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20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科大讯飞 计算机行业 2024-02-05 39.60 -- -- 54.34 37.22%
54.34 37.22% -- 详细
事件:1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约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45-7.30亿元,同比增长15%-30%;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0.8-1.2亿元,同比下降71%-81%。单季度来看,Q4预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75亿元,同比增长超2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46-6.31亿元,同比增长287.29%-347.58%;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4.04-4.44亿元,同比增长4564.09%-5006.08%。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超3亿元,Q4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超14亿元。 全年保持稳定增长,Q4收入及利润表现均得到明显改善。尽管受到宏观经济等外部因素影响,公司全年仍实现了收入、毛利的正向增长,且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现金流均为正,整体保持了良性的经营状态。具体来看:1)收入端:Q4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得益于双十一讯飞硬件类产品的高增长,公司双十一全周期内销售额同比增长126%,办公本销售额同比增长40%+,AI助听器GMV同比增长240%+。 同时,公司Q4在收入增速提升的同时,毛利率也有所改善,Q4实现毛利超32亿元,同比增长超25%,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了0.52pct;2)利润端:今年以来公司显著加大了针对AI大模型等技术及产业配套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导致利润端有所承压,扣非净利润全年呈下滑态势,但同时,Q4单季度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均保持高速增长。 型星火大模型V3.5正式发布,核心能力进一步突破。2023年10月,公司以昇腾作为算力底座,与华为联合发布中国首个自主可控且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飞星一号”平台,并于2024年1月30日正式发布了基于“飞星一号”平台打造的星火认知大模型V3.5。星火认知大模型V3.5在七大核心能力上进一步提升,其中文本生成提升7.3%,语言理解提升7.6%,知识问答提升4.7%,逻辑推理提升9.5%,数学能力提升9.8%,代码能力提升8.0%,多模态能力提升6.6%。且与GPT-4相比,星火认知大模型V3.5在语言理解、数学能力已经超过GPT-4Trbo,代码能力达到GPT-4Trbo96%,多模态理解达到GPT-4V91%。同时,公司发布首个深度适配国产算力的星火开源大模型——星火开源-13B,并于昇思开源社区联合首发上线。此外,根据公司规划,2024年上半年,讯飞星火大模型4.0也将发布,并全面对标GPT-4。 AI/大模型赋能产品商业化进展加速,开发者生态不断壮大。其中,1))教育:讯飞AI学习机产品用户净推荐值持续保持第一,并在2023年京东和天猫双十一获得销售额冠军;2)办公:星火大模型赋能的讯飞听见、输入法等软件应用已累计使用APP262天,完成超2300篇产出;3)内容创作:公司音视频创作工具“讯飞智作”自23年5月发布以来,新增了21万会员用户,生成了160万音视频内容;图文创作工具“星火内容运营大师”自23年10月发布以来,已服务了5000+企业,生成了超150万篇文章。同时,讯飞开放平台大模型开发者数量增长迅猛,生态圈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1月,讯飞开放平台大模型总开发者目前已超35万,其中企业开发者超22万。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AI头部厂商,业务涵盖教育、运营商、金融、汽车等多个领域。同时,受益人工智能高景气度,公司业绩预计将持续向好。但由于受到宏观经济的外部因素以及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加大的内部因素等影响,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202.21/242.36/296.24亿元(前次232.52、300.80、382.7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78/8.47/10.92亿元(前次12.27、17.69、25.9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推进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大模型商业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
赛意信息 综合类 2024-02-05 15.10 -- -- 19.94 32.05%
20.55 36.09% -- 详细
事件:1月31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全年实现收入23.85-26.12亿元,同比增长5%-15%;实现归母净利润2.60-3.00亿元,同比增长4.22%-20.2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6-2.66亿元,同比增长0.59%-18.39%。 其中,Q4实现收入7.03-9.30亿元,同比增长16%-54%;实现归母净利润1.32-1.72亿元,同比增长36%-77%。 智能制造领域布局叠加央国企市场突破,公司收入增速将持续提升。2023年以来,虽然下游制造业整体景气度较低,但公司全年收入仍保持稳健增长,且四季度公司收入增速较前三季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预计2024年随着公司业务布局的不断落地,包括在智能制造领域,公司持续夯实在优势行业的主导地位,同时不断拓展高景气度行业客户,以及在泛ERP领域,公司强化央国企市场的布局,24年收入增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利润端,公司通过AI等方式进行降本增效,有效提升了研发效率、并缩短了研发周期,进而推动了公司业绩实现高质量增长,同时,公司第四季度净利润增速较前三季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收购面向大型央企及集团化企业客户的思诺博,重点发力央国企市场。此前公司90%的客户是民营企业,2023年开始公司重点开拓央国企市场,成立了专门的央国企军团,并获得了杭州汽轮机厂、徐工集团等客户。公司还通过收购思诺博强化在央国企市场的布局,思诺博拥有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及本地技术服务体系,主要面向大型央企及集团化企业,提供数字化供应链领域的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及相关的数字化咨询等服务,其主要客户包括中国移动及其子公司、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等。 在公司的持续大力投入下,2024年央国企市场有望成为公司重要增长点。 为拥抱华为MetaERP国产生态,泛泛ERP业务有望获得增长新动能。