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彭琦

国元证券

研究方向: 电子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020523120001。曾就职于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日
短线
10%
(--)
60日
中线
1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芒果超媒 传播与文化 2023-03-09 34.90 -- -- 44.00 26.07%
44.00 26.07%
详细
国有互联网企业基因,弘扬文化强国:芒果超媒是一家覆盖内容生态与渠道分发的完整娱乐核心产业链的国有新媒体公司。依托湖南广电集团,手握OTT 与IPTV 双牌照,具备内容创新核心竞争力。2021 年实现营收153.6 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21.4 亿元,其中芒果TV 互联网视频业务实现112.61 亿元,占比73.34%;新媒体互动娱乐内容制作实现18.78 亿元,占比12.23%;内容电商突破21.57 亿元,占比14.05%。芒果TV 与湖南卫视平台联动发展芒果融媒优势,弘扬文化自信主旋律,形成“内容创作-渠道分发-广告招商-会员运营-运营商联动-IP 开发-艺人经纪-音乐版权-线下实景-元宇宙创新”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传媒全产业链生态。 告别流量粗犷扩张时代,长视频平台回归优质内容:“亏损换市场”等过往粗犷发展模式已成过去式,广告、会员领域竞争白热化。公司通过不断打造“现象级”的行业爆款,坚守芒果特色精品内容制作护城河,持续锻造“芒果出品”内容品牌。广告端,通过优质自制综艺及剧集,吸引大批优质广告主入驻、冠名;会员端,公司积极创新会员运营,加强权益互动,会员用户规模有望持续上行。2022 年期间公司两次上调会员价格,年末有效会员规模仍创新高达到5916 万,同比增加17%,侧面印证了会员价格仍有上调空间,有望迎来“量价齐飞”的增长态势,拉动公司会员收入的双位数增长。运营商端,芒果超媒在2021 年与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文化签订为期三年的框架协议,双方将会持续开展不低于35 亿元的战略合作,在构建大屏生态圈、多屏联动、内容分发等渠道优势明显,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多业态创新成行业新趋势,IP 联动,共同打造营收增长极:提前布局艺人经纪、互动剧、剧本杀、密室逃脱、元宇宙、NFT 数字藏品多业态打开成长空间,巩固娱乐IP 资源,实现资源协同利用,推动平台线上+线下、传统+创新两条腿走路。在后疫情时代有望通过线下门店扩张,带动增量收入释放。 探索电商新路径,构建“内容+视频+电商”的商业闭环:小芒电商定位国货潮牌,彰显文化自信,把控主旋律内容和社会责任。依托芒果TV App 沉淀目标客户,在用户触达、品宣上具备先发优势。品牌内容定调+达人测评种草+社区运营,有效拉动消费转化。2022 年小芒电商全年GMV 同比实现7 倍增长,DAU 峰值达206 万 。伴随物流恢复,生活有序,小芒电商有望入驻更多商家和品牌的加盟,收入放量在即。 投资建议芒果超媒全面布局内容生态,在会员拓展和广告招商领域卡位优势凸显,具备持续推出爆款的能力。且公司积极探索技术革新与业态创新,全面布局VR+数字藏品+密室逃脱+元宇宙新业态,实景娱乐赛道和虚拟现实领域双向发力,疫情放缓后有望带动营收的新增量,推动场景化内容更新换代。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6.71\162.95\188.0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3\24.90\29.39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95\ 1.33\1.57 元/股,对应2023 年3 月7 日34.90 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36.83×/26.22×/22.22×。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广告招商不及预期;会员增长不及预期;文娱行业监管加剧;电商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新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兆威机电 机械行业 2023-02-07 63.80 -- -- 74.97 17.51%
87.77 37.57%
详细
苹果发布会或定在6月。我们判断苹果相关MR产品发布时间大概率定在6月的WWDC,但也不排除在9月秋季发布会发布可能。目前结合多方面信息,预计第一代MR产品DVT设计定型阶段已经完成。现在已进入供应商自检和PVT阶段。预计4月份将进入零部件备货阶段,5月份进入产品组装阶段,所以在正常情况下,6月份的WWDC是最合适的发布RealityOS和MR产品的时间节点。考虑到完成目标备货的时间需要三到四个月,所以在9月完成备货后发布产品的可能性是有的。 果苹果MR产品BOM可能高达1300美金。现在看苹果的MR产品,是有望能够推动虚拟现实和元宇宙应用到一个新高度的产品。通过我们对产品BOM结构的估算,判断其成本可能达到1300美金以上,终端售价预计不低于2000美金,由于一代MR的定位主要偏商务和高端应用需求,配置是达到了XR设备中目前所见最高配置,所以即使定价在3000美金,年出货量仍有可能达到50万套以上。 从从BOM结构看,主要的成本来自于芯片、CCM和显示模组,合的计超过了成本的70%。从苹果MR产品的技术衍生和对产业链带动看,相较于手机和传统消费电子,技术创新带动并形成价值弹性的包括硅基OLED,光学系统以及瞳距(屈光)调节模组等细分领域。对应的公司包括SONY、扬明光/玉晶光、高伟电子、舜宇光学和兆威机电。 投资建议我们在2022年11月发布深度报告《兆威机电:微型传动龙头,静待收入弹性释放》中曾提到过的一个核心观点:在人工智能带动的终端装置智能化应用升级的过程中,微型传动系统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并形成了一个个新的赛道。目前公司在XR中的眼球追踪和屈光调节应用形成了赛道,在汽车中也形成了包括围绕智能座舱相关智能车门,智能显示屏,智能电椅等众多新型应用形成的赛道,还有新型医疗方向上包括胰岛素机器人,妇科自检机器人等智能应用赛道。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EPS分别为0.75/1.75/2.90元,盈利的判断来自于公司在苹果和汽车业务的增长,但基于谨慎性原则,我们对公司在大客户的产品出货量上做了保守估计,假设大客户在24年2代MR上存在超预期的出货,则对公司收入和利润带来较大弹性影响,且公司其他各业务赛道已逐步显露,有望形成长期的成长基础。基于此,我们维持之前目标价不变,继续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苹果MR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立讯精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1-09 28.75 -- -- 33.48 16.45%
34.00 18.26%
详细
