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郑勇

中信建投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440518100005...>>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9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金石资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0-08-04 24.83 -- -- 26.62 7.21%
26.62 7.21%
详细
事件公司于7月30日发布2020半年报,2020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24亿元,同比下滑10%;归母净利0.90亿元,同比下滑18%;扣非后归母净利0.78亿元,同比下滑27%。 简评疫情影响需求,业绩短期承压从报表来看,公司归母净利同比大幅下滑,主要由于:①营收、毛利率下滑,导致公司毛利润同比下滑4568万元;②期间费用、税金及附加合计增加324万元;③各项收益及损失合计增加1216万元;④营业外收支减少37万元;⑤所得税减少1929万元。上述各项对归母净利变动幅度贡献合计为1785万元,与实际变动幅度一致,整体来看以毛利下滑影响较大。 公司毛利润的大幅下滑,主要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减少,导致公司产品总销售量和产品价格有一定的下滑。高品位萤石块矿销量比上年同期下降35%;酸级萤石精粉、高品位萤石块矿平均售价分别下降143、107元/吨,同比下降6%、5%。同时,本报告期确认公司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激励的股份支付费用498万元,对公司业绩也有一定影响。 行业整合逻辑逐步兑现,龙头公司率先受益一方面,根据《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萤石是“与稀土类似的世界级稀缺资源”;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萤石被列入我国“战略性矿产目录”;欧美等发达国家将萤石列入需重点保障的关键性矿种;另一方面,伴随《萤石开采和生产控制规定》、《萤石行业准入标准》陆续发布,行业准入门槛明显提升,行业“小、散、乱”产能持续退出,萤石供应或将长期趋紧,价格中枢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1月25日,工信部发布《萤石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文件要求:1)“萤石行业发展应立足国内需求,优化存量,调整结构,推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新建和扩建萤石选矿项目要与淘汰落后相结合,鼓励在资源富集地发展萤石选矿加工”;2)“要求新建萤石项目的开采矿石量不低于5万吨/年,本规范实施前已投产的项目若扩建,开采矿石量不低于2万吨/年”;3)“鼓励在开采集中区建设专业选矿线,并配套建设相匹配的自备矿山、尾矿库、污水(物)处理设施”等。萤石开采过程中会产生高氟废水、尾矿废渣,行业内绝大多数小型矿井没有安全和环保设施,未来实行规范化开采,进行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 内生与外延并举,萤石龙头愈加强大截至目前,公司保有资源储量约2,700万吨,对应矿物量约1,300万吨,采矿规模107万吨/年,且全部属于单一型萤石矿,我国单一型萤石矿探明的可利用资源仅为6000万吨矿物量左右,公司在全国的占比超20%。 从总量上看,近两年公司外延领域,先后收购了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翔振矿业以及位于安徽省宁国市的庄村矿业,公司目前已有采矿规模达107万吨/年,在产矿山8座,选矿厂6家,稳固了“坐拥华东,辐射全国”的布局,展望2020年,公司增量项目仍然可观,兰溪金昌矿业20万吨/年采选改扩建项目,设备调试基本完成,逐步进入试生产;内蒙古翔振预计2020年贡献全年业绩;收购庄村项目2020年全年并表,矿山生产基本正常,选矿项目正在筹备,龙头地位愈加强大。 预计公司2020-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3.6亿,对应PE为21X、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宏观经济大幅波动风险、疫情相关风险、萤石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下游需求放缓风险、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风险等。
梅花生物 食品饮料行业 2020-05-13 4.31 -- -- 4.75 4.17%
6.95 61.25%
详细
事件公司调整股权激励计划的 2020年业绩指标:公司在 2018年实施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此前设定的 2020年公司层面业绩指标为“营业收入不低于 170亿元或不低于 15亿元”(对应收入、业绩增速分别为 17%、52%),现拟将其下调为“收入增长不低于13%或净利润增长不低于 20%”。 简评业绩指标下调主要是疫情之下不可抗力影响,公司长期竞争力不受影响2018年公司基于未来 3年生产经营稳定、新建项目顺利投产,对2020年设定了较高的业绩增长率。但受事前无法预料的疫情冲击,2020年公司面临的市场环境出现不利变化。从公司层面看: ①公司各生产基地的生产复工及与材料供应收到制约,2020年1-4月实际产量较预期减少了 4.8万吨;②白城二期项目因疫情影响较预期晚复工两个月,导致新增产能无法按原定计划投产试车;③疫情导致海内外人员流动受限、海外贸易回款放缓、新增客户无法验厂,影响公司海内外销售业务。 据公司一季报,公司生产经营总体有序,且由于白城基地新投放产能,公司在一季度仍然实现了 19.06%的营收同比增长、5.96%的环比增长。我们认为疫情对公司的影响以 2020年内的短期影响为主,并无损于公司的长期竞争力;本次下调业绩目标也仅是公司层面对疫情做出的正常调整。 苏、赖氨酸需求随养殖后周期回暖,H2业绩有望继续回升受各方面利空影响,在 2019年年中苏、赖氨酸跌至历史低位。 而目前来看,但随着生猪补栏展开,养殖后周期使得饲料用氨基酸需求回升,价格已重新回到上涨通道,其中当前苏氨酸均价较年初已上涨 700元/吨,公司业绩表现自 20Q3开始有望逐渐转好。 味精行业领先企业,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突出公司以味精和动物饲料氨基酸为双主业,产品方面,公司赖氨酸产能为全球第一,味精市场占有率为 20%,仅次于国内龙头阜丰集团。公司以鲜味剂、饲料级氨基酸、工业级与石油级黄原胶等 多个优势产品为核心的业务结构,使得公司拥有氨基酸生产领域最全的产品谱系。多产品均衡发展有利于降低单一产品价格波动或行业周期带来的不利影响,较同行业企业拥有更加的规模经济效应和产品协同效应;此外,公司现有三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内蒙古通辽、新疆五家渠和吉林白城,均系国内动力煤和玉米的主要产地,赋予公司领先全行业的成本优势(味精毛利率高于阜丰集团和宁夏伊品)。 维持公司 2020、2021年归母净利预测分别为 8.38和 11.97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7X、12X,维持“增持”评级。
新凤鸣 基础化工业 2020-05-11 10.09 -- -- 10.33 2.38%
