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润毅

信达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500520050003,曾就职于东海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国盛证券。...>>

20日
短线
16.67%
(--)
60日
中线
16.67%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9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苏试试验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5-04 20.49 21.97 58.06% 23.73 15.81%
26.59 29.77%
详细
跨越60余年的试验领域隐形冠军,“设备+服务”双驱动,开启“黄金十年”新征程,“三驾马车”均有望超预期,给予“买入”评级。 1)2014-2021年公司营收由2.5亿增至15亿, 归母净利润由0.4亿升至1.9亿, 7年5倍, CAGR各为28.9%和25%,明显优于同行。 2)与众不同的观点: 市场担心公司的长期成长空间,但我们判断,伴随军工、半导体等下游高景气与国产替代加速, 公司正全力打造国内稀缺的“芯片—部件—终端整机”全产业链、多领域服务能力,公司行稳致远、厚积薄发, 有望成为第三方检测领头羊。 3)我们预计, 2022-2024公司归母净利润2.81/3.94/5.33亿, CAGR为38%,参考同行,给予2022年38倍PE,目标价37.5元,空间40%,“买入” 评级。 第一成长曲线: 从振动到综合, 龙头地位稳固。 1)设备乃公司发展基石: 2021年公司设备收入 5.3亿, 2012-2021CAGR 为 15%; 尽管利润占比已降至 26%左右, 但正因为公司深耕环试设备数十年,对产业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才得以迅速打开试验服务市场,先发优势明显; 2)推陈出新,丰富产品线: 公司由振动起家,始终是振动设备“单打冠军”, 2019年收购重庆四达, 跻身气候设备前列, 行业天花板从几十亿拓展至百亿, 并在国内首创三综合设备, 订单饱满,进口替代可期,预计将保持稳健增长。 第二成长曲线: 从设备到服务,第三方检测方兴未艾。 1)完美蜕变,服务成为公司收入和利润的最主要来源: 2021年服务类收入与利润占比分别升至 59%、71%,其中,环试服务收入 6.56亿(+41.7%), 2012-2021CAGR高达 36.4%,毛利率 57.1%,超同行近 10pct,服务占比提升将不断推高公司 ROE。 2)下游高景气催生百亿市场: 航天航空、汽车、电子等下游需求旺盛,军民融合与国产替代催生国内第三方检测超百亿的巨大市场。 3)多点开花、点面结合,收获期已至,将全面提速: 2009苏州首家实验室成立, 2021年底已在北京、西安、成都等 14个城市建成 16个实验室,完成全国网络布局,公司稳扎稳打,扩张模式与服务品质均已成业内标杆。 第三成长曲线:从环试到平台型服务商,海纳百川。 1)半导体检测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引擎,收购宜特的协同效应初显: 2021年上海宜特营收达 2.2亿, 净利润 5537万(+147.17%), 净利率从收购前的不足 10%大幅提升至 21%, 并获海思、寒武纪、地平线等国内一流 IC 企业的高度认可。 2)进军新服务领域,成长可期: 公司凭借环试服务与芯片检测积累的客户基础, 全面进军 EMC 测试、材料疲劳、 软件测试、 元器件筛选等新领域。 催化剂: 切入新服务领域;推出设备新品类; 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风险提示: 1)下属实验室经营不及预期。 2)原材料成本上涨风险。
中简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07-19 45.35 -- -- 58.70 29.44%
58.70 29.44%
详细
事件:2021年7月14 日,中简科技发布签订重大销售合同公告,公司与下游客户A 签署价值6.36 亿元的销售合同,合同标的为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合同履行期限为2021-2022 年,具体将根据客户下发的交货计划执行。 新签大额合同6.36 亿,为2020 年大额合同金额的2.4 倍,下游需求呈爆发态势。1)公司新签大额合同6.36 亿,相当于2020 年全年营收的163%,为公司2020 年5 月所签销售合同金额的2.4 倍。此外,据公司2020 年年报披露,其2020 年所签2.6 亿重大合同年内已全部执行完毕;2)我们认为,碳纤维所处航空航天产业链最上游,其下游覆盖军机、导弹、卫星等多个国防建设重点核心领域,公司合同订单迎爆发式增长充分反映产业链整体景气度持续爬坡向上。 千吨级产线投产在即,公司有望进一步突破产能瓶颈。1)据公司公告披露,公司现有一条设计产能50 吨/年(3K)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改进,其产量已超过100 吨/年。2016-2020 年,随着下游需求激增,公司年产量已由45.3 吨提升至114.1 吨;2)公司募投项目--千吨级规模氧化碳化生产线已于2020 年转固,现正进行等同性认证,未来将逐步释放产能,为公司新增T700 级碳纤维产能1000 吨/年(12K)。据悉该生产线可生产ZT7 系列(高于T700 级)、ZT8 系列(T800 级)和试制ZT9 系列(T1000/T1100 级)碳纤维以满足不同高端客户需求。我们认为,随着该产线投产,公司有望突破产能瓶颈,扩大规模效应,提升盈利能力。 重申投资核心逻辑:碳纤维优质赛道领跑者,高景气+高壁垒+稀缺性=高增长。1)碳纤维是航空航天必备的战略新兴材料,“新一代机型放量+单机利用量大幅提升”叠加,碳纤维需求“乘数效应”尽显,据我们测算,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升级换代,未来将新增碳纤维需求或将超过500 亿元,而民航、高端民用市场的进口替代空间更为广阔。