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5-24
|
12.18
|
15.45
|
26.85%
|
12.38
|
1.64% |
-- |
12.38
|
1.64% |
-- |
详细
事件:5月 20日,长安深蓝 S7开启预售。 深蓝 S7产品力和性价比不俗,有望成为深蓝品牌销量新支点。5月 20日,深蓝 S7正式开启先享预订,预订价格 16.99-23.99万元,提供增程、纯电和氢电三种版本。在原力智能增程技术加持下,深蓝 S7增程版纯电续航可达 121km/200km(CLTC),综合续航达 1040km/1120km(CLTC),百公里馈电油耗低至 4.95L(CLTC),续航能力在同级别车型中较为出众。座舱方面,深蓝 S7搭载前排双零重力座椅、64色氛围灯、80寸全景天窗、悬浮声音岛等豪华配置,搭配 8155芯片、53英寸 AR-HUD、可旋转 15.6英寸向日葵中控大屏、12.3英寸副驾驶超感智慧屏等,智能科技感突出,能够为用户带来舒适、精致的驾乘体验。深蓝 S7预计将于年中上市,产品力和性价比不俗,预计将有望成为深蓝品牌销量新支点。 深蓝 S7预售价具备一定价格优势,有望与 SL03形成互补带动深蓝销量提升。深蓝品牌第一款车型深蓝 SL03定位中型轿车,目前优惠后终端售价 14.99-19.99万元(不含氢电版),起售价低于 Model 3、比亚迪海豹等竞品车型;据深蓝汽车公众号,4月深蓝 SL03交付量 7756辆,累计交付超 5万辆。深蓝 S7最低预售价为16.99万元,与 110km 纯电续航版本的宋 Plus DM-i 车型起售价相近,较 ModelY、Aion V Plus、问界 M5等竞品新能源车型以及汉兰达、锐界等同级别合资燃油车型具有一定价格优势。作为深蓝品牌首款 SUV 车型,深蓝 S7有望与 SL03形成互补,共同带动深蓝品牌销量持续提升。后续深蓝品牌将于 2025年前推出 5款新产品,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推动深蓝品牌向上发展。 采用创新销售模式,渠道体系快速落地。深蓝品牌对传统 4S 店经销模式进行重构,采用 “线上线下融合、直通直联、直收车款、价格一致”的创新销售模式,有效融合了现有渠道资源和直营模式的优点,实现了深蓝渠道体系快速落地。截至 5月 9日,深蓝品牌已在全国 235个城市建成订单中心 650家、创新性触点 1100个、交付中心 427个、维保中心 507个,快速铺开的销售、服务网络将为深蓝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助力深蓝品牌销量增长。 预测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102.05、96.26、103.95亿元,维持可比公司 23年平均 PE 15倍估值,目标价 15.4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长安福特销量低于预期、长安马自达销量低于预期、长安自主品牌销量低于预期。
|
|
|
伯特利
|
机械行业
|
2023-05-23
|
64.63
|
85.47
|
22.33%
|
72.40
|
12.02% |
-- |
72.40
|
12.02%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1至4月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1-4月营收及盈利同比增速较1季度提升。据公司公告,公司1-4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59.7%,1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9%;1-4月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31.1%,1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5%;1-4月扣非归母净利同比增长约48.4%,1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3%。公司1-4月新获定点项目数量和新增量产数量同比增长,产品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毛利率持续增长,1-4月营收及盈利同比增速均较1季度进一步提升,经营情况持续改善。 稳步推进新产品量产,海外市场客户开拓顺利。公司稳步推进新产品研发及量产交付,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开发海外市场客户,2023年1季度公司在研项目共计443项,新增定点94项;轻量化产品新增定点16项,铸铝前后转向节产品获得多项新定点项目,北美著名整车企业定点项目预计生命周期7年,总销售额3.9亿美元;欧洲整车企业定点项目预计生命周期6年,总销售额2100万美元;EPB新增定点12项;ADAS新增定点6项;线控制动WCBS新增定点24项,具备制动冗余的下一代线控制动系统WCBS2.0研发顺利推进,满足L3+及以下级别自动驾驶需求,目前已有多个定点项目,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DP-EPS、R-EPS、线控转向等新产品研发正式启动。新项目获取、新产品研发将有助于公司稳固并扩大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力。 墨西哥工厂即将投产,EPB产能持续扩张。公司EPB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年均超过85%,2023年计划在国内新增50万套EPB产能,在国外新增40万套EPB产能。墨西哥工厂预计将于2023年上半年投产,一期项目产能达400万件轻量化零部件,二期扩建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上半年开始建设,项目规模预计将达一期项目两倍。墨西哥工厂投产将提升公司对北美客户的配套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加深客户关系、开发更多海外客户,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预测2023-2025年EPS2.31、3.00、4.03元,按23年PE估值,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3年37倍估值,对应目标价为85.4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电控制动配套量低于预期、轻量化产品配套量低于预期、智能驾驶产品配套量低于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
|
广汽集团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5-16
|
10.60
|
14.40
|
39.00%
|
10.73
|
1.23% |
-- |
10.73
|
1.23% |
-- |
详细
