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芯源微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5-10
|
61.06
|
--
|
--
|
69.38
|
13.63% |
|
79.89
|
30.84% |
|
详细
核心观点2023年前道涂胶显影设备营收增长超40%,带动公司整体收入稳步增长,受益于收入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及零部件国产化趋势,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提升明显,带动公司业绩增长。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手订单约为22亿元(含税),对2024年业绩起到较好的支撑。看好公司前道涂胶显影及清洗设备签单稳健增长,以及新产品前道化学清洗、临时键合解键合等新品放量带来的业绩增量。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7亿元,同比增长23.98%;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增加25.21%;扣非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36.37%。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亿元,同比下降15.27%;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下降75.73%;扣非归母净利润0.09亿元,同比下降84.90%。 简评涂胶显影设备带动营收稳步增长,毛利率提升带动盈利能力改善营收稳步增长,涂胶显影设备为主要驱动。2023年公司营收达17.17亿元,同比增长23.98%,实现稳步增长。营收分产品来看,2023年公司光刻工序涂胶显影设备营收10.66亿元,同比增长40.80%,营收占比达63.48%,主要系涂胶显影机产品收入增长;单片式湿法设备营收6.00亿元,同比增长9.09%,营收占比35.73%,主要系清洗机、去胶机产品收入各有所增长。 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42.53%,同比+4.13pct,毛利率提升明显,其中光刻工序涂胶显影设备、单片式湿法设备毛利率分别为38.84%、46.37%,同比分别+4.19pct、+7.20pct,受益于公司收入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零部件国产化趋势,公司成本端持续改善,毛利率显著提升。 费用端来看,公司期间费用率达30.79%,同比+1.79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27%、10.60%、11.52%、0.39%,同比分别+0.78pct、+0.36pct、+0.54pct、+0.11pct。公司持续推进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费用达1.98亿元,同比增长30.06%。 归结到利润端,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增长宋体25.21%;扣非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36.37%。对应归母净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4.60%、10.90%,同比分别+0.14pct、+0.99pct。受益于营收增长及主要产品毛利率提升,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订单方面,2023年,公司全年新签订单与2022年基本持平,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手订单约为22亿元(含税),对2024年业绩起到较好支撑。 2024Q1业绩下滑明显,在手订单保持良好提升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亿元,同比下降15.27%,营收出现下滑主要系后道先进封装和化合物领域受下游景气度影响。受整体产线是否通线等因素影响,Q1部分机台验收不及预期,导致2024Q1验收机台相对较少,收入出现季节性波动。盈利能力方面,2024Q1公司实现毛利率40.30%,同比-5.02pct,我们认为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动导致盈利能力下降。利润端来看,2024Q1公司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6亿元、0.0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5.73%、84.90%,对应归母净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6.56%、3.53%,同比分别-16.34pct、-16.29pct。利润端出现大幅下滑,主要系①员工薪酬提升:员工人数增长较多,2024Q1员工薪酬支出同比增长35%;②股份支付大幅增长:2023年8月向激励对象授予新一期限制性股票126万股,使得2024年一季度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增长266%;③软件增值税退税下降:受当地财政具体拨付时间影响,2024Q1收到的软件增值税退税同比下降43%。 主要量产设备销售及拿单表现优秀,前道涂胶显影及清洗设备稳健增长在新签订单方面,公司前道涂胶显影设备签单同比保持了良好增速,国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前道清洗设备签单稳健,物理清洗机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后道先进封装及小尺寸签单则受下游市场景气度影响阶段性承压。 (1)前道涂胶显影设备:目前已成功推出包括offline、I-line、KrF及ArF浸没式在内的多种型号产品,新签订单保持良好增速,浸没式机台已获得国内5家重要客户订单。此外,公司在高端NTD负显影、SOC涂布等新机台销售方面也取得了良好进展,进一步拓展了公司涂胶显影设备的工艺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2)前道清洗设备:前道物理清洗机已成为国内逻辑、功率器件客户主力量产机型,广泛应用于中芯国际、上海华力、青岛芯恩、广州粤芯、上海积塔、厦门士兰等一线大厂。新一代高产能物理清洗机已发往国内重要存储客户开展验证,机台应用新一代高产能架构,可满足存储客户对产能的更高指标要求,有望在存储领域打开增量空间。 (3)后道先进封装设备:后道先进封装用涂胶显影设备、单片式湿法设备已连续多年作为主流机型批量应用于台积电、盛合晶微、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珠海天成等海内外一线大厂,2023年内向多家海外客户实现产品销售。 (4)化合物等小尺寸设备:已作为主流机型批量应用于三安集成、华灿光电、乾照光电、北京赛微、江西兆驰等国内一线大厂,已经成为客户端的主力量产设备。受下游市场景气度影响,2023年该细分领域销售额有所下滑。 新产品研发及商业化进展顺利,提前布局前后道新品拓展业务覆盖范围(1)前道化学清洗设备:新产品已获国内重要客户验证性订单,有望与前道涂胶显影设备一起提供稳定业绩增长点。公司战略性新产品前道化学清洗机KS-CM300/200于2024年3月正式公开发布,并于2023年第四季度获得了国内重要客户的验证性订单,目前公司已与国内其他多家重要客户达成合作意向,部分客户已进入到配置确认和商务流程阶段。前道清洗类设备较前道涂胶显影设备的标准化程度较高,验证周期较短,通过验证后宋体有望快速提升市场份额。 (2)临时键合、解键合设备:2021年开始系统性研发,已进入小批量销售阶段。2021年公司获得国内重要存储客户支持,开始系统性研发临时键合、解键合设备,目前公司临时键合机、解键合机整体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陆续获得国内多家头部客户订单,进入小批量销售阶段。此外,公司在2.5D/3D先进封装领域布局的新产品Frame清洗设备,目前也已进入小批量销售阶段。针对Chiplet技术解决方案,公司提前布局自主研发的全自动临时键合及解键合机,可应用于InFO、CoWoS、HBM等2.5D、3D技术路线产品,兼容国内外主流胶材工艺,能够适配60微米及以上超大膜厚涂胶需求。 (3)全自动SiC划片裂片一体机:2024年发布划裂片一体机,业务拓展至划片领域。2024年3月公司发布全自动SiC划裂片一体机KS-S200-2H1L,该机台由公司日本子公司与合作伙伴联合研发,助力公司业务拓展至划片领域,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小尺寸领域的综合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8、4.45、5.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80%、39.89%、26.33%,对应PE分别为38.42x、27.47x、21.74x,维持“买入”评级。 注:由于半导体设备验收周期较长,受整体产线是否通线等因素影响,Q1部分机台验收不及预期,因此2024Q1营收及业绩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我们认为Q1未确认收入机台将在Q2完成确认,季节性波动不影响全年收入预期,公司2023年末的在手订单22亿元(含税),以及公司多款新产品的放量与研发进展顺利,2024全年业绩可期。 风险分析(1)下游扩产不及预期:公司客户包含国内外知名厂商,若下游投资、扩产意愿降低将影响公司产品销量。 (2)贸易摩擦加剧:中美等贸易摩擦加剧可能会对公司海外客户拓展产生不利影响。 (3)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若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则会对其后续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4)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公司竞争对手为国际知名半导体设备厂商与国内新进半导体设备公司,若公司无法有效应对市场竞争环境,则会面临行业地位下降等不利影响。
|
|
|
伊之密
|
机械行业
|
2024-05-09
|
23.32
|
--
|
--
|
25.85
|
10.85% |
|
25.85
|
10.85% |
|
详细
