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胡小禹

招商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090522050002。曾就职于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2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泰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3-04 14.22 -- -- 13.82 -2.81% -- 13.82 -2.81% -- 详细
中泰股份是国内先进的深冷技术工艺与设备供应商,近年换热器产能进入快速放量期,目前公司当前在手订单饱满+海外需求快速增长,高毛利的设备板块有望加速释放业绩;电子气下游晶圆厂扩产明确+国产替代空间广,公司投产的特气项目预计将在今明年贡献业绩;海外市场布局厚积薄发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海外毛利更高,后续落地有望增厚业绩。公司 24 年动态 PE 仅为 9.1 倍,25 年动态 PE 仅为 6.9 倍,估值较低,安全边际较为充足。由此,我们对中泰股份首次覆盖, 并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中泰股份是国内先进的深冷技术工艺与设备供应商,拓展气体运营。在各种工业气体如氧氮氩氢大宗气体以及氪氖氙氦等稀有气体制备提纯工艺技术装置制造等领域具备尖端技术。公司近年积极投资扩产气体运营:2019 年设立中泰氢能子公司,成为行业内较早开拓氢能源业务公司;2022 年在唐山自主投资新建精制氪氙气体装置,布局稀有气体。近年来,公司自收购山东中邑燃气运营板块稳定扩张,实现业绩换挡提升,营收结构优化下(高毛利深冷设备占比提升+出口占比 2023 年大幅提升),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换热器产能进入放量期,燃气运营仍具有一定增长弹性。板翅式换热器是深冷核心工艺系统冷箱的核心部机,进入壁垒高、毛利率水平高且稳定,我们测算了目前中泰股份板翅式换热器的市占率在 8%-11%之间。新规划产能将扩大 2-3 倍+在手订单充足的支撑下,预计未来业绩贡献可观。工业领域 LNG需求潜力大+城市用气稳定增长+船舶 LNG 动力切换需求,燃气业务仍然具有一定的增长弹性。此外,公司新签 7 万等级的深冷制氮空分,已完全具备承接 6 万等级大空分订单的能力。我们根据炼钢、化工等下游行业拆分测算,2022 年下游市场对应 5650.6 万空分设备需求,至 2024 年预计将有 1007.1万新增需求。 下游晶圆厂扩产明确+国产替代空间广,公司目前电子气扩产节奏快。半导体行业用气持续增长,高技术壁垒打造护城河。电子特气是半导体材料制造的关键材料,需求端看目前下游晶圆厂扩产计划明确、但电子特气国产率低,未来替代空间广阔。其中,氪氙等稀有气体提取难度极大、技术壁垒高、毛利率较高,公司取得多套氖氪氙装置销售合同、在唐山投资建厂自主销售运营;2023 年 12 月与 POSCO 在韩国合资建设浦项中泰空气解决方案股份公司,在韩国芯片产值高但稀有气体高度依赖进口的背景下,预计项目将满足韩国芯片制造所需稀有气体的 52%。 氢能量密度大、未来发展空间大,公司制取端+储运端技术储备丰富。公司煤制氢国内领先、工业副产氢已有成熟技术工艺,并在绿氢也有布局,“碳中和”支持下技术成熟有望助力持续产生经济效益。氢能产业链中游储运端看,液氢储运能量密度比现有长管拖车有很大提升,或成未来发展方向,公司研发的板翅式换热器已成功应用于国家大型低温制氢装置,目前承担中科院大型氢液化装置中关键系统的研发,同时已完成整套氢液化流程设计。未来市场成熟有望快速切入、抢占份额。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的评级。我们预计 23~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为 3%/28%/7%,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5 亿元/5.46 亿元/7.16 亿元。我们认为,对于中泰股份,我们需要把握四点核心逻辑:1、换热器产能进入快速放量期,叠加公司当前在手订单饱满,海外需求快速增长,近两年的业绩有保证;2、燃气运营业务的毛利率在 22、23 年逐步滑落到底部区域,在液化 LNG 价格缓慢回落的背景下,后续反转弹性较大;3、大宗气、稀有气业务将在今明年贡献业绩,公司在手资金充裕,仍有余力进行新兴业务的资本扩张;4、公司 24 年动态 PE 仅为 9.1 倍,25 年动态 PE 仅为 6.9 倍,估值较低,安全边际较为充足。我们对中泰股份进行分部估值,综合多个业务的利润和目标 PE,我们赋予中泰股份 2024 年目标市值 61.1~66.8 亿元,相比当下仍有 23~34%的增长空间。由此,我们对中泰股份首次覆盖,并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在手订单交付不及预期、稀有气体项目建设爬产慢、燃气运营业务政府指导的价差较低;钢材铝材 24 年价格上涨影响毛利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2-05 4.16 -- -- 4.92 18.27%
4.92 18.27% -- 详细
中国重工发布发布2023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8.8亿元至-7.4亿元,亿元,与与22年年同期相比大幅减亏。由于公司同期相比大幅减亏。由于公司Q4计提了大约8.6亿元的资产减值,因亿元的资产减值,因此剔除这部分影响,此剔除这部分影响,Q4单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达到0.9亿元~2.3亿元之间,亿元之间,环比环比Q3有明显改善。有明显改善。此外,我们预计资产减值的涉及船型均为高价质量船型,大船重工计提的大船重工计提的6.2亿元相比订单总量影响较小亿元相比订单总量影响较小。考虑到船舶是长周期板块,短期业绩低于预期并不影响长期业绩释放。继续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继续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公司发布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年业绩预告,预计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润为-8.8亿元至-7.4亿元,与22年年同期相比大幅减亏(22年同期的归母净利润为-22.1亿元)。预计2023年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9亿元至-10.5亿元,22年同期为-25.4亿元。 公司全年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人民币8.6亿元,由于Q1-Q3公司累计计提资产减值仅261万元,因此8.6亿元主要计在Q4。