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梦强

东方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860517100003...>>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科电气 机械行业 2024-01-01 9.45 11.80 31.84% 9.63 1.90%
9.63 1.90% -- 详细
三季度经营恢复正常,营收环比大幅改善。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35.22亿元,同比下降 5.95%;实现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下降 113.20%。原材料高位库存持续消化,一体化项目投产提升石墨化自给率,成本管控效果逐步体现,从季度看,公司三季度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0.69亿元,环比大幅增长 561.12%,经营情况大幅好转。 盈利水平大幅改善,一体化产能持续释放。负极业务降本增效成果显现,公司 Q3单季度毛利率 16.74%,环比提升 3.73pcts,净利率 4.40%,环比提升 4.87pcts,盈利能力逐步修复。公司持续推荐推进一体化新产能,贵州贵阳项目已投产并逐步放量,云南曲靖项目积极推进,预计未来石墨化自给率有望持续提升。另外,公司继续巩固与宁德、亿纬锂能、比亚迪等国内大客户合作,并加速海外拓展,已实现对 LG、SK 等客户批量供货。 快充成负极材料新战场,中科电气有望借道超车。电动汽车长续航发展下,续航焦虑逐步化解,但充电便利性成为用户端关注的新“痛点”。电池快充技术成为动力电池企业角逐的新战场。快充负极一直是中科电气的核心研发项目之一,目前公司的快充型动力电池负极产品已通过小试,克容量≥355mAh/g,充电倍率≥ 3C,循环寿命≥ 4000周,性能优异,未来随快充负极的渗透率提升,公司高端快充产品有望贡献超额收益。 考虑到高位原材料库存和行业降价压力,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04、0.59、0.92元(前期 2023-2024年预测值分别为 1.54、2.06元),参考可比公司 24年估值水平,给予公司 24年 20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 11.8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导致产品价格和出货量下降;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无法向下传导;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石墨化成本波动的风险等。
星源材质 基础化工业 2023-12-20 13.33 18.00 49.75% 13.75 3.15%
13.75 3.15% -- 详细
干湿法并驾齐驱,全球化产能布局。公司深耕隔膜行业二十年,干湿法布局完备,近年来随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营收利润实现大幅增长。2023 年以来,在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之下,前三季度依然保持稳健增长。公司积极推进海外产能建设,瑞典基地逐步投产,马来西亚新增规划,为全球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产能保障。 隔膜行业:全球需求方兴未艾,行业壁垒稳固依旧。我们预计到 2025 年全球隔膜需求将超 370 亿平,增长空间广阔。而国内隔膜企业凭借规模、成本和技术优势,已经成为全球隔膜的核心供应力量。在隔膜价格下行阶段,本轮周期中跨界切入的企业,产能甫一释放即直面降价压力,持续发展受阻;而对潜在新进入者而言,低盈利压制叠加融资环境收紧,突围难度进一步加大。行业壁垒高企,供给端扩张或将低于预期。 宽幅产线提效降本,成本竞争力增强。公司新一代 8 米宽幅湿法产线成功投产,单线产能提升至 2.5 亿平,效率、折旧、成本等均有大幅优化。叠加公司老产线技改、单位人工下降、涂覆效率提升、原料成本优化等措施,公司降本成效显著。未来随着先进高效产能占比提升,公司整体生产效率将大幅提升,成本端竞争力有望增强。 海外客户量增利稳,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深度绑定国际大客户,今年海外收入占比预计达 40%左右。近期,公司与 LGES 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再获 2024-2030 年120 亿平隔膜采购意向,24 年起大批海外新项目释放将拉动海外业务占比持续提升。考虑到海外产品相对更高的盈利水平,公司盈利结构有望迎来进一步优化。 在先进产能和海外客户加持下,公司成本和盈利端优化逻辑均强于行业,市场份额有望扩大。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70、0.90、1.10 元,结合锂电产业链主流可比公司的估值水平,我们给予公司 2024 年 20 倍 PE 估值,公司合理总市值 241.8 亿元,对应目标价为 18.00 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锂电池需求不及预期;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变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公司海外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等
