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手机随时随地看行情

公司公告

九安医疗: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修正案)2015-09-21  

						              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
                  可行性分析报告(修正案)


       一、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本次非公开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92,425 万元(含),扣除发行费用
后拟投入的项目如下:
                                              项目投资总额    拟投入募集资金总
序号                   项目名称
                                                (万元)          额(万元)
 1       移动互联网+健康管理云平台                  73,053              73,053
 2       产品体验营销门店及客户服务中心              11,372              11,372
     3      补充流动资金                              8,000               8,000
                     合计                            92,425              92,425

       若本次非公开发行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上述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公
司将根据实际募集资金净额,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等情况,调整并最终决定募集
资金的具体投资项目、优先顺序及各项目的具体投资额,募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
司以自有资金或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解决。

       如本次募集资金到位时间与项目实施进度不一致,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
以其他资金先行投入,募集资金到位后予以置换。

       二、项目背景

       2013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
分利用现有信息和网络设施,尽快实现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信息的
共享。积极发展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等健康服务。逐步扩大数字
化医疗设备配备,探索发展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融
合,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健康信息服务水平。

       2015 年,国务院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
中进一步提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

                                          1
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
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国务
院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日常护理及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通过
开展远程服务和移动医疗,逐步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及方式,做好上门巡诊等健
康延伸服务,做到“医养结合”。这是“互联网+”模式首次进入新医疗卫生体
系新蓝图,有助于分级诊疗、社区养老、健康综合体的建立,有利于推进医疗模
式的变革。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强,移动医疗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契
机。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薄弱,亟需加强

   2013 年 11 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积
极推动社会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并提出“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
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
动。”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众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
生育委员会公布的《2015 年 5 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截至 2015 年 5 月底,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 98.7 万个,其中:医院 2.6 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92.2
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 万个,乡镇卫生院 3.7
万个,村卫生室 64.6 万个,诊所(医务室)19.2 万个。但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检测能力较弱,难以方便、快捷地确诊病情、病因并进行医治。传统医疗检
测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复杂,难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普及。传统医疗检测设
备无法与移动互联网有效衔接,缺乏一个患者与医生、医生与医生、患者与患者
交流沟通平台,无法实现对慢病与健康的综合管理。

       (二)健康管理需求广阔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我国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健康服务的消费意愿日
益增强。广大居民的健康需求从简单的疾病治疗,逐步向疾病预防和保健转变。
预计到 2020 年我国人口规模将超过 14 亿人,医疗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医疗
卫生资源供给约束与卫生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持续存在。



                                     2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正在逐步
攀升,并呈发病率快速升高,发病年轻化趋势,公共卫生挑战十分严峻。根据国
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15 岁及以上人口的慢性病患病率达到 33.1%,
与 2008 年相比,患病率上升了 9 个百分点。以糖尿病患者为例,, 据 2013 年中
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公布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糖

尿病大国,估计全国有 1.39 亿糖尿病患者。2013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 31,868 亿

元,其中慢病治疗费用占比达 70%。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具有病程复杂、病程持续时间长、需要定期治疗干
预等特点,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能够彻底治愈,而且后期治疗难度和成本都会随之
增加。要遏制慢性病的蔓延,必须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引导公众做好健康
管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让公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互联网医疗的及
时性、便捷性、低成本性等特点恰恰能够很好的匹配慢病管理的需求。

    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管理需求与庞大的慢病人群将为健康管理的发展
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移动互联改变传统行业

    研究机构 We are social 日前在其最新发布的《2015 年数字、社交媒体以及
移动报告》中预测,在 2016 年中期到年末,移动技术将帮助全球 50%以上人口
实现联网。社交媒体在全球范围仍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活跃用户已经占全球总人
口的 29%。移动互联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日趋显现,品牌粘性逐步体现为“云”粘
性,价值重心向信息和服务的转移更加明显,原有品牌、产品的优势逐渐弱化。
未来的产品将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个体在使用者的角色外,也成为数据和交
互的终端,物联网在个体层面逐步成为现实。在这一趋势下,新技术、新模式与
传统产业快速融合,技术、产品演变迅速,消费者主导性不断加强,传统的产品
形态、商业模式已经或者即将被逐一颠覆。传统硬件行业均可能通过“智能硬件
+应用程序+云服务”的模式完成转型。这样的转型会改变人与人、人与产品、
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交互方式,提升用户体验。随着产品的演变,大数据平台成为
智能硬件背后的必然产物。

