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介超

中信建投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440521110005,曾就职于民生证券、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10-29 93.09 -- -- 101.50 9.03%
109.70 17.84%
详细
事件: 公司近日发布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28,155,220.93元,同比-25.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19,177.72元,同比-73.04%。 点评: Q3业绩暂时承压,财务报表持续印证快速扩张趋势。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4.6亿,同比增速2.4%,归母净利润7842.81万,同比下滑44.49%,扣非归母净利润7165.02万,同比下降39.21%,业绩暂时有所承压。1)为市场扩容蓄力而提前储备人员、开拓市场: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456/927/297万元,共计同比增加1680.49万,或因开拓市场背景下,人工工资、差旅费、折旧费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60%,主要系职工人数增加,支付工资及五险一金增加。2)订单、备货明显增加:前三季度存货大幅增加70%,主要系公司在手订单增加、备货增加所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4%,主要系增加原材料采购,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3)新产能快速建设,为扩容提前做储备:公司唐山产能已开始爬坡,昆明产能在建,同时收购常州格林,前三季度在建工程增长91%,主要系募集资金项目投资增加,固定资产增加34%,主要原因为收购子公司并合并固定资产增加。 立法强制两区八类使用,叠加“碳中和”政策需求驱动,减隔震行业发展具备确定性。《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已执行近2月,全国多地区立法宣贯工作不断开展,行业空间打开趋势愈加明确。同时,我国“碳中和”任务紧迫,政策频发,在近日的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要求“十四五”期间实现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在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明确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时抗震加固同步实施。此前北京土拍增加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评选内容和评分标准,至少1栋采用减震/隔震技术加3分,接连发布的政策性变化持续印证减隔震行业不仅在《条例》执行下具备明确的强制范围需求,同时也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使得行业渗透率提升的意义更加明确。 投资建议: 减隔震技术为柔性抗震技术,是扩内需、提质量、利国利民的确定方向,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年来应用效果良好,是抗震领域的强效“疫苗”,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防灾减灾重视度日益提升,是确定性高的发展方向,且正在高速成长期,减隔震有望成“双循环”的重要赛道。《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已正式发布, “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减隔震技术应用能够降低钢材水泥用量, 有望成为建筑业减排有效抓手,减隔震空间有望看到1000 亿以上。同时行业本就处于高速发展期,立法只是加速器,公司作为绝对龙头,被工信部评为“单项冠军”,竞争实力凸显,具备更高附加值, 上升空间较大。预计21-23 年净利润分别为1.21/6.6/15 亿,EPS 分别为0.60/3.27/7.43,对应PE 分别为153/28/1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执行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大幅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永兴材料 钢铁行业 2021-10-18 94.80 -- -- 115.89 22.25%
153.79 62.2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年三季度业绩预告, 预计实现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 53,356.89万元-55,897.69万元,同比增加110.00%-120.00%。 基本每股收益 1.34元/股-1.40元/股,同比增加88.73%-97.18%。 点评: 2021前三季度业绩高增长。 公司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34亿元-5.59亿元,同比增加 110%-120%,其中 Q3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2.31亿元-2.56亿元,同比增加 154%-182%。 特钢新材料业务稳中向好,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盐行业景气度不断上升,锂盐材料价格也持续上涨,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产销情况良好,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并提升。 锂行业高景气趋势确定,公司锂盐业务快速发展。 我国“碳中和”“碳达峰”发展目标下, 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推进, 政策面不断加码,近日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中, 明确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 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超过 35万辆, 1-9月渗透率已提升至11.6%, 9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 21.1%, 1-9月渗透率 12.6%,较2020年 5.8%的渗透率显著提升, 在汽车销量因缺芯问题下连续降低的趋势形成显著对比,新能源化转型趋势加速, 锂盐需求持续上行。 公司作为拥有矿产资源的锂盐企业具备更高估值价值。 锂资源供给持续处于紧缺状态,锂资源主要依赖进口,供应与原料价格的不稳定性均制约着国内锂盐生产企业的产能释放, 公司具备优质的云母锂矿资源优势, 云母锂作为国内资源,相对于锂辉石供应安全稳定, 拥有国内矿产资源的锂盐生产企业将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在品质合格的情况下有望获得下游客户的长期战略配置, 持续增厚公司业绩。 投资建议: 预计 2021-2023年 EPS 分别为 2.02/4.03/5.28元, 对应 PE 分别为 45.24、 22.68、 17.31倍。 风险提示: 锂行业供需恶化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10-15 21.48 -- -- 21.95 2.19%