截至2023年年末,MetaERP已覆盖华为100%的业务场景,华为200多家子公司以及全球6000亿美元的业务全部成功切换到MetaERP。随着MetaERP的商业化,未来其有望在高端ERP市场对SAP、Oracle等厂商的产品形成替代。而公司作为华为MetaERP的核心合作伙伴,与华为深度绑定,并拥有多年SAP、OracleERP的实施经验,可实现高效更替高端ERP系统,同时公司也长期承担华为ERP的实施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施经验和技术储备。我们认为,随着华为MetaERP商业化落地的临近,公司将率先受益,泛ERP业务有望获得增长新动能。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离散工业软件龙头,将充分受益于下游制造业客户需求恢复,同时,2023年开始公司重点布局央国企市场,有望带来新的业绩增量。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收入分别为25.44/32.40/40.0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63/3.47/4.52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央国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MetaERP进展不及预期。
中望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4-02-05 67.00 -- -- 87.45 30.52%
90.67 35.33% -- 详细
事件:1月31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全年实现收入8.11-8.35亿元,同比增长35.00%-39.00%;实现归母净利润0.55-0.66亿元,同比增长772.77%-947.33%;实现扣非归母净亏损0.72-0.89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0.05-0.22亿元。其中,Q4实现收入3.46-3.70亿元,同比增长38%-47%;实现归母净利润0.51-0.62亿元,同比增长101%-144%。 海外业务推动公司全年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公司通过持续深化本地化战略快速拓展海外市场,在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新设了分支机构,并在亚洲、欧洲、中东、南美等区域招揽了本土化人才,公司通过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布局推动海外业务实现了高增长。与此同时,2023年公司国内业务增速较上年明显恢复,主要得益于公司“下沉中小企业”和“聚焦大客户”的业务策略以及营销网络建设的加强已经初显成效。在利润端,2023年公司控制销售费用效果良好,因此,净利润相较上年有显著增长。此外,公司扣非口径下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主要是因为受政府补助及理财收益的影响,预计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1.27-1.50亿元,远大于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金额0.74亿元。 核心能力持续迭代,通过并购进一步拓展产品矩阵。公司持续投入研发进行产品迭代升级,2023年发布了两大拳头产品ZWCAD和ZW3D的2024版本。其中,ZWCAD2024新增了可变块、点云、DGN底图等重点功能,复杂图纸全流程操作效率较2023版提升了数倍;ZW3D2024新增和优化了230多项功能,真正实现了设计、仿真、制造一体化。此外,公司重磅推出了悟空三维CAD图形平台1.0版,目前已具备三维建模、大体量装配、协同设计能力。为进一步拓展产品矩阵并提高市场竞争力,公司在2023年完成了两项收购,包括5月份收购了电力行业专业软件厂商北京博超,以及10月份收购了海外CFD厂商CHAM,完善了公司在CAE领域的产品布局。 投资建议:公司是工业设计软件领导厂商,一方面,我们看好公司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高速增长将拉动公司收入增速持续提升。因此,我们小幅上调原有收入预测。同时,随着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未来公司产品仍有较大提价空间,毛利率有望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小幅上调2024-2025年的净利润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收入分别为8.20/11.09/14.87亿元(前值7.93/10.76/14.8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58/1.65/2.78亿元(前值0.96/1.64/2.6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渠道拓展不及预期;产品迭代不及预期。
洲明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2-05 5.68 -- -- 7.13 25.53%
7.13 25.53% -- 详细
2024年1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 综合毛利率逐年改善,超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预计超100%。公司年度综合毛利率逐年改善,毛利率改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公司以LED超高清显示及智慧照明为基础,以软件系统为链接,以内容驱动为核心,将“硬件+系统+软件+内容+交互”融合发展为光显一体化解决方案,从单一硬件到整体解决方案销售,公司业务附加值逐步凸显; (2)得益于公司连续多年在国际市场的深耕、渠道的提前布局及品牌优势,海外业务贡献持续发力。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增长,但是在费用控制方面仍存在改善空间。公司将持续通过组织架构优化、产品聚焦等方式提高运营效率和利润质量。预计公司2023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在1.31亿元–1.7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05.46%-167.0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在1.49亿元–1.93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78.44%-261.98%。 抓五大技术紧抓AI发展机遇,以新质生产力全面增效客户价值。生成式AI席卷全球,同时也带给LED光显行业显著商业增量。LED技术广泛应用于商业文旅、教育会议、文娱体育等领域,丰富的应用场景更利于AI技术的落地与推广。 (1))数字虚人拟人UniAvatar:洲明科技数字虚拟人解决方案,现已拥有祁小蓦、Mark猫、神兽甪端等明星IP。这些IP形象涵盖了人像、萌宠等多种形态,它们依托洲明自研动捕系统、多模态交互等技术,能言、善听、会想、会看,无论是作为数字员工,还是个人分身,充分满足各领域表演、互动、直播等企业级/消费级/工业级需求。 ( (2)垂直多模态大模型LminGPT:在相继成为微软、戴尔全球ISV合作伙伴,并获得GPT-4官方接入许可后,洲明打通关键技术通路,成功构建垂直行业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LminGPT,完成从闲聊模式ChatGPT到专家模式LminGPT的华丽转型。涵盖图文、动作、空间感知的多模实时互动,将为数字人应用等多场景使用提供“最强大脑“。( (3))容跨模态生产内容UniCMGC::以“跨模态生产内容”作为特性的洲明UniCMGC,将高质量实现“一句话能生成一个图像”等跨模态生产,尤其在结合LED屏显技术上,UniCMGC将以“多模态多场景”为特点,适用于教培、文娱、广电、企业、展陈等领域。