11.59 14.8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2020年Q1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同比2019年Q1下降33.9%;实现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2019年Q1下降77.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2019年Q1下降115%;加权平均ROE为0.50%,同比2019年Q1下降2.68个百分点。 简评受疫情拖累,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2020年Q1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同比2019年Q1下降33.9%;实现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2019年Q1下降77.9%。细分来看,2020年Q1公司POY产量为75.5万吨,同比增长15.3%,POY销量为52.3万吨,同比降低16.2%,销售额31.2亿元,同比降低43.8%;FDY产量为17.8万吨,同比降低3.7%,销量为13.2万吨,同比降低15.8%,销售额为8.6亿元,同比降低34.3%;DTY产量为7.5万吨,同比降低7.2%,销量为6.0万吨,同比降低6.9%,销售额为4.8亿元,同比降低21.2%。产品价格方面,POY在2020年Q1不含税销售均价为5962.4元/吨,同比降低20.0%;FDY在2020年Q1销售均价为6490.3元/吨,同比降低21.9%;DTY在2020年Q1销售均价为8013.7元/吨,同比降低15.3%;PTA在2020年Q1销售均价为3582.5元/吨。费用方面,2020年Q1销售费用为0.23亿元,同比降低10.7%,管理费用为0.92亿元,同比增长30.0%。 2020年Q1公司取得投资收益0.45亿元,同比增长287%,主要为期货收益增加所致;存货为33.4亿元,同比增长130%。 长丝市场短期低迷,公司具备较强承压能力:受疫情影响,一季度长丝产销不佳且停工时间较多,国内PX-聚酯行业出现供需两淡的局面,下游企业开工低迷,一季度长丝库存处高位尚需消化;同时因疫情在国外发酵,外贸不畅导致下游需求进一步受限。目前涤纶长丝企业开工率在70%上下徘徊,短时间内开工弱稳运行,全球疫情出现拐点之后有望迎来复苏。在该形势下,落后产能多、盈利能力差的企业将会被淘汰,而公司PTA及长丝新增产能占比高,工艺技术先进,具备高盈利能力,能凭借总体成本优势抵御风险,承压能力强。在下游复苏后,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公司将率先受益。
道明光学 基础化工业 2020-05-08 8.56 -- -- 9.09 5.82%
10.44 21.96%
详细
受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业绩仅小幅下滑。公司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3亿元,同比下降15.1%;实现归母净利润4343万元,同比下降13.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293万元,仅同比下降3.41%。自2020年1月底开始,国内新冠疫情开始爆发,全国各地采取了多种限制措施以阻止疫情蔓延。受疫情影响,2020年Q1全国基建项目停工期比往年更长,2020年Q1全国汽车销量367万辆,同比大幅下跌42.4%。面对如此不利影响,公司业绩并未受到巨大冲击,仅出现小幅下滑,说明公司微棱镜型反光膜和车牌膜及半成品等高毛利核心产品仍保持稳定,市场占比仍在提升。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为1658万元,同比增长17.3%;管理费用为1706万元,同比下降9.5%;研发费用为908万元,同比下降14.3%;财务费用为-149万元,同比下降124.3%,主要是部分贴现利息调整科目列支所致。 国内外疫情阶段不一,反光材料国内市场增量提升,国产替代加速。目前国内疫情已经趋于稳定,反光材料下游需求恢复情况良好。为刺激国内经济增长,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快车道”,微棱镜型反光膜由于出色的性能将更多地在高速公路、国道以及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进行应用,作为公司核心业务之一微棱镜型反光膜的增量市场需求将随之扩大。目前微棱镜型反光材料国内市场规模在30亿元左右,公司市占率约10%,近90%市场仍被3M等国外企业垄断,但当前海外疫情仍在发酵,阻断了高端反光材料等相关产品的全球产业链供应,这将加速这类材料的国产替代,随后续技术革新和上游核心原材料国产化,同时凭借公司自身一体化经营模式的优势,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车牌膜业务方面,为刺激汽车市场,推动新能源汽车增长,国务院已确立相关政策,有望使得国内汽车产销量触底回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车牌使用的是烫印技术,该类车牌盈利能力是传统车牌的一倍以上。公司已占据国内车牌膜及半成品30%的市场份额,随利好政策落地及市场拓宽,公司车牌膜业务收入和盈利能力将稳步提高。 铝塑膜、5G手机背板等新业务前景看好,蓄势待发。铝塑膜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以数码类客户为主,2019年新增了部分储能类客户。2020年公司将维系动力类客户关系,加大储能类客户的开发,并在数码类客户方面优化客户结构向中高端客户进行拓展。由于疫情导致DNP等日韩铝塑膜生产企业产能供应不足,国内锂电池生产厂家也在不断寻求国内铝塑膜生产厂家进行合作,也将加速铝塑膜业务的国产替代。2019年公司新增4条德国生产的PC/PMMA复合板材生产线,主要针对5G手机背板和汽车内饰来进行市场拓展,预计2020年下半年会有部分实现销售,投产放量后也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显著的提升。2020年子公司华威量子点膜售价将恢复至市场价格水平,通过引入新的阻隔膜供应商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由此提高量子点膜产品的盈利能力。如排除疫情的影响,华威凭借自身增光膜业务的优势、复合膜产能的提升以及量子点膜在其它下游企业的拓展,2020年业绩相较于2019年将明显好转。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0、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6、3.79、4.6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3、0.61、0.75元,对应PE分别为19.9X、14.0X、1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不可控、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昊华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0-05-07 17.27 -- -- 20.82 19.66%
24.77 43.43%
详细
事件公司于 4月 29日晚发布 2020一季报,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0.2亿元,同比下滑 3.0%;归母净利 0.96亿元,同比增长 2.7%;扣非净利 0.97亿元,同比增长 25%;加权平均 ROE 1.60,同比下滑0.27个百分点。 简评费用缩减叠加营业外收入,归母净利同比微增公司营收小幅下滑,而归母净利小幅增长,从报表看 主要由于费用的缩减及营业外收支的增加:①公司营收规模小幅下滑,毛利率基本持平,毛利润同比下滑 592万元;②期间费用、税金及附加合计减少 1156万元;③各项收益及损失合计减少 872万元; ④营业外收支增加 484万元;⑤所得税增加 251万元;⑥少数股东损益减少 351万元。上述各项合计对公司归母净利变动值贡献为 276万元,与实际变动值 273万元基本相符。 产品产销量方面,公司氟材料、特种气体、特种轮胎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52%、136%、130%,销量分别同比增长 32%、89%、179%,其中特种气体统计口径有差异,2020一季报为含氟气体,2019一季报为三氟化氮。橡胶密封制品、聚氨酯新材料、催化剂和特种涂料的销量同比降幅较大,分别下滑26%、52%、49%、36%。 晨光院:含氟材料技术龙头,瞄准 G 5G 市场晨光院主营氟材料及含氟精细化学品,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为主导产品,18H1占晨光院总营收的 69%,总毛利的 86%。不同于 PTFE 大宗品,公司主要瞄准中高端市场,面向 5G 市场的主要为分散法高压缩比 PTFE(5G 线缆外皮)和悬浮法抗蠕变 PTFE(5G高频 PCB 基板)。5G 因其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子的高要求,PTFE 是为数不多的满足 5G 通信要求的材料。 ① 用于 5G 线缆外皮的分散法高压缩比 PTFE 全球仅美国杜邦、日本大金和晨光院具备批量供应能力,国内市场以晨光院为主。 ②用于 5G 高频 PCB 基板的悬浮法抗蠕变 PTFE 公司也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此前产品主要用于军工等领域,此次定增募投项目中布局 5000吨产能,也将充分受益 5G 建设:据我们测算,国内5G 基站建设对应的高频 PCB 覆铜板基材 PTFE 总市场空间约 87亿元,全球超过 130亿元,2020年按照国内建设 68万个 5G 基站计算,市场将达到 12亿元。公司 5000吨产能按照关联交易报告书中 7-10万元/吨的价格计算,预计实现销售收入 3.5-5.0亿元。