    移动互联也对传统的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移动医疗行业应运而生并

                                    3
快速崛起。移动医疗借助最新的传感器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效率,将优质的医疗
服务通过互联网延伸,是医疗资源通过智能移动设备的一种辐射。在移动医疗产
品的应用领域中可穿戴硬件与移动医疗的结合目前受到广泛的关注。2014 年以
来,产业资本加速布局移动医疗领域。互联网巨头的不断加入将进一步推动移动
医疗行业快速发展。

    (四)公司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战略

    从 2010 年开始,公司制定并实施了“以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硬件为入口进入
移动医疗和健康大数据领域,进而围绕用户建立健康生态系统”的战略,公司的
移动医疗产品在用户体验、应用场景、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积累和后续服务等
方面相较原有产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司实施上述战略,不仅仅是希望完成传
统业务的转型,更期望创造新的医疗服务方式。

    公司围绕中长期战略目标,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移动医疗服务的高科技企
业。通过完善产品结构,拓展产业链,整合产业资源,依托公司的市场营销体系,
基于移动互联网理念,建立一个在移动医疗、健康管理、智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具
备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公司将智能硬件产品定义为“智能硬件+应用程序+云服务”,即以可穿戴
设备及智能硬件为入口,使得用户能够在实现硬件应用功能的同时,完成数据采
集并上传到云端形成大数据库,之后根据用户需求应用到各种应用场景。

    目前,公司开发的 iHealth 系列产品作为数据采集工具和医疗服务工具,能
够满足用户健康管理、监测治疗、远程诊断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需求。公司智能
硬件产品涵盖血压、血糖、血氧、心电、心率、体重、体脂、睡眠、运动等领域,
能够获得用户连续跟踪数据,在提高诊断准确性、评估治疗效果、监测治疗过程、
提高治疗效率、为居家康复和慢病管理提供远程监控、收集医学数据、降低患者
治疗成本、为药品研发提供数据反馈、满足保险公司的研究和评估需求等方面打
好了基础。未来公司希望围绕用户形成一个完整循环,帮助用户绘制个人健康图
谱,公司的健康大数据平台进而演变为个人健康社会化平台,通过对经认证的信
息使用者开放,提高整个社会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效率。



                                   4
    (五)移动互联时代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移动互联网这一轮新产业革命带来的行业洗牌机会,是中国企业实现从“中
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绝佳时机。公司以家用医疗类智能硬件为切入点,
在智能硬件应用过程中获取大量数据,继而形成以健康管理云平台为核心的业务
模式。

    三、项目简介

   (一)移动互联网+健康管理云平台

    1、项目概况

    公司计划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给医疗服务机构提供一个软硬件结合的健康管
理云平台解决方案,使用移动智能医疗设备(如智能血压计、血糖仪等)为入口,
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积累用户健康数据,为病人和医生之间搭建纽带,
监测治疗效果,并借助移动互联网建立新的沟通渠道,搭建在线医患沟通平台、
医医交流社区、患患交流社区等新平台。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加快实现公司发展战略

    本次非公开发行项目将一步确立公司“以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硬件为入口进入
移动医疗和健康大数据领域,进而围绕用户建立健康生态系统”的战略,利用移
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为用户提供健康数据监测、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健康管
理;同时,本次非公开发行有利于公司现有业务与资源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各业
务板块资源整合,形成并保持公司“智能硬件+应用程序+云服务”的综合领先
优势,在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加快实现公司发展战略。

    (2)有利于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公司近几年正在积极从传统代工行业向拥有自主品牌的智能家用医疗产品
转型,并积累了大量用户,本次非公开发行项目将使得公司及时抓住移动医疗的
发展机遇,通过云平台为用户存储和分析有价值的健康数据,满足用户健康管理

