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4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大业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3-11 10.36 -- -- 11.45 10.52%
11.45 10.52% -- 详细
轮胎骨架材料头部企业,迎来业绩修复利润反转公司成立于2003年,设立之初主营胎圈钢丝产品。2012年,公司胎圈钢丝产销量及市占率居全国同业第一。2021年,公司收购胜通钢帘线,补足钢帘线业务短板,形成胎圈钢丝+钢帘线两大类主营产品。业绩层面看,公司营收持续增长,2020~2022年营收CAGR为30%,主要系产能扩张及胜通钢帘线并入,带动销量持续增长。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上市来的首次亏损,系市场需求疲弱,原料、能源价格上涨,钢帘线产能利用率低等因素所致;2023Q1~Q3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同比162.73%,系需求回暖,主要原料价格回落,以及胜通钢帘线产能恢复。 需求回暖带动行业景气,技术创新驱动集中度提升2023H1我国轮胎行业整体复苏向好,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统计和调查,轮胎38家重点会员企业2023年1~5月份综合外胎产量2.49亿条,同比+13.22%。2023H1橡胶骨架材料行业企稳回暖,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骨架材料专业委员会对全国主要会员单位的统计,2023年1-5月我国胎圈钢丝、钢帘线产量分别同比+11.35%、+12.15%。从竞争格局看,胎圈钢丝方面,随行业进入成熟期,市场份额向产品质量佳,具有持续技术开发能力,资金实力强的企业集中,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钢帘线方面,在公司完成对胜通钢帘线的收购重组后,行业集中度提高。 开拓海外市场增收,推动能源建设项目降本公司积极创新,推动产品优化升级,引领行业标准。2022年12月发布自主研发新品缆型胎圈钢丝,2023年主持起草修订ISO16650胎圈钢丝国际标准正式立项,并顺利推进到WD阶段(工作小组草案)。公司客户覆盖全球头部胎企,依托优质客户资源开拓海外市场。2023H1境外订单量同比+58%,超过境内订单量的14%;2020~2022公司对全球前五强轮胎企业的胎圈钢丝销量CAGR为33.65%,上升趋势明显。公公司布局各类能源自给项目,推动降本增效。公司光伏项目2022年发电量约占当年用电总量的9.97%,计划投资的风电项目规划年发电量占2022年用电总量的60.86%;公司2023H1建设的生物质蒸汽项目能够完全覆盖公司当期蒸汽使用需求。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59.24、65.46和71.67亿元,同比+13.64%、+10.50%和+9.4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2.04和3.29亿元,同比+143.27%、+84.42%和+61.79%。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83、16.18、10.00。考虑公司积极推出创新产品,开拓海外市场增收,同时推进能源自给项目降本。我们认为,公司业绩继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后,将保持较高增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政策调整风险
豪能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3-11 8.94 -- -- 10.38 16.11%
10.65 19.13% -- 详细
深耕多年的国内传动系统龙头企业。成都豪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业务覆盖汽车、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领域,主要产品为同步器系列产品、差速器系列产品、航空航天零部件等等。 同步器业务营收稳健增长。同步器是公司的第一大业务,竞争优势明显,行业进入壁垒高,呈现集中化高端化。随着DCT和重卡AMT齐发力,未来几年公司的同步器业务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公司重点拓展差速器业务。差速器市场规模大,采购模式转变为整车厂直接采购总成产品,同时新能源汽车对差速器总成提出更高要求。 公司重点布局差速器业务,具备三大竞争优势:①差速器产品全产业链布局;②客户群基础优且广;③差速器产能建设完善,业务规划长远。 快速切入航空航天业务,打造新成长曲线。公司通过收购昊轶强,进军航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通过参股航天神坤,设立豪能空天,进入航天领域,公司产品认可度高,业务盈利能力强。 积极拓展电机轴、行星减速器等新兴业务。电机轴是驱动电机的关键核心零件,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带动电机轴需求增长。公司投资5.5亿元建设年产200万件新能源汽车用电机轴项目。精密行星减速机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23Q4有产品实现量产,与机器人领域企业交流密切。 投资建议公司同步器基本盘稳固发展,差速器起量驱动业绩高增,布局航空航天业务稳定发展,布局空心电机轴和精密行星减速器成长空间广阔。 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2.73/3.42亿元,同比分别+1.02%/+27.71%/+25.53%。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15.56X/12.97X/10.33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产品替代风险。
汇成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4-03-07 8.90 -- -- 9.18 3.15%
9.18 3.15% -- 详细
