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倩倩

西南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250522070003。曾就职于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北方导航 机械行业 2023-12-21 11.31 14.10 57.89% 12.65 11.85%
12.65 11.85%
详细
推荐逻辑:兵器集团制导环节卡位企业,受益于远程火箭弹放量与国防信息化建 ]设。1)远程火箭弹装备空间巨大。在数次现代战争中火箭弹消耗量数千发,美国自采 5000-7000千发/年、出口万发/年,我们认为远程火箭弹是现代战争中装备潜力最大的弹药之一,未来空间巨大。2)卡位优势显著,将充分享受赛道红利。兵器集团在低成本精确制导弹药领域占据主要位置,北方导航作为集团内制导产品主力供应商,深度受益于行业发展。3)国防信息化发展利好子公司业务。 国防信息化是装备建设的主旋律之一,子公司中兵通信是地空超短波通信龙头、中兵航联是集团下属连接器厂商,将迎来发展机遇。 远程火箭弹量大效高,装备潜力巨大,行业复苏或迎拐点。远程武器系统高性价比、和饱和式打击方式,使其弹药具备“量大”的特点。借镜观型,美军 GMLRS弹药 5000-7000发/年的自采量、万发/年的出口量,火箭弹在历次战争中的突出表现体现出火箭武器系统的战术价值、装备潜力与市场空间。我国远程火箭武器系统型号完备,储备需求、实战演练消耗需求、新型号装备需求、外贸需求皆旺盛。2023年 10月,产业链公司理工导航发布《收到订货通知的公告》,产业扰动因素消除后全行业或复苏、十四五中后期或迎来放量拐点。 背靠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为我国远火制导领域核心企业,充分受益行业发展。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与兵器工业集团是我国导弹与弹药的核心供应商,其中兵器集团是远程火箭弹主力供应商,成本优势显著。北方导航是其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兵器工业集团制导产品的主力厂商,将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的红利。 国防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各子公司成长可期。装备信息化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方向,而军工通信是信息化的中枢。子公司中兵通信是军用地空超短波通信龙头,2020年后拓展数据链产品,数据链作为基于通信的新模态产品,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空间。子公司中兵航联是兵器工业集团下唯一连接器厂商,连接器是各类武器装备中电气设备与电子回路的必备配套元器件,市场需求都将受到信息化建设拉动,发展空间大。子公司衡阳光电深入推进智能化、信息化下的管理、生产工艺创新,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中短期内利润或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亿、4.0亿、5.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1.2%、79.9%和 42.9%,CAGR约 46.0%。 考虑到订单释放节奏及其可持续的中长期需求,及公司优势地位带来的确定性,我们给予一定估值溢价,给予公司 2025年 37倍 PE,PEG小于 1,对应目标价14.1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收入确认进度或不及预期,订单落地金额或不及预期。
中船防务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08 22.84 27.40 8.82% 24.25 6.17%
26.69 16.86%
详细
事件:中船防务公布 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7.9亿元,同比上涨 25.2%,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 97.7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 33.9%;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0.1亿元,前三季度共实现归母净利润 0.2亿元。 中船防务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大型造船骨干企业之一,其前身是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 1993年在上海和香港上市,是中国第一家 A+H股上市造船企业。为推动行业兼并整合,实现战略性产能布局,增强综合竞争力,2014年、2015年,中船防务先后收购了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完成了对中船集团在华南地区优质造船资产的整合,实现境内核心军工资产上市,成为集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和海洋科考装备四大海洋装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与防务装备企业集团。 船舶老龄化严重,刚性船舶替换需求将进一步支撑船舶制造需求。油轮、干散货船老龄化问题加剧,到 2026年,约有超过 25.2%的船舶船龄超过 20岁。目前干散货船有合计超过 8%的船舶船龄超过 20岁,未来这一部分老旧船舶淘汰,刚性船舶替换空间较大。海运市场环保政策趋严,环保不达标船改造,更新同样将对造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船厂在手订单趋于饱和,船舶交付周期变长。随着船厂在手订单趋于饱和,在船厂有限的产能下,船东新下的订单需要等待空余产能,因此交付时间相较于之前变长,从全球以及中国船厂生产保障系数(在手订单/平均三年交付)来看,目前全球船厂的生产保障系数为 2.89年,较 22年上涨 0.34年,而中国船厂的生产保障系数为 3.46年,较 22年上涨 0.73年,也就是意味着中国的船厂目前产能利用率更高。 有限产能下,船价转为需求定价而非供给定价。船舶制造中原材料成本占到约 6成,其中以钢板为主要原材料,回顾中国新造船价格,船价在很大程度上受船用钢板价格影响,然而随着钢价下降,新造船价仍处于高位,并没有受影响下跌,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全球船厂产能收紧,小于需求,使得现在的船价主要由需求主导而非供给原料钢板主导。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49.8亿元、184.8亿元和 2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9亿元、19.4亿元、23.9亿元,EPS 分别为 0.70元、1.37元、1.69元。我们认为公司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开拓新的增长点,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给予 2024年 20倍 PE,对应目标价 27.4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造船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波动风险。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22-10-26 80.64 -- -- 81.23 0.73%
