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曾明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740518070008...>>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德马科技 2021-12-07 32.05 -- -- 33.90 5.77%
35.02 9.27%
详细
公司简介:专注智能输送分拣领域,业绩增长稳健。公司成立于2001年,以输送辊筒为切入点,积累了输送分拣核心部件的技术经验,随后向下游延伸,不断推出滑块分拣机、交叉带分拣机、新型辊筒等产品,并在2012年完成业务事业部战略重组,确定输送分拣为核心业务。迄今公司业务已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上海总部和湖州中央工厂辐射全球,在澳大利亚、罗马尼亚设立生产基地及销售服务中心,成为国内智能物流输送分拣装备领域的领先企业。不考虑2020年疫情影响,2015-2019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速为18.5%,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4.1%,业绩增长稳健。 行业分析:应用广泛需求可观,龙头稳固百舸争流。1))市场环境和政策双重驱动,下游需求不断提升。工业企业及社会零售业规模持续扩大催生持续增长的物流管理需求,但由于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国内人力成本不断增长,各行业对仓储物流自动化管理的需求不断提升。政策层面,近几年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多次提到提升仓储物流设备智能化水平,加大智能仓储物流设备的推广应用,支持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行业升级发展。2))国内市场尚未诞生龙头,内资厂商有望充分享受行业内资厂商有望充分享受行业beta。全球市场看,销售收入规模前10强均位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长期的技术积累,国外企业在仓储物流软硬件技术、产品质量、系统稳定性、行业经验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具有优势。目前国内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的状态,尚未诞生龙头企业,国内厂商的技术水平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且国内企业的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项目具有定制化服务能力强、性价比高、服务响应及时等优势,有望充分享受行业beta。 核心部件优势明显,系统集成项目经验丰富。核心部件层面,公司的输送辊筒在业内具备良好的口碑和较高性价比,年产量超过500万支,客户群体覆盖国内外知名设备生产制造商,竞争优势显著,2019年公司辊筒业务毛利率达到29.99%,高出综合毛利率2.3pct。设备层面,公司的输送分拣设备参数基本上已超过国内行业标准,达到国际知名企业的水平。系统集成层面,公司为包括京东、菜鸟等在内的众多国内外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服装、医药、烟草、新零售、智能制造行业的标杆客户完成了超过1000个系统集成项目,经验丰富。 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后疫情时代持续发力。公司是国内物流装备企业中较早布局海外市场的,经过多年布局,公司已积累了超过150个海外客户,建立了适合国际市场的标准化、模块化产品体系,可适应全球销售、运输、现场安装、售后服务等的特点和要求。近年来,公司海外业务表现优异,2015年之后外销毛利率显著高于内销,2020年外销毛利率达到36.56%,比内销高11.8pct。2016-2020年公司外销收入CAGR达36%,2020年实现外销收入2.11亿,占收入比重达27.51%,海外业务持续发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22亿、18.43亿、23.02亿,同比分别增长85.37%、29.67%、24.8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8亿、1.70亿、2.44亿,同比分别增长32.74%、93.21%、43.03%,对应PE分别为30.7X、15.9X、11.1X。公司为智能输送分拣领域隐形龙头,在智能输送分拣领域深耕多年,客户基础扎实,产品性价比高,海外战略布局领先,分拣技术可与国际企业对标,估值具备较高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海外业务扩张不及预期风险、
厦门象屿 综合类 2021-08-05 7.33 -- -- 8.24 12.41%
9.66 31.79%
详细
公司公布2021年半年报,2021H1实现营业收入2176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归母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扣非净利润11.71亿元,同比增长157.66%。 业绩接近预告上限,利润率显著提升。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2021H1实现营业收入2176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归母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扣非净利润11.71亿元,同比增长157.66%,接近此前预增公告上限。公司上半年利润率显著提升,毛利率2.35%,同比增加0.69pct;销售净利率0.66%,同比增加0.11pct,主要系公司转型提质效果明显,以及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公司享受到价格弹性所致。 采购分销表现亮眼,物流业务短期承压。1)农产品:公司打造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粮食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在种植端、收购端、销售端全面发力之下,粮食采购分销业务持续放量,同时玉米价格上涨带来部分价格弹性,象屿农产2021H1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同比增长49%,实现净利润3.19亿,同比增长246%。2)金属矿产:依托大客户合作构建起渠道优势,培育起服务能力,公司针对中小制造业企业,通过规模赋能、管理赋能、金融赋能,叠加入场监管,打造出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成功在钢铁、铝产业链实现模式应用,项目数量增加至7个,板块利润率明显提升,2021H1实现营业收入1470亿元,同比增长32%,毛利率同比提升0.31pct至1.43%。3)能源化工:公司不断加强与核心客户的战略合作,同时煤炭价格上涨带来部分价格弹性,2021H1能化板块实现经营货量3564万吨,其中煤炭经营货量318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47亿元,同比增长35%,毛利率同比提升1.35pct。4)物流业务:上半年公司物流业务三大细分板块均承压,综合物流--在海运费持续走高、海外疫情反复的影响下,毛利率较高的进出口物流业务开展受阻;农产品物流--国储平均仓储量下降47%,导致公司农产品收入和毛利率下滑;铁路物流--部分场站的在建工程竣工后业务仍处在拓展磨合期,象道物流盈利弹性未能释放。考虑公司的国储玉米已全部出库,我们判断未来公司农产品物流业务将保持稳定的盈利贡献;在多式联运不断发展、象道物流自身持续优化调整之下,预计未来公司铁路物流业务将充分释放盈利弹性。 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助力提质增效。智能化是供应链企业转型的必然战略,公司将信息化、数智化建设作为战略工作重点,积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为业务和管理赋能,已逐步构建了涵盖决策分析、职能保障、业务运营在内的智能化信息科技体系。业务运营方面,公司已完成采购分销服务平台、智慧物流服务平台、电子仓单金融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并以象屿农产资源和团队为支撑,邀请阿里团队打造以“粮食种植产业联盟、粮食仓储体系、粮食流通产业联盟”为核心的“象屿农业产业级数字化平台”,目前已完成项目整体方案设计,预计2021-2022年收粮季可上线产业互联网平台1.0,助力公司扩大粮食收购规模,提升粮食收购质量。 业务模式进一步明确,供应链金融带来发展红利。随着供应链综合服务的不断深化,公司盈利来源逐步转型为“以服务收益为主(占比超40%),兼具金融收益和交易收益”,当前公司实体制造业企业服务量占比超50%,客户结构的优化极大增强了公司的盈利稳定性,有望实现“牛市量价齐升享受弹性、熊市以服务费为基础不断扩张市场份额”,未来盈利空间广阔。