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徐超

太平洋证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190519080001,曾就职于天风证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东方财富 计算机行业 2023-03-24 15.57 -- -- 19.80 27.17%
19.80 27.17%
详细
事件:东方财富披露 2022年年报:公司总营业收入 124.86亿元,同比减少 4.65%;归母净利润 85.09亿元,同比下降 0.51%;ROE 为13.06%,相较去年下降 6.36个百分点。 证券服务收入逆势增长。2022年,东方财富证券服务总收入为78.56亿元,同比上升 2.21%,占营业总收入的 62.93%,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增长来源为证券经纪业务与利息净收入,分别达到 47.89亿元和 24.39亿元,同比增加 4.17%和 5.09%。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东方财富依靠其用户规模和粘性优势,实现全年股基交易额 19.24万亿元,市场份额有所提高,从而推动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增长。 投资规模增长强劲,收益率表现超预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达 633.46亿元,较年初增长 88.69%,实现投资收益 16.36亿元,同比增长达 123%。公司投资构成以债券类项目为主,受权益市场回暖影响,投资收益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基金销售业绩承压,流量下滑明显。2022年,东方财富旗下的天天基金销售规模为 20133.4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10.06%;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 5845亿元,同比减少 13.27%。其移动端应用“天天基金”APP 的日活跃用户数为 213.66万,同比下降 32.1%。作为东方财富的轻资产板块之一,天天基金依托于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流量规模优势,吸引用户、增加用户粘性,提高业务转化率,从而进一步建立边际转化成本优势。然而,从基金销售规模和日活用户数的变化来看,东方财富在这一业务上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加剧的影响,而东方财富投顾服务上线较晚,同行业其余平台投顾业务发展较为成熟,致使用户选择偏好波动,用户流失或转向其他平台。据七麦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天天基金”APP 下载量呈下降趋势,其余平台有所上涨。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流量优势重塑有望。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资本市场健全开放和政策利好,行业参与者增多,费率市场化程度提高,行业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公司 2022年研发投入 9.36亿元,同比增长 29.25%。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高 1.93个百分点至7.49%。 据公司 2023年经营计划所述,增加研发投入旨在跟踪行业趋势和创新技术,持续加强大数据平台研发和人工智能科技应用,提升用户访问量、黏性和服务优势,夯实流量壁垒。同时公司近期公告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表明研发投入已初见成效,静待技术创新助力完善财富管理生态圈建设。 市场复苏,关注 2023业绩拐点。展望 2023年,随着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和投资者情绪的修复,东方财富证券服务业务将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提振证券业务业绩。同时,公司将加快综合金融服务的布局,拓展私募基金和保险经纪业务,打造财富管理全牌照。研发投入增加有望丰富理财服务,引领用户回流,配合居民财富管理意识增强、公募基金净值修复的背景,基金销售业绩有望扭转下降趋势。 因此,我们预计 2023-25年 EPS 分别为 29.65/19.53/12.51元,对应 2023年 PE 为 26.03x,调高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用户流失加剧、市场波动加大、长端利率下行、行业政策变动、海外风险加剧。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3-24 44.92 -- -- 49.08 6.00%
54.33 20.95%
详细
事件:中国平安 3月 15日晚间披露 2022年年报:归母营运利润1,483.65亿元,同比增长 0.3%;归母净利润 837.74亿元,同比下降17.6%;ROE 为 17.9%,相较去年下降 2.9个百分点。 寿险转型提速,静待 2023年业绩改善。2022年,受地区疫情扰动等因素影响,代理人线下活动受限、居民消费意愿减弱,代理人队伍优化进程遇阻,致使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承压,板块新业务价值为288.20亿元,同比下降 24.0%,新业务价值率 24.1%,同比下降 3.7个百分点。随着代理人队伍结构持续精简优化,月均代理人数量由 2021年的 79.6万人下降至 2022年的 48.1万人。队伍结构的质量化改善,使得代理人产能提升明显,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达 22.1%。渠道方面,代理人渠道经营质量提升,全国营业部智能化普及,创新渠道团队建设逐步完善,渠道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其中银保渠道转型提速效果明显,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 15.9%,对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度提升。在外部环境严峻的 2022年,中国平安稳步推进寿险改革进程,为后续业绩修复打下坚实基础。结合近期公布的原保费收入数据来看,平安寿险 1-2月原保费收入达 1353.1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约 5.1%,寿险改革成效已现,。展望未来,疫后经济活动修复、寿险改革进程提速、渠道多元化转型落地,我们有望见到寿险业务扭转业绩下降趋势,NBV 重回增长轨道。 产险受信保业务影响,COR 综合成本率上升至 100.3%。2022年,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 2,980.38亿元,同比增长 10.4%,实现营运利润 88.79亿元,同比减少 45.2%;产险整体综合成本率受信保业务影响,同比上升 2.3个百分点至 100.3%。其中保证保险业务因经济波动、小微企业经营受困,致使贷款违约风险加大,造成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 40.2个百分点,达 131.4%;产险综合市占率提升 0.3个百分点至 20%。细分来看:车险受精细化经营改革影响,承保车辆数同比增长 4.6%,车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 2,012.98亿元,同比增长 6.6%。 受 2022年居民出行需求减弱的影响,车险赔付率明显改善,致使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减小 3.1个百分点至 95.8%,实现承保利润 80.32亿元,对产险业务贡献明显。信保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 219.34亿元,同比增长 21.2%,但因经济环境下行等因素影响,承保亏损 90.13亿元。从长期来看,国家经济提振政策相继出台、宏观经济如期回暖,中小企业逐步脱离困境,因此信保业务有望在 2023年得到显著改善,降低产险整体综合成本率。 投资端组合规模增长 11.5%,投资收益承压。2022年全年,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近 4.3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 11.5%。净投资收益率较上年增长 0.1个百分点至 4.7%,总投资收益率较上年下降 1.5个百分点至 2.5%,综合投资收益率下降 1.1个百分点至 2.7%。 2022年资本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波动较为剧烈,虽总投资组合规模增长显着,但综合、总投资收益率低于预期。截至 2022年,中国平安投资组合中不动产投资余额为 2,045.62亿元,占总投资组合的 4.7%,作为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我们有望见到地产行业复苏趋势,同时带动不动产投资为平安整体投资组合提供更高收益。展望 2023年,随着国家经济提振政策的出台、资本市场的回暖和地产行业活跃度回升,资端效益有望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公司在去年外部环境剧烈变化之下,依然承受住了压力,随着防控政策的放开,预计需求端将在今年释放明显,资负两端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反弹弹性,收益预期改善,带来整体估值的提升。预计 2023-25年 EPS 分别为 7.18/8.08/9.32元,对应 2023年 PE 为 6.96x,调高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寿险改革进程放缓、代理人队伍缩减剧烈、保险销售不及预期、长端利率下行、行业政策变动、海外风险加剧。
