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周春林

万联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270518070001...>>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06 77.27 -- -- 80.67 4.40%
80.67 4.40%
详细
报告关键要素: 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91.13亿元,同比增长达 204.92%;实现归母净利润 9.12亿元,同比增长达 104.0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9.74亿元,同比增长达 234.49%。业绩表现超预期。 投资要点: 产能持续扩张,增长预期明确:公司目前锂电材料产能 2.5万吨,其中多元材料产能 2.36万吨,钴酸锂产能 0.14万吨,上半年实现共计产量2.9万吨,产能利用率达 117.22%。目前在建锂电材料产能 7万吨,其中多元材料在建产能 5万吨,钴酸锂在建产能 2万吨。公司加快推进常州当升二期工程 5万吨高镍多元材料和江苏当升四期工程 2万吨小型锂电正极材料的产能建设,其中常州当升二期工程目前已完成部分车间设备安装及产线调试等相关工作,下半年开始逐步投入使用。 营收超预期,短期盈利能力承压:公司上半年锂电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90.15亿元,同比增长 210.57%,受疫情等因素冲击影响,毛利率为17.52%,同比下滑 3.05pct。其中多元材料营业收入达 81.29亿元,同比增长 245.24%,毛利率 18.42%,同比下滑 3.02pct,短期盈利能力承压,但长期看公司基本面依然向好。 布局高镍赛道,Ni93批量供货:公司在高镍、超高镍、中镍高电压、四元材料等领域实现了完整的产品布局,其中高压实、长寿命 NCMA 高镍产品已持续向国际高端客户供货。公司批量出货于 SKon、AESC、LG新能源等全球一线品牌的动力电池企业,Ni90产品已成功向包括欧美著名电池生产商、车企在内的客户出货。Ni93产品通过全球多家主流电池企业的测试,成功导入国际高端电动汽车供应链并实现批量供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鉴于高镍三元电池行业维持高景气,在建产能相继落地,公司产品的持续研发迭代,预计公司 22-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1.39/273.43/347.97亿元,归母净利润 18.23/23.49/30.71亿元,基于公司在高端三元材料的龙头地位,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新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9-02 32.79 -- -- 32.70 -0.27%
32.70 -0.27%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21.34亿元,同比0.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01亿元,同比58.71%,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9亿元,同比-27.56%。 投资要点:产品结构改善,单车售价及毛利率提升:1)销售端,受疫情、零部件供应、物流受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实现销量51.26万辆,同比-16.58%,其中皮卡/SUV/轿车及其他分别实现销量9.95/35.67/5.63万辆,同比-12.98%/-20.24%/6.63%。2)收入端,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21.34亿元,同比0.33%,其中整车销售收入555.68亿元,同比0.65%,单车均售价10.84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0.65%,主要是公司产品结构改善,20万以上车型销售占比提升至14%。 3)利润端,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01亿元,同比58.71%,售价上升带来的毛利提升及汇率受益增加所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9亿元,同比-27.56%;毛利率18.38%、净利率9.00%,相比去年同期分别提升2.13pct/3.30ptc。4)费用端,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占收入合计7.52%,相比去年下降1.1pct,主要是汇率收益增加所致导致财务费用大幅减少及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所致,其中研发费用31.77亿元,同比70.99%,占收入比例提升至5.11%。 坚定新能源、智能化路线,明星车型有望持续亮眼:公司以“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平台技术为基础,坚定全面转型新能源、智能化路线。在新能源领域,以混动、纯电、氢能等多路线深入布局,加速新能源转型,其中混动方面确定多混动架构并行,横纵置并举的技术路线,柠檬混动DHT率先打破合资品牌混动技术垄断,并于2022年8月推出第三代H6超级混动DHT双子星;纯电动方面,旗下几大品牌将形成合力加速电动化进程,且高端纯电沙龙机甲龙有望下半年正式上市。在智能化领域,咖啡智能2.0已实现电子电气架构、线控底盘、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的全面升级,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计算平台IDC3.0,其单板算力达360T,通过板间级联方式可持续升级至1440T,完全可满足当前L3级以及后续L4级及以上的多场景路况下的智能驾驶。上半年坦克500、魏派摩卡、金刚炮等爆款车型频出,下半年随着车市的回暖及新款车型哈弗酷狗、坦克700、魏派圆梦、欧拉闪电猫、欧拉朋克猫等上市,预计公司产销量有望迅速回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645.48亿元、2,056.93亿元和2,467.9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47亿元、127.61亿元和175.32亿元,EPS分别为0.99元、1.39元和1.91元,考虑到公司品牌结构持续向上及新能源转型加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海外销量不及预期。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22-08-01 28.24 -- -- 30.19 6.91%