核心观点得益于新产品及较强的销售力度促进份额提升,公司注塑机、压铸机业务逆势增长,部分高端产品受到汽车、3C等行业的青睐。同时,新产品、原材料成本下降,以及人民币贬值带来海外收入毛利率提升及汇兑收益增加,使得公司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 公司作为注塑机龙头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展望未来,注塑机行业持续回暖、海外市场拓展将为公司带来更多需求;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一体化压铸稳步推进,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事件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40.96亿元,同比增加11.30%,归母净利润4.77亿元,同比增加17.66%,扣非净利润4.56亿元,同比增加23.44%;单Q4来看,实现营收11.56亿元,同比增加38.27%,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加43.58%,扣非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加57.80%;2024Q1实现营收9.55亿元,同比增加11.72%,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加28.83%,扣非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加35.40%。 简评主营产品份额提升,利润率显著改善新产品及较强的销售力度促进份额提升,注塑机业务逆势增长。2023年,公司注塑机销售收入27.60亿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67.39%,同比增长3.86%,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主要得益于:①在行业景气度相对疲软的情况下,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加大销售力度,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强化;②受益于汽车行业尤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高端注塑机设备受到客户欢迎,汽车行业客户快速提升;③3C行业在2023年下半年起开始回暖,3C行业客户订单量提升较快。 高端压铸机逐步交付。2023年,公司压铸机销售收入7.80亿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9.05%,同比增长35.44%。主要得益于:①2023年年初,公司推出新系列压铸机,包括中高端系列的HII系列冷室压铸机及高端系列的LEAP系列压铸机,新产品受到客户的使用好评,订单量快速增加;②受益于汽车行业尤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高端压铸机设备受到客户欢迎,汽车行业客户快速提升。 推出新品叠加原材料价格下滑提升毛利率,汇兑损益显著增加。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17.66%,20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28.83%,均远高于营收增速,主要得益于:①2023年公司推出新产品;②原材料价格逐步下降,2023全年毛利率同比上升2.13pct;③人民币贬值带来海外收入毛利率提升及汇兑收益增加,其中汇兑损益又2022年的1693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2054万元,同比增加21%。 海外布局持续深化,国内行业景气度持续好转海外注塑机市场潜力较大,公司持续布局。公司一直坚持全球化战略,目前已有超过40多个海外经销商,业务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公司海外营收10.94亿元,同比增加20.07%,高于国内8.42%的增速。 公司已在印度设立工厂,在美国扩建HPM生产工厂,并设立德国研发中心、德国服务中心、印度服务中心、巴西服务中心、越南服务中心等,在一些重点拓展国家计划筹建子公司,海外市场布局进一步完善。利用“HPM”品牌,开拓北美及欧洲市场,发挥“YIZUMI”和“HPM”的双品牌优势,巩固现有国际市场,开拓有潜力的新市场,全面打造伊之密品牌国际化形象。 合同负债较快增长,产能布局把握机遇。2024年3月底,公司合同负债为5.28亿元,较年初增加3.24%,同比增加14.29%,显示在手订单良好,景气度持续好转。在国内,苏州吴江生产工厂占地面积逾3.3万平方米,主要满足两板式注塑机、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增材制造系统等生产制造需求。在海外,美国俄亥俄生产工厂及北美技术中心主要用作HPM产品生产制造、技术展示、设备咨询、培训等全面支持及物料存储中心;印度古吉拉特邦工厂主要生产与销售注塑机,印度古吉拉特邦新工厂已投入使用,用于生产注塑机。我们认为,未来行业回暖、海外市场拓展将为公司带来更多需求,稳健扩张产能将使公司把握机遇,持续成长。 超大型压铸机LEAP7000T成功交付长安汽车,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蓄势待发围绕主业,新产品新产能持续开拓新兴增长点。2023年,超大型压铸机LEAP7000T成功交付长安汽车,机器将应用于长安新一代新能源汽车的前舱和后底板的生产,也是伊之密在金属成型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全球最大的3200T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成功签约并于2024年3月交付客户,标志着伊之密在镁合金注射成型领域又迈向新的里程碑,中国高黎总部及生产工厂位于广东顺德高黎,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压铸机及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注塑机龙头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布局一体化压铸、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等新型增长点。 展望未来,注塑机行业持续回暖、以及海外市场拓展将为公司带来更多需求;一体化压铸稳步推进,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08、7.61、9.2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53%、25.12%、21.12%,对应PE分别为19、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的业绩下滑风险:模压成型装备行业是向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提供重要技术装备的工作母机,与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关联度较高,行业周期性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当经济不景气时,下游需求就会减缓,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汽车、家用电器、医疗器械、3C产品、包装及航空航天等相关领域,如果上述领域发展放缓,市场需求不振,且公司无法积极开拓新市场,则将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 2)核心人员及核心技术流失的风险:技术研发队伍和核心技术是公司的重要资源。如果竞争对手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公司商业机密或技术研发队伍整体流失,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汇率波动的风险:公司出口业务主要以美元定价和结算,如果人民币出现持续的升值走势,将直接或间接导致公司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并可能导致公司出口业务产生较大的汇兑损失,进而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
|
|
中国电研
|
综合类
|
2024-05-08
|
19.03
|
--
|
--
|
19.49
|
2.42% |
|
19.49
|
2.42% |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2023年业绩稳健增长,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9.97%、12.87%;分板块来看,成套装备、质量技术服务收入增速亮眼,分别达到33.80%、18.94%。质量技术服务业务,公司在2023年新建实验室22个,检测认证能力持续提升;成套装备业务,境内智能制造业务取得新发展,叠加境外业务逐步恢复,全年实现快速增长;电气装备业务保持稳健增长;环保涂料及树脂业务,虽然公司全年产销量同比提升,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产品市场售价下调导致收入有所下滑。此外,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明显,2023年、2024Q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0.67%、33.58%,同比提升2.22pct、5.82pct,展望全年,随着高毛利率的质量技术服务业务持续推进基地建设+资质拓展,收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驱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收41.73亿元,同比增长9.97%,归母净利润4.10亿元,同比增长12.87%;单季度来看,2023Q4实现营收12.27亿元,同比下滑3.35%,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15.28%。 同时,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Q1实现营收8.75亿元,同比增长2.21%,归母净利润0.70亿元,同比增长12.43%。 简评成套装备、质量技术服务收入增速亮眼,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3公司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推进各业务板块深耕拓展与协同合作,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全年营业收入规模达到41.73亿元,同比增长9.97%。分板块来看:①质量技术服务业务,公司持续推进实验室和分支机构建设,2023年新建实验室22个,随着新增实验室逐步投入运营,检测认证能力持续提升,全年实现收入9.77亿元,同比增长18.94%;②成套装备业务,境内智能制造业务取得新发展,叠加境外业务逐步恢复,全年收入同比快速增长33.80%达到9.77亿元;③电气装备业务,随着项目陆续验收,收入稳健增长6.32%至9.60亿元,同时,工业电源业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电解制氢、半导体等行业领域继续拓展市场;④环保涂料及树脂业务,公司全年产销量同比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产品市场售价下调,全年收入同比下滑6.15%至11.98亿元。 2023年、2024Q1利润率稳步提升,费用率表现相对平稳。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0.67%,同比提升2.22pct;其中专业技术服务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在规模提升的同时,盈利能力也有不同程度增长,毛利率分别提升0.53pct、0.60pct;虽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但在原材料成本下降叠加公司降本增效措施的影响下,毛利率同比提升2.59pct。