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6/58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科德数控 2022-04-13 64.00 -- -- 70.75 10.55%
82.85 29.45%
详细
数控机床销量较快增长,在手订单饱满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54亿元(同比+28%);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107%);扣非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28%)。其中高端数控机床业务收入2.33亿元(同比+36%),占营收比重达92%。全年高档数控机床销量126台(同比+33%),平均单价185万元(同比基本保持稳定)。 公司2021年新增订单共3.3亿元(同比+42%);2022年1-2月,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生产入库同比+350%,整机发货量同比+72.7%;新增订单及中标合同总额4905万元,同比+60%,在手订单饱满。 毛利率高位增长,期间费用率对盈利能力影响较大2021年毛利率为43.1%(同比+1.0pct),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仍有提升,主要原因系:1)数控系统和大部分关键部件以自制为主;2)公司于2021年初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并提前备货。2021年销售净利率为28.7%(同比+11.0pct),扣非净利率为10.4%,公司扣非净利率不高原因系:1)参研国拨项目较多,而获得的国拨经费计入非经常性损益;2)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投入较大但收入规模尚小,故相关期间费用对净利率影响较大,随着后续公司收入规模扩大,规模效应显现,利润率有望改善。 持续加码研发,新产品陆续推出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共计0.7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0.59%。产品方面,针对新能源车电机六面体加工的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已实现首台销售;五轴铣磨复合加工中心已完成研制工作;卧式镗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等多种机型也均已完成研发,进入制造阶段。此外,公司柔性自动化产线业务获得突破,2021年内共签订四笔合同,合计金额3,117.5万元。 民用市场开拓顺利,看好产能释放下的成长性凭借技术领先和品牌效应,公司2021年新增订单复购率高,整机复购率达40%以上。在原有航空航天等客户持续采购下,公司积极拓展下游新产业,在半导体晶圆减薄机、石油化工泵阀等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同时民用市场开拓顺利,2021年公司在非航空航天领域新增订单占比超50%。 2021年公司新增500台五轴机床产能的募投项目推进顺利;同时在银川建立了电主轴的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可达400根;2022年公司预计产能将提升至250-300台,看好产能迅速释放下公司的成长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上调20%)/1.61(上调27%)/2.1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53/37/2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计划不及预期,业务放量不及预期。
三峡水利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04-13 9.84 -- -- 10.43 6.00%
11.32 15.04%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21年实现收入101.77亿元,同比增长93.62%;归母净利润为8.65亿元,同比增长39.55%;扣非后为6.82亿元,同比增长56.12%。2)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08-0.12亿元,同比下降95%到92%;扣非后为1.18-1.44亿元,同比下降19%到1%。 2021年年业绩符合预期,增长主要来自于电力+电解锰+定增股份的公允价值变动。根据公司业绩快报内容,2021年实现收入101.77亿元,同比增长93.62%;归母净利润为8.65亿元,同比增长39.55%;扣非后为6.82亿元,同比增长56.12%,总体来看,公司2021年业绩符合预期。 增长主要来自于:1)电力业务:售电量为132.18亿度,增长16.71%;其中自发电量为27.81亿度,同比下降5.62%;售电均价为0.4388元/度,同比增长5.74%。2)电解锰业务:2021年度电解锰市场价格上涨,电解锰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增加。但是同时,公司按照政策要求关停下属重庆武陵锰业有限公司,并对其部分资产及库存物资进行报废处置,相应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参与涪陵电力定增,股价变动造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22Q1业绩受到非经损益和电解锰业务扰动,售电业务盈利大幅提升。 根据公司2022年一季报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0.08-0.12亿元,同比下降95%到92%;扣非后为1.18-1.44亿元,同比下降19%到1%。其中:1)电力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Q1售电量为29.86亿度,同比下滑4.20%(主要是关停重庆锰矿业务,以及重庆区域工业客户新增项目投产节奏的影响),其中自发电量为4.16亿度,同比上升24.33%;售电均价为0.4933元/度,同比上升17.82%,我们推断公司售电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相比2021年同期增幅为100%左右,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电解锰业务受到关停及计划性停产影响: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Q1受到重庆锰矿关停、贵州锰矿计划性停产影响,业务利润同比下降,我们推断相比2021年Q1利润减少体量在0.5亿元-1.0亿元之间。