广本终端销量同比增幅较高。广本4月销量2.54万辆,同比增长6.4%,环比下降63.7%;1-4月累计销量17.49万辆,同比下降26.0%。4月广本终端销量6.09万辆,同比增长41.1%,其中雅阁销量2.56万辆,皓影销量0.84万辆,型格销量0.61万辆。广本纯电车型e:NP2Prototype于上海车展首发,将搭载本田新一代CONNECT4.0智导互联系统,预计将于2024年初上市;全新雅阁将于5月正式上市,搭载第四代i-MMDPHEV混动系统,广本电动化事业有望加速发展。 广丰销量同比恢复增长。广丰4月销量7.20万辆,同比增长5.1%,环比下降11.4%;1-4月累计销量29.20万辆,同比下降7.5%。4月广丰终端销量7.70万辆,同比增长20.2%,其中凯美瑞销量1.28万辆,锋兰达销量1.17万辆,雷凌销量1.37万辆。新车方面,4月全新锋兰达智能电混双擎于上海车展正式上市,售价14.98-18.48万元,定位入门级SUV,搭载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与T·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第二款纯电车型bZFlexSpaceConcept悦动空间于上海车展首次亮相,将于2024年面世。预计电动化车型将助力广丰销量逐步回暖。 广汽自主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广汽埃安单月销量连续破4万辆。广汽自主4月销量2.92万辆,同比增长45.3%,环比下降16.9%;1-4月累计销量11.28万辆,同比增长2.1%。4月影豹R正式上市,传祺GS8亮相上海车展,新车型将有望持续助力广汽自主销量提升。广汽埃安4月销量4.10万辆,同比增长301.6%,环比增长2.5%;1-4月累计销量11.93万辆,同比增长116.6%。4月AionS销量1.96万辆,AionY销量2.11万辆,带动广汽埃安销量再创新高。埃安HyperGT于4月16日正式开启预售,定位纯电中大型轿车,预售价21.99-33.99万元;HyperGT基于AEP3.0平台和星灵电子电气架构打造,单电机峰值功率250kW,峰值扭矩434N·m,零百加速时间4.9秒,搭载无边框车门、悬浮式中控屏、超薄全液晶仪表等配置。新车切入20-30万级中高端纯电市场,完善埃安产品矩阵,预计将助力埃安品牌持续向上。 预测2023-2025年EPS分别为0.90、1.06、1.20元,按23年PE估值,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3年16倍PE,目标价14.4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低于预期、广丰、广本、广汽自主销量低于预期、疫情不确定性将影响供应链配套。
|
|
|
长安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5-12
|
12.68
|
15.45
|
26.85%
|
12.46
|
-1.74% |
-- |
12.46
|
-1.74% |
-- |
详细
长安整体销量因去年低基数同比增速较高。长安汽车4月整体销量18.20万辆,同比增长57.2%,环比下降25.7%;1-4月整体销量78.98万辆,同比增长2.9%,4月行业价格战热度逐渐消退,在去年低基数下长安整体销量同比恢复增长,全年累计销量同比增速亦实现转正。 长安自主销量同比增长较快,新能源销量维持同比翻倍增长。长安自主品牌4月销量11.23万辆,同比增长77.8%,环比下降27.0%;1-4月累计销量50.83万辆,同比增长19.2%。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4月销量2.25万辆,同比增长111.8%,环比下降37.4%;1-4月累计销量10.70万辆,同比增长102.1%,长安自主新能源同比维持翻倍以上增长。4月深蓝SL03交付量7756辆,累计交付超过5万辆;截至5月4日阿维塔累计交付7631辆。新车方面,4月长安新款CS75PLUS正式上市,定价12.49-14.99万元;新款UNI-V定价10.89-13.99万元,于4月21日正式上市。深蓝汽车在上海车展宣布,年中将发布深蓝汽车战略并上市第二款战略车型深蓝S7,作为长安EPA1平台的第一款SUV车型,深蓝S7将同样配备纯电、增程和氢电三种版本,座舱将搭载高通8155芯片、AR-HUD、15.6英寸向日葵中控大屏、前排双零重力按摩座椅、后排多功能触控面板等,产品力出众,预计将成为深蓝汽车销量新支柱。后续深蓝汽车将于2025年前推出共6款产品,推动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加速转型。 合资品牌销量同比增速企稳。长安福特4月销量1.40万辆,同比增长16.5%,环比下降9.5%;1-4月累计销量5.88万辆,同比下降18.7%。长安马自达4月销量0.40万辆,同比增长12.8%,环比下降33.8%;1-4月累计销量1.79万辆,同比下降59.9%,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合资品牌4月销量同比增速企稳回正。长安合资品牌携多款重点车型亮相上海车展,长福全新锐界L正式上市,推出燃油版和E-混动版两个版本,定价22.98-30.98万元;长马CX-50开启预售,中文名定为“行也”,预售价15.98-21.20万元,预计将于5月下旬上市,锐界L、CX-50等重点车型有望成为长安合资品牌销量新增长点,带动合资品牌销量稳步向上。 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02.05、96.26、103.95亿元,维持可比公司23年平均PE15倍估值,目标价15.4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长安福特销量低于预期、长安马自达销量低于预期、长安自主品牌销量低于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
|
华域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5-10
|
17.20
|
25.96
|
47.67%
|
18.03
|
4.83% |
-- |
18.03
|
4.83% |
-- |
详细
1 季度业绩超预期。2022 年营业收入1582.68 亿元,同比增长13.1%;归母净利润72.03 亿元,同比增长11.3%;扣非归母净利64.63 亿元,同比增长29.2%。4 季度营业收入449.54 亿元,同比增长13.5%,环比增长0.9%;归母净利润23.26 亿元,同比增长31.6%,环比下降1.5%;扣非归母净利21.99 亿元,同比增长57.1%,环比下降2.4%。2023 年1 季度营业收入368.15 亿元,同比下降1.5%;归母净利润14.34 亿元,同比下降16.0%;扣非归母净利11.78 亿元,同比下降6.2%,1 季度营收及利润承压预计主要受乘用车行业整体销量不达预期影响。据年报披露,2023 年公司将力争实现合并营业收入1650 亿元,同时将营业成本控制在1415 亿元以内,对应毛利率约为14.2%。2022 年公司拟向股东分红每股0.88 元。 1 季度毛利率基本持平,费用率略有提升。2022 全年毛利率14.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2023 年1 季度毛利率13.9%,同比基本持平。2022 全年期间费用率10.2%,同比下降0.5 个百分点,主要系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4 个百分点。