全年期间费用率为21.10%,同比上升1.60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86%、7.06%、7.74%、-0.56%,同比分别+0.75pct、+0.56pct、+0.16pct、+0.12pct,整体费用表现相对平稳。全年归母净利率9.83%,同比提升0.26pct。从2024Q1来看,公司实现毛利率33.58%,同、环比上升5.82pct、3.67pct,利润率改善明显,归母净利率8.02%,同比提升0.73pct。展望全年,公司持续推进核心业务质量技术服务的基地建设和资质拓展,该板块收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带动整体利润率实现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以共性基础技术研究为支撑,在电器及其相关衍生领域持续拓展,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72、53.94、60.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6%、13.04%、12.0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9、5.76、6.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3%、17.99%、17.30%,对应PE分别为16.14、13.68、11.6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①质量控制风险:质量技术服务业务的正常运营依赖于公司多年来在电器领域建立起的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如果公司因管理失当、违规检测、数据舞弊等原因导致出具的报告质量达不到要求,将损害公司声誉、公信力,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②技术升级迭代风险:中国电器行业相关新技术不断升级迭代,如果公司对相关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判断失误,或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未及预期,将对公司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公司保持持续竞争力。③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环保涂料及树脂业务的主要原材料为精对苯二甲酸、新戊二醇和间苯二甲酸等大宗化工原材料,受宏观经济波动、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大宗原材料的价格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如果短期内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将导致公司环保涂料及树脂业务的盈利能力下降。
|
|
|
三一重工
|
机械行业
|
2024-05-07
|
16.31
|
--
|
--
|
17.32
|
6.19% |
|
17.32
|
6.19% |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2023年贯彻高质量发展经营战略,营收同比-8%,但海外营收增长18%,营收占比近6成,中大吨位产品占比提升。在市场、产品结构双重优化的背景下,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3.7pct,净利率提升0.8pct,盈利能力双提升,净利润实现增长。2024Q1公司营收同比-1%,降幅大大收窄,盈利能力继续实现提升,净利润实现增长。中长期来看,公司国际化、电动化、数智化布局行业领先,核心竞争力凸显。 事件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40.19亿元,同比减少8.44%,归母净利润45.27亿元,同比增长5.53%。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78.82亿元,同比减少17.58%,归母净利润4.80亿元,同比减少30.74%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8.30亿元,同比减少0.95%,归母净利润15.80亿元,同比增长4.21%。 简评2023年:海外营收占比约六成,盈利能力双提升工程机械行业2023年国内市场仍处于下行期,海外市场面临结构调整,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40.19亿元,同比-8.44%。 分业务来看,主导产品地位稳固,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表现好于挖机,多款核心产品毛利率提升。 1)挖掘机械:营收276.36亿元,同比-22.71%,毛利率33.17%,同比+5.27pct,国内市场连续13年蝉联销量冠军。 2)混凝土机械:营收153.14亿元,同比+1.55%,毛利率22.33%,同比+0.56pct。稳居全球第一品牌,电动搅拌车销量同比+47%,连续三年保持市占率第一。 宋体3)起重机械:营收129.99亿元,同比+2.60%,毛利率24.67%,同比+8.90pct。海外增速超过50%,全球市占率大幅上升。 4)路面机械:营收24.85亿元,同比-19.32%,毛利率30.00%,同比+7.69pct。摊铺机份额超30%,稳居全国第一;压路机、平地机市场份额均大幅上升。 5)桩工机械:营收20.85亿元,同比-31.97%,毛利率34.08%,同比-2.38pct。旋挖钻机国内市场份额40%,稳居全国第一。 分市场来看,海外营收占比近六成。2023年公司实现海外销售收入432.58亿元,同比+18.28%,营收占比达58%。 海外销售毛利率达到30.94%,同比提升4.42pct,毛利率远高于国内市场的22.96%。细分各区域来看,欧美地区营收占比提升,成为增速最快区域。亚澳区域165亿元,同比+11.10%;欧洲区域162.5亿元,同比+37.97%;美洲区域75.8亿元,同比+6.82%;非洲区域29.2亿元,同比+2.56%。根据海关数据,公司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产品海外出口均保持行业第一,市场地位稳固。 坚持高质量发展,盈利能力双提升。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5.27亿元,同比增长5.53%。盈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7.71%、6.29%,同比分别+3.69pct、+0.79pct。毛利率实现大幅提升,主要系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海外占比以及中大吨位占比提升,并推进降本增。净利率同比增幅不及毛利率主要系公司进行较大金额的减值损失、较高的锁汇成本等影响,2024年公司减值包袱减小,期待净利率修复。 2024Q1:营收降幅收窄,盈利能力继续提升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8.30亿元,同比-0.95%,降幅相比2023Q4显著收窄,公司经营计划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预计营收增速表现将逐季度改善。归母净利润15.80亿元,同比+4.21%。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8.15%、9.19%,同比分别+0.55pct、+0.41pct,继续实现同比提升,公司仍将坚持高质量发展经营原则,盈利能力将保持较好水平。 预计2024年工程机械国内市场筑底、海外市场继续正增长,公司“三化”布局行业领先行业层面来看,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于2021年上半年开始进入下行周期,目前仍处于筑底期,考虑到8-10年的使用寿命,2016年及之后销售的产品将陆续进入更新换代周期,另外住建部推出的工程机械更新换代政策将加速置换周期的到来,我们预计国内市场2024年筑底,2025年有望开启正增长。海外市场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工程机械出口有望持续增长,其中不同地区景气度表现略有分化,短期来看,北美、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景气度相对较高,东南亚等地区相对低迷;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工程机械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份额有较大提升空间;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市场未来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公司层面来看,公司国际化、电动化、数智化布局行业领先,国际化方面,公司国际化营收行业领先,营收占比近6成,渠道不断完善,加快全球产品研发,2023年欧美新增产品上市35款,海外大设备新增上市15款;电动化方面,各类新能源产品均取得市场领先地位,2023年电动产品实现收入31.46亿元、氢能源产品实现收入1.3亿元;数智化方面,三一重工、三一重机、三一重起、三一智造、浙江三一装备五座5G工厂上榜《2023年5G工厂名录》,处于全球重工行业智能制造领先地位。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07.47、912.34、1060.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8%、12.99%、16.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59、81.68、106.39亿元,同比分别增33.82%、34.82%、30.24%,对应PE分别为22.84x、16.94x、13.0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1)经济波动风险:公司所属的工程机械行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宏观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国家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都可能给行业的发展带来波动。 2)市场竞争风险:工程机械行业竞争程度较为激烈,公司必须在优势产品和核心技术上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并及时调整产业布局,否则公司有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3)供应链安全风险:公司部分关键重点零部件和进口的材料采购周期较长,国际形势和突发事件冲击给供应链带来挑战,部分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产能和运输受限,供应链安全和经营成本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 4)汇率波动风险:公司加大海外建厂、开拓海外产品市场多以被投资国币种或美元核算,受到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未来海外市场及汇率的走势不确定性较高,从而将对公司的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
