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小勇

东北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550519100002,曾就职于招商证券、民生证券、新时代证券,现任职东北证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5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金晶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11-29 9.48 11.74 108.16% 9.98 5.27%
9.98 5.27%
详细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业务增长优势显著。公司前身成立于1959年并于2002年于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全中国最早的几家上市玻璃企业之一。2006年,“金晶”商标被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成功中标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工程项目。公司发展底蕴深厚,为国家玻璃工程发展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玻璃生产技术,品牌优势显著。公司近5年归母净利润上涨趋势明显,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盈利能力逐渐增强,毛利率大幅增长,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稳健,增长趋势明朗。 浮法玻璃进入第一梯队,超白玻璃引领市场。公司目前生产的浮法玻璃主要包括建筑用超白玻璃,优质浮法玻璃,太阳能超白玻璃等玻璃产品,主要应用于房地产、汽车、光伏、工业品等领域。2020年公司浮法玻璃按产能计的市占率排名第7,在中国市场份额为3.7%。其中,超白玻璃是公司重要竞争优势,公司共有四条线生产超白浮法玻璃,总产能达2600t/d,占国内总产能的21%。 布局光伏玻璃领域,打开长期发展空间。公司紧跟行业大势,利用自身在技术、经营上的优势,积极进军光伏玻璃产业。公司分别在马来西亚、宁夏石嘴山布局光伏玻璃生产线,率先抢占广阔市场。在“双碳”背景下,光伏玻璃成为未来玻璃市场重要发展方向,光伏玻璃需求增量稳定,市场空间不容小觑。公司在传统浮法玻璃领域深耕多年,技术经验丰富,转产光伏玻璃可行性良好,具备灵活调整浮法和光伏玻璃产能的先发优势,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有利地位。 纯碱业务实力强劲,深耕多年规模优势显现。公司立足华东地区,纯碱产量占山东全省纯碱产量的40%以上,区域优势明显,产量稳居行业前列,目前已经成为纯碱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具备规模化经营优势。同时,公司通过自产自销,实现纯碱及玻璃业务产业链联动,通过纯碱技术进步、优化工艺操作管理水平逐步改善玻璃生产成本,成本控制成效明显。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为1.25/1.42/1.60元,对应PE为7.65/6.74/5.99倍。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下游地产竣工进度不及预期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1-11-04 7.72 11.41 123.73% 8.06 4.40%
9.55 23.70%
详细
事件: 公司 10月 28日公布了 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123.27亿元,同比增加 15.33%;归母净利润 18.38亿元,同比下降 7.39%;扣非净利润 18.04亿元,同比下降 1.93%。 点评: 营收稳步增加,净利润有所下滑。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前三季度营收3153.79亿元,同比增加 22.30%,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1123.27亿元,同比增长 15.33%。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 63.56亿元,同比增加 8.40%,扣非净利润 61.27亿元,同比增加 7.93%。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8.38亿元,同比下降 7.39%,扣非净利润 18.04亿元,同比下降1.93%。 新签订单充足,业绩增长可期。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累计签订项目 7134个,累计新签合同总额约为人民币 5205.91亿元,同比增长 3.61pct。国内外水利电力业务新签合同额合计约为人民币 2071.87亿元,同比增加13.43%。新签订单金额为前三季度营收的 1.65倍,订单充裕,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可期。 剥离地产业务,融资渠道有望拓宽。受限于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偏紧,涉房央企股权融资一定程度上有所限制。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拟将所持房地产板块资产与电建集团持有的优质电网辅业相关资产进行置换。置换完成之后,公司将不再涉及地产开发业务,融资渠道有望拓宽。 碳达峰方案出台,利好公司未来发展。