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胡华如

长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070520030003,曾就职于天风证券...>>

20日
短线
11.11%
(--)
60日
中线
5.56%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3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煜邦电力 2022-10-26 18.99 -- -- 20.42 7.53%
20.42 7.53%
详细
事件:2022 年10 月20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7 亿元,同比增长104%;归母净利润5762 万元,同比扭亏转盈;归母扣非净利润5032 万元,同比扭亏转盈。 产能释放交付加快,单季业绩显著增长。随着募投项目达产及芯片供应量的持续增加,公司产能逐步释放,智能电力产品交付客户进度加快。Q3单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59.5%。 国网电力年度第二批次电能表采购启动。本次招标所有类型设备总需求数量为2813.3 万只,其中A 级单相智能电能表数量同比下降16%,B 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数量同比上升12%,C 级三相智能电能表数量同比上升7%,D 级三相智能电能表同比上升22%,集中器及采集器数量同比下降25%,转变采集终端(含能源控制器转变)数量上升31%。提示关注本次招投标结果,若公司保持较好的中标份额和金额,将进一步持续支撑公司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公司产品和技术契合电力物联网和数字电网建设,伴随着国家新型能源电力体系高质量发展,将深度受益电网数字化、智慧化的行业发展红利。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6、9.11、11.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1.29、1.6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51、0.73、0.91,对应PE 倍数分别为37x、26x、21x。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不及预期、疫情散发及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战、系统性风险等。
中矿资源 有色金属行业 2022-10-25 87.61 -- -- 95.53 9.04%
95.53 9.0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前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89亿元,同比增长293.51%;实现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578.53%;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464.13%。 公司发布关于所属Bikita矿山新增资源储量的公告,第三方评估机构IRES测算Bikita东区锂矿石量为2510.10万吨,平均Li2O品位1.15%,Li2O金属含量28.78万吨,折合71.09万吨碳酸锂当量(LCE)。此前该机构测算的Bikita矿山西区的SQI6矿体和Shaft矿体累计探获的保有锂矿产资源量为2,941.40万吨矿石量,折合84.96万吨碳酸锂当量(LCE)。预计Bikita矿产资源量合计达到5451.50万吨矿石量,折合156.05万吨碳酸锂当量(LCE),较之前的84.96万吨提升83.67%。 锂盐、锂矿产能项目扩张迅速,自供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强:公司业绩增长主要由于锂盐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以及产能提升。根据CBC金属网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格为48.85万元/吨,同比增长323%;电池级氢氧化锂平均价格为47.82万元/吨,同比增长300%。公司所属加拿大Tanco矿山现已启动了12万吨/年改扩建至18万吨/年的锂辉石采选生产线的建设项目。公司所属津巴布韦Bikita矿山现有70万吨/年选矿能力,并于2022年6月启动了120万吨/年改扩建工程和200万吨/年建设工程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锂盐产能上,公司现有2.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和电池级碳酸锂产线6000吨电池级氟化锂产线,公司拟投资10亿元在江西新余建设年产3.5万吨高纯锂盐项目,预计2023年底前投产。预计公司2023年底将拥有超过6万吨LCE的锂盐产能以及对应6万吨LCE匹配的锂矿产能。随着下半年公司海外自有矿陆续抵达国内生产,公司原料自供率提高以及行业地位提升,看好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铯铷盐龙头,资源端优势稳定:公司所属加拿大Tanco矿山是全球现有在产的唯一以铯榴石为主矿石的矿山,也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铯榴石矿山,公司在铯盐行业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公司同时已形成了完备的铯业务产业链,业务涵盖铯榴石矿开采、加工、精细化工和终端消费市场。随着公司自有资源的逐步开发,公司铯铷盐业务扩张将持续。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随着下游需求持续增长,锂矿季节性供给原因等预计碳酸锂价格将维持高位,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4.81/102.06/147.72亿元,同比增长254.2%/20.3%/44.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29/41.79/63.40亿元,同比增长478.4%/29.4%/51.7%,对应PE为10/7/5倍,给出首次“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不及预期,矿山开发扩产进度落后,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锂盐价格大幅波动,矿山实际储量不及预期等。
东华测试 计算机行业 2022-10-25 41.50 -- -- 44.40 6.99%
49.48 19.23%
详细
事件:10月20日,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4.76%;实现归母净利润5566.04万元,同比增长40.70%;基本每股收益0.4024元,同比增长40.70%。 受益于下游行业国产化需求增加,盈利能力提升,成长逻辑持续兑现: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69.1万元,同比增长31.3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864.4万元,同比增长19.37%。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66.03%,较去年同期提升1.5pct;净利率为24.96%,同比提升1.03pct,盈利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2287.49万元,同比增长24.38%。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强研发投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夯实核心竞争力,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在国家重大装备、航空航天、土木水利工程、机械装备、高铁、船舶、汽车、冶金石化、材料分析、新能源等行业积累客户,并持续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因此公司业绩实现较快的增长。并且公司大力发展基于PHM(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设备维保平台,对设备进行全周期管理,通过建立故障信息库开发能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自动化机器"医生。公司利用智能传感、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技术,对桥梁、大型建筑、水利工程、港口机械、重大装备等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安全评估和健康管理,为大国工程及国之重器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上半年,全资子公司上海东昊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3.67万元,同比增长18%。 开辟新能源领域发展,打造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东华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依托母公司在测试技术及应用领域的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专注于电化学工作站的研发、生产和电化学运用研究。当前我国不断增加对新能源行业的投入,因此在锂电池、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测试、储能安全测试等方面的需求逐步增加。但是市场上高质量电化学工作站依然多数依赖进口,目前国产产品在国内市场所占的份额较小。未来随着科研投入加大,国产电化学设备的生产工艺、仪器性能将会有较大的进步,国内教研机构及企业的仪器购置与使用成本也能大大降低,长期来看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根据CNESA数据,截至2021年,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量达209.4GW,同比增长9.58%。中国的累计装机量达到46.1GW,占全球的22.02%。其中,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为5.7GW(570万千瓦)。2021年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出了对于储能发展的具体方向,明确目标至2025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总规模达30GW以上;在CNESA的乐观情景下,2025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达到55GW。公司先一步掌握核心技术,未来国产电化学仪器市场广阔。 投资建议:公司是传统力学测试领域龙头,同时自主研发的电化学工作站,开辟新能源领域发展,打造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并且在线监测业务高速发展,PHM业务市场潜力较大,预计公司未来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因此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亿元、2.05亿元、2.92亿元,EPS分别为1.03元、1.48元、2.11元,对应PE为39倍、27倍、19倍。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风险;技术流失风险;核心技术失密风险;成本费用上升的风险;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
