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胡华如

长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070520030003,曾就职于天风证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3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航西飞 交运设备行业 2022-12-02 26.80 -- -- 27.40 2.24%
28.36 5.82%
详细
事件:公司 11月 29日发布了《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分两批向不超过 261名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 1,639.5万股,首次授予价格为 13.45元/股。 首期股权激励落地,绑定核心人才利好长期发展。公司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约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总股本 276,864.5071万股的 0.5922%,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价格为 13.45元/股。其中,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不超过 1,311.6万股(占总股本 0.4737%),占本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 80%。解锁条件方面:①以公司 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3/24/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 15.00%,且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对标企业 75分位值;②23/24/25EOE(EOE=EBITDA/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平均净资产)分别不低于 11.50%/12.00%/12.50%,且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对标企业 75分位值;③23/24/25年度△EVA(EVA计算基准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大于 0。 合同负责较年初大幅增长,前三季度业绩稳中向好。公司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3.45亿元,同比+22.66%;实现归母净利润 6.57亿元,同比+8.07%;扣非净利润 6.05亿元,同比+12.86%;基本每股收益为 0.24元,同比+8.06%。公司 2022年前三季度合同负债 252.43亿元,相较于年初同比+283.26%,系公司报告期内预收产品货款增加,或说明市场需求增大。 投资建议:公司主要从事军用大中型飞机整机、军民用航空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维修与服务,属于高端航空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公司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紧密围绕“聚焦主业、提质增效”,推动航空产品持续改进和系列化发展。预测公司 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0.37元、0.49元、0.62元,对应 PE 分别为 71、54、43,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波动,原材料供应短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生产交付不 及预期。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2-12-01 65.28 -- -- 62.39 -4.43%
62.39 -4.43%
详细
事件:公司 11月 28日发布了《A 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期)(草案)》,拟向高管和核心骨干合计 226人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量不超过 981.5万股,首次授予价格 32.08元/股。 此次股权激励计划意在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公司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培养、建设一支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促进公司经营业绩平稳快速提升,确保公司长期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二期股权激励计划发布,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公司 11月 28日发布了《A 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期)(草案)》,拟向高管和核心骨干合计 226人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量不超过 981.5万股,约占本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 196053万股的 0.50%。其中首次授予不超过785.2万股股票,约占本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 196053万股的0.40%,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的 80%,首次授予价格 32.08元/股(该公告公布前 1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50%);预留 196.3万股,约占本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 196053万股的 0.10%,预留部分占本次授权益总额的 20%。本次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合计不超过 226人,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8人以及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管理和技术骨干 218人。期自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登记完成之日起至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全部解除限售或回购之日止,最长不超过 6年,包括禁售期 2年和解锁期 3年。此次股权激励计划授予要求: (1)公司授予时前一个会计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 13.0%,且不低于对标企业 50分位水平; (2)公司授予时前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不低于 11.0%,且不低于标企业 50分位水平; (3)公司授予时前一个会计年度 EVA(经济增加值)指标完成情况达到集团公司下达的考核目标,且△EVA 大于 0。解锁条件方面: (1)公司 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3/24/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 15.00%,且不 低于对标企业 75分位值; (2)23/24/25年度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不低于 14.20%/14.50%/14.80%,且不低于对标企业 75分位值; (3)23/24/25年度 EVA(经济增加值)指标完成情况达到集团公司下达的考核目标,且△EVA 大于 0。 前三季度业绩持续增长,歼击机龙头高质量发展。公司是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维修与服务保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我国航空防务装备的主要研制基地,在航空防务装备领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领先的行业地位。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2.79亿元,同比增长 20.58%;实现归母净利润 17.40亿元,同比增长 22.56%;扣非净利润 16.98亿元,同比增长 22.50%。分季度来看,公司 Q3单季度营收达到 104.67亿元,较去年三季度增长 15.59%;归母净利润为 6.22亿元,同比增长 25.98%;扣非净利润 6.02亿元,同比增长 21.65%。公司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始终将航空防务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业务作为核心业务,在国防建设中担当强军首责,在落实战略中抓牢主责主业,在改革发展中发挥“主机牵头”作用。 投资建议:公司主要从事航空产品制造相关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航空防务装备和民用航空产品,核心产品为航空防务装备。公司是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维修与服务保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我国航空防务装备的主要研制基地,在航空防务装备领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领先的行业地位。公司在航空防务装备及民用航空产品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报告期内在科技研发、生产制造、试验试飞以及维修与服务保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报告期内,公司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工作,聚焦又好又快产品实现,拉动主价值链升级,加速全域管理迭代。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收尾,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预计公司未来业绩稳中向好。预测公司 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1.12元、1.46元、1.92元,对应 PE 分别为 63、48、37,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供应配套风险,质量控制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宏观政策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
