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罗政

信达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500520030002,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曾任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中心中小市值组研究员、国盛证券机械设备行业机械组负责人,2020年 3月加入信达证券,负责机械设备行业研究工作。...>>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东杰智能 交运设备行业 2020-12-23 12.89 -- -- 15.19 17.84%
17.88 38.71%
详细
?智能仓储物流领域老牌企业,锐意进取 um 完善信息化布局。公司是我国智能仓储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汽车、工程机械、医药、食品饮料等重点领域均有标杆工程,客户包括 Daimler AG、威马汽车、大众汽车、山西汾酒、安徽口子酒业、衡水老白干酒业等业内知名公司。过去几年,受汽车行业投资低迷影响,公司智能输送系统业务承压,但是公司通过内生和外延双轮驱动,保证了公司整体收入和利润的持续提升。2017年,公司收购常州海登,进军汽车智能涂装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客户包括戴姆勒奔驰、上海大众、吉利汽车、威马汽车、北京奔驰、长安福特等知名汽车厂商,具备一流的技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与公司原有产品和市场形成互补优势,伴随电动车风口来袭,有望在智慧汽车工厂领域发力。2017年至 2019年,海登均超额完成业绩承诺。2020年 8月,公司收购中集智能 55%的股权,依托中集智能在智慧工厂和智慧物流领域具备丰富经验,公司有望完善公司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布局,增加公司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公司在智慧仓储物流领域的行业影响力。 智能仓储物流装备方兴未艾,行业竞争步入深化阶段。受益于工业以及商业物流自动化需求的快速提升,我国智能仓储物流行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14年至 2019年,我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从 468亿元增长至1400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 24.50%。其中,自动化立体库的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 101亿元增长至 2019年的 269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 21.64%; 自动输送及分拣市场规模从 2014年的 165亿元增长至 2018年的 500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 31.94%。目前,我国自动化立体库保有量大约在 6000座以上,与美国(2万多座)、日本(3.8万多座)、德国(1万多座)等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此外,经过十数年的发展,我国智能仓储物流装备行业也进入到深化阶段,产品升级趋势叠加行业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在行业格局重塑过程中有望诞生新的行业龙头。 对标日本大福,公司“软硬兼施”,迈向增长新征程。近 10年来,全球智能仓储物流装备龙头—日本大福继续保持快速发展,2010年至 2019年,大福营收从 96.7亿元增长至 288.15亿元,年复合增速为 11.54%。归母净利润从的 0.64亿元增长至 24.81亿元,10年增长近 38倍。参考大福的成功之道,我们认为公司具备成长为国内智能物流龙头的潜力。 (1)对标大福,公司硬件和软件等核心环节全方位布局。公司在堆垛机、穿梭车、提升机、托盘输送机、AGV 小车等硬件设备以及仓储管理系统(WMS)、设备控制系统(WCS)、企业管理系统(ERP)等软件均实现自供; (2)对标大福,开启全球化征程。欧洲方面,公司支持海登积极拓展欧洲市场,陆续获得 Daimler AG 和 PSA 等客户订单;东南亚方面,在马来西亚和泰国分别设立了子公司和孙公司,持续获得 F&N 等客户的大订单; (3)对标大福,积极拓展下游应用。公司深耕智能物流行业 20余年,在汽车、工程机械、医药、食品饮料、电子商务等行业已经具备丰富经验,此外,公司也在积极开拓动力锂电池、冷链物流等具备快速爆发潜力的行业,打造新的销售增长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不考虑增发,我们预计公司 2020年至 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 0.94亿元、1.45亿元和 2.01亿元,相对应的 EPS 分别为 0.35元/股、0.53元/股和 0.74元/股,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43倍、28倍和 20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埃斯顿 机械行业 2020-11-30 25.09 -- -- 31.75 26.54%
40.00 59.43%
详细
蜕变的埃斯顿:从核心零部件到行业解决方案 。 从金属成形机床数控系统 起步,公司发展前期专注工业自动化相关核心零部件,产品体系从数控系 统、交流伺服以及运动控制器,并于 2012年前后向工业机器人本体领域 进发。得益于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技术积累,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业已 成为本土第一品牌,进军全球前十。但是,工业自动化的核心是解决行业 应用的现实问题,机器人本体企业切入系统集成、开发行业解决方案是行 业发展的客观趋势,“四大家族”皆是如此,埃斯顿也不会例外。今年以 来,埃斯顿已经先后与弘亚数控、颐中烟草等细分行业领军企业签订战略 合作协议,并计划引入小米作为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公司在光伏、消费电 子、木工家具、压铸等行业领域和工艺环节正在不断完善其布局,致力为 中国智造提供行业和应用的优化解决方案, 这是埃斯顿发展历程的又一重 要蜕变。 修炼的埃斯顿:技术整合者,应用开拓者。 除了依靠持续的研发投入驱动 内生增长外,通过积极的并购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增强竞争实力,是埃斯 顿成长里程的一个重要显性特征。 2016年 2月,公司收购 Euclid 20%的 股权,布局机器人三维视觉技术; 2016年 6月和 8月分别收购普莱克斯 和南京锋远,开始布局系统集成领域; 2017年 9月,收购 M.A.i 50%的 股权,进军高端系统集成领域。核心零部件来看, 2017年 2月,埃斯顿 收购 TRIO, 提升公司在运动控制领域的技术实力,后续的发展也说明, 基于 TRIO 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正成为埃斯顿重要的特色和竞争力之一; 2017年 7月,公司收购 Barrett Technology 30%的股权,进一步提升其 微型伺服系统能力。 2019年 8月,公司着手收购全球焊接机器人龙头 Cloos,并于 2020年上半年完成并表,使得埃斯顿在焊接工艺上跻身全 球第一梯队;此外,公司在医疗康复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亦值得关注,有望 成为公司业务新的增长级。 进击的埃斯顿:工业智能化大时代如何弄潮。 