中兵红箭 机械行业 2022-10-24 19.10 -- -- 24.13 26.34%
24.13 26.34%
详细
事件:公司于 10月 17日披露 2022年三季报,2022年 1-9月公司营业收入为 48.39亿元,同比下降 0.18%;归母净利润为 8.81亿元,同比增长45.21%。单看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6.36亿元,同比下降 16.84%; 归母净利润 1.79亿元,同比下降 35.87%;扣非归母净利润 1.76亿元,同比下降 33.44%。基本每股收益盈利 0.13元,同比下降 35.84%。 培育钻石产品放量,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大幅增加:2022年 Q3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27.55%,同比增长 3.3pct,环比-8.28pct;销售净利率为 10.97%,同比下降 3.25pct,环比下降 12.09pct。毛利率提升原因预计为培育钻石高毛利产品放量,导致综合盈利能力提升。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率 0.90%,同比下降 0.11pct;管理费用率 7.47%,同比增长 1.99%;研发费用率 7.06%,同比增长 3.76pct。研发费用率的提高主要系科研力度加强,研发投入增加。公司第三季度财务费率为 0.90%,同比下降 0.11%,主要系存款利息收入增加。截至 9.30日,公司在手货币资金为 50.63亿元,财务状况良好,加之研发投入增加,公司有望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 中下游市场景气度良好,静待未来业绩释放: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南钻石的主要产品包括工业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单晶及聚晶系列产品、复合材料、培育钻石、高纯石墨及制品等。近年来通过多方面创新,中南钻石实现多经济点发力,逐渐朝多元、高端、高附加值产品“集群发展”的产业链竞争发展模式转变,主导产品工业金刚石产销量及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培育钻石产品是中南钻石进军消费品领域、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产品,其净度高、色彩斑斓、单粒重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培育钻石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整体盈利水平呈现微笑曲线。上游天然及培育钻石生产毛利率约 60%,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国在全球超硬材料行业享有充分话语权。国内市场超硬材料生产企业市场份额较为稳定,其中中南钻石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保持世界第一;中游加工依赖大量人力毛利率约 10%-20%,主要集中在印度;下游零售品牌溢价加成毛利率约 60%,主要集中在美国。各环节的参与者也呈现纵向延伸趋势,生产 商设立零售品牌、品牌方布局毛坯生产。根据 GJEPC India 发布的数据,2022年 9月印度培育钻石毛坯进口额为 1.10亿美元,同比增长 8.28%。 切割和抛光钻石出口额为 21.35亿美元,同比增长 11.97%,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年底伴随欧美感恩节、黑色星期五购物节以及圣诞节等消费旺季到来,中下游市场备货需求提升,或将进一步促进上游业绩增长。 创新驱动公司发展,超硬材料领域优势稳固:在培育钻领域,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南钻石注重科技创新,深耕超硬材料,在报告期内建成了总投资为1.32亿元的超硬材料合成技术与设备、质量检测及新品技术开发的研发中心。中南钻石在研发中心项目建设与投入使用期间,承担了“20-50克拉培育金刚石单晶合成技术研发”等 17项课题,突破了高温高压培育金刚石合成等 10余项关键技术,降低了工业金刚石、培育钻石等产品成本,巩固了公司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2022年 9月 15日,公司拟投资 5.2亿元进行工业金刚石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产线改造有望提升公司工业金刚石和培育钻石生产效率和切换效率:工业金刚石和培育钻石的生产过程同用一套六面顶压机设备,目前行业主流为 650和 850型号的设备,此次产线改造有望提升工业金刚石和培育钻石的生产效率产能,同时培育钻石和工业金刚石之间的生产切换效率有望提升,未来经营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公司不仅着眼于布局高温高压法技术,还在报告期内完成对 CVD金刚石项目的突破:在微波等离子 CVD 设备上突破了 10克拉以上培育钻石毛坯批量制备技术。重复测试结果表明,单炉 MPCVD 设备可生长14颗 10克拉以上的单晶毛坯,生长速率 11μm/h 以上,经鉴定,颜色等级 D-E 色,净度等级 VS 以上,产品品质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公司在致力于产能扩张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持续深化公司在超硬材料领域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军工领域,公司子公司北方红阳工业有限公司于 8月 22日在官方公众号公布顺利完成某重点型号产品试制任务,随着北方红阳新型号产品落地,军工板块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 培育钻石行业景气度持续,渗透率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根据 Allied MarketResearch 发布的一份报告,2020年全球实验室培育钻石市场规模为 193亿美元,预计到 2030年将达到 499亿美元,2021年至 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9.4%。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钻石消费市场,华经产业研究指出,2021年钻石珠宝零售额较 2020年增长 25.1%,达 1,001亿元。作为拥有巨大市场基础的消费强国,中国钻石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国际市场。 根据未来智库数据,2019年中国钻石市场销售额同比+5.26%至 1289亿元,同期全球钻石市场增速为 3.95%。2014-2019年中国钻石市场销售额CAGR 达 3.53%,2018-2019年均维持 4%以上增速水平。2020年,全球实验室培育钻石在珠宝市场的渗透率仅有 6%,培育钻石市场成长空间较大,其渗透率仍处于快速提升阶段。 受益于培育钻石行业渗透率较低,在饰品领域对于天然钻石替代和新需求场景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培育钻石行业增长确定。高温高压法的技术稳定性高、生产成本较低,使得其更为适合饰品领域应用,公司在培育钻石行业处于龙头地位,技术领先、产能高、产能增长确定性强,具有明显的规模和成本优势,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扩容。 陆军弹药需求高增长,公司有望受益: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变 革加速发展,呈现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群体突破态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装备制造的产业形态和生产模式。特种装备行业的周期特点与国际军事、政治环境紧密关联。根据 FORTUNEBUSINESS INSIGHTS 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火箭和导弹市场规模为592.1亿美元。市场预计将从 2022年的 619.6亿美元增长到 2029年的 847.7亿美元。2022年随着俄乌战争的开启,全球导弹需求量将呈现增长趋势。 全球导弹交易火热,全球导弹需求高于预期。导弹作为智能弹药重要组成部分,需求持续攀升,带动智能弹药行业快速发展。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智能弹药主要用于国防和军贸出口,其中国防需求占比较高。2022年 3月,政府公布 2022全年国防开支预计将达到 1.45万亿元,同比增长 7.1%,国防开支将实现连续 28年增长,呈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反映了国防需求的稳定增长与国家战略有序实施。随着国防支出的增长,或将利好智能弹药行业发展。“十四五”期间,随着新型武器装备的快速上量和“实战化训练”的消耗加剧,预计智能弹药需求将会显著提升。2014年 3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首提“训练实战化”。此后,中央军委等又多次强调“聚焦备战打仗”“实战化训练”。“实战化”已经是目前我国事训练的指导思想。“实战化训练”将带来弹药消耗的加剧。此外,据国防部公开报道显示,上半年各战区实弹演习频次较此前进一步提升,导弹弹药消耗需求量增加。预计在“十四五”期间积极备战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战略储备需求的增加及实战化演练的消耗需求,公司所处行业景气度或将持续提升。 投 资 建 议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2年 至 2024年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91.17/113.91/139.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19/13.98/24.14亿元,EPS分别为 0.59/1.00/1.73元,对应 PE 分别为 33/19/11倍,首次给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外交关系变化的风险;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风险;产品毛利率下滑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2-10-21 263.52 -- -- 283.02 7.40%
306.13 16.17%
详细