事件概述2月23日晚,公司披露2023年业绩快报,2023年公司营收为12.38亿元(同比+31.78%)、归母净利润为1.96亿元(同比+10.47%);2023Q4单季度公司营收3.43亿元(同比+42.00%,环比+1.42%),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53.86%,环比-10.53%)。 分析与判断DDIC产业链部分环节景气度逐渐恢复。从终端需求来看,24M1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同比+10.7%,增幅是近13个月以来最高;IDC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同比+2.8%;Canalys表示OEM、处理器制造商和操作系统供应商等领先厂商将在2024年密集推出具备AI功能的新机型,从而有望提振PC换机需求。从代工环节来看,晶合集成在公告中表示自23Q2开始下游去库存情况取得一定成效,市场需求开始回升,2023年产能利用率与毛利率均呈恢复态势,预计24Q1营收同比增速在90%-111%之间。我们认为DDIC行业景气度复苏有望推升封测端订单,同时,24Q1公司产能利用率维持同比增长态势,我们认为该情况或将延续,公司毛利率有望维持稳健。 合肥生产基地募投项目逐步实施完成,持续关注公司产能提升+结构优化进展。公司可转债预案于2023年6月经董事会决议通过,目前公司已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先行投入,提前锁定募投项目相关设备的交期,12吋先进制程新型显示驱动芯片晶圆金凸块制造与晶圆测试扩能项目及12吋先进制程新型显示驱动芯片晶圆测试与覆晶封装扩能项目投产后形成的新增产能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起逐步释放。另外,目前,OLED显示驱动芯片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且12吋OLED业务附加值较高,因此我们认为OLED市场有望成为公司重点投入领域,据公司预计2024年内OLED产品封测业务营收占比有望持续增长。 公司回购股份彰显后市信心。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公司积极启动回购计划,截至2月29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千万余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1.25%。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受益于公司产能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结构优化等因素,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96/2.47/3.01亿元,对应PE分别为39/31/25倍。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海兴电力 机械行业 2024-03-06 37.60 -- -- 39.30 4.52%
51.15 36.04% -- 详细
领先的智能电表出海企业,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进军海兴电力成立于1992年, 目前是国内最大的自主品牌电表出口企业,目前业务涵盖用电设备、配电设备、新能源三大方向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公司自成立之初便开始深耕国际市场,产品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用电产品外,公司积极拓展配电和新能源业务,从单一用电产品供应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进军。 配用电业务快速增长, 新能源有望成为新增长极能源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以及电网智能化的发展和升级换代, 持续带动电力设备投资需求。当前全球电网投资仍滞后于电源侧投资,未来电网投资建设有望进一步加速。公司以用电设备业务起家, 凭借在系统软件、 AIoT、通信等技术方面的领先布局,形成了较强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公司凭借在配用电业务积累的技术优势与全球市场渠道,积极布局工商业储能、光储充虚拟电厂业务,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 出海+软件, 构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深耕全球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工厂、子公司、办事处,具备丰富的全球化管理和运营经验,短期内竞争对手难以复制。 公司重视软件业务能力, 子公司海兴泽科已获得国家重点软件企业认定,获得全球最高等级CMMI 5级认证,是行业内极少数可面向全球市场提供高质量软件集成服务的企业。 2023H1海兴泽科贡献利润0.88亿元,占公司当期归母净利润20.21%。 公司价值:轻资产、高现金、高分红公司整体业务属于属于重研发设计、轻资产商业模式。 公司近年来收现比、净现比基本维持在100%以上,收入与利润质量较高。 公司自2016年上市开始每年现金分红, 截至2022年度累计分红14.3亿元,上市以来现金分红率35.38%,近年来现金分红率保持在50%左右。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配用电业务发展, 以及新能源业务第二曲线的增长。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8.23、 10.67、 13.78 亿元,同比分别+23.94%、 +29.56%、 +29.18%;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 年 PE 分别为 21x、 16x、 13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经营风险, 新能源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汇率风险
万丰奥威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3-05 7.40 -- -- 17.31 133.92%
17.31 133.92% -- 详细
