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陈显帆

东吴证券

研究方向: 机械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600515090001,曾供职于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机械工程学士,索尔福德大学投资银行硕士。4年银行从业经验,2011年底加入中国银河证券。目前主要覆盖工程机械行业、南风股份、黄海机械、上海机电等。...>>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7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1-04-09 33.68 -- -- 39.61 17.61%
51.44 52.73%
详细
一季度业绩大超市场预期,在手订单充足保障短期业绩高速增长 公司业绩预告预计 2021Q1实现归母净利润 2.4-2.8亿元,同比+80%-110%, 其中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为 4500万元-500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9-2.4亿元,同比+46%-81%,主要系下游硅片厂积极扩产,公司作为长晶设备 龙头实现订单量、营收规模、利润规模三重增长。 2021年 3月,公司公告与中环签 20.8亿光伏设备大单,具体内容包括, 向中环协鑫销售全自动晶体生长炉 16.18亿元( 2021年 5月 31日前完成 交付)、单晶硅棒加工设备 1.94亿元;以及向中环光伏销售线切机设备 2.67亿元,上述合同金额总计 20.79亿元(以上合同金额均含增值税)。值得关 注的是,线切设备(切片机)涉及精密加工,难度系数很高, 210尺寸的 “线切设备(切片机)”是晶盛初次获得批量订单, 体现了晶盛机电在光 伏领域的技术延展性。 2020Q3末,公司未完成合同总计 59亿元(含税),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 备合同 4.1亿元(含税)。 加上新接的 20.79亿元订单,公司在手订单总金 额为 80亿元左右,为 2019年营收的 2.6倍, 按照目前的订单确认进度, 我们判断 2021年晶盛机电的业绩都将高速增长。 光伏硅片环节迎扩产潮, 210大硅片拉长设备景气周期 2019年起隆基、中环、晶科、晶澳、上机数控、京运通等光伏企业相 继启动硅片扩产。 我们预计2020-2022年国内年均新增硅片产能超100GW, 对应 20-22年年均新增设备需求超 200亿( 2亿元/GW)。存量市场方面, 伴随着行业对大硅片已达成共识,未来 3-5年存量市场有 1万多台单晶长 晶炉需要淘汰,国内年均存量更新硅片产能超 50GW,对应 2020-2022年 存量设备需求超 100亿( 2亿元/GW)。 龙头设备商规模化优势凸显,晶盛机电将充分受益大硅片扩产潮 光伏行业未来,设备商的规模将和技术水平一样重要。 在大硅片成本 中,设备折旧占比已经不再是第一位, 硅片厂商更看重设备商的能力是配 套效率,包括: 1)交付能力, 根据我们的测算,中性假设下,晶盛单日 出货量可达 21台,以每周工作 6天、每月 4周计算,单月出货量可达 500台左右。目前晶盛是国内仅有的单月可交付 500台以上长晶炉的设备企业, 且交付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2)服务能力, 晶盛设备到场后投入运营和产 量爬坡所耗费的时间短,并且能够稳定保持产量; 3)未来研发潜力,具 有持续研发能力、能够不断提高设备产能和降低能耗的设备商将显著受 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 8.54/13.29(维持原值) /18.08(维持原值) 亿元,对应 PE 为 52/33/25, 维持“买入”评级。
西部超导 2021-04-05 51.28 -- -- 55.00 6.59%
67.57 31.7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度报告,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13亿元,同比+46.10%;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134.31%,符合我们预期。 投资要点钛合金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9%,高温合金销量大幅增长2020年全年入实现营业收入21.13亿元,同比+46.10%。1))钛合金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7.83亿元,同比+48.53%,公司航空钛合金在国内军工市场的主导地位稳固,受益于航空客户需求增长强劲,钛合金销量4,830.75吨,同比+32.70%。2))超导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95亿元,同比+35.30%,超导产品(除超导磁体)销量492.00吨,同比+49.05%,其中MRI用NbTi超导线材月产量不断提升,MRI超导收入同比+45.25%。3))高温合金产品:实现销售收入0.34亿元,同比+235.34%,公司突破了以GH4169、GH4738、GH907、GH4698、GH4720Li等合金为代表的十余个牌号高温合金的批量生产技术,高温合金销量246.25吨,同比+201.82%。随新型武器装备列装加速,核心产品钛合金销量大幅增长,带动公司收入规模迅速增加。 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规模效应驱动盈利能力提升2020年全年润实现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134.31%。1)毛利率:钛合金产品毛利率同比+4.49pcts至43.03%;超导产品毛利率同比-0.13pcts至4.51%;高温合金产品毛利率同比+16.96pcts。受益于产品结构的持续改善、核心原材料价格走低以及规模效应的叠加,综合毛利率同比+4.22pcts至37.91%。2)费用端: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期间费用率同比-5.14pcts至17.53%,其中销售费用率1.63%(同比-0.41pcts),管理费用率6.89%(同比-2.55pcts),财务费用率2.82%(同比+0.56pcts),研发费用率6.19%(同比-3.56pcts),综合影响之下净利率同比+6.89pcts至17.50%。我们预计在钛合金产品快速放量的背景下,规模效应仍将有效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钛合金业务将快速发展,高温合金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1)美、俄等国家航空航天钛材消费占比超过70%,中国2019年航空航天钛材消费占比仅为18%,未来提升空间广阔。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军机结构钛材需求量将达到2.6万吨,民用飞机钛材需求量将达到11.6万吨,将带动公司钛合金业务快速发展。(2)2019年国内高温合金需求量48222吨,国产高温合金供应缺口超过20000吨。