事件: 10 月9 日公司发布2022 年9 月产销快报,新能源汽车总产量204,893辆,同比增长188.12%,环比增长16.80%。新能源汽车总销量201,259 辆,同比增长183.07%,环比增长15.06%。其中乘用车总产量204,607 辆,总销量200,973 辆;商用车总产量286 辆,总销量286 辆。 单月产销增速双反弹,全年累计已破百万:9 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单月月销量新增2.6 万辆,环比增长15.06%,远高于8 月的销量环比增速(7.62%)。9 月产量环比增长16.80%,也远高于8 月的产量环比增速(7.38%)。主要因为9 月通常是汽车销售旺季,且每逢季末销售端会有考核冲量,经销商进车任务量和库存将会增加。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94,941 辆,占比47.24%,环比增长14.83%;混动乘用车销量为106,032辆,占比52.76%,环比增长16.14%。纯电车型与混动车型的销售比例长期维持在1:1 左右。受国际争端影响,燃油价格在今年1-5 月大幅攀升后高位震荡,在此期间纯电车型的销量增速明显高于混动车型。然而随着燃油价格从6 月中旬进入下行区间,混动车型的销量增速开始逐步反超纯电车型:6-7 月和9-10 月,混动车型的销量增速高于纯电车型2 个百分点;7-8 月,混动车型的销量增速高于纯电车型超10 个百分点。说明公司目标客群的购买行为深受燃油价格震荡影响。 9 月5 日,公司2022 年第100 万台乘用车正式下线。截至9 月底,公司全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119.16 万辆,销售 118.00 万辆,同比累计增速分别为248.74%、249.56%。 王朝网系列销售领先,宋秦汉仍稳居前三:王朝网的宋家族(价格区间9.28~18.08 万元起)销量持续领先,由8 月的4.25 万辆,环比增长约9%至4.64 万辆。问世以来,宋家族系列已累计销售134 万辆,9 月宋DM 系列环比增长294.3%;秦家族(价格区间11.18~14.99 万元起)仍位居第二,月销约3.95 万辆,与8 月的持平;紧接着汉家族(21.48~32.98 万元起),由8 月的2.60 万辆,环比增长21% 至3.15 万辆,其中汉DM 同比增长645%。而之前受到扩大召回负面新闻影响的唐家族(价格区间20.58~29.28万元起)的销售情况呈现好转,由8 月的1.08 万辆环比大幅增长40%至1.51 万辆,其中唐DM 同比增长536.6%。 海洋网9 月的销售亮点仍集中体现在海豚(价格区间10.28 – 13.08 万元起),月销2.50 万辆,与8 月基本持平。全年累计销售约15 万辆,同比增长731.9%;年内重磅新车型海豹(价格区间20.98-28.68 万元起),月销不足万辆(0.75 万辆)。一方面是因其销售价格区间在公司整体产品矩阵中处于高位,实际产品力尚待市场验证;一方面是因其刚上市2 个月,相关产线产能还在爬坡过程中,不少潜在消费者仍处于观望态势。 坚持磷酸铁锂路线,积极布局动力电池上游资源:9 月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为8.61GWh,环比增长14.04%,同比增长105%。而8 月装机总量环比增长仅为3.57%。侧面反映公司在保证自身新能源汽车生产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外供电池的能力正在显著提升。 近日公司实际控制人王传福董事长在公开场合表示由于我国已探明的钴和镍的储量无法满足全面电动化需求,坚持选择磷酸铁锂电池路线更符合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重点环节稳定安全的需求。9 月21 日,公司作为大股东与宜春矿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宜春比亚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 亿元人民币,该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矿产资源开采和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等。宜春拥有世界最大的锂云母矿之一,已吸引包括赣锋锂业、宁德时代及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行业重量级企业落户当地。此次公司在宜春主动布局矿业开采业务,也是因为当下锂价高企(从2021 年10 月的10 万元/吨,飙升至2022 年9 月的50 万元/吨),必须从动力电池制造的材料源头入手控制成本,提高单车净利润。 9 月30 日,公司与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由四川路桥的控股股东蜀道集团承诺在行使非独立董事提名权时应当提名1名由公司推选的人员,并促使其担任四川路桥的非独立董事。而公司承诺通过二级市场购买金额不低于 5,000 万元人民币的四川路桥股票,并自最后一笔购买完成之日起 36 个月内不减持。四川路桥及其控股股东现有会东大黑山磷矿、马边老河坝磷矿等矿产项目。并且四川路桥作为四川蜀道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在股权穿透后对四川新锂想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间接有重大影响。该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锂电池及其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因此公司与四川路桥及其控股股东的战略合作有利于加强公司动力电池业务板块上游资源保障,加快公司多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产能布局,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出海布局有的放矢,逐个击破:9 月公司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 7,736辆,环比大增51.92%,高于8 月的环比增速(26.48%)25 个百分点。欧洲区域,公司召开了新能源乘用车欧洲线上发布会,推出包括汉(德国售价7.2 万欧元)、唐(德国售价7.2 万欧元)及元 PLUS(德国售价3.8 万欧元)三款车型。目前特斯拉Model3 与ModelY 在德国售价分别为4.99万欧元和5.39 万欧元;吉利沃尔沃极星Polestar3 在德国售价为8.86 万欧元。该定价结构体现公司在欧洲市场的产品切入主力定位于经济适用型和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消费市场,三款车型的欧洲定价如按现有汇率计算均 高于其国内售价约50%。 亚洲区域,公司海外乘用车工厂建设计划落地泰国,已正式签署土地认购及建厂相关协议。作为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和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泰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在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电网、新能源汽车减税等多项政策的激励下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引力。 中东区域,公司宣布与约旦领先的汽车经销商集团 Bustami & SahebTrading Company 达成合作,将共同为当地提供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与海外优秀经销商合作有利于公司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更好地与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接轨,并在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当地的各项法律法规,有效压缩自身在销售、售后人员培训和场地运营等方面的固定成本。 投资建议: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交通出行体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公司宣布自 2022 年 3 月起停产燃油车,意味着公司今后将高度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在新能源车赛道发力。今年年底新能源补贴取消导致的购车成本上升有望被明年初公司在原材料端更为强势的议价能力抵消。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99 亿元、104.24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80 倍、74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即将退出,年底交付压力较大,燃油下个下行而锂价高企叠加宏观经济下行,恐难通过再次涨价将成本增项转移至终端消费者,新能源车车型迭代升级较快、赛道竞争激烈、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
捷强装备 机械行业 2022-10-21 35.87 -- -- 36.31 1.23%
40.08 11.74%
详细
产业布局实施顺利,产品系列多元化成功,各类业务收入占比相对均衡,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预计未来盈利具备增长基础:2021年,公司实现总收入1.98亿元,同比-26.19%;实现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69.03%。 2021年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大幅度下滑,主要系社会经济环境、疫情、订购计划变化以及研发、管理等各项费用投入增加的影响。公司2021年以业务布局,打牢基础,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预计公司未来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将稳步增长,主要与宏观政策刺激、行业信息利好、产业布局实施顺利,以及未来或将完成收购卡迪诺科技公司有关。2021年经营的产品较2020年增加多项,其中包括核核辐射监测设备和生物检测设备,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0.00%和10.80%,从而作为主要业务的液压传动及控制系统的收入占比大幅度下降。2022年H1核辐射检测设备业务在公司营收中占比继续上升,且公司各项业务分类更加细化,不断向产品多元化发展。因此,经过产业布局,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不再是单一的以洗消装备核心部件配套液压传动及控制系统为主,确实做到了产品系列多元化。由此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25.00%;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27.60%。 行业准入和核心技术壁垒高,多年深耕夯实基础,增强核心技术优势,持续推进募投基地建设:核生化行业需求迫切,市场准入要求高,技术壁垒高。捷强装备具备相关准入资质,是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核心技术壁垒高,产品应用面广,产品应用于军队、环保、医疗和核工业等上下游系统、科研院所等领域。自成立以来,研发投入逐年递增,研发费用占比高。近几年收购的多家子公司,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和研发中心,利用其在核检测和生物检测领域成熟的技术、强劲的研发能力加强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并且,公司募投基地逐步完成,其中包含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2021年公司启动军民两用制造中心(绵阳)基地项目建设,截至2022年6月30日,捷强装备军民两用制造中心(绵阳)一期项目已完成立项备案,瑞莱斯、捷锐特和久强智能将陆续入驻。随着生产场地的逐步建成与即将投入使用,公司生产能力或将得到保障,未来的生产规模和营收有望提升。 