|
|
北方华创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5-07
|
322.31
|
--
|
--
|
319.70
|
-0.81% |
|
359.10
|
11.41% |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2023年营收高增50%,其中电子工艺装备增长超60%,营收占比近九成,电子元器件业务略有下滑。利润增速更高,主要得益于公司营收规模的持续扩大带来成本费用率的稳定下降。全年订单超过300亿,表现亮眼。2024Q1营收、利润维持增长趋势,库存和合同负债也稳定增长,预计订单也维持较好水平。我们认为随着下游扩产向上+国产化率提升,国产半导体设备订单将维持较好增长,公司作为国内半导体设备平台型龙头,充分受益于各类晶圆厂扩产,未来订单表现值得期待。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20.79亿元,同比增长50.32%,归母净利润38.99亿元,同比增长65.73%;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收74.91亿元,同比增长60.21%,归母净利润10.15亿元,同比增长52.24%。 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8.59亿元,同比增长51.36%,归母净利润11.27亿元,同比增长90.40%。 简评2023年:业绩实现高增,新接订单超300亿半导体设备营收高增,电子元器件承压。公司2023年营收220.79亿元,同比增长50.32%,实现高速增长。分业务来看,电子工艺装备为主要驱动力,实现营收196.11亿元,营收占比达到89%,同比+62.29%,细分到子公司口径来看,北方微电子营收185.11亿元,同比+61.90%,半导体设备业务是装备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主要受益于国内晶圆厂扩产以及公司半导体设备在客户产线份额不断提升。电子元器件营收24.33亿元,同比-5.51%,受下游军工等行业景气低迷影响营收下滑。 毛利率受电子元器件拖累,规模效应下净利率依旧实现提升。 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8.99亿元,同比增长65.73%,盈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1.10%、18.26%,同比分别-2.73pct、+0.96pct,总体毛利率下滑主要系电子元器件营收占比下降及其本身毛利率下滑,电子工艺装备毛利率稳中有增。规模效应带动下,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最终净利率依旧提升约1pct。 新签订单表现亮眼,保障后续业绩。公司2023年新签订单超过300亿元,其中IC占比超70%,显示出公司超强的接单能力,受益于下游扩产的同时份额不断提升。我们也观察到2023年底开始国内下游头部晶圆厂陆续开启批量招标,公司2024年订单表现预计仍将实现较好增长。 2024Q1:营收、利润维持高速增长,存货与合同负债继续增长营收持续高增。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8.59亿元,同比+51.36%,继续实现高速增长,公司持续聚焦主营业务,IC领域刻蚀、薄膜沉积、清洗和炉管等工艺装备市场份额稳步攀升,公司在手订单充裕,预计后续营收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盈利能力继续提升。归母净利润11.27亿元,同比+90.40%,盈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3.40%、19.09%,同比分别+2.20pct、+3.20pct,均实现提升,我们认为随着半导体设备营收不断放量,电子元器件营收占比下降,对总体盈利能力影响将相对有限,而随着半导体设备在先进工艺的量产放量以及自身高端化趋势下,公司盈利能力水平有望稳中有升。 预计订单维持较好水平。截至2024Q1,公司存货178.98亿元,合同负债92.51亿元,相比2023年底分别提升5.33%、11.23%,我们预计公司订单维持较好增长。 预计未来2-3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公司作为平台型龙头将充分受益行业层面,我们预计未来2-3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从下游来看,随着2023年下半年终端市场的复苏,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终端产品销售逐渐回暖,且新一轮AI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启进一步推动多种半导体硬件的市场需求。我们也注意到国内偏先进工艺产线的批量扩产招标在2023年底启动,我们认为这一轮扩产持续性较强,带动未来2-3年行业资本开支向上,叠加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国产半导体设备企业的订单未来将保持较好增长。 公司层面,公司是国产半导体设备平台型龙头、受益各类晶圆厂扩产。(1)刻蚀设备:ICP刻蚀国内领先,12寸CCP晶边刻蚀已经推出,2024年3月已发布12英寸双大马士革CCP刻蚀机;(2)薄膜设备:PVD设备、外延设备国内领先,ALD设备进展领先,批式产品已获重复订单,单片ALD通过工艺验证,同时也在开发PECVD设备,攻克关键难点工艺;(3)炉管设备:国内领先水平,积极提升工艺覆盖度。(4)清洗设备:包括单片和槽式,槽式相关产品进展相对较快。除此以外,公司加强流量计等关键零部件布局,平台化布局不断完善,将受益于各类晶圆厂的扩产。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分别304.16、398.19、470.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76%、30.91%、18.2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61、75.66、94.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62%、36.06%、25.21%,对应PE分别为30.46x、22.39x、17.8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1)下游扩产不及预期:公司客户包含国内外知名厂商,若下游投资、扩产意愿降低将影响公司产品销量。 (2)贸易摩擦加剧:中美等贸易摩擦加剧可能会对公司海外客户拓展产生不利影响。 (3)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若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则会对其后续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4)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公司竞争对手为国际知名半导体设备厂商与国内新进半导体设备公司,若公司无法有效应对市场竞争环境,则会面临行业地位下降等不利影响。
|
|
|
先导智能
|
机械行业
|
2024-05-01
|
22.29
|
--
|
--
|
22.48
|
0.85% |
|
22.48
|
0.85% |
|
详细
由于2023年锂电设备行业项目验收周期拉长,2023Q4及2024Q1公司验收规模低于市场预期,且2023Q4公司集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造成公司业绩短期承压。 展望2024全年,公司海外锂电及光伏业务订单有望维持高增,国内锂电业务有望企稳,公司整体订单及业绩有望重回增长。中长期看,公司持续推进的平台化战略,2023年以来光伏设备业务已实现放量,后续3C设备、激光设备、氢能装备等业务有望为公司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收166.28亿元,同比+19.35%;实现归母净利润17.75亿元,同比-23.45%;其中,2023Q4实现营收34.42亿元,同比-12.45%,实现归母净利润-5.49亿元,同比-184.09%;2024Q1实现营收33.11亿元,同比+1.14%,实现归母净利润5.65亿元,同比+0.21%,业绩低于预期。 简评锂电业务验收周期拉长+集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023Q4及2024Q1公司验收规模均低于市场预期,主要系2023年动力电池企业普遍开工率下滑,产能扩张项目进度整体有所延后,致使锂电设备行业订单验收周期有所拉长。从利润端看,2023Q4公司整体亏损,主要系公司基于充分审慎性原则,对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进行了集中计提,2023Q4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约7.38亿元,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较大。 海外锂电设备、光伏设备订单快速增长,整体在手订单充足1)海外锂电设备方面,2021年以来公司即大力布局欧洲市场,已实现对瑞典Northvolt、德国大众、法国ACC、土耳其SIRO等头部企业的批量供应,2023年公司新设马来西亚、越南等子公司,进一步推进全球化交付体系的建设,2023年公司海外订单占比已达到30%以上。 2)光伏设备方面,公司持续致力于光伏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量产,布局TOPCon、HJT、XBC、钙钛矿等新型电池整线自动化装备。2023年公司光伏设备业务新接订单实现翻倍式增长,并取得0BB无主栅串焊机、XBC全工序设备、TOPCon数字化解决方案GW级批量订单。 3)在手订单方面,截至2024Q1,公司合同负债为139.55亿元,同比+34.38%,公司存货为143.21亿元,同比+8.25%,体现出公司在手订单较为充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98.48、229.43、263.13亿元,同比分别+19.37%、+15.59%、+14.69%;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54、41.10、47.88亿元,同比分别+94.62%、+19.00%、+16.51%,对应PE分别为9.89、8.31、7.13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分析1)下游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公司业务与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相关度高,如果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订单盈利低于预期:2021年以来,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加速扩产,引起锂电设备行业需求旺盛,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众多自动化设备企业切入锂电领域。随着下游扩产增速放缓,锂电设备行业存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可能性,新接订单盈利能力或将承受压力。 3)拓展新领域客户不及预期:若公司开拓海外、储能客户进展不及预期,或对其新接订单产生不利影响。
