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1-30 4.99 -- -- 5.20 4.21%
5.28 5.81% -- 详细
京沪高铁发布 2023年业绩预盈公告,预计 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 108-12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08-122亿元,同比实现扭亏。 国内客运市场显著恢复,公司 23年业绩同比扭亏为盈。伴随国内客运量持续恢复,公司盈利水平明显好转,23Q1-Q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3亿元、29.1亿元、37.8亿元,分别恢复至 2019年的 94%、98%和 104.7%。预计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 108-122亿元,同比实现大幅扭亏,恢复至 2019年的90.5%-93.8%,其中 23Q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8.9-22.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恢复至 2019年同期的 78%-94.6%,四季度出行转淡,23Q4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约为 7.5亿人,环比 23Q3下滑 35%,恢复至 2019年同期的 87.6%,同时四季度是维修成本集中结算期,业绩环比有所下行。 一季度全国铁路运行图调整,关注春运启动后旅客发送量表现。2023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 36.8亿人次,同比增长 128.8%,较 2019年增长 2.8%,高峰日旅客发送量突破 2000万人,日均旅客发送量突破 1000万人,全年及高峰日旅客发送量均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 1月 10日起,全国铁路将执行新列车运行图,调图后每日安排旅客列车 11149列,较前图增加 233列,列车开行结构持续优化。关注春运启动铁路客流表现,据中国铁路,2024年春运为期共 40天(自 1月 26日至 3月 5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 4.8亿人次,同比 2023年春运(1月 7日至 2月 15日)增长 37.9%,较 2019年春运(1月 21日至 3月 1日)增长 16.2%,日均预计发送旅客 1200万人次,同比2023年春运增长37.9%,1月26日春运首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060万人次。 投资建议。2023年全年铁路客运市场快速修复,旅客发送量创下历史新高,但铁路运距较 2019年同期仍有差距,展望 2024年,关注春运正式启动下旅客运量持续增长。短期看,京沪高铁本线量价仍有提升空间,长期关注跨线运量成长潜力,昌景黄高铁已实现全面开通运营,24年底湖苏沪铁路及京雄商高铁计划开通运营,开通后安徽周边铁路组网效应凸显,京福安徽有望持续减亏。根据公司预盈公告小幅上调盈利预测,预计 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5.6/136.4/150.1亿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其他交通工具带来的竞争风险、国铁清算不及时和清算政策变动风险、京福安徽运能增长不及预期风险、高铁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3-11-03 5.00 -- -- 5.05 1.00%
5.15 3.00%
详细
京沪高铁 2023年 10月 30日发布 2023年三季报: 财务方面, 20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8.8亿元/yoy+102.8%,为 2019年可比口径下同期的 117%; 归母净利润 89.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89.2亿元, 上年同期分别为 1.5亿元、 1.5亿元。 其中 3Q2023,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6亿元/yoy+59%, 归母净利润 37.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37.8亿元, 上年同期分别为 11.8、 11.8亿元。 投资要点: 暑运铁路出行加速修复, 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 12.6亿元暑运带动下, 3Q 旺季铁路出行景气度再度提升。 据国铁集团公布显示,三季度全国铁路客运量达到 11.6亿人次,环比+18.5%,恢复至2019年同期 112.5%。 受益于需求快速恢复叠加 7档浮动票价制浮动票价机制下票价弹性持续显现, 以调整后口径, 3Q20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6亿元, 环比增长 12.6亿元。 成本费用基本稳定, 京福安徽公司显著减亏公司成本费用总体表现基本稳定。 3Q2023公司营业成本环比上升1.2亿元至 57.5亿元, 但管理、 财务费用环比下降合计 0.6亿元。 3Q2023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上升 8.7亿元至 37.8亿元。 