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马天翼

东吴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00522090001。曾就职于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7.55%
(第258名)
60日
中线
13.21%
(第107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和而泰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30 13.50 -- -- 14.60 8.15%
14.60 8.15%
详细
控制器业务符合预期,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 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54.9 亿元, yoy+24.1%;归母净利润 3.3 亿元, yoy+0.8%;扣非归母净利润 3.1 亿元, yoy+2.9%。单 Q3 来看, 公司实现营收 18.9 亿元,yoy+22.9%;归母净利润 1.4 亿元, yoy+8.2%;扣非归母净利润 1.3 亿元, yoy+4.7%,其中, 控制器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18.8 亿元, yoy+23.4%,归母净利润 1.5 亿元, yoy+14.6%,扣非归母净利润 1.3 亿元, yoy+6.4%,控制器板块盈利能力逐步提升,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分业务来看, 前三季度家电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34.6 亿元, yoy+23.9%;汽车电子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3.5 亿元, yoy+75.4%。 公司 Q3 毛利率 19%,同比+0.1pct,毛利率提高主要系出口业务盈利能力提升。 后续,随着产品交付起量,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子公司铖昌科技报告期内实现营收 1.7 亿元, yoy+35.4%;归母净利润 0.5 亿元, yoy+4.8%。 铖昌科技 Q3 净利润金额波动较大, 因公司下半年度营业收入主要集中于四季度,历年三季度营业收入在全年中占比较低,净利润有望恢复增长。 库存消化加快, 现金流改善明显: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yoy+38.5%;控制器板块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环比+374.3%, 主要系客户销售订单增加,对应销售回款增加。同时,公司加强经营现金流管理,加大销售回款力度,并积极推进库存消耗,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相较于期初减少 1.9 亿元,整体库存水位持续下降。 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及运营管理上的投入,报告期内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同比+0.1pct/+0.4pct/+1.0pct, 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多项策略并举,新业务订单充沛快速增长: 家电智能板块, 提高客户份额, 开拓家电领域新市;电动工具拓展产品品类;汽车电子业务聚焦核心智能控制技术开发;横向拓展数智能源业务领域,积极布局数智能源业务核心业务板块。 公司汽车、新能源订单充沛,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看好传统业务复苏叠加新业务快速放量, 维持此前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 5.8/7.8/10.4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是 22/16/1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汇率风险、新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激烈
天岳先进 计算机行业 2023-10-30 52.00 -- -- 70.75 36.06%
76.70 47.50%
详细
23 Q3 扭亏为盈,产能扩张、客户订单高歌猛进。 23Q1-3,公司实现营收 8.3 亿元, YoY +206%,归母净利润-0.7 亿元, YoY +42%; 23Q3,公司实现营收 3.9 亿元, YoY+256%, QoQ +58%, 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伴随临港新工厂产能爬坡、大客户订单放量, 22Q1 以来, 公司已连续 6个季度实现营收环增, 并成功扭亏为盈, 23Q3 合同负债已达 1.2 亿元,环比+750%,有望延续产能扩张、客户订单高歌猛进趋势。 导电型衬底需求高增,公司“技术+产能+客户” 已卡位国际第一梯队。根据 Yole 数据,受汽车电动化趋势主导拉动,全球 SiC 功率器件市场规模 27 年将增长至 63 亿美元, 21-27 年 CAGR 约 34%,带动导电型衬底需求高增,在此背景下,公司已成功卡位导电型衬底国际第一梯队。1)技术端,全面布局前瞻技术方向: 目前全球各大厂商量产的 SiC 导电型衬底均以 PVT 法 6 英寸产品为主,海外龙头研发历史久远、技术积累丰富,在长晶速度、缺陷密度等方面领先。公司产品性能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同时全面布局 8 英寸、高品质、液相法等前瞻技术方向。2)产能端, 临港 96 万片年产能将迎爬坡: 公司目前已形成山东济南、上海临港、山东济宁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上海临港工厂实现产品交付,将早于原规划的 26 年达产年产能 30 万片,并已将总产能规划扩大至 96 万片,远期公司年产能将超 100 万片。3)客户端,加速出海至英飞凌、博世等国际大厂,已签长单 22 亿元:客户方面,公司已陆续与国家电网、客户 A、客户 B 等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加速产品出海, 预计其供货量将占英飞凌长期需求量的两位数份额,并与博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长期协议。