大客户去库存已进入尾声。根据观测大客户到货天数变化,我们判断:iPhone 14 和iPhone14 plus 目前清库存已经完成,iPhone14 pro 和promax 产品因为供应链情况,影响了整体出货,部分需求将转到23Q1;Apple watch 的整体去库存结束;Airpods 整体出货量有一定下修,近期还在去库存过程中。 大客户整体出货预期有一定下降,但对于公司业务成长影响有限。 根据近期行业信息梳理和模型测算,我们对大客户在22 年整体出货预期有一定的下修,对23 年出货预期相应做出调整,目前整体来看下修幅度有限。我们对22 年大客户iPhone 整体出货量的测算从原来的225.5M 台调整到221M 台,对应23Q1 的整体出货量修正到50M 台,其中,调升14 pro 和pro max 的出货量,23 年整体出货预计达230M 台;对22 年Apple watch 整体出货量从51.2M 只调减至46.5M 只,维持23 年Applewatch 出货预期47.5M 只;对22 年Airpods 出货量从原预期80M 调减至72M 只,23 年出货预期65M 只。 目前大客户面临下游需求疲软的情况,并对整体需求有一定下修,但公司在各产品线占比有进一步提升趋势,因此整体出货仍有进一步上行空间,并带动公司在23 年业绩成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当前苹果出货端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需求不振的影响,但考虑到公司在产业链中份额的提升,整体上对公司影响微小,且公司的汽车连接器和域控制器等相关业务也在2023 年开始加速。我们认为目前苹果整体订单下修风险已在模型中做了相应的考量,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8/138.1/197.9 亿元, 与之对应的EPS 为1.37/1.95/2.79 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大客户销售情况波动风险,产品单价波动风险,生产良率影响风险;地缘政治影响风险;业务扩张带来的内部管理的风险;美元升值引起财务成本上升风险。
太极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3-01-05 32.10 -- -- 43.17 34.49%
49.68 54.77%
详细
自主可控、数字化服务国家队,信创、数字化两翼齐飞。太极股份深耕中国信息产业30 年,成为国内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和关键行业信息化的领军企业,具备了完善的自主产品体系、成熟的“云+数”服务模式、深厚的行业know-how、领先的品牌和资质、强大的股东资源支持等多方面核心优势。公司定位自主可控的主力军、数据运营的国家队、智能应用的引领者,持续推进产品化、平台化战略转型,重点发力数据库、OA 等信创基础软件和数字政府、产业互联网等运营服务,网安+云服务+智慧应用三大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近3 年分别为55.10%、63.42%、70.90%),未来将充分受益于信创国产化与数字化浪潮。 “云+数”服务模式彰显优势,乘数据要素东风起航。作为政务云和数字政府领域的“国家队”,公司承建了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两大国家级平台,并同步建设部委级平台和省市平台;持续推动北京、天津、海南、山西等地政务云服务业务发展,不断向国资云、行业云扩展,探索政务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公司打造“云+数+应用+生态”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面向政务服务/行业服务的数据赋能输出,在促进公共数据要素市场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深度参与北京数据交易平台和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积累了数据流通交易方面的宝贵经验,将显著受益于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加快推进。 全面布局信创基础软件,拥抱新一轮信创产业浪潮。公司全面布局信创基础软件,构建起覆盖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的完整自主产品体系;2021 年新签信创类项目近30 亿元,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十四五”期间,党政、行业以及央国企信创将迎来全面发展,公司信创业务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1)数据库领域,金仓在党政市场份额超50%,已服务超100 家金融信创试点机构,累计装机超百万套,2019-2021 年收入复合增速达100%,随着信创产业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未来3 年将迎来利润兑现。2)OA 领域,慧点在央企市场保持领先,覆盖65%的国资委直属企业,完成六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全面银行业的布局,产品全栈适配国产化环境。3)操作系统领域,普华在我国Linux 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领先,作为AUTOSAR 高级合作伙伴,车用基础软件已量产超1000 万套,得到市场充分验证,将受益于汽车智能化、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化趋势。 投资建议公司全面布局信创基础软件,在政务云和数字政府领域卡位优势凸显,持续推进产品化、平台化战略转型,受益于信创国产化与数字化浪潮,有望进入新一轮快速成长期。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2、5.69、7.50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76、0.98、1.29 元/股,对应2022 年1 月3 日30.94 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41X、32X、24X。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相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疫情影响下游客户需求;行业竞争加剧。
长盈通 2022-12-22 48.00 -- -- 55.39 15.40%
57.47 19.73%
详细
