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致酒行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2-04-21
|
36.89
|
59.32
|
141.14%
|
37.26
|
1.00% |
|
44.95
|
21.85% |
|
详细
公司2022Q1业绩符合此前预告,旺季名酒标品畅销带动收入较快增长,高端精品酒将持续发力贡献利润增长,发展势能有望持续释放。 投资要点:投资建议: 维持“增持”评级。维持 2022-24 年 EPS 预测为 2.14、2.62、3.29 元,维持目标价59.9 元。 业绩符合此前预告预期。公司2022Q1 实现营收35.54 亿元、同比+51.03%,归母净利2.49 亿元、同比+30.39%,扣非净利2.44 亿元、同比+28.15%。公司名酒标品畅销带动收入较快增长,利润端保持良性增长,整体呈现稳健进取的发展态势。 结构因素影响短期盈利,精品酒运营持续加强。22Q1 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5.4pct 至15.3%,预计主要系产品结构影响,春节旺季名酒标品需求较旺、占比较高,非标精品酒占比存在季节性波动,同时受到疫情扰动也更加明显。22Q1 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2.7/0.2/0.1pct,销售费率下降较明显预计主要系3 月华南、华东等部分区域受疫情影响、部分营销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所致。公司在22 年1-2 月已重点强化精品酒品鉴会等营销推广,预计全年仍将持续加强精品酒营销力度和运营能力、助力终端动销,针对华南华东等区域随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可能出现的需求回补,积极做好营销备货。 优势强化,势能持续。公司在700 区域战略下保持品牌连锁门店稳增、直供网点较快增长,下游粘性持续增强。随着公司规模优势、渠道网络不断强化、非标运营能力提升,与上游品牌酒企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原有产品升级和新品推出带动结构优化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反复;政策风险等。
|
|
|
嘉亨家化
|
基础化工业
|
2022-04-21
|
24.05
|
45.13
|
116.87%
|
28.90
|
20.17% |
|
28.90
|
20.17% |
|
详细
2021年公司化妆品业务同比高增70%,行业影响力快速提升,2022年湖州新工厂顺利投产,化妆品产能预计可扩张至原有的2.5倍,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投资要点:[Tab投e_S资um建m议ar:y]公司化妆品代工业务近年来快速扩张,新产能落地有望打开增长空间。考虑到疫情影响公司短期上海工厂受到小幅影响,下调2022、2023年EPS至1.42(-0.03)、2.08(-0.09)元,新增2024年EPS预测2.86元,维持目标价45.88元,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逆势稳健增长。2021年公司营收/归母/扣非净利润11.61/0.97/0.94亿元,同比+20%/4%/4%,业绩符合预期。其中21Q4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3.29/0.33亿元,同比+9%/23%,单Q4净利率提升至9.93%。2021年公司毛利率23.77%,同比下降1.49pct,其中化妆品/塑料包装业务毛利率分别-2.8/+0.2pct至22.6%/27.2%,化妆品毛利率下滑主要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费用提升。管理费用率小幅提升0.61pct至10.01%,主要因职工薪酬、折旧摊销增加所致。 化妆品业务收入同比高增70%,占比达54%。2021年公司化妆品/塑料包装/家庭护理产品业务分别同比+70%/+8%/-52%,占比54%/35%/8%。化妆品业务快速增长主要因强生、贝泰妮等老客户订单持续增加,同时21年下半年新签PMPM、逐本等新锐品牌客户。 湖州新工厂投产,有望打开成长空间。2021年公司化妆品业务产能利用率高达98%,2022年3月公司湖州生产基地获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现已进入产能爬坡期,新产能达产后公司整体化妆品产能将提升至当前2.5倍左右,有望进一步打开化妆品代工业务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生产开工受限、原有客户流失、原材料涨价等。
|
|
|
御家汇
|
基础化工业
|
2020-05-13
|
