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海荣

民生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00522050001。曾就职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18.42%
(第146名)
60日
中线
7.89%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阿科力 基础化工业 2023-04-05 49.33 -- -- 58.08 17.07%
57.75 17.07%
详细
事件:2022 年公司实现总营收7.13 亿元(同比-18.99%),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19.66%),扣非归母净利润1.17 亿元(同比+22.23%);其中,22Q4 单季度实现总营收1.36 亿元(同比-43.61%,环比-19.28%),归母净利润0.16 亿元(同比-50.21%,环比-46.44%),扣非归母净利润0.15 亿元(同比-48.89%,环比-48.43%)。 原材料成本下降改善产品毛利,全年业绩创历史新高。2022 年公司实现总营收7.13 亿元,同比下滑18.99%,归母净利润1.20 亿元,同比增长19.66%。 分价量看,2022 年公司脂肪胺销量17946.11 吨(yoy-18.41%),全年销售均价27373.51(yoy-6.92%),光学材料销量4254.38 吨(yoy-3.01%),全年销售均价51967.73(yoy -2.00%),由于下游需求疲软叠加疫情期间物流不畅,主营产品价量双跌。从毛利率角度看,报告期间公司脂肪胺和光学材料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8.63%(同比+7.20pcts)和33.77%(同比+5.79pcts),产品吨盈利水平较去年明显改善,主要系原材料价格回落幅度大于产品价格下降幅度,其中主要原材料环氧丙烷、丙二醇、莰烯和甲基丙烯酸采购均价分别同比-37.64%、-29.69%、-17.36%和-8.01%, 公司全年销售毛利率为30.29% ( 同比+7.07pcts),销售净利率为16.77%(同比+5.39pcts)。 聚醚胺价格持续下滑,Q4 业绩承压。公司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16 亿元,同比下降50.21%,环比下降46.44%,主营产品聚醚胺价格大幅下滑导致业绩承压。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2022 年全年国内风电装机为37.63GW,同比下降21%,需求端疲软导致聚醚胺价格持续下行,根据百川数据,聚醚胺D230 华东价格Q1-Q4 市场平均价格分别为41133 元/吨、36593 元/吨、27082元/吨和21446 元/吨。公司积极加强和下游优质客户合作并开拓海外市场,下游页岩油开采需求旺盛带动公司聚醚胺出口比例提升,全年出口量实现总销售量的41%,同时继续开拓小规格聚醚胺市场,持续向北美、欧洲等地出口。 聚醚胺和COC/COP 项目启动建设,发布定增公告有望加快项目落地。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筹集资金4.41 亿元用于建设“年产2 万吨聚醚胺项目”及“年产1 万吨光学材料(环烯烃单体及聚合物)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10.5 亿元,2023 年1 月在湖北潜江举行开工仪式,项目预计建设周期18 个月。项目建成后,聚醚胺产品有望进一步增加品种和提升连续化生产品质,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COC/COP 产品有望加快从单体到聚合物的产业化,打破国内进口依赖的局面。 投资建议:随着公司潜江项目开工建设,公司聚醚胺龙头地位稳固,未来COC/COP 产业化有望支撑公司长期成长。根据产品价格变化调整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3/24 年EPS 分别为1.42/1.90 元(前值1.81/2.67 元),新增25年EPS 预测值2.74 元,对应3 月31 日收盘价PE 分别为34/26/18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海外需求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同益中 2023-04-05 20.79 -- -- 21.28 2.36%
21.28 2.36%
详细
公司收入利润均高增长,业绩复合预期。公司公告2022 年实现营收6.16亿元,同比增长86.26%;实现归母净利润1.71 亿元,同比增长226.4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8 亿元,同比增长228.37%。其中4Q2022 实现营收1.58 亿元, 同比增长71.6%; 实现归母净利润0.37 亿元, 同比增长230.0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6 亿元,同比增长322.42%。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提升,主要产品收入及毛利率均实现增长。2022 年,公司两大主要产品UHMWPE 纤维和复合材料(包括无纬布和防弹制品)分别实现收入2.56 亿元/3.42 亿元,同比增长14.53%/251.09%;毛利率分别达到36.58%/43.1%,同比增加了7.11/4.43 个百分点。公司营收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系公司订单增长,产销两旺、量价齐升。 军用需求持续旺盛,民用市场打造新曲线。2022 年国际局势持续紧张,带动下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1)产能方面,作为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龙头企业,公司积极推进核心产能建设,2022 年6 月新泰分公司新增500 吨/年无纬布生产线,同年11 月公司并购优和博后新增1000 吨UHMWPE 纤维产能。 截至2022 年年底,公司UHMWPE 纤维的设计产能为4320 吨,复合材料产能为800 吨。