公司简介公司专注于光纤环及特种光纤综合解决方案的研发、 生产、 销售和服务, 产品涵盖光纤环器件、 特种光纤、 胶粘剂和涂覆材料、 光器件设备, 主要应用于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部件--光纤陀螺中, 主营业务收入中军品占比近八成。 核心看点深耕光纤环产业链, “环-纤-胶-模块-设备” 协同发展。 公司深耕光纤环主业, 以光纤环等特种光器件为核心, 形成包括光器件相关的特种光纤、 新型材料、 机电设备、 光电系统和计量检测服务在内的产业战略布局, 打通“环-纤-胶-模块-设备” 产业链, 打造光纤环及特种光纤领域专业化、 精细化产品和服务全流程解决方案。 自主知识产权覆盖光纤环生产全流程, 核心产品技术领先。 公司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研发, 自主知识产权覆盖绕制、 上胶、 固化、 骨架处理、 光纤环后处理、 粘环等光纤环生产的所有工艺环节, 产品技术发展方向符合国家重点解决“卡脖子” 关键技术领域的战略方针, 多次参与相关部委组织的重大科研项目, 并作为起草单位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编制。 公司核心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突破国外专利壁垒和技术封锁, 保障军工配套和国防安全。 军工客户资源丰富, 战略合作助力技术持续升级。 作为专业化军工配套科研生产企业, 公司下游客户包括航天科工集团、 航天科技集团、兵器工业集团、 航空工业集团、 中电科集团和中船集团等军工集团下属惯性导航科研生产单位, 为部分单位光纤环、 保偏光纤等产品的主要配套供应商和战略合作伙伴。 此外, 公司还向国际知名的光纤陀螺厂商意大利 GEM elettronica Srl 销售绕环设备和光纤环等产品。 投资建议作为光纤环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未来有望受益于惯性导航市场的下游需求增长。 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2/4.1/5.4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1.4/1.9亿元。 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长飞光纤、 星网宇达、 光库科技、 理工导航, 平均 PE(TTM) 约 42x。 首次覆盖, 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验证定型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关联交易占比较高风险。
立讯精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16 31.60 -- -- 33.50 6.01%
34.00 7.59%
详细
事件点评11月13日,公司发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拟向3755名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骨干授予17,202.1万份股票期权,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4%,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30.35元/份,激励对象可在未来60个月内分五期行权。 公司未来实际盈利能力有望高于考核目标下的业绩水准。本次激励计划的行权考核年度为2023-2027年五个会计年度,公司业绩考核目标为2023-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2300/2600/2900/3200/3500亿元,彰显了公司对未来五年增长的强烈信心。但由于公司的iPhone组装业务以投资收益形式体现,未体现在营收考核目标中,因此考核指标未能反映公司全部的增长潜力。同时,随汽车、通信、元宇宙(除大客户外)等业务的加速增长,公司实际收入增长有望超过考核目标下的计划增速。 股权激励产生的费用对净利润影响较小,现金流的补充有望保障业务快速扩张。根据公司公告,若授权日在2022年12月,则公司预计股份支付费用总计16.6亿元,将于2022-2027年分6期摊销,分别为0.55/6.4/4.3/2.9/1.7/0.8亿元,对净利润影响较小。若本次计划授予的1.7亿份股权期权全部行权,预计可募集金额约52亿元(2021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净额73亿元),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同时公司拟募集135亿元的定向增发申请已于11月8日获得证监会批准,资金的募集和现金流的补充有助于保障公司现阶段业务的快速扩张。 择机股权激励助力公司发展进入新阶段。大客户对供应链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连接器和域控制器等相关业务也在23年开始加速,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对公司来讲非常重要,在目前时点做大规模股权激励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已从组件供应商蜕变为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代表着中国消费电子制造的顶尖水平,未来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甚至有望取代富士康成为全球最大的精密制造企业。 投资建议考虑到股权激励费用影响,我们测算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76/138.15/197.87亿元,与之对应的EPS为1.37/1.95/2.79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大客户销售情况波动风险,经济政治风险,业务扩张带来的内部管理的风险。
海光信息 2022-11-08 44.00 -- -- 50.37 14.48%
57.01 29.57%
详细
事件点评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 2022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收38.20亿元, 同比+180.88%, 实现归母净利润 6.52亿元, 同比+424.16%。 其中, 2022Q3单季度实现营收 12.9亿元, 同比+63.6%, 归母净利润 1.76亿元, 同比+6.06%。 收入与利润高增, 持续高研发投入。 1)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38.2亿元, 同比+180.88%, 实现归母净利润 6.52亿元, 同比+424.16%, 公司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满足了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下游客户对国产高端处理器的需求持续增加。 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主要是由于收入快速增长, 以及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所致。 Q3单季度,实现营收 12.9亿元, 同环比+63.6%/-17.4%, 实现归母净利润 1.76亿元,同环比+6.06%/-46.93%, 业绩增速环比下滑, 主要是由于公司收入结构变化, 新产品海光 3号正处于市场推广阶段所致。 2) 公司收入增速高于费用增速, 各项费用率均呈现下降态势。 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 管理费用率、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45%、 2.56%、 26.96%, 分别同比减少 1.04pct、2.31pct、 10.3pct。 