东方电热 家用电器行业 2022-11-18 6.35 -- -- 6.91 8.82%
8.01 26.14%
详细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从事电加热器及其控制系统的相关业务,目前业务结构延展至家用电器行业、新能源行业和光通信行业三大类。已形成民用电加热器(含家用电器元器件及新能源汽车元器件)、新能源装备制造(多晶硅还原炉、冷氢化加热器)、光通信材料及锂电池材料(预镀镍材料)等主要业务板块并行,重点发展新能源产品的业务格局。截至公司今年的三季报,公司合同负债为 14.70亿元,同比增长 165.47%;同时公司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今年的新签订单金额合计为 30.81亿元(含税),在手订单丰厚,预计在手订单大部分将于明年确认销售收入。 光伏行业维持高景气度,公司产品为加工过程核心设备,看好需求量不断提升:目前公司是国内极少数生产多晶硅还原炉、冷氢化用电加热器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上半年全国多晶硅产量约 36.5万吨,同比增长 53.4%。根据公司发布的调研活动信息的公告显示,国内生产还原炉的企业主要为东方电热和双良节能,市场份额基本上是对半分。并且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冷氢化用电加热器的厂家,在市场上的认可度相当高,技术及质量领先,占据市场 90%以上的份额,同时该产品可以用在西门子改良法和颗粒硅法两种不同的多晶硅生产工艺中。目前多晶硅还原炉和多晶硅冷氢化用电加热器也已实现国产替代。根据公司的半年报显示,多晶硅生产用核心设备多晶硅还原炉和关键设备冷氢化用电加热器的新签订单就已超 15亿元,未来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良好的景气发展周期。 预镀镍钢基带业务技术壁垒夯实,进口替代需求大,有望成为未来核心增长点:预镀镍是一种在电池壳冲压之前对基础钢材进行镀镍,再通过高温回火处理从而让钢层和镍层之间相互扩散渗透形成镍铁合金层的技术工艺。圆柱形锂电池多采用具有较强物理稳定性的钢材材料作为外壳材质,为了防止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对钢壳的氧化,生产企业通常采用镀镍的方式来保护钢壳的铁基体。预镀镍技术是圆柱电池倾向选择的工艺路线,可以明显提升电池壳性能,但尚未实现大规模国产化,主要被新日铁、东 洋钢板等日本厂商所垄断。目前,公司已在高速连续预镀镍的生产设备、电镀液配方、扩散退火温度参数以及钢带平整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进展,成为了国内少数可以批量生产锂电池预镀镍钢基带的公司。 今年 9月,公司定增扩产“年产 2万吨锂电池预镀镍钢基带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抓紧实施,项目厂房基建工作已经完成,部分设备已经开始逐步进场安装。2022年 6月,公司、东方九天与无锡金杨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承诺向东方九天采购总量不低于 8万吨锂电池钢壳预镀镍钢基带,有效期至 2028年底;今年 9月,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东方九天与东山精密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承诺向东方九天采购总量不低于 5万吨锂电池钢壳预镀镍钢基带,有效期至 2028年年底。 同时公司还加快了其他客户的送样,公司给江苏海四达及 LG 中国的供应商乐通、日光、科达利都有送样,已经通过了送样检验。我们认为公司的募投项目将提升公司锂电池预镀镍钢基带产能,从而加快圆柱电池外壳材料国产替代进程,提升我国锂电池全产业链竞争力,并且未来随着 4680电池的推广和完善,需求预计会不断增加,看好未来前景。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至关重要,公司技术夯实有望受益于产业发展:在产业链稳定、需求持续旺盛的带动下,新能源汽车行情保持火热,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75.5万辆和 7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1倍和 93.9%,乘用车零售量达 61.1万辆,同比增长 82.9%,按照中汽协与乘联会各自的销量口径计算,9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分别为 27.1%和 31.37%。公司正加快“年产 350万套新能源电动汽车 PTC 电加热器”募投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公司新能源汽车用 PTC 电加热器在产量和质量稳定性方面都会实现明显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加热器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切入新能源业务,盈利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在手订单丰厚,未来有望保持营收增长,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 EPS 分别为 0.23元、0.36元、0.43元;对应 PE 分别为 28倍、18倍、15倍。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预镀镍产品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订单不及预期;光伏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产业政策风险。
长江电力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11-10 20.07 -- -- 21.84 8.82%
21.84 8.82%
详细
公司近况:2022 年10 月26 日,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经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10 月31 日公司发布三季报。 Q3 来水偏枯导致发电量下滑,中和二季度全年业绩有望维稳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12.69 亿元,同比增长2.03%;实现归母净利润189.44 亿元,同比下降3.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0.15 亿元,同比增长5.05%; 毛利率为61.02%, 同比增加1.2 个pct ; 净利率为46.57%,同比下降2.2 个pct;EPS(稀释)0.833 元/股,同比下降3.18%;ROE(加权)10.24%,同比减少0.65 个pct。 公司三季度实现营收158.81 亿元,同比下降22.71%;实现归母净利润76.53 亿元,同比下降30.3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7.36 亿元,同比下降29.52%; 毛利率为64.81%, 同比下降5.94 个pct ; 净利率为48.84%,同比下降4.92 个pct;EPS(稀释)0.3365 元/股,同比下降30.34%;ROE(加权)4.28%,同比减少2.43 个pct。 2022 年1-9 月公司控股水电发电量为1485.32 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1%,其中葛洲坝、三峡、向家坝和溪洛渡电站分别发电量同比-4.55%、-17.59%、16.85%、18.28%;Q3 单季度发电量为534.18 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4.20%,其中葛洲坝、三峡、向家坝和溪洛渡电站分别发电量同比-21.18%、-51.75%、-9.69%、-17.6%。根据公告,三季度溪洛渡及三峡水库来水较上年同期分别偏枯20.49%、54.40%(此前二季度单季的发电量同比增加53.46%),但整体累计发电量下滑幅度较小,全年业绩有望保持稳定。 预计23 年上半年进行资产交割,控股总装机增长57.46% 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三峡集团、三峡投资、云能投及川能投合计持有的云川公司100%股权,同时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配套资金。