近日,国务院印发《2030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到 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亿千瓦以上,“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 4000万千瓦左右。公司具备风光水储全行业布局优势,竞争优势明显。公司是中国水利工程行业的领头羊,目前公司在国内抽水蓄能规划设计方面的的份额占比超过五成。在国家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公司有望长期获益。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预计公司 2021-2023年 EPS 为 0.59/0.66/0.74元。 对应 PE 为 13.97/12.52/11.13倍。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估值与盈利预测不及预期。
筑博设计 综合类 2021-11-03 19.73 16.90 91.18% 22.15 12.27%
24.80 25.7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年三季报,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2.44亿元,同比增长 3.82%;归母净利 1814.86万元,同比下降 37.89%;扣非 1411万元,同比下降 41.14%。 点评: 营收增长稳健,减值拖累利润表现。公司 2021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6.78亿元,同比增长 13.48%,归母净利 8549.10万元,同比增长 8.13%,前三季度实现毛利为 2.29亿元,同比增长 1.17%,公司的业务规模有所增长,业绩指标增长明显。其中单三季度营收增加归母净利下降主要原因为公司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与政府补助等其他收益减少所致。 毛利率高且有所增长,业绩质量提高。公司毛利率维持在 30%以上,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毛利率为 33.81%,同比增长 1.02pct,说明公司盈利能力在逐步增强。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销售费用率与研发费用率也有所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与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3.53%与5.97%,同比增长分别为 0.25pct 与 1.66pct,管理费用率 12.47%,同比下降 1.28pct,公司管控能力有所增强。 资金更加充足,资产配置良好。公司货币资金充足,资产结构优良。截至 2021年 9月公司总资产 17.62亿元,其中货币资金 2.75亿元,同比增长 16.77%,交易性金融资产 7.15亿元,同比增长 2.14%,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占总资产的比重高达 56.19%,且公司负债率较低,截止 2021年 9月,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33.04%,同业横向比较公司负债率较低,抗风险能力优越。 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增加,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公司持续加大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海绵城市设计技术、BIM 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进行整合研究,2021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 4048.4万元,同比增加达 59.56%。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拥有专业注册人才 170余名,技术研发人员 209名,设计人员 1904人。 由于公司减值计提调整盈利预测,给予公司“买入”评级。预计公司 2021-2023年 EPS 为 1.52/2.09/2.44元。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估值与盈利预测不及预期。
长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1-10-29 18.10 26.81 178.98% 19.38 7.07%
19.38 7.07%
详细
事件: 公司 10月 27日披露 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8.33亿元,同比增长 24.11%;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4.21亿元,同比增长114.50%。 点评: 归母净利润翻倍增长,非经常性损益拉动利润。公司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6.55亿,同比增长 14.64%,环比增长 4.89%;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1.61亿元,同比增长 122.79%,环比增长 4.92%。毛利率同比增长9.74pct 至 24.12%,净利率同比增长 11.96pct 至 24.63%。 出售铑粉,盘活资产创造利润。公司第三季度完成出售铑粉 10kg,累计转让金额 6,027.00万元(含 13%增值税),非经常性损益增加,对归母净利润影响金额为 5803.82万元,同比增长 402.73%。