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徐超

广州广证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A1310518060001...>>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0-02-24 19.35 22.15 4.24% 19.50 0.78%
19.50 0.78%
详细
从水产饲料行业中走出来的光伏龙头,精细化管理基因一脉相承: 2013年起通威股份由水产饲料业务拓展至光伏多晶硅与电池片业务,秉承精细化管理理念,成本与技术为发展核心,经过多年潜心经营,在光伏行业已经成长为多晶硅与电池片的双料龙头,2019年多晶硅产销量全球前列,电池片出货量全球第一。并将光伏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发展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业务。而同期水产相关业务也保持稳健发展,为公司提供持续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 2020年多晶硅料供需结构有望改善,逆周期扩产扩大优势: 预计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约140-150W,对应多晶硅需求约54-58万吨,单晶占比将超过80%,国内4至5万元/吨的低成本产能约39万吨,单晶料产出率约65%左右,国内产能无法满足全部单晶用料的需求。国内二季度抢装和四季度海外需求旺盛,单季度年化市场需求将超过60万吨,会造成部分时间内多晶硅供应偏紧,硅料价格有可能会反弹至海外厂商现金成本7万元/吨以上。通威包头乐山新厂硅料成本仅4万元/吨,在硅料价格低迷时继续扩产6万吨,成本进一步下降至3万元/吨,由于同期市场没有新增产能,21年投产后将继续扩大领先优势。 率先扩产M12电池片产线提升超额收益,引领国内HJT技术发展 目前单晶PERC电池片价格0.95元/W,行业内大部分电池片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而通威电池片产线保持满产,非硅成本低于0.25元/W,仍然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2020年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大规模扩产15GW M12规格单晶PERC电池片产线,由于M12硅片对建设成本和通量制造成本的大幅摊低,非硅成本有望降至0.18元/W,继续大幅领先全球光伏电池片企业,并借此获得更多超额受益。同时公司400MW异质结HJT电池片中试线已顺利试产,与国内设备厂商一同推动关键设备国产化,计划在国内设备和材料国产化并成本下降后投产15GW异质结电池产线,引领国内电池片技术发展。 投资建议: 维持公司盈利预测不变,2019年至2021年EPS分别为0.75、1.00和1.24元,以2020年25倍PE调高目标价至25元,继续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产业政策变化和行业波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市占率与毛利率不及预期的风险;光伏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的风险。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0-02-17 16.61 17.72 -- 20.10 14.92%
19.09 14.93%
详细
事件:2020年2月12日,公司公告关于高纯晶硅及太阳电池业务的中期(2020-2023年)发展规划,规划未来加大多晶硅与电池片产能建设投入,至2023年多晶硅与电池片年产能分别达到22-29万吨和80-100GW。并计划2020年3月起,于成都金堂投资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 点评: 电池产线以M12规格建设,非硅成本领跑行业,HJT大规模应用即将来临: 通威金堂30GW电池片项目全部以M12-210mm硅片尺寸设计建设,并向下兼容166、163、158、156等硅片规格,由于采用210大尺寸设备,尽管单台设备投资额有所增加,但产线产能大幅提升55%,单GW投资额反而下降。若包含PERC+或TOPCON设备,一、二期15GW单晶PERC产线和配套设施总投资额80亿元,单GW投资额仅为5.33亿元。公司单晶PERC电池效率超过23%,叠加PERC+或TOPCON,效率可达到24-24.5%,随着效率提升和投资额下降,结合公司持续不断的工艺改进与精细化管理,电池片非硅成本将下降至0.18元/W,目前行业大部分电池片企业非硅成本高达0.3元/W,继续大幅领先行业。金堂三、四期15GW电池片产线计划在国产设备成熟后采用HJT工艺,目前公司400MWHJT中试产线试验运转正常,有望在两到三年内与设备企业协同攻关,将HJT大规模应用。 硅料价格趋稳且有望反弹,通威成本优势突出,扩产挤占高价硅料市场份额: 近日韩国硅料厂商OCI迫于价格压力,停产韩国5万吨产线,德国瓦克计划将美国2万吨产线改造为电子级。2019年硅料价格有10万元大幅下滑至7万元/吨,众多高成本产线不堪重负纷纷停产。需求方面海外光伏需求仍然保持持续增长,国内20年大概率恢复增长,需求向好,国内硅料价格已经企稳,在旺季到来时有可能出现反弹。而通威乐山与包头产线全成本不足5万元/吨,单晶用硅料比例接近90%,在行业大部分企业亏损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盈利。