黎明院、光明院:特种气体老牌厂商,发力半导体用途黎明院主要布局 NF3、SF6等含氟气体,光明院主要布局磷烷、砷烷、硼烷、三氟化硼等掺杂和离子注入气体。 黎明院与韩国大成成立合资公司黎明大成生产 NF3,一期 1000吨 2016年投产,二期 1000吨也已经于 2018年10月投产,客户覆盖国内外主流一线面板厂商。根据公司披露的经营数据,2019前三季度公司 NF3达到 1800余吨,按年化计算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 120%。光明院对于磷烷、砷烷、硼烷、三氟化硼等气体的技术布局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六五计划”期间,彼时国家科委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局分别同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北京氧气厂、浙江大学和保定红星单晶硅厂签订了超纯气体、烷类气体研制攻关合同,气体品种包括 SiH4、PH3、B2H6、AsH3、BF3、NH3、HCl 等。光明院特气此前主要小批量供应军工,此次搬迁项目布局先进电解法产能,瞄准半导体应用,原计划 2019年底投产。 新型特气持续布局,电子特气板块持续完善公司于 2020年 3月 14日公司全资子公司黎明院拟投资建设 4600吨/年含氟特种电子气体项目。项目包含产能3000吨/年三氟化氮、1000吨/年四氟化碳和 600吨/年六氟化钨,总投资额 9.14亿元,建设期 18个月,总投资收益率 14.53%,财务内部收益率 17.07%。据中船重工 718所项目投资资料,三氟化氮和四氟化碳在半导体工业中主要用于刻蚀、清洗,六氟化钨主要用于化学气相沉积制成先进制程配线材料 WSi 2。据日本工业与医疗气体协会统计,2018年日本三氟化氮、四氟化碳、六氟化钨需求量分别为 1665、657、230吨,同比分别增长 27%、0%、24%。据南大光电公告,2019年国内 NF 3需求 10519吨,至 2021年将达到 15800吨。根据中国知网文献,六氟化钨合成方法一般采用金属钨与氟气或三氟化氮直接反应制得,也即公司三氟化氮可能部分用于六氟化钨的生产。若公司六氟化钨采用三氟化氮工艺,根据化学方程式(W+2NF 3→WF 6+N 2)计算,600吨六氟化钨需消耗三氟化氮 286吨。 军工项目细分领域龙头,实力雄厚公司旗下大部分院所均或多或少涉及军工业务,据公司公告,典型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军用航空轮胎、火炮安全轮胎、军工有机玻璃、化学推进剂、先进涂料、航空航天非轮胎橡胶制品等,其中多个细分领域公司为行业龙头。 预计公司 2020、2021年归母净利分别为 6.2、7.2亿元,对应 PE 25、22倍, 维持增持
新洋丰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0-05-04 8.26 -- -- 9.18 8.64%
12.55 51.94%
详细
事件发布 2019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93.27亿元,同比下降 7.01%,实现归母净利 6.51亿元,同比下降 20.49%。 发布 2020: 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28.11亿元,同比下降 10.48%,实现归母净利 1.92亿元,同比下降 43.26%。 简评磷肥价格底部,三磷整治影响产销,业绩筑底2019年来,磷肥产业链价格明显下行,至 2020Q1到达底部。代表性产品磷酸一铵 2019年均价 2015元/吨,同比下降 9.80%;磷酸二铵 2019年均价 2633元/吨,同比下降 7.15%;磷酸一铵 20Q1均价 1868元/吨,同比下降 2129元/吨,磷酸二胺 20Q2均价 2393元/吨,同比下降 16.30%。公司是专注于磷复肥的行业一体化龙头,受行业景气下行冲击明显。 另一方面,三磷整治对公司生产有所影响。2019年来,国内三磷整治明显加码,1月 26日,生态环境部等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组织湖北、四川等省市开始三磷专项排查整治; 4月 30日,生态环境部再次印发《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公司在重点省份湖北、四川均拥有生产基地,磷肥生产也因此受到影响,19年公司磷复肥产量 423.77万吨,同比下降 5.46%。 业务结构方面,新型复合肥营收占比明显提高。2019年,公司营收虽有下滑,但新型复合肥产品实现营收 17.28亿元,同比增长26.12%,营收占比明显提高。新型复合肥产品有比普通磷肥产品更高的毛利率水平,占比提高有助于公司产品效益的有效提升。 费用率方面,公司 2019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6%、3.55%、-0.23%,基本与同期持平,20Q1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27%、3.11%、-0.22%,同样变化不大。 全球磷复肥迎供需缺口,行业景气有望整体回升磷肥价格在经历 2018年来的下行之后,在 2020年疫情爆发前基本筑底。目前全行业供需已出现明显改善。 供给端,国内方面,受行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影响,2016年至今国内磷肥产量已出现连续下滑。其中,据公司年报披露,2018年国内全国磷肥产量同比下降约 4.6%,2019年继续同比下滑约 3.75%至 1672.7万吨; 海外而言,海外大型磷肥企业除摩洛哥 OCP 外没有大型磷肥产能扩充计划。 需求端,国内整体农需较为稳健,全球范围内巴西、印度等人口增速较快的国家或地区磷肥需求增长,且相对刚性,受到今年以来的全球疫情冲击较小。供需的改善有望驱动全球及国内磷肥行业景气触底反弹。 公司是磷复肥龙头 , 业绩弹性较大,渠道+ + 成本优势明显新洋丰是我国磷复肥龙头企业,磷酸一铵产能规模为行业第一,且公司 95%的产品为磷复肥,同时也是国内业绩弹性最大的磷肥标的。另一方面,公司具备磷铵、合成氨、磷复肥的一体化布局,成本方面具备优势;公司在全国拥有十大生产基地,覆盖全国主要下游市场。截至 2019年末,公司在全国已建有 35个销售分公司,拥有一级经销商 5200多家、终端零售商 7万多家,营销网络稳定性好、执行力强。 资本开支方面,公司 12亿元磷酸铵和聚磷酸铵及林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预计年中投产;此外,公司于 3月公告投资建设 30万吨/年合成氨技改项目,有望进一步加强公司原料供应和一体化优势。 司 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 7.6、10.05和 和 12.13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4、11和 和 9倍,维持“增持”评级。
桐昆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0-05-04 11.43 -- -- 12.64 8.87%
15.73 37.62%
详细
事件 2020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2020年Q1实现营业收入76.9亿元,同比2019年Q1下降34.1%;实现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2019年Q1下降17.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2019年Q1下降11.1%;加权ROE为2.23%,同比2019年Q1下降0.96个百分点。 简评 浙江石化投产有效对冲长丝销量大幅下滑:2020年Q1公司POY产量为110.9万吨,同比增长32.4%,POY销量为65.4万吨,同比降低29.6%,销售额38.5亿元,同比降低43.8%;FDY产量为27.8万吨,同比降低3.0%,销量为19.2万吨,同比降低27.5%,销售额为12.0亿,同比降低44.2%;DTY产量为17.5万吨,同比降低3.2%,销量为12.1万吨,同比降低32.5%,销售额为9.3亿元,同比降低43.0%;PTA产量9.1万吨,同比降低27.0%,销量7.3万吨,同比降低23.3%,销售额为2.6亿元,同比降低50.5%。产品价格方面,POY2020年Q1均价为5885.4元/吨,同比降低20.0%;FDY2020年Q1均价为6234.6元/吨,同比降低23.1%;DTY2020年Q1均价为7703.6元/吨,同比降低15.5%;PTA2020年Q1为3603.1元/吨,同比降低35.5%。费用方面,2020年Q1销售费用为0.36亿元,同比增加16.0%,管理费用为1.6亿元,同比增加5.7%,研发费用为1.5亿元,同比增加67.3%。2020年Q1公司取得投资收益3.6亿元,主要是确认浙石化损益所致,2019年Q1该值仅为250余万。