订单方面,公司与客户 E、客户 F 已签长单/框架采购协议合计 22 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是国产碳化硅衬底龙头, 有望受益临港新工厂产能爬坡、大客户订单放量,重迎业绩拐点。 基于此, 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为 14.5/26.3/41.6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S 分别为 16.7/9.2/5.8 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产量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供应商和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思瑞浦 计算机行业 2023-10-30 148.59 -- -- 171.98 15.74%
171.98 15.74%
详细
信号链龙头+电源管理+嵌入式三轮驱动,加码车规/隔离迈入新阶段: 思瑞浦 2012年成立,信号链产品国内领先,持续拓展电源管理、 MCU、AFE 等,彰显平台化布局,已能提供超 1600款产品,拥有超 3700家客户,客户群体也进入量变到质变过程。我们看好公司 1)信号链领域领先优势并扩张电源管理及嵌入式产品彰显平台化布局,拉动业绩增长; 2)聚焦通信、工业、汽车等高壁垒赛道,受宏观下滑影响较小。线性产品是主打产品, 2022年约贡献信号链产品收入的 55%;电源类产品中,线性电源是主打产品,约贡献电源类产品收入的 85%。 2022年公司收入 17.8亿元(同比+34.5%),归母净利润 2.67亿元(同比-40%)。 模拟国产化率低,公司品类拓展效果显著: 根据 Frost&Sullivan 预测,2025年中国模拟 IC 市场规模预计达 3,340亿元人民币, 2016-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89%,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数据, 2021年中国模拟芯片自给率仅 12%,思瑞浦是国内少数以信号链芯片见长,并同时覆盖信号链与电源管理芯片的模拟芯片厂商,品类拓展效果显著。线性产品是思瑞浦的第一大收入来源,也是其技术最先进的产品线,从低功耗、高精度两个维度与国内外竞品对比,思瑞浦的运算放大器产品性能均处于领先地位。 LDO 线性电源是第二大收入来源,根据公司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估算 2022年,线性产品、转换器、接口、 LDO 线性电源产品分别贡献营收的 39%、 14%、 18%、 25%。 专注于中高端市场,有望保持稳健的盈利能力与较高的增速: 低端市场是价格战的重灾区,国内专注消费级市场的厂商在 2022年毛利率出现明显下滑,而思瑞浦的毛利率仍与 2021年持平。同时,相比增速减缓的消费电子市场,通讯、工业、汽车三大下游仍有广阔市场空间。 1.通信:受益于全球 5G 基站建设、 AI 应用创新带来服务器与光通信市场的高速增长,通讯领域模拟芯片需求高涨。 2:安防监控行业设备、工业仪器仪表等在环节复杂多变工作的设备使用场景,均是思瑞浦的技术专长所在。 3:当前汽车内模拟芯片国产化率低,受益于自动化和电动化趋势,国内自主芯片供应渗透率有望持续加速,而思瑞浦车规级产品研发稳步推进,目前已发布 20余款车规芯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为国内信号链龙头,产品性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公司电源类模拟芯片起量较快。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1.52/2.96/3.92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关键技术人员流失。
拓邦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27 9.60 -- -- 10.62 10.63%
10.62 10.63%
详细
下游去库存叠加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23Q3业绩承压: 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 63.6亿元, yoy- 2.7%,归母净利润 3.8亿元, yoy-18%,扣非归母净利润 3.8亿元, yoy+2.9%, Q3单季实现营收 21.1亿元, yoy-8.8%,归母净利润 1.2亿元, yoy-44.3%, 其中家电板块同比、环比小幅下滑,高价值品类商空、智能温控等实现同比增长;工具板块控制类品类基本持平;新能源板块受家储业务下降影响同比下滑,随着前期投入逐步体现,工商业储能 BMS 出货实现快速增长,新能源板块环比二季度趋势向好。受通胀压力、国际关系及行业下游去库存的影响,公司短期增速承压,公司三季度毛利率 23.2%,环比上升 1.9pct, 同比提升 4.7pct, 主要系公司新产品、优势产品份额提升,提效降本工作取得成效。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创新驱动战略: 费用端 23Q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3.4%/4.7%/7.6%,同比分别上升 0.6/0.8/1pct,公司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增加主要是海外工业园前期投入、国际客户拓展及参展费用增加以及数字化建设所致。公司围绕创新驱动战略,持续保持创新投入,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同时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多举措提升公司在目标市场的占有率及产品力。公司投入多项战略重点项目研发,如变频控制系统、储能逆变器、充电桩、工商业储能 BMS 等,以提供更具成本优势和有竞争力的产品。 新能源业务趋势向好,智能控制器迎增量发展空间: 随着户储、便携式储能、绿色出行需求高增,新能源业务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公司面向中小储能及新能源车辆两大应用领域,加快产能投入,细分化产能布局,随着钠离子电池、储能逆变器、光储充一体机等新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逐步推向市场,未来均有望成为新能源板块高价值增长领域。