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尹斌

华鑫证券

研究方向: 新能源汽车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050521120003。曾就职于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理学博士,新能源首席。4年实业+5年证券+1年基金从业经验。作为核心成员之一,多次获得新财富、水晶球最佳分析师称号。2021年加入华鑫证券,目前主要覆盖锂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储能及相关上市公司及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研究。...>>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雄韬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23 18.40 -- -- 20.42 10.98%
20.42 10.98%
详细
雄韬股份发布公告:与海外公司RELIANCE JIO INFOCOMMLIMITED 签订采购订单,采购产品为48 V 100AH LR 19 英寸锂离子电池组,订单合计总金额为89,794,560 美元。 投资要点 签订大额订单,锂电储能业务迎突破公司与海外公司RELIANCE JIO INFOCOMM LIMITED(RJIL)签订采购订单,订单合计金额为89,794,560 美元,以最新汇率(1 美元=7.0496 人民币)换算,合计人民币约6.33 亿元。RJIL 为印度电信行业巨头,对通讯备电储能具有持续稳定需求。公司与RJIL 具备良好合作基础, 2021 年对其销售额为2.96 亿元。新签订合同金额较往年销售额显著增长,意味着公司与其合作进一步加强。此外,公司9 月7 日与中国铁塔签订储能备电采购合同,合同金额约0.86 亿元。公司锂电储能业务迎来突破。 截至2021 年底,公司已建成锂电产能约2GWh。2022H1,由于部分产能处于爬坡阶段,以及季节性因素影响,公司锂电销量约0.5GWh。目前公司锂电产能爬坡完成,我们预计下半年将满产满销,销量环比上半年将实现翻倍增长。展望未来,公司湖北二、三期合计2GWh 产能将逐步投产,释放较大增量。 燃料电池一体化布局,渐迎拐点2022 年初,我国五个燃料电池示范群正式落地,行业迎来发展拐点。根据中汽协数据,我国2022 年前8 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91 辆、1888 辆,同比增长200%、160%。 公司燃料电池业务一体化布局,在膜电极、电堆、电池系统均深度布局。膜电极方面,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成立武汉理工氢电,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市占率位居全球前五;电堆方面,公司实行金属板、石墨板电堆双步走战略,金属板电堆体积功率密度为5.4kW/L,与丰田持平,全球领先,石墨板电堆售价低至999 元/kW,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300-2000元/kW);电池系统方面,受益于膜电极、电堆的领先地位,公司系统性能亦具优势。 战略方向明确,公司迎中长期向上综合来看,公司中长期战略方向明确。铅酸电池业务贡献稳定业绩;储能行业迎来超级风口,公司锂电/储能业务对传统铅酸客户形成替代的同时,不断拓宽客户范围,叠加公司产能规划,将贡献较大中长期增量;燃料电池应用于长途重载车辆、长时储能优势明显,随城市示范群落地,行业渐迎拐点,公司作为该行业隐形冠军,有望长期受益于其增长前景。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3/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4/2.9亿元,eps 为0.50/0.62/0.76 元,对应PE 分别为36/29/24倍。基于公司锂电池业务高速增长,燃料电池业务迎来拐点,铅酸电池业务维持稳定,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鹏辉能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19 75.35 -- -- 85.75 13.80%
86.20 14.40%
详细
鹏辉能源发布 2022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 40.65亿元/yoy+65.58%,实现归母净利润 2.44亿元/yoy+105.9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49亿元/yoy+137.9%。 投资要点提价顺畅,二季度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022Q2公司实现营收 24亿元/yoy+72.5%/qoq+4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6亿元/yoy+196%/qoq+94.8%,同环比均大增。毛利率为 18.02%/yoy+1.97pct/qoq+0.71pct,净利率为6.25%/yoy+1.54pct/qoq+0.55pct,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盈利能力提升一方面由于公司向下游提价顺畅,另一方面则由于欧洲户储等高单价产品占比提升,带动整体利润水平。 公司深耕锂电池黄金赛道,战略重心由消费→动力→储能逐步转移,在储能强β加持下,公司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战略聚焦储能,紧握行业机遇2022H1公司储能业务同比增长近三倍,占收入比重大幅提升至 50%,其中户用储能增速最快,同比增长 6倍以上。公司储能业务布局广泛,产品包括大型储能、户用储能、便携式储能、通讯储能等,各细分领域均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大型储能客户包括阳光电源、天合光能、南方电网等,户储客户包括德业股份、古瑞瓦特、三晶电气等,便携式储能客户包括公牛等。 产能方面,截至 2021年底,公司名义产能约 16GWh,其中储能产能约 8GWh。此外,公司柳州基地规划 20GWh 产能,在建5.5GWh,预计 2022年底投产,将以储能为主;珠海基地在建1.5GWh 产能,亦将应用于储能,珠海部分现有软包产线已由轻型动力转换至储能;衢州规划 20GWh 新增产能,将全部用于储能,一期 5GWh 预计将于 2023年底投产。从公司产能规划及现有产线切换可见,储能为公司下阶段发展战略核心,公司充分把握储能行业风口,高速增长可期。 动力、消费绑定优质客户,稳定发力动力电池方面,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约 6亿元/yoy+104%,占比约 15%,公司产品主要配套上汽通用五菱,借爆款车型实现高速增长;消费电池方面,上半年实现营收约 11亿元/yoy+17%,占比约 28%,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蓝牙音箱、蓝 牙耳机、机器人、可穿戴设备、ETC 设备、电子烟、电动护理产品等领域,在上半年消费电子景气度不高的背景下,瞄准产品细分市场增长点,稳定发力。 综合来看,公司动力及消费业务则与优质客户深度合作,稳中有增。新增产能向储能高度倾斜,战略聚焦储能,随公司新增产能逐步投放,储能占比将逐步提升,将充分享受储能高增机遇。 盈利预测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增发对公司业绩及股本的影响。 预 计 2022/2023/2024年 公 司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6.6/11.1/16.9亿元,eps 为 1.42/2.40/3.66元,对应 PE 分别为 54/32/21倍。基于公司战略聚焦储能,充分享受行业高增机遇,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增发进展不及预期。
中一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16 82.66 -- -- 79.20 -4.19%
81.91 -0.91%
