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倪正洋

华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570522100004。曾就职于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7.14%
(--)
60日
中线
10.71%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2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华盛昌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03 23.06 -- -- 37.14 61.06%
50.10 117.26%
详细
智能测量测试行业引领者。华盛昌成立于1991年,深耕测量测试仪器仪表行业31年。成立以来,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推出了电工电力类,环境检测类,医疗、建筑、汽车检测类等几大类百余种产品,下游广泛应用于电工电力、环境检测、汽车/医疗检测、新能源、医疗健康、传感器等领域,是国内产品创新能力最强、产品品类最丰富的综合性测量测试仪器仪表企业之一。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市场空间广阔。据MarketsandMarkets预测,至2024年,全球测量测试仪器仪表市场规模有望超300亿美元。随着国家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政策逐步落地,公司有望凭借先进的研发设计、优良的产品品质突破更多市场份额。 研发优势显著,具有长期竞争力。公司拥有全面的测量技术和丰富的专利储备,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掌握了包括电子电力测量技术、环境检测技术、医疗检测技术、MEMS传感器技术在内的多领域的核心测量测试技术,获得了国内外专利296项,专业技术上,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77项。 在此基础上,公司仍不断扩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持续增长、研发团队持续扩大,有望保持长期竞争力。 国内外业务并举,渠道全面发展。公司在巩固强化海外市场的同时,着力加大国内市场拓展力度。2017至2022H1,公司国内收入占比从8.16%增加10.24%,国产替代进程加速背景下,国内市场增长有望再迎加速。 产能持续扩张,业绩有望高增长。一方面,公司正新建生产车间并引入先进生产设备,扩大现有产能;另一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华盛昌惠州公司拟建设智能传感测量仪研发生产基地,新增消费电子类产品、医疗检测类产品,以及传感器模组的产线建设。届时,公司将能打破产能制约,更好地参与到国内市场竞争中,公司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公司将实现收入8.56/9.96/11.91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1.78/2.10/2.50亿元,17.04x/14.43x/12.11xPE。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的风险等。
航宇科技 2022-10-03 75.50 -- -- 94.78 25.54%
94.78 25.54%
详细
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核心供应商,供需共振业绩持续高增。公司深耕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研制,主营产品为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为下游航空发动机、航天火箭发动机、导弹、舰载燃机、工业燃气机、核电装备等提供高端精密锻件。目前公司深度参与我国预研、在研制、现役的多款航空发动机。同时,公司已与全球六大国际知名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签订长协订单,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进入境外供应商名录的航空装备配套企业。受益于下游军品订单持续增长,公司整体经营情况良好,规模快速扩大,2017-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 43.56%;2018-2021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55.13%。航空锻件是公司的主要增长引擎,营收占比稳定在 70%左右。公司能源锻件订单饱满,2022年上半年实现 224.82%的突破性增长,或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2021年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 12.2亿元,同比增长 48.78%,当前订单饱满,为公司长期高速增长提供有利支撑。 千亿蓝海市场催生锻造小巨人。军用市场,军机列装+国产替代+维修换发三重因素驱动,航空发动机批产需求快速释放。预计 2022-2035年,我国军用航发锻件总市场为 1524.98亿元,年均约 108.93亿元。民用市场,国产大飞机规模化交付+两机专项政策红利+民用发动机国产替代三重因素驱动。预计 2021-2040年,我国民用航发锻件总市场为 5737.12亿元,年均约 286.86亿元。此外,国家航天发射任务及商业卫星发射将共同拉动航天锻件市场扩张。双碳政策牵引下,风电、核电装备锻件市场将迎来新增长机遇。公司有望迎来放量增长的黄金阶段。 公司核心竞争力凸显,发展前景明朗。 (1)公司具备多重锻造核心技术,已掌握航空难变形材料的变形与组织性能控制核心技术和精密成形能力,实现了航空发动机关键型号配套锻件的规模化、产业化应用。 (2)航宇科技境外市场先发优势明显,是亚太地区唯一一家拿到全球六大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的供应商资质的环锻件企业。基于军工行业“以销定产”的模式,保证了公司放量增长的持续性。 (3)2022年 7月 28日,航宇科技宣布实施第二期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相比第一期股权激励,2023/2024年业绩考核指标显著提升,彰显公司业绩增长的高确定性。 (4)公司充分享受下游赛道需求红利,在军用航发型号批产放量的加速阶段,进入高速成长快车道。募投产线 2023年初投产使用,进入产能快速爬坡期,满产后预计全年新增产能收入 11.62亿元,有利于实现供需共振驱动业绩长期增长。 投资建议:航宇科技聚焦于高端环锻产品,军用航空发动机环锻产品营收占比较高,公司将充分受益于下游航发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当前在手订单饱满,2023年募投产能进入快速爬坡期,在供需双重共振驱动下,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 13.85、19.94、25.96亿元,增速分别为 44.3%、43.9%、30.2%;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69、2.66、3.78亿元,增速分别为21.5%、57.8%、41.9%,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1.21、1.90、2.70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型号批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募投项目进展及收益不及预期的风险。