此外,随着去库存逐渐见底及终端需求边际向好,智能控制器作为智能化、低碳化社会必需品,具备增量发展空间,公司有望发挥头部企业优势恢复持续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公司短期业绩受到行业下游去库存及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影响,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5.3/7.2/9.3亿元(前值为 6.6/9/11.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是23/17/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毛利率波动风险
兴瑞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27 19.90 -- -- 23.26 16.88%
27.09 36.13%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利润率同环比明显改善: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4.87亿元,同比增长 17.51%,归母净利润 1.9亿元,同比增长 32.24%,扣非归母净利润 1.88亿元, 同比增长 25.62%。 23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19亿元,同比增长 1.81%;归母净利润 0.74亿元,同比增长 11.89%;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73亿元,同比增长 5.64%。 23Q3单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 2.97pct 至 28.22%,公司盈利能力同环比改善明显。 新能源汽车电装业务进入密集放量期,加速贡献业绩: 公司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系统相关部件提供嵌塑件产品,得益于与松下等大客户同步研发积累的技术和量产能力,深度绑定宝马、尼桑、凯迪拉克等知名国外客户,凭借优异产品技术与能力成功切入日立、日电产、汇川等头部企业供应链,覆盖新能源车型数量加速提升,当前处于公司前期定点车型密集量产阶段,业绩持续兑现,同时公司今年不断推进原有客户端新车型定点与新客户拓展,业绩将持续维持高增长。 智能终端业务海外产能顺利释放,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在智能终端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机顶盒、网通网关、智能安防、智能电表等品类,下游客户涵盖康普、北美电信、萨基姆、特艺等全球智能机顶盒领域头部厂商。公司深度规划产品品类拓展、客户拓展与产能扩张,蓄力长期稳健增长。当前公司新增智能电表系列产品已顺利实现量产,智能终端板块在手订单饱满,预计伴随公司海外产能进一步释放,有望持续贡献稳健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产线搬迁及新产品拓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订单交付,基于此,我们下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3.7/5.0亿元(23-25年前次预测值为 3.0/4.1/5.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2023-2025年 PE 分别为 23/17/12倍,考虑公司当前新能源电装及智能终端业务板块在手订单充足,且相关产能持续扩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扬杰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27 35.91 -- -- 41.18 14.68%
41.18 14.68%
详细
23Q3业绩有所修复, 毛利率环比提升。 23Q1-3,公司实现营收 40.4亿元, YoY -9%,归母净利润 6.2亿元, YoY -33%; 23Q3,公司实现营收14.2亿元, YoY -3%, QoQ +8%, 归母净利润 2.1亿元, YoY -39%, QoQ-9%。 受益于国内汽车电子和清洁能源的强劲增长,以及消费、 工业市场的逐步复苏, 公司业绩有所修复, Q3毛利率环比+3pcts,主要得益于汽车电子等高毛利业务的快速增长和稼动率的提升。 持续完善产品布局,研发 IGBT 模块、 SiC MOS 等新品。 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由消费、工业向汽车、光伏领域拓展。 IGBT 方面, 新能源汽车领域 PTC 用 1200V 系列单管已大批量交付客户, 光伏领域 IGBT模块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已形成 N3/P3S/P4M 三大模块产品。 SiC 方面,SiC 二极管、 MOS 累计出货量突破 10kk、 1kk,公司自主开发的 HPD、DCM 全碳化硅主驱模块将在 23年完成 A 样试制,目前已获多家 Tier1和终端车企的测试及合作意向,计划于 25年完成全国产主驱碳化硅模块的批量上车。 海外即将完成去库存, 需求复苏可期。 公司布局“YJ+MCC”海内外双品牌,已在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设立 12个销售和技术服务中心, 23年完成 GDR 发行,并在越南增设子公司美微科(越南)有限公司,建设越南生产基地、打造海外供应能力。同时有“东南亚国家建设封装测试生产线”、“建设海外研发中心和建立全球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募投项目在建。 23H1,受去库存影响,公司海外营收同比-29%,伴随海外去库存结束, 需求复苏可期, 公司有望凭借海外渠道、品牌优势,加速海外市场渗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消费、工业等下游领域复苏不及预期,海外市场仍尚处去库存阶段, 基于此,我们小幅下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 预计 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 8.5/11.1/14.0亿元(前次预测值为 9.1/12.4/16.1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3/18/14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功率半导体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代工产能增长不及预期。
