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陈奇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740514070005...>>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2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18-05-29 11.28 -- -- 11.49 1.86%
11.49 1.86%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公告关于签订重大销售与采购框架合同:(1)与中环股份签订日常经营重大销售与采购框架合同,合同约定销售多晶硅合计约7万吨,销售太阳能电池合计约1800MW,采购硅片合计约24.1亿片;(2)与隆基股份签订2.5年期重大销售合同,合同销售多晶硅合计约5.5万吨。 采购和销售合同按月采购,锁量不锁价,两个合同总金额估计约290亿元。公司签订的是锁量不锁价、价格随行就市的合同。与中环股份签订的合同如下:(1)2018-2021年中环股份向公司采购多晶硅约7万吨,其中2018年不低于1400吨,2019-2021年每年约20000-25000吨;(2)2018-2021年公司向中环股份采购硅片约24.1亿片,其中2018年约2.5亿片,2019-2021年每年约7.2亿片;(3)2018-2021年中环股份向公司采购太阳能电池约1800MW,其中2018年不低于300MW,2019-2021年约为500MW/年。按照EnergyTrend5月23日的报价,多晶硅125元/kg、单晶硅片4.45元/片、单晶电池片1.48元/W,与中环股份签订合同中多晶硅、硅片和电池片的价值分别为87.50亿、107.25亿、26.64亿元,总金额为221.39亿元。而与隆基股份签订的合同为: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合计销售数量55000吨,其中2018年5月-12月合计销售数量4000吨,2019年合计销售数量21000吨,2020年合计销售数量30000吨,同样按照EnergyTrend5月23日多晶硅125元/kg的报价,此合同金额为68.75亿元。两个采购和销售合同的总金额为290.14亿元。 长单的签订显示硅料品质获单晶硅片龙头企业认可,同时利于稳定硅料产品的销售。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分别都是全球领先的单晶硅片企业,对于硅料品质要求高,公司同时获得两个公司的长单,说明公司硅料的品质优异。2018-2020年两个公司采购量分别为0.54、4.1-4.6万吨,分别占公司有效产能的27%、59%-66%,有利于公司多晶硅产品的稳定销售。若按公司2017年销售多晶硅价格和利润率测算,两个合同约定的多晶硅销售将产生的净利润为:2018年1.78亿、2019年13.69亿、2020年17.46亿、2021年8.33亿元。 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26.03、42.54和55.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8%、63.42%、30.52%,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17、10、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光伏装机和政策不及预期。
中牧股份 医药生物 2018-05-04 13.93 -- -- 23.19 16.83%
16.70 19.89%
详细
口蹄疫市场苗2018年爆发性增长,未来3年持续高增长。公司2018年1季度口蹄疫市场苗增长超过200%,从2017年4季度开始快速进入前20大集团采购,产品质量、稳定性、毒株匹配广谱性等得到广泛认可,全年3亿以上目标实现可期。从未来3年口蹄疫市场看,公司产品是除了生物股份、中农威特之外的具备第一梯队属性的优质产品,市占率有望提升到20%以上。 投资收益贡献业绩增量明显。公司持股金达威20%以上股权,金达威受益于维生素细分领域景气持续上行,2018年初业绩持续高增长,公司1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增加4000万元,超过总业绩增量的50%。 饲料逐步释放产能,化药持续高增长。2017年饲料业务不达预期原因主要在于禽流感疫情减少了饲料采购需求,有大量空置的新增产能,从当前禽链逐步回暖背景下,公司饲料业务产能将逐步投放,1季度增速达到20%,预计2018年将显著贡献业绩增量。同时公司化药业务在产品线延伸、工艺改进等背景下将持续高增长。 整合研发平台,未来产品线将进一步拓宽。公司近期也与普莱柯合作成立中普生物,在前端研发技术、生产工艺上进行深度合作,未来公司有望借助普莱柯的研发平台获得更多新产品及新技术,在口蹄疫市场苗增长之外开拓新的增长点,保证未来3年能够持续增长。 激励目标有望逐步实现,估值提升可期。中牧股份此前公告员工激励方案草案,考核与行权期对应2018-20年,以2016年为基数,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不低于6%,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3%、8.6%、9%,且不低于行业平均或对标企业75分位值。按照当前主业增长态势及投资收益情况,公司有望顺利完成激励目标。从资本市场看,我们认为公司将逐步改变之前国企形象,成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市场化动保企业,在主业高增长背景下,估值提升可期。 我们预计中牧股份2018-2020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7.72亿元、54.39亿元、61.86亿元,同比增长17.25%、13.98%、13.7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07亿元、5.87亿元、7.22亿元,同比增长26.74%,15.86%,22.96%,2017-2019年对应EPS分别为1.18,1.37,1.68元。 风险提示:市场苗推广不达预期,行业政策发生变化。
生物股份 医药生物 2018-05-04 18.21 -- -- 25.86 7.75%
19.63 7.80%
详细