2021年铑粉价格一路走高,第三季度虽略有回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仍达到约 50%。 公司此时出售铑粉,不仅表明公司铑粉储备充足,也有利于公司盘活资产,优化资产结构。 玻纤量价支撑利润,资产处置收益配合拉动。截至 2021年 8月末,行业内重点企业玻纤纱库存为 19.9万吨,同比减少约 50%,处于历史低位。 市场需求旺盛,供给紧俏,使国内玻纤价格持续上涨第三季度末,各类粗纱价格同比增长均超过 20%。在产品销量及价格增长的共同作用,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增长。同时,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处置收益为 5147.26万元,上期发生额为-5196.60元,公司处置固定资产大幅拉动公司利润。 行业景气度提升,出口有支撑。国内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达 35.3万,同比增长 177.02%,国内对玻纤制品需求迅速增长。出口方面,2021年 8月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量为 16.1万吨,同比增长 47.1%;出口金额 3.01亿美元,同比增长 71.7%。我国海运紧张局面有望逐渐缓解,公司玻纤制品出口量有望随海运货柜缓解持续增加,行业景气度回升。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预计 2021-2023年 EPS 为 1.04/1.24/1.34元,对应 PE 为 16.96/14.22/13.25倍。 风险提示:海外需求不及预期,估值与盈利预测不及预期。
东华科技 建筑和工程 2021-10-29 13.27 17.54 146.35% 12.94 -2.49%
16.20 22.0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16.01亿元,同比增长14.02%;归母净利6414.79万元,同比增长9.02%;扣非6337.34万元,同比增长8.93%。 点评:总承包项目进展正常,业绩稳步增长。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38.07亿元,同比增长44.94%,增长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公司稳步推进各项生产经营工作,在建总承包项目进展正常,按完工进度确认的收入同比有所增加;毛利润3.72亿元,同比下降0.01%;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26.66%;扣非1.95亿元,同比增长27.21%。 毛利率有所降低,费用端保持稳定。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9.76%,同比下降4.39pct,主要系化工行业总承包项目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净利率同比下降0.75pct 至5.19%;销售费用率为0.92%,同比增加0.01pct,管理费用率与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73%与1.86%,同比分别减少0.55pct 与0.26pct,费用率较去年变化不大。 投资建设PBAT 项目,发展前景可观。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10万吨/年BDO 联产12万吨PBAT 项目以及10万吨PBAT 项目。PBAT 项目受国家政策推动较大,国家持续推出塑料污染治理顶层设计,同时公司在开展PBAT 产品改性、催化剂开发等研发工作方面充分发挥了工程公司的技术优势,发掘PBAT 下游地膜应用,推进PBAT 产业技术的发展,再者此项目目前市场缺口较大,发展前景好。 订单量增长迅速,盐湖订单落地前景可期。根据公司披露新签合同数量统计,2020年新签工程合同额为89.19亿元,同比增72.21%,在盐湖提锂方面,30余亿订单已经落地。公司签约项目涉及煤化工、环境治理等领域,其中煤化工等化工项目签约额为80.93亿元,占年度合同总额的90.74%。碳酸锂随下游景气提升需求提振,后续提锂订单逐步落地,给予公司更大发展空间。 鉴于碳酸锂订单落地,提升盈利预测。给予公司“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EPS 为0.51/0.91/1.19元。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估值与盈利预测不及预期。
金晶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10-13 10.40 13.03 131.03% 11.65 12.02%
11.65 12.02%
详细
事件:公司10月11日晚间披露三季报,公司2021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91亿元,同比增长48.82%,归母净利润12.48亿元,同比增长581.1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23亿元,同比增长633.06%点评:2021Q3高速增长,营收净利表现亮眼。公司2021Q3实现营收17.46亿元,同比增长40.55%,环比减少6.83%;归母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333.51%,环比增长8.64%;扣非后归母净利4.63亿元,同比增长447.61%,环比增长13.48%;销售毛利率36.47%,同比增长105.81%,环比增长10.92%。公司Q3各项营业指标表现亮眼,增长趋势明显。 浮法价格有望持续向好,需求端旺季来临助力业绩持续增长。国内浮法玻璃价格自今年年初以来持续走强,受库存累积影响,9月浮法价格有所回调,均价达到3062.92元/吨。