根据艾瑞咨询数据,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渗透率仅约20%左右,若仅考虑市场渗透率提升,每提升10%,预计供应链金融市场新增融资规模1万亿元,对应400亿元息差收入,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作为大宗供应链龙头,掌握一手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能够对上下游客户精准画像,有望享受到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的红利。 行业空间广阔,迈入新周期与新格局。1)行业增量持续增长,存量整合空间广阔。一方面中国GDP以及制造业不断增长带来行业增量,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可以创造和分享物流成本降低的收益。目前我国大宗供应链行业集中度依然非常低,根据公司半年报,大宗供应链市场规模预计在30万亿以上,目前中国CR4市场占有率仅5%,距美日CR4(50%以上)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大宗物流龙头能够凭借强势的资源、渠道以及风控能力不断开拓客户群体、扩展大宗品类,提升市场份额。2)新周期与新格局:2008年之后大宗供应链物流呈现出了显著的周期波动的特征,但中周期切换之下,其周期属性有望弱化。制造业的格局变化是重塑中国大宗供应链物流的核心力量,中国制造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完全依赖直接生产成本的降低,寻求资源配置效率更高、流通成本更优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第三方物流大有可为,并推动企业向综合供应链服务商转变。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基于公司提质增效实现加速增长的逻辑超预期兑现,我们上调了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80.3亿、5301.9亿、6216.9亿(前值4346.9亿、5127.4亿、5987.2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 7亿、22.9亿、27.1亿(前值18.2亿、21.4亿、25.1亿),对应PE分别为8.7X、7.4X、6.2X。公司定位清晰,在新周期与新格局之下业绩的周期波动有望减弱,通过核心模式复制、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将持续兑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人才流失风险、使用的公开资料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厦门象屿 综合类 2021-07-14 6.78 -- -- 8.24 21.53%
9.66 42.48%
详细
公司公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21H1实现归母净利润 10.4-11.6亿元,同比增长 56%-74%;实现扣非净利润 10.8-12.0亿元,同比增长 138%-164%。 多板块发力, 中报业绩超预期: 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预计 2021H1实现归母净利润 10.4-11.6亿元,同比增长 56%-74%;实现扣非净利润 10.8-12.0亿元,同比增长 138%-164%,业绩超出我们此前预期, 非经常性损益-4000万主要来自公司与主业相关的套期保值产生的损益,以及上海象屿物流增资扩股,由控股子公司变成参股公司产生的投资收益。 公司业绩高增长系深耕下游核心客户, 提质增效成效显著所致。 上半年公司持续深化供应链综合服务, 通过全产业链服务模式不断渗透, 实现粮食、 煤炭、金属等业务稳步增长, 通过对产业链上潜在利润空间的挖掘, 实现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大宗供应链龙头地位持续稳固。 新周期与新格局: 1)行业增量持续增长,存量整合空间广阔。 一方面中国 GDP 以及制造业不断增长带来行业增量,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可以创造和分享物流成本降低的收益。目前我国大宗供应链行业集中度依然非常低,以收入/物流总额计算的 CR4仅为 0.38%,大宗物流龙头凭借强势的资源、渠道以及风控能力不断开拓客户群体、扩展大宗品类,提升市场份额。 2)新周期与新格局: 2008年之后大宗供应链物流呈现出了显著的周期波动的特征,但中周期切换之下,其周期属性有望弱化。制造业的格局变化是重塑中国大宗供应链物流的核心力量, 中国制造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完全依赖直接生产成本的降低,寻求资源配置效率更高、流通成本更优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第三方物流大有可为,并推动企业向综合供应链服务商转变。 核心模式复制推广,采购分销业务全面提速: 1)农产品:公司打造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粮食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在种植端、收购端、销售端全面发力之下,象屿农产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 270.0亿,同比增长 93%,实现净利润 3.5亿,同比增长 79%。 2)金属矿产:将粮食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复制推广至黑色、铝等金属矿产,公司黑色矿产形成了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 2020年黑色金属供应链经营货量 888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 1381亿。 3)能源化工:公司不断加强与核心客户的战略合作、重构国际油品团队,大力拓展内贸煤和蒙煤业务, 2020年能源化工经营货量同比增长 27.8%,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2.5%。 2020年 7月获批福建省首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拓展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激励充分目标进取, 董事长增持彰显信心: 公司董事和高管参与的股票期权计划解锁条件严格,要求 2019-2023年公司收入和利润复合增速分别达到 12.6%、 17.6%, 充足激励有利于深入绑定核心员工,激发中长期发展动力, 高增长的业绩目标彰显了公司的发展决心。 公司董事长张水利先生于 2021年 6月 18日增持公司股份 1万股, 体现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和未来发展的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基于公司中报超预期的业绩表现, 我们上调了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346.9亿、 5127.4亿、 5987.2亿(前值 4009.3亿、 4431.7亿、 4878.2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2亿、 21.4亿、 25.1亿(16.2亿、 19.4亿、 23.2亿),对应 PE 分别为 8.8X、 7.4X、 6.2X。考虑公司通过核心模式复制实现业务全面提速,积极进取的股权激励目标充分彰显发展信心,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将持续兑现,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人才流失风险、使用的公开资料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景津环保 能源行业 2021-07-07 22.19 -- -- 31.66 42.68%
43.00 93.78%
详细
