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航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8-31 21.22 24.94 49.61% 21.95 3.44%
21.95 3.44% -- 详细
事件:2023 年 8 月 29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8.50 亿元,同比增长 16.04%;实现归母净利润 0.12 亿元,同比增长215.38%,业绩增长显著;扣非归母净利润 0.07 亿元,同比增长 140.26%。 23 年第二季度实现收入 11.08 亿元,同比增长 31.46%,实现归母净利润0.23 亿元,同比增长 66.56%。 内贸航空产品交付量有所增加,国际转包业务逐步回升23 年上半年,公司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任务持续增加,产品交付量同比有所增长,加之国际转包业务客户需求逐步回升,推动公司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和外贸转包收入同比实现双增长。23 年上半年,国内航空产品实现收入 14.28 亿元,同比增长 16.97%,外贸产品实现收入 5522 万美元,同比增长 6.1%。公司持续开展“提产能、降成本”专项工作,经营效益得到改善,23 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 13.91%,较同期增加 2.67pct。 持续加大型号研发力度,在手订单保障业务稳定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23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 0.50 亿元,同比增长38.26%。23 年上半年,公司合同产生的收入为 13.62 亿元,占 23 年上半年总营收 73.62%。截止报告期期末,公司已签订、但未履行完毕的合同对应金额为 50.62 亿元,其中 24.97 亿元预计 23 年确认收入,15.71 亿元预计于 24 年确认收入,9.94 亿元预计于 25 年确认收入,在手订单有望保障公司业务稳步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6.04/54.88/65.41 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 21.10%/19.22%/19.1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57/0.81/1.23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 21.35%/43.86%/51.49%,EPS 分别为 0.17/0.25/0.37元/股,3 年 CAGR 为 38.29%,现价对应 PE 为 123x/86x/57x。鉴于公司生产经营能力强,产品配套层级提升,给予 24 年 1.50 倍 PS,对应目标价24.94 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市场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上游产品供应风险
航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4-13 21.38 -- -- 23.18 8.42%
25.20 17.8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01 亿元,同比增长8.47%;实现归母净利润0.47 亿元,同比增长118.9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2 亿元,同比增长1260.46%。 内贸外贸双轮驱动,稳中有升。营收方面,公司主要业务分为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外贸转包产品两个板块,内贸板块业务实现营收28.05 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8.40%,系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结构调整所致,报告期内,公司提高零件产出效率的同时缩短加工周期,外贸业务实现营收8.85 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5.93%。费用方面,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55.04%,系本年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和汇兑收益增加所致,同时,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年度研发费用0.88 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30.26%,完成新品开发205 项,目前公司有门类齐全的加工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3600余台,加工厂房25 万余平方米,具备航空发动机等产品的设计加工到制造检测的综合性能测试能力,通过IS09001 和NADCAP 等多个认证,自主生产能力成熟。 内贸产业高壁垒,航发业受益于国内外市场发展潜力。内贸航空方面,航空装备制造在市场准入、技术以及体系认证等方面都具有高壁垒,公司作为航空发动机生产的龙头企业因为任务分工的不同,市场占有率为100%,另外,国防建设的需求拉动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的增长,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程将推动民用航空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全球航空产业链复苏也将为公司带来发展机遇。外贸航空方面,国际航发市场预期良好,航空发动机转包生产市场未来向好,但是外贸产品不具有高壁垒的特质,因此竞争格局严峻,考虑到低成本优势减弱、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预计公司近几年的外包业务发展增速放缓。 内外贸产品联合航空轴承组成公司核心,行业地位稳步提升。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方面,公司承接航空装备建设急需产品,对航空装备的动力需求加上系列产品的上量交付,公司未来发展向好,行业地位也将随发动机订单增长和在研型号的增加进一步提升;外贸产品方面,公司作为行业优质供应商,与国际知名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公司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成为多家知名企业的亚太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供应商,“调结构、增效益”战略的实施助力产品升级,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航空轴承方面,子公司航发哈轴是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轴承研制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航空发动机轴承、直升机传动系统轴承、飞机机体轴以及附件轴承等四大类航空轴承,航空发动机轴承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比超三分之二。 23 年全年经营工作目标重在“发展主业,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公司实力。 聚焦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主业,国内和国际市场两手抓;推动公司技术和能力体系建设,全年提升公司核心能力、经营质量、文化软实力、战略引领力等多方位实力,推动公司升级发展。2023 年,公司将继续做好内贸产品的科研生产任务,推动外贸转包的转型和升级,提升航发系列零件的生产制造能力,主要经营目标:营业收入44.74 亿元,增幅17.7%,总营业成本预计43.79 亿元。 投资建议:内外贸产品双轮驱动,联合航空轴承产品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根据模型测算,公司的业绩预计将保持稳中有升,预计2023 年至2025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0 亿元、0.76 亿元、0.98 亿元,EPS 分别为0.18 元、0.23元、0.30 元,对应P/E 为116.3 倍、91.5 倍、71.3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受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影响风险;供应配套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航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15 18.88 24.24 45.41% 19.19 1.64%