2)市场方面,公司紧抓主流市场机会,在保证民用市场领域大客户订单的同时加大复合材料市场的开拓力度,年内无纬布销量实现大幅增长,增幅高达198.59%;同时,公司充分利用新并购企业优和博产能提高民用占有率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大在深海养殖网箱、雷达罩、水泥增强、高端休闲面料等新应用领域的扩展,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募投项目及优和博项目投产在即,产能扩张加速进行。公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及控股子公司优和博扩产建设实现业务发展规划。募投项目“年产406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化项目(二期)”、“防弹无纬布及制品产业化扩建项目”我们预计将于今年陆续投产;优和博一期1000 吨已达产,二期1000 吨及三期1000 吨我们预计将于24 年投产。随以上项目顺利投产,公司的产能规模达到8560 吨/年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2800 吨/年的无纬布、50 万块防弹胸插板和18 万顶头盔,市场占有率将实现进一步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龙头企业,UHMWPE 纤维及无纬布产品将受益于国防+民用下游需求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将实现归母净利1.93 亿元、2.33 亿元和2.88 亿元,EPS 分别为0.86元、1.04 元和1.28 元,对应4 月3 日收盘价的PE 分别为24、20 和16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海利得 基础化工业 2023-04-05 5.79 -- -- 5.76 -0.52%
5.76 -0.52%
详细
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3.32亿元,同比下降 42.24%。公司公告 2022年实现营收 55.12亿元,同比增长 8.77%;实现归母净利润 3.32亿元,同比下降42.2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03亿元,同比降低 44.74%。其中 4Q2022实现营收 12.98亿元,同比降低 6.51%;实现归母净利润 0.51亿元,同比降低60.3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48亿元,同比降低 61.92%。 产品毛利率整体下滑,汇兑损益影响财务表现。近年来,涤纶工业丝行业扩张明显,加之下游汽车消费增长不佳等因素影响,涤纶工业丝尤其是普通丝价格下跌对公司盈利产生了一定影响。2022年公司主要产品涤纶工业长丝、轮胎帘子布、灯箱广告材料的毛利率分别为 16.29%、26.71%、17.57%,除灯箱广告材料略有增长外,工业丝及帘子布毛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此外,公司全年发生汇兑净损益 0.26亿元,导致财务费用大幅上涨,同比上涨幅度高达140.67%,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大。 涤纶丝、帘子布产能持续释放,下游消费复苏利好公司发展。随着全球汽车产量保有量及产量的增加和对汽车安全的重视加深,涤纶工业丝在轮胎帘子布、安全带丝、安全气囊等汽车安全领域的应用仍将是未来的重要增长点。公司紧抓下游市场复苏的契机,一方面,积极推进新产能建设释放。越南工厂 11万吨工业丝项目已投产 7.9万吨,剩余产能视情况逐步投产。年产 4万吨车用工业丝和3万吨高性能轮胎帘子布技改项目最后一条帘子布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进行试生产;另一方面,加紧开发新产品及新客户送样认证。我们认为,越南工厂长期国际化布局优势明显,公司产能及客户认证双管齐下,或将迎来业绩拐点。 塑胶材料业务转型进度加快,光伏反射膜材料迎来验证周期。公司广告材料全球市占率及品牌知名度居领先地位,同时,公司积极将产业用复合新材料作为未来发展及转型的新方向,其中部分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大型仓储、体育文娱建筑、环境工程等项目,目前年产 47000吨高端压延膜项目两条生产线已顺利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此外,公司战略性布局新能源光伏行业,依托完善的技术开发和生产实力,在原有涂层材料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研发出反射膜材料,并获得了反射膜的发明专利。上述转型如若开展顺利,将为公司带来新的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涤纶公司丝差异化龙头企业,越南工厂布局具备长期战略优势,反射膜实现新能源光伏产业布局,未来业绩发展受益下游发展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将实现归母净利 4.65亿元、6.01亿元和 6.51亿元,EPS 分别为 0.40元、0.51元和 0.56元,对应 4月 3日收盘价的 PE 分别为 15、12和 1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密尔克卫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3-03-24 109.37 -- -- 113.25 2.95%
112.60 2.95%
详细
