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杨伟

华西证券

研究方向: 化工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120519100007,曾就职于东兴证券、方正证券、太平洋证券。...>>

20日
短线
11.11%
(--)
60日
中线
44.44%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4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呈和科技 2023-03-17 50.38 -- -- 50.48 0.20%
50.48 0.20%
详细
公司业绩高速增长,近三年销售毛利率均维持高位43%以上,近五年净利润CAGR达39%,核心产品毛利率均值均高于50%。据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95亿元,同比+21%,2017-2022年五年CAGR达28%;实现归母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25%,2017-2022年五年CAGR达39%。2021年核心产品成核剂和合成水滑石毛利润合计占比约91%,成核剂占比约69%,毛利率近三年均值超过55%;合成水滑石占比约23%,毛利率近三年均值超过53%。随着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毛利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塑料高端改性化步伐刺激成核剂和合成水滑石等助剂市场需求增长。据中商研究院数据,2016-2021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的总产量稳定上涨,2021年产量为2193万吨,同比+6%,较2016年产量增加630万吨,2016-2021年五年CAGR超过7%;改性化率由2016年的19%升至2021年的24%,但与全球近50%的改性化率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测算2025年成核剂单剂需求量有望达到1.5万吨,2021-2025年四年CAGR14.22%;合成水滑石产量年均增长率约保持在15%,到2025年有望达到14万吨。 公司为国内成核剂和合成水滑石主要玩家,国产市场占比大但进口替代率低。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17年-2019年,公司成核剂销量(单剂和复合剂)占国产成核剂比重分别为51.01%、59.73%、68.54%,占国内市场份额由9.52%提升到15.12%;公司合成水滑石是中国石化在使用进口合成水滑石外,目前唯一指定使用的国产合成水滑石,2021年公司实现销售0.63万吨,市占率仅7.90%。成核剂和水滑石当前国内拥有充分的国产替代空间。 募投和技改项目满足下游需求,横向布局抗氧化剂实现降本增效。公司现有成核剂和合成水滑石9200吨,其中成核剂3200吨,合成水滑石6000吨/年;复合助剂产能7800吨/年。IPO募投项目拟建设成核剂6400吨、合成水滑石10200吨、复合助剂20000吨/年,预计2023年建成投产。技改项目将现有产线合计产能提升至3.5万吨/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将拥有助剂产能共7.15万吨/年。公司近期拟收购的科澳化学为抗氧化剂生产厂商,收购完成后将实现公司产品线从复合助剂到单一抗氧剂产品延伸,有助于公司对成本进一步管控,实现降本增效。
黑猫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2-02 15.81 -- -- 17.51 10.75%
17.51 10.75%
详细
事件概述2023年 1月 31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700万-1000万元,同比下降 97.68%-98.38%;EPS 为 0.0094-0.0134元。 分析判断: 原材料价格回落明显,公司业绩反弹趋势确定2022年,公司主要原材料高温煤焦油价格涨幅较大,超过主营产品炭黑销售价格涨幅,公司利润下降明显。从原料端看,受煤焦油焦化产能增速放缓、焦化利润水平下降和产能利用率下降等因素影响,叠加下游产能基数继续加大,煤焦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据卓创数据,2022年高温煤焦油均价约 5343元/吨,较去年上涨约 44%,全年最高价格为 12月上旬,升至 6419元/吨,较年初最低价 4482元/吨涨幅超过 43%。从产品端看,公司主营产品炭黑市场波动较大,虽有上游煤焦油成本支撑,但受下游轮胎企业整体开工率、海外出口先升后降等因素影响,炭黑价格分别在 4月底、 11月两次升高后回落。据卓创数据,2022年炭黑均价约 10064元/吨,较去年上涨约 19%,远低于煤焦油价格涨幅,对公司利润造成挤压。2023年以来,受下游深加工行业对煤焦油高价抵触影响,高温煤焦油价格大幅回落,卓创显示,截至 2023年 1月 31日,煤焦油价格已回落至4593元/吨,较去年均价跌幅超 16%,炭黑价差持续扩大。我们预计,随着焦化置换及新建产能陆续投产,煤焦油价格有进一步下行空间;疫情放开后国内经济恢复,下游轮胎企业需求将逐渐好转,当前公司基本面利空出尽,业绩反弹趋势确定。 导电炭黑市场空间巨大,炭黑龙头转型进程加速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导电剂中导电炭黑占比达 60%,为当前主流导电剂,而导电炭黑主要依赖进口,国外厂商包括日本狮王、美国卡博特、法国益瑞石、赢创德固赛等,亟待实现进口替代。据水晶球财经,2021年国内导电炭黑供给 98%来自益瑞石,为 1.5万吨。由于锂电池产量快速增长,供需未来将严重失衡,经测算 2023年全球导电炭黑需求预计超过 6万吨。益瑞石现有产能 2万吨,其中供给国内仅 1.5万吨,新增产能 2.5万吨预计 2024年 6月以后投产;卡博特新增产能 1.5万吨预计 2024年以后才能投产,因此 2023年全球导电炭黑市场空间巨大。公司作为国内炭黑龙头,于 2022年 7月和 10月发布公告,分别在内蒙古乌海和江西乐平新建 5万吨、2万吨/年超导炭黑项目,加速向高端产品转型。该产品已向下游客户实现送样,目前正处于测试验证阶段。我们预计,随着下游电池厂商将目光逐渐转向国内更具性价比的导电炭黑,公司项目建成投产将为公司利润提供新的增量,有助于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国产替代浪潮中占领先机。 投资建议公司我们调整之前的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90.52/100.06/113.68亿元(此前分别为 94.29/101.14/111.1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1/5.11/7.08亿元(此前分别为 0.80/5.07/6.95亿元),EPS 分别为 0.00/0.68/0.95元(此前为 0.11/0.68/0.93元),对应 2023年 1月 31日收盘价 15.79元 PE 分别为 13161/23/17倍。公司为炭黑行业龙头,年前原材料煤焦油价格高位导致业绩承压,当前价格已大幅回落,我们预计随着导电炭黑国产替代加速,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下行 及市场景气度回升,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维持 “增持”评级。
金奥博 基础化工业 2023-01-18 12.29 -- -- 14.60 18.80%
14.60 18.80%
详细
民爆智能装备龙头,政策推动民爆行业机器换人公司是民爆智能装备行业起家,实控人明刚、明景谷父子均为民爆行业资深专家。2021年12月工信部提出持续推进民爆行业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到2025年现有危险岗位操作人员机器人替代比例不低于40%,民爆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达3级及以上的企业超过2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民爆品生产企业的销售许可证有效期仅为3年,换发新证需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公司是国内行业龙头,市占率较高,在国内外智能化生产线已建设近200条,智能化产线和机器人已用于国内外120多家炸药和雷管生产企业。22年中标西凤酒和浙江凯恩特种材料项目,智能装备切入白酒和电气用纸生产行业。 兵器工业集团大力推行“黑灯工厂”,“机器换人”市场空间广阔根据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公众号,2022年9月13日,兵器集团与47家涉火涉危单位签订“人机隔离、机器换人、黑灯工厂”专项责任书。根据淮海工业集团官网,淮海工业集团要求在2024年年底前,企业所有涉火涉危产线、场所、岗位实现“人机隔离、机器换人、黑灯工厂”改造,建成3条符合“黑灯工厂”标准的生产线。22年12月20日,兵器集团董事长强调毫不动摇加快推进“人机隔离、机器换人、黑灯工厂”专项任务,这是集团公司必须完成的重点工作。 公司21年年报表示已中标某军工企业销毁装备两个采购项目,首次进入了拆弹设备领域,研制的自动筛分系统已经完成了功能测试,即将进入火药装备领域。公司与下游军工客户在民爆领域已建立多年合作关系,并成功切入军工智能装备领域,“机器换人”提供了广阔市场,公司有望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电子雷管替换普通雷管,市场空间扩大5倍工信部2018年提出将普通雷管转型升级为数码电子雷管,按一定比例进行产能置换。