事件:生物股份公布2017年年报及2018年1季报,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1亿元,同比增长25.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7亿元,同比增长34.99%,2018年1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20.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11.4%。 口蹄疫市场苗2017年加速增长,2018年1季度受到猪价等阶段性压力,2季度开始增速有望回升。公司2017年在规模化加速,中大型养殖场补栏的背景下,借助营销改善、机制重塑,市场苗渗透率快速提升,全年实现口蹄疫市场苗增长近30%,成为行业集产品质量、份额、营销体系等于一身的综合性龙头。而2018年1季度由于一方面养殖行情下行过快,养殖户短期放弃市场苗行为大面积发生,加之大集团分散采购策略执行,公司1季度市场苗增长20%以上。但我们认为随着养殖户对猪价预期认知稳定、公司产品质量优势进一步强化及技术服务加强,2季度开始市场苗增速有望回升。 多产品战略拓展顺利,2018年有望再创佳绩。公司2017年圆环销售额达到1.3亿,实现爆发性增长,当前不仅仅在牧原一家份额占据优势,温氏等大集团陆续进入采购。公司在工艺方面的优势已经证明能拓展到各个疫苗体系中,尤其是近年来新兴的基因工程疫苗、细菌性疫苗等。公司当前正在推广伪狂犬流行株产品,近年来传统伪狂犬疫苗保护率不足60%,17年流行株产品使用率快速增长,未来1-2年公司伪狂犬有望复制圆环推广路径,增加新一个增长点。 外延持续发力,禽苗、宠物疫苗有望打开增长空间。公司2017年外延持续发力,并购辽宁益康后获得大量禽苗、菌苗、宠物苗等系列产品,基本实现了动物疫苗产品的全品类覆盖。当前猪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反而宠物苗等市场空间极其广阔,且对生产工艺的要求更上一个台阶,公司有望充分发挥工艺优势,在新的领域进一步甩开竞争对手。 我们预计生物股份2018-2020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3.30亿元、29.35亿元、34.69亿元,同比增长22.55%、25.98%、18.2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77亿元、13.35亿元、16.59亿元,同比增长23.79%,23.91%,24.28%,2017-2019年对应EPS分别为1.2,1.48,1.84元。 风险提示:市场苗推广不达预期,疫苗行业竞争加剧。
新希望 食品饮料行业 2018-05-03 6.98 -- -- 7.45 4.20%
7.27 4.1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5.67亿元(+2.77%),归母净利润22.80亿元(-7.66%),扣非净利润22.76亿元(-3.92%),加权ROE为10.81%,利润分配方案为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2018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8.07亿元(+1.32%),归母净利润6.04亿元(-5.51%),扣非净利润6.03亿元(-4.93%)。 饲料业务恢复量利齐升,为农牧板块主要利润增长点。2017年公司农牧板块净利润约8.52亿元,同比下滑25%,主要受到禽养殖的拖累。饲料方面公司回复量利齐升,全年总销量1572万吨,同比增长5.61%,为近5年的新高。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猪料419万吨,同比增长20%;禽料1029万吨,同比增长3%;水产料约86万吨,同比增长8%,综合毛利率为6.18%,提高0.22个百分点,实现毛利润达28.25亿元,同比增长15.96%,贡献毛利的六成。 禽流感拖累盈利,养猪大战略加速推进。17年公司种禽销量约6.1亿只,自养及委托代养商品代2.0亿只,转型成绩明显。因种禽价格波动较大,且企业难以享受到技术和效率溢价,公司近年来的禽养殖发展战略是保持总体规模稳定,并逐步从过去的种禽养殖为主向更多的商品代自养或委托代养转型,受17年禽养殖行业低迷的影响,板块业绩受到拖累,大约亏损2亿元。生猪养殖方面,公司在2017年出栏生猪239.96万头,同比增长105.64%,并通过多个项目的签约及收购杨凌本香资产的并表,新增580万头布局,截至2017年年底,已经在全国完成年出栏1480万头产能的投资布局。未来三年是公司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务的时间,预计18年出栏量不低于330万头。养殖效率上,公司PSY达到26.5,出栏存活率超过94%,处于行业规模集团的前列,目前公司新好模式(公司+农户)的完全成本约在12.5-12.6元/公斤。 战略重心定位打造产业链,养殖和食品业务继续强化。公司从2014年起在屠宰及肉制品业务上实施了“冻转鲜、生转熟、贸易转终端”的战略转型,一方面加大食品深加工业务的比重,通过新产品开发和缩短销售距离,推动产品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新型渠道加强与销售终端的对接,降低对批发市场渠道的依赖。近几年来利润不断稳步提升,2017年公司深加工肉制品销量15.87万吨,同比增加20.14%,整体食品板块实现毛利11.26亿元,同比增长4.07%,贡献整体毛利的23.5%。 2018年开局平稳,养猪业务加快投资进度。今年一季度饲料销量保持小几个点的同比增长,但产品结构继续改善,其中猪料增速达到20-25%,水产料增速近50%,因猪价下滑,出栏的70-80万头生猪利润同比缩减,而饲料、禽养殖(受益行业景气度转好)、食品等业务的增长弥补了养殖利润的下滑,整体农牧板块利润基本持平。公司继续加快生猪项目投资建设,一季度陆续在山东、辽宁、河南、四川、广西等地投资新项目,今年出栏量预计达到330~350万头,大幅度产能释放将在2019年及以后逐步体现。 我们继续看好公司在战略调整过后的重新起航,公司在未来三年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内部经营效率改善、生猪业务大发展、禽养殖和食品战略转型继续推进,预计公司2018-19年归母净利润为24.11亿元、25.86亿元,同比增长5.7%、7.3%,维持“增持”评级。
大北农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18-05-03 5.51 -- -- 5.55 0.73%
5.58 1.27%
详细
事件:大北农发布2018年一季报,营业收入46.01亿元,同比增长15.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滑5.91%,扣非后净利润1.70亿元,同比下滑2.51%。若剔除限制性股票激励费用的影响,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20.18%。同时,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变动区间为4.72~6.30亿元,同比-10%~20%。 猪料增速保持良好势头。2018年猪料延续增长势头,草根调研显示,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5~20%,与收入增速匹配,其中教槽料、母猪料增速超过20%。公司今年在饲料上的战略纲领是“深入服务打升级,狠抓优质客户,极致推广高端料,有效经营配合料”,以提升效率为目标,以绩效为导向。解读今年的战略,一方面,公司高端料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优秀的口碑,过去两年在客户结构上的调整和转型也拿下了一批优质客户,在猪价低迷时期,公司准备重点扶持100-500头母猪存栏的优质中小型规模养殖户,采用进入式全环节服务体系,打造出大北农特色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有效经营配合料,虽然会对短期公司的饲料综合毛利率有所影响,但是可保障饲料销量和市占率的稳定提升,帮助公司锁定长期合作客户,也是公司全体系服务环节中的一部分。