而本公告计划新建的产能全成本将降低至4万元/吨,并按照电子级要求设计建造,未来N型单晶用硅料比例可达到40-80%,大幅扩产挤占高价硅料的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的产业地位。 盈利预测与估值:尽管目前硅料与电池片价格处于低位,通威逆周期扩产有望在享受行业发展红利的同时挤占高成本产品市场份额,扩大领先优势。预计2019至2021年EPS分别为0.75/1.00/1.24,目标价20元,调高至“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光伏政策出现重大变化,产品价格下降超预期等。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12-26 24.40 16.47 -- 30.23 23.89%
35.40 45.08%
详细
单晶硅片绝对龙头产能持续扩张,深挖护城河: 目前隆基股份单晶硅片已经达到 50GW,接近行业单晶硅片总产能的 50%,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由于市场对单晶产品需求旺盛,多晶份额持续萎缩,公司决定在宁夏和云南继续扩产 30GW,至 2020年底产能有望达到 80GW,扩大规模效应与行业壁垒,深挖护城河。 此外公司计划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扩产 15和 20GW,拓展公司产品链, 公司已不仅是全球单晶硅片的龙头供应商, 正逐步成长为全球高效单晶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引领者。 力推 M6硅片,现有设备的最佳解决方案,统一行业标准: 2013年 M2规格硅片统一了之前繁乱的硅片规格种类,迅速成为行业主流,统一的规格也利于下游扩产。 随着加工成本下降, 2018年以来 M4、 G1等更大规格的硅片推向市场, 市场上硅片规格又复杂起来。 隆基深挖现有设备产能推出166mm-M6硅片,电池和组件产线仅需改变工装夹具即可适配, M6硅片面积较M2提升 12.2%, M6硅片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后价格仅增加 6%,同时 M6可使硅片、电池和组件的非硅成本进一步下降, 单晶 PERC60与 72型组件可分别提升约 40W 和 50W, 下游均能获益,配合意愿强烈。预计 2020年 M6硅片将大规模得到应用, 大硅片规格又将重新统一。 全球光伏需求强劲, 持续看好公司议价与盈利能力: 尽管 2020年隆基和中环股份均有新产能投产, 但由于绝大部分产能都在下半年或四季度投产, 实际释放产能可能仅有 30GW。 而光伏在全球已经属于低成本能源, 展现了极强的竞争力, 1-10月组件出口增长 54.5GW, 同比增长 75%, 出口组件单晶占比已经达到 60%, 继续蚕食多晶市场份额。 预计 2020年海外市场仍然能保持 20%以上的增速, 市场可达 90GW, 而国内市场今年留存项目叠加当年额度, 装机规模大概率止跌反弹, 全球装机规模可到 130GW 以上。 单晶市场两强独占的格局也很难打破, 持续看好公司议价能力。 即使作较保守假设, 硅片价格下降 15%, 隆基仍然能保持硅片环节 27%的毛利率, 盈利能力也无需担忧。 投资建议: 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 不考虑可转债发行与转股, 预计公司 19-21年 EPS 分别为 1.27、 1.66和 2.12元,以 2020年 20倍 PE 给予目标价 33.2元,目标价维持不变,继续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产业政策变化和行业波动的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市占率与毛利率不及预期的风险;光伏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的风险。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19-12-17 37.27 44.45 -- 56.60 51.86%
82.21 120.58%
详细
捷佳伟创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设备供应的国内龙头,国内极少数具备电池段工艺整线交付能力的企业,产品性能指标与工艺实现方式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电池片核心设备 PECVD 的市占率均超过 50%,成为全球领先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设备供应商。同时,公司紧紧围绕电池片环节及各工艺段核心设备,不断研发创新,在 PERC+, TOPCON 及 HIT 等新工艺领域均有技术储备和深入布局。 在手订单充裕,成长确定性高: 2019年预计行业新扩产能在 50GW 以上,测算公司前三季度新签订单约 33亿元,在手订单接近 50亿元,在手订单已远超近年收入规模,同时预收账款和发出商品同向快速增长,印证订单高速增长。公司订单执行和收入确认周期一般在 1.6-1.8年,新订单高增长为未来 1-2年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革新+政策预期修正, 2020将成为 HIT 批量化元年: 光伏电池片设备需求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一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存量设备替换需求,二是政策预期修正带来的设备增量需求。