核防护及核监测装备十四五发展加快,公司收购多家子公司,利用子公司各方面优势,积极布局全产业链:十四五规划的政策推进,军工行业发展加强,公司的军方产品订单占比重,未来订单规模有望提高。公司收购控股产业相关多家子公司,持续布局产业链,拓宽产品系列和收入来源。 2021年,捷强装备先后收购了北京弘进久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仁机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借助两家公司在各自领域的产品、技术等多方面优势和市场渠道资源,增加业务种类和收入来源。并且,国内还没有以生物安全保障装备为主的军工集团或地方军工企业,该领域是军工企业布局的真空地带。捷强装备收购北京弘进久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其各方面的优势和资源,使得其在该领域有较大的竞争空间。 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助力公司未来发展:2022年5月12日,公司通过拟收购卡迪诺科技公司的预案,是公司加强核辐射监测领域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卡迪诺科技是一家从事核辐射测量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技术推广,核辐射测量仪器维护及维修的民营企业,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和净利润6,555.71万元。卡迪诺科技产品系列丰富,核心技术成熟,下游客户除军方外,涵盖民用企业,有助于捷强装备提高研发、生产等多方面的竞争力,完善产品序列,拓展民品市场,从而公司的核检测业务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培育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结合卡迪诺科技的经营情况、财务数据和发展前景,我们预测如果公司在2023年顺利收购卡迪诺科技,公司2023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2亿元和0.95亿元。 投资建议:宏观层面,预计十四五期间国防预算和军工行业发展均有提高,对核生化安全行业的加强重视也将提高对核生化安全装备的需求,未来公司各大业务的市场需求广阔。公司层面,公司作为行业内领军企业,技术储备丰厚,近两年产业布局逐步完善,产品系列丰富,生产力所需场所逐步建成。综合而言,公司各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加强,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明显提升。此外,2022年5月,捷强装备通过了收购卡迪诺科技公司的预案,该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收入较为稳定,净利润增长明显,在技术、产品系列和销售渠道等方面均可以优化捷强装备的未来发展。成功完成收购卡迪诺的工作之后,捷强装备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会相较于未收购之前会有非常大的提升,因此首次上调给予“买入”评级。若不考虑资产重组,预计公司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0亿元、0.53亿元、0.74亿元;EPS分别为0.40元、0.53元、0.62元;PE分别为92倍、69倍、59倍。若公司于2023年顺利完成收购卡迪诺,预计公司2023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2亿元和0.95亿元。 风险提示:核工业产业政策变化风险;技术更新迭代、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业务经营季节性波动风险;成本费用增加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成本费用增加风险;收购卡迪诺不能顺利完成的风险。
北斗星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9-23 29.80 -- -- 32.45 8.89%
32.45 8.89%
详细
事件:公司于 2022年 7月 26日发布 2022年中报,2022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15.11亿元,同比增长-22.99%;归母净利润为 0.89亿元,同比增-20.7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57亿元,同比增长-35.20%。基本每股收益盈利 0.18元,去年同期为 0.22元。 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公司上半年业绩整体小幅下降: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涵盖卫星导航、陶瓷元器件和汽车智能网联三个行业领域,主营业务分类包括芯片及数据服务、导航产品、陶瓷元器件、汽车电子。 2022年 H1,公司实现收入 15.11亿元,同比下降 23%,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2021年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处置了德国 in-tech,银河微波和云通三家控股子公司,剔除并表因素,收入增长约为 3.1%。分产品来看,2022年 H1公司芯片及数据服务业务实现营收 4.02亿元,同比增长 16.4%,主要系公司基于 22nm 工艺 N4芯片的高精度模组实现批量出货并成为主力产品,面向手机、平板应用的消费类市场实现规模出货,下一代更低功耗的芯片顺利推进;公司导航产品业务实现收入 3.05亿元,同比下降 31.4%,剔除并表因素影响后下降 18.4%,主要系疫情原因影响造成标准精度天线收入下降 29%;公司陶瓷元器件业务实现收入 7,488万元,同比下降 6.76%,主要系公司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产品交付无法按期完成,部分新项目导入周期延后;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实现收入 7.29亿元,同比下降 33%,剔除并表因素影响后收入增长 9.5%,主要系新产品获得市场重大突破,且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近年来,国家通过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推动北斗产业的发展,且公司积极推动产品应用市场的多元化。整体来看,公司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各产品细分领域有望拓展消费市场。 公司注重研发投入,行业头部企业地位稳固,22nm 芯片实现批量出货: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涵盖卫星导航、陶瓷元器件和汽车智能网联三个行业领域,主营业务分类包括芯片及数据服务、导航产品、陶瓷元器件、汽车电子。芯片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在国内处于领先的地位。目前公司芯片产品种类多样,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无人机、自动驾驶、测量测绘、精准农业、机器人等行业应用领域。2022年上半年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提升自己 的研发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2.34亿元,占营业收入 15.49%,同比增长 18.82%。公司通过对重点业务板块和方向持续投入,加强研发条件建设,完善研发体系,引进高水平人才,推动产品和技术升级,以技术创新引领业务拓展。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主营业务卫星导航芯片产品 22nm芯片的高精度模组实现批量出货,目前已成为主力产品,新一代芯片平台形成战斗力。当前,卫星导航行业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了公司营销增长。 此外,公司面向手机、平板应用的消费类市场实现规模出货,下一代更低功耗的芯片顺利推进。芯片保供有重大进展,这也为公司下半年的业务增长奠定基础。随着公司产能提升以及行业景气度持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预计未来公司的芯片产品营收或将有较大的增长。 公司积极开展募投,巩固行业护城河: 近年来,公司为满足客户高质量需求,紧抓国产化替代机遇,积极扩大产能,提高智能制造水平,积极开展募投项目。2022年上半年报告期内,公司此前的募投项目已取得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佳利电子依托于三期募投建设,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完成工艺改善近百项,连续二年获得头部客户优秀质量协助奖,具备了向消费类市场进军的产能基础。2022年 8月,据公告,公司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 113,500.00万元,募集资金主要拟用于芯片研发和研发条件建设项目。其中,拟使用约 3.67亿元用于公司全资子公司和芯星通的芯片研制和产业化项目。和芯星通自成立以来已先后研制开发出十余款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芯片等产品,芯片制程工艺沿着 90nm、55nm、40nm、28nm、22nm 等更高制程节点演进,代表了行业内的领先水平。此次募投是顺应国家综合 PNT 体系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全方位满足下游市场尤其自动驾驶领域对高精度功能安全级定位芯片的日益增长的需求。预计此次募投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卫星导航基础器件领域的技术护城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回购股份,积极开展股权激励:2022年3月7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 过,使用自有资金人民币不低于 1.5亿元(含本数)不超过 2亿元(含本数),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公司股份,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 50元/股,回购股份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2022年 5月 25日,公司发布股权激励公告,拟授予管理骨干和核心技术人员限制性股票数量565.00万股。 2022年 6月 6日,公司通过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公司股份 5,018,178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 0.98%。报告期内,公司进行了两次股票回购,展现出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且公司积极开展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吸收和保留人才,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投 资 建 议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2年 至 2024年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47.36/61.10/81.8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1/3.70/5.10亿元,EPS 分别为 0.53/0.72/0.85元,对应 PE 分别为 56/41/35倍,首次给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疫情形势反复;毛利率下滑; 核心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东华测试 计算机行业 2022-09-12 35.00 -- -- 42.50 21.43%