( (4))知空间感知UniSP:洲明UniSP已经打造了包含2D传感器、3D传感器、穿戴式动捕在内的空间感知传感器硬件矩阵,借助UniSP,用户在进行多模态信息的输入后,将获得更智慧、更拟人化的情感交互体验。( (5)虚拟拍摄系统UniStdio:LED虚拟棚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变革性的AIGC技术助力影视制作工作流,包含AI脚本、AI原画等前期创作,3D模型、数字人等中期拍摄,以及作品修复、AI渲染等后期制作。全球140多个虚拟棚,其中110多个选择洲明集团及旗下ROE,洲明科技将以丰富的数据和领先技术,将生产端与消费端创意互联。 造四大成果从产品到平台,打造LED+AI生态。 (1)全尺寸全息透明柜:全尺寸全息透明柜AvatarAIO以超高清3D透明屏幕为交互媒介,以跨模态生成为核心,实现触摸、拾音、空间感知等不同的互动反馈,21-85寸可选屏幕更能满足前台迎宾、展陈教育等全域应用。( (2)元宇宙生态鱼缸屏:元宇宙生态鱼缸屏UniMiniMeta利用LED大屏打造富有空间感的“中式山水风”鱼缸,产品内部微景观可透过手机APP一键切换,电子养宠、数字景观,无需打理、通电即用,海量素材来源自“光堡云平台”。( (3)光堡云平台:光堡云平台是洲明为所有数字内容创作者提供的数字资产分享&交易平台,平台拥有丰富高精度的数字资产库、由众多艺术家组成的创作者社区等板块,致力打造标准化、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3D资产供给。( (4)光显内容堡盒UniMetaBox:光显内容堡盒UniMetaBox可互通鱼缸屏、会议一体机、全息设备、透明展示柜等本地多显示终端,并互联海量云端数字资产,透过简单易明的交互界面,普通用户也可以更便利的实现多模态交互服务与数字资产播控。 投资建议: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陷入低迷,终端市场需求疲软,下游需求低于预期。我们调整对公司2023年业绩预测,2023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为73.94/85.12/94.30亿元,增速分别为4.5%/15.1%/10.8%;归母净利润由原来2.93/3.95/5.03亿元调整为1.47/3.95/5.03亿元,增速分别为130.9%/168.5%/27.5%;对应PE分别为41.3/15.4/12.1倍。考虑到洲明科技深耕LED光显领域,并成功构建多场景光显解决方案,叠加公司在XR虚拟拍摄、LED影院屏、AI虚拟数字人等新应用领域布局领先,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具备广阔前景。 维持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产品/项目进展不及预期;LED显示技术发展引发的风险;AI相关发展不及预期。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2-05 15.95 -- -- 21.35 33.86%
24.24 51.97% -- 详细
事件:巨化股份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9.00-10.60亿元,同比增长-55%~-62%;扣非归母净利润7.78-9.38亿元,同比增长-60%~-67%。2023年4Q单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1.53~3.13亿元,同比增长-78%~-54%,环比增长-40%~22%。 产品价格下行,业绩承压。2023年公司主要产品市场供给冲击加大需求疲弱,供大于求矛盾突出,产品价格同比跌幅较大,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净利润大幅下降。制冷剂2023年收入58.07亿元同比增长-15.05%,外销28.79万吨同比增长-13.00%,均价20170元/吨同比增长-2.36%季度环比增长10.88%;含氟聚合物2023年收入20.64亿元同比增长-13.28%,外销4.42万吨同比增长23.48%,均价46721元/吨同比增长-29.77%季度环比增长-1.13%;含氟精细化工品2023年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136.99%,外销1424吨同比增长13.94%,因高附加值产品投放推升平均价格大幅上涨2023年均价97940元/吨同比增长108.00%季度环比增长12.61%;氟化工原料2023年收入10.50亿元同比增长-20.47%,外销36.38万吨同比增长32.60%,均价2886元/吨同比增长-40.03%季度环比增长-0.32%;基础化工产品2023年收入28.87亿元同比增长-29.24%,外销159.36万吨同比增长7.45%,均价1811元/吨同比增长-34.14%季度环比增长9.48%;石化材料2023年收入27.64亿元同比增长64.03%,外销35.84万吨同比增长71.91%,均价7712元/吨同比增长-4.59%季度环比增长3.24%;食品包装材料2023年收入10.96亿元同比增长-26.20%,外销8.54万吨同比增长-15.75%,均价12835元/吨同比增长-12.41%季度环比增长-2.48%。 三代制冷剂配额确定,开启景气反转价格上行。三代制冷剂2024年开启配额管理,根据环境部配额公示,总量上看三代制冷剂(不含R23)生产配额74.6万吨内用生产配额34.0万吨内用占比46%,巨化股份(含淄博飞源)/三美股份/昊华科技(中化蓝天)/东岳集团/永和股份/东阳光生产配额分别为28.1/11.7/10.2/7.6/5.5/4.8万吨,各企业配额占比分别为38%/16%/14%/10%/7%/6%,CR3为68%。其中,主要品种R32/R125/R134a/R143a/R152a/R227ea的生产配额分别为24.0/16.6/21.6/4.6/3.3/3.1万吨,对应品种CR3分别为77%/75%/87%/91%/82%/74%,各品种集中度较高。巨化股份为三代制冷剂龙头企业,合并淄博飞源以全口径数据计算,公司三代制冷剂总配额28.1万吨,行业占比38%居行业首位;分品种看,R32/R125/R134a/R143a/R227ea生产配额分别为10.8/6.4/7.7/2.1/1.2万吨,行业占比分别为45%/39%/35%/45%/37%,均居行业首位。百川盈孚显示1月25日R32均价20000元/吨较上周持平,较上月上涨19.4%,较年初上涨15.94%;R125均价33000元/吨,较上周上涨3.13%,较上月上涨20%,较年初上涨18.92%;R134a均价30000元/吨,较上周上涨1.69%,较上月上涨9.09%,较年初上涨7.14%。 三代制冷剂行业景气反转,巨化股份受益显著。 投资建议:2024年三代制冷剂正式进入配额期,供给约束景气反转,产品价格价差底部反弹明显,巨化股份作为制冷剂龙头业绩弹性可期,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拓展也将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带来持续成长。由于产品价格变动较大,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194.75/233.48/254.59亿元(前次204.63/233.48/254.59亿元),同比增长-9.4%/19.9%/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98/26.51/35.02亿元(前次11.74/26.43/35.14亿元),同比增长-58.1%/165.7%/32.1%,对应PE分别为43.2x/16.2x/12.3x;维持“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价格上涨不及预期;四代制冷剂替代速度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波动;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贵州茅台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2-05 1615.00 -- -- 1737.93 7.61%