30.19 6.91%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2H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6-17亿元,同比增长111%-124%;预计22H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5-14.5亿元,同比增长87%-100%。业绩超预期,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投资要点: 产能扩张应对旺盛需求,负极业务盈利持续改善:行业景气度高,公司订单饱满,促进利润高速增长。22H1随着内蒙古包头二期人造石墨一体化产能不断投放,公司人造石墨出货量同比大幅增加。我们预计包头二期将在22年底为公司带来6万吨人造石墨产能及5万吨以上石墨化配套产能。此外,四川眉山一期10万吨一体化产能预计22年底试投产,23年达产,为公司带来产能增量。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我们预计22/23年石墨化自供比例将分别达到59%/77%,同比+17pct/+18pct,未来有望更好地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 新建硅基负极产能,满足客户升级需求:6月28日公司发布公告,将建设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总投资金额约5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约37.5亿元。预计一期1万吨将于22年底开工,于23年投产。硅基负极结合了碳材料高电导率、稳定性及硅材料高容量等优点,未来发展潜力大,潜在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品已经过认证并开始批量供货,我们预计硅基负极有望满足高端客户升级需求,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25年将实现4万吨满产。 主营业务深度布局供应链,偏光片产能扩张技术领先: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客户包括CATL、LGES 等国内外主流的电芯企业;公司偏光片业务客户包括京东方、LG 等全球领先的面板制造商。客户实力强劲,合作关系稳定。偏光片方面,公司目前年产能1.3亿平,原韩国梧州2条产线搬迁至广州,目前成功试产。随着广州新增2条产线达产、张家港及绵阳共4条产线投产,公司产能在2024年有望达到2.5亿平,预计未来面板需求提升将带动公司偏光片出货量高增。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8.72/289.78/338.96亿元,归母净利润33.60/45.87/52.51亿元,基于公司在锂电材料的龙头地位,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新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璞泰来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5-12 62.69 -- -- 72.23 15.22%
90.58 44.49%
详细
报告关键要素: 5月9日,高工锂电发布2022年Q1数据。第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6.87GWh,同比增长140%。受此带动,2022年Q1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23.7万吨,同比增长76%。价格受石墨化供应紧缺,上游石油焦、针状焦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Q1人造石墨负极均价同比增长5%-10%。目前负极材料企业订单饱满,供不应求,预计Q4前负极价格将高企。 投资要点: 锂电需求不断增长,负极龙头表现亮眼:3月29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90.0亿元,同比增长70.4%;归母净利润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161.9%;扣非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166.2%。全年负极材料销量9.72万吨,同比增长54.48%;公司涂覆隔膜及加工量达到21.71亿㎡,同期国内湿法隔膜出货量61.70亿㎡,占比高达35.19%,同比增长8.51pct,市占率大幅提升;锂电设备产销均大幅增长,产销量分别为716/477台,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25.16%/125%。 Q1成本管控有力,盈利能力有望延续高水平:4月12日,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Q1公司营收达到31.3亿元,同比增长80%;归母净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90.3%;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6.1亿元,同比增长96%;2022年Q1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升,Q1毛利率为38.7%,同比增长0.9pct,环比增长3.7pct;Q1期间费用率为11.7%,同比减少1.5pct,环比减少0.5pct,未来盈利能力有望延续较高水平。 产能一体化扩张,各项业务出货量有望高速增长:据GGII预计,2025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1456GWh,对应负极材料的需求量145.6万吨。