国联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3-24 10.93 -- -- 11.52 5.40%
11.52 5.40%
详细
事件:3月15日,国联证券控股股东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91.05亿元成交价拍下民生证券34.71亿股股权,成为民生证券第一大股东。 点评:多因素驱动券商间整合提速。通过本次竞拍,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形成了兄弟公司,未来二者之间的整合尚存在多种可能,但无论是横向联合还是各自发展优势业务,对于国联证券而言,都将带来业务的协同优势,促进自身的长期发展和转型。 券商行业在近几年出现了整合加速的趋势,其中有市场和政策两方面的动因。从市场来看,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和佣金费率的逐年下降,导致了券商之间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头部券商依靠资本市场、财富管理、投行等多元化业务的优势,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地位和资源优势,无需通过外延式并购来增强实力。而中小券商则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和挑战,为了适应证券行业竞争加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形势,通过外延并购有望实现规模扩张和业务拓展,寻求转型升级,快速做大做强,实现规模效应和业务互补。从政策方面来看,近年来,监管层也积极支持市场化并购来做大业务规模。2019年11月证监会提出六条举措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其中一条就是支持行业内市场化的并购重组活动,促进行业结构优化及整合。 溢价创近年最高PB。国联集团最终以91.05亿元拍得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证券34.71亿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30.30%),超出起拍价55.24%。据泛海控股2022年半年报,以民生证券净资产154.32亿元计算,PB估值为1.95倍,说明国联集团对民生证券的业务发展和市场前景有着较高的信心,愿意支付溢价来获取其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倍,此次收购估值虽然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但仍在合理范围内。另外,从A股市场的角度来看,其他一些具有投行优势的券商也都有着较高的市净率水平,说明市场对这类券商有着较高的认可度。 有望提升公司综合实力。根据中证协数据,截至2021年末,民生证券总资产为516.57亿元,行业排名第43位;净资产为143.45亿元,行业排名第45位,在规模方面属于中小型券商。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5.7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3亿元,分别排名行业第31位和第35位,在盈利能力方面有一定优势。可见,国联证券拥有更多的资产来支持其业务运营,但民生证券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其资产来创造利润,国联证券的资产规模稍大,但民生证券的资产回报率高。若未来能够通过整合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则无论是两家券商中的哪一家,都将有助于整合客户资源,扩大其零售客户群体和机构客户范围,在市场上增加其影响力;此外也将有助于提升业务收入和市占率,尤其是在投行、财管等领域实现业务互补和协同效应,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保持优势和增长动力。 充分利用彼此资源,增强投行业务实力。根据中证协数据显示,2021年,民生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为20.30亿元,行业排名第8位;而国联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仅为5.03亿元,行业排名第32位。民生证券在投行领域有着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市场地位,投行业务作为其核心竞争力,在IPO、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等传统领域以及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新兴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表现和优秀的案例,为多家优质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资本市场服务。截至目前,民生证券IPO储备项目数56个,行业内仅次于中信建投、海通和广发而位列第四。 2021年年报显示,民生证券在投行业务表现出色,完成了31个IPO项目和18个再融资项目。而国联证券的投行业务相对较弱,主要依靠其子公司华英证券开展业务,2021年仅完成了2个IPO项目和7个再融资项目。可以看出,国联证券在投行领域的项目数量和规模都远远落后于民生证券,反映了国联证券在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方面的不足。 若后续有相应业务整合,经简单加算后,国联证券和民生证券合并后的投行业务行业排名可跃升至第7位,有望借助民生证券的优势资源和品牌影响力,在投行业务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与头部机构拉近差距,提升在市场上参与更多高质量项目和服务更多优质客户的能力。 不同地域优势互补,利好经纪、财管业务扩展。国联证券的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在其主营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国联证券在财富管理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产品线和服务能力,涵盖了资产配置、投资顾问、理财规划等多个领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服务。2021年,国联证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8.47亿元,同比增长24.86%,位居行业前列。民生证券在财富管理方面也有较大的规模和影响力,2022年民生证券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为13.78亿元。 地域方面,国联证券长期深耕长三角地区,公司战略核心业务—财务管理业务以江苏省为核心市场,同时覆盖上海、浙江、安徽等华东地区,拥有较强的区域优势和品牌影响力。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在江浙沪营业厅数量占比约79%。而民生证券的前身为郑州市证券公司,截至2022年,拥有42家证券分公司及45家证券营业部,其中半数分布在河南地区。若完成并购后,两者可以实现地域优势互补,在不同的区域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经纪与财富管理服务,并增加其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率和渗透率。 