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盛发展
|
房地产业
|
2019-04-30
|
9.76
|
13.23
|
521.13%
|
10.38
|
1.27% |
|
9.88
|
1.23% |
|
详细
公司公告2019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66.6亿元,同比降低4.7%;实现归母净利润7.8亿元,同比增长30.2%。 核心观点 营收小幅下降,业绩高速增长。毛利率为33.8%,较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公司一季度业绩增速大幅超过营收增速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报告期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带来投资收益同比高增961%至1.1亿元,二是少数股东损益较去年同期减少,今年为1.7亿元,去年为-0.7亿元。 销售继续增长,拿地有待提速。公司一季度实现销售金额166.9亿元,同比增长14%;公司一季度全口径拿地金额23.6亿元,土地投资强度为14%,较2018年全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截至2018年底,公司土地储备共3614万平米,可满足未来3年左右的开发需求。 杠杆率下降,打通境外融资渠道。公司一季度末净负债率为86%,较去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较去年底下降2个百分点。公司于昨日首次成功发行3.25亿美元票面利率为8%的美元债,拓宽融资渠道。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2019-2021年公司EPS 为2.24/2.81/3.61元,可比公司2019年PE 估值为7X,维持买入评级,对应目标价15.68元。 风险提示 房地产销售、结算、回款规模不及预期。 布局城市调控政策力度超预期。 拿地不及预期。
|
|
|
绿地控股
|
房地产业
|
2019-04-25
|
7.25
|
7.01
|
151.25%
|
7.57
|
-0.13% |
|
7.49
|
3.31% |
|
详细
双主业共同驱动业绩稳定增长,净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4.3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房地产业务营收1615亿元,同比增长7%;建筑业务营收1481亿元,同比增长32%,双主业并驾齐驱共同推动营收和业绩的稳定增长。2018年公司净负债率水平持续下降至171.8%,短期负债覆盖比例提升至0.9倍,短期偿债能力有所提升。 预收款大幅增长,业绩锁定度高。2018年公司实现签约销售销售额3875亿元,同比增长26%,位列全国房企销售排行第六位。2018年预收款达3382亿元,较2017年年底增长42%,预收款的增速远高于地产业务的结算增速。 拿地均价低,利润率可期。2018年公司全年新增118个项目,新进入30个城市,新增权益土储4337万方,对应权益投资814亿元,拿地均价进一步下降至1877元/平,仅占2018年销售均价10576元/平的18%,未来项目利润率可期。 建筑业务营收占比已超4成,新签合同金额快速增长。公司另一核心主业建筑业务增长迅速,2018年实现营收1481亿元,同比增长41%,占总营业收入比已达42%,较2017年上升6个百分点,成为公司营收的重要增长极。 从新签合同金额情况看,公司2018年新签合同金额3162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远高于建筑业务营收增速,充足的订单将为后续几年的营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PE估值:维持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9.28元(原目标价为8.46元)。 根据公司项目结算情况,我们将公司2019-2021年的EPS调整为1.16/1.46/1.87元(原预测为2019-2020年1.18/1.54元)。由于可比公司2019年PE估值上升为8X,因此我们略微上调公司目标价至9.28元。 风险提示 房地产销售增长不及预期。公司控成本效果不及预期,利润存在下行风险。 布局城市调控政策力度超预期。建筑业务毛利下滑,公司利润水平不及预期。
|
|
|
华夏幸福
|
房地产业
|
2019-04-24
|
30.55
|
29.14
|
1,230.59%
|
32.13
|
1.20% |
|
32.30
|
5.73% |
|
详细