而公司Q4预计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7.7亿元至-6.3亿元,因此若扣除资产减值的影响,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将转正,预计达到母净利润将转正,预计达到0.9亿元~2.3亿元之间,环比Q3有明显改善有明显改善。 从资产减值本身来看,大额减值主要集中在民船总装建造合同方面,包括承接的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新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部分集装箱船等新船型。由于此类船型技术含量高、建造工艺复杂,不可预见成本增加,公司出于审慎性考虑,公司年末进行了减值测试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由于计提减值的船型主要集中在LNG运输船和FPSO船上,我们根据克拉克森的统计,即大连船舶重工在2023年底持有2艘FPSO和13艘LNG运输船订单,我们考虑由于LNG运输船和FPSO的单船价值量高(如大连船舶重工在23年8月31日与中远海能签约的3艘LNG运输船订单,单船价值量预估2.33亿美元,合计订单总额超过50亿元),因此大连船舶重工在2023年计提的年计提的6.2亿元相比订单总值影响较小。 维持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投资评级。考虑到当期资产减值考虑到当期资产减值+后续首制船短期盈利压力较后续首制船短期盈利压力较大的影响,我们调低了中国重工后续的盈利预测,预计我们调低了中国重工后续的盈利预测,预计23/24/25年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分别达到-7.5/30.1/53亿元。亿元。考虑到船舶是长周期板块,相关上市公司释放业绩进程不一。我们认为,短期业绩低于预期并不影响长期业绩释放和新签订单的判断。结合近期国资委提出要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中字头央企有望受益。我们继续强烈推荐中国重工!风险提示:散货船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修复不及预期;中国重工内部生产效率提升不及预期;原材料、人工费用持续上涨;汇率波动风险;对于行业周期的预测与实际不一致。
徐工机械 机械行业 2023-12-29 5.20 -- -- 5.71 9.81%
6.49 24.81% -- 详细
本篇报告详细地叙述了徐工的发展历程,并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和股价复盘三个维度,阐释了工程机械市场内外销的展望、主机厂的破局之法,以及徐工独特的管理与业绩表现。我们认在内销市场明年见底+外销市场继续增长且空间广大+徐工混改重组后利润率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徐工机械的业绩有望行稳致远。当前公司PE已入低位,24动态PE仅为8.1倍,我们对徐工机械首次覆盖,并给予“强烈推荐”的评级。 徐工机械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公司背靠徐工集团,拥有全面的产品系列。2022年,徐工机械吸收合并徐工有限,注入了大量的优质工程机械资产,包括挖掘机、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机械、矿业机械等。混改重组下,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今年5月,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对未来三年的ROE+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均提出了目标。 国内市场来看,更新需求仍占主体,预计24~25年触底回升;新增需求受地产、基建影响仍然承压;看好高机、矿机等新品穿越周期。从国内市场来看,受更新周期结束+国内地产、基建开工增速放缓的影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在2021年开始转入下行期。我们以挖机为代表产品,从设备更新需求和新增需求两个角度预测了往后的销量。得出结论:更新需求从2021年持续走低,预计到2024年到达底部;新增需求所对应的地产+基建开工增速相比2011~2016年的下行周期均有明显换挡,未来预计不会贡献太多增量。 尽管如此,仍有高机、矿机等新品销量领涨板块,有望穿越工程机械底部周期。 海外市场来看,欧美景气度分化,俄罗斯市场快速增长,东南亚增长渐显乏力,中西亚地区市场空间广阔。传统市场里,欧美的下游景气度呈现分化,北美的基建、地产和采矿业韧性较足,而欧洲建筑业、能源等投资依然承压。新兴市场里,俄罗斯的石油开采、建筑业韧性强,且购置中国机械的比例显著增加;东南亚已度过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阶段,且中国主机厂商份额已达到高点,后续增长动力欠缺;中西亚地区国家成为当前国产设备的出口前沿,兼具体量大+增速快的特点。我们比对了徐工和国际龙头的产品技术参数和残值率,认为徐工产品性价比优势突出,出海空间依然广大。 混改+吸收徐工有限优化了徐工的资产配置,“中特估”体系下,国企利润率考核也得到强化,产生强激励。我们对比了徐工、三一和中联的历史ROE和净利率,发现2022年以来徐工的ROE/净利率已经接近或达到三一重工的水平,而PB却依然偏低。后续在产品协同+成本优化+费用控制+出海占比提升的刺激下,徐工有望表现出优异的业绩弹性。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我们预计23~25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为0%/10%/19%,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6亿元/74.9亿元/96.1亿元。我们认为,对于徐工机械,我们需要把握四点核心逻辑:1、传统机型内销明年将会触底,海外出口依然向好;2、新增品类如矿业机械、高空作业机械有望熨平行业下行周期;3、国企混改有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4、公司的PE相对估值低于业内可比公司,且24年PE低于10倍,安全边际较为充足。由此,我们对徐工机械首次覆盖,并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基建投资超预期下滑;传统工程机械更新换代不及预期;高机、矿机等新品拓展不及预期;国企混改未能有效提升公司的利润率。
中金环境 机械行业 2023-11-23 3.20 -- -- 3.29 2.81%
3.29 2.81%
详细