由于疫情转好,今年我国地产施工/竣工面积增长明显,截止21年8月份我国房屋竣工面积达到4.6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5.96%,施工面积达到9.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37%。 随着下半年地产施工竣工“金九银十”旺季来临,我们预计到年底有望达到竣工需求高峰,浮法需求端持续发力,支撑业绩高速增长。 积极响应“碳中和”,光伏、节能双向发力。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报告显示,1-8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合计22GW,同比增长31%。公司2018年起开始参与光伏玻璃建设,掌握薄膜太阳能面板玻璃等多项专用技术,三季度公司宁夏600t/d一窑三线光伏轻质面板生产线点火投产,预计年产2849.5万平方米,马来西亚两条生产线预计今年四季度开始陆续点火投产,未来公司持续规划多条光伏生产线,产能扩大有望进一步推动光伏玻璃业务增长。同时积极推动节能玻璃产业研发,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双银、三银镀膜节能玻璃,应用于BIPV领域,为零碳建筑提供产品支撑。双碳背景下光伏节能发展空间广阔,政策助推加码业绩持续发展。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根据公司季报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12/18.40/21.20亿元,EPS为1.13/1.29/1.48元,对应PE为9.14/8.01/6.95倍。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与估值不及预期。
中国能建 2021-09-30 2.84 3.65 66.67% 3.33 17.25%
3.33 17.25%
详细
优质能源建设企业,行业发展助推有望坐稳龙头。公司2014年底成立,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先后承建过世界首个“三百”火电工程、世界最大风光储输等工程。当前双碳背景下,水电、新能源等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2020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对风电与光伏均提出了与国家战略相适应的政策,对装机规模、金融补贴等各方面实施了政策引导。同时新能源如火如荼地发展迫切增加了对储能技术的需求,而风电、光电发电侧的波动性更突显了储能技术对解决削峰填谷这一问题的空间,在双碳大背景下,两者结合将作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政策支撑行业发展,助力公司增长有望进一步稳坐龙头。 能源勘测设计龙头,转型发展欣欣向荣。公司是“行业领先、世界一流”的能源一体化方案解决商。在能源电力领域产政策和发展规划研究上处于引领地位,在海上风电、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在电力规划咨询、火力发电等勘测设计市场公司占有率超过70%。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强大的工程建设实力,从传统的勘测设计领域进一步向EPC工程总承包业务转型,在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开展相关业务,拥有100余个海外分支机构,300多个在建大中型项目。传统业务向EPC、海外持续转型,未来发展欣欣向荣。 聚焦新能源业务发展,风光水储多点开花。截至2020年,公司控股装机容量达2866兆瓦,同比增长86.95%,在建装机容量2034兆瓦,年发电量达到45.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4%,公司新能源装机容量飞速提升,新签合同超额完成。公司水电领域资质完善,技术优势显著,海上风电、光伏储能等业务经验积累雄厚,在国内国际均签订大型项目,未来双碳环境持续发展,公司充分发挥风光水储业务协同效应,新能源业务多点开花,助力未来增长。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27%/13.73%/14.28%,实现归母净利润85/96/112亿元,同比增长28.07%/12.54%/17.09%,2021-2023年EPS为0.20/0.23/0.27元,对应PE为13.51/12.00/10.25倍。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新能源建设情况不及预期。
粤水电 建筑和工程 2021-09-27 5.86 8.40 111.59% 6.77 15.53%
6.77 15.53%
详细
公司是一家集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服务于一体的建筑公司,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及轨道交通等工程建设,水力、风力、太阳能光伏清洁能源发电业务以及风电塔筒装备制造业务。 经营业绩表现亮眼,营收增长趋势明显。公司 2021H1实现营业总收入68.03亿元,同比增长19.16%;实现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47.6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41.38%。公司业务表现亮眼,未来增长趋势显著。 行业政策加码,抽水蓄能打造新增长点。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规模达到3亿千瓦,新增投资规模约18,000亿元。