22.84 6.3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三季报业绩预告,预计 2021年 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553.31万元–28,553.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18% - 142.68%,2021年 7-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00.00万元–14,0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86% - 121.69%。预计本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约为 427万元左右。 点评:三季报业绩超预期。预计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7553.31-28553.31万元,累计同比134.18% - 142.68%,三季度单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000.00万元–14,000.00万元,同比增速105.86% - 121.69%。公司主业轨交减振降噪板块下半年通常为业绩快速释放期,公司17年以来前三季度的业绩比重均在40-67%之间,“城市群”建设提速背景下,叠加“碳中和”背景下轨交作为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的定位,行业高景气持续得到验证,公司的持续高成长业绩有保障。 “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提速叠加轨交减振降噪纳入监管,轨交减振降噪主业持续发力。继发改委明确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1万公里市域城际建设以来,长三角、成渝、浙江纷纷发布了交通运输或轨道交通等相关规划,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获得批复,近日广东发布《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江苏省发布《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 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的通知》,各地区积极推进轨交建设。再加上人大会议审议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修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加强源头防控和噪声分类管理,由于轨交沿线噪声扰民问题严重,拟将轨交减振降噪纳入监管,轨交减振降噪行业渗透率提升趋势愈加明晰。 积极推进建筑减隔震与锂化物板块,行业需求扩容背景下不断提振业绩。公司主业轨交减振降噪领域不断扩充产品品类,增强主业竞争力,同时积极发展多元化业务。1)公司在政策东风来临之际积极推进建筑减隔震,《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已正式执行,空间20倍扩容可期,公司作为少数具备较强发展实力的上市公司之一有望享受行业扩容红利,实现进一步突破;2)子公司昌吉利于2016年就已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工业用氯代正丁烷》(HG/T 5381-2018)行业标准第一起草单位,具备较强技术实力,下游需求旺盛,主要客户为医药中间体、合成橡胶催化剂、合成金属锂、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等,计划扩至5万吨锂盐及3800吨烷基锂,发展潜力大,助力上市公司业绩增厚、估值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是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公司,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行业空间将受“城市群”广阔的建设需求所带动。轨交减振降噪需求旺盛,公司作为细分领域龙头,主业经营有望延续高增长,同时公司拓宽业务领域,积极发展建筑减隔震及锂化物板块,进一步助力公司增厚业绩、提升估值、改善现金流。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7、5.52、7.75亿,EPS 分别为0.62/0.95/1.34元,对应PE 分别为倍34/22/16倍,公司属高增长低估值细分龙头,市值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城市群”建设不及预期,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08-30 105.00 -- -- 127.35 21.29%
127.35 21.29%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中报: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31,944,766.79元,同比增长19.29%,实现归母净利润65,408,880.53元,同比下降29.6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0,514,446.95元,同比下降16.61%。 点评:今年原材料大幅涨价的背景下,二季度毛利率环比改善。今年上半年毛利率46.6%,较一季度高0.69pct,主要原因为二季度毛利率环比改善1.26pct,若考虑会计准则调整,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将销售费用中的运输费和检测费调整至营业成本中,假设该部分占营收的4-5%,二季度实际毛利率将在51.17-52.17%之间,较去年同期仅是略有下滑,或因公司经历多年研发的累计,经营效益不断提升而。带来的。 为扩产蓄力,费用大幅前置等原因,导致当期净利润下滑。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速19.29%,已呈现出满产收入的状态,而扣非净利润6051.44万,较去年同期的7256.81下降了1205.37万,约16.61%。 从费用来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5103.27、2352.46、573.64万元,其中Q2分别为2354.56、1405.04、311.84万,而Q2与去年同期相比产能水平相当,今年Q2在会计准则变更而导致销售费用降低的情况下,较去年Q2相比,此三项费用仍然高出1090万左右。 从上半年费用细分项来看:1)管理费用中各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股权激励行权费增加233.18万(占变化金额的35%)较为显著,固定资产增加产能相应折旧费导致折旧费、摊销费增加137.46万(+88.89%),业务招待费增加136.50万(+142.95%)或因业务加速开拓所致,同时母公司与合并利润表之间存在495万的管理费用差额,或因河北子公司运营初期的背景下管理费用增加所致。2)销售费用中增加较为显著的为市场推广费增加1762(+129.20%),一方面市场开拓加速,另一方面去年疫情下该项费用基数相对较低,职工薪酬增加492.52万,或因市场立法扩容的预期下,提前增加销售人手所致。3)研发费用增加218.65万(+61.60%),投向28项产品相关技术研发。 随着未来公司产能迅速扩张,费用与产值逐步匹配,业绩有望迎来爆发增长。 抗震立法99月11日即将执行,范围扩大、要求提高、执行严格,龙头优势更加凸显。《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已正式发布,要求9月1日执行,不仅将范围扩大至“两区”“八类”,同时强调建筑在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即不只是“不倒”,而是能够正常使用,例如达到学校能正常上课等要求。