公司简介: 全球领先的压滤机行业龙头。 公司主要从事各式压滤机整机及配套设备、配件的生产和销售,是一家集过滤成套装备制造、过滤技术整体方案解决、工程总承包及运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产品包括压滤机整机、配套设备及配件、其他设备三大板块,覆盖压滤机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 公司 2019年在国内压滤机市场占有率达 45.5%,连续 18年全球压滤机产销量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压滤机行业龙头。 行业分析:需求迭代驱动中期扩张,机制砂爆发提振短期景气。 1)应用广泛,龙头独大格局稳定。 压滤机的应用场景处于不断迭代的状态,广泛运用于环保、矿物及加工、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 当前行业内行业集中度较高,景津环保、兴源环境等几家大型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2) 砂石行业处在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阶段, 未来机制砂占比持续提升,湿法生产继续渗透;行业整合加速,产能置换进入快车道,优质产能替代落后产能;技术迭代,高性能的隔膜压滤机的广泛应用,为行业提供增长的核心动能。 假设未来三年湿法渗透率达到 75%,按照 180亿砂石骨料的总规模, 我们测算湿法机制砂催生压滤机的需求约 170亿。 投资逻辑:龙头地位稳固,业绩驱动力充足。 1) 掌握核心技术,产品国际领先。 公司对技术研发极为重视, 2020年的研发投入约 0.62亿,研发费用率为1.85%,截至 2020年底,公司授权专利达 308项, 核心技术由多年自主研发和创新而来,“1500型节能高效快速压滤机” 等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受益机制砂高景气,业绩有望加速。 公司 2020年推出智能砂石废水零排放系统,市场应用效果良好。根据行业部分分析,湿法机制砂催生压滤机的需求约 170亿,订单年均 57亿,按照 30%市占率预测,我们测算每年能给公司带来 17亿订单。下游机制砂催生的压滤机需求高景气度之下,公司业绩有望加速。 3) 大力发展配套设备及配件,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 2015-2019年配套设备及配件收入 CAGR 达 16%,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19年毛利率达到42.49%,相较 2015年提升 5.33pct,明显高于整机产品。 从产销情况来看,在产能扩张之下,公司滤板和滤布产销率仍不断提升, 2020年产销率分别达到 97%、 98%,景气度较高。我们认为公司未来的配套产品将持续快速增长,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4) 不断开拓海外市场,驱动中期成长。 公司今年将对全球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加强全球市场的营销布局,提高海外市场占有率,提高出口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推动公司全球化发展,表明公司对海外市场的发展信心,随着海外布局的逐渐完善,海外业务收入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为公司提供中长期增长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3.4亿、50.8亿、 58.6亿, 同比增速 30.3%、 17.2%、 15.2%;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0亿、 7.9亿、 9.4亿, 同比增速 17.1%、 30.8%、 19.4%; 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1.46、 1.91、 2.28元,对应 PE 为 14.7X、 11.2X、 9.4X。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拥有技术和人才核心壁垒,市场地位稳固, 短期受益机制砂高景气,配套产品和海外市场强化中期成长逻辑, 业绩将持续兑现,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 市场竞争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空间测算偏差风险、使用的公开资料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海晨股份 航空运输行业 2021-06-29 45.25 -- -- 46.43 2.61%
52.00 14.92%
详细
公司简介:供应链综合服务先行者,业绩高速增长。 1)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的先行者,客户基础扎实。 公司致力于为消费电子终端制造商、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等制造业企业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综合物流服务, 在消费电子终端领域积累了 2000余家客户。 2)物流环节全覆盖,货代及仓储贡献主要收入。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货运代理、仓储服务及场站业务,通过覆盖物流各环节及场景以满足不同制造商的物流需求, 货运代理及仓储服务构成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3)境内外布局平衡,净利润快速增长。 2016-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 CAGR 分别为 16.1%、 31.6%, 境内外业务布局平衡,大陆地区收入规模高于港澳台及海外地区。 行业分析:空间广阔,细分赛道景气突出。 1)物流支出稳定增长,费用率相对较高。 我国物流市场仍处于增长阶段,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速与 GDP 增速接近, 2015-2019年社会物流总额复合增速 7.98%, 我国物流费用率显著高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 2)供应链物流服务大势所趋,竞争格局分散。 第三方物流能够有效整合仓库、车辆等资源,消除冗余的物流环节,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我国各部门不断出台政策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 2020年物流企业总数增加至 6898家,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格局分散。 3)一体化供应链服务高速发展,细分赛道景气突出。 预计 2020年我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2万亿, 2025年增加至 3.2万亿,年复合增长率 9.5%, 2025年垂直领域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的市场规模最大的依次是汽车(4460亿)、快消品(4370亿)、服饰(3490亿)、 3C 电子(3160亿),四者合计占全部市场规模的 49%。 公司逻辑:智能装备助力业务发展,新能源车业务蓄力待发。 1) 深耕 3C 制造领域, 与联想集团深度合作。 公司一直围绕 3C 类制造企业提供仓储、运输、关务、增值业务相结合的综合物流服务,服务内容贯穿于企业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各供应链物流环节,公司第一大客户为联想集团,公司与联想集团深度合作,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2)培育新能源车业务,打造业绩新亮点。 公司 2017年开始布局新能源车业务, 经过三年的孵化,公司在入厂物流的基础上又新取得 MilkRu循环取货业务, 今年以来,理想汽车月度交付量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而随着理想汽车交付量的持续增加,公司有望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领域仍保持快速增长。 3)加码智能装备建设,提升服务质与量。 公司自上市起持续加大智能装备的建设,公司将 IPO 募集资金中约 3.9亿资金用于智能仓储及物流基地的建设, 智慧仓储可大幅提升仓储空间利用率,显著提升作业效率,降低相对低效的人力成本,通过作业流程流水线化、标准化,实现效率的提升。 4)盈利能力优于同行,晚来者追赶而上。 公司成立时间晚于同行可比公司,但是公司的归母净利润规模则已处于首位,且公司近三年归母净利润快速提升,是少有的能持续盈利增加的物流企业, 毛利率在同行可比公司中位居第一,费用管控行业领先, ROE 已跃居七家物流公司的首位,杠杆率在行业最低。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亿、 3.4亿、 4.5亿,增速分别为 31.3%、 32.1%、 33.9%,对应 EPS 分别 1.92、 2.53、 3.39元,对应 PE 分别为 23.7X、 17.9X、 13.4X。由于公司上市之后加码建设智慧仓储,有望来带服务质与量的提升,公司新能源车业务拓展成效明显,随着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新能源车业务或将成为公司业绩的新亮点,且公司无论盈利能力与质量均优于同行,应予以一定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不达预期风险、 项目建设不达预期风险、 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艾隆科技 2021-05-27 33.18 -- -- 53.84 62.27%
81.00 144.12%
详细