81.23 0.7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下降1.1%;归母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21.4%;扣非净利润7.2亿元,同比增长23.7%;实现每股收益1.45元。 三季度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亿元,同比下降7.9%;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32.9%;实现每股收益0.47元。 碳纤维及织物业务收入小幅增长,非定型产品增速加快。前三季度,公司主要利润贡献产品碳纤维及织物实现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T300定型产品增长放缓;T800及M系列军品收入稳定快速增长,T700S募投项目2021年二季度起正常投入生产,非定型纤维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缓解了T300纤维降价带来的影响。 ——T300大合同单季度收入确认放缓,预计2022年全年保持稳定,2023年恢复增长。2022年,公司T300碳纤维价格在2021年降价基础上再次降价,导致整体收入增速放缓。目前公司执行合同为2021年底签订的大合同(金额21亿元,执行期2022年1月-2024年6月)。根据公司披露,上半年、前三季度合同执行率分别为26.2%和32.3%,扣除增值税因素,贡献收入估计分别为4.9亿和6亿,三季度单季度贡献收入1.1亿元,收入确认速度环比放缓,主要由于季度间的订单需求不均衡、交付下降造成的,预期全年同比相对稳定公司T300大合同执行期内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同时下游军机交付量持续上量T300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我们估计2023年公司T300定型产品收入和毛利恢复稳定增长态势。 ——多型号军品实现突破,非定型纤维产品收入同比大增。除大合同外其他纤维(非定型纤维产品)前三季度实现收入4.9亿元,占碳纤维及织物收入的44.9%,三季度单季度收入贡献1.7亿元。合理估计全年收入将达到6.5亿左右较2021年3.7亿同比增长70%以上。 T800军品量产可期,将是公司新的拳头产品。T800H项目验证主体工作已经完成并转入验收程序。产品已经实现验证性的批量生产,根据公司披露数据分析2021年收入规模达到近1亿。在原有T800H级105吨试验线的基础上,公司目前正积极推进产业化生产线的等同性认证工作,批量生产可期。 T800H将成为公司新的拳头产品。 CCF700G通过装机评审开始供货。三季度,公司CCF700G碳纤维产品历经十余年验证通过装机评审,成为我国某重要机型的配套材料供应商,目前该产品已经开始生产供货。 M系列纤维积极扩产。M40J级/M55J级纤维应用于航天市场,在2021年实现量产,目前需求旺盛,公司目前开展30吨的扩产建设,预计年内建成。 包头4000吨项目即将投产,民用纤维产能添新动力。民品纤维方面,在公司募投项目2000吨投产后,预计包头4000吨T700S产能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开始贡献业绩。公司民用碳纤维面向光伏、氢能等景气领域,定位高端碳纤维供应,实现差别化竞争。 其他业务收入:风电碳梁平稳,预浸料小幅增长,复合材料同比下滑。风电碳梁业务受原材料价格和下游客户需求影响,实现收入5.4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预浸料业务实现收入2.3亿元,同比下降20.3%,扣除上年同期风电预浸料业务影响,实现同比增长11.9%;复合材料制品业务受收入确认节奏影响,实现收入4611.8万元,同比下降18.4%;机械装备业务实现收入2467.9万元,同比增长14.7%;子公司光晟科技相关项目目前多处于开发、验证阶段,尚未形成量产业务,报告期内实现开发性收入1008.5万元。 碳梁、预浸料毛利率提升,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52.6%,同比增长4.9个百分点。本年度,受定型碳纤维降价影响,碳纤维及织物毛利率小幅下降,上半年下降2.1个百分点;由于汇率等因素,碳梁毛利率同比大增,上半年上市12个比分点;预浸料毛利率同比有较大增幅,主要是由于2021年大额一次性订单毛利较低。碳梁、预浸料毛利率提升为毛利率增长的主要动力。 汇兑收益贡献利润9244万元。费用方面,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2.9%到7954万元,主要为业务招待、职工薪酬提升、股份支付费用等提升。财务费用由上年的214.8万元减少到-9932万元。财务费用大幅波动主要是由于前三季度由于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收益9244万元,为利润做出较大贡献。若扣除汇兑收益影响,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6.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光威复材T800H、M系列产品、民品碳纤维、复材和预浸料等多线开拓,在军品新型号、新客户,民品大飞机、光伏、氢能、风电等多景气领域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公司为碳纤维领域全产业链布局的龙头公司,未来将充分受益于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扩张和深入。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亿元、12.7亿元和15.3亿元,EPS分别为1.87元、2.45元、2.94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0倍、31倍和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价格下降的风险,产品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型号量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航发控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04 22.97 -- -- 25.36 10.40%