                                   5
需求,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开拓公司业务空间与商业模式,促进公司业绩的持
续增长。
(3)有利于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本次非公开发行有助于提升公司的资本实力、抗风险能力和持续融资能力,
及时把握市场机遇,快速提升业务规模,增强整体竞争力。同时,本次非公开发
行股票募集资金补充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所需营运资金,可以增强公司的资金实力
和持续经营能力,并满足募投项目实施后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所带来的资金需
求。

       因此,本次非公开发行后,公司能够实现发展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
经营业绩、抓住商业机会、改善资本结构,从而有效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保
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4)加快公司产品创新速度

       本次募集资金项目的实施,将引进顶级架构师等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快速扩
充公司研发的软硬件水平,全面提升公司在基础技术研发、产品策划、工业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智能硬件开发、应用程序开发、测试、试制、数据挖掘和相应的
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实力,加快公司产品创新速度,保持并扩大公司在可穿戴设
备及智能硬件领域的先发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3、项目的可行性

       (1)公司是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领域的先行者

       公司在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行业有长期的历史积淀,在研发、设计、制造、
质控、认证、销售和客服等各个环节都有丰富的经验。移动医疗领域的智能硬件
是公司传统产品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自然延伸,公司能够快速形成有竞争力的产
品,直接切入移动医疗领域。从 2010 年开始,公司制定实施了“以可穿戴设备
及智能硬件为入口进入移动医疗和健康大数据领域,进而围绕用户建立健康生态
系统”的战略,并于 2010 年和 2013 年在分别在美国硅谷和法国设立子公司,创
建“iHealth”品牌,招募当地高素质人才,开拓北美和欧洲市场。目前,公司已
经拥有了涵盖血压、血糖、血氧、心电、心率、体重、体脂、睡眠、运动等领域

                                     6
的较为完备的个人健康类可穿戴设备产品线。公司产品已经进入了 Apple、
Amazon、Best Buy、London Drugs、Target、Walgreen 等主流销售渠道。

       作为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先行者,公司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用户量及数据也在
快速增长,业务逐渐趋向平台化,公司也已经具备了同时开发多品类智能硬件、
向智能硬件项目提供产品定义、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等全过程服务的能
力。

       (2)公司已经与国际医疗机构开展多方位合作

       在中国、欧洲和美国,公司已经与中国高血压联盟、AHA(美国心脏病病
协会)、ADA(美国糖尿病协会)、Care-Innovations、AXA(安盛保险)等专
业机构或医疗行业协会展开合作,运用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进
而为终端病患者提供服务及数据采集手段。

       公司将利用在美国、欧洲、中国与医疗服务提供商合作的经验,使该云平台
解决方案理念上领先、技术上超前、实践中有效,加速和更多的医疗服务提供商
合作,吸引更多的用户,形成并保持强大的行业领先优势。

       (3)基层医疗机构已具备实施移动医疗业务的条件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11 年度)中提出,优先发展适用于个人、家庭、社区、农村基层诊所及医
院的信息服务系统及带有相应信息化功能的便携式分析、监护、诊断及预防治疗
仪器,病人信息数据库、专家系统,医学信息数据库、数字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
系统,远程医疗诊断、监护和教育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系统,数字医学信息
处理专用软件。

       2012 年,工信部出台《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发展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及家庭用普及型医疗器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数字化、信
息化水平。

       2013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
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数字化医疗产品和
适用于个人及家庭的健康检测、监测与健康物联网等产品的研发。

                                     7
    随着网络基础的完善和基层医疗人员能力水平的提升,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
更为深入的信息化服务已经完全具有可行性。依托信息化技术,解决基层医疗机
构中居民的基础医疗服务需求的机遇已经成熟。