20.89 10.65%
详细
事件:公司 4月 12日公告,2021年营业收入 35.05亿元(+28.79%),归母净利润 0.21亿元(去年同期为-0.1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0.02亿元(去年同期为-0.44亿元),毛利率12.09%(+1.23pcts),净利率 1.33%(+0.97pcts)。 投资要点: 全年实现扭亏为盈,2021Q4单季盈利创历史最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 35.05亿元(+28.79%),归母净利润 0.21亿元(去年同期为-0.1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0.02亿元(去年同期为-0.4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毛利率 12.09%(+1.23pcts),净利率 1.33%(+0.97pcts)均有所提升。2021Q4,公司营业收入 12.09亿元(+3.04%),归母净利润 0.69亿元(+63.08%),扣非归母净利润 0.62亿元(+86.38%),创单季归母净利润历史最佳。 内贸产品增速 54.65%,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外贸产品毛利率大幅回升公司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收入 25.88亿元(+54.65%),实现大幅上升,营收占比 75.82%(+15.74pcts),毛利率 9.73%(-3.18pcts),内贸航空发动机由科研转为批产,营收增速较快;近年来,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营收占比由2017年 38.30%逐渐增长至 73.84%,内贸业务成为公司主要业务。 外贸产品收入 8.35亿元(-12.51%),营收占比 22.76%(-14.82%pcts),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波音 B737MAX 停产以及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下,民用转包航空市场总体需求仍旧处于低位;毛利率 16.05%(+11.53pcts),毛利率出现较大幅度提升,表明 “调结构、增效益”取得成效,盈利能力回升。 工业民品收入 0.31亿元(-46.17%),营收占比较小,毛利率-0.84%(-11.90pcts),工业民品 2021年生产量已较少,销售产品来源于此前的库存,后续可能继续缩减此项业务。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 0.18亿元(-27.30%),销售费用率 0.50%(-0.39pcts),变动主要原因为本期将包装费计入合同履约成本;管理费用 2.09亿元(+30.09%),主要为社保减免减少,管理费用率 5.96%(+0.06pcts),基本随收入同规模增长。财务费用 0.67亿元(+53.02%),财务费用率 1.92%(+0.30pcts),主要原因为汇率变化产生汇兑损失增多,同时租赁负债利息计入利 息支出。研发费用 0.67亿元(+2.54%),研发费用率 1.92%(-0.49pcts)。综合下来,期间费用率 10.30%(-0.51pcts)。 公司存货 26.95亿元(+6.99%),其中原材料 14.44亿元(+5.04亿元),在产品 8.38亿元(+9.30%),公司持续备货,存货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金额为-5.51亿元,本年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减少。 从子公司维度看,公司控股两家子公司航发哈轴及法斯特,其中航发哈轴 2021年收入 6.23亿元(+30.57%),净利润 0.51亿元(+0.08%)。法斯特主要业务为石油钻探设备相关业务,此前经营成果不太理想,截至报告期末净资产为负。2021年收入 0.92亿元(-1.11%),净利润 0.05亿元(-49.60%)。 公司已公告对法斯特进行减资,自然人退出,法斯特成为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后续法斯特将开拓和承接内贸航空业务。 公司 2022年预计对航发集团系统的销售产品、商品的关联交易为 36.48亿元,较 2021年预告值增长26.71%,较 2021年实际发生增长 50.81%。同时年报披露,2022年,公司预计营业收入39.83亿元(+13,64%),营业成本 35.29亿元,费用 3.53亿元;预计毛利率 11.40%,与 2021年相比下降 0.69pcts;预计期间费用率 8.86%,与 2021年相比下降 1.43pcts,规模效应有望逐渐显现。 “调结构、增效益”;内贸航空、外贸产品、航空轴承三大类产品支撑公司稳步增长公司目前总体收入构成中内贸航空、航空轴承产品业务占比正在稳步提升,为公司稳定增长打下基础; 外贸产品毛利率得到大幅改善,后续公司将围绕内贸航空(包括军用航发和民机商发)、外贸产品、航空轴承三大产品形成公司稳步增长的核心: ①内贸军用航空发动机产品:由于国防现代化及军事装备持续更新发展的需要,以及应对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国际形势需求,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将形成一、二代机加速淘汰,三代机批量稳定交付、四代机研制、五代机预研加速的局面;内贸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潜力巨大。公司配套生产的航空发动机由科研转为批产,进入上量交付阶段。 ②内贸民用航空产品:从近几年的运输周转量来看,未来我国商业航空发动机需求量逐年上升。2021年,国内民机商发项目方面,公司在原有任务的基础上,争取到了新任务,为后续增长打下基础。 ③外贸产品:公司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零部件产品主要向部分国际知名发动机公司提供,且双方基本都处于战略协作关系。公司转包业务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机匣、叶片、钣金、轴类产品专业制造平台,成长为多家航空发动机世界知名企业的亚太区的重要甚至是唯一供应商。在外贸转包方面,公司产品逐渐由零部件到单元体,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过渡,有利于公司提升业务层级和盈利能力。 ④航空轴承:该业务主要为公司控股子公司航发哈轴开展。航发哈轴是航发集团旗下唯一的专业轴承研制企业,承担航空发动机的主轴轴承、直升机传动系统轴承、飞机轴承、附件轴承全部四大类航空轴承的配套任务。 投资建议: ①公司是国内主要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研制生产企业,2021年,公司克服了疫情冲击、转包汇率变动、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实现了扭亏为盈,同时 2021Q4单季盈利创历史最佳;内贸产品增速 54.65%,外贸产品毛利率大幅回升;“调结构、增效率”战略取得成效。 ②公司迎来发展拐点,有望形成内贸航空、外贸产品、航空轴承三大稳步增长的核心。其中内贸军品航空配套生产的航空发动机由科研转为批产,进入上量交付阶段;内贸国内民机商发在已有任务基础上承 接新业务。外贸产品由零部件到单元体,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过渡。航空轴承产品覆盖全部四大类航空轴承配套,充分受益于行业高景气。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 41.93亿元、50.89亿元和 62.9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78亿元、1.11亿元及 1.45亿元,EPS 分别为 0.23元、0.34元、0.44元,我们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格 24.24元,对应 2022-2024年 PE 分别为 105、72、55倍。 风险提示:产品结构调整不及预期;疫情持续影响国际合作业务等。