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 10.3亿元, 同比+103.22%; 研发投入 13.91亿元, 同比+25.24%, 占营收的比例达 36.42%, 处于同行业较高水平。 公司坚持高研发投入, 秉承“销售一代、 验证一代、 研发一代” 的产品研发策略, 新品开发有序推进。 x86生态优势显著, 海光产品性能突出。 公司在国内率先完成了高端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产品的商业化应用, 产品性能对标国际一线大厂, 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CPU 系列海光 1、 2、 3号产品基于 x86架构,多款产品性能比肩 Intel、 AMD 等大厂产品, 安全可靠, 已顺利导入浪潮、 联想、 新华三、 同方等多家国产服务器厂商。 IDC 预计 2025年中国x86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 525.2万台, 2022-2025年 CAGR 将达 8.74%。 海光 DCU 采用 GPGPU 架构, 兼容“类 CUDA”环境, 软硬件生态丰富,能够较好地适配、 适应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 目前深算一号已实现小批量生产。 公司产品兼容主流生态, 成立“光合组织” ,打造以海光为核心的国产生态体系, 加速拓展国产 CPU 优势市场。 信创国产化浪潮下, 短期冲击不改长期成长趋势。 美国出台新出口管制政策将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 短期对公司股价造成一定冲击。 根据公司反馈, 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短期内运营及财务状况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长期影响需要公司进一步评估。 我们认为, 此次事件将加速公司自主研发的投入力度, 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行业信创市场国产替代潜在空间广阔。 目前海光 CPU 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信、 金融、 互联网、 教育、交通等重要领域。 2022年既是党政信创收官之年, 也是行业信创元年,党政信创将从电子公文向电子政务推进、 从省市下沉到县乡街道; 行业信创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金融、 电信进入落地关键阶段; 央国企信创推广工作计划有望于明年启动。 中长期看,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推出,“十四五” 国家信息化规划有望开始逐步落地, 未来三年, 党政信创、行业信创以及央国企信创的建设将迎来全面加速。 公司作为国内 X86架构 CPU 厂商领军者, 将充分受益于信创国产替代巨大机遇。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稀缺的 X86架构 CPU 厂商, 生态优势显著, 产品性能突出, 新品有序推出, 在主营业务领域的国产替代中具备较大竞争优势,信创国产化浪潮下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考虑到公司产品结构变化, 我 们 略 调 整 盈 利 预 测 , 预 计 2022-2024年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53.01\76.72\129.18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21\15.14\23.78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0.44\0.65\1.02元/股, 对应 2022年 11月 4日 44.34元/股收盘价, PE 分别为 100.93\68.06\43.33倍,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相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新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中美关系恶化无法使用授权技术。
科大国创 计算机行业 2022-11-07 18.57 -- -- 19.38 4.36%
28.35 52.67%
详细
老牌软件厂商切入BMS,车&储联动为公司注入新增长动能。公司是国内资深软件服务厂商,2018年收购国创新能切入新能源BMS领域,并由此进入高成长的“新能源车+储能”赛道,目前形成“行业应用用+软硬件产品+平台运营”“一体两翼”的业务格局。其中,一体做大存量:行业应用奠定公司坚实基本盘,2021年收入12.7亿元,占比达74%,2011-2021年收入CAGR为22%;一翼做实增量:依托BMS核心产品,不断优化完善“智能网联+智慧能源”业务布局,2021年BMS相关业务收入为3.05亿元(YoY+54%);二翼探索平台运营新模式:持续完善智慧物流云平台,创新数智物流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平台能力。 能近期来看,公司业务增长主要依靠传统软件、智能BMS等业务的推动。传统软件业务受益于运营商、政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有望维持稳健增长、贡献稳定盈利。公司作为第三方专业BMS厂商,深耕奇瑞产业链,是奇瑞新能源两款A00级车型(小蚂蚁、冰淇淋)的主要供应商,持续受益于核心客户的高速成长。奇瑞新能源车2021年销量达10.9万辆,实现翻倍以上增长,2022年1-9月累计销售18.85万辆,同比增长191%。公司BMS业务的核心增长逻辑包括:((1))持续深耕奇瑞,伴随奇瑞A00级车销量增长而稳步增长,2022年1-9月国内A00级纯电动车销量前三中,宏光Mini累计销售29.7万辆,“小蚂蚁+冰淇淋”累计共销售13.9万辆,对标宏光Mini,奇瑞A00级车远未到销量天花板;目前奇瑞新能源车销量占比约为21%,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奇瑞通过技术转型、与华为合作等多举措向品牌高端化转型、寻求向上突围,为公司BMS业务拓展打开想象空间。 ((2)横向拓展客户,积极拓展各类新客户,在新能源乘用车、低速车、商用车领域多点发力,覆盖20余家客户;低速车下沉市场潜在需求大,传统低速车厂商向高速车(主要为A00级)转型升级,为BMS业务带来新发展机遇,公司发挥其在系统安全及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拓展了吉麦新能源、雷丁汽车等一批客户。 ((3)纵向延伸产业链,围绕BMS核心产品持续加大PACK、BDU、线束、OBC等相关产品研发,融合至动力总成系统中,动力总成系统过渡产品PACK已在上半年量产出货,涵盖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微型车等多车型;公司拟定增布局电芯,新增年产3GWh动力/储能电池产能,可以为下游客户提供“智能BMS+电池”软硬件一体化产品与服务,将大幅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 远期来看,储能项目落地打开长期成长性,物流云平台培育另一增长点。