1749.10 8.30% -- 详细
23年圆满收官、新品渠道亮点颇多。2023年12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公告,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495亿元,同比增长约17.2%,其中茅台酒营业收入约1258亿元,系列酒营业收入约204亿元,超额完成年初15%的增长目标;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35亿元,同比增长约17.2%;公司生产茅台酒基酒约5.72万吨,同比增长约0.7%,系列酒基酒约4.29万吨,同比增长约22.3%。 根据茅台集团2024年度市场工作会议及贵州茅台公众号,2023年茅台集团预计实现营收1645亿元,同比增长20.5%,利润总额将首次超千亿元,实现利润1083.5亿元,同比增长18.8%,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持续领跑行业。2023年年茅台经营亮点颇多:1)新品:茅台1935单品销售超110亿,超额完成年初设定的百亿目标,成为新的百亿大单品;2)新渠道:2023年“i茅台”数字营销平台注册用户超5300万人,日活用户超480万人,平台累计交易额达443亿元,巽风数字世界注册用户530万人,交易额48亿,茅台家族产品新增渠道数量同比增加170%。 24年年“四端”并驾齐驱,坚持“终端为王””。2024年度市场工作会议上,董事长丁雄军总提出2024年坚持“产品、渠道、品牌、终端”四端并驾齐驱,打出第四张王牌“终端为王”,丁总综合梳理白酒产业发展规律,认为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产品为王;上世纪90年代后,市场经济时代是渠道为王;2000年之后,随着收入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白酒进入品牌为王的时代;如今到今后一个时期内将是“终端为王”的时代。 此外,2024年将继续保持按月投放和高附加值产品分销政策基本不变,市场费用将重点加大对精品、生肖、100ml茅台酒、24节气及巽风酒市场投入力度,预计随着非标产品销售放量,公司茅台酒产品结构有望持续改善。 短期来看,茅台酒量价策略游刃有余。1)价:公司2023年11月公告,自2023年11月1日起上调本公司53%vol贵州茅台酒(飞天、五星)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20%,提价将有效体现在24年报表中。2)量:因茅台酒工艺原因,第T年销量与T-4年基酒产量挂钩,2020年茅台酒基酒5.02万吨,较上一年增长0.63%。公司产品以产定销,2024年基酒储备充足;3)产品结构:2024年公司市场费用将重点加大对精品、生肖、100ml茅台酒、24节气及巽风酒市场投入力度,预计随着非标产品销售放量,公司茅台酒产品结构有望持续改善。此外,茅台1935大单品放量趋势有望延续,公司业绩确定性强。 中长期来看,行业调整过半,期待行业复苏。我们将本轮白酒调整周期跟上轮调整周期类比,思考如下:1))周期判断:按照上一轮调整经验(12Q4-16年初/持续三年多),本轮调整21Q4开始预计调整至24年结束,此外上轮调整股价见底是15Q3,本轮预计现在处于15年初曙光乍现阶段,不宜过度悲观;2))预期节奏:终端销售变差/库存积压(已实现)—酒企调整战略方向及人事变动(已出现)—战略执行/终端改善(半年时间)—报表改善(预期25年);3))当下时点及关注:当下处于战略执行情况,白酒子赛道关注高端及地产酒,股票关注稳定性、确定性两类,稳定性选高端(贵州茅台)、确定性优选地产酒(苏酒、徽酒等);4)公司层面:未来三年量增价增,公司业绩确定性强。从销量来看,未来三年公司基酒储备充足,茅台酒基酒CAGR为4.4%、系列酒基酒CAGR为11.8%,充足的基酒储备为后续产品销售提供支持;从吨价来看,随着非标产品的推出放量、1935等大单品的放量,产品结构有望继续升级。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公司量价策略更加游刃有余,一方面公司上调飞天出厂价,幅度约20%,另一方面,2020年基酒储备充足为2024年茅台酒销售提供支持,第三,公司精品、生肖、100ml茅台酒、24节气及1935等大单品有望延续趋势继续放量,公司业绩确定性强。中长期看,根据上轮周期经验,本轮白酒周期调整已过半,当下处于战略改变执行阶段,高端白酒具有布局性价比。我们预测公司2023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7.2%、16.9%和15.9%,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7.3%、18.0%、16.8%,EPS分别为58.58、69.13和80.77元,对应PE分别为28x、23x、20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省内竞争加剧,公司出现重大管理瑕疵;宏观经济发生较大的波动,白酒消费有大幅下滑等。
阿特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2-05 13.35 -- -- 14.92 11.76%
14.92 11.76% -- 详细
老牌劲旅,团队优秀。阿特斯集团由瞿晓铧博士在2001年创立,业务遍及全球,海外出货占比高,光伏组件出货量长期位居行业前五名。公司主营业务为光伏组件、光伏应用解决方案及运营三大板块,其中组件业务作为主力贡献营收近80%。翟董事长拥有20余年光伏研发和管理经历,丰富的行业经验、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公司管理层亦多数拥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验,在国际化业务的管理能力和经验方面具有优势,为公司国际化奠定良好基础。 资本助力,加快光伏一体化产能建设。公司作为光伏行业内领先企业,集团公司早在2006年美股上市,子公司CSISolar于2023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光伏主产业链分工模式在不断打破,一体化厂家成为主流。公司在N型电池方面具备深厚的技术储备,恰逢行业即将完成从P型电池向N型电池升级换代,根据公司的公告,公司将不断拓宽产品范围,加快一体化产能建设。中国光伏企业极大地推动了行业进步,供应全球,公司也加快了海外建厂步伐,以满足市场需求。 横向发展,积极开拓储能市场。储能系统具有削峰填谷、解决消纳、解决电力需求等作用,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已经建成10GWh储能体统产能,并打造了SolBank和EPCbe储能产品,2022年,储能系统在营收占比7.32%。与集团公司协同,积极开拓美国、欧洲和澳洲市场,截至2023年11月14日,公司已签署包括长期服务合同在内的订单金额26亿美元,这为储能业务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投资建议:公司是光伏行业的知名企业,长期经营全球市场,拥有核心竞争力。公司快速推进光伏一体化产能建设,并持续扩大储能市场,业绩将保持快速增长。考虑2024年-2025年光伏行业预期会增速放缓,我们预计2024年新增装机493GW,2025年新增装机681GW,结合整体产业链现状我们小幅下调原有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536.11/756.58/972.39亿元(前次587.07、764.37及986.03亿元),同比增长12.8%/14.1%/28.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54/47.01/59.24亿元(前次44.04、55.94及78.45亿元),同比增长69.4%/28.8%/26%,对应EPS0.99/0.28/1.61元,PE12.9/10.0/7.9,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海外收入占比高,汇率相关风险及国际贸易关系值得重点关注;光伏行业产能释放较快,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产能建设不及预期等风险;测算模型失效,关键假设出现偏差;其他不可抗因素等。
