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帅

兴业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90521110001。曾就职于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天赐材料 基础化工业 2021-04-22 59.33 -- -- 79.23 33.54%
118.22 99.2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收15.62亿元,同比增长197.47%,实现归母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591.15%,扣非后实现归母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592.88%。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5亿元-7.5亿元。 销量高速增长,盈利回升显著。公司一季度营收增长主要受益于下游需求超预期爆发,根据我们测算公司一季度电解液销售2.5万吨。同时公司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顺畅,季度内多次上调电解液价格,毛利率回升至34.33%,盈利能力回升非常显著。 产能持续爬坡,打开供给瓶颈。原料供给和春节因素一定程度限制了公司前期产能的释放。其中供需矛盾最为显著的VC,公司现有VC产能爬坡顺利,预计二季度可以达到设计产能,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电解液供给能力,同时随着后续四季度公司液体六氟产能的释放,原材料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预计实现销售12.3万吨。 六氟高位企稳,价格错配影响不再。四季度受到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电解液价格调整滞后的影响,行业盈利能力出现了显著的回落,但是一季度开始价格传导陆续到位,后续随着行业新建产能的陆续释放以及产线技改提升生产能力,价格快速拉升过程不太可能重现,年内电解液盈利能力有望高位企稳,呈现利稳量升的态势。 铁锂供需改善,客户拓展加速。去年四季度以来,受铁锂回潮装机占比提升以及储能需求增长的推动,磷酸铁锂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公司顺应形势加速布局下游客户,目前已经进入包括宁德、亿纬在内的主要电池厂商供应链,全年有望维持满产满销状态,2021年预计贡献利润可达1亿以上。卡波姆方面,下游需求持续配合公司出货结构优化,全年价格预计可以维持9万元左右的高位。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在电解液业务放量的驱动下,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营收为78.1亿元/101.4亿元/127.6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3.58亿元/16.71亿元/18.53亿元,对应PE为39倍/32倍/29倍,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六氟供给增速超预期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22 79.48 -- -- 105.97 33.30%
131.50 65.45%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报,实现营收81.6亿元,同比增27.3%,归母利润16.5亿,同比增8.54%;扣非利润15.3亿,同比增2.3%;经营性现金流15.5亿,同比增35.9%。 软包三元电池海外销售快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业务实现高速增长。公司20年底铁锂电池产能约6gwh,预计21年底产能有望达到20gwh,确保未来铁锂电池产能充足供给。三元软包电池在今年有望实现9gwh的有效产能,和年底11gwh的名义产能。三元方形电池在今年底预计形成7gwh的名义产能,到22年底预计形成12gwh的名义产能,产能扩张迅速。 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增长迅速,预计20年软包业务出货3gwh,实现营收24亿元;铁锂销售2.8gwh,实现营收近20亿元;三元方形仍然没有大量出货,贡献收入较少。综上动力电池预计实现营收42亿元,同比增长近乎翻倍。预计21年公司软包业务出货有望达到7gwh,实现营收有望达到56亿;体力出货有望达到15gwh,实现营收有望达到42亿元; 方形电池有望小幅出货,实现近1亿元的收入。公司圆柱电池预计20年出货3gwh,实现营收18亿元,21年出货有望达到5gwh,实现营收30亿元,推动公司业绩进一步快速成长。 在小型锂离子电池方面,公司的自动化水平、工程能力、品质管控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豆式电池,完成了以无人化操作为基础的全自动化产线建设,不但解决了前期的产能瓶颈,也实现了小型锂离子电池行业生产制造模式的突破。在报告期内,主要应用于TWS的豆式电池出货规模增长明显;同时市场开发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大客户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客户结构日益丰富,为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业务布局清晰,进入加速通道。公司客户结构优秀,牵手SK布局三元软包,与戴姆勒签订十年供货合同,现代起亚逐步放量;三元方形供应宝马48V,思摩尔快速发展,不断超预期。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1-23年净利润分别为31.8亿,43.4亿,54.4亿,对应当前市值的市盈率分别为47.7倍,34.9倍,27.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思源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4-21 28.64 -- -- 33.20 15.12%