公司2020年已经实现高温合金量产331.37吨,同时建成2000吨高温合金棒材产能,新建1900吨棒材和600吨粉末母合金产能,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3)超导材料方面,公司是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MRI超导材料打破了外商垄断,有望打开超导业务的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021-2022年净利润预测5.48/7.41亿元,预计2023年净利润10.05亿元,对应2021-2023年EPS为1.24/1.68/2.28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为44/32/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高温合金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广电计量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1-04-05 35.38 -- -- 37.31 5.46%
46.04 30.13%
详细
可靠性与环境、食品检测表现亮眼,业务呈现分化 分业务来看:( 1) 传统优势板块: 2020年业务计量/可靠性与环境/电 磁兼容业务收入分别为 7.03亿/7.31亿/2.47亿元, 分别同比+6.97%/ +16.04%/-8.02%。( 2)新兴培育板块: 2020年环保检测/食品检测/化学分 析业务收入分别为 1.57亿/1.53亿/1.21亿,分别同比+5.56%/ +23.18%- 1.08%。 大客户及大项目取得突破: 2020年公司新增沃尔沃、华晨宝马等 认可, 与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等高端大客户合作加深, 承接食品抽检、生 鲜乳抽检等国家级项目。 净利率上行贡献业绩弹性, 现金流表现优异 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43.27%,同比-3.11pct, 全年毛利率逐季 回升; 归母净利润率 12.79%,同比+2.12pct,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期间费 用率降至 32.80%,同比-2.55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 比-1.39/+0.72/-0.46/-1.42pct, 管理费用率提升, 主要系公司 Q4合并安广 源增加管理费用 0.15亿元。 随着盈利实验室增多, 固定成本分摊至更多单 元,我们认为公司期间费用率具备长期下行空间。 2020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4.20亿元,同比+146.49%,主要系检 测行业商业模式优异, 检测客户往往采取预付款形式, 叠加公司经营回款 改善, 现金流大幅高于净利润。 第三方计量检测龙头, 高支本开支支撑内生高速增长 根据公司年报, 2019年国内检测行业规模 3225亿元,同比+14.75%, 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 公司作为一站式计量检测平台, 在全国主要经济圈 拥有 50多家分子公司。 2017-2019年公司计量业务收入市占率由 3.84%升 至 5.35%,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公司计划 2021年技改投入 4.31亿元,资 本开支继续维持高位, 未来有望抢占更多细分赛道先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随着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发展、 龙头份 额提升, 公司有望维持两位数以上收入增速。 考虑到疫情后下游检测需 求持续修复, 我们将 2021-2022年 EPS 由 0.47/0.72元上调至 0.63/0.88元,预计 2023年 EPS 为 1.15元, 当前市值对应 2021-2023年 PE 为 54/39/30倍, 维持“增持”评级。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1-04-02 12.68 -- -- 13.34 5.21%
13.34 5.21%
详细
主营产品收入表现亮眼,受益于行业高景气+份额持续提升 分产品看, 2020年混凝土机、起重机(包括工程起重机和塔机)、土方机械等其他 工程机械分别实现收入 190亿、 349亿、 75亿,同比增长 37%、 58%、 52%。 公司作为 后周期龙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汽车、履带起重机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 混凝土机 械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叠加制造业持续复苏, 中联主营业务表现亮眼。 此外, 农业机械 收入 26.4亿,同比+13.9%, 延续上一年趋势加速回升; 金融服务收入 10.8亿,同比 +47.6%。 产品结构调整导致盈利能力短期下滑,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 2020年综合毛利率 29%,同比-1.41pct。 分产品看, 混凝土机/起重机/其他机械和 产品/农机机械的毛利率分别为 26.3%/31.0%/17.4%/16.8%;分别同比-1.1pct/-1.7pct/- 7.7pct/+12.5pct。 我们认为公司综合毛利率小幅回落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起重机方面小 型吨位产品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产品结构改变导致毛利率被拉低; ②农机、高空作业 平台等毛利较低的新兴事业部营收占比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摊低了毛利率; ③疫情下公 司优先考虑全款订单,适当让利政策对短期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农 机方面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改善明显。 2020年销售净利率为 11.3%,同比+1.43pct, 反应控费能力大幅提升。 公司全年 期间费用率为 14.6%,同比-4.1pct, 其中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 财务费用率控制良 好,分别同比-0.74pct/-2.5pct/-2.5pct,研发费用率同比+1.6pct,主要系公司致力于自主 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已实现 4.0产品全覆盖。 经营性净现金流再创历史新高,营运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 74.2亿元,同比+19.3%, 再创历史新高,说明此次行业需求 提升是高质量的。