详细
中一科技发布公告:公司2022H1 实现收入约14 亿元/yoy+47%,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23 亿元/yoy+17%。 投资要点 收入持续高增,业绩韧性十足公司2022Q2 实现收入约7.1 亿元/yoy+35%/QoQ+1%,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17 亿元/yoy+9%/QoQ+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3 亿元/yoy-3%,季度环比持平。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2Q2 毛利率为23%,净利率为16.5%。公司2022H1 产能利用率达121%,铜箔产量达1.5 万吨,预计公司上半年出货约1.4 万吨,对应单吨盈利约1.5 万元/吨,维持高位水平。公司2022H1 研发支出为0.54 亿元,维持较高强度研发投入。 公司对铜箔设备及工艺理解深刻,从溶铜造液到生箔过程工艺长期布局,具备核心设备设计及优化能力。公司对国产设备理解深刻,其单吨投资强度处于行业低水平。 资本开支不断加码,切入复合铜箔领域截止2022Q2 公司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2.53 亿元,短期借款2.27 亿元,公司账面现金较为充裕。公司2022H1账面固定资产为4.99 亿元,在建工程为1.41 亿元,公司2022Q2 资本开支1.53 亿元,产能扩张加码。公司现有产能2.95 万吨,在建产能2.6 万吨,预计2023H1 公司产能可达5.55 万吨,另外公司计划在盐城新建产能2.4 万吨,届时公司产能将达约8 万吨。 此外,公司切入复合铜箔领域,复合铜箔在理论成本、综合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望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降低重量、提升电池循环寿命。公司武汉子公司计划注册资本为3亿元,先期计划建设年产500 万平方米生产线,进行工艺、技术、设备的验证优化和市场应用推广等。 深耕铜箔赛道,竞争力凸显公司深耕电解铜箔的研发和生产,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与行业关键工艺相关的多项核心技术,参与了多项电解铜箔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截止到2022 年6 月30日,公司拥有97 项专利及2 项软件著作权。公司围绕添加剂和生产设备自行设计改造的多项核心技术,能够有效助力公司产品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张。公司客户优质,囊括宁德时代等行业领军企业。2021 年中国锂电铜箔出货28 万吨/yoy+123%,行业持续高速增长,需求旺盛。公司深耕铜箔赛道,长期需求可期,公司对产品理解深刻,有望长期受益。此外,公司强势切入复合铜箔领域,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点。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3/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10 亿元,eps 为5.05/7.23/9.85 元,对应PE 分别为17/12/9倍。基于公司卡位优质赛道,不断拓展能力边界,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机遇,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扩张及消化不及预期。
星云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15 43.39 -- -- 44.68 2.97%
45.88 5.74%
详细
星云股份发布 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58亿 元 /yoy+59.09% ,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 -0.07亿 元 /yoy-111.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2亿元/yoy-121.12%。 投资要点单季度营收创新高,业绩环比扭亏为盈公司 2022Q2实现营收 4.3亿元/yoy+89%/qoq+25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2亿元/yoy-48%,环比扭亏为盈。收入端,公司同环比均实现大幅增长,创历史单季度新高;盈利端,受疫情反复、供应链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公司二季度盈利同比有所下滑,但环比扭亏为盈,趋势向好。 拆分来看,上半年公司各业务均实现较大突破:1)锂电设备实现收入 4.4亿元/yoy+45%,化成分容产品实现批量交付; 2)测试服务实现收入 0.5亿元/yoy+56%,公司在报告期内收购星云检测少数股东权益,完成对其 100%控股;3)其他业务实现收入 0.7亿元/yoy+300%,实现高速增长,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储能 PCS、“光储充检站”等储能相关业务,在电动汽车、储能高速发展背景下,公司其他业务有望持续高增,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产品丰富,客户优质,公司迈入中长期向上通道公司以锂电池检测系统为业务基础,不断横向拓展,现已形成锂电池检测设备及服务、电池模组及 PACK 自动化装配解决方案、电芯化成分容解决方案、充电桩、储能 PCS、光储充检站等丰富产品矩阵,能力边界不断拓宽,强化自身护城河。 客户方面,公司凭借技术、产品及服务优势,建立稳定、优质客户群,客户囊括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消费电池龙头企业 ATL、珠海冠宇、德赛电池等,储能电池龙头企业派能科技、海辰新能源等,以及其他龙头企业华为、国家电网等。产能方面,公司现有检测系统产能 15753个通道,在建 21120个通道,建成后可释放较大弹性。 综合来看,公司产品矩阵丰富,客户群体优质,产能扩张积极,迈入中长期向上通道。 “光储充检”逐步放量,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凭借在锂电池检测领域的技术、客户积累,积极切入储能与充电桩领域,推出星云系列储能 PCS、星云系列直流充电桩、星云共享家用桩等产品。此外,公司与宁德时代共同成立子公司时代星云,建设“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系列产品。“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集新能源消纳、储能、新能源车充电和检测等功能于一体,有效缓解大功率快充给电网带来的冲击,保障电网的稳定与安全。“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最高支持 1000V 电压,可以有效支持未来新能源车 800V及更高电压平台车型的应用。2022H1,时代星云实现营收1.25亿元,同比增长 32倍,快速放量,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2.4/3.7亿元,eps 为 0.99/1.60/2.53元,对应 PE 分别为 46/28/18倍。基于公司客户优质,主营业务稳定增长,切入光储充检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储能业务进展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容百科技 2022-09-15 98.99 -- -- 98.58 -0.41%
98.58 -0.41%
详细