32.96 15.0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0年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实现营收 73.73亿元(+15.56%), 实现归母净利润 9.33亿元(+67.39%), 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 8.47亿元(+72.82%), 拟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2元。 根据公司此前 公 告 , 今 年 一 季 度 预 计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 2.4亿 元 ~3.4亿 元(+172.20%~+285.62%)。 业务成长稳健, 毛利大幅提升: 分板块看, 公司开关类产品实现营收33.78亿元(+23.88%), 线圈类产品实现营收 14.50亿元(+5.77%), 无功补偿类产品实现营收 10.89亿元(+19.20%), 智能设备类产品实现营收 7.93亿元(+47.05%), EPC 业务实现营收 5.46亿元(-28.68%)。 报告期内整体毛利率为 29.26%, 若扣除 2020年运费计入营业成本的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提高 3.41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达到 13.48%, 同比提高 4.45个百分点。 受汇兑损失影响, 公司财务费用达到 0.41亿元(+434.61%)。 优势产品出海可期, 新兴业务出圈在即: 公司 GIS、 断路器、 互感器等优势产品推陈出现, 不断迭代, 在± 800kV 白鹤滩-江苏特高压工程、张北四端柔直工程等灯塔项目中中标或投运, 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去年受疫情影响, 公司海外产品销售与 EPC 业务受到重挫; 但在海外“疫情好转+基础设施换代” 的背景下, 公司产品与服务出海进度将大幅提升。 公司作为海外电力设备业务领域 know-how 的代表, 今年有望迎来强势反弹。 公司守正创新, 积极“出圈”, 布局高端变压器、 新能源汽车用超级电容、 专用套管、 功率半导体红外成像等新型业务, 在变压器和新能源汽车板块已经形成订单交付, 且发展势头良好。 推进供应链重构, 降本效果持续显现: 公司通过陆续重构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 实现了快速、 高质量、 低成本和柔性的全球供应链协同运作。 采购方面推进集团化采购, 有效降低上游采购成本; 销售方面建立协同激励机制, 防止销售团队内耗; 研发方面引入 IPD(集成产品开发) 模式, 研发周期和成本均大幅降低。 在去年下旬以来大宗商品持续涨价的情况下, 公司毛利率仍有较大幅度提高, 以平台化为核心的供应链重构效果显著。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 公司未来增长将围绕“优势产品出海+新兴业务兑现” 双重逻辑展开, 预计公司 2021年、 2022年和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为 89.6亿元、 104.8亿元和 121.4亿元, 对应归母净利润为 12.2亿元、 14.3亿元和 16.9亿元, 以今日收盘价计算 PE 为 18.7倍、 16.0倍和13.5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容百科技 2021-04-20 57.85 -- -- 79.58 37.56%
161.41 179.01%
详细
事件: 公司披露 2020年年报, 2020年实现营收 37.95亿元, 同比下降 9.43%,实现归母净利润 2.13亿元,同比增长 143.73%,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后实现归母净利润 1.60亿元,同比增长 183.72%,全年业绩实现快 速增长。 稳坐高镍东风,全年销量高增。 公司全年实现正极销售 2.6万吨,同比 增长 15.5%。 其中 811产品销量同比翻倍,根据我们的测算,公司全年 811出货在 1.8万吨左右,占比达到 75%。 2018-2020年,公司 NCM811正极出货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94%。 盈利能力拐点已现, 全年有望维持高位。 公司 2020年单吨净利预计在 0.62万元左右,相比去年下降较为明显,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上半年 受疫情影响产能利用率降低所致。 公司四季度单吨净利在 0.9万元到 1万元, 根据公司前期发布盈利预告,公司一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0.9亿元-1.2亿元,对应单吨盈利在 0.82万元到 1.18万元,单吨盈利能力 继续维持在四季度以来的高位,相较去年上半年回升明显。 持续完善纵向布局,产能保持快速增长。 截止到 2020年底,公司共有 产能 4万吨左右,公司预计 6月新增投放产能 2万吨,三季度新增产能 2万吨,年底还将投放 4万吨产能,年内共计新增产能 8万吨,产能投 放持续加速, 到 2025年产能预计可达 32万吨。同时公司积极向上游延 伸布局前驱体产能,现有前驱体产能 3.8万吨, 2021年底预计可达 7万 吨, 2025积极年规划前驱体产能 20万吨。公司 2020年前驱体自供比 例 20%, 2021年可达 30%,前驱体自供比例的提升进一步增厚正极业 务毛利率。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年正极出货可达 5.8万吨, 2021年/2022年/2023年营收为 88.12亿元/143.06亿元/200.2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5.68亿元/8.45亿元/10.54亿元,以 2021年 4月 15日收盘价计算 PE 为 43倍/29倍/23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下游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4-16 32.05 -- -- 39.95 23.88%
