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胡华如

长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070520030003,曾就职于天风证券...>>

20日
短线
11.11%
(--)
60日
中线
5.56%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多氟多 基础化工业 2023-11-13 16.10 -- -- 16.52 2.61%
16.52 2.61%
详细
事件:2023年10月27日,多氟多发布2023年三季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7.86亿元,同比下降5.49%;归母净利润为4.63亿元,同比下跌73.25%;扣非净利润为4.08亿元,同比下跌74.54%。对应公司3Q23营业收入为35.21亿元,环比上涨26.04%;归母净利润为1.94亿元,环比上涨22.60%。 公司公司3Q23盈利环比改善盈利环比改善。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总体销售毛利率为18.10%,较去年同期下降13.85pcts。公司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同比上涨26.09%;销售费用同比上涨42.41%,主要系职工薪酬等增加所致;研发费用同比上涨18.80%。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跌,净利率为6.81%,较去年同期减少12.46pcts,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碳酸锂降价及下游需求不足,导致六氟磷酸锂价格下滑,公司盈利能力受损。公司Q3净利润率环比改善,净利率为7.41%,环比上涨0.12pcts。 公司现金流有所减少。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5.32亿元,同比下降53.05%,主要系支付大宗原材料款增加所致。投资性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14.59亿元,同比增加27.96%,主要系在建项目投资进度放缓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36.84亿元,同比增加52.77%,主要系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位所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6.52亿元,同比上涨116.75%。应收账款同比上涨28.30%,应收账款周转率下跌,由2022年同期的7.87次变为5.86次。存货同比下跌19.34%,存货周转率增加,由2022年同期的3.58次变为4.19次。 公司预计全年六氟磷酸锂出货量在出货量在4-4.3万吨左右,符合市场预期万吨左右,符合市场预期。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具备6.5万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的生产能力,客户涵盖国内主流电解液厂商,并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 根据公司投资者活动记录表,公司上半年六氟磷酸锂出货量在1.6-1.7万吨之间,公司预计三、四季度各有1.2-1.3万吨之间的出货量,规划2024年六氟磷酸锂产能达到8至10万吨。我们认为,原材料碳酸锂跌价叠加下游需求偏弱,导致六氟磷酸锂价格下滑,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盈利。我们认为随着未来六氟磷酸锂行业竞争加剧,技术水平高、生产成本低的行业龙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有望在此过程中受益,六氟磷酸锂销量有望持续增加,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公司持续布局新型锂盐。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是可替代六氟磷酸锂的新型锂盐,根据GGII预测,2025年LIFSI需求量预计达到13万吨,前景较为广阔。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具备LiFSI的千吨级产能,新建1万吨LiFSI项目一期已经开工。此外,公司在二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等新型锂盐上也有布局。我们认为新型锂盐渗透率未来有望逐步提升,公司已开始持续布局,并有望在此过程中受益。 新能源电池产能加速建设,钠电池小步快跑。公司新能源电池产能布局在河南省焦作市和广西省南宁市,两地有效产能合计达8.5GWH。锂离子电池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小软包电池已经批量应用移动电源项目;圆柱电池同多家户储和移动电源客户合作开发系统,处于产品认证阶段;备电、换电产品已经批量应用通信市场和换电项目,并取得良好口碑。钠离子电池方面,根据EVTank预测,2023年年底,全行业将形成13.5GWh的钠离子电池产能;到2030年,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出货量或将达到347.0GWh。公司对钠电池及其材料体系进行布局,拥有完整的电池制造技术,且正极、负极、电解液等材料可实现部分自供。截至今年9月,公司已中标中国铁塔2023年换电用48V钠离子电池电芯关键材料及技术研发项目,与客户上汽通用五菱合作的车用钠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入选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专项。我们认为公司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度较快,且对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关键主材均有布局,随着储能市场的开拓,有望成为公司新能源电池业务新增长点。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23.07/152.37/184.5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9/11.17/14.9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1/0.94/1.25,当前股价对应的PE倍数分别为26.4X、17.3X、12.9X。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1)在碳中和背景下,全球锂电材料需求仍处于较快的增长阶段,对六氟磷酸锂、LiFSI、二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等锂盐仍有较大需求,叠加碳酸锂价格已逐步探底,利好公司未来业绩;2)公司钠离子电池步入产业化阶段,且对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关键主材均有布局,随着储能市场的开拓,有望成为公司新能源电池业务新增长点;3)随着未来六氟磷酸锂行业格局优化,LiFSI、二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等新型锂盐渗透率逐渐提升,公司作为多领域氟材料行业龙头有望从中受益,我们看好锂电材料下游需求复苏以及公司新能源电池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在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产品和技术更新风险等。
东方电热 家用电器行业 2023-11-10 5.77 -- -- 6.04 4.68%
6.04 4.68%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11.92 亿元,同比+27.2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3.93 亿元,同比+337.6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1.27 亿元,同比+53.6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2.37 亿元,同比+21.3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5.85 亿元,同比+147.6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3.09 亿元,同比+42.49%。 业绩稳健成长,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分业务板块看,前三季度,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仍是公司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占扣非净利润 75%左右,新能源汽车元器件业务继续快速增长;家用电器元器件业务保持稳定;锂电池材料业务目前仍处于市场推广和项目建设阶段。盈利能力方面,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为 22.54%,同比+1.01pct,环比-0.24pct;净利率为 33.22%,同比+23.53pct,环比+22.16pct;扣非后净利润率为 10.65%,同比+1.83pct,环比+0.17pct。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继续发力,预镀镍材料业务需求有望迎来快速增加。目前关于预镀镍材料业务的募投项目,已于 2023 年 2 月热联动试车一次性成功。并且连续退火线也完成了两次试车,分别在 9 月中旬和 10 月中旬,整体工序运行情况良好,产品质量达到预期要求,新下线的产品已经给相关的客户送样做进一步验证,部分产品也直接销售给了客户。客户拓展方面,目前前期的送样验证已经完成,其中部分客户已开始切换并导入公司的预镀镍材料,采购量也在逐步增加。当前市场用户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和碱性电池领域,我们认为,随着未来公司的验证节奏加快,以及 46 系列动力电池产品应用进度的推进,公司预镀镍产品的需求有望迎来释放。 