10.17
|
20.00
|
28.21%
|
16.82
|
65.39% |
|
23.80
|
134.02% |
|
详细
投资建议:自有品牌产品结构显著优化,代理业务加速成长可期。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为0.19、0.35、0.58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020年2.6XPS,目标价20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产品结构显著优化,业绩增速触底回升。御家汇早期乘着B2C电商高速成长的红利实现高速增长,刷新多个美妆电商记录。2018年以后受贴片面膜竞争加剧的影响,2018-2019公司净利同比下滑18%和79%。此后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2019年贴式面膜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76%下降至37%,叠加代理业务发力,业绩于2019Q4触底回升,2020Q1营收和净利实现逆势上涨34%/490%,业绩拐点确立。 代理业务与强生战略合作,强生中国消费品年营收近50亿元空间广阔。公司2017年代理的强生旗下城野医生天猫国际海外旗舰店2017和2018年销售额同比增长886%、117%。因此强生逐步将OGX、嗳呵、强生婴儿、李施德林等品牌交由公司代理,强生中国引进了10多个消费品品牌,预计2019年零售额超过50亿元。公司与强生战略合作、有望为强生旗下更多品牌提供服务,推动代理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股权激励落地,管理提效加速成长可期。公司向核心管理经营团队授予总股本3.18%的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并在代理子公司授予股权激励,考核2019-2022年营收增速不低于20%/17%/14%/13%,2019年未完成2020年需增长30.6%,激励有望激发内部活力保障增长。 风险提示:疫情导致代理业务进展低于预期,竞争加剧拖累净利率等。
|
|
|
步步高
|
批发和零售贸易
|
2020-05-11
|
10.19
|
14.26
|
197.08%
|
11.50
|
11.87% |
|
15.50
|
52.11% |
|
详细
投资建议:纵享大西南市场红利,聚焦超市+到家业务提升盈利能力。预计2020-2022年EPS为0.23、0.32、0.44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020年0.6X PS,目标价14.8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重点聚焦超市主业,到家收入占比有望显著提升。公司2016年起重心回归超市主业、加速开店,超市毛利率持续提升。2020年公司重点聚焦超市+到家业务,展店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2019年公司线上GMV 23.3亿元(预计收入占比约4%),2020年线上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20%,带动超市同店大幅提升,推动4省区超市业务均实现盈利。 大西南零售市场潜力无穷,外省业务减亏扭亏可期。公司近年来先后收购广西南城百货、湖南心连心超市、四川梅西百货、湖南家润多超市等加速大西南市场扩张,2013-2019年公司外省收入占比从7.4%激增至25.3%(CAGR 35%),但外省子公司仍微亏。2020年公司将深化供应链改革、加快数字化赋能,推动外省业务减亏扭亏。 数字化赋能+资产证券化有望驱动盈利能力提升。2019年公司推广动态用工项目覆盖15%的数字化门店,带动相关门店人效提升30%,2020年目标动态用工占比达到30%,从而推动人效可比增长30%,销售/利润可比增长10%/50%。同时,考虑到公司百货板块自持物业较多,我们预计有望发行新的物业Reits,调整资产结构的同时降低财务费用(2017年类Reits票面利率较高),从而推动净利率逐步提升。 风险提示:CPI大幅下滑拖累超市同店;区域竞争加剧等。
|
|
|
伊利股份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0-05-01
|
28.51
|
37.17
|
24.56%
|
29.97
|
2.32% |
|
36.83
|
29.18% |