2021年12月工信部提出要全面推广工业数码电子雷管,除出口和特殊用途,2022年6月底前停止生产、8月底前停止销售除工业数码电子雷管外的其它工业雷管,2022年11月单月电子雷管渗透率已达91.2%。 根据壶化股份招股书,普通雷管价格大约3元/发。根据保利联合在投资者关系平台回复,电子雷管价格是传统雷管5倍,相同用量下雷管市场空间扩大5倍,毛利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毛利润同样扩大5倍。公司近年来通过并购方式获得大量雷管和炸药产能,产能置换也已基本完成。公司22年3月份电子雷管产能仅1300万发,22年8月份产能已达8522万发,此外还有工业炸药产能11.5万吨,预计民爆器材23年贡献较大增速。 短期负面影响已消除,业绩弹性较大近年来公司持续并购民爆资产,营收保持较高增速,22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8.96亿元,同比增长71.93%。由于整合初期均需要对相关生产线进行扩能和技术改造,投入较大。受疫情影响,下游民爆行业需求较为低迷。此外受2021年山东栖霞金矿发生重大爆炸事故,民爆器材原材料硝酸铵价格大幅上涨等影响,公司净利润增速较低。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微增2.34%。目前公司产能置换、技改等已基本完成,经济复苏背景下下游需求回升,短期负面影响已基本消除。 投资建议工信部政策推动下,公司作为民爆智能装备龙头,核心受益于民爆行业“机器人换人、自动化减人”。公司22年3月份电子雷管产能仅1300万发,22年8月份产能已达8522万发,预计23年将贡献较大增量。兵器集团与47家涉火涉危单位已签订“人机隔离、机器换人、黑灯工厂”专项责任书,预计智能化改造将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公司与军工客户在民爆设备领域已有多年合作,目前也已进入拆弹设备和火药装备领域,有望获得一定市场份额。我们预计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11/23.25/31.25亿元,同比增长48.6/92.0/34.4%,归母净利润0.78/2.41/3.54亿元,同比增长96.3%/207.2%/47.2%,EPS为0.23/0.69/1.02元,对应2023年1月13日12.10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54/17/1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新增产能建设和释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十四五”装备更新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生产的风险等。
上海石化 石油化工业 2022-12-13 3.29 -- -- 3.31 0.61%
3.57 8.51%
详细
2022年11月22日,国资委发布新闻,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成功应用于氢动力电车,该材料运用能够减少车头罩重量,降低运行过程中的能耗,有助于提升续航里程、舒适性和隔音降噪效果。 分析判断:具有整体规模实力的一体化炼化企业截止2021年底,公司具有1600万吨/年综合加工原油能力和乙烯70万吨/年、有机化工原料428万吨/年、塑料树脂100万吨年、合纤原料109万吨/年、合纤聚合物59万吨/年、合成纤维26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并拥有独立的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系统,及海运、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配套设施。2021年,受原油价格上涨及国内经济随新冠疫情逐渐复苏,下游端需求回暖,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2.80亿元,同比增长19.51%,实现归母净利润20.0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8.50%;2022年前三季度受上海疫情、停工检修的影响,公司业绩有所下滑,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77.79亿元,同比-51.96%,实现归母净利润-20.30亿元,同比-201.92%。我们预计随着国际油价逐步下行,以及下游需求复苏,公司炼化业务盈利水平将显著回升。 积极向新材料业务转型,前瞻性布局碳纤维业务公司布局碳纤维历史较长,为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生产技术的企业,关键设备产线自主可控。早在2008年已实现碳纤维原丝生产,并于2021年实现1500吨PAN基碳纤维产线二期投产,公司产品已用于高速地铁等领域。2022年10月10日,公司2.4万吨原丝、1.2万吨碳丝项目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产品性能媲美国外同级别产品。此外,公司与巴陵石化合资的25万吨/年热塑性弹性体项目于2022年6月16日开工建设。我们预计,随着公司新材料项目相继投产,将为公司带来较大的成长动能。 投资建议2022年以来,受上海疫情、原油价格高企和装置停产影响,公司利润有所承压。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896.19/966.94/1050.7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01/8.84/14.20亿元,EPS分别为-0.19/0.08/0.13元。对应2022年12月8日收盘价3.30元,PE分别为-17/40/25倍。我们预计,公司原材料原油价格将在供需格局逐渐改善下回落,公司利润将随之修复;此外,公司积极向新材料产业集约化、高端化转型,新建包括碳纤维、热塑性弹体等新材料项目,未来将有充分发展动能,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波动风险,新材料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远兴能源 基础化工业 2022-12-05 8.25 -- -- 8.65 4.85%
9.95 20.61%
详细
2022年8月20日,公司发布公告,银根矿业已完成相应的公司变更登记手续,届时远兴能源共持有银根矿业60%股权,实现对银根矿业的控制。 分析判断:公司为天然碱龙头,聚焦主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天然碱法制纯碱和小苏打的企业,拥有纯碱产能180万吨/年(全国第四),小苏打产能110万吨/年(全国第一),此外公司还拥有合成氨与尿素产能80、154万吨/年。2021年以来纯碱、尿素行业维持高景气,公司业绩和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21.49亿元,同比+57.81%;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达49.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171.11%;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54亿元,同比-10.95%;实现归母净利润23.45亿元,同比+12.93%。 收购大型天然碱项目,具有巨大成长弹性公司于2022年8月20日收购的银根矿业(60%)旗下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拥有天然碱矿物量约7.09亿吨,是亚洲最大的天然碱矿。银根矿业的天然碱项目计划建设780万吨/年纯碱和80万吨/年小苏打项目,一期计划建设纯碱500万吨/年、小苏打40万吨/年产能,预计2023年6月建成投产;二期280万吨/年、小苏打40万吨/年产能计划2025年12月建设完成。该项目建成后公司纯碱和小苏打权益产能将分别达到615、138万吨/年,有望为公司带来巨大业绩弹性。 投资建议公司新增天然碱制纯碱产能成本大幅低于当前市场上同类公司,明后年下游需求边际向好,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15.96/157.00/204.9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77/44.07/49.65亿元,EPS分别为0.84/1.20/1.62元。对应2022年11月30日收盘价8.12元,PE分别为10/7/5倍。 我们认为,受“双碳”政策驱动,光伏玻璃和碳酸锂市场将持续旺盛,纯碱供需紧平衡态势将延续。随着公司天然碱项目投产释放,低能耗和低污染的天然碱产品将为公司业绩提供充分弹性,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能源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天然碱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泰和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11-25 20.69 29.58 166.97% 23.05 11.41%
27.98 35.23%
详细