过去几十年,我国依靠“人 口红利”获得了快速发展,现在却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上 升,减少人工带来的不确定性、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是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基本实现新型工业 化”的目标将进一步加速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与传统的工业相比,新型工 业化的主要特点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数字 化和智能化的引入,驱动工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已来,“十四五”将是我 国智能制造渗透加速的大时代。工业机器人企业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本 体,工业智能是工业机器人企业最广阔的舞台。我们在文中以日本和发那 科作为对标,来理解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和埃斯顿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 必须在首页中指出,后疫情时代,我们的制造业优势正从“劳动力红利” 转向“工程师红利”,我们在智能化工业领域的发展是找不到能够完全对 标的国家和公司的,我们的征途已经是星辰大海。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不考虑增发,我们预计公司 2020年至 2022年净 利润分别为 1.49亿元、 2.74亿元和 3.66亿元,相对应的 EPS 分别为 0.18元/股、 0.33元/股和 0.43元/股,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142倍、 77倍 和 58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未来随着各自贡市协同 作用的增强,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释放。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 汽车及电子等行业景气度提升;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稳定增长; 焊接机器人以及医疗机器人逐步放量。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0-11-02 7.45 -- -- 8.30 11.41%
13.00 74.5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52.44亿元,同比增长42.48%;实现归母净利润56.86亿元,同比增长63.4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9.56亿元,同比增长79.16%。点评: 行业保持高景气叠加市占率提升,公司业绩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52.44亿元,同比增长42.48%;实现归母净利润56.86亿元,同比增长63.4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9.56亿元,同比增长79.16%。2020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4.17亿元,同比增长72.94%;实现归母净利润16.68亿元,同比增长84.6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51亿元,同比增长122.50%。受益于工程机械行业持续高景气,同时公司核心产品市占率持续提升,业绩保持高速增长。 费用率显著下降,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8.51%,同比下降1.31pct,今年工程机械行业虽然持续高景气度,但是竞争依旧非常激烈,对公司产品毛利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12.68%,同比提升1.78pct。今年净利率提升主要为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持续提升,合计费用率明显下降。前三季度公司合计费用率为13.63%,同比下降3.8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94%、2.83%和0.08%,分别下降1.78pct、0.77pct和2.80pct。 合同负债稳定增长,单季度现金流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三季度,公司存货为149.31亿元,同比增长29.51%,环比增长12.43%;合同负债为27.15亿元,同比增长25.46%,环比增长12.70%。合同负债稳定增长说明在行业保持高景气度的背景下,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为295.45亿元,同比增长13.90%,公司应收账款控制良好,应收账款增速小于营收增速。单三季度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5.38亿元,同比增长82.98%。 主导产品进一步巩固,新产品全方位发力。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主导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公司建筑起重机械销售额创历史新高,销售规模保持全球第一;混凝土机械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汽车起重机市场份额在2019年大幅提升的背景下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同时,今年公司土方机械以及高空作业平台等新产品全方位发力,农业机械实现扭亏为盈。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主导产品竞争实力进一步巩固,新产品的竞争实力持续提升,有望穿越周期实现稳定持续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不考虑增发,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摊薄EPS分别为0.87/1.00/1.12元,对应2020年10月30日收盘价(7.40元/股)市盈率9/7/7倍。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因素:基建投资不及预期,行业出现恶性竞争。
青鸟消防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11-02 34.34 -- -- 40.81 18.84%
42.00 22.31%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79亿元,同比增长4.8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19.96%。基本每股收益1.33元。点评: Q3业绩超预期增长,看好四季度延续稳增。公司Q3实现营收8.35亿元,同比增长23.86%,实现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37.79%,一方面,增值税退税和收购参股公司增加投资收益有一定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在公司扩规模、增份额以及降本增效的战略推动下,盈利能力仍保持相对稳定,Q3扣非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19.21%,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业绩表现可圈可点。公司Q3毛利率40.89%,同比下降1.19pct,销售费用率7.08%,同比下降1.06pct,管理费用率5.19%,同比提升0.71pct,财务费用率1.18%,同比提升1.06pct。另外,三季度原材料采购增加,但经营性现金流较上年同期明显改善。