储能方面,公司以“新型光储充一体化示范工程”为切入点,积极推动储能业务的市场推广,携手三峡集团推动某储能项目落地。公司长期服务于运营商、能源集团等大型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依托广泛的潜在客户基础,储能业务拓展值得期待。云平台方面,公司以“平台+服务”模式创新数智物流应用场景,面向货主、物流企业及货车司机提供数智ETC和数智供应链等服务,为公司培育新的增长点。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25/35.52/51.5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2.50/3.7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9/1.02/1.51元/股。对应2022年11月1日收盘价,PE分别为31.20/18.00/12.15倍。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风险提示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兆威机电 机械行业 2022-11-03 60.50 64.51 54.66% 65.70 8.60%
74.97 23.92%
详细
公司是国内微型传动系统龙头,下游应用领域众多,以定制化商业模式为主,多数产品需要基于客户需求提供设计和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因此需要较高水平的设计开发能力、修模能力以及客户响应能力。 在定制化的商业模式下,我们判断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1)面对定制化商业模式下的大量非标准项目,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表现在经验积累的先发优势上, 即拥有在设计和制造环节的“Know-how”能力;2)公司向平台化转型,在工艺流程中主要体现在设计平台的自主开发、以及提高自动化加工和装配能力上。公司不断提高各环节的标准化模块化能力,平台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工艺的可迁移性,将公司在“Know-how”上的核心竞争力复制和拓展到更多应用领域;3)打造头部客户示范效应,是公司保持市场份额和技术领先的重要因素,为客户的进一步开拓建立背书。三点核心竞争力是公司成为行业龙头并维持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 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公司未来将积极进行产品端、市场端和应用端的延展。在产品端,公司纵向布局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有望成为中国的“美蓓亚”;市场端,凭借公司核心竞争力,海外业务的拓展也将为公司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应用端,我们判断VR/AR 和汽车电子领域将成为公司大规模可持续性的应用场景。 在VR/AR 领域,公司作为微型传动系统龙头,已经具备向头显厂商规模化供应电驱IPD 调节系统的能力(齿轮+电机+电子控制部分),预计有望凭借其领先的精密齿轮技术和对客户快速的响应顺利打入苹果、Pico 等大客户供应链。我们对MR 产品的未来备货量做出谨慎和乐观两种假设:谨慎情况下,若下游新品因为新方案导入而延迟发布,且市场接受度不及预期,我们预计2023-2025 年MR 备货量约40/200/600万台;乐观情况下,MR 正常发布且市场接受度良好,我们预计2023-2025年MR 备货量约150/500/1000 万台。在乐观条件下,公司在XR 领域的布局有望于2025 年之前再造一个兆威。 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的微型传动系统在汽车上可应用点非常多,未来将受益于单车价值量的提升和配套客户的增加,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收入未来3 年有望实现约40%的年均复合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微型传动系统行业龙头,核心竞争力突出,未来无论是单位产品价值量还是应用场景的拓展都有显著可提升空间,尤其是随下游VR/AR 客户的放量和汽车电子领域的拓展,都有望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收入弹性。 我们基于公司未来XR 业务的两种假设进行业绩预判:谨慎情况下,预计公司2022/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8/2.97/4.27 亿元;乐观情况下,预计公司2022/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8/3.28/5.11 亿元。我们采用两种情况下的EPS 平均值,给予公司2023 年50 倍PE,对应目标价91.2 元/股,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格局恶化,VR/AR 市场热度不及预期,汽车电子业务推进缓慢。
澜起科技 2022-11-03 61.31 -- -- 74.49 21.50%
74.49 21.50%
详细
事件点评10月 31日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 Q3及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分别为 9.53、 28.81亿元, 同比增长分别为 9.82%、 80.88%; 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8、 9.99亿元, 同比增长分别为 55.42%、 94.9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3、 7.66亿元, 同比增长分别为 49.23%、 112.39%。 营收及盈利能力环比略有下滑, 互连类芯片持续稳健增长。 单季度营收环比有约 7%下滑, 主要系津逮?服务器平台部分项目受疫情影响交付延迟所致, 其中互连类芯片营收仍保持超 8%环比增长。 归母净利润的降低则主要受股份支付费用及投资收益所累, 剔除之后经营性收益环比提升。 随着 DDR5内存产品渗透率攀升, 公司互连类芯片成长空间巨大。 服务器领域, DDR5内存接口芯片渗透率在 2022年上半年持续提升, 待支持 DDR5的主流服务器 CPU 上量后将更快打开市场。 桌面端, Intel及 AMD 分别推出了支持 DDR5的 Alder Lake 及锐龙 7000系列处理器,将显著加速桌面端向新世代切换, 带动相关配套芯片销售。 公司是全球唯三(公司、 瑞萨电子和 Rambus) 可以提供 DDR5第一子代量产产品的公司, 第二、 第三子代产品已在研发中, 相关内存模组配套芯片也已经提前布局, 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该领域优势。 高研发投入保持 Fabless 公司竞争优势, 新产品研发有序推进即将放量。 公司 Q3研发投入达 1.18亿元, 占营收 12.37%。 