沧州明珠 基础化工业 2023-09-21 4.16 4.40 26.07% 4.27 2.64%
4.27 2.64% -- 详细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3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0.5%;实现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2.8%。单二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亿元(-15.0%),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元(-19.4%)。盈利水平方面,公司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为17.0%,同比-1.0pct,净利率为12.9%,同比+0.3pct。单二季度毛利率为18.0%,同比变动-0.5pct,净利率为12.2%,同比变动-1.2pct。上半年四费率为6.3%,同比变动-1.3pct,其中管理/销售/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6%/2.5%/1.2%/0.0%,同比变动0.0pct/-0.1pct/+0.1pct/-1.3pct。单二季度四费率为6.1%,同比变动-0.3pct。 隔膜业务维持增长态势,量增弥补价格下跌。公司隔膜业务自2021年起,销量和盈利均逐年增长。2023年上半年隔膜业务实现营收3.13亿元,同比增长29.85%,毛利率28.98%,同比提升2.85pct。2023年上半年,在新产能尚未投放的情况下,原有产线提速升级带来隔膜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公司隔膜销量同比增加26.81%,弥补了价格下跌的缺口,隔膜业务营收仍保持较高增长。 湿法隔膜再扩产,规模效应有望逐步显现。公司当前干湿法隔膜产能分别为1亿平/1.9亿平,另有4亿平湿法隔膜项目在建,新产线幅宽更宽,单线产能提升有望带动成本下降。公司6月公告拟在河北省沧州市投资35亿元人民币,新建年产12亿平米湿法锂电隔膜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7亿元,建设4条锂电隔膜生产线,年产能6亿平。新产能的投放有望提高隔膜生产的规模效应,增强公司隔膜产品的成本竞争力。 随着现有产线升级以及新产能逐步投放,公司隔膜业务有较大提升空间,叠加BOPA膜扩产稳步推进,预计将贡献公司主要业绩增量。我们预测公司23-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2、0.28、0.31元(前期23-24年预测值分别为0.37、0.58元,预测值调整原因主要为当前隔膜价格存在下行压力,PE管材、BOPA薄膜需求偏弱,公司隔膜和BOPA薄膜新产能投放略有延后),参考可比公司23年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3年20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4.40元,下调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湿法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隔膜海外销量不及预期等。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万马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8-08 11.21 12.78 42.79% 11.33 1.07%
11.40 1.69%
详细
高压电缆料实现国产替代,新项目投产带来持续增量。公司电缆材料在国内份额领先,其中66KV及以上的高压绝缘材料是电缆直接技术难点,过去高压电缆绝缘料均依赖北欧化工、陶氏两家海外企业,公司是国内唯一实现国产替代的企业。海外产能因工艺及能源问题导致供给下滑使得价格上涨,且十四五高压环网电缆扩改和海缆放量极可能继续放大供需缺口。随着公司新产能持续投放,电缆材料有望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优质充电桩运营资产,充电桩业务迎来高增长。公司充电桩业务布局多年,以运营车辆充电站为主,高功率快充桩比例高,随着电动车保有量增长以及出行恢复,2023年充电运营业务将持续改善。同时公司还布局充电桩设备销售,与地方城投平台合作较多,随着国内充电桩政策落地,未来充电桩销售有望贡献较大增长。 电力电缆贡献稳定增量,通信电缆有望释放弹性。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力电缆,十四五期间城市开展配电网扩容和升级改造,电网改造带来需求稳定增长,且配电侧电缆高压化趋势显著,电缆业务有望稳定贡献增量;同时公司还布局通信电缆,其中机器人线缆在内的工业智能装备线缆作为公司重点发展的核心产品之一,产品销售规模逐年增长,将成为公司特种电缆业务新的增长点。 高压电缆材料有望打开国产替代空间,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1、0.76、0.86元,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3年21倍PE,公司合理总市值132.3亿,对应公司整体目标价12.78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电缆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投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等;高分子材料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充电桩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天奈科技 2023-01-19 78.71 70.57 237.98% 91.47 16.21%