公司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作为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广东惠州、深圳、清远等多地参与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施工,具有丰富的抽水蓄能项目经验和技术。公司将国家抽水蓄能政策,进一步发挥资质技术和区域龙头优势,打造“碳中和”背景下的业务全新增长点。 清洁能源持续发力。公司是广东省属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最大的企业,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开发建设运营的经验。截止2020年公司已投产发电的清洁能源项目总装机1,442.38MW , 其中水力发电213MW,风力发电673MW,光伏发电556.38MW。公司21H1实现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收入1.47/4.26/2.74亿元,同比变化-7.84%/8.05%/16.67%。 积极响应国家部署,风光水一体化同步发展。为进一步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公司计划2021年完成清洁能源投产20万千瓦、新增核准备案70万千瓦,21H1新增清洁能源项目总装机75MW,实现上网电量18.4亿度。未来公司持续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业务重点发力,充分利用新能源业务的协同作用,实现风光水一体化协同发展,支撑业务进一步增长。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为8.68元。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 为0.28/0.33/0.40元,对应PE 为21.08/17.53/14.60倍。 风险提示:项目落地不及预期,估值与盈利预测不及预期。
东华科技 建筑和工程 2021-09-09 11.29 17.54 146.35% 15.80 39.95%
15.80 39.95%
详细
发展历史底蕴深厚,传统业务亟待转型。东华科技公司前身为中国化学工业部第三设计院,公司有接近50年的工程设计项目经验,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完成在化工、石油化工、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大中型工程项目2000多项。公司20年营收创历史新高,净利润稳健增长,其中EPC作为传统优势业务占比较大,覆盖煤化工、石化、精细化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可降解黄金时期到来,PBAT实业化方向明晰。我国正处于限“禁塑”政策推广初期,且塑料产量高、废塑再利用率低,面对白色污染加剧的今天,PLA、PBAT、PBS等主要可降解塑料的需求正快速增长,公司从年初以来,前后与新疆天业、曙光绿华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PBAT项目、签署年产10万吨BDO联产12万吨PBAT项目EPC工程总承包合同,同时引入陕煤集团的战略投资,可推动东华科技PBAT项目的技术进步和流程优化,不断完善公司实业布局。 级电池级DMC凸显竞争优势,双实业发展路线已然清晰。电解液上下游需求热度不减,现阶段供需错配导致电池级DMC价格趋高,强强联合,公司与榆林化学共同投资、建设、运营“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50万吨/年DMC一期工程项目”,巩固公司DMC工程建设市场地位。 自主可控,盐湖提锂工程设计大有可为。国内锂资源集中于盐湖,产能释放空间大,随着下游需求回暖,供需错配下加速锂盐价格上涨。作为国内第一家涉足盐湖提锂工程设计的大型设计院,东华科技作为市场上唯一的碳酸锂工程设计供应商,拥有碳酸锂反应器技术专利,2018年与藏格锂业签订《2万吨/年碳酸锂项目工程设计合同》,仅用三年时间实现碳酸锂产能达成,满产满销,产能爬坡时间短,创了从极低浓度卤水成功规模化提锂的先例,公司拥有EPC与项目设计复合背景,具有行业内绝对竞争力。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若公司PBAT以及DMC项目如期开展,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为0.51/0.81/1.07元,对应PE为21.97/13.91/10.56倍。 风险提示: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1-09-08 7.26 11.41 123.73% 9.96 37.19%
9.96 37.19%
详细
装机容量提升,聚焦风光水电布局。2021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187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3.8亿千瓦,同比增长4.7%,风电2.9亿千瓦,同比增长34.7%,太阳能发电装机2.7亿千瓦,同比增长23.7%。 截至6月,公司累计装机容量达1638.4万千瓦,其中水电、新能源占比达到80.71%。公司将加大新能源项目投资,“十四五”风光电新增装机量30GW,下属28家子企业新能源目标新增48.5GW。 新签合同额增长,海内外发展空间广阔。公司上半年实现新签合同3822.66亿元,同比增长13.70%,新能源项目合同金额达621.62亿元。 上半年光伏海外订单约占40%,签约480MW光伏电站项目,在智利首次打开新能源市场,与印尼签署了第一个大型光伏电站,东南亚最大的漂浮光伏电站合同,屡次突破历史。 市场绝对龙头,发挥“懂水熟电”优势。公司承担国内大中型水电站80%以上的规划设计任务、60%以上的建设任务,占有全球50%以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市场。光伏和风电方面公司均承担半数以上的规划设计任务,且中国最大的电站辅机制造商。