证券业整合成趋势,国联证券估值有望推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监管政策调整,证券业并购整合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方面,头部券商通过收购中小型券商或优质资产,进一步巩固自身规模优势和综合实力,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例如,中信证券并购金通证券、万通证券、广州证券,并将其分别改名为中信证券(浙江)、中信证券(山东)、中信证券(华南)。另一方面,同等规模或相近规模的中小型券商通过横向联合或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例如,天风证券在2020年以每股5.2元的价格收购恒泰证券29.99%股权,并与其开展投行、经纪、资管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 未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开放,券商行业面临着更加激烈和多元化的竞争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券商竞争趋势可能呈现出以下特点:1、头部券商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通过并购重组、资本扩张、业务拓展等方式,头部券商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身在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综合实力等方面的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头部券商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打造涵盖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多元化业务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满足客户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金融需求。 2、中小型券商则寻求差异化发展:中小型券商面临着来自头部券商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中小型券商将更加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通过不断创新、优化、调整、升级等方式,加强专业化和特色化的业务优势。同时,中小型券商也将根据自身定位和资源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细分市场或领域,通过深耕细作、精准服务、高效执行等手段,在某些具有较高增长潜力或利润空间的市场或领域形成突出优势或特色。 我们认为,国联证券控股股东国联发展竞得民生证券30.3%股权,如后续得到监管核准,有望通过与民生证券的协同合作,增强自身在证券行业的优势和影响力,促进自身的长期发展和转型。若国联证券能够有效利用民生证券的资源和平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则估值有较大的上行空间。预计2023-24年EPS分别为0.38/0.44元,对应2023年PE为28.30x,调高为“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同业竞争风险,并购过程不及预期;后续整合不及预期,金融监管趋严。
海德股份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2-02 17.72 14.42 64.99% 19.02 7.34%
19.02 7.34%
详细
(1)行业分析:困境资管行业是指因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资产持有人自身经营的问题、部分资产错配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在一段时间内陷入困境的资产,但具有价值提升和价值实现的空间和能力,包括金融、非金融企业的困境资产和个人不良贷款等,从而对这部分资产管理的行业。 (2)公司分析:海德股份(股票代码000567)是一家以困境资产管理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持有地方AMC牌照。整体上,该公司以ToB困境重组+ToC个人不良资产管理+储能新能源业务投资为支撑,并依托集团的产业背景优势和自身优势,聚焦熟悉领域,致力于构建覆盖资本募投管退的“全周期、全链条”式资本管理模式,以提升长期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近五年营收平均增速达到了105.8%,持续实现了业绩高增长。 (3)公司逻辑:公司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期,ToB端战略布局完整,扩张稳健;ToC端从去年8月开始发力,个贷不良资产业务属于新开放业务,公司有先发优势和牌照优势,未来几年可能会迎来业绩爆发期;储能业务目前刚刚起步,考虑到母公司的产业背景,以及储能业务近期的高景气度,这部分利润贡献值得期待,叠加以上因素,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增速为分别为84%、38%、32%,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7%、43%、35%,EPS分别为0.76、1.08、1.41元/股,按照2023年业绩给予20倍估值,一年目标价为21.6元,公司评级维持为“买入”。 (4)风险提示:相关政策调整风险、资产重组不及预期、个贷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竞争加剧、储能业务发展不达预期。
海德股份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2-12-26 13.05 11.54 32.04% 17.85 36.78%
19.02 45.75%
详细
事件:海南 海德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海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于2022 年11 月1 日和11 月26 日在公开平台成功竞得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61,025,525 股股份、63,460,507股股份,共占海伦哲总股本比例11.96%。公司全资子公司海徳资管已按期缴纳全部竞拍价款,并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完成过户登记,另根据最新公告,*ST 海伦已于12 月13 日披露了《2022 年半年度报告》,已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撤销叠加退市风险警示情形的申请。 点评分析:海伦哲本身是一家以城市消防车、举高类消防车及登高平台、消防机器人为核心产品的民用消防装备提供商,并专注于高空作业车和电力保障车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海德股份则是A 股多元金融板块中一家持有地方AMC 牌照、以困境资产管理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近年来以困境资产重组业务为核心,依托集团产业背景优势和自身优势,聚焦在B 端房地产、能源以及其他上市公司领域的资产重组,近三年业绩平均增速达到了81.4%,持续实现了业绩高增长。根据该公司披露的三季报显示,截至2022 年三季度末,海德股份存量业务规模69.36 亿元,比年初增长15.84%,其中收购重组类64.72 亿元,占比93.30%,收购处置类4.65 亿元,占比6.70%。2022 年前三季度,海德股份收购重组类业务收入5.78 亿元,占比73.43%,收购处置类业务收入2.07 亿元,占比26.34%,可见收购重组是该公司主要业务类型。 实体产业优势利于重组业务赋能不良资产管理之前参与市场的主体只有四大国有AMC,也就是华融、信达、东方、长城,以及地方AMC。但随着近些年监管政策的松绑,目前市场竞争已经形成了“5+2+银行系AIC+外资系+N”(图表1)的格局,存量资产不断扩大,引得大量资本涌入,其中海德股份是A股持有稀缺AMC 牌照的上市企业。与业内竞争对手相比,海德股份转型之后的优势不仅在于市场化机制、经营团队等方面,还体现在产业赋能能力上。公司控股股东永泰集团具有能源、地产产业背景,目前,该公司收购重组类业务底层资产中,能源类管理规模占比约85%,永泰集团的产业资源为公司指导这些能源企业纾困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本次收购的海伦哲,尽管是一家消费设备生产厂商,但其主打的如电力保障车辆等产品的采购客户,与海德股份控股股东的客户有所重合,同样具备重组后赋能的机会,再叠加海德股份近几年在上市公司重组/重整方面的经验,此战略布局在合理范围。