航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3-31 21.57 -- -- 21.90 1.53%
21.90 1.53%
详细
航空发动机研制国家队之一,航发集团三大上市平台之一 1) 公司脱胎于成发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之一。2011年定增设立中航哈轴,进入高端航空轴承领域。 2) 2020年公司内贸营收占比62%、外贸占比32%。2021年内贸收入规模大幅增长,外贸业务止住下滑趋势,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8%,全年扭亏为盈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19~0.23亿元。 3) 公司是航发集团旗下三大上市平台之一。航发集团当前资产证券化率为57%,旗下航空传动系统、航空先进材料、商用发动机/中小型涡轴发动机/燃气轮机整机制造等业务板块仍有进一步资产化的空间。 内贸:航空发动机“十四五”复合增速超20%,公司配套重要型号转入批产 1) 先进军用航空发动机的放量增长是国防建设的迫切需要,发展商用发动机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航空发动机还拥有巨大的维修后市场。综合以上预计“十四五”我国航空发动机整机市场年均规模约480亿,复合增速约20%。 2) 我国运输机/轰炸机等军用大型飞机与美国相比数量差距大,重要型号放量在即,对航空发动机也将起到拉动作用。公司所主要配套的重要发动机型号已转入批产,所配套零部件整机价值占比接近80%,将受益于配套型号放量。 3) 公司旗下哈轴是航发集团唯一专业轴承研制企业,承担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直升机传动系统轴承等四大类航空轴承配套。过去4年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11%/14%,航空发动机轴承/传动系统在发动机整机价值占比约5%,后续将受益于航发、军机行业整体装备放量。 外贸:全球民航制造业有望逐渐复苏,公司在外贸转包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近两年全球商用飞机及发动机交付量显著下降,后续疫情逐渐平稳,波音公司预测全球民航市场有望在2023~2024年恢复,公司在中国发动机外贸转包领域市场份额约1/3,将显著受益于全球民航制造业景气复苏。 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业绩复合增速150% 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0.21/0.71/1.33亿元,同比增长-/244%/88%,EPS为0.06/0.21/0.40元,PE为341/99/53倍,PS为1.8/1.5/1.2倍。首次覆盖,参考公司历史PS估值水平,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不及预期;外贸转包业务环境或竞争格局恶化。
航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2-22 22.18 -- -- 24.68 11.27%
24.68 11.27%
详细
主要发起人与股东背景优秀, 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公司是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 联合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五家单位, 并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于 1999年 12月28日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登记。 公司主业所处行业具有较高的行业吸引力,公司在各系统和行业内均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公司依托航空技术和品牌优势, 着力提升航空技术应用产业发展能力, 在相关研发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 公司为内贸航空及其衍生产品龙头企业, 发展潜力巨大: 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及零部件的研发、 制造、 销售、 服务, 其中: 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主要是以公司牵头组织, 通过借助行业力量, 系统集成, 最终实现生产交付; 外贸产品则主要通过承接国际知名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委托加工业务, 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组织报价、 承接订单、 生产交付、 收汇结汇” 几个环节予以实现。 公司现有 900多种、 3300余台各门类齐全的加工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 拥有18.7万平方米各类加工厂房; 具备航空发动机、 燃气轮机产品研制所需的工程设计、 加工制造、 理化检测及各类综合性能试验能力; 拥有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资格的理化检测中心; 通过了 ISO9001、 GJB9001A 和 AS9100-B质量体系认证, 10余种特种工艺获国际宇航 NADCAP 认证等。 公司拥有的上述许可或资质, 使得公司具备承担各类航空产品生产及配套任务的资格和能力, 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内贸航空与外贸产品双翼齐飞, 航空轴承领域发展迅速, 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总体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 公司围绕着“动力强军, 科技报国” 的使命, 对照航发集团的总体要求, 积极承担和参与型号研制, 在单元体、 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研制工作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同步参与大型客机发动机、 燃气轮机的研制工作。 公司围绕“调结构、 提能力、 增效益”外贸发展原则, 积极承接利附加值高、 技术含量高、 集成度高的民机产品, 同时公司外贸转包业务经过 30多年的发展, 形成了机匣、 叶片、 钣金、轴类产品平台, 公司长期的市场化运作, 不仅培养和强化了项目合作中的市场化意识,多年来也得到客户的普遍认可,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与 GE 航空、 罗罗和霍尼韦尔三大航空项目均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 锁定了未来的合作关系与市场份额, 奠定了公司未来航空外贸转包业务规模的基本盘。 并且子公司中国航发哈轴, 所生产的航空轴承, 产品质量好行业知名度较高, 已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支柱。 发动机众多型号进入密集定型批产阶段, 国产军民两用发动机产业化进程加速。 根据航发动力 2021半年报所述, 四代机关键技术能力大幅提升; 五代机预研技术持续突破瓶颈。 我们预计航发新机型在我国飞发分离体制与两机专项政策等支持下, 研制定型或再提速, 众多航发产品线将陆续进入定型批产节奏。 一个发动机型号服役周期几十年以上, 层出不穷的发动机型号在丰富我国军用航发产品线的同时也会给航发产业带来长足的发展动力。 目前我国 C919面临批产, 但国产商业航空发动机 CJ1000又尚未研制定型, 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与半导体产业类似实现自主可控刻不容缓, 两机产业有望迎来重大战略发展机遇。 中国商飞预测未来 20年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将接收 8725架干线和支线客机, 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CJ1000/CJ2000等型号一旦具备批产条件, 将获得巨大成长空间。 