汽轮+摩轮业务持续增长, 托底公司基本盘公司铝合金汽轮业务积极转型新能源客户, 出货量快速恢复, 2022年销量达到1870.44万件,同比+18.86%,产能利用率达到94.92%; 摩轮业务重点突破印度以及印尼等摩托主要销售市场。 汽配领域镁合金渗透率不断上升,支撑公司中期发展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镁合金供应商,技术优势较为明显。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不断推进以及镁铝价差的不断缩小, 镁合金业务有望支撑公司中期发展。 卡位通航市场,未来成长空间广阔国内通航市场刚刚起步, 发展潜力较大。 公司收购钻石飞机成为通航领域的全球领先者。 当前公司协同发展海外以及国内市场, 2023H1实现营收12.80亿元,同比增长48.62%,占整体营收的17.05%。 低空经济蓄势起飞, eVTOL前景广阔。 低空通航政策落地带动eVTOL产业化进程加速,根据罗兰贝格预测, 2050年全球运营载人eVTOL数量有望达16万架。万丰钻石eDA40纯电动飞机已成功首飞,是全球首架申请EASA/FAA Part 23认证的具有直流快充功能的电动飞机。后续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实现eVTOL项目的商业化落地。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分别实现营收 167.24/178.02/196.85亿元 , 同 比 分 别+2.09%/+6.44%/+10.58%; 分 别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7.10/9.81/12.17亿元,同比分别-12.21%/+38.12%/+24.05%;对应当前市值 PE 分别为 21.40X/15.50X/12.4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及行业波动风险;国际贸易壁垒风险;原材料、能源价格波动和人工成本上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国内通航空域开放程度不及预期风险。
溯联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3-05 36.20 -- -- 39.99 10.47%
43.99 21.52% -- 详细
投资摘要汽车尼龙管路行业的领跑者。 溯联股份自 1999 年成立以来, 专注于汽车用塑料流体管路产品及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逐年递增,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汽车管路行业格局变动。 相比于金属管路和橡胶管路,尼龙管路轻量化、成本低、更加环保及回收性高的优点更加契合新能源时代汽车发展的趋势。 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逐步提升, 尼龙管路行业有望迎来发展浪潮, 公司作为尼龙管路行业的领跑者大有可为。 公司在行业内竞争中具备众多优势。 1.公司是国内少有掌握快速接头的核心技术并可自主生产相关产品的厂商,无需受制于外资专业插接紧固件供应商, 公司快速接头获得客户认可,部分竞争对手向公司采购快速接头等零部件。 2.积极布局下游产业链,是国内少数对新能源产业链下游市场进行全面业务布局的汽车管路企业。通过与新能源产业链客户的全面深度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空间。 3.开辟储能业务,具备领先技术,市场前景较好。公司的电网储能电池模组冷却管路开发成功,能广泛应用在野外、社区、工地、通讯及能源设施中的储能模块中。 投资建议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尼龙管路市场价值有望持续增长。 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59/1.94/2.44 亿元,同比分别+3.65%、 +22.24%、 +25.76%。 2024 年 3 月 1 日收盘价对应 PE 分别为 23.06X、 18.87X、 15.00X。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周期性波动及汽车整车产业下行的风险; 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上游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的风险; 募投项目实施效果未达预期的风险。
诚益通 医药生物 2024-02-27 13.89 -- -- 19.58 40.96%
20.17 45.21% -- 详细
投资摘要两大板块齐头并进,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增速亮眼。 公司成立于2003 年, 2015 年登陆创业板, 2017 年通过并购龙之杰将业务拓展至康复医疗设备领域,整合完成后,公司确立了“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成为大健康领域服务提供商。目前公司业务涵盖智能制造业务和康复医疗设备业务两大板块。 2023Q1-3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28 亿元,同比增长 33.57%; 实现归母净利润 1.28 亿元,同比增长 69.68%,表现亮眼。 医药生物智能制造领导者,“扩领域”及“智能化” 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公司自成立以来聚焦医药生物智能制造领域,是该领域早期市场开拓者,历经近 20 年发展,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丰富的产品及对制药工艺的深刻理解,逐步确立了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得益于业务模式升级提高项目服务能力,大项目承揽能力强; 2023H1公司智能制造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3%。 为完善产业布局,公司将产业链横向拓展至化学合成、中药及植物提取领域, 2022年化学合成业务新签订单超过1.8亿元, 同比增长超83%; 纵向将服务内容延伸至制剂生产、智能包装领域。 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化领域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 内生外延双重方式布局亚专科康复领域,积极下沉基层市场。 龙之杰是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内的创新引领型企业,截至2023H1, 公司产品进入国内 5000 余家医疗机构,远销全球 30 多个国家,多款产品获得CE 和 FDA 认证。 2020年,龙之杰以二级医院市场为主要开拓目标,提高县乡基层医疗市场的销售人员覆盖,二级医院销售金额在总体销售金额中占比显著提升。 2021年,是公司乡村事业部发展元年,也是市场开拓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期间,多个乡镇卫生院项目落地并投入运营。 2022年,则是乡村事业部快速发展的一年,公司积极与基层卫生协会、农村卫生协会等开展合作,从而不断的提高品牌知名度,落地项目运营成功率达到 100%。 投资建议结合公司 2023 年业绩预告, 我们预计公司 23-25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4.73%/31.28%/ 26.79%, 2024 年 2 月 22 日收盘价对应 PE 分别为 21/16/13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技术研发及新产品开发的风险; 人才短缺风险