此外,强调减隔震装置唯一编码制,建设、设计、施工、生产、检测每个环节均追溯相关责任,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抗震性能鉴定单位更是要求违规严重者终身禁业。因此立法内容不但反应我国明确要求建筑抗震能力提高的态度,同时对于产品不合格、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也严格规避,公司作为龙头公司,在安全储备方面的技术优势将更加凸显,在市场未来来2200倍扩张预期的同时,公司也有望凭借自身快速的产能扩张以及高标准的产品技术更加快速地打开市场。 投资建议:减隔震技术为柔性抗震技术,是扩内需、提质量、利国利民的确定方向,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年来应用效果良好,是抗震领域的强效“疫苗”,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防灾减灾重视度日益提升,是确定性高的发展方向,且正在高速成长期,减隔震有望成“双循环”的重要赛道。《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已正式发布,“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减隔震技术应用能够降低钢材水泥用量,有望成为建筑业减排有效抓手,到减隔震空间有望看到110000亿以上。同时行业本就处于高速发展期,立法只是加速器,公司作为绝对龙头,被工信部评为“单项冠军”,竞争实力凸显,具备更高附加值,上升空间较大。预计21-23年EPS分别为0.97/3.29/8.27,对应PE分别为87.18/25.84/10.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执行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大幅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宝钢股份 钢铁行业 2021-08-30 9.00 -- -- 12.07 28.40%
11.56 28.4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中报,2021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857.14亿元,同比增长42.68%,实现归母净利润150.79亿元,同比增长276.74%;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68元/股,同比增长277.78%。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铁产量2274.0万吨,钢产量2622.5万吨,商品坯材销量2534.5万吨。 2021-2023年度缩短分红周期,增加中期分红,将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5元(含税),合计分红76.47亿元,占中期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50.71%。 点评:221021上半年经营业绩创同期历史新高。2021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0.79亿元,增速276.74%。其中,Q2归母净利润97.20亿元,增速294.82%。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全面复苏,下游行业需求旺盛和钢材价格持续上涨,主要产品产/销量分别为2519/253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14%,平均售价(不含税)为5507元/吨,同比增长34%;成本削减成绩显著,上半年公司实现成本削减8.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制造能力稳步提升,上半年公司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1.8%,青山基地酸洗产线和冷轧高铝锌铝镁等产线实现投产与达产,梅山基地厚规格酸洗产线全面建成投产,上半年公司优势产品销量同比提升40%。 降本增效不断推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未来长期龙头优势凸显。 在成本改善方面,公司通过对标找差,持续实施成本削减,形成高效、高品质、低成本协同制造能力,确保公司成本削减目标的实现。公司为实现规划期间碳减排目标,拟建设1座年产100万吨CDRI氢基竖炉试验生产线,目前已立项并开展初步设计;为进一步提升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比例,满足新能源车驱动电机等增量需求,公司新建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线,目前已开始土建施工。中长期看,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减量发展背景下,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行业估值中枢抬升,头部企业将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碳达峰、碳中和”粗钢供应或受约束,制造业崛起板材充分受益,长逻辑或带来公司估值及业绩提升。预计2021-2022年EPS分别为1.37/1.44/1.50元,对应PE分别为6.66/6.32/6.06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钢材需求大幅下降,原燃料价格大幅波动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8-27 20.42 -- -- 23.30 14.10%
23.30 14.10%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中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37,069,594.05元,同比增速78.92%,实现归母净利润145,533,144.49元,同比增速166.9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3,422,585.34元,同比增速171.38%。 点评:中报业绩高增长,持续印证行业高景气。中报实现净利润1.46亿,同比增速167%,较去年中报62%的增速进一步提升。从业务板块来看,轨交主业实现营收5亿,同比增速55.46%,锂化物营收1.12亿,同比增速51.88%,其他产品1.84亿,同比增速197.71%,轨交主业与锂化物等板块均保持较高增长。随着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类别,打造轨交减振降噪平台型公司,同时计划进一步扩大锂化物板块,建筑减隔震产能建设顺利,未来业绩高增速预期较强。 盈利水平大幅提升,规模效益显现。公司综合毛利率48.26%维持较高水平(按照去年同期计算口径约50%左右),轨道工程橡胶制品毛利率60.61%,同比增加4.95个百分点,锂化物毛利率42.95%,同比增加2.73个百分点,考虑会计政策变更,同口径毛利率实际更高。 净利率提升至19.58%,提升幅度达7.11个百分点。其中三费降低显著,或因规模化优势不断增强导致,销售费率、管理费率、财务费率分别降低4.18pct、4.43pct、2.46pct,而研发费率提升0.51pct,主要因公司持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和研发投入所致。 回款加速,现金流改善显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34万,而去年同期为净流出5481万,同比改善近7000万,其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5.87亿,同比提高2.34亿。