经国务院国资委备案评估报告及交易各方协商确定,云川公司100%股权的交易对价为8,048,382.79 万元,其中1,609,676.56 万元以发行股份形式支付,6,438,706.23 万元以现金支付。10 月26 日,乌白电站重大资产重组已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若进展顺利,预计2022 年底前取得证监会批文、2023 年上半年进行资产交割。 目前公司拥有三峡、葛洲坝、溪洛渡、向家坝四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量4549.5 万千瓦;拟收购乌东德、白鹤滩电站总装机2620 万千瓦,其中乌东德于21 年6 月全部投产发电,截至11 月7 日,白鹤滩电站已投产15 台机组(共16 台)。本次交易完成后,长江电力作为三峡集团大水电业务平台,将实现大水电资产集中管理运营,控股总装机增长57.46%。 六大梯级水库位于金沙江下游至长江中上游,分别为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水电站,2021 年“四库联调”增发电量为92 亿千瓦时,“六库联调”预计年发电量可增加60-70 万千瓦时,若来水偏丰将带来更高预期。目前白鹤滩和溪洛渡水库已蓄满,向家坝蓄满在即,当前来水形势较前期有明显好转,预计四季度来水总体平稳。 今年的长江流域出现历史罕见的“汛期返枯”及“夏秋连旱”,降水量极端偏少,气温突破极值,公司在不利因素影响下有稳定的业绩表现,体现其高抗风险能力,发电量及业绩有望待降水量和来水情况回归均值时得到高增长。 风光水储、多能互补以及抽水蓄能,将成为“十四五”新增长点 “十四五”期间,公司总的新能源装机规划力争突破千万千瓦级规模,其中风光装机占比为3:7。目前金沙江下游基地项目进展较顺利,预期2022 年底,基地部分投产项目可达百万千瓦级。“依水而建、互补平滑出力曲线、打捆外送消纳”是新能源依靠大水电获得增量的主要模式,公司作为装机量最大、流域覆盖最广、配套外送通道完备的水电企业具有领先优势。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奉节菜籽坝、涪陵太和、巫山大溪等抽蓄项目的前期工作,甘肃张掖抽蓄电站已于10 月27 日开工建设,预计2028 年首台机组投产,2029 年全部投产发电,收益率满足资本金IRR6.5%的标准。电站建成后,将有效保障电力系统调峰储能需求,支撑清洁能源外送基地安全稳定运行。控股股东三峡集团抽蓄项目储备丰富,列入“十四五”抽蓄计划项目数量领先其他央企,同时对项目盈利能力把控严格,成为公司持续开拓抽蓄板块的良好基础。 参股实现全流域战略布局,投资收益提升业绩稳定性 根据2022H1 中报,公司持股三峡水利、广州发展、金中公司、申能股份及桂冠电力、国投电力及川投能源分别为18.62%、15.35%、23%、12.2%、11.36%、18.59%、11%,Q3 累计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的21.75%,单季占比15.87%。投资收益逐渐成为利润增长点之一,同时公司通过参股形式,提升金沙江及长江流域联合调度能力、加强新能源业务协同。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随着乌白电站资产注入,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大水电地位,对长江流域的水风光储资源最大化利用,届时公司盈利能力将大幅提升,长期业绩增长可期。预计公司22 至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80.75 亿元、309.29 亿元、321.41 亿元,对应PE17.95x、16.29x、15.6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来水不及预期,新能源项目进程不及预期,电价下降超预期风险,自然灾害,用电需求不及预期,资产注入时间推迟
日月股份 机械行业 2022-11-08 23.60 -- -- 22.67 -3.94%
24.50 3.81%
详细
事件:公司10月28日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2022Q1-Q3实现营收33.26亿元,同比下降4.61%;实现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下降70.15%。公司2022年Q3单季度实现营收12.86亿元,同比增长28.79%,环比增长21.4%;实现单季度归母净利润0.68亿元,同比下降33.01%,环比增长58.7%。公司Q3单季度毛利率为11.9%,环比提升1.7pct;Q3单季度净利率为5.3%,环比提升1.3pct。 边际改善,单季度出货量与净利率提升:根据公司业绩交流会介绍,公司Q3出货量约为12万吨,其中风电铸件出货增长较多,由Q1-Q2的7-8万吨水平增长至10.2万吨,出货增加带动单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21.4%。同时公司2021年Q1-Q4和2022年Q1-Q3单季度净利率分别为21.7%、16.0%、10.2%、7.9%、6.1%、4.0%、5.3%,2022年Q3单季度净利率为近两年来首次实现环比增长,边际改善开始显现,预计公司Q4出货量继续增长,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改善。 技改与扩产进展顺利,成本降低与出货提升双管齐下:根据公司业绩交流会介绍,截止2022年10月末,已完成2台冲天炉改造为电炉,剩余5台分别有望于2022年末(2台)和2023年初(3台)完成改造,同时经过工艺改进减少了铸造树脂用量,均对降低生产成本有积极影响。公司目前具备48万吨铸造产能和22万吨精加工能力,铸造和精加工扩产项目均稳步推进中,包括年产13.2万吨大型海上风电关键零部件铸件项目、年产12万吨大型铸件精加工生产线项目、日月甘肃(一期10万吨)风力发电关键部件项目,其中部分铸件产能和精加工能力将于2023年投产释放。 降成本与提产能双管齐下,公司2023年有望实现量利齐升。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导下,新能源维持高景气。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7.61/66.25/79.37亿元,同比增长1.0%、39.1%和19.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7/6.85/9.37亿元,同比增长-54.0%、123.3%和36.6%,对应EPS为0.32/0.71/0.9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72X、32X和24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如疫情散发反复,可能迟滞风电工程项目建设;国际形势及全球经济走向对大宗材料影响较大,原材料价格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不利波动;行业政策变化或政策执行不及预期等。
中简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11-07 54.69 -- -- 55.35 1.21%
58.50 6.97%
详细
事件:公司于 2022年 10月 27日发布 2022年三季度报,公司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 5.19亿元,同比+72.80%;归母净利润为 3.20亿元,同比+120.8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2.96亿元,同比+118.49%。基本每股收益盈利 0.75元,同比+108.33%。 大订单开始执行,产能稳步提升,公司营收增长较快: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其主要产品为碳纤维、碳纤维织物。公司 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较快,其中 Q3实现营业收入 2.04亿元,同比+105.55%,归母净利润 1.36亿元,同比+165.06%,公司业绩增长较快的原因是公司紧紧围绕生产保供和三期项目建设两大核心任务,谋划发展与务实改革,积极推进生产经营及管理提升等各项工作。报告期内,公司根据未来发展需要,优化了设计与布局,通过购置新地块,强化了与现有地块的产业互补和高效联动,拓展了公司产业化发展空间。公司于 2022年 3月签订重大销售合同,总金额 21.69亿元,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的 556.94%。且该合同已于2022年 7月开始执行,合同期到 2023年底。长期以来,公司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在我国航空航天高端领域应用良好,获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可。此次大订单的签订与执行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目前公司产能处于爬坡阶段,且公司三期建设项目提速,预计公司有望提前投产部分产能。 目前碳纤维行业景气度较高,预计随着市场需求逐步提升,公司有望通过提升产能获得业绩增长。 推进股权激励,稳固核心人才:2022年 10月 13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公司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数量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 0.25%。其中,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 0.20%,占本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 80%;预留的限制性股票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 0.05%,占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 20%。首次授予与预留部分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均为 23.36元/股。