穗恒运A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10-03 6.67 -- -- 7.48 12.14%
7.48 12.14%
详细
事件:公司于 9月 27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单》, 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9月19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 《关于全资子公司广州恒运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议案》,公司全资子公司恒运电力拟增加注册资本 2185万元,股东投资额5101.54万元,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由 900万元增加至 3085万元,其中本公司新增投资额 1572.14万元(折合注册资本 673.35万元),战略投资者投资额3529.40万元(折合注册资本 1511.65万元),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协作共赢,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恒运电力主营电力工程设计服务、电力输送设施安装工程服务等,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2亿元,净利润为 400.97万元。此次增资后,公司仍为恒运电力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由 100%降低至 51%,战略投资者持股 49%,股权结构将实现优化。此次引入战略投资者,一方面通过与战略投资者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将能实现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也将为扩展新能源业务提供助力。 政策引领下,持续推进“气代煤”工作。2022年 9月 2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广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在发展目标方面,到 2025年,本地骨干电源装机容量达 1725万千瓦左右,本地电力自给率提高到 60%,在规划布局方面,新增一批燃气电厂骨干电源,推进燃煤机组等容量替代”。在政策引领下,公司预计持续推进气电替代煤电建设,截至 2022年 4月,公司投入运营火电机组为 1.12GW,其中气电机组 0.042GW。在建项目方面,公司两台0.46GW 的“气代煤”热电联产项目正在筹建。储备项目方面,包括气电 2.3GW以及拟拆除两台 0.21GW 煤机,并建设 1台 660MW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通过常规能源的不断更新迭代,持续巩固公司的市场优势地位。 制度持续优化,电价上涨空间有望进一步释放。2022年 8月 1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暂缓执行价格限值相关条款的通知》,提出“结合当前电力供需形势和一次能源价格水平,暂缓执行分类型设置现货电能量报价上限和二级价格限值条款”。现货价格上限取消有望更加准确地产生电力价格信号,从而释放电价上涨空间。当前,煤价高企导致公司火电业务严重亏损,随着煤电价格传导机制逐步完善,公司利润端也将得到较大改善。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积极推动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十四五期间,公司光伏项目有望大规模投产并带动绿电业绩快速释放,带来广阔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46.14亿元、43.60亿元、50.77亿元,增速分别为 17.4%、-5.5%、16.4%,净利润分别为 1.49亿元、1.72亿元、2.55亿元,增速分别为-7.1%、15.1%、48.4%,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审批进度不及预期; 煤价上行的风险; 政 策 推进不及预期。
龙源电力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09-27 18.33 -- -- 19.88 8.46%
21.25 15.93%
详细
风电运营龙头,风电装机容量全球领先。公司是中国最早开发风电的专业化公司,自 2015年以来,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大风电运营商地位,截至 2022H1,集团控股装机容量为 28827.99兆瓦,其中风电控股装机容量 25711.44兆瓦,火电控股装机容量为 1875.00兆瓦,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控股装机容量 1241.55兆瓦。随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提升,公司营收保持提升。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 372.1亿元,同比增长 29.2%,归母净利润为 64.0亿元,同比增长 28.67%,主要系公司风电装机规模快速上升,带来营收与净利润的持续增长。2022H1,公司实现营收 216.7亿元,同比增长 11.69%,归母净利润为 43.3亿元,同比下降17.4%,公司 2022H1净利润出现下滑主要由利用小时数下降及折旧费用增加所致。 背靠国家能源集团,获得长足发展动力。公司的实际控股人国家能源集团成立于2017年,是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联合重组而成的中央骨干能源企业,拥有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国家能源集团在煤炭、运输、电力等全产业链的布局也为公司火电、新能源发电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支撑。