芳纶盈利稳步提升,进入扩产周期全球芳纶需求将由2021年的11.74万吨提升至2026年的16.90万吨,CAGR约7.6%,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的39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63亿美元,CAGR 约为9.7%,未来芳纶主要新增需求来自军用防护、民用防护等领域。目前公司拥有对位、间位芳纶产能分别为0.6、1.1万吨/年,公司拟募集30亿元用于对位、间位芳纶的扩产,2022年8月公司非公开发行已获得证监会核准批复,未来随着公司芳纶的持续建设扩产,预计在2025年公司对位、间位芳纶产能均将超过2万吨。公司芳纶进入新一轮投资周期,且毛利率水平较为稳定,未来有望持续为公司带来稳定的α。 氨纶周期见底,静待行业回暖氨纶行业经过2021年一轮大幅上涨后,由于行业持续扩产叠加下游需求受疫情影响,氨纶价格持续走跌,2022年8月氨纶价差跌至负值,开工率跌至50%左右的历史低点,此后氨纶价差逐步回暖,开工率逐步恢复,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回暖,氨纶行业盈利能力有望走出底部区间。公司目前拥有氨纶产能8万吨/年,未来还将持续扩产,我们判断2022年Q3是公司氨纶业务的至暗时刻,未来静待曙光。 布局芳纶涂覆,打开成长新曲线根据公司公告显示,公司3000万㎡/年芳纶涂覆中试产线预计于2022年底建成,2023年将陆续进入投产、送样阶段,我们预计到2025年芳纶涂覆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10%左右,若按照单㎡3元价、格盈利1元计算,芳纶涂覆市场、利润空间分别有望达到90、30亿元。公司作为芳纶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布局延伸,具有极大的优势,未来公司有望在芳纶涂覆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投资建议 由于本轮氨纶幅度下跌超预期,而目前氨纶在触底回升阶段,我们调整之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67/42.74/65.60亿元(此前分别47.76/61.57/77.34亿元),同比-19.0%/19.8%/5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1/6.85/10.32亿元(此前为5.90/9.22/13.24亿元),同比-52.3%/48.7%/50.6%;EPS分别为0.67/1.00/1.51元(此前分别为0.86/1.35/1.94元),对应2022年11月22日收盘价20.89元,PE分别为31/21/14倍,我们看好公司在氨纶行业景气度触底,同时芳纶稳定的α以及未来公司在芳纶涂覆领域将形成的0-1的重大突破,公司未来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化工新材料公司,给予目标价30.00元,对应2023年30倍PE,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氨纶持续下行、芳纶投产进度不及预期、芳纶涂覆进展不及预期、非公开发行不确定性等风险。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11-24 8.15 -- -- 9.27 13.74%
10.71 31.41%
详细
[事件概述]1,公司2022年11月16日发布公告,已完成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授予登记工作,股票授予5996万股,授予价格为4.81元/股。 2,公司2022年11月15日发布经营简报,2022年1-10月,公司累计营业收入1353.51亿元,同比增长28.94%,累计新签合同额2498.35亿元,同比增长18.29%。 分析判断:股权激励完成授予,利于公司未来成长。 公司此次激励的股票来源为公司已回购的A股普通股,根据2022年11月4日公告,公司于11月2日完成回购股份599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98%,回购均价为8.5055元/股,使用资金总额为50998.94万元,该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人数为485人,基本覆盖总部高管与公司核心人员,将显著提升员工积极性,并将企业发展、股东利益与员工利益协同一致。我们认为股票激励结合公司已开展的研发骨干跟投项目15%、成果转让或转化净利15%、项目提成等激励机制,使公司自总部至二三级公司核心人员均纳入健全的激励体系,在公司确立打造两商(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的战略大背景下,一方面有利于工程业务降本增效,也利好近两年以来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实业项目快速达产与落地,保障业绩持续增长。根据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的业绩考核要求,2023-2025年扣非ROE分别不低于9.05%/9.15%/9.25%,以2021年为基数,2023-2025年扣非净利复合增速均不低于15%。 工程业务订单与业绩均保持稳健增长,海外市场潜力较大。 公司1-10月营业收入增长29%,新签订单额同比增长18%,其中国内与海外订单分别为2280/218亿元,分别同比+22.3%、-11.92%,以公司公告数据测算目前在手订单额3956亿元,为2021年收入的2.87倍,是工程业务持续增长的坚实保障。公司今年三季报收入与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33.24%/28.35%。公司过去五年海外新签订单平均占比为34%,近两年受疫情影响,2021年、2022年1-10月新签订单占比降至18%、9%,我们认为公司在全球疫情稳定后的海外市场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主要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公司已向世界一流工程公司加速迈进,过去五年新签订单增长近三倍、净利润超一倍增长,对比美国福陆同期收入下降三成以上、近三年连续亏损,因此公司在全球工程领域竞争力持续增强,根据公司2022年9月15日公众号信息,公司已与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签署施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将投资约100亿欧元;公司海外开拓效果显著,根据公司11月6日与11月9日公众号信息,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及总承包的哈萨克斯坦最大化工项目竣工,显示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工程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发展空间巨大。 新材料即将突破,是公司利润的重要增长极。 新材料实业是公司打造两商战略的关键一环,2022年为公司新材料发展的黄金元年。公司今年三个新材料项目中,华陆气凝胶与东华PBAT项目均一次性开车成功,其中5万方气凝胶项目11月6日顺利通过72小时性能考核,正式进入平稳运行阶段;根据公司8月1日公告,20万吨己二腈装置顺利打通全流程,开车成功并产出己二腈优级品。以目前卓创丁二烯价格测算己二胺生产成本约1.4万元/吨,10月己二胺市场报价为2.65万元/吨,按一期最大产能30万吨计算,达产后盈利将极为可观。我们认为己二腈流程打通说明已无大的技术障碍,如完成消缺实现高负荷稳定运行,将意味着公司新材料业务完成重大突破。公司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目前POE、HPPO、MCH、环保催化剂、尼龙12等新材料项目均进展顺利。 根据公司2022年3月19日公众号信息,“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为到“十四五”末,化学工程、实业业务、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分别占比60%、15%、3%、18%、5%,根据我们盈利预测,对应实业业务2025年收入规模为300-400亿元,较2021年的50亿规模有五倍以上增长。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实业项目进度变化,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73/1818/2057亿元(此前2022-2023年预测值为1570/1786亿元),同比增长14.1%/15.6%/1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84/101亿元(此前2022-2023年预测值为75/97亿元),同比增长21.2%/49.2%/20.6%,EPS分别为0.92/1.37/1.66元,对应2022年11月23日收盘价8.28元PE分别为9/6/5倍。公司目前估值优势明显,市场预期差极大,工程业务在手订单充足,业绩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为新材料实业项目发展的黄金元年,己二腈达产后将大幅增厚公司净利规模。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材料实业项目达产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吉林化纤 基础化工业 2022-11-23 5.75 -- -- 5.57 -3.13%
5.57 -3.13%
详细