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比增长40.2%。公司公告2022年实现营收115.76亿元,同比增长33.9%;实现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比增长40.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81亿元,同比增长41.45%。其中4Q2022实现营收24.82亿元,同比降低7.9%;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降低1.1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降低5.06%。 各业务板块的收入、毛利整体实现较大增长。2022年,公司MGF(全球货代业务)、MGM(全球移动)、MRW(区域仓配一体化业务)、MRT(区域内贸交付)、MCD(不一样的分销)的收入分别增长21.43%、70.62%、32.14%、37.09%、39.09%,毛利率分别达到11.37%、18.6%、46.56%、9.63%、3.13%。 营业收入上涨主要系2022年公司积极拓展新区域、开发新客户、新品类,营业成本上涨则受收入上涨影响。 子公司实行战略业务剥离,商誉减值影响公司利润。2022年原油市场动荡不安,上半年受俄乌危机等地缘政治影响,原油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下半年则因美国和国际战略储备释放计划增加供应,原油价格实现下跌。2023年,对于石油市场而言动荡因素仍然存在,公司从战略角度出发于22年下半年决定剥离子公司瑞鑫化工的大宗车用油贸易及鸿胜石化经营的加油站业务;同时,下半年长沙新发整顿醇基燃料政策,导致大春新能源(瑞鑫化工子公司)醇基燃料板块业务灭失,全年瑞鑫化工商誉发生减值,计提减值准备3156万元。 新老业务双轮驱动,支撑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积极布局中国密度建设,22年公司先后收购并新设公司13余家,全国集群建设进一步完善;在海外德国、加拿大、美国、马来西亚等地设立子公司,全球化布局已然全面启动。此外,公司积极拓展线上新业务(线上物流电商“化亿达”、线上交易平台“零元素”等),并逐步将服务领域扩展至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芯片半导体、日化、医药、危废领域,未来核心竞争力逐步加强。 投资建议:随着工业物联网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以及公司业务边界不断扩张,公司业绩或将继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将实现归母净利8.14亿元、10.57亿元和13.78亿元,EPS分别为4.95元、6.43元和8.38元,对应3月22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22、17和13倍,继续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化工品物流需求下降、物流安全风险、并购整合不及预期。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3-03-23 96.41 -- -- 98.57 0.36%
96.75 0.35%
详细
事件概述。3月 21日万华化学发布 2022年度报告,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1655.65亿元,同比增长 13.76%,归母净利 162.34亿元,同比下滑34.14%。22Q4实现销售收入 351.45亿元,环比下滑 14.91%,归母净利26.25亿元,环比下滑 18.60%。报告期内原料价格上涨,下游家电、地产、汽车等行业需求疲软导致业绩下滑。 新材料业务表现亮眼,获利能力逆市提升。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板块实现销售收入 201.24亿元,增长 30.14%,实现毛利 55.62亿元,增幅 69.20%。 在三大业务板块中的利润贡献占比从 2021年的 8.6%提升至 18.16%。本板块以 HDI、PC、PMMA、TPU 为代表的产品经过多年耕耘,市占率持续提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虽然目前营收规模偏小,但在公司上游业务景气度低迷周期,逐渐肩负起平抑上游波动的重要作用。 MDI 业务景气度回升,聚醚销量破百万。受下游需求影响,全年聚合 MDI价格呈现逐季走低态势,截至 22Q4下滑至均价约 15000元/吨,为 2020年以来的最低时期。春节后下游冰箱冷柜等行业需求复苏,截至 23Q1产品均价回升至约 16000元/吨,对应年化利润改善约 20亿元。2022年,公司聚醚业务年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实现多个细分行业的市场份额第一,今年有望继续保持高歌猛进态势。 石化业务遭遇行业低谷,有望底部反弹。石化业务具有强周期属性,22年处于全行业性景气度低谷,公司以 100万吨/年乙烯及 75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为源头,拥有一体化产链布局,在行业中具有相对成本优势和 LPG 资源优势。 22年公司石化业务平均毛利率水平下降至 3.74%,我们基于全行业性成本均承受较大压力判断,石化业务获利有望触底。 大量在建项目顺利推进,2024或迎来台阶式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有超过 600亿的资本开支计划,是历史上投资强度最高的时期之一,将迎来POE、乙烯二期、蓬莱项目等众多项目集中投产,公司有望迎来新一轮台阶式的成长。 投资建议:公司聚氨酯及石化业务有望底部反弹,新材料与精细化学品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4年或将迎来大量在建项目投产,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给予“推荐”评级。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9.25亿元、244.28亿元、282.00亿元,现价(2023年 3月 21日),对应 PE 分别为15x、12x、11x.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及消费复苏不及预期;2、聚氨酯和石化多个产品产能过剩,导致供应端格局恶化;3、新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中自科技 2023-02-07 43.49 -- -- 51.65 18.76%
51.65 18.76%
详细