从集团可再生能源规划来看,“十四五”时期,国家能源集团计划实现新增新能源装机 70-80GW,公司作为集团旗下风电专业运营平台,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增新能源装机将达到 30GW。此外,根据国家能源集团与龙源电力签订的《避免同业竞争协议》,国家能源集团承诺在龙源电力 A 股上市三年内将存续风力发电业务注入公司。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已将存续的 2GW 风电资产注入龙源电力,其余风电资产注入计划还在规划中,未来公司有望迅速增大风电装机规模,资产的规模化效应将驱动公司营收和利润快速增长。 风光项目资源储备丰富,运营效率持续提升。公司资源获取能力强,项目储备丰富,2021年新增资源储备 56.46GW,同比增长 9.44%,其中风电/光伏分别为11.76/36.70GW,且均位于资源较好地区,光伏新增资源储备占比与 2020年相比有所提升。此外,公司通过“以大代小”风电技改和生产数字化转型来提升运营效率,2021年 12月 6日,龙源电力宁夏公司完成贺兰山第四风电场“以大代小”79.5兆瓦等容风电技改项目备案手续,成为全国首个取得“以大代小”风电技改备案的项目,2021年,公司风电平均利用小时为 2366小时,较上年增加 127小时,超全国平均水平 120小时,预计未来公司的运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选取同样是新能源发电运营商的【三峡能源】、【节能风电】、【太阳能】作为可比公司,2022年平均 PE 为 17.61倍。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的背景下,龙源电力大力拓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建设运营,未来成长性高。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95.17亿元、444.45亿元、498.42亿元,增速分别为 6.2%、12.5%、1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9.29亿元、93.18亿元、116.32亿元,增速分别为 8.2%、34.5%、24.8%,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审批进度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英搏尔 机械行业 2022-09-26 49.98 -- -- 50.23 0.50%
50.23 0.50%
详细
电驱动技术积累深厚,切入乘用车大展宏图。公司成立于 2005年,从商用车、场地车的动力系统制造起步,于 2009年切入场地电动车用电机控制器、充电机、DC-DC 转换器,电子油门踏板等产品的生产配套市场。经过十年的研发沉淀,公司在 2019年推出三合一电源总成、驱动总成,拉开产品集成化序幕。在后续三年,公司陆续推出第三代电源总成、六合一全集成总成、“集成芯”驱动总成等产品,不断实现零部件的高度集成化。由于新产品的量产及定点客户的快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 8.69亿元,同比增长 177.6%。2022年上半年实现 1.26亿元毛利润,由于产品结构变化,毛利率小幅下降至 14.5%; 产品升级叠加高需求量,拉开广阔帷幕。公司积极研发碳化硅电机与高集成度的电驱动系统产品,碳化硅的应用使电机控制器高效区间扩大 5%,温升表现优秀;高集成度的电驱动系统可以共享外壳耦合及冷却系统等,能有效降低电驱动系统的体积和重量、提升功率密度,应用范围、降低零件的采购和制造成本。驱动系统集成度的提升及碳化硅的使用均带动电机控制器企业的下游市场空间,英搏尔电机控制器 2021年平均单价为 710元/套,而驱动总成产品单价为 6631元/套;2022年 8月英飞凌某型号 1200V 单管 IGBT 价格为 41元、模块价格为 275元,而 1200V 单管碳化硅 MOS 价格为 140元、模块价格为 640元,碳化硅功率器件价格约为 IGBT 器件价格的三倍。预计随着集成化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2025年新能源车电机控制器、电驱动系统市场空间分别将达到 135、538亿元,2021-2025年两大产品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19.75%、62.47%; 中游格局分散,公司加速技术迭代乱中取胜。以比亚迪、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整车厂系厂商销量主要跟随整车,电机控制器的销量有足够的保障;日电产、联合汽车电子、博世为代表的外资/合资电机控制器厂商可靠性好、功率密度高,且控制器算法实力强;本土电机控制器厂商此前处于弱势地位,但依靠自身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国内各大造车新势力销量放量,叠加自身对高集成度、碳化硅、双面水冷等技术的快速研发,配套车型也逐步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其中英搏尔为典型代表。通过自研单管并联,英搏尔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技术降本,“集成芯”动力总成其重量、体积、成本均低于目前主流产品 20%以上。“集成芯”2.0产品研发进展顺利,该产品运用了 SiC 单管并联电机控制器及扁线电机等先进技术,缩小了电驱动系统的体积,提升能量密度及系统效率,预计“集成芯”2.0实现量产后将进一步提升英搏尔的定位,带动盈利能力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2-2024年英搏尔实现营业收入 22.71/39.59/61.9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28/2.14/5.34亿元,对应 EPS 分为为 0.77/1.29/3.23元/股,2022年 9月 22日收盘价对应 PE 为 64.69/38.66/15.46倍。英搏尔为单管并联技术国内龙头,单管并联技术路线成本低,对于强调成本的 A00、A0级车型而言是更优路线,且单管并联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良好。中高端市场来看,碳化硅、扁线电机等前沿技术助力其进行客户导入,已获得合众新能源、小鹏定点,未来发展潜力大。公司定点车型及订单增长迅速,收入放量在即;产品定位不断提升,增厚盈利空间,未来收入和业绩的高成长确定性较强。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向上突破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科汇股份 2022-09-15 14.61 -- -- 15.07 3.15%
15.70 7.46%
详细