|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业绩将逐步改善,龙头优势强化。考虑疫情影响,小幅下调2020-2021年EPS至1.16(-0.07)、1.33(-0.03)元,预计2022年EPS1.43元,参考行业给予2020年34XPE,维持目标价40元 2019年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19年收入902.23亿,同比+13.41%;扣非前后归母净利69.34、62.68亿,同比+7.67%、6.64%;拟每10股派8.1元,现金分红率70.86%。Q4单季度营收215.46亿,同比+18.22%;净利13.03亿,同比-6.38%。2019年液体乳/奶粉/冷饮收入分别为737.6、100.6、56.3亿,分别同比+12.3%、25.0%、12.7%;整体毛利率同比-0.8pct至37.5%,主要系原奶价格上行所致,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1pct至5.3%,主要系股权激励、业务扩张带来薪酬费用提升所致,销售费用率同比-1.5pct至23.4%,净利率同比-0.4pct至7.7%。公司积极通过调结构、降促平抑成本,经营稳定性凸显。 2020Q1业绩低于预期。Q1收入206.53亿、同比-10.7%,其中液体乳/奶粉/冷饮收入分别为153.6、32.4、18.1亿元,分别同比-19%、+27%、+21%;归母净利11.43亿、同比-49.8%,主因1)疫情下高端礼赠乳品受冲击明显,喷粉量加大,毛利率同比-2.3pct至37.8%;2)营业外支出达3.4亿,主要为捐赠;3)公允价值变动-1.17亿,系子公司持有的商品期货合约和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下降所致。 逆境下龙头竞争优势更加凸显,业绩将逐步改善。2020年公司目标营收970亿、同比+7.5%,利润总额61亿、同比-25.6%。Q1预计为全年低点,渠道恢复、库存消化正稳步推进,有望强化优势、追回业绩。 风险提示:原料成本上涨、行业竞争加剧、疫情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等。
|
|
|
古井贡酒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0-05-01
|
132.82
|
152.68
|
--
|
158.54
|
18.31% |
|
215.30
|
62.10% |
|
详细
维持增持评级。根据公司全年规划,下调2020-2021年EPS4.47(-1.17)、5.51(-1.49)元,预计2022年EPS6.78元,参考行业,考虑到公司省内龙头地位稳固,古8以上高端产品增长亮眼,结构升级动力强,给予2020年35XPE,上调目标价至156.6元(前值136.15元)。 2019年业绩符合预期。2019年营收104.17亿元、同比+20.0%,净利20.98亿元、同比+23.73%。Q4单季度营收22.14亿元、同比+15.1%,净利3.56亿元、同比-19%,主要系Q4费用投放加大,销售费用增加3.4亿。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15元,分红率36.01%。黄鹤楼完成收入11.53亿、利润1.29亿,扣除后公司收入、利润分别+18%、24%。 白酒量价齐升,现金流水平优秀。白酒业务101.6亿元、同比+19%,其中吨价+9%、销量+9%。现金流亮眼,2019Q4销售收现24.9亿元、同比+30%,全年销售收现107.5亿、同比+17.3%,剔除结构性存款和定期存款影响,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38.6%至19.97亿元。 短期业绩承压,现金表现优异。2020Q1营收32.81亿元、同比-10.6%,净利6.37亿元、同比-18.7%,预计武汉地区黄鹤楼受影响较大。截止23月末预收15.3亿元创历史新高,Q1现金收现44.2亿、同比+34.5%,经营净现金16.3亿、同比+61.5%。公司计划2020年营业收入116.00亿、同比+11.36%,利润总额29.90亿,同比+4.08%,预计后续将根据动销及库存合理调整打款节奏,长期结构升级打开增长空间。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良品铺子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0-04-30
|
66.69
|
74.00
|
165.14%
|
79.80
|
19.26% |
|
87.24
|
30.81% |
|
详细
本报告导读:公司2019年Q1线上发力,收入逆势增长,全渠道能力凸显;高端化战略坚定前行,随着线下销售恢复,加盟全国扩张有望加速,带动收入、利润再回高增速。 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公司2019年线上线下齐发力,收入高速增长,高端优势显现,净利率稳步提高。2020年Q1在疫情严重影响下,线上发力拉动报表收入正增长;随着Q2线下逐渐恢复,公司高端零食、全渠道全国扩张再度起航,收入利润再回高增长可期。考虑公司线上增长超预期,上调2020-2021年EPS至0.94(+0.03)/1.33(+0.04)元,预计2022年EPS为1.68元,参考行业给予公司2021年PS估值2.5倍,上调目标价至76元,维持增持评级。 2019年高质量增长,品牌高端化、渠道精细化。