3)非非经损益: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2021年投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上年末公司持有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在二级市场的公允价值在2021年度经历了较大增幅后,2022Q1有较大幅度下跌,预计影响公司2022年Q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7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调整公司2021-2023年EPS预测从0.44、0.53、0.63到0.45、0.57、0.69元,分别对应2021-2023年PE为23、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使得终端工业用电需求减弱,来水波动较大等
贝达药业 医药生物 2022-04-12 49.25 -- -- 49.25 0.00%
64.55 31.07%
详细
2021年业绩符合我们预期,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2.46亿元,同比增长20.08%;销售费用为8.15亿元,同比增长19.11%;研发费用为5.66亿元,同比增长55.97%;归母净利润为3.8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45亿元,同比增长3.52%,增速下降,主要系公司临床早期管线所投入的研发占比增加,导致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下降,费用化比例增加。公司资产总额为62.71亿元同比增加19.92%。 核心产品埃克替尼医保续约谈判降价,术后辅助适应症进入医保,助力维持埃克替尼销售额,三代抑制剂上市在即,帮助承接一代市场:埃克替尼术后辅助适应症成功纳入医保,年治疗费用从7万降低至4.3万,降幅约38%,尽管价格降低,但2022年贝达取消了赠药,预计降价给埃克替尼销售收入带来的影响会随着取消赠药,以及术后辅助适应症的放量而逐渐消失。而埃克替尼本身对脑转患者明确且经过验证的疗效、对L858R突变患者的有效性、对术后辅助患者长达47个月的无病生存期,叠加贝达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积累的市场资源和品牌影响力,以及埃克替尼凭借术后辅助适应症额外获取5年数据保护期,将助力埃克替尼的保持稳定的销售额。贝达的EGFR三代抑制剂贝福替尼的NDA已在2021年3月获受理,上市在即,将帮助贝达承接一代药物耐药后的患者。 :恩沙替尼二线适应症进入医保加速放量,国内一线适应症即将上市:恩沙替尼二线适应症以年费12.4万的年治疗费用进入医保,助力恩沙替尼在今年的销售中快速放量。此外恩沙替尼的一线适应症的NDA已于2021年7月获得受理,我们预计今年年中上市。其美国一线适应症的申报,可能会由于剂型的改进稍作延迟,但扎实的临床数据奠定了其获批的确定性,此外贝达也在积极寻求海外商业化合作对象,充分发挥恩沙替尼在海外市场的价值。 多个产品研发进度顺利,驱动收入增长:贝达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于2021年11月上市,贝达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掘其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商业价值,并通过该2022H2的生物类似物集采,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此外,2022年1月,贝达安全性优异的抗血管生成抑制剂CM082二线肾癌适应症NDA获受理,即将成为贝达第四个上市的产品。潜在重磅产品EGFR/cMet双抗MCLA-129,正在剂量爬坡中。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公司核心产品埃克替尼新适应症纳入医保降价影响,以及公司管线研发投入增加,费用化比例增加,我们将公司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从8.06/11.82下调至5.47/7.96亿元,我们预测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0.3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36/25/19倍,但由于今年及明年将陆续有新产品上市销售,收入动力依然强劲,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管线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格局恶化风险;生物类似物未纳入集采风险;疫情对产品销售以及临床推进造成负面影响风险。
鄂尔多斯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2-04-12 19.60 -- -- 33.50 14.22%
22.38 14.18%
详细
优质铁合金龙头。鄂尔多斯创立于1979年,是世界最大的硅铁产销商。1)铁合金业务:具备160万吨/年硅铁产能与40万吨/年硅锰合金产能,是国内最大的硅铁供应商;2020年公司硅铁产量为147万吨,硅锰合金产量为37万吨。2)PVC业务:公司PVC产能80万吨,规模不可小觑;3)羊绒业务:公司深耕羊绒产业四十年,是全球知名品牌。 硅铁行业:硬缺口,持续看涨。截至2022年4月2日,硅铁期现价格恢复性上涨至10000元/吨的较高水平;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库存的大幅下降,2022年3月末硅铁社会库存仅为4.3万吨,同比下滑50%,我们认为其背后是行业供需在快速改善:1)俄乌冲突导致过去一个月来全球硅铁供需缺口,进而拉动中国硅铁出口增长,1-2月硅铁出口增长超过100%;2)需求端钢厂产量逐步复产,2月份回到267万吨/日。基于全年钢产量平控,以及硅铁月产量回到50万吨以上面临瓶颈,我们判断后续供需缺口依然明显甚至进一步扩大,硅铁价格将进一步走强。 煤炭可自供,资源属性彰显。公司2020年原煤产量460万吨,储量约2亿吨。