28.94 25.99%
详细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报告航发控制是我国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龙头企业,背靠中国航发集团,主要拥有三大业务板块: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国际合作业务和非航产品及其他。2020年,公司4家全资子公司西控科技、贵州红林、北京航科和长春控制合计贡献公司营业收入的,净利润的101.61%。聚焦核心主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9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长30.68%;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0.24亿元,同比增长25.00%,实现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经营效益稳步提高。从产品分类来看,公司聚焦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这一主业,近5年主业营收持续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80%左右及以上。2021年上半年,下游军品需求旺盛,公司大额订单付款落地,合同负债爆发性增长,由2020年的0.97亿元激增至8.95亿元,较上期末增长825.52%。我们认为,公司聚焦主业,核心发力,优化产品结构,在手订单充足,未来发展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军机加速列装预期强烈,政策扶持助力高增长。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国家高度重视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 而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是发动机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军改以来,公司下游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船舶及核工业领域重点武器装备计划大规模放量,武器装备加快换代升级,航空发动机及控制系统的发展时不我待。公司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将受益于加速列装、武装结构升级和国产替代三重驱动,进一步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和技术壁垒,巩固动力控制系统稀缺龙头地位。民用航空发动机国产替代化势在必行,长期有望打破业绩“天花板”。目前,民用航空发动机主要由美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垄断,而我国民航发动机的研制正处于发展阶段,正在逐步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市场增长迅速。国家高度重视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大力推进C919、ARJ21等国产民机研制,与世界一流航空制造企业先后开展以整机总装生产为代表的深度工业合作。未来民航市场空间广阔,国产替代化势在必行,作为国内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的龙头企业,公司直接受益于未来民航发动机的高需求牵引和先进技术驱动,有望深度介入国内民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市场,打破业绩成长的“天花板”,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客户基础夯实,国际合作业务有望复苏回升。未来疫情将得到有效控制,民用航空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民机转包和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转包生产将继续持续增长。全球航空发动机巨头对于转包供应商的选择具有一套十分严格的筛选机制和操作流程,而公司早已与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罗罗、赛峰等国外知名航空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坚实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民用航空精密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如航空发动机摇臂、飞控系统和燃油系统滑阀偶件及其他精密零件的制造。同时,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具备难以替代的成本控制优势,这为公司未来受益于转包市场稳定增长的需求夯实了技术和成本基础。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FADEC)代表未来方向。随着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控制系统从液压机械式控制,发展至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ullAuthorityDigitalEngineControl,FADEC)系统。FADEC精度高,能减少燃油消耗,实现容错控制、状态监视和发动机超温、超转、喘振等各种功能保护,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FADEC系统研制的主力军,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614所)承担了业内绝大部分国家重点型号、批产及预研任务,为我国研制出了多种型号航空发动机FADEC系统。公司背靠中国航发,能与614所优势互补,携手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领域共同发展,创造协同效应。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未来公司围绕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核心主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着力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不断提升。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为4.81亿元、6.69亿元、9.12亿元,EPS为0.37元、0.51元、0.69元,对应PE为63倍、45倍、33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军机列装不及预期;民品业务扩展不及预期。