中金环境前身为南方泵业,起家于不锈钢水泵,是不锈钢泵细分赛道的国产龙头,头,2015年年通过并购转型环保业务,经历环保市场兴衰,近几年逐步剥离亏损环保业务,发展重心重回泵业,2022年年资产减值基本计提完毕,业绩扭亏为盈。控股股东无锡市政全部认购公司定增股份,增加水泵产能,彰显发展信心。万亿国债集中水利行业建设,催生更多水泵需求,公司市场空间广阔,同时产品品类齐全、质量可靠、销售能力突出,有望持续提升市占率。 公司是国产不锈钢泵龙头,历经环保行业变局,发展重心重回泵业,减值计提完成后业绩触底反弹。中金环境起家于水泵业务,是不锈钢泵细分赛道的国产龙头,2015年开始转型环保业务,经历环保市场兴衰,近几年逐步剥离亏损的环保业务,发展重心重新回到水泵行业,22年扭亏为盈。随着环保行业出清结束,公司环保业务有望稳定发展,未来减值风险可控。 定增发力水泵业务,国资控股股东全额认购彰显发展信心。公司的控股股东无锡市政在水务、能源、市政和环保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布局,与公司业务形成良好协同效应。2023年4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募集资金4亿元,建设年产70万台套多级离心泵项目,无锡市政全额认购,体现发展信心。 公司产品质量领先,性能比肩进口品牌,销售能力突出。国内水泵行业市场空间约2000亿元,CR10仅10%,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公司定位行业中高端市场,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主要对标如格兰富、赛莱默、KBS等国外品牌,不断拓宽产品品类,采用直销模式,销售能力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有持续提升市占率。 万亿国债集中水利行业建设,增加泵业需求。2023年10月中央财政表示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10000亿元国债,主要是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其中水利项目达5700亿元,将带动对水泵类产品的需求,公司作为泵业龙头有望直接受益。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预计23/24/25年营收为59.35/65.1/71.8亿元,同比+13%/10%/10%,归母净利润为2.25/3.80/5.93亿元,同比+94%/69%/56%,对应PE分别27.6、16.3、10.4倍。环保业务减值风险已基本释放,业绩迎来反转,水泵业务稳健增长,明年估值水平较低,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拓斯达 机械行业 2023-11-13 15.01 -- -- 17.61 17.32%
17.61 17.32%
详细
拓斯达深耕自动化领域多年,三大核心产品(工业机器人、注塑机、五轴数控机床)以及智慧能源管理业务协同发展,将受益于制造业景气度回升、五轴机床国产替代等趋势。公司费用控制成效显著,盈利能力回升,业绩有望持续增长。预计公司 23-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1.85/2.28/2.96 亿,对应 PE 为 35/28/22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又具备良好成长性和独特竞争力,估值有望向行业均值回归,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拓斯达聚焦工业机器人、五轴机床、注塑机三大赛道,控费增效成果显著,迈入新的成长阶段。拓斯达起家于注塑机辅机业务,近几年拓展了注塑机、工业机器人、五轴机床等新产品,目前形成了以机器人、注塑机、五轴机床为核心产品,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为辅的产品结构。公司历史上营收规模持续高速增长,22 年进行组织变革,提质增效,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23年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原材料成本下降,公司盈利能力回升。 公司核心产品协同发展,迈入成长新阶段,短期有望受益于制造业景气度。 ① 五轴机床是最高端的机床品类,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高端模具等产业,国内市场空间近 100 亿,国产化率约 20%,长期受限于进口,自主可控需求迫切。公司收购埃弗米,将埃弗米的技术基因与公司的销售基因融合,叠加资金、产能等优势,实现快速放量抢占市场。 ② 工业机器人密度仍有增长空间,属于成长性赛道,国产本体厂商逐步取得一席之地,目前国产化率提升至 40%+。公司持续研发扩充产品系列,配套辅助设备,拥有成套解决方案供应能力,受益于本体国产化趋势,自制本体销售增长。 ③ 注塑机的客户认可度提升,全电动注塑机去年推出样机,今年已实现小批量销售。智慧能源业务主要服务 3C、新能源等行业客户,为公司拓展三大主业提供前瞻信息。 ④ 公司主业属于通用设备,需求受制造业景气度影响,近期行业补库迹象显露,产成品库存有回升趋势,财政部增发万亿国债,有望起到拉动作用,制造业景气度复苏可期。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公司专注注塑机、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三大核心业务,同时布局自动化应用系统、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的项目型业务。随着公司不断拓宽产品品类,提升产品成熟度和客户认可度,业绩有望持续增长。其中数控机床业务受益于五轴数控机床国产替代趋势,实现市场份额扩大,工业机器人、注塑机业务受益于通用自动化景气回升和制造业升级大趋势。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收入为 49/53/58 亿,同比-1%/+8%/+10%,归母净利润为 1.85/2.28/2.96 亿,同比+16%/+23%/+30%,对应 PE 为 35/28/22倍。选取与公司主营业务有重叠的埃斯顿(工业机器人)、科德数控(五轴机床)、伊之密(注塑机)作为可比公司,23/24 年平均估值为 48/32 倍。 公司估值低于可比平均估值水平,又具备良好成长性和独特竞争力,估值有望向行业均值回归,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风险、下游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汉钟精机 机械行业 2021-03-03 24.90 -- -- 24.42 -1.93%
28.22 13.33%
详细