2021一季度全国用电量同比增速达22.4%,社会需求高增,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加速发展。 上半年营收高增,工程业务稳步发展。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030.51亿元,同比增加26.40%,归母净利润45.18亿元,同比增加16.45%。受新能源等项目快速扩张的推动,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业务营收达1698.68亿元,同比增长29.19%。境内营收达1678.87亿元,同比增长30.57%,境外积极复工复产,营收343.31亿元,同比增长9.19%。 电价上涨,扩大盈利空间。7至8月,蒙西、宁夏、上海相继调整电力交易市场价格,顺应现行“基准价+上下浮动”的电价机制,打破暂不上浮规定。公司上半年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受结算电价下调等影响,毛利率同比下降5.32pct。目前,还原电力市场属性,交易电价上涨为未来主要趋势,有助于公司电力相关业务毛利率进一步提升,提高盈利能力。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鉴于公司实业发展态势良好提升目标价至11.8元。预计2021-2023年EPS为0.59/0.66/0.74元。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估值与盈利预测不及预期。
中国交建 建筑和工程 2021-09-03 8.34 9.37 -- 10.41 24.82%
10.41 24.82%
详细
事件:中国交建8月31日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 2021年 H1实现营业收入3406.27亿元,同比增长38.21%;实现归母净利润97.71亿元,同比增长90.7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8.03亿元,同比增长95.37%。 点评:21Q2表现亮眼,营收增长符合预期。公司2021Q2实现营业总收入1887亿元,环比增长24.2%;实现归母净利润54.45亿元,环比增长25.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5.99亿元,环比增长9.4%。公司Q2业绩表现亮眼,营收增长趋势明显。 主营业务表现优秀,毛利控制稳定。公司2021H1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业务/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032.41/208.97/231.43/66.8亿元,同比增长38.83%/53.34%/43.82%/34.63% , 毛利率分别为10.4%/14.2%/11.3%/6.6%,同比下降0.6/0.1/1.1/2.8pct。在上半年原材料市场涨价的背景下,公司毛利波动幅度较小,体现公司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 新签订单大幅释放。公司2021H1新签订单总额为6,851.31亿元,同比增长28.52%;基建建设业务新签订单合同额为6012.52亿元,同比增长25.77%;其中港口建设/道路与桥梁/铁路建设的新签合同额分别为322.01/1518.88/112.27亿元,同比增长46.16%/29.34%/864.52%,城市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3155.82亿元,同比增长41.94%。 基建发力正当时,专项债有望助推订单增长。上半年我国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2.4%。下半年专项债有望迎来发行高峰,基建市场投资将进一步增强,公司作为基建市场龙头之一,下半年受“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影响,基建市场投资持续反弹,未来订单有望进一步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业绩增长趋势显著。 公司所处行业景气提升,上调目标价及评级至“买入”。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 为1.22/1.36/1.50元,对应PE 为6.60/5.91/5.35倍。 风险提示:订单回款不及预期,估值与盈利预测不及预期。
中国中冶 建筑和工程 2021-09-02 5.05 5.49 62.91% 6.30 24.75%
6.30 24.7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510.03亿元,同比增长39.01%;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9.37亿元,同比增长37.46%。 点评:业绩超。预期,主营业务表现亮眼。“两利四率”超额完成时间进度目标,经营质量效益大幅提升,2021年Q2营业收入1565.80亿元,同比增长45.20%,实现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64.75%。上半年公司工程承包/装备制造/资源开发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2,312.57亿元/60.65亿元/34.78亿元,同比增长41.41%/26.51%/135.07%。 订单量创新高,多领域齐发力。报告期内公司订单量再创历史新高,新签工程合同额5,916.95亿元,同比增长31.62%,同期增长率连续3年超20%。其中,新签冶金工程/非钢工程/海外工程合同额分别为981.13亿元/4,935.82亿元/228.73亿元,同比增长57.68%/27.43%/103%,其中新签50亿元以上项目合同713.47亿元,同比增长1,012.82%。 矿产资源业务突出,有望迎价值重塑。