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为 102天,同比减少 25天;应收账款周 转天数 161天,同比大幅减少 40天。 营业周期已接近上一轮周期时的健康水平,主要 系公司保持较为严格的信用政策,收款速度提升,营运能力大幅提高。 21全年业绩有望延续高增长, 发行 50亿可转债彰显持续扩张信心 1) 行业层面来看, 基建投资延续、 环保超冶法规切换、 更新周期、人工替换等多 重驱动因素下,下游零部件厂商排产旺盛,行业需求延续性较强。 我们预测 2021年挖 机行业销量有望增长 5%-15%,工程起重机增长 10%-15%,混凝土机增长 15%-20%。 2) 公司层面来看, ①塔机业务: 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持续提升+收购威尔伯特打开 海外市场+中大塔方面长期优势积累, 共同助力 2021年该业务板块实现高速增长; ② 工程起重机: 公司市占率始终位于行业前三(销售额口径) +产能快速提升, 增速有望 超越行业; ③混凝土机械: 泵车从 2019年开始进入更新高峰,我们预计 2019-2021年 每年更新数量在 7000-9000台左右, 中联作为国内混凝土机械双寡头之一将显著受益 于此; ④高空作业平台: 我们预计 AWP 将是工程机械行业中未来增速最快的行业, 公 司作为 AWP 第一梯队中产品性能最好、增长最快的公司, 2021年该营收有望实现翻 倍增长。 此外, 2020年 12月中联宝马展订单超 200亿元, 我们预计这笔订单将于 2021年前两季度确认收入,中联重科全年业绩有望延续高增长。 继定增募集资金 66亿元后, 公司于 3月 30日公告了发行 50亿元新增可转债的预 案,彰显了公司持续发展扩张的决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随着行业景气度超预期延续, 我们将 2021-2022年的 EPS 从 1.10/1.21元上调至 1.16/1.34元,预计 2023年 EPS 为 1.48元, 当前市值对应 PE 为 11/10/9X, 维持“买入”评级
三一重工 机械行业 2021-04-02 33.00 -- -- 35.88 6.41%
35.11 6.39%
详细
各业务线核心竞争力增强,力争 2021年实现收入增长 20% 2020年公司三大板块挖掘机械/ 混凝土机械/ 起重机械业务收入分别达 375.28亿/270.52亿/194.09亿元,同比分别+35.85%/+16.60%/+38.84%。 其 中, 挖掘机销量超 9万台,居全球第一; 混凝土机械板块增速相对较低,我 们判断系疫情下海外子公司普茨迈斯特业务开展受阻; 起重机板块拓展较好, 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公司超额完成 2020年 850亿营收目标, 力争 2021年实 现营收 1200亿元(同比+20%)。 2020年, 公司研发人员同比增长 69%, 对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投入 加大: 1)超大吨位挖掘机:实现 150吨以下产品全覆盖; 2)产品电动化和 智能化:下线电动化产品 10款,利用无人驾驶、远程遥控等多款智能化产品; 3)研发周期降低 20%以上: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Q4单季 度公司研发费用达 20.23亿,研发费用率高达 7.60%。 净利率小幅提升, 经营性现金流再创新高 2020年公司工程机械产品总体毛利率 30.30%,同比-2.96pct; 销售净利 润率为 15.85%,同比+0.61pct。 2020年公司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 毛利率分别为 34.67%/27.30%/ 21.67%,同比分别-3.97/-2.52/-2.59pct, 毛利率 下降, 我们判断系新会计准则将运输费核算至营业成本( 2020年销售费用率 -1.92pct)、小挖等产品竞争加剧所致, 整体来看,公司盈利能力仍在持续提 升。 2020年期间费用费率降至 12.80%, 同比-1.84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 务费用率分别为 5.33%/2.20%/4.99%/0.28%,同比-1.92/-0.51/+0.17/-0.34pct; 加权平均 ROE 为 29.64%,同比+2.48pct。 2020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 133.63亿元,同比+12.45%,创历史新高。 公司近年来严控客户资信及成交条件,逾期率降至历史低点且持续下降。 2020年存货周转率自上年 3.95次/年升至 4.17次/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自上年 103天降至 80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基于国内行业高景气持续+龙头份额提升, 以及数字工厂+全球竞争力兑现将带来持续业绩弹性, 我们将 2021-2022年的预测 EPS 从 2.27/2.49元上调至 2.27/2.52元,预计 2023年 EPS 为 2.75元,当前市值对应 2021-2023年 PE 为 15/14/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下行;国际政策变动;海外贸易争端加剧;行业周期波动;行业竞争加剧;数字化转型不及预期。
中微公司 2021-04-02 108.00 -- -- 126.88 17.48%
171.39 58.69%
详细
非经常性损益驱动 2020年业绩超市场预期,半导体刻蚀设备业务高速 增长 公司 2020年营收稳定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161%,主要系:( 1)中芯 国际科创板股票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约 2.62亿元;( 2)公司 2020年计 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为 2.53亿,较 2019年增加 2.26亿元。 2020年 扣非归母净利润 0.23亿元,同比-84%,主要系公司 2020年实施股权激励 计划产生股份支付费用约 1.24亿元,而 2019年无该类费用发生。若排除 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公司 2020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47亿元,与 2019年 基本持平。 分业务看, ( 1)专用设备: 2020年专用设备业务收入合计 17.99亿元, 同比+13%,营收占比 79%,毛利率为 37.32%。其中半导体刻蚀设备收入 为 12.89亿元,同比+58%,主要系半导体设备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及公司 产品竞争力持续加强所致; MOCVD 设备收入为 4.96亿元,同比-34%,主 要系 2020年 LED 设备市场仍呈现下滑态势所致。 ( 2)备品备件: 2020年备品备件收入合计 4.42亿元,同比+31%,毛利率 37.64%。 ( 3)服务 收入: 2020服务收入合计 0.33亿元,同比+57%,毛利率 57.09%。 