91.47 16.21%
详细
国内导电剂领跑者,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天奈科技是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营产品碳纳米管已经凭借其优越的导电性能被锂电池生产企业所广泛使用。目前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碳纳米管生产企业之一,在碳纳米管及其相关复合材料领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客户涵盖比亚迪、ATL、宁德时代、天津力神、孚能科技、欣旺达、珠海光宇、亿纬锂能、卡耐新能源、中航锂电、万向等国内一流锂电池生产企业,改变了锂电池企业导电剂依赖进口的局面。 纤维状导电剂带来新一轮技术迭代,碳纳米管带来新优势。导电剂是电池产业链重要环节。碳纳米管具有非常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等性能。在力学上,它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极大的韧性;在电学上,导电性能优异;在热学上,热传导效率极高,导热性能突出;并且,其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性和耐碱性。碳纳米管导电性能更好。新型导电剂材料性能优于传统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导电剂阻抗最低,在单一材料导电剂里碳纳米管导电剂性能最优。同时也可发现石墨烯配合颗粒状或线状导电剂使用时导电性能得到大大加强。 多重优势共振,龙头地位难撼。公司整体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海内外专利助力产品新升级。管理层具有良好的海内外教育背景,行业积累深厚。公司市占率遥遥领先,且积极布局产能巩固龙头地位。公司大客户比重提升,结构不断优化。2016和2017年客户主要为沃特玛、比亚迪;2018年沃特玛影响消除,比亚迪放量,ATL上量;2019年宁德时代翻倍增长,星恒能源起量;2020年ATL放量、宁德时代稳定增长;2021年开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迸发,中航锂电放量。 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25、3.37、5.09元,结合锂电可比公司23年26倍估值水平,考虑碳纳米管渗透率提升带来的高增速,公司24年业绩增速为51%,而可比公司业绩增速平均值在42%,给予公司20%估值溢价,即2023年31倍PE,公司合理总市值242.91亿,对应公司整体目标价104.47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风险提示下游锂电池需求不及预期;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技术迭代和市场应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估值下修风险;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中科电气 机械行业 2023-01-02 20.80 24.35 172.07% 21.84 5.00%
21.84 5.00%
详细
锂电负极材料头部企业,负极产能持续释放。2004 年,中科电气成立,专注于工业磁力应用技术和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2005 年,成功开发铜管内冷式电磁搅拌器,打破国外企业垄断。2009 年,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电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2017 年,先后收购星城石墨、贵州格瑞特,开始布局锂离子电池负极。2018~2022 年,先后投资“1.5 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及1 万吨石墨化加工建设项目”、“负极材料年产能10 万吨项目”、“8 万吨负极和4.5 万吨石墨化”、“年产10 万吨负极材料粉体生产基地项目”、“年产10 万吨锂电池负极一体化项目”。 负极材料需求旺盛,焦类原材料和石墨化是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负极成本占比第二的是焦类原材料,约40%,如石油焦/针状焦。焦类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人造石墨的成本造成较大影响。石墨化往往占到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在收购格瑞特之前,中科星城的负极石墨化主要依靠外协加工,一方面,石墨化委外加工的成本较高,石墨化工序成为生产成本控制的突破点;另一方面,石墨化工序决定人造石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因此,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厂商建立石墨化加工配套产能,完善负极材料产业链将成为趋势。 快充成负极材料新战场,中科电气有望借道超车。