受疫情影响及原油暴跌,全产业链均受到巨大冲击,公司作为长丝行业龙头,依靠经营优势及投资收益,在该局面下站稳脚跟,业绩仅实现18%下滑。 长丝市场短期低迷,长丝龙头具较强承压能力:受疫情影响,二月长丝产销不佳且停工时间较多,同时国内PX-聚酯行业出现供需两淡的局面,下游企业开工低迷,一季度长丝库存处高位尚需消化;因外贸不畅,下游需求受限,目前涤纶长丝企业开工率在70%上下徘徊,短时间内开工弱稳运行,全球疫情出现拐点之后有望迎来复苏。在该背景下,产能较低的企业将会被淘汰,而龙头企业凭借总体成本优势抵御风险,承压能力强。在疫情结束、下游复苏后,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而作为长丝龙头,公司将率先受益。 浙石化一期已全面投产,短期发展聚焦如东项目,长远发展聚焦广西钦州项目: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总规模为4000万吨/年炼油、800万吨/年对二甲苯、280万吨/年乙烯,一期2000万吨/年炼油装置已于2019年底投产,两期完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PX权益产能160万吨。该项目的投产,有助于打造“原油—芳烃(PX)、烯烃—PTA、MEG—聚酯—纺丝—加弹”全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公司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2020年Q1公司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3.2亿元,主要是确认浙石化收益所致。公司持有浙石化20%股份,预计浙石化Q1盈利16亿,具有超高盈利能力,随着后续浙石化负荷提升、开工顺畅,盈利能力预计进一步加强,2020年公司将取得高投资收益。与此同时,公司已计划投资160亿元在江苏如东打造新的石化聚酯一体化生产基地,新建年产2*250万吨PTA、90万吨FDY、150万吨POY产能,其中项目一期新建产能2*250万吨PTA、30万吨FDY、90万吨POY,2021年开始长丝产能将逐步投产,二期新增60万吨FDY、60万吨POY。全部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达350亿元。长远来看,钦州项目将在园区内实现整个产业链,该项目规划总投资510亿,包括炼化、PTA和聚酯长丝,由上游到下游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一体化。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7亿元、41.4亿元和50.3亿元,EPS1.9元、2.3元和2.8元,PE6.1X、5.1X和4.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华峰氨纶 基础化工业 2020-04-29 5.08 -- -- 5.66 10.33%
6.35 25.00%
详细
行业供过于求,公司降本增效抵抗业绩下滑:2019年我国氨纶新增产能6.4万吨,同比增加8.1%,合计产能约为85.0万吨,产量约64.7万吨,表观需求量约为61.6万吨,仍处于供大于求态势,氨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滑,2019年氨纶20D、氨纶30D、氨纶40D、纯MDI、PTMEG市场价格分别为37,404元/吨、35,912元/吨、31,143元/吨、19,538元/吨、15,859元/吨,同比-10.2%、-10.2%、-11.8%、-30.1%、-13.0%,;全年氨纶20D、30D、40D价差分别为23077元/吨、21585元/吨、16816元/吨,同比-918元/吨、-750元/吨、-863元/吨。目前大多企业的扩产意愿与能力逐渐降低,而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加速抢占市场份额,进入新投产期,2019四季度3万吨氨纶业务投产,并在11月份达到稳定运行,预计2020年上半年第二个3万吨投产,2021年末第二期4万吨产能投产,19-21年末公司合计有10万吨氨纶产能投产。2019年公司氨纶年产能近15万吨,实现氨纶销量15.3万吨,同比增长8.7%,逆势抵抗业绩下滑。 新冠肺炎疫情推迟氨纶整体行业回暖,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口罩和防护服等所需的弹性丝用量大幅增长,自清明节后70D/140D氨纶价格强势上涨,自30000元/吨上涨至约40000元/吨,涨幅超过30%。部分氨纶企业已经转产或有转产计划,粗旦生产能力逐渐提升,氨纶70D/140D价格将逐渐恢复理性。而由于2020年疫情影响,普通氨纶(20D/30D/40D)下游需求疲软,氨纶厂家开工率下滑,库存高企,平均库存在45-50天,行业景气复苏推迟。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行业洗牌的过程,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强,仍处在逆势扩张阶段,资源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疫情过后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华峰新材并表助力业绩大增,2019年华峰新材超额完成业绩承诺:华峰新材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3.3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9亿元,承诺数为9.75亿元,业绩完成率122%。华峰新材目前已具备年产42万吨聚氨酯原液、54万吨己二酸的生产能力,聚氨酯原液和己二酸产量均为全球第一,并且目前正在扩建新的生产线,扩建之后己二酸年产量达75万吨。公司聚氨酯鞋底原液产量国内市场份额占比60%以上,己二酸产量国内市场份额占比30%以上。2019全年己二酸和纯苯的价格分别为8165元/吨和5058元/吨,同比-23.9%、-21.3%;己二酸-苯价差为3108元/吨,同比下降1201元/吨,虽然己二酸价格及价差同比大幅下滑,但是公司凭借低成本优势和鞋底原液在国内的绝对垄断地位超额完成19年业绩承诺。 己二酸行业正在经历洗牌过程,己二腈技术突破有望拉动需求。2019年我国己二酸消费量为113.9万吨,同比增长2.0%,增速较之前有所放缓。近五年我国己二酸消费复合增速为6.8%,大幅高于全球3.8%的复合增速。全球己二酸市场整体供应充足,叠加近年来国内环保要求提高,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行业内不符合环保要求或缺乏竞争优势的厂商迫于压力停产或减产,己二酸行业正经历优胜劣汰、产能集中化的过程。2020年业绩增量来自第四套己二酸(自用为主)和环己酮项目投产贡献业绩,随着国内己二腈技术(己二酸氨化法、丁二烯法)和生物发酵法制备戊二胺技术不断突破,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带动己二酸需求大幅度增长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可实现2020、2021和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20.04、26.01和31.84亿元,EPS分别为0.43、0.56和0.69元,PE分别为11.9X、9.2X和7.5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产品价格下滑。
桐昆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0-04-28 11.69 -- -- 12.43 4.63%
15.73 34.56%
详细