目前,公司直销比例达到60%以上,部分地区高达70%,高端料收入占比近50%。 经营效率继续提升。公司从2016年开始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经营效率大幅好转,2017年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两项费用率下降约1.76个百分点,如果剔除限制性股票费用影响,两项费用率下降约1.93个百分点。尽管财务费用有所上升,但三项费用率整体仍下滑1.63个百分点。2018年开局,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人均销量达到500吨以上,公司在人员结构的调整上增加技术和科研人员,精简销售人员,费用端仍有下降空间。 业绩增速符合预期,股票回购计划凸显信心。从2017年的经营效果来看,公司的战略调整基本到位,主营饲料业务重回增长通道,且其他业务板块经营状况也相继转好。2018年开局,受到猪价同比大幅下滑和种业、疫苗等业务增速放缓影响,综合归母净利润略有下滑,但如果剔除掉约5000万元的激励费用,则利润增速符合预期,尤其是猪饲料板块,销量增速保持高于行业。公司秉承着创业与共享的思路,在农牧行业打造成特有的创业文化氛围,为打造一流高科技农牧集团不断前行,近期又推出股票回购(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彰显出公司对于未来的发展信心。 我们预计2018-19年净利润为15.3亿、17.4亿,同比增长20.7%、14.2%,对应当前股价15-16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销量增长不达预期;养猪战略进展低于预期。
海大集团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18-04-23 24.17 -- -- 25.69 5.07%
25.39 5.0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5.57亿元,同比增长19.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41.06%,扣非后净利润11.63亿元,同比增长42.43%;加权平均ROE为20.01%。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现2.50元(含税)。同时,公司公告核心团队员工持股计划之二期计划和“海纳百川同心共赢”员工跟投计划。 饲料业务量利双收,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凸显。公司全年饲料总销量849万吨,同比增长15.77%,其中水产料同比增长22.72%,猪料增长31.94%,禽料增长7.78%,综合毛利率为11.56%,提高1.86个百分点。受益水产品价格景气度高、终端消费升级和公司在产品升级和高档水产饲料上的研发积累,销量和盈利快速提升,其中高档膨化料增长超过40%,且毛利率提高4.5个百分点,整体水产料的毛利率提升4.1个百分点。公司的猪料进入快速发展期,通过对产品的改进和新产能的释放,公司在猪料市场的口碑改善,销量增速加快。禽料受行业深度亏损的拖累,虽然毛利率有所压制,但在市场需求下滑的背景下仍保持了小幅增长。整体看,公司在水产料上的累积优势已经较为明显,猪料上的布局和调整也基本到位。 产业链布局稳步推进,各业务板块发展良好。伴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和高端水产养殖市场持续增长,公司的水产动保业务持续增长,2017年收入同比37.48%,毛利率稳定在50%左右水平,同时苗种质量表现优异,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馈,水产料产业链销售模式的领先地位逐步建立。贸易业务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2.17%,经过多年积累,贸易板块已经从单一的为公司内部采购延伸向外部客户群体,毛利率稳定在3%左右,大约贡献八千万利润,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生猪养殖部分,公司出栏46万头,同比增长43%,养殖成本管控有效,并适时调整了区域布局,目前已与广西、贵州、湖南、湖北、陕西等地政府签订生猪养殖战略合作协议。 公司的加权ROE达到自2010年后新高,在经历13-14年调整后,通过精细化管理和高性价比产品的打造,综合竞争力逐步领先饲料同行。2018年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长态势,预计水产料同比增长20%以上,猪料迎来大发展,禽料有所恢复。公司未来两三年战略发展思路清晰,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19年净利润为15.82亿、19.91亿,同比增长31.5%、27.4%,当前市值对应18年利润24X,作为优质农业资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天气灾害、疫病等导致销量下滑,原料价格大幅波动。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18-04-20 10.81 -- -- 13.26 21.10%
13.26 22.66%
详细
业绩平稳增长,盈利能力维持高位。一季度是饲料和光伏行业淡季,公司业绩仍能保持平稳增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8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3.20亿元,同比增长20.59%;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8.33%、6.15%,同比略微下滑0.91PCT和0.18PCT,盈利能力维持高位;加权ROE为2.37%,同比增加0.12PCT,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预收账款创新高,为业绩增长储备动力。2018年一季度末,公司预收账款为16.39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70.36%,为近年来最高值,主要系客户根据未来购买公司产品而提前预付的采购货款增加所致,这表明公司目前产品销售良好。与此同时,2018年一季度末,公司预付账款和存货分别为3.05和25.43亿元,分别较2017年末增加40.76%和43.88%,分别是预付原料采购款以及公司结合原料行情、为生产旺季储备原料所致。这些表明公司目前产销两旺,为业绩增长储备动力。 2018年光伏新增装机约56GW,需求维持高位,低成本硅料和电池片龙头业绩可期。近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指出分布式光伏仍然不纳入国家光伏发电规模管理,分布式光伏有望持续高增长。