业绩维持30%以上增速,降费增效成果显著。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8.0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7.5亿元,同比增长34%。2018年公司三项费用率下降4.5个百分比,其中销售费用率下降1.1个百分比,管理费用率下降3.0个百分比。 净负债率有所上升,短期债务占比明显下降。2018年底公司净负债率上升至161.1%,主要由于公司2018年底现金较2017年底减少208亿元,由此也带来短期负债覆盖比例略有下降至1.9倍。公司自2018年Q2起连续3个季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一年内到期的债务占比由2017年的31%下降至19%,负债结构有所改善。2018年公司平均加权融资成本为6.42%。 销售端、投资端外埠区域占比均显著提升。2018年公司销售额1628亿元,同比增长7%;销售面积1503万平,同比增长53%。异地扩张逻辑进一步兑现,外埠销售金额占比从2017年的24%上升至2018年的46%,已基本摆脱了对京津冀区域的过度依赖。土地投资端,公司同样聚焦外埠区域,2018年新增土地面积中外埠区域占比达到87%,较2017年上升29个百分比。 外埠产业新城持续发力,签约投资额维持高位。2018年公司产业新城业务实现新增签约投资额1660亿元,签约项目702个。外埠产业新城的复制成果卓著,外埠54座产业新城中已有30座实现回款,17座当期金现金流转正,9座累计现金流转正。区域上,公司仍然聚焦核心都市圈,环杭州、环南京、环郑州、环武汉和环合肥区域产业新城均已逐渐步入成熟期。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PE 估值:维持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41.60元(原目标价为38.22元)。 由于下调了产业发展服务业务的毛利率,我们将公司2019-2021年EPS 调整为5.20/6.94/9.35元(原预测为2019-2020年5.46/7.16元)。由于可比公司2019年PE 估值上升为8X,因此我们略微上调公司目标价至41.60元。 风险提示 京津冀地区调控政策超预期。合作备忘录落地不及预期。 园区新增落地投资额增长不及预期。非京津冀区域拿地不及预期。
|
|
|
金科股份
|
房地产业
|
2019-04-24
|
7.18
|
7.40
|
281.44%
|
7.94
|
4.47% |
|
7.50
|
4.46% |
|
详细
业绩大幅增长94%,毛利率回升至历史新高。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2.3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8.9亿元,同比增长94%,业绩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利润增长大幅高于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毛利率的大幅提升。公司的2018年结算毛利率较2017年提升7.3个百分点至28.6%,创公司历史新高。公司重点布局的区域的高毛利项目将陆续在2018-19年进行结算,因此预计今年公司毛利率水平仍将大概率维持高位。 净负债率大幅下降,偿债能力有所提升。2018年底公司净负债率大幅下降至136.5%,考虑到公司在2018年仍维持比较积极的土地投资策略,净负债率虽仍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整体风险可控。公司2018年底在手现金298.5亿元,同比增长60%。短期负债为276.4亿元,短期负债覆盖比例提升至1.1倍,短期偿债能力较2017年略有提升。 销售金额首破千亿,投资聚焦一二线城市。2018年公司实现签约销售销售额1188亿元,同比增长81%,销售增速远超行业龙头平均增速,也是公司历史上首次销售规模突破千亿。截至2018年年底公司已销售未结算资源对应的预收款达到763亿元,较2017年年底增长78%,预收款的增速基本与业绩增速一致,保障了未来几年业绩增长的确定性。2018年公司在土地投资端聚焦一二线城市,全年土地投资700亿元,获取了110个项目,对应建面2054万方,新增土储中一二线城市的货值占比超过了75%,为今明两年的销售夯实了基础。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l维持增持评级,上调目标价至8.91元(原目标价为6.36元)。我们预测2019-2021年公司EPS为0.99/1.32/1.72元(原预测为2019-2020年0.66/0.88元)。可比公司2019年PE估值为9X,我们给予公司2019年PE倍数9X,对应目标价8.91元。 风险提示 房地产市场销售大幅低于预期。利率上升超预期。 布局城市调控政策力度超预期。
|
|
|
万科A
|
房地产业
|
2019-03-28
|
28.55
|
26.08
|
93.04%
|
33.60
|
17.69% |
|
33.60
|
17.69% |
|
详细