借助金融科技发力个贷不良资产管理近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好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展望明年,人民银行或将继续推动普惠金融“量增、面扩、价降”,持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并继续推动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再贷款。运用先进的金融科技工具,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符合推动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的精神。 2021 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就已经开启,个贷不良资产行业供给持续增长,也给整个AMC 行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根据第三方统计,预计潜在市场规模可达万亿以上。海德股份于2022 年8 月增资控股西藏峻丰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个贷不良资产管理,达成了前端资产收购与后端处置的串联,实现了信息归集、分类、征信、征收、提起诉讼的全线上化管理,并且目前正在积极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一旦完成有望在行业内建立起先发优势。 实业+资管齐头并举,成本控制显现功力2022 年8 月,海德股份与集团旗下永泰能源共同出资设立储能科技公司。布局储能领域有助于提升该公司的盈利能力,也进一步强化了公司产业与资管的协同,该公司的长期竞争优势有望持续提升。有别于传统的产融结合,海德股份不单纯是利用控股股东的产业背景做金融转换,而是充分挖掘了产业能力,直接布局在实体业务上,此外,海德股份的整体成本控制也做得比较好,根据海德股份的三季报披露,公司三季度实现了营利双增,营业收入7.86 亿元,同比增速为100.33%,归母净利润5.43 亿元,同比增速为135.19%。期间费用中管理、财务费用占收入的比重较上年末分别下降了8.2pc、2.98pc,在成本进一步控制的基础上依旧保持了净利润的高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期,ToB 端战略布局完整,扩张稳健;ToC 端从今年8 月开始发力,个贷不良资产业务属于新放开业务,公司有先发优势和牌照优势,未来几年可能会迎来业绩爆发期;储能业务目前刚刚起步,考虑到母公司的产业背景,以及储能业务近期的高景气度,这部分利润贡献值得期待,叠加以上因素,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收入增速为分别为84%、38%、32%,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7%、 43%、35%,EPS 分别为 0.76、1.08、1.41 元/股,按照2023 年业绩给予16 倍估值,一年目标价为 17.28 元,调高公司评级为“买入”。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资产重组不及预期、个贷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竞争加剧、储能业务发展不达预期。
荣盛发展 房地产业 2019-12-27 9.38 10.82 701.48% 10.05 7.14%
10.05 7.14%
详细
11月销售保持韧性,销售金额达年内最高销售保持韧性,业绩稳步上升, 2019年 11月,公司实现新签约面积 150.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7.03% ,环比增长 0.63%,签约均价10500.80元/平方米,签约金额合计 157.89亿元,同比增长 23.33%,环比增长 0.72%。值得注意的是,在年末集中推盘,加快销售的刺激下, 11月份是 2019年销售金额规模最高的月份。下半年以来, 公司加大对库存货源的销售力度,加大回款力度,促进了销售的持续向好。 竣工方面来看,截止上半年,公司实现竣工 172.44万平方米,竣工完成率 61%,较好地完成了主要生产经营计划的进度任务; 拿地加快,土储充裕, 大城市群布局初具规模2019年 11月,荣盛发展新增土地新增土地数量 10个,面积 40.74万平方米,较 10月增长 7.1%,平均楼面价 2415.79元/平方米,总价 23.66亿元。 公司 1-11月拿地共拿地 90宗,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中西部的 35个城市。新增土地储备建筑面积 969.1万平方米,同比上升37.8%;拿地总金额 284亿元,同比上升 77.8%;楼面均价 2941元/平方米,同比上升 29.7%。 下半年以来,公司拿地节奏明显加快,为以后的推盘提供了充足的货值储备。公司 19年计划新开工 954.31万方,竣工 860.5万方,分别同比+6.2%、 +39.8% ,土储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公司今年在苏州、杭州、慈溪、绍兴、 南通、佛山、阳江等新城市获取了新的项目,使得区域布局更加均衡。公司已基本形成了“两横、两纵、三集群”的项目布局,稳步拓展“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周边城市的布局多渠道融资安全性强 负债水平可控截止 2019第三季度,公司净负债率 102.25%,较上年同期下降24.15%;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 74.46%,较上年同期下降0.15%。 按债务种类,短期借款占比 3.26%,票据占比 2.84%,长期借款占比 13.11%,债券占比 2.18%。公司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契机,上半年公司共获得融资额 258.95亿元,发行了 14.1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和 5亿美元的美元债;公司共申请银行授信总额度 925.85亿元,剩余信用额度 556.81亿元。公司综合融资成本处于低位, 2019H1加权债务成本约为 6.18%,相对较低。 预计 19年底负债率水平整体仍处于可控范围。 盈利稳健动力十足,高分红态势持续稳定根据公司三季报,截止 2019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88.4亿元,同比增速 27.1%;核心净利润人民币 48.9亿元,同比增速 30.7%;毛利率 31.3%,较去年同期-0.9pct;归母净利率 12.6%,较去年同期+0.3pct;业绩的高速增长主要源于结转规模提升公司的费用控制能力较强,管理费用率为 4.26%、,较去年下降了 0.3%;预收账款/营业收入 2.27左右,预收款锁定率高。后期业绩确定性强。 2019年上半年,公司完成 2018年现金红利派发,金额达 19.57亿,股息率近 5%,优势明显。公司已经连续四年分红比例超过 25%,今年亦会延续高分红的态势,预计股息率将突破 6%。 投资建议: 公司业绩增长稳健,财务状况良好, 股息率优势持续性强。公司布局均衡,拿地积极,在大城市群的布局初具规模。同时公司产业链完整。多板块联动为其收入、利润的多元化保驾护航。我们预计公司 19-21年 EPS 分别为 2.22、 2.73及 3.38元,对应 PE 为3.7X、 3.0X 及 2.4X,目标价 12.3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调控超预期,市场变化超预期。
万科A 房地产业 2019-11-04 26.56 26.42 294.33% 28.70 8.06%
33.60 26.51%
详细