其中, 受益于路网完善和车流开行密度提升,京福安徽公司单季亏损继续收窄。 根据少数股东损益测算京福安徽公司 3Q2023京福安徽亏损约1.2亿元,环比减亏 2亿元。 疫后业绩持续修复, 可期未来成长提速伴随需求快速回升,公司已经走出疫情阴霾, 业绩持续回暖。 全国铁路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已于 2023年 10月 11日起实施,调图后全国铁路安排旅客列车为 11075列,环比增加 449列,全系统运能上限进一步提升。 同时京沪高铁列车仍然在持续加密当中, 据北京铁路发布, 北京局四季度京沪高铁新增动车组列车10对。 作为中国高铁核心资产之一, 公司长期享受区位优势与中国高铁需求红利,盈利能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伴随路网结构优化和长途列车开行的加密, 公司资产利用率将持续提升。 伴随沿线腹地经济水平持续提升叠加网络效应显现,将为京沪高铁长期成长提供充沛动能。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基于公司最新业务恢复水平,我们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年至 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412.11亿、469.52亿、 504.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8.54亿元、 134.29亿元、 150.57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0.59倍、 18.17倍、 16.21倍。 看好公司长期成长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宏观方面: 经济大幅波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等; (2) 行业方面: 政策大幅变动,空铁竞争加剧等; (3)个股方面: 产能爬坡节奏不及预期等。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3-11-02 5.00 -- -- 5.05 1.00%
5.15 3.00%
详细
京沪高铁2023年三季度业绩继续向好。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308.8亿元(同比+102.8%),归母净利润89.1亿元(去年同期为1.5亿元);2023年三季度单季营收116.0亿元(+59.0%),归母净利润37.8亿元(同比+220.3%),单季盈利创202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暑运旺季带动铁路客运快速复苏,公司收入显著增长。在暑运旺季的带动下,2023年三季度全国铁路客运快速复苏,三季度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0169列,较2019年同期增长13.9%,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1.5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1.6%(二季度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7%)。在全国铁路需求大幅修复的背景下,公司作为东部核心铁路资产,三季度京沪线本线客运量、本线跨线车服务量、京福安徽公司的业务量也快速修复,拉动公司营收同比大幅提升。10月1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安排旅客列车11075列,较之前增加449列,增幅约4.2%,此次调图后预计公司四季度有望受益于本线及跨线开行列数的增加。 三季度毛利率继续改善,京福安徽公司亏损继续收窄。受益于规模效应,客流量及列车开行量的大幅修复摊薄了固定成本,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三季度实现毛利率50.4%,同比增加16.7pct、环比增加4.9pct。费用端,公司管理费用规模基本保持稳定,长期借款下降从而带动财务费用下降。公司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7.8亿元,落于业绩预告中值附近,符合预期。其中,子公司京福安徽三季度单季亏损约1-1.5亿元,亏损明显收窄(上半年亏损5.69亿元)。 风险提示:铁路客流增长不及预期,价格调整不及预期,安全事故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京沪高铁是我国铁路集团的核心资产,经营稳健,盈利能力较强。公司依托区位优势,叠加高铁网络完善给京福安徽子公司将带来可观的业务增量,未来公司的业务量有望维持稳定增长趋势,且高铁定价逐步市场化也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打开空间。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5亿、138.2亿、151.3亿,分别同比扭亏、+14.6%、+9.5%。维持“买入”评级。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3-11-01 5.01 -- -- 5.05 0.80%
5.15 2.79%
详细