2022 年11 月18 日,公司1.2 万吨碳纤维复材项目首条碳化线一次开车成功,该条碳化线是国内自主设计安装单体产能最大的首条平铺碳纤维生产线,通过对设备升级改造,年产能可达到3000 吨以上。 分析判断: 碳纤维需求多点开花,新能源行业助推市场景气度攀升近年来,我国碳纤维产业保持积极发展态势,以风、光为主的电力新能源快速增长拉动了碳纤维需求。据赛奥碳纤维数据,2021 年国内碳纤维市场维持供不应求态势,全年总需求为6.24 万吨,同比增长27.7%,其中国产碳纤维供应量为2.93 万吨,占总需求的46.9%,同比增长58.1%。其中风电领域需求量最大,为2.25 万吨,占比36.1%;此外,体育休闲、碳碳复材、压力容器需求量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28.1%、11.2%、4.8%,赛奥预测2025 年国内碳纤维总需求将达到15.92 万吨,2021-2025 年4 年CAGR 达26.38%。随着风电叶片大型化趋势逐渐明朗,传统玻纤亟需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替代。2022 年上半年,国内多家企业发布了以碳纤维或碳玻混拉板材大梁的叶片,包括运达股份YD110(110 米)、明阳智能抗台风型海上叶片(111.5 米)、上海电气S112(112 米),北极星风电网预计到2025 年风电领域碳纤维需求达9 万吨,2021-2025 年4 年CAGR41.42%。本次开车项目为2021 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产品碳纤维拉挤板材主要用于风电叶片生产,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能增厚公司收入15.40 亿元。 公司所属集团多年技术深厚积淀,前瞻布局碳纤维一体化业务2007 年公司所属吉化集团国内首创T300 级PAN 基碳纤维工业化生产技术,并于2011 年实现5000 吨碳纤维原丝项目投产;2019 年,经鉴定吉化集团25-50K 大丝束碳纤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吉化集团把握行业机遇,前瞻性布局碳纤维一体化项目,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现已形成年产6 万吨碳纤维原丝、3 万吨碳丝、复材1 万吨的生产能力。随着2022 年下半年15 万吨原丝项目、国兴1.5 万吨碳化项目、1.2万吨复材项目陆续投产,年底集团将具备年产16 万吨原丝、4.9 万吨碳丝、1.5 万吨复材产能;到“十四五”末期,预计原丝、碳丝、复材年产能分别可达到33 万吨、10 万吨、7.5 万吨/年。我们预计公司作为具有规模化成本优势的碳纤维厂商,将充分受益于下游巨大供需缺口,第二成长曲线迅速打开。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产品价格变化与新产能进度,我们调整之前的盈利预测, 预计2022-2024 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7.12/42.61/47.15 亿元(此前2022、2023 年为37.68、58.9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0/1.77/3.15 亿元(此前2022、2023 年为1.46、4.59 亿元),EPS 分别为0.02/0.07/0.13 元(此前2022、2023 年为0.07、0.23 元),对应2022 年11 月21 日收盘价5.76 元PE 分别为284/80/45 倍。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粘胶长丝与短纤利润有望实现修复;此外,公司募投项目单线3000 吨碳丝生产线实现投产,叠加未来国兴碳纤维注入,公司碳纤维碳丝与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将业品为绩带来新的增量,公司成长曲线逐步打开。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碳纤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中复神鹰 2022-11-17 49.01 -- -- 52.38 6.88%
52.38 6.88%
详细
碳纤维需求多点爆发,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受益于国外碳纤维进口限制和风电装机潮的加持,2020年以来国内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当前碳纤维海外进口占比仍超过50%,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据赛奥碳纤维数据,2021年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6.2万吨,同比增长27.7%,其中国产纤维供应量2.9万吨,占总需求的46.9%,同比增长58.1%。受益于国产大飞机量产及风光储等领域的需求继续攀升,国内碳纤维市场空间也将持续打开,赛奥预计2025年国内碳纤维需求量15.92万吨,2021-2025年4年CAGR26.40%,其中国产碳纤维9.72万吨,占比达61.01%。 业绩增速显著,产品结构优化提升盈利水平2018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归母净利润也实现快速提升。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3亿元,同比增长120.44%,实现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7.01%;2021年上半年公司航天航空用碳纤维销售占比由2018年的2.6%提升至13.9%;销售毛利率由2018年的11.48%升至2022Q3的47.98%,同比+36.50pct;净利率由2018年的-7.95%大幅转正至2022Q3的29.17%,同比+37.12pct。此外,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2亿,同比上升106.12%,超过2021年全年水平,实现归母净利润4.23亿元,同比增长112.09%。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显著增厚公司利润。 国内民用碳纤维龙头,干喷湿纺产品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公司碳纤维产能和产量均位居国内前列。截止2022年6月,公司产能1.45万吨/年,扩产项目西宁二期预计于2023年上半年全面投产,届时产能将达2.85万吨/年。2020年公司碳纤维产量3777吨,占国内产量达20.98%。从下游来看,公司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在国内碳/碳复材、储氢气瓶的国内市占率分别为60%、80%。据公司公告,预计2023年公司产品在国内风光氢下游应用市场占比约40-50%,销量合计超过1万吨。 与湿法纺丝相比干湿法纺丝可以进行高倍的喷丝头拉伸,纺丝速度是湿法的3-4倍,明显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目前国内大部分碳纤维制造企业仍以湿法纺丝工艺为主。公司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千吨级碳纤维原丝干喷湿纺工业化制造技术,公司现原丝制备单线规模达5000吨/年、碳纤维单线规模达3000吨/年,为目前全球单线产能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 产品对标国际领先企业,有望率先实现国产替代公司现有产品已实现了对国际龙头东丽T700级、T800级、T1000级的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强高模型等类别碳纤维的品种覆盖。预计随着募投项目陆续投产,公司凭借业内先进干喷湿纺技术和低成本优势,在进口受限和市场供不应求的态势下,有望率先实现国产替代。此外,公司目前正加大航天航空和军用产品研发力度,未来相关产品有望贡献新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1.81/30.98/43.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9/8.78/12.23亿元,EPS分别为0.67/0.98/1.36元。对应2022年11月14日收盘价46.85元,PE分别为70/48/34倍。受“双碳”政策驱动,碳纤维下游市场尤其是风光储领域需求旺盛,预计未来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碳纤维生产成本有望继续下降;同时随着公司西宁二期募投项目和航天航空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项目投产,公司将实现高端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有望持续增长,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风电行业装机不及预期、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辉隆股份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22-11-02 8.15 -- -- 11.09 36.07%