毛利率稳定增长,非经常性损益带动净利率大幅提升 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 37.67%,同比+2.7pct;净利率 21.66%,同比 +12pct。 公司净利率大幅提升,主要系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增长所致, 2020年非经常损益 4.69亿元,同比 2019年的 0.41亿元增长 1044%。若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影响, 2020年扣非净利率为 1.02%,同比-6.6pct。 技术驱动型企业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期间费用率小幅上升 公司 2020年期间费用率为 31.4%,同比+3.7pct。 其中,销售费用率 10.4%, 同比+0.3pct;财务费用率-0.3%,同比-0.1pct;管理费用率(含研发)为 21.3%,同比+3.7pct,主要系公司继续加强研发投入所致, 2020年研发费 用 3.31亿元,营收占比 14.5%,同比+2.5pct。 叠加已被政府补助抵减的研 发费用 2.32亿元,以及资本化研发投入 0.77亿元,公司 2020年研发投入 合计 6.4亿元,同比+51%,研发投入营收占比 28%,同比+6.3pct。 其中包 含股份支付费用 0.49亿元,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 2020年研发投 入 5.9亿元,同比+39%,主要用于研发存储器的 CCP 和 ICP 刻蚀设备、 Mini-LED 大规模生产的高输出量 MOCVD 设备、 Micro-LED 应用的新型 MOCVD 设备等。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截至 2020年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346名,占 员工总数的 38.7%,研发人员平均薪酬 55万元/年,公司“博士+硕士”学 历员工占比 49%。 2020年公司新增专利申请 295项,获得专利 80项,截 至 2020年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 1096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 5.90(原值 4.46,上调 32%) /6.85(原值5.41,上调 27%) /8.77亿,对应 PE 分别为 98/84/66倍;公司是晶圆制造环节唯一进入全球龙头晶圆厂供应链的国产设备商,技术水平达到 5nm 先进制程,享有龙头的估值溢价,维持“增持”评级。
中控技术 2021-04-01 76.91 58.67 26.55% 90.87 17.81%
98.59 28.19%
详细
2020年收入同比+24.5%、利润同比+15.8%,符合我们的预期。 公司发 布 2020年年报, 20A 实现营收 31.59亿元,同比+24.51%;实现归母净 利润 4.23亿元,同比增长 15.81%。其中 2020Q4,实现营收 10.9亿元, 同比+28.42%,环比+27.13%;实现归母净利润 1.82亿元,同比+22.91%, 环比+75.59%。 20年公司毛利率下降 2.5pct,主要是产品结构变化、产 品价格策略影响。 “工业 3.0”主业基本盘稳固,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业务同 比+14.65%,远高于行业增速。 公司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业 务( DCS/PLC/SIS&解决方案) 2020年收入 23.3亿,同比+14.65%,显 著好于行业,主要来自解决方案能力持续提升、份额显著扩大。 “工业 4.0”工业软件产品线逐渐完善,业务同比+39.4%。 2020年公司 工业软件业务收入 2.62亿,同比+39.3%。公司工业软件产品逐渐丰富, 同时开展工业软件产品“APP+SaaS”化改造,合计完成共 196个 APP 应用开发,为未来的高速成长打好基础。 自动化仪表产能释放,收入大增 66.3%,但毛利率有所下降。 2020年公 司自动化仪表业务收入 3.58亿,同比+66.3%,但毛利率下降 8.5pct 至 28.5%。公司募投的仪器仪表产能(压力变送器/调节阀)产能逐步落地, 依托公司已有的销售资源与客勤关系,产品拓展迅速;但毛利率下降较 多,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提升毛利率有望改善。 5S 店加速拓展、 S2B 平台模式落地。 2020年中控成功开设并运营覆盖 全国主要化工园区 5S 店 102家,其中达成亿元店 7家,同时 S2B 平台 业务开始落地, 20年首年实现 0.42亿运营收入。未来中控有望继续铺 设 100-200家 5S 店,覆盖国内大多数规模较大的化工园区,提升服务 能力、响应速度的同时, S2B 业务有望成为重要增长点。 海外业务持续开拓,未来有望继续加速。 尽管 20年海外疫情形式严峻, 但公司通过市场策略调整,快速适应外部变化, 20年实现海外收入 1.2亿,同比+26%。 21年疫情影响逐步降低,未来增长有望继续提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由于 20年分部业绩与我们预期略有差异,我们 小幅调整公司 2021-22年归母净利润至 5.35( -0.03) /6.73( +0.02)亿, 预计 2023年归母净利润 8.42亿元,同比分别+26.5%、 +25.8%、 +25.1%, 对应现价 PE 分 71x、 56x、 45x,给予目标价 86.4元,对应 21年 80x PE, 因为公司控制系统竞争力突出,工业软件业务前景可期, 维持“买 入”评级。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21-04-01 73.08 -- -- 70.49 -4.28%
76.20 4.2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1.16亿元,同比+23.36%;归母净利润6.42亿元,同比+22.98%。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590.40万元-22,306.27万元,同比增长约20%-30%。 投资要点 碳纤维与织物收入同比增长35%,碳梁业务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6亿元,同比+23.36%。1)碳纤维及织物:2020年碳纤维及织物实现销售收入10.78亿元,同比+35.11%,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4.43pcts至50.95%,其中与客户A签订的两个总金额为99,772.62万元的重大合同完成率为98.20%,T700S产品实现对外销售过千吨。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各款T800级、T1000级以及高强高模系列碳纤维在国防及高端装备应用中的产品准备和应用验证,我们认为随着下游装备放量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范围的拓展,公司碳纤维及织物业务有望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2)碳梁:2020年风电碳梁业务受到了国外疫情和国内外碳纤维供需关系紧张的双重不利影响,全年碳梁业务实现销售收入7.18亿元,同比+6.61%,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5.33pcts至33.93%。