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耀玻璃
|
基础化工业
|
2023-03-23
|
34.75
|
--
|
--
|
34.63
|
-0.35% |
-- |
34.63
|
-0.35%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81亿元,同比+19.1%,归母净利润为47.6亿元,同比+51.2%,符合业绩预告并接近下沿,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6.7亿元,同比增加65.7%,毛利率34%,同比-1.9pp,净利率16.9%,同比+3.6pp。其中22Q4实现营收76.6亿元,同比+18.7%,环比+1.6%;归母净利润8.5亿元,同比+55.3%,环比-43.7%。 汽玻销量跑赢行业,全球市占率不断提升:22年国内汽车销量2686万辆(中汽协批发),同比+2.1%,全球汽车销量同比约-1%,公司汽车玻璃销量127.1百万平米,同比+7.3%,跑赢行业。汽玻行业呈现集中度高的寡头垄断格局,公司凭借稳定的供应链和成本优势,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全球市占率稳步提升。 22年美国公司实现营收/净利润45.7/3.5亿元,同比+17.3%/+28.2%,全球化能力不断增强。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在业务聚焦、盈利能力、成本控制、研发等方面优势明显,预计公司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ASP持续增长,汽车智能化推动市场扩容:22年公司汽车玻璃ASP为201.3元/平米,同比+11.5%,高附加值产品占比+6.2pp,带动ASP增长。在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新功能集成到汽车玻璃中。天幕玻璃ASP约1500-2000元,较传统天窗玻璃翻倍,集成HUD功能的前挡风玻璃较普通玻璃ASP实现数倍以上增长,根据我们测算,假设到25年我国天幕玻璃和HUD玻璃渗透率分别达30%/25%,预计市场规模CAGR分别为62%/49%。综合来看,随着公司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增加,将带动公司ASP持续提升。 原材料涨价影响毛利,汇兑收益增厚利润:22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主要受能源和纯碱的价格上涨影响,分别影响毛利率-1.48/-0.65pp,若剔除该影响,毛利率为36.1%,同比+0.2pp;受外币美元升值影响,公司全年汇兑收益10.5亿元(21年为-5.3亿元),有效增厚利润水平。若剔除上述影响,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36.8%,体现经营韧性。随着原材料价格回归常态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预计23年公司盈利能力将有所回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1.96元、2.35元、2.81元,归母净利润将保持15.5%的复合增长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化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高附加值产品配置率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
|
|
天润工业
|
机械行业
|
2023-03-22
|
5.50
|
--
|
--
|
5.68
|
3.27% |
-- |
5.68
|
3.27%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收入31.4亿元,同比-33.6%,实现归母净利润2.0 亿元,同比-62.4%;其中单Q4实现收入7.9 亿元,同比+14.2%,环比+3.0%,实现归母净利润0.4 亿元,同比-57.0%,环比+36.9%。 受行业不景气影响,收入下滑,但市场份额有所提升。2022 年公司收入大幅下滑主要是受行业不景气影响,2022 年我国重卡行业销量67.2 万辆,同比-51.8%,中卡行业销量9.6 万辆,同比-46.3%,轻卡行业销量161.7 万辆,同比-23.0%,而公司业务主要属于重卡行业,所以收入下滑较大。从销量口径来看,公司曲轴销量160 万件,同比下滑21.7%,连杆销量434.7 万件,同比下滑28.4%,均好于轻中重卡合计销量增速(-35.0%),说明公司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空悬业务有序推进,市场份额明显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空悬业务有序推进,建设完成橡胶悬架组装线、全新控制阀部件加工及组装生产线、半挂车悬架组装线,在行业销量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公司空悬业务实现收入2.0 亿元,同比仅下滑3.4%,说明公司空悬市场份额有明显提升。 盈利能力同比大幅下滑。22Q4 公司毛利率20.7%,同比-10pp,环比+2.3pp,毛利率同比下滑主要系销量下滑、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费用率方面,Q4公司销售费用率/ 管理费用率/ 研发费用率/ 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6%/4.3%/6.6%/-0.3%,分别同比变化+2.6/-2.2/-4.8/-0.7pp。