公司2019年实现收入77.14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43%,上市招股书已有预告,符合市场预期。2019年毛利率31.9%,同比提高0.66pct,净利率4.4%,同比提高0.74pct,高端化战略效果凸显。 2020年Q1电商带动收入逆势增长,补贴减少利润有所下滑。公司2020年Q1实现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4.2%,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下降19.4%,扣非净利润0.73亿元,同比下降4.14%,收入增速与扣非利润下降幅度均好于市场预期。 线上格局向好,线下逐步恢复,全国扩张再起航。4月以来武汉解封,疫情影响显著减弱,同时消费者对零食需求持续提升,公司线下逐渐恢复、开店稳步推进,线上坚持定位,持续高速增长,后续逐季恢复至报表收入、利润高增长可期。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扩大,线下扩张不及预期,价格战加剧。
|
|
|
口子窖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0-04-30
|
40.40
|
60.38
|
14.94%
|
48.12
|
15.53% |
|
59.05
|
46.16% |
|
详细
本报告导读:2019Q4产能提升后加速明显,全年平稳完成,结构升级趋势明显。疫情影响下2020年Q1业绩低于预期,期待后续持续改善。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业绩短期承压,期待后续改善,考虑到疫情影响,下调2020-2021年EPS至2.97(-0.61)、3.36(-0.84)元,预计2022年EPS3.75元,参考行业给予2020年22XPE,下调目标价至65元(前值78.25元)。 Q4表现积极,全年平稳完成。2019年营收46.72亿元、同比+9.44%,归母净利17.2亿元、同比+12.24%。Q4单季度营收12.06亿元、同比+13.64%,较Q3提速明显,Q4包材影响缓解后产能提升、发货加速,净利4.25亿元、同比+8.53%。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15元,分红率52.32%。l高端结构升级,中低端放量,毛利率整体提升。分产品看,高/中/低档白酒收入同比+8.9%、5.5%、39.2%,其中高档产品结构升级,吨价+10%提升显著,中档、低档产品放量明显。分区域看,安徽省内/外收入分别为38.35、7.82亿元,同比+7.7%、18.1%。受益产品结构升级,白酒业务毛利率同比+0.65pct至74.94%,高端产品毛利率同比+0.6pct至76.3%。净利率同比+0.9pct至36.8%,销售费用率同比+0.6pct至8.5%,主要系广告投入及职工工资增长。截止2019年底,公司预收8亿,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15.84%至12.97亿元。 短期业绩受冲击,期待逐步改善。2020Q1收入7.77亿元、同比-42.9%,归母净利2.43亿元、同比-55.4%,销售收现8.67亿、同比-29.0%,疫情影响已逐步显现。公司从2019年下半年渠道与营销管理变化明显,后续随疫情好转预计动销有望逐步改善,新品推广有望逐步恢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老凤祥
|
休闲品和奢侈品
|
2020-04-29
|
39.70
|
55.11
|
--
|
47.05
|
18.51% |
|
68.01
|
71.31% |
|
详细
投资建议:公司2020年Q1收入、利润仅微幅下降,扣非净利润增长10%,显著优于行业表现;同时公司制定2020全年经营目标收入、利润均正增长,门店继续快速扩张,彰显黄金珠宝龙头优势。在双百行动国改推动下,公司渠道力、品牌力均稳健提升,维持公司2020-2021年EPS为:2.96/3.70元,预计2022年EPS为4.28元,维持目标价60元,增持评级。 2019年渠道扩张创新高,精品黄金、镶嵌同步增长。公司2019年实现收入496亿元,同比增长13.4%,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16.9%,已有业绩预告,符合市场预期。2019年净新开372家门店,为历史最高,总门店数达到3893家,其中连锁加盟3709家。 Q1公司收入145亿元,同比降3.44%,归母净利润3.7亿元,同比微降0.6%,扣非净利润3.8亿元,同比逆势增长10.3%,超出市场预期。Q1优异表现主要受益于1月疫情前订货会销售火热,叠加金价上行和品类结构改善带来的毛利率提升。 双百国改成效显著,经营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率1.5%,同比下降0.12pct,管理费用率0.99%,同比下降0.08pct,经营质量稳步提升。2020年是双百行动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公司有望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激励机制,以渠道扩张(计划新开200家以上)和效率提升驱动收入、盈利稳健增长。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扩大,金价大幅波动,国企改革不及预期等。