核心产品产销提升、新产能工艺先进配套带动业绩逆势增长:2019年公司Q1、Q2、Q3、Q4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130亿元、126亿元与133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2亿元、8.7亿元、10.6亿元与4.3亿元;2019年研发费用投入为11.2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129%,占营业收入比例达2.2%;实现长丝产量568万吨,同比增加20%;销量579万吨,同比增加28%。 公司2019年聚酯聚合产能约为640万吨,在恒邦四期年产30万吨绿色智能化纤维项、恒优年产30万吨POY项目和年产30万吨POY技改项目、恒腾四期年产30万吨超细旦绿色纤维四大项目顺利投产之后,公司长丝产能进一步提升,全年涤纶长丝产能增加120万吨至690万吨,贡献2019年全行业增量的46%。公司连续十多年在国内市场实现长丝产量及销量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约18%,全球占有率12%,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涤纶长丝制造企业,也是技术最先进的涤纶民用长丝制造商之一。2019年醋酸市场价格为2937元/吨,相对2018年4593元/吨,同比下降36%,醋酸价格下降带来成本降低预计在2亿元左右。公司通过自产长丝油剂,自备纸管、包装材料方式降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同时公司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组织架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长丝行业景气度下滑背景下,受益于一体化产业链降低成本,公司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2019年,PX、PTA、POY、FDY、DTY市场均价分别为902元/吨、5753元/吨、7936元/吨、8349元/吨、9542元/吨,分别同比-15.1%、-10.6%、-16.7%、-15.4%、-13.9%;PTA、POY、FDY、DTY价差分别为886元/吨、1373元/吨、1786元/吨、2979元/吨,分别同比-53元/吨、-159元/吨、-93元/吨、-111元/吨。受原油、中美贸易战等诸多因素影响,化纤行业景气度下滑,下游需求低迷,主要产品市场价格刷新三年最低,而在该背景下,公司逆势实现高盈利:2019年化纤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33亿元,毛利率为13%,同比2018年增加1个百分点,主要产品FDY毛利率为11.7%,同比2018年增加3.4个百分点,POY毛利率为13.6%,同比2018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凸显了产业链一体化的极大优势。当前国内PX产能显著提升,PX对外依存度降低,各企业纷纷向其现有产业的上游产业进行延伸,做大做强产业链,以抵抗行业波动的风险,PTA进入成本为王时代,竞争日趋激烈。部分装置老旧、技术落后的生产厂商失去成本优势,拥有低PTA生产成本的厂商将获得市场份额。桐昆股份嘉兴石化PTA项目引进了国际上稳定先进的INVISTA工艺技术,从能耗、运行成本、投资成本方面都有较强竞争力,二期PTA项目采用INVISTA优化后的P8工艺技术,在原辅料单耗、单位能耗和单位产品排污量等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利用超低压蒸汽回收技术满足主装置除正常用电外,全厂公用工程设施用电的。在2019年第四季度PTA进入行业大面积亏损状态的形势下,公司仍保持一定的利润。 公司布局深远,浙石化一期已全面投产,短期发展聚焦如东项目,长远发展聚焦广西钦州项目: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1800亿元。按多产芳烃、配套乙烯并适当生产成品油的原则,项目总规模为4000万吨/年炼油、800万吨/年对二甲苯、280万吨/年乙烯。每期规模为2000万吨/年炼油、400万吨/年对二甲苯、14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一期2000万吨/年炼油装置已于2019年底投产,主体工程包括22套炼油装置和15套化工装置;二期工程炼油,芳烃和乙烯等核心装置规模与一期相同,包括22套炼油装置和12套化工装置,两期完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PX权益产能160万吨。该项目的投产,有助于打造“原油—芳烃(PX)、烯烃—PTA、MEG—聚酯—纺丝—加弹”全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公司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带动中下游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达到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最优化。从恒力石化炼化项目投产2019年利润超百亿,以及荣盛石化披露的一季报来看(浙石化为荣盛控股子公司,荣盛一季度盈利预增98%-115%),浙石化项目具有高盈利能力,公司持有浙石化20%股份,2020年将会取得高投资收益。与此同时,公司已计划投资160亿元在江苏如东打造新的石化聚酯一体化生产基地,新建年产2*250万吨PTA、90万吨FDY、150万吨POY产能,全部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达350亿元,利税为35亿元。其中,项目一期投资120亿元,新建产能2*250万吨PTA、30万吨FDY、90万吨POY,2021年开始长丝产能将逐步投产;二期投资额为40亿元,新增60万吨FDY、60万吨POY,同时建设燃煤热电联产项目,项目建成后,公司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目前公司生产基地比较多,上下游产能未完全匹配,钦州项目希望在一个园区内实现整个产业链,项目规划总投资510亿,包括炼化、PTA和聚酯长丝,由上游到下游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一体化。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7亿元、41.4亿元和50.3亿元,EPS1.9元、2.3元和2.8元,PE6.4X、5.4X和4.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玲珑轮胎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4-28 20.37 -- -- 22.59 8.55%
25.27 24.05%
详细
事件2019年一季报:公司2019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82亿元,同比减少11.22%;但实现归母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30.46%;实现扣非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增长34.03%。 简评疫情影响产销量,但海外市场及产品高利润保障业绩增长一季度国内疫情对汽车和轮胎市场影响较大,公司轮胎产销量因此同比减少11.67%,销售收入也同比下降11.34%。但公司业绩实现同比增长。结合公司披露情况,我们认为原因主要包括: (1)海外市场维持较高利润水平:总体而言Q1公司海外业务受负面影响远小于国内市场,特别是公司的泰国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均销往美国等海外市场,其因产能的持续扩张在2019年Q3、Q4分别实现了4.56、4.22亿元的净利润,远高于此前的任一时期。而2020Q1泰国工厂业务受负面影响很小,为公司业绩提供关键支撑。 (2)轮胎原料价格大幅下行,提振产品毛利率:受疫情带来的需求不振和物流不畅等影响,Q1中国进口天然橡胶价格大幅下行,在3月末降至9000元/吨水平,公司轮胎成本因此大幅下降。其中轿车胎加权平均原料成本约82.92元/套,同比下降8.89%;载重轮胎加权平均原料成本约401.59元/套,同比下降6.15%。而轮胎价格一般较为稳定,Q1公司轮胎产品平均价格同比+0.37%,基本与去年持平。公司轮胎毛利率因此提升。 (3)汇率变动致利润增厚,并产生汇兑收益:2020Q1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平均值为6.98,2019Q1则为6.75,人民币汇率变动不仅使得公司以美元计价的轮胎产品带来更多利润,也使得公司以美元计价的流动资产产生汇兑收益,冲减财务费用。 费用率方面,公司20Q1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81%、3.22%、1.23%,分别同比-0.15、+0.20、-2.39pct,其中财务费用率的减少即主要由于汇兑收益。 从“5+3”到“6+6”,迈向全球领先轮胎生产企业公司在3月发布2020-2030年中长期发展战略,将发展战略由此前的“5+3”转为“6+6”,与“5+3”相比的变化在于:1、进一步扩大产能,坐实国内龙头地位、迈向全球五强:新战略规划的2030产能约1.6亿条,相比2025年规划多出约0.43亿条,公司将借此跻身全球第一线规模企业。2、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目标在技术领域同样打造世界一流:公司新建项目全部为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项目,且目标在2025年淘汰1100万条落后产能,公司产品结构有望借此趋于中高端;同时提出重点做好大飞机轮胎、城市轨道交通轮胎、新能源汽车轮胎、智能轮胎等高端产品的研发;3、进一步扩展海外布局:“6+6”更加强调海外布局,拟布局海外基地数量增加至4个,助理公司回避关税壁垒、享受海外税收优惠以及获取原材料成本优势。 