水晶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25 12.08 -- -- 14.30 18.38%
14.30 18.38%
详细
业绩略超预期,毛利率持续改善: 2023年 1-9月,公司实现营收 35.5亿元,同比增长 10.9%,归母净利润 4.4亿元,同比减少 8.8%,扣非归母净利润 3.7亿元,同比减少 13.5%;其中三季度单季营收 17.0亿元,同比增长 18.8%,归母净利润 2.6亿元,同比增长 11%,扣非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 10.6%。 23Q3单季营收与净利润均稳步提升; Q2营收小幅承压后, Q3单季度业绩逆势拉涨, 业绩略超预期,其业绩的增强主要来源于具备技术优势的产品占比提升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尤其在薄膜光学面板业务和汽车电子业务方面呈现大好局势。从费用端来看, 2023Q3公司研发投入 2.9亿元,同比增长 20.1%,研发费用占比11.1%,公司上半年投入大量费用用于棱镜等专项项目的研发工作,以紧跟终端客户的高标准要求。从利润端来看, Q3公司毛利率为 28.6%,环比增长 7.3pct,公司毛利率有望稳步修复。 持续开拓新市场、新产品,全方位发展储备增长动能: 1)市场方面,公司深耕北美、韩系大客户业务,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推进新品类研发,以使其整体技术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得到认可; 2)产品方面,公司设立了微纳研究所,从事纳米压印的技术和半导体光学相关产品开发,公司相关事业部从事半导体光学产品的量产,目前公司半导体光学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汽车以及 AR/VR 终端,用于 3D 拍摄、生物识别及传感等领域。 3)生产方面,公司持续推进黄金线 2.0建设和自动化改造,提升精益化生产能力。 AR/VR 领域布局全面,紧跟主流需求与技术方向: 公司已针对 AR/VR业务成立项目专项小组,聚焦反射光波导和衍射光波导技术路径投入资源进行布局。 1)汽车电子方面:水晶光电围绕智能驾驶、智慧座舱不断开发产品应用,成为汽车智能化领域中的重要参与者,汽车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成长的重要一环。公司成功拿下捷豹路虎 EMA 平台所有的AR-HUD 项目,成为国内首个进入海外头部整车厂的 HUD tier1供应商; 2)3D 场景方面:未来的人形机器人、 3D 拍摄等 AR 相关产品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新业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修复,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6.1/8/9.8亿元(前值为 5.8/7.7/9.8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是 24/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汇率风险、新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激烈
春秋电子 计算机行业 2023-10-25 10.01 -- -- 12.49 24.78%
12.49 24.78%
详细
投资要点 PC 结构件领先企业,构建“一体两翼”新发展: 春秋电子深耕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领域十余年,逐渐形成以笔记本电脑结构件业务为主,汽车电子结构件及通讯电子模组业务为协同的“一体两翼”新发展格局。 公司提供涵盖新品研发、模具开发制造、结构件模组生产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服务,在行业内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多赛道发展,蓄力长期成长。 前瞻布局车用镁铝结构件,有望充分受益汽车轻量化趋势: 轻量化是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问题的核心方法之一,而镁铝结构件在轻量化中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公司作为国内少数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年半固态射出成型工艺的企业,在镁铝结构件生产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公司已经成功通过车载屏幕快速切入到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供应链中,当前车载镁合金在车内应用正逐步从中控仪表屏背板等往 CCB 横梁、电机壳体等延伸,公司正同步提升自身产品能力,目前可为新能源汽车中控系统、转向系统、电控系统等方面提供镁合金应用支持。目前公司正在有序扩张产能,后续该业务板块将接力消费电子业务为公司构筑长期增长动能。 专注笔电结构件制造,多维度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长期聚焦于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业务,目前消费电子产品以铝合金等金属结构件为主,生产经营模式成熟,公司拥有全面的结构件模组产品线,同时与联想、三星电子、惠普、戴尔、 LG 等世界知名电脑厂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及服务得到下游龙头厂商高度认可,展现出多维度全方面的竞争优势。