2023年1 季度期间费用率10.7%,同比提升0.6 个百分点,主要系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0.7 个百分点。2022 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9.89 亿元,同比增长12.9%;2023年1 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65 亿元,同比下降85.7%,主要系货款结算周期变化所致。 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公司积极拥抱新能源品牌、自主品牌、豪华品牌客户,推进客户结构优化,2022 年主营业务收入中约49.6%来自上汽集团外客户,特斯拉上海成为公司第三大整车客户及第一大业外整车客户,特斯拉上海、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头部新能源客户2022 年销售额超过200 亿元。2022 年新获订单中新能源业务配套金额占比超过55%,自主品牌配套金额占比超过35%,预计头部新能源客户收入占比提升将为公司长远发展拓展新增长空间。 新兴业务落地应用加速推进。华域汽车电子分公司毫米波雷达产品获得蔚来、上汽、长城、吉利、集度、奇瑞等客户定点,4D 毫米波雷达实现对友道智途相关项目的小批量供货,并积极推进其在更多商用车、乘用车客户上的量产落地;延锋汽饰发布融入自适应头枕、个人设备连接、零压座椅、可持续性舒适材料、可调节车内场景体验等最新技术的智能座舱展车,部分新技术已获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赛力斯、奇瑞等客户定点;华域视觉首创的SLIM 模组技术(超窄开阔照明系统)应用于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吉利汽车等客户相关车型,AR-HUD、CMS 电子后视镜、 SIDP 环绕交互照地产品等加快市场推广;华域麦格纳为德国大众MEB 平台、通用汽车全球电动车平台BEV3 电驱动产品供货,150kW 中高功率平台电驱动系统获得长城汽车定点。随着各项智能化、电动化新兴业务加速落地,公司产品结构有望持续优化,形成新销售增长点。 调整2023-2024 年收入、毛利率、费用率等,新增2025 年预测,预计2023-2025年EPS 2.36、2.79、3.05 元(原2023-2024 年为2.29、2.58 元),参照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3 年PE 11 倍估值,目标价25.96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需求低于预期影响盈利、主要配套整车降价影响盈利。
|
|
|
上声电子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5-04
|
40.80
|
52.70
|
16.49%
|
46.49
|
13.47% |
|
46.30
|
13.48% |
--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2022年营业收入17.69亿元,同比增长35.9%;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同比增长43.7%;扣非归母净利0.65亿元,同比增长30.4%。4季度营业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47.5%,环比增长18.3%;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74.8%,环比增长28.8%;扣非归母净利0.11亿元,同比下降9.7%,环比下降49.1%。1季度营业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23.0%;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138.9%;扣非归母净利0.28亿元,同比增长129.5%。 1季度毛利率同环比回升,现金流大幅好转。2022全年毛利率20.3%,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预计主要系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2023年1季度毛利率23.4%,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7个百分点,预计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降带动。2022全年期间费用率13.6%,同比下降7.5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主要系21年存在上市费用、员工海外差旅补助费等;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主要系汇兑收益增加较多。 2023年1季度期间费用率15.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2022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35亿元,21年同期为-0.22亿元,主要系应收账款余额、存货余额、研发支出增加等因素影响所致;2023年1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61亿元,同比增长156.4%,主要系公司业务增量回款增加、收到出口退税增加所致。 扬声器产品量价齐升,功放、AVAS等汽车电子产品带动单车价值提升。公司深耕车载扬声器业务数十年,与国内外知名车企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持续扩大市场份额,2022年公司车载扬声器在全球及中国市场市占率分别提升至12.95%、20.66%;2022年车载扬声器收入13.82亿元,同比增长21.3%;扬声器单价约20.7元,同比增长约9%;汽车电子产品车载功放及AVAS等持续放量,2022年车载功放业务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226.4%;AVAS业务收入0.57亿元,同比增长116.1%,功放及AVAS等产品放量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实现单车配套价值持续提升。 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公司发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激励对象包括8名董事或高管、6名核心技术人员及168名其他员工,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320万股,占股本总额约2%,授予价格为26.6元/股。