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存货同比增长22.86%,表明订单需求拉动下备货增加,短期业绩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技术取得持续进展,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创新工作持续顺利开展,新一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JBF-62S系列)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独立式光电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VS10系列)已取得3C认证证书;子系统中优化升级的防火门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等产品已取得相应的检验报告。公司产品技术持续升级将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在“慧聪网(第十三届)消防行业品牌盛会”中获得“2020年十大报警品牌”,连续十二年获取,这期间公司市占率稳步提升。我们认为,消防报警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已经形成,技术驱动产品性能优化、成本降低,龙头定价能力逐步提升,另外,品牌建设也是取胜的关键要素之一,公司全面把控,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智能疏散持续发力,工业消防蓄势待发。政策驱动国内智能疏散系统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公司前三季度智能疏散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80%,上半年同比增长140%,表明三季度进一步提速,我们预计未来3年公司智能疏散业务仍将保持爆发式增长。工业消防方面持续积累,蓄势待发。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包括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红外/紫外/复合火焰探测器、图像型探测器、阻性漏电/热解粒子探测器、吸入式空气采样探测器等在内的工业产品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其中点型紫外火焰探测器产品已经取得3C认证证书、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已经取得检验报告。公司已成立工业事业部,研发推广符合工业行业要求先进检测、报警、灭火产品及智慧消防解决方案,工业消防明年有望贡献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净利润4.20亿元、5.03亿元和5.96亿元,相对应的EPS分别为1.71元/股、2.04元/股和2.42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0倍、17倍和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行业政策变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自研芯片推广应用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广电计量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0-11-02 33.60 -- -- 30.67 -8.72%
39.43 17.35%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5亿元,同比增长3.84%,实现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长12.61%。基本每股收益0.15元。 点评:点评:Q3业绩大幅回升业绩大幅回升,费用率下降,投资收益增加。公司Q3实现营收4.61亿元,同比增长21.67%,实现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223.29%。Q3业绩增速大幅回升首先是由于投资收益同比增加较多,公司收购中安广源34.95%股权对购买日之前持有的中安广源35.05%股权按照购买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而增加投资收益4988.32万元。但另一方面,费用率下降也是盈利显著回升的主要因素之一,Q3公司实现扣非归母经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89.43%。Q3销售费用率11.43%,同比下降2.41pct;管理费用率5.40%,同比下降0.43pct;财务费用率2.77%,同比下降1.64pct,合计下降4.48pct。需注意,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项同比增长67.55%,订单充裕,预计四季度业绩有望保持高增。 拟定向增发完善业务布局。公司近期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5亿元用于区域计量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7.69亿元)、广电计量华东检测基地项目(5.10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3.81亿元)。其中,区域建设项目包含两方面,一是在广州、深圳、天津、北京以及上海积极布局实验室建设以及相关设备平台的配置,实现大幅扩产并完善区域布局;二是在上海将针对集成电路及智能驾驶、在北京针对5G产品及新一代装备建设检测平台,积极开展新兴领域计量检测业务布局,挖掘新的业绩增长点。另一方面,计划在无锡建设广电计量华东检测基地,主要是整合无锡零散资源,进行集中优化管理,利于提升技术保障能力、服务能力以及在华东地区的服务效率,我们认为定增项目将进一步夯实公司竞争力。 收购中安广源夯实一站式服务实力。公司及天津广电计量拟以1.36亿元收购中安广源34.95%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及天津广电计量合计持有中安广源70.00%的股权。中安广源拥有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等评价咨询资质,是国内稀缺的的综合技术服务机构。评价咨询业务现有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中安广源业务规模处于行业前列,并已于全国布局20多家分子公司,形成了基本覆盖全国的评价咨询服务体系和业务营销体系,具有领先的规模优势。EHS评价咨询业务是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大力培育的新业务板块,与公司现有的环保检测、安全检测、计量校准等业务具有战略协同性,公司“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夯实。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不考虑定增影响,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92、3.02、4.46亿元,摊薄EPS分别为0.36、0.57和0.84元,对应PE为88/56/38倍。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风险因素:行业竞争加剧;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等。
安车检测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11-02 43.10 -- -- 51.00 18.33%