新能源汽车 PTC 电加热器业务方面,当前该产品已是新能源汽车的标配,市场渗透率在 30%左右,比亚迪是公司新能源汽车元器件业务的第一大客户,同时公司也一直在进行客户开拓,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增长,以及公司产能不断提升,业绩有望持续稳健提升。 回购股份注销彰显公司信心。公司发布公告称,合计持股 34.67%实际控制人暨控股股东谭荣生、谭伟及谭克提议 5000 万元-1 亿元回购股份并予以注销。回购期限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方案之日起 6 个月内。股份注销后,将使得总股数减少、每股收益率提升,从而回馈长期投资人。此举展现 实控人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加热器行业龙头企业,切入新能源业务,盈利能力得到不断增强,未来有望保持营收增长,预计公司 2023 年-2025 年 EPS 分别为0.34 元、0.42 元、0.49 元;对应 PE 分别为 16 倍、13 倍、11 倍。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预镀镍产品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订单不及预期;光伏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麦迪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11-08 14.30 -- -- 14.68 2.66%
14.68 2.66%
详细
事件:2023年10月27日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50亿元,同比+70.09%;实现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628.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898.36%。2023Q3单季度实现营收1.97亿元,同比+212.74%、环比+138.14%;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1145.89%、环比+27.09%。 三费费用率提升,总资产大幅增加。2023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25%、40.54%、2.86%,三费费用率合计59.65%,同比+16.39pct;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9.24%、-25.29%,同比分别-21.7pct、-34.24pct;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6亿元,同比-3301.86%。截至Q3末,公司总资产达35.77亿元,较22Q3末+178.08%。 由于公司处于跨界经营发展前期,流动资产投入较大、多项成本费用前置,导致费用率显著提升、经营现金流净流出金额较大;由于新能源光伏新业务购置生产线、为采购上游原材料硅片所支付的预付款、存货有所增加,公司总资产规模显著扩张。 医疗信息化稳扎稳打,辅助生殖利好频出。公司以医疗信息化与辅助生殖医疗服务业务为基石,传统业务发展持续向好。医疗信息化方面,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94亿元,同比+14.3%;毛利率为80.19%,同比+3.03pct,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深耕急危重症协同救治,核心产品包括DoCare系列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和临床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三甲医院客户超800家,高端客户市场市占率超80%,细分行业龙头地位稳固。辅助生殖医疗服务业务方面,公司前三季度辅助生殖医疗服务业务取卵周期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0%,实现营收4127.52万元,同比+17.72%。当前国内各地辅助生殖补贴措施落地、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等利好政策频出,辅助生殖行业迎来加速发展。公司全资子公司玛丽医院作为拥有稀缺辅助生殖牌照的民营医院,有望受益行业发展,实现业绩增长。 光伏转型顺利推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今年以来,公司实控人变更为绵阳市安州区国资委。国资入主后,公司积极进军光伏行业,切入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布局TOPCon电池产线。(1)产能方面:公司子公司炘皓新能源与安州区政府于今年2月签订协议,计划投资18.62亿元建设年产9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截至Q3末,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实现TOPCon出货超200MW。(2)技术方面:Q3末公司的产品转换效率达到25.5%,LPCVD及PVD路线的平均良率均超90%,预计今年内目标达到98%,效率及良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3)订单方面:目前市场上TOPCon电池片仍处于供给不足状态,公司与下游客户签订的正式合同已超亿元,订单有望保持持续增长。 TOPCon静待放量,看好光伏业务量利齐升。由于光伏产能建设前期成本较高,截至Q3公司TOPCon产线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产品整体成本及维持运营所需的人工成本和必要费用相对较高,导致公司净利润水平偏低。展望Q4,公司TOPCon项目顺利爬产,预计TOPCon产能将迎来大规模释放,Q4出货超1.5GW。量产规模效应显现后,单位成本也将降至合理水平,公司有望率先享受技术转型红利,看好新业务利润弹性。 投资建议:公司实现跨界经营,传统医疗板块业务发展稳健,光伏电池业务进展顺利,有望迅速出货放量。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27亿元、34.53亿元、55.0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元、3.54亿元、4.92亿元,同比增长27.8%、725.3%、39.1%。对应EPS分别为0.14、1.16、1.61,当前股价对应的PE倍数分别为101.7X、12.3X、8.9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风险;跨界经营风险;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曼恩斯特 机械行业 2023-09-11 92.95 -- -- 92.90 -0.05%
92.90 -0.05%
详细
近日,公司发布2023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47亿元,同比增长77.2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59亿元,同比增长97.0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88.2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17.30万元,同比增长137.84%。 国产涂布模头龙头,盈利水平提升,业绩快速增长。公司产品涵盖涂布技术应用核心部件和智能装备,核心部件主要包括高精密狭缝式涂布模头、涂布模头增值与改造、螺杆泵、传感器、超声波测量设备、陶瓷螺纹元件、配件等产品,智能装备主要包括极片绝缘点胶系统、涂布浆料输送系统、智能涂布装备、智能制浆系统等产品。其中根据公司2022年的数据显示,高精密狭缝式涂布模头占公司总营收的65.57%,它是涂布机的核心部件,目前主要应用于锂电池极片的涂布工序,其工艺性能对锂电池的电池容量、内阻、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等具有关键影响;另外还可以应用于泛半导体、氢能源等领域。分产品看,截至2023H1,包括高精密狭缝式涂布模头、涂布模头增值与改造、涂布配件的核心部件实现收入为2.68亿元,同比+78.83%,毛利率为79.43%,同比+1.76pct;智能装备业务实现收入为7,576.62万元,同比+67.96%,毛利率为42.70%,同比+1.16pct。 锂电池生产所需的核心部件,国产替代趋势明显。高精密狭缝式涂布模头为锂电池生产涂布机的核心部件,涂布也是锂电池生产前段工序的核心环节,目的是将正负极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铝铜箔(正极铝箔,负极铜箔)上,对成品电池容量、安全性、一致性、寿命均有着重要意义,公司的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设备,且已具备与国外领先品牌竞争的能力,实现了进口替代,其中高精密狭缝式锂电池极片涂布模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证明1,公司主导产品高精密狭缝式锂电池极片涂布模头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市场占有率为分别为19%、21%和26%,本土企业行业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且市场占有率连续增长。 公司目前已建立用于卷材类涂布的工程技术中心,积极拓展周边新型领域的应用,如氢燃料电池电极涂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涂布、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涂布等;计划筹建用于平板类涂布的工程技术中心,积极拓展在半导体领域和显示领域等应用,推动涂布技术的发展,加强在多领域的进口替代,从而支撑业绩向上成长。 