综合来看,Q4公司净利率5.2%,同比-8.7pp,环比+1.3pp。 行业景气度提升,期待收入与盈利能力共同恢复。目前,轻卡、重卡行业景气度均有所回升,23年2月轻卡销量17.7万辆,同比+43.6%,环比+97.9%,重卡销量7.7 万辆,同比+30.2%,环比+58.4%,公司作为深耕于商用车领域的曲轴、连杆龙头,将受益于行业景气回升,收入盈利有望共同恢复,同时,公司大力拓展的空悬业务在行业景气的背景下有望更加快速的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 年EPS 分别为0.40 元、0.58 元、0.73元,对应动态PE 分别为14 倍、10 倍、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货车行业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空悬在商用车中渗透率不及预期。
|
|
|
天润工业
|
机械行业
|
2023-03-15
|
5.70
|
7.80
|
41.05%
|
5.72
|
0.35% |
-- |
5.72
|
0.35% |
-- |
详细
推荐逻辑:1)]曲轴、连杆市场有望随着下游逐渐修复,2025年我国轻、中、重卡曲轴、连杆市场规模有望分别恢复至 54.9、31.9亿元,23-25年 CAGR均有望达 16.3%;2)公司是曲轴、连杆领域龙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1年曲轴、连杆市场份额分别达 55.7%、33.1%,未来有望延续增势;3)重卡空气悬架市场有望快速扩容,2025年有望达到 54.6亿元,23-25年 CAGR为 34.0%,公司在商用车空悬方面已搭建丰富的产品线并初具产能规模,有望受益于行业的快速扩容。 曲轴、连杆市场有望随下游修复。23-25年重卡销量分别有望达到 79、94、113万辆,轻卡销量分别有望达到 189、221、258万辆,中卡销量也有望温和复苏。 在此背景下,货车(轻中重卡)曲轴、连杆市场空间有望从 2022年的 30.9、20.3亿元恢复至 2025年的 54.9、31.9亿元,23-25年复合增速均有望达 16.3%。 公司是曲轴、连杆龙头,竞争优势强,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2014-2021年公司曲轴、连杆的市场份额分别从 38.4%、4.8%提升至 55.7%、33.1%,年均提升 2.5pp、4pp。公司目前具备产品矩阵丰富、产业链完善、研发能力强、客户优质等竞争优势,未来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提升。 发力空悬业务打造第二增长点。公司于 2020年进军空悬市场,在拥有 20多年空悬经验的张广世博士主导下,目前公司已经拥有商用车底盘空气悬架、半挂车空气悬架、工程车橡胶悬架等丰富的产品矩阵,并具备 10万套底盘悬架系统、30万套空气弹簧、40万只减震器、30万套各种阀类年产能。我们认为,公司依托于强大的技术团队、丰富的制造业经验以及稳定的客户基础,在空悬市场快速扩容的背景下,有望将空悬业务打造成公司的重要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0.18元、0.39元、0.58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 6.7%的复合增长率。鉴于考虑到公司在货车曲轴、连杆领域的龙头地位以及空悬业务的快速发展,给予公司 2023年 20倍估值,对应目标价 7.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货车行业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空悬在商用车中渗透率不及预期。
|
|
|
上声电子
|
|
2023-02-28
|
56.84
|
73.50
|
69.55%
|
56.50
|
-0.60% |
-- |
56.50
|
-0.60% |
-- |
详细
推荐逻辑:(1)公司是国内汽车声学龙头企业,2021年车载扬声器国内市场占有率19.8%,排名第一,全球市占率12.9%,连续3年保持增长,竞争力不断增强。公司产能稳步扩张,有助于提升市占率,国产替代空间大。(2)消费升级趋势下,扬声器单车使用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扬声器品类逐渐丰富。车载功放与AVAS占比从2017年的1%提升至2021年8%,逐渐呈现出产品多样化的趋势。(3)具备关键零部件扬声器纸盆和盆架的生产能力,还拥有整车音效设计相关的调音核心技术,未来有望通过调音技术的继续强化,进而提供给客户成套的方案,提升单车价值量及综合竞争优势。 车载扬声器量价齐升,产品结构不断丰富:1)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汽车声学系统向高端化发展,车载扬声器使用数量及单车价值齐升,预计到25年国内乘用车扬声器总规模为50亿元,全球乘用车扬声器总规模为134亿元,5年CAGR分别为22.3%/12.7%。2)独立功放相对于传统功放能够以更大功率推动扬声器,拥有更佳的听觉氛围,随着消费者对车内音质需求的提升以及车内音响系统配置专业程度的增加,独立功放需求提升。3)随着电动车渗透率提升,AVAS需求量增加,预计到25年全球车载功放和AVAS市场规模达91亿元,5年CAGR为18.3%。 产能持续扩张,国产替代进行时:公司产能稳步扩张,随着IPO和可转债产能逐步达产,预计到2024年公司车载扬声器产能将达1.14亿只,功放和AVAS产能达340万只,较现有产能实现大幅增长,将有效满足下游客户需求。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规模扩张趋势明显,有助于提升市占率,国产替代空间大。 技术创新能力及零部件自产能力强:公司全资子公司延龙电子、乐玹音响分别具备扬声器纸盆和盆架的生产能力,保证了关键零部件的供货质量、稳定性,同时降低成本,提升盈利水平。公司持续实现技术创新,21年研发费用率达6.8%,高于海内外竞争对手,涵盖了从声学产品仿真与设计、整车音响设计、声学信号处理技术到数字化扬声器系统技术的多项核心技术,并拥有整车音效设计相关的调音核心技术,未来将通过调音技术的继续强化,进而提供给客户成套的方案,提升单车价值量及综合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68.5%,给予公司2023年70倍PE,对应目标价73.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不景气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