2)我国碳纤维国产化始于21 世纪初国外碳纤维的禁运与技术封锁,历经近20 年大浪淘沙,公司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高性能碳纤维龙头,将尽享行业高增长的红利。3)预计2021 年公司千吨级产线等同性认证完成后将陆续释放产能,提升公司供应能力,助力公司加速开拓新领域、新市场。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5.1/7.1 亿,CAGR 达46%,对应EPS 为0.83/1.28/1.78 元,对应PE 为52/34/24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费/装备费投入不及预期;千吨级产线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宏达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28 65.33 -- -- 72.85 11.51%
93.69 43.41%
详细
事件:4月27日,宏达电子发布2021年一季报,实现营收3.79亿元,同比增长162%;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315%,较2020Q4环比增长16%;扣非后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272%,较2020Q4环比增长17%。 点评: 公司2021Q1业绩超预期,重申“买入”评级。公司2021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315%,为2016年以来单季最高增速,亦显著高于同行,我们判断,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一方面源于军工电子高度景气,产业趋势持续向上,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公司积极横向布局,业务品类“由钽至非钽”,多点开花,发展脉络“从军到民”,飞速拓展。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有望在“军工电子高景气浪潮红利+公司独特创业平台模式+狼性基因”的共同驱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7.5/10.8/14.9亿,对应EPS1.9/2.7/3.7元,CAGR 为41%,对应PE36/25/18倍,重申“买入”评级。 公司盈利能力稳中有升,2021Q1毛利率同比上升2.7pct,净利率同比提升12pct,达2019Q3以来单季最高。1)2021Q1公司毛利率为70.2%,同比提升2.7pct,环比略降1.6pct;2)2021Q1公司净利率为48.4%,同比/环比分别大幅提升12.0pct/21.7pct。我们认为,公司净利率大幅提升主要系期间费用同比/环比分别下降7.9pct/13.4pct,叠加当期政府补助为3097万元较2020Q1大幅提升所致,这亦使得公司归母净利润增幅远高于收入增幅。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产能扩建项目有序推进为公司未来赋能。1)2021Q1公司存货、预付款较期初分别增长18%/7%,由于电子元器件产业交付周期较短,公司存货、预付款项提升一方面表明公司积极采购备产,交付效率有望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未来业绩或将加速兑现;2)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株洲/湘乡建投项目正有序推进,其中湘乡项目预计2021下半年将投产;株洲5G 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Q2也将进行产线搬迁调试工作。我们认为,上述项目投产后将有效提升公司规模效应,助力开拓新市场。 重申投资核心逻辑:狼性基因孕育强大动能,多点开花铸就高成长。1)“十四五”期间军工电子浪潮将全面开启,宏达电子作为高端电子元器件龙头将尽享行业红利;2)横向布局加码未来成长,宏达电子有望“强者恒强”。2014年起,公司横向重点布局陶瓷电容MLCC、微电路模块等非钽领域,成果显著,非钽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成长的新引擎。3)钽电容民用市场潜力大,国产替代吹响成长号角。中美摩擦叠加疫情影响,我国电容器“内循环”迫在眉睫,公司前瞻性布局+产能扩张将主推民品业务驶入发展快车道。 风险提示:军费/装备费投入不及预期;株洲、湘乡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宏达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01 73.16 -- -- 74.83 2.02%
77.00 5.25%
详细
曾经的钽电容后起之秀,如今多点开花、弯道超车的军工电子领跑者,给予“买入”评级。宏达电子深耕军用电子领域20余年,以高可靠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模块为核心,不断加快横向布局、市场渗透、品类扩张,2013-2020年公司营收从2.1亿增至14亿,归母净利润从7986万到4.84亿,7年内均实现超6倍纯内生增长。我们判断,军工电子高景气浪潮红利+公司独特创业平台模式+狼性基因,铸就公司“十四五”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7.5/10.8/14.9亿,对应EPS1.9/2.7/3.7元,CAGR为41%,对应PE37/26/1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军工电子高景气浪潮已至,龙头企业尽享行业红利。2020年以宏达电子、鸿远电子、火炬电子等为代表的被动元器件“三巨头”增速均超60-70%,军工电子成为军工板块最受关注的赛道之一,但随即市场开始担忧高增长的持续性。我们认为:1)“十四五”是信息化装备升级换代的关键期,电子元器件将受益于信息化水平提升,其景气周期刚刚开始,预计未来5年行业复合增速超30%。