东鹏饮料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2-27 179.79 -- -- 190.72 6.08%
196.42 9.25% -- 详细
投资摘要方兴未艾,多强并立。 2022年中国能量饮料终端市场规模达到602亿元, 2017-2022年CAGR约11%,是国内软饮料行业里增速最快的品类。 能量饮料主打提神抗疲劳, 复购率和大单品效果明显,国内较高的劳动强度驱动其需求快速增长,但目前我国人均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的2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体力劳动场景刚性扩容以及消费意识的逐渐提升,据欧睿预测, 2027年国内能量饮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2亿元。竞争格局看,红牛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73%降至2022年的36%,东鹏特饮趁势扩张,市场份额从6%提升至20%,格局逐渐由红牛一家独大变为多强并立。 特饮为基,精准定位。 公司长期专注饮料赛道,创立初期的产品有清凉饮品、陈皮特饮等, 2009年推出东鹏特饮,正式切入能量饮料领域,并成功将东鹏特饮打造成了营收 80亿元的大单品,据尼尔森数据, 2021-2022年东鹏特饮连续两年在国内能量饮料中销量第一。公司 2017-2022年整体收入复合增速达 24%,增速领先行业,其中东鹏特饮占比 90%以上, 贡献主要收入,其他产品如东鹏大咖、补水啦,虽占比较小但近年来也呈现了较高增长, 2023年 1-9月同比增长165%。东鹏特饮的成功一方面源自精准的产品定位,通过细分“8群20类”消费者画像,以性价比、独特包装、多种规格匹配客户群体需求;一方面源自持续的品牌打造,通过多元化广宣投放巩固“累困”时刻第一联想品牌,并在产品陈列、数字化营销等方面积极投入,成功建立品牌护城河。 精耕渠道,进军全国。 公司以广东为基地市场,过去几年通过实行全渠道精耕策略,营收实现稳定增长, 而随着全国化战略的推进,广东以外区域的占比逐渐从 2017年的 33%提升至 2022年的 60%,区域结构持续优化。 公司搭建了经销商/批发商/邮差的销售体系,截至2023H1已拥有 2796家经销商与 330万家销售终端网点, 实现了全国地级市 100%覆盖。此外,“F2B2b2C”数字化管理闭环的搭建,助力公司提升渠道运营效能及管理水平, 推动各区域单点产出稳中有升,华 东/华 北/华 中/广 西/西 南 区 域 近 3年 单 点 产 出 CAGR 分 别 为27%/11%/7%/9%/8%, 但目前各区域单点产出仍不及广东一半,发展潜力较大。 蓄力新品,迈向综合。 公司 2021年上市后逐步建构“东鹏能量+”产品矩阵, 2023年启动了“全国全面发展,培育第二曲线”的发展计划,大力支持东鹏大咖/补水啦/无糖茶等新品类的发展,并持续对已上市产品迭代升级,截至 23Q3其他饮料营收占比已提升至 7.41%。公司强大的基础实力,能够在新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未来也将继续加大第二曲线产品的品牌宣传,持续培育新的增长点。公司目前已完成全国 10大生产基地的布局, 第 8个生产基地——衢州基地也于 2023年 11月正式投产, 项目顺利投产将进一步支撑公司全国化拓展及多品类战略的顺利实施,公司也将继续朝着成为中国领先的综合性饮料集团目标坚定迈进。 投资建议国内能量饮料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潜力巨大,而公司作为近两年全球收入增速最快的能量饮料龙头,精耕广东基地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全国市场,积极探索东鹏大咖/补水啦/无糖茶等多品类发展,朝着成为中国领先的综合性饮料集团目标坚定迈进。 此前,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9.89-20.61亿元,同比增长 38%-43%; 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110.57-113.12亿元,同比增长 30%-33%。 我们预计公司 23-25年营收 110.78/141.74/175.1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0.25%/27.95%/23.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04/26.60/34.6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9.10%/32.73%/30.28%。对应 PE 36/27/21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新产品表现不及预期风险
掌阅科技 传播与文化 2024-02-26 17.14 -- -- 32.49 89.56%
35.74 108.52% -- 详细
主营业务稳健增长,保持韧劲彰显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深耕数字阅读十五年,是集海量图书、领先技术、版权保护、运营开发、多元终端于一体的数字阅读平台,与国内外千余家出版公司、文学网站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图书内容和智能化的服务体验,并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个性化的阅读场景,打造全球领先的多媒体、全平台数字阅读平台。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5.82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24.71%;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减少61.77%。2023Q1-3实现营收19.63亿元,同比增长5.39%;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减少7.31%。 1、公司免费阅读蓬勃发展,推动公司流量、收入双增长,免费阅读业务为公司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公司旗下“得间小说”和“七读免费小说”两款免费APP位居阅读类APP推广买量排行榜前列。公司通过两款免费小说APP的买量推广来维持掌阅旗下产品整体的月活数据,公司2022年末月活1.7亿,较2021年末1.5亿增长2000万,驱动公司流量增长。公司通过免费阅读吸引用户,保障掌阅的MAU,进而利用广告完成流量变现,同时通过收取用户的会员订阅费获取收入。 