44.40 26.8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40亿元,同比+36.84%,实现归母净利润 0.27亿元,同比+73.5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25亿元,同比+69.90%。 业绩维持高增长,成长逻辑不断兑现:上半年公司业绩维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其主要原因系市场国产化需求增加,公司产品技术领先,销售订单持续增长所致。分业务看: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实现营收 0.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1.93%,毛利率为 68.20%,同比上涨 0.53pct;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实现营收 0.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1.94%,毛利率为 66.12,同比上涨 0.52pct。 费用率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期间销售费用率为 43.60%,较去年同期下降 5.38pct;销售费用率为 14.41%(同比-3.32pct);管理费用率为 18.27%(同比-0.95pct),上半年管理费用支出同比增长 30.05%,其中主要原因系股权激励成本摊销所致;财务费用率为-0.21%(同比+0.02pct);研发费用率为 11.13%(同比-1.12pct)。 在线监测业务高速发展,看好 PHM 业务未来发展潜力:随着国家新基建建设和工业物联网的推进,监测仪器作为必不可少的建设基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技术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公司大力发展基于 PHM(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设备维保平台,对设备进行全周期管理,通过建立故障信息库开发能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自动化机器"医生。公司利用智能传感、云计算、大数据、5G 等新技术,对桥梁、大型建筑、水利工程、港口机械、重大装备等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安全评估和健康管理,为大国工程及国之重器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东昊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将设备状态感知系统、健康预测模型与 IT 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工业设备 PHM 系统,实现了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设备大数据管理、设备云平台管理。全资子公司上海东昊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上半年实 现营业收入 1703.67万元,同比增长 18%。 电化学工作站前景广阔,有望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东华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依托母公司在测试技术及应用领域的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专注于电化学工作站的研发、生产和电化学运用研究。当前我国不断增加对新能源行业的投入,因此在锂电池、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测试、储能安全测试等方面的需求逐步增加。但是市场上高质量电化学工作站依然多数依赖进口,目前国产产品在国内市场所占的份额较小。未来随着科研投入加大,国产电化学设备的生产工艺、仪器性能将会有较大的进步,国内教研机构及企业的仪器购置与使用成本也能大大降低,长期来看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 公司的电化学工作站产品通过测量组成的电化学电池待测物溶液所产生的电特性而进行分析,具备 nafion 膜离子电导率测试、双极板腐蚀测试、催化剂性能测试、氧还原测试、析氢测试、I-V 曲线测试、单体电池阻抗测试、燃料电池堆动态阻抗测试等上百种测试功能,是电化学分析测试、腐蚀过程分析、新能源电池性能分析等方面化学反应过程研究必不可少的智能测试分析科学仪器。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作为传统力学测试领域龙头,叠加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化学工作站,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开辟新能源领域发展,打造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以及在线监测业务高速发展,PHM 业务市场潜力较大,预计公司未来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因此维持“买入”评级,预计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2亿元、2.05亿元、2.92亿元,EPS 分别为 1.03元、1.48元、2.11元,对应 PE 为 34倍、23倍、16倍。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风险;技术流失风险;核心技术失密风险;成本费用上升的风险;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
豪森股份 2022-09-07 29.63 -- -- 31.56 6.51%
31.56 6.51%
详细
事件:8 月10 日公司发布半年度报告,公司2022 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7.89 亿元,同比增长43.08%;归母净利润为0.58 亿元,同比增长176.12%。 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提升,研发成果显著,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上半年,由于公司报告期内项目确认金额大幅增加,并通过降本增效有效提高产品毛利率和降低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较上年同比增长176.12%;销售毛利率为26.30%,销售净利率为7.35%,同比增长2.23pct、3.56pct。公司在研发方面具有成熟的体系,目前具有智能柔性装配单元技术、MES 信息系统、在线测量测试技术、多机型机器人柔性拧紧技术等多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能够满足客户在产线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需求。截止至2022 年6 月30 日,公司上半年新增获得授权专利18 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5 件,研发费用为0.47 亿元,同比增长10.04%,研发费用率为5.96%。期间费用方面,公司控费效果基本稳定,2022 年上半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为0.15、0.55、0.20亿元,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0%、6.97%、2.53%,同比变化-0.64pct、-1.18pct、+0.36pct。 受益于汽车行业回暖,公司各项订单金额高速增长: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智能制造技术持续提升。汽车智能装备制造是公司的主要应用市场行业,今年3 月份以来,受局部疫情影响,3-5 月份汽车市场呈明显下降趋势,6 月开始回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 年6 月,汽车行业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3.8%,其中,新能源汽车2022 年上半年产销量分别完成266.1 万辆和260.0 万辆,同比均增长120%,市场占有率达21.6%。受益于行业趋势,截止至2022年6 月30 日,公司项目金额超过500 万元的在手订单共计36.34 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订单金额为20.06 亿元。报告期内新签订单12.65 亿元,同比增长101.69%,新能源汽车领域新签订单为10.04 亿元,同比增长216.21%。 募投项目持续推进,新能源智能生产线有巨大发展空间:2020 年末,公司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4.64 亿元用于建设新能源汽车用智能装备生产线建设项目,1.01 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专项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截止至报告期,公司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和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在手订单金额分别为0.96 亿元和5.04 亿元。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订单数规模较小主要是由于下游行业处于发展初期,若未来行业快速崛起,公司将占据巨大优势。中报披露,公司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已经获得了越南ViFast 等大客户的大额订单,但目前仍然没有完全打开国内市场,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是一家提供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设备集成供应商,主要从事智能生产线的规划、研发、设计、装配、调试集成、销售、服务和交钥匙工程等。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根据年报中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未来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将以1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给公司带来业绩发展空间。同时公司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生产制造软件产品与配套业务服务,有利于留住客户,同步保证业绩稳定,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71、2.27、3.08 亿元,EPS 为1.33、1.77、2.41 元,P/E 为22、17、12 倍。 风险提示:技术更新迭代风险;技术人才流失与技术泄密的风险;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的风险;下游行业和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下游行业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风险。