51.00 18.3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 年三季报,2020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56 亿元,同比增长6.31%;实现归母净利润1.58 亿元, 同比下降1.6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5 亿元,同比增长1.83%。 点评: 检测站资本开支放缓,业绩低于预期。2020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56 亿元,同比增长6.31%;实现归母净利润1.58 亿元,同比下降1.6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5 亿元,同比增长1.83%。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57 亿元,同比增长24.34%;实现归母净利润0.57 亿元,同比增长16.9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5 亿元,同比增长21.08%。业绩低于预期主要是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受疫情影响较大,上半年机动车检测站复工较晚,整体资本开支放缓,二是公安部推出6-10 年车龄的私家车两年一检的新政,导致检测站资本开支热情减弱。该政策是10 月22 日公安部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我们认为对明年检测站的新增资本开支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随着新政负面效应的释放,2022 年机动车检测量将显著回升,行业稳步成长趋势并未改变。 盈利能力短期下滑,成本控制良好,未来盈利能力预期稳定。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2.03%,同比下降4.14pct; 净利率为24.0%,同比下降1.4pct。前三季度净利率下降幅度小于毛利率下降幅度主要是费用管控加强,费用率合计有所下滑。前三季度公司合计费用率为18.29%,同比下降2.80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70%、8.21%和3.74%,分别同比下降2.38pct、0.62pct 和1.76pct。研发费用率为-0.36%,同比提升0.06pct。随着接下来新开站业务占比提升(环检改造升级已完成),公司整体毛利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关注定增事项进展,看好公司检测站持续布局。短期来看,公司变更定增方案,定增节奏慢于预期,调整方案之后预计将在今年底之前完成。但是公司检测站收购事项有序推进,我们积极看好公司在检测站领域的持续布局。中长期来看,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机动车检测设备龙头,且在机动车检测联网系统环节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公司在收购检测站以及未来提升检测站运营效率上具有天然优势。此外,公司已经收购了兴车检测以及临沂正直等检测站,在检测站的运营和收购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凭借技术、资金以及先发优势对机动车检测行业进行整合,打造为国内机动车检测综合服务龙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 年摊薄EPS 分别为1.03/1.31/1.80 元, 对应2020 年10 月29 日收盘价(43.38 元/股)市盈率33/25/19 倍。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因素。汽车销量持续下滑,检测站收购整合不及预期,行业出现恶性竞争。
川仪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0-11-02 10.27 -- -- 13.67 33.11%
14.00 36.32%
详细
我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齐全的自动化仪表龙头。公司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重点布局的三大仪器仪表制造基地之一,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齐全的自动化仪表龙头。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智能执行机构、智能变送器、智能调节阀、智能流量仪表、物位仪表、温度仪表、控制设备及装置、分析仪器等单项产品和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公司下游应用包括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市政及公用环保、医药、食品饮料、新能源等行业,主要客户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国电、国电投、中广核等。近年来,受益于下游石油化工、电力和冶金行业的需求增加,公司业绩稳步提升。2015年至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速为5.91%,毛利率从26.39%提升至35.06%,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11.21%,体现出稳健增长能力。 参考全球自动化仪表龙头,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955亿元,近8年复合增速为7.66%,我们认为随着工业流程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仪器仪表市场规模还将稳步提升。对比国际巨头艾默生和横河电机: (1)艾默生与横河的收入规模分别达到1299亿元和265亿元; (2)艾默生和横河电机毛利率均在42%左右; (3)艾默生和横河电机人均创收超过135万元; (4)艾默生和横河电机PE估值在20倍左右波动,反观川仪,作为国内自动化仪表龙头企业,其收入规模还只有40亿元左右,人均创收约为84.5万元,毛利率约为35%,我们认为未来川仪收入规模以及盈利能力均具备持续提升空间。而据本报告的盈利预测,川仪股份目前相对估值仅有15倍,我们认为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 把握自动化、智能化趋势,自主品牌迎来国产替代契机。目前,我国高端仪器仪表的市场份额主要被外资品牌占据,2019年我国仪器仪表进口规模达到987亿美元,且近几年呈现增长态势。从细分产品看,压力变送器国内市场规模约为40.2亿元,预计外资品牌压力变送器合计市占率超过60%。川仪股份作为国产变送器龙头,市占率不足10%;调节阀国内市场规模约为244.4亿元,超过60%的市场份额被外资占据,艾默生以8.3%的市场占有率领跑,吴忠仪表、川仪股份等本土调节阀企业市占率不足5%。然而本土品牌的产品质量与外资品牌在不断缩小,如川仪股份的智能压力变送器的产品精度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们认为随着川仪等本土自动化仪表龙头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自主品牌的国产替代正迎来最佳契机。 从单品到解决方案,弄潮工业弄潮工业3.0新浪潮。新浪潮。与本土自动化仪表企业相比,公司竞争优势较为显著: (1)公司具备8大系列单品,且总收入规模达到40亿元,产品品类以及收入规模明显强于国内其他竞争对手; (2)部分单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智能压力变送器、智能电磁流量仪表、智能执行机构等多个单品的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于国内竞争对手; (3)公司具备系统集成及总包能力,有利于单品市占率提升。公司近年来承接了较多国内外系统集成项目,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市政及环保、轻工建材、新能源等领域具备丰富的经验。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单品的竞争实力,有利于公司整体市占率的提升。此外,公司发布新一代PAS300分布式控制系统,在精细化工企业、食品以及垃圾发电等行业推广应用,助力公司迈向智能仪表方案解决商,弄潮工业3.0时代。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摊薄EPS分别为0.67、0.83和1.04元,对应2020年10月29日收盘价(10.3元/股)市盈率15/12/10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公司高端产品持续放量;公司进一步扩充产品品类;石化、电力等下游景气度提升。 风险因素:风险因素: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高端产品放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荣股份 机械行业 2020-10-30 19.64 -- -- 19.75 -1.20%