拟投资建设新一代涂布技术应用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7月13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以全资子公司淮安曼恩斯特为实施主体,在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新一代涂布技术应用的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为公司涂布技术工程中心及智能装备生产线提供相关的办公场地及实验室,该项目拟投资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5亿元。此次投资或将有效解决公司多元化规模扩张面临的区域布局难题,更好地承载公司华东区业务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新一代涂布技术领域的地位。 受到锂电池产业链降本的压力,进口替代加速,并且涂布模头应用领域众多,公司布局不同领域的涂布产品,看好发展前景。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动力电池需求也快速增长,带动国内涂布机及涂布模头市场规模增加。 随着2020-2023年锂电池进入新一轮扩产期,到2025年锂电涂布模头市场规模有望持续10%以上速度增长。GGII预测到2025年中国锂电涂布模头市场规模将达14亿元,2020-2025年CAGR为14.87%。同时在锂电池产业链降本压力的影响下,将有望进一步推动国内涂布模头国产化进程。 并且涂布技术作为工业通用技术,狭缝式涂布属于精密涂布技术,涂布模头是狭缝式涂布最核心的部件,因此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燃料电池、太阳能、半导体、PCB等,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应用场景下,涂布模头的设计要求有着独特的点,精度要求也有所差异,而公司依托在锂电行业涂布技术的积累,已经在氢燃料电池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非锂电领域其他应用场景实现了零的突破。我们认为,公司在锂电池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产品已实现进口替代,且拥有众多国内外优质的客户资源,未来将继续进行前瞻性技术项目的研发并推动产业化,赋能客户降本增效。同时公司将逐步进军不同领域,目前公司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燃料电池领域,均已成功获得销售订单。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将持续强化公司的涂布技术研发实力,加强涂布技术在各领域的产业成果转化,从而完善公司的产品布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涂布模头龙头,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及进口替代进程加速。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1亿元、5.53亿元、8.22亿元,对应PE分别为33倍、21倍、14倍。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实施效果未达预期风险、下游行业需求波动风险、技术升级及新产品研发风险,进口替代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和经济下行导致的风险。
信德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9-07 44.95 -- -- 46.23 2.85%
53.90 19.91%
详细
事件:2023年 8月 24日,信德新材发布 2023年半年报,1H23营业总收入为 3.49亿元,同比下跌 19.13%;归母净利润为 0.22亿元,同比下跌 71.99%; 扣非净利润为 0.03亿元,同比下跌 95.60%。对应公司 2Q23营业总收入为1.92亿元,环比上涨 22.13%;归母净利润为-0.06亿元,环比下滑 122.78%。 中低温负极包覆材料价格下降叠加原料、库存成本过高,公司 1H23业绩下滑。公司 1H23负极包覆材料/橡胶增塑剂/裂解萘馏分/其他板块收入分别为1.59/1.02/0.86/0.02亿,同比分别为-26.64%/32.73%/-26.90%/-91.02%,毛利率分别为 22.83%/21.52%/-8.03%/8.87%,较去年同期变化分别为-14.51/-15.58/-20.63/8.67pcts。公司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负极包覆材料下游需求减弱,中低温负极包覆材料的销售价格下降幅度较大。销售费用同比增加 62.83%,系销售人员薪酬及差旅费用增加所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5.69%;财务费用同比下降 78.96%,主要系闲置资金利息收入增加所致; 研发投入同比减少 29.04%。公司 1H23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净利率为6.30%,较去年同期减少 11.87pcts,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中低温负极包覆材料价格下降,前期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成本较高。据公司2023年半年报披露,公司根据报告期后市场价格已对中低温负极包覆材料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1997.01万元,根据公司 2023年 8月 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预计随着二季度末电池厂的逐步补库,公司三季度负极包覆材料市场需求将继续提升,主产品订单量环比呈上升趋势,我们认为订单增长,公司未来业绩有望逐步改善。 公司 1H23现金流大幅回笼。经营性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1.94亿元,同比下滑 286.19%,主要系产能提升,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增加所致。投资性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 6.23亿元,同比增加 1678.61%,系理财产品到期赎回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0.03亿元,同比增加 79.86%,系信用融资增加所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 4.58亿元,同比增长 590.15%,系理财产品到期赎回所致。应收账款同比增加 12.16%,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由 2022年同期的 4.32次变为 2.36次。存货同比增加 492.99%,存货周转率下降,由 2022年同期的 4.42次变为 1.00次。 锂电负极材料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负极包覆材料发展空间广阔,有望在 快充驱动下高速增长。锂电池负极包覆材料是锂电池负极行业上游的关键材料,因此其市场规模主要受下游锂电池负极和锂电池需求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兴起以及锂电池等产品的发展,锂电负极材料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公司 2023年半年报,2021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为 72万吨,同比增长 97.3%;2022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为 137万吨,同比增长 90.3%。未来,在双碳经济、绿色发展的驱动下,随着我国关于完善能耗双控、能耗强度管控政策的不断出台,公司预计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锂电池市场需求将持续强烈,进一步提振负极材料整体需求,从而带动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前景向好。根据公司 2023年半年报,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在 2025年和 2030年将分别达到 331.7万吨和 863.4万吨,其中90%以上将是中国企业生产。 负极包覆材料主要应用于锂电池负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性能。负极包覆材料相当于在石墨负极外表面形成缓冲层,可以显著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首冲效率、循环寿命、环保性及安全性等综合性能。 在“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以锂电池为代表的能源存储技术作为推动低碳清洁进程的关键要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消费类电子等领域,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为包覆材料行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根据公司 23年半年报,按照 2022年我国人造石墨出货量占比约 84%计算,EVTank预计 2025年国内负极包覆材料市场规模约 19万吨-48万吨,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为 50万吨-124万吨。快充电池对于能量密度、倍率等性能要求更高,需要增加负极包覆材料渗透率与添加比例,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行业快充、超充电池需求的增长,未来负极包覆材料增量空间或将逐步打开,利好公司负极包覆材料业务成长。 国内负极包覆材料领先企业,积极向下游沥青基碳纤维领域拓展。公司主营业务是锂电池负极包覆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积极向下游沥青基碳纤维生产领域拓展。公司产品主要作为负极包覆材料应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加工,少量产品可经过纺丝碳化等加工,制成沥青基碳纤维。公司是负极包覆材料行业的国内龙头,该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新(大连)新材料、辽宁润兴新材料、辽宁奥亿达新材料等,其单一出货量相较公司的出货量均较低。