公司简介:稀缺的医疗物资智能化管理龙头。艾隆科技专注于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医疗物资的智能管理服务,拥有自动化药房产品、自动化病区产品和自动化物流产品三大系列,覆盖院内门/急诊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院外药房、病区、物流等领域。公司产品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截止目前已覆盖国内8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三甲医院400余家。公司自动化药房产品贡献60%以上的收入和超过70%的毛利,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静配中心系列产品处于快速成长期,2016-2019年收入CAGR达到40.2%,在公司自动化药房板块的收入比重由14%提升至24%。 行业分析:内生需求与政策双重驱动的成长赛道。医院内医疗物资长期依赖高强度的人工处理,效率较低且易发生人工差错,对医疗物资智能化管理存在强烈的内生需求;鼓励和引导医疗物资智能化管理的文件相继出台,提供良好的政策土壤;我国医疗卫生投资的长期增长和疫情后各省加快补短板建设,则为医疗物资智能管理提供潜在需求空间。2018年末我国门诊药房自动化设备的渗透率整体约为20.0%,我们判断我国医疗行业物资智能管理的整体渗透率目前不足10%,未来存较大提升空间。保守假设三级医院智能化设备渗透率每年提升2%,二级医院渗透率每年提升1%,五年后将催生百亿市场空间,内生需求与政策双重驱动下,赛道成长性十足。 综合实力强劲,运营周转稳健。公司承接大体量全定制化物资管理系统项目的服务能力稀缺,目前实施中的南通医学中心和昆山西部医疗中心项目金额均接近5000万元。截至2018年末,公司在门诊药房自动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28.5%,仅次于健麾信息,市场地位领先,品牌效应为客户集聚了许多新增客户,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增强了公司的客户粘性,保障公司在单一客户上挖掘更多价值,利好长期发展。在经营方面,公司呈现应收账款占比较高的特征,系客户结算流程较长所致,坏账损失可控,2016-2020年累计经营现金净流入2.24亿元,累计净利润2.39亿元,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高度匹配。 。注重研发投入,技术和人才构筑护城河。医疗物资智能管理行业具有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特征,领先的技术水平可以构筑公司护城河。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研发投入,2020年研发费用3224万元,研发费用率达10.40%,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21%。依托完善的培养体系和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公司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焦小斌先生曾任职于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拥有多年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经验。公司依托业内领先的技术水平和人才优势高筑护城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艾隆科技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8亿、5.45亿、7.26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4亿、1.22亿、1.62亿,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1.22、1.58、2.10元,对应PE分别为27.9X、21.4X、16.2X。 医疗物资智能管理系统行业处于成长期,市场饱和度较低,是潜力十足的蓝海赛道,艾隆科技作为行业龙头,拥有技术和人才核心壁垒,具备稀缺的定制化服务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和技术创新研发风险、行业竞争风险、人才流失风险、市场空间测算偏差风险、使用的公开资料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厦门象屿 综合类 2021-04-23 6.42 -- -- 6.88 2.08%
7.98 24.30%
详细
大宗供应链龙头,业绩表现亮眼。1)大宗商品供应链龙头,核心品种位居前列。厦门象屿主要从事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铝、煤炭等核心优势品种的业务量名列行业前茅,公司位居2020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第2位。2)轻重资产结合,多式联运能力不断提升。公司通过核心节点自有加强对关键性、稀缺性物流节点的把控,通过串联“公、铁、水、仓”,在国内构建了以厦门、上海、广州、青岛、天津、唐山等口岸城市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物流网络体系,多式联运能力不断提升。3)大宗采购供应与物流相互促进,业绩表现亮眼。采购供应业务与物流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驱动公司业务不断扩张,2015-2020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43.15%、35.09%,业绩表现亮眼。 行业分析:新周期与新格局。1)行业增量持续增长,存量整合空间广阔。一方面中国GDP以及制造业不断增长带来行业增量,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可以创造和分享物流成本降低的收益。目前我国大宗供应链行业集中度依然非常低,以收入/物流总额计算的CR4仅为0.38%,大宗物流龙头凭借强势的资源、渠道以及风控能力不断开拓客户群体、扩展大宗品类,提升市场份额。2)新周期与新格局:2008年之后大宗供应链物流呈现出了显著的周期波动的特征,但中周期切换之下,其周期属性有望弱化。宏观经济周期在总量层面决定行业的发展,制造业的格局变化重塑大宗供应链物流。 核心模式复制推广,采购分销业务全面提速。1)农产品:公司打造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粮食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在种植端、收购端、销售端全面发力之下,象屿农产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70.0亿,同比增长93%,实现净利润3.5亿,同比增长79%。2)金属矿产:将粮食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复制推广至黑色、铝等金属矿产,公司黑色矿产形成了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2020年黑色金属供应链经营货量888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381亿。3)能源化工:公司不断加强与核心客户的战略合作、重构国际油品团队,大力拓展内贸煤和蒙煤业务,2020年能源化工经营货量同比增长27.8%,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5%。2020年7月获批福建省首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拓展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物流服务盈利突出,多式联运有望成为新增长点。多式联运可以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降低物流成本效果显著。公司2018年控股象道物流后,逐步构建起以铁路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线路,多式联运能力不断提升。政策支持下,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多式联运有望持续渗透,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随着物流服务占比的提升,公司盈利质量也有望改善。 激励充分绑定核心员工,目标进取彰显发展信心。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权益6445.51万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98%,目前已完成首次授予。公司股权激励充分,有利于深入绑定核心员工,激发中长期发展动力。董事和高管参与的股票期权计划解锁条件更为严格,要求2019-2023年公司收入和利润复合增速分别达到12.6%、17.6%,高增长的业绩目标充分彰显了公司的发展信心。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厦门象屿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09.3亿、4431.7亿、4878.2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亿、19.4亿、23.2亿,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68、0.83、1.01元,对应PE分别为9.9X、8.1X、6.7X。考虑公司通过核心模式复制实现业务全面提速,积极进取的股权激励目标充分彰显发展信心,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将持续兑现,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人才流失风险、使用的公开资料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国铁建 建筑和工程 2021-04-01 7.86 -- -- 8.20 4.33%