京沪高铁披露2023年三季报京沪高铁披露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8亿元,同比增长102.8%,实现归母净利润89.1亿元,同比增长5764.3%,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0亿元,同比增长59.0%,实现归母净利润37.8亿元,同比增长220.3%。 暑期客流表现良好,公司营收显著增长三季度铁路旅客量同比显著改善,京沪高铁本线及跨线车流量复苏趋势不改,推动公司营收同比明显增长,环比亦提升12.2%。随着铁路客流持续稳健提升,公司营收有望保持上行趋势。 成本稳定费用优化,业绩落于业绩预告中值附近因业务量同比大幅增长,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57.5亿元,同比增长18.9%,环比基本稳定,增长2.2%。因业务量恢复常态,公司费用率指标整体优化,其中三季度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72%、4.85%,同比分别下降0.97pct、5.32pct。三季度京福安徽公司亏损幅度进一步收窄,公司业绩落于业绩预告中值(38.2亿元)附近,基本符合预期。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京沪高铁是我国铁路客运上市公司龙头,盈利能力稳定,仍具备持续成长空间。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406.3亿元、441.2亿元、46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2%、8.6%、6.2%,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2亿元、133.5亿元、14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00.2%、15.9%、10.6%。2023年10月30日公司收盘价对应2023-2025年EPS的PE估值分别为21.4X、18.4X、16.7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风险,票价及清算价格长期不调整风险,委托管理费标准提升的风险,安全事故
金荣 6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3-09-28 5.03 -- -- 5.07 0.80%
5.15 2.39%
详细
黄金区位核心资产,网络连通加速成长京沪高铁为八纵八横主干道中,2019年以0.9%的全国高铁里程占比,贡献了全国铁路6.0%的旅客发送量和6.6%的旅客周转量,区位优势显著。核心区位叠加高设计时速标准,公司具备强盈利能力,净利率领先国内铁路公司,属于全球头部水准。受益于网路连通度的持续提升,强盈利之余亦有成长,2012-2019年京沪高铁全线客运量CAGR18.6%,2016-2019年扣非净利CAGR14.7%。 本线和跨线量、价、周转有望齐升,京福安徽产能爬坡加速公司网、运业务分别对应跨线和本线,受益于疫情修复、需求自然增长,跨线、本线均有望量、价、周转齐升,但跨线、本线增长节奏、看点有所不同。跨线在网络连通、交叉引流的背景下,量方面的弹性大于本线,是短期增长的主要支撑;本线价的弹性大于跨线,且定价市场化程度有望逐步深化,是中长期增长的主要看点。此外,全线受需求时空分布不均对周转形成制约,未来有望随长编组列车增加、缩短列车间隔、平行线路疏解区间瓶颈逐步改善。最后,京福安徽区位、时速均有较强优势,叠加未来干线网络持续连通,产能爬坡加速、有望在中期视角下为母公司增厚业绩。 投资建议:价值与成长兼备,对应约40%上涨空间疫情后需求强势修复,叠加财务费用下行、京福安徽产能爬坡,成长属性将逐渐兑现。我们测算2023至2025年,收入为428.3亿元、473.6亿元、514.6亿元,同比增长121.5%、10.6%、8.7%;归母净利润为113.6亿元、133.6亿元、152.5亿元,同比增长2071.9%、17.6%、14.1%。DCF估值下,公司WACC为7.5%、EPS为7.2元,对应约40%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疫情反复;政策大幅变动;空铁竞争加剧;重大安全事故等;客流修复不及预期;京福安徽增长不及预期。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3-09-04 5.15 -- -- 5.23 1.55%
5.23 1.55%
详细
事件: 京沪高铁发布 2023年中报业务方面,1H2023公司本线列车运送旅客 2499万人次/yoy+299.7%, 相当于 2019年同期水平的 99.7%。跨线列车运行里程完成 4443.9万列公里/yoy+97.4%,相当于 2019年同期 116.2%。京福安徽公司管辖线路列车运行里程完成 1718.7万列公里/yoy+66.6%。 财务方面,1H20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2.79亿元/yoy+143.19%,为2019年同期的 114.9%; 归母净利润 51.3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51.36亿元,上年同期分别为-10.28、-10.3亿元。 其中 2Q20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3.41亿元/yoy+359.9%,达到 2019年同期的 117.9%; 归母净利润 29.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29.1亿元,上年同期分别为-12.48、-12.50亿元。 投资要点: 铁路出行需求快速修复,1H2023营收较 2019年同期增长 25亿元年初以来,铁路出行需求快速修复。