尾气处理催化剂国内领先企业。中自科技成立于 2005年,主营天然气、柴油、汽油等燃料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器)、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以及储能与动力电池等新材料,是我国领先的环保催化剂厂商。目前公司布局成都、眉山和长春三大生产基地,募投项目达产后,产能将进一步提升至汽油车催化剂 100万套/年,柴油车催化剂 55万套/年,天然气车催化剂 10万套/年。 国六标准已在全国范围实施,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升级带动市场扩容。自 2021年 7月 1日起,全国范围重型柴油车开始执行国六 a 限值要求。由于国六排放标准中对尾气中的各类污染物提出了更严格的排放限制,汽油车一般须采用 TWC或 TWC+cGPF 组合方案,柴油车一般需要采用 DOC+cDPF+SCR+ASC 组合方案,天然气车一般需要采用 TWC 或 TWC+ASC 组合方案。催化剂与涂覆产品单套价值量放大,国六标准下汽油车、轻型柴油车、重型柴油车及重型天然气车的单套催化剂组合价格大幅上涨,据我们测算,国六新标全面实施后,汽油车、轻型柴油车、重型柴油车及重型天然气车的催化剂市场将达到 679、229、146和45亿元,市场空间达到 1099亿元。 燃油商用车有望周期筑底,尾气处理材料市场复苏可期。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和国民经济有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销量呈现周期波动特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重型商用货车/轻型商用货车销量分别为 139.5万辆/211万辆,但销量呈现前高都低趋势。商用车销量在 2Q21至 3Q22经历了约一年半的下行周期后,目前逐步呈现底部企稳特征。未来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复苏,有望进一步带动国六相关材料需求修复。 公司催化剂主业修复+储能电池新布局,料将带动公司业绩快速反弹。 (1)公司是国内天然气重卡催化剂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 30%以上;今年公司获得关键的潍柴 WP13NG 机型公告,有望将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 60%+; (2)2022年公司实现汽油乘用车大客户零突破,深入绑定长安汽车,获得多款定点车型公告,汽油车催化剂销量将迎来高速增长; (3)携手能蜂电气布局工商侧储能电池业务,公司 60-200大圆柱锂电电芯目前已通过代加工方式实现销售收入,2022年内 PACK 中试线、10MWH 电芯中试线逐步落地,储能电池销售收入有望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0.52、1.71、2.31亿元,EPS-0.61、1.98和 2.69元/股,对应 2023年 2月 2日收盘价,2023年和2024年 PE 为 20、15倍。考虑到国六标准已经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随着公司募投产能分布释放叠加市占率的持续提升,公司业绩有望在未来两年实现快速增长,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燃油车销量周期下行的风险;贵金属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市占率下降的风险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2-11-18 88.21 -- -- 93.66 6.18%
108.00 22.44%
详细
公司已从单业务冠军发展为综合性化工巨头。公司是国内化工行业龙头企业,从MDI 产品起家,现已拥有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三大业务板块。公司2018 年首次跻身全球化工50 强,2021 年销售收入达1455 亿元,位列第17 名。2021 年石化板块销售收入超过聚氨酯板块,海外销售收入超过国内。预计到2024 年公司的销售收入将迈上2000 亿元门槛,行业领军地位进一步巩固,有望在2025 年前后跻身全球化工十强,2030 年成为一流的世界五百强企业。 三大战略路径支撑公司过往成长。1)公司的成长过程深受BASF 等公司一体化理念影响,以一体化相关多元化为主要路径发展;2)公司持续积极扩张,高强度资本开支推动公司不断以“上台阶”形式成长;3)公司尤其注重技术创新,将技术创新为作为驱动公司成长的核心竞争力。 四大项目将成新一轮“上台阶”基石,“四梁八柱”业务雏形初现 公司烟台三期、蓬莱一期、福建聚氨酯,及眉山项目顺利推进,2022-2024 年将成历史上投资强度最高时期之一,近三年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600 亿元。预计2024 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将迎来新一轮增速高峰,台阶式成长或将再现。新建四大项目与已投产的烟台一期、烟台二期、宁波基地、匈牙利基地构成公司运营端的“八大支柱”;新材料领域自主开发的POE、PA12、PC、ADI、柠檬醛等产品也将陆续投产、扩产或完善产业链配套;电池材料等新兴业务方向发力布局,与聚氨酯、石化板块共同构建起业务端的“四根主梁”。 公司聚氨酯板块竞争优势继续扩大。2023 年开始万华将主导新一轮MDI 行业扩产高峰,宁波万华超低成本扩产60 万吨MDI 产能,福建万华新投产40 万吨MDI 产能,2023 年公司全球产能占比将从目前的28%提升至34%,国内产能占比将从59%提升至67%。宁波万华单吨扩产成本不到1600 万元,约为三井丽水扩产计划单吨投资的12.3%,巴斯夫美国扩产计划单吨投资的5.7%。公司在MDI 行业的规模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强化。 投资建议:公司在所处赛道行业处于龙头地位,且公司三大一体化项目,及大量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项目在推进之中,一体化和规模优势将继续强化,新材料及新兴业务板块重点布局、快速增长,新项目投产有望带动公司业绩继持续高速成长。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136.08 亿元,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74.04 亿元、226.68 亿元、299.90 亿元。EPS 分别为5.54元、7.22 元、9.55 元,现价(2022 年11 月15 日),对应PE 分别为16x、12x、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新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2)下游需求增速下滑风险;3)公司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风险;4)国内外疫情反复对公司产品需求的不利影响。