公司是国内制冷、空压、真空三个细分行业龙头。上海汉钟精机成立于1998年,2007年登陆中小板。公司拥有三大产品:制冷产品(螺杆和离心压缩机)主要用于中央空调和冷链物流设备;空气压缩机主要用于各类工业自动化领域;真空泵主要用于光伏和半导体设备。2019年三类产品收入比约为5:2:2。我们认为公司成长性被市场低估,主要原因有三点:1)公司真空产品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公司真空泵短期受益于光伏硅片、电池片的扩产;中期受益于光伏异质结电池扩产带来的量价齐升;长期受益于半导体真空泵的国产替代。大陆光伏+半导体真空泵市场空间超过40亿元,公司竞争对手主要是瑞典的阿特拉斯、日本的Ebara和Kashiyama、大陆的沈科仪等。2020年-2022年,我们测算公司市场份额有望从16%提升到28%。公司光伏真空泵获得晶盛机电、隆基股份、捷佳伟创等大客户认可;半导体真空泵顺利进入了台积电、日月光等一线大厂。受益于下游扩产和国产替代,公司真空泵产品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2)制冷产品盈利能力强,空压产品受益于经济复苏。1)公司核心制冷产品螺杆压缩机国内市场空间超30亿元,主要竞争对手是德国比泽尔和台湾复盛。公司国内销售台数份额近三分之一,稳坐龙头地位。受益于竞争格局的稳定和良好的成本管控能力,公司制冷产品毛利率达40%,有力支撑公司利润水平。2)空压产品市场空间超26亿元,下游涵盖各类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明显的顺周期属性。公司竞争对手主要是瑞典阿特拉斯、美国英格索兰和大陆的鲍斯股份。受益于本轮经济复苏和不断开拓下游运用,公司空压产品将保持良好的增速。 3)维修服务收入具备持续提升的潜力。公司零件及维修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约为6%,远低于国际压缩机和真空泵巨头阿特拉斯的36%。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三大类产品存量规模的不断增加,维修保养等服务类收入体量有望不断上升,2022年之后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0亿元、5.90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24倍、19倍。公司作为国内真空泵、压缩机、空压机三龙头,增量和存量业务共振,业绩成长具有可持续性。我们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联赢激光 2021-02-25 13.69 -- -- 14.89 8.77%
16.10 17.60%
详细
看好激光焊接设备行业的成长性: (1)相比传统的焊接工艺,激光焊接在精度、效率等方面有显著优势,未来在焊接领域的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 估算 2019年我国激光焊接设备在电焊机中的渗透率尚不足 1%,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随着激光器等核心部件价格的持续下降,激光焊接设备的性价比将逐步凸显,2012年我国 3000W 的光纤激光器均价为 150万元/台,2018年仅为约 40万元/台,2020年下降至 25万元左右; (3)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激光焊接渗透率提升带来了持续的动力。 2019年我国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为 101.3元,同比增长 14.33%,预计未来 5年仍将较快速增长。 作为国内激光焊接设备龙头,联赢激光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1)从技术上来讲,联赢激光优于行业整体水平。联赢激光是业内少数可以掌握多波长激光同轴复合焊接技术、蓝光激光器技术的公司,并已经形成专利保护,中短期内其技术水平仍将领先业内。未来随着蓝光激光器技术的成熟,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形成技术壁垒、打开新的市场。 (2)从市场份额上来讲,2019年,联赢激光在国内激光焊接设备市场的占有率约为 10%左右,在动力锂电池激光焊接设备细分领域的市占率约 50%,均为国内第一; (3)从行业竞争格局发展趋势来讲,价格战有望趋缓,市场份额有望向龙头集中。2016年开始由于新竞争者进入该细分领域,市场经历了比较激烈的价格竞争,联赢激光的产品毛利率有较大幅度下滑;2019年开始,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稳定,公司的毛利率止跌企稳;激光焊接是锂电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我们认为长期的激烈的价格竞争并不可持续,最终仍将以技术为主导,有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国内动力电池行业迎来扩产高潮,联赢作为焊接设备龙头将显著受益:激光焊接作为高精密的焊接方式,已经成为动力电池生产线的标配设备。 2019年联赢激光营业收入 10.11亿元,其中 77.99%来自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展望未来我们认为: (1)汽车向新能源方向(主要指电动汽车)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以我国为例,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部汽车产量方正中等线简体 中的占比仅 5.4%左右,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2)动力锂电池的需求空间巨大。2020年我国及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达到 83.4GW·h、192.9GW·h,预计 2025年将分别有望达到 522GW·h、1179GW·h;按照中性预测,2021年-2025年间,我国平均每年锂电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 25.6亿元;联赢作为激光焊接设备行业龙头,有望显著受益于动力锂电池的扩产。 投资建议:看好激光焊接设备行业的发展空间,并认为联赢激光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将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整体市场占有率。预计公司 2020年-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将分别为 5832万元、1.36亿、2.13亿,对应当前市值的市盈率分别为 67.9、29.1、18.6倍。联赢激光在 A 股的可比公司包括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杭可科技、大族激光、海目星等,基于 wind 的一致预测数据,本报告所预测联赢激光 2021年、2022年的动态 PE 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值。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国内动力电池产能投资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若受到下游需求不景气、政策发生突变等影响,导致动力电池厂产能投资进度不及预期,将影响设备供应商的收入和利润; (2)国内疫情重新加重,影响订单和收入的风险:若全球疫情出现反复,则有可能影响设备供应商的新签订单和收入确认进度; (3)国内竞争对手继续采取激进的降价策略,使得公司毛利率和市占率下滑的风险。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1-02-04 94.80 -- -- 98.60 4.01%