2)单一品类或配套单一型号的企业易遭遇发展瓶颈,而对于规模优势明显、横向扩张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则“强者恒强”,从而获得远超行业的增长。 “从钽到非钽””:宏达电子横向布局加码未来成长,打造高可靠电子元器件龙头。1)钽电容器是公司高增长的基石:公司近年来陆续推出新一代钽电容器,打破国外封锁,率先实现对航空航天领域批量化供应,填补国内空白。2020年公司钽电容收入增长43%,占总收入60%;2)2014年起,公司横向重点布局陶瓷电容MLCC、微电路模块等非钽领域。2013-2020年非钽业务收入占比从由0.7%上升至39%,达5.4亿元,CAGR高达97%,其中微电路模块、MLCC等收入增长109%、62%,成为公司成长的新引擎。3)布局多年、规模尚小但潜力大的产品还有:薄膜电容器、高分子铝电容、温度传感器等。 “从军到民””:钽电容民用市场潜力大,国产替代吹响成长号角。1)中美摩擦叠加疫情影响,我国电容器“内循环”迫在眉睫:2019年我国电容器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102亿元,占全球比重超70%,但供给端多被美/日/韩垄断。2020年疫情刺激电子产品需求和对海外供应链影响,大量订单转向国内,民用元器件需求上升;2)前瞻布局+产能扩张,助力公司抢占高端民用市场。当前民品占公司收入约10%,预计未来随着公司加大民品投入,民品业务将大幅提高。 狼性文化孕育强大内生动力,创业平台型模式乃公司独特且鲜明的竞争优势。 1)截至2020年底,公司共参控子公司/联营企业达22家,短短几年内从无到有,快速发展,我们认为,这与公司的狼性文化和激励机制密切相关。2)公司秉承“宏诚信品格、达可靠品质”的经营理念,依托成熟的销售/产品/资金/管理平台,业务范围从核心产品钽电容扩展到其他品类,产生显著协同作用。 风险提示:军费/装备费投入不及预期;株洲、湘乡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中简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02-01 53.00 -- -- 55.90 5.47%
55.90 5.47%
详细
公司业绩超出市场预期,上调盈利预测,重申“买入”评级。我们认为,中简科技是国内高性能碳纤维的稀缺龙头,“十年磨一剑”正驶入新一轮腾飞黄金期,“十四五”期间有望在航空、航天两大高景气赛道里持续超预期。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 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5/3.92/6.41亿元,CAGR 达 69%,对应 EPS 为0.56/0.98/1.60元,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判断,下游需求旺盛,公司订单饱满,且执行情况好于往年,是公司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原因。1)单季度来看,公司 2020Q4单季收入约1.28亿元,同比增长 71%;单季归母净利润 0.80-1.08亿元,同比增长 29%-73%,环比增速达 111-183%。2)根据公司之前公告,2019年订单履行率为 65%,2020年度将履行结转订单约 1.20亿元,且2020年 5月与客户新签订 2.65亿元销售合同。我们判断,下游进入快速放量期,2020年公司碳纤维(含织物)产品积极供货,实际交付和收入确认情况好于往年。3)2020年公司增值税免税额约为 3912万元,预计未来将继续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 规模效应持续显现,盈利能力不断提升。1)2020年公司净利润率约为54-61%,与往年基本持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新建的千吨级产线于 2020年 3月末建成并转固,而等同性认证尚未完成,因此公司 2020年业绩均由原有产线贡献。2)据我们测算,2020年新产线产生的折旧费用约 4000-5000万,意味着原有产线贡献的净利润约为 2.5-2.8亿元,我们预计,新产线投产后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重申核心投资逻辑:碳纤维优质赛道领跑者,高景气+高壁垒+稀缺性=高增长。1)碳纤维是航空航天必不可少的战略新兴材料,“新一代机型放量+单机利用量大幅提升”叠加,碳纤维需求“乘数效应”尽显,据我们测算,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升级换代,未来将新增碳纤维需求或将超过500亿元,而民航、高端民用市场的进口替代空间更为广阔。2)我国碳纤维国产化始于 21世纪初国外碳纤维的禁运与技术封锁,历经近 20年大浪淘沙,公司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高性能碳纤维龙头,将尽享行业高增长的红利。3)预计 2021年公司千吨级产线等同性认证完成后将陆续释放产能,将加速开拓新领域、新市场。 催化剂:千吨级产线验证完成并正式投产、获下游客户新签订单等
中简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01-06 55.90 71.32 195.57% 63.75 14.04%
63.75 14.04%
详细