全球性新冠疫情形势仍然严峻, 国际航空市场暂不明朗, 公司已积极开展外贸产品结构的调整: 根据公司三季报显示,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29,505万元, 同比上升 48.33%, 主要系公司本报告期积极推进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的生产、 制造、 销售, 按节点完成生产任务并实现收入确认。 三季度当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 31.93%与 93.25%, 主要系公司本报告期管理费用、 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 149.79%, 主要系公司本期销售规模扩大, 物资采购支付增加, 同时应收款暂未到结算期。根据航发科技 2021年年度业绩预盈公告,预计 2021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00万元至 2,280万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 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10万元至 245万元。 受疫情影响, 国际航空受到严重冲击, 为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 公司已积极开展外贸产品结构的调整, 更加积极主动地沟通协调客户, 着重于外贸产品的结构、 质量和效益构成, 着力开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集成度高的转包产品,逐步提升公司转包业务的定价话语权,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 鉴于公司为内贸航空龙头企业且国外航空市场前景广阔, 整体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发展潜力巨大。 军工行业 2022年有望迎来扩产大周期, 业务发展潜力大增, 首次给予“增持” 评级, 根据我们模型测算, 公司收入未来有望持续提升,预计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19亿元、0.61亿元、 1.21.亿元, 对应 PE 摊薄为 445倍、 145倍、 72倍。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大幅下行, 研发能力未能匹配客户需求, 疫情加剧影响国际市场, 公司产能不及预期, 市场竞争加剧, 国际贸易形势严重恶化,下游需求及订单波动。
航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8-11 23.40 28.60 71.57% 25.30 8.12%
25.30 8.12%
详细
公司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零部件优秀供应商。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零部件,2020年公司受新冠疫情影响,外贸业务收入下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21亿元,同比下降19.58%;归母净利润-1,603万元,同比由盈转亏。2021年Q1,公司订单逐步恢复,实现营业收入营业收入7.05亿元,同比上升54.67%;归母净利润-2,524.77万元,同比亏损有所减少。 公司主要供应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产品,在内贸市场不存在竞争。公司业务布局于整机制造环节,属于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中的二级供应商。 我国的内贸航空产品的生产加工主要分布于少数几家航空发动机生产企业。基于任务分工的安排,公司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100%。2020年,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59.37亿美元;逆差34.42亿美元,同比有所下降。伴随航空发动机国产替代,公司内贸业务有望不断扩大。 公司承接国际知名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委托加工业务,产品层级不断提升。外贸业务方面。公司已经成长为多家航空发动机世界知名企业的亚太区的重要甚至是唯一供应商,与GE、RR、HON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20年,公司实现外贸业务营业收入9.55亿元,全年新品试制启动40项,计划完成33项,实际完成40项,完成率121%。面对外贸转包领域较为激烈的同业竞争,重点产品系列化、产品价值高端化是公司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收35.24、46.16、60.9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61、1.28、1.83亿元,PE128.37/61.53/43.13X,每股EPS0.19、0.39、0.55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外贸竞争加剧、
航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4-05 18.15 24.00 43.97% 18.79 3.53%
23.33 28.54%
详细
事件: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27.21亿元(-19.58%),归母净利润为-1602.63万元(-170.98%),毛利率10.86%(-1.64pcts),净利率0.36%(-0.77pcts)。 公司2021年的营收目标为35.07亿元(+28.89%)。 投资要点:受疫情影响民机转包大幅下滑,业绩由盈转亏:受疫情影响,民机转包订单大幅下滑,公司2020年同比由盈转亏,实现营业收入27.21亿元(-19.58%),归母净利润为-1602.63万元(-170.98%),扣非归母净利润-4440.23万元(-2201.88%)。毛利率10.86%(-1.64pcts),净利率0.36%(-0.77pcts),ROE加权-1.10%(-2.66pcts)。费用方面:销售费用(2416.31万元)下降25.00%,主要受疫情影响;管理费用(1.61亿元)下降2.18%;财务费用(4395.68万元)下降40.68%,主要为公司压降带息负债,利息支出同比减少;研发费用(6552.23万元)下降11.07%,营收占比2.41%。 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业务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包含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外贸转包产品两个业务板块,内贸航空、外贸产品、航空轴承三大产品。报告期内,内贸航空实现营收16.73亿元(-3.71%),毛利率12.91%(+1.74pcts),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显示公司内贸业绩保持稳定;外贸产品实现营收9.55亿元(-37.15%),毛利率4.52%(-8.53pcts),受国际疫情影响严重;工业民品实现营收5676.08万元(-36.83%),毛利率11.06%(+11.67pcts),因聚焦主业需求,公司近年来持续收缩该部分业务体量。 子公司方面,2020年,中国航发哈轴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为4.77亿元(+12.94%)与0.51亿元(+63.43%),主要系公司所生产的航空轴承附加值较高所致;法斯特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为0.93亿元(+0.23%)和0.10亿元(+96.30%)。 资产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货币资金5.06亿元(+94.97%),主要为公司预收合同款增加所致;存货25.19亿元(+23.48%),占总资产43.36%;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6.58亿(-34.05%),占总资产11.32%,主要因公司本年转包收入大幅下滑,转包应收账款减少。 