45.37 41.5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报及2021Q1业绩报告。202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00亿元,同比增长17.69%;归母净利润36.08亿元,同比增长36.95%;扣非净利润为24.09亿元,同比增长4.06%,基本每股收益0.86元,同比增长26.45%。2021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8.47亿元,同比增长145.99%;营业收入约为106.2亿元,同比增长35.69%;基本每股收益0.19元,同比增长112.18%。 计提减值,释放风险。2020年公司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公司产能成本持续优化,销量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公司高纯晶硅销量8.66万吨,同比增长35.79%,电池及组件出货量22.16GW,同比增长66.23%。 2020Q4,公司分别对多晶硅设备及电站项目进行了计提价值,其中多晶硅精馏、还原能技改设备报废净损失2.88亿元,公司下属马鞍山一期、二期、河北唐山三个共计138.79MW光伏电站项目因补贴指标政策变化计提减值2.22亿元,全年利润释放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公司还通过转让成都通威事业有限公司98%股权增加净利润12.9亿元,全年归母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加快扩产速度,坚持硅料电池环节专业化。公司2020年硅料产能8万吨,2021年底,乐山二期3.5万吨,云南保山4万吨多晶硅硅项目将陆续投产,包头二期5万吨项目预计2022年中投产,根据通威股份此前公布的三年战略发展规划,公司到2022年底多晶硅产能可达19.5万吨,2023年底达到29万吨。电池方面,金堂一期7.5GW,眉山二期7.5GW计划于2021Q2投产,与天合合作的两个7.5GW硅片项目将于2022年上半年建成。预计2021年底公司电池片产能将达到55GW。公司始终坚持在硅料和电池环节高度专业化,快速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将公司在行业中的相对优势转化为绝对优势。 局超前布局HJT电池新技术,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公司作为电池环节龙头公司,在新技术研发及布局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紧密跟踪前沿工艺和技术,一方面在现有技术上持续优化提升,另一方面加速推进TOPCON、HJT等新技术研发进程,目前HJT电池最高转换效率已达到25.18%。2021年将实现1GW规模HJT中试线的顺利运行,为后期研发成果量产导入提供充分验证。公司作为电池专业化龙头企业,有望在HJT电池方面建立技术护城河,引领行业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56.07/63.01/70.72亿元,对应PE25.8/23/20.5,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2021年下游装机需求不达预期;技术迭代超预期;公司扩产不达预期。
中环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3 29.32 -- -- 30.12 2.52%
40.08 36.7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2021Q1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0-76亿元,同比增长54.99%-68.27%,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5.5亿元,同比增长86.27%~117.97%,业绩超预期。 “210”尺寸技术领头人,600W+生态联盟已全面形成。2019年,在市场上硅片尺寸混杂,且尺寸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公司首次提出跳出现有设备兼容度,将硅片尺寸一步到位升级至210mm。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下游电池及组件产业链的积极响应,全行业开始了继PERC之后的又一次新技术扩产潮,头部电池组件制造厂家加速扩产升级,新建电池产线皆为210向下兼容,随着逆变器端配套产品的发布,大功率组件600W+生态联盟已全面形成,大尺寸产业链扩产速度超出预期。 加速产能布局,抢跑“210”赛道。截止到2020年底公司单晶硅片总产能55GW,其中210硅片产能占比已达40%,2020年公司210硅片市场占有率超过99%。2021年2月,业内最大单体单晶硅投资项目宁夏中环六期50GW硅片项目签约落地,项目总投资120亿元,预计将在未来两年内陆续投产,到2021年底公司硅片产能预计将达到85GW,其中210硅片产能占比将超60%,公司作为210硅片的领头人,加速产能布局,抢跑210新赛道。 高功率组件终端需求量上升,超前布局迎来收获期。光伏电站装机最终以最优度电成本为指引,大尺寸是技术升级的必然方向。高功率210组件可大幅降低下游支架、线缆、逆变器等单瓦成本,与166组件相比,210组件对应电站系统总体投资下降10%左右,高功率组件将成为下游电站客户的首选产品。2021年以来,下游电站招标计划中大尺寸组件占比明显提升,“大尺寸”硅片提效降本已成行业共识,210产业链扩张超出预期,公司一季度公司210硅片出货量逐月提升,超前布局的210硅片产能迎来收获期,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年/2022年/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3.2/30.9/38.3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37.4/28/22.6,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下游装机需求不达预期;公司扩产进度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成本增加。
信捷电气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3 70.09 -- -- 70.52 0.17%