深信服 计算机行业 2024-02-01 57.00 -- -- 66.95 17.46%
85.29 49.63% -- 详细
事件:1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2023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5.68~76.91亿元,同比增长2.09%~3.75%;归母净利润实现收入1.80~2.02亿元,同比增长-7.30%~4.03%;扣非净利润实现收入0.91~1.12亿元,同比增长-9.39%~11.52%。单季度来看,Q4实现营业收入27.60~28.83亿元,同比增长3.55%~8.16%;归母净利润实现收入7.26~7.48亿元,同比下滑16.07%~18.54%,扣非净利润实现收入6.92~7.13亿元,同比下滑20.8%~23.1%。 全年增长企稳,降本增效成果持续体现。收入端来看,23年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影响,公司下游客户中地方政府、中小企业的安全需求恢复缓慢,预算投入谨慎,同时叠加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对外部环境响应不及时等多重因素,收入全年保持小幅增长。成本端来看,公司持续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继续加强与上游芯片、整机、零部件等厂商的战略合作,使得营业成本有所下降,毛利率同比小幅提升。费用端来看,公司费用管控合理,综合费用增速小幅增长,其中,由于报告期内业务活动增加,市场和营销经费支出较多,销售费用的增速较高。同时,公司预计23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额约为9000万元,主要为政府补助、理财投资收益及参股投资企业公允价值变动等。 24年海外业务、、EDS、MSS、、托管云、、AI等新产品有望发力,推动公司整体增速提升。其中:1)海外业务:公司过去两年持续加大海外业务投入,目前海外业务覆盖了大部分东南亚市场,主要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近几年,公司也开始布局中东、西亚以及欧洲市场,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正在持续提升;2)EDS:根据IDC数据,2023年Q3,深信服EDS存储以7.7%的市占率位列中国文件存储市场第五,逐渐成为国内头部分布式存储厂商。24年1月,公司发布统一存储EDS520新版本,实现了RDMA技术的应用、多路径并行访问以及多级缓存机制,并且为业界率先融入NFS+技术的分布式存储,3节点EDS存储集群可达100GB/s,GPU综合利用率提升200%,能够有效降低算力成本;3)托管云:经过过去两年的布局,托管云在全国的数据中心节点突破110个,接入城市累计60+,能够满足各地方政企用户数据不出省、不出市的上云需求;4)XDR+MSS:根据IDC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深信服MSS市占率达21.9%,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同时,公司将安全GPT应用于MSS、XDR全生命周期,包括资产漏洞治理、威胁检测发现、攻击意图研判等关键任务,提高服务效率;5)AI+:产品包括安全GPT和AI算力平台。24年1月,公司推出自研AI算力平台,提供从大模型研发到部署使用全流程的能力,内置各种主流的基模型。同时,公司安全GPT升级至3.0,与传统方案对比,安全3.0检出率从15.7%飞升至91.4%,误报率从0.15%降至0.046%,且上线半年已落地100+用户,覆盖能源、医疗、制造等行业。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网络安全及云计算领导厂商,一方面将受益于宏观经济的改善及行业政策的落地,另一方面新业务的发力也将带动公司增速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收入分别为76.86/84.68/95.1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3.72/6.40亿元,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组织架构调整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下游客户需求不及预期。
晶合集成 计算机行业 2024-02-01 14.00 -- -- 15.80 12.86%
15.80 12.86% -- 详细
2024年1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 23Q4单季度表现亮眼,高研发投入导致全年利润承压单季度看,23Q4公司营收延续逐季复苏态势,预计实现营收20.43~23.96亿元,同比增长31.10%~53.75%,环比增长-0.20%~17.04%;归母净利润1.38~2.2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增长82.55%~194.99%;扣非归母净利润1.61~1.79亿元,环比增长645.43%~728.95%。 市场整体需求放缓且供应链持续调整库存,加之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相应的研发设备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及研究测试费用等成本较高,2023年公司业绩有所承压。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营收70.60~74.13亿元,同比减少26.25%~29.76%;归母净利润1.70~2.55亿元,同比减少91.63%~94.42%;扣非归母净利润3600~5400万元,同比减少98.12%~98.75%。 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有望复苏,设计厂商库存去化完成或将恢复投片力度2024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需求有望重回增长赛道。根据Sigmaintell数据,2024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预计同比增至4%达到76.3亿颗,其中电视/笔电/智能手机显示驱动芯片2024年需求量预计同比分别增长5.3%/8.6%/2.7%。此外,2022年下半年起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厂商开始减少投片量并采取积极的定价策略消化库存,截止至23Q3,库存去化周期基本进入尾声,预计至24Q2,库存有望回归至健康水位。在库存出清之后,设计厂商或将开始逐渐恢复投片力度,公司稼动率有望提升。 40nmOLED驱动芯片正式流片,深化合作加快硅基OLED技术应用落地中国面板企业积极布局OLED市场,京东方、维信诺、天马微电子等面板厂新建的OLED产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完成全面投产,带动了OLED面板驱动芯片需求的增长。Sigmaintell数据显示,23Q4起OLED智能手机需求呈现显著增长,预计2024年中国大陆OLEDDDIC需求同比增长32.2%,中国大陆智能手机OLEDDDIC或将于2024年下半年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公司致力于打造完整的OLED驱动芯片工艺平台;根据公司2024年1月投资者调研纪要,公司40nmOLED驱动芯片已开发成功并正式流片,有望成为公司营收增长新动能。此外,针对AR/VR微型显示技术,公司积极进行硅基OLED技术的开发,已与国内面板领先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加速应用落地。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折旧、摊销等成本较高,我们调整对公司原有的业绩预测。预计2023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由原来的73.61/100.27/134.10亿元调整为73.61/100.27/128.36亿元,增速分别为-26.8%/36.2%/28.0%;归母净利润由原来的3.00/10.91/18.46亿元调整为2.11/10.25/14.23亿元,增速分别为-93.1%/385.9%/38.8%;对应PE分别为133.7/27.5/19.8倍。公司以显示驱动芯片为核心,55nm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40nmOLED驱动芯片已开发成功并正式流片,随着下游终端市场逐渐复苏,公司有望重回增长赛道。持续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无法如期产业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扩充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系统性风险等。