回天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11-09 18.76 -- -- 18.91 0.80%
19.36 3.20%
详细
回天新材,粘接未来回天新材,成立于 1998年,2010年于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包括有机硅胶、光伏电池背膜、聚氨酯胶等,应用领域为可再生能源(2021年占比 5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电子电器(15%)。2021年有机硅胶收入占比 54%,非胶类产品(光伏电池背膜)23%,聚氨酯胶 14%,其他胶类产品 7%。 胶粘剂行业:高景气与渗透率,同步重要胶粘剂下游应用广泛,包含建筑、光伏、汽车、电子等领域,有机硅密封胶因其优异的耐候性和抗老化性能,在应用于使用年限长、需长时间暴露于室外环境的领域时具备明显优势,如幕墙、光伏等场景。 (1)光伏胶:空间持续扩容,突破产能瓶颈。我们测算 2021年全球光伏胶市场空间约 41-64亿元,乐观估计 2025年光伏胶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113亿元。光伏胶市场快速扩容,产能规模是光伏胶企业的一大竞争优势。光伏胶验证周期大约在 9个月到 1年不等。 (2)动力电池胶:高景气赛道+国产替代趋势。动力电池胶主要应用在电池电芯粘接固定、BMS 三防保护、焊点保护、导热灌封等,具有较强技术壁垒、认证壁垒、资金壁垒等。新能源车渗透率迅速提升,受益新能源车产业链国产替代。 (3)电子胶:主要用于电子电器元器件的粘接、密封、灌封、涂覆、结构粘接、共行覆膜和 SMT贴片。 聚焦 3大景气赛道,重点是产品延伸+国产替代公司聚焦三大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主赛道,以及有机硅胶、聚氨酯两大胶种,同时添加一些功能性胶种对三大赛道客户进行覆盖。 (1)光伏板块紧跟装机量,打造“硅胶+背板”组合拳。可再生能源业务保持高增速,光伏硅胶稳居龙头(市占率 45%以上),22H1上海疫情期间仍给行业 Top10客户提供保供服务。公司品牌优势、头部效应明显,顺应下游组件厂海外扩产,海外业务快速发展。 组合拳出击,背板业务进入行业第一梯队,细分产品多元化,从 KPC、TPC 扩展到 CPC、透明背板。 (2)新能源车领域提高国产渗透率,关注负极胶投产进展。动力电池胶认证周期长(部分大客户认证周期甚至达 5-6年),电池技术更新迭代提供市场空间增量,公司已导入多家动力电池 Top10客户,2021年新能源汽车业务销售约 4500万。负极胶技术壁垒高企,SBR 用量虽少,但对整体性能起关键作用,PAA 更适用于硅碳负极。22H1公司负极胶引进数名高端研发人才,宜城 5.1万吨 PAA+定远 4.5万吨 SBR 负极胶一期产能预计未来陆续释放。 (3)电子胶加速导入大客户。2021年大电子业务收入 4.6亿,同比+42.8%,2022H1大电子业务收入 2.91亿,同比+37.7%,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光伏逆变器等应用领域销售收入均实现 100%以上增速。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回天新材,我们看好:①光伏领域硅胶+背板产品组合,趁势光伏高景气,②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造车新势力,提高国产渗透率,③负极胶一期产能未来陆续释放。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为 2.96、3.91和 5.11亿元,现价对应PE 分别为 27、20、1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导入不及预期;大客户导入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格局恶化;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森麒麟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9-09 37.20 -- -- 37.39 0.51%
37.39 0.51%
详细
公司的盈利能力领先同行。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高于同行,主要得益于公司的产品结构以及先进制造产线。公司的产品结构中高毛利率的半钢胎产品占比同行业最高,在2022 年泰国二期工厂投产前所有的轮胎产能均为半钢胎产品;大尺寸轮胎拥有更好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近几年轮胎的大尺寸化是行业里发展的一个趋势,森麒麟、韩泰等国际领先轮胎公司均在发力大尺寸轮胎,在公司半钢胎产品中,毛利率相对更高的大尺寸轮胎占比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公司泰国一期工厂在2019 年投产,得益于先进制造产线,公司整体的费用率、开工率、人均创收等指标均有了明显改善,并且持续领先全行业。 轮胎消费具有刚性属性。轮胎产业链下游是汽车消费市场,大致可以分为配套市场以及替换市场,其中替换市场占轮胎总消费市场的比例超过7 成。人们对于汽车出行的刚需存在使得轮胎的替换市场消费也具有刚性需求,所以我们能看到全球轮胎替换市场在经历2020 年疫情冲击后,能迅速在2021 年恢复。一般而言汽车保有量数据不会出现断崖式下滑,那么轮胎替换市场的消费需求也不会急剧萎缩。另一方面,凭借着国内制造业降本增效能力,国产轮胎品牌的性价比在国际上占有绝对优势,国产轮胎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也处于上升通道。 轮胎成本以及航运费边际改善。轮胎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属于周期品,合成橡胶、天然橡胶、炭黑等是主要上游原材料,这也使得轮胎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波动属性。