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军

中银国际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300511070001,曾供职于甘肃证券研究所...>>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东方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0-11-30 11.30 -- -- 12.14 7.43%
12.14 7.43%
详细
2020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51亿元,同比增加17.96%;实现归母净利润30.51亿元,同比增加75.20%。20EPS0.56元,20BVPS8.00。元。 三季度业绩接近前两季度和,同比增幅靓丽: (1)公司2020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51亿元,同比增加17.96%;实现归母净利润30.51亿元,同比增加75.20%。Q3单季归母净利润接近前两季度之和,同比大幅增长186.74%。 (2)年化ROE7.11%,净利润率19.01%,分别同比提升2.7和6.2个百分点。 (3)自营、经纪、资管、投行、信用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4%、12%、11%、6%、4%,自营业务占比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 自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轻资产业务全面开花: (1)自营业务1-9月收入39.04亿元,同比增长51.79%,金融投资规模较年初增加3.38%至1548.80亿元。 (2)得益于2020年前三季度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公司经纪业务净收入18.68亿元,同比大幅增加61.71%,其中Q3单季同比翻倍。 (3)投行业务净收入10.07亿元,同比增长40.29%,Q3单季增长139.83%。公司股债承销金额合计1,899亿元,同比增长32.01%,其中IPO金额31.86亿元,同比增两倍,市占率由上年同期的0.73%提升至0.90%。 (4)资管业务净收入17.76亿元,同比增长33.10%。 计提减值化解风险,员工持股激发成长动力:: (1)1-9月利息净收入5.97亿元,同比减少23.53%,Q3单季利息净收入降幅较上半年收窄至0.54%。 融出资金余额较年初增长39.72%至184.63亿元。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2.95亿元,同比增加38.79%,主要为股票质押业务计提的减值准备增加,股质风险得到释放。 (2)公司实现其他业务收入68.99亿元,同比微降2%,维持43%的高收入贡献度。 (3)公司于7月公布员工持股计划安排,参加对象范围包括不超过4000名员工,合计持有H股金额不超过人民币4亿元,将公司与员工利益绑定,有望激发员工干劲,激活公司长期成长。 估值鉴于公司业绩增长弹性明显,计提减值释放风险,将20/21/22年的营收由204/219/234上调至219/239/256亿元,归母净利润由33/43/49上调至39/50/60亿元,对应EPS为0.56/0.72/0.85,上调为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出台对行业的影响超预期;市场波动对行业业绩、估值的双重影响。
兴业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0-11-30 8.79 -- -- 9.44 7.39%
9.69 10.24%
详细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4.96亿元,同比增长24.80%;归母净利润30.29亿元,同比增长72.78%。20EPS0.52元,20BVPS5.56元。 三季度发力利润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1)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0.29亿元,同比增长72.78%,其中Q3单季净利同比增两倍至14.10亿元,接近前两季度和。2)净利率与年化ROE分别为22.44%与11.33%,同比提升6和4个百分点,ROE创2016年以来新高。3)自营、经纪、投行、利息、资管(不含基金管理)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0%、15%、8%、6%、1%。经纪、投行占比同比增加了4个百分点。 经纪、投行收入大增,基金管理亦有所增长。1-9月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大增85.76%:1)受益于市场活跃度较高,经纪业务净收入20.19亿元,同比增长68.50%,Q3单季增速120.52%。2)投行业务净收入11.38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125.70%,单季增幅157.22%。前三季度合计股债承销金额1,145.34亿元,市占率1.47%,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IPO承销规模市占率2.15%,较去年同期0.70%大幅提升。3)资管净收入1.26亿元,同比减少43.92%。根据三季报披露,基金管理业务手续费(未包含在资管手续费中)增加,也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营业务彰显弹性,信用减值计提较上半年减少。