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3/59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千味央厨 食品饮料行业 2022-05-09 45.41 -- -- 52.92 16.54%
60.30 32.79%
详细
事件2021实现收入12.74亿元(+34.89%),归母净利润0.88亿元(+15.51%),扣非归母净利润0.86亿元(+47.14%)。2022Q1收入3.48亿元(+20.17%),归母净利润0.29亿元(+44.78%),当期非经常性损益为政府补助600万,扣非归母净利润0.24亿元(+24.16%)。 投资要点q产品:稳固油条领先地位,重点打造四大核心产品线21年营收分品类来看,油炸类/烘焙类/蒸煮类/菜肴类及其他分别为6.6/2.2/2.6/1.3亿元,同增26.7%/19.1%/39.2%/162.1%。 21年营收分产品来看,增幅较快前三大产品线油条线/蒸煎饺线/面点线收入分别为3.5/1.4/1.2亿元,同增34.7%/167.9%/30.0%。其中油条线除百胜外同增43.9%,主因各单品油条在经销商渠道放量,油条产品快速增长优势突出。 蒸煎饺快速放量得益于21年公司加大了该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面点放量主要原因是卡通包销售提升。21年公司预制菜销售额1400多万,同增34.4%,公司预制菜主要围绕B端客户的需求做定制化开发。 22年公司将持续打造油条、蒸煎饺、烘焙以及油炸糯米类4大优势产品线,在稳固油条领先地位的同时,加大其他单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争取在未来3-5年内形成3-5个亿元核心大单品。我们预计22年蒸煎饺线有望做到约两亿规模,通过规模优势持续提效降本;同时高毛利的烘焙类产品也会是22年公司重点发力方向之一。 q渠道:对单一直营客户依赖下降,培育核心经销商成效显著21年直营(大B)销售额5.1亿,同增51.6%。公司21年把一些高成长性、潜力大的企业纳入大客户管理体系,因此21年底大客户数量同增93%至168家。 公司对单一大客户依赖下降,21年第一大直营客户(百胜)销售额2.5亿,同增11.2%,占比降至20%以下。21年经销(小B)销售额7.6亿元,同增25.4%,经销商数量同增6.7%至968个。其中占比前20净销售销售额为2.1亿元,同增50.1%,增幅远超整体经销商销售额增幅,表明重点经销商支持效果显著。 22Q1,我们预计直营(大B)/经销(小B)销售额增速分别约为10%和30%,我们预计剔除百胜,其他直营(大B)销售额仍然保持30%左右的增幅。公司正积极对接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渠道,供应涉及各产品品类(或以烘焙类为主),以期能在新零售渠道上通过盒马打造灯塔效应。 q盈利能力:成本管控能力强,产品结构优化推升毛利由于B端尤其是大B业务在订单签订时多会转而向上游锁定原料成本,因此自21年下半年开始的原材料强势上涨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有限,体现了公司B端业务极强的成本管控能力。在原材料成本锁定的背景下,21年毛利率提升0.65pct至22.36%,主因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其中油炸类/烘焙类/蒸煮类/菜肴类及其他毛利率分别为20.7%/25.0%/23.5%/21.6%,较去年同期分别+2.7pct/+8.8pct/-4.5pct/+11.6pct。21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33%(+0.05pct)/8.43%(+0.1pct)/0.38%(+0.02pct)。21年净利率6.85%,较去年同期下降1.26pct主因20年政府补助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过高,21年扣非归母净利率6.72%(+0.57pct)。 考虑到公司目前很多原料成本锁至22年3-5月,因此22Q1盈利能力亦未受成本干扰,22Q1公司毛利率22.56%(+0.41pct),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2%(+0.08pct)/9.52%(+0.48pct)/-0.06%(-0.41pct),22Q1净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1.35pct至8.1%主因非经常性损益(政府补助)600万,扣非归母净利率6.83%,盈利能力稳中微升。 q经营目标:效率争先,销售规模先行公司未来发展继续围绕大客户做定制化产品,同时在经销商渠道上打造大单品,但大客户和大单品都需要一定的销售规模作为支撑,才能使得公司在生产领域具有大单品的效率。展望未来,在餐饮供应链赛道快速发展的竞争中,市场规模是很重要的竞争力,公司希望在保证一定利润的前提下,优先发展销售规模。 盈利预测及估值q预计公司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5.6、18.9、2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1.36、1.73亿元;EPS为1.25、1.57、2.00元/股;对应PE分别为38、30、24倍,维持买入评级。 q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5-09 118.66 -- -- 148.58 25.21%
203.99 71.91%
详细
座舱域产品迎高端化升级机遇;ADAS、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放量高增。 投资要点内汽车智能化新格局,国内Tier1厂商乘势崛起1)汽车智能化带来产业链新变革,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两域格局未定,国产品牌迎来“换道超车”大机遇。 2)随着国产整车厂崛起、汽车新域冲击Tier1巨头优势等趋势逐渐明晰,以德赛西威为代表的国内Tier1有望乘势崛起。 德赛西威:从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智能网联1)公司从座舱域产品起家,逐步向驾驶域、网联域扩展,包括:座舱域的信息娱乐系统及空调控制器等;驾驶域的全自动泊车系统、360度高清环视系统等;网联域的整车级OTA、车联网平台等。 2)域控制器是Tier1争相角逐之地,以公司为代表的地本地Tier1有较强竞争力力。 座舱域:驾驶信息系统迎来向高端化升级机遇1)座舱域高端化升级有两大方向:A、、机械产品机械产品->液晶化驾驶信息系统液晶化驾驶信息系统;B、、小屏液晶仪表小屏液晶仪表/机械仪表->大屏/多屏新品。2020H1,公司在中控多媒体主体系统市占率为第一(11.40%),全尺寸液晶仪表市占率第五(4.46%)。 2)机械产品->液晶化驾驶信息系统液晶化驾驶信息系统,渗透率还很低、提升空间大。用户需求升级,单车屏幕配备数上升,液晶化驾驶信息系统替代机械产品。当前液晶化驾驶信息系统渗透率仅为30%,其中在中低端车型渗透率低于15%。 3)小屏液晶仪表/机械仪表->大屏/多屏新品多屏新品:高端车型视觉、触觉等智能化需求升级,驱动龙头厂商如理想、长安等开始配备公司的“四屏互动”、“双联双联屏屏”等等大屏大屏/多屏多屏类类新产品。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DAS产品族将迎来放量1)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公司为系列产品为IPU01-04,量产能力国内领先;据ICVTank数据,2019-2025年行业规模的CAGR预计达达91.6%。 2)ADAS系列产品:A、公司推出传感器和算法侧ADAS产品,其中全景环视(AVM)市占率第二,全自动辅助泊车(APA)市占率第四。B、随着自动驾驶等级((L1到到L5)递进,单车ADAS软硬件价值量提升。据国汽智联数据,L2-L4渗透率从预计从2021年年22%,预计到2030年年到提升到90%。 值盈利预测及估值座舱域产品迎高端化升级机遇;ADAS、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放量高增。预计2022-2024年公司EPS为2.19、2.95、3.83元/股,同比增长45.68%、34.85%、30.05%。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进展和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出预期;全球缺芯超出预期。