增量扩容+存量替换带动电力二次设备需求增加。增量角度看,两网在“十四五”期间计划电网投资额近3万亿,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测算,我国各年电力二次设备投资占电网投资的比重不低于10%,电力二次设备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容。存量角度看,我国“十一五”电网建设期间投入的二次设备进入更换周期,叠加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发电需求,对智能化电力二次设备需求有望持续增加。 重研发积累深厚技术底蕴,自主科研成果盈利能力出色。公司董事长徐丙垠先生兼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余核心技术人员均为业内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研发团队稳定,为公司持久研发创新提供坚实团队基础。截至2022H1,公司研发人员占总人数比为25.41%,研发费用率达14.86%。公司先后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等重点科技项目,核心科研成果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两次、两项相关技术原理成为业内通用原理。公司主要产品亦为自主科研成果转化,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电缆故障测距仪”,开发出系列电力电缆故障探测与定位装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公司技术储备充足,聚焦多个市场技术空白领域,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开关磁阻电机龙头,核心领域市占率领先。开关磁阻电机结构简单,容易维护修理,结构牢固、起动转矩大,无起动冲击电流、调速范围宽、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但由于双凸极结构,存在转矩脉动和噪声,目前应用范围集中于对噪声容忍度较大的领域,比如锻压、纺织机械等。公司的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在纺织机械行业的市占率约为80%,锻压机械市占率约为40-50%。2020年,公司完成了国内外单机功率最大的630kW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配套国内首台套8000吨电动螺旋压力机,实现进口替代。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具有深厚的研发底蕴和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技术转化为盈利产品的能力出色,我们认为随着公司研发的不断深入,募投项目和新赛道布局进展顺利,未来成长性高。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为3.98亿元、4.71亿元、5.57亿元,增速分别为7.87%、18.24%、18.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5亿元、0.67亿元、0.81亿元,增速分别为0.71%、21.72%、20.49%。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业绩季节波动性风险,技术研发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海达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2-09-12 11.70 -- -- 11.79 0.77%
13.15 12.39%
详细
橡胶零配件专精特新龙头。公司自成立以来深耕橡胶件业务,经过两代海达人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拓展航运、轨道交通、汽车、建筑等行业的高端配套细分领域,经营八大类万余种产品,形成了较强的规模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是橡胶件领域的隐形冠军。 公司在盾构隧道止水密封产品、轨道车辆密封系列产品、汽车天窗密封部件、建筑密封部件等细分赛道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光伏卡扣短边框市场空间广阔。公司 2021年推出卡扣短边框产品,经我们测算,其生产成本仅为传统铝边框的约 30%-40%,同时具有安装便捷、包装运输成本低、可靠性好等特点。 根据 CPIA 数据,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球年均新增双玻装机量可达 100GW,光伏卡扣短边框应用空间广阔。 卡扣短边框有望驱动公司业绩爆发。考虑光伏行业追求降低成本,能够显著降低成本的新技术一旦被认可会被迅速推广,我们认为行业有望在下半年开始爆发。“十四五”期间,随卡扣产品渗透率逐步提升,预计公司卡扣短边框产品订单有望突破 30GW,假设每 GW 收入 0.6-1亿元,则有望贡献 18-30亿元收入,同时,考虑量产后的规模经济效益,公司盈利段的弹性将更大。 传统业务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汽车领域,公司天窗密封领域出口+自主品牌双增,整车密封领域在手订单丰富,减震领域新产品逐步放量,整体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轨道交通领域,公司作为橡胶密封部件的主力供应商,该领域收入仍有望随高铁/动车、城市轨交运营里程及车辆数增长而维持平稳增长;建筑领域,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条业务仍保持较高的市场需求量,收入有望维持增长;航运领域,预计收入增速较 21年会有所放缓。 投资建议。传统业务稳健增长,预计 2022-2024年公司传统业务总体将实现收入26.94/28.83/30.95亿元,对应净利润 1.71/1.37/1.46亿元,参考同业可比公司,考虑公司为橡胶零配件领域龙头,2023-2024年给予公司传统业务 25x/20xPE。我们预计,2023-2024年,卡扣业务有望实现 4/9.6亿元收入,对应净利润 1.07/2.59亿元,考虑公司卡扣短边框成本及性能优势显著且为公司专利产品,2023-2024年,给予卡扣业务 35x/30xPE。 风险提示:客户对卡扣短边框产品认可度不及预期,导致订单落地情况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竞争加剧;新冠疫情等导致光伏装机速度、各领域工程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
国林科技 机械行业 2022-09-09 16.15 -- -- 16.33 1.11%