“十年磨一剑”国内高性能碳纤维的稀缺龙头,中简科技正驶入新一轮腾飞黄金期,目标价目标价7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于2008年成立,承袭山西煤炭所技术优势,开启产业化之路,自2014年首次实现盈利后,业绩突飞猛进,2014-2019年营收和归母净利CAGR为31.3%、60.2%。市场可能担心公司未来高增长的持续性或竞争加剧风险,我们认为“好赛道决定高弹性,高壁垒铸就高增长,稀缺性带来高盈利”,“十四五”将是我国国防装备建设的黄金发展期,公司作为国内宇航级碳纤维领跑者,随着2021年千吨级产线开始投产,将突破产能瓶颈,有望在航空、航天等最高景气赛道里一马当先。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9/3.6/6.2亿元,CAGR为80.2%;EPS为0.48/0.90/1.55元,参考行业估值并考虑到公司稀缺性,给予2021年80倍估值,目标价72元,空间42%,给予“买入”评级。 “好赛道决定高弹性”: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爆发拐点,尽享“乘数效应”带来的行业红利。1)高性能碳纤维具有质轻、高强高模、可设计性好等无法替代的优良性能,是火箭、卫星、导弹、战斗机和舰船等尖端武器装备必不可少的战略新兴材料。2)“新一代机型放量+单机利用量大幅提升”叠加,碳纤维需求“乘数效应”尽显:据我们测算,我国航空装备升级换代,未来将新增碳纤维需求或将超过500亿元。3)“十四五”将是国防建设关键期,我们预计未来碳纤维在无人机、导弹、卫星等航空航天新领域应用也有望迎来爆发拐点。 “高壁垒铸就高增长”:高技术壁垒、高客户粘性赋予产品高附加值,公司先发优势明显,脱颖而出绝非偶然。1)纵观世界范围,高端碳纤维市场也被日本东丽、美国赫克塞尔等寡头垄断。而我国碳纤维产业虽始于1960年代,但长期发展滞后,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在困难中不断摸索,碳纤维企业更是经历大浪淘沙,从高峰时超40家减至如今的10余家,自主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2)碳纤维技术壁垒高,生产流程复杂,对原丝生产、碳化氧化等环节精度、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都将影响产品质量;3)我们认为,目前国内仅公司和极少数同业可生产高可靠、高稳定性碳纤维,议价能力较强,而航空航天装备一旦定型批产,所用材料及其价格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平稳,且核心供应商将呈现强者恒强特征,深厚的“护城河”带来盈利增长的持续性。 “稀缺性带来高盈利”:千吨级产线投产在即,打破产能瓶颈,规模效应可期。1)公司千吨级氧化碳化生产线已于2020年建设完成,我们判断,随着等同性认证完成和产能陆续释放,每年新增1000吨T700级碳纤维产能,将大幅缓解公司现有产线压力,也有助于新领域、新市场的开拓。2)参照2014-2019年公司不断通过产线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能,综合毛利率由50.3%上升至82.3%。我们认为,公司作为高性能碳纤维稀缺龙头,新产线未来的盈利能力提升,规模效应可期。 催化剂:千吨级产线验证完成并正式投产、开拓新领域或新型号等。 风险提示:千吨产线产能不及预期;军品价格大幅波动;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调整。
康达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0-03-19 13.92 -- -- 14.64 4.57%
15.38 10.49%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采用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从二级市场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含)、不高于2000万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20元/股。 连续推出激励彰显公司信心,看好公司新材料+军工业务布局:公司现已形成“新材料+军工”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其中胶粘剂及新材料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制造、软材料复合包装、轨道交通、海军船舶工程、汽车、电子电器、建筑、机械设备及工业维修等多个领域。公司在军工板块现已形成的聚酰亚胺泡沫隔热材料、军工电磁兼容及电源模块业务的基础上,拟分步收购北京京瀚禹100%股权进入军工电子元器件检测领域,第一次收购预估值8.23亿元,对应2019年预估业绩约10倍PE,后续四年承诺净利润增速不低于15%,显著低于目前已上市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公司第一次交易收购京瀚禹8.5055%股权事项已于近日通过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于2020年1月交易完成,总金额2603万元,此次公司推出回购方案并拟进一步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充分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原材料价格低位,利好公司胶粘剂业务盈利改善:胶粘剂主要原材料包括环氧树脂、MDI、TDI、丙烯酸及酯等大宗化学品,原材料占生产成本比例在70%以上,近期油价大幅下跌带动上游原材料价格下滑,公司胶粘剂业务盈利有望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收购京瀚禹,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39、1.60及2.45亿元(按京瀚禹2020年业绩承诺9200万元,并表51%,2021年业绩承诺10600万元,并表75%计算),对应EPS分别为0.55、0.63和0.97元/股,对应三年PE为24.8、21.6和14.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收购整合及商誉减值的风险。
康达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0-03-05 16.93 -- -- 17.52 3.48%
17.52 3.48%
详细