公司此次激励 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总人数为 13人,包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此次股权激励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此次股权激励也彰显了公司对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 行业未来潜力较大,公司持续创新驱动发展:公司自成立以来,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技术领先,专注应用,技术与批产向纵深发展,应用向纵横发展”为战略目标,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研发任务。公司拥有稳定的自主培养的高性能碳纤维研发及产业化团队,曾先后承担和圆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课题任务,先后获得国家“航空高性能碳纤维创新团队”和“江苏省双创团队”等多个荣誉称号。公司在碳纤维基础研究方面有较为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积累,关键核心生产设备采用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和自主监造的方式,其稳定性和先进性较为突出。此外,公司还具有市场先发优势,公司 ZT7系列碳纤维产品已经率先稳定批量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多年。 目前碳纤维行业呈现出“高端严重不足,中端成本偏高,低端产能过剩”的局面。未来,随着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高端碳纤维市场广阔,公司 ZT7系列及以上级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扩大。 管理能力提升, 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7.61%,同比-19.72pct,期间费用率有较大下降,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0.16%,同比-0.13pct,管理费用率为 3.84%,同比-14.02pct。我们认为,随着公司的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公司营收规模的不断增长,未来公司期间费用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增加定增募投资金,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公司于 2022年 7月发布公告,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 39,564,787股人民币普通股(A 股)。发行价格为每股50.55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20.00亿元,扣除承销费、保荐费等发行费用,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 19.85亿元。此次募集的资金拟用于公司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产品项目的建设,以增加项目建设用地。公司增加建设用地的原因是由于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下游客户对公司多个应用场景的碳纤维产品需求更为强劲,市场需求旺盛促进公司提高自身产能,完善产能布局,提升未来发展空间。截止 2022年 6月底,该项目的前期规划、审图、勘测等工作已悉数完成,并取得相应的施工许可证,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随着产能提升和市场需求增大,公司未来业绩或将持续上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至 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8.75/12.35/16.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2/5.22/6.74亿元,EPS 分别为 0.92/1.19/1.53元,对应 PE 分别为 60/46/36倍,首次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降;毛利率下降,客户相对集中,资金周转风险,市场竞争加剧,股权分散。
火炬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04 43.61 -- -- 47.44 8.78%
49.11 12.61%
详细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1.1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17%。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36亿元,同比-21.14%;实现归母净利润7.18亿元,同比-8.17%;扣非净利润6.93亿元,同比-11.26%;基本每股收益为1.57元,同比-8.19%。分季度来看,公司Q3单季度营收达到8.76亿元,同比-26.06%;归母净利润为2.21亿元,同比-4.17%;扣非净利润2.09亿元,同比-12.68%;基本每股收益为0.49元,同比-3.92%。 毛利率、净利率有所下降,费用率变动较为平稳。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4.46%,同比+8.42pct;费用端,随着公司前三季度收入规模扩大,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2.49%,同比+4.2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53%/5.29%/2.61%/1.06%,同比分别+1.08pct/+1.93pct/+0.72pct/+0.56pct。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25.99%,同比+3.65pct。随着规模效应叠加,未来公司盈利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加,公司研发投入增加。现金流方面,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5.39亿,同比+130.74%,主要系贸易业务规模下降,货款支付相应减少及政府补助增加引起。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8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49亿元。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0.6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40亿元。研发费用0.74亿元,同比+8.22%,主要系公司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三季度业绩承压,元器件板块实现正增长。公司持续开展电子元器件产品优化及新品研发工作,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形成从产品设计、材料开发到生产工艺的一系列陶瓷电容器制造的核心技术,如“湿法淋幕成型一体化生产工艺”、“全自动悬浮式瓷胶移膜生产工艺”、“BX材料配方”、“BP高频材料配方”等。公司通过发展多元化产品线、稳定产品性能,提供技术标准、自主创新等一系列差异化竞争策略,积累了一大批下游用户,也推动了行业技术标准的提升,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研发优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自产元器件板块维持增长趋势,实现收入125,825.5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76%;新材料板块受疫情和周期性供货因素的影响,实现收入6,441.69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2.54%;国际贸易业务因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整体持续低迷,实现营业收入149,950.19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5.66%,对业绩表影响较大。公司着眼布局智能数字化,2019年布局并投入SAP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多个子公司执行上线,2021年启动股份公司SAP项目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上线。报告期内,公司推动脉冲生产线、电镀生产线数字化试点建设,通过数字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公司生产自动化和精细化水平,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电容器作为信息化装备的基础元件,公司未来或收益于军工信息化发展,推动公司自产业务业绩增厚。 投资建议:公司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新材料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检测及服务业务。公司在复合材料领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领先的行业地位。公司在电容器及陶瓷新材料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报告期内在科技研发、生产制造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报告期内,公司集中精力向内夯实主业,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推进精细化管理,并积极做好研发技术储备。预计公司未来业绩稳中向好。预测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3.20元、4.96元、7.61元,对应PE分别为14、9、6,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供应配套风险,质量控制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宏观政策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