70.21 0.1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34亿元(+74.62%),实现归母净利润3.32亿元(+102.92%),归母扣非净利润2.99亿元(+119.8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7亿元(+62.74%),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80元(含税)。公司利润略低于此前业绩预增公告,整体符合预期。公司2021年的经营目标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15%,净利润同比增长5%-15%。 细分业务整体增长,智能制造板块略有回落::分板块看,公司PLC业务实现营收4.90亿元(+65.67%),毛利率58.62%,驱动系统业务实现营收4.26亿元(+118.43%),毛利率32.29%,HMI业务实现营收1.90亿元(+48.90%),毛利率34.41%,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收0.24亿元(-14.59%),毛利率19.07%。四大业务板块中,PLC和HMI均实现营收和毛利率的双增长,驱动系统成长迅猛,智能装备板块营收和毛利率都有所下降。 立足本行,开拓进取::公司作为国内小型PLC内资龙头企业,研发出基于CODESYS平台的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和基于EtherCAT总线通讯的小型PLC,继续领跑市场并带动公司企业业务配套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推出新一代总线型伺服驱动器DS5C1、多轴传动伺服DM5F、MS6-B3系列伺服电机,产品性能和质感大幅提升。公司智能装置自主化占比高,除减速器外购外伺服系统和控制器均自主开发,目前已推出包括包装机械、数控机床、玻璃机械、木工机械和纺织机械多个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 工业自动化成长逻辑不改,公司由点及面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疫情下以口罩机为代表的防疫物资需求暴增的确贡献了工业自动化行业的部分需求,但我国正处于工业自动化建设的中期,在“中国制造2025”和“机器代人”双重逻辑指引下工业自动化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竞争将从单一产品性能的比拼转向整体解决方案的角逐,用户对于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更加复杂,公司依靠控制层深厚积淀和“PLC+伺服+人机界面+机器视觉+机械臂”的完整产品线有望实现整体解决方案的突破,充分发挥“技术+服务”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2.8亿元、14.7亿元和16.7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3.6亿元、3.9亿元和4.5亿元,以最新收盘价计算PE为28.9倍、26.4倍和23.0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格局加剧;宏观经济下行造成需求下滑;公司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不达预期;原材料供给紧张。
中伟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2 78.46 -- -- 106.28 35.39%
165.86 111.3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4亿元,同比提升40.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亿元,同比提升133.6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现归母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186.09%。此外,公司发布公告,董事会决议通过子公司中伟香港新能源与RIGQUEZA签署红土镍矿冶炼年产高冰镍含镍金属3万吨(印尼)项目合资协议,其中一期投资0.81亿美元,计划年产高冰镍含镍金属1万吨。 客户结构优质,业绩高速增长。公司四氧化三钴绑定龙头厦钨新能,出货占比在90%左右,2020年受疫情刺激消费锂电销量高速增长,公司四氧化三钴出货量增速超过100%,出货在1.9万吨左右。三元领域,公司2020年出货量合计为7.2万吨左右,对LG出货量大约为3万吨。我们预计今年对LG的出货占比仍将维持在40%左右,全年预计销量5万吨左右。公司客户结构优质,伴随龙头放量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规模效应显著,效率持续提升。公司现有产能13.5万吨,其中三元11万吨,四氧化三钴产能2.5万吨。募投的项目中,1.5万吨位于贵州车间的产能预计在二季度投产,同时公司通过工艺效率和良率提升持续提升现有产能生产能力,预计全年实际产能可达15万吨,下游需求带动下产能利用率预计保持高位,出货量高速增长。同时受益于良率提升、现有产能生产能力的增加,以及循环占比的提升,预计公司单吨净利有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增厚公司的盈利能力。 发力循环进击资源,公司加速降本保供。公司投资镍矿冶炼项目,同时子公司循环产能的逐渐投产,将进一步提升自供比例。公司与钦州市政府合作投资建设7万吨镍钴及其综合循环回收设施,持续发力循环领域,远期盈利能力可以得到保障。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营收为160.89亿元/186.9亿元/242.97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8.84亿元/12.98亿元/16.9亿元,以4月8日收盘价计算PE为51倍/34倍/26倍,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公司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明阳智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4-09 17.44 -- -- 18.24 3.87%
18.11 3.84%
详细