容百科技发布2022半年度业绩预告: 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1-7.6亿元/yoy+121.18%-136.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7.5亿元/yoy+164.84%-183.76%。 投资要点 业绩超预期,单吨盈利持续提升公 司 预 计 2022上 半 年 实 现 扣 非 归 母 净 利 润 7-7.5亿 元/yoy+164.84%-183.76%,对应二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4.04-4.54亿元/yoy+131.5%-160.1%/qoq+36.5%-53.4%,同比大幅增长,超市场预期。预计公司2022Q2正极材料销量约1.8万吨, 环比持平, 对应单吨扣非净利2.2-2.5万元/吨, 较Q11.6万元/吨水平显著提升, 公司盈利水平提高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及供应链优化等综合降本增效。 展望下半年,量方面,随镍、钴价下行,三元正极性价比凸显, 叠加公司产能陆续释放,公司产销有望持续提升; 利方面,公司提升前驱体自供率的同时,与华友钴业、格林美等优质供应商签订长单,强化成本把控能力,此外,公司2021年底收购设备厂商凤谷节能,加强设备自研能力,公司盈利水平有望维持高位。 产能持续扩张, 与龙头客户共成长公司持续加码产能扩张。 截至2021年底,公司产能为12万吨,预计2022年底,公司产能将达到25万吨。 国内方面,公司湖北鄂州产能已达10万吨,是全球产能最大的高镍三元材料生产基地,未来增量将主要由湖北仙桃基地、贵州遵义基地贡献;国外方面,公司韩国忠州1-1期0.5万吨已竣工验收, 预计2022年底1期全部2万吨将投产, 公司全球化产能布局初步形成。至2025年,公司合计规划产能超过60万吨。 公司与全球优质客户深度合作,国内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卫蓝电池等,海外客户包括SKon、 SDI、 Northvolt等。其中,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三元正极供应协议, 明确2022-2025年公司将作为其三元正极粉料第一供应商; 与孚能科技签订采购协议,预计2022年孚能向公司采购3.1万吨三元材料;与卫蓝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计2022-2025年, 卫蓝将向公司采购固态锂电正极材料产品不低于3万吨。 综合来看,公司持续加码全球化布局, 产能稳步扩张, 与优质客户深度合作, 需求确定性强,全球市占率有望逐渐提升。 三元短期性价比提升, 长期技术迭代空间大镍、钴价持续下行,带动三元前驱体价格持续下行,以当前主流三元前驱体为例, 2021.12.31→2022.3.31→2022.7.8NCM523、 NCM811前驱体价格走势13.3→16.2→12.15万元/吨、 14.45→17.3→14.15万元/吨,年初至今523系三元前驱体跌价约9%, 短期三元性价比在提升。长期来看, CTP3.0、4680等通过优化散热问题, 解决安全性问题, 三元长期迭代空间大,高镍三元有望受益于结构创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高速增长。 综合来看,随镍、钴价格下行,三元短期性价比凸显,未来高镍化、 高电压化大势所趋,公司深耕高镍三元赛道,并积极布局下一代技术路线,占领技术高地, 优势凸显。 盈利预测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增发对业绩及股本的影响。 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8/36亿元,eps为4.40/6.23/8.10元,对应PE分别为29/21/16倍。基于公司卡位优质赛道,客户优异,全球产能扩张,产业布局符合未来发展趋势,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扩张及消化不及预期;增发进展不及预期。
派能科技 2022-08-29 476.40 -- -- 503.50 5.69%
503.50 5.69%
详细
事件派能科技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4亿元/yoy+171.94%,实现归母净利润2.64亿元/yoy+70.0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65亿元/yoy+79.01%。 投资要点 成本传导顺畅,公司业绩强劲增长公司2022Q2实现营收10.4亿元/yoy+145%/qoq+28%,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yoy+70%/qoq+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亿元/yoy+83%/qoq+68%,同环比均高速增长。公司利润同比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原因为碳酸锂等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导致毛利率同比下滑5.7pct。为应对原材料成本问题,公司2022年以来两度进行调价,毛利率环比修复趋势明显,由2021Q4的23.8%恢复至2022Q1的27.5%,2022Q2进一步修复至30.2%。 公司在欧洲户储领域深耕多年,深刻理解客户需求,与客户具有优质合作基础,已形成较强先发优势。此外,公司注重研发,现有产品循环寿命可达12000次,预计未来可提升至15000次。对于钠电池等新型电池路线,公司亦积极布局,钠电池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综合来看,公司在储能领域深度布局,户储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定增募资助产能突破,与龙头客户共成长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形成3GWh电芯产能、3.5GWh储能系统产能,预计至2022年底,公司电芯、系统产能将分别达到7GWh、8GWh。2022年6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于合肥建设10GWh电芯及系统一体化产能基地,新增产能将于2023年起逐步投放。现有产能不足及地域分散对公司高速发展形成一定束缚,此次募投项目将助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优化生产效率,增厚公司业绩。 客户方面,公司与英国最大光伏系统提供商Segen、德国领先的光储系统提供商Krannich,意大利领先的储能系统提供商Energy深度合作,共同把握欧洲户储机遇。根据IHS,2021年公司自主品牌家用储能产品全球市占率达14%,居全球第二。公司通过电芯-BMS-电池系统一体化研发生产,打造自主品牌,已在欧洲市场形成一定品牌力,为长期发展夯实基础。深耕户储黄金赛道,持续高增可期欧洲户用储能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2H1公司海外市场收入为16.7亿元,占比达81%。欧洲户储市场高度景气,最大的两个细分市场德国、意大利2022年一季度分别装机0.63GWh/yoy+150%、0.26GWh/yoy+613%。我们认为,其高增速主要原因为:1)天然气价格高企,导致用电成本大幅上移,家用光储一体化经济性凸显;2)俄乌冲突引发居民恐慌情绪,通过自装储能保障电力供应;3)高额补贴进一步刺激经济性。展望未来,天然气价格及电价或将维持高位,风光等不稳定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自装储能保障电力供应的需求将长期存在。我们预计2025年欧洲户储需求将达21GWh,2021-2025年CAGR达87%。 综合来看,公司深耕欧洲户储黄金赛道,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高增速。此外,经过多年沉淀,公司已形成技术、渠道、品牌全方位护城河,随着募投项目逐步投产,公司将打破产能瓶颈,长期有望持续高增。 盈利预测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本次增发对业绩及股本的影响。 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6/25亿元,eps为5.18/10.00/16.11元,对应PE分别为87/45/28倍。基于公司卡位户储黄金赛道,客户优质,产能突破在即,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增发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2-08-25 572.16 -- -- 526.53 -8.11%