同时,GGII统计Q1国内新增的负极材料扩产项目达21起,一体化项目达11起,一体化布局已经成为负极材料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手段。公司在负极业务方面,四川紫宸一体化一期10万吨产能预计22年下半年建成投产,二期10万吨产能预计23年底建成投产。我们预计公司22/23年负极产能分别达到19/30万吨,石墨化产能分别达到17/28万吨,自供比例有望突破90%。涂覆隔膜方面,公司积极推动四川卓勤定增募投项目和自有资金项目建设,2022年有望实现40亿平米 以上的涂覆加工出货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5.27/224.01/298.16亿,净利润29.17/41.25/55.22亿元,EPS分别为4.20/5.94/7.95元/股,基于公司在动力电池高端负极领域的龙头地位,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及下游行业产能过剩、产业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及委外加工价格变动、产品升级和新兴技术路线替代等。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2-05-09 361.45 -- -- 468.30 29.56%
564.11 56.07%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Q1实现营收486.78亿元,同比+153.97%;归母净利润达到14.93亿元,同比-23.62%;扣非归母净利润9.77亿元,同比-41.57%,业绩低于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毛利率受原材料涨价承压,未来盈利能力有望修复:公司Q1毛利率为14.48%,同比-12.8pct,环比-10.22pct,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为锂、钴、镍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成本端压力,同时公司Q1产品向下游涨价未达预期。公司一方面根据价格变动低位增加部分关键材料的备货,Q1存货达到615.8亿元,较去年末增长53.18%;且公司将根据市场状况按计划推进锂矿开发,提高自供比例,未来公司可有效应对原材料供应紧张及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公司根据客户、产品差异动态调整价格,定价方式包括金属价格联动及一次性涨价等,预计未来公司盈利水平有望修复。此外,公司产品涨价滞后反映出公司订单饱满,中长期订单较多,企业契约精神良好。 QQ11销售端龙头地位稳固,产能预计未来持续释放:根据SNEResearch数据,全球动力电池Q1装车总量为95.1GWh,同比增长近一倍,全球需求量仍然较大;宁德时代Q1全球装车量达到33.3GWh,同比+137.7%,全球市占率达35%,稳居世界第一。根据CABIA数据,Q1宁德时代国内装车量达到25.51GWh,国内市占率达49.75%,龙头地位稳固。此外,公司在定增募集说明书中披露,公司2021年的锂离子电池产能为170.39GWh,2025年之前公司电池产能有望达到670GWh以上。本次定增募投资金将用于投建年产能135GWh的新项目,产能持续爬坡,扩产预期明确,龙头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出货量确定性较强。 公司加强技术研发,储能或为第二增长曲线:公司技术研发实力强,钙钛矿光伏电池研究进展顺利,正在搭建中试线;且公司将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储能方面,公司与国家能源集团、国电投、中国华电、三峡集团、中国能建等国内头部能源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与Nextera、Fluence、Wartsila、Tesla、Powin等国际前十大储能需求客户深度开展业务合作。储能系统业务目前处于抢占市场份额阶段,未来有望快速成长。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疫情影响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1-23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746.71/3888.00/4816.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13/368.63/506.66亿元,EPS分别为10.17/15.82/21.74元每股。 短期疫情冲击不改长期向好的锂电基本面,基于公司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地位,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化、新产能和新技术开发风险、毛利率下降和订单量不及预期风险。
盛美上海 2022-05-06 75.96 -- -- 95.80 26.12%
118.86 56.48%
详细
公司发布22年一季报,Q1实现营收3.5亿元,同比+28.5%,归母净利润431.1万元,同比-88.6%,扣非归母净利润2359.8万元,同比-25.0%。 投资要点:疫情影响收入确认,利润端下滑较大。一季度营收增速不及预期,主要是疫情导致去年出货设备收入确认延迟;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较大,主要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449.7万元、研发投入增加所致。受上海疫情影响,公司Q1收入确认部分延迟,部分进口零部件供应受阻,出货量低于预期。随着上海地区复工复产逐步推进、供应链逐步恢复,Q2有望恢复疫情前出货水平,延迟确认收入有望在Q2确认。 产品组合优化提升毛利,研发投入大幅增加。22Q1毛利率创历史新高达47.2%,同比+1.5pct,环比+1.8pct,主要原因是产品组合优化。22Q1净利率1.2%,同比-12.5pct,环比-20.8pct;期间费用率39.99%,同比+6.88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76%/6.52%/-0.04%/22.75%,同比增加0.72pct/0.81pct/0.39pct/4.95pct。研发费用大幅增长至8046.6万元,同比+64.3%,主要是公司研发人员增加及新产品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立足清洗设备优势,产品平台化不断推进。