2、公司在海量内容积累和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基础上,深入布局IP衍生产业链,持续探索IP表达与版权衍生的更多可能。 文学改短剧:发力IP短剧领域来完善IP产业链。公司通过战略投资等闲内容引擎,成立西安阅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打造短视频内容矩阵MCN,形成了“IP方+平台方+制作方+播出平台”的产业联结,为公司IP增值和宣发打造全新的流量阵地。 文学改漫画:掌阅动漫拥有经验丰富的漫画团队和优秀的动画制作团队,形成以原创编剧—漫画—动画三个环节持续发展的二次元产业链。公司动画IP改编《元龙》总播放量破亿,在动漫领域用户基础的扩大,不断放大IP改编价值,不断提升IP内容商业增值前景。 3、公司在拥有海量文学类内容数据及丰富阅读场景的用户数据基础上,从数字阅读升级至智能阅读,不断加快AI大模型在数字阅读垂直领域的调优工作,积极探索下游具体应用变现场景,塑造智慧阅读数字内容生产与交互新范式。 TTS系统:公司加大研发力度,人工智能与数字阅读平台相结合,上线TTS系统,实现从讲书到广播剧的数字阅读。TTS系统,给用户提供多角色对话、主角定制化音色、真人对白三项功能,从单纯的听书升级为广播剧,提升用户听书的投入度和沉浸感。 阅爱聊:公司与MiniMax合作开展AI聊天式阅读平台“阅爱聊”。于公司于2023年年6月份发布了国内首款对话式AI应用“阅爱聊”。公司与国内大模型创业公司MiniMax深入展开技术合作,全面探索智能化应用。基于MiniMax的自研大模型能力,“阅爱聊”依托AI大模型赋能数字阅读场景,背靠掌阅海量数据内容优势,为用户提供创新体验的阅读交互方式。 4、公司加大对短剧等创新业务的投入,自2023年上半年布局短剧业务,已拥有超百人团队。公司短剧业务自有策划、制作管理和发行营销团队,每月拍摄约20部短剧,上映15-18部,一部短剧制作周期约一个半月,主要通过用户充值付费或广告营销来实现盈利,掌阅短剧通过抖音小程序”子诗”、微信小程序”意米”来触达用户,出品爆款短剧《龙王出狱》《全球热浪:我打造了末日安全屋》《假如爱有天意》等。我们认为内容驱动掌阅短剧发展,通过自有优质内容吸引用户,通过高质量原创内容生产来提高短剧的制作成功率和用户体验。 投资建议公司免费阅读蓬勃发展,推动公司流量、收入双增长,免费阅读业务为公司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时公司深入布局IP衍生产业链,不断加快AI大模型在数字阅读垂直领域的调优工作,塑造智慧阅读数字内容生产与交互新范式。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8亿元、1.13亿元、1.45亿元,2024年2月21日收盘价对应估值分别为124.82倍、64.35倍、50.1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数字阅读行业监管政策调整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市场推广成本上升导致盈利水平下滑风险;数字内容遭受盗版侵权风险;业务模式转型和创新风险。
隆盛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2-23 14.54 -- -- 17.58 20.91%
17.58 20.91% -- 详细
投资摘要隆盛科技是国内EGR龙头,拓展新能源车与汽车精密零部件领域。 公司聚焦三大业务板块:深耕EGR系统近二十年,通过收购微研精工逐渐布局精密零部件板块,同时切入新能源车板块,三大业务板块渐成“三足鼎立”局面。政策与市场对公司业务影响较大,但随着乘用车项目的落地与驱动电机项目的大批量生产, EGR和新能源成为公司增长巨大驱力,精密零部件受益于微研精工的稳健经营,盈利较稳定。政策推动和混动崛起助力EGR板块增长。 国六和非道路国四对汽车和燃油机的排放标准越发严格,公司EGR在商用车的减排、混动防爆震以减少油耗中有关键作用。随着商用车销量的提高与混动乘用车的崛起,同时公司深度绑定比亚迪等势力强劲客户,未来EGR系统收入有望持续走高。对接优质客户资源,马达铁芯和天然气喷射气轨随产能扩增逐渐放量。 公司马达铁芯市场地位领先,经过两次募投2025年产能预达432万套,深度绑定某外资电动汽车和联合汽车电子,并通过不断拓展新客户马达铁芯产能将持续释放。天然气喷射气轨总成产品和博世深度合作,短期受天然气价格和其他外部因素影响使销售略有起伏,但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国内天然气商用车产量的暴增,同时公司不断拓展新客户定点,长期发展潜力大。积极拓展产品种类,微研精工业绩稳定增长。 微研精工兑现了2018- 2020年的业绩承诺,当前盈利较为可观, 2023H1净利润为0.26亿元, YoY+70.55%。 精密零部件落实汽车零部件和消费电子领域,核心产品已实现国产化替代。 投资建议公司新客户快速放量,深度绑定行业优质客户,同时受益于政策支持、混动和天然气商用车销量显著增长,未来业绩持续向好。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50/2.43/3.40 亿元, 同比分别+99.01%、 +61.58%、 +39.92%。对应当前市值的 PE 分别为22.58X、 13.98X、 9.9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和下游行业需求变化风险; 技术风险; 原材料成本上升风险
长久物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2-22 9.08 -- -- 10.70 17.84%
10.70 17.84% -- 详细
成立接近20年,以整车运输业务为基石拓展新能源业务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10日,是第一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2022年,公司业务划分发生口径调整,目前的业务布局主要分为整车业务、国际业务和新能源业务,经过调整后公司业务分类较为聚焦;同时,公司新设“新能源事业部”并完成了业务团队与研发团队的搭建,且开始承接动力电池及相关化学品的运输工作,并着手搭建动力电池回收渠道。 依托于汽车行业,汽车物流需求逐渐回暖,传统主业有望持续修复2023年我国汽车行业运行持续保持着向上恢复的态势,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的良好表现将有效的拉动汽车市场的增长,而汽车物流运输需求也将同比提升。同时,鉴于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日益成熟的汽车生产厂商物流管理规模,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主业方面:①整车业务作为公司核心业务,2022年整车运输及配套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的77.0%及4.4%。