中航重机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3-25 32.24 -- -- 46.30 2.14%
32.93 2.1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 1-12月实现营业收入87.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9.05%;基本每股收益0.8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0.54%;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4股派1.70元(含税)。 锻铸业务持续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报告期内,公司锻铸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6.99亿元,同比增长34.99%。其中,航空业务实现收入57.31亿元,同比增长37.02%,占锻铸业务板块收入比重为85.55%;非航空业务实现收入9.68亿元,同比增长20.95%,占锻铸业务板块收入比重为14.45%。报告期内,宏远公司在军用市场批产型号的订单份额稳步增长,成功开发波音737max 机型3项新产品,连续四年获得赛峰起落架公司“亚洲最佳合作伙伴奖”;安大公司在军用市场成功开辟多项环锻件产品的双流水,成功开发商发CJ1000低压涡轮机匣及前后安装节平台产品,实现军民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 液压环控保持稳健,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液压环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91亿元,同比增长21.78%。其中,液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06亿元,同比增长10.35%;热交换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67亿元,同比增长32.61%。在航空业务方面,力源公司持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主要产品月平均交付同比提升近40%,综合产出得到有效提升;永红公司取得2个航发项目的配套资格,打破小发领域零配套的局面,非航空业务订单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液压环控业务毛利率为25.09%,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59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实现稳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净利润为13.76亿元、16.84亿元、20.59亿元,EPS 为1.31元、1.60元、1.96元,对应PE 为35倍、29倍、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增长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派克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3-22 139.27 -- -- 138.05 -0.88%
138.05 -0.8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 1-12月实现营业收入17.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8.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2.59%;基本每股收益 2.8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2.16%;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 2.88元(含税)。 航空航天锻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航空航天锻件实现营业收入 7.16亿元,同比增长 117.77%。在航空业务方面,公司参与了我国多个航空型号发动机研制和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同时还为 GE、罗罗等国际知名航空发动机制造商提供航空环形锻件和机匣锻件,目前已启动了罗罗和 GE 多个件号的首件开发工作,并收到部分批产订单,同时加大对赛峰集团的开发力度,争取完成其供应商审核工作;在航天业务方面,公司继续围绕导弹、运载火箭等重大装备需求开展研发工作,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某院所供方评审,参与新一代载人火箭项目研制对接落地,为后续工程化配套奠定了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航空航天锻件毛利率为 46.21%,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87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实现稳步提升。 电力锻件营收小幅下降,新能源领域加速拓展。报告期内,公司电力锻件实现营业收入 1.72亿元,同比下降 32.41%,主要是核电业务下降所致;石化锻件实现营业收入 5.22亿元,同比增长 96.99%; 其他锻件(主要包括舰船、机械等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1.42亿元,同比增长 57.29%。在核电市场方面,公司成功取得民用核安全生产许可证,为进一步开拓核电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风电市场方面,公司成功取得风电 CE 认证,未来将加大力度投入风电产品的开发。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2-2024年的净利润为 3.64亿元、5.09亿元、6.81亿元,EPS 为 3.37元、4.72元、6.31元,对应 PE 为 42倍、30倍、22倍,给予“买入”评级。