18.53 14.7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中报,2022 年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 亿元,同比下降42.53%;实现归母净利润834.45 万元,同比下降76.07%;扣非归母净利润735.34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78.47%。 受疫情影响业绩下滑幅度较大,短期承压。根据公司公告,2022 年上半年,全国多地区持续暴发疫情,辐射地区较广,公司生产经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部分客户复工延缓和物流受阻等原因,导致公司的经营业绩下滑,短期承压。随着公司加紧恢复生产,下半年业绩有望逐步修复。 新疆乙醛酸项目已于2022 年6 月份试生产,下半年或带来成长新动能。公司2021年募投3.6 亿于新疆石河子建设2.5 万吨高品质乙醛酸项目,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高品质乙醛酸生产企业。新疆项目业务前期投入较大,相关成本、费用增长较快,对公司利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公司公告,该项目已于6 月份开始试生产,预计利用4-6 个月的时间完成产能爬坡及试生产。后续公司将根据产能爬坡进度与意向客户签署订单。根据我们此前测算,公司新疆项目可生产晶体乙醛酸 2.5 万吨,折合水溶液 4 万余吨,按照高品质乙醛酸溶液销售单价为 1.42 万元/吨,乙醛酸溶液毛利率为 57%,项目满产后可带来每年收入约5.68亿元,毛利润约3.24 亿元,为公司带来成长新动能。 半导体清洗或实现国产替代,光伏专用臭氧设备有望年内推向市场。据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半导体专用臭氧设备首台套产品于6 月20 日左右交付客户使用,光伏专用臭氧设备计划年内推向市场。目前整个半导体的清洗设备高端市场主要被日美韩等国企业占据,国内半导体厂商占比不到5%,国内清洗设备领域主要有盛美上海、北方华创、芯微源和至纯科技四家主要厂商。而国内这些厂商的半导体清洗设备的核心设备-“高浓度臭氧发生器”市场主要由美国MKS 及德国安索罗斯等国外厂商占据,2020 年MKS 在国内的销售额约为17 亿人民币。目前公司的半导体清洗用高浓度臭氧发生器和高浓度臭氧水设备技术取得突破,臭氧发生器出气浓度可达200-300mg/L,臭氧水浓度可达80-150PPm,并能实现臭氧水不同浓度的精准控制,满足半导体行业应用需求。公司产品有望打入我国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打破进口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投资建议与估值:考虑到上半年业绩受疫情影响严重,我们下调2022 年-2024 年业绩预期, 预计2022 年-2024 年的收入分别为6.0 亿元、8.6 亿元、11.8 亿元,增速分别为21.5%、42.5%、37.2%,净利润分别为0.9 亿元、1.6 亿元、2.2 亿元,增速分别为22.6%、69.9%、39.4%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疫情影响生产进度的风险;核心技术更新及技术泄密的风险;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林洋能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9-08 8.06 -- -- 8.25 2.36%
9.88 22.5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2022H1实现营业收入23.21亿元,同比下降14.34%;实现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下降24.7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下降23.13,受光伏电站未能按期开工建设,业绩短期承压。智能板块业务稳健发展,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公司2022年上半年,电表及终端产品实现营业收入9.60亿元(+0.71%),并在国网、南网招标采购中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分别中标5.29亿元、1.40亿元。作为国内最大的智能电表出口企业之一,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2年H1公司与全球电表行业龙头企业瑞士兰吉尔集团在欧洲、亚太等市场通过ODM、JDM等方式全面深化合作,实现智能电表销售超75万台;东亚市场出口超50万台,预计全年达130万台;东欧市场子公司ELGAMA中标波兰电力局PEG和STONE项目,共中标约人民币2.76亿元。 光伏项目受上游价格持续上涨、疫情反复、国家光伏用地政策调整等原因,公司光伏电站项目开工建设受到影响。公司2022年H1加快在新能源基地及平价光伏项目开发、储备工作,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自持各类光伏电站规模超1.4GW,储备光伏项目超6GW。因光伏上游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上涨幅度超出公司年初预期,公司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率短期受到压制;公司评估年度经营计划中的部分光伏电站项目受到影响,约1.5GW项目不能按期开工建设。但长期来看,公司项目储备充足,随着上游产业链价格企稳,新能源板块业务将迎来修复。积极布局储能全产业链,储能新业务或快速放量。21年6月携手亿纬锂能成立合资公司,公司持股,投资不超过30亿元建设年产10GWh储能磷酸铁锂电池项目,预计2022年内建成投产。同时,公司紧抓新能源配套储能市场的爆发性增长机遇,在行业内率先推广以“集中式共享储能电站”的方式建设新能源配套储能,通过“储能容量租赁+辅助服务收益”的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新能源发电侧储能的收益。公司目前正在江苏、安徽、湖北、内蒙古等地快速有序的推进相关储能项目储备及工作,2022年上半年签署多项储能合作协议,累计储备储能项目资源超4GWh。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智能电表、新能源和储能三大板块齐头发展,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未来成长性高。 考虑到上半年公司约1.5GW光伏电站项目不能按期开工建设,我们调整公司2022年-2024年的收入,调整后分别为55.8亿元、84.3亿元、107.5亿元,增速分别为5.3%、51.1%、27.5;调整公司2022年-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调整后分别为8.29亿元、10.86亿元、13.61亿元,增速分别为-10.9%、31%、25.3%。维持“增持”投资评级。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上游组件价格上涨风险;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电价下行的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海外项目经营风险。