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利润率持续提升。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76.8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37.7亿元,同比增长20.4%。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18年,营收占比95.6%的房地产业务毛利率为37.8%,较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销售平稳增长,拿地强度维持高位。2018年公司销售金额6069.5亿元,同比增长15%,销售面积4037.7万平,同比增长12.3%,销售均价15032元/平,同比增长2%。2018年公司新增土储总建面为4681万平方米,全年拿地金额为2539亿元,新增土储平均楼面价为5424元/平方米。投资强度为42%,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个百分点。 公司杠杆率维持行业低位,融资成本优势显著。2018年底公司净负债率为30.9%,短期负债覆盖比率为2.4,继续维持安全稳健的财务状况。2018年行业融资环境整体趋紧,公司通过多种融资工具有效化解财务风险,2018年公司债券(5年期)最低发行利率为4.05%,超短融最低发行利率为3.13%,中票(3年期)最低发行利率为4.03%,总体融资成本继续处于行业低位。 物业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占比提升。万科物业已经成为物业行业的标杆,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33.0%,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占比上升至3.3%。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33.21元(原目标价为30.60元)。我们预测2019-2021年公司EPS 为3.69/4.49/5.48元(原预测值为2019-2020年4.46/5.87元),因结算节奏调整。考虑到公司较可比公司,积极拓展资管类业态的项目,向轻资产化运营,较可比公司应享有更高估值溢价,我们维持20%的估值溢价得出9X 估值,对应目标价33.21元。 风险提示 房地产市场销售大幅低于预期。利率上升超预期。
|
|
|
荣盛发展
|
房地产业
|
2019-03-27
|
10.60
|
13.23
|
521.13%
|
12.60
|
18.87% |
|
12.60
|
18.87% |
|
详细
核心观点 规模、盈利均好,稳定高分红打造价值投资优质标的。公司2018 年业绩快报披露年度营业收入566 亿,同比增长46%,归母净利润77 亿,同比增长33%。同时公司2018 年销售也录得高增长,实现销售额1016 亿元,同比增长49.5%。2015-2017 年分红率稳定维持在30%以上,如果2018 年维持这一水平,若按30%测算,股息率将达到4.85%,是市场上难得的价值投资优质标的。 全国化布局基本成型,环都市圈扩张成为公司当前主要策略。作为一家从廊坊起家的房地产企业,截至2018 年底,公司地产业务已经基本完成全国化布局。业务版图已经扩展到13 个省的50 个城市,涵盖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和中西部核心城市。公司2018 年实现销售额1016 亿,销售面积983 万平,销售均价10327 元/平。销售规模快速增长的原因有二,一是已入驻城市销售额放大,二是新进入城市贡献销售额。遵循环都市圈策略进行扩张,公司有望在国家新一轮都市圈发展规划中获益。 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相关政策不断落地,公司京津冀土储增值空间大。 公司2018H1 总土储为3630 万平,其中京津冀占比三成,然而2018 年整个京津冀的销售仅占10%。我们判断,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的深入发展,公司的资源优势将逐步释放,2019 年销售端有望受提振。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5.68 元。我们预测公司2018-2020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76/2.24/2.81 元。根据可比公司2019 年7X 的PE 估值,给予公司2019 年7X 的PE 估值,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15.68 元。 风险提示 房地产销售、结算、回款规模不及预期。 布局城市调控政策力度超预期。 拿地不及预期。
|
|
|
新城控股
|
房地产业
|
2019-03-13
|
35.48
|
36.88
|
165.71%
|
46.80
|
26.45% |
|
44.91
|
26.58% |
|
详细
业绩再超预期,接近此前预告上限值。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1.3亿元,同比增长33.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4.9亿元,同比增长74.0%。此前公司预告2018年业绩区间为90-105亿元,最终业绩略超市场预期。利润增长大幅高于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毛利率的持续提升、吾悦广场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和参股项目带来投资收益增长这三大因素。 财务指标全面向好,净负债率大幅下降。2018年底公司净负债率大幅下降至35.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手现金454.1亿元,同比增长107%。