公司采用经营合伙人与社会运力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了“大网络+小车队”的运营特点,既有利于公司进行运力资源调配以此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更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行业整合。我们认为,公司多年深耕汽车物流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公路运输经验,且拥有十余年的水运和铁路运输业务的操作管理经验,具备较强的公铁水多式联运的运输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 ②国际业务主要依托于中欧班列及国际海运运力(滚装船),2022年毛利率实现由负转正,从2021年的-12.9%大幅提升至13.9%,主要由于毛利较高的国际整车运输业务量有所提升。公司于2020年购入国际海运滚装船“久洋吉”号,并于2023年10月购入7000车大型滚装船“久洋兴”轮。我们认为,“久洋兴”轮的投运将大幅提升公司海运运力,为公司国际业务打开增长空间。 “上游行业快速发展+利好政策”双轮驱动,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前景广;公司把握风口全力布局上下游产业链,打开第二条成长曲线线我国大量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面临着大规模退役回收的问题,且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陆续出台了对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支持政策,促进和引导了动力电池材料技术及其回收行业的发展升级。我们判断,随着行业竞争逐步激烈,率先抢占赛道的重点企业以及具备渠道优势的企业有望在后续的竞争中不断扩大及巩固其市场竞争力。 2023年公司全面发力新能源业务,通过收购广东迪度并与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我们认为,随着公司逐步完善上下游布局,新能源输业务有望为公司打开第二条成长期曲线,实现“传统整车运输+新能源”两条腿走路。 ①我们认为,通过收购广东迪度,公司顺利的切入了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此外,迪度在梯次利用及电力储能领域拥有深厚的资源、技术、渠道优势,而长久则积累了丰厚的物流经验,且回收和销售端均具备一定的渠道优势,因此两者的合作有望形成较强的联动优势。 ②公司与链宇科技的战略合作方面,长久物流预计将发挥其在4S店资源与自身产能方面的优势,而链宇科技则发挥其技术优势,形成光储充放一体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加速长久物流“光储充检放”一体化项目落地。 ③公司和昊能光电的合作方面,我们认为,昊能光电现有成熟的分布式光伏研究成果可以与长久物流成熟的新能源储能研发及生产有效结合,推动光储充一体化项目运营落地。同时,长久物流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推动双方在国内外物流运输和仓储等多方面的业务合作。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8.65亿元、61.10亿元和76.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93%、25.59%和24.92%;分业务来看,整车业务(运输+配套)预计分别为33.36亿元、36.37亿元和39.52亿元,国际业务预计分别为9.44亿元、14.04亿元和17.62亿元,而新能源业务预计为5.06亿元、9.62亿元和17.84亿元。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3.91亿元和5.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62.38%、125.93%和30.68%,对应EPS为0.29元、0.65元和0.85元,2024年2月19日收盘价对应的市盈率为31x、14x和11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低于预期,地缘政治冲突,新能源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监管政策变动,油价大幅上涨。
蓝晓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4-02-01 44.15 -- -- 53.70 21.63%
53.70 21.63% -- 详细
投资摘要公司为国内吸附材料龙头,产品平台化、业务一体化布局保持业绩韧性。蓝晓科技深耕吸附材料二十余年,技术积淀深厚,产品应用领域广阔,包含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化、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六大板块,提供材料-装置-技术服务的一体化产品。 平台化布局帮助公司业绩穿越周期,近年来保持高增长,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9.20亿元,同比+60.69%,2018-2022年CAGR达32.02%;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72.91%,2018-2022年CAGR达39.27%。 金属资源领域:以盐湖提锂大项目为龙头,提供多种金属提取方案。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盐湖提锂整线技术,可提供“材料+工艺+装置”综合解决方案,已签订产业规模项目12个,合计碳酸锂/氢氧化锂产能8.6万吨,业务覆盖青藏地区盐湖及南美“锂三角”。除锂以外,公司布局镍、钴的提取及回收业务,助力我国稀缺资源国产化;半导体战略元素镓的提取领域,公司市场份额超70%。 生命科学领域:多年技术积淀,迎固相合成载体和层析介质发展良机。层析介质的需求受生物药的发展而快速增长,公司产品结构完善,2022年新增5万升/年产能,在国家医保控费背景下,公司的层析介质产品有望对国外产品逐步实现替代。固相合成载体领域,GLP-1类多肽减肥药催生固相合成载体旺盛需求,公司产品已进入礼来替尔泊肽供应链。 水处理与超纯化领域:积极开拓高端市场。国外高端饮用水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我国渗透率尚有提升空间,公司高端饮用水处理树脂逐步打破国外厂商垄断。超纯水领域,公司产品定位高端的电子级/核级超纯水,自主研发的喷射法均粒技术打破国外垄断,逐步渗透下游面板、光伏、芯片市场。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吸附材料龙头,具有技术优势,持续推出新产品,布局新兴应用领域,助力关键材料国产替代,业务平台化发展穿越周期,盈利能力强。