我们认为在分布式、领跑者、扶贫和普通地面电站的带动下,2018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约55.9GW,同比增长5.27%,需求维持高位。公司作为低成本的硅料和电池片龙头,业绩增长可期。 积极推进低成本的硅料和电池片产能扩张,高增长周期或将开启。公司依赖在硅料和电池片领域积累的技术研发及成本管控优势,积极推进硅料和电池片产能扩张,夯实公司在光伏制造领域的龙头地位,高增长周期有望开启。 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26.03、42.54和55.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8%、63.42%、30.52%,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15、9、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光伏装机和政策不及预期。
温氏股份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18-04-17 20.66 -- -- 23.56 12.19%
24.73 19.70%
详细
事件:温氏股份公布2017年年报,全年实现收入556.57亿元,同比下滑6.23%,归母净利润67.51亿元,同比下滑42.7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5.77亿元,同比下滑44.42%;加权ROE为21.65%。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00元(含税)。公司同时发布一季报预告,净利润13.5-14.2亿元。 黄鸡养殖前低后高,生猪出栏平稳增长。上半年公司受到禽流感冲击,部分活禽市场关闭,黄鸡销售渠道受阻,导致价格同比下滑30.19%。下半年伴随着禽流感影响的褪去和行业供需格局转好,黄鸡价格大幅回暖,全年共出栏7.76亿只,均价11.65元/公斤,平均单只盈利约1.10元,合计贡献利润约8-9亿元。全年商品猪出栏1904.17万头,同比增长11.18%,均价14.98元/公斤,完全成本保持稳定,头均盈利约350元,贡献利润66-67亿元。业务布局上,公司在养禽板块新建或收购屠宰厂,延伸下游,肉鸡屠宰产能提升至1.30亿只;在生猪养殖板块立项1300多万头,新开工700多万头,竣工500万头。 生鲜业务等下游延伸加速推进。近几年公司以“掌控渠道,直配终端”为转型升级目标,将放养模式经验运用到生鲜业务开展上来,建立“公司+店主”的生鲜连锁经营模式。2017年公司在生鲜业务上实现销售收入3.33亿元,同比增长215.28%,累计签约门店197间(已开业178间),相比2016年增加122家,并拓展到珠三角外的长三角地区。 2018年Q1猪价走弱,鸡价高景气持续,盈利平稳。公司Q1盈利基本与去年持平,但结构发生变化。生猪出栏498.36万头,同比增长16.6%,因3月猪价大跌,整体头均盈利约100元;黄鸡价格接近7元/斤,单只盈利近5元,按1.8亿只出栏测算,盈利8.5-9.0亿元。 公司作为养殖行业的龙头,以紧密型“公司+农户”为核心的“温氏模式”发展肉鸡和肉猪养殖业务,全产业链生态体系难以复制。主营业务稳健发展,配套业务做大做强,公司在养殖行业规模化快速提升、环保压力增大和食品安全更受重视的大环境下,继续增加产能,并同时发展鲜品业务和生鲜业务。我们继续看好公司的持续扩张能力、精细管理水平带来的成本优势和全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加上公司一贯的高分红机制(不低于净利润30%),值得长期持有。从2018-19年看,我们预计公司生猪出栏量为2200万头、2600万头,净利润48.7亿元、67.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大规模疫病风险或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风险,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猪价或鸡价大幅下跌。
大北农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18-04-03 5.76 -- -- 6.14 4.96%
6.05 5.03%
详细
事件:大北农发布2017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7.42亿元,同比增长11.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65亿元,同比增长43.34%,扣非后净利润9.97亿元,同比增长23.08%,EPS为每股0.31元,同比增长40.91%,加权ROE13.16%,提升3.28个百分点。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现金红利0.8元(含税)。 猪料增幅恢复良好,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饲料作为公司主业,收入占比88%,贡献82%的毛利。公司全年实现销量443.93万吨,同比增长11.04%,其中猪饲料同比增长12.39%。在“服务大升级、产品大提升”的发展思路下,公司顺应养殖业结构变化,加大规模猪场驻场服务模式和直销比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猪饲料直销比例超过60%。公司猪料产品中的教保母系列等高端产品销量增速达15.65%,带动整体饲料毛利率小幅提升。 水产料战略转型显成效,由亏转盈。公司在发展水产料的战略上改变单纯的销量增长思路,转型聚焦高端产品,虽然全年销量略有下滑,但是毛利同比增加6700多万元。公司在近期对水产板块增资扩股,再度发挥大北农特有的创业团队和精神,在未来三年水产板块的发展上加强打造高端产品,让更多创业者分享共同发展的机制,并承诺今年实现集团净利润6000万元。 三项费用率同比继续下滑,经营效率好转。公司从16年开始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经营效率大幅好转,2017年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两项费用率下降约1.76个百分点,如果剔除限制性股票费用影响,两项费用率下降约1.93个百分点。尽管财务费用有所上升,但三项费用率整体仍下滑1.63个百分点。公司17年施行的“增销量、降费用、提效率、增效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养殖业务板块稳步发展。公司今年在战略方向和业务板块上重新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加大了对畜牧和饲料板块的投入,尤其是养猪业务。2017年末,公司控股子公司母猪存栏约5万头,商品猪存栏约43.15万头,全年共出栏生猪约64.25万头(不含参股养殖公司),目前公司已经初步完成了全国养殖板块的布局,并收购了荣昌育种的部分股权作为种猪布局,“养猪大创业”稳步推进。 从2017年的经营效果来看,公司的战略调整基本到位,主营饲料业务重回增长通道,且其他业务板块经营状况也相继转好。公司秉承着创业与共享的思路,在农牧行业打造成特有的创业文化氛围,为打造一流高科技农牧集团不断前行。我们预计2018-19年净利润为15.3亿、17.4亿,同比增长20.7%、14.2%,对应当前股价16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销量增长不达预期;养猪战略进展低于预期;互联网平台建设成效低于预期。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18-04-03 10.50 -- -- 12.60 18.42%