孙建 9
心脉医疗 2022-05-06 161.18 228.81 26.75% 194.00 19.02%
212.58 31.89%
详细
报告导读公司为主动脉介入国产龙头企业,拓展产品线至外周介入板块,打开成长天花板。2023年前后,公司多个创新产品有望获批放量,公司收入高增长有望持续。 投资要点心脉医疗:血管介入龙头,产品与渠道同步拓展 产品线由主动脉介入拓展至外周介入。公司为国产主动脉介入龙头,公司2021年年报显示国内市占率28%。但我们认为主动脉支架市场空间有限,我们拆分量价后,估计2024年市场规模约15亿元;公司进入规模更大的外周介入方向,我们认为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超100亿元,且国内有竞争力厂家少,产品放量快,比如公司外周药物球囊2020年获批,2021年外周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22%。我们认为随新品获批,该板块有望持续高增长,打开成长天花板。 渠道拓展至海外,国际化加速。2019-2021年,公司海外收入CAGR122%,2021年收入占比4.4%,海外布局加速。我们认为,随着国内高值耗材降价时代的来临,产品全球化为必然趋势,提前的海外布局或可降低公司在国内的竞争风险,有助于公司收入的稳步增长。 成长能力:多产品获批放量,2021-2024年收入CAGR 约32.8% 存量:主动脉支架稳定增长,收入CAGR26.3%。主动脉支架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2021年虽有外周新品放量,主动脉支架收入占比仍有82%。 公司拥有国产唯一用于主动脉弓的支架、外径最细的腹主动脉支架等,产品创新性强、有一定不可替代性。我们认为,随着适应症拓展与检出率提升,我国主动脉支架的市场规模将稳定增长,作为主动脉介入龙头企业,随市场规模增长与国产替代率提升,我们认为公司该板块收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1-2024年收入CAGR26.3%。 增量:外周介入新品放量,收入CAGR87.5%。外周介入涉及众多动静脉血管,相关产品多、国内厂家少、市场空间大。2020年,公司外周药物球囊获批,作为国产第二个获批厂商,带动2021年公司外周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22%,我们认为2022年公司药物球囊有望持续放量,且2023年前后,公司髂静脉支架、静脉取栓系统、TIPS 覆膜支架等多个国产尚无竞品、创新性较强的产品均有望获批, 带动2022-2024年该板块收入CAGR87.5%,拉动整体收入增长。 结合上述假设,我们认为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9.17/12.24/16.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0%、33.4%、31.1%,2021-2024年收入CAGR 约32.8%。 盈利能力: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有望维持高位期 间费用率略呈下降趋势。公司产品主要涉及主动脉及外周血管方向,随新产品商业化、新管线拓展与新品研发的持续投入,销售、管理与研发费用均有望稳步提升,但随收入增长,规模效应下,销售、研发费用率有望维持稳定,管理费用率略有下降,带动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4.26/5.65/7.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9%、32.6%、30.4%,盈利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 盈利预测及估值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17/12.24/16.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0%、33.4%、31.1%,归母净利润4.26/5.65/7.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9%、32.6%、30.4%,对应EPS 分别为5.92、7.85、10.24元,参考可比公司,考虑到公司持续较高的利润增速,给出2022年40倍PE,对应目标价234.61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及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海外市场变动的风险
怡亚通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2-05-06 4.97 -- -- 9.47 90.54%
9.47 90.54%
详细
事件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94亿元(-24.61%),实现归母净利润0.57亿元(-44.59%)。 点评疫情影响供应链分销业务/品牌运营业务导致业绩下降显著22Q1公司收入下降显著,主因:公司业务以快消品等民生类物资为主,受一季度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尤其公司的供应链服务、分销营销的最核心节点城市(上海、深圳)相继采取相关防疫措施,造成两地总仓对外的发货严重受阻,导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另外,由于公司总部位于深圳,仓库位居香港、深圳、上海等地,因此疫情对公司业务开展造成较大影响,基于当前深圳疫情管控良好背景下,预计22Q2公司业绩环比改善确定性强。22Q1净利润下降显著,主因:公司利润占比较大的酱酒品牌运营业务受疫情影响+去年同期利润基数较高,导致公司净利润端亦出现明显下降。 盈利端短期承压,费用率小幅提升22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增加0.66、-0.23个百分点至6.86%、0.28%。受疫情影响叠加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1.13个百分点至6.75%,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动+0.17、+0.29个百分点至1.87%、2.27%。