525.73 -8.11%
详细
宁德时代发布公告:公司2022H1 实现收入约1130 亿元/yoy+156%,实现归母净利润约82 亿元/yoy+82%,超预期。 投资要点 业绩超预期,盈利拐点明确公司2022Q2 实现收入643 亿元/yoy+158%/QoQ+32%,实现归母净利润67 亿元/yoy+164%/QoQ+347%,实现扣非归母约61亿元/yoy+170%/QoQ+522%,公司二季度业绩表现超市场预期。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2Q2 毛利率修复至约22%,环比提升7.4pct,净利率修复至12%,环比提升7.9pct,盈利能力修复明显,拐点明确。现金流方面,公司2022Q2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16 亿元,显著高于单季度净利润水平;截止2022Q2 公司合同负债为195 亿元,较2022Q1 提升约30%,订单充沛。2022H1 公司电池产量为125GWh,上半年产能为154GWh,产能利用率达81%,维持高位水平。 整体而言,公司二季度盈利能力强势修复,拐点明确。公司现金流充沛,订单充裕,产能扩张积极,长期成长可期。 现金流充沛,资本开支不断加码截止2022Q2,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1543 亿元,资金充沛。 公司2022Q2 资本开支为131 亿元,在建产能为100GWh,在建工程为375 亿元,固定资产为622 亿元。产业链地位持续强化,公司账面应收账款+票据为398 亿元,应付账款+票据为1802 亿元,产业链议价权凸显。 公司资金充沛, 产能扩张积极, 当前规划产能近约1000GWh,产业链地位持续强化,竞争力凸显。客户优质,囊括特斯拉、蔚来、宝马、理想等全球领先车企,产能、客户、技术良性循环。 技术引领,全球竞争力持续强化动力电池方面,公司积极开发快充产品,AB 创新成组方式批量推广;储能电池方面,基于长寿命电芯技术、液冷 CTP 电箱技术推出的户外预制舱系统 EnerC 批量交付超过 4GWh。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投入达约58 亿元/yoy+107%。公司发布第三代CTP(麒麟电池),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突破 72%,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可支持实现 1000 公里续航;通过全球首创的电芯大面冷却技术,可支持 5 分钟快速热启动及 10 分钟充,实现了续航、快充、安全、寿命、效率以及低温性能的全面提升。 公司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5 年全球第一,2022H1 全球市占率达约35%,同比提升约6.2pct。公司积极加大海外客户开拓,在技术、产能等多维度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全球竞争力持续强化,长期成长可期。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3/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3/452/602亿元, eps 为11.6/18.54/24.68 元, 对应PE 分别为48/30/23 倍。基于公司卡位优质赛道,产业链竞争力凸显,不断拓展能力边界,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机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扩张及消化不及预期。
博力威 2022-08-24 80.30 -- -- 91.80 14.32%
91.80 14.32%
详细
博力威发布公告:公司2022上半年实现收入12.31亿元/yoy+20.51%,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元/yoy-8%。 投资要点 二季度盈利能力强势修复,拐点明确公司2022Q2实现收入6.85亿元/yoy+21%/QoQ+26%,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yoy+38%/QoQ+1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3亿元/yoy+34%/QoQ+122%。公司2022Q2毛利率修复至18%,较2022Q1提升约1.7pct,净利率修复至7.8%,较2022Q1提升约3.1pct,2022Q2财务费用率环比下降约1.6pct。公司2022Q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0.48亿元,与净利润匹配度高,较2022Q1显著改善。 公司积极推进电芯技术平台由18650向21700的转换,内部消化成本压力。同时,公司应对原材料涨价,积极与客户协商价格传导。此外,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为公司盈利能力的改善,起到一定正面作用。整体而言,公司强化内部激励,多维度降本增效,盈利拐点明确。 储能高速增长,两轮车表现可圈可点公司2022H1储能业务收入1.24亿元/yoy+136%,占比提升至10%,表现强劲;公司2022H1两轮车业务实现收入7.24亿元/yoy+29%,占比约为59%,维系高速增长;消费电芯及消费电池2022H1收入为3.21亿元/yoy-13%,占比为26%。整体来看,公司储能与两轮车业务均实现良好增长,而消费及电芯业务相对疲软,公司消费类电池主要适用于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等,由于以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为主的消费市场需求下降,导致消费电子的整体规模成长不明显。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对消费类电池产生了冲击,锂离子电芯业务较去年同期收入变化不大。 公司强化芯片及电芯等核心资源的管控,保障核心资源供给,积极实施芯片国产化,加强与LG等电芯厂商战略合作。 公司2022H1海外收入超6亿元,占比约为50%,基于公司长期深耕欧美等海外市场,不断拓展储能业务,公司储能业务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强化治理,提升能力边界,长期成长可期公司2022年5月19日对128人授予99.9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约1%,授予价格26元/股。考核方面,收入考核占比60%,利润考核占比40%,其中公司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目标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3/4/6亿元。公司积极优化治理,激发员工活力,保障长期可持续发展。公司以两轮车为核心,不断开拓储能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4亿元,eps为1.94/2.99/4.05元,对应PE分别为41/27/20倍。基于公司卡位优质赛道,轻型车电池在欧洲市场地位凸显,在美欧等地积极发展储能业务,股权激励彰显长期成长信心,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机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扩张及消化不及预期。
英维克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8-23 33.62 -- -- 39.67 18.00%
39.67 18.00%
详细