公司发布 2020年年度报告,业绩全面上行:公司 2020年实现营收 224.57亿元(+114.02%)、归母净利润 13.74亿元(+92.84%)、归母扣非净利润 14.00亿元(+120.82%),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公司风电制造板块实现营收 209.47亿元(+126.76%),外销容量 5.66GW(+132.04%),其中陆上风电约 4.75GW(+137.89%),海上风电约 0.91GW(+105.51%),陆上、海上比翼齐飞。公司发电板块实现营收 9.90亿元(+31.27%),实现发电量 20.44亿度(+28.34%),已有并网容量 1.08GW(+46.16%),在建容量 2.65GW(+166.29%)。 在手订单充足,“大型化+海上化”特征凸显: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 13.88GW(其中 2020年新增 4.31GW),其中陆上 8.25GW(其中2020年新增 3.04GW),海上 5.63GW(其中 2020年新增 1.27GW)。公司在手订单中 3MW+机组占比达 94.79%,4MW+机组占比达 58.97%,5MW+机组占 40.68%,大型化率位居国内第一。据估计,未来十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预计为 57.5GW,公司长期深耕海上风电核心技术,以广东为首的沿海省份相继发布海上风电远期规划和扶植政策,公司有望享受“行业增长+市占率提升”的双重红利。 垂直一体化+降本增效助力公司穿越行业周期:公司秉承的垂直一体化布局在抢装潮下优势愈发明显,报告期内风机及配件板块毛利率为16.89%,若除去运费影响公司风机板块毛利率稳中有升。公司积极落实采购、技术、制造降本,使得“降本增效”战略取得显著成果。报告期内公司陆上/海上风机单位成本均有下降,费用率达到 11%,同比下降6.91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平价时代控本能力将成为整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超出行业平均的毛利水平为远期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缓冲空间。今年海上风电将迎来抢装潮,公司大概率将维持毛利优势。 前瞻多点布局,公司活力不减:公司已开展 12-15MW 海上风机预研,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已取得实质性突破,提出了半潜式漂浮式基础及创新型漂浮式基础,样机已进入下海测试环节。深海化将开辟海上风电的新天地,公司的前瞻布局有望在 3-5年内兑现。去年 11月已公司作为开发主体的“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公司作为最早进入“两个一体化”的风电整机企业有望引领新能源消纳的新模式,一体化与滚动开发的有机结合将进一步实现资本的高效利用。公司的碲化镉光伏组件产能有望受益于 BIPV 的超预期发展。此外,公司已在北京成立资本运营中心,资本运营有望成为贡献业绩的全新业务模块。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1年、2022年和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为281.3亿元、303.5亿元和 336.0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 23.3亿元、26.9亿元和 29.7亿元,以今日收盘价计算 PE 为 14.4倍、12.5倍和 11.3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1-04-05 -- -- -- -- 0.00%
-- 0.0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0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294.18亿元,同比增长26.14%,实现归母净利润 12.29亿元,同比增长 91.90%,业绩符合预期。 组件出货量大幅提升,业绩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电池、组件产能分别为 12GW 和 22GW,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组件出货量为 5.81GW,下半年随着疫情的恢复以及下游光伏装机抢装潮的到来,出货量达 10.1GW,全年组件出货量 15.915GW。组件出货量的增加带来业绩的大幅提升,公司 Q4业绩表现优秀,实现营业收入 94.9亿元,同比增加 45.38%,归母净利润 3.97亿元 同比增长 52.5% 。 预计 2021年公司电池、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 35GW 和 50GW,公司扩产规模进一步加速,碳中和背景下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提升,未来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加速布局 210大尺寸技术,600W+生态联盟领军者。210高功率组件能够有效降低电站系统 BOS 成本,从而减少系统单瓦造价,降低度电成本。在光伏行业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下,210产业链已经打通,下游电站客户对 210组件的认可度提高,一季度 210组件开始大规模出货,产业链协同作用下,210的优势将会逐步显现,预计 2021年 210组件市占率将达到 30%。目前公司积极组织开展在宿迁、盐城、义乌、常州等生产制造基地布局,扩大公司 210大尺寸“至尊”组件的领先产能,为新产品快速抢占市场奠定基础。 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深耕光伏领域二十年。公司深耕光伏领域二十年,通过构建与上下游合资合作的关系,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目前公司业务已经涵盖从硅料到光伏系统的全产业链。此外,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强跟踪支架市场开发,收购欧洲跟踪支架公司 Nclave,实现技术、业务与管理的有效整合,2020年公司实现跟踪支架出货量 2GW,2021年目标出货量将达到 4GW。随着国内跟踪支架渗透率的逐步提高,公司跟踪支架业务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加强研发投入,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公司在光伏制造方面有丰富的技术储备,目前 PERC 量产效率 23.3%,目标效率 23.5%,公司 TOPcon及 HIT 中试线量产效率均达到 24%以上,未来有望达到 25%,公司电池产品效率和生产良率长期保持行业领先。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1年/2022年/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0.06/32.63/41.96亿元,对应 EPS 为 0.97/1.58/2.03元,对应 PE 为19.1/11.8/9.1,给予增持评级。