电动汽车长续航发展下,续航焦虑逐步化解,但充电便利性成为用户端关注的新“痛点”。电池快充技术成为动力电池企业角逐的新战场。快充负极一直是中科电气的核心研发项目之一,目前公司的快充类产品已成功在客户端批量应用,克容量≥355mAh/g,充电倍率≥ 2C,循环寿命≥ 4000 周,性能优异,未来随快充负极的渗透率提升,公司高端快充产品有望贡献超额收益。 估值方面,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91、1.54、2.06 元,结合主流负极材料企业和其他锂电材料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3 年16 倍PE,公司合理总市值178.22 亿,对应公司整体目标价24.64 元,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导致产品价格和出货量下降;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无法向下传导;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石墨化成本波动的风险等。
壹石通 2022-12-05 43.28 46.96 115.31% 44.30 2.36%
44.30 2.36%
详细
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票,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11月18日公司公告,将使用自有资金回购普通股,将耗资不低于3000万元,不超过6000万元。本次回购的股份将在未来适宜时机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并在完成回购后股份变动公告日之后的三年内予以转让,如在三年内未转让,未转让股份将被注销。本次回购股份的价格不超过55元/股。此外,实控人在未来6个月并无减持计划。公司本次回购是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有利于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有利于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长期看,依然有较好成长性。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归母净利润4.54/1.17亿元,YoY+64.5%/80%,低于预期。Q3确认限制性股票激励的股份支付费用758万元,是业绩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核心产品勃姆石业务在Q3依然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发货量预计在0.7万吨左右。前三季度,勃姆石单价19764元/吨,相较21年下滑1.4%。我们判断,应下游主要客户要求,公司勃姆石单价在9月份有所降低。随着公司新增产能的陆续投放,以及下游需求的持续释放,勃姆石的产销量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得益于公司较强的研发能力,后续其他新材料产品也有望陆续释放产能,为公司长远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勃姆石行业景气度仍将保持高位,公司新增产能消化是最好验证。勃姆石需求处于放量阶段,一方面,三元动力电池出货量持续高增长,1-10月份,中国三元电池产量171.4GWH,YoY+137.9%。根据GGII,预计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1550GWH,相较21年的375GWH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勃姆石在正极边涂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这部分的应用不仅局限在动力电池,还应用于储能电池。根据公司业绩说明会,前三季度公司勃姆石销量中用于正极边涂的占比已达到46%左右,未来储能电池行业的高速发展将进一步带动勃姆石需求量的增加。公司22H2新增勃姆石产能4万吨,预计明年大部分新增产能将转换为产销量。 我们调低了主要业务的收入和毛利率,并重新考虑了激励费用的摊销,调低公司22-24年EPS为0.73/1.63/2.72元(原值1.03/2.17/3.6元)。参考上一篇报告估值模型,我们认可给予公司23年30%估值溢价,可比公司23年平均PE为22X,公司23年合理PE为29X,对应目标价47.27元,维持“增持”评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募投项目进展低于预期,关键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03 61.24 87.44 162.50% 70.25 14.71%
70.25 14.71%
详细