英维克近期发布 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H1实现营业收入8.73亿 元 /yoy-11.06% ; 归 母 净 利 润 0.52亿 元 /yoy-51.05%;扣非归母净利润 0.40亿元/yoy-57.93%。 投资要点2022Q2业绩环比改善,下半年有望持续修复2022H1公司实现营收 8.73亿元/yoy-11%,扣非归母净利润0.40亿元/yoy-58%,分季度来看,2022Q2实现营收 4.73亿元 /yoy-26%/qoq+18% , 扣 非 归 母 净 利 润 0.31亿 元 /yoy-48%/qoq+265%。公司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主要受疫情影响,部分区域出现原材料供应、生产、物流、安装验收问题,影响订单交付。二季度公司利润环比大幅提升,一方面由于营收具季节性差异,环比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由于公司毛利率环比提升 2.7pct。受铜价上升影响,公司毛利率自 2021Q2起持续下滑,随铜价进入下行区间,公司毛利率开始修复。 此外,公司研发环节设计降本、供应链优化,亦为毛利率回升提供正向影响。 总体来看,公司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部分订单交付有所延后,主营业务短期承压,下半年机房产品陆续交付后,业绩有望逐步修复。此外,全球储能需求持续高增,储能温控空间广阔,公司储能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将贡献较高业绩弹性。 传统业务稳健经营,提供稳固基本盘2022H1,公司机房温控产品收入为 3.70亿元/yoy-30.13%,收入占比为 42.41%。收入同比下滑主要系疫情影响,交付受到冲击。2022年 7月,公司中标“新一代数据传输枢纽中心”大型总包项目,叠加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龙头客户订单,公司机房业务在下半年有较强支撑,为公司收入提供稳固基本盘。此外,液冷在公司机房业务占比不断提升,机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机 柜 业 务 方 面 , 公 司 2022H1实 现 营 收 3.79亿 元/yoy+30.01%,占比 43.44%,得益于储能业务高增长,近年来首次超越机房业务,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客车空调方面,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 0.25亿元,同比略有下滑,主要原因为新能源客车需求不佳,公司通过介入特种车辆换电模式热管理系统、推广公交大巴等离子杀菌消毒技术等,拓宽客 车领域收入来源;轨交空调方面,公司 2022H1营收为 0.5亿元/yoy-54%,下滑系部分区域疫情延缓了相关地铁线路建设进度,公司近年来不断拓展轨交新市场,下半年有望重回增长。 储能需求持续高增,温控龙头尽享行业东风全球储能高速发展,温控作为防止电池热失控重要手段,将为储能保驾护航。液冷温控散热效率与散热速度均高于风冷温控,且其能耗较低,全生命周期成本低于风冷,因此,液冷正在国内外储能系统中加速渗透。我们预计 2025年全球电力系统储能装机量将达 212GWh,液冷渗透率有望由 2021年的 12%提升至 2025年的 45%,2025年全球电力系统储能温控市场空间或将达到 107亿元,2021-2025年 CAGR 达 92%。由于液冷渗透率逐步提升,且其价值量高于风冷,因此储能温控市场增速或高于储能市场增速。 2022H1公司储能产品营收约 2.5亿元/yoy+68%,收入占比约29%。公司是国内最早切入储能温控的厂商,在技术、生产、客户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龙头地位稳固。技术端,公司在精密温控液冷深耕多年,提出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具能量密度高、寿命长、功效低等优势;生产端,公司温控产品可标准化设计、生产,规模效应显著;客户端,公司较早切入储能温控,成功产品案例高于同行,客户认可度高,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阳光电源等龙头客户供应链。 展望未来,全球储能有望持续高增,公司将充分享受行业高增长带来的β,同时液冷产品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叠加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亦具较强α属性。 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3.6/5.0亿元,eps 为 0.59/0.83/1.15元,对应 PE 分别为 55/39/28倍。基于公司传统业务发展稳定,储能需求高增叠加结构升级有望带来储能温控量价齐升,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毛正 9
法拉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23 200.08 -- -- 210.44 5.18%
210.44 5.18%
详细
法拉电子发布2022 年半年度报告: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3 亿元,同比增长37.4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32 亿元,同比增长18.8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30亿元,同比增长24.74%。 投资要点 新能源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公司上半年业绩亮眼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工控等领域的需求爆发,2022 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同比持续增长,其中2022Q2 公司实现9.23亿元,同比增长31.4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28 亿元,同比增长14.88%。盈利能力方面,2022H1 公司实现毛利率38.52%,同比下降5.13pct,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提升所致,其中二季度单季实现毛利率39.17%,环比提升1.36pct,盈利能力得到一定修复。费用方面,公司2022H1 实现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9%、4.31%、-1.22%,费用率同比降低1.79pct,体现出公司高效的运营管理能力。研发费用方面,2022H1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为0.62 亿元,同比增加22.07%。 薄膜电容龙头,充分受益于下游行业景气需求薄膜电容由于长寿命、耐高压、耐高温等特性逐步替代铝电解电容成为汽车滤波稳压电容的主流趋势,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市场前景明朗。根据QYResearch 数据,2020 年全球薄膜电容市场规模约为19.17 亿美元,预计2027 年将达到33.36 亿美元,CAGR 为7.40%。2020 年中国薄膜电容器收入份额占全球的67.75%,在全球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随着光伏风电、新能源、工控等新兴应用领域高速崛起,我国薄膜电容市场再次进入增长期。 公司作为国内薄膜电容龙头企业,拥有年产45 亿只薄膜电容器及4500 吨金属化膜的能力,产品品类齐全,覆盖全系列PCB 用薄膜电容器、交流薄膜电容器和电力电子薄膜电容器,满足工业控制、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家电、照明等各行业需求,产品已进入博世、大陆、SMA、华为、阳光电源、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全球各领域知名企业的主要供应商。我们认为公司作为规模国内第一,世界前三薄膜电容生产厂商,未来将持续受益于新能源领域景气需求。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37.74、47.79、59.59 亿元,EPS 分别为4.48、5.75、7.20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45、35、28 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毛正 9