|
|
|
山西汾酒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0-04-29
|
103.30
|
83.56
|
--
|
129.85
|
24.86% |
|
174.06
|
68.50% |
|
详细
本报告导读:2019年业绩符合预期,省外高速增长,2020年Q1疫情影响收入微幅增长,并表和税金减少增厚,全年收入目标积极,结构升级、区域拓展释放品牌势能。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全年收入端高目标强化信心,维持2020-2021年EPS2.81、3.39,预计2022年EPS4.07元,考虑公司自我加压、目标积极,给予2021年35XPE,上调目标价至118.5元(前值104元)。 省外高速成长,回款促进现金流大增。2019年营收、归母净利同比+25.79%、28.63%,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元,分红率40.5%。分产品看,汾酒同比103亿、+27.7%,其中量+22%、价+5%,预计青花、玻汾全年均实现高增速;竹叶青5.5亿、同比+62%,放量明显。分区域看,省内+8.7%、省外+47.7%,省外力度加大贡献增长动力。2019年底预收28.4亿元,全年销售收现同比+51%至134.6亿元,回款促进经营性现金大增至30.8亿元。 Q1收入符合预期,并表和税金减少增厚,业绩大超预期。2020Q1营收同比+1.71%,预计疫情对青花影响相对较大,玻汾表现相对坚挺;归母净利同比+39.36%,主要原因:1、收购汾酒销售公司10%股权、竹叶青营销公司10%股权,预计增厚6000万左右;2、疫情影响下产量减少,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少3亿。Q1末预收款16亿元,余粮充裕。 自我加压,目标积极。公司明确2020年力争20%收入增长,意味着4-12月营收增速需达到24%,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增长目标逆势加压彰显公司发展动力与决心。2020年在结构调整、区域拓展上发展思路明确,品牌势能有望充分释放。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科锐国际
|
社会服务业(旅游...)
|
2020-04-27
|
36.68
|
40.60
|
25.54%
|
46.86
|
27.30% |
|
57.30
|
56.22% |
|
详细
投资建议:人服产业稀缺标的,内生维持较快增长,灵活用工提升空间大,国际业务稳步增长,科技赋能服务长尾用户,业绩有望持续增长。考虑疫情影响,下调 2020-2021年 EPS 至 0.98(-0.09)、1.27(-0.06)元,预计 2022年 EPS 为 1.60元,结合国内外可比公司,给予 2020年 42倍 PE,上调目标价至 41(+3.2)元,维持“增持”。 业绩符合预期 。2019年实现营收 35.86亿元,同比+63.24%;归母净利润 1.52亿元,同比+29.38%;扣非净利润 1.33亿元,同比+22.9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1.23亿元,同比-7.50%。单季度来看,2019Q4营收 9.70亿元,同比+30.28%,归母净利润 3733万元,同比+45.78%,扣非净利润 3078万元,同比+20.91%。 内生维持较快增长,灵活用工业务持续高增长 。公司 2019内生增速约 44%,2019年毛利率 14.31%,同比-3.81pct,净利率 4.25%,同比-1.11pct,主要是低毛利的灵活用工业务占比提升所致。2019年灵活用工实现营收 27.66亿元(+82.91%),毛利率 8.59%(+0.59pct),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对灵活用工业务营收同比+63.56%。 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赋能,不断完善业务生态布局 。公司坚持“咨询服务化、服务模块化、模块 SaaS 化、SaaS 平台化”,打造“服务+平台+技术”的创新模型,培育跨行业的新兴职能岗位业务增长点,2019年新增收费客户数量 1,700个,年度收费客户 3,700余家。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上海家化
|