在光伏平价上网的预期实现路径,电池片将成为本轮光伏产业降本增效的主阵地。 HIT 凭借其优异性能如更高的效率潜力、更高的双面率、更大的降成本潜力等,是最有竞争力的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 HIT 设备逐渐成熟推广,未来 2-3年将逐渐成为主流技术,开启新一轮电池片技术革新与设备换代周期, 2020年将成为 HIT 批量化生产元年。 研发高投入夯实技术壁垒,超前布局赢得先发优势: 捷佳伟创持续将技术研发视为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研发费用持续保持 5%左右。在 PERC 上,公司研发团队自主成功研制新型管式 PECVD 镀氧化铝膜设备已大规模推广,性能与价格都极具优势。在 PERC+上,公司完全掌握了 MWT、N-PERC、 TOPCon 等技术,并对下一代电池技术 HIT 深入研究, 已具备供应 HIT核心设备的能力,目前已实现在通威、东方日升等主流客户 HIT 电池产线提供核心设备, 赢得了下游客户认可,将继续引领下一代电池技术与设备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19-21年 EPS 分别为 1.28、 1.79和 2.33元,以 2020年 25倍 PE 给予目标价 44.75元,首次覆盖,给予“ 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产业政策变化和行业波动的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市占率与毛利率不及预期的风险;光伏电池片价格不及预期的风险。
明阳智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19-12-11 12.43 18.17 104.62% 13.50 8.61%
13.78 10.86%
详细
可转债获得批文,资产结构将获得改善: 可转债批文获得后,公司将开展发行相关工作,可转债发行将有效补充公司资金。截至2019Q3公司短期与长期借款合计50.29亿元,可转债募集资金量占借款总额的三分之一,如可转债顺利发行,且后期绝大部分债券转为股份,可改善公司资产结构,降低负债比率,并减少相关利息费用。 8-10MW风机已下线,海上大型风机迈上新台阶: 公司17亿募投项目中,计划投入1亿资金用于“MySE10MW级海上风电整机及关键部件研制项目”,11月29日,明阳智能MySE 8-10MW平台海上抗台风机组在明阳阳江智能制造中心正式下线,该平台机组具有高可靠性、高发电量、高效率、轻量化的优势,更高功率的12-15MW海上风机也处于研发之中,公司海上大型风机再上新台阶,将继续引领和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经济化开发。阳江智能制造中心目前已具备年产500台/套的大型海上风机和400套以上海上大型叶片生产能力,成为国内海上风电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在手订单充裕,海上风机格局清晰: 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在手订单12.24GW,其中海上风电3.99GW,三季报预收款项30.57亿元,同比增长121.68%。海上风机功率大,技术难度高,目前国内仅有明阳智能、上海电气和金风科技具备5MW以上大型海上风机的技术和批量生产能力,国际厂商GE与VESTAS目前在国内没有成熟的海上风机制造基地,海上风电机组竞争格局清晰,面对21年海上风电抢装,国内三家厂商将瓜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明阳智能已在产业链上下游做好充分准备,本轮抢装最为受益。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19-21年EPS分别为0.48、0.72、0.90元,以2021年21倍PE,维持公司目标价18.92元不变,继续给予“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公司海上风机订单交付不及预期;风机价格下降超预期等。
金风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19-12-03 11.64 16.38 123.47% 12.26 5.33%
13.09 12.46%
详细
风力发电业绩可持续强,平价来临,现金流质再提高,可类比水电:相对风机设备,发电企业收入、利润和现金流更为稳定。2019年仅剩甘肃和新疆两省为红色预警区域,全国前三季度弃风率下降3.5pct至4.2%,北方地区弃风限电问题大幅改善,市场化竞价也缓解了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顾虑。目前补贴有部分拖欠,风力发电企业经营净现金流与净资产之比仍可达到0.23-0.3,净资产回收期仅有4年,和水电相当。2019-2021年风电向全面平价过渡,新建项目补贴占比缩小,风电企业现金流质量将进一步提高,风电资产未来完全可类比优质水电资产。 金风稳步推进风电场建设,业务向全产业链延申:金风通过增加发电业务,在2016-2018年行业下行周期中仍然保持稳定,2019年前三季度,新增权益装机容量195MW,自营风电场权益装机容量4596MW,发电量5923GWh,风电发电业务持续稳定上升。