泰豪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3-02 7.02 -- -- 7.24 3.13%
7.24 3.13%
详细
事件:公司3月1日发布公告,拟将全资子公司江西泰豪智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深圳永泰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对智能配电业务的剥离,进一步聚焦发展军工装备产业。 拟剥离智能配电业务,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聚焦军工装备产业发展。2021年,公司完成了泰豪软件85.315%的股权转让,如今再度转让江西泰豪电力100%股权,实现对智能配电业务的剥离。预计本次交易完成后将为公司带来约9,500.00万元的收益,江西泰豪电力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我们认为,本次交易有利于推进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回收资金并进一步集中资源发展军工装备产业,做强主业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聚焦军工装备产业,向规模化军工集团迈进。公司军工装备产业围绕武器装备信息化方向开展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车载通信指挥系统、舰载作战辅助系统、军用导航装备及各类军用电源装备等。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收购了江西三波电机总厂、衡阳市四机总厂、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等老牌国有军工企业,收购了民营军工企业上海红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参股了江西国科军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航比特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戎科特种装备有限公司等军工企业,拥有丰富的军工企业混改、重组、管理融合、资源整合的经验和能力。我们认为,公司通过外延并购方式不断延伸军工产业链,符合“以军工信息化装备为主赛道,军工能源装备为辅赛道”的战略发展方向,在通信指挥、卫星导航等领域能够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有助于推动公司向规模化军工集团持续迈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净利润为1.06亿元、2.52亿元、3.23亿元,EPS为0.12元、0.30元、0.38元,对应PE为57倍、24倍、19倍,维持“买入”评级。
海兰信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2-21 15.57 -- -- 17.07 9.63%
17.07 9.63%
详细
事件:2月11日,海兰信海南海底数据中心示范工程项目首个海底数据舱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特种设备制造场地开工建造,标志着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正式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海南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开建,后续将向沿海地区加速推广。海南海底数据中心示范工程项目由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控股公司海兰云联合海南省国资委在海南省三亚市进行投资建设。其中,公司负责海底数据中心产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品研制以及海底数据中心的运营和市场推广。本次开工的数据舱应用水深超过20米,整体结构重量达1300吨,罐体及法兰直径达3.6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底数据舱。公司与海南省政府的目标是“十四五”期间在海南部署100个海底数据舱。除海南外,公司规划向北将海底数据中心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京津冀等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南将海底数据中心向香港、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推广。 收购欧特海洋开展CUDC。业务,数据中心新模式前景广阔。2020年,海兰信完成了对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基于其成熟的海底接驳技术、深海电站技术和海底工程实施经验,具备了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核心技术能力,该公司也曾参与微软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并提供设计服务。同时,海兰信凭借20年来在海洋装备、海洋信息化领域的技术积累,突破解决了海底数据中心的配电系统、冷却系统、监控系统等设计难题和技术瓶颈,形成该领域的先发技术优势,为公司开展海底数据中心(UDC)业务提供了契机和保障。我们认为,海底数据中心具有低能耗、低成本、低时延、省资源、高可靠性以及可模块化生产、可快速部署等综合优势,未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净利润为0.75亿元、1.83亿元、3.78亿元,EPS为0.12元、0.29元、0.60元,对应PE为115倍、47倍、23倍,维持“买入”评级。
天奥电子 计算机行业 2022-02-09 34.15 33.78 103.74% 41.68 22.05%
41.68 22.05%
详细