杰瑞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9-07 38.85 -- -- 39.46 1.57%
39.46 1.57%
详细
事件:8月10日公司发布半年度报告,截止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45.6亿元,同比增长24.28%;归母净利润为9.83亿元,同比增长28.79%。 油气装备业绩快速增长,盈利水平较上季度增长明显: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截止至目前销售毛利率及销售净利率为34.37%和21.83%,较上年同期分别变化-3.19pct、0.69pct。与一季度末相比,分别增长3.87、9.86个百分点。分业务来看,油气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收入39.35亿元,同比增长37.17%,毛利率为34.57%;维修改造及配件销售收入4.58亿元,同比降低16.52%,毛利率为35.18%。油气装备制造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重达到86.28%,较上年同期增长7.99个百分点。研发方面,公司2022年上半年研发支出共计1.34亿元,同比增长7.80%,研发费用率为2.94%。 作为一个注重技术创新的公司,报告期内,公司共新增授权专利341件,其中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5件(含美国授权专利6件),新增软件著作权5件,新增商标权17件。费用方面,公司控费效果较好,2022年上半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32%/3.88%/-4.14%,较上年同期变动0.53pct/-0.29pct/-3.62pct。 公司抓住国际油气市场机会,订单积极发力,推动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上半年,俄乌战争引起的油价攀升刷新了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上半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104.60美元/桶,同比增长60.3%。同时,我国能源局于2022年3月发布了助力落实“十四五规划”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压实年度勘探开发投资、工作量,加快油气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积极做好四川盆地页岩气田稳产增产,推动页岩油尽快实现规模化效益开发。公司抓住机遇,积极争取订单、投入生产、保证交付,公司钻完井设备、油田技术服务、油田开发服务、油田工程服务等业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截止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获取新签订单71.51亿元,同比增长35.89%,在手订单共计106.16亿元。其中,公司在海外市场与美国签订的2套涡轮压裂设备订单已顺利交付,并签署一套新的涡轮压裂设备订单。 布局新能源产业项目,把握市场机遇,为业绩增长打基础:为进入新能源领域。遵循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部署,公司在甘肃天水实施10万吨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与嘉庚创新实验室赵金保团队合作在福建厦门等地实施1.8万吨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项目。报告期内,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仍处于建设状态中。 投资建议: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集运输送等,目前在手订单充足,海内外市场均有涉猎。与此同时,大部分产品线均处于油气行业的上、中游市场,利于建立一体化营销体系,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9亿元、26.58亿元、32.05亿元,EPS分别为2.21、2.78、3.35元,对应PE为17、14、11倍。 风险提示:原油天然气价格下跌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低碳能源体系的发展对行业发展的风险;海外收入面临部分国家危机、汇率变动的风险;境外法律、政策风险;新冠病毒疫情风险;公司产业部分转型失败的风险;俄乌冲突对公司俄罗斯业务开展造成不确定的风险。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9-07 268.77 -- -- 286.69 6.67%
286.69 6.67%
详细
事件: 9 月2 日公司发布2022 年8 月产销快报,新能源汽车总产量175,418辆,同比增长180.23%,环比增长7.38%。新能源汽车总销量174,915 辆,同比增长184.84%,环比增长7.62%。其中乘用车总产量174,480 辆,总销量173,977 辆;商用车总产量938 辆,总销量938 辆。 淡季突围,八月销售不改增长本色:每年的6、7、8 月是汽车销售的传统淡季,除今年6 月因疫情骤然缓解而承接了4-5 月积压的大量订单,7-8月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均大于50%,位于荣枯线之上,说明汽车流通行业仍处于不景气区间。与7 月相比,公司8 月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虽再创历史新高,但单月月销量仅新增1.2 万辆,不足上月单月新增量2.8万辆的50%。不仅如此,8 月总销量环比增长不到10%,远低于6 月、7月分别高达16.61%、21.26%的环比增长率。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82,678 辆,占比47.52%,环比增长2.08%;混动乘用车销量为91,299 辆,占比52.48%,环比增长12.41%。纯电车型与混动车型的销量比例长期维持在1:1 左右。9 月、10 月本是汽车销售的传统旺季,但全国各地正深受疫情扰动因素影响,包括深圳、成都等新能源汽车消费重点城市。且公司目前在手订单较多,新车生产排期约3 个月起,在今年年底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退出的背景下,恐有部分消费者会因无法保证在年内提车而暂缓购置计划。 王朝网系列持续领先,腾势闪亮揭幕:王朝网的宋家族(价格区间9.28~18.08 万元起)销量持续领先,由7 月的3.86 万辆环比增长约10%,至4.25 万辆;秦家族(价格区间11.18~14.99 万元起)仍然位居第二,由7 月的3.41 万辆略增至3.95 万辆,环比增长近16%;紧接着汉家族(21.48~32.98 万元起),2.60 万辆,与6、7 月销量基本持平。而受到扩大召回负面新闻影响的唐家族(价格区间20.58~29.28 万元起)销售情况仍然相对较弱,略低于上月的1.18 万辆,为1.08 万辆。海洋网7 月销售亮点仍主要体现在海豚(价格区间10.28 – 13.08 万元起),月销2.35 万辆,环比增长率由7 月的102.40%大幅下降至11.90%,累计销售超13 万辆。 高端MPV 车型腾势D9 在8 月中旬正式上市,预售2 个月订单突破3 万台。预计2022 年年底,腾势将进驻全国 117 城,约 270 家门店。公司未来计划将会推出如“海狮”、“海鸥”等新车型,扩充产品系列,进一步提升公司影响力。 动力电池业务崭露头角,逐步向外拓展:8 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为7.55GWh,环比增长3.57%,同比增长114.49%。8 月25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61 批)公示丰田一汽申报的2 款全新中型纯电动轿车将使用弗迪电池。丰田在世界汽车500 强企业中名列前茅,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中也有多项成功投资记录,如早期的特斯拉和我国无人驾驶技术&服务提供商小马智行。因此,丰田新车型选择使用弗迪电池是对公司动力电池技术和产能的双重肯定。 公司计划通过在动力电池领域产能的快速扩张建立起领先的规模优势,最终形成成本优势,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并有望实现大规模外供,促进行业共同繁荣,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突破口。 与当地优秀经销商合作,出海步伐稳健:公司8 月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 5,092 辆,环比增长26.48%。8 月1 日,公司宣布与欧洲经销商集团Hedi Mobility 合作,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8 月8日,公司与泰国新能源汽车经销商RêVER Automotive 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正式进入泰国乘用车市场。与海外优秀经销商合作有利于公司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更好地与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接轨,并在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当地的各项法律法规,有效压缩自身在销售、售后人员培训和场地运营等方面的固定成本。 投资建议: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交通出行体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公司宣布自 2022 年 3 月起停产燃油车,意味着公司今后将高度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在新能源车赛道发力。今年年底新能源补贴取消导致的购车成本上升有望被明年初公司在原材料端更为强势的议价能力抵消。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99 亿元、104.24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86 倍、79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车型迭代升级较快、赛道竞争激烈、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产品召回售后服务质量待考验、高端市场产品力待考察。
硅宝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09-05 17.86 -- -- 18.98 6.27%
18.98 6.27%
详细
