道,三星显示和LG显示正计划建设MicroOLED生产线,目标是2024年实现量产。Micro OLED技术将OLED附着于硅晶圆上,可实现超高分辨率,是目前最契合AR/VR近眼显示的技术,有望深度受益虚拟现实发现。公司是全球领先屏幕检测设备厂商,MicroOLED检测设备布局业内领先,相关产品已经获得了下游国际知名CMOS芯片厂商以及消费电子厂商验证,正在配合下游客户为后续的产品量产进行前期的研发试做,未来有望充分受益Micro OLED在AR/VR/MR应用中的普及。 电动车检测快速成长,半导体soc测试机进展顺利:在电动车上,公司已经获得了特斯拉的供应商资格,并且已经有设备交付给上海特斯 拉。除特斯拉以外公司也在积极推进国内一线电动车厂的合作,匹配客户需求,电动车检测设备业务迎来快速成长期。在半导体测试机上,公司T7600测试机频率达到400MHZ,已经达到了主流中档soc测试机水平,营收快速成长,目前已在指纹、图像传感、MCU等芯片测试上实现了量产,有望打开soc测试机国产替代市场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华兴源创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4.12亿、32.85亿、43.17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7亿、6.03亿、8.42亿,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拓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及预期
清溢光电 2022-09-09 20.12 24.32 52.00% 22.50 11.83%
23.89 18.74%
详细
二十年磨一剑,国内最大掩膜版厂商之一:深圳清溢光电创立于1997年,从事于掩膜版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业务,是中国大陆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掩膜版厂商之一。提高二十多年的努力,公司产品完成了从低精度、小尺寸到高进度、大尺寸的跨越。 2020年公司以3.87亿元销售额以及 7.12%市占率在全球平板显示掩膜版市场位居第四。 目前,公司客户包含了国内外的领军企业,比如平板显示领域的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群创光电、瀚宇彩晶、龙腾光电、维信诺等等; 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客户包括中芯国际、英特尔、艾克尔、顾邦科技、长电科技、士兰微等等。 合肥子公司产能释放, 产销规模增长助力净利率回升: 公司 2021年营业收入达到 5.44亿元,同比增长 11.64%;归母净利润为 4,453万元,同比下滑 41.63%。 公司利润率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合肥子公司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整体产销规模较小,而折旧等固定成本相对较大,加之公司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等同比增加,最终导致净利润下降。 根据公司 2022半年报, 2022H1合肥子公司产能释放,产销规模迅速增长,因此公司营收实现较高增长,净利率回升。 22H1营业收入 3.42亿元,同比增长 50.22%; 归母净利润为 3,899万元,同比增长 88.30%。 22H1公司毛利率为 23.70%,同比下降 6.0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 11.40%,同比上升 2.30个百分点。 面板新品开发引领上游掩膜版高景气度, 产能释放抢占市场份额: 今年上半年全球面板行业景气度下降,面板厂商为提升产能利用率,加速新品开发, 导致上游掩膜版需求的快速增长。 公司合肥工厂于二季度末实现量产,紧跟市场需求的扩大,顺势增强供应能力,抢占市场份额。 22H1公司平板显示掩膜版领域营收达到 2.55亿元,同比增长 71%。 合肥工厂聚焦 AMOLED/LTPS 用高精度掩膜版等中高端产品, 部分产品分辨率达到 1,600pixels per inch (ppi)并已应用于 VR产品。 公司计划新引进平板显示掩膜版光刻机,进一步提升合肥工厂的综合产能。 产能的增加有望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并且提高该项业务的利润率。 半导体芯片掩膜版产销规模持续增长, 静待疫情缓解提升产能: 公司通过提升半导体芯片掩膜版的产能以及缩短交付周期,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细分市场的市占率。该项业务的产销规模持续增长。 22H1公司半导体芯片掩膜版领域营业收入达到 4,995万元,同比增长25.82%。 目前,深圳工厂新引进的半导体芯片用掩膜版光刻机已经到位。然而受疫情影响,配套的清洗和检测设备交付时间延后。预计相关设备到齐后将提升公司在 IC Bumping 和 Mini LED 芯片掩膜版等产品的产能。与此同时,国内一家半导体芯片掩膜版保护膜的主要供应商受疫情影响停产,给国内供应链带来负面影响。 半导体芯片掩膜版业务的增速暂受产能的限制, 预计以上短期负面因素缓解之后,公司产能将大幅增长,有望快速提高细分市场占有率。 不断推进两大领域技术进步, 客户测试与导入进行中: 平板显示领域, 公司 G8.5高精度 TFT 掩膜版以及 G6中精度 AMOLED/LTPS 掩膜版已经进行量产;同时, 初步实现了掩膜基板涂胶工艺量产以及半透膜掩膜版版(HTM) 产品的多家客户供货; 正在有序推进 G8.6高精度 TFT掩膜版和 G6高精度 AMOLED/LTPS 掩膜版的客户导入及后续逐步量产计划,同步进行 G6超高精度 AMOLED/LTPS 掩膜版的研发和高规格半透膜掩膜版版(HTM) 规划开发。 半导体芯片掩膜版领域, 公司已实现 250nm 的 6英寸和 8英寸掩膜版的量产,正在推进180nm 掩膜版的客户测试认证,同步开展 130nm-65nm 掩膜版的工艺研发和 28nm 所需的掩膜版工艺开发规划。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8.65亿元、11.44亿元、 14.3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3亿元、 1.33亿元、 1.85亿元, EPS 分别为 0.35元、 0.50元和 0.69元,对应 PE 分别为 56.7倍、39.6倍和 28.5倍, 予以“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上游材料价格不稳定; 下游客户出货量不及预期;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掩膜版价格不稳定;疫情防控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