原油可以是观察轮胎成本变化的先导指标,因为原油价格波动会带动合成橡胶以及炭黑价格波动,合成橡胶价格进而会影响天然橡胶价格,所以原油价格对轮胎成本影响深远。现阶段原油价格从高位企稳有所回调,轮胎的成本端边际改善,轮胎企业利润有望增厚。此外,虽然国内龙头轮胎厂的轮胎海外运输采用FOB 模式结算,但是极端的航运条件会影响产业链出货,并且轮胎厂也会或多或少主动承担部分费用,进而使得航运对轮胎企业业绩带来影响。现阶段,航运紧张的局面也已经大幅缓解,航运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渐消退。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11.92、16.98、21.95亿元,EPS1.84、2.61 与3.38 元,9 月6 日收盘价对应PE 为20、14 和11 倍。 考虑到公司产能全球布局,未来几年公司轮胎产能将持续释放,结合国产轮胎领先的性价比,公司的业绩将保持增长势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海运费大幅上涨、产能建设与投产不及预期、下游轮胎消费不达预期等。
三联虹普 计算机行业 2022-08-26 21.21 -- -- 21.55 0.65%
21.35 0.66%
详细
事件描述。2022年8月24日,公司发布半年报,1H2022实现营收5.13亿元,同比增长28.35%;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25.23%;其中2Q2022实现营收2.99亿元,同比增长32.25%;实现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37.05%。 尼龙6/66原料松动拉动下游扩建热情,为公司打开广阔市场空间。过去,我国聚酰胺受制于原料价格因而发展较为缓慢,但随着近十年己内酰胺大规模的产能投放、2019年己二腈国产化工艺的成功突破,不仅刺激了终端需求,而且推动了聚酰胺产业链的重新分配。经过多年的战略布局,公司已成功切入聚酰胺6上游产业链,同时推出连续的锦纶6/66纺丝-SSP技术路线,已覆盖从己内酰胺、聚酰胺聚合至聚酰胺纺丝的全产业链范围。1H2022,公司新材料及合成材料业务实现业务收入3.59亿元,营业收入增长明显,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在聚酰胺及聚酯领域与台华新材、万凯新材等客户累计新签合同金额总计约8.87亿元。 预计公司有望受益于此次聚酰胺产业化一体化发展,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再生业务迎来发展良机,公司新签订单快速增长。欧洲聚酯瓶再生技术渗透率较高,近年来亚洲逐步成为全球再生聚酯包装行业的主要增长点。公司控股子公司司Polymetri率先在国际上提供了年产万吨级的“瓶对瓶”再生rPET工艺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符合最高食品安全等级的PET同等级回用的闭环循环。今年先后与CircularPETCo.,Ltd及FarEasternIshizukaGreenPETCorporation签署了食品级再生rPET项目合同,金额累计约为2.62亿元;与台华新材签订的化学法循环再生尼龙材料也正按计划如期进行。1H2022,公司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业务实现收入1.27亿元,同比有所下滑(主要系在手订单尚未确认影响)。 我们认为公司积极顺应国内外塑料及纺丝品循环再生经济发展,将为公司后续业绩增长提供有利支撑。 工业AI解决方案厚积薄发,业务成长性较为显著。近年来,随着化纤龙头企业规模的加速扩张,对于智能设备相关的需求日益迫切。公司发挥企业全产业链“一站式”整体移交模式,将智能化产品与项目进程有机结合,推出的纺丝智能吹风系统已成功在尼龙6行业实现销售,综合节能减排效能突出。1H2022,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实现收入0.20亿元,保持平稳。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际领先聚合物成套生产工艺技术提供商,专注打造一站式“交钥匙”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4、3.73、4.63亿元,现价(2022/8/23)对应PE分别为23X、17X、14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动荡,全球供应链紧张导致业务收入因结算周期波动,技术变革引起的业务波动及核心人才流失风险。
赛轮轮胎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8-24 12.50 -- -- 13.14 5.12%
13.14 5.12%
详细
事件概述。2022年8月22日,公司发布半年报,1H2022,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4.93亿元,同比增长21.28%;实现归母净利润7.15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扣非净利润7.0亿元,同比增长3.47%。其中2022Q2单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25.03%,环比增长15.77%;实现归母净利润3.63亿元,同比增长29.53%,环比增长22.05%;实现扣非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41.28%,环比增长34.56%。售价提涨叠加原材料成本略有下行,公司综合毛利率环比提升。公司2Q2022实现综合毛利率19.32%,环比提升2.29pct,主要是因为公司为了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而提涨了售价,并且公司主动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使得公司Q2产品综合售价环比增长了12.27%;而原材料端,根据百川数据,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在Q2环比略有下滑,虽然炭黑价格有所增长,但是Q2公司原材料总体价格还是环比下降了0.19%。 扩建国内外轮胎产能,未来保持高增长性。