公司现有碳梁业务产能850万米,产能利用率85.52%,另有170万米在建产能预计2021年投产,新建产能投产后有望为碳梁业务的扩张奠定基础。 综合毛利率继续提升,加强研发投入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2020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42亿元,同比+22.98%。1)毛利率:2020年综合毛利率同比+1.80pcts至49.81%,其中碳梁业务毛利率为21.64%与上年基本持平,因低毛利的民用碳纤维销售规模大幅增加,产品结构变化导致碳纤维及织物毛利率同比下降4.01pcts至75.28%。2)费用端:2020年期间费用率控制在19.4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0.74pcts,其中研发费用达到2.7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27%。公司在继续贯彻“两高一低”发展战略的同时,在新项目、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成果显著,有利于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协同资源和各项资质条件,强化公司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全产业链布局的竞争优势。 军用碳纤维核心供应商地位稳固,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市场的高景气 公司碳纤维产品在国内军用市场占有率超过70%,T300级碳纤维已稳定供货十余年,作为唯一供应商的T800级产品已小批量验证应用。目前国内J-10/J-11/J-15等系列军用飞机复材用量仅为10%-15%左右,相比国外先进战机36%的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下游先进战机列装的加速,以T800级碳纤维为增强基的第三代韧性材料成熟后军机复材用量的提高,军用高性能碳纤维产品需求量有望显著增加,将带动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021-2022年净利润预测8.74/11.40亿元,预计2023年净利润15.06亿元,对应2021-2023年EPS为1.69/2.20/2.90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43/33/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及交付不及预期;碳梁业务恢复进度不及预期。
建科机械 机械行业 2021-04-01 25.20 -- -- 29.00 13.24%
28.54 13.25%
详细
Q4净利润同比大增 56%, 全年净利润增速回正 单季度来看: 公司 Q4收入同比增速 12%,净利润同比增速达 56%, 单季收入创下新高, 业绩复苏态势良好, 符合我们此前需求延后的判断。 分业务来看: 2020年公司单件成型机/组合成型机/强化机械/备件及其他业 务同比增速分别为-2.78%/-3.41%/-16.02%/ +16.35%, 其中单件及组合成型 机合计收入占比达 85.97%。 相较 2020年半年报,公司两大主营产品降幅 明显收窄。未来随着下游基建开工推进,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盈利能力保持高水平, 费用结构持续优化 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45.63%,同比小幅-2.45pct;销售净利率 19.57%,同比+ 1.42pct; 期间费用率进一步下降至 20.23%,同比-3.83pct, 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2.70/-0.98/+1.30/-1.45pct。销售 管理费用率下降,主要系人员出差减少; 研发费用同比逆势增长 27.20%, 高技术壁垒及利润率有望保持。 2020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0.64亿元,同比-30.87%,降幅持续缩 窄; Q4单季原材料采购增加,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0.22亿元,同比-20.28%。 基建需求旺盛+钢筋加工自动化趋势,公司业绩有望稳步增长 公司作为国内数控钢筋加工设备龙头,下游主要应用于公路铁路、装 配式建筑、桥梁轨交等基建项目: ( 1)短期受益于下游基建需求旺盛: 据 基建通大数据( cnsuido01)统计,截至 3月初,全国已有 28省市发布 2021年基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投资总额达 3.2万亿。 2021年 1-2月,全国基 建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34.95%, 内循环下各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 进。( 2) 中长期受益钢筋加工自动化大逻辑:目前我国数控钢筋加工渗透 率仅 10%,远低于发达国家 70%的水平。 随着用人工资增长,数控钢筋加 工装备逐步替代人力及半自动化装备成为必然趋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随着基建项目开工、钢筋加工自动化推 进,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考虑到机器替人周期较长, 我们将 2021-2022年的 EPS 从 1.27/1.73元下调至 1.27/1.56元,预计 2023年 EPS 为 1.85元。当前市值对应 2021-2023年 PE 为 20/17/14倍, 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基建项目开工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下滑;原材料 价格大幅上涨;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1-04-01 48.93 -- -- 67.59 -1.62%