公司概况:公司现已形成“新材料+军工”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其中胶粘剂及新材料业务包括八大系列、数百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制造、软材料复合包装、轨道交通、海军船舶工程、汽车、电子电器、建筑、机械设备及工业维修等多个领域。军工板块,公司现已形成自主研发的聚酰亚胺泡沫隔热材料及2018年收购完成的成都必控科技的军工电磁兼容和电源模块等业务。2019年1月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唐山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0年1月完成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有望激发员工积极性。 胶粘剂高端领域进口替代空间大,研发创新驱动公司成长:目前全球胶粘剂市场仍由汉高、3M、富乐等国际巨头主导,国内胶粘剂市场仍然以中小企业为主,在高端领域仍存在较大进口空间替代。公司注重研发,聚焦新兴领域业务拓展,过去5年复合增速达到27%,平均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5%。 内生外延并举,军工领域持续布局:公司在军工板块现已形成的聚酰亚胺泡沫隔热材料、军工电磁兼容及电源模块业务的基础上,拟分步收购北京京瀚禹100%股权进入军工电子元器件检测领域。京瀚禹主要对集成电路、晶体晶振、电源模块、继电器、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子元器件进行检测,客户主要为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科研机构等军工单位。军工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是各类军用装备可靠性的核心,检测行业前景广阔。公司公告第一次收购预估值仅8.23亿元,对应2019年预估业绩约10倍PE,显著低于目前已上市可比公司估值水平,2020~2023年承诺扣非税后净利润分别为9200、10600、12200、14200万元,收购完成后有望显著增厚公司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收购京瀚禹,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39、1.60及2.45亿元(按京瀚禹2020年业绩承诺9200万元,并表51%,2021年业绩承诺10600万元,并表75%计算),对应EPS分别为0.55、0.63和0.97元/股,对应三年PE为30.8、26.8和17.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收购整合及商誉减值的风险。
天和防务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0-03-03 45.00 -- -- 54.55 21.22%
54.55 21.22%
详细
三大业务子公司布局5G核心器件国产化。公司在5G方面的布局以子公司华扬通信、南京彼奥、成都通量为业务平台,主要产品包括环形器、隔离器等无源器件、射频微波小信号器件、射频单芯片等。公司通信电子业务板块围绕5G布局的部分产品已实现国产化替代,随着5G商用的开启,我们认为公司的业绩弹性被市场所低估。 收购华扬通信与南京彼奥剩余股权,5G布局日趋完善。公司近期发布公告,收购控股子公司华扬通信和南京彼奥剩余股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拟用于5G环形器扩产项目、旋磁铁氧体材料扩产项目、铁氧体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市场此前担心5G环形器两家核心子公司的部分股权在外,影响利润释放,此次收购剩余股权,将消除市场担忧,有助于继续加码5G射频器件赛道。 行业爆发+国产替代,公司掌握上游布局优势明显。行业爆发:伴随5G在2020年展开大规模建设,基站数量大幅提升。同时,5G基站由于通道数增多,环形器和隔离器用量大幅增加,由4G时期的4通道、8通道,大幅增加到64通道,单基站用量达到192个,需求大幅提升。国产替代:环形器此前龙头厂商为skyworks、molex以及TDK等美系、日系厂商,近年来随着美系退出、国产替代浪潮,通信环形器向国内产业转移趋势明显;上游布局:公司在环形器以及上游旋磁铁氧体有良好布局,在国内厂商中优势明显。 除了环形器之外,天和防务旗下成都通量布局射频芯片已久,有望加速放量!根据2018年年报,天和防务持有成都通量51%股权,成都通量主要从事射频与毫米波模拟集成电路的创新设计、生产与销售,年报显示完成了覆盖主流通信频段多款国产化替代芯片的研发并具备产业化能力,其研发的低噪声放大器已实现小规模送样。我们预计随着国产化进度加快,成都通量相关产品有望加速放量。 面向5G准备充分,环形器实现稳定收入,进入爆发阶段,射频芯片持续推进,布局核心关键芯片国产替代。公司重点客户已经批量采购公司环形器、隔离器等通信器件产品,部分产品已形成持续、稳定的订单收入;成都通量完成了覆盖主流通信频段多款国产化替代芯片的研发并具备产业化能力,其研发的低噪声放大器已实现小规模送样。预计公司2019~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84/3.97/4.90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5G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集采份额不及预期,定增方案推进不及预期。
振华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2-21 24.99 -- -- 27.42 9.72%
27.42 9.72%
详细