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11.74天,同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29天。 人大审议修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议案,轨交减振降噪受重视,行业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城市群”建设加速背景下行业扩容有望提速。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修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议案,此次修订加强源头防控和噪声分类管理,我国轨道交通噪声扰民问题突出,因此若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纳入法律层面,将更好的进行噪声污染防控,行业需求或将加速扩大,该类产品应用比例有望快速提升。 昌吉利业绩释放加速,扩容规划下业绩估值有望双重提升。公司全资子公司昌吉利仅上半年就贡献净利润4276.62万元,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就已接近去年全年的净利润,业绩增长贡献突出。加之公司公告5万吨锂盐及3800吨烷基锂扩产计划,长期增长空间较大,“碳中和”背景下有望长期维持高景气态势。 投资建议:公司是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公司,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行业空间将受“城市群”广阔的建设需求所带动。轨交减振降噪需求旺盛,公司作为细分领域龙头,主业经营有望延续高增长,同时公司拓宽业务领域,一方面子公司昌吉利发展高价值的新能源板块,另一方面布局建筑减隔震,受益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享受建筑减隔震扩容红利,进一步助力公司增厚业绩、提升估值、改善现金流。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5.3/8.0亿,EPS分别为0.6/0.92/1.38元,对应PE分别为33.08/21.70/14.51倍,公司属高增长低估值细分龙头,市值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城市群”建设不及预期,基建资金面大幅收紧。
永兴材料 钢铁行业 2021-08-05 88.56 -- -- 114.99 29.84%
123.51 39.4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中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700.33万元,同比增长36.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274.54万元,同比增长85.31%。 点评: 2021上半年业绩高增长。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速85.31%,其中Q2实现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速100.02%。其中: 1)特钢新材料业务稳中向好,实现营业收入26.62亿元,归母净利1.95亿元,实现销量15.19万吨,同比增长14.16%。公司增加特殊合金材料、交通装备制造等领域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单吨毛利维持在较高水平,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2)锂电新能源业务运营良好、扎实推进,已成新利润增长点。2021上半年实现碳酸锂销量5,448吨,产能充分释放,实现营收3.85亿元,归母净利1.08亿元,业绩贡献达35.68%,已成公司新利润增长点。年产120万吨锂矿石高效选矿与综合利用项目达产,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相关前期准备已完成,设备正在选购中;180 万吨/年锂矿石高效选矿与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立项、可研报告编制等。同时公司具备客户资源优势,坚持以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等下游龙头企业为销售对象,以稳定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获得客户认可,对锂电新能源业务长期经营形成有力保障。 永兴材料云母提锂实现成本曲线跃迁,具有成本优势。云母提锂技术获重大突破,对锂盐格局将产生较大影响,云母提锂之前高成本及环境问题得以解决,获得重大突破。2021年上半年,公司锂盐产品收入3.51亿元,平均售价64411元/吨,成本1.98亿元,平均成本36355元/吨。永兴自有矿山,产品质量优异、成本优势显著、产品供不应求。 锂需求长期高景气预期下,公司作为拥有矿产资源的锂盐企业具备更高估值价值。“碳中和”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链增长确定,碳酸锂需求有望维持高景气,但锂资源供给处于紧缺状态,加之锂资源主要依赖进口,供应与原料价格的不稳定性均制约着国内锂盐生产企业的产能释放,公司具备优质的上游云母锂矿资源优势,云母锂作为国内资源,相对于锂辉石供应安全稳定,拥有国内矿产资源的锂盐生产企业将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在品质合格的情况下有望获得下游客户的长期战略配置,目前公司优质的客户资源将进一步提高锂电新能源业务的稳定性,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投资建议:预计2020-2022 年EPS 分别为1.71/3.02/5.20 元,对应PE 分别为57.587、32.77、19.06 倍。 风险提示:锂行业供需恶化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07-27 84.11 -- -- 121.00 43.86%
127.35 51.41%
详细
减隔震龙头,市占率30%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提供一体化减隔震解决方案,早已突破单纯生产企业的局限性,能够为工程项目提供减隔震技术咨询,减隔震结构分析设计,减隔震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检验、销售、监测以及指导安装与更换等全产业链以及全方位的整体减隔震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市占率30%以上,立足云南向全国快速扩张,具备高成长性特征。 “防灾减灾”是我国重要建设方向,减隔震产业赛道稀缺 我国近年愈加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于2018年3月成立国家应急管理部,2020年11月习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指出“国民经济要正常运转,必须增强防灾备灾意识。”“要大力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舍得花钱,舍得下功夫,宁肯十防九空,有些领域要做好应对百年一遇灾害的准备。”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韧性城市”,在北京等地区明确“提高新区抗震防灾标准,建设地震安全韧性城市”。