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朱凯

安信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450520120001,曾就职于中银国际证...>>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0/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天赐材料 基础化工业 2018-08-23 26.20 -- -- 26.98 2.98%
26.98 2.98%
详细
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报,扣非盈利同比下滑94%符合预期。公司电解液产品价格有望止跌企稳,锂电平台化战略持续深化,给予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2018年上半年扣非盈利同比下滑94%: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9.42亿元,同比增长0.71%;盈利4.46亿元,同比增长152.29%; 其中非经常性损益4.36亿元,主要为容汇锂业会计核算方式变更及股权处置收益;扣非盈利967万元,同比下滑94.34%,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公司预告三季报扣非盈利同比下滑92.8%-82%:公司预告2018年前三季度盈利4.49-4.79亿元,同比增长61.67%-72.47%;剔除容汇锂业因素影响之后,预计盈利2,001-5,002万元,同比下降92.80%-82.00%。 电解液价格有望止跌企稳,研发创新巩固持续竞争力:上半年电解液持续降价,导致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毛利率同比下滑19.98个百分点至22.94%。目前六氟磷酸锂价格企稳,有望支撑电解液价格止跌企稳。公司的适配250-300Wh/kg 高能量密度体系的电解液技术得到客户认可和通过,其匹配的正负极材料体系包括高电压单晶三元、高镍8 11、NCA、高镍对硅碳等。在新添加剂方面,开发出了可以兼顾高低温的新型添加剂,而且不需要进行低温存储,在物流、仓储上为客户可以节省大量费用。 锂电平台化建设即将步入收获期:目前公司锂电平台化建设仍处于大规模投入期,工资、固定资产折旧与摊销增长,且新增江西艾德、浙江美思等公司,导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1.63%至1.25亿元。公司横向与纵向产业链布局初具雏形,平台化战略即将进入收获期。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政策不达预期;电解液价格下滑超预期;正极材料业务推进不达预期。 估值考虑到电解液价格下滑明显,我们将公司2018-2020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1.64/1.37/1.83元(原预测数据为2.22/2.34/3.00元),对应市盈率为16.0/19.1/14.4倍;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8-06 16.16 -- -- 15.84 -1.98%
15.84 -1.98%
详细
供货国际高端乘用车厂商,进入国际主流供应链。公司发布公告,与DaimlerAG(戴姆勒)签署《供货合同》,自合同签署生效之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向戴姆勒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合同的签订标志着公司成功进入国际主流供应链,动力电池技术和品质获得国际高端乘用车厂商的认可,有望形成示范效应,加快国内外战略大客户的导入。 电动全球化开启,戴姆勒引领潮流。特斯拉激发鲶鱼效应,全球电动化浪潮开启。戴姆勒提出2022年之前投资11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推出10余款纯电动车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15%-25%。假设按照2017年戴姆勒集团327.39万辆的销量计算,预计2025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9-82万辆,其供应链有望分享电动化浪潮的红利。 动力电池产能逐步释放,软包三元优势明显。公司逐步形成3.5GWh圆柱三元、2.5GWh方形磷酸铁锂、1.5GWh方形三元、1.5GWh软包三元产能,随着产能逐步释放,有望拉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其中,软包三元壁垒较高,国内产能稀缺,公司竞争优势明显。公司还投资6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亿纬集能,专注于软包电池业务,面向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有望进一步强化软包三元方面的竞争力。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新能源汽车需求不达预期,公司战略客户导入进度不达预期。 估值 预计公司2018-2020年的每股盈利为0.52/0.69/0.92元,对应市盈率28.8/21.5/16.1倍;考虑到公司动力电池成功进入国际主流供应链,上调投资评级至买入。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8-08-03 15.06 -- -- 16.20 7.57%
16.20 7.57%
详细