2021H1资源开发营业收入34.78亿元,同比增长135.07%,毛利率上升21,61pct至42.41%,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项目上半年平均达产率为10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倍,利润同比扭亏增盈8.2亿元;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项目2021H1实现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15倍;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项目上半年采、选、冶生产超额完成进度计划,分红利润同比增长7.3倍达1.6亿元。 政策加持,把握新兴产业赛道机遇。双碳大背景下,公司积极布局多元化战略。目前公司在全国大型焚烧发电咨询设计领域的市场份额已达60%,报告期内生态环保项目合同金额逾75亿。2021H1新签黄石新港大成1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一期)等多个新能源和半导体工程项目,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地,新兴产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订单量创新高,上调目标价,给予公司“买入”评级。公司2021-2023年预计实现EPS为0.43/0.48/0.54元,对应PE为10.69/9.40/8.44倍。 风险提示:订单落地不及预期,估值与盈利预测不及预期。
阳光城 房地产业 2021-09-01 4.27 8.61 2,227.03% 4.90 14.75%
4.90 14.7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 299.32亿元(同比+24.10%),归母净利润19.94亿元(同比+17.08%)。 毛利率继续下滑,投资收益增厚利润。结算方面,公司当期实现结算收入299.32亿元,同比+24.10%。期内公司实现毛利率18.17%(同比-8.3pct),较2020年末下降1.9pct,公司毛利率下探主要系2016-18年所获高价地进入结转通道叠加销售限价政策影响; 实现净利率7.55%, 同比上升0.21pct;实现归母净利率6.66%(同比持平),较2020年末上升0.3pct。公司本期毛利率下滑、净利率提升的原因为投资净收益大幅增长272%至14.48亿元(杭州丽光城等小股权合作项目本期录得收益较高)。费用率方面,期内三费/营收8.3%(同比+0.1pct),销管费用/销售金额2.01%(同比+0.3pct),财务费用/营收1.02%(同比持平)。 销售稳增投资力度回落,拿地聚焦成本改善。期内实现销售金额1013.14亿元(同比+12.6%),实现销售回款856亿元(同比+18.7%),回款率84.5%,完成2021全年销售目标2200亿元的46.1%;实现销售面积627.63万方(同比-13.65%);实现销售均价16142元/平(同比+30.4%)。期内公司新增土储429.18万方(同比-51.5%);拿地金额为206.6亿元(同比-62.4%),公司投资聚焦于一二线城市,预计一二线城市的未来可售货值占比为75.52%;楼面价为4813元/平(同比-22.44%),楼面价/销售均价为29.8%,同比-20.3pct;拿地金额/销售金额为20.4%,同比-40.6pct,整体来看,公司上半年拿地力度收缩较为明显的同时,拿地静态毛利率有明显提升。总土储来看,截至期末公司录得土储11416万方,权益比例为67.46%,单位成本4119元/平。今年8月,公司物管子公司阳光智博以100%股权换取万物云4.8%的股份,预计本次交易为阳光智博带来的评估增值将为公司带来净资产增长。 融资成本优化,三道红线位居黄档。期内公司融资成本7.48%,同比-0.81pct。三道红线方面,公司资产负债率(扣除预收款)78.8%%,净负债率为93.84%,现金短债覆盖比为1.53,三道红线维持黄档,预计在2024年前达标绿档。期内,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入79.93亿元,继续保持正值;公司有息负债规模953.23亿元,较2020年末下降10.11%,其中非银融资占比21.94%,稳定在较低水平,负债结构良好。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买入评级,考虑十年业绩指引,预计公司2021-23年EPS 为1.56、1.99、2.37元,对应2021-23年的PE 分别为2.77、2.19、1.84倍。 风 险提示:疫情反复存在不确定性;业绩预测和估值判断不达预期。
中南建设 建筑和工程 2021-08-31 4.62 9.62 1,102.50% 5.07 9.74%
5.07 9.7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384.82亿元,同比上涨29.6%,实现归母净利润 17.48亿元,同比下降 14.7%。 毛利率稳步回落,非并表项目结转减少影响当期利润下滑。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系去年同期投资收益基数较高叠加本期非并表项目结算减少,带来投资收益的减少。营收增长主要受地产结算规模增长拉动,期内地产结算金额273.8亿元,同比+31.4%。利润率方面,期内公司实现毛利率 16.31%,同比-1.0pct,较 2020全年下滑 1.0pct;实现归母净利率 4.5%,同比-2.4pct,较 2020全年下滑 4.5pct,截至期末录得合同负债 1288.4亿元,覆盖 2020年营收 1.63倍,已售未结资源 1202.9亿元,覆盖 2020年营收 2.05倍,充分保障未来增长。 费用率方面,期内三费/营收为 8.2%,同比-0.2pct;销管费用/营收为 6.7%,同比-0.2pct;销管费用/销售金额为 2.4%,同比-0.1pct;财务费用/营收为 1.5%,同比+0.03pct。 销售稳增拿地审慎,土地成本把控得当。