华峰测控 2022-09-07 242.17 -- -- 271.62 12.16%
305.77 26.26%
详细
事件: 08月 24日 ,公司发布 22年中报, 22H1公司收入 5.41亿,同比+66.8%,归母净利润 2.71亿,同比+82.26%,扣非归母净利润 2.64亿,同比+83.96%,毛利率 78.69%,同比-2.03pp,净利率 49.99%,同比+4.24pp。 22Q2业绩高速增长, STS8300营收占比提升迅速。 分季度看, 22Q2公司收入2.8亿元,同比+35.01%,归母净利润 1.48亿元,同比+21.97%,Q2毛利率 77.45%,同比-3.27pp,环比-2.5pp,净利率 52.67%,同比+5.63pp,环比+5.6pp。 费用率方面, 22Q2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8.2%、 5.3%、 -5.8%、 10.3%,期间费用率合计为 18.0%,环比-4.8pp,同比-6.5pp,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持续提升。 在疫情扰动下,公司 22Q2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 5000台, STS8300在 2018年推出后,全球累计装机迅速提升, 22年上半年营收占比提升至 25%。预计公司凭借 STS8200传统优势及 STS8300放量,将模拟、功率的优势逐渐拓展至 SOC 等高端领域。 400M 数字测试板卡已研发成功,功率、 SOC 拉动后续增量。 据公司投资者交流信息披露,公司的 400M 数字测试板卡已经研制成功,搭载到 STS8300平台上正在推向市场。目前公司正在研发和储备下一代平台型测试设备,该设备将拥有更快的测试频率和更高的测试效率,可覆盖的测试范围更大。国内 200M 以上的数字及 SOC 测试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公司新产品有望进一步打开增量空间。同时, 受益于国家双碳政策,用于光伏、 逆变器以及新能源汽车器件测试的功率类测试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公司过往在传统工业机器人、白色家电等功率器件领域市占率较高,随着新能源行业对功率测试需求提升,公司相关产品收入有望延续高速增长。 近几年,随着公司全球累计装机量的不断提升,公司的品牌也逐渐得到了海外公司的认可,公司与海外知名 IDM 企业均有了业务往来。 随着东南亚公司、美国公司的设立完成,未来公司有望突破更多的海外客户,提高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市占率。 国内模拟测试龙头逐步走向高端、走向全球。 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6.5/9.0/11.8亿元,对应 PE 34/24/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半导体周期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9-06 526.00 -- -- 554.90 5.49%
554.90 5.49%
详细
事件:9月4日公司发布公告,安徽华晟拟向公司采购HJT 太阳能电池生产线12条,共7.2GW,其采购总额超过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未达到100%。本合同履约时间较长,预计将对公司未来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本次7.2GW HJT 扩产预计为华晟宣城及华晟大理项目。5月份华晟微信公众号宣布启动宣城4.8GW 双面微晶HJT 扩产,4.8GW 项目将在23年Q1-Q3分两期完成全部设备搬入和调试投产。同月,华晟新能源与大理州政府、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在大理投资建设5GW 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和组件项目。我们预计本次7.2GW 扩产规划包括宣城4.8GW 及大理2.4GW。 HJT 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迈为全年订单有望破百亿。2021年全行业HJT 整体市场订单达到8.1GW(不包括欧洲),较2020年增长330%,其中公司获得5.8GW订单,市占率达72%。2022年,行业HJT 扩产预期为20-30GW,目前根据迈为及爱康公告,迈为已经获得印度信实工业4.8GW、爱康1.2GWHJT 订单,叠加此次华晟7.2GW 订单,公司公开的订单合计为13.2GW(未考虑未披露的HJT 订单),同时考虑到金刚玻璃4.8GW 扩产(2021年金刚玻璃1.2GW 均采用迈为HJT整线)、日升HJT 扩产、华润及爱康(浙江润海新能源)3GW HJT 项目以及海内外其他HJT 扩产项目,我们预期公司2022年HJT 订单有望超20GW,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按照整线投资约4亿元/GW 测算,公司全年HJT 订单有望约80亿元,同时考虑公司应用于PERC、TOPCon 及HPBC 的丝网印刷订单、半导体及面板业务订单,我们预期公司全年新单有望超100亿元,带动23年业绩高增。 央企助力华晟HJT 扩产及订单,HJT 平价有望加速23年扩产预期。华晟新能源成立于2020年7月,目前已实现2.7GW HJT 产能,预计23年实现10GW HJT产能,5年规划20GW 产能,是推进HJT 降本增效和产业化的排头兵。华晟9月3日发布与中电建10GW 组件采购协议(22-25年),此前华晟与大唐、华能均有相关业务合作。据迈为公告,预计2023年HJT 行业扩产将在2022年20-30GW基础上翻倍,预计21年底至22年初,HJT 组件成本有望打平PERC。叠加近期央企助力,HJT 平价推进及下游市场打开有望进一步利好相关设备标的订单预期。 盈利预测: 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8.9/18.4/28.1亿元, 对应PE88/42/2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应流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9-06 18.24 -- -- 21.30 16.78%
21.45 17.60%
详细