新强联 机械行业 2021-04-05 83.15 -- -- 148.46 4.71%
93.60 12.5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0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 20.64亿元,同比增长 221.0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4.25亿元,同比增长 325.44%。 公司发布 2021年 Q1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 0.62亿元~0.7亿元,同比增长 128.08%~157.51%。 四重利好助力业绩直上云霄:公司 IPO 募投的 2.0MW 及以上大功率风力发电主机配套轴承建设项目贡献度充分显现,产能释放、风电行业高度景气、上市后公司品牌力度大增和风电主轴产品国产替代四重因素叠加使得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公司回转支承类产品销量 1.59万件,同比增长 113.52%,锻件产品销量 11.1万吨,同比增长 112.67%。公司核心产品风电轴承已主要集中在 3MW 及以上型号,5.5MW 风电轴承产品已向核心客户批量供应。2020年度公司在明阳智能、湘电风能等核心老客户外新增东方电气、远景能源、三一重能等知名整机客户。 万事俱备,只欠产能东风:风电大型化、海上化将主导未来十年风电产业发展,轴承单机价值量绝对值和占比将双双攀升。公司定增的 3MW及以上大功率风电轴承生产线建设项目预计2022年达到50%产能,2023年满产,具备 6900套风电轴承年产能力,预计达产后每年贡献净利润2.79亿元。公司以自有资金投建的风电轴承精密锻件项目预计 2022年底达到设计产能 24万吨,预计达产后年贡献净利润 2.6亿元。 掌握核心技术,进口替代加速:目前大容量风电主轴承主要由斯凯孚、舍弗勒、铁姆肯等外资巨头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公司已掌握三排滚子结构大功率风机主轴轴承设计制造技术、海上风电无软带双列圆锥滚子主轴轴承设计制造技术等关键技术,涉及机组容量最高已达 6MW。 我们预计随着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公司有望成为卡位大容量风电轴承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1年、2022年和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为26.1亿元、30.5亿元和 38.2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 5.5亿元、6.4亿元和 7.8亿元,以今日收盘价计算 PE 为 26.6倍、22.8倍和 18.7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能扩张不达预期;客户开拓不达预期;进口替代进度不达预期。
晶澳科技 机械行业 2021-03-31 26.37 -- -- 31.90 20.97%
47.76 81.1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34%,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稳健增长,强者恒强。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光伏产品提供商,同时也是国内光伏行业的最早的先行者之一,目前已经构建起从硅棒端到光伏电站端的一体化光伏全产业链。公司经营风格以稳健著称,穿越光伏发展周期,不惧行业波动, 2018-2020年组件出货量连续三年稳居全球前三名。公司具备优秀的成本管控能力,2020Q4面对上游光伏玻璃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在组件环节普遍盈利不佳的情况下,公司依靠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实现Q4营收91.52亿元,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8.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34%。 扩产加速,地位稳固。2020年公司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为18//18/23GW,组件出货量15.88GW,创历史新高。目前建设中的项目有宁晋电池,扬州电池组件,越南电池组件,义乌电池组件,曲靖硅片项目,计划2021下半年投产。投产后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达30/30/40GW,预计出货量25-30G。公司将硅片、电池自给率控制在80%,首先考虑的是大比例保障供应,其次是要与上游环节对标。电站方面,公司目前装机在440MW, 2020年下半年,公司通过出售电站,盘活了现有资产,增加了电站业务利润和现金流,完善了开发-建设-运营-出售的电站业务模式。公司在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同步扩产,产能接近翻倍,光伏一体化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 创新驱动,技术领先。公司拥有一支高层次的科研队伍,针对光伏全产业链业务,公司建立了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持续开展光伏领域的技术开发及工艺改进。在对研发的持续投入下,公司电池及组件技术始终保持着业界领先水平,目前公司量产的PERC 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20%,标准72片单晶PERC 组件的主流功率可达530-550W。 在光伏电池技术开发上,公司同时具有TOPcon 和HIT 两种电池技术储备,公司目前新技术中试线效率超过24%,比PERC 电池效率高出约1%,后续会在良率,工艺、成本上进行改善,未来不管哪种技术有突破,公司都能迅速响应,保持领先地位。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1年/2022年/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5.6/32.8/37.8亿元,对应EPS 为1.61/2.05/2.37,对应PE 16.9/13.2/11.5,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2021年下游装机需求不达预期;技术迭代超预期;贸易风险;供应链不稳定风险。