公司是有机硅材料领域的老牌高新技术企业:深耕有机硅行业23 年,拥有4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国际一流的研发体系和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多款产品成功解决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在高端领域实现对国外进口品牌的替代,多年积累下的技术、品牌、渠道优势,让硅宝稳居中国有机硅密封胶行业的龙头地位。公司产能储备充足,目前有四大在建项目,全部项目投产后公司整体产能有望突破25 万吨/年。 有机硅密封胶:建筑胶龙头确立,工业胶接力增长。1)原材料压力减缓,盈利反转可期:密封胶的盈利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从去年年末以来,有机硅行业在新产能投放下供给格局转变,行情迅速降温,价格较6 万元/吨的最高位大幅下滑至目前1.98 万元/吨的水平,产品盈利能力得到逐步改善;2)建筑胶龙头地位凸显:有机硅密封胶行业集中度较低,且产能集中于传统建筑领域的中低端产品,2021年公司建筑胶出货11.17 万吨,估算建筑胶市占率超11%,行业龙头地位愈发体现,叠加显著的规模、品牌、渠道优势,建筑胶市占率与收入有望持续攀升;3)工业胶持续领先:公司具备定制化开发的技术能力,倍受中高端客户青睐,“电子电力胶进口替代、新能源用胶绑定大厂”路径明确,已成为华为、中兴、比亚迪、宁德时代、隆基、正泰等知名客户的供应商,动力电池胶与光伏胶两大新能源产品蓄势待发,未来有望搭上下游巨头们的“东风”继续乘风破浪;4)工艺设备领先,大步扩产打破产能束缚:公司竞争优势显著,出货节奏顺畅,近两年产能利用率均超100%,今年年底硅宝密封胶设计产能将达18 万吨/年,且工业胶产能占比将显著提高,公司还具备自主设计、制造专用设备的能力,自主研发的设备已应用到新产线中,叠加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控制系统,规模化为硅宝带来的成本优势将愈发明显。 硅碳负极:锂电高续航需求旺盛,石墨负极天花板已现,理论比容量极限更高的硅碳负极技术路线逐渐成熟,供需共振下产业化落地近在咫尺。公司于2019 年建成50 吨/年硅碳负极中试生产线,历经2 年与下游客户进行送样、测试,成功积累下客户的认可与大规模量产能力。2021年设立全资子公司眉山新能源开展5 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第一期产能有望在2024 年投产释放,为公司业绩打开新的增长极。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4.68 亿元、42.46 亿元和54.48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2 亿元、4.92 亿元、6.86 亿元,同比增长35.38%、35.81%、39.43%。对应EPS 分别为0.93、1.26、1.75,当前股价(2022 年9 月2 日收盘价)对应的PE 倍数分别为20X、15X、10X,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产销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在建项目扩产不及预期等风险。
欣旺达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05 26.96 -- -- 28.75 6.64%
28.75 6.6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18亿元,同比增长38.49%;实现归母净利润3.72亿元,同比下降39.7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11%。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97亿元,同比增加41.88%,实现归母净利润2.77亿元,同比下降43.2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146.29%。 动力电池业务增长迅速,毛利率改善明显: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司产能释放规模效应显现,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631.92%,同期毛利率为8.76%,同比增加2.37pct。SNEResearch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合计3GWh,同比增长651%,市占份额为2%,排名第9位。公司已获得东风柳汽、东风、吉利、上汽、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广汽等多家车企车型项目的定点函,并与雷诺、日产、易捷特等国内外众多知名汽车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已通过布局上下游原材料以及建立与终端客户形成价格联动机制等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公司动力电池产品体系完善,聚焦方形铝壳电池,覆盖了BEV、HEV、48V等市场,公司在快充领域提供的BEV快充2C及超级快充4C电池产品,可适配800V高压及400V系统,已获得多家头部客户的定点车型。 动力电池子公司EVB获增资:8月25日公司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欣旺达惠州新能源有限公司及天津和谐海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22家外部投资者拟对欣旺达汽车电池进行增资49.2亿元,投资者包括知名车企英飞尼迪等,有益于公司客户拓展及产业链布局。增资完成后,公司全资子公司惠州新能源持有欣旺达汽车电池的股权比例由56.64%变更为50.00%。此次增资表明市场信心,有助于公司汽车动力电池业务的发展,提升公司未来的整体盈利水平。 储能业务快速放量,持续增长可期:2022年上半年公司储能业务实现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70.39%,同期毛利为18.57%,同比下降5.86pct。GGII预计便携式、户用家储和电力储能锂电池出货规模均有望实现1~3倍增长,发展前景广阔。公司储能应用场景包括数据中心和通信电源领域、家庭储能领域、电力储能领域、智慧能源领域等,今年已实现储能相关产品量产及交付。笔电业务表现亮眼,市占有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公司消费类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1.38%。同期毛利率为15.78%,同比下降1.51pct。在上半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承压的情况下,公司笔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45.86%。公司目前笔电市占份额较低,随着行业的渗透率及占有率,未来笔电业务将成为消费类电池业务重要增长点。公司智能硬件业务实现收入26.08亿元,同比增长34.78%,毛利率7.89%,同比降低2.53pct。公司精密结构件业务实现收入12.74亿元,同比增长12.61%,毛利率同比增长3.02pct至21.16%。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4.84/564.41/662.83亿元,同比增长29.78%/16.41%/17.4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8/22.92/28.48亿元,对应PE为42/20/16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产能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国投电力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09-05 11.43 -- -- 11.83 3.50%
11.83 3.5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26.94亿元,同比增长17.65%;实现归母净利润23.48亿元,同比增长0.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76亿元,同比增长3.18%。EPS(稀释)0.3022元/股,同比下降5.27个pct;ROE(加权)4.8%,同比下降0.41个pct。毛利率为37.14%,同比下降2.39个pct;净利率为18.99%,同比下降2.72个pct。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总资产2462.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32亿元;资产负债率63.69%,较上年末增长0.17个pct。 雅中两杨电站产能逐步释放,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5.54%2022年二季度发电量36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9%,环比增长13.56%;1-6月公司境内控股企业发电量681.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5%。其中,水电发电量分别为429.37%,同比增长25.54%,原因系雅中两杨电站投产及雅砻江流域、大朝山水电站来水偏丰影响;火电发电量为218.0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2.31%,原因系部分火电所在区域雨水偏丰和社会用电量降低影响。同时由于入炉煤价同比增高导致成本大幅增加,火电板块依旧承压;风电发电量24.8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87%,原因系受风资源状况影响;光伏发电电量9.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5%,原因系光伏装机量增加。 发用电端增速不匹配,供需偏紧有望推动四川省电价持续上涨2022年1-6月公司境内控股企业平均上网电价为0.359元/千瓦时(含税,下同),同比增长7.92%。其中水电电价为0.285元/千瓦时,同比增长3.21%;火电电价0.471元/千瓦时,同比增长26.85%;风电电价0.524元/千瓦时,同比增长5.38%;光伏发电电价0.881元/千瓦时,同比下降6.17%。 截至2021年底,四川省水电装机容量达8947.0万千瓦,占全省装机量的78%,占全省发电量的81.6%,装机结构导致水电是四川省主力发电电源;去年四川省发电量为4530亿千瓦时,用电量为3275亿千瓦时,全口径水电外送电量为1368亿千瓦时,外送比例高。目前四川具备经济性的水电资源基本开发完毕,随着省内和外送省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四川电力供需将逐渐偏紧,市场交易电价有望持续上涨。 加速全球清洁能源布局,已核准及在建项目储备丰富截至 2022年 6月底,公司已投产控股装机容量约为2693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约2505.25万千瓦,占总装机的 67.83%。其中火电装机1188万千瓦, 占总装机的32.17%;水电装机2128万千瓦,占总装机的57.62%;新能源装机规模稳中有升,已达377.25万千瓦,占总装机的10.21%,风电、光伏发电分别装机243、134万千瓦。2022年3月,雅砻江两河口最后一台机组投产;4月,酒泉新能源北七风电B 区机组投产,分别为水电和新能源装机带来50、20万千瓦的增量。 目前公司国内拟在建项目有: (1)雅砻江卡拉水电站102万千瓦(于7月29日开工); (2)雅砻江两河口水光互补柯拉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于7月8日开工); (3)广西钦州三期132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规划共4台66万千瓦,预计2023年11月实现1号机组投产,2024年2月实现2号机组投产)。