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降83.24%至1.24亿元,主要系公司业务收入下降,及上年同期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少所致。另外,公司已于2022年2月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后续或有望进一步激发公司活力。 看好酱酒品牌业务后续对利润贡献品牌运营业务为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小B大B及C端的了解,公司自2017年开始对优质品牌进行培养、赋能和运营,结合消费趋势反向精准选品(C2M),充分挖掘品牌潜力,在大消费领域中推出品牌运营业务,其中白酒板块表现亮眼——2020年公司白酒品牌运营业务通过运营钓鱼台珐琅彩及国台黑金十年等单品,凭借不足5%的收入占比,实现近10%的毛利占比,2021年公司将进一步新增若干独家产品以丰富产品矩阵,除原有大单品外,摘要12及大唐秘造等新品均已上市,可重点关注。 看好酱酒品牌业务后续对利润贡献。由于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于酱酒品牌运营业务,考虑到:1)后续白酒将存在回补性消费;2)怡亚通酱酒品牌矩阵不断丰富&布局全价位带;3)公司当前已实现控股大唐酒业(产能约6000t/年),供给充足的新品大唐秘造有望于22年开始放量贡献增量业绩,在品牌酱酒向好趋势不改背景下,仍看好未来怡亚通酱酒业务对利润的贡献。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认为怡亚通将受益于基础盘稳健发展、高毛利品牌运营业务加速发展、拖累项目逐步剥离、定增落地,预计2022-20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4.0%、11.7%、7.0%;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8.4%、48.5%、36.7%;EPS分别为0.2、0.3、0.4元/股;PE分别为23、16、12倍。长期看业绩成长性强,当前估值具有性价比,维持买入评级。 催化剂:消费升级持续、高价位产品导入顺利。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二次爆发,影响白酒整体动销;高端酒动销情况不及预期;资金问题;管理层变动风险。
梦百合 综合类 2022-05-06 10.14 -- -- 11.50 13.41%
13.05 28.70%
详细
报告导读公司发布2021年报&2022年一季报:2021A 实现营收81.39亿(+24.64%),归母净利润-2.76亿(-172.78%),扣非归母净利-2.58亿(-173.84%)。2021Q4单季实现营收20.29亿(+1.25%),归母净利润-0.95亿(20Q4盈利0.33亿),扣非归母净利-1.94亿(20Q4盈利0.11亿)。21年MOR 实现收入21.14亿,剔除并购公司内生收入为60.25亿(+20%)。 2022年Q1实现营收21.43亿(+13.46%),归母净利润0.31亿(-44.23%),扣非归母净利0.28亿(+48.13%),盈利能力同比向好。 投资要点 经营环比向好,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 (1)经营逐季度向好:21Q4公司由于对部分ODM 业务的应收账款、有减值迹象的存货进行了计提,若不考虑该影响,我们估计公司21Q4扣非口径已实现经营性盈利(而21Q3扣非后仍亏损0.27亿,环比向好)。22Q1毛利率29.24%(+0.31pct),在原材料均价有所上涨的背景下,工厂爬坡带来的效率提升是优化项。 (2)原材料后续价格有望持续回落:Q1在俄乌战争的涨价预期下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但随后快速回落。截止2022年4月29日,聚醚/TDI/MDI 均价为11100元/17350元/21800元/吨,较年初分别-2%/+11%/6%,但较期间高点回落了16%/11%/12%,考虑供需格局预计后续仍有进一步下行空间,带动公司毛利率向上。 美国区域订单5-6月有望回暖,美国工厂将发挥区位优势21年公司北美区业务实现营收48.89亿(+29.41%),欧洲区实现营收17.09亿(+16.56%);22Q1北美区实现营收13.43亿(+22.56%),欧洲区实现营收4.29亿(+1.11%)。供给端来看,二次反倾销带来美国供给端的缺口约6-7亿美金,2021年因产能爬坡不及预期未能拿到较多订单,但22年在美国工厂产能释放后,凭借公司报价端相对美国本土对手的优势,看好订单回流至梦百合、驱动美国区收入高增。需求端来看,Q1北美区收入仍然快于公司整体,3月俄乌战争爆发后短期美国家居购买需求有所下降,但预计5-6月消费信心会有所提振,进一步拉动美东/美西工厂订单排产。 国内零售渠道高速扩张,22年继续加码投入 (1)国内零售:21年自主品牌直营/加盟/线上/酒店/新业务分别实现收入0.77亿(+37.97%)/2.46亿(+87.56%)/1.57亿(+38.69%)/1.84亿(+30.04%)/0.47亿(-12.84%)。22年Q1自主品牌直营/加盟/线上/酒店/新业务分别实现收入0.09亿(-46.12%)/0.51亿(+18.35%)/0.31亿(+25.27%)/0.43亿(+11.48%)/0.08亿(-16.00%)。21年底Mlily 门店数量达1090家(+470家),其中Mlily 经销店928家(+372家)、直营店162家(+98家)。22Q1自主品牌占比较大的加盟/线上/酒店渠道分别+18%/+25.27%/+11.48%,在国内疫情背景下表现较好,Mlily 门店数量也新开至1133家(+43家)。 22年维持600+家的开店计划,线下零售业务有望增长60-80%。 (2)分品类拆分:21年公司床垫/枕头/沙发/电动床/卧具分别实现收入37.48亿(+21.66%)/6.33亿(+12.13%)/13.02亿(+33.56%)/7.61亿(+15.46%)/7.97亿(+51.99%)/。公司积极布局智能电动床新品类,伴随泰国工厂产能释放持续高增,21年销量达到50.08万张(+20.26%),看好22年持续发力。此外公司持续推进沙发新品类研发与上市, 22年将重点推出NISCO LIVING 沙发新品类,以沙发为核心延伸客厅,集成延伸全屋整体家居品类,看好22年内销沙发贡献增量。 营销开支加大、毛利率22Q1回升 (1)毛利率:21年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5.45pct 至28.47%,22Q1单季度毛利率29.24%(+0.31pct),主要受到原材料&海运费价格大幅上涨、美国工厂爬坡不畅拖累; (2)期间费用率21年同增加3.49pct 至29.56%。21年销售费用率同增2.64pct至16.14%,销售渠道费用投入逐渐转向C 端,销售上涨带来销售渠道费用、职工薪酬、广告宣传费上涨;管理+研发费用率同增0.94pct 至9.68%,主要系在海外建厂并吸引管理人才协助企业发展;财务费用率同减0.09pct 至3.74%,主要系公司扩大规模引起负债增加,同时增加了借款的利息支出,且美国MOR 收入上涨带来的信用卡手续费增加所致。22Q1期间费用率合计25.39%(+0.33pct)。 (3)预计负债:2021年由于诉讼事件,公司计提预计负债1.1亿,2022年2月公司公告法院最新判决梦百合方需支付费用总额由一审判决的2,470.56万美元调整为1,727.41万美元,预计会有一定的预计负债转回、增厚22年利润。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收入100. 11、120.52亿和145.96亿元,同比增长23%、20.39%和21.11%;归母净利润4.17亿、7.1亿(+70%)和10.07亿(+42%)元,2022-2024年利润率有望逐步修复,对应22-24年PE 分别为11.59X/6.81X/4.8X。考虑到公司股价已处于底部,且长期成长路径仍然清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恢复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