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笔记本电脑将出现全新的交互形式,笔记本电脑行业更新升级周期在即,行业需求将逐步回暖,公司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业务板块有望凭借竞争优势实现业绩修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在笔记本结构件领域的技术竞争力突出,市场拓展稳步推进,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领域,形成第二曲线,有望充分受益下游汽车电子对电子产品制造需求的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营收分别为 30.89/45.71/66.84亿元 ,同比增长 -19.66%/48.00%/46.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83/2.26/3.53亿元,同比增长 -47.56%/174.39%/55.90%。公司 2023/2024/2025年的 PE 分别为47.22/17.21/11.04倍, 2025年公司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我们看好公司在笔记本结构件与镁合金结构件领域的布局,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新能源车镁合金结构件渗透不及预期; 应收账款风险。
美埃科技 2023-03-13 41.82 -- -- 43.80 4.73%
43.80 4.73%
详细
投资要点 国内电子半导体洁净室过滤设备龙头, 产能扩张&规模效应助力公司加速成长: 公司 2001年成立,研发工业级超洁净技术, 产品主要为风机过滤单元(FFU) 和过滤器等; 应用领域涉及电子、半导体、生物医药行业。 2017-2021年, 收入/归母净利润复增 30%/48%, 成为我国电子半导体洁净室过滤设备龙头,市占率 27%。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 2021年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均超 100%。 公司募集 4.2亿元用于产能扩张, 2024年预计实现产量扩充。 洁净室设备市场格局分散, 市占率提升&医药领域拓展打开市场空间: 洁净室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电子半导体、食品医药等,其中电子半导体占比 55%为最大下游, 洁净室等级直接影响其产品良率。 经我们测算,单万片每月的晶圆/面板产能所需过滤设备金额为 635~1190万元/638~15301万元, 晶圆/面板项目扩建将快速释放过滤设备市场空间。 洁净室设备市场分散,供应商众多, 2019年国内洁净室设备供应商 CR5为 2.8%,其中公司市占率 0.83%,位列第一;公司市占率逐年提升,2021年达 0.91%。 不同的洁净室设备供应商通常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并专注于不同的下游行业, 公司专注电子半导体洁净室过滤设备细分市场, 2021年市占率 27%, 未来市占率提升并向医药洁净室过滤设备(2021年市占率 3.6%)拓展, 结构向好, 逐步摆脱对单一下游的依赖。 领先技术&优质客户&国际化版图三大优势构造核心竞争力。 1)领先技术:公司注重技术研发,产品指标行业领先。 公司的过滤产品可实现高总静压、低耗电,中等噪音运行。 2)客户: 涵盖各下游行业领军企业。 客户包括天马微电子、中芯国际、华星光电、京东方、ST Microelectronics、辉瑞制药、雀巢、苹果等, 标杆效应助力公司快速开拓市场。 3) 国际化: 2017-2021年国外收入复增超 60%,占比提升至 16%。未来公司通过马来西亚生产基地、 在新加坡和日本的子公司以及在泰国的联营企业持续开拓海外市场,扩展业务边界。 耗材属性产品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更高, 盈利稳定性增强。 过滤器等产品存在更换周期, 2022H1公司过滤器/空气净化设备替换收入占比为52%/70%。 未来公司客户规模逐步扩大,将会带来更高的替换收入并拉高公司整体毛利率,盈利稳定性增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已成为国内洁净室设备供应龙头;在手订单饱满,募投产线 2024年预计实现产量扩充, 产能扩张&规模效应助力公司加速成长。 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1.23/1.72/2.49亿元,同比 14%/40%/45% , EPS 为 0.92/1.28/1.85元,对应 PE45/32/22倍(估值日期 2023/3/10),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洁净室下游政策风险, 技术迭代风险
拓荆科技 2023-03-01 260.99 -- -- 324.88 24.48%
490.00 87.7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 订单饱满&快速交付, 2022年收入端实现翻倍以上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06亿元,同比+125.02%,落于业绩预告偏上限(16.50-17.20亿元),其中 Q4营业收入为 7.14亿元,同比+85.92%,延续高速增长。 2022年公司收入端大幅提升,主要系公司在手订单充足,设备加速交付。分业务来看,公司在 PECVD 设备领域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我们判断 PECVD 业务实现高速增长,仍是公司收入增长主要来源(2022Q1-Q3公司 PECVD 收入占比约 90%)。此外, ALD&SACVD 加速验证,逐步进入放量阶段,同样为公司贡献一定的收入体量。截至 2022Q3末,公司合同负债和存货分别达到 9.22和 20.9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07%和 114%。考虑到合同负债基本为预收款项,我们判断公司在手订单实现大幅提升,在手订单充足, 支撑 2023年收入端延续高速增长。 产品结构优化&规模效应显现,盈利水平大幅提升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3.69亿元,同比+438.09%,位于业绩预告中位区间(3.30-4.00亿元),其中 Q4为 1.31亿元,同比+1145%。 2022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78亿元,同比增加 2.60亿元,同样位于业绩预告中位区间(1.60-1.90亿元),其中 Q4为 0.66亿元,同比增加 1.25亿元。 