截至2019年底,公司共有5个生产基地在产、子午线轮胎产能约7400万套。根据全新的“6+6”规划,截至2025年,公司实现国内外9个生产基地、轮胎产能合计约1.17亿套;到2030年,将实现国内外12个生产基地、轮胎产能合计1.6亿条。具体产能规划如后附表。 荆门、塞尔维亚在建项目持续推进,新产能逐年落地放量2019年3月底,公司塞尔维亚工厂开工奠基,成为公司第二个海外工厂。公司正式拥有国内4个工厂,海外2个工厂,18年初提出的全球“5+3”布局战略正在有条不紊的实施进程中。预计到2020年,公司规划轮胎产能将达到9000万条。短期来看,湖北荆门一期(全钢100万套、半钢400万套)从去年12月份开始投产,20年开始贡献业绩;2020年2月份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募投荆州二期项目(约140万套全钢胎、800万套半钢胎),预计2021年建成;塞尔维亚(分三期建设,一期半钢350万套、全钢80万套)项目有望逐渐为公司带来可观增量;行业格局优化,轮胎行业逆势增长值得关注公司在国内轮胎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连续多年入围世界轮胎二十强,中国轮胎前五强,产品畅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配套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大众汽车、吉利汽车、中国重汽等60多家世界知名车企。目前,玲珑半钢子午线轮胎规模位列国内轮胎行业第一,全钢子午线轮胎规模位列国内轮胎行业第二位。我们看好公司国内外并行的布局策略,同时过去两年随着国内轮胎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行业格局已经显著优化,在下游汽车产业面临困境的背景下,轮胎行业的逆势增长值得我们深度关注。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公司有望显著受益。 我们维持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8.77、22.16、27.07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3、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0-04-28 41.37 -- -- 48.09 16.24%
68.66 65.97%
详细
疫情冲击销量下滑,业绩同比下降逾50% 2020年公司业绩同比下降50.7%,主要是受到疫情冲击量价齐跌,产销量方面,2020年Q1季度聚氨酯销量60.1万吨,同比下滑8.6%;从挂牌价来看,2020年Q1相比2019年Q1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根据我们跟踪的市场价格,2020年Q1聚合MDI、纯MDI市场价格同比分别下滑9.1%、29.4%;价差同比下滑27.9%。 三项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62%、4.77%、1.67%,分别同比变化+0.50、+0.30、-0.03个百分点。 海内外疫情影响需求,MDI价格底部徘徊 2019年全年由于中美贸易战、下游需求的放缓,景气持续下滑,MDI季度价格逐次下降,2020Q1季度由于新冠疫情的突发,MDI价格再度小幅下滑,但是随着国内疫情的陆续重启,海外疫情的逐步放缓,MDI价格即使在3、4月份原油价格暴跌的背景下,MDI价格始终没有跌破10000元/吨关口,近期随着需求有所回暖,成本略有上升。当前聚合MDI价格在11000元/吨左右,根据我们预计,这一价格已经在其他厂商成本线以下,叠加MDI行业高集中度、工艺包的严格保密,价格底部位置已经比较明确。 万华自身来看,2019年万华持续推进控制康乃尔股权事宜,福建康乃尔将建设40万吨/年MDI及苯胺配套项目,2019年万华全球市占率为25%左右;如果万华宁波+烟台80万吨、美国40万吨、福建40万吨,以及国外客户规划产能全部投产,到2024年万华的市占率将达到34%,控制地位进一步提升。 石化延伸至精细化工,产业链优势持续增强 石化业务2019年-2020年虽然受到景气下滑带动产品价格下跌,但是公司继续推进与全球主流LPG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从原料端降低风险,保证了供应的稳定性,叠加公司港口冻库的优势,有效的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叠加2020年以来原油价格的暴跌,待消耗完高价原材料之后,石化产品价差反而有所扩大。 精细化学品业务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石化业务平台,向下游延伸,拓宽了产业链,发挥公司技术创新优势,进一步向TDI加合物、DIB、MIBK等领域进行拓展。2019年,万华25万吨/年高性能改性树脂项目在四川省眉山市金象化工产业园顺利开工。眉山基地,未来作为乙烯项目聚烯烃产品和PC树脂向下游延伸的重要支撑,将在万华向化工新材料行业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0大乙烯项目投产,未来动量十足 石化板块:公司Q3季度100万吨大乙烯项目投产,带来新的增量,乙烯项目二期已经一次公示,乙烯二期项目以石脑油、混合丁烷为原料,经12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生产烯烃、芳烃及下游产品,主要包括乙烯裂解、裂解汽油加氢、芳烃抽提、丁二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烯烃塑性体/弹性体、聚丙烯等装置;新材料业务:2019年,万华25万吨/年高性能改性树脂项目在四川省眉山市金象化工产业园顺利开工。眉山基地,未来作为乙烯项目聚烯烃产品和PC树脂向下游延伸的重要支撑,将在万华向化工新材料行业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西南基地项目总投资400亿元,主要建设高性能树脂和水性涂料、生物发酵及可降解塑料、锂电池材料、维生素及营养化学品四大产业链11个项目。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继续扩散导致MDI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对公司石化项目盈利的风险,投产项目不达预期的风险。 由于新冠疫情海外4月份仍然受到较大冲击,我们下调2020-2022年盈利预期,预计2020-2022年分别实现净利润88.1亿、105.4亿、148.6亿,对应PE分别为15.2X、12.8X、9.0X,维持买入评级。
荣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0-04-20 11.58 -- -- 12.36 5.64%
16.63 43.61%
详细
PTA、芳烃盈利下滑,炼化一体化项目贡献主要业绩:2019年Q2-2020年Q1,公司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亿元、8.0亿元、3.7亿元、12.5亿元(业绩预告中值);其中2020年Q1业绩同比大增106.5%,主要系2019年Q1浙石化一期尚未投产运行,自2019年5月浙石化一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第一批装置投入运行后,下游装置陆续投入运营,于2019年12月全面投产;2020年Q1原油价格大幅下跌,PTA、芳烃价格下跌、价差收窄,盈利下滑,炼化一体化项目保持平稳运行贡献效益明显。2020年Q1布伦特原油、PTA、苯、PX、FDY、DTY市场价格分别为353美元/吨、4239元/吨、5173元/吨,714美元/吨、7081元/吨、8381元/吨,分别同比-20.35%、-34.5%、+8.9%、-33.6%、-24.5%、-18.4%;2020年Q1炼油、石脑油裂解、PTA、PX-布伦特原油、FDY、DTY价差分别为1216元/吨、30美元/吨、347元/吨、2904元/吨,1947元/吨、3247元/吨,分别同比+320元/吨、-76美元/吨、-450元/吨、-2024元/吨、-141元/吨,+274元/吨。荣盛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之一,PTA参股和控股产能合计约1350万吨,权益产能近600万吨。从2019年Q4到2020年确定能投产PTA产能包括逸盛新材料330万吨在内合计1400万吨,PTA在2019年Q4已经进入行业大面积亏损状态,预计2020年PTA行业仍维持亏损状态。 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增效明显,定增助推二期建设:公司控股子公司浙石化在浙江舟山积极推进“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731亿元,总规模为4000万吨/年炼油、800万吨/年对二甲苯、280万吨/年乙烯、60万吨/年丙烯。