期内公司实现销售金额 1089.8亿元,同比+33.9%,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 36%、长三角占比 62%,公司 2021年销售目标为 2500亿元,本期完成率为 44%;实现销售面积 790.1万方,同比+29.7%;实现销售均价 13793元/平,同比+3.2%。拿地方面,期内公司拿地面积 699.9万方,同比+1.7%,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 22%、长三角占比 43.8%;拿地金额 291亿元,同比-4.2%;楼面价 4158元/平,同比-5.8%,拿地金额/销售金额为 26.7%,同比-7.3pct,楼面价/销售均价为 30.1%,同比-7.6pct。开竣工方面,期内公司实现新开工 541万方,同比-5.9%,完成年度计划的 58%;竣工395万方,同比-25.0%,完成年度计划的 32%。截止期末,公司在建项目建面3193万方,未开工项目建面 1547万方,合计 4740万方,其中一二线城市面积占比约 33%,三四线城市面积占比约 67%。建筑业务方面,期内实现营收 113.5亿元,同比+17.2%,新增合同额 153.1亿元,同比增长 3.3%。其中 3亿元以上项目 17个,占新增合同额的 53%。此外,公司会加快探索第二增长曲线,整合中南置地和建筑的各自业务优势,在代建和 EPC 领域加快探索和拓展,同时在地产开发和城市基建领域输出更多管理能力。 三道红线维持黄档,经营性现金流稳健。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入 746.4亿元,是一年内到期的各类有息负债的 3.6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1亿元,持续保持正值。三道红线方面,资产负债率(扣除预收款)为77.42%,同比-4.26pct;净负债率为 95.3%;现金短债比为 1.29,暂居黄档,预计在 2022年前实现三线达标。截止期末,公司录得有息负债 767.6亿元,较2020年末减少 31.5亿元,其中短期负债占比为 27.2%,同比-3.1pct,长期负债占比为 72.8%,长短期结构更为均衡。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买入评级,预计公司 2021-23年 EPS 为 2.41/2.70/3.22元,对应 PE 为 1.90/1.69/1.42倍。 风险提示:行业销售景气度下滑超预期,政策调控收紧超预期。
金科股份 房地产业 2021-08-31 4.60 8.99 661.86% 5.30 15.22%
5.30 15.2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39.73亿元,同比上涨45.1%,实现归母净利润37.05亿元,同比上涨2.5%。 毛利率下调及少数股东损益增长较快双向影响下,本期归母净利润增长较为平缓。本期归母净利润较营收增长较缓的原因主要系毛利率持续回落,此外在全国化布局中主动降低拿地权益比例(自2018年,少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抬升至四成左右,而此前基本低于二成)使得本期少数股东损益同比增长80.4%至11.61亿元也对此有所影响。期内公司实现毛利率20.1%,同比-5.8pct,较2020全年下滑3.0pct;实现归母净利率8.4%,同比-3.5pct,较2020全年提升0.4pct。截至期末录得合同负债1488.00亿元,同比+6.7%,覆盖2020年营收1.70倍。费用率方面,期内三费/营收为7.1%,同比-0.9pct,销管费用/营收为6.5%,同比-0.5pct,财务费用/营收为0.6%,同比-0.4pct。 销售稳增回款率位居高位,拿地审慎多元投资保障质效。期内公司实现销售金额1025.00亿元,同比+18.1%,完成全年销售目标2500亿元的41%,其中华东、重庆占比位居第一二,分别为43%、20%,新一线、二线城市占比分别为40%、25%。期内录得销售回款997亿元,对应销售回款率为97%;实现销售面积1005.00万方,同比+16.9%;实现销售均价10199元/平,同比+1.1%。拿地方面,期内公司拿地面积835.00万方,同比-39.1%,多元投资占比来看,公开市场、地产+、收并购占比分别为43%、25%、15%;拿地金额354.0亿元,同比-35.2%,其中新一线、二线占比分别为49%、37%;楼面价4240元/平,同比+6.4%,楼面价/销售均价为41.6%,同比+2.1pct;拿地金额/销售金额为34.5%,同比-28.4pct,在上半年土拍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公司拿地力度有所减弱。截止期末,公司可售面积7300万方,重庆占比降至23.69%,华东、西南(不含重庆)、华中、华南、华北占比分别为20.94%、18.30%、17.81%、9.22%、5.27%。 三道红线维持绿档,偿债能力有效提升。三道红线方面,公司资产负债率(扣除合同负债)为69.55%,同比-4.8pct;净负债率为77.08%,同比-49.9pct;现金短债覆盖比为1.38,同比+0.32,继2020年末以来继续保持绿档。期内录得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5.14亿元(去年同期为-24.50亿元),EBITDA 利息保障倍数同比+0.29至2.09,偿债能力有效提升,截至期末,有息负债余额同比减少160亿元至941.44亿元。长短债结构来看,短期负债占比为29.1%,同比-3.8pct;长期负债占比为70.9%。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买入评级,考虑公司新五年规划追求高质量发展下增速放缓,预计公司2021-23年EPS 至1.50/1.67/1.87元,对应PE 为3.08/2.77/2.48倍。 风险提示:行业销售景气度下滑超预期,政策调控收紧超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5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