1)自营净收入40.47亿元,同比增长29.60%,Q3单季增幅113.60%,为Q3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金融投资规模略降3.57%至713亿元,衍生金融资产由0.15亿元大增至1.27亿元,主要由于加大了股票期权的投资交易规模。2)利息净收入8.09亿元,同比增长28.06%,单季增83.57%。融出资金307.37亿元较年初增加48.24%;据中报,股票质押业务坚持降风险、调结构、压规模,6月末规模下降39%。9月末信用减值计提3.37亿元,较中报4.06亿元略减。 估值由于公司二三季度业务增长较好、信用减值计提减少,将20/21/22年营收由一季末预测值145/155/166亿元上调至172/194/214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9/22/26亿元上调至35/40/46亿元。自经营体制改革以来公司基金业务优势稳固,经纪与两融业务市占率稳步提升,今年公司抓住资本市场改革机遇投行业务显著改善,ROE持续大幅抬升,因此上调为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出台对行业的影响超预期;市场波动对行业业绩、估值的双重影响。
国泰君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0-11-06 18.50 -- -- 19.54 5.62%
19.54 5.62%
详细
三季度单季业绩亮眼,盈利水平有所提升:(1)公司2020年1-9月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4.98%和36.75%;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4.98亿元,同比增长129.24%,单季增幅亮眼。(2)年化ROE8.75%,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净利润率34.78%,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3)经纪、自营、信用、投行、资管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5%、25%、18%、10%、5%,分别变化+3、-2、-2、+2、-1个百分点。 IPO份额大幅提升,投行与经纪业务增幅显著:(1)1-9月投行业务收入25.42亿元,同比增长50.38%。股债承销总额5,563.79亿元,同比增加39.73%,高于行业增速(30.74%),市场份额小幅提升至7.10%,排名行业第三。IPO承销金额231.55亿元,市场份额由上年同期的3.31%大幅提升至6.51%。(2)1-9月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9,175.30亿元,同比增长58.16%。受益于交投活跃度高涨,经纪业务收入64.96亿元,同比增长44.61%。(3)资管业务收入11.81亿元,同比下降3.30%。(4)其他业务收入45.94亿元,同比增长24.28%,主要由于大宗商品交易规模扩大。 自营与信用业务稳步增长,股权激励计划落地促进公司长期发展:(1)公司上半年自营业务净收入同比下滑9.10%,第三季度自营业务回暖收入23.42亿元,1-9月共实现自营业务收入64.07亿元,同比增长17.24%。(2)截至9月末全市场两融余额为1.49万亿元,较年初大幅增加46.22%,公司融出资金增加31.20%至945.80亿元,带动信用业务收入增长12.14%至45.17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57.81%。(3)9月公司首次授予执行董事、高管和核心骨干共440名激励对象7,930万股A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7.64元/股,有助于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 估值 将20/21/22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值由103/121/137亿元上调至112/126/143。公司作为行业龙头,综合实力强劲,业务无短板,将充分受益于政策面的开放与改革,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出台对行业的影响超预期;市场波动对行业业绩、估值的双重影响。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0-11-06 32.25 -- -- 40.86 26.70%
43.88 36.06%
详细
中国太保披露三季报,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196.5亿元,同比-14.3%,降幅较中报略有扩大;财险业务同比+15%至至1,156亿元,保费增长优于同业;公司年化总/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5%/4.6%。 投资端改善明显,扣非归母净利润好于同业。中国太保披露三季报,共实现净利润196.5亿元,同比-14.3%,降幅环比中报(-12.0%)略有扩大;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8.4%,增幅较中报(+24.8%)有所下降,但增速仍明显好于其他同业。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主要影响因素包括:1)投资端Q3同比改善明显,投资收益规模及投资收益率双项提升;2)750天曲线下滑导致多提准备金进而影响利润减少55亿元。 行寿险业务新单承压,持续推行2.0转型战略。前三季度公司个险新单同比-26.9%至253.8亿元,期交新单同比-34.2%至194.9亿元,预计为疫情下代理人产能及规模均有所下滑。公司转型战略持续推进医养及健康管理战略对冲疫情冲击。公司8月末推出“安享百万”医疗险,涉及长期医疗险领域,缴费期限及保障期限均为15年,预期产品价值率较高,未来持续推进渠道改革,提升核心代理人产能有望推动新单保费持续回暖。