据国家铁路局,1H2023全国铁路客运量 17.7亿人次,恢复至 2019年同期的 99.88%。其中,其中4-6月全国铁路客运量分别恢复至 2019年同期的 107.9%、105.8%、106.5%。公司作为东部核心干线通道,业务恢复水平保持领先。 1H20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2.79亿元,较 2019年同期增长 25.01亿元,其中 2Q202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3.41亿元,较 2019年同期增长 15.7亿元。 费用水平持续优化,2Q2023业绩环比抬升成本端,1H2023营业成本为 107.79亿元/yoy+41.09%,较 2019年同期增长 20.40亿元。上半年公司费用率得到持续优化,其中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04%、6.67%,同比下降 2.85pcts、11.94pcts。伴随业务回暖,上半年京福安徽净利润-5.69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9.51亿元。 整体来看,公司 1H202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 61.64亿元至 51.36亿元,较 2019年同期下降 2.01亿元;其中 2Q2023归母净利润 29.1亿元,环比上升 6.84亿元,较 2019年同期下降 0.60亿元。 暑运铁路客流创新高,期待高铁名片成长提速作为中国高铁的核心资产之一,公司长期享受区位优势与中国高铁需求红利,盈利能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伴随路网结构优化和长途列车开行的加密,公司资产利用率将持续提升;而京福安徽未来将极大的受益于网络效应的发挥,2024年预计沪苏湖/杭温高铁接通,2025-2026年合新/京雄商高铁 65接通有望加快京福安徽产能爬坡的进程。公司成长进程已经开启,伴随沿线腹地经济水平持续提升叠加网络效应显现,将为京沪高铁长期成长提供充沛动能。 2023年暑运期间,铁路客运量再创新高。据国铁集团统计,7月 1日至 8月 30日,全国铁路暑运累计发送旅客 8.21亿人次,较 2019年同期增长 11.7%。其中 8月 19日发送旅客 1568.6万人次,创暑运单日客发量历史新高。在需求强势修复之下,公司旺季业绩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基于公司业务修复节奏,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年至 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427.43亿、470.34亿、504.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5.28亿元、134.38亿元、150.13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1.89倍、18.78倍、16.81倍。 看好公司长期成长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宏观方面:经济大幅波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等; (2)行业方面:政策大幅变动,空铁竞争加剧等; (3)个股方面:产能爬坡节奏不及预期等。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3-09-01 5.34 -- -- 5.23 -2.06%
5.23 -2.06%
详细
8月30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8亿元,同比增长143.2%;归母净利润51.4亿元,扭亏为盈。其中,2023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4亿元,同比增长359.9%;归母净利润29.1亿元,扭亏为盈。 经营分析客运需求复苏强劲,公司营收大幅增长。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8亿元,同比增长143.2%,主要系国内客运市场形势向好恢复,公司运量大幅增长。2023H1,公司本线客运量为2499万人,同比增长299.7%,为2019年的99.7%;跨线运营里程为4493.9万列公里,同比增长97.4%,达到2019年同期的116.2%;其中京福安徽运营里程为1718.7万列公里,同比增长66.6%。2023Q2客运需求进一步恢复,叠加2022年同期低基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9.9%,环比增长15.7%。 期间费用率同比降低,净利率同比大幅增长。2023H1由于运量回升带动营收增长,叠加去年低基数,公司毛利率为44.1%,同比增长40.5pct。同期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4.8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为2.0%(-2.9pct),财务费用率为6.7%(-11.9pct),主要系2023H1公司营收大幅增长。2023H1公司归母净利率为26.6%,同比增长39.6pct。2023Q2客运需求进一步复苏,公司毛利率为45.5%,同比+86.1pct,环比+3.1pct;净利率为28.1%,同比+83.7pct,环比+3.2pct。 暑运景气持续上行,中长期仍有空间。