19.41 -1.1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16亿元,同比增长16.29%;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51.0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54.54%。 点评: 防爆电器行业需求叠加集中度提升,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16亿元,同比增长16.29%; 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51.0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54.54%。2020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33亿元,同比增长21.34%;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增长51.3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60.98%。受益于防爆电器需求持续提升,叠加公司市占率提升,公司防爆电器业务稳定增长;此外,公司专用照明业务开始发力,进一步驱动公司业绩提升。 费用率下降,净利率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8.19%,同比提升0.13pct,净利率为14.82%,同比提升3.51pct。公司净利率提升主要为公司费用率管控能力提升,合计费用率下降。2020年前三季度合计费用率为40.85%,同比下降4.4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79%、3.40%和3.82%,分别下降4.08pct、0.39pct和0.02pct。财务费用率为-0.16%,同比上升0.03pct。截至2020年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为9.31亿元,同比增长15.08%;应收款项融资为2.07亿元,同比增长18.28%。应收账款增速与收入增速接近,说明公司应收账款控制良好,整体风险可控。 防爆电器市占率持续提升,专业照明成为新增长极。目前我国防爆电器市场规模约为70亿元,随着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的不断趋严,医药、白酒、城市管廊等新行业对防爆电器需求快速提升,我国防爆电器市场规模有望继续稳定增长。公司作为国内防爆电器龙头,国内市占率约为22%,竞争实力显著强于第二梯队,未来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同时,公司海外防爆市场持续获得突破,未来海外市场为公司成长提供广阔空间。此外,公司在湖州投资1.5亿元打造专业照明设备新基地,随着湖州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专业照明设备有望成为公司业务新增长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0-2022年摊薄EPS分别为0.80、1.03和1.36元,对应2020年10月28日收盘价(19.87元/股)市盈率25/19/15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石油化工新建项目不及预期,天然气管道建设不及预期,并购整合不及预期;
建设机械 机械行业 2020-10-30 16.60 -- -- 18.31 10.30%
18.31 10.30%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97亿元,同比增长17.8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75亿元,同比下降1.76%。基本每股收益0.41元。 点评:Q3营收营收增速继续提升,盈利方面有所承压。公司Q3实现营收11.62亿元,同比增长30.66%,同比增速较二季度进一步提升,装配式需求保持旺盛。公司Q3实现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10.27%,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受毛利率下降以及信用减值计提增加较多影响。公司Q3销售费用率0.85%,同比下降0.06pct;管理费用率5.53%,同比下降1.28pct;财务费用率5.53%,同比下降0.12%,Q3费用率合计下降1.46pct。公司费用管控成效持续显现,但受市场竞争影响Q3毛利率同比下降3.73pct至41.14%。另外,Q3信用减值损失5400万,较上年同期增加3100万。我们认为,行业需求保持旺盛,四季度营收有望保持较高增速,盈利能力有望趋稳。 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快速回升,装配式建筑需求持续提升。年初以来随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带动复工复产以及政府逆周期调控,基建累计投资增速持续回升,从2月份的-26.86%快速提升至9月份的2.42%,基建累计投资增速已回升至去年平均水平,我们认为基建投资热度将贯穿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样呈现逐步回升的态势,9月末房地产累计投资增速回升至5.60%,呈现逐渐回暖的迹象。另一方面,装配式趋势带动下塔机租赁行业景气度不减。庞源指数仍保持在1200-1400的相对高位,新签单量持续增长,四季度有望出现阶段高峰。庞源租赁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塔吊数量继续保持直线增长,9月份达到1713台,持续创新高,9月份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塔吊产值占比为29.8%,保持基本稳定,渗透空间较大。 公司龙头地位稳固,完善全国布局并建设再制造基地提升综合实力。公司塔机保有率全球第一,大中型塔机租赁保持较高市占率,中小型塔机租赁市场相对分散,受疫情影响产能加快出清利于龙头市场份额的提升。公司全国布局加快,计划陆续在徐州、青岛、重庆、绍兴、雄安等地新设立全资子公司,深耕当地市场,拓展行业份额,完善区域布局。另一方面,加快广州、海口、乌鲁木齐、绍兴、常熟、雄安、贵阳、河南、成都等地区的维修再制造服务基地建设,确保后勤保障能力的同时,有序推进租赁与保障的市场细分经营模式,进一步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净利润6.06亿元、9.01亿元和12.57亿元,相对应的EPS分别为0.63元/股、0.93元/股和1.30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7倍、18倍和13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庞源租赁的发展依赖财务杠杆驱动,如果市场需求出现较大程度的波动,将会给公司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上市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经营不善拖累整体业绩;政策变动风险等。
震安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0-10-30 73.20 -- -- 80.11 9.44%