事件: 公司昨天日披露 2019年三季报,报告期内, 实现营业收入 845.95亿元,同比增长20.7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63.99亿元,同比增长 31.64%;EPS1.631元,同比增长 28.73%销售和营业收入较快增长,结算毛利率略有降低: 1-9月,本集团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 3,061.6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 4,75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5%和 10.2%, 分别占去年全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 75.8%和 78.4%。 已售未结合同金额 6362.4亿元,较年初上升 19.9% ,对应均价 1.42万元/方,后续结算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45.9亿元,同比增长 20.8%;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 64.0亿元,同比增长 31.6%。; EPS0.566元,同比增长 28.58%。 1-9月,本集团房地产业务的结算毛利率为27.6%,较去年同期下降 0.2个百分点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 182.4亿元,同比增长 30.4%;净利率 11%,下降 0.8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7.56%,上升 0.6个百分点。 预收款增长迅速, 已售未结合同金额上升: 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预收款 6.96亿元,较 2018年增长 174.04%, 预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 0.8%, 为后续业绩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面积 911.5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 1,41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2%和 11.6%。 拿地依旧活跃,秉承稳健投资策略, 长线布局一二线城市: 万科 1-9月拿地面积2345万平方米,占销售面积的 76.6%,拿地金额 1381亿元,占销售金额的 29%。 新增土储同减 26%:公司 1-9月新增项目 116个、新增总建面 2832.1万方,权益建面 2042万方,权益比例为 72%,环比上半年明显提升。截止中报,公司总土储面积 1.534亿平米,同比增长 7.27%。 .第三季度新增 62个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 1,479.0万平方米, 权益规划建筑面积约 1,155.3万平方米; 1-9月,公司累计新增 116个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 2,832.1万平方米。新增开发项目 81%(权益投资金融)位于一、二线城市。 加强风险管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鉴于土地市场降温,房价回调趋势,本集团对个别存在风险的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报告期内本集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人民币 11.4亿元, 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 7.8亿元, 截止 2019年半年报, 集团存货跌价准备余额达到人民币 41.4亿元,计提跌价准备的城市包
招商蛇口 房地产业 2019-09-03 19.83 20.20 145.15% 20.58 3.78%
20.58 3.78%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19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6.87亿元,同比下降20.49%;实现归母净利润48.98亿元,同比下降31.17%。 上半年结转节奏放缓,可结算资源大幅提升。2019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87亿元,同比下降20.49%,其中社区开发实现营收124.08亿元,同比下降29.8%;园区开发实现营收40.08亿元,同比增长31.3%;邮轮业务实现营收2.7亿元,同比下降2.5%。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4亿元,同比-32.2%,归母净利润48.98亿元,同比-31.17%;毛利率37.9%,较去年同期-4.9pct;净利率32.4%,较去年同期-5.6pct;结算节奏放缓导致营收与利润均出现不同比例下降。公司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均有不幅度的上涨,主要系销售快速扩张及兑汇损失增长所致。截至2019H1,公司预收款1111亿元,较报告期初上涨47.5%,预收款/营业收入1.26,较18年底提高0.41,业绩锁定性大幅提升。 销售稳步增长,全年目标可期。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签约销售金额1,011.92亿元,同比增长34.75%;签约销售面积515.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77%;销售均价为19640.16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有轻微下降。集团2019年销售目标为20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9年上半年,已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约50.6%,预计大概率完成全年计划。邮轮业务方面,公司布局的上海、天津、厦门、深圳游轮母港接待出入境游轮257艘次,占全国的71%;累计客流量达142万人次,占全国总客流的81%。 土地储备充裕,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土地储备面积为413.29万平方米,较期初增加13.66万平方米;土地储备金额为166.8亿元。2019年1-6月集团新增项目29个,计容建筑面积383.3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8.7%,拿地金额约367.59亿元,同比减少39%,楼面价9590元/平米,同比增加18.8%。拿地面积/销售面积0.74,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比为0.37,均低于去年同期,拿地强度有所减弱;楼面价/销售均价0.49,较去年同期提高近一倍。公司拿地以一二线城市为主,投资额占比近九成,上半年来集团积极布局香港和肇庆住宅市场,目前已布局湾区9个城市。放眼7月数据,集团拿地积极性有所回升,当月新增建面153万平方米,预计下半年将加快进程。 负债结构健康,融资成本优势明显。截至2019年H1,有息负债共计1384亿元,其中一年以上到期负债占68%,一年内到期负债占比32%,长短债比2:1,负债结构健康。公司净负债率53%,较去年同期减少19.8pct,债务水平良好。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共计446亿元,同比增速与上年持平。报告期内,公司直接融资成本优势明显,综合资金成本为4.91%,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物业重组有序推进,股份回购彰显信心。为提升产业结构,开拓业务规模,公司积极推进物业模块重组。公司筹划受让中航善达22.35%股份,并以招商物业100%股权认购中航善达非公开发行股份,完成重组后,公司将直接及间接持有中航善达5.43亿股股份。央企资源强强联合,携手打造物业管理旗舰平台,未来将有利于增强公司综合实力及运营管理竞争力。2019年2月起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股份,截至2019年6月20日止,累计回购股份1.84亿股,总金额为约为人民币4亿元,彰显管理层对公司未来业绩良好的信心。 投资建议:公司销售业绩稳步增长,负债结构健康,融资优势明显,持续保持业内领先地位。公司积极改革管理制度,加速推进产业重组整合,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大量的优质土地资源,预计未来将在建设大湾区及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政策中长期受益。我们预测2019-2021年公司EPS分别为2.4、2.9、3.5元人民币,对应PE分别为8.3X、6.8X、5.6X,目标价23.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调控超预期,公司销售不及预期。
荣盛发展 房地产业 2019-08-29 8.31 8.76 548.89% 8.82 6.14%
9.27 11.55%
详细