根据国铁集团数据,7月1日至8月21日,已累计发送旅客7.01亿人次,其中,8月19日发送旅客1568.6万人次,再创暑运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达10444列,较2019年同期增长15.8%。 短期看,公司Q3客运景气度进一步上行。中长期看,公司实行浮动票价机制,未来商务出行的刚性需求与京沪航线机票的涨价将进一步为提价提供支撑,同时子公司京福安徽的线位优势显著,路网完善后,规模效应释放,盈利有望持续改善。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公司客运需求复苏强劲,上调公司2023-2025年净利预测至120亿元、140亿元、155亿元(原103亿元、132亿元、15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后客运量修复不及预期、定价政策变化风险、安全风险、成本大幅变动风险、股东减持风险。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3-08-15 5.35 -- -- 5.47 2.24%
5.47 2.24%
详细
京沪高铁:铁路核心路产,盈利全球领先京沪高铁核心资产为“八纵八横”南北主干道之一的“北京南-上海虹桥”高铁线。作为中国高铁上市第一股,公司路网资源优质,以全国占比6%的高铁运营里程覆盖人口、经济占比30%的经济腹地。受益于区位优势带来增长活力,2012-2019年京沪高铁客运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8.64%,公司盈利能力也在成长中持续改善,ROE由2016年5.84%逐年提升至2019年的7.78%。 定价:网运兼营定价各异,市场改革释放弹性与传统交运基础设施不同,京沪高铁商业模式包含路网和运输两个收费环节。其中运输业务(本线)历经多次市场化改革,定价权已经由国铁集团下放至京沪高铁公司和各地铁路局,票价弹性初步显现。目前京沪线实施7档浮动票价制,二等座、一等座、商务座最高档较2019年分别上涨19.7%、13.6%、32.6%。但横向对比二等座票价仍处于较低水平,约为京沪航线全票价的1/3,日本、欧洲等成熟国家高铁的1/4-1/5,未来仍有提升空间。路网业务(跨线)定价权在国铁集团,调整自由度不高。 周转:需求仍在成长期,网络结构待优化尽管京沪主线通车距今已有12年,但公司仍处于成长期,网、运两端均有周转提升空间。网络端,①京沪主线将持续受益于需求增长,目前公司单向日均发车列次在130-150,2019年列车追踪间隔在 4-5分钟水平,距离3分钟理论设计参数有较大提升空间。短期长途车加密带来的列公里增量,将推动资产利用率持续提升;②京福安徽未来将极大的受益于网络效应的发挥,2024年沪苏湖/杭温高铁接通,2025-2026年合新/京雄商高铁接通有望加快京福安徽产能爬坡的进程。运输端,京沪本线17编组列车的投运将进一步提升本线高峰时刻的周转效率,公司周转率上升通道已经打开。 投资建议:短期需求修复与票改弹性共振,区位优势结合网络优化奠定长期空间短期来看,三年疫情冲击过后,铁路出行需求快速修复,叠加票价弹性打开,3Q2023暑运将迎来量价齐升,旺季表现值得期待。同时京福安徽公司已回到正常增长轨道,扭亏已在路上。中长期来看,作为中国高铁的核心资产之一,京沪高铁长期享受区位优势与中国高铁需求红利。伴随沿线腹地经济水平持续提升叠加网络效应显现,将为公司长期成长提供充沛动能。 盈利预测&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7.43、470.34、504.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22、136.45、152.36亿元,对应PE分别为22. 14、19.51、17.47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方面:经济大幅波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等;2)行业方面:政策大幅变动,空铁竞争加剧等;3)公司方面:票价提升、成本管控不及预期,客运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京福安徽增长不及预期等;4)测算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 5)中国与国际市场并不具有完全可比性,相关数据仅供参考。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3-02-14 4.77 6.13 17.21% 5.44 14.05%
5.88 23.27%
详细
核心资产优质,盈利能力领先。京沪高铁是我国核心高铁干线,是连接北京和上海交通枢纽的黄金通道,沿线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客运强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司收入分为路网服务收入及旅客运输收入,其中2021年路网服务收入占比64.4%,旅客运输收入占比34.0%。疫情前的2019年公司营收为32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9亿元,毛利率51%,净利率36%,均领先于可比公司。受国内疫情影响,2022年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为-7.3亿元~-3.8亿元。 高铁客流将稳步增长,竞争格局趋于稳定。短期看,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客运量将迅速回升;中长期看,沿线经济增长将继续支撑高铁客运量增长,且随着新线陆续投产,铁路资产公司的跨线收入有望提升。高铁在100-1000公里的中长途客运市场优势明显,2020年高铁客运量已占铁路客运量的71%。