通过自营风电场,金风积累了大量运维经验,结合智能化运维系统,顺利开拓风电后服务市场,2018年运维风场已有6.97GW,其中2.31GW为非金风机组。同时前端选址设计咨询EPC等相关业务发展顺利,利用风电领域技术优势,将业务领域向全产业链延申,增加盈利点。 现金流模型测算金风国内风电场IRR高达29%,发电业务整体估值305亿:市场对于金风发电业务普遍关注有限,仅以PE简单估算,不能体现其真实价值,我们通过统计历年在建工程中风电项目预算与投资额,根据招投标信息确定项目容量与股权比例,并结合各项目所在省份风电利用小时数,构建风电场现金流与收益率模型。测算结果显示国内项目合计NPV为303.94亿元,PI为3.0,IRR高达29%,收益率十分可观,通过DCF估值249.68亿元。海外项目以2倍PB估值55.23亿元,发电业务合计估值304.91亿元。 19-20年风电强装明确,价格与毛利率反弹,风机业务量价齐升:2018年三季度风机价格触及3100元/kW底部,2019年9月份已回升至3900元/kW,截至2019年三季报,公司在手订单又创新高达到23.5GW,为准备20年抢装,公司积极与上游沟通预定产能,并增加部分备货,三季报存货同比增加86%至100.72亿元,20年公司风机业务将进入量价齐升的上行周期。 投资建议: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19-21年EPS分别为0.67、1.16、1.24元,给予15倍PE,上调公司2020年目标价至17.4元,继续给予“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公司风机订单交付不及预期;风机价格下降超预期等。
中国广核 电力设备行业 2019-10-15 4.22 3.84 -- 4.22 0.00%
4.22 0.00%
详细
全国最大核电运营商A股上市: 公司合计管理24台在运核电机组,占全国在运核电总装机容量的55.70%,是我国在运装机规模最大的核电开发商与运营商。从全球来看,公司管理机组规模仅次于法国的EDF和俄罗斯的Rosatom,位列全球第三。 第三代核电特性更优异,审批重启,核电政策持续护航: 与第二代相比,第三代核电在安全性、设计寿命以及发电效率等方面均有所增强。2019年7月,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准开工,标志着核电项目三年“零审批”正式结束。鉴于核电是完成降低碳排放承诺的可行途径,国家在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如对核电实行保障性消纳,并给予大量的税收优惠。 沿海核电靠近东部用电需求,适合承担基础负荷装机容量提升潜力巨大: 我国用电增速达到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中国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对标发达国家,预计将大力发展核电,假设2019H1-2030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及发电量的复合增速为4%,2030年在核电发电量占比达全球平均水平时,国内核电装机容量将达1.49亿千瓦,为2019年H1核电装机容量4591万千瓦的3.24倍。沿海核电靠近东部用电需求,适合承担基础负荷装机容量提升潜力巨大。 在建机组有序投产,储备项目丰富,成长确定性高: 中国广核目前在建项目包括防城港3-4号及红沿河5-6号机组,预计公司2019-2022年装机增速为10.5%/4.0%/3.8%/7.4%。公司储备项目较为丰富,全资子公司惠州太平岭核电项目已完成核准,目前公司有较大可能于近期开工的核电项目规模约12.9GW,占目前公司在运在建总容量的35.2%。随着公司在运机组的陆续投产,公司上网电量和业绩将同步增长,公司成长确定性高。 与中国核电比,中国广核成本控制逐渐优化,ROE与自由现金流更胜一筹: 2014年-2019H1,中国广核的营业成本比例一直比中国核电低,研发投入率也较高,未来的创新及可持续成长能力较强。近年来,中国广核ROE优于中国核电,表明中国广核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高于中国核电。现金流方面,中国广核营业收入现金含量更高,资本开支现金支持力度更大,自由现金流远高于中国核电。 投资建议:预测我们预计公司19-21年EPS分别为0.189、0.215和0.223,考虑到公司在运容量、运营效率均领先行业,作为龙头给予一定估值溢价,以2020年20倍PE给予目标价4.30元,首次覆盖,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核电在建工程进度不及预期,核电政策调整风险,核燃料供应短缺风险,核安全风险。
杭可科技 2019-10-11 46.22 34.19 65.09% 48.49 4.91%
48.49 4.91%
详细