2021年6月22日总理批示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确保2022年底前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全面提升综合防灾抗灾能力,彰显了我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地震作为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加强抗震防护势在必行。 减隔震技术:“防灾+降碳+提高得房率”,利国利民 隔震和减震分别能够减弱地震作用50-80%/20-30%,是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抗震技术,减隔震技术不仅能够大幅降低地震伤亡及经济损失,同时还能够增加建筑物使用面积,提高得房率,而且在高烈度区(8度及8度以上)使用能够节约造价,具备更好的经济性,例如大兴机场应用减隔震后节约结构造价10%左右。 立法落地,减隔震有望实现约当前20倍市场规模(以公建为主)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草案已于“512”通过国常会,减隔震技术在高烈度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领域应用将变成强制性规定,应用范围将从云南等个别地区向全国铺开。我们认为近两到三年内带来需求扩容的领域主要为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旧改、LNG、机场、地产、装配式等,按照模型测算合计行业空间将达到400亿以上。 减隔震技术:为建筑物注射“抗震疫苗”,住宅等民建领域或持续渗透 大地震多发生在晚上,尤其在人们睡觉的时候。据统计,去年到今年国内发生的51次5级以上地震中,有37次都发生在晚上7点之后第二天早上7点之前,占比73%左右。“地震”与“瘟疫”本质上类似,大震不经常发生,但是发生后带来损失及影响较大,若早日为全国建筑物打上“减隔震疫苗”,能够有效减少伤亡及财产损失,提高建筑安全水平。 “碳中和”才是减隔震的天花板,将为减隔震带来长期发展动力 按照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减隔震技术”能够抵消地震能量, 建筑物上部结构可实现降度设计,进而在高烈度区减少20-40%钢材、水泥用量,减隔震渗透率每提高10%,就能够为我国降碳1096 万吨以上((该测算尚未考虑施工、能源等方面节碳水平,可能存在低估情况),助力我国建材行业每年减排近1%,相当于每年种植1.6 亿棵树。行业发展前景将更乐观,积极、中性、消极测算下每年行业空间有望看到1100/710/515 亿。 技术、销售、资本实力共同构筑龙头壁垒 人才优势:公司不仅成立周福霖院士工作站(我国减隔震奠基人), 聘请周福霖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丁洁民、中国院总工霍文营等人已于2020 年成为独董,同时研发技术人员数量达133 人,占比已超1/4。 云南经验优势:公司地处标准领先全国三年的云南地区,具备显著区位优势,产品安全储备高,标准维持全球领先。云南不仅是地震多发的省份之一,对抗震设计本就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使得云南地标一直领先。凭借公司多年在云南地区的发展经验,在政策支持力度增强的背景下,有望成功复制云南经验,走向全国。 行业标准制定优势:累计主编和参编的减隔震技术标准约29 部,公司凭借行业多年的领先地位,不断推动多项地方、行业及国家标准的制定, 目前公司产品标准多项指标领先于国家标准,云南新标准今年已执行,目前河北、北京正在推进,标准越来越高的发展环境将助力公司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综合配套优势:减隔震属于抗震新技术,在多数业主、总包方和设计方并不熟知该领域时,公司的角色不仅仅是生产者,还是研发和设计者, 已掌握减隔震核心设计及生产技术,能够从较为前端的初步设计端为切入口,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时,不断优化减隔震设计方案,帮助客户实现建筑抗震安全性,同时控制工程造价,保障减隔震建筑的经济性, 以综合服务能力赢得市场。 品牌及大项目经验优势:招标准入条件常常包含一定面积以上历史业绩要求及大型支座产品标准要求,公司具备北京大兴机场(最大减隔震建筑)等重大项目历史业绩,不仅积累了项目经验,同时获得国家和地方的认可,为未来的销售订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资本优势:当前已有产能5 万套,在建产能11 万套,计划今年内全部投产,公司目前扩产所需资金缺口较小。一方面,市场扩容预期下,公司扩张意愿强,另一方面,公司作为唯一专注减隔震领域的上市公司,创业板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丰富,能够支撑其长期扩张。 先发优势:减隔震技术并非高精尖技术,但属于结构安全件,具备相对较高的技术壁垒,假设后续有实力强劲的新进入者,不仅必须进行自高分子材料研发到各型号产品型式检验的全过程研发及生产、检验,同时需要具备设计能力,并且形成第一个工程业绩,因此我们估算公司至少领先2-3 年时间,公司利用先发优势,快速扩充产能(唐山基地预计7-8 月投产,昆明新基地预计2021 年底投产),有望以最快的速度占据市场,预计公司将集较强的规模优势和先发优势,维持较高市占率和盈利水平。 公司核心逻辑在于“渗透率”,在于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 减隔震技术是伴随国家经济水平发展逐步兴起的技术,我国2008 年汶川地震后得到快速发展,是建筑领域的“消费升级”,就像20 年前的“安全座椅”一样,初期鲜有人知,现在家家必备。减隔震技术是建筑物的“抗震疫苗”,“防疫”地震效果卓然,未来广泛应用具备必然性。从渗透的角度看减隔震由于是新型抗震技术,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如同“创新药”,需要培育市场,因此随着需求者意识的提升,行业也将伴随着渗透提升的趋势。 投资建议: 由于立法落地时间比预期慢一些,公司盈利的释放节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2021 年处于产能未释放但团队极速扩张的阶段,收入匹配产能增长,利润可能受到费用快速上升而暂时承压,随着新建产能逐步释放,未来净利润将会快速增长,因此业绩释放将伴随该节奏,预计2021-2023 年净利润分别为2.43 亿、5.30 亿、11.03 亿,对应现价PE 分别为70.55/32.34/15.53 倍,维持“买入”评级。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7-22 15.55 -- -- 18.55 19.29%
23.30 49.84%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拟与安徽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桥化工园建设管理办公室签署<投资协议书>的议案》,同意公司之全资子公司江苏昌吉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桥化工园建设管理办公室签署《投资协议书》,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 点评: 新能源子公司拟10亿进行锂化物扩产,未来有望贡献50亿产值,助力公司增厚业绩,提升估值。公司全资子公司昌吉利拟在庐江高新区龙桥化工园内投资建设年产50000吨锂盐、3800吨烷基锂系列及其配套产品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主要来自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新建综合办公楼、生产车间以及公辅设施等,形成年产无水氯化锂30000吨、电池级碳酸锂10000吨、电池级氢氧化锂10000吨、氯代正丁烷10000吨、氯代仲丁烷2000吨、正丁基锂2600吨、仲丁基锂400吨、甲基锂400吨、硅醚烷基锂400吨、高效耐热改性树脂8000吨生产能力。