    (4)以智能硬件为入口,是实现医疗服务的最佳路径

    传统医疗方式下慢病管理以及健康管理存在较大难度,移动互联与医疗健康
产品的结合,能够方便、简单、连续的采集到用户的健康数据,成为最现实的获
得用户的入口,形成足够多的用户和健康大数据,并建立相应的医疗服务。公司
看到了这一变化路径的巨大价值,认识到公司有可能通过投身移动医疗领域,成
为正在变化的、市场容量巨大的医疗健康领域的先行者,这是公司发展的历史性
机遇。

    移动医疗产品除了智能硬件、应用程序,还包括云服务及其他后续服务,未
来还可能形成用户间的网上社区。用户长期使用形成的数据积累、服务依赖和社
交圈等因素,使得移动医疗产品的用户粘性要远高于一般可穿戴产品或智能硬
件,同时用户在选择其他移动医疗产品时更倾向于选择同一厂商的产品。

    4、项目投资总额、建设周期及预测效益

    本项目预计建设期为 48 个月,投资总额为 73,053 万元,具体构成如下:
     序号                  项目                 项目资金投入总额(万元)
       一        平台开发费用                                    41,613.00
       1         平台系统研发                                    16,800.00
       2         智能硬件研发                                    16,800.00
       3         服务器开发和维护                                 6,313.00
       4         产品测试中心                                       800.00
       5         研发设备和研发软件                                 900.00
       二        平台营销推广费用                                 28,986.66
       6         营销推广费用                                     23,946.66
       7         营销团队建设                                      5,040.00
       三        其他费用                                          2,453.34
       8         铺底流动资金                                        673.08
       9         其他费用                                          1,780.26
       四        合计                                             73,053.00

    本项目建设期满后年可实现税前利润 7,169.41 万元,投资回收期(税前)7.63


                                    8
年,项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产品体验营销门店及客户服务中心

    1、项目概况

    公司拟在天津等大中型城市设立 20 家集产品体验、售前咨询、售后服务、
增值业务、检测维护等内容为一体的专业化产品体验及营销门店,同时在公司本
部建立综合客户服务中心,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及公司智能硬件产品的客户体
验,及时响应客户反馈,扩大市场份额,保持行业竞争优势。

    公司拟利用自有场所、购置或租赁方式取得店面。基于中心城市快速上涨的
租金价格,以及存在被要求搬迁等不确定性,公司拟在城市交通便利、基础设施
配套适合的商业地段以及社区中心通过自购房产建立十家体验中心,其他十家的
场地通过租赁方式取得。

    公司将进行统一的品牌形象策划,统一风格装修。本次投资估算范围包括购
置及后期装修装饰费用等。产品体验营销门店项目的投资金额预测如下:

   序号                       项目                  金额(万元)
    1       体验店购置(10 家)                                    6,750.00
    2       体验店租赁(10 家)                                     297.00
    3       装修费用                                                788.00
    4       人员费用                                               2,100.00
    5       客户服务中心                                           1,437.00
                       合计                                    11,372.00


    公司计划在 3 年内完成店面的选址、装修。

    产品体验营销门店及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可以让广大客户体验移动互联网
+健康管理云平台对客户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的实际效果,加强客户的直观感受,
形成公司标准的服务模式,加快云平台在各地的落地速度。同时,在体验营销门
店可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技术支持并直接获得客户反馈,提高公司对产品销售的掌
控能力与信息获取能力,为不断开发适合客户的产品及服务提供有价值信息。



                                     9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提升公司知名度,进一步加强品牌推广力度

    国内智能医疗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知名品牌将拥有更多的关注度和更强的市
场竞争力,品牌建设成为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通过合理布局线下终端渠道可以
对目标销售区域产生辐射作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覆盖率。

    (2)加强产品推广,提升客户体验

    线下产品体验营销门店可以让客户直观感受公司智能移动医疗产品,提升客
户体验,促进销售。良好的客户服务将帮助公司维护现有市场份额,并增强新产
品的市场推广效果,抢占未来市场增长空间。

    (3)完善售后服务,加强与客户之间的纽带

    建设客户服务中心可以及时收集客户反馈、加快公司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
度,为不断开发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提供指导方向。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公司在移动医疗行业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经过多年市场深耕,公司产品已拥有了广泛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全国
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公司打造的 iHealth 自主国际品牌,是公司从“中
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重要一步。
    (2)公司具备移动医疗行业较为完善的产品链