公司已试产的第二子代 RCD 芯片适用于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数据密集型场景, 预计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将有成规模的需求。 今年 9月推出的第一代 CKD 芯片目前已送样, 下游场景为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内存。 另外, 公司推出的全球首款 CXL 内存扩展控制器芯片(MXC) 已被三星电子和 SK 海力士采用来作为内存扩展控制器。 诸多新品有序推进, 预计 2023年开始陆续放量, 带动公司互连类芯片成长。 投资建议目前全球服务器 CPU 市场发展放缓, 公司营收及毛利率季度环比略有下滑, 但考虑到 2023年服务器与 PC 市场将迎来 DDR4向 DDR5的更新迭代周期, 公司的内存接口芯片(RCD、 DB 等) 有望迎来规模放量,且公司研发的新品(CKD 芯片、 MCR RCD/DB 芯片、 第一代 MXC 芯片等) 也有望于 2023年开始出货拉动成长。 基于以上原因, 我们调整了原有盈利预测, 预计 2022-2024年期间公司营业收入为 38.23亿元、 61.65亿元、 82.30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 12.36亿元、 20.70亿元、 27.42亿元,以当前股价(2022年 11月 1日收盘价 57.35元) 对应 2022-2024年 PE分别为 52.61x/31.41x/23.71x,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DDR5渗透率增速不及预期; 中美矛盾激化导致 EDA 工具、 IP Core等 CPU 相关领域受阻的风险; 新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扬杰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01 51.28 -- -- 61.57 20.07%
61.57 20.07%
详细
公司于10月27日晚发布2022Q3业绩报告,Q3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67、44.1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30%、36.32%;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0、9.2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4.44%、64.3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5、8.5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9.18%、59.71%;每股收益0.66元。由于报告期内硅料涨价、全国政策限电等因素,公司业务受到影响,季度营收环比略有下滑,全年业绩仍稳健增长。 经营数据方面,2022年Q3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915万元,主要系间接持股的国博电子(688375.SH)于科创板IPO;公司毛利率为35.18%,环比有所下降,主要系下游需求放缓;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增加3017万元,主要系预先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所致。 传统产品稳步前行,IGBT/SiC打开未来增长空间。根据我们模型测算,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整流产品营收同比增长约20%,通过产线经验积累和成本控制占据更多海外市场份额,同时向汽车领域转型;光伏SBD营收同比增长放缓至约50%;小信号产品为全车规产线,产能不断扩张,汽车与高端消费类(AR/VR、机器人)需求旺盛;MOSFET累计贡献营收超7亿,同比翻倍,且公司MOS并未随市场跌价,毛利率不断攀升;IGBT营收环比增长约30%,下游客户不断丰富,光伏IGBT模块有望明年量产,随着Fab厂产能倾斜,后续将实现高速增长;SiC业务长远布局,目前已有收入贡献,Q4可能推出新一代车规SiCMOS产品。传统产品具备竞争优势可扩大存量市场,新产品方向瞄准新能源、汽车等高景气行业,未来有望带来巨大增量。 调度人才技术帮扶楚微,强化自身IDM能力。在收购接管楚微之后,公司不断从内部调度管理人才及技术骨干去支持楚微产线运营,7月接管开始,实际产能与产线良率均有显著提升。同时公司还投资了楚微的扩产设备,正在等候交付。未来楚微8寸产能供给释放,将极大强化公司IDM能力,并为12寸产线或SiC产线积累运营经验。 计划发行GDR全球募资,完善MCC品牌经营闭环。公司计划于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通过募集的资金建设海外研发中心以及工厂,完善海外品牌“MCC”的闭环生产链,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未来公司将不断拓展海外业务占比,实现双品牌双循环。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功率IDM厂商,拥有出色的设计经验积累和领先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短期内供给端波动将影响其盈利能力,长期来看国内海外双循环的业务结构与新能源、汽车等下游的充分布局有望带来增长空间。考虑以上原因,我们略微调整原有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59.65、75.23、95.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25、13.36、17.14亿元,对应2022年10月28日收盘价49.32元,2022-2024年PE分别为22.46x/18.91x/14.75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进口及存量替代进度不及预期;工厂稼动率受影响的风险;IDM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富创精密 2022-11-01 146.00 -- -- 150.50 3.08%
150.50 3.08%
详细