考虑运行时长、站点差异,预计京沪高铁二线对京沪高铁分流作用有限。 疫后修复或迎量价齐升,成本稳定尽显盈利弹性。(1)居民疫后出行意愿提升,短期客运量迎来修复,春运铁路单日客流高峰恢复至2019年98%;中长期京沪高铁亦可通过减少追踪间隔、改变车型结构提升客运量或跨线车次。(2)京沪高铁实行浮动票价机制,在2次调价后二等座最高票价较2019年固定票价高19.7%,均价高6%。 未来商务出行刚性需求与京沪航线机票涨价为进一步提价提供支撑。(3)成本相对稳定,2016-2019年公司营业成本CAGR仅2%,多项成本项为固定成本,收入增长后盈利弹性较强。(4)子公司京福安徽的线位优势显著,路网完善后,规模效应释放,盈利有望持续改善,预计其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1亿元、-7.9亿元、0.3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亿元、77.3亿元、124.7亿元。随着疫情管控放松,客运量将恢复增长,中长期公司有望实现量价齐升。采用DCF估值,给予2023年目标价6.14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后客运量修复不及预期、定价政策变化风险、安全风险、成本大幅变动风险、股东减持风险。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2-10-31 4.49 -- -- 5.36 19.38%
5.36 19.38%
详细
22Q3归母净利润11.80亿元三季度京沪高铁沿线长三角及华北区域疫情有所扰动,公司担当列车客运量及非担当列车开行量同比有所下降,22Q3实现营收72.98亿,同比下降7.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6.4%至11.80亿元。3Q22实现营收152.25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1.52亿元。 整体看,三季度经营情况较二季度恢复明显,22Q3上海铁路日均旅客发送量环比高增675.9%,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较Q2环比扭亏24.28亿元。 运量端:短期疫情扰动,中长期仍有空间我们认为,短期车流客流仍需关注疫情情况;从中长期看,待需求修复完成后,京沪高铁运量仍有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三方面驱动:a)长编组复兴号投运;b)发车时刻织密;c)鉴于京福安徽辖线与京沪线建造运营标准统一,后续可对当前趋于流量饱和的京沪线徐蚌段进行分流优化,本线车跨线车结构也有望提升车次配比效率。 运价端:期待弹性逐步释放公司自2020年12月开启浮动票价机制,整体实行五档票价及快慢车制度;2021年6月进一步实行七档票价,同时执行快慢车制度及峰谷制度;2022年3月起开放计次票购买,票价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放开。若在疫情结束后市场需求趋于旺盛的情况下,票价弹性或有望进一步释放。 成本端相对可控1)委托运输管理费方面:公司已完成新一轮委托运输管理合同签订,结算单价以2021年单价为基底,自2022-2024年CAGR为6.275%,低于2019-2021年0.225pct。 2)能源支出方面:中国电力与今年1月与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后续或有望以平稳价格运营用电;此外合作中增加能耗管理试点车站(天津西、枣庄),再度降低试点车站相应支出。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13.65亿元、114.78亿元、130.0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160.4倍、19.1倍、16.9倍。依然关注公司中长期量价成长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扰动;京福安徽减亏不及预期;客流恢复不及预期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2-08-31 4.53 -- -- 4.70 3.75%
5.36 18.32%
详细
疫情扰动导致 22H1产生经营亏损二季度线路受长三角及北京疫情反复的集中冲击,自 12306我们统计 7.30始发终到北京上海本线列车 38对(4-5月疫情最严重期间单日仅 1-2对),远未及疫情前正常水平,同时跨线列车也受较明显冲击。 公司 22H1归母净利润亏损 10.2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 10.30亿元;其中 22Q2归母净利润亏损 12.4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 12.50亿元。我们测算 22H1母公司归母净亏损 0.39亿元,控股 65%京福安徽公司归母净亏损 9.89亿元。 运量端,短期疫情扰动,中长期仍有空间1)本线车: 22H1年本线列车运送旅客 625.3万人次,同比下降 66.7%。 2)跨线车: 22H1年跨线车运营里程 2276.7万列公里,同比下降 41.5%。 3)京福安徽: 22H1年运营里程 1031.7万列公里,同比下降 30.0%。 我们认为,短期车流客流仍需关注疫情情况;从中长期看,待需求修复完成后,京沪高铁运量仍有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三方面驱动: a)长编组复兴号投运; b)发车时刻织密; c)优化本线车跨线车结构,提升车次配比效率。 