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投资收益659.6亿元,同比+33.2%。年化总/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5%/4.6%,同比+0.4/-0.2个百分点。公司积极配置长期政府债,拉长寿险久期,有效缩短久期缺口。积极把握Q3资本市场回暖机会,投资端对净利润正贡献。 投资建议公司前三季度新单增长持续承压,但坚持改革推进渠道发展实施有效。 公司较去年已提前开门红筹备工作,主打产品“鑫享事诚”预期较去年新单有大幅改善。上半年公司股价受到GDR发行的抑制,但目前A股股价与GDR价差为6%,套利空间不大。公司基本面改善趋势良好,2020PEV为0.66,已处于历史低位,基于低估值,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保障型保险产品保费增速不及预期;市场波动对行业业绩、估值的双重影响;利率下行带来的险企投资不确定性。
中国人寿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0-11-06 43.99 -- -- 44.40 0.93%
44.40 0.93%
详细
增提准备金+Q3及时兑现浮盈,整体净利润环比降幅收窄。公司披露2020年三季报,实现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18.4%,净利润下滑的原因系750天国债收益率下行、会计估计变更导致准备金增提191亿元;环比中报,公司净利润增速降幅收窄,考虑为公司在Q3及时把握资本市场时机,及时兑现浮盈。 Q3人力规模下降,拖累NBV增速。公司前三季度NBV同比+2.7%,环比中报下降4个百分点,略低于市场预期。其中,新单保费同比+7.8%。截至三季度代理人158.1万人,环比中报下降6.4%,公司合理清虚代理人提升队伍质量。公司四季度重心仍在代理人队伍管理,预计四季度增员放缓,致力于提升代理人产能。预计公司新业务价值环比下降主要为三季度调整产品业务结构(更替为国寿福、康宁等高价值率产品,产品销售有一定难度)。公司9月已推出2021年开门红预售,预计提前进入开门红准备阶段也对公司三季度业务节奏有一定影响。 投资规模及投资收益双项提升。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总投资资产同比+12.8%至3.9万亿元。前三季度分别实现总/净投资收益率5.36%/4.47%。公司投资规模与投资收益双项提升,预计为Q3及时把握资本市场回暖窗口,兑现权益浮盈。 投资建议 公司前三季度保费增速优于同业,代理人持续清虚拖累NBV增速,四季度仍将侧重于提质保量,预计到2021年初增员将有所放缓。公司早在9月已提前布局2021年开门红,筹备时间长于同业且节奏把握良好。公司2020P/EV为1.25,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保障型保险产品保费增速不及预期;市场波动对行业业绩、估值的双重影响;利率下行带来的险企投资不确定性。
中信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0-11-03 28.45 -- -- 30.96 8.82%
32.21 13.22%
详细
公司2020年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419.95亿元,同比增长28.13%;归母净利润126.61亿元,同比增长20.32%;20EPS0.99元,20BVPS13.90元。 利润超百亿+资产破万亿,行业龙头地位稳固:(1)1-9月归母净利润126.61亿元,期末总资产提升31.88%至1.04万亿元,为前三季度唯一净利润超百亿、首家资产过万亿的券商。(2)净利润率30.15%,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年化ROE9.89%,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3)自营、经纪、资管、投行、信用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8%、20%、13%、11%、4%。 投行、经纪业务表现强势,收入增速约约50%::(1)投行业务净收入44.93亿元,同比增长50.72%,其中Q3单季投行业务净收入22.72亿元,增长近一倍。合并口径下,公司股债合计承销金额9,679亿元,同比增加23%,市占率12.46%,稳居行业第一;IPO承销金额338亿元,同比增加20.65%,或受到疫情及节奏型因素影响,市场份额由同期19.99%降至9.50%,但仍高于2018年及以前的市场份额。(2)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9,175.30亿元,同比增长58.16%。受益于市场活跃度高昂,经纪业务收入85.35亿元,同比增长49.66%,代理买卖证券款较去年同期增长47.61%。 自营、资管业务增长超三成,信用减值损失拖累业绩:(1)自营业务净收入158.76亿元,同比增长36.41%。金融投资规模较年初增加30.56%至5,161亿元。(2)公司持续推进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实现资管业务收入53.94亿元,同比增长31.55%。(3)利息净收入18.31亿元,同比略增2.55%,其中Q3单季收入10.21亿元,同比增长150.12%。融出资金余额1,045.66亿元,较年初增加47.96%。1-9月计提信用减值损失50.27亿元,增幅高达593.84%,主要为金融工具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增加,拖累了业绩表现。(4)其他业务收入下滑10.67%至58.65亿元。 估值考虑公司各业务表现靓丽、信用减值金额较高,将20/21/22年营收由488/541/596调整至538/608/662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62/182/202调至154/177/202亿元。公司作为龙头将持续享有更多资本市场改革红利,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出台对行业的影响超预期;市场波动对行业业绩、估值的双重影响。