|
|
|
苏试试验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4-29
|
13.50
|
--
|
--
|
14.56
|
7.85% |
|
14.60
|
8.15% |
|
详细
核心观点在 2023Q1高增长基数的背景下,公司 2024Q1收入同比小幅增长 1.03%,符合行业需求现状; 由于 2023年公司资本开支投入超过 6亿元,短期产能尚未完全充分利用,且折旧增加,影响利润率出现小幅波动, 但仍处于合理范围;归母净利润出现小幅下滑,符合市场预期。 展望全年,特殊行业景气度有望逐步改善, 带动公司环试设备及环试服务需求提振;同时公司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服务板块产能持续爬坡有望贡献增量。 受益于需求提振+产能释放,公司后续业绩增长有望逐季提速。 事件公司发布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4Q1实现营业收入 4.42亿元,同比增长 1.03%,归母净利润 0.42亿元,同比-4.86%。 简评Q1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保持稳健在 2023Q1高增长基数的背景下,公司 2024Q1收入同比小幅增长 1.03%,符合行业需求现状。 利润端由于 2023年公司资本开支投入超过 6亿元,短期产能尚未完全充分利用,且折旧增加,影响利润率出现小幅波动, 2024Q1毛利率为 42.47%,同比略下降0.99pct, 仍处于合理范围区间,整体盈利能力保持稳健。费用端,2024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31.13%,同比上升 2.18%,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8.11%、 13.17%、 7.93%、 1.93%,同比分别+1.32pct、 -0.19pct、 +0.97pct、 +0.10pct。归结到净利润的表现, Q1归母净利润同比略下滑 4.86%,符合市场预期。 展望全年,特殊行业景气度有望逐步改善, 带动公司环试设备及环试服务需求提升;同时公司深耕细分行业,加强实验室建设,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攀升, 利润率有望逐步得到修复。在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服务板块,公司采购的设备陆续到货,产能爬坡后检测能力将显著提升。受益于需求提振+产能释放,公司后续业绩增长有望逐季提速。 投资建议: 公司设备+服务双轮驱动,深入细分行业,加大能力建设, 试验龙头经营保持稳健。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5.16、 30.20、 34.99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18.86%、 20.03%、 15.87%;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89、 5.02、 5.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3.77%、 29.08%、 19.11%,对应 PE 分别为 17.92、 13.89、 11.6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①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随着我国环境与可靠性试验及验证分析服务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规模化竞争凸显。公司当前在技术研发、服务范围、试验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实力,但若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通过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扩大经营规模、低价竞争等方式不断渗透公司的主要业务领域和客户,可能导致公司市场份额下滑、收入下降,公司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②下游需求放缓风险: 公司下游行业主要为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石油化工、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特殊行业、船舶制造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上述行业大多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产业政策导向关联性较高。如果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较大的波动,将会影响科研经费的投入,并间接影响公司各类环境试验设备、环境与可靠性试验及验证分析服务的市场需求放缓或减少,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
|
|
中科飞测
|
机械行业
|
2024-04-26
|
50.43
|
--
|
--
|
55.28
|
9.62% |
|
61.50
|
21.95% |
|
详细
核心观点受益于客户覆盖度扩大以及品牌认可度提升, 2023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74.95%, 收入高增背景下公司规模效应体现明显,费用率明显改善,毛利率及净利率均实现较大幅度提升。目前公司已形成 9大系列设备和 3大系列软件产品,构成较全面的半导体良率管理解决方案, 客户群体覆盖前道各制程、 化合物半导体、 先进封装及制程设备企业, 看好后续公司明暗场、 OCD 设备客户端验证及放量进展。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91亿元,同比增长 74.95%;归母净利润 1.40亿元,同比增长 1072.38%;扣非归母净利润 0.32亿元,2022年为-0.88亿元。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6亿元,同比增长 45.60%;归母净利润 0.34亿元,同比增长 9.16%;扣非归母净利润 0.08亿元,2023Q1为-79.05万元。 简评2023年营收实现高增,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公司营收 8.91亿元,同比增长 74.95%, 受益于客户覆盖度扩大以及品牌认可度提升, 公司产品凭借符合甚至超过客户需求的性能实现销售规模高增。 分产品来看, 检测设备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公司检测设备收入 6.54亿元,同比增长 70.15%,营收占比 73.46%;量测设备收入 2.22亿元,同比增长 88.56%,营收占比 24.87%。分行业来看, 2023年公司半导体行业营收 8.51亿元,同比增长 75.31%,营收占比 95.55%,半导体行业为公司主要下游。 盈利能力方面, 2023年公司实现毛利率为 52.62%,同比分别+3.95pct, 公司毛利率提升明显,主要产品均有提升, 主要受益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以及规模效应,分产品来看, 2023年公司检测设备毛利率 57.17%,同比+4.54pct;量测设备毛利率 38.79%,同比+2.95pct。 尽管后续新厂房建设折旧摊销会对毛利率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毛利率提升趋势值得期待。 费用端来看,2023年公司实现期间费用率 46.03%,同比-16.64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1.38%、9.94%、25.62%、
|
|
|
蒙娜丽莎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0-05-12
|
27.17
|
--
|
--
|
33.33
|
21.24% |
|
45.60
|
67.83% |
|
详细
引入碧桂园战投,实控人参与,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根据预案,公司拟向碧桂园创投和萧华、霍荣铨、邓啟棠、张旗康等4名共同实际控制人增发不超过3038.52万股,发行价格18.4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5.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碧桂园创投作为战略投资者,拟出资5.00亿元,认购公司2712.97万股,持股比例将达到6.22%,成为公司4名共同实际控制人之外的第五大股东。 碧桂园创投为龙头地产商碧桂园的下属公司,碧桂园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拥有领先的市场、渠道、品牌等战略性资源,根据《战略合作暨股份认购协议》,双方将在陶瓷、瓷砖胶等陶瓷建材和家居类产品供货方面展开多维度的合作,协助上市公司拓展市场,促进上市公司产品销售,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上市公司在建筑陶瓷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这也是碧桂园创投继入股帝欧家居之后,近期作为战投投资的第二家建筑陶瓷上市企业。 此外,公司4名共同实际控制人参与此次认购,彰显长期发展信心。公司此次非公开发行的对象还面向萧华、霍荣铨、邓啟棠、张旗康等四名实际控制人,萧华、霍荣铨、邓啟棠、张旗康分别认购1566.26万股、71.62万股、48.83万股、48.83万股,非公开发行后四名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比例将从65.75%下降至61.92%。目前萧华、霍荣铨、邓啟棠、张旗康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兼副总裁、董事兼董秘,共同参此次非公开发行股份,也充分彰显了实际控制人对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 工程零售齐发力,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藤县基地投产有望推动业绩持续高增 2019年公司坚持“零售+工程”双轮驱动的品牌营销战略,总体业绩稳中有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04亿元,同比增长18.57%;归母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增长19.42%。 