我们预测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07/30.25/37.9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14%、31.13%、25.5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5/9.26/11.6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54%、37.17%、25.41%,EPS为1.34/1.83/2.30元/股,2024年1月30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32.94x、24.01x、19.15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开拓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
风语筑 传播与文化 2024-02-01 11.54 -- -- 13.37 15.86%
14.00 21.32% -- 详细
事件概述1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2023年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8亿元-3.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4亿元-3.24亿元,同比增加323.96%-490.5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6亿元-3.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6亿元-2.86亿元,同比增加578.47%-939.28%。 分析与判断公司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积极推动项目执行,完工项目和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新签订单有望推动未来业绩较快增长。 公司积极履行《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深耕自身文化数字化、文化体验场景化,凭借3D设计、云渲染、 VR/AR、裸眼3D等技术优势与场景搭建能力,打造多个城市文化名片与网红文旅目的地,以数字赋能文化,推进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根据我们跟踪的中标订单口径(不完全统计), 2023年度中标订单金额同比均正增长,月度波动不影响整体回暖态势,其中超过1亿中标金额的订单项目文化数字化为黄河悬河文化展示园展陈工程(2.4亿元、联合中标)、南康区文化强国馆装修项目(1.76亿元)、鄂尔多斯科技创新馆项目(2.23亿元)、寿县古城墙区域文旅夜游提升、老博物馆片区更新改造项目EPCO(1.31亿元)等。 我们认为公司持续探索新领域,用艺术赋能城镇可持续发展,叠加文化数字化新签订单需求向好趋势,有望推动未来业绩较快增长。 公司大力拓展数字新文旅业务,在国家全力推动城市更新的战略进程中,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费新场景。 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金额合计约为26.51亿元,较上年增长10.66亿元,新签订单的增长有望带动公司业绩的整体增长。 2023年12月,公司中标寿县古城墙区域文旅夜游提升及老博物馆片区更新改造项目EPCO,预计总投资1.3亿元,通过整合VR/AR/MR相关产品和技术服务,融合寿县历史文化到古城旅游线路、报恩寺街区、博物馆(二十四节气体验馆)等具体文旅项目,为寿县文旅事业带来新的风格特色和创新创意。 2023年5月,公司打造的洛阳牡丹博物馆投入试运营,展馆采用大量现代数字科技手段,通过3D建模、 3D投影等技术将静态文物进行动态演绎,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以牡丹文化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 我们认为公司围绕VR/AR技术、IP资源、沉浸式体验和展览运营等领域进行持续投入和布局,有望培育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 公司大力推动项目结算和回款工作,报告期内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有所减少。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线下体验经济明显复苏,文化旅游和消费需求迅速释放,公司客户需求逐步恢复。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环比显著增长,业绩持续修复。 我们认为全年项目结算和款项回收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投资建议2023年 3月以来,公司新签订单呈现回暖态势,基于对公司基本面和未来 3D 数字内容、沉浸式 VR 文旅、展览运营等项目需求的看好,我们上调 2023年归母净利润至 3.49亿元,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9亿元、 4.00亿元、 5.06亿元,分别同增428.6%、 14.6%、 26.6%,对应 EPS 分别为 0.59元、 0.67元、 0.85元,对应估值分别为 21倍、 18倍、 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元宇宙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文化新基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烈度加剧、疫情影响持续时间超预期、公司新签订单不及预期、公司回款不及预期并产生超预期的坏账损失、统计订单金额和实际订单金额存在差异导致分析结论失真等风险。
江苏吴中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1-25 9.87 -- -- 11.37 15.20%