102.60 40.16%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55.3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108.95%。基本每股收益0.98元。 点评:点评:Q3营收保持高增营收保持高增,盈利持续改善,现金流大幅好转。公司Q3实现营收1.71亿元,同比增长78.06%,实现归母净利润4829.20万元,同比增长98.64%,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公司Q3毛利率59.48%,同比提升4.21pct,创下单季度历史最高,主要是由于功能性市场活跃,高毛利大型项目占比增加。公司Q3销售费用率17.07%,同比下降2.13pct;管理费用率5.80%,同比提升0.72pct;财务费用率0.20%,同比提升3.10pct,合计提升1.69pct。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第三季度现金流明显好转,Q3公司经营性现金流7570.13万元,同比和环比均大幅转正。短期来看,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截至三季度末,公司预付款和存货同比分别增长94.63%、25.68%,表明订单增加带动原料采购和备货增加,短期业绩无忧。 全国强制性政策呼之欲出,需求规模有望大幅扩容。全国减隔震强制性文件《建筑工程管理条例》已经司法部征求意见结束,静待落地。受益于全国立法文件《管理条例》的推出,新建需求、公建加固和小区旧改有望释放巨量需求空间,同时考虑学校和医院等以外的公共建筑以及政策外如机场、地铁上建等大型项目需求的情况下,我国减隔震市场空间将更为广阔。此外,从作为强制性国标的地震区划图历代演变来看,我国各地区的设防要求整体在不断能提升。对于减隔震需求来说,一方面设防要求强化对应高烈度区域占比不断提升,带动新增公建的减隔震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随着设防要求提高,低烈度区域转为高烈度区域后公建抗震性能不再满足要求,需采用减隔震技术进行加固,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减隔震行业将由新增建设和存量加固需求双轮驱动增长。 公司龙头地位稳固,产能扩张和全国布局加快。公司市占率达40%,龙头地位稳固。目前行业有竞争力的公司不多,主要竞争对手是株洲时代新材和柳州东方工程橡胶两家公司,上述两家公司市场份额较低。依托于规模优势,公司综合服务能力较强,在机场等重大、创新性的项目方面竞争力突出,大型项目的获单能力远胜同行。公司扩产加快,首发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产能6.2万套/年隔震产品,唐山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加产能3万套/年隔震产品、3万套/年减震产品。公司新建产能预计达产时间在明年下半年,达产产能合计12.2万套,当前产能利用率超过98%,供应已基本处于紧张状态,募投项目达产后合计产能将超过16万套,供应能力大幅提升。我们预计随着行业需求的逐渐释放,公司扩产有望持续加快,业绩成长有保障。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净利润1.74亿元、2.66亿元和5.35亿元,相对应的EPS分别为1.21元/股、1.84元/股和3.72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62倍、40倍和20倍。考虑到减隔震行业市场空间极大,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突出,业绩成长性明确,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管理条例》实施进度不达预期、产能扩张不达预期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中密控股 机械行业 2020-10-30 42.40 -- -- 47.14 11.18%
52.38 23.5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68亿元,同比下降1.19%;实现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下降2.6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降7.95%。 点评:增量业务占比大幅提升导致毛利率下滑。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68亿元,同比下降1.19%;实现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下降2.6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降7.95%。2020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42亿元,同比增长6.24%;实现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增长6.38%。公司三季度净利润增速环比趋缓主要是由于增量业务占比显著提升导致毛利率下滑,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0.97%,同比下降2.49pct,环比下降0.77pct。我们预计后续随着增量业务占比回落,毛利率将企稳回升。 费用管控良好,净利率略有下滑。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0.17%,同比下降3.37pct,净利率为23.01%,同比下降0.35pct。净利率下降幅度低于毛利率主要是由于费用率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合计费用率为22.64%,同比下降1.88pct。 其中销售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03%和-1.08%,分别下降1.29pct和0.94pct;管理费用率为9.02%,同比提升0.08pct,管理费用率微增主要是计提了股权激励费用;研发费用率为4.68%,同比提升0.29pct。 预收款稳定增长,现金流大幅改善。截至2020年三季度,公司存货为2.60亿元,同比增长7.43%,环比增长6.56%;合同负债(预收款)为2615.9万元,同比增长28.32%,环比增长6.67%。我们预计随着石油炼化等下游需求提升,公司订单保持稳步增长。同时,今年下游市场资金面较为充裕,公司回款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到1.57亿元,同比增长181.6%。此外,多个外资机构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公司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炼化、管网、核电梯次发力,长期增长可期。目前,下游石油炼化市场需求依旧非常旺盛,新开工项目持续加速;同时,9月30日,国家管网集团正式并网运营。根据我们测算,2025年我国管道机械密封存量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5.28亿元,2019-2025年管道机械密封增量空间约为22.9亿元。公司目前在新建管道的密封市场中已经取得较高市占率,未来在管道密封存量市场中进口替代步伐也将持续加速,而新地佩尔作为管道特种阀门领军企业,也将充分受益于管网建设进程的加速。此外,公司在核电等领域的布局也有望开花结果,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不考虑增发,预测公司2020-2022年摊薄EPS分别为1.22、1.78和2.22元,对应2020年10月28日收盘价(44.10元/股)市盈率37/25/20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石油化工新建项目不及预期,天然气管道建设不及预期,并购整合不及预期;
艾迪精密 机械行业 2020-10-29 52.62 -- -- 56.66 7.68%