现金流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7.91元(+1.67%);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1.50亿元(-15.76%),主要因购建固定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3.68万元(+43.01%),主要为本期偿还借款减少。内贸和”外贸产品“双轮驱动”,构成公司长期稳定均衡发展格局内贸方面,公司的业务量和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我国内贸航空产品的生产加工主要归属于少数几家航空发动机生产企业,基于任务分工的安排不存在行业竞争,公司相关市场占有率均为100%。2020年,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7.94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65.92%;其中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12.1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4.54%。 从近几年全球的运输周转量来看,未来我国商业航空发动机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国家“两机”重大专项推进,以及国产替代需求强烈,国内航空发动机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公司有望受益。 外贸方面,公司民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零部件产品主要向部分国际知名发动机公司提供,转包业务拥有机匣、叶片、钣金、轴类产品专业制造平台。2020年,在国际疫情严重和中美贸易摩擦双重不利的外界环境下,公司仍然在战略上基本稳住了转包业务的均衡发展。全年新品试制启动40项,计划完成33项,实际完成40项,完成率121%。受国内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影响,叠加市场激烈竞争等因素,为应对未来外贸转包持续盈利能力将逐步下滑的可能,公司正积极转型升级,将巩固传统优势,推动重点产品系列化和产品价值高端化。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主要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研制生产企业,聚焦发展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和外贸产品两大业务,形成长期均衡的发展格局。公司承接的内贸航空装备目前都是航空装备建设急需的产品,国家对航空装备的动力需求尤为迫切,尽快实现航空发动机的自主保障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随着系列产品的上量交付,公司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遇。虽然2020年受疫情不利影响业绩由盈转亏,但我们认为长期来看,公司未来业绩还是会受益于国家政策驱动和行业需求强劲,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增长。 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4亿元、1.08亿元、1.34亿元,EPS为0.13元、0.33元、0.4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4.46倍、56.91、45.80倍,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4.00元。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因疫情疲软,新品研制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航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18-04-11 21.98 -- -- 22.40 1.73%
22.36 1.73%
详细
事件: 航发科技发布2017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9亿元,同比增长6.26%,其中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56.51%;外贸销售收入1.86 亿美元,同比减少11.46%;实现归母净利润4,687万,同比增加10.16%,业绩符合预期。 投资要点: 聚焦主业提质增效,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公司业务包括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外贸产品以及工业民品三大板块。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方面,公司科研生产稳步推进,业务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内贸产品同比增长56.51%;外贸产品方面,公司主动放弃低附加值产品,优化外贸产品结构,实现由大向强发展。此外,公司积极推进企业改革,聚焦主业瘦身健体,收缩工业民品业务,经营效率效果不断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航发重要建设力量,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期。在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不断推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发展阶段,航空发动机作为我国战略支撑型产品,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公司作为航发集团的重要成员和航空发动机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两机专项的实施,有望迎来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当前,我国军机数量和水平与美国差距明显,各型军机加速列装。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可靠性的提升,国产发动机需求和产量稳步提高,公司业绩有望步入高速增长阶段。公司2018年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29%,充分反应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增持评级。公司是航发集团重要成员,我国航空发动机的重要建设力量,随着两机专项的实施,公司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期。预计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0亿元、0.91亿元及1.2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1元、0.28元及0.39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03倍、78倍以及55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国产航空发动机发展不及预期;2)航空发动机需求不及预期;3)外贸业务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而不及预期;4)公司 盈利不及预期;5)系统性风险。
航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17-11-06 24.40 -- -- 24.96 2.30%
24.96 2.30%
详细