公司负极包覆材料现有产能为 4万吨/年,在建产能 1.5万吨/年,该业务主要由奥晟隆和大连信德碳材料两个子公司对外经销。奥晟隆拥有年产能 2万吨锂电池负极包覆材料和年产能 0.5万吨碳纤维可纺沥青,2020年底已全部投产,是较早布局动力锂电池负极包覆材料的企业之一。大连信德碳材料“年产 3万吨碳材料产业化升级项目”一期年产 1.5万吨项目已于 2022年 11月顺利投产,该项目将原料端向上游延伸至乙烯焦油。我们认为公司国内负极包覆材料领先企业,积极向下游沥青基碳纤维领域拓展,在锂电负极包覆材料行业具有先发优势。 橡胶增塑剂等副产品业务稳步推进。负极包覆材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品橡胶增塑剂,该副产品既可作为增塑剂加入橡胶产品,亦可用于调和重油。 橡胶增塑剂是加工型助剂的一种,可以使得橡胶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从而降低橡胶的玻璃化温度,令橡胶有可塑性和流动性,便于压延、压出等成型操作,同时还能改善硫化胶的某些物理机械性能。根据公司 2023年半年报,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助剂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研报数据中,轮胎和汽车是橡胶助剂消耗量最大的两个下游。未来随着中国人均 GDP 持续增长、城镇化率提升及公路基础设施愈发完善,公司预计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带动橡胶助剂行业维持增长。随着公司产能的增加,橡胶增塑剂产量逐渐增大,产品议价能力较以往也有一定提升。此外,公司另一副产品为裂解萘馏 分,其主要成分为多环芳烃,可用于提取工业萘以及作为碳黑原料使用。我们认为公司橡胶增塑剂和裂解萘馏分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符合循环经济的特点,另一方面综合利用下,可以降低企业整体成本,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公司竞争优势显著:规模优势 +优质客户群 +产品质量稳定。公司产能规模优势明显,通过升级设备及优化工艺,释放现有产线产能潜力,并通过投建一体化产线实现产能扩张的同时向原材料上端拓展,单位产品生产一线人员数目、单位产品能耗等指标显著降低,实现了降本增效。此外,公司原料采购量较大,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公司不断深化与战略客户的稳定合作,积累了众多负极知名厂商等优质客户,并大力拓展布局新客户,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重要的市场地位。根据公司 2023年半年报披露,2022年国内负极材料行业主要企业贝特瑞、杉杉股份、江西紫宸、凯金能源、中科电气等市场占有率达 70%左右,公司与上述负极厂商已建立了长达 5-10年的合作关系,是公司未来业绩的强力保障。公司积极推进前瞻性产品研发、优化工艺技术,已覆盖不同软化点范围的成体系产品,积累了四大类、十余种不同品类的负极包覆材料产品,是行业内少数可以做到覆盖主流产品软化点范围的企业。此外,公司可以根据客户对于不同软化点和结焦值产品的需求,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真空度、物料流量大小及流速等参数,保证能够生产出客户要求的产品性能指标。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在相同软化点产品下公司产品结焦值上限更高、范围更广,喹啉不溶物及灰分含量更低,相应杂质含量更少,包覆效果更佳。我们认为在公司在锂电负极包覆材料行业具有规模化优势、一体化优势,拥有优质客户群,产品质量稳定,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 收购成都昱泰扩充乙烯焦油原料产能,完善一体化布局。为进一步发挥公司的业务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公司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收购成都昱泰 80%股权。成都昱泰主要从事包括负极包覆材料等产品的乙烯焦油综合利用产品生产和销售,公司在成都昱泰现有产能的基础上,可通过核心技术和工艺流程赋能,从而快速、稳定、高效提升负极包覆材料总产能,发挥协同及规模效应。待成都昱泰改造完后,公司预计其一体化产能占比将超过 80%,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此外,成都昱泰是西南地区唯一取得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乙烯焦油供应资格的企业,通过管道直接向成都昱泰运送乙烯焦油等原材料,公司在收购成都昱泰后可以锁定超 10万吨级上游优质原材料资源,且管道运输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和采购价格波动风险,其乙烯焦油综合采购成本较公司原有厂区每吨低约 300元。我们认为公司通过收购成都昱泰,可以强化原材料端保供、保量、保质和保价的供应体系,推动公司加快完善市场和供应链布局。 负极包覆材料持续扩产。公司锂电池负极包覆业务下游客户需求增长较为明显,现有产能已经相对紧张,公司持续扩充产能建设。目前“年产 3万吨碳材料产业化升级建设项目”一期项目已顺利投产,生产规模和运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此外,未来公司全资子公司大连信德新材料生产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以部分专有工艺产品制成碳纤维可纺沥青作为原料生产沥青基碳纤维,进一步向沥青基碳纤维领域拓展。我们认为锂电池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容量逐步扩大,公司新增产能有望得到较好消化,公司新增产能有望成为公司未来重要增长点。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9.24/14.22/19.1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2/2.38/3.45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09/2.34/3.38,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倍数分别为 40X、19X、13X。我们基于以下三个方面,1)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行业快充、超充电池需求的增长,未来负极包覆材料增量空间或将逐步打开,利好公司负极包覆材料业务成长。 2)公司在锂电负极包覆材料行业具有规模化优势、一体化优势,拥有优质客户群,产品质量稳定,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3)公司收购成都昱泰,向上游乙烯焦油原料产能拓展,有望进一步发挥规模和协同效应,我们看好负极包覆材料发展景气度及公司产业链竞争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业政策变动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
海力风电 机械行业 2023-09-06 58.15 -- -- 68.60 17.97%
71.55 23.0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10.38亿元,同比+59.67%;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29.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181.65%。2023Q2单季度实现营收5.37亿元,同比+8.08%,环比+7.19%;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58.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5.46%。2023H1销售毛利率为15.33%,同比2022H1提升3.47pct,销售净利率为13.26%,公司上半年营收规模和毛利率同比改善,海风市场逐步回暖。 上半年海风不及预期,桩基盈利修复彰显韧性。2023年以来,我国海上风电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开工和装机并网量不及预期,但公司桩基业务的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向上修复。2023H1桩基业务实现营收8.35亿元,毛利率为14.44%,同比提升4.88pct。2023年9月,三峡江苏大丰800MW海上风电项目设计施工项目招标开启,各标段计划开工时间为2023年10月15日,全部风机完成并网发电时间为2024年10月底前,标志着江苏海上风电建设开发有望重启,将重新释放此前规划海上风电容量。随着阻碍风电项目建设的因素逐步解决,我们认为装机需求有望持续放量,叠加下半年风电建设高峰期到来,海上风电可能将呈现快速开工态势,助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积极布局生产基地,储备丰富的码头资源和产品矩阵。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5.33%,相比2022年全年仅修复0.58pct。整体盈利增幅收窄的原因在于大型化趋势下,风电装备产品体积和重量增加,从现有基地将产品运输至南方市场的距离较长,加重了成本负担。一方面,公司提前布局生产基地,截至2023H1,拥有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设备等多个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公司规划新增的南通小洋口、启东吕四港、盐城滨海、山东东营、山东乳山、海南洋浦等基地均在稳步推进中,建成后有配套海上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升压站等设备零部件的生产能力。2023年8月29日,公司发布公告计划设立全资温州子公司,在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辖区内投建大兆瓦海上风机塔筒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可形成年产8MW以上海上风机塔筒约220套。