项目一期工程投资901.6亿元,主要包括为2000万吨/年炼油、400万吨/年对二甲苯、14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常减压及相关公用工程装置等)已投入运行。截至2019年H1,浙石化二期项目在建工程余额14.28亿元,较年初增加12.52亿元,工程进度1.72%。目前一期项目已全面投产,二期项目正稳步推进,部分装置吊装工作已开始进行。2019年3月27日,公司公布增发预案公告,拟发行不超过6亿股,募集不超过80亿元,用于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2020年1月7日,定增方案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批文。浙石化项目具有装置大型化、产品高端化、工艺清洁化等优势,浙石化62%的炼油产品将作为乙烯和芳烃的原料,化工品的占比较高,同时柴汽比仅为0.46,也更符合我国柴汽油供需结构。另一方面所生产的汽油、柴油达到“国VI”标准,同时多产PX和乙二醇,多生产高端聚烯烃料,此外还引进德国的聚碳酸酯技术,生产高端聚碳酸酯。随浙石化一期项目投入运行和二期项目的稳定推进,荣盛将具备“原油—燃料油、石脑油—芳烃、烯烃—PTA、MEG—聚酯—纺丝—加弹”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优势。通过产业链延伸,上下游相互配套,降低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在保障原料供应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可靠稳定,也提高了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浙江自贸区成品油出口获批,民营炼化出海通道打通:2020年3月26号,国务院批复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开发举措,时隔4年再次打通国内民营炼化出海通道。浙石化项目位于舟山国际绿色石化基地,舟山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关键交汇区,长三角经带的核心区域,是油品和化工产品消费中心区,海运和航运条件优越。浙江自贸区油气出口获批,有利于缓解国内成品油产能过剩问题,凭借国内成本优势,使得民营企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夺得一席之地,荣盛作为浙石化控股股东(控股比例51%)将直接受益于成品油出口获批政策,有助于缓解浙石化项目成品油销售及贸易难点。此外,公司与浙能集团合资成立浙江石油,拟自建加油站700个,目前已经完成部分加油站建设,进一步打通产销通道,优化成品油销售布局。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亿元、45.9亿元和60.9亿元,EPS0.35元、0.73元和0.97元,PE33X、16X和12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大幅波动,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0-04-20 13.13 -- -- 14.66 8.43%
16.14 22.92%
详细
炼化一体化项目运行稳定贡献主要业绩,2021年Q1业绩超预期大增315%:公司是国内最早、最快实施聚酯化纤全产业链战略发展的行业领军企业,致力于打造从“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民用丝、工业丝、聚酯薄膜、工程塑料”世界级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的上市平台发展模式。2019年二季度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投产运行,标志着公司打通“原油-PX-PTA-聚酯”全产业链,凭借着上下游产能一体化协同的精细化产品经营模式,同比实现了营收规模的较快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显著改善。2019年Q2-2020年Q1,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5.2亿元、28.0亿元、40.8亿元、21.0亿元;单季度分别实现ROE11.8%、8.6%、12.5%、6.4%;其中2020年Q1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315%,年化ROE达25.8%,主要系2019年Q1炼化一体化项目尚未投产,炼化一体化项目自2019年Q2投产以来持续保持高负荷、高效率、产销顺畅运行态势,持续贡献利润。2020年Q1,布伦特原油、PX、PTA、涤丝FDY价格分别为50.4美元/桶、714元/吨、4240元/吨、7081元/吨,分别同比-20.6%、-11.0%、-13.0%、-2.1%;炼油、PX-原油、PTA、涤丝FDY价差分别为1216元/吨、2904元/吨、347元/吨、1947元/吨,分别同比+428元/吨、-2024元/吨、-449元/吨、-141元/吨。2020年Q1业绩环比下滑主要系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致产品价格下跌,公司库存损失较大所致,我们认为随着原油价格企稳,产品价格恢复,库存收益逐步释放,公司业绩呈现向好态势。公司不断出台回购政策,第一期股票回购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并于2019年11月16日完成,回购金额12.4亿元;近期公司再次出台回购方案,拟回购5-10亿元股票,坚定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潜力。 炼化一体化装置盈利能力强,乙烯项目2020年Q1进入试生产阶段:恒力2000万吨炼化项目2017年3月建设工作全面展开,18年12月成功投料开车,2019年3月打通生产全流程,从破土动工到全面建成仅19个月,打通生产全流程仅3个月,2019年5月实现全面投产。整个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150万吨大乙烯投资额才700多亿元,主要来自前期建设PTA项目配套公用工程和高效管理团队带来的超快建设速度和成本管控。公司炼化项目在刚投产即可实现较好的盈利主要是来自炼化一体化产业配套齐全,成本优势显著。利用全加氢工艺,加氢规模达2770万吨,可用于加工高硫、高酸的低成本原油以及柴油、液化气、轻石脑油等低附加产品,使得公司原油采购成本低于同行平均采购成本近5个百分点。加氢工艺氢气需求量100万方/小时,园区配套3套连续重整装置,总规模960万吨/年,可提供70%的氢气;拥有1000万吨煤指标,配套煤制氢装置,提供30%的氢气,同时也产出甲醇、醋酸、燃料气。煤制氢气成本是天然气制氢的55%,每年节约成本约20亿元,园区自配2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150万吨乙烯项目已于2020年Q1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总投资210亿元。项目建设包括150万吨/年乙烯装置、14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35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2套20万吨/年聚丙烯(PP)装置、72万吨/年苯乙烯(SM)装置、4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2套90万吨/年乙二醇(EG)装置、17万吨/年碳四加氢装置,随着乙烯项目逐渐投产,公司业绩将不断迎来新增长点。 PTA规模优势显著,高盈利成就全球霸主地位:公司现有PTA产能910万吨,在建产能250万吨,预计2020年投产后,PTA产能接近1200万吨,全球规模最大,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PTA霸主。从2019年Q4到2020年确定能投产PTA产能有新凤鸣440万吨、中泰石化120万吨、恒力石化500万吨、逸盛新材料330万吨,合计在1400万吨,PTA在2019年Q4已经进入行业大面积亏损状态,而恒力石化凭借低加工成本、高产品质量仍能保持盈利,我们预计恒力石化在2019年第四季度的平均单吨利润在150-200元/吨(2019年上半年为626元/吨),体现了公司PTA强劲的盈利能力,尤其是第四套和第五套PTA合计500万吨,总投资不足60亿元,单吨投资成本不足1200元,为全球PTA最低投资成本,即使PTA单吨利润为150元/吨,最新投产的PTA装置的ROA达到12%以上,回报率相当有吸引力。大炼化配套的450万吨PX产能,实现了现有1-3号产线660万吨PTA产能的PX完全自供,公司PTA的抗价格波动能力、抗市场风险能力出色,规模优势显著,我们预计2020年PTA行业仍将维持亏损状态,即使行业普遍亏损公司PTA业务仍能实现年化20亿元以上净利润。 盈利预测与估值:上调公司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109、131和144亿元,EPS1.55元、1.86元和2.05元,PE8.4X、7.0X和6.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下跌,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鲁西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20-04-17 7.40 -- -- 7.96 7.57%