基础化工业
|
2020-04-27
|
31.95
|
35.33
|
25.28%
|
39.64
|
24.07% |
|
52.20
|
63.38% |
|
详细
投资建议:公司公告董事长&CEO张东方因个人原因辞职,后续拟聘前欧莱雅中国大众化妆品总经理潘秋生为CEO,并提名其入董事会。Q1疫情影响,公司收入、扣非利润下滑,换帅后线上渠道能力、美妆品牌提升仍是重点。维持公司2020-2022年EPS为0.60/0.82/0.94元,考虑换帅后线上渠道等能力有望加强,参考行业给予2020年3.1倍PS估值,上调目标价至36元,上调评级至“增持”。 Q1疫情和会计准则双重影响,经营利润表现尚可。公司2020年Q1收入16.6亿元,同比下降14.8%,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降48.9%,扣非净利润1.3亿元,同比降19%,略好于市场预期。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48.9%主要由于2019年同期金融资产升值贡献0.8亿收益,但2020年Q1此项为-0.2亿元亏损。 分品类看,美妆类收入下滑23%,个护类收入下滑13%,家居护理正增长6%;分渠道看,线上全品牌预计GMV增长40%+,线下百货与CS大幅下降,商超渠道略有增长。玉泽表现最为亮眼,疫情期间功能性产品需求提升,叠加线上大牌直播带动,Q1预计取得高三位数增长。 再度换帅,又到人事拐点,经营拐点还看线上能力建设。平安入主后,家化迎来第三位职业经理主帅潘秋生,其2015-2019年历任欧莱雅中国大众化妆品部商务总经理,帮助欧莱雅线上业务占比取得大幅度提升。人事拐点后,静待后续经营尤其线上能力改善。 风险提示:费用控制不当,疫情影响扩大,经济增速下滑。
|
|
|
安琪酵母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0-04-27
|
37.52
|
43.55
|
18.89%
|
42.24
|
12.58% |
|
66.62
|
77.56% |
|
详细
公司深处疫情中心,一季度成绩取得较为不易,预计二季度仍将延续一季度增长势头。 全年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对手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大,利于公司积极扩张。 公司深处疫情中心,一季度成绩取得较为不易,预计二季度仍将延续一季度增长势头。 全年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对手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大,利于公司积极扩张。 投资要点:投资建议:一季度小包装提价、C 端表现较好,上调 2020-22EPS 至 1.30、1.47、1.67元(前次 1.25、1.45、1.66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 2020年 35倍,上调目标价至 45.5元(前次 37.5元),增持。 业绩超出预期。公司 Q1收入 20.5亿元、增 12.7%,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 3亿、2.8亿元,同比增长 28%、22.8%。公司 Q1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商超渠道的表现弥补了短期 B 端需求的不足,一季度基本贴近公司的全年目标增速。公司净利率升 1.77pct 至 14.8%、提升利润弹性,具体来看净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毛利率受益于小包装提价、降低促销等提升1.51pct,同时一季度广告宣传受疫情影响投入不大销售费用率降 0.69pct。 国内外市场均保持快速增长。1)国内市场增 12.5%, B 端消费因为受疫情管控影响表现一般,而 C 端商超渠道受益管疫情控快速增长,C 端缺货小包装提价、大包装快速补货弥补了 B 端的不足。2) )国外市场增 14.7%,海外市场在疫情期间受到的影响较小,埃及及俄罗斯工厂保持满负荷生产。3)分品类来看:酵母主业增 11.7%,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其中 YE 提取物、动物营养、酿酒等业务保持 15%以上的增长。 一季度开门红实属不易,机遇大于挑战。一季度成绩的取得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公司积极克服困难、适应变化取得了一季度开门红,预计二季度仍将保持较好势头。同时全球其他对手目前正面临疫情考验,利于公司积极扩张。 核心风险:食品安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
|
|
水井坊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0-04-27