此次激励计划公司层面考核目标(归属比例100%)为:以2020-2022三年净利润(扣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的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3/2024/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0%/50%/70%,对应2023/2024/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0.97/1.12/1.27亿元。此次激励计划有助于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充分调动管理团队和员工积极性,吸引和留住公司优秀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调整2023-2024年收入、毛利率、费用率等,增加2025年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1.26、1.71、2.25元(原2023-2024年为1.40、1.92元),可比公司23年PE平均估值42倍,对应目标价为52.9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车载扬声器业务配套量低于预期、车载功放业务、AVAS业务低于预期、声学行业市场空间问题、汽车芯片供给问题。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
|
银轮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5-01
|
13.45
|
17.52
|
25.41%
|
14.20
|
5.58% |
|
14.20
|
5.58% |
--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1季度营业收入 25.55亿元,同比增长 24.3%;归母净利润 1.27亿元,同比增长 80.7%;扣非归母净利 1.10亿元,同比增长 198.9%。1季度毛利率20.2%,同比提升 0.9个百分点,环比提升 0.8个百分点。1季度公司各业务板块营收超预算完成,成本及费用管控成效显著,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3年将确保实现收入 100亿元,力争达 108亿元;新能源产品收入确保达到 36亿元,力争达到 40亿元;净利润确保达到 5.4亿元。 1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同比改善,费用率同比下降。1季度毛利率 20.2%,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1季度净利率 5.5%,同比提升 1.3个百分点。1季度期间费用率13.5%,同比下降 1.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1.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0.4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 0.4个百分点。1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0.65亿元,同比增长 26.0%。 新能源项目持续获取,推进国际化战略。公司持续在新能源领域聚焦资源以突破战略客户、实现单车价值提升,乘用车领域新获北美新能源标杆车企电控芯片冷却系统及某新车型空调箱、比亚迪电池冷却板、国内造车新势力水冷板、零跑前端模块等新项目,商用车新能源领域获得宇通电子水阀、斯堪尼亚水冷板、康明斯 PTC 加热器、三一重机智能模块、福田换电重卡智能模块等新项目定点。持续实施国际化战略,继续推进墨西哥工厂、波兰工厂建设,预计将于 2023年上半年投入批产,国内新布局宜宾工厂并启动波愣未来工厂、众联科创联合工程院等新项目,国内外项目推进有望持续提升公司属地化配套能力,为持续突破新客户、新项目奠定基础。 积极布局新型领域热管理业务,数据中心液冷系统取得进展。2021年起公司围绕数据中心、家用热泵空调、储能、特高压等领域布局,发展第三增长曲线。凭借车用高效热管理技术积累,公司成功研发数据中心冷却系统,采用沉浸式液冷技术,具有传热效率高、节能减耗、提高运算设备可靠性、降低风扇振动及噪声、提高数据中心功率密度等优势,PUE 可达 1.04,目前已完成首轮系统样机试制;水氟板式换热器、采暖热泵产品水路侧换热器等业务获得美的、格力等客户批量订单;电子冷却板、电子风扇、电子水阀等储能热管理产品已实现量产,主要客户包括北美新能源标杆车企、宁德时代等,新型领域热管理布局有望为公司业务长期可持续增长提供广阔空间。 预测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0.73、0.99、1.30元,可比公司为汽车热交换器及新能源车产业链相关公司,可比公司 23年 PE 平均估值 24倍,目标价 17.5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配套量低于预期、尾气后处理配套量低于预期、热交换器配套量低于预期。
|
|
|
华阳集团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4-24
|
29.28
|
43.89
|
58.16%
|
29.73
|
0.64% |
|
29.47
|
0.65% |
--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2022 年营业收入56.38 亿元,同比增长25.6%;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增长27.4%;扣非归母净利3.56 亿元,同比增长37.3%。4 季度营业收入16.29 亿元,同比增长20.0%,环比增长7.0%;归母净利润1.13 亿元,同比增长25.4%,环比增长8.7%;扣非归母净利1.09 亿元,同比增长30.0%,环比增长10.3%。2023 年1 季度营业收入13.15 亿元,同比增长9.6%;归母净利润0.78 亿元,同比增长12.1%;扣非归母净利0.73 亿元,同比增长11.6%。2022 年公司拟向股东分红每股0.25 元。 2022 年及2023 年1 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2022 全年毛利率22.1%,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2023 年1 季度毛利率22.3%,同比提升0.3 个百分点。2022 全年期间费用率15.2%,同比下降0.4 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6 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0.6 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4 个百分点,主要系汇兑差额所致。2023 年1 季度期间费用率17.4%,同比提升0.8 个百分点,主要系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1.0 个百分点所致。2022 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39 亿元,同比下降27.8%;2023 年1 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14 亿元,同比增长513.6%,主要系销售收入增加、客户回款增加所致。 