98.60 4.01%
详细
重要客户再发扩产计划,公司订单有望爆发。我们测算,本次宁德时代合计扩产约80GWh(宜宾40GWh、肇庆25GWh、时代一汽15GWh)。按照每GWh设备投资1.8亿元测算,预计本次扩产将带来144亿元设备总订单。2020年12月底,宁德时代发布不超过390亿元扩产计划,预计新增产能130GWh,合计设备订单234亿元。两次扩规划产合计带来378亿元锂电设备订单。公司大客户扩产计划超预期,公司未来几年年均新签订单有望突破百亿。 定增有序推进,宁德时代有望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2020年9月,公司发布新版定增计划,计划募资25亿元,全部由大客户宁德时代认购。若本次发行顺利完成,宁德时代将持有公司7.10%的股份,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目前,公司定增方案有序推进,若宁德时代顺利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公司将更加有力的承接宁德时代的设备订单。 锂电池行业迈入龙头扩张新阶段,设备龙头率先受益。我们认为,2020年之后,锂电池行业将由全面扩张阶段转为龙头扩张新阶段。除宁德时代外,SK、LG、Northvolt、比亚迪等全球锂电池龙头都开启了新一轮扩张周期。预计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突破1000GWh。按照产能/装机量=1.5的产能规划测算,届时,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将突破1500GWh。2021-2025年产能缺口超过1000GWh,年均新增产能超过200GWh。锂电池行业迈入全球龙头扩张新时期,先导作为锂电设备龙头,业绩将率先受益。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经营状况改善,大客户扩产计划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14亿元、13.84亿元、19.45亿元(前值分别为7.06亿元、9.35亿元、11.56亿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87倍、58倍、4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疫情冲击加大风险。如果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重,对国民经济造成显著冲击,将影响公司业绩增长。(2)大客户扩产不及预期风险。如果宁德时代扩产节奏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新签设备订单。(3)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如果下游客户经营状况恶化,存在应收账款坏账风险。(4)商誉减值风险。2017年公司收购了泰坦新动力100%股权,如果泰坦新动力业绩恶化,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海容冷链 电力设备行业 2020-11-02 47.02 -- -- 57.20 21.65%
73.88 57.12%
详细
事项: 公司披露三季报,2020年Q1-Q3公司实现收入14.13亿元,同比增长22.83%; 实现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20.10%。2020年Q3,公司单季度实现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40.56%;实现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增长62.12%。 平安观点: 疫情冲击基本消除,业绩增长超出预期。2020年Q1-Q3公司单季度收入分别为3.85亿元、6.26亿元、4.01亿元,同比增长-3.29%、34.29%、40.56%。疫情对公司的冲击已经基本消除,公司业绩驶入增长车道。Q3虽为公司的淡季,但受益于收入的增长和毛利率的改善,净利润增幅超预期。2020年Q1-Q3,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达2.82亿元,同比增长36.57%,现金流状况良好。 短期毛利率或有波动,不改长期成长逻辑。自8月起,万华化学不断上调MDI 挂牌价格。8月、9月、10月、11月,纯MDI 挂牌价分别为1.70万元/吨、1.80万元/吨、1.98万元/吨、2.80万元/吨。MDI 作为公司重要原材料之一,价格大幅上涨或对公司短期毛利率造成扰动。然而,我们认为,这并不改变公司长期成长逻辑。公司作为国内商用冷冻柜龙头,竞争优势不断巩固,商用冷藏柜、商超展示柜客户拓展顺利,有望再造一个“海容”。 盈利预测:鉴于公司收入增长超预期,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8亿元、3.28亿元、3.96亿元(前值分别为2.57亿元、3.23亿元、3.90亿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27倍、22倍、18倍。公司作为国内商用展示柜龙头,新品放量支撑业绩业绩持续增长,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竞争加剧及新品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商用冷冻展示柜、商用冷藏展示柜、商超展示柜、商用智能售货柜等产品市场变化快,如果行业竞争加剧或公司新品研发不及预期,将面临客户流失风险。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原材料包括压缩机、钢板、异氰酸酯(MDI)、组合聚醚等,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将对公司毛利率产生显著影响。3)汇率波动风险。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过3成,汇率波动将对利润造成影响。4)中美贸易冲突升级风险。公司部分产品出口美国,若中美贸易战冲突升级,将对销售额和毛利率造成冲击。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0-10-30 378.22 -- -- 542.00 43.30%
726.02 91.96%
详细