背靠中电十所实力雄厚,时频系列产品国内领先。天奥电子是我国时间频率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第一大股东中电十所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个综合性电子技术研究所,现以情报信息系统和航空电子信息系统为核心主业,覆盖通信和数据链、航天电子、敌我识别、制导与雷达等多个专业领域。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可分为频率系列产品、时间同步系列产品和北斗卫星应用产品三大类,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卫星导航、军民用通信及国防装备等领域,为军民融合国家时频体系建设、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重要保障。 聚焦时频核心器部件,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天奥电子聚焦自主可控发展新型原子钟、中高端晶体器件等时频核心器部件,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时间频率创新型企业。作为国内主要的铷原子钟批量生产企业,公司先后推出了满足航空航天、卫星导航以及军民用通信的系列化铷原子钟,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激光抽运小型铯原子钟,研制生产的星载原子钟物理系统已应用于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系统。此外,公司重点发展中高端晶体器件,拥有晶体振荡器、晶体滤波器全系列产品,超低相噪和抗冲击振动技术、高频宽带线性相位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中高端时频产品仍大量依赖进口,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十分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净利润为1.39亿元、1.96亿元、2.90亿元,EPS 为0.67元、0.94元、1.3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增长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铂力特 2021-11-23 225.01 -- -- 236.99 5.32%
236.99 5.32%
详细
授予预留80万股限制性股票。公司发布向激励对象授予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的公告,确定2021年11月16日为授予日,以20元/股的授予价格向符合授予条件的54名激励对象授予80万股限制性股票。 此次授予预计产生的限制性股票成本为1.63亿元,对2021-2025年会计成本影响分别为708万元、8160万、4250万、2267万和935万。 叠加2020年11月首次授予的320万股,股权激励预计对公司2021、2022年产生的成本影响分别为1.75亿和1.69亿,2023年起其影响将逐步减少。 3D打印龙头收入快速增长。公司为国内金属3D打印龙头公司,产品应用于以航空航天为主的军用等领域。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 86%;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528万元,同比增长40. 94%。公司产能扩张及市场推广力度加大,同时受疫情的影响减少,3D打印定制化产品和自研设备的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带来公司2021年收入的快速增长。 毛利率增长,盈利能力提升。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6. 56%,同比增长9.7个百分点;三季度单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0. 58%,同比增长0.74个百分点。2021年毛利率提升来自于公司毛利率较高的3D打印自研设备收入增长快速,收入占比提高。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7336. 35万元,同比增长73. 24%,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0. 72%,其中第三季度研发投入2346.43万元。近几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及其薪酬和研发活动直接投入均快速增长,为长期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大幅影响公司业绩,排除其影响公司业绩同比增加。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管理费用1.56亿元,同比增长66.88%,主要为股权激励费用增加所致。我们估计全年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公司利润约为1.75亿。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1. 20亿元,同比亏损增加1.07亿元,扣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正增长。
振芯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11-08 26.42 -- -- 30.78 16.50%
30.78 16.5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度报告,202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61%;基本每股收益0.22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44.85%。 集成电路供需两旺,下游市场空间广阔。公司集成电路产品属于数模混合电路,主要以处理模拟和数字信号的数模混合产品为主,现已形成北斗关键器件、转换器、软件无线电(SDR)、频率合成器、视频接口、硅基多功能MMIC等六大重点系列数百种产品。报告期内,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公司射频收发、视频接口和高速传输等重点类别产品在定制行业、消费电子等多个市场表现良好,行业地位稳步提升。同时,公司基于既有视频高速传输技术的基础和市场预期,已逐步布局汽车智能座舱和无人驾驶等市场推广,未来在汽车电子前/后装领域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市场开发成效显著,北斗应用加速推广。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发的北斗三号通用模块、北斗三号手持/车载/海事终端等产品已完成研制并投入生产;另外,公司基于地灾监测、应急救援、地基增强、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等行业和大众消费类的应用开发的新一代产品也正在逐步推向市场。在通用领域,公司积极拓展北斗产品新应用场景,继续聚焦围绕北斗高精度产品及解决方案在国土地灾、应急管理等行业应用拓展。报告期内,公司着重挖掘国土地灾行业市场需求,继续拓展四川、江西、贵阳等区域地灾市场,初步搭建了完整的行业产品和渠道体系;在应急管理方面,实现了四川本土市场突破,成功实现了公司“应急现场快速指挥机”的行业应用示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净利润为1.63亿元、2.29亿元、2.98亿元,EPS为0.29元、0.41元、0.53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军品订单增长不及预期;北斗应用推广不及预期。