盈利能力增强,财务稳健,股息率优势明显。公司公布中报,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43.6亿元,同比增速25.65%;核心净利润人民币29.44亿元,同比增速31.05%;毛利率30.4%,较去年同期-1.9pct;归母净利率11.8%,较去年同期+0.5pct;公司的费用控制能力较强,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4.4%、3.6%,分别较去年下降了0.1pct、0.3pct;预收账款/营业收入1.56,预收款锁定率高。2019年上半年,公司共结算收入216.26亿元,同比增长21.4%;结算项目面积200.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6%。2019年上半年,公司完成2018年现金红利派发,金额达19.57亿,股息率近5%,优势明显。 销售持续增长,货值充裕。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额465.78亿元,同比增长16.16%;销售面积422.70万方,同比增长9.85%;销售均价11,019元/平方米,较上年末增长6.69%。上半年,公司加大对库存货源的销售力度,加大回款力度,促进了销售的持续向好。公司实现竣工172.44万平方米,竣工完成率61%,较好地完成了主要生产经营计划的进度任务;实现开工282.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5%,为以后的推盘提供了充足的货值储备。 拿地积极,土储充足,布局均衡风险分散。2019年1-6月,公司先后在京津冀、长三角、中西部等26个城市获得土地63余宗,新增土地储备建筑面积654.2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6.3%。截至2019H1,公司土地储备建筑面积4,059.77万平方米。上半年拿地金额总计约239.8亿元,同比上升132.3%,拿地金额占同期销售金额比重为51.5%,较去年同期上涨+26.2pct,公司拿地力度加大。 多渠道融资,成本可控。截止2019H1,公司净负债率96.5%,较上年同期下降33.3%;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75.5%,较上年同期上升0.4%。上半年公司共获得融资额258.95亿元。公司融资成本保持低位,2019H1加权债务成本约为6.18%,相对较低。预计19年底负债率水平整体仍处于可控范围。 投资建议:公司业绩稳健增长,拿地积极,土储充足,财务状况良好,股息率优势明显,同时公司拥有完整产业链,多板块联动,保障其收入、利润的多元化。我们预计公司19-21年EPS分别为2.22、2.73及3.38元,对应PE为3.7X、3.0X及2.4X,目标价9.8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调控超预期,公司销售不及预期。
南京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9-08-29 7.79 7.40 -- 8.43 8.22%
9.43 21.05%
详细
事件:8月26日,南京银行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公司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6.39亿元,同比+23.29%;实现归母净利润68.79亿元,同比+15.07%。 业绩增速持平,投资收益对业绩增长贡献较大。南京银行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6.39亿元,同比+23.29%,增速较一季度下降6.43个百分点;实现归母净利润68.79亿元,同比+15.07%,增速与一季度持平。上半年影响业绩增长的因素中,其他非息收入对业绩增长的贡献率最大(38.5%),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净收入贡献率分别为9.5%、4.6%;营业支出中,资产净值损失贡献率为-23.5%。拨备前利润同比+27.11%至122.84亿元,增速较归母净利润更高。 贷款保持20%以上的增速扩张,定增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上半年末,贷款余额5208亿元,同比+24.37%,增速较一季度下降3.37个百分点,自18年三季度起贷款保持20%以上的增速增长。从结构上来看,公司贷款占比71.71%(2018:73.07%),个人贷款占比28.29%(2018:26.93%),新增信贷重点投向资产质量较优的个人业务。此外,南京银行于8月2日发布了定增预案修订稿,拟募集资金116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为公司业务拓展做好准备。 息差改善,主要受个人贷款收益率提升影响。上半年南京银行净息差为2.12%,较一季度上升16个BP。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分别为4.85%、2.78%(2018:4.70%、2.86%)。贷款平均收益率较18年上升26个BP至5.81%,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大幅上升60个BP是主要原因。 不良率保持稳定,拨备覆盖率略有上升。上半年末,南京银行不良率为0.89%,与一季度末持平,南京银行不良率在上市银行中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资产质量优势明显。拨备覆盖率为415.50%,较一季度上升0.08个百分点。上半年末,逾期贷款75.77亿元,同比+34.61%,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为1.41%。其中,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为44.10亿元,同比+20.86%,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为0.82%,较2018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与贷款规模扩张较快有关。 投资建议:南京银行贷款规模扩张快,盈利能力强;资产质量优于同行,拨备安全垫充足。预计19/20年归母净利润YOY分别14.72%/14.84%,对应BVPS8.01/8.99元,现价0.97/0.86倍PB。2019年目标价9.0元,对应1倍PB,现价空间16%,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贷款利率下行超预期;高核销侵蚀业绩。
万科A 房地产业 2019-08-27 26.46 26.42 294.33% 27.81 5.10%
28.70 8.4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中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393.2亿元,同比+31.47%;实现归母净利润118.4亿元,同比+29.8%;EPS1.06元,同比+28.8%;ROE7.4%,较去年同期+0.6pct。 业绩锁定度高,盈利能力提升。公司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93.2亿元,同比增长31.47%;实现归母净利润118.4亿元,同比增长29.8%;毛利率36.2%,较去年同期+1.8pct,净利率13.8%,较去年同期+1.1pct。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预收款5666.4亿元(较18年末+619.3亿),覆盖2018年营业收入1.9倍(较18年末+20pct),业绩锁定度进一步提升。 销售增长稳健,可结算资源充足。2019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面积215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实现销售额3340亿元,同比增长9.6%,销售均价15534元/平方米。销售增长稳健,均价稳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有4403.7万平方米已售资源未结算,合同金额合计约6215.5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8.7%和17.1%,公司已售未结资源持续上升。 审慎投资,拿地节奏收缓,权益比例提高。2019上半年,公司拿地金额994亿元,同比下降15.6%;拿地建面1564万方,同比减少29.9%;楼面价6355元/平方米,同比增加20.5%。权益拿地金额700.5亿元,同比减少1.6%,权益比例70.5%,较去年同期+10pct,权益比例大幅上升;权益拿地建面1074万方,同比-20.9%;权益楼面价6522元/方,同比提高24.3%。拿地金额/销售金额0.3、拿地面积/销售面积0.73,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8.9pct、36.9pct,公司审慎投资,拿地节奏有所放缓;楼面价/当期及滞后一期销售均价0.42,均值较去年同期+6.3pct,隐含毛利率收紧。报告期内,公司拿地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按建面计算,82%的新增项目位于一二线城市;按权益投资额计算,88%位于一二线城市。土地储备保持合理水平,竣工节奏有望提速保障业绩稳健增长。截至中报,公司土地储备保持合理水平,在建及规划中项目的总建面约15340万方。公司新开工规模下降,竣工规模保持增长。上半年实现新开工面积1953万方,同比下降15.9%,占全年开工计划的54.1%(2018H:65.5%);实现竣工面积10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6%,占全年竣工计划的34.5%(2018H:34.9%)。公司预计全年竣工面积将与年初计划基本持平,下半年竣工节奏有望提速保障业绩稳健增长。 