运价:期待弹性逐步释放公司自 2020年 12月开启浮动票价机制,整体实行五档票价及快慢车制度; 2021年 6月进一步实行七档票价,同时执行快慢车制度及峰谷制度; 2022年 3月起开放计次票购买,票价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放开。若在疫情结束后市场需求趋于旺盛的情况下,票价弹性或有望进一步释放。 成本端,合同落地叠加战略框架签订, 相对可控委托运输管理费方面:公司已完成新一轮委托运输管理合同签订,结算单价以2021年单价为基数,自 2022-2024年每年在上年基础上增长 6.275%(2019-2021年均为 6.5%)。 能源支出方面: 公司 2022年 1月与中国电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有望维持运营电力量价稳定;此外扩大合同能源管理试点,有效降低了车站能耗支出。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 28.36亿元、 114.82亿元、 130.08亿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 79.0倍、 19.5倍、 17.2倍。依然关注公司中长期量价成长空间, 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扰动;京福安徽减亏不及预期;客流恢复不及预期。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2-07-20 4.66 -- -- 4.78 2.58%
4.94 6.0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2 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亏损为10.3 亿元-15.5 亿元,较上年同期(盈利27.4 亿元)由盈转亏;预计扣非净亏损为10.3 亿元-15.5 亿元,较上年同期(盈利27.4 亿元)由盈转亏。其中Q2 预计归母净亏损为12.5 亿元-17.7 亿元,较上年同期(盈利24.2 亿元)由盈转亏,环比Q1(盈利2.2 亿元)由盈转亏。 国内疫情反复,铁路客运需求遭受负面冲击。受疫情影响,2022 年上半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7.9 亿人次,同比下降42.3%,其中4 月、5 月、6 月单月分别同比减少79.8%、68.6%、32.0%。2022 年初,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目标为30.38 亿人次、同比增长20%;2022 年5 月底,国铁集团预计2022 年后7 个月旅客发送量可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约15 亿人次),按调整后的新目标计算2022 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仅能达到约22 亿人次,同比2021 年减少约17%, 客流仅能恢复至疫情前的59%。 公司京沪线担当列车发送旅客及非担当列车开行数量大幅下降。2022 年上半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生新的变化,变异病毒传播更加隐匿、速度更加迅速、持续时间更长,对国内交通运输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公司线路所处上海、北京等地防控形势特别严峻,防控措施不断收紧,人员流动管控更加严格,公司担当列车发送旅客及非担当列车开行数量大幅下降。面对冲击,虽然公司持续深入研究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客流规律,紧盯增运补欠的有利时机,持续坚持“过紧日子”,但上半年经营业绩仍产生亏损。 票价市场化改革、运行图调整等将提高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公司于2021 年上半年实施5 档浮动票价后,持续优化升级票价浮动机制,于2021 年暑期推出更灵活多样、力度更大的7 档浮动票价,此外公司在2021 年全面启用计次车票(旅客购买后可以在90天有效期内乘坐京沪高铁线路内指定发到站和席别的列车20 次),有利于提升列车运输收益。另外公司2021 年按照“调结构、提质量、增能力、扩效益”的原则对全线列车运行图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实现了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上线运营,有效提升了京沪高铁运营效率和运输能力。在铁路客运需求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票价市场化改革、运行图调整对公司盈利的提升有限,但随着客运需求的不断恢复,上述调整对公司盈利能力的积极影响将逐步体现。 投资建议:国内疫情反复,京沪高铁主线、京福安徽运营短期承压;公司区位优势仍在,铁路客运需求恢复趋势确定;公司的票价市场化改革、运行图调整也将提高未来盈利能力。基于国内疫情短期仍有反复,盈利恢复节奏或将延后,我们下调公司22 年-24 净利润预测64%/34%/12%分别至33.5 亿元、82.8 亿元、121.2 亿元;基于京沪高铁区位优势仍在,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导致旅客出行需求下行;京沪本线运能提升较慢;网间结算标准变化对公司营收产生负面影响;京福安徽盈利低于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