振华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9-07 96.60 -- -- 104.99 8.69%
125.20 29.61%
详细
振华科技是我国军工电子元器件龙头企业,背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彻底剥离了盈利能力较弱的通信整机及系统业务,全面聚焦新型电子元器件业务。2020年,公司5家主要子公司振华新云(主业为钽电容)、振华云科(电阻)、振华富(片式电感器)、振华永光(半导体分立器件)和振华微电子(集成电路)合计贡献公司营业收入的73.37%,归母净利润的138.71%。同时,作为传统国有企业和科技型公司,公司推出股票期权激励、员工持股、岗位分红等股权激励和首席专家制度,实现从传统国有军工企业向现代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华丽转身。 收入利润大幅增长,社会包袱基本出清。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7.67%;实现归母净利润6.06亿元,同比增长103.48%。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8.17亿元,同比增长39.1%,实现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118.79%,业绩超预期增长。2021年上半年,公司一次性计提了统筹外费用(员工离职后福利)2.33亿元,社会责任基本出清。我们认为,随着业务结构调整转型的不断升级,彻底卸下包袱,整装待发,全力出击,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军工电子需求持续增长,受益订单加速增长。伴随着国防信息化的加速,电子元器件地位不可撼动,关键电子元器件已经成为战略遏制的重要领域。军改以来,公司下游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船舶及核工业领域重点武器装备计划逐步放量,上游电子元器件产品需求增加,高端电子元器件企业增长确定性和持续性强。目前国内部分电子元器件尚存在较大的进口依赖,近几年国产化替代进度加速。公司作为军工电子传统龙头企业,订单加速增长,公司不断开拓高端电子元器件业务,对公司未来长期获取订单、提高公司产品的技术壁垒和盈利能力将产生深远影响。 容阻感发展稳健,有望实现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链。在军用钽电容领域公司实力雄厚,攻克片式钽电容器等产品关键技术,多款电容产品进入行业主流市场。在电阻领域,公司是是目前国内片式厚膜固定电阻器中品种最多、规格最齐全的军品生产厂家。在片式电感器领域,公司国内领先,拥有完整的射频片式陷波器生产试验线。在2020年,振华富投入16137万元到射频片式陷波器与新型磁性元件产业化项目,研制和生产新型磁性元件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等领域。电容、电阻和电感领域多款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制 造将推动公司建设自主可控的电子元器件产业生态链,筑牢高质量发展保障。 半导体分立器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未来成长空间广阔。自2015年以来,公司与成都森未科技有限公司就IGBT 产品研发展开积极合作,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研发的多款IGBT 产品已向市场应用。森未科技拥有国内一流的IGBT 技术研发团队,该技术团队拥有第6代trench-FSIGBT 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公司与森未科技来有望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实现国产化替代,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瞄准高端集成电路,发挥科研优势,多维度持续发力。随着目前市场对高端厚膜集成电路和电源模块需求量持续增长,振华微电子将不断提高自身市场化程度,发挥研发效率高的优势,未来会大力拓展下游客户,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不断巩固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护城河,提高竞争力。我们认为未来两三年,随着新装备的列装,振华微电子的订单量还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状态,业绩也将水涨船高。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未来公司围绕电子元器件核心主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着力突破关键技术,随着新产品不断涌现,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不断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2.80亿元、17.30亿元、21.56亿元,EPS 为2.49元、3.36元、4.19元,对应PE 为39倍、29倍、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电子元器件需求不及预期;新能源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宝钛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8-02 48.30 -- -- 55.45 14.80%
59.80 23.81%
详细