航宇科技 2022-11-04 88.10 -- -- 90.98 3.27%
90.98 3.27%
详细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长增长57.81%,归母净利润同比长增长47.65%。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1亿元,同比+57.81%;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47.65%;扣非净利润1.22亿元,同比+51.82%;基本每股收益为0.96元,同比+23.08%。分季度来看,公司Q3单季度营收达到3.67亿元,同比+62.64%;归母净利润为0.41亿元,同比+39.95%;扣非净利润0.37亿元,同比+46.43%;基本每股收益为0.29元,同比+38.10%。 毛利率、净利率有所下降,费用率变动较为平稳。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3.91%,同比+1.27pct;费用端,随着公司前三季度收入规模扩大,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4.77%,同比+0.07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72%/6.16%/5.45%/1.31%,同比分别-0.35pct/-0.05pct/0.11pct/0.51pct。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13.52%,同比-0.97pct。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公司研发投入增加。现金流方面,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18亿元,同比下降-492.72%,主要系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规模扩大,原材料采购量增加,同时兑付应付票据所致。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0.54亿元,同比+61.82%,其中Q3研发投入0.17亿元,同比+18.99%,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增加、原材料耗用和研发人员薪酬增加所致。 行业壁垒较高,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公司所属行业危航空装备锻件制造行业,主要产品为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公司所处行业具有进入壁垒高,技术密集型特征强,产品研发周期长、具有定制化特征,保密性要求高,下游客户的供应商选择具有稳定性、排他性等主要特征。当前我国中低端锻件产能过剩,但航空航天领域的部分关键锻件与国外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对辗轧环件的应用需求都呈现大幅度增长。此外,国家将航空装备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为航空发动机及其锻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公司参与中参与新一代军用航空发动机、长江系列商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工作,预计我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将直接带动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主要从事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先进军用航空发动机、国内外新一代商用航空发动机。 公司航空锻件以航空发动机锻件为主,应用于我国预研、在研、现役的多款国产航空发动机,包括长江系列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也用于多家国际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研制生产的多款新一代商用航空发动机。经过多年自主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公司在新材料应用研究等多项领域取得了核心技术突破,且公司拥有市场先入优势、客户资源优势以及技术优势,预计公司未来业绩或将稳步提升。预测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1.40元、1.98元、2.68元,对应PE分别为67、48、35,维持给予“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能力未能匹配客户需求,技术人才流失及核心技术泄露,市场拓展与竞争加剧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宏观政策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
杰瑞股份 机械行业 2022-11-04 32.68 -- -- 34.88 6.73%
34.88 6.73%
详细
事件:10 月29 日杰瑞股份发布三季度报告。 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盈利水平维持稳定:公司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为25.53 亿元,同比增长37.30%;归母净利润为5.13 亿元,同比增长33.82%。 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总收入71.13 亿元,同比增长28.66%;归母净利润为14.95 亿元,同比增长30.47%。截止至2022 年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及销售净利率为34.25%和21.34%,较上年同期分别变化-2.32pct、0.36pct,与二季度末相比基本持平。研发方面,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共计2.35 亿元,同比增长21.13%,研发费用率为3.30%。费用方面,公司控费效果较好,2022 年三季度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为3.03、2.80、-3.37 亿元,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为4.26%、3.94%、-4.74%,较上年同期变动-0.71pct、-0.51pct、-3.96pct。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为14.31亿元,较年初增长63.74%,主要由于公司业务量增加,预收款相应增加所致;在手订单充足,为业绩增长打下基础。 双主业战略进一步落地,公司境外市场发行GDR,并于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为进入新能源领域、遵循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部署,公司在甘肃天水实施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与嘉庚创新实验室赵金保团队合作在福建厦门等地实施1.8 万吨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项目。为进一步推行“油气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双主业战略落地,充分挖掘海外市场潜力,公司于2022 年10 月1 日发布公告,宣布公司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s,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通过这次发行,公司将进一步提升研发和创新实力,强化全球供应链与销售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境内外产业链资源,多方位提升公司综合实力。 “一键”压裂控制系统顺利通过远程压裂试验,开创压裂远程指挥控制的先河:2022 年9 月23 日,公司官网新闻显示,由杰瑞装备与中石油西部钻探井下作业公司联合开发的雪豹“一键”压裂控制系统在新疆油田顺利通过国内首次远程压裂试验。雪豹“一键”压裂控制系统是以工业DCS控制技术为基础,AI 智能技术为核心将现场各类设备在空间上横向关联,在工艺上纵向串联,加速工厂化压裂向无人化、智能化、可视化方向发展。 目前该套系统中单井操作手可由8 人降至3 人,同时与高压区彻底隔离,安全性大大提升;且操作岗实现了混砂、输砂、混配、液罐操控四合一,实施远程一键自检、一键供液、一键启停,压裂整体效率提升18%。 投资建议: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集运输送等,目前在手订单充足,海内外市场均有涉猎。与此同时,大部分产品线均处于油气行业的上、中游市场,利于建立一体化营销体系,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5 亿元、27.02 亿元、32.58 亿元,EPS分别为2.24、2.82、3.40 元,对应PE 为14、11、9 倍。 风险提示:原油天然气价格下跌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低碳能源体系的发展对行业发展的风险;海外收入面临部分国家危机、汇率变动的风险;境外法律、政策风险;新冠病毒疫情风险;公司产业部分转型失败的风险;俄乌冲突对公司俄罗斯业务开展造成不确定的风险。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2-11-04 66.84 -- -- 68.98 3.20%