8.20 4.3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 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103.2亿,同比增长9.6%;归母净利润223.9亿,同比增长10.9%,扣非净利润205.6亿,同比增长12.3%。 Q4业绩加速释放,全年业绩略超预期。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03.2亿,同比增长9.6%;归母净利润223.9亿,同比增长10.9%,扣非净利润205.6亿,同比增长12.3%,其中Q4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63.2亿、75.1亿,同比增速分别为6.4%、36.4%,Q4业绩增速超预期。分业务看,工程承包业务实现收入8133.3亿,同比增长12.3%,仍保持稳定增速;勘察设计、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物资物流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84.6/180.5/409.3/766.2亿,分别同比增长2.1%/-0.3%/-0.9%/6.6%。 订单规模快速增长,在手储备充足。公司2020年新签合同25542.9亿,同比增长27.3%。其中工程承包、勘察设计咨询、工业制造、物流与物资贸易、房地产开发新签订单规模分别为22207.4亿、225.5亿、345.1亿、1204.0亿、1265.2亿,增速分别为28.3%、51.1%、33.8%、25.9%、0.9%。工程承包细分板块中,房建业务订单占比最高,占比达38.7%,2020年房建订单总额为8585.5亿,同比增长58.3%;铁路、公路、城市轨道、市政工程、水利水电、机场码头板块新签订单规模分别为2892.1亿、2621.7亿、1966.4亿、4598.9亿、614.3亿、300.4亿,分别同比增长10.7%、-19.3%、10.0%、49.0%、118.8%、-20.2。目前公司在手订单43189.3亿,同比增长31.9%,订单保障倍数达4.7倍,业绩增长无虞。 毛利率略微下滑,费用管控良好。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9.6%,较上年同期减少0.38pct;分业务看,工程承包、勘察设计、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物资物流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2%/33.4%/24.0%/20.3%/9.7%,分别同比变动-0.25%/+1.30%/+1.21%/-1.04%/-2.43%。期间费用率为5.12%,较上年同期下降0.15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62%/2.09%/2.04%/0.36%,较上年同期分别变动-0.03%/-0.09%/0.05%/-0.08%,费用控制良好。 经营性现金流略有增长,资产负债率明显改善。2020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401.1亿,同比增长0.26%,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3.0亿,净流出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3亿,主要是对外股权投资增加所致。公司2020年末,资产负债率为74.8%,较上年同期下降1.0pct,降杠杆效果明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房建&市政领域订单快速增长,在手订单储备充足,且公司资产负债率近几年持续下降,财务约束有望解除,随着需求波动进入新的中周期,估值体系切换,公司有望迎来价值回归,预计公司2021、20221年收入为10614.8亿、12181.1亿,增速分别为16.6%、14.8%,归母净利润为257.8亿,291.8亿,增速分别为15.1%、13.2%,EPS为1.90元、2.15元,对应PE分别为4.1X、3.6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基建投资不及预期风险,政策落地不达预期风险
中国中铁 建筑和工程 2021-04-01 5.78 -- -- 6.03 4.33%
6.03 4.33%
详细
事件: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747.5亿元,同比增长14.6%,归母净利润251.9亿元,同比增长6.4%,扣非后净利润为218.4亿,同比增长22.0%。 收入增速平稳,扣非后净利润靓丽。公司2020年实现总收入9747.5亿元,同比增长14.6%,归母净利润251.9亿元,同比增长6.4%,归母净利润增速与收入增速不匹配主要因2019年公司出售高速公路取得较多投资收益,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218.4亿,同比增长22.0%。分业务来看,基建业务收入8441.1亿,同比增长15.4%;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61.9亿,同比增长0.1%;工程设备与零部件制造业务实现收入230.7亿,同比增长35.9%;房地产开发业务实现收入493.0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他业务实现收入420.7亿,同比减少2.5%。 毛利率略微提升,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公司综合毛利率10.2%,同比增加0.2pct。分业务看,基建业务毛利率为8.3%(同比+0.89pct),毛利率维持稳定;设计咨询毛利率为31.7%(同比+4.22pct),毛利率提升主要因委外费用减少及差旅费用下降;工程制造毛利率为14.6%(同比-4.35pct),毛利率下滑一方面竞争加剧,盾构及钢结构业务订单价格走低,另一方面因原材料、配件价格上涨及委外劳务成本增加;房地产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3.2%(同比-5.96pct),毛利率下降主要因政府限价政策影响,部分项目售价偏低,加之部分项目开发周期较长,成本攀升,盈利能力降低。公司期间费用率为5.60%,同比下降0.17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52%/2.32%/2.24%/0.52%,分别变动-0.02/-0.28/+0.30/-0.17pct。 经营性现金流明显改善,投资现金流流出增加。公司2020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309.9亿,同比增加39.6%,现金流状况明显改善,主要因预收款增加、双清工作加强及资产证券化带来了资金回收。公司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为-631.4亿,同比多流出229.6亿,主要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投入增加。 订单资源饱满,为业绩增长提供坚实基础。公司2020年新签合同总额为26056.6亿,同比增长20.4%;分业务看,基建业务新签合同21829.2亿,同比增长21.6%,其中铁路业务、公路业务、市政业务分别新签合同3553.8/4097.6/14177.8亿,分别同比增长14.2%/32.6%/20.7%,受益于国内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平稳增长以及公司加大以投资模式参与高速公路建设的经营力度,公司公路业务新签合同额增幅较大;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新签合同258.6亿,同比减少10.2%;工程设备与零部件制造业务新签合同542.8亿,同比增长29.0%;房地产开发业务销售额685.6亿,同比减少1.6%;其他业务新签合同2740.4亿,同比增长19.3%。公司目前在手未完合同额为37259.7亿,较上年末增长10.9%,公司的在手订单资源饱满,将为业绩持续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估值目前仍处于历史低位,盈利增长中枢稳定,订单储备充足,随着需求波动进入新的中周期,估值体系切换,公司有望迎来价值重估,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11373.9亿、12962.7亿、14733.3亿,同比增长16.7%、14.0%、13.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0.9亿、330.5亿、370.9亿,同比增长15.5%、13.6%、12.2%,EPS为1.18、1.34、1.51元,对应PE分别为4.99X、4.39X、3.9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基建投资不及预期风险,政策落地不达预期风险