公司产品已从单一清洗设备领域步入先进封装设备、电镀炉管设备多个领域。据公司公众号,2月公司签订多个批量订单,包括槽式湿法清洗设备29台、前道铜互连电镀设备13台和后道先进封装电镀设备8台,首次实现电镀设备批量销售。4月22日公司宣布18腔300mm单晶圆清洗设备成功投入量产,设备尺寸相同下提高50%产能。公司坚持技术差异化、产品平台化及客户全球化,不断拓宽市场空间,向国际化平台型公司迈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鉴于疫情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营收分别为24.22/37.37/50.37亿元,同比增长49.4%/54.3%/34.8%;归母净利润3.98/6.07/8.31亿元,同比增长59.6%/52.3%/36.9%。对应4月29日收盘价市盈率82.9x/54.4x/39.8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风险;客户验证不及预期风险;ACMR被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暂定清单及面临集体诉讼风险。
广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5-02 11.78 -- -- 15.85 34.55%
18.11 53.74%
详细
报告关键要素: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32.68亿元,同比增长45.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09亿元,同比增长27.17%,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98亿元,同比增长30.18%。 投资要点: 两田盈利良好,自主持续调整:公司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32.68亿元,同比/环比45.21%/15.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09亿元,同比/环比27.17%/46.67%,业绩表现良好,主要由广汽本田、广汽丰田贡献。其中,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一季度销量分别为21.24万辆和24.7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75%和23.44%,销量表现明显领先行业增速,实现联营企业投资收益高达41.42亿元,同比增长24.31%,盈利表现亮眼。自主品牌广汽乘用车实现销量9.04万辆,同比增长21.80%,广汽埃安新能源实现销量4.49万辆,同比增长154.85%,自主品牌持续亏损但相比去年四季度亏损略有缩小,期待进一步改善。受芯片及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一季度销售毛利率6.12%,同比/环比0.57pct/-4.14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等期间费用率合计10.17%,同比/环比-1.36pct/-3.37pct,费用管控效果有所增强。 合资主力车型供不应求,自主节能与新能源车高速成长:公司日系合资车型持续旺销,产能利用率爆满,2021年广汽丰田产能利用率高达120.1%,汉兰达、雷凌、凯美瑞等爆款车型表现持续强劲;广汽本田产能利用率高达102.2%,缤智、雅阁、皓影等车型月销量持续攀升。自主乘用车传祺近期正式发布矩浪混动品牌,首款搭载先进的GMC2.0双电机串联混动系统的车型传祺影酷正式亮相,预期后期影豹、M8的混动版本将陆续推出,自主品牌将全面推进HEV 和PHEV 混动技术的落地。 另外,埃安新能源表现亮眼,月销量突破2万辆,后期随着资本市场的择机上市,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提升。 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72.4亿元、1179.6亿元和1402.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3亿元、131.3亿元和161.7亿元,EPS 分别为0.96元、1.25元和1.55元,结合2022年4月27日收盘价对应的PE 分别为11.4倍、8.7倍和7.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芯片供应紧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2-05-02 49.24 -- -- 57.19 16.15%
75.00 52.32%
详细
报告关键要素:4月26日晚间,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 投资要点:全年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稳中提升。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59.6亿元,同比+56.4%,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99.5%。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主要受益于公司交付能力和产能规模的提高,规模效应下利润充分释放。21Q4实现营收19.7亿元,同比+48.6%,环比+15.6%,归母净利润6.0亿元,同比+79.9%,环比+18.0%,营收、归母净利润均达历史最高。22Q1实现营收19.5亿元,同比+114.0%,归母净利润4.4亿元,同比+57.1%,扣非净利润4.3亿元,同比+78.3%,位于业绩预告中枢。21年公司毛利率39.7%,同比+3.1pct,净利率29.0%,同比+6.6pct,净利率创历年最高水平。 在手订单充足,全年目标营收超百亿。22Q1末合同负债及预收账款55.6亿元,同比+132.6%,存货81.2亿元,同比+162.7%。22Q1公司新签设备合同超40亿元,截至22Q1公司未完成设备合同总计222.37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13.43亿元。22年公司目标新签半导体设备及服务订单超30亿元(含税),全年公司目标营收超百亿。 围绕优势领域,半导体设备、碳化硅打造新增长曲线。