公司营收稳步增长,“两机”快速增长牵引利润端增速弹性释放。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0亿元,同比上升14.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亿元,同比上升45.42%;扣非净利润9910.94万元,同比上升45.46%;其中,2022Q2,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5.77亿元,环比上升10.31%;单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34.18万元,同比上升97.80%;单季度扣非净利润5233.43万元,同比上升98.76%;两机产品快速放量释放利润弹性,两机业务未来可期,高端装备零部件业务稳中有升。分业务来看:1)2022H1公司航空航天新材料及零部件实现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41%,持续保持高增态势,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7.4%,该业务高增主要系主要型号涡扇发动机叶片供货稳定,航空发动机机匣继续放量,航天发动机高温合金热端部件增速明显,燃机客户群进一步扩大,高温合金母合金多个牌号取得认证并批量供货,公司全产业链优势愈发显著。我们认为高毛利的两机产品快速放量叠加规模效应作用下,结构占比持续优化带动公司整体业绩弹性释放。公司两机业务目前在手订单充足,下半年盈利向上趋势不变。2)公司核能新材料及零部件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7%。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上半年核辐射屏蔽材料取得突破性进展,拿到国家重点项目订单,打开了未来5-10年市场空间,未来或带来一定业绩弹性。3)高端装备零部件实现营业收入5.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6%。受益于油气价格上涨,油服、炼油等行业装备需求较好,公司传统油气板块有所复苏;研发投入大幅加码,保证未来成长性来源。2022H1公司研发费用1.49亿元,同比增长23.25%,占营收比为13.5%。公司研发项目进度持续推进,目前公司重点研发了“国产大推力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薄壁机匣的技术研发及应用”、“单晶及定向叶片的制壳系统技术研发及应用”、“SJA涡轴发动机国产化项目”、“大尺寸薄壁涡轮承力机匣合金及铸造技术基础”等核心项目,不断巩固核心竞争优势,两机业务具备技术难度高、认证时间长的特征,在产品研发阶段,需要较强的研发投入,随着目前在研产品逐步定型放量,未来业绩成长性具备保障;固定资产大幅减少,资产负债结构得到优化。公司固定资产原值从2021年末的48.77亿元,减少至2022H1的35.12亿元。本次固定资产减少系公司积极推动合肥、霍山两地的土地搬迁工作,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有序推进。此次土地搬迁对公司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提升经营水平有着积极意义;投资建议:公司下半年“两机”业务有望继续保持高增,核电新材料的有望为核电业务带来一定的业绩增厚,传统业务稳中有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加速。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含土地收储收益2.1)/5.6/8.2亿元,同比增长130%/5%/46%。结合“两机”和核电行业的高景气,公司研发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公司发展的持续性,看好公司的发展,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相关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国际贸易形势恶化、在研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奥特维 2022-09-06 262.07 -- -- 402.51 5.92%
277.59 5.92%
详细
事件:8月24,公司公告子公司旭睿科技获江苏润阳东方光伏科技有限公司N型电池片项目1.3亿元(含税)订单,2022年12月底开始交付。根据公司微信公众号披露,公司此次中标项目为丝网印刷整线设备。 润阳光伏未来重点发力TOPCon、HJT等N型电池,预计2022年建成10GW TOPCon 量产项目。江苏润阳东方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润阳光伏)的全资子公司。润阳光伏是国内领先的光伏电池生产企业,根据公司招股书(申报稿)披露,润阳光伏已拥有不低于21GW PERC电池产能,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建成10GW TOPCon 电池生产线,并拟实施5GW 异质结电池募投项目。公司2022年5月TOPCon中试线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4.6%。 奥特维丝网印刷业务储备已久,集成光注入烧结退火一体炉适合N型TOPCon。丝网印刷整线包括上下料自动化设备,主栅及副栅的丝网印刷设备,烘干、烧结、退火设备,以及测试、分选等设备。奥特维丝网印刷整线业务由控股子公司奥特维旭睿负责,此外旭睿还有智能包装线及物流线等产品。2021年6月上海光伏展会期间,奥特维推出直线式丝网印刷设备,与转盘式丝网印刷设备相比,直线式丝网印刷设备生产速度更快。2021年12月,奥特维控股子公司奥特维旭睿获得晶科海宁N型光注入烧结退火一体机订单,光注入烧结退火一体机对于N型电池提效性能稳定且工艺成熟,可修复前道工艺异常造成的缺陷或不足,可实现对温度曲线灵活精准的控制,且提效后性能稳定,无衰减。本次中标润阳光伏N型电池的丝网印刷整线,进一步强化公司电池设备布局,同时由于组件串焊机承接电池环节,特别是丝印等电极制备环节技术迭代,电池设备业务有望更好助力公司主业串焊机相关技术的研发。 逐渐形成硅片、电池、组件系统+设备一体化方案。奥特维两位创始人葛总与李总本科均就读于南理工自动化学院,公司自创立起主要专注于光伏、锂电、半导体等后道设备,后道设备除了硬件等要求外,对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要求公司有较高的软件系统整合实力,这与公司的创始人背景和底层技术相匹配。在光伏领域,奥特维在完善后道组件设备以外,不断向前道硅片、电池环节进军。奥特维在光伏领域形成批量订单的业务有:拉棒及硅片端(单晶炉、硅片分选机、加料机)、电池片(丝网印刷整线、光注入烧结退火炉)、组件(串焊机、划片机),此外公司在电池和组件端还布局CVD技术,清洗制绒技术,E、P检测技术,叠焊排版技术等。公司全面布局拉棒、硅片、电池、组件设备,并有望进一步实现相关环节系统及软件等整合,逐渐形成硅片、电池、组件“系统+设备”一体化方案。同时公司半导体键合机、装片机,锂电叠片机、模组PACK等业务进一步强化公司平台布局,业务模式兼具弹性及稳健性,打开长期发展天花板。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6.3/10.2/13.6亿元,对应PE 57/35/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高测股份 2022-09-06 96.05 -- -- 104.07 8.35%
104.07 8.35%
详细