中控技术 2022-05-06 62.59 -- -- 77.86 23.84%
82.29 31.47%
详细
2021年公司优势产品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市场份额继续扩大,重点布局的工业软件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快速成长,共实现收入45.19亿,同比增长43%;实现归母净利润5.82亿,同比增长37%;扣非归母净利润4.49亿,同比增长38%。毛利率达39.3%,同比下滑6.3pct;净利润率达13.0%,同比下滑0.6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8%/6.6%/11.0%/-0.2%,同比-3.5/-2.2/-0.5/-0.6pct。 2022Q1传统淡季实现收入9.81亿,同比增长35%,主要得益于石化、化工、电力、冶金、医药、建材等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旺盛需求,公司围绕数字化和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实现归母净利润0.60亿,同比增长71%;扣非归母净利润0.40亿,同比增长145%。2022Q1年毛利率达39.1%,同比提高1.8pct,环比提升0.9pct;净利润率达6.2%,同比提升1.3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3.5/+1.2/+0.4/-0.1pct。 2021年公司控制系统收入达27亿元,同比增长33%,DCS国内份额达到33.8%(连续蝉联11年),在化工、石化领域份额达到51.5%/41.6%,在制药食品、建材、电力等行业的竞争力也快速提升。工业软件收入达8.7亿,同比高增63%,APC国内市占率排名第一达28.6%,拓展了新材料、新能源、制药食品等新行业应用。仪器仪表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大客户供应商突破,SIS国内市占率排名第二达25.7%。海外收入1.8亿元,同比高增54%,顺利进入BASF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实现产品应用,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不断加强。 预计2022-2024年公司业绩7.36/9.81/12.74亿元,对应PE 42.42/31.81/24.50倍,维持增持评级。 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不及预期,原材料供应风险等。
邮储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2-05-05 5.31 6.32 30.58% 5.39 1.51%
5.39 1.51%
详细
利润增速超预期,财富战略发力,不良保持优异。 投资要点数据概览2022Q1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8%,增速较2021年下降0.8pc;营收同比增长10.1%,增速较2021年下降1.2pc;ROE(经年化)为14.8%,同比持平;ROA(经年化)为0.78%,同比提升5bp。2022Q1末不良率为0.82%,较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为414%,较年初下降5pc。 业绩点评1、盈利保持高增。2022Q1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8%、营收同比增长10.1%,均处于国有行首位,盈利保持高增,超市场预期。2022Q1净利润增速较2021A小幅下降0.8pc,主要归因息差拖累加大、减值贡献减弱。展望未来,邮储银行盈利有望保持快增。 2、息差环比下行。2022Q1邮储银行净息差(期初期末口径)较2021Q4下降8bp至2.12%,归因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幅度大幅负债端成本率。(1)资产端收益率较2021Q4下降12bp。①结构来看,零售贷款占比下降。2022Q1零售贷款较年初增长3.7%,增速较总贷款慢1.8pc,主要归因受经济下行、疫情反复影响,零售信贷需求行业性趋弱。②利率来看,市场利率下行、LPR降息、贷款重定价等因素影响下,推测2022Q1贷款定价、金融投资和同业资产收益率均下行。 (2)负债端成本率较2021Q4下降4bp,主要得益于高成本存款压降。2022Q1邮储银行加大一年期及以下价值存款投放,压降三年期以上的高成本存款。展望未来,高成本存款的压降有望继续支撑息差。 3、财富业务快增。2022Q1邮储银行中收同比高增40%,增速较2021A提升6pc,主要得益于财富战略发力下,代理保险、理财等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2022Q1末,邮储银行财富客户数较年初实现9%的高增,AUM较年初增长约4%。展望未来,财富战略的持续发力将有力支撑盈利。 4、不良保持优异。2022Q1末邮储银行不良率较年初持平于0.82%,关注率较年初微升1bp至0.48%,逾期率较年初微升3bp至0.93%,整体资产质量指标保持优异。关注率、逾期率的波动,推测归因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下,信用卡、小微、三农等领域的风险行业性上升。拨备方面,2022Q1末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下降5pc至414%,拨备水平保持充足。展望未来,优异资产质量为邮储银行盈利增长打好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及估值邮储银行利润增速超预期,财富战略发力,不良保持优异。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83%/15.13%/15.55%,对应BPS7.52/8.32/9.25元股。现价对应PB估值0.72/0.65/0.58倍。维持目标价7.00元/股,对应2022年PB0.93倍,现价对应2022年PB0.72倍,现价空间29%。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失速,不良大幅暴露。
中兵红箭 机械行业 2022-05-05 20.86 -- -- 25.81 23.73%