三生国健 医药生物 2024-02-01 20.41 -- -- 24.50 20.04%
26.78 31.21%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实现营收9.5-10.5亿元,同比增长15.08%-27.20%;归母净利润2.6-3.2亿元,同比增加427.41%-549.12%;扣非归母净利润1.8-2.4亿元,同比增长74138.56%-98884.74%。单Q4来看,预计营收2.20-3.20亿元,同比增长-26.41%-7.13%;归母净利润0.96-1.56亿元,同比增长99.67%-224.36%;扣非归母净利润0.30-0.90亿元,同比增长-6.70%-180.98%。 营收预计快速增长,利润端预计超预期表现。2023年公司营收预计快速增长,主要系益赛普稳定增长、赛普汀持续快速放量及取得抗体肿瘤&眼科管线部分授权款所致。益赛普一方面通过集采及市场下沉带动销量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推出预充针剂型进一步延长其生命周期;随着赛普汀医院覆盖增加、医生&患者认可度提升及药品可及性改善,其1LHER2阳性乳腺癌市场得以快速渗透。受益于公司营收增长、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优化等因素影响,2023年利润端预计超预期表现。 自免管线高效推进,逐步进入收获期。在聚焦自免的战略指引下,公司在研管线持续优化,同时围绕现有自免管线不断进行新适应症拓展,预计2023年研发投入3.1-3.4亿元,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公司在研管线高效推进,多个管线已步入临床后期。608(IL-17A)银屑病Ⅲ期已达主要疗效终点,强直性脊柱炎和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已获批进入Ⅱ期临床;611(IL-4Rα)成人AD已进入Ⅲ期并完成首例入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及COPD处于Ⅱ期,青少年AD已取得Ⅱ期IND许可;613(IL-1β)急性痛风性关节炎III期已完成首例入组;610(IL-5)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II期临床已达主要终点,其II期研究结果显示,610在EOS增高的哮喘受试者中FEV1、ACQ、SGRQ等疗效指标均应答确切,且起效迅速、安全性良好,相较于同靶点国外已上市产品610疗效和安全性均具有有力的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公司自免领域深度布局,在研管线逐步进入收获期,成长动力充足。我们上调原有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2.81/3.01/3.30亿元(前值1.25/1.40/1.82亿元),增速470%/7%/10%。对应PE为46/43/39倍,维持“增持-A”建议。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新药研发风险、在研产品上市不确定性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等。
怡和嘉业 机械行业 2024-01-30 117.00 -- -- 110.97 -5.15%
110.97 -5.15% -- 详细
事件:2024年1月25日,飞利浦宣布精简产品组合,未来在美国地区将专注于销售耗材和配件,将不会恢复医用/家用呼吸机、便携式和固定式制氧机以及睡眠诊断产品的销售。 飞利浦停止美国市场呼吸诊断及治疗产品销售,公司海外业务有望恢复持续增长:公司深耕呼吸健康领域设备和耗材市场多年,受益于竞争对手产品召回和疫情契机,公司产品实现快速放量。根据最新沙利文数据,按照销量口径,公司家用无创呼吸机在全球市场市占率和排名由2020年的4.5%(第四名)提升至2022年的17.7%(第二名),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20年的21.6%提升至2022年的25.8%,国产无创呼吸机品牌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全球及国内市场份额提升显著。 2023Q1-3公司实现收入9.45亿元(-7%)、归母净利润2.70亿元(+0.29%)、扣非归母净利润2.3亿元(-11%),2023年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主要系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且美国市场飞利浦产品在限定时间进行召回的偶发性影响消退同时也带来一定程度渠道库存,公司也在2023Q4配合相关促销节日,加快产品销售。随着飞利浦退出美国市场相关呼吸设备的销售,公司有望凭借产品高性价比和产品品牌优势,同时依托境外合作经销商实现产品快速放量,加速库存压力释放,海外业务有望快速恢复增长。 国内家用呼吸机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提升空间巨大。呼吸和睡眠疾病主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COPD患病人数达到4.7亿人左右,国内COPD患病人数高达1.05亿人左右。世卫组织预计COPD将在2030年成为全世界第三位主要死因,而国内COPD诊断率均不足26.8%,远低于美国同期诊疗率68.3%,临床需求亟待释放,家用双水平呼吸机是非药物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2012年美国睡眠医学会判断标准,2020年全世界30-69岁OSA患病人数近10.7亿人,其中中国患病率最高,2020年国内30-69岁OSA患病人数近2.0亿人,无创呼吸机治疗是成人OSA患者的首选和初选治疗手段,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统计,国内渗透率仅不到1%,未来提升空间巨大。未来随着患者健康管理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对呼吸和睡眠疾病治疗的了解不断深入,预计国内市场发展有望提速。公司作为国内家用无创呼吸机及通气面罩龙头企业,未来将通过各类展会、学术交流、慢病知识宣传、社区义诊、跨界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大患者教育,提高社会对慢病的认知度,推进市场扩容。同时,持续完善国内经销网络建设,加大品牌推广,提升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考虑到2023年美国市场受飞利浦产品召回偶发影响消退,带来部分渠道库存影响公司业绩,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12.12/15.15/18.94(前值为18.91/23.57/30.39),增速-14%/25%/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5/4.37/5.55亿元(前值为5.09/6.71/8.73),增速-9%/27%/27%,对应PE分别为22/17/14倍。随着飞利浦停止在美国市场销售相关呼吸类设备产品,公司有望凭借产品高性价比优势,实现产品快速放量,加速库存压力释放,海外业务有望快速恢复增长,维持“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失败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航天环宇 机械行业 2024-01-29 21.16 -- -- 22.17 4.77%