68.98 3.20%
详细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20.5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2.56%。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2.79亿元,同比+20.58%;实现归母净利润 17.40亿元,同比+22.56%;扣非净利润 16.98亿元,同比+22.50%;基本每股收益为 0.89元,同比+21.92%。分季度来看,公司 Q3单季度营收达到 104.67亿元,同比+15.59%;归母净利润为 6.22亿元,同比+25.98%;扣非净利润 6.02亿元,同比 21.65%;基本每股收益为 0.32元,同比+23.08%。 毛利率、净利率有所下降,费用率变动较为平稳。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9.51%,同比-0.31pct;费用端,随着公司前三季度收入规模扩大,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 2.58%,同比-0.1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 用 率 / 财 务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0.02%/1.70%/1.75%/-0.90% , 同 比 分 别-0.02pct/-0.05pct/-0.20pct/-0.25pct。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 5.74%,同比-0.09pct。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公司研发投入增加。现金流方面,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20.83亿,同比下降-265.17%,主要系公司上期收到客户货款较多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0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3.27亿元,主要是公司投资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5.2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2.62亿元,主要系分配股利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研发费用 5.31亿元,同比+34.02%,主要系公司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航空主机龙头,供应链“链长”,公司长期发展向好。2022年 9月 27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政府、沈阳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包括三方协同推进航空复合材料加工中心项目、航空钛合金成形及增材加工中心项目、沈阳航空智造生产基地项目等首期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以及其他项目的导入。此次合作或将充分发挥公司航空主机龙头企业和供应链“链长”担当作用,引领航空产业链和供应链优 化,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主要从事航空产品制造相关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航空防务装备和民用航空产品,核心产品为航空防务装备。公司是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维修与服务保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我国航空防务装备的主要研制基地,在航空防务装备领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领先的行业地位。公司在航空防务装备及民用航空产品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报告期内在科技研发、生产制造、试验试飞以及维修与服务保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报告期内,公司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工作,聚焦又好又快产品实现,拉动主价值链升级,加速全域管理迭代。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收尾,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预计公司未来业绩稳中向好。预测公司 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1.12元、1.46元、1.92元,对应 PE 分别为 63X、48X、37X,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供应配套风险,质量控制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宏观政策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
国投电力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11-04 10.00 -- -- 11.12 11.20%
11.12 11.2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381.71亿元,同比增长 18.02%;实现归母净利润 41.26亿元,同比增长 18.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0.25亿元,同比增长 23.97%;毛利率为 36.86%,同比下降 0.03个 pct(调整后);净利率为 19.91%,同比下降 0.28个 pct(调整后);EPS(稀释)0.5342元/股,同比增长 11.86%;ROE(加权)8.41%,同比增加 0.71个 pct。 公司三季度实现营收 154.77亿元,同比增长 18.68%;实现归母净利润17.78亿元,同比增长 56.7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7.48亿元,同比增长 68.71%;毛利率为 36.43%,同比增长 3.48个 pct(调整后);净利率为 21.27%,同比增长 17.91个 pct(调整后);EPS(稀释)0.232元/股,同比增长 46.77%;ROE(加权)3.61%,同比增加 1.13个 pct。 受水电规模及保供需求增加,三季度累计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 16.89%2022年 1-9月,公司发电量/上网电量 1183.65/ 1153.74亿千瓦时,同比增 长 3.08%/ 3.34% , 其 中 水 电 、 火 电 、 风 电 、 光 伏 发 电 量 同 比+16.89%、-16.17%、-0.53%、16.27%,水电同比增加的原因系装机规模及保供需求增加,叠加流域梯级电站优化调度因素;火电同比下降的原因系水火互补效应,叠加部分地区用电量下降影响;风电同比下降原因系风况资源状况以及当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受限,弃风率增加;光伏发电同比增加的原因系装机量增加。Q3单季度发电量为 501.99/489.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18%/2.22%,其中水电、火电、风电、光伏发电量同比+7.17%、-7.57%、12.52%、11.67%。 火电电价持续上涨,叠加长协煤执行率提升,带动火电板块业绩修复2022年 1-9月公司境内控股企业平均上网电价为 0.35元/千瓦时(含税,下同),同比增长 10.1%,其中水电价格为 0.27元/千瓦时,同比增长3.51%;火电价格为 0.484元/千瓦时,同比增长 29.28%;风电价格为0.515元/千瓦时,同比增长 5.51%;光伏发电价格为 0.869元/千瓦时,同比下降 5.49%。 Q3单季度平均上网电价为 0.337元/千瓦时(含税,下同),同比增长12.76%,其中,火电价格为 0.501元/千瓦时,同比增长 32.42%;风电价仿宋 格为 0.486元/千瓦时,同比增长 6.52%;光伏发电价格为 0.848元/千瓦时,同比下降 4.16%。随着电煤中长协执行率的逐步提升,燃料成本有望被持续控制在合理区间,叠加四季度冬季保供需求高峰带来的电价上涨预期,四季度火电业绩有望实现一定程度的修复。 目前,杨房沟尚未明确电价机制,两河口暂按过渡期电价结算。2022年7月 28日江苏发改委发文,将锦官电源组送苏落地电价形成机制完善为“基准落地电价+浮动电价”机制,锦官电源组送苏上网电价,由落地电价扣除输电环节价格倒推确定。依据上述电价形成机制,2022年锦官电源组送苏落地电价为 0.4289元/千瓦时,上网电价为 0.3195元/千瓦时,自 2022年 8月 1日起执行。 电力供需偏紧带来水电电价上涨预期,各电源建设持续推进受极端天气影响,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别来水超预期/低于预期,累计前三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降幅不大,全年业绩有望保持稳定。2021年四川省水电常规市场电价同比上浮 4%,西南水电大省电力供需紧张将对电价形成支撑,我们认为其市场电价将会进入温和上涨周期,带动水电板块量价齐升。 截至 2022年 9月 30日,公司控股总装机约 3699万千瓦,其中火电、水电、风光装机容量分别为 1188、2128、383万千瓦,三季度新增风光装机容量 5.788万千瓦。目前公司在建拟建项目有雅砻江卡拉水电站、两河口水光互补柯拉一期、广西钦州三期超超临界机组、印尼巴塘水电站、英国北海海风项目等。公司在“十四五”期间规划装机容量将达50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约为 72%,在发展水火及新能源的同时,公司也将持续拓展以抽水蓄能、储能、氢能为主的新产业。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2至 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55.11亿元、66.02亿元、71.06亿元,对应 PE 13.7x、11.4x、10.6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来水不及预期,电价下降超预期风险,自然灾害,用电需求不及预期。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22-11-04 46.80 -- -- 49.16 5.04%