公司抓住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政策机遇与丰富的海风资源,利用深水港港口和码头等基础设施优势,积极规划深远海市场,战略布局多样化产品。 风电场收益亟需改善,长期稳定回报依然可观。公司子公司海恒如东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2023H1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同比减少约3800万元,对应至公司对联营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约3428万元,同比下滑54.31%,主要系子公司三家联营企业的部分风电场因预防性实验计划停机导致发电量减少,投资收益未达到预期,以及职工薪酬、信用减值损失等成本增加所致。长期来看,新能源电站运营的利润率较高,能为公司贡献稳定投资收益,应对所处制造行业波动方面有效提高抗风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国内海上风电塔筒桩基主要供应商之一,随着沿海生产基地相继建设完成,产能覆盖大部分区域,将有效摊薄运输和码头使用成本,实现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营收32.36亿元、70.46亿元和100.75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34亿元、8.41亿元和12.31亿元,对应EPS为2.00元、3.87元和5.6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9X、15X和10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短期剧烈波动风险;风电项目延期及装机不达预期风险;拓展产业链风险;产业政策调整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清源股份 能源行业 2023-09-06 13.81 -- -- 14.03 1.59%
19.09 38.23%
详细
事件:2023 年 8 月 30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2023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62亿元,同比增长 42.36%;归母净利润 1.08亿元,同比增长 278.55%;扣非归母净利润 1.02 亿元,同比增长 278.34%。公司利润高增,主要是因为:(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澳洲市场产品毛利率较同期回升至正常水平,使得净利润大幅增长;(2)报告期内,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汇兑收益 1748.24 万元,同比增加 2718.50 万元。 分布式支架营收高增,欧洲市场表现亮眼。公司是分布式支架龙头企业,深耕海外市场多年,已在澳洲、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实现了大规模销售,上半年海外市场营收增量显著,且汇兑收益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2023H1公司分布式支架实现营收 5.51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50%。其中欧洲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实现营收 2.48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300%。长期来看,公司连续 13 年在澳洲单区域市场占有率第一,传统澳洲市场基本盘稳固;欧洲和新兴市场对于能源结构转型、降低碳排放的需求维持,剔除汇率波动后预计仍能持续贡献较高增量。公司于 2023 年 4 月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5.5 亿元,用于建设“分布式光伏支架智能工厂项目”、“能源研究开发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进一步扩充分布式光伏支架产能,充分匹配市场需求,全年公司光伏支架业务量利可期。 光储客户渠道共享,储能推广进行时。截至 2023H1,公司已完成户储产品的研发设计及产品认证,目标市场以澳洲和欧洲为主,并计划在 2023 年下半年正式启动销售。便携式储能方面,公司产品目标市场以澳洲和日本为主,并会适度介入美洲和欧洲市场,截至六月底公司便携式储能产品在澳洲已进入初步推广并形成小批量销售。由于光储天然互补,公司多年布局分布式光伏支架、市场广泛铺开的优势得以体现,光伏支架和储能产品渠道互通,助力储能产品推广,在光伏配储比例攀升的大背景下有望实现出货和业绩放量。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9.31/25.41/33.0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5/2.71/3.40 亿元,同比增长 87 %、32.4%、25.6%。对应 EPS 分别为 0.75、0.99、1.24,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倍数分别为 18.1、13.7、10.9。 风险提示:跟踪支架发展不及预期;分布式支架市场扩张不及预期;储能出货不及预期;国际汇兑风险等。
天顺风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9-05 13.29 -- -- 13.73 3.31%
14.39 8.2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 43.08 亿元,同比+111.01%;实现归母净利润 5.80 亿元,同比+128.1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53 亿元,同比+107.69%。2023Q2 单季度实现营收 29.46 亿元,同比+124.22%,环比+116.18%;实现归母净利润 3.82 亿元,同比+72.66%,环比+93.7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64 亿元,同比+78.85%,环比+92.05%。得益于风电塔架、叶片类产品交付增加,叠加江苏长风收购和并表完成,公司上半年业绩高增,2023Q2 单季表现良好。 夯实风电装备龙头地位,战略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公司于 2005 年在苏州成立,2010年登陆深交所,2011年以来营收和净利润累计增长 10倍左右,CAGR超 20%,已成长为全球最具规模的风塔、叶片制造装备龙头企业之一,坚持“制造+零碳”双轮驱动战略。陆上风塔和叶片是公司主营产品,截至 2022年底,公司在国内和欧洲拥有 15 个以上塔架、叶片生产基地,产能布局与国家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基地高度契合,塔筒市占率全球领先,塔筒年产能约100 万吨;国内外叶片及模具交付效率第一,叶片年产能约 1500 套。公司立足陆上风电装备制造细分市场龙头地位的同时,积极切入风电场开发、建设、服务以及海工业务,开展多元化产业链布局,构建企业“护城河”。从收入贡献来看,近年塔筒营收占比逐步下降,由 2018 年的 80%+降至 2023H1 的30%左右;叶片营收占比由 2018 年的 6.77%快速升至目前的 28.46%。传统陆上风电制造环节竞争激烈,步入平缓发展阶段;利润丰富的电站开发业务和新开拓的高壁垒海工业务随市场放量对营收贡献比例不断提升,公司充分利用产能满足下游出货需求,打开盈利增长空间。 陆塔叶片交付增长,盈利能力同比修复。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 年 1-7月全国风电新增装机 26.31GW,同比+76.22%;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392.91GW,同比+14.30%。公司 2023H1 分别实现风塔及相关产品/叶片营收 13.45/12.26 亿元,同比+41.19%/143.93%;毛利率为 12.49%/12.60%,同比提升 3.62/5.90pct。公司位于全球各地的风塔生产基地均为所在区域规模最大、生产效率最高的厂商之一。叶片产品主要包括陆上风电叶片和模具,公司较早实现超大型叶片的量产,为主机大型化趋势到来做好充分准备。传统业务陆上风塔和叶片作为成熟板块,盈利水平趋于稳定,风电行业发展将 助推业绩稳定向好。 制造板块切入海风赛道,具备多重壁垒和区位优势。2023 年 5 月,公司完成收购江苏长风,上半年首次并表实现营收 9.52 亿元,毛利率为 13.55%,我们预计待长风纳入集团供应链体系后,盈利空间有望增厚。产能布局方面,公司匹配所在区域产品需求特点建设相应海工基地,打造适应当地海底条件及深远海化趋势的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在江苏布局盐城射阳 20万吨单管桩+通州湾 20 万吨导管架产能;广东地区布局汕尾 20 万吨导管架配套产能(尚未完全投产),在揭阳和阳江也将建厂;福建漳州基地前期规划准备中;海外方面,公司在建德国海工工厂,产能所在地需求强劲。公司已于欧洲、中国江苏以南区域的海上风电形成较强的区位优势,预计到 2025年底,海风总产能将超 250 万吨。虽然上半年海上风电开发建设节奏不及预期,但已出台的“十四五”规划明确了风电在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地位。海上风电步入新的成长阶段,公司的制造板块重心由陆上转向空间广阔的海上风电,选择将产能投入壁垒较高的水下单桩、导管架、升压站和漂浮式海风领域。随着相关政策逐渐明晰,行业景气度回升需求放量,公司海工产品量利齐升可期。 零碳业务利润率近新高,项目并网持续推进。电站运营业务是公司发展的新引擎,贡献稳定收入和利润来源,公司以风电开发投资带动制造板块业务成长。2023H1 公司在营风电场并网容量 1383.8MW,累计实现上网电量 17.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 62%;上半年发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 6.88 亿元,同比+31.49%;毛利率为 74.66%,同比提升 5.74pct,主要原因是上半年风资源较好,以及 1 月内蒙古兴和县 500MW 风电项目并网。