62.00 26.7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73.16亿元,同比+14.96%;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68.6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9.40亿元,同比+11.34%。 投资要点 聚焦航空防务装备主业,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公司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73.16亿元,同比+14.96%;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68.63%。公司航空制造业业务收入占比98.82%,是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1)毛利率方面:公司销售毛利率为9.23%,同比+0.33pcts,毛利率小幅提升。2)费用端:销售费用率为0.04%(-0.0018pcts),管理费用率为2.61%(-0.66pcts),研发费用率为1.05%(+0.13pcts),财务费用率为-0.07%(+0.20pcts),期间费用率较上年同期下降0.33pcts至3.64%。此外,2020年公司确认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4.21亿元,转让沈飞民机获得投资收益1.35亿元,上述非经常性收益进一步增厚业绩。综合影响之下,本期净利率同比+1.72pcts至5.43%,我们预计受益于军品定价改革和运营管理能力提升,公司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高。 计划和运营管理能力有所提高,采购加速预示在手订单饱满 公司强化计划管理和运营管理,Q1-Q4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7.00/58.86/73.24/84.05亿元,各季度间生产交付趋于“2233”的均衡状态,缓解供应链系统压力的同时提高了经营效率。2020年全年公司销售回款显著增加,货币资金同比增长66.9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3.2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流入74.68亿元。此外,2020年全年公司采购有所增加,预付款项同比增长17.69%至6.80亿元,应付票据同比大幅增加284.36%至43.05亿元,采购活动的活跃表明公司在手订单饱满,正积极备货以组织生产。 战斗机领域唯一上市平台,有望直接受益于空军战略转型 公司是战斗机领域唯一上市平台,J-15、J-16等主要产品是空军装备升级的主力机型,其中J-15是我国目前唯一舰载机,未来两到三年是装备高峰时段;J-16是空军新一代主战机型,是我空军跨代发展、优化结构的主力机型,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装备重点;此外在研的FC-31将使公司实现三代机向四代机的跨越。目前我国军机数量、质量与美国、俄罗斯等先进国家相比均处劣势,战斗机中J-7、J-8系列二代机数量占比超过40%。目前我国空军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先进战机列装/换装有望加速,将带动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将受益于空军战略转型带来先进战机列装的加速,在军品定价改革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将2021-2022年的EPS从1.02/1.17元上调至1.23/1.51元,预计2023年EPS为1.91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为51/42/3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不及预期;产品交付及确认收入进度不及预期。
金博股份 2021-04-01 172.00 -- -- 183.45 6.66%
277.44 61.3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实现营收4.26亿,同比+78.05%;实现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117.03%;扣非归母净利1.46亿元,同比+130.18%。 投资要点 20年业绩符合预期,在手订单充足保障21年业绩增长 210技术迭代带动光伏硅片扩产景气向上,2020年业绩符合我们预期。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收入4.12亿元,同比+78.8%,占收入比重为96.7%,仍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多个长协订单接连落地,体现热场紧缺现状。2021年1月,公司分别与晶科能源和上机数控签署《长期合作框架协议》,两年订单总金额约9亿元(含税)。2020年12月,公司与隆基股份签订三年16亿元长期合作协议,三份订单合计达公司2020年收入4.3亿元的5.9倍,金博业绩增长具备高确定性。2020年底,金博在手订单9.24亿元(含税),已将2021Q4前产能排满。预计2021年市场仍会供不应求,公司业绩有望再超预期。 盈利能力亮眼,规模效应带动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下行 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62.6%,同比+0.9pct。净利率39.5%,同比+7.1pct,主要系期间费用率大幅下行。期间费用控制良好,2020年期间费用率为20.5%,同比-8.4pct。其中,销售费用率4.4%,同比-1.8pct;财务费用率-0.03%,同比-1.1pct;管理费用率(含研发)为16.1%,同比-5.5pct,我们判断主要系前一年度有发行费用,20年发行费用减少所致。 销售规模扩张下存货提升明显,合同负债增长印证订单充足 2020年末,公司存货金额为4,731万元,环比Q3末+63%,同比+87%,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持续增长。其中发出商品金额为2,019万元,同比+54%,在产品2070万元,同比+211%,我们判断这部分存货将在2021年确认收入贡献业绩。2020年末,公司的合同负债为2,971万元,同比+192%,随着在手订单规模的扩张而持续增长。 “新增+替换+改造”三重驱动热场需求爆发,加速扩产匹配订单需求 公司产品下游需求来自于新增产能推动、存量部件替换及存量改造三重驱动。我们预计2020-2022年,热场四大件的新增需求约40亿元,替换需求约77亿元,改造需求超29亿,总需求约146亿元,迎来需求爆发期。 2020,金博的年产量为486吨,随着光伏行业下游需求旺盛,叠加当前的小尺寸换大尺寸+未来市场已有预期的P型换N型,2021年热场产能缺口不断加大。金博持续加速扩产,2021年底金博预计产能规模1650吨,我们判断公司21年全年产值上限可达1000吨左右。 n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随着下游扩产+技术迭代,我们预计2021-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6(维持原值)/5.8(维持原值)/8.8亿,对应当前股价PE为39、25、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大硅片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产品开拓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九号公司 2021-03-31 66.00 -- -- 76.66 16.15%
88.88 34.67%
详细