公司于2021年新增永煤矿业公司25%股权,经此收购公司合计控制煤炭权益产能近1100万吨,可基本实现煤炭自供。考虑煤炭价格大概率维持高位,公司可通过煤炭完全自供来降低燃料成本,或者有望通过外销自产高热值、购入低热值煤炭来提高盈利能力。 强业绩、高分红,优质蓝筹。公司业绩已经实现6年连续增长,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5%,其中2021年预计同比增长300%。自上市以来公司每年都会进行现金分红,累计分红金额38亿;分红比例和股息率较高,2020年分红比例70%左右,股息率4.58%,在板块中领先,公司高分红已经成为特色,具备持续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主营产品价格上行,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为364/400/365亿元,同比增速为57%/10%/-9%;归母净利润为61/68/60亿元,同比增速为300%/11%/-11%;对应PE分别为7.0/6.3/7.1x。按业务板块,铁合金板块我们选取河钢资源、方大炭素,氯碱化工板块选取中泰化学、天原股份,服装板块选取同样属于服装驰名商标的海澜之家、太平鸟,得出2022-2023年PE均值为9.1/7.2x;公司估值低于可比公司,考虑公司电冶金板块和服装板块稳步发展,因此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硅铁价格波动;成本波动;公司自身经营风险。
英科再生 2022-04-12 57.01 -- -- 63.79 11.89%
69.62 22.12%
详细
事件: 公司拟投资建设 10万吨/年多品类塑料瓶高质化再生项目。 拟投 10万吨/年多品类再生塑料项目, 资源协同、 品类扩张打开成长空间。 1)项目投资: 8亿元, 其中建设投资(土建及设备) 7.78亿元,流动资金 0.22亿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或其他自筹。 2) 项目区位: 项目位于马来西亚, 实施主体为马来西亚英科公司。 3) 建设周期: 3年。 4)项目内容: 涉及塑料品类包括 PET/PP/PE, 其中 PET 拟购置清洗线(含杂瓶副线) 2条, 再生增粘造粒线 1条,片材加工线 4条; PP/PE拟购置清洗线 1条,再生造粒线 2条, 其余包括热成型机 10台以及环保设备、空压机、冷却塔、叉车等。 该项目所需土地已签署土地购买协议,本次项目落地彰显公司从 PS/PET 扩张至 PP/PE 等多品类塑料的战略计划, PP/PE 的来料获取与 PS/PET 有较强的协同效益, 有助于完善公司在再生塑料领域的布局, 扩大经营范围, 提升规模效应和盈利能力,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海外项目有序建设,期待 PET 市场拓展及后端深加工产能释放。 公司海外布局的马来西亚 PET 及越南深加工项目有序推进, 1)“5万吨/年PET 回收再生项目”按计划逐步调试,相关产品已开始送样、第三方检测与认证等工作; 2)越南英科 “年产 227万箱塑料装饰框及线材项目”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3)公司拟花费 2亿元购置马来西亚土地储备后续新增产能,截至 3月公司已与卖方签署了土地买卖协议。 4)公司拟在国内投资建设年产 100万片高端铁艺制品项目, 该项目预计 5月开工,10月建设并投运。 海外及国内项目投产后将助力公司拓展新产品市场,抢占先发优势,进一步扩大盈利规模。 限塑令&碳中和打开废塑料资源化蓝海市场,再生材料最低含量占比保障需求。 1) 2019年全球废塑料回收率约 35%,提升空间大。 2)禁废令驱动全球供应链改革,向东南亚市场转移。 3)再生塑料较原生减碳 30%~80%。 4)再生 PET 最低含量标准保障刚性需求。美国加州规定 2022年起 PET 瓶中再生塑料含量 15%,欧盟明确到 2025年 PET 容器中再生塑料比例不少于 25%, 2030年不少于 30%,各大企业自愿做出承诺。 公司全产业链联动&境内外布局,技术优势降本增效, 新增产能投产&利用率提升空间可期。 1)回收端: 2020年网点覆盖全球 400余家,境外塑料回收成本优势约 20%~60%。自研回收设备协同建立回收渠道。 2)再生端: 再生 PS 粒子纯净度 99%可替代部分新料,价格较新料粒子低 20-50%。 3)利用端: 制成品利润率较再生粒子翻倍至 30%以上。 4)回收设备、越南再生制品、 PET 扩产在即增厚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为再生塑料先行者,项目扩产在即有望贡献增长,我们维持公司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 2.51/3.90/5.90亿元,对应29/19/12倍 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投产进度不达预期,贸易政策变动和加征关税风险。
金博股份 2022-04-12 220.00 -- -- 241.99 10.00%
319.80 45.36%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8日公司公告与天科合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投资要点与天科合达达成战略合作,技术、商务深度合作:金博股份与天科合达于4月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就【高纯热场材料】【高纯保温材料】【高纯粉体材料】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发和应用,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期5年,结束后可续签。( (1)技术合作:双方共同研发第三代半导体的热场材料、保温材料与粉体材料,天科合达给予金博产品开发方向、技术要求方面指导,并配合金博进行产品测试与评估,以满足天科合达对相关材料国产化的需求。( (2)商务合作:金博以优于市场的价格、优先保供天科合达;天科合达在同等性价比条件下,优先采购金博的热场、保温与粉体材料。 碳化硅衬底市场空间大,金博股份在高纯热场&保温材料上取得突破:碳化硅衬底占全产业价值链47%,目前进口热场&保温占衬底成本的40%,国产化后我们保守估计热场价值占碳化硅整体投资价值的15%。 根据我们测算,2025年碳化硅热场&保温材料市场空间达53亿元,市场空间广阔,且技术壁垒高,优先国产化的供应商有望获得高市占率。 