公司将继续开发新能源资源,目前位于湖北省沙洋县的 200MW 风电项目正在推进,其他风电项目处于积极筹备开工状态。未来,公司将逐步实现风电全生命周期资产服务,使零碳实业与风电装备制造相结合,让利润丰厚的下游风电站投资业务平滑行业波动较大所带来的风险。此外,公司通过零碳业务获得大量绿电、CCER 等指标的潜在碳资产积累,未来有望在企业碳中和、绿色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支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全球风塔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在保持陆塔和叶片产销的同时实现海工领域零的突破,实现新能源装备制造与零碳实业双轮驱动。考虑到风电需求逐步起量,公司各板块业务发展态势良好,业绩值得期待。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分别实现营收 126.59 亿元、179.38 亿元和 224.07 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4.56 亿元、20.47 亿元和26.68 亿元,对应 EPS 为 0.81 元、1.14 元和 1.48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16X、12X 和 9X。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短期剧烈波动风险;风电项目延期及装机不达预期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产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吉林化纤 基础化工业 2023-09-04 3.27 -- -- 3.44 5.20%
3.44 5.20%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7.23亿元,同比下降7.49%;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868.93万元,同比增长151.4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175.18万元,同比增长177.2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77.81万元,同比增长347.31%。 碳纤维产品业绩持续向好,市场价格短期承压,粘胶长丝盈利情况好转。分产品看,粘胶长丝上半年贡献收入为12.20亿元,同比-1.31%,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0.79%,毛利率为17.01%,较上年同期+7.0pct。粘胶短纤上半年贡献收入为152.07万元,同比-99.72%。碳纤维产品贡献收入为1.75亿元,同比+346.30%,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0.17%,去年同期为2.11%,毛利率为3.31%,同比-15.96pct,其中主要原因是碳纤维产品当下受供需格局影响,市场价格下降,行业发展出现阶段性压力,但长期来看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 碳纤维大丝束龙头,产业链优势明显,看好未来持续放量。上半年,公司碳纤维产品包括全资子公司吉林凯美克生产的小丝束碳纤维,以及公司1.2万吨碳纤维复材项目前端碳化线产出的大丝束碳纤维。短期内,受到行业供需格局影响,碳纤维市场价格呈现下行的态势,但我们认为,民用大丝束碳纤维赛道依旧保持高景气度,以风、光为主的电力新能源的增长拉动了民用大丝束碳纤维的需求,市场规模巨大。未来随着碳纤维产业的逐步成熟和终端应用技术的顺利推进,生产成本也得以下降,大丝束碳纤维在未来仍然能够打开更多的工业使用场景,从而带动整体价格维稳。同时,公司所在的吉林地区,其碳纤维研发和生产的起步较早,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唯一碳纤维产业化基地,区内已经在碳纤维产业上下游领域形成了产业聚集和配套,因此其还拥有较强的产业链优势,助力公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粘胶长丝产品盈利能力提升。目前粘胶长丝国内产能合计约21万吨/年左右,占据了全球产能的绝大部分。目前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和质量优势,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粘胶长丝厂商,行业内竞争优势明显。当前公司粘胶长丝产能约8万吨/年左右。公司粘胶长丝以出口为主,产能和需求较为稳定,售价回升+成本下降,盈利情况增强,看好未来市场前景。 投资建议:鉴于下游碳纤维维持较高景气度,且应用场景扩容,同时风电需求装机量增大+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碳纤维一体化布局,未来空间可期,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的EPS分别为0.05元、0.08元、0.12元;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74倍、52倍、3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贸易争端升级、制造业下游产业需求不及预期、碳纤维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统计误差、预测参数、假设等不及预期风险。
隆基绿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04 26.80 -- -- 28.45 6.16%
28.45 6.16%
详细
事件:2023年 8月 30日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46.52亿元,同比增长 28.36%;实现归母净利润 91.78亿元,同比增长41.6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90.60亿元,同比增长 41.46%。Q2单季度实现营收 363.34亿元,同比增长 14.32%;实现归母净利润 55.41亿元,同比增长 45.18%。 出货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2023H1公司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 52.05GW(外销 22.98GW、自用 29.07GW);实现单晶电池出货量 31.50GW(外销3.28GW、自用 28.22GW);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 26.64GW(外销 26.49GW、自用 0.15GW)。Q2单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20%/15.2%,同比+4.55%/+3.24%,环比+2.09%/+2.39%。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主要因为 (1)Q2硅料价格大幅下降,原材料成本降低; (2)Q2确认汇兑收益增加,财务费用降低; (3)计提组件质保金的最佳估计数调整,销售费用大幅降低。 产能加速扩张, Topcon & BC 电池放量在即。2023H1公司鄂尔多斯 46GW单晶硅棒硅片项目、丽江(三期)年产 10GW 单晶硅棒项目和越南年产 3.35GW单晶电池项目已实现投产,鄂尔多斯年产 30GW 单晶电池项目按原计划推进,西咸乐叶年产 29GW 单晶电池项目和泰州乐叶年产 4GW 单晶电池项目加快爬坡,马来西亚年产 6.6GW 单晶硅棒、马来西亚年产 2.8GW 单晶组件等项目稳步推进。预计截至 2023年末,硅片、电池、组件年产能将分别达到190GW、110GW、130GW1。公司 Topcon 电池和 BC 电池技术储备深厚,放量后有望享受技术成本行业领先优势,收获盈利增厚。 技术效率领先,差异化竞争构筑壁垒。2023H1公司研发投入达 34.20亿,研发费用率为 5.29%。公司坚持研发创新,打造差异化产品,23H1公司 HPBC电池和组件已投产能均满产运行;随着 HPDC 技术的高功率组件新品 Hi-MO 7的发布,公司当前已形成在大型地面电站市场应用的“Hi-MO 5+ Hi-MO 7”和专注应用于分布式市场 Hi-MO 6的产品组合。公司多项高效电池技术和产品已处于开发、储备和中试阶段,拥有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世界纪录 26.81%转化效率的创新成果,并在商业级绒面 CZ 硅片上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 33.5%的转换效率。看好公司在电池新技术迭代下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差异 化产品布局。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营收分别为 1538.95亿元、1815.96亿元和 2061.1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3.83亿元、226.5亿元和264.57亿元,同比增长 24.1%、23.2%、21.7%,对应 EPS 分别为 2.42、2.99、3.49,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倍数分别为 11X、8.9X、7.6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开发进度不及预期等。
晶澳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9-04 27.96 -- -- 27.92 -0.14%
27.92 -0.14%
详细