全球两轮车是天然的大市场,不同细分市场有差异 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两轮车市场, “禁摩令”和“非典”推动下,电 动两轮车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2019年电动两轮车销量达到 3464万辆,保有量突破 3亿辆。 ②东南亚&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需求市场, 2019年燃油摩托车合计销量达到 3489万辆,占当年全球摩托车总需求量 的 65%。 ③欧美是全球主要的脚踏自行车消费市场, 合计市场规模超过 150亿美元, 欧洲年销量约为 2000万辆, 美国年销量约在 1500~2000万辆。 各地区逻辑有所不同,电动两轮车市场具备较好成长性 ①中国: 短期看, “新国标”驱动 2亿辆“非标车” 更新,市场空间广阔, 同时即时物流+共享电单车,助力电动两轮车需求进一步提升;中长期看, 消费升级背景下,电动两轮车智能化是长期发展趋势。②东南亚&印度: “限油换电”政策驱动下, 两轮车开启电动化进程, 我们预计 2025年该 地区电动摩托车需求量为 1050万辆,对应市场规模 630亿元。 ③欧美: 消费升级以及环保推动,电踏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正在快速 替代自行车和燃油摩托车,需求快速提升,电动车两轮市场正在快速打开。 从国内到海外,九号电动两轮车具备持续扩张的条件 ①国内: 从产品技术到渠道形成竞争力,两轮车进入放量阶段。产品上, 公司主打智能化, 2021年发布 N、 A 系列、升级 C 系列产品,完善产品系 列同时,全面覆盖低、中、高端市场; 技术上, 公司重视持续研发投入, 在 AI、大数据方面积淀丰富, 拥有多项智能短交通通用技术。 渠道上, 2020年底公司线下专营门店超过 700家, 21年有望超过 2000家。 公司重视线 上流量营销,为线下渠道导流赋能, 2020年电动两轮车销量突破 10万辆, 2021年中性预计销量超过 60万辆。②借助 Segway 品牌和渠道,公司电 动两轮车开始布局海外,相关产品已经在海外开售, 21年有望形成一定规 模销售。③中长期看, OTA 升级收费将颠覆现有电动两轮车商业模式,提 升公司电动两轮车盈利水平同时,夯实公司在该领域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2年 EPS 分别为 1.04/6.83/13.79元,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623/95/47倍, 2020-2022年收 入分别为 60/94/132/亿元,对应 PS 分别为 8/5/4倍,基于公司未来出色 的成长性,以及持续修复的盈利能力,维持“买入”评级。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1-03-31 292.65 -- -- 648.00 22.73%
440.17 50.41%
详细
事件:3月29日,安徽华晟(迈为股份HJT设备重要客户)官网发布新闻,3月18日公司500MWHJT电池量产项目正式流片,首周试产HJT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8%,最高效率达到24.39%。 投资要点大客户HJT电池量产项目试产效率超市场预期,迈为设备能力得到验证证安徽华晟500MW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于2020年8月25日公布产线中标情况,迈为股份中标1.88亿元HJT整线设备订单(主要包含两套制绒清洗、一套PECVD及一套丝网印刷线,产能8000片/时)和两套合计0.6亿元的PVD设备订单(合计产能13500片/时),并使用了迈为于2020年12月4日HJT2.0产品发布会上所发布的MES系统对全电池产线进行调度及智能优化。迈为股份中标设备金额占比达78%。 该项目2021年3月18日正式投产出片,首周试产HJT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8%,最高效率达到24.39%超市场预期,意味着核心设备商迈为股份的HJT设备单机能力和整线能力均得到了验证。 项目验证通过提升市场HJT扩产预期,设备商红利有望逐步兑现2020年下半年,安徽华晟、通威金堂、阿特斯、爱康科技等多个HJT项目完成设备招标,国内HJT建设加速,9大龙头电池厂绝大多数均已开始布局HJT。随着量产线的HJT产线,HJT即将开始爆发,我们预计2021年行业将有10-20GW扩产,2020-2022年HJT设备的市场需求约310亿。 具备整线能力的迈为获得先发优势,有望充分受益截至2021年3月末,迈为和钧石是国内仅有的两家具备HJT电池全产业链装备生产能力的设备公司(迈为和钧石有客户反馈的整线的中试数据,捷佳伟创研发了整线设备尚未有中试数据),其中迈为股份2.0整线方案&新一代PECVD技术指标遥遥领先,安徽华晟、通威金堂项目、阿特斯等均采购了迈为的整线订单。 具备整线能力的头部设备商将获得先发优势,我们预计迈为未来市场份额有望达50%。一方面,专利保护完善,先发优势会长期保持。另一方面,先发者通过存量产线积累经验,不断正反馈加速技术改进、拉开差距。 半导体设备进展顺利,有望跨领域成为专用设备龙头依托激光技术,迈为向半导体设备稳步迈进。2021年3月SEMICON半导体展会,迈为股份重点推出了公司首代半导体晶圆级改质切割设备与半导体晶圆激光开槽设备。晶圆切割环节相关设备基本都被日本设备供应商DISCO垄断,其市场份额达90%以上,亟待国产化。迈为晶圆切割设备产品参数已达国内领先水平,但和海外龙头相比,迈为设备在定位精度、机器尺寸及机器重量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从光伏设备的发展历程来看,迈为具备快速迭代、产品升级的研发基因,我们判断迈为半导体设备也将延续这一基因,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进口替代大军中的一员。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从丝网印刷设备向前段设备延伸,受益于PERC扩产景气拉长在手订单充裕,现提前布局HJT技术路线并能够提供性价比最高的整线方案,设备自制率达95%,看好后续验证通过后订单落地。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是3.9、6.7、11.1亿元,对应PE为78、45、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光伏需求、下游扩产不及市场预期;外延拓展不及市场预期。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3-30 126.17 -- -- 140.30 10.87%
139.89 10.87%
详细