京运通 机械行业 2021-03-31 8.56 -- -- 8.57 0.12%
10.13 18.34%
详细
事件: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56亿元,同比增长 97.15%;实现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40亿元,同比增长 67.09%;实现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 益的净利润 4.21亿元,实现基本每 股收益 0.22元,业绩符合预期。 业绩大幅增长,毛利率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2020年,受益于光伏行 业快速发展、公司大尺寸单晶炉的研发成功和大尺寸硅片产能的投 产,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实现营业收入 40.56亿元,同比增长 95.17%。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为 32.58%,同比有所下降。公司硅片 环节毛利率水平为 16.66%,低于同行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2020年上半年乌海新材料产业园硅片项目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2020年下 半年产能逐步提升后,该业务毛利率水平已提升至正常水平,未来随 着公司硅片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受益于行业单晶技术渗透率提升,公司单晶硅炉出货量快速增加。 2020年光伏行业下游需求旺盛,全球装机量超 130GW。高景气需求 下各大硅片厂家纷纷扩产,全球硅片产能由 2019年的 185GW 提升至 2020年 280GW,同比增长 51%,单晶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单晶市场 占有率由 2019年的 65%提升至 2020年的 85%。公司的单晶炉产品水 平行业领先,在下游旺盛需求下, 2020年公司单晶硅炉销售量达 472台,销售量同比增长 1,866.67%。公司高端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1,203.22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1,860.31%。 纵向拓展产业链,加速大尺寸硅片布局。 公司业务涵盖高端装备、新 材料、新能源发电和节能环保四大产业。在光伏产业链上,除了上游 装备和下游组件外,近年来公司开始加速硅片环节布局, 2020年公 司硅片产能约 7GW,硅片出货量 10.16亿片,同比增长 135%,公司 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8.14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216.01%。 2021年,公司将重点推动乐山一期 12GW 拉棒切方项目和乌海 10GW 高效单晶硅棒项目, 大尺寸电池的提前布局和先进产能的投 建,使公司继续保持产品在市场端的竞争力,推动光伏组件进入高功 率时代。 自主研发,紧抓行业技术迭代机遇。 “大尺寸”硅片提效降本已成行 业共识。大尺寸高功率组件的使用能够大幅降低下游支架、线缆、逆 变器使用量,从而有效降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预计 2021年,大尺 寸硅片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硅片大尺寸趋势将进一步 强化。 2020年,公司自主研发出了 JD-1600炉和金刚线切片机产品, 适用于生产 12英寸硅棒和 210硅片等产品,同时将产业链向硅片制 造环节延伸,加速大尺寸硅片布局,未来公司有望充分享受技术变革 红利,抢占市场机遇,卡位优势赛道。 计提减值, 2021年轻装上阵。 公司对 2020年各类存货、应收款项、 固定资产等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对各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收款 项回收的可能性、固定资产等资产的可变现性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分 析。 本次计提减值减少公司 2020年度净利润 5113万元, 减值完成 后公司有望轻装上阵,走上大尺寸单晶发展快车道。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021年/2022年/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12.35/20.33/27.82亿元,对应当前 PE 分别为 14.2/8.6/6.3,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2021年下游装机需求不达预期; 公司扩产增速不达预期; 上游硅料价格波动导致成本大幅增加。
三花智控 机械行业 2021-03-30 20.90 -- -- 23.32 10.21%