公司是后端锂电设备龙头,技术与研发实力雄厚。 公司专注于锂电设备后段,2001年、2008年相继成为ATL、三星SDI设备供应商,于2019年7月22日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并致力于开发第4代高温加压充放电技术。近年来,公司业绩增长迅速;后端锂电设备产值国内市占率约20%;主营业务收入结构中,充放电设备占比达80%,构成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 需求不断释放,新能源车放量在即 全球车企纷纷加速新能源布局,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规划产能,纷纷提高续航里程,有望激发消费者需求,2020-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需求向上拐点。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需求的增长,受双积分政策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将支撑行业的景气度,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持续增长的态势不会变,动力电池产能扩张的步伐不会停止,锂电设备行业的景气度将提升、需求持续旺盛。 技术优势与优质客户资源推进企业充分受益 公司依托专业技术、精细化管理和贴身服务,杭可科技公司的合作伙伴遍布全球,客户优势突出。一方面,在国内,全面开拓动力电池设备客户;另一方面,在国外,是海外高端消费电池设备龙头,把握了海外一线电池厂LG、三星、村田的订单,优质客户与技术优势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将日益凸显。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0/2021年收入分别为15.09亿元/20.15亿元/26.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7亿元/4.87亿元/6.2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7元/1.21元/1.56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估值分别为48X/38X/30X。首次覆盖,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锂电池企业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09-05 29.01 16.47 -- 29.15 0.48%
29.15 0.4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19年半年报, 营业收入为 141.11亿元,同比增加 41.09%;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 20.10亿元,同比增加 53.76%。 点评: 硅片与组件产销两旺,海外市场是亮点上半年隆基单晶硅片产量 29.43亿片,其中对外销售 21.48亿片,同比增长 183%,实现收入 60.21亿元,同比增长 29.59%,单晶硅片毛利率 32.02%; 单晶组件对外销售 3.19GW,同比增长 21%。 尽管上半年国内市场行情清淡,但公司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销售区域进一步扩大, 上半年海外单晶组件对外销售达到 2,423MW,同比增长 252%,占单晶组件对外销售总量的 76%。 目前光伏不仅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平价,并成为最低价的能源之一,欧美对高效组件进口限制也已取消, 组件出口势头良好, 1-7月国内组件出口 37.74GW,同比增长 81%,持续看好海外光伏市场需求。 单晶产品供不应求, 加快新产能建设进度单晶产品性价比优势的进一步凸显, PV InfoLink 预计 2019年全球单晶占有率将提升至 62%,未来还将进一步增长。 上半年单晶硅片一致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基本维持 3.1元/片。 目前硅片产能 33GW, 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隆基计划加速新产能投产进度,云南二期硅棒与硅片 15GW 产能已经开始爬坡,预计明年上半年可完全达产;银川硅棒硅片项目明年上半年设备到位,年底可完全达产,至 2020年底单晶硅棒硅片产能可达 65GW,较原计划提前一年。 2021年底单晶组件与电池片产能也将分别达到 30GW 和 20GW, 隆基继续将保持单晶龙头地位。 钻研技术优化管理,不断加深和拓宽护城河扩产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投入 7.81亿元,占当期收入的 5.53%。 通过设备改造、工艺改进、管理提升等方式,硅片非硅成本下降 31.75%。 向全球发布了高效、高可靠、高性价比的 M6硅片和 Hi-Mo4组件新品,不断满足市场对于高效产品的需求。 隆基不断优化管理水平, 上半年存货周转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环比分别减少 18天和 19天,公司在单晶光伏产品领域的护城河正不断加深和拓宽。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调整公司 19-21年 EPS 至 1.39、 1.66、 1.98元, 上调公司目标价至 33.2元, 继续给予“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可再生能源政策出现重大变化,海外光伏产品订单交付不及预期; 硅片或组件价格下降超预期等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19-09-02 13.44 19.38 -- 15.48 15.18%