|
45.07
|
52.97
|
--
|
51.33
|
11.61% |
|
86.49
|
91.90% |
|
详细
投资建议:因疫情影响下调 2020-2021EPS 至 1.78、2.19元(前次 1.98、2.34)元,新增 2022年 EPS 预测 2.59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 2020年 30倍 PE,维持目标价 55元,增持。 公司业绩受疫情影响明显。公司 2019营收 35.39亿元、增 25.53%,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 8.3亿、8.1亿元,增 42.60%、增 32.9%。公司净利率升2.8pct,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升 1pct,在保持足够的品牌支出条件下销售费用率在 2019年控制较好微升 0.23pct,公司经营效率提升薪酬总包、经营费用损耗管控较好下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降 2.74pct。一季度营收7.3亿、降 21.63%,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 1.9亿、1.97亿,降 12.64%、降 9.49%。公司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收入端受到明显冲击,但利润得益于营销费用的节省(营销费用率降 6.12pct)下滑相对缓慢。 传统核心市场影响较小。品牌上一季度臻酿、井台降 22%,典藏、青翠在 2019年调整之后下滑相对较少。区域上东区、南区、北区等传统核心市场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少,疫情爆发的中西区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多。 短期仍有影响,长期优势会凸显。公司积极调整策略大力度支持经销商、化解经销商经营压力,短期来看疫情的影响仍有部分延续到二季度,公司全年的目标是保障收入和业绩的不下滑,和往年相比少了相对指标的考核,下半年的表现值得重视。公司品牌仍有一定的影响力,管理层继续推进管理精细化,长期来看效果会逐步显现。 核心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宏观经济下滑风险
|
|
|
安井食品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0-04-27
|
96.58
|
112.87
|
--
|
115.90
|
20.00% |
|
157.14
|
62.70% |
|
详细
公司一季度收入受益商超渠道需求爆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利润受益于提价等带动毛利率提升而表现弹性。继续看好餐饮需求带动公司成长餐饮供应链龙头之一。 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一季度毛利率大幅提升带动业绩弹性,上调 2020-22EPS 至1.82、2.45、2.84元(前次 1.60、2.28、2.78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 2020年 63倍,上调目标价至 115元(前次 105元),维持增持评级。 Q1营收略超预期,业绩超出市场预期。Q1收入 12.78亿元、增长 16.63%,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 0.88亿、0.77亿元,增 35.33%、29.71%。利润表现一定弹性,主要得益于 2019Q4提价及结构调整贡献大幅带动毛利率同比提升 2.28pct;销售费用率下降 0.34pct,主因广宣费用减少所致;管理费用率上升 2.77pct,一季度股权激励费用分摊 2806万对利润影响较大。 新会计准则执行对收入的影响实质相当于收入确认时点的整体前移预计收入可能略微受到一些淡旺季因素的影响,而利润基本上没有太大影响。 各品类营收快速增长,商超渠道迅猛增长。预计在商超渠道实现销售的比例超过 4成以上,2B 渠道仍然受到较大影响。速冻面米制品增 11.28%,速冻肉制品增16.53%;速冻鱼糜制品增21.06%;速冻菜肴制品增17.26%。 分地区来看,核心市场华东地区增 13.80%,华东以外市场增长强劲。 双轮驱动,展望积极。公司提价加上原料采购策略调整,预计成本仍然可控。全年公司将借助疫情影响加大 C 端渠道开拓,实现 BC 渠道双轮驱动增长,加大新品及次新品推出,全年利润弹性仍然可期。长期看公司管理及先发优势明显,是最有可能成长为餐饮供应链的大龙头之一。 核心风险:食品安全风险,餐饮渠道恢复缓慢,成本过快上涨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