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外均有资本开支新建轮胎产线项目。国外方面,越南三期项目以及柬埔寨年产900万条半钢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截止中报披露日工程进度均已达到60%,今年二月份公司另规划了柬埔寨年产165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预期明年投产;国内方面,公司拟分五期投资建设“青岛董家口年产3,000万套高性能子午胎与15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以及分两期建设“年产50万吨功能化新材料(一期20万吨)项目”,项目建成后,公司有望在董家口“再造”一个赛轮轮胎。性能不断获得接受与认可,公司液体黄金系列产品有望打开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利用液体黄金材料自主研发的多款乘用车胎和商用车胎产品在2022年德国科隆国际轮胎展重磅亮相并发布了TüVSüD、AUTOBILD、IFV等国际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多项专业测试数据,3款液体黄金商用车轮胎及1款液体黄金轮胎乘用车轮胎相关指标均超过TüV检测标准并获得TüVMARK证书,液体黄金轮胎的知名度、认可度以及接受度都在提升。此外,公司开始加快推进液体黄金轮胎进入市场的步伐,6月举行了液体黄金轮胎乘用车系列轮胎产品的首发仪式,推出针对国内市场,主打安全舒适、节能耐用、高端运动的液体黄金系列产品,并在天猫平台(店铺名“赛轮轮胎旗舰店”)上线销售。我们认为,公司的液体黄金轮胎目前正处于行业进入初期,当知名度以及消费者认可度提升到一定阈值,公司的液体黄金系列产品将快速打开市场。投资建议:公司轮胎产能持续扩张,并且配套液体黄金产能提升自身产品性价比。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89、27.75、36.02亿元,现价(2022/8/22)对应PE分别为20X、14X、11X,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大幅上行;船运等运力紧张;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台华新材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2-08-22 12.96 -- -- 12.96 0.00%
12.96 0.00%
详细
事件概述。2022年8月20日,公司发布半年报,1H202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8亿元,同比增长11.42%;实现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降8.35%;扣非净利润1.71亿元,同比下降31.15%。单季度来看,公司2Q2022实现营收11.03亿元,环比增长16.72%;实现归母净利润1.24亿元,环比增长7.83%;扣非净利润0.82亿元,环比下降7.87%。 毛利率下滑、管理费用率提升,公司短期利润承压。公司收入同比实现增长,而净利润同比却出现下滑,主要受到公司毛利率下降及管理费用上升的影响。1H2022,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0.60%,同比下降34.65%;其中,2Q2022公司综合毛利率为9.07%,环比下降26.77%。1H2022,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0.11%,主要系职工薪酬增加的影响,我们认为随着新项目陆续投产,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高。 PA66行业国产化加速进行,利好公司业绩增长。近年来,随着PA66关键原料己二腈的国产化工艺突破,PA66行业迎来发展机遇,行业企业纷纷布局PA66产能,使得国内PA66价格逐步降低。据百川数据,PA66价格自2022年1月1日的37440元/吨下降至2022年8月19日的21320元/吨,下降幅度达43.06%;与此同时,PA66与PA6的价差自2022年1月1日的21990元/吨下降至2022年8月19日的7795元/吨,下降幅度达64.55%。PA66价格及价差的变化将充分利好以公司为代表的下游纺丝差异化企业,而公司作为国内少数拥有锦纶纺丝、织造、染色及后整理一体的、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化纤纺织企业,也将有力把握行业机会,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厚。 锦纶新项目建设稳步进行中,扩展公司发展新空间。为紧抓锦纶行业发展机遇,公司于2021年分别规划建设了“绿色多功能锦纶新材料一体化项目”(项目分四期,计划5年内建成,其中第一期为年产10万吨再生差别化锦纶丝项目和6万吨PA66差别化锦纶丝项目,截至22H1进度为20%、13%)和“智能化年产12万吨高性能环保锦纶纤维项目”(建设期2年,截至22H1进度为99%)。2022上半年,两项目均在积极建设中,其中“绿色多功能锦纶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于年底完成厂房结顶。我们认为,公司项目建设将有利于公司提升中高端锦纶长丝领域的产能,特别是PA66及再生PA6的产能提升。未来随公司以上锦纶新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差异化产品竞争优势,也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打开公司未来长期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拥有行业独特的锦纶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并且差异化产品持续建设投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7、8.16、10.57亿元,现价(2022/8/19)对应PE分别为20X、13X、10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台华新材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2-08-22 12.96 -- -- 12.96 0.00%