13.26 26.29%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60.89亿元,同比增长24.92%;归母净利润20.12亿元,同比增长96.35%,扣非归母净利润19.62亿元,同比增长219.96%;EPS0.52元,ROE16.07%,每10股分红1.6元。 光伏与农业协同发展,助力公司业绩高增长。2017年公司光伏业务实现收入93.82亿元,同比增长58.52%,毛利率28.68%,同比提高3.29PCT;农牧业务实现收入126.20亿元,同比增长9.46%,毛利率14.32%,同比提高2.69PCT。在“渔光一体”框架下,光伏与农业呈现营收和毛利率同时增长的协同发展局面。 技改助力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硅料环节“量利齐升”。2017年,乐山多晶硅项目完成了“生产系统填平补齐节能升级技改项目”,多晶硅年产能由1.5万吨提升至2万吨,同比增加33.33%,同时平均综合电耗降至62KWh/kg以下,全年平均生产成本降至5.88万元/吨,处于工信部《2017年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公布的我国领先企业多晶硅生产成本降至6万元/吨的行列。2017年多晶硅销量1.6万吨,同比增长32.25%,毛利率46.83%,同比提高5.8PCT,“量利齐升”助力永祥股份净利润增长129.10%至5.30亿元。 新产线落地、非硅成本具有优势,电池片环节“以量补价”。随着成都二期2GW单晶产能的顺利投产,2017年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5.4GW,同比增长58.82%。根据光伏产业权威分析机构PVInfoLink2017年对全球专业太阳能电池厂商统计,通威太阳能2017年电池产能、产量均排名第一。基于技术和产业化优势、以及精细化管理,公司太阳能电池单多晶非硅成本稳定在0.2-0.3元/W的区间并保持持续下降势头,加工成本仅为行业水平的50-60%情况下,多晶电池生产成本已降至1.1元/W以下,单晶电池生产成本亦降至接近1.1元/W。2017年,全年实现销售4GW,同比增长65%;毛利率18.85%,保持了稳定的盈利水平。2017年太阳能电池业务呈现“以量补价”态势,助力通威太阳能净利润增长51.73%至6.75亿元。 根植“渔光一体”,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大幅提升。截止2017年底末,公司已建成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发电项目33个,装机并网规模487MW,较去年同期增长444.68%。2017年光伏发电量2.96亿度,同比增长702.25%。 以水产饲料为核心,优化两个“结构调整”,饲料业务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17年,公司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为原则,坚持以水产饲料为核心,同时优化两个“结构调整”,包括提升水产饲料在饲料总量中的比例,提升水产饲料中特种饲料、膨化饲料等高端产品的比例。2017年,饲料实现销量426.28万吨,同比增长6.21%,膨化饲料、虾特饲料、功能饲料等高端产品占水产饲料的比例超过40%。饲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9.72亿元,同比增长8.45%,毛利率14.67%,同比增长2.85PCT。 把握战略窗口期,积极推进低成本的硅料和电池片产能扩张,打造成长源动力。在多晶硅进口替代和落后产能淘汰、以及太阳能电池片集中度提升的战略窗口期,公司依赖在硅料和电池片领域积累的技术研发及成本管控优势,积极推进硅料和电池片产能扩张,夯实公司在光伏制造领域的龙头地位,打造成长源动力。在多晶硅方面,永祥股份先后启动建设乐山、包头两个“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2018、2019年多晶硅产能分别达到7万吨和12万吨,现金成本降至3万元/吨以下、生产成本降至4万元/吨以下,产品质量对标国际品质领先企业,成为全球高纯晶硅的龙头企业。在太阳能电池片领域,随着成都三期3.2GW电池、合肥二期2.3GW电池投产,2018年电池片产能达到12GW,并致力于2019年电池片产能达到20GW。 2018年经营目标明确,业绩值得期待。公司公布2018年经营目标:(1)公司饲料及相关产业链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2)多晶硅预计将实现2万吨的产销量,生产成本降低10%左右;(3)力争实现太阳能电池销量约6GW,产能利用率保持在100%以上,加工成本维持在0.3元/W以下;(4)光伏发电业务力争实现新增“渔光一体”投建500MW左右,力争实现4元/W的投资成本目标。 2018-2020年分红方案公布,现金分红不少于30%。公司优先采取现金方式分配股利,2018-2020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原则上不少于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在确保足额现金股利分配的前提下,公司可以另行采取股票股利分配的方式进行利润分配。 投资建议:预计2018-2020年分别实现净利25.59、41.89和54.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17%、63.70%、29.89%,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16、10、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光伏装机和政策不及预期。
海大集团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18-03-28 23.91 -- -- 26.66 11.50%
26.66 11.50%
详细