11.09 36.07%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7.94亿元,同比下降 25.50%,实现归母净利润 0.53亿元,同比下降 47.05%。 分析判断: 各项业务稳步推进,供销社控股助力农业强国建设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2.83亿元,同比下降 4.32%,实现归母净利润 5.14亿元,同比上升15.14%,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分季度来看,2022Q1/Q2/Q3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42.39/62.50/37.94亿元,同比分别变动 12.46%/3.04%/-25.50%,环比分别变动 2.04%/47.45%/-39.29%;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09/2.51/0.53亿元,同比分别变动 15.19%/53.56%/-47.05%,环比分别变动 249.38%/19.79%/-78.67%。公司各项业务稳步推进中,另外公司是中国农资连锁经营的倡导者,开创了全国供销社系统农资流通企业上市先河。作为供销社控股企业,公司的宗旨是“服务三农,奉献社会”,将致力于作物营养和保护事业。目前已有多地重启供销社,据中华合作时报微信公众号消息,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小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小岗村供销合作社理事长周群之接受采访时表示:“供销合作社应在现代农业服务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利用资金、渠道、人才等优势助推农业农村更好更快发展。”公司作为具有“为农、务农、姓农”本质属性的供销社企业,积极响应二十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号召,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 化肥价格短期拖累业绩,年内新增 30万吨/年复合肥产能据 Wind 数据,国内钾肥现货价 Q2/Q3平均价分别为 5194.19/4691.69元/吨,三季度钾肥价格环比下降 10%。公司主要从事化肥、农业产品的内外贸分销业务,也有自主品牌复合肥、农药的生产和销售,化肥价格下降对公司业绩有一定影响。俄罗斯国防部当地时间 10月 29日发布公告称,鉴于 29日乌方在英国专家的参与下对黑海舰队船只和参与粮食走廊安全的民用船只进行的袭击,俄方已暂停执行关于从乌克兰港口出口农产品的协议,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将对世界粮食和化肥供给产生一定影响,我们认为化肥方面,世界供给不稳定因素叠加后续需求回暖有望逐渐平稳,。公司方面,化肥重点项目稳步推进,30万吨/年复合肥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2022年年内投产,届时将持续为公司贡献收入和业绩弹性。 项目陆续顺利投产,精细化工领域持续发力据公司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以薄荷醇为龙头的一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其中 3000吨薄荷醇项目、1万吨间甲酚扩产项目、1.5万吨 BHT 扩产项目均陆续顺利投产。公司全资子公司海华科技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拥有从“甲苯-氯化甲苯-间甲酚-百里香酚-L-薄荷醇”核心产业链的企业。分品类来看: (1)间甲酚价格维持高位: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 9月间甲酚出口平均单价为 14073.75美元/吨,环比+66.35%,同比+67.57%,间甲酚用途范围较广,且随着下游百里香酚和 L-薄荷醇的需求增长,间甲酚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2)饲料禁抗&生猪价格回暖,BHT 与百里香酚持续受益:BHT 与百里香酚均可用于饲料添加剂,禁抗政策与下游养殖业绩改善有望提升产品需求。 (3)据公司公告,公司的薄荷醇已于今年 6月正式量产,目前稳定量产,月产量达到200吨以上,且已获得部分下游食品级和日化级客户认证,销量稳步上升。薄荷醇被广泛应用于日化用品、食品饮料、医药等领域,市场空间广阔,公司薄荷醇的正式量产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分析: (1)俄乌冲突形势严峻引发世界粮食供应担忧叠加国内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公司的农资产品需 求有望持续受益,另外公司今年将新增 30万吨/年的复合肥产能,有望为公司贡献收入和利润弹性; (2)精细化工方面,公司多项目陆续顺利投产,且分品类来看,价格&需求可观,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3)短期内受主产品价格影响,业绩承压。基于此,我们下调 2022-2023年营收入 200.49/244.70亿元至200.47/228.01亿元,下调 2022-2023归母净利润 7.05/10.09亿元至 6.02/8.07亿元,并新增预测 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 242.4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0.17亿元,下调公司 2022-2023年 EPS 0.74/1.06元至0.63/0.85元,并新增预计 2024年公司 EPS 为 1.07元, 2022年 10月 31日收盘价 8.07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13/10/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对外投资风险,化工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利安隆 基础化工业 2022-09-14 60.08 -- -- 62.31 3.71%
64.55 7.44%
详细
2022年 8月 23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中报,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68亿元,同比+40.27%;实现归母净利润 2.74亿元,同比+47.25%; 实现扣非后净利润 2.68亿元,同比+49.55%; 基本 EPS0.43元。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57亿元,同比+58.05%,环比+24.38%;实现归母净利润 1.48亿元,同比+54.40%,环比+17.32%。 分析判断: 抗老化剂业务稳定增长, 成本优化稳健经营。 2022年以来, 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延续态势下, 公司保持整体经营稳健良好。 2022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具体来看,抗氧化剂、光稳定剂、 U-pack 分别实现销售收入 7.95/10.10/2.41亿元,分别同比+30.62%/+30.59%/+56.65%;实现毛利润 1.65/3.79/0.25亿元,分别同比+35.09%/+33.92%/+75.08%。此外,今年收购的锦州康泰为公司业绩提供增量, 2022年 5-6月,实现销售收入 1.17亿元,较上年同期+50.80%。 三费率方面,公司实现稳中有降,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1.33%,同比-1.34pct。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56%/7.45%/1.32%,分别同比-0.77/-0.58/0.01pct,财务费用率上升主要由于借款增加导致利息费用增加,以及欧元及日元贬值,汇兑损失增加。 此外, 截止 2021年底, 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比不足 10%,公司对下游单一大客户依赖性低,公司可以充分将原材料波动传导到下游客户,从而保证利润相对稳定。我们预计, 未来公司将依托在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领域扎实的基础,在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的前景下, 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第二生命曲线正式启程, 多项业务齐头并进。 据 Kline&Co 及上海市润滑油品行业协会的数据,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规模 2019年已增长至 151亿美元,预计至 2023年将达到 185亿美元, 按照我国润滑油添加剂需求量全球占比超过 20%保守预测,国内规模将达 38亿美元。 公司锚定润滑油添加剂领域的广阔发展空间, 2022上半年已完成对锦州康泰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99.82%的股权收购。 锦州康泰现有 9.3万吨润滑油单剂、复合剂产能, 另有在建 5万吨单剂产能将于 2022年 4季度建成投产, 届时总产能将达 14.3万吨, 商品量达 10.4亿吨, 产值达 20亿元。 公司积极布局的润滑油添加剂领域第二生命曲线,与公司目前产品、客户具有协同效应,有利于公司在核心产品上扩大市场供应和客户供应保障能力,建立全球同行业的优势地位,为实现公司的长期战略规划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公司内部核酸药赛道和合成生物学赛道整合成立生命科学部。核酸药赛道公司与吉玛基因合作成立奥瑞芙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已在天津汉沽基地开启 6吨中试车间建设,并已建成生命科学研究所,深入研发核酸药物单体技术; 合成生物学赛道,公司已与天津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已顺利完成聚谷氨酸和红景天苷两个创新成果的所有权转让并积极对接其他项目。 作为前沿领域的生命科学第三曲线未来将为公司业绩成长注入新的动力。 