新华保险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0-11-02 68.58 -- -- 64.99 -5.23%
64.99 -5.23%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14.6%;归母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1)Q3单季度增提寿险责任准备金21亿元、长期健康险准备金55亿元,共计减少前三季度税前利润76亿元;2)去年同期高基数。公司增提准备金系考虑传统险折现更新、调整重疾发生率趋势两大假设的改变。 银保渠道推动保费收入增长,负债端表现优于同业。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共实现保费收入1,344亿元,同比+24.5%;1)银保渠道推动保费收入高增。银保渠道同比大幅增长530%,实现保费收入223亿元(其中趸交保费贡174亿元,结构有所改善)。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36亿元,同比+9.4%;2)长期险首年保费收入实现360.0亿元,同比+124.7%,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180.2亿元,同比+12.6%;长期险首年趸交首年保费高达179.8亿元,同比+74,816.7%。公司持续加码规模增长策略,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部分NBVmargin,公司下半年推广“惠加保”附加重疾产品修复价值。 投资端表现优异,投资规模及收益率双项提升。投资规模较2019年末增长7.1%至8,991亿元,前三季度总/净投资收益率分别同比增长0.9/1.2个百分点至5.6%/6.7%,预计为Q1、Q3季度及时把握住资本市场回暖时机。 投资建议: 公司2020年以规模增长策略为主,规模与价值平衡发展。健康险、附加医疗险等高价值率产品优势明显高于同业。2020年下半年公司重视规模与价值并举,预计保费收入仍将好于同业。对应2020PEV为X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保障型保险产品保费增速不及预期;市场波动对行业业绩、估值的双重影响;利率下行带来的险企投资不确定性。
同花顺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0-10-29 140.00 -- -- 153.12 9.37%
153.12 9.37%
详细
业绩持续高增,盈利能力同比有所提升。1)公司2020年1-9月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3.96%和68.45%。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与净利润6.73亿元和3.33亿元,同比增长48.30%和71.80%。业绩增速符合预期。2)公司年化ROE与净利率润分别为24.85%与46.39%,同比均提升了7个百分点。 收入端:交投活跃度升温,预计基金销售为主要增长点。(1)受益于证券市场活跃度高昂,今年以来投资者的金融需求增加,上半年公司基金销售收入增长153%;第三季度股基成交额同比增加122%至1.1万亿元,预计三季度基金销售业务收入持续高增,为第三季度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据易观千帆,截至8月末同花顺app月活数3,789万,领先优势明显。公司移动端流量优势稳固,保障增值电信服务收入增长。(3)1-9月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1.96亿元,同比增长67.48%,合同负债和其他非流动负债合计较年初增长43.90%,作为业绩先行指标保障收入兑现,第四季度收入有望持续高增。 成本端:销售费用与研发投入增加,支持未来发展。(1)公司采取更加积极的销售策略,1-9月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2.06%至2.03亿元。(2)1-9月研发金额为4.06亿元,同比增长25.12%,占营收的比例为24.40%。公司继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进行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不断升级现有产品及服务,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并为基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未来业务增长点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公司计划使用自筹资金投资建设同花顺未来科技园项目,项目拟投资金额为14.02亿元人民币,有利于协同创新、产业上下联动,促进公司各条新产品线、新业务线的研发工作。 估值 鉴于市场活跃度较高,2020年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速增长。维持公司原有预测,预计20/21/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16/1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34/2.99/3.57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市场行情不及预期,政策不确定增加,技术+流量变现遇阻。