核心要点:水产品价格(主要是鱼价)自去年以来保持高位运行,带来整体水产饲料行业的增长恢复和结构改变。当前价持续高位运行,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引发饲料企业纷纷上调售价。受益水产养殖高景气持续,养殖户对饲料提价相对容易接受,海大集团作为水产料龙头,凭借着采购、配方、技术、服务等综合优势,在水产景气周期和原料涨价背景下销量增速有望超预期,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销量和盈利有望超预期,持续重点推荐! 水产养殖景气度持续,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在此前的水产饲料与水产养殖专题中我们分析过,主动和被动的去产能在短期难有大幅度恢复,2018年鱼价有望保持较高位运行。同时特色水产品需求伴随消费升级进入快速增长期,养殖技术和饲料技术同步提高,带动一块高毛利水产料的新增市场。公司2017年水产料恢复20-25%的增速,显著快于主要竞争对手,且高端饲料产品(膨化料、特种料)增速达40-50%,产品结构的优化带来量利齐升的业绩。从近期草根调研情况看,因今年冬季华南区偏冷,公司1-2月的水产料销量基本持平,相较饲料工业协会统计的行业呈现同比下滑来说,公司表现仍是非常突出,同时高端料增速仍保持20%以上。3月以来天气转暖,公司销量也明显恢复增长势头,预计全年水产料增速约20%,高端料增速超过30%。 原料价格上涨抬升短期销量,全年高增长有望持续。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鱼粉、维生素、玉米等原料就开始不断上涨,鱼粉相较去年Q4上涨了近15%,玉米上涨超过10%。豆粕价格受阿根廷干旱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3月均价相较年初上涨8%。受此影响,饲料公司纷纷在近期上调了产品售价,涨幅根据区域和产品在50~1000元/吨不等。草根调研看,公司3月在华南区和华中区也全线上调了价格,作为行业龙头,公司在水产料市场的调价上有较高的话语权,而凭借着过去在饲料配方上的提升,比如有效降低高价格原料的添加比例等,在调价节奏和幅度都有所控制,涨价环境反而更有利于公司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和产品竞争力的显现,3月水产料销量预计超预期提升,为后面的旺季销售打下坚实基础,全年水产料销量再创高位,且毛利率进一步提高。 业绩快报显示,2017年公司加权ROE为20.01%,达到自2010年后新高,在经历13-14年调整后,通过精细化管理和高性价比产品的打造,公司的综合竞争力领先饲料同行。未来两三年公司的战略发展思路清晰,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ROE水平有望再提高,可以支撑当前23X的估值。我们预计2018-19年公司净利润为15.6亿、19.3亿元,同比增长29%、24%,“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天气灾害、疫病等导致销量下滑,原料价格上涨过快压缩养殖利润。
司尔特 基础化工业 2018-03-20 7.34 -- -- 8.35 11.48%
8.18 11.44%
详细
事件:公司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明日复牌。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省鑫宏大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拟与国购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子公司,负责落实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设立医疗机构,创建三级甲等医院。 粮价底部向上带动需求转好,磷复合肥业务稳步发展。截止目前,公司复合肥产能近250万吨,磷酸一铵产能75万吨,年产25万吨硫铁矿制硫酸项目也开始投产。过去两年因粮价底部徘徊,市场需求不振,且环保压力下公司原材料价格攀升,导致公司净利润连续下滑。2017/18种植季,伴随玉米市场供需格局好转,价格出现同比回升,且今年种植面积有望恢复,化肥市场需求呈现拐点之势。在公司从区域性公司向全国性转型的过程中,重点布局的河南市场作为玉米、小麦种植大省,在种植收益好转的背景下,高效复合肥使用量亦有望提升。同时,环保重压过去,原料价格压力减缓,而公司打通上游硫铁矿和磷矿资源,随着硫铁矿的项目投产和参股上游磷矿公司贵州路发,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成本优势的逐步体现带来毛利率的恢复。 产品结构调整优化,有机肥项目带动未来增量。2017年公司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生物有机肥的相关政策,成立了生态有机肥厂,采用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开发应用的“全元生物有机肥制造技术”,进军生物有机肥市场。目前,公司已与宁国市水稻、小麦、油菜种植重点乡镇签订了秸秆收储协议,建立了收储点,为后期生产原料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利用公司过去在复合肥上的优势,通过打入有机肥市场,公司在产品结构上不再单一依赖复合肥,并向着符合政策指引的方向转型。 大举进军医疗健康产业,第二主业已然启航。2016年10月宁国农资将控股权转让给国购产业控股,国购集团在安徽省内资源丰富,能够争取到有利的医疗政策,或与公立医院进行合作,迅速切入医疗服务市场。2017年,公司对宣城四家民营医院(宣城骨科医院、宁国手足病医院、华信健康体检医院、宣城华艺医疗美容医院)进行托管,在实际医院的运营管理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公司成立了安徽省鑫宏大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并与安徽众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肥磐信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共同投资设立8亿的健康医疗产业基金,积极在医疗、健康等领域寻求商业模式更加清晰、发展方向更加稳定、盈利趋势更加明显的投资和并购机会。此次在控股股东的支持下,加入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战略合作,是公司充分整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拓展以优质、高效、便捷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的重要一步。随着优质三级综合医院成为核心,以特色专科医院为骨干,网络化社区医院为支点,线上与实体融合发展的区域化、现代化、一体化、多层次、智慧型医疗服务综合体战略蔚然成型。 公司双主业战略稳步推进,磷复合肥业务伴随着行业需求回暖和成本优势逐步体现,带来稳健的业绩回升,而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抢先布局优质区域医疗资源,成为未来的新增利润点。化肥+医疗双主业有望同步发力,当下正处于业绩拐点。我们预计公司18-19年净利润为2.77亿元,3.31亿元,同比增长37.3%,19.4%,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化肥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产业基金进展不顺利。