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率和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21.61%和 10.44%,分别同比+12.57pct 和+21.26pct。 分季度来看, 2022Q4公司归母净利率和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18.35%和 9.29%,分别同比+15.61pct 和+24.64pct,盈利水平大幅提升。究其原因,我们判断这一方面系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毛利率有所提升,另一方面系规模效应下期间费用率有明显下降。 PECVD 具备持续扩张条件,产品线不断丰富打开成长空间作为薄膜沉积设备国产领军者,公司在稳固 PECVD 市场竞争力的同时, SACVD&ALD 也持续取得产业化突破,成长空间不断打开。 1)PECVD: 在国内市占率依然较低, 公司已全面覆盖逻辑、 DRAM 存储、FLASH 闪存各技术节点通用介质薄膜,并在 14nm 及 10nm 以下制程积极配合客户产业验证,随着客户验证顺利推进,有望延续高速增长; 2)SACVD: 适用于 45-10nm 沟槽填充,先进制程下渗透率存在提升趋势,公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 2020年以来验证机台快速增加,有望进入放量阶段; 3)ALD: 膜厚精准可控&台阶覆盖率极高,技术优势突出,公司率先实现PE-ALD 产业化,同时布局 Thermal-ALD, IPO 募投推进产业化进程。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业绩快报, 我们调整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 17.06、 24.17和 32.36亿元(原值 16.90、 23.95和 32.0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动态 PS 为 19、 14和 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晶圆厂资本开支下滑、美国制裁风险等。
拓邦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1-26 12.08 -- -- 12.78 5.79%
13.60 12.58%
详细
投资要点 “四电一网”技术布局,盈利改善拐点已现: 拓邦是国内智能控制器龙头公司,以电控、电机、电池、电源、物联网平台的“四电一网”技术为核心,面向家电、工具、新能源、工业和智能解决方案等行业提供各种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 2018-2021年营收、归母净利润 CAGR 分别为31.6%、 39.7%, 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42亿元,同比增长 16%,22Q2以来,随着需求端逐渐复苏及新能源板块快速增长,营收增速逐渐回升,叠加原材料端成本压力下行,净利润 22Q3已实现同比正增长。 智控器万亿美元赛道,家电/工具基本盘仍大有可为: 2017-2021年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复合增速为 6%,全球控制器 21年空间约 1.7万亿美元,公司依靠家电和电动工具板块持续拓展市场份额,随着下游家电智能化升级,电动工具行业“锂电化、无绳化、无刷化”带来控制器新机遇,公司依靠产品创新,绑定大客户成长的同时持续拓展新客户,基本盘稳中有升,家电和电动工具未来三年有望保持 15%-20%增速。 新能源业务成为新增长极,户储、便携式储能赛道业绩高增: 公司新能源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储能及绿色出行。海外能源需求激增户储高速增长,预计 2025年全球户储出货 80GW/195.5GWh, 21-25年 CAGR130%,其中电池和 BMS 规模有望达到 2033亿元,公司户储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北美市场推进加速;户外娱乐、应急领域需求强劲进一步拓展便携式储能市场,预计 2026年全球市场规模为 882.3亿元,带动全球便携储能逆变器市场有望达到 163亿元,公司便携式储能板块目前是储能头部客户逆变器主要供应商,同步开拓新客户。新能源业务板块公司自建电池产能保障供应安全的同时,公司储备 PCS、家储一体机等技术产品,通过提供定制化产品解决方案持续获得订单,体量不断增长,预计公司新能源业务未来三年有望保持 50%以上增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新能源业务高速发展,叠加股权激励、组织架构优化、成本压力下行等因素, 将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 6.2/8.4/12.2亿元调整为 6/8.8/14亿元,可比公司行业平均22-24PE 为 30/20/15倍,公司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5/17/11倍,低于行业平均估值。我们给予公司 23年 25倍 PE,对应目标市值 220亿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形势动荡;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
统联精密 2022-11-29 24.52 -- -- 25.98 5.95%
29.35 19.70%
详细