|
长安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2-09
|
13.98
|
--
|
--
|
13.96
|
-0.14% |
|
13.96
|
-0.14%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2年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73-87亿元,同比+105.5%-144.9%;扣非归母净利润 39-53亿元,同比+136.0-220.7%。 自主新能源销量持续攀升。2022年 12月公司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为 4.5万辆,同比+202.1%,其中深蓝首款车型 SL03在 12月销售过万辆,给公司转型新能源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自主新能源累计销量 27.1万辆,同比+150.1%。 展望 2023年,公司重构品牌架构,加速打造爆款产品,形成长安品牌、深蓝汽车、阿维塔系列,计划推出 7款新能源车型,覆盖 10-30万元价位段主流市场,进一步丰富产品谱系,抢占合资燃油车市场份额,迎来新能源车型加速迭代上量, SL03继续发力、C673车型上市、阿维塔 11上量交付以及阿维塔12新车型上市。从产品周期、中长期电动化转型的确定性等多维度来看,我们认为公司均具备较优的配置性价比。 1-12月销量持续上升。12月销量 25.6万 辆,同比+43.7%,环比+38.4%。1-12月累计销量 234.6万辆,同比+2.0%,年度销量创五年新高;长安自主品牌销量达到 187.5万辆,同比+6.8%,自主品牌海外销量 17.0万辆,同比+48.8%辆; 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 12月销量 4.5万辆,同比+202.2%,1-12月累计销量27.1万辆,同比+150.1%,在各细分领域排名靠前。 盈利能力改善。Q4公司累计销量为 66.5万辆,同比/环比分别+17.1%/19.9%,其中自主品牌销量达到 41.3万辆的历史高点,同比+44.3%。财务角度来看,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稳定在 20%左右,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考虑到新产品(SL03和阿维塔 11)持续放量,公司盈利能力会逐步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0.83元、0.91元、1.04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 42.66%的复合增长率。考虑到公司自主新能源放量在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低于预期风险、疫芯片短缺风险、自主品牌销量与盈利能力不及预期的风险、合资品牌销量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厦门钨业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3-02-06
|
24.11
|
33.26
|
62.88%
|
24.32
|
0.87% |
|
24.32
|
0.87% |
-- |
详细
推荐逻辑:1)光伏钨丝金刚线替代路线清晰,下游供不应求,23年公司光伏细钨丝产能将达到845亿米,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引擎;2)制造业复苏有望带动刀具市场需求放量,业绩增长可期;3)23年公司磁材产能将提升至1.2万吨,在下游钕铁硼需求高景气的带动下,公司磁材销量有望高增,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钨钼:钨行业龙头,光伏细钨丝蓄势待发。公司业务覆盖钨矿-钨冶炼-钨粉-钨制品完整产业链。上游:目前公司钨精矿自给率约为30%,为后端钨产品深加工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保障。中游: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钨冶炼企业,产能规模全球第一,预计2023年APT/钨粉末产能均为3万吨。下游:刀具市场国产替代有望加速,预计公司2023年整体刀具/数控刀片产能将分别增加200/1000万件。 钨丝金刚线替代路线清晰,前景广阔,根据我们测算,2025年光伏用细钨丝市场规模将达到122.5亿元,2023年公司光伏细钨丝产能将达到845亿米。 能源新材料:锂电正极材料一流供应商,技术行业领先。公司钴酸锂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三元材料市占率排名前列。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主要以高电压系列产品为主,技术行业领先,并与下游中创新航、比亚迪、ATL等优质客户深度绑定。