2022 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超103%。公司披露2022 年三季度业绩,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0.87 亿元,同比增长172.40%;实现归母公司净利润14.78亿元,同比增长103.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48 亿元,同比增长220.40%。 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包括(1)预计海外客户出货量占比维持较高水平,海外客户严格按照成本加成模式定价,加工费较稳定(2)公司第三代高镍及超高镍等新产品预计处于放量阶段,盈利能力持续增强。(3)Q3 人民币持续贬值,公司产品出口占主导产生了较多汇兑收益。 海外出货叠加高镍放量,单吨盈利能力维持高水平。公司三季度单季实现扣非净利润6.73 亿元,虽受限电影响了部分产能,但预计正极材料三季度仍实现销量大约1.7万吨,且正极材料单吨盈利维持在较高水平。一方面,公司整体客户结构仍以海外为主,而海外客户加工费、原材料价格波动传导优于国内客户;另一方面,2021 年以来公司高镍产品持续向国际高端客户供货,并快速放量,同时9 系超高镍产品也已经实现出货,超高镍材料应用有望缩减电池厂度电成本,预计公司22-23 年高镍产品出货占比有望继续提升。 产品维持满产满销,海外产能快速扩张。公司正极材料品质优异,产能利用率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继2021 年公司常州当升一期项目投产并满负荷运转后,常州二期项目下半年将逐步投产,同时公司坚持海外战略,欧洲项目10 万吨已开始扩张,未来新产能投放后有望持续贡献增量。 根据原材料价格上涨情况,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4.03、4.34、5.39 元(前期22-24 年预测值分别为2.86、3.86、4.5 元,预测值调整原因主要是原材料碳酸锂成本上涨,正极材料均价大幅提升,同时原材料贡献了部分库存收益)。根据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2 年22 倍PE,公司合理总市值449.1 亿,对应公司整体目标价88.66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锂电池需求不及预期;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变革;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无法向下传导;产能投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壹石通 2022-10-25 58.18 58.21 166.90% 59.11 1.60%
59.11 1.60%
详细
全球勃姆石龙头,实现弯道超车。公司主营业务为勃姆石,产品还包括电子通信功能填充/低烟无卤阻燃材料。公司实控人蒋学鑫/王亚娟夫妇,合计持有公司 30.5%股权,核心团队成员多拥有较强的研发背景。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达 2.94/0.84亿元,YoY+79%/97%,19-21年归母净利润 CAGR+57%。我们判断未来三年,公司业绩依然将保持高增长。一方面,受益于新能源车行业高增长和渗透率的提升,勃姆石产销量有望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受益于新能源车对导热胶性能的提升,填充材料导热球铝将有望成为 23年又一增长来源。 公司勃姆石有望维持高增长。作为目前锂电池隔膜涂覆的主要水性(无机)涂覆材料,勃姆石提高了隔膜的耐热性/抗穿刺性能,提升了锂电池安全性能。陶瓷涂覆材料还包括氧化铝,但勃姆石在硬度/磁性物质含量/性价比/安全性等方面都有更好表现,预计无机涂覆中使用勃姆石比例将从 21年 60%提升至 25年 75%。公司勃姆石性能指标全球领先,在小粒径产品方面做到人无我有,且已和宁德时代/璞泰来/三星SDI 等企业保持稳定合作关系,并进入比亚迪等更多主流企业。当前,公司布局产品浆料一体化,延伸了产业链,节约了生产成本。拟通过收购怀远县南国环保热电公司 40%股权,当其热电联产项目运营后,公司将以优惠价获得直供蒸汽/电,为降本打下较好基础。公司 23-24年预计新增产能 8万吨,将夯实行业龙头地位。 导热球铝预计将成为 23年又一增长亮点。此产品 20/21年销量 212/1035吨,21年YoY+404%,目前已成功导入比亚迪刀片电池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的稳定供应。下游的需求增长我们判断主要来自新能源车电池中导热胶填充料,原来电池使用的导热胶系数为 1-1.5w/m.k。但随着刀片/麒麟电池问世,电池能量密度增加,散热量增大,对电池热管理的要求提高,需要用到导热系数 2.5-3.5w/m.k 的导热胶,其中的填充材料从原来的氢氧化铝/氧化镁变为导热球铝,且占比预计达 80%。我们预计来自新能源电池的导热球铝需求将从 22年的 4.2万吨增至 25年的 16.1万吨,CAGR+67%。公司募投的 9800吨球铝项目预计将在 23年投产。 预计 22-24年 EPS 分别为 1.03/2.17/3.6元。可比公司 23年 PE 21X,考虑到公司24年业绩增速更高,且业绩确定性较强,我们认可给予公司 30%估值溢价,即 23年 27XPE,对应目标价 58.59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募投项目进展低于预期,关键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沧州明珠 基础化工业 2022-09-15 5.26 6.29 80.23% 5.30 0.76%
5.41 2.85%
详细