公司目标是实现国产化降本,目前公司在SiC热场领域已经做到50PPM以内,我们预计4月给客户进行送样,技术路线适配的是主流的PVT法长晶路线,核心在于找到和光伏一样的技术突破口,不同位置的热场材料,需要满足的是性能是不同的,等静压石墨没法做到这点,碳纤维可以通过不同的编制结构达到这一目的。目前东洋碳素和西格里的策略都是退出光伏市场,全部重心在半导体尤其是SiC,我们判断随着公司技术积累,有望延续光伏热场的逻辑,在半导体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高纯碳化硅粉体是制备碳化硅衬底的关键原材料,目前公司碳化硅粉正在研发试制阶段::碳化硅粉的制备流程:将高纯硅粉+碳粉混合,在200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反应,合成特定晶型和颗粒度的碳化硅颗粒,再经过破碎、筛分、清洗等工序,制得高纯碳化硅粉。碳化硅粉的纯度以及颗粒度、晶型等,对碳化硅衬底生长质量&电学性能,甚至碳化硅器件的质量都有重要影响。碳粉作为公司气相沉积工艺副产品,具有纯度高、成本低等优势;目前公司已进行试制高纯碳粉、高纯碳化硅粉,加速推进国产化。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金博股份短期看光伏热场产能释放,长期是高纯材料平台化企业,我们维持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7.08/8.98/11.6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5/20/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竞争加剧,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中直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11 46.19 -- -- 46.32 0.28%
47.22 2.23%
详细
事件: 2022年 3月 31日,公司发布 2021年报, 2021年营收 217.90亿元,同比增长 10.86%,归母净利润 9.13亿元,同比增长 20.53%。 投资要点 营收利润稳步提升, 2022年关联采购金额增长明显。 公司完成 2021年度经营计划目标,营收 217.90元,同比增长 10.86%;归母净利润 9.13亿元,同比增长 20.53%,扣非净利润 9.04亿元,同比增长 22.70%。公司 2022年计划加大存货储备量,关联采购预计金额较 2021年实际发生金额增长 23.48%,表明下游需求旺盛, 订单有望持续增加,加速公司业绩释放。 低空空域有望开放,国产民用直升机迎来发展机遇。 2021年湖南省进行全国首次全域低空管理试点改革试点, 通用航空领域有望迎来政策解禁。公司最新产品 AC313A、 7t 级 AC352等型号正在积极取证,其中AC352完成了高寒试飞等重点试飞科目,距离最后成功又迈出重要一步。在需求端, 根据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到 2027年中国民用直升机规模将达到 3,500架以上,而 2020年末我国民用直升机机队规模仅 923架,叠加上目前我国民用直升机产品以国外型号为主,市占率前三家国外制造商占据了国内 77.4%市场份额,在国产替代的大趋势下,公司民机业务发展前景广阔,可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受益于军工行业高景气,下游军机快速放量。在建军百年目标和 2035年建设现代化军队等目标的推动下,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具备高景气状态,近期国外地缘政治形势严峻, 2022年我国军费预算增速逆势上涨达到 7.1%, 自 2019年以来首次军费预算增幅突破 7%,下游军机快速放量,公司是国产直升机唯一供应商,可充分受益行业高景气度带来的红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高景气状态,再考虑公司在直升机领域的龙头地位,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0/13.79/16.36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90元、 2.34元及 2.78元,对应 PE 分别为 25/20/1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下游需求及订单波动; 2)公司盈利不及预期; 3)市场系统性风险。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2-04-11 37.42 -- -- 39.83 6.44%
45.40 21.33%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9日,6架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从中国出发,飞抵塞尔维亚,并向其交付首批FK-3防空导弹。 投资要点战略空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具备超远程投送能力。2022年4月9日,6架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从中国出发,飞抵塞尔维亚,并向其交付首批FK-3防空导弹,表明解放军战略空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功,已具备超远程投送能力。 完成全年经营计划目标,2022Q1业绩增长迅速。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40.88亿元,同比增长24.79%;归母净利润16.96亿元,同比增长14.60%;扣非净利润15.97亿元,同比增长69.93%,2022年Q1预计营收同比增长29.0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50%,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58.67%。核心业务航空防务装备2021年收入336.85亿元,同比增长24.79%,占营收和利润比重提升至99.7%,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研发费用6.63亿,同比增长130.34%,财务费用为-2.50亿,主要是利息收入增加所致。 合同负债&预付款大幅增长,业绩有望持续释放。公司2021年合同负债365.35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672.50%;关联存款额达458亿元,远高于2020年的109.54亿元,关联存款和合同负债大幅增长印证了军工行业高景气度及大单采购模式的推进,意味下游需求旺盛,订单持续增长。