短期负债为130.2亿元,较2017年底仅增加0.7亿元,短期负债覆盖比例大幅提升至3.5倍,短期偿债能力大幅提升。 销售增速领先全行业,随行就市调整投资策略。2018年公司房地产合同销售额达2211.0亿元,同比增长75%,位列全国房企第8位。截至2018年年底公司已销售未结算资源对应的合同负债达到1182.3亿元,较2017年年底增长133%。2018年公司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投资策略,全年拿地164幅,对应建面4773万方,投资强度下降至35%,楼面地价继续下行,2018年新增土储的平均楼面地价进一步下降至2330元/平。 商业板块全面发力,物业租金收入进入收获期。2018年公司共计新开业19座吾悦广场,且开业出租率均接近100%。截止至2018年底,公司已累计开业42座吾悦广场,平均出租率98.8%,全年实现租金及管理费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107%,租金收入已连续2年录得超过100%的增速,截止至2018年底公司已实现80个城市和96个商业综合体的布局和储备。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42.49元(原目标价为34.40元)。我们预测2019-2021年公司EPS为6.07/8.01/9.71元(原预测为2019-2020年5.83/7.98元)。可比公司2019年PE估值为7X,我们给予公司2019年PE倍数7X,对应目标价42.49元。 风险提示 房地产市场销售大幅低于预期。利率上升超预期。
|
|
|
阳光城
|
房地产业
|
2019-03-01
|
6.80
|
6.66
|
1,700.00%
|
9.18
|
35.00% |
|
9.18
|
35.00% |
|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告,中民嘉业将其持有的上海嘉闻50%的股权转让给福建捷成,上海嘉闻持有公司18.04%的股份。 核心观点 中民嘉业转让股权,二级市场减持压力缓解。中民嘉业为中民投下属公司,上海嘉闻为中民嘉业100%控股的子公司。上海嘉闻在2015年4月通过全额认购公司定增股份的方式持有公司18.04%股份,合计7.3亿股,认购金额45亿元,除权成本6.01元/股,此部分股份于2019年1月1日解禁。由于中民投经营方针的调整,市场存在中民投减持抛售公司股份的预期。现在中民投通过转让子公司的股权退出,缓解了二级市场减持压力。 股东结构优化,治理结构进一步稳定。受让上海嘉闻公司股权的福建捷成为闵系贸易企业,为公司非关联企业。股权转让后,上海嘉闻的董事会将由3名董事组成,其中中民嘉业委派2名,福建捷成委派1名,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由中民嘉业委派的董事担任。此次股权交易没有变更阳光城的控制权,阳光城控股股东福建阳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并持有阳光城44.40%股份。公司借中民投退出之机,引入了新的同为闵系企业的战略投资者,有利于优化公司股东结构和保持治理结构稳定,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7.47元。我们维持对公司2018-2020年EPS为0.83/1.24/1.74元的盈利预测。可比公司2018年PE估值为9X。给予公司2018年9X的PE估值,对应目标价7.47元。 风险提示 房地产销售增长不及预期。 融资环境极度恶化,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
|
|
|
华夏幸福
|
房地产业
|
2019-02-21
|
29.68
|
26.77
|
1,122.37%
|
33.06
|
11.39% |
|
35.20
|
18.60%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公告,于2019年2月1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聘任吴向东先生为公司首席执行官(CEO)暨总裁的议案。 核心观点 吴向东正式加盟,人事变动尘埃落定。公司发布公告,拟聘任吴向东先生为公司首席执行官(CEO)暨总裁。吴向东曾任华润置地董事局主席,在华润任职时间超过26年,在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开发方面拥有业内首屈一指的实操和管理经验,其一手打造的罗湖万象城更是开启华润进军商业地产的时代。另外吴向东于华润置地深耕的华南地区,又恰好能够补上当前华夏幸福在华南区域相对薄弱的短板,加速公司进一步异地复制的布局。此前在2018年12月,前华润置地CFO俞建出任华夏幸福副总裁分管财务和融资,加上此次吴向东的加盟正式宣告公司高层人事变动的尘埃落定。 平安增持彰显长期信心,融资端明显改善。2019年1月31日公司公告,中国平安增持公司5.69%股份,股权转让价款42.0亿元,持股比例上升至25.25%,仍为第二大股东。平安的增持是对银保监会号召险资入市的响应,但更重要的是看好华夏幸福在产业新城运营及地产开发能力的认可。平安的增持同时也为公司的融资带来了增信,公司近期分别于2018年12月21日、27日发行1.4亿、0.6亿元三年期美元债,票面利率9%;于2019年1月19日发行25亿元超短融,票面利率5.5%。平安的增持及近期的融资动作使公司在资金端的压力大为缓解,加上明星管理团队的加盟,未来公司无论是在传统的产业新城和地产开发业务还是商业地产、养老、长租等创新领域都值得期待。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为38.22元(原目标价为32.76元)。我们预测2018-2020年公司EPS为4.05/5.46/7.16元。可比公司2019年PE估值为7X。给予公司2019年7X的PE估值,对应目标价38.22元。 风险提示 园区新增落地投资额增长不及预期。非京津冀区域拿地不及预期。