二季度经营恢复正常,营收环比大幅改善。公司 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3.24亿元,同比下降 2.29%;实现归母净利润 1.61亿元,同比下降 30.69%。从季度来看,公司一季度公司受冬奥会和疫情影响,排产受限,收入和利润均不及预期,而二季度随着疫情等干扰因素逐渐消除,各个业务板块已经恢复正常,二季度单季度实现收入 8.14亿元,同比增长 6.43%,环比增长 59.71%,经营情况大幅好转。 隔膜业务仍保持增长,有效产能进一步释放。公司自 2020年下半年湿法工艺跑通并获得国内外客户认证后,销量和盈利均实现了持续增长,2022年上半年隔膜业务实现营收 2.41亿元,同比增长 1.94%,毛利率 26.13%,考虑到一季度沧州和德州工厂环保受限的影响,二季度以来隔膜板块保持较快增长。目前公司隔膜整体产能为2.9亿平,其中干法产线技改工作基本完成,隔膜有效产能进一步提升。 隔膜子公司整合完成,芜湖 4亿平新产能建设稳步推进。公司已将隔膜业务整合至子公司“沧州明珠隔膜科技”,同时公司在子公司实施多元化员工持股计划,持股平台持股 3.43%,未来隔膜业务运营的整体性和效率将极大提升。此外公司 2021年公告了芜湖基地 4亿平湿法隔膜扩产项目,目前新产能建设稳步推进,预计新产能23年逐步释放,届时湿法隔膜总产能将达到 5.9亿平。 短期影响消除,目前公司生产经营已恢复正常。随着干法提升负荷叠加湿法产线认证,以及明年 4亿平湿法新产能投放,隔膜业务有较大提升空间,叠加 BOPA 膜成功进入铝塑膜领域和新产能释放,公司成长空间可观。我们预测公司 22-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23、0.37、0.58元(前期 22-23年预测值分别为 0.39、0.46元,2022年预测值调整原因是一季度冬奥会影响全年出货量,同时传统业务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毛利率下滑,2023业绩调整原因为新产能存在爬产周期),参考可比公司 22年估值水平,给予公司 22年 28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 6.4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湿法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隔膜海外销量不及预期等。
星源材质 基础化工业 2022-06-29 29.53 38.10 216.97% 33.98 15.07%
33.98 15.07%
详细
干法隔膜稳居头部,技术优势明显。公司依靠干法隔膜起家,2021年干法隔膜销量为4亿平米,市场份额超20%,连续多年稳居TOP2。干法隔膜技术研究起步较早,优势明显,自主研发干法单拉技术,是最早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企业。公司干法设备独立设计自主研发,2020年率先将12到14um的干法产品批量用于EV领域并已完成10um突破,在保障电池安全性的同时,不断实现厚度突破。全球储能市场迎来快速发展,储能领域有望拉动干法隔膜需求,公司未来有望充分受益。 行业头部趋势加强,供需紧平衡延续。由于隔膜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头部集中度逐渐加强,公司作为行业龙头竞争地位较为稳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锂离子隔膜需求量快速提升,2025年需求量预计达318亿平,但是相比国内巨头产能迅速扩张,海外厂商扩张速度较慢,行业未来几年将处于供给紧张状态。 湿法隔膜研发投入加大,业务占比逐步提升。公司2017年在湿法市场的份额仅占2.7%,随着湿法生产线不断建设和投产,湿法工艺研发项目的不断增加,在湿法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竞争地位不断强化。2021年,湿法隔膜销量占公司总销量比重达66%,公司重心从干法隔膜转向湿法隔膜,未来将成为公司主要盈利来源。 客户结构逐步优化,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21年,第一大客户的营收占比下降至21.15%,客户销售额占比分散明显,客户结构明显改进。海外高端客户的隔膜产品售价相比国内客户更高,公司产品已批量供应LG、三星SDI、日本村田、SAFT等一线厂商,并与多家大型锂电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20年公司宣布建立瑞典工厂,牵手欧洲电池企业Northvolt,瞄准欧洲市场扩张产能;2021年公司与LG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不断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3、1.11、1.34元,结合主流锂电产业链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2年61倍PE,公司合理总市值442.8亿,对应公司整体目标价38.33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锂电池需求不及预期;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变革;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无法向下传导;产能投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等。
华能国际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05-20 6.96 8.10 -- 7.78 11.78%
8.39 20.55%
详细