融资结构多元化,净负债率保持健康水平。截至2019年6月,公司财务、资金状况稳健,持有货币资金1439亿元,远高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长期负债的总和666.5亿,覆盖一年内有息负债2.16倍。公司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77%,与18年底持平。公司有息负债2253亿元,较年初减少359亿元,净负债率为35.04%。有息负债中,一年内到期合计667亿元,占比为29.6%;一年以上合计1586.7亿元,占比为70.4%。公司持续拓展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报告期内先后进行了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和美元中期票据计划的发行。分融资对象来看,银行借款占比为59.2%,应付债券占比为25.7%,其他借款占比为15.1%。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经营稳健,可结算资源充足,业绩锁定度高。多元化业务稳步发展,净负债率维持低位,融资结构多元化,其穿越周期、应对政策不确定性能力强。我们预计公司19-1年EPS分别为3.7、4.4及5.0元,对应PE为7.3X、6.1X及5.4X,目标价32.3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调控超预期,公司销售不及预期。
金科股份 房地产业 2019-08-26 7.11 7.50 519.83% 7.17 0.84%
7.39 3.94%
详细
事件: 公司近日发布 2019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 261.05亿元,同比增 67.9%,归母净利润 25.89亿元,同比增 288.50%,基本每股收益为 0.48元。 业绩高增长,营收净利润大幅攀升。 公司业绩、净利润同比大增, 毛利率为30.3%,较去年同期提高 7.8个百分点。公司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源于 17年高毛利项目进入结算丰收期使毛利率大幅提升。 截至 2019年 6月 30日,公司预收款达930亿元,同比+48.2%,可覆盖 18年营收 2.5倍,业绩锁定度高,预收款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预收款高覆盖也将使得公司业绩结算丰收期的持续性得到有力保证。 销售稳步提升。 截止 2019年上半年,公司及其所投资的公司实现销售金额约814亿元,同比增长约 36%;销售均价为 9702.03元/平方米;销售面积约 8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 20%。 2019年冲击 1500亿的销售目标截至目前已完成约 54%,销售面积位列全国前十,预计公司将于今年按时完成销售目标。 投资积极,拿地进程加快。 公司在报告期内新增土地投资项目 94个,新增权益建筑面积 1165.5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1530万平方米,拿地面积/销售面积为 1.8,权益占比为 76.2%,相较于 2018年全年的 64.1%上升 12.1%。公司持有项目的权益比例较高可以使企业维持销售规模和营收增长的平衡,从而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合同投资金额 423亿元,同比增长了 56.7%;权益总价为 308.51亿元,拿地金额/销售金额 0.52,较去年同期+6.7pct,拿地力度加大。在区域分布方面,公司聚焦“三圈一带”、“八大城市群”等重点城市进行深耕发展。截至中报,公司在建项目 226个,上半年新开工面积约 11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 10%,竣工面积约 4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 66%,期末在建面积约 44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 76%,竣工结算节奏加快。公司可售面积约 5600万平方米,土储充沛,为未来高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杠杆有所下降,融资多元化,整体财务状况处于可控范围。 截至 2019上半年,公司净负债率 147.47%,下降 11.9pct;资产负债率 83.86%,下降 0.93pct; 2019年上半年总共发行 15.8亿元的公司债、 3亿美元债、 15亿元超短融, 12亿短期融资券以及 23亿元中期票据, 融资结构多元化, 融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短期债务覆盖比率 1.07,短期偿债能力有保障。 投资建议:公司营收利润增长显著,盈利能力稳中有升,业绩锁定度高,土地储备充沛,我们预测 2019-2021年公司 EPS 分别为 1.02、 1.29、 1.59元人民币,对应 PE 分别为 6.8X、 5.4X、 4.4X, 目标价 8.53元, 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房地产市场销量超预期下行以及行业调控政策超预期收紧。
保利地产 房地产业 2019-08-21 14.21 13.82 70.62% 14.78 4.01%
16.44 15.69%
详细
事件: 公司近日发布 2019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 711.4亿元,同比增 19.5%,归母净利润 99.6亿元,同比增 53.3%,EPS 为 0.84元。 毛利率提升,项目权益比提高。19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 711.2亿元,同比+1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99.6亿,同比+53.3%;基本每股收益 0.84元,同比+52.8%;毛利率为 39.8%,较去年同期提升 4.4%;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增速。主要源于以下三点:1)高毛利率项目集中进入结转期;2)报告期结转项目权益比例较高 3)公司成本控制能力、管理能力有所提高。 销售稳健增长,推盘货值充裕。公司 19年上半年实现签约面积 1636.47万方;实现签约销售金额 2,526.2亿元;公司销售金额行业排名位居行业第四名;一二线城市及六大核心城市群销售贡献均超 75%;公司上半年实现开工规模 2894万平,已完成全年开工计划的 64%,为下半年推盘储备了充裕的货值。 拿地谨慎,土地拓展模式多元化。上半年,公司新增容积率面积 8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45.3%,拿地总成本 533亿元,同比下降 50.3%,拿地额占比销售额21.1%,整体趋于谨慎;楼面均价 6453元/平米,占同期销售均价的 41.8%,拿地成本较稳。从城市能级看,上半年一二、三四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 78%和 22%。公司目前构建了招拍挂、收并购等多元土地拓展模式,借助国企平台,整合优质资源。 融资优势明显,财务状况稳健。2019年 H1,公司有息负债 2709.9亿元,负债综合成本仅 4.99%,融资优势明显。净负债率 76.6%,较去年同期-16.6pct,资产负债率(剔除预收款)66.1%,较去年同期-1.7pct,负债率明显改善。债务结构合理,账面现金余额/一年内有息负债为 2.63倍,短期偿债压力不大。截至 2019年H1,公司获得银行授信总额 5100亿元。随着下半年政策对资金端的收紧,公司凭借央企信用的融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投资建议:公司土地储备充足,扩张意愿积极,高层提出“三年之内重返前三”的目标。在政策环境不断收紧的大背景下,公司作为央企加龙头,融资拿地优势将愈加明显,在央企整合的大背景下,保利地产作为集团核心的地产开发平台,不排除未来继续承接其他央企优质资源的可能性。在完成保利香港的整合,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后,业务区域和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我们预计公司 19-21年EPS 分别为 2.01、 2.44及 2.94元,对应 PE 为 6.9X、 5.7X 及 4.7X,目标价为 16.62元,维持“买入”评级
万科A 房地产业 2019-05-06 28.00 25.78 284.78% 28.31 1.11%