华设集团 建筑和工程 2021-03-31 9.52 -- -- 11.96 2.22%
9.73 2.2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3.54亿元,同比增长14.19%;实现归母净利润5.83亿元,同比增长12.50%;实现扣非净利润5.62亿元,同比增长21.32%。 收入加速增长,利润增速放缓。2020年公司新签合同额102.33亿元,同比增长27.73%;实现营业收入53.54亿元,同比增长14.19%,较2019年收入增速提升2.52pct;实现归母净利润5.83亿元,同比增长12.50%,增速较2019年放缓;实现扣非净利润5.62亿元,同比增长21.32%,完成全年业绩目标。其中2020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03亿(同比+18.49%)、归母净利润2.53亿(同比+11.99%)、扣非净利润2.49亿(同比+22.86%),收入和利润增速较Q3均有所放缓。公司计划2021年实现新签合同额增长15%-35%,营业收入增长10%-30%,归母净利润增长10%-30%。 发力省外市场,多元业务增长提速。公司2020年设立长三角、华南、西南、西北、华北五大区域事业部,大力拓展省外市场,全年省外业务实现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16.61%,占总营收比重达到37.5%,较2019年提升1.85pct。分业务板块来看,公司2020年勘察设计、规划研究、试验检测、工程管理工程承包业务分别实现收入32.06、9.58、3.85、1.71、5.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66.3%、9.7%、13.3%、59.2%,规划研究和工程承包业务增长明显提速。 毛利率继续回升,销售费用与减值损失拖累业绩。公司2020年毛利率较2019年提升1.77pct至32.98%,连续第二年回升,主要系加强成本管控、人工成本明显改善所致。公司2020年人工成本12.41亿元,同比增长10.00%,增速较收入增速低4.19pct,占营业成本比重降低0.39pct,改善明显。公司2020年期间费用率15.0%,较2019年上升0.5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上升0.8pct、-0.1pct、-0.3pct、0.1pct,销售费用增长较快主要系新签合同额增加及市场拓展所致。公司全年发生减值损失2.79亿,较2019年增加0.71亿,拖累业绩表现。 组织架构优化调整,积极培育新业态。2020年公司形成了综合规划研究院、交通事业部、水运水利设计研究院等九大业务板块和全国五大区域事业部,完成了以事业部框架为核心的组织架构优化调整,能够有效支撑公司的多元业务增长与省外市场拓展。此外,公司围绕新基建积极培育新业务新业态,成立“江苏省交通工程工业化建造研发中心”(首个工业化智能建造基地),中标多个智慧交通项目,公司设计的全国第一条智慧高速(五峰山未来智慧高速)即将建成通车,未来新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6.4%、13.5%、11.6%,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3%、18.4%、16.3%,EPS为1.26、1.49、1.73元,对应PE分别为9.2X、7.8X、6.7X,当前估值处于历史25%分位以下,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基建投资不及预期风险,政策落地不达预期风险,外延拓张不及预期风险
中钢国际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1-03-30 6.15 -- -- 9.28 48.72%
13.96 126.9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48.27亿元,同比增长10.54%;实现归母净利润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12.5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润5.88亿元,同比增长19.69%。 优势不断巩固,冶金订单逆势增长。2020年公司与中新钢铁、武钢集团昆明钢铁等一批新客户顺利签约,不断扩大在烧结、球团、高端长材轧制等领域的市场份额,全年新签烧结机、高炉、线棒生产线、球团生产线等项目合同额近140亿元。国际业务方面,公司与ArcelorMittal乌克兰子公司正式签订年产500万吨带式焙烧机球团EPC总承包合同(乌克兰规模最大的带式焙烧机球团项目),海外竞争优势不断凸显。2020年公司累计新签合同总额287.68亿,同比增长40.82%,四季度末在手订单537.12亿,订单保障倍数3.62,充裕订单为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疫情下业绩持续修复,收入利润增长稳定。疫情影响下,公司Q1-Q4单季度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19%、6.08%、6.92%、28.48%,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94.62%、103.65%、77.25%、36.41%,业绩持续修复,充分彰显韧性。公司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8.27亿元,同比增长10.54%;实现归母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12.5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88亿元,同比增长19.69%,收入利润增长稳定。 毛利率略有下滑,现金流表现优异。受疫情影响,2020年公司工程承包业务毛利率下滑1.32pct,导致综合毛利率下滑1.57pct至11.0%,但期间费用管控良好,全年期间费用率5.92%(-0.17pct),其中管理和研发费用率合计4.38%(-0.57pct),销售费用率0.11%(-0.14pct),财务费用率略有上升(+0.54pct),系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增加所致。毛利率下滑情况下,公司全年净利润率逆势提升0.13pct,主要系应收款项质量改善,信用减值损失减少1.67亿。公司经营质量持续提升,现金流表现优异,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15.31亿元(+98.2%),2.6倍覆盖净利润,主要因为新签项目预收款增加、在手执行项目回款较好。 宝武托管,开启发展新篇章。公司控股股东中钢集团拟由宝武集团进行托管,宝武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钢铁集团,确立了以钢铁制造业为基础的一基五元战略布局,与公司业务存在协同,公司丰富的国际工程经验和全球领先的冶金技术也可以为宝武的国际化拓展提供发展思路和技术支持。此外,宝武集团托管后预计公司债务风险扰动减弱,融资成本有望下降。 碳中和不断推进,中钢天澄有望深度受益。中钢天澄是公司旗下中钢设备的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治理、尘源控制、土壤修复等环保业务,是武汉市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中钢天澄2018-2020年收入增速分别为24.4%、16.5%、20.7%,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9%、37.1%、-2.1%。随着碳中和的不断推进和落实,中钢天澄有望深度受益,实现业绩稳定增长。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中钢国际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0.6亿、210.5亿、241.6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亿、9.0亿、10.4亿,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61元、0.72元、0.83元,对应PE分别为10.5X、8.9X、7.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多元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1-03-16 5.10 -- -- 5.27 3.33%