2021年公司各主营业务营收取得大幅增长,晶体生长设备/智能化加工设备/蓝宝石材料/设备改造服务营收同比增长32.47%/106.61%/100.78%/258.20%。公司目前已形成以光伏半导体装备、蓝宝石材料、碳化硅装备及材料三条业务布局,半导体设备、碳化硅业务有望成为第二、三增长曲线。预计今年硅片设备订单仍然维持去年水平,半导体设备今年订单有望放量,碳化硅片业务市场广阔。公司在现有硅材料技术优势下,积极寻求业绩新增长点,未来有望形成业务线业绩接力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2-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0.8/141.2/ 163.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35.9/41.5亿元,对应4月28日收盘价市盈率为24.7x/17.4/15.1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光伏行业下游扩产不及预期、半导体设备技术研发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
三花智控 机械行业 2022-04-27 13.62 -- -- 17.71 30.03%
30.49 123.86%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04亿元,同比增长40.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25.81%,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25.29%。 投资要点:两大业务供需两旺,业绩表现良好: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04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40.94%/11.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25.81%/15.89%,业绩表现略超预期,主要是公司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及汽车零部件业务呈现供需两旺,两大业务均有所增长所致,尤其是汽车零部件业务延续了去年高增长态势,成为公司主要的业绩增长点。一季度毛利率23.30%,同比下降3.94pct,主要是原材料价格变动及会计准则变化所致,环比去年四季度增长1.67pct,主要是一季度原材料价格部分实现联动及汇率贬值导致,预计后期依然改善空间。 制冷空调电器业务保持稳健,汽车零部件增长迅速::传统制冷空调电器业务受冷媒切换、能效升级、消费升级及多联机等相关业务产品发展机遇,持续保持稳定增长,且受竞争对手格局变化,公司订单有所增加;汽车零部件业务,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高增长及重点客户放量、热管理组件产品占比提升拉动,保持高速增长,且原材料价格联动机制的完善、运费下降、汇率贬值等因素,预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与敏实设立合资公司实现强强联合,产能持续扩展保障订单交付::2022年4月公司与敏实汽车技研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拟合资规划在欧洲开展水冷板产品及相关零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敏实合资有望实现热管理业务的协同从而进一步提升欧洲市场份额。另外,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裕,为保障订单交付,公司每年持续高投入从而保持产能有效扩展,2021年末年产1,150万套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建设项目以完结验收有望逐步投产,且有序推进墨西哥工厂、绍兴滨海厂区产线建设,产能持续扩大有望保障新能源车热管理业务持续高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05.85亿元、252.07亿元和309.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5亿元、28.82亿元和36.97亿元,EPS分别为0.62元、0.80元和1.03元,结合2022年4月25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21.52倍、16.61倍和12.95倍。考虑到公司新能源车热管理持续高增长,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汽车零部件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制冷空调电器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22-04-25 23.18 -- -- 23.50 1.38%
33.78 45.73%
详细
4月20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营业收入实现206.99亿元,同比增长151.94%;归母净利润达到33.40亿元,同比增长2320%;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18.8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每股收益2.04元,同比增长2003.09%。业绩符合市场预期,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投资要点:负极业务满产满销,盈利能力有望提升:2021年下游需求旺盛,公司负极产品供不应求,产销量分别达到10.2万吨/10.1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65.74%/71.27%。营收方面,负极材料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64.42%;净利润6.01亿元,同比增长182.87%,单吨净利润0.6万元,我们预计随着公司提高石墨化自供比例、上下游供应链一体化布局,单吨净利润有望继续提升。 