34.49 65.34%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2%。 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下降44%;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0.34亿元,同比下降11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0.37亿元,同比下降113%,主要系上游企业交付进度差导致公司特种装备交付量大幅下滑,以及受市场影响超硬材料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有所下降。公司季度业绩低点逐步过去,未来有望受益智能弹药放量。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7亿元,同比降低11%;实现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65%。分业务看,公司超硬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同比增长12%;实现净利润9.6亿,同比增长47%;特种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同比降低19%。 分子公司看,特种装备子公司江机特种实现营业收入21.8亿,同比增长2%;实现净利润1.2亿,同比增长10%;子公司北方红阳实现营业收入4.6亿,同比降低48%;实现净利润亏损1.5亿,相较去年亏损减少0.93亿元。亏损口径不断缩窄,表明随着军品定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及公司持续提质增效,公司业绩有望扭亏为盈;据北方红阳官方微信公众号显示,公司已经承研并生产重点批产型号装备,未来有望受益智能弹药放量,打造公司新业绩增长点。 超硬材料龙头,受益智能弹药放量,特种装备有望扭亏为盈成新业绩增长点核心逻辑:特种装备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培育钻石和金刚石稳健增长。 (1)特种装备:远程火箭炮作为陆军骨干装备,景气上行;火箭弹作为耗材,将受益远火产业链增长。中兵红箭产品涉及大口径炮弹、火箭弹、导弹、子弹药等产品,是兵器集团下属唯一弹药上市平台,也是全市场稀缺的弹药总装、智能弹药标的。公司下属子公司北方红阳亏损缩窄表明公司内部生产经营不断改善;同时公司已经承研并生产重点批产型号装备,有望受益智能弹药放量。 (2)公司作为全球培育钻石龙头之一,公司压机扩产、设备升级及工艺提升共促放量;公司同时是工业金刚石龙头,受益光伏金刚线需求大幅增长。 (3)远程火箭炮作为陆军核心武器,内需外贸共促增长:俄乌战争凸显远火成为战争利器,智能弹药消耗量很大。美军GMLRS制导火箭弹2020-2024四年采购金额超过前21年采购总金额;俄乌战争或导致世界军贸格局重塑,我国远火“物美价廉”,外贸有望迎来超预期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未来有望受益于智能弹药放量。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为7.8/12.1/17.2亿,2024、2025年同比增长54%/42%,2023-2025年PE为32/21/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培育钻石竞争格局和盈利变化、军品不及预期、重大安全事故。
新雷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5-05 31.18 -- -- 39.47 26.59%
44.00 41.12%
详细
特种电源龙头,近三年营收、归母净利复合增速46%、97%公司作为我国特种电源龙头,专注于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电源产品的研发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特种、通信、轨交等各下游领域,其中特种电源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营收、毛利占比分别达到60%、80%左右。2020年,公司入选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录。 特种电源行业高景气,型号放量+用量提升+国产替代三重驱动根据中国电源协会数据,2016-2020年我国电源市场持续高增长,复合增速11%。 展望十四五,军队现代化建设带来武器装备放量、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子设备用量提升,将共同推动我国特种电源需求快速增长。 我国特种电源行业起步较晚,Vicor、Interpoint等国外厂商份额较为领先。贸易战后特种电源国产替代需求持续提升,公司作为国内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5G通信及服务器电源需求持续增长,公司民品业务有望打开新空间5G基站及数据中心建设等新基建不断推动电源行业需求增长。据中国电源协会预测,2026年我国通信电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2亿元,复合增速7%。 公司通信电源业务扩展顺利,21年营收同比增长133%,客户覆盖全球领先的5G设备厂家,未来有望同时受益国内5G建设稳步推进及海外5G建设提速。 高研发投入+高服务水平,共筑公司核心优势特种行业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产品高度定制化。公司作为民企制度灵活,能够率先响应客户需求,市场份额有望不断提升(当前不到10%)。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1/3,研发费用率达14%,研发实力已与同行业公司拉开差距。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对应公司参研型号充足,未来定型后有望快速放量。 拟发行16亿定增募资扩产,公司产能扩张有序根据1月28日公告,公司拟通过定增募集资金15.8亿元,用于电源产能扩建。 近年来公司业务快速增长,产能已经成为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项目投产后将为公司各项业务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新雷能:预计未来3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46%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为4.1/6.0/8.6亿元,同比增长51%/46%/42%,CAGR=46%,对应PE28/19/1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特种业务订单持续性不及预期;民品业务扩展不及预期。
水羊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2-05-05 11.51 -- -- 12.79 11.12%
18.45 60.30%
详细