主营产品项目相继投产, 紧抓进口替代机遇。 近期,由于原材料价格高企、欧洲天然气短缺,以及高温干旱持续用电紧张,占据全球抗氧化剂市占率 30%以上的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供给脆弱性上升,有利于中国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的推进,势必进一步加快国 产替代进程。 公司目前以中国总部、香港国际总部双核驱动,美国公司、德国公司、日本公司、国内华南办事 处、华东办事处、西北办事处,以及遍布全球的分销网络已建设完成, 现收入占比中 60%来自国内, 40%来自海 外。 2022年以来公司实现多个主营产品和配套项目投产, 目前珠海一期 60000吨抗氧化剂建设已全面建成投 产, 未来将极大补足公司抗氧化剂的产能短板,为实现持续增长和有效扩大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赤峰基地 6000吨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已于 2021年产能试车完毕, 2022年初已开始释放产能;凯亚基地 3200吨受阻胺类 光稳定剂与天津汉沽基地 5000吨水分散剂项目预计第 4季度投产; 以利安隆珠海为载体启动的年产 20000吨 合成水滑石项目也已取得环评通过批复意见。 依据公司目前的产能设计与规划, 2023年公司总产值将达到 60亿左右。 我们预计,随着公司产能项目完成,公司有望抓住进口替代机遇, 成为中国地区和亚太市场的领军企 业。 投资建议 近年来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公司主营产品持续稳定增长。 我们调整此前 2022年的盈利预测,并新增 23、 24年 预测,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7.86/58.95/70.77亿元(此前 22年为 39.52亿元),同比 +38.9%/+23.2%/+20.0%;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83/7.42/9.56亿元(此前 22年为 5.18亿元),同 比+39.6%/+27.3%/+28.8%; EPS 分别为 2.54/3.23/4.16元,对应 2022年 9月 9日收盘价 60.08元, PE 分别为 24/19/14倍。公司珠海抗氧化剂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填补公司产能缺口,有助于公司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 公司第二成长曲线已为公司贡献可观业绩,未来将伴随第三曲线持续为公司营收提供增量, 我们看好公司未来 多条产线齐头并进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波动加剧风险, 下游需求低于预期、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泰和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09-12 18.03 -- -- 18.54 2.83%
23.05 27.84%
详细
事件概述2022年 8月 30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中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52亿元,同比-8.19%;实现归母净利润 2.91亿元,同比-33.83%;EPS0.43元。 分析判断: 氨纶市场阶段性走弱,芳纶产能释放促进产品结构优化。 2022年上半年,氨纶下游需求市场低迷,价格有所回落,叠加原料价格维持高位,公司氨纶板块业绩结构性调整;公司生产运营、园区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芳纶板块销量、收入和盈利水平再上台阶。2022年上半年,公司氨纶、芳纶分别实现销售收入 9.37、10.08亿元,同比分别-30.60%、+31.48%。受氨纶销量、售价下降和原材料上升影响,2021年半年公司整体实现毛利润 4.92亿元,同比-35.83%。其中,烟台园区部分氨纶旧产能停产,产销同比大幅下降,实现毛利润 1.00亿元,同比-77.27%,毛利润占比由 57.78%下降至 20.46%;芳纶产销量及均价均高于上年同期,实现毛利润 3.90亿元同比+20.88%,毛利占比由 42.22%上升至 79.54%。公司秉承稳健经营的发展策略,财务状况保持合理水平,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6.09%,同比下降 1.21pct,环比下降 4.25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率分别为 1.31%/6.61%/-1.83%,分别同比+0.24/+0.65/-2.1pct。我们预计随着疫情逐步缓和,下游市场需求升温,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实现修复。 截至 2021年底,公司氨纶年均有效产能为 5万吨,另有 4.5万吨氨纶在建产能于 2022年 4月陆续投产,全部建成后氨纶总产能将达到 9.5万吨;公司芳纶年均有效产能 1.15万吨,另有 3.3万吨于 2022年 3月底起陆续投产。公司于 2022年 8月 3日获得定增核准批复,核准公司发行不超过 30亿元,用于投于公司芳纶产业化项目。其中,对位芳纶方面,“宁夏泰和芳纶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1.2万吨/年防护用对位芳纶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 6000吨/年间位芳纶预计 2023年 12月投产、二期 6000吨预计 2024年 12月投产,“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伸长低模量对位芳纶产业化项目”共 5000吨(含 1500吨/年产能搬迁)分两期建设,一期 3500吨/年产能预计 2023年 6月建成、二期 1500吨年产能预计 2023年 12月投产;间位芳纶方面,“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应急救援用高性能间位芳纶高效集成产业化项目”的 7000吨高端间位芳纶差异化产品将于 2023年6月建成投产,“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功能化间位芳纶高效集成产业化项目”年产 9000吨高性能间位芳纶项目将于 2023年 12月建成投产。综合来看,预计到 2023年底公司芳纶产能可达 3.85万吨/年,极大促进公司产品结构优化。 积极拥抱新能源时代,涂覆隔膜助力业绩增长。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也处于高速成长期,带动电池隔膜市场需求激增。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 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 253.7GW,累计同比+175.6%,累计装车量 134.3GW,累计同比+110.6%。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2021年中国锂电隔膜出货量 78亿平米,同比增长超 100%,2022年 H1,全国锂电隔膜出货量为 54亿平米,同比+55%,其中湿法隔膜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9%。芳纶涂覆隔膜具有耐温性高,浸润性好,结合力强、离子电导率高等性能,能够有效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公司现主导或参与高性能芳纶隔膜的研制与生产,可以显著降低行业成本、提升电池隔膜制备技术水平,目前锂电池芳纶涂覆制膜中试 3000吨/年项目已经启动,有望于 2023年上半年投产,为公司业绩带来新 的增量。 增量业务战略齐头并进,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积极拓展增量业务,以新材料领域“卡脖子”产品为重点,确定了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智能穿戴、绿色制造、生物基材料、信息通信、绿色化工共六大增量业务战略发展方向。其中,公司芳纶纸主要运用于绝缘领域,包括变压器、电阻器、电抗器、新能源电机等;另外有蜂窝结构材料领域,作为次受力件,具有减重、耐高温、耐腐蚀的性能,目前公司在蜂窝结构已实现销售;智能穿戴方面,公司权属企业经纬智能科技实现了全球首创的莱特美智能发光纤维产业化生产,首期生产线产能 500万米/年。莱特美纤维通过将发光技术与纤维制备技术结合,赋予纺织品发光、变色等功能,为汽车工业、智能服饰、信息电子、智能家居、玩具饰品等领域提供全新一代赋能材料。目前莱特美纤维正与上述领域龙头企业展开合作,推动应用场景的深度设计与开发,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与创新发展;绿色制造方面,公司绿色整染技术染色效率高,吸附染色后水可以循环使用,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燃动力消耗;处理后的纤维、面料具有抗菌、远红外、负离子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可以颠覆整个染整行业的绿色环保技术,目前“4万吨/年纤维绿色化处理技术产业化项目”已进行环评公示,包括散纤维 2万吨/年,针织布 2万吨/年。此外,公司的复合材料、海藻纤维等产品也按计划推进。随着公司增量业务相继实现市场化运行,有望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未来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我们调整之前的盈利预测,并新增 2023、2024年预测。预计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7.76/61.57/77.34亿元(此前 22年为 39.21亿元),同比+8.4%/+28.9%/+25.6%,归母净利润分别 为 5.90/9.22/13.24亿 元 ( 此前 22年 为 5.32亿 元 ),同 比 -38.9%/+56.2%/+43.6% , EPS 分 别 为0.86/1.35/1.94元,对应 2022年 9月 6日收盘价 17.05元,PE 分别为 21/14/10倍。未来公司随着公司芳纶项目相继投产,公司积极拥抱新材料、新能源时代,多领域增量业务产品实现放量,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芳纶投产进度不及预期,芳纶涂覆隔膜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川发龙蟒 基础化工业 2022-09-08 12.43 -- -- 12.77 2.74%