|
|
|
绿地控股
|
房地产业
|
2019-02-18
|
6.70
|
6.39
|
129.03%
|
7.80
|
16.42% |
|
8.30
|
23.88% |
|
详细
收购稀缺优质项目,进一步增厚核心城市土地储备。公司收购的标的公司主要资产为上海市黄浦区董家渡项目,项目总建面119.9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约70.2万平方米(其中商办57.6万平方米,住宅12.6万平方米),考虑标的公司353亿的总负债其楼面价约8.5万元/平米。根据项目原有规划,项目办公部分包括4幢甲级写字楼及7幢总部办公楼;商业部分包括购物中心及开放式休闲商街;另外还有超高层五星级酒店及8幢住宅楼。 发挥城市综合开发优势,打造区域新地标。项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核心区域,根据上海十三五规划,董家渡区域的定位为金融中心及总部办公中心,无论商办或是住宅均是上海核心区域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公司在城市综合开发、超高层地标、大型城市综合体等领域拥有成熟的开发经验,项目经过公司开发有望成为区域新地标。 加大土地投资力度,坚持布局核心城市战略。根据公司公告数据,2018年公司累计新获取118个项目,新增建面合计4837.9万方,同比增长108%。 截止至2018年底,公司存量土储中一二线城市的占比为52%,较2017年底略有下降。此次收购上海市董家渡项目有利于增强公司在核心城市的土地储备深度,确保公司未来的销售,进一步夯实公司行业前五的排名。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8.46元(原目标价为7.52元)。我们维持2018-2020年公司EPS为0.94/1.18/1.54元的预测。可比公司2018年PE估值为9X,给予公司2018年9X的估值,对应目标价8.46元。 风险提示 房地产销售增长不及预期。 融资环境极度恶化,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
|
|
|
华夏幸福
|
房地产业
|
2018-12-14
|
28.11
|
22.95
|
947.95%
|
28.59
|
1.71% |
|
33.06
|
17.61% |
|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九通投资拟通过平安资管设立投资计划募集资金,用于固安及南京溧水产业新城PPP 项目。该计划总规模不超过60亿元;年综合融资成本暂定为8.32%/年;投资期限三年,可协商延期三年。 核心观点 战略合作持续推进,长线资金匹配产业新城开发周期。此次融资计划是公司与平安集团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的集中体现。此前市场对于公司现金流问题的主要担心集中于公司产业新城的开发模式,造成以传统开发商模式获得的期限较短的融资与产业新城较长的开发周期出现错配,一定程度上存在短债长投的问题。而平安集团的保险资金投资期限较长,很好的与产业新城开发所需的资金进行匹配,使得产业新城的开发无需再过度依赖周边地产项目的销售回款,彻底理顺了产业新城的开发逻辑,有助于公司发挥优势专注于产业、专注于运营。总的来看,双方的合作发挥了各自的业务特点和优势,尤其对于华夏幸福来说,获得持续的、与其开发模式所需资金久期匹配的长线资金,将加快产业新城异地复制逻辑的兑现进程。 加快整体融资节奏,平稳应对债务集中偿还期。公司同时还公告了子公司拟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不超过50亿元,期限不超过10年。此前,公司已经收到不超过80亿元额度的小公募公司债的核准批复。近期公司债务融资的节奏明显加快,融资渠道畅通且融资成本亦控制的较好。公司2019年3月~5月将陆续有138亿公司债到期,而近期的融资计划将帮助公司平稳应对债务集中到期的偿还压力。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为32.76元(原目标价为28.35元)。我们预测2018-2020年公司EPS 为4.05/5.46/7.16元。可比公司2019年PE 估值为6X。给予公司2019年6X 的PE 估值,对应目标价32.76元。 风险提示 园区新增落地投资额增长不及预期。 非京津冀区域拿地不及预期。
|
|
|
新城控股
|
房地产业
|
2018-12-07
|
26.00
|
29.86
|
115.13%
|
27.58
|
6.08% |
|
37.29
|
43.42% |