收入确认逐季加速,合同负债超2019年收入。2020年Q1-Q3公司单季度收入分别为4.09亿元、5.29亿元、6.7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8.19%、62.69%、68.78%。公司收入确认逐季加速。Q3单季度净利润增幅不及收入增幅,主要因为计提的坏账准备有所增加。截至9月底,公司合同负债高达16.29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收入的14.38亿元。公司业绩增长动力强劲。 股权激励计划二期启动,进一步提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积极性。2020年Q3,公司发布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计划向187名激励对象授予46.65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261.35元。本次激励计划分三次行权,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19年净利润为基数,2020-2022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5%、35%、60%。此次股权激励计划将进一步提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积极性。 异质结电池大势所趋,2020年下半年多家电池厂开启招标。我们此前判断,2020年将成为异质结电池扩产元年。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扩产节奏有所放缓;2020年下半年,节奏显著加速:华晟新能源、阿特斯、通威纷纷开启异质结电池设备招标,公司均有收获。山煤、东方日升有望在年内招标。2020年,异质结招标项目预计超过3GW,2021年有望超过10GW。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异质结电池整线设备供应商,有望率先受益异质结电池大规模扩产的红利。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4亿元、4.95亿元、6.67亿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59倍、43倍、32倍。公司是全球光伏丝网印刷设备龙头,率先布局异质结整线,业绩高增长有望延续,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政策风险。全球光伏行业一直由政策推动发展。在平价上网尚未完全到来之际,政策变化对行业影响较大。(2)行业需求下滑风险。光伏电池受宏观需求以及行业自身周期影响较大,如果宏观经济剧烈波动,下游需求显著下滑,设备企业订单将受到直接影响。(3)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光伏设备竞争企业较多,如果市场竞争加剧,将会带来盈利能力下滑风险。(4)新产品研发风险。光伏行业技术更迭迅速,每一轮技术变更,均有望带来新的设备需求,但如果公司未能跟紧技术变化,相关满足新型技术要求,公司业绩将受到影响。
恒立液压 机械行业 2020-10-28 70.23 -- -- 94.69 34.83%
137.66 96.01%
详细
业绩再超预期,盈利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Q1-Q3公司业绩再超预期,主要因为:1)Q1-Q3公司挖机油缸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5%;2)子公司液压科技泵阀销量大幅增长,液压科技收入同比增长94%;3)2020年Q1-Q3,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2.25%,同比提高5.70个百分点;4)公司强化内部管理,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同比合计减少1.02个百分点。 挖机销量韧性极强,公司全年业绩无忧。2020年1-9月份,25家主机厂挖机销量达23.65万台,同比增长32.0%。其中大挖、中挖、小挖分别增长23.2%、34.1%、35.2%。中小挖表现亮眼,这主要和地产投资的韧性以及基建投资逐步回暖有关。此外,受益于宽松的信用政策,挖机更换需求维持高位。受益于行业景气度延续,公司挖机油缸、挖机泵阀类产品齐放量,非标油缸和非标泵阀市场拓展顺利。截至9月底,公司存货达11.85亿元,2020年全年业绩无忧。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业绩再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0.98亿元、24.15亿元、27.39亿元(前值分别为19.14亿元、22.04亿元、25.26亿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44倍、38倍、34倍。公司作为全球液压油缸龙头,正逐步迈向全球液压泵阀龙头地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全球疫情加重风险。如果新冠肺炎全球疫情持续加重,将对全球经济生产造成冲击,影响公司业绩。2)工程机械行业需求下滑。挖机油缸作为公司主要产品,与下游工程机械行业密切相关,如果工程机械需求显著下滑,公司挖机油缸业务将随之下滑。3)地铁建设投资增速下滑。公司非标油缸下游需求包括盾构机、高端海工海事、起重系列类,其中盾构机油缸是近几年增长的主要动力。如果我国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增速下滑,盾构机需求随之下滑,公司非标油缸业务增长将不达预期。4)液压泵阀业务开拓不及预期。公司最新开拓的液压泵阀业务主要竞争对手为海外巨头,如果公司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将导致整体业绩增长速度放缓。
北方华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9-02 183.50 -- -- 195.00 6.27%
208.80 13.79%
详细
电子工艺装备快速增长,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地位持续稳固。2020年H1公司电子工艺装备、电子元器件分别实现收入17.25亿元(同比+38.37%)、4.41亿元(同比+10.79%)。公司电子工艺装备实现较高增长:1)半导体设备中,刻蚀机、PVD、CVD、ALD、氧化/扩散炉、退火炉、清洗机、外延设备等设备实现量产应用,成为国内主流半导体设备供应商;2)光伏设备中,单晶炉、负压扩散炉、PECVD大尺寸、大产能产品相继研发完成,受益于光伏市场景气度回升,光伏设备快速增长;3)真空设备中,公司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应用,业务平稳增长。公司电子工艺设备品类不断丰富,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地位持续稳固。 在手订单饱满,存货和合同负债大幅增加。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存货达44.41亿元,同比增长18.63%;合同负债27.33亿元,比期初增长85.63%。