汽车电子产品、客户结构优化,AR-HUD 技术加速迭代。2022 年汽车电子业务营收37.45 亿元,同比增长27.1%;毛利率21.3%,同比基本持平。2022 年公司持续突破合资、外资及新势力客户,获得Stellantis 集团、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北京现代、悦达起亚、VinFast 等外资合资客户及蔚来、理想、小鹏、赛力斯等新势力客户项目定点。公司持续加快AR-HUD 技术迭代,双焦面AR-HUD 已获得项目定点,斜投影AR-HUD 产品参与外资全球化项目竞标,与华为签署智能车载光业务合作意向书并合作开发LCoS AR-HUD 产品,与珑璟光电、CY Vision 等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光波导技术、裸眼3D AR-HUD 等前沿技术研发,2023 年公司HUD 产品获得上汽、吉利、赛力斯等客户多个定点项目。智能座舱域控、数字声学系统、自动泊车、数字钥匙等新产品于2022 年量产并新获较多定点,电子外后视镜、高精定位产品等智驾产品亦获得定点项目。随着产品线持续拓展,公司有望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单车配套价值提升。 精密压铸业务产品线持续拓展。2022 年精密压铸业务营收13.24 亿元,同比增长41.1%;毛利率26.0%,同比提升0.2 个百分点。精密压铸业务产品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新能源三电、热管理系统和汽车电子订单持续增加,产品逐步从小件向中大件延伸,取得比亚迪、宁德时代、大疆、博世、大陆、采埃孚、法雷奥等客户的新项目。公司在高强韧铝合金产品生产、高精密阀体加工、摩擦焊接等技术领域取得应用性突破,新产品、新技术有望持续扩大精密压铸业务增量空间。 调整2023-2024 年收入、毛利率等,增加2025 年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1.08、1.49、1.89 元(原2023-2024 年为1.31、1.82 元),可比公司23 年PE 41 倍,对应目标价为44.28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电子业务配套量低于预期、精密压铸业务低于预期、乘用车行业销量低于预期。
|
|
|
长安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4-24
|
11.24
|
13.50
|
10.84%
|
13.00
|
15.66% |
|
13.00
|
15.66% |
--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2022全年营业收入1212.53亿元,同比增长15.3%;归母净利润77.98亿元,同比增长119.5%;扣非归母净利44.59亿元,同比增长169.8%。4季度营业收入359.01亿元,同比增长38.4%,环比增长24.8%;归母净利润8.99亿元,同比增长60.4%,环比下降13.8%;扣非归母净利6.19亿元,同比增长811.8%,环比下降16.2%。2022年公司总销量234.6万辆,同比增长2.0%;2023年公司将力争完成汽车产销253万辆,同比增长约8%。2022年公司拟向股东分红每股0.236元。 毛利率同比提升。2022毛利率20.5%,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4季度毛利率20.9%,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2022全年期间费用率9.9%,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4.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2.9%,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2022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6.66亿元,同比下降75.3%,主要系经销商现付比例降低以及对供应商的支付采取宽松政策所致。 合资品牌表现承压。2022全年投资收益-7.69亿元,其中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收益-30.61亿元,主要受长安新能源科技、阿维塔科技、长安福特亏损拖累;其余投资收益主要为阿维塔科技出表收益21.28亿元。长安福特2022年产生投资收益-12.22亿元,预计主要系关停落后产线计提资产减值导致亏损,2022全年销量25.10万辆,同比下降17.6%;长安马自达2022年产生投资收益0.45亿元,同比下降89.2%,2022全年销量10.40万辆,同比下降21.4%。新车方面,福特锐界L、马自达CX-50等重点车型亮相上海车展,有望为合资品牌销量回暖赋能。 自主品牌盈利能力向好,深蓝S7、阿维塔E12等新能源车型有望加速新能源转型及品牌向上。2022全年毛利率同比显著提升,反映自主品牌盈利能力持续改善。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2022全年销量139.04万辆,同比增长15.5%;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2022全年销量27.12万辆,同比增长150.1%,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规模大幅跃升。2022年公司发布全新数字纯电品牌长安深蓝,上市推出深蓝SL03、阿维塔11、Lumin等明星新能源车型,2023年公司将进一步加速新能源转型,深蓝品牌第二款车型深蓝S7于4月上海车展亮相,定位智能纯电SUV,在EPA1平台、原力增程技术、原力超集电驱、诸葛智能等技术加持下,深蓝S7有望打造全新智能化体验,成为20万台级纯电智能SUV标杆,预计将于上半年上市。阿维塔品牌将推出第二款车型E12,定位情感智能电动轿跑,以前瞻造型设计、沉浸式智慧空间、全场景智驾为产品亮点,满足高端智能纯电用户需求。 调整2023-2024年收入、毛利率、投资收益等,增加2025年预测,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89.02、96.62、101.68亿元(原2023-2024年为87.17、97.50亿元),可比公司23年平均PE15倍,目标价13.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长安福特销量低于预期、长安马自达销量低于预期、长安自主品牌销量低于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
|
拓普集团
|
机械行业
|
2023-04-24
|
51.64
|
64.48
|
7.38%
|
59.21
|
14.66% |
|
61.57
|
19.23% |