2021年业绩兑现, 22Q1经营逆境下业绩韧性强: 21年收入/归母净利50.10/2.36亿元,分别增长 34.9%/68.5%,扣非净利润率 4.3%,同比上升0.6pct; 21Q4收入/归母净利 17.0/0.90亿元,分别增长 23.6%/32.0%,扣非净利润率 4.8%,同比下降 0.2pct; 22Q1收入/归母净利 10.5/0.42亿元,分别增长 28.0%/36.1%,扣非净利润率 3.2%,同比上升 0.2pct。 自有品牌升级进行中, 盈利能力继续提升: 21年/22Q1毛利率同比提升2.9/2.3pct,扣非净利率同比上升 0.6/0.2pct。 盈利能力提升主要得益于自有品牌的品牌升级及产品结构改善: 1)御泥坊: 深化盛唐文化的传递,着重梳理品牌管理体系、持续强化品牌认知、系统化提升品牌感知,进行新老形象切换, 收入稳,毛利&利润增。 2) 大水滴: 21年下半年完成品牌焕新升级,专注熬夜护肤细分赛道,针对熬夜生物节律独创 3大时间产品系列 22:00, 00:00和 03:00,明星单品大水滴熬夜面膜、潜力大单品 3点祛痘精华快速起量、持续热销。 3) 小迷糊: 亦重塑品牌定位—年轻肌科学护理专家。 21年 2月官宣面膜品类代言人赵露思扩大品牌知名度,单品战痘泥 5月销售突破 2000万,取得当月天猫面膜品类销售 TOP1,并连续 3个月霸占天猫泥膜销量第一。 代理品牌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强生方面维持稳健增长和稳定的净利率水平, 城野医生、露得清、 Rogaine 等均在淘系同行业销售领先; 其他非强生系代理品牌方面, 持续深化品牌孵化和品牌溢价能力, 亦进入营收高增和利润高增阶段, 伊菲丹、 KIKO、 ZELENS 等在渠道或大单品方面均有突破, 同时公司 21年继续引入国际著名药妆品牌 Cellex-C、西班牙专业皮肤管理院线品牌美斯蒂克等国际品牌,持续为全球多元美妆品牌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全链路、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支持。 加大研发推进,多品类进展超预期: 持续加大,形成竞争壁垒。可转债主要为水羊智能制造基地。 在上海、长沙建立了科学研究中心,并细化面膜、精华等品类研发。公司拥有研发团队 200余人, 21年人数翻倍且继续增长。 拓品类成效显著,水乳膏霜增长 21年/21H2占比达 64%/67%。 强化“渠道+品牌”匹配,多渠道矩阵已见成效: 第三方线上线下渠道全布局,针对不同品牌特点、不同渠道特点进行匹配。同时注重私域建设, 自有平台自营收入高增, 21年/21H2增长分别为 172%/184%。“水羊潮妆”21年新增用户超千万,成交订单数+80%;水羊直供分销商过万,同比+130%, B 端合作营收+439%。 盈利预测及估值: 公司自有品牌增长态势良好且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代理品牌进入业务良性轨道,且在持续新接品牌。预计 22/23/24年归母净利达到 3.68/5.90/7.41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55.7%/60.2%/25.6% , 对 应 估 值13.0X/8.1X/6.5X。 我们对公司的定位始终是:全渠道、全品类、多品牌的美妆集团(并未反映在估值体系上),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疫情反复导致业绩不及预期;新品牌拓展不及预期;代理品牌解约风险。
中铁工业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5-05 7.82 -- -- 8.65 8.94%
9.20 17.65%
详细
事件4月 30日,公司发布 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 投资要点一季度实现收入 71亿元,同比增长 2.5%,归母净利润 5亿,同比增长 2.4%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71.1亿元,同比增长 2.5%;实现归母净利润 5.03亿,同比增长2.4%。 盈利能力: 2022年 Q1毛利率为 16.3%,同比下降 1.3pct,环比下滑 3.4pct;净利率为6.9%,同比提升 1.4pct,环比下滑 0.1pct。 净利率环比提升的主要原因为单季度费用率 8.6%,环比降低 4.3pct,其中管理费用环比下降 1.2pct,研发费用环比下降 4.7pct。 一季度新签合同额超 122亿元创历史新高,隧道施工板块新订单同比增长 71%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新签合同额达 122.3亿元,同比增长 7%, 约占公司 2021年营收的 4.8%。 首次突破 120亿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公司隧道施工装备业务新签合同额达 33.3亿元,同比增长 71%。 主要原因为: 1) 盾构机/TBM 及相关设备在高原铁路、南昌地铁、深惠城际铁路、珠海至肇庆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中获得了较高的中标率。 2)盾构机/TBM 等设备订在临涣煤矿、三山岛金矿、汾西煤矿及南方电网抽水蓄能电站等矿山、抽水蓄能新兴领域进一步取得突破。 钢结构业务: 新签合同额为 66.6亿元,同比下降 9%, 主要受上年同期中标 38.5亿的常泰长江大桥项目基数较大的影响。 基建政策加码促进下游需求释放,母公司一季度订单大增 84%,全年订单有保障4月 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会议强调“基建要适度超前”,经济短期受疫情及地缘政治双重因素影响,基建将成为今年稳增长重要抓手,有利于公司下游需求持续释放。 城市基建方面: 会议提出要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能源方面: 会议提出要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具备改善电网系统运行条件的抽水蓄能电站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2年一季度母公司中国中铁新签合同额 6057亿元,同比增长 84%,其中基建新签合同 5435亿元,同比增长 94%。 母公司中国中铁资源支撑成长, 下游需求向公司设备端传导一般在 1-3个月左右,预计公司 Q2订单有望实现大幅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 313/365/428亿元,同比增长 15%/16%/1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0/24.7/29.2亿元,同比增长 13%/18%/18%,对应 PE 为 8/7/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 地铁等基建投资增速放缓; 2)储能技术迭代、抽水储能发展低于预期
亚星锚链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5-05 6.10 -- -- 7.83 28.36%
11.20 83.61%
详细
温州市拟建立深远海漂浮式研发总部,将建设漂浮式锚链制造基地1)2022年4月25日,金风科技发布公告,与温州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进世界级深远海、大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基地。 项目总投资约188亿人民币。2)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金风科技与温州市洞头区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金风科技将牵头引进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漂浮式基础、漂浮式锚链等海工装备产业落户洞头。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26亿元。3)根据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报道,4月28日,包含此项目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在温州集中签约,其中该深远海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基地项目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11家。