简评 内贸需求增强转包规模扩大,公司未来业绩值得期待 28日公司发布三季报,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下降14.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64.49万,同比下降42.96%。公司三季度业绩出现下降主要源于子公司中国航发哈轴因市场需求减少,造成主营业务下滑。公司积极围绕航发主业开展工作,主动清理市场预期不明确、效益贡献低的项目。通过开展国际航空及燃机零部件转包业务维持公司正常经营规模,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内贸航空产品市场规模及增长需求。在内贸航空及燃机零部件需求逐步增强,转包及高附加值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公司未来业绩值得期待。 享千亿市场份额,借专项推进东风 军机航空发动机市场空间巨大。我国军机目前数量不到3000架,仅为美国1/5,同时以我国军机在2020年前要逐步淘汰二代机,以三代机为主体向四代机转变,三代机、大型运输机等各类机型将陆续大批量交付。根据我们的测算,预计未来20年,我国新增战斗机数量约为1500架(三代机与四代机比例约为2:1),新增大型运输机及特种作战飞机约200架,教练机及其他机型新增约400架,军用直升机新增约2000架,市场空间约为1500亿美元。以军用发动机价值占比为30%计算,军用发动机市场空间约为4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00亿元。公司作为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零件供应商,将直接受益于航空发动机整体需求。 “两机”重大专项实施及中国航发成立,航空发动机迎前所未有发展机会。“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启动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2016年航发集团成立。两件大事体现国家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高度重视,也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造就前所未有发展机会。公司作为新成立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重要集团成员之一,随着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专项的推进,公司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内贸航空与衍生品板块业务将直接受益。 民用市场潜力巨大,公司业绩重要来源 外贸产品需求潜力巨大。公司的外贸以承揽航空零配件、非航空零配件为主,随着民用市场的逐步放开,总体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根据国外航空公司预测,未来20年国际民用航空发动机存在年均约850亿美元市场,民用航空业的发展将为公司业务扩展提供巨大机会。 外贸产品将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新动力。在外贸产品上,公司优化升级产品结构,保留现有高附加值产品,争取高附加值新品,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提供保证。公司外贸新产品试制持续新突破,FT4000完成首台验收,标志公司和PWPS的战略合作进入新阶段;零部件试制启动260项,试制准时完成率95.2%,试制风险受控率100%。我们预计,随着国际航空市场的发展以及公司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未来公司将会在航发外贸市场争取到更多份额,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受益军民广阔市场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将达3000亿,公司军品空间广阔;外贸产品业绩也将随着公司技术实力的提高以及国际航空市场的发展而持续增长。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预计公司2017年至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7亿元、0.53亿元、0.5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00%、12.00%、12.00%,相应17年至19年EPS分别为0.14、0.16、0.18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75倍、156倍、140倍,维持增持评级。
航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17-11-03 24.40 -- -- 24.96 2.30%
24.96 2.30%
详细
事件:公司发 布 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2017年 1-9月公司实现 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下降14.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3亿元,同比下降42.96%;基本每股收益0.07元,同比减少41.67%。公司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系子公司中国航发哈轴因市场需求减少造成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下降所致。 结构调整阵痛期,转型升级利长远。公司目前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过渡期,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公司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领域的优势,公司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保留现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积极开发高附加值新品,放弃部分低附加值或亏损产品,实现“业务聚焦、资源聚焦、精力聚焦”,向世界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优秀供应商努力迈进。我们认为,公司第三季度业绩下降属于结构调整阵痛期的正常现象,从长远来看,围绕航空发动机主业实现转型升级将是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有力保证。 市场需求空间巨大,两机专项助力成长。目前我国的军民用航空发动机仍然高度依赖进口,国产发动机的技术差距已成为空军装备发展难以突破的关键瓶颈。“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使得空军装备加速升级换代成为必然趋势,这将为航空发动机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未来空军装备的主力机型歼-20、运-20有望换装“中国心”,实现进口替代。根据国际航空公司预测,未来20年全球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将达到年均85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外贸出口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公司作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旗下零部件板块的上市平台,将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两机”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的直接受益者,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年归母净利润约为0.45亿元、0.70亿元、0.96亿元,EPS 为0.14元、0.21元、0.29元,对应PE 为190倍、123倍、90倍,给予“增持”评级。
成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15-10-30 47.28 49.86 181.06% 64.17 35.72%