5.33 4.51%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1年年1-2月经营情况简报,1-2月月新签合同总额4702亿,YOY+43.4%;其中建筑业务新签;其中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4178亿,YOY+42.1%;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524亿,YOY+54.1%。 疫情好转和低基数影响下,订单持续高增:公司1-2月新签合同总额4702亿,YOY+43.4%,其中2月单月新签合同额2061亿,YOY+128.7%,高增速主要系疫情好转后订单释放和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所致。分结构来看,1-2月公司房建新签订单3311亿,YOY+29.7%;基建新签订单850亿,YOY+129.5%;房地产合约销售额524亿,YOY+54.1%;勘察设计新签订单16亿,YOY+5.3%;地产订单主要受益低基数效应,基建订单博弈逆周期实现高增长。2月单月公司房建、基建、地产、勘察设计新签订单同比增速分别为114.3%、196.3%、96.1%、20.0%,订单周期加速上行。 利率上行、逆周期氛围有利建筑板块价值重估::2020年天量流动性与极低的利率环境是成长股与消费股大涨的逻辑,2021年随着疫苗的普遍接种、各国生产活动的恢复,市场对通胀的预期快速升温,中美国债利率快速上升,宏观环境已经发生反转。超跌的低估值建筑蓝筹正逐渐进入价值重估的通道,利率上行将使得短期确定性的业绩增长获得更多定价权重,并引发市场估值的高低切换,大建筑是明显的价值洼地。此外,目前宏观经济正确认顶部,货币政策已经转向,房地产在货币、供给、需求三重调控下面临一定的压力,而欧美国家的生产恢复迅速,出口的替代逻辑正在减弱,2021年地产与出口可能形成共振下行的局面,经济增长可能在下半年重新面临压力,逆周期的氛围将逐渐形成,更有利于建筑板块的估值提升。 中期逻辑的展开:在目前时点大建筑的中期逻辑正在发生变化,对内集中度的提升与现金流的趋势性改善是核心,对外更加深入的参与国际竞争将延长成长周期。1、集中度的提升与现金流的改善:过去5年建筑头部企业完成产业链的全覆盖与投融资的变革,目前逐渐兴起的ABO模式将进一步助推行业集中度提升。而PPP资本开支高峰逐渐过去以及REITs的推进在短期与中期对现金流的持续改善提供支撑,大建筑的盈利质量有望显著改善。2、、国际市场的拓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契机:经过过去十年的发展,国内建筑央企的投融资能力实现长足的提升,业务集成度更高,并且凭借卓越的效率在国际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最近几年已经开始通过并购、参股的方式进入发达市场,另外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通过投融资模式进行海外扩张。当前欧美的基建冲动正在形成,而RECP与中欧协定的签署将为大建筑的国际化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建筑央企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是大势所趋。 城镇化集大成者,价值显著低估:作为建筑行业最优秀的企业之一,中国建筑是典型的周期价值型标的,2012年以来公司年化投资收益率约15%,与ROE水平基本相当。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21年业绩PE为4.1X,PB为0.6X,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底部,严重低估。我们认为公司后续的价值重估将沿着四个方向进行:1、装配式建筑不断推进,公司龙头地位得到市场认可;2、公司基本面的稳定性持续超预期;中海逐渐进入业绩释放周期、基建经过两年收缩重新进入上升周期、现金流逐渐转正等;3、疫情对市场的影响逐渐减弱,流动性回归正常,市场风格回归价值;4、疫情之后全球经济重建,基建投资等需求扩张,全球化逻辑修复。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收入增速分别为8.7%、6.3%、7.4%,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9.8%、11.2%、10.9%,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1. 10、1.22、1.35元,对应PE分别为4.6X、4.1X、3.7X,价值显著低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装配式建筑落地低预期、房地产政策收紧等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1-03-01 5.70 -- -- 5.96 4.56%
6.14 7.72%
详细
国铁旗下优质资产,高铁技术集大成者。京沪高速铁路于 2011年 6月建成通 车, 承载着贯通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的主要任务,经过多年的持续运营, 已实现稳定盈利, 是国有铁路重要的优质资产。 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高铁技术 创新成果的集大成者,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占据黄金通道,资源禀赋优质。 京沪高铁属于我国中长期路网规划“八纵八横” 主通道之一,全线共设 24个车站,纵贯三大直辖市和四省,连接“京津冀” 和“长三角” 两大经济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近三年旅客周转量复合增 长率为 9.7%, 随着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出行需求的增 加,京沪高速铁路的旅客运输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跨线列车占比提升,盈利能力不断优化。 本线: 本线列车为旅客提供运输服务, 在运送距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运送人次是旅客周转量的自变量,而本线车的 车型、本线车开行的数量及客座率的变化均会带来运送人次的变动,目前本线 列车的客座率已至稳定水平, 未来车型替换带来增长空间。 跨线: 跨线列车通 过使用京沪高铁公司的高铁线路以及线路接触网为旅客提供服务, 线收入的定 价标准为中铁总全网统一定价,客座率对跨线列车的收入影响较小,但是跨线 车比本线车具有更紧的时间约束,因此会对区间通过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考 虑到京沪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的南北向干线,整体来看总的列车数量会呈现 增加的趋势,预计跨线列车的增幅会大于本线列车。 固定成本稳定,利润弹性可期。 无论是本线还是跨线列车均需支付委托运输管 理费、高铁运输能力保障费以及维管费,此外,本线列车还需支付动车组使用 费、机车牵引费等费用。能源是保障列车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能源支出 与折旧成本属于相对固定成本。 未来若是公司的本线及跨线列车数量持续提 升,会相应给公司带来增量收入,收入的弹性叠加成本端的相对刚性可带来公 司盈利的弹性。 业务发展多看点,乘风破浪再上台阶。 公司 IPO 募集的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 后全部用于收购京福安徽公司 65.08%股权, 通过收购京福安徽,有助于公司 扩大网络覆盖,优化路网结构,发挥路网协同效应。 2020年 12月 23日起, 京沪高铁开始实行浮动票价机制, 京沪高铁票价优化调整方案是我国高铁市场 化定价的进一步试点探索,对营收的影响仍需要确定票价上调的列车占比,若 价格上调列车比例较高,则有助于提升京沪高铁营收弹性,为公司利润带来一 定空间。 投资建议: 京沪高铁拥有稳定的旅客资源、完善的运营机制、独特的区位优势,疫情 之后,公司的长期业绩仍将维持在稳定水平。此外,公司承诺分红率为 50%,成长与 防御属性兼备。 我们预计公司整体 2020-2022年收入分别为 234.2、 349.5、 414.9亿, 增速为-28.9%、 48.1%、 18.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3.5、 89.7、 120.1亿元,增速分 别为-72.0%、 168.0%、 33.8%,对应 EPS 分别为 0.08、 0.18、 0.24元。 由于京沪高 铁盈利能力强,资源禀赋优质, 参考同行业公司,我们认为应给予公司 2022年 25-30X 的动态市盈率,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 6.00~7.20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募投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疫情影响超预期、 重 大安全事故风险、 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 风险等。
华设集团 建筑和工程 2021-02-04 10.64 -- -- 11.76 10.53%
11.96 12.41%
详细