9.44 27.57%
详细
事件公司于4月13日晚发布2019年年报和2020年Q1季报,2019年全年实现收入180.82亿元,同比下滑15.06%;实现归母净利润16.92亿元,同比下滑44.8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38亿元,同比下滑70.21%,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0元(含税),共计分配股利7.32亿元;2020年Q1季报实现收入33.57亿元,同比下滑32.43%;实现鬼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下滑95.77%。 简评装置检修影响产销量,行业景气下滑带动价格同比下降2019量价齐跌,业绩同比大幅下滑:从量方面来看,2019年化工制造业销量419万吨,同比下滑2.03%;化肥制造业,销量144万吨,同比下滑21.61%。从价格方面来看,2019年几乎全线下跌,氮肥方面,2019年尿素市场价均价约为1888元/吨,同比下降约105元/吨,毛利率同比下滑6.2个百分点至6.46%;化工新材料方面,尼龙产业链主要由于需求不畅,相关产品价格均下滑明显,PA6的2019年均价、平均价差分别为14067、1942元/吨,分别同比下降4530、1152元/吨;PC则由于行业产能扩张速度较快、供需出现失衡,19年均价(上海拜耳出厂价)约18520元/吨,同比大幅下滑约7218元/吨,整体毛利率大幅下滑12.17个百分点至20.88%;基础化工方面,以烧碱为例,2019年氯碱再平衡,烧碱景气从高位回落明显,全年均价约3069元/吨,同比下降约1089元/吨,同比下滑4.76个百分点至15.79%。 三项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36%、4.98%、3.19%,分别同比变化+0.97、+0.20、+1.07个百分点;销售费用主要系报告期销售产品运输费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主要系报告期利息资本化减少所致。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和销售价格下降所致,迎来公司的至暗时刻。 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中化入主大有可为2019年公司陆续投放80万吨甲醇、20万吨甲酸、30万吨MTO产能,公司规模优势及园区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增强,2019年主要受到产能开工不足和以及行业持续景气下行的影响导致公司一体化优势难以发挥,待行业回暖、公司产品满负荷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再回归。此外,公司12月21日发布公告,中化投资约定通过股权划转直接或间接合计掌握鲁西集团55.01%的股权,中化集团将因此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中化集团为有70年历史的国有骨干企业,旗下化工板块拥有大量优质资产,其中包括氟化工(萤石、氢氟酸、制冷剂)、聚烯烃、聚碳酸酯等与公司业务直接相关的部分,也包括其它农药化学品、石化原料与中间体等公司未来有机会拓展的业务。通过扩大投资和产业链协同等多种方式,中化集团有望起到支持鲁西集团加快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的作用。 盈利预测方面,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Q1季度业绩仅有0.15亿,Q2季度仍然受到一定影响,我们审慎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1年业绩分别为8.5亿、12.4亿,对应PE为为 14、9X,鉴于当前PB估值仅有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冲击国内外下游市场需求的风险;公司业绩下行的风险;
长阳科技 2020-04-17 20.29 -- -- 25.90 26.77%
34.58 70.43%
详细
量价齐升,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公司年报业绩与此前披露的业绩快报基本一致。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由于:①随着工艺技术改进和投入产出率提升及规模化效应日益显现,公司反射膜、功能膜片的毛利率稳步增长;②公司市占率提升,收入大幅增长,其中对韩国三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9%以上;③公司光学基膜生产工艺逐渐稳定、品质稳步提高,光学基膜收入增长、毛利率扭亏为盈并稳步提高,成为公司盈利重要的增长点。 从报表来看:①公司营收规模扩大、毛利率增加,毛利润同比增长1.11亿元;②期间费用、税金及附加合计增加0.47亿元;③所得税增加0.09亿元。上述3项合计对归母净利增加值贡献为0.56亿元,与实际增加值0.54亿元基本吻合。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3.78亿元,同比下降0.1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129天下降至114天,主要由于公司核销部分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所致。 全球反射膜龙头,进军光学基膜市场 公司主营反射膜、背板基膜、光学基膜等功能膜,下游主要用于液晶显示、半导体照明、新能源、半导体柔性电路板等领域。反射膜公司于2012年打破进口垄断实现国产替代,2017年做到全球市占率第一。在此基础上公司进军壁垒更高的光学基膜领域,2018年2.5万吨光学基膜产能顺利投产成功打破进口垄断。 终端出货企稳,平均尺寸提升,全球反射膜需求稳步增长 在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等主要下游出货稳定的情况下,随着单一设备尺寸的连年增长,全球LCD面板需求量持续稳定增长,带动反射膜需求稳步增长。根据IHSMarkit统计,2018液晶显示用反射膜市场为2.2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9.34%,预计到2022年,全球液晶显示用反射膜片市场需求将达到2.55亿平方米,2019-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3.15%。 全球LCD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反射膜需求高速增长 据我们统计,国内LCD面板产能2017年约8000万平米,2018年约10800万平米,至2019年将增至约14500万平米,2021年将达到近20000平米。19-21年增速仍然可观,且随着投产厂商产能逐步爬坡,带来的反射膜需求增速将比产能增速更高。 募投项目打开产能瓶颈,多点开花布局未来成长 公司IPO募集资金5.29亿元,分别投入9000万平米反射膜、5040万平功能膜、3000万平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1000万片光学膜等项目,一方面将打开公司产能瓶颈,另一方面新布局深加工功能膜、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高端光学膜等项目,为公司未来成长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预计公司2020、2021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86、2.57亿元,对应PE31、22倍,给予增持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9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