多氟多 基础化工业 2022-08-12 47.80 -- -- 49.08 2.68%
49.08 2.68%
详细
多氟多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27亿元,同比增长107.5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4.03亿元,同比增长355.54%,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3.83亿元,同比增长379.98%。 新材料销售影响显著,营收利润大幅上升 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芯片等行业需求强劲增长影响,公司新材料业务板块的六氟磷酸锂、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硅烷等核心产品销量与价格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公司借助相关行业发展机遇,产能加速投放,持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整体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分业务来看,铝用氟化盐业务营收7.83亿元,同比增长31.88%;新材料业务营收37.09亿元,同比增长173.39%;锂电池业务营收10.34亿元,同比增长261.34%,各细分主营业务保持良好的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毛利率37.29%,同比增加11.61pct,其中铝用氟化盐业务毛利率达13.01%,同比增长0.63%;新材料业务毛利率达50.40%,同比增长5.96%;锂电池业务毛利率小幅下滑,为11.20%,同比下降7.32%。费用方面,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5%、4.38%、0.30%,其中财务费用同比减少69.45%,主要系报告期内贷款资金占用规模减少,同时资金成本降低所致。研发方面,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在新材料产品研发方面加大投入,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5.03亿元,同比增长461.79%,其中研发费用为2亿元,同比增长126.68%。 紧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机遇,六氟磷酸锂及新型电解质产能扩张迅速 受新能源汽车行业拉动,下游需求快速增长,锂电池装机量迅猛上升,六氟磷酸锂供需趋紧,需求量持续走高。公司自主开发了利用工业级碳酸锂、无水氟化氢、三氯化磷法制备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创新了反应和结晶新工艺,提升原材料转化率,实现降本增效,产品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公司具备3万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的生产能力,根据扩产规划,年底总产能达5.5万吨。此前公告拟分期三期建设年产10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预计于2025年底全部建成,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客户涵盖面广,产品并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并已与比亚迪、孚能科技、EnchemCO.,Ltd等客户签订长约,业绩持续性得到了有利保。此外,公司先行布局电解质行业新技术,具备包括双氟磺酰亚胺锂、二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钠在内的多种电解质的技术储备及研发,目前公司具备六氟磷酸钠年产千吨的生产能力,并且拥有从六氟磷酸锂产线快速切换六氟磷酸钠产线的工程技术,可适时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产能调整。公司计划下半年开工新建双氟磺酰亚胺锂和二氟磷酸锂各1万吨产能以满足新增市场需求。 电子级氢氟酸成功牵手台积电,电子化学品打造第二增长极 电子级氢氟酸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制造中晶圆表面清洗、芯片加工的清洗和腐蚀等过程,涉及超过50多个环节,是半导体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电子级化学品。多氟多作为国内电子级氢氟酸能量产UP-SSS级产品的稀缺企业之一,产品已获得德州仪器、韩国三星、长鑫存储等大型半导体企业认可,并大批量供应国内多条8英寸和12英寸半导体芯片产线。公司5月18日公告宣布成功打入台积电供应链,进一步证明公司G5级电子级氢氟酸产品向国际一流水准看齐。产能方面,公司现具备年产5万吨电子级氢氟酸的产能,其中半导体级1万吨,已批量出货,新建的3万吨/年半导体级氢氟酸产能,预计在未来一年内将分期投产。同时,公司还持续加大力度布局干电子化学品方向,子公司浙江中宁硅业现具备年产4000吨电子级硅烷的能力,产品可同时应用于半导体、TFT、光伏行业和镀膜玻璃四个行业。我们认为公司的电子级氢氟酸等新材料产品发展势头强劲,未来有望成为公司利润的第二增长极,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39.01、253.07、387.68亿元,EPS分别为3.97、7.52、11.5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6、4倍,维持“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募投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政策变化的风险等。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8-12 315.02 -- -- 327.44 3.94%
327.44 3.94%
详细
比亚迪发布7月新能源车销量数据:实现销量16.25万辆/yoy+222%/mom+21%,超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销量再创新高,多车型持续爆发公司7月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6万台/yoy+222%/mom+21%,超市场预期,其中EV/PHEV乘用车销量均约8.1万辆;1-7月公司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达80.4万辆/yoy+292%,其中EV乘用车累计销量40.45万辆/yoy+242%,PHEV乘用车累计销量39.6万辆/yoy+384%。分品牌来看,7月汉/唐/宋/秦/元/海豚分别销量为2.58/1.18/3.87/3.41/2.22/2.1万辆,多品牌矩阵表现强劲。电池方面,公司7月动力与储能电池装机量7.3GWh/yoy+143%/mom+6%,2022年累计装机量达41.3GWh。 公司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多平台、多产品矩阵纵深布局,目前已经形成DMi平台及E平台3.0,海洋网、王朝网两大销售体系,在电池技术、车身设计、系统集成、销售等各大领域形成合力,造就以“汉”为代表的一系列爆款车型。“汉”等高端品牌持续热销,单车均价不断向上突破,品牌力持续强化。 订单充沛,品牌力持续向上5月16日高端豪华MPV品牌腾势D9开启预售,搭载DM-i超级混动技术和e平台3.0技术。5月20日海豹发布并同步预售,系搭载CTB技术的E平台3.0车型,在安全、操控、高效、美学方面均实现了新的突破。5月22日,唐EV预售正式开启,定位高端纯电SUV。整体而言,公司品牌力持续向上,订单充沛。公司通过成功打造以“汉”为代表的高端轿车品牌,实现品牌力向上突破。当前,公司陆续打造以腾势D9为代表的高端MPV、以唐EV为代表的高端SUV品牌,实现高端品牌的横向扩张,有望进一步强化公司品牌力。