23.68 13.30%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1年3月27日发布2020年年报,公司实现营收121.10亿元,同比增长7.29%,其中制冷空调电气零部件业务增长0.04%,汽车零部件业务增长49.57%;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2亿元,同比增长2.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44.91%。为避免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公司拟开展铜、锌、镍、铝等原材料的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公司拟开展票据池业务,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享不超过25亿元的票据池额度。 优势业务稳扎稳打,新型业务快速成长:2020年公司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受疫情影响整体业绩短期承压,但随着行业清库存、空调新能效标准发布,需求逐渐开始恢复,甚至创出新高。汽车零部件业务因汽车产业整体下滑受到较大影响,但新能源车发展速度强劲。 掌握核心技术,产品畅销全球: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开发创新的技术路线,几十年如一日的聚焦于智能控制领域,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公司空调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电磁阀、微通道换热器、车用电子膨胀阀、新能源车热管理集成组件、Omega 泵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2020年公司海外营收总额达到62.45亿元,占比51.57%,随着海外疫情的逐渐好转和公司综合优势的持续兑现,我们预计公司海外营收将持续攀升。 从关键零部件产销到系统集成:公司将不断深化拓展的全球化经营布局,从“成本领先”向“技术领先”转型,从“机械部品开发”向“电子控制集成的系统控制技术解决方案开发”升级,为全球优质顾客提供富有竞争优势的环境智能控制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48.3亿元、174.7亿元和198.4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9.1亿元、23.2亿元和26.3亿元,以昨日收盘价计算PE 为39.7倍、32.8倍和28.9倍,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拓展不达预期;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达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金风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3-30 14.91 -- -- 14.77 -0.94%
14.77 -0.9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实现营收562.65亿元,同比增长47.1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9.64亿元,同比增长34.10%。公司与三峡新能源等合作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于新乡市成立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包括风光储在内的新能源资产运营业务。 立足风电,全面开花:公司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665,856.86万元,同比上升61.62%;2020年对外销售机组容量12,931.66MW,同比上升58.26%,其中3S/4S机组销售容量明显增加,同比增加104.57%;2S机组仍为主力机型,销售容量达到10,714.30MW。 公司国内外运维服务项目容量14.12GW,同比增长28.5%,实现收入44.34亿元,同比增长23.93%。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全球累计权益并网装机容量5487MW,实现发电收入40.19亿元,风电场投资收益10.35亿元。 老兵不老,砥砺前行: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居安思危,前瞻布局。风电机组方面,公司全行业首创“大小兼顾”的风电机组开发路线,推进陆上/海上大容量机组落地同时紧抓老旧风机改造利基市场。风电服务方面,公司凭借SOAM、iDO、iGO等智慧系统为客户提供全寿命周期一站式服务。风电场开发方面,公司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储备项目充足,风电利用小时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迎风展翅,未来可期:“双碳”愿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今年以来利好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文件频繁出台。各大央企纷纷发布以大力发展新能源为核心的行动方案,以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为核心的就地消纳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增量消纳方式。我们认为,未来风电整机行业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产品毛利和品牌溢价将得到修复,公司在风电智能化运维和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的前瞻布局也将得到兑现。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为584.23亿元、620.80亿元和663.19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37.09亿元、42.47亿元和45.49亿元,以昨日收盘价计算PE为16.7倍、14.6倍和13.6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相关扶植政策兑现不达预期;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不达预期;公司新业务开拓不达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