零售方面,公司在持续保持一二级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继续深挖三四级市场的发展潜力,通过创造多点赢面,推动整个销售渠道向深扎根、向宽拓展并深入到县镇级市场。工程方面,房地产战略继续发挥强大的品牌态势,工程管理平台、服务运营平台等不断完善,从而赋能战略工程增质增量,同时加大小B业务(地方性房地产业务、家装、整装等)。目前公司已与国内TOP开发商如碧桂园、万科、保利、恒大、中海、绿地、融创、金科、中国金茂、世茂等建立了持续、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并通过多种途径全范围优化供应链,在产品研发、生产规模、成本控制、物流服务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公司注意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在传统瓷砖的基础上,公司加大对大规格陶瓷薄板、陶瓷大板、超石代岩板的研发生产力度,大规格产品逐步成为公司优势产品之一。此外,公司第三个生产基地——广西藤县生产基地规划产线11条,规划产能为8822万平方米,2019年12月底已有2条生产线点火、目前已实现顺利投产。预计广西藤县基地2020年上半年新投产4条产线。公司原有产能约5000万方,藤县基地的陆续投产将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生产规模,进一步驱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蒙娜丽莎2020-2021年营业收入为45.32、55.94亿元,同比增长19.14%、23.43%;归母净利润为5.08、6.36亿元,同比增长17.31%、25.13%,对应PE为21.9x、17.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疫情影响超出预期;地产需求下行;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徐工机械
|
机械行业
|
2020-05-07
|
4.86
|
--
|
--
|
5.97
|
22.84% |
|
6.38
|
31.28% |
|
详细
事件:2019年公司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2、36.2亿,同比分别增长33.25%、76.98%;2020Q1公司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6.11亿,同比分别下滑3.98%、41.95%。总体上来讲,2019年收入表现符合市场预期,2020Q1收入表现超市场预期,过去一年一期的利润表现均略低于市场预期。 点评2019年,纵向来看,经营质量持续改善;横向来看,盈利能力尤其有提升空间。 2019年总体营保持收快速增长,AWP尤其是臂式高速增长,但是拳头产品起重机械增速慢于同行:①2019年公司总体营收592亿,其中收入占比较高的产品及收入占比分别为起重机械占比36.45%、工程机械备件占比22.94%、铲运机械占比11.06%、桩工机械占比10.34%。②2019年总体营收同比增长33.25%,其中起重机械、工程机械备件、消防机械、其他工程机械收入增长较快,分别为32.31%、47.27%、86.99%、41.18%,其中消防机械高速增长的核心原因是AWP业务高速增长,2019年收入已经约11亿附近,同比增长175%左右,其中臂式约8亿左右,位居国内第一品牌。③横向与三一中联比较,收入增速相对较低,一方面因为目前上市公司产品结构中,收入占比比较高的铲运机械与桩工机械本身行业增速较低,拖累了总体营收增长,另一方面因为拳头产品起重机械在2019年上半年份额丢失比较明显,尽管2019年下半年有追回部分份额,但是全年起重机械收入增速仍低于中联、三一的起重机械收入增速。 2019年盈利能力继续提升,相比同行后续提升弹性较大:①2019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7.45%、6.12%,同比分别提升0.76、1.51个pct,主要贡献来自:拳头产品起重机械毛利率提升2.18pct至23.80%;②期间费用率受益规模效应下降0.95pct至9.89%。③归母净利润36.2亿,略低于预期,主要因为减值损失计提较多,资产减值损失与信用减值损失合计计提12.39亿,同比增加4.85亿、同比增长64.32%。④预计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空间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公司现有毛利率、净利率不仅较三一、中联还有较大差距,也较自身历史高点有较大差距,随着混改落地,机制改善,有望释放与行业地位匹配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公司现有应收账款计提政策较三一、中联严格,计提不代表真正的损失,不排除部分冲回的可能性。 现金流分析:2019年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51.3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5.21%,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净利润为1.41,保持在高位,体现经营质量较好。
|
|
|
建设机械
|
机械行业
|
2020-05-06
|
14.28
|
15.11
|
292.47%
|
18.77
|
31.44% |
|
29.48
|
106.44% |
|
详细
事件: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51、5.16亿元,同比增长45.98%、236.47%。2020Q1实现4.61、-0.61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5.45%、379.06%。 简评 作为现阶段公司业绩的唯一来源的庞源租赁,保持高速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019年庞源租赁实现收入、净利润分部为29.27、6.18亿元,同比分部增长51.09%、115.51%,净利率21.12%,同比提升6.31pct。庞源租赁近几年保持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提升,得益于几个方面:①塔机租赁行业本身经历了2014-2016年低谷期,经过行业出清,从2017年开始出租率与租金价格双双回升;②我国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装配式建筑渗透率为5.19%,2020年目标值为15%,2025年目标值至少为30%,拉动了大中吨位塔机的需求,大中吨位塔机租赁一度供不应求,租赁均价上移,根据庞源价格指数,2019年塔机租赁订单均价同比提升18.8%;③庞源租赁发挥安全管控优势、资本优势,进行快速扩张,2016-2019年分别新增设备4.22/10.58/10.90/15亿,年末塔机存量分别为2419、3415、4271、5990台,同比分别增长22.67%、41.17%、25.07%、40.25%,目前庞源塔机存量位居全球第一,且大中型塔机数量占比超过90%,最受益本轮行业回暖以及需求结构变化。 2020Q1亏损是暂时现象:受疫情影响,庞源租赁在Q1很多设备无法进场,在场设备收租也受到一定影响,不过目前除湖北以外地区,基本恢复正常。 展望未来:(1)我们认为塔机租赁行业租金价格将相对平稳,不会出现大幅下降,主要因为作为塔机租赁成本近一半的人工费持续上涨,且大中吨位塔机占比持续提升;(2)在塔机租赁行业本身受益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背景下,只要庞源租赁做好安全管控,保持扩张步伐,就能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预计新增设备不低于15亿元,主要来自定增募集资金;(3)庞源积极部署集租赁、制造、再制造、维修、办公、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基地。截止2019年末,在建、签订协议待建以及达成意向基地数量已经达到17个。依托于这些服务基地,将进一步增强在重点区域的服务质量与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强的客户粘性和更大的市场份额;(4)庞源租赁相比同行,具有明显的融资成本较低等优势,预计市占率将从目前4%附近逐步提升至10%。 其余主体亏损有收窄迹象 公司其余主体包括本部、自贡天成、路机联盟,2019年均报亏损,不过2019年合计亏损1.03亿元,同比减亏3034万元。其中,本部通过给庞源提供中大吨位塔机、自贡天成通过给庞源提供中小吨位塔机,提升了产能利用率,一定程度上利于减亏,2019年根据分部报表,估计本部和自贡天成对内卖给庞源的塔机在7.3亿附近;本部和自贡天成2019年对外实现设备销售1.4亿,同比下降10.63%,毛利率14.94%,同比提升0.36pct。 投资建议 假设2020-2022年公司塔机租赁业务每年保持20-30亿的资本开支,预计2020-2022年公司收入分别为41.96、64.04、8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52.6%、28.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4、12.05、15.67亿元,同比分部增长50%、55.7%、30.1%,其中2020年考虑了疫情影响。按照4月30日股价,对应PE分别为17.9、11.5、8.9倍,评级由“增持”调高至“买入”,目标价调高至20元。 风险因素 塔机租赁主要下游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庞源租赁资本扩张计划受阻或者出现重大调整。
|
|
|
至纯科技
|
医药生物
|
2020-05-01
|
29.68
|
34.63
|
13.69%
|
33.80
|
13.88% |
|
52.61
|
77.26% |
|
详细