64.17 35.7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5年三季度报,其中营业收入14.09亿元,同比增长3.87%;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3252.6万元,同比增长22.77%。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内外贸业务发展稳健,子公司中航哈轴盈利能力逐步显现。 内贸航空及衍生品受益于子公司中航哈轴的业绩增长以及在研项目的小批量生产交付: 1、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航工业哈轴近两年业绩增长明显,销售收入、利润等均呈现了较好的增长态势,目前其增长水平、获利能力均高于公司其他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2、公司目前仍有多个在研项目,且有部分项目已逐渐转为小批量生产交付,这些项目的研制、技术转化等都将为公司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长。 另外,近期发动机板块成为市场热点,公司将充分受益: 发动机公司成立箭在弦上:之前公司公告明确说明中航工业预计不再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同时另外两家中航工业旗下发动机业务相关的公司中航动力和中航动控也发出了类似的公告,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们之前的预期,即国家将会把航空发动机业务整合,成立国家发动机公司,即相当于把航空发动机提高到了与飞机相同的层次,从国家层面予以关注,发动机的地位将明显提高,发展将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发动机重大专项有望近期公布:类似于大飞机专项与中国商飞的关系,我们预计此次发动机业务整合与发动机重大专项关系密切。此前,被誉为“中国心”的航空发动机项目,首次写入了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重点工程,后续都会获得政策的有效落实。因此专项扶持政策已呈呼之欲出态势,我们预计重大专项是千亿规模,其投资周期可能缩短至10年以内,甚至达到5年,投资强度大幅提高。 我们预计这样的投资规模应可持续20年或更长,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中国最终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投入将可能多达3000亿元,必将带来航空发动机行业的一次快速发展和进步。我们预计重大专项有望在近期公布。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收入21.58、25.79、31.99亿元,同比增长9.94%、19.53%、24.0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54、0.82、1.19亿元,同比增长83.97%、50.5%、44.98%,对应EPS为0.16、0.25、0.36元。给予公司目标价格50-55元,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推迟公布、航空发动机重点型号研制进展缓慢、军工股估值偏高。
成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15-10-15 39.72 49.86 181.06% 54.30 36.71%
64.17 61.56%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今日发布公告称2015年10月13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中航工业告知,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安排,目前正在制定中航工业下属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事)业单位业务的重组整合方案,涉及我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中航工业预计不再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认为上述安排不会对当年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经向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相关部门询问,上述事项近期不会涉及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根据相关规定,经申请,本公司股票将于2015年10月14日起复牌。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发动机公司成立箭在弦上:本次公告明确说明中航工业预计不再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同时另外两家中航工业旗下发动机业务相关的公司中航动力和中航动控也发出了类似的公告,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们之前的预期,即国家将会把航空发动机业务整合,成立国家发动机公司,即相当于把航空发动机提高到了与飞机相同的层次,从国家层面予以关注,发动机的地位将明显提高,发展将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发动机重大专项有望近期公布:类似于大飞机专项与中国商飞的关系,我们预计此次发动机业务整合与发动机重大专项关系密切。此前,被誉为“中国心”的航空发动机项目,首次写入了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重点工程,后续都会获得政策的有效落实。因此专项扶持政策已呈呼之欲出态势,我们预计重大专项是千亿规模,其投资周期可能缩短至10年以内,甚至达到5年,投资强度大幅提高。我们预计这样的投资规模应可持续20年或更长,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中国最终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投入将可能多达3000亿元,必将带来航空发动机行业的一次快速发展和进步。本次三家发动机板块公司发出了较为明确的公告,因此我们预计重大专项有望在近期公布。 公司将受益于行业投入的加大和关注度的提升:一方面公司作为航空发动机板块三驾马车之一,将充分受益于国家重大专项的投入扶持,同时作为其中体量最小的公司,将获得较大的弹性;另一方面,预计发动机板块将再次受到市场的关注,公司也将受益。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收入21.58、25.79、31.99亿元,同比增长9.94%、19.53%、24.0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63、0.79、1.15亿元,同比增长111.72%、25.93%、46.05%,对应EPS为0.19、0.24、0.35元。维持公司目标价格5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发动机重点型号研制进展缓慢、军工股估值偏高。
成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15-10-06 39.72 49.86 181.06% 51.60 29.91%
64.17 61.56%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称于2015年9月30日接到实际控制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电话通知,因涉及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相关资产重组整合事项,尚需研究制定相关方案,该等事项及方案存在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公司股票自2015年10月8日起停牌。公司将于股票停牌之日起5个交易日后公告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如相关事项未最终确定,公司股票将在5个交易日期满后恢复交易。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发动机资产整合加速:本次公告验证了我们之前的预期,即国家有可能将航空发动机业务整合,成立中国发动机公司,这相当于把航空发动机提高到了与飞机相同的层次,从国家层面予以关注,其发展将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呼之欲出:类似于大飞机专项与中国商飞的关系,我们预计此次航空发动机业务整合与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关系密切。此前,被誉为“中国心”的航空发动机项目,首次写入了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重点工程,后续都会获得政策的有效落实。因此专项扶持政策已呈呼之欲出态势,我们预计重大专项是千亿规模,其投资周期可能缩短至10年以内,甚至达到5年,投资强度大幅提高。我们预计这样的投资规模应可持续20年或更长,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中国最终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投入将可能多达3000亿元,必将带来航空发动机行业的一次快速发展和进步,对于我国整个航空发动机行业来说,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公司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行业重要的一员,将充分受益。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收入21.58、25.38、30.28亿元,同比增长9.94%、17.62%、19.3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55、0.59、0.69亿元,同比增长86.36%、6.21%、18.41%,对应EPS为0.17、0.18、0.21元。公司目标价格5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发动机重点型号研制进展缓慢、军工股估值偏高。