公司生产多由订单驱动,存货和合同负债大增,表明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将有力支撑后续的业绩增长。 长江存储、中芯国际进一步扩产,公司半导体设备持续受益。2020年6月,长江存储二期开工建设,规划产能20万片/月。2020年7月,中芯国际登录科创板,计划将14nm及以下产能从6千片/月扩产到3.5万片/月。此外,中芯国际计划和北京管委会成立合资公司扩建10万片/月12英寸晶圆产能。受益于长江存储、中芯国际进一步扩产,公司作为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订单有望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净利润4.33亿元、5.53亿元、7.24亿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218倍、171倍、130倍。公司作为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12英寸设备进展顺利,国产替代大有可为,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国内晶圆厂投资不及预期。如果晶圆厂投资落地数量或进度不及预期,则设备市场增速或节奏将放缓,公司半导体设备增长可能不达预期。2)电子器件增长不及预期。电子元器件下游行业如航空航天、精密仪器仪表、自动化等市场如果发生较大变化,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将拖累公司整体业绩。3)光伏行业增速放缓。光伏行业补贴政策退潮趋势明显,行业将迎来市场竞争的新格局,公司真空设备增长可能受到影响;4)新品研发不及预期。公司先进制程设备如果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对未来几年业绩增长将产生明显的影响。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0-09-02 25.97 -- -- 34.77 33.89%
35.68 37.39%
详细
事项:公司披露半年报,2020年H1公司实现收入14.71亿元,同比增长24.80%;实现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10.05%。 平安观点:收入稳健增长,毛利率有所下滑。2020年H1,公司晶体生长设备、智能化加工设备收入分别为10.20亿元、2.03亿元,同比+36.75%、-35.59%;毛利率分别为33.98%、30.56%,同比-6.12pct、-3.64pct。公司晶体生长设备稳健增长,智能加工设备收入有所波动。2020年H1公司综合毛利率30.09%,同比-6.45pct,主要与Q2确认部分低毛利率的订单有关。 2020Q1、Q2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3.42%、26.94%。我们认为,设备公司毛利率偶发性波动属于正常,公司下半年毛利率有望恢复正常水平。 在手订单饱满,后续订单值得展望。2020年6月,公司与中环协鑫签订重大合同,合同金额为12.27亿元,占公司2019年收入的39.45%。公司在手订单饱满,截至6月底,公司未完成晶体生长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合同合计38.01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5.01亿元。8月14日,公司重要客户晶澳科技签订曲靖二期年产20GW单晶拉棒及切片项目投资框架协议,预计投资额为58亿元,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光伏设备订单。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业绩增长有支撑,后续订单值得展望。 半导体设备持续取得突破。公司12英寸半导体单晶炉已在客户中实现产业化运用。2020年以来,公司成功研发8英寸硬轴直拉硅单晶炉;公司8英寸硅外延炉和6英寸碳化硅外延炉通过客户验收。此外,公司半导体切磨抛设备和半导体石英坩埚均取得重要进展。在半导体硅片领域,公司以单晶生长、切片、抛光、外延四大核心装备为主的产品体系日臻完善。我们认为,随着沪硅产业、奕斯伟、中环等企业加大半导体硅片投资力度,公司半导体硅片设备有望放量。投资建议: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8亿元、10.47亿元、12.80亿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36倍、30倍、24倍。公司作为光伏硅片设备龙头,半导体硅片设备进展顺利,有望打造收入增长新一极,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光伏硅片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如果光伏单晶硅片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公司将面临订单下滑风险。 (2)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光伏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如果政策波动导致行业剧烈波动,将影响公司业绩。 (3)半导体硅片设备和材料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公司近几年正积极研发半导体硅片设备和材料,如果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长期发展。 (4)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和核心技术扩散风险。如果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可能导致公司的核心技术扩散,从而削弱公司的竞争优势,并可能影响公司的经营发展。
埃斯顿 机械行业 2020-09-02 18.68 -- -- 20.10 7.60%
27.78 48.72%
详细