--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1季度营业收入44.69亿元,同比增长19.3%;归母净利润4.50亿元,同比增长16.7%;扣非归母净利4.20亿元,同比增长11.6%。 1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财务费用增加影响了盈利增速。1季度毛利率21.9%,同比、环比分别提升1.1个、2个百分点。1季度期间费用率10.1%,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其中研发费用率4.8%,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1.5%,同比增加0.68亿元,主要系公司汇兑收益减少,以及对可转债以摊余成本对应付债券进行初始及后续计量导致财务费用增加。1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79亿元,同比增长75.5%,主要系收到的货款增加所致。 Tier0.5级合作模式持续推进,布局机器人产业面向未来。公司利用平台型企业综合优势构建Tier0.5级合作模式,为战略客户提供多品类、集成化的零部件产品,能够为车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成功获得客户认可并实现单车配套价值持续提升;目前公司8大系列产品单车配套价值共约3万元,Tier0.5级合作模式逐步推广至比亚迪、华为金康、吉利、蔚来、理想、小鹏、Rivian、Lucid等国内外新能源车企。公司新业务稳步推进,IBS、EPS、空气悬架、热管理产品、智能座舱产品等获得比亚迪、理想、华为、金康、小米、吉利等客户项目定点,2023年汽车电子业务将实现全面量产。此外,公司前瞻性布局机器人产业,成功研发机器人运动执行器产品并获得客户认可,市场空间广阔,有望为公司长远发展赋能。 国内产能布局稳步推进,墨西哥工厂加快建设。公司继续加快产能布局,加快建设杭州湾四、五、六、七期及重庆工厂约1400亩工厂;国内安徽寿县项目一期200亩工厂开工建设,为蔚来、比亚迪等车企就近配套;前湾新区8期、9期、重庆、湖州长兴等地共1000亩工厂的建设预计于今年完成。公司紧抓海外新能源发展机遇,2022年于墨西哥新设子公司并推进一期项目220亩工厂建设,预计2023年底开始安装设备,未来预计将进一步扩大至千亩规模,满足海外客户潜在需求。国内外产能布局将有望为公司持续高速可持续发展、成为千亿级汽车零部件企业奠定产能基础。 预测2023-2025年EPS分别为2.08、2.90、3.78元,按23年PE估值,可比零部件相关公司23年PE平均估值31倍,目标价64.4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低于预期、NVH产品、内饰功能件产品、轻量化底盘产品、热管理产品配套量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超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
|
科博达
|
机械行业
|
2023-04-24
|
54.89
|
57.72
|
7.07%
|
56.36
|
2.68% |
|
56.36
|
2.68% |
--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2022年营业收入 33.84亿元,同比增长 20.6%;归母净利润 4.50亿元,同比增长 15.8%;扣非归母净利 4.33亿元,同比增长 27.5%。4季度营业收入 9.64亿元,同比增长 26.5%,环比增长 3.0%;归母净利润 0.89亿元,同比下降24.1%,环比下降 45.4%;扣非归母净利 0.98亿元,同比下降 0.9%,环比下降35.5%,4季度利润同环比下滑预计主要系成本端上涨影响。2023年 1季度营业收入 9.13亿元,同比增长 24.0%;归母净利润 1.32亿元,同比增长 43.8%;扣非归母净利 1.23亿元,同比增长 44.1%。2022年公司拟向股东分红每股 0.5元。 4季度毛利率承压,1季度现金流大幅改善。2022年毛利率 32.9%,同比下降 1.7个百分点;4季度毛利率 28.3%,同比下降 5.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6.7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预计主要系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新品研发投入等综合影响导致成本增加;2023年 1季度毛利率 31.3%,同比下降 2.0个百分点。2022全年期间费用率 17.6%,同比下降 1.7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率 -0.5%,同比下降 1.3个百分点,主要系汇兑收益增加所致。1季度期间费用率 17.5%,同比下降 0.4个百分点。 2022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0.11亿元,同比下降 102.6%,主要系原材料采购大幅增加所致;1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1.56亿元,同比增长 198.7%。 新老业务放量增长,新定点项目开拓顺利。2022年公司新老业务持续放量,大灯控制器、电磁阀和电机控制系统等传统业务营收同比分别增长 20%、26%、33%;氛围灯、座舱数据电源产品、底盘控制器和智能执行器等新业务陆续量产,营收同比分别增长 74%、81%、4445%、173%。2022年新获定点项目 91个,包括 8个全球项目,宝马 CCE 项目获得未来 10年新车型前灯和尾灯控制器定点,PDLC 控制器获得戴姆勒、福特全球项目定点,Smartlight 拓展至一汽大众、奥迪 PPE 全球平台。公司持续维持高研发投入,在下一代大灯控制、智能座舱氛围灯、座舱无线数据产品等领域开拓新技术、新项目,持续提升技术竞争力,为公司后续发展赋能。 国内外产能布局持续完善。随着市场全球化不断拓展、客户定点项目持续增多,公司加快国内外产能布局,国内计划在安徽寿县新桥园区投资建设 120亩产业基地,为比亚迪、安徽大众、蔚来、长安等客户就近提供生产配套;海外全球化布局持续推进,2022年在英国、日本设立新公司,并计划于日本投资设厂,更好地服务日系客户及欧美新能源客户;2023年公司计划开启欧洲工厂建设并完成北美工厂可行性研究等准备工作,为进一步拓展欧美市场奠定基础。 调整 2023-2024年收入及毛利率等,增加 2025年预测,预测公司 2023-2025年EPS 分别为 1.48、1.88、2.34元(原 2023-2024年为 1.59、2.03元),可比公司为汽车电子及智能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可比公司 23年 PE 平均估值 39倍,对应目标价为 57.7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照明控制业务配套量低于预期、电机控制业务低于预期、车载电器及电子业务低于预期、乘用车行业销量低于预期。
|
|
|
拓普集团
|
机械行业
|
2023-04-21
|
55.69
|
64.48
|
7.38%
|
59.21
|
6.32% |
|
61.57
|
10.56% |