事件点评10月28日,公司发布了2022Q3业绩报告,Q3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15、10.1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2.07%、76.70%;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3、1.6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2.90%、98.37%;实现扣非归母分别为0.50、1.2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1.34%、134.25%。 公司Q3业绩符合预期,成长迅速。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存货增长应对订单高预期。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前三季度累计研发投入达到0.79亿元,同比增长77.24%,占同期营业收入7.78%,技术层面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截至Q3存货水平为5.08亿元,增长迅速。前三季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6.01亿元,主要是公司预期未来订单量将增高,提前对部分备货周期较长的关键物料进行了储备。 海内外业务结构拐点已至,国产替代机会愈发显著。2022Q3公司国内业务占比首次超过海外业务,与国内头部厂商如北方华创、华海清科等合作不断加深。根据SEMI预测,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175亿美元,公司涉及的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市场保守估计超过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的20%。近期国内晶圆厂扩产行动频繁,且美国针对中国大陆设备方面实施新的出口管制导致国内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结构最全的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厂商,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的国产化浪潮。 产品结构从结构件、工艺件向模组领域不断转型。公司规划从单价数千元的结构件、工艺件,向单价超十万的机械类模组和气体输送模组不断转型,涉及半导体设备的BOM比重逐步增大。公司Q3毛利率为33.29%,虽季度环比稍有降低,但高于2021全年毛利率水平1.25pct。 未来公司模组类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断增加,盈利能力有望显著提升。 新生产基地有望逐步扩充产能。公司于今年10月完成科创板IPO,募集资金将投向沈阳、南通、北京三地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设扩充,紧密配合海外、长三角以及北京周边重要下游客户的生产规划。预计产能2023年开始陆续释放,至2027年全部满产。 投资建议公司受益于国内晶圆厂商的设备支出扩张以及同大客户A的战略合作,逐步建立市场竞争优势,向模组及气柜(GasBox)领域不断延展产品制程技术。同时,公司深耕国内市场逐步丰富下游客户,稳步前行推进国产替代。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对原有盈利预测进行了调整,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17、21.02、27.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3.21、3.93亿元,EPS分别为1.08、1.54、1.88元/股,对应2022年10月28日收盘价143.80元,2022-2024年PE分别为132.75x/93.59x/76.46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大客户供应商身份不稳定的风险;新建产线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
振华风光 2022-11-01 147.42 -- -- 147.42 0.00%
147.42 0.00%
详细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75 亿元,同比+46.25%;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45.66%。其中Q3 实现营收1.75 亿元,同比+38.98%;归母净利润0.61 亿元,同比+38.12%。 公司作为国内军用模拟芯片供应商,Q3 收入及利润同比持续高增,主要受益于下游装备需求旺盛和公司新品投放。公司受贵阳疫情影响较小,三季度大力推进市场拓展和新品投放,销售订单持续增加,目前在手订单充足。 分产品来看,放大器贡献了超半收入,其中运算放大器是重点产品,未来公司对放大器领域将进行更全面的产品研发和覆盖;轴角转换器2022 年收入贡献占比预计翻倍,是公司高速增长的优势产品,目前国产化率低,公司作为国内首家推出单片轴角转换器的供应商,将显著受益于军用装备的国产化替代;接口驱动、SiP 集成电路等其他产品也在稳步增长。 公司盈利能力高于同行业水平。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78.36%,同比增加4.7 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净利率44.74%,相较2021 年全年增长7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受益于规模效益和新品的投放,未来随公司产品的成熟和进一步推广,预计毛利率稳步向行业均值回归。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几近翻倍。公司Q1-Q3研发费用0.49 亿元,同比+96.5%,研发费率达8.44%,主要因为新研发项目的增加,以及对研发技术人才的投入。一方面,公司加速布局贵阳、南京、西安、成都四大研发中心,每年进行不低于30 款的新品研发投入;另一方面,公司积极进行研发人员的引进和激励。未来随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增加及对先进产品技术突破的需求,公司研发投入有望进一步提高。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军用模拟芯片供应商,对信号链和电源管理类产品研发积累深厚,产品种类和客户覆盖数量众多,随自研芯片比例不断提高,未来将显著受益于5G 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军用装备领域的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公司的放大器、轴角转换器等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我们预判公司2022/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4.5/6.6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97/62/42 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放缓的风险;公司IDM 模式发展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的风险。
四维图新 计算机行业 2022-10-31 11.90 -- -- 12.63 6.13%