基于模拟全持仓的基金配置偏好分析公募基金作为A股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其配置行为受到各类投资者的关注。然而,基金季报存在披露持仓信息不完整、时间滞后等问题。大部分研究者会采用前十大重仓股(即为重仓股单位化法)来分析公募基金的行业配置偏好,分析发现此种方法估计的偏差较大。因此,本报告提出了季频的重仓股补全法,在保证准确度的同时兼顾时效性,可作为公募基金配置偏好分析的有效工具。 实证研究发现,重仓股补全法估计的行业配置信息与真实行业配置信息的整体相关性在0.99以上,平均行业偏离在0.15%以下,远优于传统的净值回归法和重仓股单位化法。我们将对2019年四季度的行业偏好情况进行分析。 主动权益类基金19Q4的配置分析通过对2019Q4全市场分析发现,公募基金数量为6084只,较上季度增加了282只,规模增加了10625.22亿元。另类投资基金规模较上季环比增速最高,为28.11%;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别增加1243.35亿元和2127.17亿元。可以发现,在2019年A股强势行情下,权益类基金规模迅速扩张,备受市场关注;货币型基金的规模下降速度有所放缓。 在基金仓位方面,四季度相比于三季度,普通股票型基金加仓1.8%至90.8%,偏股混合型基金加仓3.0%至87.6%;灵活配置型基金四季度的加仓5.0%至66.8%。主动偏股型基金仓位加到历史高位。 在配置偏好方面,行业配置权重较为分散化,仅医药、食品饮料、电子、非银行金融等行业的权重超过了5%。在行业配置方面,部分行业配置权重比上期变动较大,如房地产、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加仓幅度超过了1%,而医药、非银行金融、食品饮料等减仓在0.5%以上。 在板块配置方面,中游制造等板块加仓幅度明显,等权重加权法下加仓2.1%至18.5%,持仓市值加权法下加仓1.5%至17.8%;而消费等板块减仓幅度明显,等权重加权法下减仓2.5%至31.9%,持仓市值加权法下减仓2.2%至37.7%;上游原材料、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TMT等板块的也存在较小幅度的加减仓。 风险提示:本报告为基于历史数据统计结果,市场风格变换和基金风格调整等风险均可能使得模型失效。
苏试试验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1-21 34.68 -- -- 44.49 28.29%
44.49 28.29%
详细
事件:苏试试验公布2019年业绩预告,预计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15.37万元-9354.53万元,同比增长10-30%。 点评: 2019年业绩预告符合预期,维持盈利预测,重申“买入”评级。1)我们预计2019年归母净利润约为8700万,同比增速21.5%,此次预告增长区间为10-30%,中枢为20%,符合预期;2)2019年12月25日公司公告,收购的宜特(上海)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我们预计宜特从2020Q1才开始并表;此次2019年业绩预告增长10-30%,表明公司原有的试验服务与试验设备业务均保持较好的稳健增长。3)维持前期盈利预测,预计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0.87/1.29/1.60亿元,EPS为0.65/0.95/1.18元,对应2020年PE为35倍,仍远低于可比公司。 被市场低估的军工试验+半导体检测龙头,高成长、低估值的优质标的。我们认为,作为试验领域的隐形冠军,公司正跨入半导体蓝海,打开市场空间,奏响成长三部曲:1)从振动到综合设备,立足高端华丽转型。试验设备是公司成长基石,产品线不断丰富,持续推高行业天花板。预计未来试验设备增速将维持在15-20%以上。2)从设备到服务,领跑第三方试验新赛道。 我们判断,公司已初步完成全国布局,试验服务将进入快速增长期。3)正式进入半导体检测领域,打开全新市场:2019年9月27日公司公告以2.8亿元收购上海宜特100%股权,12月25日完成收购。 收购上海宜特,挺进半导体检测大蓝海,协同效应可期,这也是当前最被市场严重低估的部分。1)集成电路为国家重中之重的产业,2018年中国大陆进口集成电路金额达2万亿元。近年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大陆半导体产业实现迅猛发展,未来半导体检测市场潜力巨大。2)上海宜特是中国大陆半导体检测行业的领头羊,拥有大陆首家全覆盖电子产业供应链的第三方验证分析试验室,是华为海思、寒武纪、韦尔等知名企业最核心的半导体检测服务商。2018年上海宜特实现收入约1.79亿元,过去4年复合增速超过40%。3)我们认为,苏试试验收购上海宜特之后,打通全产业链,将在军工+半导体等领域将大有可为。 风险提示:1)半导体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及预期;2)新业务拓展低于预期的风险。
苏试试验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12-30 30.90 -- -- 39.18 26.80%
44.49 43.98%
详细
被市场低估的试验龙头,奏响“成长三部曲”,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历经60余年发展,公司已为国内试验领域的隐形冠军,2014-18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CAGR为25.4%、16.0%,成长稳健、优于同行,但市场可能担心试验行业空间有限,我们认为,公司近年实现从设备到服务的华丽转型,迅速完成全国布局,而收购上海宜特之后,正式吹响进军半导体检测新领域的号角,我们预计在“设备+服务+全球化”三重驱动下,公司将打开行业天花板,实现跨越式发展。预计2019-21年公司净利润为0.87/1.29/1.60亿元,EPS为0.65/0.95/1.18元,对应PE为43.3/29.5/23.8倍,给予“买入”评级。 成长一重奏:从振动到综合设备,立足高端华丽转型。试验设备是公司成长基石,产品线不断丰富,持续推高行业天花板:1)振动设备:环境可靠性试验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市场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当前国内振动试验设备市场规模超50亿元,高端领域进口替代空间巨大。2)综合设备:公司试验设备技术实力领先,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龙头地位稳固。公司陆续推出综合试验设备新产品,进军更大市场,据智研咨询数据,2018年我国环境与可靠性试验设备市场容量达138亿元。3)公司2018年试验设备收入3.2亿元(+29.6%),毛利率34.9%稳中有升,在综合类产品与高端市场拓展双重加持下,我们预计未来试验设备增速将维持在15-20%以上。 