事件:2023年 8月 31日,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8.43亿元,同比增长 43.4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48.13亿元,同比增长 182.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1.63亿元,同比增长 216.19。硅料价格的高位回落使组件产品高毛利得以持续,而锁汇业务持仓浮亏以及资产减值等因素则拖累公司最终盈利表现,二季度单季度公司实现毛利率/净利率 19.59%/11.40%,环比+0.48/-1.72个 pct。 出货节奏短期扰动,单瓦盈利持续领先。二季度的光伏产业链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组件报价快速下行,下游需求浓厚的观望情绪影响公司出货,二季度公司实现电池组件出货 12.25GW,环比一季度增加 0.55GW,上半年共货 23.95GW(含自用 497MW)。得益于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公司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 55%,分销出货量占比约 34%,海外出货高占比及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支撑公司盈利能力高企,虽然二季度电池片外购比例有所提升,但测算公司组件仍维持在 0.19-0.2元的单瓦盈利水平,环比一季度实现持平,继续领先行业。 一体化继续加深, N型产能加速推进。报告期内,公司越南、包头、宁晋、邢台、合肥等地在建项目顺利投产,各环节产能规模有序增加。此外,包头、宁晋、扬州、东台、石家庄、美国、鄂尔多斯等地的各环节新建项目按计划推进,预计 2023年底公司组件产能将达 95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 90%,一体化程度持续提高。公司新一代尺寸矩形硅片的全新 n 型组件产品 DeepBlue 4.0Pro,采用晶澳自主研发的高寿命低氧含量和新一代尺寸的 n 型 182mm*199mm 矩形硅片,叠加高效 N 型钝化接触 Bycium+电池技术,电池开路电压(Voc)高达 725mV,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可达 25.6%,组件效率超过 22.5%,按照规划,截至 2023年末公司 N 型电池产能将超过57GW,预计 N 型产品出货占全年出货 25%。一体化产能推进有望帮助公司抵御产业链价格波动风险,N 型电池的产业化领先让公司得以享受新产品溢价及差异化竞争优势,当下组件价格下降幅度趋缓,海内外光伏旺季临近,公司综合优势显著,乐观预期下半年的组件量利表现。 可转债顺利完成,收紧再融资利好龙头。公司可转债于 2023年 8月 4日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募集资金 89.60亿元,用于“包头晶澳(三期) 20GW 拉晶、切片项目”、曲靖“年产 10GW 高效电池和 5GW 高效组件项目”、扬州“年产 10GW 高效率太阳能电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奠定在大尺寸n 型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领先优势。目前在 IPO、再融资收紧的大环境下,非必要融资将受到限制,行业不合理融资减少,“扶优逐劣”趋势确立,公司兼备品牌、渠道、规模,稳居行业 TOP4,财务状况良好,可转债完成注入活力,看好变化下龙头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924.05亿元、1159.68亿元和 1493.6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9.88亿元、124.31亿元、156.93亿元,同比增长 80.5%、24.5%、26.2%。对应 EPS 分别为 3.02、3.75、4.74,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倍数分别为 9X、7X、6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钧达股份 能源行业 2023-09-04 101.18 -- -- 104.98 3.76%
104.98 3.76%
详细
事件:2023年8月31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H1实现营收94.21亿元,同比增长112.83%;实现归母净利润9.56亿元,同比增长250.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33亿元,同比增长1470.75%。光伏电池片行情活跃叠加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支撑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Q2单季度实现毛利率/净利率18.80%/11.03%,环比一季度提升4.66/2.11个pct。 充分受益变革红利,TOPCon表现持续领跑。公司从去年开始已率先行业实现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成熟可靠的新产品供应能力帮助公司收获下游头部组件厂青睐,上半年公司电池产品出货11.4GW(P型4.84GW,N型6.56GW),同比增长181%,其中二季度单季度电池片出货6.59GW,N型TOPCon出货4.06GW,环比增长62.4%,P型PERC出货2.53GW,环比增长9.5%。据InfoLink统计,2023年上半年行业排名前五电池厂商N型TOPCon电池累计出货约10.5GW左右,公司N型TOPCon电池出货已排名行业第一。我们测算二季度PERC单瓦盈利约为0.06元;TOPCon单瓦盈利约为0.1-0.11元,相较Q1环比小幅提升,在行业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初期,新产品为公司带来了市占率与溢价增益,电池片量利表现持续可观。 技术持续升级,产能扩张加速。在已有TOPCon1.0的基础上,公司实现了TOPCon2.0产品在电池转换效率、非硅成本、产品尺寸等方面的突破,通过LPCVD技术改进及SE技术的量产导入,提升TOPCon产品的电池量产效率至25.5%以上;非硅成本在降低银浆用量、图形优化以及印刷技术改进下进一步降低,并持续开展TOPCon电池提效升级技术储备,目前TOPCon电池实验室测试效率可达26.21%。产能建设方面,公司滁州二期年产10GW项目、淮安一期年产13GW项目已成功投产,淮安二期年产13GW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当下N型电池产品需求旺盛,但TOPCon技术难度门槛高于预期,产业化落地速度较慢,在有效供给有限的情况下,领先的大规模产出能力有望为公司带来阿尔法属性。 股权激励计划推新,定增完成注入成长活力。报告期内,公司推出2023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将189名核心管理、技术、业务等人才纳入激励对象范围,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通过实施三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使得累计超过500名核心人才成为激励对象,共享企业发展红利。除此之外,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完成定向增发2776万股,共计募集资金27.76亿元,有效降低了公司资产负债率,并为公司后续产能扩张及技术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分别为229.01亿元、259.01亿元和291.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98亿元、32.35亿元和35.76亿元,同比增长262.4%、24.5%、10.5%。对应EPS分别为11.43、14.23、15.73,当前股价对应的PE倍数分别为9X、7X、6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在建项目进展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新技术开发不及预期等。
奥特维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04 116.08 -- -- 171.73 2.03%
118.44 2.03%
详细
事件:公司 8 月 28 日发布半年度报告,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共计 25.17 亿元,同比增长 66.41%;实现归母净利润 5.23 亿元,同比增长74.76%。 公司业绩维持稳定增长,加快新产品研发布局。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 36.64%及 20.46%,同比变化-2.45pct 和+1.23pct,与一季度基本持平。2023 年上半年,公司加快新产品研发布局,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投入研发费用共计 1.30 亿元,同比增长 32.59%,研发费用率为 5.16%。截止至 6 月 30 日,公司在研项目 14 项,其中低氧单晶炉在客户端表现良好,有效增强了公司在硅片方面的竞争力。费用方面,公司各项费用率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2023Q2,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为 0.84、1.09、0.05亿元,对应费用率分别为 3.35%、4.35%、0.21%,同比变化-0.99pct、-2.13pct、-1.22pct。 公司订单充足,光伏锂电半导体均获得客户认可。根据公司 2023 年半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单 57.80 亿元(含税),同比增长 76.76%,在手订单共计 101.63 亿元(含税),同比 77.21%。2023 年 6 月-8 月,公司陆续与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签订 4 次合同,交易的产品包括划焊一体机、大尺寸单晶炉、丝网印刷设备以及光注入设备等电池端设备,合同金额大约共计 14.1 亿元。公司核心光伏产品大尺寸超高速串焊机、硅片分选机在各自细分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大尺寸单晶炉(低氧型)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串焊机在行业内具有龙头地位;硅片分选机在国内率先获得规模化应用,全球主要硅片生产商,如隆基绿能、高测股份等都是公司硅片分选机客户。锂电池模组 pack 线、半导体键合机同样获得客户认可,目前已取得部分客户订单。 公司新技术顺应市场发展,凸显研发能力优势。