16.08 19.64%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19年半年报, 营业收入为 11.78亿元,同比下降 5.2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 2.51亿元,同比下降 11.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24亿元,同比下降 16.81%。 点评: 晶体硅生长设备收入短期下降因验收确认因素,下半年将恢复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晶体生长设备收入 7.46亿元,同比下降 28.11%, LED 智能设备收入 3.15亿元,同比增长 277%,两项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40.10%和 34.20%,均保持稳定。晶体硅生长设备收入下降主要原因为:去年同期验收设备维持较高水平, 随着 2019年上半年光伏行业逐步回暖,单晶硅片市场需求较好, 硅片厂商启动了新一轮扩产,公司订单逐步落地,但新订单仍需在设备安装调试, 验收通过后逐步确认收入。 预售款项大幅增加,新签订单将逐步落地为收入与利润截至上半年, 公司未完成合同总计 27.29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 5.75亿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先后与晶科、上机签订设备订单,合计 18.02亿元; 公司预收款项 7.61亿元,较年初增加 47.05%。在下游单晶硅片供应紧张利润保持高水平的情况下,单晶硅片厂商纷纷启动扩产,公司新签大额订单,预收款项大幅增长,预示公司未来设备收入将快速增长。 持续大比例研发投入,半导体与光伏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2019年上半年研发经费投入达 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的 8.50%, 公司成功完成碳化硅长晶炉研发及市场拓展,有助于拓展公司在第三代功率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市场布局, 可应用于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 研发的大尺寸、大投料量型太阳能级单晶硅生长炉采用超强水冷技术、多次复投技术,可以实现大尺寸晶体生长, 结合公司开发的自动化设备, 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测公司 2019-2021年 EPS 分别为 0.56、0.79和 0.93元,以 2020年 25倍 PE 上调公司目标价至 19.75元,保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政策出现重大变化,需求不及预期,贸易战加剧,半导体硅片投资不及预期等。
金风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19-09-02 13.16 15.70 114.19% 14.14 7.45%
14.14 7.45%
详细
风机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大功率机型规模效应降本明显 2019H1,公司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16.39亿元,同比上升45.26%;实现对外销售容量3,190.75MW,同比上升50.37%,风机毛利率11.31%,同比下降10pct。尽管2MW及以下机型占比下降12.2pct至70.3%,大功率机型占比提高,但2MW机型10.09%的毛利使得风机毛利率下滑。风机单位售价3289元/kW,同比下降10.04%,单位成本2917元/kW,同比上升1.39%,主要是公司推迟2.2-2.3等型机型影响,在供应链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公司成本并未出现明显上涨,6.0、3.0和2.5MW机型成本分别同比下降26.58%、34.60%和9.31%,大功率机型放量后规模效应促使成本下降十分明显。 在手订单再创新高,发电收益稳定 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已中标外部订单21.2GW,同比增长21.1%,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已签合同订单14.79GW,同比增长36.6%。中标订单中,2.5MW及以上机型订单合计13.41GW,占比63.27%,大功率机型订单量的提高,有助于公司改善产品结构,提高盈利能力。上半年公司风电场控股装机量4131MW,权益装机量4422MW,由于上半年先后出售润津和托克逊等,风电场容量略有下滑,但公司风机利用小时1202小时,增长1.5%,发电量4336GWh,增长6.8%,发电收入22.43亿元,增长11.14%,发电收益保持稳定。 精细化管理,合理控制应收与费用 公司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加大对回款收款力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10天,同比减少13.6%,同时为了保证下半年顺利交货,公司增加存货量,原材料与库存商品分别较起初增加74%和139%。公司三项费用与研发支出合理,财务费用比例增加主要为保证金大幅计提。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盈利有望触底反弹,我们调整公司19-21年EPS至0.66、1.10、1.27元,维持公司目标价16.67元不变,继续给予“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公司风机订单交付不及预期;风机价格下降超预期等。