公司加快正极材料产能建设,预计2023年海璟基地将新增4.5万吨三元产能,2万吨磷酸铁锂产能,正极材料整体产能将提升至15.5万吨。 稀土:坐拥稀土完整产业链,磁材产能快速扩张。公司是我国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的牵头企业之一,由于资源储备不足,公司持续发力下游磁材领域,2023年公司磁材产能将提升至1.2万吨。根据我们测算,国内2022-2025年高性能钕铁硼下游总需求CAGR为23.2%,在下游需求高景气的带动下,公司磁材产销量有望双增,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36.9%。综合我们对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分部估值的结果,我们预测公司2023年合理市值为471.8亿元,对应PE为21倍,对应股价为33.26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或加剧、募投项目建设及达产进度或不及预期。
|
|
|
中国重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2-02
|
16.17
|
--
|
--
|
18.49
|
14.35% |
|
18.49
|
14.35%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8-2.6亿元,同比下降75%-83%;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为1.7-2.4 亿元,同比下降75%-83%。 Q4出现较大亏损。拆分来看,22Q4发生归母净利润亏损1.0-1.8亿元,发生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1-1.7 亿元;21 年同期来看,21Q4 发生归母净利润亏损1.1亿元,发生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1 亿元。 行业不景气是公司业绩下滑最主要原因。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 年我国重卡销量67.2 万辆,同比下滑51.8%,其中Q4重卡销量14.9万辆,同比下滑8.2%。 我们分析公司作为重卡行业头部企业,在行业大幅下滑中难以独善其身,销量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产能利用率下降等原因导致盈利能力大幅下滑。重卡行业产能利用率和毛利率相关性较高,因此22年在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们推测公司的毛利率也大幅下滑,此外,参考公司历史情况,四季度公司通常会计提较多的资产减值损失,推测22Q4公司也计提了较多资产减值损失,所以推测以上原因综合导致公司业绩下滑幅度远高于行业销量下滑幅度。 重卡行业有望复苏,看好公司销量与盈利能力齐升。根据我们在《中国重汽(000951):重卡优质企业,静待行业复苏》中的分析,在透支效应逐渐出清、疫情管控放松、经济有望复苏的背景下,23年起重卡行业有望温和复苏,23-25年的销量复合增速有望达近20%,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作为头部企业自身的销量也有望实现不错增长,同时在产能利用率提升、国六整车单价提升、公司黄河X7 放量的背景下,公司的销售单价和单车盈利能力均有望提升,利润端将得到更好的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EPS 为0.21/0.91/1.19 元,对应PE 为77/18/14 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达10.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重卡行业复苏不及预期;行业出口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汇率波动。
|
|
|
爱柯迪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2-02
|
23.79
|
--
|
--
|
26.42
|
11.06% |
|
26.42
|
11.06%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6.2-6.6亿元,同比增长 100.08%-112.99%。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5.7-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3.3-3.8亿元,同比增长 142.91%-159.96%。 Q4业绩大幅增长。分拆看, Q4归母净利润 2.1~2.5亿元,同比增长586.1%~715.2%,环比增长 9.5%~30.1%,Q4扣非后净利润 1.7~2.1亿元,同比增长 1044.6%~1310.2%,环比变动-18.5%~+0.5%。 坚持产品定位,新能源贡献重要增量。2022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实现批销 639.3万辆,同比增长 92.4%。新能源订单持续放量,是公司重要增长点。