    公司作为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先行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用户量及数据也在
快速增长,业务逐渐趋向平台化。公司已经具备了同时开发多品类智能硬件、向
智能硬件项目提供产品定义、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等全过程服务的能力。
公司已成为全球家用移动医疗智能硬件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已经拥有了包括血
压、血糖、血氧、心电、心率、体重、体脂、睡眠、运动等各领域的较为完备的
健康类可穿戴设备产品线,可为产品体验营销门店提供充足的资源。
    (3)公司在多年的营销网络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0
    公司近几年积极从原先的代工业务向自主品牌业务转型,目前已经在北京、
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设数十家专卖店。公司拥有多年的门店选址开业、运营分
析经验,可以通过对目标区域的人口数量、密度、消费能力及习惯的分析,确定
预选门店的店型和店址范围,确保门店选址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的营销网络体系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有利
于开展新产品的推广,提高公司抢占市场的速度。

    (三)补充流动资金

    为满足公司运营和后续扩张的需要,公司拟募集 8,000 万元用于补充营运资
金。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如下:

    1、公司战略转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

    公司自 2010 年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后,尚未进行过资本市场融
资。自 2010 年以来,公司在主业上不断进行资金投入,业务收入亦伴随公司的
投入不断提高。同时,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前瞻性的实施“以可穿戴设备及
智能硬件为起点进入移动医疗和健康大数据领域,进而围绕用户建立健康生态系
统”的战略,从传统制造业企业向全球领先的家用移动医疗智能硬件企业转型,
并将通过本次云平台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奠定公司在移动医疗领域的优势。

    随着公司自主研发的各类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硬件的上市,以及募集资金投资
项目实施带来的协同效应,公司产品、服务范围和业务规模将继续扩展和延伸,
公司日常运营所需的营运资金规模将持续上升,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若没有足够的资金作支撑,公司将难以及时把握市场机遇,实现战略布局。

    2、持续研发投入使得公司对流动资金需求较高

    公司所处行业为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行业,公司一直重视研发的投入。2012
年、2013 年、2014 年和 2015 年 1-6 月,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 1,983.67 万元、2,788.90
万元、3,528.45 万元和 3,143.63 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 5.57%、6.84%、
8.29%和 16.15%,2013 年研发投入较 2012 年增长 40.59%,2014 年研发投入较
2013 年增长 26.52%。研发能力是公司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公



                                       11
司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来自于自身经营积累,未来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展,公司
将继续在研发机构建设与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提
升核心技术水平,因此,公司需要持续投入较高的研发经费,由此会带来公司运
营资金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3、公司目前的现金流无法满足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战略转型和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布局,加大了研发和推广
支出,导致公司现金流比较紧张。2012 年度、2013 年度、2014 年度和 2015 年
1-6 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523.47 万元、-7,446.93 万元、
-6,892.17 万元和-7,056.74 万元,且前次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在没有外部融资
的情况下,仅靠自身的利润留存难以长时间支撑公司业务的高速发展。

    本次公司拟以 8,000.00 万元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符合相关政策和法律法
规规定,符合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发展需求,有助于缓解公司在主营业务
经营和外延式发展方面的资金压力,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有利于公司的经营业
绩提升和业务的长远发展,为公司股东带来持续回报。

    四、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的影响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完成后,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均会增加,资本实力和抗
风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增强公司综合
研发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快公司业务的转型和升级,为公司参与全球
竞争、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公司实施向移动医疗业务持续转型
的发展战略,奠定在基层医疗服务市场的业务基础和客户服务能力基础,使公司
获得进入基层医疗服务领域的先发优势,形成移动医疗业务的闭环商业模式,提
高竞争壁垒。

    五、结论

    本次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并有助于公司
未来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司资本实力、增强公司综合研发能力、提升


                                   12
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快公司业务的转型和升级。因此,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符合
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一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