明阳智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19-08-30 11.44 18.17 104.62% 14.35 25.44%
14.35 25.44%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19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40.15亿元,同比增长57.90%,实现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同比增长129.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128.83%。 点评: 斩获陆上与海上大风机订单,引领大风机浪潮 2019上半年,公司机组订单新增中标容量5.96GW,其中,海上风电机组订单为2.16GW,容量占比为36%;陆上大风机(2.5MW及2.5MW以上)订单3.50GW,占整体订单59%;海上新增机组订单均为单机功率5.5MW及以上机型;大风机订单(单机功率3.0MW及以上)容量占比已逾95%,实现了大风机订单的市场引领。截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海上风机在手订单已逾4.0GW,3.0MW及以上平台机组容量占比达86%以上。 风机收入高增长,毛利率保持 风电机组实现收入33.48亿元,同比增长53.16%,毛利率17.74%,在去年风机价格下降幅度超过15%的条件下,公司风机毛利率仅下降3.8pct,远小于行业内其他公司下降幅度,显示出公司对成本把控能力突出,同时也体现了大功率风机的溢价能力,随着风机价格回升以及下半年大功率机型交付,公司风机毛利率将回升。公司中报存货中库存商品12.10亿元,较期初增加163%,同比增长236%,库存商品大幅增加,公司已为下半年行业抢装做好准备。 陆上风机抢装明确,海上风电新贵崭露头角 截至6月底,国内公开风电机组招标量达到25.34GW,同比增长113%,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招标量,今明两年国内风电抢装趋势已十分明显。同时国内海上风电进入高速发展期,公司凭借半直驱大功率机型以获得众多客户认可,凭借一体化研发体系,优良的技术性能,以及充足的订单,公司在国内风电市场将斩获更大的市场份额,公司发展将迈上新台阶。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半年报盈利大幅增长,我们维持公司19-21年EPS至0.48、0.72、0.90元,维持公司目标价18.92元不变,继续给予“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公司海上风机订单交付不及预期;风机价格下降超预期等。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08-19 34.00 21.08 -- 45.10 32.65%
45.10 32.65%
详细
事件: 2019年8月15日,公司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52,971.45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4.30%;利润总额50,454.1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191.66%。 点评: 业绩大幅增长,半年报略超预期 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包括:(1)软包电池并购惠州创能后的协同效应达预期,并在电子雾化器和智能穿戴等细分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已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2)三元圆柱18650电池成功转型消费类电池,并在工具和两轮电动车市场得到中、高端客户的认可,客户需求持续增长;(3)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业务,伴随客户认可和产能释放,业绩持续增长;(4)参股公司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业绩超预期,上半年麦克韦尔净利润9.7亿,贡献70%以上利润。 锂离子电池发展迅猛 在已完成的非公开发行项目中将新增3.5GWh磷酸铁力电池产能,公司磷酸铁锂电池产能不断扩大;小型锂离子电池适用于电子雾化器和智能穿戴等应用场景;动力电池领域公司开发了南京金龙、郑州宇通和吉利汽车等客户;公司的子公司亿纬集能获得国际高端客户包括戴勒姆、现代起亚的认可并获得订单;伴随产能持续释放和下游各细分领域市场拓展顺利推进,公司锂离子电池业绩将持续高增长。 