项目计划于2021年11月30日前开工建设,2023年5月31日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人民币,2020年锂化物仅贡献收入1.67亿,扩产后该板块将实现30倍扩张。“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发展长期高景气前景确定,昌吉利此举有望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巩固细分龙头地位。 该项目有望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为保障项目顺利建设投产奠定良好基础。1)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给予昌吉利一定额度的产业发展奖励资金,由昌吉利按照产业发展奖励资金有关规定用于产品研发和规模化生产,2024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期间,奖励标准比照昌吉利公司所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庐江县所得财力的100%,2027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期间,奖励标准比照昌吉利公司所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庐江县所得财力的50%;2)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支持项目建设,在项目区附近统一规划生活配套用地约16亩,用于建设乙方管理和技术人员公寓住房;3)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涉及到庐江县及下属相关部门的各种地方行政性规费,按照庐江县相关政策给予最大减免。同时,公司也将积极争取国家、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各项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鼓励企业投融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能减排等各类优惠政策的享受。 公司轨交减振、新能源、建筑减隔震同时发力,综合价值凸显。 公司是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公司,发改委拟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新建1万公里市域城际,下游轨交长期受益于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行业空间将受“城市群”广阔的建设需求所带动。轨交减振降噪需求旺盛,公司作为细分领域龙头,主业经营有望延续高增长,同时公司拓宽业务领域,一方面子公司昌吉利发展高价值的新能源板块,另一方面布局建筑减隔震(可转债中有7200套在建产能),受益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512”国常会已过草案),享受建筑减隔震扩容红利,进一步助力公司增厚业绩、提升估值、改善现金流。 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0/5.34/7.98亿,EPS 分别为0.60/0.92/1.38元,对应PE 分别为23.24/15.24/10.20倍,公司属高增长低估值细分龙头,市值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执行不及预期,轨交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基建资金面收紧。
永兴材料 钢铁行业 2021-07-16 82.03 -- -- 102.09 24.45%
123.51 50.5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407.00万元-31,040.72万元,同比增加80.00%-90.00%,基本每股收益为0.74元/股-0.78元/股。 点评: 预计2021上半年业绩高增长。公司预告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9-3.1亿元,同比增速约80%-90%,其中Q2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7-1.9亿元,同比增速约91%-109%,环比一季度增速约为37%-50%。盈利能力提升得益于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产销情况良好,锂盐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并逐步稳定在合理区间;公司特钢新材料业务稳定向好,产销量同比增长明显,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成本优势叠加碳酸锂扩张顺利,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自有矿山,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具有成本优势,我们认为云母提锂综合利用是云母提锂的终极归宿,未来成本仍有降低空间。随着2万吨碳酸锂逐步建成,公司将具有3万吨碳酸锂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厚业绩。3月25日以来公司累计收到湖州市财政局财政补助(再生资源回收财政补助)34,808,892.00元。 锂需求有望长期高景气,“碳中和”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链增长确定,碳酸锂需求有望维持高景气,尤其在磷酸铁锂快速发展的情况下,2025年锂盐需求有望超过100万吨。云母锂作为国内资源,相对于锂辉石供应安全稳定,在品质合格的情况下有望获得下游客户的长期战略配置。 投资建议:预计2020-2022年EPS分别为1.88/3.01/5.18元,对应PE分别为46.66、29.21、16.96倍。 风险提示:锂行业供需恶化
新钢股份 钢铁行业 2021-07-13 6.09 -- -- 8.19 34.48%
10.78 77.0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 23.00亿元至 25.00亿元,同比增长约 110.24%至128.52%。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利润损益的净利润约 21.00亿元至 23.00亿元,同比增长约 138.10%至 160.77%。 点评: 预计 2021上半年业绩大幅提升。公司预告 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 21-23亿元,同比增速约 138%至 161%,其中 Q2实现归母净利润约 13.3-15.3亿元,同比增速约 129%-164%,环比一季度增速约为 37%-57%。公司持续优化生产组织,充分释放产线产能,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强化降本增效,深化内部管理革新,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提质增效效果显著,经营业绩有望持续高增。 公司经营稳健,Q1产销量快速增长。一季度冷轧钢材产量 50.11万吨,同比增长 17.87%,销量 55.38万吨,同比增长 28.76%,热轧钢材产量 210.25万吨,同比增长 16.55%,销量 206.79万吨,同比增长15.49%。公司依据超低排放和绿色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煤气高效发电二期,综合料场改造,焦炉改造等升改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和碳达峰目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不断进行结构优化,坚持高质量发展,有望进一步提升综合经营效益。 投资建议:预计 2020-2022年 EPS 分别为 1.5/1.58/1.70,对应PE 分别为 4.04/3.85/3.58。 风险提示:钢材需求大幅下降,原燃料价格大幅波动