大力推进新能源转型的火电龙头。公司目前装机仍以燃煤发电为主,但燃煤机组规模结构合理,30万千瓦以下等级占比仅有5.73%,超过54%是6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机组,具有行业领先的能效水平。2021年公司燃煤机组的生产供电煤耗为290.7克/千瓦时,同期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302.5克/千瓦时。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风光装机占比持续提高,火电基本盘带来的充裕现金流、具有竞争力的融资成本、较强的资源获取能力是公司突出的优势。 火电:面临多重拐点。据我们测算(以2021年上网电量为基础):燃煤电价涨幅10%将增加归母净利润82亿元;单位燃料成本降幅10%将增加归母净利润82亿元。政策持续驱动下,“市场煤”和“计划电”的长期错位预计会逐步修正,届时火电周期性弱化、回归公用事业属性,将以稳定的ROE回报,创造充裕的现金流,并支撑转型发展的资本开支或可观的分红规模。中长期来看,火电将逐渐凸显其与风光新能源的协同价值,火电势必将由电量型电源逐渐过渡为灵活性调峰电源,并有望迎来新的成本回收机制。 新能源:顺势而为,打造“第二成长曲线”。预计公司“十四五”期间有望新增新能源装机4000万千瓦。到2025年,公司有望实现风光装机规模506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将从2020年的9.4%提高到32%;年均新增800万千瓦风光装机,“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复合增速为37%。据我们测算,2022-2025年新能源合计净利润有望分别达到70、90、110、132亿元。 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92、112、129亿元,考虑到永续债持有者的利润分配,EPS(基本)为0.45、0.58、0.68元。考虑到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风光新能源装机“十四五”期间37%的年化增速、火电基本面反转期较大的业绩弹性,参考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18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8.1元。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发电的增长空间可能低于预期;火电基本面可能继续恶化(如煤价超预期上涨等);新能源运营的收益率水平可能降低;假设条件发生变化将导致测算结果产生偏差。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华友钴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2-05-11 57.55 82.16 206.91% 108.90 45.14%
102.38 77.90%
详细
年报季报双喜,业绩进入高增长期。2021年公司营收 353亿,同比增长 66.7%;归母净利润 39亿,同比增 235%;扣非后 38.5亿,同比增 243%,主营业务毛利率20.35%,同比提升 4.7个 pct,销售净利率水平 11.39%,同比大幅提升;费用率水平在营收规模大幅增长下得到有效下降。2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 132亿,同比增106%;归母净利润 12.06亿,同比增 84%;扣非后 11.9亿,同比增 80.6%。一季度毛利率水平 18.47%,销售净利率 10.27%。21年整体业绩创造历史新高,同时22年实现开门红,为全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量价齐升,主要产品产销创新高,产能释放加速。钴产品产量 3.65万吨,受托5898吨,自用 5383吨,外售 2.5万吨,外售均价 33万,涨幅 50%。三元前驱体产量 6.5万吨,销售 5.9万吨,均价 9.75万,涨幅 27.5%。三元正极产量 5.5万吨,销量 5.7万吨,其中并表收入 47亿,对应约 2.3万吨,均价 20.3万。公司持续布局三元材料一体化产能,目前规划 34.5万吨镍产能、32.5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和20万吨正极产能,远期规划 100万吨前驱体和 40万吨正极。 三元、铁锂一体两翼,三元一体化初具规模,铁锂一体化开始布局。公司三元材料坚持一体化布局,已经完整形成“印尼镍钴资源+刚果金钴资源→衢州华友钴镍冶炼→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布局,在这个框架思路下,补齐各环节产能短板和技术短板。我们预计 22年及以后,公司将加速在磷酸铁锂产业链上的布局。公司与兴发集团合资的兴友新能源布局“磷矿石→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 一体化链条,中长期实现磷酸铁和磷酸铁锂 100万吨的产能规模,有望进一步丰厚营收和利润规模。 公司未来将有镍项目、衢州和广西三元前驱体、正极项目持续投产,成为业绩最大增量。预计 2022-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4.89/5.98/6.99元(原预测 22-23年为3.51元和 4.66元)。根据可比公司 2022年 22倍平均估值,对应目标价 107.5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短期钴镍价格高企,终端新能源汽车销量受影响,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 远期看钴镍价格大幅回调,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 技术路径变化导致的投资风险;新项目投产进度和销量不达预期的风险。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13 69.48 84.18 152.72% 72.52 4.38%
110.46 58.98%
详细