成长二重奏:从设备到服务,领跑第三方试验新赛道。我们判断,公司已初步完成全国布局,试验服务将进入快速增长期:1)目前国内试验服务市场规模已超100亿,公司抓住产业升级契机,从制造转向服务,跨入更广阔的市场。2018年公司试验服务收入达3亿元,毛利率57.3%,2014-2018年收入占比由29.5%快速攀升至47.1%,毛利占比由46.5%提升至58.8%。2)2015年上市之后,公司加快全国布局步伐,目前拥有14家实验室子公司,基本覆盖国内主要城市。公司因地制宜精准定位,提升区域客户粘性,规模效应带来的竞争优势也将继续强化。3)军民融合背景下,军品竞优试验需求放量在即,公司资质完备充分受益,将持续领跑国内第三方试验市场。 成长三重奏:收购上海宜特,挺进半导体检测大蓝海,协同效应可期。2019年9月27日公司公告以2.8亿元收购上海宜特100%股权,正式进入半导体检测市场:1)集成电路为国家重中之重的产业,2018年国内进口集成电路金额达2万亿元。近年在政策扶持下,我国电子、5G通信、新能源等行业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迅速发展。据统计,2018年半导体检测市场规模达到262亿元,2014-18年CAGR达到25%。2)上海宜特长期专注半导体检测领域,拥有国内首家全覆盖电子产业供应链上中下游的第三方验证分析试验室,具备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可靠性试验、验证分析能力,优势明显,客户涵盖海思、韦尔等知名企业。3)2018年上海宜特实现收入约1.79亿元,过去4年复合增速超过40%。我们认为,宜特增长潜力巨大,与苏试试验的协同效应可期。 风险提示:1)国家R&D经费支出不及预期。2)下属实验室经营不及预期。
中直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19-12-03 45.45 -- -- 48.95 7.70%
49.80 9.57%
详细
直升机高景气+集团资产整合加速,公司成长性与弹性兼具,维持“买入”。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直升机独一无二的龙头,未来三年内生成长性,源自于直升机升级换代加速与新机型放量,景气上行支撑高成长,2019Q3营收105亿元(+28.6%)、归母净利润4.05亿元(+32.1%),连续两个季度超市场预期。同时,公司股东中航科工拟收购整机相关资产,表明中航工业集团直升机板块资产整合提速,公司未来也有望受益。在不考虑资产注入情况下,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19-2021年净利润为6.43/8.13/9.97亿元,EPS为1.09/1.38/1.69元,对应PE为42/33/27倍,维持“买入”评级。 中航科工拟以56.88亿元收购军用直升机总装资产,直升机资产整合加速。中直股份11月28日公告,股东中航科工拟发行内资股,收购中直有限100%、哈飞集团10.21%、昌飞集团47.96%股份,对价56.88亿元。我们认为,1)本次收购后,中航工业武装直升机核心资产哈飞、昌飞及中直有限将成为中航科工全资子公司,同时中航科工间接增持中直股份16.03%股份(共持50.80%),具备控股地位。2)收购标的将完善中航科工直升机业务链条,优化其资产结构,进一步促进公司直升机业务的发展。3)通过此次收购事件,中航工业部分武装直升机总装资产实现港股上市。标的资产2018年扣非净利润约为3.18亿元,占中航科工2018年扣非净利的31.5%,有助于提升其盈利能力。 中航系核心资产整合稳步推进,公司有望收获改革红利。虽然此次收购方案仅涉及公司主要股东层面的股权变动,但我们认为:1)中航工业集团旗下28家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程度与市场化机制均走在各大军工集团前列,2019年11月5日中航飞机公告将置入西飞、陕飞等总装业务,11月18日中航光电推出第二期股权激励方案,中航工业集团在国企改革、资产整合方面呈加速趋势。2)根据集团会议内容,中航工业计划在2020年实现资产证券化率超70%,继续探索军民融合、打造优质上市公司,助力集团公司转型升级。3)在军工改革加速背景下,作为A股唯一的直升机龙头,中直股份有望受益于中航系核心资产整合,未来直升机资产证券化可期。 公司作为国内独一无二的直升机龙头,将充分受益于直升机行业高景气的到来。1)军机方面:我国军用直升机发展远落后于美国,需求最大、最急迫的10吨级直升机及20吨级重型直升机仍主要依赖进口。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正加速,我们认为在军费向航空装备倾斜背景下,我国军用直升机将迎来新一轮快速成长期。2)民机方面:公司深入开展“一机首飞”、“一机论证”、“两机取证”等工作,各型直升机销售稳中有进,各主打产品逐步站稳市场,同时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市场的开拓。我们认为在低空空域开放等政策的扶持下,民机业务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1)军品订单波动性较大;2)新机型量产进度不及预期。
航天电器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11-26 25.15 -- -- 27.13 7.87%
28.51 13.36%
详细