13.64 14.6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78 亿元,同比增长11.54%,归母净利润-0.59 亿元,同比下滑41.32%。其中,Q3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0 亿元,同比增长6.71%,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下滑272.02%。 收入增长稳健,股份支付费用拖累利润。收入端,公司2022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78 亿元,同比+11.54%,Q3 单季度实现营收7.10 亿元,同环比+6.71%/-4.83%,我们判断二季度国内多地疫情反复影响项目进展在三季度有所体现。利润端,公司2022 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6 亿元,同比-41.32%,Q3 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24 亿元,同环比-272.02%/+48.89%;前三季度业绩亏损主要受到股份支付费用影响,扣除股权激励摊销费用0.9 亿元后利润转正,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3 亿元。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构筑核心竞争力。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31%、13.45%、47.62%,分别同比增加1.03pct、1.13pct、1.02pct。其中,销售费用为1.31 亿元,同比+33.35%,主要是由于人员相关费用的增加所致;管理费用同比+21.75%,主要受计提股权激励成本增加的影响;研发费用为9.89 亿元,同比+13.98%,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占营收的比例长期维持在50%左右,其中Q3 单季度研发费用为3.65 亿元,同环比+22.25%/+15.8%,占营收的比例为51.41%。 现金流显著改善,存货、预付款预示在手订单充足。三季度末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0.56 亿元,去年同期为-1.55 亿元,同比显著改善,主要得益于销售回款的增加。三季度末公司存货6.24 亿元,较年初增长69.46%,较二季度末增长36.54%,主要是本期合同履约成本、芯片在产品增加所致。三季度末公司预付款项1.77 亿元,较年初增长103.28%,较二季度末增长27.33%,主要系公司对部分物料通过预付款方式增加备货所致。公司存货与预付款项大幅增长,侧面反映出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预计相关订单将在四季度到明年逐渐转化形成收入。 智芯、智驾业务持续发力,回购彰显信心。智芯方面,座舱SoC 和车规级MCU 持续放量,新一代智能座舱芯片AC8015 和AC8257 持续出货中,多数项目将于2023 年量产;车载MCU 市场整体目前仍供不应求,公司MCU 已在多家汽车品牌中实现量产;公司预计新增产能Q4 逐渐释放。智驾方面,公司6 月获得某头部车企定点;8 月斩获国内某头部新能源汽车B 公司L2 级ADAS 软硬一体解决方案订单,预计将在2022 年底-2024 年底在数款车型上搭载,部分收入将在今年年底确认。 此外,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公司持续回购股份。截至2022 年9月末,公司累计回购近1000 万股,成交总金额为1.24 亿元,根据回购方案,公司拟回购金额为3 亿元至5 亿元,目前回购计划仍在进行中。 投资建议公司定位“智能汽车大脑”,加速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形成了“云-芯-驾-舱”全栈布局,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潜力。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8.88/53.38/77.48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4/4.67/6.88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14/0.20/0.29 元/股。对应2022 年10 月28 日11.72 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83.65/59.78 /40.58 倍,PS 分别为7.18/5.23/3.60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业务开展;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立讯精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31 28.55 51.14 26.33% 34.45 20.67%
34.45 20.67%
详细
我们精准预期了公司盈利情况,前三季度实际盈利略高于我们预测1500 万元,全年预测区间相同。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52.5 亿元,同比+79%;归母净利润64.0 亿元,同比+36%。其中Q3 实现营收632.9亿元,同比+93%;归母净利润26.16 亿元,同比+63%。公司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95-99 亿元,同比增长35%-40%;预计2022 年扣非净利润92-96 亿元,同比增长53.3%-59.8%。 如我们预测,公司二季度盈利拐点已确立,三季度开始明确向上势头。Q3 公司ROE 6.44%,环比增长1.24 个百分点,因为疫情、产线良率、原料成本和人力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业绩压制在逐步消除。 分应用领域来看,Q3 消费电子、电脑互联板块为主要增长动力,通讯领域和汽车领域经过多年的布局也逐渐开始发力。分产品形态来看,Q3 模组和系统组装业务盈利能力逐步显现,我们大致测算公司2022 年利润增长的70%将来自于系统组装和模组业务。 公司的手机组装业务随配套比例和良率的提升,成为非常具有弹性的板块,Q3 已经逐步兑现。尽管大客户手机整体出货结构发生变化,但对应到公司手机组装业务仍稳中有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 年在iPhone上的整体总量比例从10.4%提升到10.7%左右,推算立臻有望实现净利润11.39 亿,归母净利润贡献达到7 个亿水平。 投资建议我们测算公司22 年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97.28 亿元,23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6.5 亿元,与之对应的EPS(未摊薄)为1.37 元、2.07 元。随着系统级业务占比和良率提升,公司ROE 水平将持续改善。公司已从组件供应商蜕变为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代表着中国消费电子制造的顶尖水平,并有望在未来数年继续保持高速成长态势。而汽车连接器和域控制器等相关业务也在23 年开始加速,有望在整体利润占比跃升到15%。 对此,我们基于公司23 年盈利给予25x-30xPE 合理估值区间,对应股价目标51.75 元-62.1 元(不考虑摊薄),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大客户销售情况波动风险,经济政治风险,业务扩张带来的内部管理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