--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2022全年营业收入159.93亿元,同比增长39.5%;归母净利润17.00亿元,同比增长67.1%;扣非归母净利16.56亿元,同比增长70.6%。4季度营业收入48.89亿元,同比增长34.3%,环比增长13.5%;归母净利润4.91亿元,同比增长86.2%,环比下降1.9%;扣非归母净利4.82亿元,同比增长100.9%,环比下降1.5%,4季度利润环比下降预计主要受公司补缴豁免关税影响,具体影响2022年损益金额约1.11亿元。2022年公司拟向股东分红每股0.463元。 毛利率同比提升,现金流显著改善。2022全年毛利率21.6%,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4季度毛利率19.9%,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4.2个百分点。2022全年期间费用率8.6%,同比基本持平,其中财务费用率-0.1%,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系汇兑收益增加所致。2022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2.84亿元,同比增长92.4%,主要系报告期内收到的货款增加所致。 内饰功能件及轻量化底盘持续放量,新产品订单获取顺利。公司平台化战略推进顺利,目前拥有8大汽车产品系列,单车配套价值约3万元。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公司与战略客户推行的Tier0.5级合作模式持续推广至比亚迪、华为金康、吉利、小鹏、Rivian等其他国内外新能源客户,并与蔚来、理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单车配套价值持续提升。2022年公司内饰功能件及轻量化底盘业务持续放量,内饰功能件、底盘系统分别实现营收54.63亿元、44.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7%、69.4%,新业务IBS、EPS、空气悬架、热管理产品、智能座舱产品等获得比亚迪、理想、华为、金康、小米、吉利、一汽、合创、高合等客户定点项目,为公司长远发展夯实基础。除汽车业务外,公司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运动执行器产品获得客户认可,后续发展前景广阔。 国内外产能布局加速推进。公司继续加快产能布局,国内推进前湾新区8期、9期、重庆、长兴、安徽新桥等地共1000亩土地的建设,预计将于今年完成。海外墨西哥一期220亩工厂建设继续推进,预计将于年底开始安装设备,未来将规划建设千亩智能制造产业园,波兰工厂也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满足海外客户扩产需求;同时公司将采取提升自动化水平、派遣国内管理及技术团队、整合产业链等措施提高海外工厂盈利能力。随着国内外产能逐步进入投产阶段,公司产销规模有望持续快速扩张,为未来高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调整2023-2024年收入及毛利率等,增加2025年预测,预测2023-2025年EPS分别为2.08、2.90、3.78元(原2023-2024年2.29、3.06元),按23年PE估值,可比零部件相关公司23年PE平均估值31倍,目标价64.4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低于预期、NVH产品、内饰功能件产品、轻量化底盘产品、热管理产品配套量低于预期、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超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
|
广汽集团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4-11
|
11.03
|
15.20
|
46.72%
|
11.19
|
1.45% |
|
11.19
|
1.45% |
-- |
详细
广本销量环比恢复明显。广本 3月销量 7.01万辆,同比下降 8.8%,环比增长70.1%;1-3月累计销量 14.95万辆,同比下降 29.6%。3月雅阁销量 2.25万辆,皓影销量 1.22万辆,型格销量 1.01万辆。3月广本缤智科技版上市,雅阁插混版本、e:N 纯电品牌新车等新能源产品预计将有望于 4月上海车展亮相,广本电气化转型有望持续加速。 广丰销量同比略有承压。广丰 3月销量 8.13万辆,同比下降 16.2%,环比增长28.6%;1-3月累计销量 22.00万辆,同比下降 10.9%。3月凯美瑞销量 2.11万辆,锋兰达销量 1.25万辆,威兰达销量 1.19万辆,雷凌销量 1.03万辆。新车方面,广丰家族车型迎来全面改款升级,新款凯美瑞、新款雷凌、新款锋兰达、新款威飒、新款赛那等车型均于 3月上市,预计新款车型将有望助力广丰销量逐步回暖。 广汽自主销量同环比持续向上,广汽埃安销量大幅增长。广汽自主 3月销量 3.52万辆,同比增长 16.9%,环比增长 39.9%;1-3月累计销量 8.36万辆,同比下降7.6%。3月全新 GS3·影速、2023款影豹上市,4月 2023款 GS4家族上市,新车型将有望为广汽自主销量增长持续赋能。广汽埃安 3月销量 4.00万辆,同比增长97.0%,环比增长 33.0%;1-3月累计销量 7.83万辆,同比增长 74.5%。3月 AionS 销量 2.64万辆,Aion Y 销量 1.33万辆,带动广汽埃安销量大幅创新高,两款主力车型均于 3月份迎来 2023新款上市,预计车型焕新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埃安旗下 Hyper GT 预计将于 4月开启预售,5月有望正式上市,将成为首款搭载AEP3.0平台及星灵架构的量产车型。新车定位纯电中大型轿车,采用旋翼门、隐藏式门把手、电动尾翼等设计,单电机后驱版本实现 4s 级零百公里加速,预计新车将有望打开 25-30万级中高端纯电市场,带动埃安品牌向上发展。 预测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0.95、1. 12、1.27元,按 23年 PE 估值,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 2023年 16倍 PE,目标价 15.2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低于预期、广丰、广本、广汽自主销量低于预期、疫情不确定性将影响供应链配套。
|
|
|
长安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4-11
|
11.98
|
16.80
|
37.93%
|
13.00
|
8.51% |
|
13.00
|
8.51% |
-- |
详细