公司坚定“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的产品定位,新项目增长强劲,公司目前基本实现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智能驾驶/ADAS 影像系统、热管理系统用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产品全覆盖;公司柳州生产基地、爱柯迪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项目、墨西哥北美生产基地已完成交付并投入使用;马鞍山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零部件及汽车结构件智能制造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摘牌,为公司订单释放提供产能储备。 盈利能力提升。一方面,在原材料价格下降的背景下,预计毛利率有明显改善。 铝合金为公司主要原材料,铝合金的采购约占营业成本的 37%-40%,2022年以来铝合金价格明显回落,预计公司毛利率将有所提升。另一方面,预计汇兑收益有效增厚净利润。2022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同比上涨 4.2%,Q2/Q3/Q4分别环比上涨 4.1%/3.3%/3.8%,人民币大幅贬值,2022年公司汇兑收益预计将有明显体现,从而有效增厚公司净利润。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 EPS 为 0.73/0.98/1.29元,对应PE 为 33/24/18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达 5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客户、新产品开拓低于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精锻科技
|
机械行业
|
2023-01-23
|
12.54
|
--
|
--
|
13.50
|
7.66% |
|
13.50
|
7.66%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营收同比增长超27%,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2.5亿元,同比增长38.5%-44.4%,实现扣非后净利润2.1-2.2亿元同比增长66.9%-75.0%。 Q4业绩同比增长快速。粗略拆分下来,22Q4公司实现营收约5.4亿元,同比增长约35%,环比增长约6%;实现归母净利润6415.4-7415.4万元,同比增长64.8%-90.5%,环比变化-3.6%至+11.5%;实现扣非后净利润5844.8-6844.8万元,同比增长219.9%-274.7%,环比变化-12.1%至+2.9%,我们认为环比增长不明显主要在于22Q4疫情封控以及新冠感染人数较多致终端消费景气度较低。盈利能力方面,公司Q4扣非后净利润/营收约为10.9%-12.7%,同比提升6.3pp-8.1pp,环比下滑0.4pp-2.3pp,我们推测同比改善的原因主要在于产能利用率提升、原材料及海运费价格下降,环比下滑的可能在于公司研发投入增加。 外销增长亮眼,新能源增长强劲。分内外销来看,公司国内市场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6%,出口市场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1%,外销增长较为亮眼。同时,公司新能源业务增长强劲,公司拥有北美、韩国、欧洲等出口项目和国内新项目的配套定点,涵盖了差速器齿轮、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差速器总成等,2022年公司为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20%,21年同期仅10.6%。 各项目顺利推进,研发态势良好。2022年公司本部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项目1.5期顺利结题验收;成功实施了5G+MEC智能工厂专网、智能立体化仓库、EAM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设备的5G数字化采集项目。公司大力推进和组织实施了作业流程自动化和机器人自动化作业产线改造等技改项目,有效应对当前人口负增长形势下的招工难题;加大研发投入,海内外市场新品开发态势良好;致力于企业基础研发能力建设、设备效能管理、物流效率提升等多方面的能力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能力保证。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0.5元、0.64元、0.88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24倍、19倍、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芯片短缺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48607
|
|
|
福耀玻璃
|
基础化工业
|
2023-01-20
|
37.11
|
--
|
--
|
39.60
|
6.71% |
|
39.60
|