23.50 11.06% -- 详细
低轨卫星高景气,天地增量价值可观①①外压++内促,2.5W低轨星座迎新蓝海:俄乌战争等加速近地轨道争夺,Starlink已发射5000+颗星,国内发射场、火箭生产、卫星制造等均存差距,为抢抓未来制高点,国内启动GW+G60的2.5W颗低轨星座计划,卫星互联网迎来新蓝海;②②产品天地两端受益,把握卫星产业机遇:航天环宇布局空间段、地面段产品,打造星载天线、地面信关站天伺馈、卫星通信等规模化能力,天线两段共振,有望充分受益。 国防信息化加速,外延无人机弹性可期③③军民需求共振,积极配套无人机能力:子公司自贡环宇已购置132亩土地用于建设无人机复材零部件及整机结构研制及产业化能力,随着军、民无人机市场+低空经济放量,有望开拓新增长极。 立足航空航天,产业扎实客户高级④④研产双头绑定,受益国产大飞机放量:公司深度参与C919研制,与中国商飞成立合资公司配套航空工装和零部件,C919预计5年内产能达到150架/年,下游放量长期受益;⑤⑤卡位航空航天工艺装备,主业扎实客户高级:配套交付ARJ21、C919、CR929及各型军机的机身、机翼、平尾、垂尾的工艺装备及产品部件,主要客户为大型集团及其旗下院所、主机厂等单位,前五大客户占比84%+。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6.28/9.66/14.65亿元,同比增长56.3%/53.9%/51.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5/279/420百万元,同比增长50.6%/51.2%/50.5%,对应EPS0.45/0.69/1.03元,PE44.07/29.14/19.36,维持“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特种订单复苏不及预期、卫星互联网建设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空间测算不及预期。
惠泰医疗 机械行业 2024-01-29 371.99 -- -- 479.96 29.02%
484.36 30.21%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10-5.65亿元,同比增长42%-58%;扣非归母净利润4.45-5.05亿元,同比增长38%-57%。 根据业绩预告,2023Q4单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7-1.62亿元,同比增长10%-66%;扣非归母净利润0.85-1.44亿元,同比增长-4%-62%。2023年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主要系公司持续开展各类市场营销活动,快速拓展医院覆盖率和渗透率,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3年各产品线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电生理地区集采陆续中标,国产替代稳步推进。公司积极参与各地区联盟集采,加快产品院内准入。据披露,2023年三季度公司参加河南联盟通用类产品带量采购,公司投标产品均已中选,并获得待分配资格;参加3+N(天津、湖北)电生理带量联动项目,公司投标产品均已中选;参加北京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项目,公司投标产品均已中选。随着集采陆续落地,进一步扩大公司产品覆盖区域,有望快速推进公司产品院内准入,推动公司三维电生理手术量快速增长,带动公司配套耗材产品稳定放量。 海外营收快速增长,产品认可度持续提升。公司海外业务的快速推进,2023年三季度海外业务增长超过90%,海外业务当季度占公司整体营收的16%左右。细分区域来看,公司的海外市场目前已经覆盖亚太、拉美、独联体、西欧、中东、非洲等区域,持续加大海外市场区域的开拓,提升海外公司产品覆盖率。产品方面来看,近几年海外市场对公司品牌的认可度在逐年上升,公司产品性价比优势显著,同时,公司研发和生产的有特点、能满足临床高难度手术需求的产品,有效满足海外临床需求,整体需求较为旺盛。目前,公司海外市场主要是通路类产品,未来将逐步导入治疗类产品。公司正在扩大人员招聘,持续完善海外业务布局,逐步开展相关目标市场的的产品注册和市场准入。未来随着海外经销区域布局持续完善,产品准入快速推进,有望凭借公司产品性能优势和高性价比优势,进一步加快产品放量,推动公司海外业务快速发展。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受益于集采加快三维电生理手术量快速提升,推动公司产品放量,同时公司海外业务快速发展,业绩实现快速增长,我们参考公司业绩预告,微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9/6.99/9.03亿元(前值为5.02/6.76/8.84),增速分别为45%/35%/29%,对应PE分别为46/34/27倍,维持“增持-B”建议。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1-26 24.80 -- -- 25.66 3.47%
27.09 9.23% -- 详细
2024年1月17日,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 需求回暖订单稳步回升,全年营收稳步增长2023年随着电子产品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消费电子等下游行业需求逐步复苏,加之公司产品技术突破和品质提升,公司部分产品订单稳步回升。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营收51.49~61.79亿元,同比增长0%~20%;归母净利润14.29~16.55亿元,同比增长-5%~10%;扣非归母净利润10.37~13.06亿元,同比增长-15%~7%;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3.7亿元。 单季度看,23Q4公司预计实现营收10.44~20.73亿元,同比增长-12.72%~73.41%,环比增长-29.33%~40.42%;归母净利润2.87~5.13亿元,同比增长9.69%~95.84%,环比增长-30.07%~24.85%;扣非归母净利润1.59~4.28亿元,同比增长-10.55%~140.15%,环比增长-48.38%~38.58%。 MLCC:本土化供应迫在眉睫,产品认可度提高+深化高容布局助力长期增长随着5G、智能手机、物联网以及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其中MLCC是世界上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基础元件之一。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约1204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达到596亿元。竞争格局方面,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日企市占率最高,达到54%,中国大陆MLCC制造商约占全球7%的份额。中国MLCC进口量长期高于出口量,且差值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MLCC净进口量达到1.06万亿颗,同比增长21.16%,反映出我国MLCC产品进口依赖度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从产品结构看,进口MLCC以高性能为主,出口MLCC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反映了国内市场对高性能MLCC的高需求的同时,揭示了本土MLCC产业在高性能、高容量产品方面仍有待开发的市场潜力。 