牧原股份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18-02-23 52.00 -- -- 53.58 3.04%
54.06 3.9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0.42亿元,同比增长79.14%,归母净利润23.66亿元,同比增长1.88%,EPS为2.12元,同比减少-5.78%。公司2017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12%。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6.9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8股。 出栏量兑现高增长,成本控制平稳。公司全年共销售生猪723.74万头,同比增加132.4%,其中商品猪524.32万头,仔猪193.82万头,种猪5.6万头,实现头均盈利约327元。公司全年的商品猪销售均价约14.50元/公斤,按110公斤测算,完全成本约11.5元/公斤,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出栏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整体成本保持平稳。 从成本分项看,饲料、防疫成本占比继续保持小幅下降(主营业务成本中,饲料占比从59.25%下降到58.14%,动保兽药占比从10.86%下降到10.84%),而职工薪酬部分加以提高(从6.43%提高到6.76%),这与公司加强内部精细化健康管理、提升饲料原料采购能力等方面的努力和进步密不可分。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养猪设备和猪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育肥阶段单个饲养员可同时饲养2,700-3,600头生猪,生产效率领先行业平均水平。尽管今年饲料原料价格预期有所抬升,但公司在其他方面仍有降低成本的空间,我们预计公司综合成本可保持平稳。 产能预计继续保持高增长,自繁自养模式龙头地位凸显。从几个重要的资产项目看公司的持续成长性,生产性生物资产相比2017年年底增长42.58%,我们预计目前母猪存栏量达到60万头左右,基本可以支撑今年的出栏目标,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分别较去年年底增长63.03%和76.06%,同时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同比增长52.24%,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长幅度基本匹配。另外,预付工程款大幅提高,今年仍是公司持续扩张建设的一年。2017年公司新成立养殖板块全资子公司41个,目前养殖全资子公司已经达到80个,分布在十三个省区。公司今年的出栏量预期在1100~1300万头,我们判断约在1200~1250万头,同比增长70%左右,2019-20年公司出栏量有望达到2000万头阶段目标,在自繁自养模式中的龙头地位难以撼动。 全方位磨练内功,加强核心竞争优势。2017年除了快速增长的出栏量兑现和优秀的成本控制外,不可忽视公司在自身管理上的进步。一方面是设立专业化子公司,包括采购方面的“牧原粮贸”、融资方面的“牧原国际”、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方面的“牧原数字技术”。另一方面,公司充分利用多种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包括非公发发行、优先股、中期票据、超短融等,优化债务结构。最后是人才的储备,公司在2017年新增员工近9800人,同比增加57%,在增加生产、销售和财务人员的同时,减少了行政人员配置,并完成了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这些内在管理的提升和准备,为公司在猪价下行阶段进行安全高效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基础,紧紧抓住了未来五年我国养猪业土地、资金和人才三大壁垒,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我们继续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势头,公司成本优势坚实、融资能力出众、内部管理和文化皆表现出色。预计2018-20年出栏量分别为1200/1600/2000万头,按2018年生猪售价13.8-14.0元/公斤测算,预计今年可实现盈利约30-31亿元,目前估值18X,维持“买入”评级。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18-01-11 12.37 -- -- 12.75 3.07%
12.75 3.07%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17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业绩预计增加8.20-10.25亿元,对应2017年业绩18.45-20.50亿元,同比增加80%-100%,业绩高增长。 分布式大爆发,国内光伏行业高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2017年1-11月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125GW,同比增长67%,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1723万千瓦,同增3.7倍,光伏新增装机的大幅增长带动了光伏产业中上游制造环节的需求。 技改叠加多晶硅涨价,硅料“量价齐升”。公司多晶硅顺利完成了升级技改,产能由1.5万吨/年提升到2万吨/年,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多晶硅及配套产品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同时,2017年多晶硅需求旺盛,产品价格也有所上升,2017年年末多晶硅价格达150-155元/kg。 低成本产线放量,电池片“以量补价”。2016年投产的1GW单晶电池项目产能全部释放,2017年三季度2GW单晶电池项目顺利投产,公司电池片总产能达5.4GW,预计2017年出货量3.85GW,同比增长约75%;同时,电池片生产成本持续优化,非硅成本降至0.2-0.3元/W,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低成本的电池片放量增厚了公司业绩。 管理和产品结构同时优化,饲料“量利齐升”。公司饲料业务继续强化市场营销效率及内部管理有效性,饲料销量同比增长;同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不断提高,产品毛利率同比提升。 补贴退坡幅度低于预期,利好政策频出,2018年光伏行业或维持高景气,公司业绩可期。2018年光伏标杆电价和度电补贴下调幅度好于市场预期。在新的电价政策下,考虑系统成本降低以及诸多利好政策,分布式和集中式光伏电站的收益率仍具有吸引力,2018年光伏行业或将维持高景气。在此背景下,随着公司低成本硅料和电池片产能的落地,业绩增长可期。 投资建议:预计2017-2019年分别实现净利18.82、23.49和30.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61%、24.86%、29.01%,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26、21、16倍,“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国内光伏装机不及预期。