49.16 5.04%
详细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2.1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67%。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12亿元,同比+22.18%;实现归母净利润9.68亿元,同比+23.67%;扣非净利润6.39亿元,同比-4.13%;基本每股收益为0.36元,同比+24.14%。分季度来看,公司Q3单季度营收为76.06亿元,同比-7.91%;归母净利润为3.17亿元,同比-1.48%;扣非净利润1.66亿元,同比-40.90%;基本每股收益为0.12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净利率有所下降,期间费用率取得改善。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11.73%,同比-2.71pct费用端,随着公司前三季度收入规模扩大,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7.29%,同比-0.1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7%/4.59%/1.61%/-0.38%,同比分别+0.21pct/-1.95pct/-0.37pct/-0.45pct。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现金流方面,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58.36亿,同比下降-280.78%,主要是本期收到的客户预付款减少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6.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2.12亿元,主要原因一是本期收回到期结构性存款;二是本期购买结构性存款减少。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6.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39亿元,主要是取得借款收到现金增加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4.12亿元,相比上期发生额增长12.8亿元,财务状况良好,公司未来有望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 国内航空发动机产业龙头,公司长期发展向好。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研制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等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在国际上,公司是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产品的少数企业之一。公司拥有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能力、经验、数据积累以及完备的产品谱系,是国内领先的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建成了叶片、机匣、装配等数字化车间;涡轮叶片、大型风扇叶片锻造、中央齿箱加工等数字化单元;脉动装配生产线;拥有国家认可的材料检测研究中心、无损检测中心、计量测试中心,省部级工程实验室等技术研发平台,联合高校、院所等共同建立了多个联合实验室。公司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CAPP、MBD和PDM技术在工艺设计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正在向数字化转型加速迈进。随着公司技术以及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未来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实现业绩释放。 :投资建议:公司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外贸出口转包业务、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公司拥有行业内领先的研制技术和能力,具备涵盖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制造、总装、试车整套技术和发动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是国内领先的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建设创新型企业,着力开展研发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型号正向研制能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收尾,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预计公司未来业绩稳中向好。预测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0.56元、0.72元、0.90元,对应PE分别为85、66、53,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供应配套风险,质量控制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宏观政策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2-11-03 16.45 -- -- 18.86 14.65%
18.86 14.65%
详细
事件:2022 年10 月27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77 亿元,同比增长29.74%;实现归母净利润16.99 亿元,同比增长557.25%;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6.37 亿元,同比增长687.91%,业绩再超预期。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为18.76%,同比上升6.13 个pct,净利率为10.46%,同比上升8.29 个pct,三季度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主要产品价格环比出现下跌,但受益于产品结构改善、原材料价格下滑、一体化生产优势,产品毛利水平得以保持,单季度毛利率19.11%,同比/环比上升4.82/1.99pct,向好趋势延续。 制冷剂配额争夺激烈,公司综合优势明显。根据百川盈孚数据,主流三代制冷剂各大原材料二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无水氢氟酸单季度均价分别环比-25.66%、+25.38%、+16.65%、-7.19%,但配额争夺的白热化让三代制冷剂价格变化不大,产品承压、微利的状态延续。对于公司而言,配套的氯碱化工产业让公司具备制冷剂一体化生产能力,对于制冷剂的氯碱类原料成本有较大优势,原材料波动的行情下依旧保持较高的出货效率。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制冷剂外销23.97 万吨,同比增长19.85%,外销均价2.14 万元/吨,同比增长20.49%,单季度环比小幅下降0.67%,其中三代制冷剂外销17.99 万吨,同比增长18.56%,外销均价2.20 万元/吨,同比增长21.45%,单季度环比小幅下降0.89%。三代制冷剂配额即将落地,经济性将重新成为产品定价的首要因素,公司成本、规模优势兼备,业绩弹性较大。 高端氟化工业务持续发力,PVDF 盈利空间依旧可观。截至目前,根据鑫椤锂电数据,三元电池PVDF 报价62.5 万元/吨,磷酸铁锂电池PVDF 报价46.50 万元/吨,虽然已从高点回落,但对于自备R142 产能且具备锂电级产品生产能力的厂商而言,PVDF 利润空间依旧十分可观。公司10kt/aPVDF 项目二期B 段已经进入产能爬坡阶段,有望新增可用于锂电池粘接环节的悬浮法PVDF 产能6500 吨,产能投放的节点仍是行业供需急缺的时间,有望享受高溢价。在规划的高端PTFE、PVDF 等产能继续稳步推进,公司产业链成熟、优势明显,在高端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冷却液等多个高附加值领域继续深耕,成长性可期。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11.02/233.20/261.77 亿元,同比增长17.3%/10.5%/12.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90/26.55/33.60 亿元,同比增长88.4%/27.0%/26.6%,对应EPS 为0.77/0.98/1.24 元,对应PE 为20/16/13。公司氟化工龙头地位稳固,有望取得可观的三代制冷剂配额、享受价格弹性,以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巨芯冷却液为首的多种细分产品在锂电、数据中心等高增长领域逐步落地放量,业绩弹性与成长属性兼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化,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疫情加剧导致供应链管理风险、项目投建进度不及预期等。