旗滨集团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0-04-29 4.77 -- -- 5.83 16.37%
9.98 109.22%
详细
公司发布 2020年一季报 ,收 一季度营收 12.99亿元 ,减 同减 29.22% ;归母净利 利 1.61亿元,同减 23.39% ;EPS0.06元减 ,同减 25% 。一季度疫情冲击行业,公司业绩下滑幅度总体可控。 支撑评级的要点一季度玻璃量减价增,毛利率与费用率同升:一季度公司玻璃行情呈现量减价增的趋势。毛利率34.1%,同增9.7pct;各项费用率22.2%,同增9.4pct。 扣除费用率后经营利润率为 11.9%,同增 0.3pct。经营现金流出 2.39亿元,同减 324%;负债率 40.9%,同减 2.1pct;对外投资同比大幅增长。 一月份平板玻璃景气度达到高峰,后续库存压力下毛利率 或受冲击: :2020年一月份平板玻璃景气度达到景气顶峰,单箱含税价格接近 90元,这也是公司一季度平均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随着疫情影响,2-3月份出货量减少,影响收入规模。后续玻璃厂商普遍压价去库存,价格快速下滑,预计后续对平板玻璃毛利率冲击较大。 节能玻璃成重要增长点,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2019年公司节能玻璃销量同增 212.2%,价格同增 10.3元/平,是公司重要业绩增长点。按照公司规划,2022年节能玻璃产能将达到 3,715万平,2024年达到 30亿元收入。 同时公司进军药用玻璃和电子玻璃也将为公司带来约 15亿元收入。 疫情冲击下行业风险释放,后续仍有投资价值:当前玻璃行业受疫情冲击,厂商压力较大普遍压价去库存,价格加速下滑,行业风险持续释放。 预计后续随着竣工回暖,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 估值考虑后续公司加大节能玻璃等高毛利业务的投入,我们调升业绩预期。 预计 2020-2022年,公司营收为 96.61、109.21、120.29亿元,归母净利为14.28、16.16、17.32亿元,EPS为 0.53、0.60、0.64。维持公司 买入 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疫情冲击持续发酵,竣工回升不及预期,新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垒知集团 建筑和工程 2020-04-08 8.74 -- -- 12.09 37.39%
12.79 46.34%
详细
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下降,现金流指标改善:公司各项财务指标进一步提升,毛利率29.8%,同增3.5pct;管理费用率下降。现金流相关指标表现改善,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率分别提升0.07与3.17;经营现金流同增295.80%,收现率同增8.71pct。 外加剂销量与毛利同增,产能加速布局领跑行业:公司全年外加剂销量117万吨,同增23%;单价2,022元,基本与2018年持平。随着产能扩大以及原料成本下降,吨成本有所下降,吨毛利突破600元,涨幅可观。 目前公司合成产能约100万吨,未来进一步在重庆、云南等省份铺设产能,预计2021年达到160万吨,在产能布局与规模效应继续领跑行业。 多重因素催化,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巨大:在化工退城入园,机制砂占比提升,客户集中等多重因素催化下,行业集中度将在3-5年内快速提升,CR3有望接近40%。目前全行业参与者将近1,000家,符合当前政策要求有潜力长期生存的企业不超过300家,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巨大。 行业需求复苏弹性大,集中度提升趋势加速:受疫情冲击建筑行业复工推迟,后续随着赶工推进下游需求进一步旺盛,行业需求短期提升弹性较大。同时发改委15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机制砂普及,将进一步推进下游对减水剂技术服务的需求,龙头企业优势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加速。 估值 考虑疫情短期影响公司出货量,我们调整公司业绩预期。预计2020-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6.71、48.83、59.13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4.88、6.70、8.34亿元,EPS 分别为0.70、0.97、1.20,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新建产能不及预期,房屋施工需求下滑,原料成本变动,行业集中放缓。
塔牌集团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0-03-09 12.17 -- -- 13.18 4.03%
14.33 17.75%
详细