公司已经形成王朝、海洋、腾势为代表的三大核心系列产品,未来有望推出更高端品牌,实现品牌力进一步自下而上逐级突破。 产销持续领衔,强化业绩兑现能力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8-36亿元/yoy+139%-207%,预计实现扣非归母25-33亿元/yoy+578%-795%。单季度来看,预计公司2022Q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20-28亿元/yoy+113%-198%/QoQ+147%-246%,表现强劲。2022Q1/Q2公司汽车销量分别为29万辆/35.5万辆,2022Q2伴随涨价落地,规模化效应凸显,公司单车盈利明显提升。 综合来看,公司在电动车领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供应链强大,核心环节自主可控,多维度强化公司产品力处于上升通道。此外,公司在不断巩固动力电池自供基本盘之外,持续开拓国际与国内客户,在储能与电动车两大赛道均不断发力,电池外供打开天花板。公司提速智能驾驶布局,围绕激光雷达、高精地图、芯片、算法等加码智能化。我们认为,公司产品、技术、供应链进入良性循环阶段,产业地位持续巩固,实现“质”与“量”的飞跃。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201/261亿元,eps为3.65/6.90/8.96元,对应PE分别为89/47/36倍。公司当前订单充沛,产品力强劲,量价齐升,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扩张及消化不及预期。
雄韬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12 19.50 -- -- 22.75 16.67%
22.75 16.67%
详细
雄韬股份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500万元-8500万元/yoy+196.79%-+236.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00-3500万元/yoy+333.42%-+426.79%。 投资要点 业绩同比大增, 公司进入中长期向上通道2022H1, 公 司 预 计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 7500万 元 -8500万 元/yoy+196.79%-+236.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00-3500万元/yoy+333.42%-+426.79%,同比大增,主要得益于: 1)越南疫情影响减弱, 当地铅酸电池工厂开工率回升,利润恢复至正常水平; 2)湖北锂电池工厂投产, 叠加公司订单饱满,规模效应凸显; 3)氢能城市示范群落地,助力公司燃料电池业务量利齐增。 综合来看,公司以铅酸电池、锂电池等传统业务为盾,以燃料电池业务为矛, 把握当下市场需求的同时,布局下一代核心技术路径。公司经营至暗时期已过,有望迎来中长期向上机会。 主营业务重回增长, 提供稳固基本盘2021年, 公司铅酸电池业务实现收入20.5亿元/yoy+3.8%,锂电池业务实现收入10.1亿元/yoy+112.0%,自2020年收入下滑后,重回增长。 公司铅酸电池业务聚焦通讯储能赛道,近年来,通讯储能呈现锂电替代铅酸趋势,公司顺应大势,大力发展锂电业务,为原有客户实现铅酸替代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客户,提升通讯领域市占率。 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把握铅酸电池业务,为公司经营提供牢固基本盘。同时,公司将大力拓展锂电池业务,为公司增长提供动力。 目前,公司具有2GWh锂电产能,其中,湖北京山一期具1GWh产能,二、三期各1GWh产能正如期建设,二期预计将于2022Q3投产。 把握产业链核心环节,燃料电池业务蓄势待发公司2014年开始布局燃料电池, 多年来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坚持自主研发,现已形成膜电极、电堆、电池系统全方位的产业链卡位布局。膜电极方面,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成立武汉理工氢电,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电堆方面,公司实行金属板、石墨板电堆双步走战略,于 2022年 5月 发 布 W1.0金 属 板 电 堆 , 体 积 功 率 密 度 为5.4kW/L, 达全球领先水平,对于石墨板电堆,公司售价低至999元/kW,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300-2000元/kW);电池系统方面,公司产品覆盖52-130kW范围,适用于多下游车型。 产能方面,公司通过大同、广州、武汉基地实现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布局,未来将通过上海氢雄布局华东,实现全国范围产能覆盖。 公司目前在大同基地具备电堆、燃料电池系统产能各5万套,广州基地各1万套,武汉基地各10万套,武汉基地另有50万平膜电极产能。订单方面,公司2022年合计规划燃料电池车订单超500台。 综合来看,公司金属板电堆技术领先,石墨板电堆具成本优势,同时,公司产业链布局完备,产能布局覆盖全国,订单饱满,随着全国五个城市示范群落地, 燃料电池行业迎来拐点, 公司燃料电池业务蓄势待发。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4/2.9亿 元 , eps 为 0.50/0.62/0.76元 , 对 应 PE 分 别 为37.4/30.1/24.5倍。 基于公司铅酸及锂电池业务稳步增长,燃料电池业务迎来拐点, 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 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扩张及消化不及预期。
毛正 9
多氟多 基础化工业 2022-07-18 48.76 -- -- 51.50 5.62%
51.50 5.62%
详细
六氟磷酸锂供需趋紧,业绩增速超预期,公司2022年上半年业绩增长明显,主要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芯片等行业需求强劲增长影响,公司新材料业务板块的六氟磷酸锂、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硅烷等核心产品销量与价格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公司借助相关行业发展机遇,产能加速投放,持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整体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据《中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为61.2万吨,同比增长83.2%,其中中国企业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为50.7万吨,同比增长88.5%,占全球电解液出货量的82.8%。 主要系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带动锂电池出货量提升,拉动电解液出货量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需求量将达到216.3万吨,2030年电解液需求量将达到548.5万吨,其中85%以上的需求量将由中国企业来满足,而六氟磷酸锂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锂电池溶质,其成本占比超过电解液原材料成本的50%,随着行业的发展,我国六氟磷酸锂的规模会进一步提升。 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机遇,六氟磷酸锂产能扩张迅速受新能源汽车行业拉动,下游需求快速增长,锂电池装机量迅猛上升,六氟磷酸锂供需趋紧,需求量持续走高。