(1)光伏: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我国光伏行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在 60%以上;我国 2023 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78.42GW,同比增长 154%。光伏硅片持续朝着大尺寸、薄片化方向发展,对串焊机、硅片分选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研发了满足大尺寸、薄片化的超高速串焊机和硅片分选机,硅片分选机产能已达 13500 片/时。(2)锂 电:TOPCON/HJT 电池片降低银浆耗量是降本的主要措施之一,公司针对降低银浆的工艺需求,研发了 SMBB 串焊机、0BB 串焊机。另外,针对 TOPCon电池片对降低氧含量的工艺需求,研发低氧型直拉式单晶炉。 收购普乐新能源,进一步扩大光伏电池片设备品类:2023 年 8 月 17 日,公司发布公告,以现金 27,000 万元收购普乐新能源 100%股权,旨在拓宽公司产品布局及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光伏电池片设备方面的竞争力,同时提高普乐新能源的业务能力和商业运营能力,实现双方共赢。 投资建议:公司实行光伏硅片、电池、组件系统+设备一体化布局,叠加 HJT及 TOPCon 技术迭代,产品有望量价齐升,同时公司在手订单高速增长,收购普乐新能源以提升对电池片设备的研发能力,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预计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62 亿元、16.51 亿元、21.69 亿元,EPS 分别为 7.51 元、10.67 元、14.01 元,对应 PE 为 6.9 倍、4.8 倍、3.4 倍。 风险提示:研发布局与下游行业发展趋势不匹配的风险;核心人员流失以及技术失密的风险;产品毛利率波动风险;市场需求下滑风险;下游行业的关键技术或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动的风险。
金盘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9-04 32.89 -- -- 34.45 4.74%
36.08 9.70%
详细
2023H1业绩: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8.93亿元,同比+46.54%; 归母净利润为 1.91万元,同比+99.04%;扣非归母净利为 1.87亿元,同比+107.81%,其中 Q2实现营业收入 15.96亿元,同比 +51.31%,环比+23.08%;归母净利润 1.04亿元,同比+93.83%,环比+19.20%;扣非归母净利 1.13亿元,同比+95.67%,环比 52.71%。 降本增效优势显著,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2023H1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21.75%,同比+3.13pct,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大幅高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主要系 (1)海口、桂林、武汉数字化工厂的建设凸显经济效益,持续提升人均产出量和产出额,成倍提升产能,降低单位成本; (2)上半年毛利率较高的海外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比例约 18.51%, 同比+1.61pct; (3)大宗原材料价格的高位回落,成本端压力显著缓解。 多领域发展助力公司成长,新能源业务收入增长快速。按产品划分,公司干变营收为 28.04亿元,同比+42.98%,储能产品营收为 0.73亿元,基于去年较低基数,同比+24160.28%;按下游应用划分,受益于新能源、数字化发展战略,公司持续开拓新客户、新市场,新能源行业销售收入为 16.99亿元,同比+77.30%,其中储能销售收入同比+944.91%,光伏营收同比+101.55%; 非新能源领域营收 11.78亿元,同比+17.48%,其中工业企业电气配套增长速度较快,同比+54.56%,多领域高增速赋予公司快速发展。 海外布局体现先发优势,长协订单保证业务发展。海外变压器需求走强,市场空间较大,但由于海外产品认证标准高、周期长,国内企业布局海外难度较大。公司已经通过超国内外 278个权威认证,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 6个大洲、84个国家及地区,且深耕海外多年,拥有专业的销售团队,建设海外工厂,海外布局日益完善,已经形成较强竞争优势。从收入端来看,公司上半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 5.32亿元,同比+60.63%,国内销售收入 23.45亿元,同比+43.87%,外销业务实现快速增长。从订单端来看,公司上半年外销订单 10.48亿元,同比+157.49%,其中新能源风电领域订单+40.15%,光伏订单同比+248.72%,工业企业电气配套订单同比+259.42%,储能、发电及供电、新基建等领域均完成销售突破并实现订单,海外业务快速发展推动整体增长能力。同时,近期公司与两大海外客户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有效期分 别为 5年和 6年,保证海外业务发展。 在手订单起量,产能储备充足。上半年公司整体销售订单 45.89亿元,同比+53.17%,截至八月末订单已超过 60亿元,数字化业务已累计承接了 4亿元对外订单,储能订单约 7亿元,在手订单充足。公司已完成桂林储能系列产品数字化工厂建设,全面达产后可形成 1.2GWh 的储能产品产能,同时武汉 2.7GWh 储能产能投产后,合计产能可达到 3.9GWh,为储能业务的拓展提供稳定产能保证。随着 2023年武汉基地数字化工厂陆续试生产,公司产能会进一步扩张,储能、干变扩产双轮驱动,销售订单快速增长,规模效应进一步体现。 投资建议:公司坚持国内外双市场发展战略,提升新型电力系统配套输配电产品市占率,开拓储能系列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打造第二第三成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75.62/110.07/142.28亿元,同比增长 59.34%/45.56%/29.27%;归母净利润 5.21/8.52/12.18亿元,同比增速为 84.02%/63.38%/43.03%,EPS 分别为 1.22/1.99/2.85元,对应PE 为 27/16/1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盈利水平、风光装机量不及预期、公司储能市场和数字化板块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爱旭股份 房地产业 2023-09-04 22.00 -- -- 25.26 14.82%
25.26 14.82%
详细
事件:8月 30日,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2023H1实现营业收入 162.49亿元,同比增长 1.65%;实现归母净利润 13.09亿元,同比增长 119.60%;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2.67亿元,同比增长 128.49%。2023Q2实现营收 85.03亿元,同比增长 4.23%;归母净利润 6.07亿元,同比增长 64.66%。 电池量利齐升,ABC 放量在即打造业绩强支撑。2023H1高效大尺寸电池片持续紧缺,公司 PERC 电池满产满销,ABC 电池组件实现部分销售,共同实现电池及组件累计销售量 18.76GW,同比增长 13.56%。2023H1公司整体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17.92%/8.05%,同比分别+8.64pct/+4.32pct,主要得益于上半年硅料、硅片价格大幅下降,价格传导时滞使产业链电池组件环节收获利润留存。组件方面,下半年公司 N 型 ABC 组件将实现批量出货,目前 ABC 产品平均单价约 2.2元/W(不含税),较 PERC 组件及 Topcon 组件有显著溢价。当前产业链价格企稳回升迹象初显,公司 ABC 电池组件有望接力PERC 电池维持公司较高利润水平。 研发维持高水平,ABC 电池性能领先。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2023H1公司研发费用约 7.90亿元,同比增长 41%。通过技术布局与突破,公司引领 N 型 ABC 电池技术迭代。截至 2023H1,公司 ABC 电池量产效率已达 26.5%,ABC 组件量产交付效率可达 24%,在 182*54版型组件效率达到 465W,182*72版型组件效率 620W,全生命周期发电量相较目前市场主流的同等面积 PERC 组件可提高 15%以上,产品性能优越、壁垒高筑。 海外市场顺利开拓,ABC 订单充足、扩产加速。ABC 组件充分获得客户认可,高毛利海外市场全面铺开。截至 2023H1,公司与德国 Memodo 签订 1.3GW、与荷兰 LIBRA 签订 650MW 的 ABC 组件供货协议,并与捷克 25ENERGY、也门 SAHARA 等公司达成欧洲地区的产品销售协议。产能方面,公司珠海首期 6.5GW ABC 电池项目已于 2023H1投产。在此基础上,公司宣布投资建设珠海 3.5GW 电池扩产项目及 10GW 配套组件项目、义乌 15GW 电池及配套组件项目和济南 10GW 电池及配套组件项目。至 2023年末,公司有望形成 25GW ABC 电池及组件产能,充分满足订单需求。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营收分别为 388.63亿元、542.53亿元和 707.4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3.54亿元、45.06亿元和 59.22亿元,同比增长 44.0%、34.4%、31.4%,对应 EPS 分别为 1.83、2.46、3.24,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倍数分别为 12.1X、9X、6.9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波动;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开发进度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