事件1:8月30日公司微信公众号披露,高测股份与天合光能签订光伏切割设备买卖合同,公司获得此次招标项目近全部开方机、切片机订单,全部磨抛一体机订单。同时,环线反切机首次实现销售。销售金额39155万。 事件2:高测股份和印度国内最大基础设施企业—阿达尼集团签订设备买卖合同,公司包揽此次招标项目的全部磨抛机和切片机订单,订单金额近6000万。 持续大单强化公司光伏晶硅加工设备龙头地位,展示公司硅片切割环节全面实力。硅片环节设备包括拉棒环节的加料机、单晶炉,以及硅片加工环节的截断机、开方机、磨抛一体机、切片机、清洗及分选设备。高测股份已布局晶硅截断机、开方机、磨抛一体机等机加工设备以及切片设备等,同时布局金刚线、砂轮等切割耗材。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证明文件,2020-2021年,高测股份生产的光伏晶硅加工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公司切片机GC-700X切片机全球首创可调轴距技术,全面兼容客户端对多种切割尺寸的诉求,截至2022年6月底获得销售签单数1500+台,此外公司双根环线开方机、磨抛一体机等产品均受到龙头客户好评,环线反切机实现首次销售。截至22H1,公司光伏切割设备在手订单约11.76亿元(含税),本次天合及印度订单再次强化公司龙头地位。 尼海外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利好公司订单释放,获得印度阿达尼6000万订单。受益于海外电价上涨,全球光伏装机需求旺盛,海内外一体化扩产趋势推进。此前晶盛机电、奥特维、金辰股份等公司均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印度等海外订单。印度阿达尼集团是印度国内最大的基础设施企业,为高塔姆·阿达尼所有。根据彭博显示,高塔姆·阿达尼进入彭博亿万富翁排行榜前三。集团业务范围涉及发电输电、煤炭等能源开采领域,并且正在进军可再生能源、机场、数据中心和国防领域。据公司微信公众号显示,公司的截断机、开方机、磨抛一体机、切片机以及金刚线等光伏产业链硅片制造核心工序的产品均已走出国门,服务客户涉及马来西亚、越南、俄罗斯、土耳其、法国、印度等,获得国外客户一致好评。 下游扩产+细线化、薄片化等趋势推动公司切割代工持续放量。公司布局光伏切割设备、金刚线及切片代工,同时拥有半导体、蓝宝石、磁材等切割创新业务和轮胎检测业务,我们预计切片代工后续将成为公司利润释放弹性最大环节。切片代工核心在于切片技术的持续进步,通过切出领先行业均值的剩余片,与客户分享实现超额收益。目前公司已与通威、美科、京运通、阳光能源、双良节能、润阳光伏、英发睿能等建立了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合作关系,合计切片代工产能达47GW,其中5GW大硅片基地已满产,乐山一期6GW已实现产能爬坡并基本达产。建湖(一期)10GW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进入逐步爬产阶段;建湖(二期)12GW预计2023年投产。2022年底预计公司硅片切割加工服务项目规模可达21GW。受硅料维持高价位及HJT、TOPCon等高效技术对薄片需求提升的影响,细线化、薄片化趋势显著。公司已经实现线径40μm、38μm及36μm线型金刚线批量销售,并开展35μm及以下线型的研发测试,储备更细线径金刚线及钨丝金刚线技术,推动切割工艺持续进步,保障公司切片代工利润持续释放。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5/8.2/11.5亿元,对应PE38/25/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硅片扩产不及预期,公司代工业务利润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长川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2-09-05 66.99 -- -- 70.80 5.69%
70.80 5.69%
详细
事件:8月29日,公司发布22年中报,22H1营收11.88亿元,同比+ 76.52%,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 173.74%;扣非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202.51%;22H1毛利率55.81%,同比+2.11pp;净利率21.07%,同比+6.96pp。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测试机放量优化业务结构。分产品看,公司22H1 测试机产品实现营收4.79 亿元,同比增长90.20%,营收占比提升至40.29%,分选机及其他产品分别实现营收6.43、0.67亿元,同比增长68.35%、68.37%;公司22H1 测试机毛利率67.79%,同比- 1.67 pp;分选机毛利率45.67%,同比+ 2.79pp;其他毛利率67.52%,同比+9.71pp。公司整体毛利率增长主要系高毛利率的测试机占比提升。费用方面,2022H1期间费用率为35.76%,同比-2.48pp,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0%、7.3%、23.3%、-0.9%,同比-3.87pp、-0.04pp、+2.12pp、-0.68pp,在持续高研发投入的基础上,通过规模效应驱动销售费用率下降。 研发推动产品走向高端市场,合同负债及存货高速增长彰显订单饱满。公司近年来重点开拓了高端测试机、三温分选机、探针台、AOI 光学检测设备等相关封测设备。探针台方面,根据2022 年中报,公司探针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推进顺利;分选机方面,公司实现重力式、平移式和转塔式分选机完整布局,不断拓宽产品线,并积极开拓中高端市场;测试机方面,预计公司高端SoC测试机逐步进入放量阶段,目前该领域国产化率较低,公司凭借先发优势未来成长空间可期,后续业绩或将持续兑现。22H1公司合同负债932万元,较Q1末增加200%,存货13亿元,较Q1末增加35.2%,彰显公司订单饱满。22年3月,由长川科技(内江)公司调试组装生产的首批集成电路测试机在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正式生产入库,并同时在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过渡厂房进行试生产,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30亿元。新产线加入将极大的补充测试机产能。随着公司探针台/三温分选机/SoC 测试机等新品放量,预计公司后续收入、业绩有望持续释放,盈利能力受高端测试机放量影响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考虑公司订单饱满,Q2业绩超预期,新品拓展顺利,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6.3/9.7/12.8亿元,对应PE 59/39/2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2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