公司预付款216.76亿元,同比增长3085.45%,主要是预付采购货款增加所致,表明公司正积极备产,业绩有望持续释放。 军费逆势上升,主机厂龙头地位巩固。2022年我国军费增速逆势上涨,装备采购在军费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近期俄乌冲突再次表明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空军规划将构建以三代机为主体,四代机为骨干的战略空军,并且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空军,公司作为国内航空主机厂龙头,将承担起战斗机大规模列装和更新换代的重任,公司主营的三代歼击机系列将陆续列装,同时受益于我国航母不断下水的预期,配套的舰载机系列也将持续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高景气状态,并考虑公司在国内歼击机领域的龙头地位,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8/31.27/40.9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8元、1.60元及2.09元,对应PE分别为45/33/2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及订单波动;2)公司盈利不及预期;3)市场系统性风险。
先惠技术 2022-04-11 88.00 -- -- 90.48 2.82%
118.00 34.09%
详细
事件 : 公司于 2022年 4月 8日发布 2021年报,实现营收 11.02亿元,同比+119%;归母净利润 7006万元,同比+15%。 投资要点 2021年营收高增,高速扩产费用前置致短期净利润承压: 先惠技术 2021全年实现营收 11.02亿元,同比+119%;实现归母净利润 7006万元,同比+15%; 扣非归母净利润 5169万元,同比+8%。 Q4单季度来看,营收 3.66亿元,同比+83%,环比+84%;归母净利润 36万元,同比-99%,环比+115%。 其中新能源业务是公司 2021年第一大收入来源与收入增长点: 2021年公司新能源自动化装备营收为 10.31亿元,同比+178.8%,占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 94%。受益于新能源电池厂高速扩产以及公司的在手订单逐步确认,公司营收快速增长。 2021年净利润承压主要系让利客户致毛利率有所下滑,同时高速扩产费用前置所致。 2022年公司产能仍处于高速扩张中,目前工厂总面积达 72000平米,现有总产能达 20亿,我们预计 2022年底公司总面积达 14万平米,产能达 40亿元。我们认为未来伴随新厂区产能逐步释放,规模效应下,公司将恢复到合理的盈利水平迎业绩释放期。 控费能力优异,规模效应下静待盈利能力修复: 2021年先惠技术综合毛利率为 27.6%,同比-4.3pct;销售净利率为 6.4%,同比-5.7pct。 Q4单季综合毛利率为 21.9%,同比-8.8pct,环比-7.0pct;销售净利率为-0.26%,同比-15.3pct,环比-0.01pct。综合毛利率下降系公司 2021年让利重要客户获取高份额所致,未来随公司高自动化产线议价能力提升,毛利率水平有望在 2022年迎来拐点。 规模增长驱动 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 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7.6%,同比-0.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1.6%,同比-0.3pct;管理费用率(含研发)为 15.9%,同比-1.3pct;财务费用率 0.04%,同比+0.7pct。 2021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达 0.99亿元,同比+84.1%,研发费用率为 8.94%,同比-1.7pct。未来规模效应下,我们判断 2022年公司的期间费用率进一步下降,净利率有望提升至 10%左右。 合同负债&存货大幅增长,在手订单饱满催化业绩高增: 截至 2021年末,合同负债 1.91亿元,同比+161%;公司存货 3.33亿元,同比+171%,体现公司在手订单饱满,主要系 2021年为下游电池厂高速扩产元年,依托自动化优势,公司新签&在手订单大幅增长。 2021年公司新签订单达 21亿元(不含税,其中电池厂 18亿元、整车厂 2亿+元、其它不到 1亿元),约为2020年收入(5.04亿元)的 4倍。 2022年 4月 6日,公司再次公告与宁德时代 2.89亿元(不含税)大订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产能处于高速扩张中,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97/3.15/4.7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 33/21/1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销量低于预期;模组+PACK 线自动化率提升进展低于预期。
旗滨集团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4-11 12.23 -- -- 12.29 0.49%
12.56 2.70%
详细
事件:露公司披露2021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5.73亿元,同比增长51.1%,实现归母净利润42.34亿元,同比增长133.4%。其中四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07亿元,同比增长23.3%,实现归母净利润5.75亿元,同比减少3.8%。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8.0元,现金分红比例为50.7%。 地产资金链拖累建筑玻璃需求,Q4单季收入和盈利增速回落。2021年下半年由于施工放缓、产业链资金紧张等因素导致终端需求显著走弱,建筑玻璃景气在四季度超预期下行。我们测算公司2021年下半年浮法原片销量同比减少7.3%,对应单位重箱综合均价、毛利、净利分别为134元、64元、35元,同比提升41元、25元、14元,差异主要因成本受纯碱等原燃料价格影响上涨。(2)Q4单季收入同比增长23.2%,环比Q3减少4.5%,单季毛利率为37.6%,环比减少20.0pct,受价格和成本端双重影响。 