2023年公司MLCC产品市场认可度显著提高,下游应用领域覆盖日益广泛,营收同比实现较大增长。为解决应力断裂、啸叫等行业痛点,三环集团不断加大对MLCC技术研发创新和产能扩充的投入,现已推出高容高压、高强度N、高强度C、高频四大产品系列。在高容MLCC领域,三环集团MLCC产品已完成介质层从单层5μm膜厚到1μm膜厚的飞跃、堆叠层数达1000层的突破,以及0201及以上尺寸高容产品较大规模的量产,并率先在各终端应用领域的头部企业得到大批量应用。展望未来,公司将力争实现0805-100μF、1206-220μF中大尺寸高容规格和01005~0603等中小尺寸更高容量规格的开发与量产,预计2025年实现高容系列年产量数千亿只的扩产目标。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对公司原有的业绩预测,预计2023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6.22/71.28/89.30亿元,增速分别为9.2%/26.8%/25.3%;归母净利润为15.55/20.48/25.85亿元,增速分别为3.3%/31.7%/26.2%;对应PE分别为30.6/23.3/18.4倍。公司紧抓MLCC国产化、高端化带来的市场机遇,持续进行MLCC技术研发创新,积极扩充产能,同时新能源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日趋成熟。 持续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无法如期产业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扩充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系统性风险等。
长电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1-26 24.40 -- -- 26.76 9.67%
31.08 27.38% -- 详细
2024年1月23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减公告》。 2023H2部分客户需求回升,四季度订单总额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2023年全球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半导体行业处于下行周期,导致客户需求下降,产能利用率降低。同时,受价格承压影响,整体利润下降。公司严格控制各项营运费用,抵消部分不利影响。全年业绩同比下降比上半年业绩同比下降幅度有所减缓,下半年部分客户需求有所回升,四季度订单总额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2023Q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48亿元-6.42亿元,20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3.22亿元-16.16亿元,与2022年相比,将减少16.15亿元-19.09亿元,同比减少49.99%-59.08%。 积极布局高性能、先进封装领域,为新一轮应用需求增长夯实基础。为积极有效应对市场变化,长电科技在面向高性能、先进封装技术和需求持续增长的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及高性能计算等领域不断投入,为新一轮应用需求增长做好准备。((1))算力:高性能封装代表了后摩尔时代芯片性能增长方式迭代重要技术路线,主要面向人工智能(AI)、高性能计算(HPC)、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极具成长性新兴技术领域。公司依托高密度异构集成系统级封装(SiP)等技术和海内外工厂的优势布局,加大与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HPC)领域客户进行先进封装解决方案的开发和产品导入,加速在高算力系统、电源管理、高性能存储、智能终端模块等领域的市场开拓。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算力需求大幅增长,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2))存力::公司封测服务覆盖DRAM,Flash等各种存储芯片产品,拥有20多年memory封装量产经验,16层NANDFlash堆叠,35m超薄芯片制程能力,Hybrid异型堆叠等,都处于国内行业领先的地位。 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我国数据存力规模稳步发展,2022年存力总规模较2021年持续增长,增速达到25%,2022年存力总规模(5年计量)已达1000EB。《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2025年存储总量超过18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0%。(3))汽车: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汽车电子收入同比增长88%。同年,公司启动长电汽车芯片成品制造封测项目,打造垂直产能以满足未来业务需求。该项目将全面覆盖车载半导体“新四化”领域的智能驾舱、智能互联、安全传感器以及模块封装类型,项目一期已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开工。根据车百智库《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报告(2023)》,当车辆达到L3级、L4/L5级自动驾驶,大算力智能芯片、传感器芯片、控制芯片等增加将带动单车芯片使用价值量分别额外增加630美元、1000美元;2022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为16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90亿美元,年需求量将超过450亿颗。(4)通信射频前端模块:在5G毫米波商用需求方面,长电科技率先在客户导入5G毫米波L-PAMiD产品和测试的量产方案,5G毫米波天线AiP模组产品也已进入量产。同时在5G基站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长电科技也可提供完备的5G基站射频器件封装技术,可满足高性能、高集成度的5G基础设施射频器件的需求。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原有业绩预测,2023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为291.91/322.41/369.71亿元,增速分别为-13.5%/10.5%/14.7%;归母净利润为14.52/24.71/33.24亿元,增速分别为-55.1%/70.2%/34.5%;对应PE分别为30.2/17.7/13.2倍。考虑到长电科技推出XDFOI全系列产品,其中Chiplet高密度多维异构集成系列工艺已按计划进入稳定量产阶段,叠加未来算力/存力/汽车等市场对先进封装需求持续增长,维持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行业与市场波动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人工智能发展不及预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无法如期产业化风险;主要原材料供应及价格变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20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