湿法设备收入订单快速增长,收购波汇增厚利润:①公司2019年收入同比新增3.12亿,同比增长46.34%,主要系半导体设备板块收入贡献(0.82亿)及收购波汇并表其光传感及光器件收入贡献(2.65亿);归母净利润方面,公司19年总体利润1.10亿元,其中波汇净利润0.63亿元,完成利润承诺(4月份开始并表);②订单方面,公司2019年新增业务订单总额达14.2亿,新增订单同比增长56%,其中高纯工艺系统新增订单8.8亿元、湿法设备新增1.7亿元、波汇科技新增业务订单3.7亿;③20Q1,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1.13/-0.15亿元,从母公司层面,收入/归母净利润0.91/0.1亿元,收入同增56.0%,实现盈利且利润大幅增长。而整体净利润为负,判断主要由于波汇经营的季节性波动原因,Q1利润有一定程度亏损。 高纯工艺业务稳定发展,新增订单8.8亿元:①分业务看,公司2019年高纯工艺系统收入6.37亿,同比下滑-5.51%,占总收入比例65%。该业务规模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将大量资源投入湿法事业部的研发,高纯工艺系统业务近两年的策略为适当降低营收增速,提升营收质量,加大相关系统国产空白点的研发;细分来看,公司半导体/LED/光伏/医药类高纯工艺系统收入分别为2.95/0.59/0.93/1.65亿元,同比分别变动-32.81%、-31.23%、6.34%、276.33%;②客户方面,2019年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高纯工艺系统持续获得海力士、华力、中芯、士兰微、新昇、三星等用户的订单;在医药领域获得了百特、君实生物、迈瑞、宝洁、康弘、金霸王等国内外头部制药及个人护理领域用户的订单;③订单方面,公司2019年高纯工艺系统的新增业务订单总额达约8.8亿。 湿法设备产品已交付近20台,2019年新增订单1.7亿元:①公司2019年湿法设备收入0.82亿元,毛利率达到32.08%,同比取得了比较大的成长;②目前公司湿法工艺设备包括槽式及单片设备。至2019年末,已经完成了多个工艺的8/12寸全自动槽式装备、4腔单片装备、12寸12腔先进工艺单片装备的研发及制造,产品线较为完善。其中槽式设备是与日本团队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合作生产;单片设备与韩国合作方IP、利润、技术共享;③产能方面,2019年,公司启东生产基地全面建成,已达到符合年产48台装备的车间与配套人才及供应链,并已实际投入湿法清洗装备的生产;④交付方面,公司2018年取得订单的中芯、万国、德州仪器、燕东、华润等用户的第一批装备基本完成交付,中芯已有6台装备投入使用,包括清洗、刻蚀、金属剥离、晶圆回收等多个工艺;⑤客户方面,2019年以上客户中除万国以外均有重复订单购买公司湿法装备,这是对于首批交付产品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结果的最佳反馈。同时,公司湿法装备的新订单中增加了华虹集团ICRD、中车、台湾力晶、湖南楚微、新昇、瀚天天成、华为等用户,新增订单中台湾力晶是中国大陆以外的首个湿法装备订单,新增订单中包括12英寸单片设备,新增订单中有中车IGBT、瀚天天成碳化硅外延等产线;⑥总体来看,截至2019年末,公司已经取得近40台正式订单,已经完成近20台设备装机,包含湿法刻蚀、清洗、金属剥离、晶圆回收等多个工艺。2019年,湿法工艺装备的新增业务订单总额达约1.7亿。我们认为,近几年大陆地区每年的湿法清洗设备的空间在15亿美元左右。伴随着下游需求的爆发和公司产能的提升,公司未来几年清洗设备出货量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已基本完成BU1-5业务布局,贯穿客户全生命周期:①公司目前资源的重点布局依然是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公司BU1(高纯工艺系统)、BU2(湿法设备及晶圆再生服务)、BU3(电子材料及部件)均服务于半导体板块,服务于同一批客户,但产品和服务对应的是用户“新建厂-产能爬坡-生产运营-技术升级”的不同生命周期。与此同时,2019年公司接近完成了对珐成制药100%的股权收购,并整合了与珐成制药模块化和数字化战略形成协同能力的广州浩鑫,形成公司业务中的生物制药板块(BU4)。公司在2019年一季度还完成对科创企业波汇科技100%股权的收购,形成公司业务中的光电子板块(BU5);②在五年规划中,公司的目标是系统集成事业部(BU1,至纯集成)每年目标超过10亿订单贡献;湿法事业部(BU2,至微科技)五年内有超过200台各类湿法清洗机台的装机量;材料零部件事业部(BU3,至一电子)将投资和开发集中于28-14纳米制程的高纯电子材料和相关零部件;湿法事业部(BU2,至微科技)投资和发展晶圆再生服务;生物制药和食品饮料领域(BU4,珐成浩鑫)大力发展模块化工艺系统;光纤传感业务和光器件业务(BU5,波汇科技)成为细分应用龙头;引入战投助力公司长期发展:公司本次定增将引入北京集成电路基金、中芯涌久等机构,其中北京IC基金将利用自身及其管理团队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资源优势,努力为公司引荐客户资源、积极向公司推荐符合业务发展需求的国内外并购标的;而中芯涌久将在市场开拓、国产供应链替代和产业链整合领域开展本次战略合作,促进公司的国产供应链替代的加速实现,扩展包括高纯工艺系统、半导体湿法装备及服务、光器件业务等下游客户资源等,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目前业务围绕下游客户“新建厂-产能爬坡-生产运营-技术升级”的不同生命周期展开。主业高纯系统方面,受益于近两年国内半导体厂商建厂高峰,公司高纯系统订单保持稳定增长,且利润率有望持续回升;清洗设备方面,公司湿法设备已累计取得近40台正式订单,产品线逐渐丰富,带来长期增长;子公司波汇方面,有望在主业之外贡献利润增厚。预计公司2020-2022年收入分别为12.89/16.25/20.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2.45/3.11亿元,给予目标价42.3元,维持“增持”评级。
|
|
|
蒙娜丽莎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0-05-01
|
23.23
|
--
|
--
|
33.33
|
41.83% |
|
45.60
|
96.30% |
|
详细
事件4月 24日,蒙娜丽莎发布 2020年一季报。 公司 2020Q1实现营业收入 4.85亿元,同比下滑 19.75%;归母净利润 0.40亿元,同比下滑 25.6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25亿元,同比下滑 50.90%。 我们的分析和判断动 工程零售齐发力驱动 19Q4业绩靓丽,20Q1受疫情 暂时 影响 响2019年公司坚持“零售+工程”双轮驱动的品牌营销战略,总体业绩稳中有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8.04亿元,同比增长18.57%;归母净利润 4.33亿元,同比增长 19.42%。分季度看,公司19Q1/19Q2/19Q3/19Q4/20Q1单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04、10.00、10.72、11.28、4.85亿元,同比增长 12.32%、14.69%、23.37%、21.32%、-19.75%;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0.53、1. 12、1.39、1.29、0.40亿元,同比增长 14.75%、28.42%、3.31%、36.28%、-25.64%。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后企业复工晚,市场开工迟,产业链上下游及物流前期受阻,需求下降,出口受阻,2020Q1业绩受到一定影响。 零售方面,公司在持续保持一二级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继续深挖三四级市场的发展潜力,通过创造多点赢面,推动整个销售渠道向深扎根、向宽拓展并深入到县镇级市场。 工程方面,房地产战略继续发挥强大的品牌态势,工程管理平台、服务运营平台等不断完善,从而赋能战略工程增质增量,同时加大小 B 业务(地方性房地产业务、家装、整装等)。目前公司已与国内 TOP开发商如碧桂园、万科、保利、恒大、中海、绿地、融创、金科、中国金茂、世茂等建立了持续、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并通过多种途径全范围优化供应链,在产品研发、生产规模、成本控制、物流服务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藤县基地投产有望推动业绩持续高增公司注意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在传统瓷砖的基础上,公司加大对大规格陶瓷薄板、陶瓷大板、超石代岩板的研发生产力度,大规格产品逐步成为公司优势产品之一。此外,公司第三个生产基地——广西藤县生产基地规划产线 11条,规划产能为 8822万平方米,2019年 12月底已有 2条生产线点火、目前已实现顺利投产。预计广西藤县基地 2020年上半年新投产 4条产线。公司原有产能约 5000万方,藤县基地的陆续投产将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生产规模,进一步驱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盈利能力 持续提升 ,20Q1费用受到复工复产延后影响盈利能力方面,2019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38.51%,同比上升 1.74pct,主要原因是随着销售份额的增长带来规模效应的不断提升,以及陶瓷板、薄型陶瓷砖、创新产品等高质产品销售量提升的效应;销售净利率为11.38%,同比上升 0.09pct。 2020Q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38.11%,同比上升 3.32pct;销售净利率为 8.17%,同比下滑 0.65pct。 期间费用方面,2019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25.30%,同比增长 2.11pct。其中 2019年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1.20pct 至 15.42%,主要系销售业务拓展致人员费用增加,品牌建设持续加大投入,相关费用增加;管理费用率同比增长 1.27pct 至 9.87%,主要系本报告期内仓储租赁成本增加,以及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和薪酬增加所致; 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 0.35pct 至 0.01%,主要系本报告期银行借款减少,借款利息支出减少;另外,对库存现金进行资金优化管理,与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利率,存款利息收入增加。 2020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28.29%,同比增长 3.64%。其中 2020Q1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0.33pct 至 13.04%; 管理费用率同比增长 5.56pct 至 15.58%,主要系报告期内全面复工复产延后,停工待产费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率同比下滑 1.60pct 至-0.32%,主要系报告期内票据贴现利息对比上期减少所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蒙娜丽莎 2020-2021年营业收入为 45.70、57.32亿元,同比增长 20.14%、25.43%;归母净利润为5. 12、6.51亿元,同比增长 18.31%、27.13%,对应 PE 为 18.4x、14.5x,上调为“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疫情影响超出预期;地产需求下行;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华测检测
|
综合类
|
2020-05-01
|
17.30
|
--
|
--
|
18.90
|
9.25% |
|
25.20
|
45.66% |
|
详细