6.71%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7.2-50.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7-18.9 亿元,同比增加50%-60%。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6.1-49.2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7.9-21.1 亿元,同比增加64%-75%,符合预期。 汇兑收益增厚利润,全球化布局持续推进:22 年国内乘用车销量2356.3 万辆(中汽协批发),同比+9.5%,全球汽车销量同比约-1%,公司业绩大幅跑赢行业,其中,受外币美元升值影响,预计公司全年汇兑收益保持高位,有效增厚利润水平。22H1美国公司实现营收/净利润22.3/2.2亿元,同比+16.5%/+64.8%,盈利明显改善,公司全球化能力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带动ASP 增长:在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新功能集成到汽车玻璃中。根据我们在《福耀玻璃:全球汽车玻璃龙头,电动智能化推动量价齐升》中的测算,天幕玻璃ASP 约1500-2000 元,较传统天窗玻璃翻倍,预计到25/30 年天幕玻璃市场规模CAGR 为61%、37%。集成W-HUD、AR-HUD 功能的前挡风玻璃较普通玻璃ASP 实现数倍以上增长,预计25/30 年市场规模CAGR分别为58%、35%。综合来看,预计公司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增加,带动公司ASP 持续提升。 供应链和成本优势助力全球市占率提升:汽车玻璃行业呈现集中度高的寡头垄断格局,全球CR4 超80%。2006 年以来公司凭借稳定的供应链和成本优势,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全球市占率稳步提升,根据出货量口径,公司2021 年市占率达31%,同比+3pp。公司22年8月发布公告,分别对福清工厂、郑州工厂、美国工厂追加投资用于产能扩张,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在业务聚焦、盈利能力、研发等方面优势明显,预计23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抗风险能力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 年EPS 分别为1.93元、2.12 元、2.64 元,归母净利润将保持29.8%的复合增长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风险;全球化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高附加值产品配置率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
|
|
广汽集团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3-01-10
|
11.26
|
--
|
--
|
12.09
|
7.37% |
|
12.09
|
7.37% |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12月产销快报,12月产量20.0万台,同比下降25.5%,环比下降6.1%,销量20.6万台,同比下降11.8%,环比上升8.2%,公司12月产销同比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前期高基数压力以及疫情影响。累计来看,公司2022年销量达243.38万台,同比增长13.5%。 分品牌看,12月广丰承压,广本/广乘销量回升。12月广丰销量7.4万台,同比下降24.7%,环比下降12.9%,其中,雷凌月销1.7万台,锋兰达月销1.1万台;广本销量5.8万辆,同比下降25.5%,环比增长24.6%,其中雅阁月销2.5万辆;广乘销量3.8万台,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47.2%。 电动车方面,埃安月销持续领跑。12月埃安销量达3.0万台,同比增长106.9%,环比增长4.3%,其中,埃安S销量1.38万台,占比46.1%,埃安Y销量1.43万台,占比47.7%。22年埃安累计销量超27.1万台,同比增长125.7%。未来新能源汽车销量走势整体向上,但由于23年初补贴退坡导致的提价,1月埃安销量增长预计将放缓。 形成电池电驱自主化布局,电动智能化持续推进。公司成立广汽埃安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9亿元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成立锐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1.6亿元开展IDU电驱系统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建设。智能化方面,公司发布基于星灵架构开发的全车跨域标准化操作系统普赛OS、全新升级的ADiGOSPACE智能座舱系统、ADiGOPILOT智能驾驶系统等研发成果,广本新品SUV缤智实现智能化升级,助力实现全场景智能出行。目前广汽新能源业务持续稳步增长,传祺车型混动化程度持续提升,我们认为,在自主新能源产业链优势逐渐形成、产品智能化发展的情况下,23年公司新能源车销量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1.02元、1.12元、1.31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23%的复合增长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芯片短缺风险;自主与合资销量低于预期的风险;原材料涨价超预期的风险;费用管控低于预期的风险。
|
|
|
津荣天宇
|
机械行业
|
2022-12-13
|
21.62
|
28.00
|
25.56%
|
26.50
|
22.57% |
|
26.65
|
23.27% |
|
详细