2018年中报业绩略超预告区间上限。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4亿元,同比增长40.15%,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9亿元,此前公司预告中报盈利区间1.43-1.54亿元,中报业绩略超区间上限。 锂离子电池已成为最大业务板块。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12.69亿元,同比增长219.60%,毛利率18.78%。1)消费类锂电池,公司并购金能公司,在电子雾化器和可穿戴领域市占率迅速提升。2)动力锂电池,公司已布局方形磷酸铁锂、三元圆柱、三元软包、三元方型四种产品的产能,产能逐步释放为公司提供业绩增量。3)储能电池,公司与国内、国外通信领域大客户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 锂原电池实现高速增长。公司锂原电池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14亿元,同比增长37.28%,毛利率39.73%,同比提升0.55个百分点。1)智能表计市场,国外大客户认可增加了需求,国内市场相对稳定。2)汽车电子市场,新增国际大客户订单提供业绩增量。3)新兴物联网市场,共享经济、智能停车等市场逐步成长。 麦克韦尔贡献投资收益0.76亿元。公司目前对麦克韦尔持股比例为38.51%,2018年上半年为公司贡献投资收益0.76亿元。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新能源汽车需求不达预期,公司战略客户导入进度不达预期。 估值 由于锂离子电池毛利率有所下滑,我们将公司2018-2020年的预测每股盈利调整至0.52/0.69/0.92元(原预测为0.58/0.75/1.05元),对应市盈率29.0/21.6/16.2倍,维持增持评级。
华友钴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18-07-23 73.30 -- -- 78.83 7.54%
78.83 7.54%
详细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钴产品供应商,正在形成从钴矿原料、钴化学品、三元前驱体、锂电正极材料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锂电新能源产业生态;公司钴资源自给率较高,有利于提升整体盈利水平。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快速扩张中游产能。公司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钴产品供应商,产销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目前国内钴产品产能约2.5万吨(金属量),2018年将通过技改扩产进一步增至3万吨;非洲粗制钴产品产能约1.7万吨。2018年公司规划的产销目标是3万吨金属量(含自供和受托加工)。 积极布局上游资源。钴资源方面,年产铜钴精矿含钴3100吨的PE527项目,目前已基本达产;MIKAS升级改造项目已于2017年底建成,年产4000吨粗制氢氧化钴(含钴金属量约1200吨),MIKAS二期项目规划9000吨氢氧化钴(含钴金属量约3600吨);同时公司还收购了LuckyResources51%股权,认购NZC14.76%股权;公司钴原料自给率有望达到50%以上。锂资源方面,公司参与认购AVZ11.2%股权,收购HANAQ部分股权;此外,公司未来还规划重点布局镍资源。 延伸下游电池材料,打造一体化产业生态。公司积极向下游电池材料领域延伸,正在形成从钴矿原料、钴化学品、三元前驱体、锂电正极材料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锂电新能源产业生态。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全球钴矿开采、投放进度超预期;公司产能投放不达预期;技术迭代风险;3C需求不达预期;政策不达预期;海外经营与汇率风险。 估值。 预计公司2018-202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3.67/4.52/5.33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0.8/16.8/14.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寒锐钴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18-07-20 152.11 -- -- 163.38 7.41%
163.38 7.41%
详细
公司已建立完整的钴产品产业链,积极扩张产能以充分享受行业高景气度带来的红利;公司钴矿渠道稳定,采购成本优势明显,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中游产能快速扩张,充分享受行业红利。公司已建立了一套包括矿石开发、收购、粗加工、冶炼提纯、钴粉生产在内的完整的钴产品产业链;目前具备1,500吨钴粉、5,000吨氢氧化钴、10,000吨电解铜产能,并计划扩张至4,500吨钴粉、10,000吨氢氧化钴、30,000吨电解铜产能。公司产能快速扩张,将充分享受行业高景气度带来的红利。 矿源渠道稳定,采购成本较低。公司钴矿来源主要是刚果(金)当地租赁开采、收购的钴矿石,一般以MB电钴报价为基准,根据钴矿石的金属含量、品位、市场行情、供应商议价能力等因素给以折扣。根据公司公告,2017年公司钴矿石平均采购单价为10.74万元/吨,而MB电钴均价34.41美元/磅(约折合50.07万元/吨),采购成本优势明显。 预告2018年中报业绩同比高增长。公司已发布中报业绩预告,预计2018年上半年实现盈利5.19-5.60亿元,同比增长282%-312%;主要原因是随着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旺盛,特别是三元锂电池市场需求量加大,公司钴产品销售量价齐升。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全球钴矿开采、投放进度超预期;公司产能投放不达预期;技术迭代风险;3C需求不达预期;政策不达预期;海外经营与汇率风险。 估值。 预计公司2018-202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6.26/9.34/11.27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4.6/16.5/13.6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0/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