事项:公司披露半年报,2020年H1公司实现收入11.73亿元,同比增长72.08%;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增长8.72%。 平安观点:并表提升收入,利润蓄势待发。公司收入大幅增加,主要和同一控制下收购Cloos并表以及机器人业务增长有关。2020年H1,公司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收入为3.46亿元(同比-3.62%),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收入为8.27亿元(同比+156.32%)。2020年H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6.8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公司净利润增幅不及收入增速,主要和收购事项导致税费增加有关。2020年H1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增长90.88%、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32.11%、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473.15%,直接影响公司净利润增长。我们认为,随着收购费用逐步消化,公司利润将驶入快车道。 成功收购德国国Cloos,疫情影响已经消退。2020年H1,公司成功完成了德国Cloos的并购重组,将进军全球焊接机器人龙头地位。受疫情影响,Cloos在3、4月份部分项目交付延后,5月之后恢复正常,未确认订单有望集中于下半年确认。此外,公司近期推出康复机器人产品,加速医疗机器人产品落地。 定增引入三大战投,缓解债务压力,加强协同发展。7月份,公司计划向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定增募资10亿元。一方面,募集资金有有助于缓解公司财务压力;另一方面,三大战投均具备深厚的产业资源,有望从多个产业层面与公司协同发展。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亿元、1.96亿元、2.38亿元,对应当前股价市盈率分别为87倍、69倍、57倍。公司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收购Cloos进入全球中高端市场,引入战略股东打开发展新局面,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募投项目风险。如果公司定增募投项目进度及效果未达预期,或者研发的新技术、产品尚不具备商业价值,可能导致前期的各项成本投入无法收回。2)商誉减值风险。收购完成Cloos后,上市公司商誉超过10亿元,若Cloos业绩发生较大波动,可能存在商誉减值风险。3)跨国经营风险。Cloos在全球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存在跨国经营的风险。4)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若宏观经济发生明显波动,影响全球机器人产销量,对公司业绩将会造成影响。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0-08-31 21.24 -- -- 25.76 21.28%
31.28 47.27%
详细
二季度加速恢复,净利润率进一步提升: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司2020Q1的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了下滑,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公司业绩在2020Q2快速恢复,单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44.5%、+78%。2020H1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较2019年同期降低了1.76、0.28个百分点;毛利率为30.34%,较2019年同期下降2.02个百分点,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1)一季度产能不饱和,(2)执行新会计准则将运输费计入了营业成本;净利率达17.56%,较2019年同期提升了1.58个百分点。 各类产品市占率持续提升,龙头地位稳固:2020H1公司的挖掘机、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的收入分别达到186.49亿元(YoY+17.22%)、135.06(YoY+4.51%)、37.51亿元(+26.59%),均稳居国内销量第一名。此外,起重机、摊铺机、压路机等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也均有明显提升。 展望下一个阶段,我们认为:(1)行业需求方面,工程机械的需求主要受到地产和基建投资的影响,自疫情得到控制以来,我国的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快速恢复,2020年7月单月增速超过10%,当前工程机械需求依然强劲,预计下半年地产新开工增速可能会有所回落,但基建投资有望提供续力,因此对于下半年工程机械的整体需求并不悲观;(2)竞争格局方面,龙头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的趋势将延续,国外品牌也将继续让出一定的市场份额;(3)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经营效率和人均产值有望进一步提升。综合以上,仍看好公司下半年的业绩表现。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司2020Q1业绩出现了下滑,但在2020Q2快速恢复。当前下游需求持续超预期,公司龙头地位稳固,市占率不断提升,海外贸易为公司成长打开了新的空间。考虑到疫情之后行业需求的快速反弹,调整对公司业绩的预测,预计2020~2022年每股收益(最新股本摊薄后)分别为1.76、1.89、1.97元(2020年-2022年的原预测分别为1.53元、1.64元、1.70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 分别为12.9、12.0、11.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房地产和基建是工程机械最重要的两个下游行业,其投资增速直接影响工程机械的景气度;若房地产和基建的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将导致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需求减少;(2)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公司产品毛利率:钢价、液压件等原材料在工程机械成本中占据较大比例,如果钢价大幅上涨,而公司产品又没有相应幅度的涨价,公司产品毛利率可能会下滑; (3)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2019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超过百亿,未来仍有继续增长的动力,若美元汇率大幅波动,所产生的汇兑损失,将影响公司的业绩;(4)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发的风险: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若后期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国内疫情再次爆发,将对工程机械的需求有负面影响。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