下游军民市场需求强劲,自产业务与代理业务收入均大幅增长 1)自产业务: 实现销售收入 8.86亿元, 同比+50.58%,其中核心产品瓷 介电容器收入占比为 98.77%, 直流滤波器占比已超过 1%。 报告期内下游 客户需求旺盛, 瓷介电容器自产业务产销率达到 95.40%, 直流滤波器产品 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 171.87%和 61.35%。 2020年公司持续提升产品产能 及扩充产品品类,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项目及直流滤波器项目基建主体工 程已竣工启用,部分产线已投产,预计可实现多层瓷介电容器产能 7亿只 /年,奠定了自产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2)代理业务: 实现销售收入 8.08亿元, 同比+74.87%。公司加强与核心 客户的合作, 前五名客户合计实现销售收入49,881.84万元,同比+139.41%, 占本期代理业务收入比例为 61.73%, 同比+16.64pct。 报告期内扩充了代理 品牌与产品类别,重点布局了 5G 通讯、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新兴工业领 域。同时受益于下游客户旺盛需求。 自产业务毛利率继续提升,费用管控得当助力盈利能力提升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4.86亿元,同比+74.43%。 1)毛利率方面,自产 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0.93pcts至79.90%,代理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3.74pcts 至 10.08%,自产业务毛利率提高或由规模效应所致。受业务结构变化及代 理业务毛利率下降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 3.72个百分 点至 46.60%。 2)费用端: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率为 3.56%( -3.28pct), 管理 费用率为 5.18%( -3.39pct), 研发费用率为 2.65%( -0.38pct),财务费用率 为-0.55%( -0.46pct),整体期间费用率较上年同期下降 7.52pct 至 10.84%。 综合影响之下,本期净利率同比+2.16pcts 至 28.59%,我们预计随着业务 规模的扩大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公司有望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 研发投入夯实技术优势,有望持续受益于军工市场高景气 2020年公司在脉冲储能电容器、交流滤波器、陶瓷材料、电极浆料以 及低温共烧陶瓷等方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储备,并且高性能镍 电极用电容器陶瓷材料技术已经达成批量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技术实力 更加稳固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公司高可靠 MLCC 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 空、船舶、兵器等领域,十四五期间我国航天、航空等领域先进武器装备 列装有望加速,新型装备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带动 MLCC 等电子元器件产 品渗透率的提升,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军工市场的高景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维持 2021-2022年净利润预测 7.04/9.71亿 元,预计 2023年净利润 13.13亿元,对应 2021-2023年 EPS 为 3.04/4.20/5.67元, 当前市值对应 2021-2023年 PE 为 41/30/22倍,维持“买入”评级。
奥特维 2021-03-19 67.35 -- -- 70.71 4.32%
112.88 67.6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实现营收11.44亿,同比+51.67%;实现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111.57%;扣非归母净利1.37亿元,同比+97.14%。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含税)。 投资要点20年业绩略超预期,在手订单充足将保障21年业绩持续增长光伏行业景气向上,2020年业绩略超我们预期。分业务看,光伏设备收入合计为9.68亿元,同比+44.7%,占营业收入的84.6%:其中,光伏组件制造设备收入为8.08亿元,同比+31.1%,占营业收入的70.6%,仍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硅片生产设备收入为6,225万元,同比+55.7%。 约在手订单约24亿元将保障2021年业绩高速增长。2020年,公司新签订单26.67亿元(含税),同比+67.63%;2020年底,公司在手订单23.99亿元(含税),同比+113.06%,为2020年收入的2.1倍。考虑到公司设备收入确认周期为9-12个月左右,我们判断公司21年业绩将保持高速增长。 规模效应带动毛利率提升,费用率持续下行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36.1%,同比+5.1pct。Q4单季度,公司毛率利率39.4%,创历史新高。其中,主业光伏设备毛利率为35.71%,同比+4.4pct;锂电设备毛利率为27.1%,同比+5.05pct。净利率13.6%,同比+3.9pct。期间费用控制良好,2020年期间费为用率为17.6%,同比-2.0pct。 其中,销售费用率4.3%,同比-0.5pct;财务费用率0.8%,同比-0.1pct;管理费用率(含研发)为12.5%,同比-1.4pct。 销售规模扩张下存货提升明显,合同负债增长印证订单充足2020年末,公司存货金额为12.82亿元,环比Q3末微增,同比+117%,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持续增长;为其中发出商品金额为9.94亿元,同比+194%,占存货总额的77.5%,我们判断这部分存货将在2021年确认收入贡献业绩。2020年末,公司的合同负债为6.72亿元,同比+196%,随着在手订单规模的扩张而持续增长。 多个新产品获得突破,泛半导体多领域布局驱动成长光伏设备:公司新研发的超高速、大尺寸多主栅串焊机,已获得晶科能源大额订单,随着210+的渗透率逐渐提高,公司预计2020年7月之前的设备中,有95%需要替换,将带来广阔的旧设备替换空间;锂电设备:圆柱电芯外观检测设备,获爱尔集新能源订单,实现突破;半导体设备:半导体键合机经过三年的持续研发,2020年完成公司内验证,并在2021年年初开始在客户端试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随着下游扩产+存量技术迭代,我们预计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3(原值1.9,上调21%)/3.2(原值2.6,上调23%)/4.2亿,对应当前股价PE为29、21、1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组件厂投资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设备验收进度滞后导致存货减值损失。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7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