12.77 2.74%
详细
事件 1:2022年 8月 30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中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3.62亿元,同比增长75.15%;实现归母净利润 7.88亿元,同比增长 67.32%;实现扣非后净利润 6.90亿元,同比增长 126.36%; EPS0.43元。 事件 2:2022年 7月 21日,公司发布关于参与竞拍重庆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49%股权的公告。公司拟通过公开摘牌的方式获取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重庆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49%股权,间接获得其控股子公司重钢西昌矿业有限公司下太和铁矿钒钛磁铁矿资源权益。 分析判断: 磷化工市场需求旺盛,主营产品量价齐升。 2022年上半年,磷化工行业继续保持景气周期,各类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维持高位运行。肥料方面,由于全球粮食危机,肥料供不应求,我国限制了对磷肥的出口,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年 1-7月,我国磷酸一铵出口量为 103.69万吨,同比下降 59.69%。公司充分发挥生产装置配套齐全的优势,主营产品量价齐升,报告期内,公司肥料系列产品、工业级磷酸一铵、饲料级磷酸氢钙分别实现销售收入 28.29/9.73/4.59亿元,分别同比+63.78%/+86.18%/+61.16%。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22H1肥料级磷酸一铵(55%)、复合肥、饲料级磷酸氢钙均价分别为 3659.93/3659.88/3288.74元/吨,分别同比+44.99%/+48.59%/+81.32%。公司根据下游行业需求增长以及存量市场供需格局实际状况,保证了自身资源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有效降低了产品成本,利润实现较大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肥料系列产品、工业级磷酸一铵、饲料级磷酸氢钙分别实现毛利润5.45/3.62/1.71亿元,同比+54.29%/+164.35%/+217.08%。此外,公司坚持以精益管理为抓手,成本管理优势凸显,各项费用率均在同行业处于较低水平。2022年 H1,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87%/5.22%/0.26%,分别同比-0.32pct/+0.09pct/-0.14pct。我们预计,未来公司将基于现有产品,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持续开拓高附加值产品,在磷化工竞争格局中保持领先地位。 开拓优质原材料供应渠道,提升自身资源保障能力。 2016年以来,受三磷整治、环保督察等事件的影响,我国磷矿石产量持续缩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磷矿产量 14,440万吨,2020年磷矿产量仅 8,893万吨,产量下跌近 40%,2021年回升至 1亿吨以上。2021年以来,受下游需求的持续拉动以及国内生产的正常化运行,磷矿石产量恢复增长,但行业库存量持续位于低位,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德阳、襄阳两大基地都有丰富的磷矿资源配置,湖北襄阳基地白竹磷矿已投入生产,产能规模100万吨/年。公司于 2022年 6月 27日完成天瑞矿业 100%股权的过户,天瑞矿业达产后每年增加磷矿产能 250万吨,满足绵竹基地绝大部分磷矿需求,届时公司将具备年产 350万吨磷矿的生产能力。两大基地合计配置硫酸90万吨/年,德阳基地配置合成氨 10万吨/年。项目建成投产后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主要生产基地的上游资源保障能力,降低对外购原材料的依赖和减小价格波动对公司盈利能力的不利影响,提升公司磷化工产业链整体价值和核心竞争优势,充分增厚公司业绩。 深化“ 矿化一体”优势,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公司坚持“稀缺资源+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发展模式,持续加码新能源材料板块。德阳川发龙蟒年产 20万 吨磷酸铁锂、20万吨磷酸铁及配套产品项目,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预计于 2024年 12月建成投产,二期项目预计于 2026年 12月建成投产。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备案、环评、安评、能评、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项目于绵竹德阿产业园区加速推进。攀枝花年产 20万吨磷酸铁锂、年产 20万吨磷酸铁和年产 30万吨硫酸项目一期于 2022年 6月 21日落地,预计 2022年 9月开工建设,2024年 9月前投产;二期预计 2025年 1月开工建设,2026年 12月前竣工投产。南漳建设年产 5万吨磷酸铁、年产 40万吨硫酸装置项目预计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之日起 12个月内全部建成投产,公司积极与政府接洽,稳步推进南漳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开展。此外,全资子公司荆州川发龙蟒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完成设立,项目正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公司也积极完善矿产资源配置。2022年 7月 21日,公司发布公告将收购太和铁矿钒钛磁铁矿资源权益。钒钛磁铁矿是以铁、钒、钛元素为主,伴生钪、钴、镍、铬、镓等元素的多金属复合矿,综合利用价值大,是低合金高强度钢、重轨、钒电池、钒产品、钛材等国家重要基础产业的原料,也是国家发改委明确的国家战略资源。当前,全球钒钛磁铁矿探明资源总量约 400亿吨,中国钒钛磁铁矿探明资源储量超过 100亿吨,主要集中在攀西地区。据统计,攀西地区保有储量约 90亿吨,远景资源 147亿吨,其中钛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 90%、钒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 62%。太和钒钛磁铁矿自 1988年开采以来生产规模从建成时采选 70万吨/年逐年扩大,目前开采规模已达 300万吨/年,选矿规模达 800万吨/年。太和现有钒钛磁铁矿储量 1亿吨且该矿深部及周边矿权储量丰富,同时也正在办理 1000万吨/年生产规模的采矿许可证。2019/2020/2021年太和铁矿分别生产铁精矿 205.38/164.77/177.68万吨,钛精矿 44.77/35.27/46.01万吨。公司深耕“硫-磷-钛-铁-锂-钙”多资源绿色低碳产业链,本次收购有利于公司获取四川省内优质的钒钛磁铁矿资源,深化“矿化一体”的优势,有利于降低公司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增强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资源安全保供能力,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同时还可依托上游资源优势拓展产业链,促进公司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充分受益于磷化工行业的高景气度,业绩持续超预期,我们调整此前 2022/2023年的盈利预测,并增加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89.91/96.61/123.14亿元(此前 2022/2023年分别为 71.40/80.67亿元),同比+35.3%/+10.8%/+23.6%;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56/13.99/15.94亿元(此前 2022/2023年分别为 7.35/8.48亿元),同比+23.6%/+11.4%/+14.0%;EPS 分别为 0.66/0.74/0.84元,对应 2022年 9月 2日收盘价 12.22元,PE 分别为 19/17/15倍。公司上游优质磷矿资源已部分投产,将为公司原材料提供保障,达到降本增效目的。此外,公司持续深化“矿化一体”优势,完善自身矿产资源配置,将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磷酸铁锂进度不及预期。