中信特钢 钢铁行业 2021-06-25 22.29 -- -- 22.36 0.31%
28.05 25.84%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了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30亿元–42.30亿元,同比增长50.24%-53.87%;基本每股收益0.818元/股–0.838元/股,同比增长50.09%-53.76%。 点评:公司上半年业绩显著提升。2020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50.24%-53.87%,单二季度净利润增速约51.2%-58.6%,维持高增速,主要得益于与下游龙头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进而保持订单稳定可持续;多举措降本增效,消化成本大幅上涨等不利因素;高品质特殊钢行业需求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拟发可转债50亿投建新项目,进一步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该可转债募集资金将用于“三高一特”产品体系优化升级项目、湖北中特新化能科技有限公司焦化环保升级综合改造项目、高参数集约化余热余能利用项目、全流程超低排放环保改造项目和补流资金,均围绕主业展开。 首先,将助力公司快速提高产能,优化产品布局,提高高端特殊钢材料的产能比重,促进公司在高端领域不断提升份额,紧抓“三高一特”产品进口替代的发展机遇,快速高效地满足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战略带来的旺盛需求。 第二,湖北中特新化能科技有限公司迫切需要进行焦炉优化升级改造、提高焦炭产能水平,从而有效满足对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钢铁生产的配套需求,保障焦炭产品的供应质量和稳定性,稳定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的生产工序,降低其生产成本。 第三,环保需求日益提升,公司建设超高温亚临界煤气、蒸汽综合利用发电工程,将显著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购置相关设备进行环保及减排改造。 我国中高端特钢内有“进口替代”,外有“全球份额提升”。目前我国中高端特钢比例约4%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差仍较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被国家列为转变发展模式的主要举措,而特钢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基础产业以及先进制造业的关键基础材料。随着我国工业化深入和装备制造向高端化升级,高品质、高性能、定制化特钢产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公司作为全球中高端特钢行业龙头,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端制造需求扩张,中高端特钢发展空间广阔。公司是全球特钢龙头,不断进行产业结构改善,高端特钢比重不断提升,顺应“碳中和”发展趋势进行高质量发展, 业绩有望持续增长。预计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82.74/88.16/93.13亿,EPS 分别为1.64/1.75/1.85元,对应PE 分别为13.5/12.7/12.0倍。 风险提示:高端制造发展进程放缓,原燃料价格大幅波动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6-25 13.85 -- -- 17.94 29.53%
23.30 68.23%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中报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7-1.5亿,同比增长151.34% - 175.19%。 点评: 公司二季度业绩持续爆发。公司中报归母净利润预计约1.37-1.5亿,同比增速151.34% - 175.19%,其中二季度实现6089.47 -7389.47亿,同比增速13.84%-38.14%。工程类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具备显著的季节性特征,通常下半年业绩好于上半年,下游轨交市场高景气的背景下,全年业绩高成长可期,同时收购子公司昌吉利剩余40%股权的审议已通过股东大会表决,有望为公司成长带来持续动力。 打造轨交减振降噪平台型公司,内伸外延下不断提振业绩预期。公司近年不断进行内伸外延式发展,旗下设立十余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一方面依托自身龙头优势,不断扩张现有减振垫、套靴等轨交减振产品,同时依托现有自身较强的技术储备和资源优势搭建的轨交减振产业链平台,扩展橡胶弹簧、扣件、钢轨波导吸振器等减振降噪新产品,进一步提高行业市占率,另一方面拓展多元化业务,发展建筑减隔震(抗震立法驱动)、锂化物(昌吉利子公司)等跨行业产业,为公司快速成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城市群、都市圈”持续发力,轨交减振降噪需求扩张确定。2021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目标形成一批多种轨道交通一体衔接、高效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过8000公里,其中新建干线铁路3702公里,城际铁路1280公里,市域1367公里,城市轨道交通或将超过1651公里,我们假设城际铁路市域及城市轨交50%左右应用减振降噪技术,则仅长三角地区就贡献减振里程2149公里,有望带来百亿减振降噪空间。随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出台,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9000公里以上,该政策的出台正说明了成渝地区将成继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之后第四个发力轨道交通且备受国家政策支持的地区,轨交建设需求有望持续超预期。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草案已过,公司配套产能推进顺利,有望同步受益。公司建筑减隔震在建产能7200套,计划明年一季度投产,公司有望依托自身较强的轨交领域市场优势,进行业务延伸拓展,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在地铁上盖及沿线物业建筑减隔震领域较具市场优势,有望提高单个轨交项目附加值,带来增量收益,未来TOD 快速发展背景下,市场需求空间可观。 投资建议:公司是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公司,下游轨交长期受益于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行业空间将受“城市群”广阔的建设需求所带动。轨交减振降噪需求旺盛,公司作为细分领域龙头,主业经营有望延续高增长,同时公司拓宽业务领域,一方面子公司昌吉利发展高价值的新能源板块,另一方面布局建筑减隔震,受益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享受建筑减隔震扩容红利,进一步助力公司增厚业绩、提升估值、改善现金流。预计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0/5.34/7.98 亿,EPS 分别为1.03/1.57/2.34 元,对应PE 分别为22.94/15.05/10.06 倍,公司属高增长低估值细分龙头,市值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执行不及预期,轨交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基建资金面收紧。