|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告11月销售及拿地情况。11月实现销售金额172.3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销售面积145.1万方,同比增长17%。 核心观点 累计销售金额近2000亿元,同比增速遥遥领先。在市场整体去化情况持续恶化的背景下,公司仍然实现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单月销售金额172.3亿元,同比增长7%,单月增速下滑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公司1-11月累计销售金额1986亿元,同比增速89%,增速远高于同期TOP10公司28%的增速。从销售面积来看,公司单月及累计销售面积增速分别为17%、106%。公司在10月底就已完成了全年1800亿元的销售目标,考虑到12月充足的推货量,今年公司全年销售金额有望冲击2200亿元,进一步巩固前十的排名。 维持审慎土地投资策略,拿地均价进一步下降。公司11月全口径拿地金额为40.6亿元,土地投资强度(拿地金额/当月销售金额)为24%,投资强度环比持续下降。1-11月累计土地投资强度31%,公司土地投资策略较去年发生明显的变化,投资端愈发审慎。审慎的策略也体现在拿地均价上,公司11月拿地均价仅1932元/平,较前11月累计拿地均价2797元/平更低,为项目留足了利润率空间。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维持目标价34.40元。考虑高速增长的销售规模带来可结算资源的增加,我们预测公司2018-2020年EPS为4.30/5.83/7.98元。可比公司2018年PE估值为7X,考虑到公司远高于行业平均的业绩增速及丰富的土地储备我们给予公司20%的估值溢价,对应2018年PE倍数为8X,对应目标价34.40元。 风险提示 房地产销售规模不及预期。布局城市调控政策力度超预期。 土地储备的拓展不及预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及预测值。
|
|
|
华夏幸福
|
房地产业
|
2018-11-02
|
23.88
|
19.86
|
806.85%
|
27.07
|
13.36% |
|
28.59
|
19.72% |
|
详细
核心观点 营收业绩维持高增,预收账款再创新高。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51.4亿元,同比增长46.1%;实现归母净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26.5%。 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5.4%和17.5%,分别同比下降11和3pct,主要由于毛利率较高的产业园区结算收入增速放缓。截止至9月底,公司预收账款达152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为公司未来2-3年的业绩提供足够的保障。 现金流持续好转,债务结构不断优化。公司2018Q3回款率达59%,较上半年46%的回款率明显改善。回款上升带动现金流的好转,公司2018Q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2亿元,连续第二个季度为正,改善趋势明显。公司在手现金379亿元,同期短债金额为285亿元,现金短债比为1.3X,偿债能力改善。同时公司短债占总有息负债的比例持续降低,债务期限的结构得到优化。 异地区域多点开花,逐步进入收获期。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房地产销售面积961.8万平,同比增长53%,其中非京津冀区域销售面积占比46%,同比增长90%。非京津冀区域中环南京、环杭州、环郑州区域销售面积占比分别达到13%、7%、11%,其中环郑州区域成为又一新增长极,进一步证明公司开发模式的可复制性。此外,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新签17个PPP 项目中有13个位于非京津冀区域,由此证明公司坚决开拓异地市场的决心和能力。 平安入股尘埃落定,合作发展步入新篇章。平安入股事宜已于9月11日正式完成股份过户登记,平安方面已经派驻孟森、王威两名董事。9月26日公司与中国平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华夏幸福已成为中国平安的重要战略协同企业,公司将于中国平安在综合金融服务、产业新城、新兴实业协同发展等领域加强全面战略合作。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调整至28.35元(原目标价为32.96元)。我们维持对公司2018-2020年EPS 为4.05/5.46/7.16元的盈利预测。可比公司2018年PE 估值为7X。给予公司2018年7X 的PE 估值,对应目标价28.35元。 风险提示: 框架合作协议落地不及预期。非京津冀区域拿地不及预期。
|
|
|
新城控股
|
房地产业
|
2018-10-31
|
23.79
|
29.86
|
115.13%
|
27.56
|
15.85% |
|
27.97
|
17.57% |
|
详细