漂浮式海上风电产业化进程重要节点,预计公司有望受益1)本次合作签约,旨在建立集研发、制造、工程、运维全产业链和集群化的世界级深远海、大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基地,实现风电漂浮式技术引领,拓展深远海市场。预计将成为中国漂浮式风电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2)公司是船舶锚链、海洋工程系泊链世界级龙头,此前已中标广东海装、中海油融风等等多个国内漂浮式风电项目,在漂浮式风电系泊链领域具雄厚技术实力,预计有望受益于本次合作签约项目的实施。漂浮式海上风电:单台风机系泊链价值大;公司居领先地位,成长空间打开1)“双碳”背景下,海上风电发展迅速。80%以上海风资源位于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大势所趋。世界风能理事会预估至2030年全球漂浮式风电累计装机16GW,年装机量复合增速80%。2)公司系泊链技术实力雄厚,中标多个漂浮式风电项目,典型案例:6.2MW风机平台系泊链合同金额约2300万,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亚星锚链:预计未来3年业绩复合增速约40%公司船用锚链、海工平台系泊链两大传统业务迎向上周期,漂浮式海上风电新兴业务打开成长空间,矿用链进口替代有望再造一个“亚星锚链”,未来业绩景气向上。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2/2.28/3.37亿元,同比增长34%/41%/47%,对应EPS为0.17/0.24/0.35元,现价对应PE为36/26/17倍,基于公司近10年历史估值中枢69倍,维持“买入”评级,持续推荐。风险提示:造船业景气回升不及预期;漂浮式风电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
华特气体 2022-05-05 53.50 -- -- 66.99 25.21%
80.62 50.69%
详细
中国特种气体先行者: 优质客户覆盖面广、品类持续拓展,向龙头迈进公司是特种气体国产化先行者, 在国内 8寸以上集成电路制造厂商实现了超过80%的客户覆盖率,是国内唯一通过 ASML 认证的气体公司。 近年伴随产品品类、客户认证逐步增加, 2019-2021年收入增速 3%/18%/35%,不断提速。 市场广阔: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超 400亿元,高盈利将培育千亿级公司据卓创资讯, 预计 2022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将达 411亿元(2017年全球市场约合人民币 1500亿元), 2018-2022年复合增速达 19%, 预计 2022-2025年行业将维持 15%以上增长。 电子(含半导体) 是重要应用领域, 半导体协会: 2020年国内电子特气市场 174亿元,占特种气体市场的 40%以上。 行业有望培育千亿市值公司: 40亿利润(全球 20%份额, 15%净利率), 25倍 PE。 竞争格局: 特种气体行业壁垒高;政策保驾护航,国产替代加速突破特种气体行业的壁垒较高: 1)产品技术壁垒、 2)客户认证壁垒、 3)营销服务壁垒。 目前全球以及国内的特种气体,尤其是电子特气市场是由海外大型跨国公司占据(2018年外资企业在国内电子特气占据 85%市场份额),本土企业的竞争实力偏弱,国产化需求迫切。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以华特气体为代表的国产电子特气企业逐步实现了部分产品的国产化,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公司:技术优势、客户优势明显, 向合成气延伸将大幅提升盈利水平公司为国内特种气体先行者,先发优势明显。 1)技术优势: 公司取得 ASML 等公司认证,目前已具备 50种以上特种气体产品供应能力; 2)客户优势: 先发优势明显,客户覆盖广泛,有望从半导体向食品、医疗等领域延伸; 3)在先进纯化技术的基础上向合成气延伸,提升综合盈利能力: 江西华特、自贡华特等项目将在未来 3年内陆续建成,大幅提升氢化物、氟碳类等高毛利合成气占比。 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 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2.4/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32%/40%,复合增速为 38%, 对应 PE 分别为 35/26/19倍。 考虑到公司作为中国特种气体先行者和龙头企业,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 2022年 45xPE,对应合理市值为 82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主要产品价格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海外网点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合成气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海目星 2022-05-05 56.48 -- -- 62.00 9.77%
88.00 55.81%
详细
事件4月27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及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 投资建议q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50%,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5%收入端: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9.8亿元,同比增长50%;2022Q1实现营收4.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4%。下游动力电池厂商扩产需求旺盛,公司营收受益于动力电池业务规模的扩大、收入确认规模增加等因素,实现高速增长。 利润端: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41%,剔除4357万的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95%;2022年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11万元,同比增长149%,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2021年公司全年新签订单约57亿元,同比增128%,期末在手订单51亿;其中动力电池业务新签订单约46亿元,同比增长165%。2022年至今,公司新签订单20.8亿元,收到中标通知书但尚未签订合同金额为12.6亿元,在手订单饱满,全年业绩确定性高。 q收入规模提升带动规模效应凸显,盈利能力预计将进一步提高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2.6%,同比下降6.1pct;净利率为5.5%,同比下降0.4pct。 