推荐逻辑:1)]深度绑定施耐德:施耐德全球向公司采购的冲压类加钣金类销售额占比 5.4%,在同类客户中排第 2名,未来施耐德规划将其 80%的业务整合至核心供应商处,预计公司在施耐德的冲压类加钣金类的份额有望提升至7.7%-9.7%;2)受益于丰田电动化转型:公司对丰田的销售额占汽车业务超65%,丰田国内三大新能源汽车项目已陆续投产,合计产能达 60万辆/年,公司已取得丰田 032D、030D 等多个新车型订单,将充分受益于丰田的电动化转型; 3)布局储能静待花开:公司拟投 15亿建设 2GWh储能项目,全部达产后收入有望达 30亿元。 电气业务深度绑定施耐德。施耐德是公司电气业务第一大客户,2021年占公司电气业务收入 87.4%,占总收入 41.7%,公司深度绑定施耐德,2016年进入施耐德全球核心供应商序列后收入快速增长,未来几年施耐德规划将其 80%的物料(合计约 20亿元规模)集中至全球战略供应商进行采购,公司将进一步受益。 汽车业务深度绑定丰田。丰田是汽车业务第一大终端客户,占公司汽车业务收入超 65%,占公司总收入超 20%,公司与丰田不断加大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合作,取得了丰田 030D和 031D新能源车型共计 36个新品种类订单、丰田 27PL以及丰田与比亚迪合作的 290D新能源车型共计 8个新品种类订单,未来将充分受益于丰田积极的电动化转型。 积极布局储能,打造新增长点。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空间广阔,2025年预计我国新增电化学储能 3.4GW,21-25年复合增速 66%。公司积极布局用户侧电化学储能,为家庭和工商业储能客户提供集锂电池 PACK、电池管理系统 BMS、储能变流器 PCS、能量管理系统 EMS 及柜体制造为一体的储能产品系统解决方案,生产方面,以浙江津荣为主要基地打造 2GWh 电池储能产品(除电芯外)全产业链产品生产基地;公司储能产品销售与现有部分电气客户具有协同效应,并且公司也将自主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我们预计公司储能项目投产后,有望成为公司重要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0.70元、1.12元、2.11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 56.5%的复合增长率,给予公司 2023年 2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 28.0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或大幅波动;大客户施耐德或丰田项目拓展不及预期; 储能业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
|
|
广汽集团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2-12-13
|
11.99
|
--
|
--
|
12.19
|
1.67% |
|
12.19
|
1.67% |
|
详细
事件:公司m发布11月产销快报,11月产量21.3万台,同比下降9.0%,环比下降9.4%,销量19.0万台,同比下降15.1%,环比下降10.4%,公司11月产销同环比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汽车行业终端需求受到疫情影响,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下降5.7%,环比下降7.5%。累计来看,广汽今年累计销量达222.8万台,同比增长16.6%。 分品牌看,11月广丰销量稳步向上,广本/广乘承压。11月广丰销量8.5万台,同比增长0.24%,环比增长5.4%,其中,凯美瑞月销2.19万台,雷凌1.45万台,威兰达1.10万台;广本销量4.7万辆,同比下降39.7%,环比下降26.3%,其中雅阁月销1.98万辆;广乘销量2.6万台,同比下降27.5%,环比下降17.8%。 电动车方面,埃安月销持续领跑。11月埃安销量达2.9万台,同比增长91.3%,环比下降4.3%,其中,埃安S销量1.5万台,占比57.0%,埃安Y销量1.2万台,占比43.0%。目前埃安在手订单充沛,未来在补贴政策末端效应的推动下,我们预计,埃安销量将继续高增长,月销有望持续向上。22年前11月埃安累计销量超24.1万台,同比增长128.2%,预计全年有望超27万台。 广本新品SUV缤智智能化升级,有望拉升后续销量。广本旗下全新缤智于11月30日上线,精英版/先锋版/豪华版售价分别为13.29万元/14.39万元/15.29万元。全新缤智秉承“通透设计美学”升级外观,斩获两项国际设计大奖;增加智能化配置,搭载本田最新HondaCONNECT3.0智导互联系统和HondaSENSING安全超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提升了智能座舱体验和智能驾驶能力,年底有望借此拉升广本销量,提振需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1.02元、1.12元、1.31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23%的复合增长率。考虑到集团旗下主要品牌在混动化与电动智能化领域持续发力,预计未来销量有望稳中向好,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芯片短缺风险;自主与合资销量低于预期的风险;原材料涨价超预期的风险;费用管控低于预期的风险。 62306
|
|
|
伯特利
|
机械行业
|
2022-12-12
|
79.58
|
105.40
|
49.82%
|
85.80
|
7.82% |
|
88.97
|
11.80% |
|
详细