长安整体销量环比恢复较快。长安汽车 3月整体销量 24.50万辆,同比增长 3.8%,环比增长 28.3%;1-3月整体销量 60.78万辆,同比下降 6.7%。据乘联会初步预估,3月国内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约 7%,长安整体销量同比增速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长安自主销量同环比向上,新能源销量维持较高增速。长安自主品牌 3月销量 15.37万辆,同比增长 14.1%,环比增长 30.7%;1-3月累计销量 39.60万辆,同比增长9.0%,3月长安自主品牌销量跑赢行业平均水平。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 3月销量3.59万辆,同比增长 118.6%,环比增长 74.4%;1-3月累计销量 8.45万辆,同比增长 105.4%,长安自主新能源同比维持高速增长。3月深蓝 SL03交付量 8568辆,环比增长 108.8%;截至 4月 5日阿维塔已累计交付超 6000辆。新车方面,3月长安逸达正式上市,4月欧尚 Z62.0T 车型正式上市,CS75PLUS iDD 开启预订,预计4月上市,进一步完善长安自主产品矩阵;3月 24日阿维塔 11推出单电机版,续航里程突破 700km,CLTC 综合续航达到 705km。阿维塔 11单电机长续航/超长续航版定价 31.99/34.99万元,预计将进一步拓展细分市场;长安深蓝首款 SUV 车型深蓝 S7将于上海车展亮相,预计今年上半年上市,新车采用 AR-HUD、大尺寸向日葵中控屏、环抱式氛围灯、悬浮“声音岛”、隐藏式电动出风口等设计,体现与科技和谐共生的核心理念。作为深蓝品牌第二款战略车型,预计深蓝 S7将有望推动深蓝品牌销量提升,助力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转型向上。 合资品牌销量同比承压。长安福特 3月销量 1.55万辆,同比下降 34.2%,环比增长8.1%;1-3月累计销量 4.48万辆,同比下降 25.7%。长安马自达 3月销量 0.60万辆,同比下降 46.2%,环比增长 55.7%;1-3月累计销量 1.39万辆,同比下降66.1%。新车方面,长安福特全新锐界 L 预计将于 4月 18日上市,分为燃油版与混动版;长安马自达 CX-50于 3月 16日正式开启小订,预计将于上海车展开启预售,新车型有望为长安合资品牌销量回暖赋能。 预测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 83.80、87.17、97.50亿元,可比公司 22年平均 PE20倍左右,给予公司 22年 PE 20倍估值,目标价 16.8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长安福特销量低于预期、长安马自达销量低于预期、长安自主品牌销量低于预期。
|
|
|
均胜电子
|
基础化工业
|
2023-04-07
|
14.95
|
22.26
|
40.80%
|
15.82
|
5.12% |
|
16.14
|
7.96% |
-- |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2022 年营业收入497.93 亿元,同比增长9.0%;归母净利润3.94亿元,同比增长110.5%;扣非归母净利3.14 亿元,同比增长108.3%。4 季度营业收入140.50 亿元,同比增长21.5%,环比增长9.6%;归母净利润2.63 亿元,同比增长107.0%,环比增长11.3%;扣非归母净利0.61 亿元,同比增长101.6%,环比下降64.4%。2022 年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增长较快,安全业务稳步恢复,降本控费成效显著,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年报中披露2023 年将力争实现营业收入530 亿元,同比增长6.4%。2022 年公司拟向股东分红每股0.1 元。 全年及4 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费用率显著改善。2022 全年毛利率12.0%,同比提升0.3 个百分点;4 季度毛利率11.8%,同比提升4.9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1 个百分点。 2022 全年期间费用率11.7%,同比下降4.2 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9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3 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0.8 个百分点,2022 年公司持续推进精益化目标,严控费用支出,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实现有效优化;财务费用率 1.0%,同比下降1.2 个百分点,主要系因汇率变动实现净汇兑收益所致。2022 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1.70 亿元,同比增长19.1%,主要系营业收入增长叠加资金管控及费用控制加强所致。 汽车电子业务维持较快增长,新产品加速落地。2022 年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收约151 亿元,同比增长18.7%,毛利率18.5%,同比微降0.5 个百分点。2022 年公司新获汽车电子订单约282 亿元,其中智能座舱/网联系统189 亿元,新能源管理系统93 亿元。公司新一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集成式中控大屏、5G-V2X、400V/800V高压快充平台等重点产品进入放量生产阶段,为华为合作客户车型提供的智能座舱产品预计下半年量产,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与英伟达、高通、地平线、黑芝麻等芯片厂商形成合作,新产品数字智能天线预计将于1-2 年内进入量产阶段。随着新产品迭代升级并逐步放量,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有望持续快速发展。 安全业务业绩持续改善,积极布局中国市场。2022 年汽车安全业务营收约344 亿元,同比增长6.5%,毛利率9.1%,同比提升0.7 个百分点。采取加强客户沟通、优化供应链体系、提升管理效率、调配全球研发资源等措施改善安全业务业绩并取得良好成效。2022 年新获汽车安全业务订单约481 亿元,国内订单占比超过40%,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公司持续布局中国市场,上海全球研发中心2022 年2月启动,湖州三期扩建项目竣工投产,计划总投资约20 亿元的合肥基地一期项目预计将于2023 年投产,达产后将新增产能乘用车方向盘系统400 万件/年、安全气囊系统1000 万件/年,为公司安全业务稳步向上发展奠定基础。 调整收入及毛利率(汽车安全产品毛利率低于市场预期)等预测,调整2023-2024年预测,增加2025 年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0.64、0.87、1.12元(原2023-2024 年为0.79、0.91 元),按23 年PE 估值,可比公司23 年PE 平均估值35 倍,对应目标价为22.4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电子及智能车联配套量低于预期、汽车安全配套量低于预期、盈利改善低于预期、海外疫情不确定性及芯片供给影响下游车企配套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