负极石墨一体化产能加速扩张,持续降本增效:公司2021年负极材料成品产能12万吨,石墨化产能4.2万吨,目前包头二期6万吨负极产能已试生产,预计2022年Q3达产,二期配套石墨化产能5.2万吨预计2022年Q3达产;四川眉山一期石墨负极一体化产能10万吨计划2022年底前试投产,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底负极成品产能将实现18万吨以上,出货量有望达到16万吨;2023年底负极产能将突破28万吨,出货量有望达到25吨以上。石墨化方面,2022/2023年石墨化产能将分别达到9.4万吨/19.4万吨,自供比例未来有望突破80%。此外,公司持续改进工艺,增加装炉量降低成本;增加高效辅料冷却筛分系统加快降温,缩短生产周期,提升产能,促进负极业务降本增效。 偏光片业务稳步增长,产能及技术优势显著:2021年2-12月,公司偏光片销量1.1亿平方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4亿元,净利润11.97亿元。公司目前年产能1.3亿平,原韩国梧州2条产线搬迁至广州,目前成功试产。未来随着广州新增2条产线达产、张家港及绵阳共4条产线投产,公司产能在2024年有望达到2.5亿平。公司技术优势显著,在大尺寸偏光片领域位列世界第一。公司偏光片业务的生产份额约24%,预计未来国内面板需求提升将带动公司偏光片出货量高增。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8.72/289.78/338.96亿元,归母净利润33.60/45.87/52.51亿元,基于公司在锂电材料的龙头地位,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新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2-04-20 54.24 -- -- 56.80 4.18%
72.22 33.15%
详细
报告关键要素: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4.8亿元,同比增长42.1%-70.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9-4.7亿元,同比增长61.0%-94.0%。 投资要点:22Q1扣非业绩高增长,行业龙头在手订单充足。21年公司实现营收和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营收同比+56.4%、归母净利润同比+100.2%,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主要受益于交付能力持续提高,规模效应下利润充分释放。22Q1扣非后净利润实现高增长。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截止到21Q3,公司未完成晶体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合同177.6亿元,叠加21Q4双良节能、高景太阳能新签合计31.0亿合同,合计在手订单超200亿元,约为20年末未完成设备合同58.7亿元的3.6倍。据我们统计今年仍是硅片环节扩产大年,硅片扩产计划约160GW,超过去年约150GW 扩产规模。公司作为光伏单晶炉龙头,充分受益于行业扩产。 拟定增加码半导体设备,打造业绩新增长曲线。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不超过14.2亿元,用于12英寸集成电路大硅片设备测试实验线项目(7.5亿元)、年产80台套半导体材料抛光及减薄设备生产制造项目(5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4.242亿元)。其中,半导体抛光减薄设备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45台减薄设备和35台抛光设备产能,建设期24个月,预计达产后新增年销售收入6.23亿元。公司在半导体设备技术方面布局多年,减薄机技术参数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双面抛光设备技术参数可对标德国Peter-Wolters,是国内少数有能力生产双面抛光设备的公司。客户方面,公司8英寸半导体加工设备已实现批量销售,12英寸研磨和抛光等部分设备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实现销售,其他加工设备也陆续客户验证中。目前公司已与客户B 签订1.41亿元8-12寸减薄抛光设备合同,与中晶科技签订8寸抛光线8000万合同。 三大材料领域接力发展,看好公司业绩成长性。公司围绕硅、蓝宝石、碳化硅三大材料,在光伏设备技术优势下,积极推进半导体设备、蓝宝石及碳化硅业务形成业绩接力。22Q1公司半导体设备订单量同比快速增长,蓝宝石材料业务及辅材耗材业务也实现同比增长。碳化硅方面,公司已组建一条从原料合成-晶体生长-切磨抛加工的碳化硅中试产线,6英寸碳化硅晶片已获得客户验证;公司已与客户A 形成采购意向,22-25年客户将优先采购公司碳化硅衬底合计不低于23万片。公司在现有光伏硅材料技术优势下,积极寻求业绩新增长点,未来有望形成半导体设备、蓝宝石和碳化硅材料业绩接力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9.6/95.6/13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24.8/35.0亿元,对应4月15日收盘价的市盈率为38.4x、26.6x/18.8x,维持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光伏行业下游扩产不及预期、半导体设备技术研发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18 98.12 -- -- 130.42 32.92%