亚钾国际 能源行业 2022-08-22 34.79 -- -- 36.80 5.78%
36.80 5.78%
详细
事件概述2022年8月16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7.64亿元,同比增长668.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92亿元,同比增长3584.4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81亿元,同比增长916.98%。 分析判断: 国际钾肥供给受到俄乌冲突影响,供给缺口显著,国内港口库存也出现同比下降世界最大的钾肥生产商 Nutrien预计2022年全球钾肥供给会出现巨大缺口,2022年白俄罗斯将会减产600-800万吨,俄罗斯将会减产200-600万吨。国内港口库存也出现下降。8月11日,国内主要港口钾肥库存约为19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38万吨,同比下降16%;较2020年同期的347万吨下降43%。 公司成功收购彭下-农波钾盐矿,未来两年氯化钾产能有望达到 300万吨/年公司是第一家实现境外钾盐项目工业化生产的中资企业。2022年6月22日,证监会无条件通过上市公司重组收购新疆江之源等七方持有农钾资源 56%股权,取得了对179.8平方公里彭下-农波钾盐矿开采权。此次收购完成后,公司成为亚洲拥有最大钾盐资源量企业,折纯氯化钾资源量为8.29亿吨。根据公司预测,未来两年氯化钾产能有望达到300万吨/年。 三季度公司业绩有望维持高位去年上半年公司钾肥销量15.75万吨,自今年4月开始公司钾肥实现满产满销,月度产量达到8万吨,预计今年第二季度产销量达到24万吨、上半年销量39万吨,同比增长近1.5倍。据卓创资讯,去年第二季度钾肥平均价格为2593元/吨,今年第二季度钾肥平均价格为5170元/吨,同比增长近1倍。 自6月底开始,国内化肥需求进入淡季,据卓创数据国内氯化钾价格仅回落10%左右,低于我们的预期。三季度国内农产品有部分追肥需求,且南半球也进入到化肥需求旺季,钾肥价格有望企稳。 投资建议二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60%,且成功收购彭下-农波钾盐矿,三季度业绩也有望维持高位,维持“增持”评级。我们上调了公司 2022年和 2023年的营业收入由 43.00和 57.00亿元分别至 45.60和 57.00亿元。公司已经完成增资扩股,保障了公司长期扩产空间,下调 2022年的EPS 由 2.64元和 3.60元至 2.33元和 3.14元。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5.60、57.00、72.2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19、27.22、35.33亿元,EPS 分别为 2.33、3. 14、4.07元,对应 8月 16日 34.76元收盘价,市盈率分别为 15、 11、9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钾肥价格大幅波动、老挝贸易政策变化、项目进度滞后。
蓝晓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08-12 86.02 -- -- 88.88 3.32%
90.00 4.63%
详细
事件概述事件一:2022年 7月 30日,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53亿元,同比增长35.51%,实现归母净利润 1.97亿元,同比增长 31.37%,EPS0.60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2.91亿元,同比增长 213.50%。 事件二:2022年 7月 30日,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本次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9亿元,主要用于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材料生产体系扩建项目、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技术营销及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分析判断: 生命科学板块持续爆发,业绩大超预期。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53亿元,同比增长 35.51%,实现归母净利润 1.97亿元,同比增长31.37%,吸附材料产量达 2.18万吨,同比增长 37%;销量 1.98万吨,同比增长 29%。剔除盐湖提锂大型项目来看,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12亿元,同比增长 53%,其中,公司生命科学、金属资源、食品加工、化工催化板块实现高速增长是公司当期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在吸附材料领域,金属资源 、 生 命 科 学 、 水 处 理 、 节 能 环 保 、 食 品 加 工 、 化 工 催 化 领 域 分 别 实 现 营 业 收 入1.02/1.53/1.78/0.67/0.20/0.66亿元,同比增长 53.18%、109.29%、22.84%、28.51%、51.26%、74.73%,“基本仓”整体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在生命科学领域,公司部分产品取得关键性进展,第二代高耐碱性 ProteinA 亲和填料已完成多家客户抗体项目小试验证,综合性能获得客户的认可,后续将根据客户项目进度启动中试。产能方面,新建 50000L/年层析介质生产车间已完成土建,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 2022年 10月底完成调试进行试生产。新产能的建成,一方面将有效缓解现有产能不足,缩短供货周期,提升供应能力;另一方面,新生产车间参照 GMP 规范设计和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持续突破以及未来新产能的持续投产,展现了公司在生命科学赛道上的强劲爆发力以及管理层坚定的信心。 提锂王者地位突显,未来进入丰收期。 在盐湖提锂领域,截止 2022年 7月 30日,五矿盐湖二期改造项目已顺利完成验收,并于 2022年上半年,确认收入。西藏珠峰项目首批设备已完成出厂验收,金纬新材料项目设备完成交付并启动试运行,其他项目按照预定计划正常执行,上述项目将从 2022年中期开始至 2023年中期逐步完成交付、验收。 同时公司于 2022年 5月 9日、2022年 7月 5日、2022年 7月 5日分别发布了与盛鑫锂能、天铁股份、智慧农业的战略合作公告,未来公司将与各方在锂资源开发和利用上加强合作。目前盐湖提锂正处于爆发前夜,公司作为盐湖提锂项目实践的先行者,我们预计未来此类战略合作有望转化为实质性的项目订单。 与此同时,公司在锂资源产业链广泛布局,将提锂技术广泛应用于矿石锂精制、锂电池回收、伴生矿等领域,覆盖赣锋锂业、邦普循环、融捷股份、中伟股份等行业知名客户。我们判断公司未来将在锂电回收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新项目建设持续加码,为公司长期增长保驾护航。 2020年以来,公司新的生产线陆续投产,截止目前,公司综合产能约 5万吨/年,并具有一定的柔性生产能力。目前新增产能方面,除生命科学领域 50000L/年层析介质处于建设中以外,公司 2022年 7月 30日发布可转债预案中显示,公司拟募集不超过 5.9亿元,主要用于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材料生产体系扩建、研发以及全球化营销体系的搭建。未来公司有望凭借在盐湖提锂、其他金属提取等领域先发优势持续保持领先地位,为公司业绩长期增长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投资建议2022年上半年,公司非锂板块增长强劲,生命科学、金属资源、化工催化表现尤为突出,同时盐湖提锂项目将于 2022年中期开始陆续确认,远期生命科学板块带来强大的增长预期,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3.83/30.97/36.45亿元,同比增长 99.4%/30.0%/17.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3/7.31/9.94亿元,同比增长 78.0%/32.1%/36.1%,由于分红除权原因 EPS 调整为 1.68/2.22/3.02元/股,对应 2022年 8月 9日收盘价 82.21元 PE 分别为 49/37/27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材料+设备+服务”一体化差异化竞争模式,新产品线产销持续放量,盐湖提锂开启新征程,生命科学板块打开成长空间,未来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海外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盐湖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4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