费用端随公司大力扩张延续增加态势。公司2021年下半年单箱期间费用为19.9元,同比增加7.1元,其中股权激励成本、汇兑损失影响单箱成本3.1元、0.1元。剔除上述两项后单箱期间费用为16.5元,同比增加4.9元,其中管理费用主要因计提业绩奖励增加。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延续高增长,大宗材料储备力度加大,负债率维持稳定。 公司2021年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50.73亿元,同比增长62.7%,增幅低于利润增速主要是存货因系大宗材料战略备货及产成品库存增加。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14.46亿元,同比增长25.6%,反映公司光伏玻璃和砂矿项目加速建设。公司2021年年报资产负债率为35.5%,同比上升2.0pct。 短期社会库存已处相对低位,后续关注终端需求改善情况,中长期看好玻璃长期盈利中枢的提升。短期社会库存已经降至阶段性低位,库存上行放缓,后续随着季节性施工旺季到来,终端需求有望改善,但地产链资金状况的改善指标仍是需求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若叠加玻璃生产线加速冷修,价格回升将更有持续性。长期来看,基于新增产能约束以及长期建筑玻璃需求潜力,玻璃长期产能利用率中枢有望延续高位,支撑景气中枢提升。 光伏玻璃加速布局,新板块产能释放有望贡献业绩增量。公司新公告福建及云南两基地共建设5。 1200t/d光伏玻璃生产线,并在云南配套投资硅砂矿项目。叠加此前湖南郴州、福建漳州、浙江宁波等地光伏高透材料生产线项目及配套砂矿项目逐步进入投产期,光伏玻璃业务增量有望逐步释放。电子玻璃和药用玻璃二期建设也将增强公司业内竞争力,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高分红率提供一定安全边际,同时享受成长性带来的估值溢价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4、42.6、47.0亿元,对应10.8、8.5、7.7倍市盈率,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反复、行业供给超预期增加、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伯特利 机械行业 2022-04-11 57.47 -- -- 63.45 10.41%
92.00 60.08%
详细
公告要点: 1) 公司发布 2021年年度报告, 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全年实现营收 34.92亿元,同比+14.81%,实现归母净利润 5.05亿元,同比+9.3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31亿元,同比+5.77%。其中, 2021年Q4实现营收 11.64亿元,同比+14.48%,环比+47.85%,实现归母净利润 1.36亿元,同比-15.79%,环比+6.4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4亿元,同比-18.9%,环比+15.4%; 2)出资 2亿元收购万达转向系统 45% 股权并获得董事会控制权,强化底盘系统协同优势;3)公司发布2022 年财务预算方案, 2022年预算营收 45.4亿元,利润 6.08亿元。 核心客户放量推动电控制动产品高增长,积极开拓新项目。 公司核心客户奇瑞汽车, 2021年实现产量 85万量,同比+45.3%,推动公司电控制动产品实现营收 12.75亿元,同比+65.4%,产品单价同比+5.2%。 2021年公司新增项目定点 160项,其中 EPB83项, 线控制动项目 11项等,按照客户规划测算,年均贡献收入近 25亿元。 中国品牌首家 Oe-Box 线控制动投产企业,新技术持续迭代升级。 公司 Oe-Box 线控制动系统 WCBS 1.0于 2021年成功实现量产,成为中国品牌首家投产企业。 2022年, 在 WCBS 1.0的基础上,公司启动具备制动冗余功能线控制动系统 WCBS 2.0方案,并同时开展电子机械制动(EMB)的预研工作。在汽车线控底盘的方向上,分步开展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分布式驱动和悬架等集成控制的开发工作。在盘式制动器和轻量化产品方面,推动固定式卡钳、铸铝副车架、铸铝卡钳的开发和推广,降低整车能耗,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 收购浙江万达系统,整合底盘领域技术优势。 公司与关联方奇瑞科技子公司瑞智联能共同收购转向系统一级供应商浙江万达 65%股权,万达系统 100%股权估价为 4.46亿元,相较净资产溢价约为 11.7%, PE 约为 26倍。其中,公司出资 2亿元收购 45%股权,瑞智联能收购 20%股权, 收 购完成后公司将获得万达系统董事会控制权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本次 交易的交割尚待取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关经营者集中的批准。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鉴于公司收购万达系统加强协同效应,全球大宗材料价格及物流成本上涨可能持续, 我们将公司 2022-2023年营收预测由 47.28/62.13亿元,调整至 48.39/70.10亿元, 2024年为 94.14亿元,同 比 分 别 为 +38.6%/+44.9%/+34.3% , 2022-2023年 归 母 净 利 润 由7.03/9.15调整至 6.66/9.30亿元, 2024年为 13.29亿元,同比分别为+32.1%/+39.6%/ +42.9%, 对应 EPS 分别为 1.63/2.28/3.25元, 对应 PE为 36.41/26.09/18.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需求复苏低于预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低于预期。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11 8.16 -- -- 9.29 13.85%
21.07 158.21%
详细