169.04 72.28%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5.69亿元,同比增长40.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3亿元,同比增长60.75%,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1亿元,同比增长77.71%。 投资要点:订单突破历史新高,业绩超预期: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5.69亿元,同比增长40.75%,表现超预期,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67亿元,同比增长30.61%。分业务来看,智能座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93亿元,同比增长33.52%,智能驾驶实现营业收入13.87亿元,同比增长94.78%,网联服务及其他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65.10%,公司三大业务实现了良好增长且订单量增长较快,2021年获得年化销售额超过120亿元的新项目订单,突破历史新高,其中智能驾驶业务订单超过40亿元,智能驾驶、大屏座舱产品及域控制器等订单量均实现快速提升。2021年即使面临缺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公司汽车电子业务依然实现毛利率24.60%,同比提升1.21pct,其中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业务毛利率分别提升0.43pct和9.94pct,彰显出公司较强的产品竞争力。 受益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域控制器等多产品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增长点:公司卡位智能网联汽车成长赛道,将充分受益于国内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在智能座舱方面,第二代座舱域控制器已实现规模化量产,第三代座舱产品获得长城汽车、广汽埃安、奇瑞汽车、理想汽车等多家主流自主品牌客户的项目定点,且与高通共同开发的第四代智能座舱系统融合多维交互,支持多样智能化、场景化模式有望获得更多客户认可;在智能驾驶方面,公司掌握从智能传感器到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及相关算法的全栈自研解决方案,环视及泊车系统产品已批量供货给国内众多主流车企,第一代高算力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平台已率先在小鹏汽车的P7、P5车型上大规模量产供货,且基于英伟达Orin系列芯片打造的新一代高算力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平台已获得传统自主品牌客户和新造车势力众多项目定点,后期将成为公司智能驾驶业务快速增长的另一支柱。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28.16亿元、164.90亿元和209.7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1.32亿元、15.39亿元和19.45亿元,EPS分别为2.04元、2.77元和3.50元,结合2022年4月14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49.25倍、36.23倍和28.66倍,鉴于公司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网联服务三大业绩订单快速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智能网联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15 73.53 -- -- 73.60 -0.54%
112.00 52.32%
详细
报告关键要素:4月10日,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正极材料业务盈利能力出色,下游C 级车型需求量提升带动公司正极材料业务高速增长,2021年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2022Q1延续高增长态势,未来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投资要点: 下游需求旺盛,高镍三元景气度高:2021年国内共销售新能源汽车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C 级车型销量共23.2万辆,其中C 级纯电、插混销量分别达到9.4万辆/13.9万辆,C 级车型景气度较高,带动其配备的高端三元电池出货量增长。公司为高镍三元材料龙头,全年实现营收82.58亿元,同比增长159.41%;实现归母净利润10.91亿元,同比增长183.45%。正极材料销量大幅提升,盈利能力加速改善,公司2021年业绩增长明显。今年1-2月纯电、插混销量分别达到2万辆、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2%/101.3%,C 级车高景气度带动公司Q1正极材料出货量提升。 Q1淡季数据亮眼,盈利能力提升: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5-4.0亿元,以中值看同比增长151.34%,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四点:1)公司聚焦国内外大客户,订单饱满;2)高镍以及超高镍产品研发力度强,新产品稳步放量;3)公司成本管控有效,长协锁定原材料供应并保留一定库存,有效应对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4)公司产品议价能力强,2021年公司三元材料均价158.41元/kg,同比增长35.63%。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550万辆,公司业绩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产能加速扩张,一体化布局彰显龙头优势:2021全年三元材料产能4.1万吨,产量4.61万吨,部分产品外协生产,产能利用率高达112.22%。 公司正极材料在建产能共7万吨,常州当升二期工程5万吨三元材料产能将于2022下半年逐步投产,预计2022年公司正极材料产能将达到10万吨以上;江苏当升四期工程2万吨钴酸锂产能预计2023年投产, 2023年正极材料产能有望突破15万吨。同时,公司加速布局远期产能,欧洲首期年产10万吨高镍动力正极材料已签订战略协议,将加快推进落地实施;公司一体化布局磷酸铁锂产能,在贵州投资建设30万吨磷酸铁锂一体化工厂,一期工程目前进入立项阶段。公司自有产能不断改进工艺,提升装备量和单位产能,是高镍赛道中的龙头标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鉴于高镍三元电池行业维持高景气,在建产能相继落地,公司产品的持续研发迭代,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3.38/249.19/338.09亿元,归母净利润14.83/20.05/28.44亿元,基于公司在高端三元材料的龙头地位,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新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广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04 11.00 -- -- 12.33 10.98%