2022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超134%。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公司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134.58%-168.0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2-3.7亿元,同比增长178.40%-221.91%。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包括(1)一季度国际、国内大客户订单量持续快速增长,产线满产运行;(2)公司第三代高镍及超高镍等新产品稳步放量,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海外出货叠加高镍放量,预计单吨盈利能力维持高水平。公司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中值约3.45亿元,减去中鼎高科利润,预计正极材料业务实现净利润约3.35亿元,正极材料单吨盈利维持较高水平。一方面,公司整体客户结构仍以海外为主,而海外客户加工费、原材料价格波动传导优于国内客户;另一方面,2021年以来公司高镍产品持续向国际高端客户供货,并快速放量,同时9系超高镍产品也已经实现出货,超高镍材料应用有望缩减电池厂度电成本,预计公司22年高镍产品出货占比有望继续提升。 产品维持满产满销,高镍产能快速扩张。公司正极材料品质优异,产能利用率一直维持较高水平,2021年公司常州当升一期工程2万吨产能建成后快速达产并实现满负荷运转,2021年正极业务产能利用率达112.9%;同时,公司迅速启动常州当升二期5万吨和江苏当升四期2万吨产能建设,预计常州二期项目将于2022年下半年逐步投产,新产能投放后有望持续贡献增量。 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86、3.86、4.50元,根据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2年30倍PE,公司合理总市值435亿,对应公司整体目标价85.90元,维持买入评级!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风险提示下游锂电池需求不及预期;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变革;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无法向下传导;产能投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2-04-04 508.00 370.79 128.04% 518.00 1.97%
564.97 11.21%
详细
终端份额持续提升,电池龙头有望强者恒强。 动力电池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产品品质、产能规模和生产成本构成了正反馈闭环,行业具备极为突出的马太效应,公司 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 97GWh,国内市占率稳定在 50%左右,全球市占率 32.6%。公司凭借品质优势,更高的良率和直通率使其成本大幅领先同行,在技术、成本、客户多方面塑造了超强的护城河,我们预计这种多维度循环反馈的优势较难被超越,公司有望强者恒强。 供应链管理能力凸显, 2022年盈利有望边际改善。 公司全面布局上游各环节材料,既保障材料供给,又获得投资收益,竞争力大幅提升,在这轮涨价周期中相比其他二线企业影响最小,体现出极强的盈利稳定性。公司近期已开始上调电池售价,随着 2022年上游材料产能逐步释放,六氟、添加剂等大部分原材料会进入跌价周期,电池成本压力逐步缓解,同时随着公司产销持续扩张下规模效应愈发凸显,电池盈利有望修复。 卡位储能赛道,储能业务有望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储能业务收入从 2014年0.44亿元快速提升至 2020年 19.43亿元, 2021年预计储能出货 15GWh,储能已成为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 十四五期间储能市场快速增长已成行业共识, 公司基于低成本高寿命的磷酸铁锂电池开启储能战略, 同时不断开发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关键材料、大规模储能系统、智慧能源网络等先进技术, 并通过战略合作、建立合资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合约等形式完成多方位布局。 随着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公司的前期布局逐步落地投产,储能业务将与动力电池共同成为公司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 我们认为未来电池环节边际改善逻辑通顺,叠加公司在海外市场突破以及储能领域的增长,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业绩增长确定性高,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6.50、 12.94、 18.67元,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水平, 给予公司 2022年 52倍PE,公司合理总市值 15682.4亿,对应公司整体目标价 672.82元,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价格波动导致的盈利水平下降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