31.45 12.32%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19年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3.75亿元,同比增长56.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21亿元,同比增长25.23%;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1.28亿元,同比增长36.63%,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102元,同比增长25.23%。 聚焦主业,业绩得到快速释放:19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3.75亿元,同比增长56.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21亿元,同比增长25.23%;其中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报告期内房地产结转规模增加。19年公司基于“收敛聚焦、巩固提升基本盘”的战略,各项费用均有所下降,一季度实现综合毛利率35%,同比去年同期提升0.9个PCT,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额为2.8%、5.5%,同比分别下降1.3、1.7个PCT。 已售未结充足、业绩释放有保障:报告期内房地产业务结转收入455.9亿元,同比增长64.0%,实现结算面积310.8万方,同比上升88.2%(结算均价14468.6元/平米);公司结算推进有序。从已售未结资源看,截止报告期,公司已售未结面积4042.8万方,较18年底增加332.6万方,合同金额总计约5863.5亿元,较18年底增加556.4亿元,已售未结均价14504元/平米;公司已售未结资源持续提升。报告期末合同负债(预收款)5330.9亿元,同比增长11%,超过销售额增速,业绩锁定率持续提升。公司已售未结资源丰厚,业绩锁定率同行高位,未来业绩释放基础夯实。 拿地谨慎,销售放缓,但全年开工、竣工面积有望超预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面积925万方,同比减少11.8%,实现销售金额1494亿元,同比减少3.1%,销售均价16159元/平,比18年末提升7.5%。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计容建面747.6万方,同比减少14.8%,增速环比2月有所回升,拿地销售比0.81,同比去年仅下降0.03PCT,考虑到公司现金充裕,下半年拿地有望增加。一季度开工竣工占比提升,全年有望超预期,一季度公司新开工面积101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8%,占全年计划28.2%(18年同期为31.9%),竣工面积222.8万方,同比大增44.2%,占全年竣工计划的7.2%(18年同期为5.9%)。 在手现金充足,多元融资渠道开启:公司坚持现金为王,报告期末在手资金1432亿元,在手资金/(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负债)为2.04倍,短期偿债能力强,位于行业前列。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84.80%,较18年末微升0.73pct;剔除合同负债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7.2%,较18年末提升0.2pct,处于行业低位;从有息负债的结构看,长期负债71.8%,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占28.2%(18年末为32%),短债比例持续下降,偿债压力不大;并且从长短债的结构上看,期限结构仍合理。公司近期成功发行2019年第一期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利率3.65%;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公司低成本融资优势突出。此外4月4日公司以每股29.8港币成功配售H股2.6亿股获得78.1亿港元,融资渠道多元化。 投资建议:公司业绩增长稳定,财务稳健,净负债率低。在手土储厚实,一季度拿地保持谨慎,资金面充裕的情况下预计后续有望回升;开工竣工占全年计划比重均有提升,全年有望超预期。考虑到公司货值大部分分布在一二线,有望受益一二线城市销售的回暖好于行业表现,我们预计公司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6550亿元。预计公司19-20年EPS分别为3.50、4.07元,对应PE为8.25X、7.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销售不及预期、房地产政策变化不及预期
保利地产 房地产业 2019-05-06 12.56 15.82 95.31% 12.76 1.59%
14.85 18.23%
详细
业绩稳健增长,可结算资源充足 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7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14%、22.51%。其中,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优于公司营收增速,主要是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公司持有金融资产分类调整,报告期内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52亿元。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净资产收益率为1.87%,较2018年第一季度增加0.1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4.8%,毛利率为39.83%,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截至到2019第一季度,公司期末预收款项3252.72亿元,预收款与2018年营业收入之比高达167%,充足的可结算资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工积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 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开工面积99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4万平方米,在建面积9181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51.3%、25.1%和38.9%,开工较为积极,将为2019年的销售表现奠定良好开端。一季度公司销售业绩保持较快增长,实现签约金额1096.60亿元,同比增长26.1%;实现签约面积700.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1%。销售均价为15664.82元/平方米,同比增加6.8%。 拿地趋于谨慎,持续深耕一二线城市 一季度公司新增容积率面积2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1%;总获取成本159亿元,同比下降67%;楼面价约为5699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6%。其中一二线城市拓展金额和拓展面积占比分别为78%和73%。总体而言,公司尽管拿地趋于谨慎,且仍聚焦于一二线城市的深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在建拟建项目598个,总建筑面积22987万平方米,可售容积率面积16378万平方米,待开发面积8548万平方米,充足的可售资源有望助力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 偿债能力提升,多元化融资助发展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128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8%,公司货币资金/短期债务为3.18,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公司负债率情况保持稳定,资产负债率78.94%,资产负债率(剔除预收款)为67.05%,与去年同期相持平。但是公司净负债率为83.96%,较去年同期下降18.3个百分点,公司杠杆水平有所下降。报告期内,公司扩展融资渠道,发行15亿元3年期中期票据,利率为3.60%;5亿美元5 年期美元债券,票面利率为3.875%。 投资建议 公司开工积极,销售表现持续提升;可售货值充足,继续深耕一二线;偿债能力有所提升,并积极运用多重渠道进行融资。我们预计19-21年净利润235.9、287.9、346.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98、2.42、2.91元,对应PE为6.80X、5.57X、4.63X。 风险提示:公司销售不及预期,政策调控超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