公告要点:长安汽车3月产量226675辆,同环比分别为+9.28%/+73.22%;销量236104辆,同环比分别+4.30%/+70.91%。长安自主(重庆长安+合肥长安)产量130958辆,同环比分别+31.48%/+110.00%,销量130444辆,同环比分别+19.73%/+92.11%;长安福特3月产量23541辆,同环比分别+19.76%/+140.09%,销量23500辆,同环比分别+0.64%/+96.92%。 3月月集团整体批发同比+70.91%,表现优于行业。1)3月根据乘联会初步预估数据,3月乘用车批发177.3万辆,同环比分别-4%/+22%。长安集团整体及各品牌表现均好于行业整体。分品牌来看,长安自主表现整体好于长安福特。芯片短缺影响缓解下长安自主&长安福特3月产批同环比均实现正增长。2)根据乘联会初步预估数据,Q1乘用车批发540万辆,同比+7.94%。长安Q1批发合计65.14万辆,同比+1.63%,芯片短缺影响下长安整体表现低于行业整体。其中长安自主Q1批发35.3万辆,同比-2.95%;长安福特Q1批发6.0万辆,同比-6.39%。 新车方面:长安自主,3月混动车型UNI-KiDD全球上市,定价17.69-19.29万元,百公里加速为8.1秒,馈电油耗5L/100km。NEDC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130km,;UNI-V也于3月正式上市,指导价10.89-13.19万元,将进一步提升长安自主销量表现;长安福特:3月新一代蒙迪欧开启预售,预售厂商指导价15.98-21.98万元。 3月月长安汽车整体去库:根据我们自建库存体系,3月长安总体企业库存-9429辆(较2月),3月长安自主企业库存当月+514辆(较2月);长安福特企业库存当月+41辆(较2月)。长安马自达3月去库2890辆。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长安汽车2021-2023年1062.14/1378.66/1735.74亿元的营业收入的预测,同比分别+25.6%/+29.8%/+25.9%,对应归母净利润45.47/59.46/70.17亿元,同比+36.8%/+30.8%/+18.0%,EPS分别为0.60/0.78/0.92元,对应PE估值为18/14/12倍。考虑到长安汽车未来业绩迎来新一轮改善,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控制低于预期;乘用车需求复苏低于预期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11 16.19 -- -- 16.55 2.22%
18.26 12.79%
详细
公告要点:上汽集团 2022年 3月产销量分别为 419,721/443,045辆,同比分别-15.92%/-10.11%,环比分别+9.91%/+37.61%。其中:上汽乘用车3月产销量分别为 61,738/62,212辆,同比分别为+4.54%/+7.25%,环比分别为-4.01%/-3.41%;上汽大众 3月产销量分别为 108,477/110,018辆,同比分别-1.40%/-2.21%,环比分别+11.31%/+21.43%;上汽通用 3月产销量分别为 88,703/88,523辆,同比分别-31.30%/-31.42%,环比分别+18.10%/+16.47%;上汽通用五菱 3月销量为 130,586/150,000辆,同比分别-16.85%/0.00%,环比分别+12.34%/+127.27%。 疫情影响下集团整体批发同比-10.11%,新能源车表现较佳。1)上汽集团整体产批同比-15.92%/-10.11%,主要系芯片短缺及疫情影响。分品牌同比来看,上汽自主同比实现正增长,表现最佳。3月智己 L7PRO 正式公布售价为 40.88万元,并在近期启动批量交付;飞凡 R7预制量产车成功下线,智己汽车和飞凡汽车加快品牌向上步伐。环比来看上汽通用五菱 3月批发同比+127.27%,表现最佳。2)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表现优异。3月上汽集团新能源车产批同环比均实现正增长,销量 7.45万辆,同环比分别+19.61%/+64.60%。宏光 MINIEV GAMEBOY 盲订 30天订单超过 30000个;上汽大众“ID.电动家族”2022款焕新上市,升级配备智能泊车辅助等智能化功能,我们预计将进一步提振上汽集团新能源车销量表现。3)出口同比表现较好。3月上汽出口 5.03万辆,同环比分别+4.95%/-10.28%。Q1上汽海外整体销量突破 17.2万辆,同比+44.9%。其中 MG 品牌 Q1全球销量为 13.5万辆,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沙特、卡塔尔等全球 18个国家跻身单一品牌 TOP 10。上汽目前已在欧洲、澳新、美洲、中东、东盟、南亚六个地区形成“五万辆级”区域市场。 3月上汽集团整体去库:3月上汽集团企业当月库存-23324辆(较 2月),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当月库存分别-1541、+180、-474、-19414辆(较 2月)。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随公司智己+新 R 标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打开新能源市场,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大众及通用有望见底企稳。我们维持上汽集团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 250/262/271亿元预期,对应 EPS为 2.14/2.24/2.32元,PE 为 7.9/7.6/7.3倍。维持上汽集团“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控制低于预期;乘用车需求复苏低于预期。
高测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4-11 32.82 -- -- 41.47 26.36%