成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15-08-25 41.00 49.86 181.06% 39.92 -2.63%
64.17 56.51%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15年中报,其中营业收入90,112.9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45.78万元,增幅为1.17%;实现营业利润3,773.9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9.60万元,增幅为17.04%;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2,202.8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2.97万元,降幅为1.03%。 内贸航空及衍生品收入和毛利率双增长,主要受益于子公司中航哈轴的业绩增长以及在研项目的小批量生产交付:公司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实现收入18,956.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07.56万元,增幅为6.80%;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毛利率36.78%,较上年同期增长7.68%。内贸航空产品收入及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1、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航工业哈轴近两年业绩增长明显,销售收入、利润等均呈现了较好的增长态势,目前其增长水平、获利能力均高于公司其他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2、公司目前仍有多个在研项目,且有部分项目已逐渐转为小批量生产交付,这些项目的研制、技术转化等都将为公司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长。 外贸产品收入增长,毛利率下降,未来仍有改善空间:公司共实现外贸产品销售收入61,029.9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75.19万元,增幅为7.72%,但由于产品降价、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外贸毛利率水平较上年同期下降6.44个百分点,为应对外贸产品毛利率的下降,公司正积极开展“降本增效”的管理提升活动,通过实施加强内部经营管控,梳理生产工艺流程,从而达到降低成本、保持企业持续盈利的最终目标,未来仍有改善空间。 民品业务拓展战略收缩,毛利率上升:公司实现工业民品收入8,683.8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222.51万元,降幅为32.72%;但公司民品项目的总体毛利率却同比增长了3.67个百分点。公司的民品项目主要是借助于航空技术优势加以拓展民用工业产品,且民品项目的拓展是基于公司转包项目存在富余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加以拓展;今年上半年,公司转包产品项目新品试制、产品交付等任务都相对饱满,因此在工业民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盈利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公司适当放缓了国内民品市场的拓展。 投资加码,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2015年上半年,公司共计立项下达投资计划91项,计划投资约1.8亿元,共计将增加设备284台(套),改造设备2项,实施建安工程19项等,这些投资项目的有序推进,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机械加工的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收入21.58、25.38、30.28亿元,同比增长9.94%、17.62%、19.3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55、0.59、0.69亿元,同比增长86.36%、6.21%、18.41%,对应EPS为0.17、0.18、0.21元。给予公司目标价格50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推迟公布、航空发动机重点型号研制进展缓慢、军工股估值偏高。
成发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15-08-25 41.00 -- -- 39.92 -2.63%
64.17 56.51%
详细
报告摘要: 内贸航空产品符合预期,外贸业务持续增长。2015年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90,112.97万元,增幅为1.17%;实现营业利润3,773.99万元,增幅为17.04%;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2,202.84万元,降幅为1.03%。其中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实现收入18,956.65万元,增幅6.8%;毛利率36.78%,较上年同期增长7.68个百分点;外贸产品营收61,029.94万元,增幅为7.72%,由于产品降价、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毛利率下降6.43个百分点,致使外贸业务略低于预期;工业民品方面,营收8,683.83万元,降幅为32.72%,毛利率同比增长3.67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民品项目是出于生产能力富余情况下的拓展,由于内外贸业务营收增加,富余产能减少,使得民品业务降幅较为明显。 中航工业哈轴规模效应引领内贸航空业务增长。内贸航空产品收入及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航哈轴近两年业绩增长明显,销售收入、利润等均呈现了较好的增长态势,目前其增长水平、获利能力均高于公司其他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这一方面是由于中航工业哈轴顺利完成新厂区搬迁后,生产管理提升,规模效应的到显现。 新增生产加工设备,扩大生产加工能力。上半年公司完成年度经营计划的42.05%,其中外贸航空完成年度计划的39.68%,内贸航空完成年度计划的39.68%,公司在积极承揽订单的同时,不断提升生产加工资质和能力,上半年投资1.8亿元增加设备284台(套),改造设备2项,实施建安工程19项,这些投资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机械加工能力。 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15~2017年分别实现每股收益0.26、0.38、0.55元。考虑到对航空发动机板块专项政策扶持的预期,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发动机专项不及预期、生产加工能力提升缓慢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