毛利较下滑的主要原因为动力电池业务占比提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及部分老订单确认收入等因素影响。随着公司收入规模提升,规模效应持续凸显,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高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1.2亿元,同比增长15%;管理费用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主要为股权激励费用等因素所致;研发费用1.6亿元,同比增长48%。 q激光自动化平台优势显著,卷绕叠片及光伏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极公司目前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核心产品为用于极耳切割的激光模切机和中段的电芯装配线,极具市场竞争力。公司有望充分发挥其激光自动化平台的优势,产品应用领域向锂电的卷绕叠片设备及光伏等多领域延伸,公司日前中标晶科能源10.67亿元Topcon激光微损设备项目,预计公司提供设备单GW的价值量在2000万元以上,涉及产能规模有望超过40GW。未来有望继续向光伏Topcon其他激光应用突破。我们认为公司2022年整体规模效应将更加显著,带动毛利率、净利率进一步提升,整体业绩确定性很高。 q盈利预测及估值:未来三年净利润CAGR为122%,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9.4/69.2/91.8亿元,同比增长98%/76%/33%;实现归母净利润3.6/8.9/11.9亿元,同比增长229%/148%/33%,对应PE32/13/10倍。公司2022-2024年业绩复合增速12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低于预期、锂电设备行业新增订单增速下滑
美的集团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5-02 56.26 -- -- 57.55 2.29%
61.49 9.30%
详细
报告导读美的集团发布 2021年报及 22年一季报,业绩符合我们的预期。公司 2021年/22Q1实现营业总收入 3434/909亿元,分别同比+20.18%/9.54%;实现归母净利润 286/72亿元,分别同比+4.96%/10.9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59/70亿元,分别同比+5.34%/5.17%。其中,公司 Q4实现营业收入 804亿元,同比+18.34%;实现归母净利润 51.18亿元,同比-1.66%。 投资要点C 端收入增速上双,B 端业务快速成长1)分新业务板块拆分口径看,2021年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及自动化/数字化创新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349/201/197/253/83亿元,分别同比+12.6%/43.5%/54.8%/22.8%/51.4%。公司 2021年 B 端业务收入同比+38.97%,收入比重相比 2020年提升 3.6pct 至 23.81%。2)公司 B 端业务打开新的成长空间,2021年美的家用空调压缩机销量达到 1亿台以上,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42%;机器人及自动化方面,KUKA 中国实现收入同比+48.4%,本土汽车客户同比+100%以上。根据 KUKA 公告,KUKA Q1接单量同比+42%,其中中国区接单量接近同比 100%的增长,实现息税前利润 430万欧元。 家电业务市场地位领先,原材料上行盈利略微承压。 1)从报表端收入口径看,2021年公司暖通空调/消费电器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419/1319亿元,同比+17.05%/15.78%。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1年公司空调出货量(内销+外销)同比+12%,对比行业出货量增速 8%。公司冰洗空业务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2021年公司冰箱 /洗衣机 /空调线上市场份额分别为18.2%/33.7%/34.6%,线下市场份额分别为 14.5%/27.4%/36.0%。 2)公司2021/21Q4毛利率为 22.48%/18.15%,主要原因为原材料价格上升及会计准则变动;公司 21Q4毛销差为 12.84%,同比下降 0.83pct。公司 2021/22Q1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8.5%/8.0%,分别同比下滑 0.29/0.59pct。3)公司 Q4实现归母净利润 51.2亿元,同比-1.66%。21Q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原因系 20Q4投资净收益高导致同比基数高。 推行新一轮激励政策,有助于绑定核心人才1)公司推出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本次激励授予的股权数量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 1.56%,行权价格为 56.28元。2)本次激励计划分为三次行权期,每一次行权期的考核指标分别为 2022-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 20%、2024年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 18%、2025年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 18%。3)公司还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占总股本 0.18%),第八期全球合伙人持股计划(计提专项资金 1.6亿元),有助于公司绑定核心人才,彰显公司长期的经营信心。 黑体楷体 盈利预测及估值美的集团是全球白电巨头,伴随海外业务 OBM 占比不断提升,国内渠道效率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公司的白电业务的利润仍有进一步释放的空间。美的集团通过原有深耕家电的优势和数字化基础产业外溢,B 端业务为美的集团贡献新的成长点。我们预计 22-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3740/4063/441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 9.61%/8.63%/8.5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2/356/39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 9.32%/13.87%/11.58%,对应 EPS 分别为 4.47/5.09/5.67元。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13/59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