65.98 101.04%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7日公司公告投资建设建湖(二期)10GW光伏大硅片项目。 投资要点切片机龙头转型切片代工,代工逻辑逐步印证扩产加速:高测股份是市占率超50%的切片机龙头,2021年转型切片代工,此前规划35GW产能(大硅片示范项目5GW+乐山20GW+建湖10GW),由于切片代工需求旺盛,4月7日公告再扩建湖(二期)10GW大硅片项目,截至目前规划切片代工总产能45GW。建湖二期预计于2023年和2024年分两阶段投产(我们预计若需求旺盛,投产节奏可能提前)。切片代工产能是基于客户需求配套建设,此次新增的10GW产能的配套客户为电池片厂润阳、英发睿能(此前已试切,客户对交片量和硅片质量高度认可)。 切片代工扩产加速,总产能由35GW上调至45GW:根据公司规划的投产节奏,我们预计2022-2024年产能分别达到21、40、45GW。考虑到产能爬坡,我们预计2022-2024年出货量分别为12、25、45GW。(1)大硅片示范项目(5GW,配套通威、环太美科):2021年3月启动,2021年12月达产。(2)乐山大硅片项目(20GW):其中一期6GW配套京运通,2021年8月启动,目前正在爬产中,预计2022Q2达产;二期14GW预计2023年达产。(3)盐城建湖(20GW):其中一期10GW配套锦州阳光,2021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22Q3达产;二期10GW配套润阳、英发睿能,预计2023-2024年分别达产5GW(配套的客户可能会随客户需求而动态调整)。 专业化分工提高产业链效率,切片代工新业务带来高业绩弹性:对高测股份来说,切片代工的收入来源为代工费+硅泥回收+结余硅片售出,代工费+硅泥回收可以cover成本,结余硅片即利润。目前公司单位硅料可以比客户多切8%,让利客户3%,自留5%,单GW盈利保持高位。即使考虑后续硅片价格下降(历史数据上看,硅料价格低位时,硅片单W售价为0.55元),我们保守预计单GW利润能够维持在2000万以上,产能释放带来高业绩弹性。对客户来说,客户自己切片的成本对标代工费,同时客户可以多获得3%的硅片,因此代工模式下切片综合成本更低。同时代工可以帮客户轻资产运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下游光伏行业高景气度,公司作为切片设备&耗材龙头持续受益;同时开拓切片代工业务,有望迎来新业绩增长点。我们上调公司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7/4.0(上调14%)/6.3(上调17%)亿元,对应PE分别为61/26/17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受政策波动影响风险,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兴森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4-11 9.70 -- -- 9.72 0.21%
11.80 21.65%
详细
事件: 兴森科技发布 2021年年报快报以及 2022年 Q1业绩预告: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 50.40亿元,同比增长 24.92%,实现归母净利润 6.21亿元,同比增长 19.16%, 2022年 Q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8亿元-2.1亿元,同比增长 77.49%-107.07%,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营业收入稳健,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IC 载板业绩贡献逐步提升: 2021年,公司产能逐步释放,带动整体收入稳健增长,其中 IC 载板需求持续旺盛,业务订单饱满,实现收入约 6.66亿元(2020年收入为 3.36亿元),收入同比增长约 98.28%,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 13.21%,较 2020年(8.33%)提升 4.88pp,业绩贡献稳步提升。同时 PCB 样板及小批量板业务扩产稳步推进,营收及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从经营效率来看,2021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02.46%,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稳步提升,精益生产效益逐步显现,成本费用率下降,整体盈利能力稳步向上。 从 Q1情况来看, 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订单稳步提升,海外子公司Fineline 收入同比增长 19%, IC 载板业务订单持续饱满,归母净利润实现快速增长。我们认为, IC 载板业务在手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高, 产能持续扩张, 未来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同时 PCB 样板及小批量板业务产能稳步释放,带动整体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持续夯实技术、产能及产品优势, 龙头地位稳固: 兴森科技作为国内 IC载板的先行者之一, 2012年布局 IC 载板业务, 2018年 9月通过三星认证,成为三星的正式供应商, 技术及产品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当前兴森科技拟投资 60亿元布局 FCBGA 高端载板,进一步夯实龙头优势。 IC 载板作为芯片制造环节的关键原材料,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根据兴森科技 2021年中报披露,公司 2万平米/月的产能,除春节因素影响外,均处于满产状态,整体良率达到 96%,订单需求持续饱满, 产能也将陆续释放,当前珠海兴科的 3万平米/月的 IC 载板的产能正在有序推进。 我们认为, IC 载板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随着产能的陆续释放,我们持续看好兴森科技业绩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根据公司快报数据,我们上调 2021年业绩预期,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从 49.64亿元、 6.05亿元分别上调至 50.40亿元、6.21亿元, 2022年和 2023年维持不变,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69亿元和9.25亿元, 2021年-2023年 EPS 分别为 0.42元、 0.52元、 0.62元,对应的 PE 估值为 22.48X/18.16X/15.10X,我们持续看好兴森科技未来业绩稳健增长,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IC 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6/58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