18.11 64.64%
详细
报告关键要素: 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56.76亿元,同比增长19.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35亿元,同比增长22.92%,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77亿元,同比增长24.33%。 投资要点: 日系盈利表现较好,自主持续调整:2021年广汽集团实现汽车销量214.4万辆,同比增长4.9%,增速跑赢行业大势,其中广汽本田、广汽丰田销量分别为78.0万辆和82.8万辆,同比增长-3.2%和8.2%,销量表现领先合资品牌且盈利稳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约114.0亿元,同比增长19.2%。广汽乘用车实现销量32.4万辆,同比增长10.3%,自主品牌盈利暂时承压,但产品调整初见成效,首款运动型轿车豹影上市后月订单超过1万辆,M6、M8全年实现销量11.5万辆,同比增长55.9%。公司克服芯片供应短缺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全年销售毛利率7.92%,同比增长1.45pct。2022年1-2月集团实现销量38.1万辆,同比增长18.1%,表现依然强劲。 合资主力车型供不应求,自主新能源高速成长:公司日系合资车型持续旺销,产能利用率爆满,广汽丰田产能利用率高达120.1%,推出的凯美瑞中长期改款、第四代汉兰达、赛那、凌尚等全新或改款车型市场表现良好,其中凯美瑞销量超过21万辆,同比增长17.1%,终端销量稳居中高级轿车细分市场首位;广汽本田产能利用率高达102.2%,先后推出雅阁中改款、皓影2021款、型格、奥赛德等,产品组合持续优化。公司重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其中广汽埃安新能源自独立运营以来成长迅速,2021年实现销量12.0万辆,同比增长101.8%;2022年1-2月销量2.5万辆,同比增长131.3%,后期随着资本市场择机上市的顺利推进,成长空间较大。 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14.2亿元、1054.9亿元和1214.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4亿元、118.7亿元和142.4亿元,EPS分别为0.95元、1.13元和1.36元,结合2022年3月30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11.9倍、9.9倍和8.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芯片供应紧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01 27.87 -- -- 27.77 -0.36%
44.01 57.91%
详细
报告关键要素: 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364.05亿元,同比增长 32.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7.26亿元,同比增长25.43%,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2.03亿元,同比增长9.55%。 投资要点: 业绩符合预期,单车收入提升: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364.05亿元,同比增长 32.04%,其中整车销售收入 1,213.07亿元,同比增长31.30%,主要是受整车销量增加及品牌向上单车收入提升所致,2021年实现整车销售 128.10万辆,同比增长 14.79%,对应的单车收入 9.47万元,同比增长 14.38%,全年综合毛利率 16.16%,同比下降 1.05pct,主要是受运输费用计入成本所致;分季度来看,Q4季度实现营收总收入 456.07亿元,同比/环比增长 10.79%/57.96%,随着芯片供给缓解,公司四季度实现销量 39.7万辆,环比大幅增长 49.3%,Q4季度实现归属 于 上 市 公 司 股 东 的 净 利 润 17.81亿 元 , 同 比 / 环 比 增 长 -35.82%/25.76%,主要是受股权激励费用增加所致。我们预计,随着芯片供给的缓解带来的产销规模提升及公司高端化持续推进,公司盈利能力将进一步释放。 三大平台技术创新,高盈利车型将持续导入:公司以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为目标,持续提升“科技长城”的硬核实力,2021年研发投入 90.67亿元,同比增加 76.1%,占营收比例高达 6.65%,且公司预计 2021-2025年累计研发投入约 1,000亿元,打造“产品+软件+服务”的全新商业模式,进行全面、彻底的创新转型。公司以“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平台加速推出新款重磅车型,2022年预计推出哈弗酷狗、坦克700、金刚炮、沙龙机甲龙等高盈利新车型,产品结构将进一步向上,从而带动盈利水平的提升。 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 1,712.01亿元、2,161.13亿元和 2,666.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7.56亿元、121.93亿元和 161.32亿元,EPS 分别为 0.95元、1.32元和 1.75元,结合 2022年 3月 30日收盘价对应的 PE 分别为 30.1倍、21.6倍和 16.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芯片供给紧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