福斯特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1-02 64.06 -- -- 71.54 11.68%
77.97 21.71%
详细
事件:2022 年10 月28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度报告,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46亿元,同比增长51.70%;实现归母净利润15.33亿元,同比增长14.7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40 亿元,同比增长10.70%。单季度来看,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5.31 亿元,同比增长40.98%,实现归母净利润4.76 亿元,同比增长10.10%。 下游需求承压 、计提信用减值准备扰动本期业绩:三季度内,受硅料价格持续走高影响,地面项目开工延缓,导致组件厂调整排产节奏,胶膜出货承压。虽然主要原材料EVA 粒子价格环比上季度出现下滑,但需求不振以及高价存货仍为产品毛利带来负担,叠加公司对光伏行业货款较为严格的把控,本季度累计计提减值准备合计4.36 亿元,减少利润3.67 亿元,导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18.29%、10.53%,同比下降0.51、2.94 个pct,环比二季度下降4.5、3.45 个pct。 胶膜环节有望迎来修复,公司优势稳固:分布式装机的持续高增与集中式项目的开工回复将提振胶膜需求,修复胶膜行业出货,而在硅料产能充分释放后,我们认为光伏级EVA、POE 粒子将成为下一个产能瓶颈环节,光伏产业链利润有望向胶膜转移。公司稳居光伏胶膜龙头,整体扩产节奏稳步推进,预计2022/2023 年公司光伏胶膜设计产能将增加至14/20 亿平米左右,市占率有望保持在50%以上,N 型用特种POE 胶膜产品性能领先,有望快速实现量产与规模化销售,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巩固行业地位。 各类材料齐头并进,有望实现多极增长:除了主业胶膜以外,分布式光伏需求的提升驱动公司调整背板业务战略,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齐头并进,具备技术优势和性价比优势的产品将帮助公司实现市占率的提升,拓宽收入渠道。电子材料方面,公司感光干膜已达到可用于IC 载板/类载板制造所需的解析度要求,相关产品正在积极向下游载板生产厂商进行验证导入,铝塑复合膜、FCCL、感光覆盖膜、水处理膜支撑材料等新材料产品也已逐步进入小量销售阶段,可转债项目积极提升相关产能储备,打开未来增长空间。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考虑到信用减值准备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影响, 我们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9.50/220.8/251.14 亿元,同比增长39.6%/23.0%/13.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03/34.55/40.36 亿元,同比增长18.5%/32.7%/16.8%,对应EPS 为1.95/2.59/3.03 元,对应PE 为33/25/21。公司光伏胶膜绝对龙头定位稳固,光伏背板焕发新春、感光干膜已进入快速放量期,新材料平台化战略持续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新增装机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政策变化,光伏级树EVA 脂价格上涨等。
中闽能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11-01 5.25 -- -- 5.96 13.52%
5.96 13.5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78亿元,同比增长15.12%;实现归母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9.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49亿元,同比增长9.76%;毛利率为59.82%,同比下降3.64个pct(调整后,下同);净利率为41.14%,同比下降2.41个pct;EPS(稀释)0.2369元/股,同比增长2.6%;ROE(加权)8.59%,同比减少2.02个pct。 公司三季度实现营收2.55亿元,同比下降5.52%;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下降56.6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下降56.17%;毛利率为32.83%,同比下降16.62个pct(调整后,下同);净利率为13.85%,同比下降15.49个pct;EPS(稀释)0.017元/股,同比下降60.47%;ROE(加权)0.5914%,同比减少1.22个pct。 来风不及预期业绩表现走弱,关注Q4来风及海风竞配情况发电量情况: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发电量/上网电量20.48/19.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12%/15.86%,福建省风电发电量18.1亿千瓦时,占总量的88.4%,同比增长16%;Q3单季发公司发电量/上网电量4.37/4.22亿千瓦时,同比-5.58%/-5.72%,福建省风电发电量3.75亿千瓦时,占总量的85.7%,同比下降10.75%。截至2022H1,公司控股并网装机容量95.73万千瓦,陆风/海风/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并网装机容量分别为61.13/29.6/2/3万千瓦。 公司大股东承诺注入项目情况: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三期项目总装机量为30.8万千瓦,有望于2023年左右开始注入公司,假设2023年6月注入完毕,公司控股装机风电容量将增加34%,将直接带动发电量及业绩增长;永泰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预计2023年上半年4台机组全面投产,运行满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内实现盈利并无其他合规问题,将与公司协商启动注入程序。 关注Q4大风季以及省内海风项目竞配情况:根据风电的季节性,一般三季度是小风季,一、四季度为大风季,四季度来风情况值得关注。根据《福建省“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增加并网海风装机410万千瓦,新增开发省管海域海上风电规模约1030万千瓦,力争推动国管海域深远海风电开工480万千瓦,公司作为福建省内三家主要海风运营企业,有望陆续得到省内分配资源。 公司发布23-25年股东回报规划,随着补贴发放分红比例有望提升10月28日公司发布《未来三年(2023-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1)公司利润分配可采取现金、股票、现金股票相结合或者法律许可的其他方式。在符合利润分配原则、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且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值的前提下,公司将优先采用现金分红的方式分配股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公司可以进行中期现金利润分配。(2)未来三年(2023年—2025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原则上应不少于未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具体每个年度的分红比例由董事会根据公司年度盈利状况和未来资金使用计划提出预案。(3)公司在实际分红时会根据公司具体所处阶段进行差异化现金分红,调整现金分红比例。(4)根据累计可供分配利润、公积金及现金流状况,在保证足额现金分红及公司股本规模合理的前提下,公司可以采用发放股票股利方式进行利润分配。股东回报规划至少三年重新审阅一次,并作出适当且必要的调整。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补贴的持续发放,公司现金流将得到改善,分红比例有望提升。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2至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82亿元、11.38亿元、13.87亿元,对应PE17.6x、12.1x、11.9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来风不及预期,电价下降超预期风险,自然灾害,用电需求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3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