推荐逻辑:1)]线控制动是智能驾驶新趋势,具有集成度高、重量轻、反应时间短等优势。2021年公司成为国内首家 one-box 量产企业,在手订单快速增长,预计 22-24年分别出货 30/150/200万套,产销位居行业前列,国产替代进程加速。2)双碳目标下,轻量化成为汽车行业发展新趋势,预计 20-25年行业规模CAGR 为 16%。随着产品线市场开拓及产能不断提升,公司轻量化制动零部件业务将快速增长。3)线控底盘是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执行层,公司积极布局线控转向业务,丰富和完善汽车安全系统领域产品线,前瞻布局线控底盘。 线控制动龙头,国产替代加速:公司是国内制动系统领先企业,2021年 EPB国内市占率提升至 10%,排名第四,国内企业排名第一,国产替代加速。根据预测,2025年我国 EHB 市场规模将达 149亿元,20-25年 CAGR 达 78%,增长迅速。2021年公司成为国内首家 one-box 线控制动量产企业,在手订单快速增长,预计 22-24年分别出货 30/150/200万套,产销位居行业前列。具备制动冗余的下一代线控制动系统(WCBS 2.0)的研发在顺利推进中,将更好满足L4及以上自动驾驶级别对线控制动系统的需求,目前已经有多个定点项目,预计 2024年量产。公司与国际行业巨头同步向全球提供 one-box 一体式解决方案,弥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欠缺,预计未来 2-3年内仍将保持产能及技术优势。 轻量化布局加速,盘式制动器保持稳健:1)轻量化业务不断增长,截至 22年6月,墨西哥年产 400万件轻量化零部件建设项目产线正在调试中,22年底做好生产准备,预计 23年将投产使用,进一步扩大轻量化产能供给,国际化进程加速。随着汽车轻量化行业规模增长及公司轻量化产品线持续开拓,轻量化营收贡献有望不断增加。2)公司传统业务盘式制动器与长安、吉利、奇瑞、北汽等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预计将维持稳健。 进军线控底盘,新业务赋能成长:1)22年 4月、10月分别收购万达转向、与吉利合资成立智能底盘公司,该布局与公司汽车底盘业务有明显协同效应,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公司在汽车安全系统领域的产品线,实现智能底盘线控制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以及技术的升级创新,线控底盘布局加速。2)积极布局 ADAS、电动尾门等业务,进一步丰富汽车智能电控系统产品品类,赋能长期成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未来三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达 43.7%。给予公司 2023年 42倍 PE,对应目标价 105.4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
|
长安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2-12-12
|
13.80
|
--
|
--
|
13.92
|
0.87% |
|
14.85
|
7.61%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11月产销快报,11月长安产量达19.00万辆,同比下降13.79%,环比下降17.19%。受到重庆疫情影响,产量不及预期。11月长安销售达18.8万辆,同比下降1.72%,环比下降17.8%。受产量影响,销量同时也出现下滑长安截至11月累计销售达到209.04万辆,同比下降1.51%收回长安新能源控制权,彰显新能源发展决心。公司新能源11月销售3.31万辆,同比增加193.81%,环比下降9.32%。1-1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累计销售22.6万辆,同比增加140.51%。2022年10月,长安汽车发布“原力”技术品牌,主要包括原力智能增程和原力超集电驱,实现NVH、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完美平衡,展现出长安增程技术的硬实力。长安汽车2022年12月3日公告称,拟收购长新基金持有的长安新能源7.71%股权和承为基金持有的2.63%的股权。此次收回长安新能源控制权后,将加强长安汽车与长安新能源的统筹和资源协调,加速打造长安新能源成为行业领先的数字电动汽车引领者。 自主品牌销量承压,海外持续增长。从自主品牌来看,自主品牌11月共销售14.85万辆,环比下降19.49%,同比上升9.78%。自主品牌1-11月累计销售165.61万辆,同比增加1.51%。自主乘用车销售121.79万辆,同比增加8.16%自主品牌海外销售15.99万辆,同比增加47.36%。自主品牌受疫情影响较小,11月份同比仍然保持稳定增长。 合资销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合资品牌来看,长安福特11月产量1.61万辆,同比下降52.99%,环比下降37.42%。11月销售1.89万辆,同比下降34.86%,环比下降13.78%。1-11月累计销售23.19万辆,同比下滑13.39%。长安马自达11月生产0.59万辆,同比下降67.5%,环比下降37.11%,其11月销售0.57万辆,同比下降61.03%,环比下降27.43%,1-11月累计销量9.77万辆,同比下滑22.1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0.83、0.91、1.04元,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42.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风险、芯片短缺风险、自主品牌销量与盈利能力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能源销量表现低于预期的风险、合资品牌销量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