军工电子元件领军企业,智能制造再焕新机,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我国军工连接器及电机领域的领军企业,同时作为航天科工十院唯一上市平台,公司在航天领域优势显著,航天市占率长期稳居第一,2004-2018年营收复合增速 23.3%、归母净利复合增速 16.8%,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稳健成长基因,未来仍将持续受益于我军装备的加速升级列装。2)重点布局民用通讯及新能源领域,大力推行智能制造,经营效率稳步提升、2018年 ROE 达 13.34%。3)我们预计公司 2019-2021年 EPS 0.98/ 1.22/ 1.44元,对应 PE 25.7X/ 20.7X/ 17.5X,结合可比公司估值及增速预期,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军工连接器龙头,军品延续高增长,民品静待通信 5G 风起。1)军品:公司连接器的航天市占率长期稳居第一,且凭借在航天系统 50余年所积累的高精密电子元件的质量稳定性及高可靠性,已拓展至航空、电子等武器装备全领域。短期随着军品恢复性采购加速,公司作为上游核心配套已率先迎来业绩拐点、2019H1连接器营收+58%,叠加“十三五”军品订单前高后低,军工连接器业务逐步恢复高增长态势。2)民品:卡位民用通信市场持续做大做强,民品通信营收占比约 30%,5G 建设蓄势待发,通信业务拐点将至。 跟踪运营商资本开支及政策节奏,2019年实现试点城市 5G 商用后,将陆续推广全国商用。我们判断公司 2019年下半年 5G 业务将进入放量阶段。 军工微特电机龙头持续高增可期,高端继电器平稳助发展。1)微特电机: 公司是国内军用微特电机的 3家核心供应商之一,长期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配套,技术优势及行业龙头地位稳固,10年营收复合增速超 18%,未来将持续受益于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速,维持高增可期。2)继电器:公司继电器业务以军用高端产品为主,对质量、可靠性要求十分严苛,市场需求相对刚性平稳、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10年营收复合增速 10.3%,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平稳发展。 智能制造先行标杆,提质增效焕发新机。1)公司深耕智能制造近 10年,拥有一支超百人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2018年以高质量验收通过所承担的贵州省唯一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项目,计划到 2020年实现全部产品制造的智能化。2)受益于持续提升的自动化水平,公司运营管理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绩,2017年起实现上市以来毛利率的首度止跌回升、2018年提升至36.79%,固定资产周转率持续提升、2018年达新高 5.43,预计未来随着智能化的全面铺开,公司运营效率有望进一步巩固提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军工订单波动较大的风险
中航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9-11-04 40.20 -- -- 41.41 3.01%
41.41 3.01%
详细
中航光电 2019年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 2019年三季报,收入增长 19.3%,归母净利润增长 19.2%,继 2019年中报之后,再次表现出稳健的业绩成长性,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认为,高端连接器行业壁垒高,公司军品龙头优势持续加大、通信业务迎来 5G 产业机遇、新能源业务稳步推进,各业务均向好发展。公司是高成长、低估值的稀缺标的,有望持续受益于国防信息化战略和国产替代加速。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 2019-21年净利润分别为 11.75/14.63/18.06亿元,对应 EPS 为1.14/1.42/1.76元, CAGR 为 23.9%,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报打消市场疑虑,高研发投入将驱动高成长。 公司三季报主要亮点: 1)19Q1-Q3业绩维持高增长, 19Q3单季度有所回落:前三季度营收 68.92亿元, yoy+19.3%;归母净利 8.31亿元, yoy+19.22%。 单季度看, 19Q3收入 yoy+4.8%,归母净利 yoy+11.4%, 利润端增速高于营收端,营收增速下滑或与部分订单在 19H1集中确认收入有关。 2)利润率稳定:前三季度毛利率 33.64%(yoy+0.29pct) ; 净利率 13.09%(yoy-0.35pct),维持稳定。 3)研发投入加大:前三季度研发费用 6.5亿元(yoy+47.53%),占收入比为 9.4%,我们认为公司加大对 5G 通讯连接器等产品的投入,将继续催生成长动力。 4)现金流良好:因销售规模扩大,部分回款周期长、且集中在第四季度,前三季度应收账款 53.6亿元(yoy+45.8%)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50亿元,上年同期为-2.72亿元,同比改善明显。 公司把握产业趋势, 军民并进前景可期。 公司具备市场化基因,较早推出股权激励方案, 2009年以来成功切入通信、新能源连接器产业。可转债募投项目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符合预期,我们判断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1)军品方面:《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显示,我国装备投入占军费比已超 40%。十三五军品订单前低后高,我们看好公司军品增速维持在20%以上。 2)民品方面:据产业信息网,我国 5G 投资总额有望达 1.15万亿元,近 4G 的 1.5倍。高速背板、高速连接器等量利双升,国产化替代需求强烈, 2020年 5G 商用推广在即,作为华为全球金牌供应商,我们判断公司 5G 业务将逐步进入放量阶段。新能源方面,公司稳步拓展国际市场,9月份配套的雷诺车型正式发售。在整车厂年初库存消耗、新车型持续发售背景下,我们看好公司新能源业务在 2020年将迎来盈利拐点。 风险提示: 1)军品领域订单波动性较大; 2)新能源/5G 拓展不及预期; 3)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9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