公司自主开发了利用工业级碳酸锂、无水氟化氢、三氯化磷法制备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该产品纯度、品质、稳定性等指标均优于国内同行业水平,“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截止2021年底公司已经具备20000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的生产能力,2022年计划新建35000吨产能,年底总产能达55000吨,23年有望达到10万吨。客户涵盖主流厂商,并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此前公告拟分期三期建设10万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预计于2025年底 全部建成,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已与比亚迪、孚能科技、EnchemCO.,Ltd等客户签订长约,业绩持续性得到了有利保。 公司研发的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具有电导率高、热稳定性高、耐水解、抑制电池胀气等诸多优势,但是过去昂贵的价格制约了其进一步推广,随着新技术路线的成功研发,生产成本开始大幅下降,为广泛商用创造了条件,在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需求环境下,双氟磺酰亚胺锂的竞争力将得以体现,迎来发展机遇。二氟磷酸锂作为电解液新型添加剂,可显著提高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及低温输出特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新建双氟磺酰亚胺锂和二氟磷酸锂各10000吨产能。公司还有包括六氟磷酸钠在内的多种电解质的技术储备及研发,目前六氟磷酸钠产品已商业化量产。 成功牵手台积电,电子化学品引第二增长极电子级氢氟酸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制造中晶圆表面清洗、芯片加工的清洗和腐蚀等过程,涉及超过50多个环节,是半导体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电子级化学品。目前中国大陆芯片产能大概占全球的15.3%,对电子级氢氟酸的需求量约为2.5万吨。 从市场格局来看,以瑞星化工、大金、森田为首的三大日本厂商垄断氢氟酸市场。 公司电子级氢氟酸在内的高纯电子化学品接连取得重要突破,产品已获得德州仪器、韩国三星、长鑫存储等大型半导体企业认可,并大批量供应国内多条8英寸和12英寸半导体芯片产线。多氟多作为国内电子级氢氟酸能量产UP-SSS级产品的稀缺企业之一,现具备年产50000吨电子级氢氟酸的产能,其中半导体级10000吨,已批量出货。公司5月18日公告宣布成功打入台积电供应链,进一步证明公司G5级电子级氢氟酸产品向国际一流水准看齐。 公司还持续加大力度布局干电子化学品方向,子公司浙江中宁硅业有限公司是首家硅烷国产化企业,公司是国内稀缺的能将产品同时应用于半导体、TFT、光伏行业和镀膜玻璃四个行业的电子级硅烷生产企业,现具备年产4000吨产能。 公司正在建设包括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湿电子化学品、100吨高纯乙硅烷、100吨高纯氟氮混合气、300吨高纯四氟化硅等项目,今年下半年将根据市场情况逐步释放产能。公司的电子级氢氟酸等新材料产品发展势头强劲,未来有望成为公司利润的第二增长极,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39.01、253.07、387.68亿元,EPS分别为3.98、7.53、11.5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 12、7、4倍,维持“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募投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增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政策变化的风险等。
中伟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7-14 133.88 -- -- 157.99 18.01%
157.99 18.01%
详细
中伟股份发布公告:公司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5-6.8亿元/yoy+33%-3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7-5亿元/yoy+10%-17%,符合预期。 投资要点 中报预告符合预期,盈利迈入中长期上行通道公 司 预 计 2022年 上半年 实 现 扣非 归 母净 利润 4.7-5亿 元/yoy+10%-17%,预计2022Q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6-2.9亿元/yoy+14%-27%/QoQ+24%-38%。公司上半年三元前驱体及四氧化三钴合计销量超10万吨,对应扣非单吨盈利近0.5万元/吨,其中2022Q1约0.42万元/吨,预计2022Q2约0.5-0.55万元/吨,公司产能陆续释放叠加产品、客户持续优化,一体化比例提升,推动公司单吨盈利上行。 公司强化一体化布局,当前公司规划镍资源产能已达23.5万金属吨,预计可满足约50万吨高镍三元前驱体需求。印尼一期项目2万金属吨高冰镍产能预计在2022Q3投产,2023年4万吨二期项目亦将投产,一体化逻辑理顺,在冶炼端亦不断提升自给率,通过矿产资源加工→前驱体→循环回收打造产业链闭环,盈利迈入中长期上行通道。 携手优秀合作伙伴,持续巩固全球龙头地位公司在湖南、贵州、广西、印尼、芬兰等地全球布局产能,预计公司2022年/2023年三元前驱体产能将达35万吨/50万吨。镍资源方面,公司现有产能叠加规划产能达23.5万金属吨,将有效保障公司原材料供应。公司与当升、厦钨、特斯拉、LGC、贝特瑞等全球领先的客户均有深度长期合作,产能有望得到积极消化。公司战略目标清晰,2020年IPO上市,2021年定增募资50亿元加码三元前驱体产能,2022年定增募资加码镍资源端布局,整体而言,公司一体化布局路径非常清晰。 我们认为,公司全球地位凸显,结伴全球优秀客户,与韩国SungEel Hitech、中国青山、芬兰矿业等加码合作回收、镍、前驱体等领域,盈利能力有望不断提升,带动资产负债表不断优化。 股权激励考核高标准,彰显中长期成长信心2022年5月18日公司完成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授予399万ìúì 股,占授予前股本的0.66%,授予对象为903人,占2021年公司总员工约13%,拟授予价格为63.97元/股。考核方面,2022年考核标准:实现收入260亿元/yoy+30%或归母净利润(扣除股权激励成本)达18亿元/yoy+92%;2023年考核标准:2022-2023累计收入达626亿元或累计利润达48亿元; 2024年考核标准:2022-2024年累计收入达1139亿元或累计利润达98亿元。本次考核收入端2022-2024年CAGR为37%,利润端2022-2024年CAGR为75%,彰显公司中长期信心。 公司在上游镍等资源端、前驱体、铁锂、回收等领域实现全面布局,产业版图布局清晰,围绕电动车、储能两大核心赛道,献力碳中和,不断降低成本,量、利齐升。公司重视人才培养,留住优秀人才,中长期持续高速增长可期。 盈利预测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增发对业绩及股本的影响。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38/53亿元,eps为3.02/6.21/8.65元,对应PE分别为49/24/17倍。基于公司卡位优质赛道,拥抱Tesla、LGC、ATL、当升、厦钨、贝特瑞等优质客户,资本开支积极,产业布局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人才激励到位,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向上的发展机会,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产能扩张及消化不及预期;增发进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