业绩快速修复,有望完成全年目标。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1亿元,同比增长11.15%;实现归母净利润3.29亿元,同比增长12.89%;实现扣非净利润3.13亿元,同比增长20.13%。分季度来看,公司2020Q1-Q3单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73亿(同比-26.99%)、14.43亿(同比+27.70%)、10.35亿(同比+24.65%),实现归母净利润0.59亿(同比-22.28%)、1.66亿(同比+27.72%)、1.04亿(同比+21.81%),业绩快速修复。根据2019年年报,公司计划2020年实现新承接业务额同比增长15%-35%,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30%,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30%。预计公司四季度业绩延续快速修复趋势,全年目标有望完成。 宏观经济或高位回落,逆周期逻辑有望重新演绎。( (1))宏观流动性确认顶部。 2020年12月M2增速10.1%,环比回落0.6pct;12月社融增量1.72万亿,环比减少4063亿;社融存量增速13.34%,环比回落0.3pct。1月最后一周央行逆回购持续地量操作,通过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2300亿元,我们判断宏观流动性已确认顶部。( (2))地产调控趋严,信用结构性收紧。1月26日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指出“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27日广州房地产调控加码,四大行广州首套房房贷利率调整为LPR+55bp(5.2%),二套房利率为LPR+75bp(5.4%),而此前首套房房贷利率为LPR+40bp,二套房则是LPR+60bp。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严,我们判断信用开始结构性收紧。( (3))国外生产消费缺口收敛,经济复苏或放缓。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国外生产开始有序恢复。2020年12月,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恢复至73.41%,环比提高0.7pct,较4月末低点回升13.32pct,而个人消费支出(不变价)环比下滑0.61%,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缺口收敛。国外生产消费缺口的收敛,导致我国制造业出口扩张的逻辑支撑削弱。1月我国官方制造业PMI为51.3%,比上月回落0.6pct,新订单指数52.3%、生产指数53.5%,分别比上月回落1.3、0.7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生产扩张力度减弱,宏观经济或高位回落,基建的逆周期逻辑有望重新演绎。 公司具有阿尔法属性,低估值性价比高。作为勘察设计龙头企业,华设集团深耕江苏,通过外延并购和属地化发展加速全国布局,业务版图快速扩张。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和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基建投资扩张,公司长期业绩稳健,具备阿尔法属性。2015-2019年公司新签订单、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44.2%、35.3%、34.1%,ROE逐年提升,近几年EPC业务占比提升导致毛利率有所下滑,2019年通过加强成本管控和减少分包比例,毛利率回升至正常水平。当前公司估值处于历史25%分位以下,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预计公司2020-2022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9.0%、、18.5%、、18.8%,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8.4%、20.1%、17.0%,EPS为为1. 10、1.32、、1.55元,对应PE分别为9.8X、8.1X、7.0X,维持“买入”评级。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基建投资不及预期风险,政策落地不达预期风险,外延拓张不及预期风险
中钢国际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1-01-22 4.46 -- -- 5.16 15.70%
9.16 105.3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20年年实现营业收入实现营业收入148.47亿元,同比增长10.68%;;实现归母净利润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11.11%。公司发布发布2020Q4经营经营情况简报,Q4新签合同总额158.26亿,亿,同比增长同比增长122.43%;;全年累计新签合同总额合同总额287.68亿亿,同比增长同比增长40.82%。 收入利润快速回升,业绩符合预期。公司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7.45亿元,同比增长28.91%;实现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27.85%,收入利润快速回升,带动全年业绩增长。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8.47亿元,同比增长10.68%;实现营业利润7.66亿元,同比增长18.86%;实现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11.11%,基本符合预期。疫情影响下,公司Q3、Q4持续快速修复,全年11%的利润增长充分彰显了公司的业绩韧性。 订单高速增长,提供业绩保障。2020年公司累计新签合同总额287.68亿,同比增长40.82%,其中Q4新签合同158.26亿,同比增长122.43%,主要因2020年11月全资子公司中钢设备与柬埔寨波洞沙果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新建2×350MW燃煤电站项目EPC总承包合同,合同金额约72.69亿。分地区来看,公司全年国内和国外新签订单分别为183.61、104.07亿,占比64%、36%国内国际并重的业务格局再次明确。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537.12亿元,订单保障倍数4.00,充裕订单可以为未来业绩提供充足保障。 产业升级驱动国内需求,国际工程迎接顺周期。1))产业升级驱动国内需求。 行业产能置换、发达区域产业升级以及环保要求提高共同促进了国内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2019年国内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26%。随着环保不断趋严以及以小换大,项目单体投资力量变大,固定资产投资金额有望保持可观规模。2))国际工程迎接顺周期成长。新冠疫情对国际工程造成较大的冲击,2020年1-10月对外承包业务完成额以及新签合同分别下滑8.8%、4.4%。未来随着疫苗的上市,新冠疫情的影响将逐渐淡化,国际工程具有较强的顺周期属性,有望迅速走出泥潭,重新恢复扩张。中国的建筑企业在全球基建市场已经建立了比较明显的优势,在各国基建方案的落地和RECP的催化之下,有望迎来较好的扩张机会。 宝武托管,开启发展新篇章。1))宝武一基五元战略布局,与公司业务存在协同。据公司2020年10月29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钢集团拟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托管。宝武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钢铁集团,确立了以钢铁制造业为基础的一基五元战略布局,与公司业务存在协同。2))债务风险扰动或减弱,公司融资成本有望下降。受控股股东债务风险影响,公司近年来融资成本较高,2019年利息支出同比增长112%至1.28亿元。宝武集团托管后预计公司债务风险扰动减弱,融资成本有望下降。 盈利预测:基于公司订单高速增长和佰能电气股权转让协议终止,我们调整了盈利预测,预计中钢国际2021-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0.6亿(前值179.8亿)、215.4亿(前值214.1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亿(前值7.6亿)、9.0亿(前值8.8亿),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59元(前值0.61元)、0.72元(前值0.70元),对应PE分别为7.5X、6.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多元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