85.00 61.5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08亿元,同比增长50.57%;实现归母净利润4.21亿元,同比增长63.3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长67.52%。 点评:行业高景气,驱动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08亿元,同比增长50.57%;实现归母净利润4.21亿元,同比增长63.3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长67.52%。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14亿元,同比增长58.15%;实现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66.5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79.15%。三季度工程机械行业景气继续高企,7-9月份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速均超过55%,成为公司破碎锤和液压件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产能释放助力行走马达增长迅速,贡献业绩弹性。 规模效应凸显,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规模效应凸显,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3.67%,同比提升1.21pct;。前三季度公司合计费用率为11.98%,同比下降2.0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76%、3.60%和0.43%,分别同比下降0.73pct、0.71pct和0.71pct。研发费用率为3.19%,同比提升0.06pct。毛利率提升叠加费用率下降,带来26.17%的净利率,同比提升2.04pct,收入规模持续提升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所增长,体现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截止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账面存货为5.76亿元,同比增长28.36%,环比增长17.87%;账面预收款是1188.3万元,同比增长90.89%,环比增长63.64%,业务高增有望延续。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43亿元,同比增长80%,需求持续高增背景下回款状况也持续改善。 配锤率及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马达成为业绩新的增长极。目前,我国挖掘机的配锤率仍只有20%-25%,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配锤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同时,公司作为国内破碎锤龙头,市占率亦只有25%左右,未来随着产能持续扩张,公司产品市占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液压件环节,行走马达作为公司拳头产品,进口替代加速,同时伴随产能扩张,行走马达龙头地位持续夯实,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极。液压泵阀领域,我们认为公司工艺技术水平持续提升,非标泵阀的持续开拓有望平抑行业波动,继续看好公司的成长逻辑。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前三季度业绩超出预期,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摊薄EPS分别为0.93/1.19/1.48元,对应2020年10月27日收盘价(52.61元/股)市盈率54/42/34倍。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风险因素。液压件进口替代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0-10-29 103.00 -- -- 117.97 14.53%
158.88 54.25%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84亿元,同比增长70.9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32.18%。基本每股收益1.40元。 点评:点评:Q3营收延续高增营收延续高增,盈利增速大幅回升。公司Q3实现营收11.91亿元,同比增长103.35%,延续二季度的翻倍式增长,从行业投资的景气热度来看,预计四季度高增有望持续。盈利方面,公司Q3实现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82.48%,主要源于费用率降低以及获政府补助5300万元,Q3扣非净利润同增62.82%。受行业竞争及安装调试费用计入成本影响,公司Q3毛利率继续承压,同比下降7.89pct至26.02%,但相应的销售费用率同降6.40pct至2.05%;另外,公司Q3管理费用率1.98%,同降1.24pct;财务费用率2.21%,同增5.42pct。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同增78.91%,表明订单状况良好,下游需求依然旺盛,短期业绩保障度高。 发布定增预案,加码新工艺路线,开拓半导体设备。公司9月份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25亿元用于泛半导体装备产业化项目(10亿)、二合一透明导电膜设备(PAR)产业化项目(3.3亿)、先进半导体(半导体清洗设备及炉管类设备)研发项目(6.5亿)、补充流动资金5.2亿。其中PAR设备正面采用新型RPD技术,背面采用PVD技术,实现设备一体化将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光伏行业正处在PERC电池扩产高峰期,并逐步向TOPCon、HJT拓展的阶段,公司在新工艺领域全面布局,定增扩产为行业新工艺需求提前战备,夯实公司在光伏电池设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先发优势。此外,公司在清洗、镀膜等工艺环节天然具备向半导体行业渗透的延展性,切入先进半导体装备领域,泛半导体工艺设备龙头形态初现。 光伏新能源战略地位凸显,全球碳排放政策趋严。国内来看,今年光伏竞价项目超预期达到26GW,预计国内全年装机量40GW,部分省份出台十四五规划,新能源战略地位持续提升。受装机需求预期提升影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扩产意愿较强,整体供需局面偏紧。硅料价格从年中至今上涨接近翻倍,光伏玻璃大幅涨价也进一步印证产业需求强劲。国外来看,碳排放政策趋严,可再生能源战略加快部署,全球能源体系加快向低碳化转型,国外光伏装机需求有望提速。整体来看,在国内外光伏平价驱动及新能源战略推动下,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带动行业开启景气新周期,同时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向高效化持续迭代,提前布局新工艺路线的龙头设备企业将充分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不考虑定增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净利润6.13亿元、8.11亿元和10.01亿元,相对应的EPS分别为1.91元/股、2.53元/股和3.12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53倍、40倍和3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电池片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定增进展不达预期风险;政策变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捷昌驱动 机械行业 2020-10-28 64.90 -- -- 78.98 21.69%