温氏股份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17-12-19 23.53 -- -- 27.30 16.02%
27.50 16.87%
详细
作为全国养殖行业的龙头领军公司,温氏股份今年上半年因禽养殖大幅亏损,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0.39亿元,同比下滑62.73%,市值也因此缩水。站在当下,如何看待温氏股份的投资价值。 1、黄羽鸡养殖盈利下半年有望超预期,利润环比大幅回升。 受到上半年多地区禽流感冲击,部分活禽市场关闭,导致黄鸡的传统销售渠道受阻,价格低迷。公司在6月份开始带来黄羽鸡养殖行业的主要公司主动去产能,帮助行业恢复正常盈利水平,在6-7月的产能去化后,黄羽鸡价格出现明显恢复,而伴随进入秋冬消费旺季,价格保持在高位震荡。经测算,当前公司黄鸡的销售均价已经回升至8-9元/斤,相较三季度环比上涨超过20%,相较二季度已经翻倍。我们按完全成本5.5-5.6元/斤推算,公司四季度黄羽鸡盈利约18-19亿元。综合来说,因下半年价格大幅回暖,可以弥补上半年亏损,2017年全年黄羽鸡养殖预计能实现正盈利约9-10亿元。 黄羽鸡主要用于家庭消费,需求相对稳定,而供给端来说除温氏外,其他以散养为主,在上半年持续大幅亏损后,产能恢复速度缓慢。回顾2014年禽流感造成的鸡价大幅下挫,鸡价随后出现了持续一年的高位震荡,整个行业处在累计超额收益阶段。类比来看,当前鸡价的高位有望持续至明年上半年,虽均价略有回落,但单只盈利能处在平均水平之上(见图1)。按明年鸡价均价7.0元/斤,即超额收益1.0元/斤推算,假设公司产量控制在7.8-8.0亿只,可实现盈利40亿元。 中长线来看,公司在黄鸡养殖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0%,行业需求增速放缓,产能扩张空间不大,按6.0-6.5元/斤均价推算,养殖环节稳定盈利在15-16亿元,市场合理估值约150-200亿元。目前公司在禽养殖上继续延伸产业链,加大自有屠宰比例,并配合生鲜门店销售生鲜鸡肉和深加工制品,从产业链延伸价值角度,假设附加值可增加20%(深加工制品毛利率20%左右),30%比例走深加工制品,大约将产业链盈利扩张20亿元,且与其他业务板块形成协同互助;再假设分5年实现,参考双汇和史密斯菲尔德的估值水平,给予附加300亿市值。 2、生猪出栏量进入释放期,龙头地位难以撼动。 公司2017年1-11月累计销售商品猪1704.31万头,同比增加10.4%,全年预计出栏量约1890万头,同比增加10.3%,按15元/公斤均价测算,今年养猪板块预计实现盈利68亿元。 根据公司的五年规划,需要在2018-19年至少增加850-900万头,我们预计2018、2019年出栏量分别为2300万头和2800万头,同比增长略超20%。按2018年生猪销售均价14.0元/公斤测算,头均盈利240元,预计可实现利润55亿元。 从过去周期的平均猪价和盈利看,温氏的头均盈利大约在350元,因成本优势而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0元/头),站在当前看未来五年,行业加速规模化,头均盈利上的超额收益会因全行业养殖成本中枢的下行和平滑而减少,假设温氏的头均盈利在250元,五年后出栏量达到4000万头,过去五年公司平均ROIC达到20%,考虑到规模化后ROIC可能下滑,假设下滑至15%,按15X估值,生猪养殖业务合理市值在1500亿元。 3、政策东风孕育现代农业,养殖龙头更享资源优势。 环保要求的提高对于畜牧业来说是重大的政策,也让市场看到了实质性的影响,在本轮环保整治的收尾阶段,后续又有什么政策会实质性影响到生猪养殖业发展的趋势呢?今年19大报告提出,未来的方向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里面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就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是要加快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依法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经营。(摘选自“《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 温氏作为“公司+农户”模式在国内的创始者,在探索与农民合作的层面已经做到了行业标杆的领军地位,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国外养殖规模化完成后的主流经营单元,在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城镇化率达到相当水平的当下,亦是提升行业整体经营效率,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有效形式。三权分置完成确立后,以土地、劳动为生产要素出资的农民,以技术、产品出资的龙头企业与以信用、资金出资的金融机构,形成共同发展势头。近期,黑龙江省公布生猪养殖重点扶持模式和办法,补助标准规定,对种猪养殖场土建、设备投入进行补助,实行“先建后补”。种猪养殖场按存栏基础母猪5000头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补助1000万元;对商品猪育肥户由省级财政给予贷款贴息,贷款额度与建设规模相匹配,年出栏3000头生猪,贷款额不超过180万元,每增加1000头出栏,贷款额最高增加60万元,贴息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我们预计,后续其他省份也有可能推出类似的政策,这对于温氏未来三年的扩张无疑是一种外在推力。 总结来说,公司2017-19年净利润预测为75-80亿元,95-100亿元,70-75亿元(猪价周期低点,也是拐点),目前对应估值16X、13X和17X;从合理市值来看,未来五年养猪1500亿+养鸡200亿+食品流通300亿,再加上其他乳品、金融等业务的辅助,公司市值有望达到2000亿以上。作为养殖行业的巨头,公司的持续扩张能力、精细管理水平、全产业链布局和品牌优势突出,我们继续长期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2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