锂原电池持续增长,技术优势明显 公司锂原电池业务为在行业领先,主要应用于智能安防、智能电表等领域;根据国家政策规划,至2019年年底我国ETC用户数量将突破1.8亿,预计下半年产生1.1亿张增量,公司是ETC市场唯一的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预计下半年锂原电池业绩将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2019-2021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1.5、14.6、16.5亿元,对应EPS为1.19、1.45、1.71元/股,分别对应29、23、20倍PE。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订单增长不如预期;资产减值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明阳智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19-08-13 10.16 18.17 104.62% 13.35 31.40%
14.35 41.24%
详细
风电行业整体回暖,风电场资产周转提速 根据公司公告,2019H1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2019年上半年风电行业整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公司今年来在手订单增加及公司风机交付规模上升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增加;二是公司推进风电场滚动开发战略,上半年出售大唐恭城新能源有限公司、大柴旦明阳新能源有限公司产生投资收益。根据两个项目的转让进度,预计2019H1转让大唐恭城确认投资收益3700万元。 风机销售增长势头良好,二季度业绩符合预期 预计2019Q2归母净利润约为2.5-3.1亿,同比增长约0%~2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2.1-2.7亿元,同比增长约-10%~20%,符合预期。2019Q2风电场发电收入约2亿元,净利润约为1亿元,风电机组销售净利润约为1.1-1.7亿元,二季度风电机组交付明显加速,促使风电机组业务净利润环比提升。 订单规模迅速增长,海上风电行业地位进一步得以巩固 风电平价上网已成大势所趋,海上风电得益于成本较低正快速崛起。公司位于广东中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公司自主研发并拥有代表全球最先进的中速永磁混合驱动技术路线MySE系列3.0MW、5.5MW、7.0MW系列海上型风机,技术优势显著。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公司海上风电在手订单容量为2379MW,总金额157.62亿元;2019年4月,公司收获全球最大单一海上风电项目,容量达1403MW,总中标金额85.87亿元。公司在海上风电方面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 盈利预测与估值: 考虑到公司“大基地+海上”战略正在有效落地,我们继续维持公司19-21年公司EPS0.34、0.51、0.66元的预测,并维持公司目标价18.92元不变,继续给予“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公司海上风机订单交付不及预期;风机价格下降超预期等。
容百科技 2019-08-07 65.00 -- -- 63.44 -2.40%
63.44 -2.40%
详细
正极材料行业发展进入第三阶段 锂电池正极材料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受消费电池驱动,正极材料以钴酸锂为代表;第二阶段,随着早期新能源汽车市场放量,磷酸铁锂快速增长;第三阶段,受新能源乘用车对长续航里程需求与国家政策的推动,三元材料已成为市场需求主导。展望未来,随着三元正极材料技术的快速进步,电池产品成本下降,三元锂电池在储能市场以及新兴产品领域的渗透率也在逐步提高,这些都将推动正极材料市场规模的大幅增长。 国内高镍产品龙头,具备先发优势 公司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新能源材料企业,设立伊始就确立了高能量密度及高安全性的产品发展方向,拥有一支国际化的管理及研发团队,是国内首家实现高镍产品(NCM811)量产的正极材料生产企业,NCM811产品技术与生产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等国内外知名大型锂电池厂商,目前已跻身三元正极材料的第一梯队。 产能扩张加速,静待业绩放量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需求强劲,公司NCM811量产后,高镍正极材料的销量逐年提升。17-18年高镍811出货量分别为1652吨和8771吨,呈指数式快速增长。公司正极材料的整体毛利率也随之提高,我们认为随着未来正极材料高镍比例进一步提升,有望显著提升公司利润率水平。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将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6亿元、4.7亿元、6.3亿元,同比增长70.57%、30.70%、33.66%,EPS分别为0.82元、1.07元、1.43元,对应2019年约71倍PE,首次覆盖,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性风险;高镍产品渗透率不及预期,公司新产能建设不及进度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