前三季度业绩小幅下滑,四季度业绩改善明显:2019年上半年,受广东省内春季雨水影响公司出货量有所减少,前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速有所下滑,同时毛利率有所下滑,费用率有所提升。四季度以来,省内施工强度明显提升,水泥需求高涨,单季归母净利达到6.81亿元,同增43.46%。 公司完成复工,出货量恢复明显,疫情影响总体可控:近期公司已经实现全面复工,2月中旬至今,公司出货量稳步恢复,粤东地区水泥价格有所下调,但幅度不大,肺炎疫情对公司影响总体可控。 看好2020年广东省内需求,公司或高度受益:从2020年各个省份产能投放情况,省政府财政情况以及土拍市场情况,预计2020年广东、安徽、河南、山东等省份区域内水泥景气度较高。公司深耕粤东市场,2020年预计万吨二线将正式达产,有望成为省内景气度提升的受益者。 行业需求复苏弹性大,公司估值提升空间高:当前受疫情冲击建筑行业复工推迟,后续随着赶工推进下游需求进一步旺盛,行业需求短期提升弹性较大。同时当前资金宽松环境下,基建投资提升确定性较大,公司市盈率相对较低,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估值 考虑后续公司产能达产以及复工后水泥价格上涨弹性大,我们调升业绩预期,预计2019-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8.91、80.82、85.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4、19.80、20.94亿元;EPS 为1.454、1.661、1.756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下游复工不及预期,春季雨水延缓复工。
垒知集团 建筑和工程 2020-03-06 9.28 -- -- 9.50 2.37%
12.75 37.39%
详细
支撑评级的要点 公司全年业绩高增,各项财务指标提升:2019年以来,公司经营进入快车道,在2019年上半年地产新开工超预期以及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催化下,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持续保持30%左右的增长,同时利润率稳步提升,费用率有所下降,经营现金流、现金周期等关键指标也有边际好转。 多重因素催化,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巨大:在化工退城入园,机制砂占比提升,下游客户集中等多重因素催化下,减水剂行业集中度将在3-5年内快速提升,行业CR3有望达到30%-40%的水平。目前全行业参与者有将近1,000家,符合当前各项政策要求有潜力长期生存的企业不超过300家,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巨大。 产能布局步步为营,市场份额提升可期:公司作为行业龙头率先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未来有更多产能投放重庆、云南等省份,2021年底合成产能达到160万吨,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产能布局方面的优势。 行业需求复苏弹性大,公司估值提升空间高:当前受疫情冲击建筑行业复工推迟,后续随着赶工推进下游需求进一步旺盛,行业需求短期提升弹性较大。同时当前资金宽松环境下,基建投资提升确定性大,公司市盈率相对较低,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估值 考虑产能建设与行业集中均加速,我们调升业绩预期,预计2019-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3.94、47.14、57.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3、5.16、6.10亿元;EPS为0.582、0.746、0.881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新建产能不及预期,房屋施工需求下滑,原料成本变动,行业集中放缓。
海南海药 医药生物 2017-05-09 13.55 -- -- 13.74 0.29%
13.66 0.81%
详细
支撑评级要点 溢价要约收购,大股东坚定看好公司发展 本次大股东约收购相对现价溢价7%,要约收购1.34亿股,可视为超强力度的增持行为,收购完成后大股东合计持有公司44.08%股份,进一步巩固了控股地位,利好上市公司的稳定发展。此前2016年9月完成的定增中,大股东以12.23元/股,共计16亿元,高比例(54.23%)认购。高比例参与定增、溢价要约收购说明大股东强烈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本次要约收购机会分析 截至2017年5月3日,公司除去大股东持股、6家定增单位限售股,参与本次要约收购的股份有9.89亿股(全部流通股)-2.24亿股(大股东流通股)=7.65亿股,极限假设7.65亿股全部申请参与要约,那么意味着持股人手里将有1.34亿股/7.65亿股=17.51%股份能按照14.5元要约收购,以5月3日收盘价13.53元现价买入,按极限情况进行要约,则盈亏平衡股价为13.53-17.51%*(14.5-13.53)/82.49%=13.31元,也就是说,即使所以流通股都申报要约,股价不跌破13.31元,现价买入不会亏损。 公司深耕大健康产业,积极打造“药-医-器械”多核驱动 公司积极推进“药-医-器械”三大板块建设:先后参股重庆亚德、金圣达,成立海药大健康管理公司,搭建互联网医疗平台和大健康管理平台,顺应分级诊疗趋势布局基层远程医疗;加快医疗服务领域布局,积极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积累实体医疗资源;在研项目储备上,目前公司专注神经系统产品、抗肿瘤、心血胍类产品、消化系统产品、抗生素(头孢、培南类)等方向的研发。其中,单克隆抗体产品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应症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即将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治疗肿瘤的新化合物MDM2抑制剂已申请美国专利和PCT专利,正在中美同步开展临床前研究;取得化药1.1类氟非尼酮、化药3.1类多立培南、化药3.1类替比培南酯临床批件3个等;公司目前的二代人工耳蜗处于临床实验阶段,预计今年年底能够上市销售。 评级面临主要风险 新药研发速度不达预期;招标降价超预期;政策影响。 投资策略 我们预计17-18年,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0.13元、0.15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104、90.2倍。公司积极打造“药-医-器械”三大板块,深耕大健康产业;公司在研品种不乏重磅品种,我们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短期从博弈层面来看,目前公司股价13.53元/股,相比大股东增发价格溢价10%,要约收购价格折价7%,安全性高。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康美药业 医药生物 2017-05-05 19.25 23.25 838.26% 21.70 11.68%