13.88 40.63%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关于孙公司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公告》, 孙公司达透医疗收到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公司聚乳酸面部填充剂AestheFill成功获批,适用范围是用于注射到面部真皮深层,以纠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 分析与判断AestheFill具有即刻效果明显、可复配等特点。 AestheFill产品为韩国知名医美企业REGEN Biotech, Inc.研发的一款“医美再生注射剂”,由PDLLA微球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是一种通过微球刺激人体自身胶原蛋白的再生从而起到重塑紧致、美容抗衰作用的皮肤填充剂。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上市的医美再生注射剂主要产品的微球粒子可分为PLLA、 PDLLA、 PCL和羟基磷灰石四大类。其中新一代再生材料PDLLA微球, (1) 由于呈海绵状多孔微球结构的特性,相同质量下体积更大, 即刻塑形效果更为明显,且能够促使胶原纤维沿着多孔微球结构生长进微球内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胶原蛋白的再生;(2)PDLLA在全球拥有丰富的多浓度使用临床经验, 可根据面部不同组织的软硬程度制定多种浓度的复配方案, 实现个性化定制。 根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医美再生注射剂行业概览》,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已经上市及在研的再生类产品中仅AestheFill以PDLLA为主要成分。 产品经过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验证, 期待公司产品上市放量。 该产品于2014年首次在韩国获批上市,截至目前已在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医美再生注射剂行业概览》, AestheFill在中国台湾地区“医美再生注射剂”市场以接近30%的份额排名第一,且终端价格区间高于同类“医美再生注射剂”产品Sculptra和Ellansé 。 2021年12月公司子公司吴中美学通过控股达透医疗获得其在中国境内的销售代理权。目前公司已准备好AestheFill的上市相关推广工作,将尽快安排其韩国原厂按照中国监管要求开展AestheFill产品的生产并出口中国的工作,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大陆正式上市销售。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国内再生类注射市场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育,消费者对于再生类产品的认知度持续提升。 AestheFill产品功效好, 并且公司持续完善团队和营销体系的搭建 ,期待产品上市后快速放量。 此外,公司后续玻尿酸、胶原蛋白等医美产品储备丰富。 预计公司2023-2025年 营 收 分 别22.51、 28.29、 33.38亿 元 , 同 比+11.1%、 +25.7%、+18%;归母净利润分别0.10、 1.42、 2.18亿元,同比分别+113%、+1290%、 +53%。对应EPS 分别为0.01、 0.20、 0.31元/股,对应PE分别为568、 41、 27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药及医美行业政策风险;产品研发、获批及上市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医美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百奥泰 医药生物 2024-01-24 34.44 -- -- 39.79 15.53%
41.50 20.50% -- 详细
公司立足广州,致力于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开发。公司成立于2003年,2020在科创板上市,是一家立足于广州的基于科学而创新的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满足亟待解决的临床需求。 生物类似药市场潜力较大,中美正着手推动生物类似药法规和开发。 生物类似药是和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生物用品,在此基础上可以获得“适应症外推”。中国2015年发布相关指导原则,2020年起多个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颁布。美国方面FDA和政府正尝试努力推动生物类似药发展,帮助医疗保健系统减负,生物类似药相关项目自2019年后保持增长趋势。 公司管线丰富,国内已上市3款产品,1款产品处于申报上市,多个产品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公司国内已上市产品包括普贝希、格乐立、施瑞立3款生物类似药,一款抗血栓创新药巴替非班处于申报上市状态,同时公司戈利木单抗、乌司奴单抗类似物处于全球III期,产品管线丰富,进展顺利。 托珠单抗获FDA正式批准上市,生物类似物有望打开广阔海外空间。 公司2023年10月9日公告称,公司托珠单抗于2023年9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是首个中国本土药企自主研发、生产且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海外权益此前已授权Biogen,有望打开国际市场,贡献海外收益。 布局新型ADC研发平台,产品具有同类最佳潜力。公司现有新型ADC技术平台,采用可剪切连接子和拓扑异构酶I,同时根据FRαADC药物BAT8006已披露的I期数据来看,产品初步展现出优秀的治疗效果。 投资建议托珠单抗成功获得FD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获得FDA上市批准的国产单抗,其获批也具有里程碑效应,公司即将打开生物类似药的全球广阔市场,同时公司管线丰富,有多款产品正在进行全球III期临床试验,长期持续的业绩增长有了一定的保障。公司新型ADC平台具有亮点,早期临床试验数据优秀,值得长期关注。我们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7.45/12.40/24.42亿元,增速分别为63.7%,66.4%,96.9%,归母净利润为-4.58/-3.24/-0.9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为-1.11/-0.78/-0.24元,首次覆盖,我们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关系风险、未来集采政策风险、产品上市后销售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失败和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4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