永兴材料 钢铁行业 2021-05-20 59.02 -- -- 64.10 8.61%
102.09 72.9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预案,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110,000.00万元,其中年产 2万吨碳酸锂项目和180万吨/年锂矿石选矿项目由全资子公司江西永兴新能源通过增资实施。年产 2万吨汽车高压共轨、气阀等银亮棒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由公司自主实施。 点评: 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11亿元,其中包括以下项目: 增强锂电材料行业竞争优势。年产 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 50,551.83万元,为配套该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 180万吨/年锂矿石高效选矿与综合利用项目(拟投 27,723.19万元),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选矿能力,建设周期预计均为 12个月。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把握需求旺盛,锂资源及下游产品供给存在缺口的市场机遇,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增强在锂电材料行业的竞争优势并提升市场地位。 优化特钢产品结构,巩固特钢新材料市场地位。年产 2万吨汽车高压共轨、气阀等银亮棒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 12,997.97万元,建设期预计为 24个月。该项目实施有利于公司满足汽车等高端制造行业对银亮棒广阔的市场需求,推动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此外,本次募集资金还包括补充流动资金 18,727.01万元,满足主业资金需求,优化资本结构,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持续性分红计划凸显投资价值。公司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如无重大资本性支出项目发生,公司进行股利分配时,应当采取现金方式进行分配,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 20%。同时公司也将就不同阶段及情况考虑分红方案,成熟阶段无重大支出、成熟阶段有重大支出、成长阶段有重大支出三种阶段分别对应 80%、40%、20%的比例。 公司自有矿山,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具有成本优势,随着 2万吨碳酸锂逐步建成,公司将具有 3万吨碳酸锂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厚业绩。 我们认为云母提锂综合利用是云母提锂的终极归宿,未来成本仍有降低空间。 投资建议:预计 2020-2022年 EPS 分别为 1.88/3.01/5.18元,对应 PE 分别为 33.88、21.21、12.31倍。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04-29 59.51 -- -- 132.32 58.47%
94.31 58.48%
详细
2021Q1营收高增长,储备人才,为行业扩容蓄力,原材料成本及费用上涨影响净利润,但行业逆境时中长期利好龙头企业。2020年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49%/77%/71%,维持较高增长,同时产品盈利同比提升,隔震与减震产品毛利率分别提升1.13/2.71个百分点。2021年 Q1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59%/32%/30%,净利润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原因主要有几方面:1)原材料成本上升,一季度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同比去年钢材价格上涨高达 30%以上,而钢材采购总金额占比较高,2)公司致力于扩大经营,储备人才,为行业扩容蓄力,职工薪酬增加及市场开拓费用较高导致销售及管理费用大幅上涨,Q1支付给职工的现金达2708.66万元,同比增速达 96.26%。 一方面,公司目前已开始采取套期保值等措施,未来有望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带来的原材料涨价影响,另一方面,市场扩容预期确定(详请参考我们的系列专题报告),同时公司积极扩产且订单饱满,前期因扩大业务而产生的费用支出将在未来产生有效收益,进而实现费率降低、净利率提升。 现金流质量优质。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流量 1.2亿,同比增加 324.9%,主要由于销售回款增加所致。2021年一季度现金流虽然流出量增加较多,但其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增长高达 227%,主要由于公司加快项目投资,购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出增加所致,此外,经营活动现金流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较多,一般为扩大经营所做材料购买等。 研发人员占比提高,有望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大幅提高,由 2019年的 43人,占比仅 9.62%,提升至 2020年的133人,占比 25.43%。同时,又设有周福霖院士工作站,高端研发人员众多。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高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也是行业标准制定者,已获得授权专利74件,2020年新增研发项目 9项。公司凭借行业领先地位推动多项国家及地方标准制定,产品标准优势凸显,未来随着行业提质化发展不断推进,龙头优势有望愈加显著。 投资建议: 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防灾减灾重视度日益提升,“防灾减灾”同新能源行业一样,是确定性高的发展方向,且正在高速成长期,减隔震有望成“双循环”的重要赛道。柔性抗震技术是扩内需、提质量、利国利民的确定方向,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年来应用效果良好。《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减隔震技术应用能够降低钢材水泥用量,有望成为建筑业减排有效抓手,减隔震空间有望看到 1000亿以上(详请参考碳中和专题报告)。同时行业本就处于高速发展期,立法只是加速器,公司作为领先行业的绝对龙头,今年被工信部评为“单项冠军”,竞争实力凸显,具备更高附加值,上升空间较大。由于立法落地不及预期,我们下调了盈利预测,假设今年立法落地,公司产能顺利达产,预计 21-23年 EPS 分别为 1.74/3.5/6.88,对应 PE 分别为 47/23.39/11.89。维持“买入”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