88.80 36.83%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53亿元,同比增长33.6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54.92%。基本每股收益1.42元。 点评: Q3业绩基本符合预期,盈利能力同比改善。公司Q3实现营收5.06亿元,同比增长39.93%,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37.00%。顺应北美及欧洲智慧办公行业景气上行趋势,公司业绩保持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方面,公司Q3毛利率43.31%,同比提升10.52pct,一是由于三季度上旬基本处于关税豁免期,二是退税冲抵部分成本。公司Q3销售费用率5.35%,同比提升2.21pct;管理费用率5.66%,同比下降1.57pct;财务费用率2.19%,同比提升5.23pct,Q3费用率同比合计提高5.87pct。值得注意的是,截止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预收账款)同比增加46%,一定程度上预示公司收入端还将保持较高速增长。 疫情波动增加短期不确定性,行业长期趋势仍然向好。近期海外疫情呈现反复迹象,美国新增确诊数量从9月初的低谷再度上行,并在10月中旬创下疫情发生以来的单日新增确诊最高值。我们认为海外疫情的波动,以及中美贸易不确定状况,将对海外智慧办公需求造成一定短期影响,但智慧办公行业趋势不会因此发生变化,仍然处在景气上行期。另外,国内智慧办公市场经过前期积累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医疗健康领域受益老龄化的加快增长潜力可期,智能家居领域目前在电动床等领域成功探索,国内外渗透率悬殊,成长空间较大。我们坚定看好线性驱动行业成长大趋势。 定增完成聚焦主业升级,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公司定增完成并已收到募集资金净额14.62亿元,将用于智慧办公驱动系统升级扩建项目(7.29亿元)、数字化系统升级与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2.06亿元)、捷昌全球运营中心建设项目(2.30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我们认为募投项目将显著提升公司智能化和数字化生产水平,利于公司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主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另外,公司对前次募投项目中的生命健康园和智能家居项目进行适当延期建设,主要考虑到疫情对短期需求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紧抓当下智慧办公高景气,聚焦主要增长点,平抑业绩波动风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净利润4.49亿元、5.21亿元和6.46亿元,相对应的EPS分别为1.65元/股、1.91元/股和2.37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0倍、35倍和28倍。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因素:中美贸易摩擦升温风险、全球疫情加剧风险、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变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柏楚电子 2020-10-26 246.50 -- -- 327.67 32.93%
327.67 32.9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85亿元,同比增长38.57%;实现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44.4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18.96%。 点评: 制造业需求回暖叠加激光应用渗透,公司竞争优势持续夯实。2020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5亿元,同比增长59.42%; 实现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87.7%。今年以来,Q1、Q2和Q3季度的营收增速分别为4.89%、41.43%和59.42%,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96%、41.23%和87.7%,呈现逐季提升的态势。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增长首先受益于下游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提升,而激光设备作为效率更高、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加工方式,正在工业应用中加速渗透。另一方面,作为激光设备的数控系统供应商,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也在持续夯实,较宽的竞争护城河保证公司业绩持续走强。 价格体系稳定,,毛利率同比提升,投资收益贡献超额业绩。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81.97%,同比提升0.4pct,净利率为71.60%,同比提升2.89pct。单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82.08%,同比提升0.15pct,净利率为82.82%,同比提升12.4pct。公司毛利率稳中有升,表明行业价格体系稳定,公司竞争优势依然突出。值得提示的是,单三季度净利率同比大幅增长主要为理财产品产生的投资收益显著增加。单三季度公司投资收益为398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862万元。 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导致管理费用率显著增加。2020年前三季度合计费用率为22.47%,同比增长6.17pct;其中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27%、-0.45%和6.77%,分别同比下降0.34pct、0.13pct 和0.61pct;管理费用率为13.88%,同比增长7.25pct。管理费用率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为计提2019年股权激励费用3142.6万元以及上海波刺并表导致管理费用增加,预计4季度还将计提3000万元左右的股权激励费用。 主导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新产品开始渗透。根据我们测算,预计至2022年国内高功率切割系统的市场空间将超过6.5亿。公司作为国内高功率激光控制系统龙头,2019年市占率仅有10%左右,未来进口替代空间较大。同时,国内超快激光加工需求正迎来爆发的拐点,有望带动超快激光控制系统需求快速增长。公司高功率切割头产品也已经实现了销售,预期未来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三季度业绩略超我们预期,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摊薄EPS 分别为3.39、5.00和6.56元,对应2020年10月22日收盘价(244.5元/股)市盈率72/49/37倍,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因素:高功率激光切割控制系统进口替代不及预期;超快激光需求不及预期;激光头等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