公司国外在建项目有: (1)印尼巴塘水电站51万千瓦(于1月开工); (2)英国北海108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取得英政府15年差价合约,预计于下半年开工建设。 2022年以来,公司新取得472.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开发指标和6座抽水蓄能电站开发权,新完成新能源核准(备案)装机规模达629.5万千瓦。其中包括: (1)新疆4个新能源项目共187.5万千瓦备案; (2)甘肃酒泉,阿克塞75万千瓦光热光伏大基地项目获得开发权并完成核准; (3)在云南、广西、贵州、天津、浙江、湖北等地新取得110万千瓦新能源开发指标和6座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权,并完成新能源项目核准(备案)装机规模267万千瓦。此外,公司舟山2×745MW 级燃气发电项目于2022年7月25日获得浙江省发改委核准,拟于浙江省舟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建设2台目前世界最先进的H 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也是浙江省“十四五”期间第一个获得核准的燃气发电项目。公司在“十四五”期间规划装机容量将达50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约为72%,在发展水火及新能源的同时,公司也将持续拓展以抽水蓄能、储能、氢能为主的新产业。 两杨核准电价待落地,两河口水库按期蓄水,业绩弹性有望增加根据公司投资者问答,两河口投产至今执行临时电价机制,即平水期(5月、11月)上网电价暂按0.3766元/千瓦时执行,枯水期(1-4月、12月)电价上浮24.5%,丰水期(6-10月)电价下浮24%,因其是具备多年调节能力的大型水电站、龙头水库,需要一定的电价核准周期。目前两河口的蓄水工作按计划进行,预计于2023年汛期后达到正常蓄水位2865m(蓄满),届时可完全发挥水库多年调节作用,可在丰水期增加蓄水,在枯水期通过水库调节增加发电量,同时享受枯水期上浮电价,其补偿效益可增加下游雅砻江梯级电站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02亿千瓦时、平枯期电量224.87亿千瓦时。此外,杨房沟水电站投产后,四川省经信厅纳入节能发电排序,下达年度优先电量计划,并未明确电价机制,目前该电站尚未进行电价结算。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53.74亿元、64.09亿元、69.46亿元,对应PE15.46x、12.97x、11.97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来水不及预期,电价下降风险,自然灾害,用电需求不及预期。
航宇科技 2022-09-05 72.50 -- -- 85.08 17.35%
94.78 30.73%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2 年8 月31 日发布2022 年中报,2022 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23 亿元,同比增长55.09%;归母净利润为0.94 亿元,同比增长51.2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86 亿元,同比增长54.25%。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67 元,同比增长13.56%。 下游市场景气度良好,公司主营业务业绩稳步增长:公司主要从事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业绩增长较快,较上年同比增长55.09%,主要系报告期内航空锻件、能源锻件收入增加所致。按下游行业细分,公司报告期内在航空领域实现营收4.62 亿元,同比增长57.72%,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75.77%,主要系国内军品市场客户的订单需求持续上升;在能源行业领域,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收0.60 亿元,同比增长224.82%,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9.84%;主要系民品市场尤其是新能源领域订单饱满;公司在其他下游行业营收保持稳定,下游市场总体呈现良好的景气度。报告期内,公司业务以境内为主,公司境内主营业务收入为4.80 亿元,同比增长50.50%,国内市场处于整体稳定增长的局面;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29 亿元,同比增长67.82%,国际市场业务持续恢复向上,开创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新局面。总体来看,公司产品在下游行业的市场需求较为旺盛,预计订单将稳步增加。 研发项目持续投入,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0.37 亿元,同比增长95.10%,研发投入总额在公司营业收入占比达5.87%,同比增长1.20%,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项目数量由上年同期 33 项增加到本期 45 项,并积极推进科研项目进度,根据研发项目需求增加研发人员配置,以及研发过程耗用材料、能耗相应增加所致。公司研发创新工作以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为导向,坚持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重视研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公司作为一家主要从事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长期的自主研发创新和技术积累,核心技术不断提升,在国内同行业内技术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在材料研究与应用技术水平方面,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变形与组织性能控制技术、低塑性材料成形表面控制技术,解决了相关的瓶颈问题,成功实现了GH4169、GH4141、718plus 等主流航空材料的稳定轧制成形,是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航空环形锻件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可能会提升产品未来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需求增加,发展空间广阔: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方面,2022 年,我国国防预算为 14,504.5 亿元,同比增长 7.1%,呈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反映了国防需求的稳定增长与国家战略有序实施;我国军机数量落后于美国和俄罗斯,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目前正处于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发展战略空军将加快我国新型战机的更新换代,将带动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增长。因此随着军机换装列装提速,再叠加发动机国产化比例不断提高,我国军用发动机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航空发动机环锻件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公司未来可能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方面,C919 于 2022 年正式进入取证交付阶段,大飞机制造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推动了航空制造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催生产业集群效应。公司作为国产商用大飞机自主发动机的环锻件核心研制单位,市场需求也逐渐提升。境外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方面,公司与多家国际主要航空发动机生产商均签订了长期协议,未来发展趋势或将保持稳健。我们认为,未来公司航空环形锻件市场需求或将不断扩大,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发布股权激励与非公开发行A 股股票,展示公司未来发展信心: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两轮股权激励公告。3 月24 日,据公司发布公告,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 200.00 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14,000 万股的1.4286%。7 月28 日,据公司发布公告,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335.67 万股,占本次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14,000 万股的2.3976%。两轮股权激励有利于保留吸收人才,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此外,据7 月28 日公告,公司向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非公开发行股票,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15,000.00 万元(含),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近年来,民用航空市场复苏,航空配套装备产业前景广阔。公司订单充沛,业务规模及营业收入增速较快,同时也产生了较多的营运资金需求。本次非公开发行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有利于解决公司主营业务的运营压力,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实际控制人增持股票也展示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有利于保障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 年至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97/22.14/31.4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9/2.63/3.68 亿元,EPS 分别为1.35/1.46/1.53 元,对应PE 分别为53/49/47 倍,维持给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能力未能匹配客户;市场竞争加剧;疫情形势反复;技术人才流失。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6/3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