(1)2019年完成对子公司杭州瑞欧的处置。2018-2019年杭州瑞欧子公司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为:2018年获得杭州瑞欧的分红1527.45万元,2019年公司完成对杭州瑞欧子公司51%股权的处置,实现投资收益5224.44万元。 (2)人员利用率和设备利用率提升,促进盈利能力改善。扣除瑞欧的影响,2019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24亿元,净利率为13.32%,较2018年提升3.25pct:①主要受益于毛利率的提升。2019年公司整体毛利率49.41%较2018年提升4.61pct,2019年整体期间费用率35.68%,较2018年提升0.96pct,因此公司2019年净利率的提升主要受益于毛利率的提升。②整体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主要业务毛利率的改善。2019年公司四大业务生命科学检测、工业品检测、贸易保障检测、消费品检测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5.37%、17.66%、13.64%、13.34%,与2018年相比各业务的营收占比变化较小,整体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各项业务毛利率的改善,2019年公司四大业务生命科学检测、工业品检测、贸易保障检测、消费品检测的毛利率分别为47.19%、40.22%、67.69%、52.08%,较2018年提升7.55、2.12、-2.16(贸易保障检测毛利率下降主要原因预计在于营收结构变化,低毛利率业务占比提升)、3.32pct。③精细化管理带来的人员利用率的提升是各业务毛利改善的重要原因。公司的营业成本构成主要包括职工薪酬、折旧及摊销费、外包费、实验耗品、房租水电费、其他,2019年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分别为39.39%、15.15%、11.70%、11.34%、7.83%、14.59%,2019年同比增长率为6.12%、19.59%、2.97%、20.36%、5.06%、5.22%,2019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8.74%,营业成本增长8.82%,折旧及摊销、实验耗品以外的成本项增速都大幅小于营收增速是公司毛利率改善的原因,其中职工薪酬增速的降低是最主要原因(职工薪酬在营业成本中占比最大)。2017-2019年营业成本中职工薪酬增速分别为37.34%、26.28%、6.12%,2019年增速大幅下降,远低于营收增速,2019年公司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总人数同比增长12.83%,2019年职工薪酬增速远低于营收增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公司精细化管理通过对亏损业务、亏损实验室的调整带来的人员利用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人员入职时间分布在全年是职工薪酬增速低于人员数量增速的重要原因。④设备利用率在逐步提升。2019年公司检测设备原值为16.48亿同比增长9.66%,低于2019年营收18.74%的增速,精细化管理带来的设备利用率的提升是主要原因,同时公司2019年固定资产新增折旧2.23亿元同比增长12%,低于营收增速,而营业成本中折旧及摊销费2019年同比增速19.59%比较高的原因在于其摊销费用较高,我们认为在固定资产折旧的增速已经降低的背景下,随着摊销费用的降低,整体毛利率仍然有提升的空间。 (3)检测龙头稳步前行,业务范围扩展与企业端大客户进展顺利。步步为营开拓检测业务范围,是检测龙头变大的核心因素,更多的接触企业端大客户是检测龙头变强的必经之路,公司在“变大、变强”之路上稳步前进:①增加业务范围,在公司传统业务上,贸易保障板块RoHS2.0正式落地,检测需求增加,消费品板块投资航空材料、汽车电子、无线通讯等领域的实验室,2020年1月公司航空材料实验室已拿到NADCAP资质,工业品测试板块重点投资轨道交通、阻燃防火实验室等领域,轨交领域已取得国内轨交安全评估资质,在新业务领域上,2020年3月公司公告披露拟以人民币约2.74亿元现金收购新加坡Maritec公司100%股权,布局船用油检测。②企业端大客户进展顺利,公司与蒙牛集团签署了“聚焦奶源品质——打造一站式全供应链技术服务”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原料检测、风险管控、品质保证、人才交流与培养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公司与京东合作项目完全覆盖了京东质控的所有食品类目,报告期内公司成为了“京东质量督察联盟”机构之一,运用神买检测、验货、审核、培训、咨询、快检六大核心工具,助力京东打造食品质控服务生态圈。 (4)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下游客户开工不足,预计后续将逐步改善。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收、净利润分别为4.57、0.1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9.26%、71%。营收下降较多的原因在于受到疫情影响,公司开工时间延迟,公司开工后受到物流以及下游客户开工不足的影响,业务量萎缩;净利润下降幅度高于营收,主要在于公司有较大的固定资产折旧以及职工薪酬等成本。预计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公司业绩将持续改善。 (5)投资建议:不考虑并购,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3688.15、4269.54、4940.27百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86%、15.76%、15.71%;2020-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37.10、650.46、795.64百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74%、21.11%、22.32%,对应PE分别为52.22、43.12、35.25倍,给予“买入”评级。
|
|
|
法兰泰克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0-04-28
|
10.57
|
7.57
|
--
|
9.97
|
-6.74% |
|
14.68
|
38.88% |
|
详细
受益于并购整合,收入/利润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①公司收购奥地利Voithcrane100%股权和国电大力75%股权,分别于2018年12月和2019年9月实现财务并表,目前两家子公司的整合与发展顺利。 ②整体来看,2019年公司在收入端、利润端、盈利能力方面皆有明显的提升。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5.69%;毛利率为27.91%,同比提升2.34pct;净利率为9.79%,同比提升1.16pct;ROE为10.85%,同比提升3.11pct。 ③分主体来看,2019年公司原有主体、Voithcrane、国电大力对公司的收入贡献分别占比70.28%、25.75%、3.97%;对公司的净利润贡献占比分别为55.01%、35.72%、9.27%;净利率分别为7.67%、13.59%、22.87%。可以看出,Voithcrane和国电大力的盈利能力较强,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上行。 ④分业务来看,首先,2019年公司起重机业务收入697.59百万元,同比增长66.7%,在总收入中占比为63.08%。起重机业务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于Voithcrane和国电大力并表后带来的业务增量。预计随着国内中高端起重机的渗透和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推进,未来公司起重机业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其次,2019年公司电动葫芦业务收入121.78百万元,同比增长26.24%。公司电动葫芦新增了防爆、防腐等新产品类型,同时加大了产品宣传和营销力度,在产量和产值方面都创新高。此外,2019年公司新增高空作业平台业务,完成了智能高空作业平台的首期研发工作,实现了小批量的生产和交付。未来高空作业平台业务将逐步放量,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外延式发展建立协同效应,打开全球战略布局 公司并购的Voithcrane和国电大力都是起重机领域的龙头企业,与公司在产品、技术、客户资源等方面产生协同效应。在产品端,Voithcrane主要产品为自动化起重机、冶金起重机、电磁吸盘起重机、真空吸盘起重机等,国电大力主要产品为水利水电索缆起重机,与公司原有起重机产品形成互补。在技术端,Voithcrane在特种起重机及物料搬运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方面领先。公司通过对Voithcrane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进一步提升了起重机业务的竞争力。在客户资源方面,国电大力与三峡集团、葛洲坝、华能集团等拥有长期稳定的合作,有利于公司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Voithcrane在欧洲地区拥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客户,包括:西门子、宝马、奥迪、舒乐、蒂森克虏伯、阿尔斯通等。借助Voithcrane的众多海外客户资源,法兰泰克全球化业务布局快速推进,2019年公司海外收入390.17百万元,同比增长298.8%。未来公司将加快在各区域性国家落地,持续加强海外大客户开拓和与国际工程公司的合作,海外业务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起重机高端化、智能化趋势明显,公司份额有望不断提升 一方面,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对物料搬运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节能性要求更高,中高端起重机的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起重机将在智能工厂、无人工厂中等诸多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自动化、智能化要求更高。公司产品定位和技术路线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力愈发凸显:①公司是国内中高端欧式起重机龙头,公司生产的欧式起重机产品具有重量轻、运行稳定,维护量小等特点,产品竞争力强。②公司注重研发,在起重机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方面有长期的积累铺垫,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公司起重机装备有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少人化或无人化运行长时间自动运行。所以,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增长潜力比较足,份额有望不断提升。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70、1,713、2,150百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179、234百万元,对应2020年4月24日收盘价,2020-2022年估值分别为16.7/12.5/9.5倍,维持“买入”评级,维持目标价14.22元/股。 风险因素 疫情对国内与海外经济影响超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