投资要点 公司是国内MIM 企业第一梯队,核心竞争力是持续成长的保障。公司深耕MIM 领域,产品主要应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类电子领域,同时业务逐步向其他制造工艺如精密注塑、激光加工、CNC 等加工工艺进行拓展,22H1 公司整体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41%/91%,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技术实力过硬,研发创造价值的理念深耕大客户各类产品线,“正”字文化凸显企业坚定踏实价值观。 MIM 基本盘大有可为,消费电子、汽车、医疗器械多领域前景广阔。 根据机构数据预测,预计2026 年全球MIM 市场空间将达到52.6 亿美元, 2021-2026 年CAGR 为8.5%,中国2026 年MIM 市场规模将达到141.4 亿元。消费电子领域欧盟要求从2024 年底开始,所有便携式电子设备充电接口均采用Type C 接口,预计苹果将有更多的产品线转用TypeC 接口,其中iPhone 有望成为最主要的MIM 增量点,智能可穿戴设备及折叠屏手机带来空间增量,汽车、医疗器械等多领域随着轻量化、复杂度提升,MIM 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MIM 全流程竞争力优势显著,定位精密零部件不断拓展精密加工能力边界。 MIM 制造工艺流程较长,公司从喂料、模具、自动化等全流程进行自主研发,以工艺创新实现技术解决方案的突破。围绕客户需求,公司通过不断向客户证明自身全方面技术方案解决能力,以工艺创新为契机,切入激光切割、CNC、精密注塑等精密加工业务,打造全工艺产品组合,完成多元化协同,不断做深做透大客户。考虑公司在MIM及其他精密件工艺的技术优势及多维度拓展方向(老客户新产品、新客户老产品、新客户新产品),公司业绩有望保持快速成长势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4、2.3 亿元,可比公司长盈精密、精研科技、福立旺、东睦股份(国内领先的精密结构件厂商)、立讯精密(果链重点企业)22-24 PE为64/18/13 倍,公司当前市值对应PE 分别为28/19/12 倍,公司未来三年营收、净利润有望保持50%以上增速,我们给予公司23 年30 倍PE,对应目标市值43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大客户订单不及预期;核心喂料环节外购依赖度高;新建产能投产不及预期
斯迪克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09 25.57 -- -- 29.64 15.92%
30.03 17.44%
详细
斯迪克是国内领先的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供应商。公司能提供包括功能性薄膜材料、电子级胶粘材料、热管理复合材料和薄膜包装材料等四大类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公司产品已经通过国内外知名品牌终端的认证,并与行业知名组装厂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同时公司研发力度大,不断进行产业链横向纵向延伸,拓宽产品线并降低成本。 电子级胶粘材料盈利能力突出,OCA持续突破。电子级胶粘材料是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产品,2022上半年该部分营收超43%,毛利率高达42%,已经供货国内外知名客户。同时公司不断增强技术研发及生产能力,逐步拓展高端电子级胶粘材料市场,不断提高高端产品占比。OCA光学胶整体市场规模在百亿级,主要被美日韩三国厂商占据。公司OCA光学胶膜产品在VR及手机终端品牌实现突破,同时借助成本优势切入白牌和返修市场,起量后有望切入更多国产手机厂商,有望引领OCA光学胶国产替代;同时VR光学pancake创新也为公司带来更多切入机遇。 功能性薄膜材料结构升级,国产替代趋势明确。消费电子产品对功能性薄膜材料需求大,一部智能手机产品至少消耗10层功能性薄膜材料,根据我们的测算,2022年该产品市场规模超百亿元。未来,公司功能性薄膜材料产品有望伴随全球市场空间增长起量,并通过进一步改善工艺、研发高毛利新产品获得更优毛利率,实现价量齐升。同时,公司离型膜项目进展顺利,将有助于持续升级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新能源车带来功能性复合材料广阔需求空间。当前功能性材料主要应用领域以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电池两部分应用为主,主要涉及到汽车电子导电材料、阻燃材料以及能源电池的固定胶带、高性能导热界面材料等。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海外供应商,例如日东、寺冈等,目前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尚较低。公司已成为国际大客户的一级供应商,签署了“圆柱电池电芯内部的胶带”的定价协议,与新能源车国际大客户的合作标志着公司开始加速进入电池领域,考虑到国际大客户电池处于快速自产阶段,未来合作有望持续深化并贡献显著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1、1.27、2.05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32/20/1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OCA业务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可立克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1-01 16.00 -- -- 20.58 28.63%
22.88 43.00%
详细
深耕磁性元件多年,新能源市场拉动营收快速增长。公司主营磁性元件、开关电源两大业务,大力拓展新能源磁性元件市场, 汽车电子、光伏、充电桩等下游新能源市场需求旺盛,驱动公司营收快速增长, 21全年、22Q1-3实现营收 16.5亿元、 19.8亿元,同增 29%、 69%。盈利能力方面, 22Q2铜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带来成本端改善,叠加规模效应和自动化改进驱动毛利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稳步回升。 聚焦新能源领域磁性元件, 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客户拓展并行发力。 据我们测算,汽车电子、光伏储能、充电桩领域磁性元件市场规模至 2025年将分别有望达到 400、 100、 60亿元, 21-25年市场规模 CAGR 为 30%、22%、 19%。 公司发力新能源领域磁性元件,有望带动业绩持续增长。 1)技术研发: 公司研发项目聚焦新能源领域磁性元件,与客户合作研发进展顺利。 2)产能扩张: 贴近大客户所在地设立生产基地, 积极募资扩充新能源领域磁性元件产能。 3)客户拓展: 新能源领域客户拓展顺利, 成功积累了大众、比亚迪、蔚小理等新能源汽车领域,阳光、锦浪、上能电器等光伏领域,盛弘、英飞源等充电桩领域的头部客户资源。 与海光电子强强联合,产品结构&客户协同效应凸显。 22Q3公司实现直接持有国内磁性元件厂商海光电子 64.25%股权,并取得海光电子控制权,未来公司有望与海光电子实现多方面协同,进一步巩固磁性元件国内龙头地位。 