22.28 15.74%
详细
公司是中医药全产业龙头公司,业务包括饮片、医药流通、医疗服务等五大板块,增长迅速。我们强烈看好公司智慧药房模式把控医院渠道带动饮片迅速放量,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布局。预计17-1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2、0.99、1.20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3.98、19.84、16.35倍,上调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上调至25.39元。 支撑评级的要点。 中医药承载大国崛起之梦、物美价廉普惠全体老百姓。我们认为国家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并不仅仅反映的是国家领导人喜好,更重要的是:1、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是文化的崛起,中医药作为民族特色的东西,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将中华文化向全世界输出的重任。2、中医药讲究“治未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治疗费用远低于西医,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全面推广将普惠全体老百姓。公司作为中医药龙头企业,不仅会享受到行业红利,同时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药饮片、医药流通、直销业务高速增长:药品零加成背景下药房作为成本中心逐步被医院剥离,药房托管和集中采购模式兴起。借助新模式公司医药流通板块将保持30%的复合增速。智慧药房通过把医院饮片处方导流到公司体系内,掌控渠道终端,公司有望藉此显著拉动饮片销量,保障饮片25%以上增长。直销方面:公司目前有超过20万名直销员,推动保健品和食品板块保持25%以上高增长。 医疗服务板块蓄势待发,逾十个公立医院储备项目不容小觑:公司目前自建或并购4家医院,和各省市政府合作中更有逾10个项目储备,未来两到三年有望通过并购基金等多种方式收入体内,后通过管理费及药品器械供应链方式盈利,模式可复制性强,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中药材价格下跌、业务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人才不足的风险。 估值。 预计17-1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2、0.99、1.20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3.98、19.84、16.35倍,采用分部估值法(贸易业务给25倍,中药饮片、保健品和医药流通业务给35倍,其他业务给20倍),上调至买入评级,目标价由20.00元上调至25.39元。
迪安诊断 医药生物 2017-05-05 28.66 40.22 34.39% 31.30 9.14%
33.90 18.28%
详细
支撑评级的要点 第三方实验室建设提速加快全国化布局,规模化和盈利能力迅速提升。截至2017 年3 月已建实验室31 家,在建4 家,其中2016 年新增实验室10 家,扩张速度大大加快。预计2017 年内可实现全国省会城市全覆盖, 有利于借助实验室网络建设区域检验中心。受益分级诊疗政策推行,检验科外包和区域检验中心将带来更大增值空间。 率先开展渠道整合,全产业链布局将叠加效应放大。公司向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升级,抢先渗透优质渠道资源,重构服务和产品的资源和利益分配体系。并且通过完善产业链,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 开拓特检市场,技术领先打造新的创新增长点。利用先进的分子诊断平台布局特检,检测项目不断扩增;同时开办遗传咨询师培训班及遗传咨询门诊,解决特检后端服务缺口,未来有望开拓新的增长空间。 外延并购加快增长,积极构建“诊断+”生态系统。参与设立多个健康产业并购基金,同时以诊断业务为核心积极向外延伸。目前健检业务快速增长且已开始贡献利润;司法鉴定2020 年预计达10 家。公司的技术实力和领先布局将优先占领市场。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检测质量控制风险;并购整合的管理风险;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估值 预计2017-2019 年净利润达3.91、5.57、7.36 亿元,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0.71、1.01、1.34 元,考虑到市场仍处于成长初期,公司作为行业标杆企业未来具有巨大可持续增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1.10 元。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