营收业绩高增长,结算毛利率续创历史新高。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7.9亿元,同比增长47.1%,增速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底分别提高4.8和2.2个百分点。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56.7%,业绩增速高于营收增速,源于归母净利率提升,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率为12.6%,较去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销售的高毛利项目逐步进入结算通道,同期公司结算项目的毛利率续创历史新高至38.6%。 灵活调整土地投资节奏,拿地更趋谨慎。公司前三季度土地投资强度为32%,其中上半年和三季度土地投资强度分别为39%和23%,可见公司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灵活调整拿地节奏。近期公司拿地要求提高,更加谨慎。 杠杆率稳定。公司三季度末净资产负债率为96%,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26个百分点。得益于销售金额的快速增长和公司对回款的强力把控,三季度末公司在手现金324.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77.9%。 密集公告控股股东承诺不减持、高管增持计划和回购预案,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公司控股股东承诺于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到期解禁之日起1年内不以任何方式减持该部分股份。公司高管计划6个月内增持230万股。同时公司拟回购0.5%-1%的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37元/股,留存作后期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的来源。公司上述行为将有助于股价的回升。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维持目标价34.40元。考虑高速增长的销售规模带来可结算资源的增加,我们预测公司2018-2020年EPS为4.30/5.83/7.98元。可比公司2018年PE估值为7X,考虑到公司远高于行业平均的业绩增速及丰富的土地储备我们给予公司20%的估值溢价,对应2018年PE倍数为8X,对应目标价34.40元。 风险提示 地产销售增长不及预期。布局城市调控政策力度超预期。土储拓展不及预期。 融资环境极度恶化,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
|
|
|
新城控股
|
房地产业
|
2018-10-17
|
22.11
|
29.86
|
115.13%
|
26.10
|
18.05% |
|
27.97
|
26.50%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9月销售及拿地情况。9月实现销售金额222.3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销售面积167.7万方,同比增长96%。 核心观点单月销售金额222亿元,维持同比100%以上增速。公司在9月加大推盘力度,在市场整体去化情况出现下滑的背景下仍实现销售金额222.3亿元,同比增长102%,自6月以来始终维持着同比翻番以上的销售增速。公司1-9月累计销售金额已达1596亿元,同比增长113%,同期TOP10房企增速为29%,公司增速明显领先。从销售面积来看,公司单月及累计销售面积增速分别为96%、133%。截止至9月,公司销售金额的目标完成度已达89%,考虑到四季度的推盘总量明显高于前三季度,因此公司今年完成1800亿的全年目标已无悬念,有望向2000亿发起冲击。 土地投资强度明显下降,聚焦核心二线及长三角传统优势城市。公司9月全口径拿地金额为42.8亿元,土地投资强度(拿地金额/当月销售金额)为19%,同比环比均出现下降。1-9月累计土地投资强度32%。从下半年拿地情况可以发现,公司明显加大二线城市拿地比例,同时三四线城市拿地更加聚焦,传统优势区域长三角的占比有所提升,拿地策略的调整领先于市场的调整。 9月拿地均价3331元/平,前9月公司累计拿地的均价仅2933元/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留足了利润率空间。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维持目标价34.40元。考虑高速增长的销售规模带来可结算资源的增加,我们预测公司2018-2020年EPS 为4.30/5.83/7.98元。可比公司2018年PE 估值为7X,考虑到公司远高于行业平均的业绩增速及丰富的土地储备我们给予公司20%的估值溢价,对应2018年PE 倍数为8X,对应目标价34.40元。 风险提示房地产销售规模不及预期。布局城市调控政策力度超预期。 土地储备的拓展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