1)产品结构协同: 海光电子下游覆盖新能源、高端工业、通信多领域,并购完成后,公司将巩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势地位,同时实现在通信领域的进一步延伸。 2)客户协同: 公司海外市场和客户资源优势显著,出口销售比例超过 50%,主要客户包括 TTI、台达电子、群光电能、纬创、 SolarEdge 等,海光电子销售集中在国内市场,下游客户包括华为、阳光电源、锦浪科技、比亚迪、威迈斯、工业富联、特来电等知名企业。 3)改善融资: 海光电子长期产能紧缺,原因为其股东投入、融资能力有限,可立克完成收购后有望改善其融资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新能源车、 光伏储能、充电桩等领域需求强劲打开增长天花板,公司并购海光电子强强联合,成长确定性增强。 基于此,我们预测公司 22-24年度归母净利润为 1.5/4.0/5.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 分别为 50.7/19.4/13.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 投资损益波动风险。
拓荆科技 2022-10-31 269.95 -- -- 292.38 8.31%
292.38 8.3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 PECVD 快速放量, Q3收入端实现快速增长2022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92亿元,同比+165.19%;其中 Q3营业收入为 4.68亿元,同比+79.19%,环比+12.66%,位于业绩预告偏上限,符合市场预期,收入同环比持续提升主要系国内半导体行业设备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公司订单充足,设备加速交付。 分业务看, PEVCD 仍是营收的主要构成部分, 2022Q1-Q3实现收入 8.88亿元,同比增长 175.17%,略高于整体营收增速,占营收比重 89.52%, 而 ALD&SACVD 加速验证,逐步进入放量阶段,报告期内也贡献了一定的收入体量。 截至 2022Q3末,公司合同负债和存货分别达到 9.22和 20.90亿元,分别较 2021Q3末增长107.19%和 113.63%。 考虑到合同负债基本为预收款项,我们判断公司在手订单实现大幅提升,在手订单充足。 进一步拆分存货构成,以 2022H1数据为例,发出商品 9.31亿元,占存货比重 59.56%,大部分为未确认商品,随着后续订单加速确认收入, 2023年全年业绩有望延续高速增长。 Q3毛利率创历史新高, 高研发投入影响扣非净利率水平2022Q1-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37亿元,同比+309.7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1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利润端符合预期。分季度看,2022Q3实现归母净利润 1.29亿元,同比+65.8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40.40%, Q3销售净利率和扣非后归母净利率分别为27.36%、 13.37%,分别同比-2.32、 -3.69pct,盈利水平略有下降。 1)毛利端: 2022Q3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50.07%,创单季度毛利率新高,同比+1.08pct。 我们推测背后的原因:产品技术不断成熟,公司议价能力有所提升,平均单价同比有一定上涨;公司的产品开始进入先进制程设备市场,先进制程设备的市场价格较高,进而提高了毛利率;规模效应显现,平均成本也有所降低。 2)费用端: 2022Q3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37.39%,同比+7.27pct,期间费用率的提升影响了单季度盈利水平表现,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76、 +0.97、 +3.36、 +2.18pct,研发费用率提升明显主要系研发投入加大, Q3研发费用达到 1.03亿元,财务费用率提升主要系 2021年同期存在一定的利息收入。 美国制裁加速设备国产化, 薄膜沉积设备产品线不断丰富打开成长空间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制裁升级,对 128层及以上 NAND 芯片、18nm及以下 DRAM 相关设备进一步管控。公司存储客户占比小于逻辑客户,且短期存储扩产影响较小。中长期来看,随着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持续打压,会加速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尤其加速设备环节的进口替代。作为薄膜沉积设备国产领军者, 公司在稳固 PECVD 市场竞争力的同时,SACVD&ALD 也持续取得产业化突破,成长空间不断打开。 1) PECVD:公司核心产品,在国内市占率依然较低, 2021年不到 6%。 公司 PECVD 已全面覆盖逻辑、 DRAM 存储、 FLASH 闪存各技术节点通用介质薄膜,并在 14nm 及 10nm 以下制程积极配合客户产业验证,随着客户验证顺利推进,有望延续高速增长; 2) SACVD: 适用于 45-10nm 沟槽填充,先进制程下渗透率存在提升趋势,公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 2020年以来客户验证机台快速增加, 有望进入放量阶段; 3)ALD: 膜厚精准可控&台阶覆盖率极高,技术优势突出,公司率先实现 PE-ALD 产业化,同时布局 ThermalALD, IPO 募投项目将助力大规模产业化进程。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公司在手订单饱满、设备加速交付,我们上调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 15.21、 22.33和 30.87亿元(原值 12.64、 18.61和 25.78亿元),当前市值对应动态 PS 分别为 22、15和 11倍。公司成长性较为突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晶圆厂资本开支不及预期、 Demo 机台无法实现最终销售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