我国军用钛材需求增速高企,未来五到十年需求高景气度可期。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航空航天用钛合金销量同比增长36%。“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型军机放量,发动机、飞行武器产量快速增长;“十五五”期间国产民用大飞机以及军用航空航天需求将快速增长。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将拉动军用钛合金需求在未来五到十年高景气度。短期看,近两年军用钛合金行业需求增速有望保持30%左右。 军用钛合金供不应求,龙头企业扩产进行时。高端钛合金材料加工难度大,国内需求尤其在军用高端钛合金领域基本集中于龙头公司。 龙头上市公司宝钛股份、西部超导和西部材料过去几年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业绩增长。目前国内高端军用钛合金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龙头公司均在扩充高端产能,军工产能增长弹性大的公司预期将获得更高的业绩增速。 宝钛为钛材龙头,受益发动机、航空、飞行武器多领域增长。宝钛股份是钛材加工传统龙头,公司产品涵盖钛及钛合金板材、棒材、管材等产品,下游包含航空航天领域(发动机、航空、飞行武器等)、船舶等军用领域,以及化工、冶金等民用领域。公司在军用钛合金领域具备先入优势,在发动机、飞行武器用钛合金领域占据绝对优势,航空用板材等领域占比高,充分受益军工多领域需求增长。 募投项目扩充高端产能,应对需求快速增长。公司目前具有2万吨钛材加工产能。2021年年初,公司成功实现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20亿,募投项目扩充上游熔炼炉、1850mm热轧生产线等设备,新增钛锭产能10000吨、钛合金管材290吨、钛合金型材100吨、宇航级钛合金板材1500吨、带材5000吨、箔材500吨。项目建设期24-25个月,预计2022年起将陆续实现投产,保证公司军民品长期产量增长。 收入增长快,利润率有增长潜力,公司短期业绩弹性大。目前公司利润几乎全部来自于军品;出口以及民品业务销量占比高,但是利润率低对公司业绩贡献小。2021年公司军品需求继续快速提升,民品方面化工行业进入新的扩产高峰期,2021年公司军民品两方面需求均处于快速增长期。 公司产品目前供不应求,一方面公司通过技改提升产能利用效率; 一方面调整军民品生产结构,公司产能优先保证军品生产任务。我们认为,2021年公司收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在军品占比提升,规模效应提升的双重作用下,净利润率也具备提升空间。整体来看,公司具备较大的业绩弹性。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约为5.81亿元、7.79亿元、10.61亿元,EPS为1.22元、1.64元、2.23元,对应目前股价46.91元动态PE分别为39倍、29倍和21倍。公司市场地位突出,业绩弹性大,具备超预期的潜力,给予“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西部超导 2021-06-30 63.76 -- -- 76.13 19.40%
96.50 51.35%
详细
西部超导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的龙头企业,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并且持续大量进行研发投入,行业竞争优势显著。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兵器、核磁共振谱仪等行业领域,其中军用钛合金棒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高端钛合金材料:新型军机棒材主要提供商,需求放量产能提升带动业绩快速增长。钛合金材料约占公司收入的85%。公司主要产品钛合金棒材已成为我国新型战机、运输机的关键材料并占据极高的市占率。新机型用钛量大幅增长,随着新机型产量爬坡,将支持公司钛合金军品需求的持续快速提升。公司钛合金产能利用率饱和,目前公司积极扩产应对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公司2022年钛合金产能或将达到万吨以上,保证业绩的高速增长。 超导产品:MRI商用市场拓展顺利,未来核聚变项目大有可为。 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成功为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供货完毕,目前公司拓展包括MRI应用在内的超导材料商业应用,未来CFET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若顺利推进,将带来新的高毛利产品增量,未来超导产品大有可为。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国内供不应求,认证完成将成为新业绩增长点。我国高温合金近几年需求快速增长,产品供不应求,进口替代需求迫切。公司高温合金产能已经投入使用,以变形高温合金棒材为主,在强劲的研发能力基础上,目前参与多款发动机研制工作,评审速度有望加快。未来高温合金产品实现量产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激励机制到位,保证公司业绩及时释放。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约为5.55亿元、7.20亿元、10.87亿元,EPS为1.26元、1.63元、2.34元,对应目前股价PE分别为50倍、39倍和27倍,给予“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高温合金产品认证不及预期。
利君股份 机械行业 2021-06-11 10.19 14.07 143.43% 13.26 28.99%
17.16 68.40%
详细
辊压机龙头进军航空制造,军民双主业发展齐头并进。利君股份成立于 199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水泥、矿山行业粉磨工艺及核心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公司收购“德坤航空”100%股权进入军工领域,确立了军民双主业发展格局。近五年来,公司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5.36%,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8.89%,综合毛利率水平维持在 40%以上。其中,军工业务营收占比从 17.08%提升至 24.47%,未来将成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使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航空制造产业链覆盖全面,充分受益行业高景气。利君股份全资子公司“德坤航空”成立于 2008年,是航空航天主机厂专业覆盖全面、服务项目广泛的综合服务供应商,产品主要应用于波音、空客、IAI、中国商飞等民用飞机、多种型号军用飞机以及运载火箭等。德坤航空的主营业务包括钣金零件加工制造、部组件装配、工装设计与制造和数控精密加工四大板块,已具备较为完善的航空航天产业链制造加工能力,未来将充分受益于行业的高景气。 辊压机行业领导者,后装市场前景广阔。公司是以辊压机为核心向客户提供高效节能粉磨系统装备及配套技术服务的行业龙头企业。 后装市场——辊系(子)是水泥用辊压机及配套和矿山用高压辊磨机及配套产品的核心集成部件。相较于整机的更新迭代,部件寿命较短,替换频率较快。后装市场前景广阔,将成为公司利润的主要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净利润为 3.15亿元、5.14亿元、7.04亿元,EPS 为 0.30元、0.50元、0.68元,给予“买入”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