12.96 0.00%
详细
事件概述。2022年8月20日,公司发布半年报,1H202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8亿元,同比增长11.42%;实现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降8.35%;扣非净利润1.71亿元,同比下降31.15%。单季度来看,公司2Q2022实现营收11.03亿元,环比增长16.72%;实现归母净利润1.24亿元,环比增长7.83%;扣非净利润0.82亿元,环比下降7.87%。 毛利率下滑、管理费用率提升,公司短期利润承压。公司收入同比实现增长,而净利润同比却出现下滑,主要受到公司毛利率下降及管理费用上升的影响。 1H2022,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0.60%,同比下降34.65%;其中,2Q2022公司综合毛利率为9.07%,环比下降26.77%。1H2022,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0.11%,主要系职工薪酬增加的影响,我们认为随着新项目陆续投产,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高。 PA66行业国产化加速进行,利好公司业绩增长。近年来,随着PA66关键原料己二腈的国产化工艺突破,PA66行业迎来发展机遇,行业企业纷纷布局PA66产能,使得国内PA66价格逐步降低。据百川数据,PA66价格自2022年1月1日的37440元/吨下降至2022年8月19日的21320元/吨,下降幅度达43.06%;与此同时,PA66与PA6的价差自2022年1月1日的21990元/吨下降至2022年8月19日的7795元/吨,下降幅度达64.55%。PA66价格及价差的变化将充分利好以公司为代表的下游纺丝差异化企业,而公司作为国内少数拥有锦纶纺丝、织造、染色及后整理一体的、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化纤纺织企业,也将有力把握行业机会,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厚。 锦纶新项目建设稳步进行中,扩展公司发展新空间。为紧抓锦纶行业发展机遇,公司于2021年分别规划建设了“绿色多功能锦纶新材料一体化项目”(项目分四期,计划5年内建成,其中第一期为年产10万吨再生差别化锦纶丝项目和6万吨PA66差别化锦纶丝项目,截至22H1进度为20%、13%)和“智能化年产12万吨高性能环保锦纶纤维项目”(建设期2年,截至22H1进度为99%)。2022上半年,两项目均在积极建设中,其中“绿色多功能锦纶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于年底完成厂房结顶。我们认为,公司项目建设将有利于公司提升中高端锦纶长丝领域的产能,特别是PA66及再生PA6的产能提升。未来随公司以上锦纶新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差异化产品竞争优势,也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打开公司未来长期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拥有行业独特的锦纶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并且差异化产品持续建设投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7、8.16、10.57亿元,现价(2022/8/19)对应PE分别为20X、13X、10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方竞 7
双星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08-18 26.40 -- -- 26.30 -0.38%
26.30 -0.38%
详细
事件: 2022年 8月 9日,双星新材发布 2022年中报,公司 2022年 1H 实现营收 34.83亿元,同比增长 31.88%;实现归母净利 7.14亿元,同比增长 18.21%。 外部环境不利短期承压,上半年业绩展现韧性。 公司 Q2实现营收 17.53亿元,同比+28.94%,环比+1.33%;实现归母净利 3.55亿元,同比+8.27%,环比-1.26%。上半年因国内疫情反复公司停产约半月,物流运输等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原油、 PTA 等上游原料价格高涨造成成本高企,公司营业成本显著上升至25.03亿,同比增长 43.04%,毛利率下降 5.61pct 至 28.12%。公司上半年业绩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随着上游原料价格的回落及公司高毛利产品放量,预计未来毛利及利润水平会持续改善。 “五大板块”持续发力,新材料占比攀升。 公司重视研发,加速向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热收缩材料和节能窗膜材料五大新材料板块发展, 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 1.25亿元,同比增长 13.34%。新材料占主营业务营收比例由去年同期的 67%提升至 73%,利润占比由 75%提升至 83%。公司新材料主力军光学膜上半年实现营收 10.68亿元,同比增长 22.61%,规划全年营收占比达 45%,其中针对三星开发的新产品实现对韩国膜企的替代。受益于光伏的高景气度,新能源材料在上半年供不应求,实现营收 7.45亿元,同比增长 32.37%,预计下半年将新增产线扩产。公司可变信息材料膜为全球龙一,热缩膜方面正推动 PETG对 PVC 的全面取代,两大板块在上半年分别实现 2.25、 1.74亿元营收,未来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前瞻布局 PET 铜箔,新增长点未来可期。 当前锂电铜箔的市场规模超过 500亿元, PET 铜箔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的优点,未来有望在电池负极中部分替代传统铜箔,预计 2025年 PET 铜箔市场容量达 100-150亿元。 公司实现 PET 铜箔“基膜—磁控溅射—水镀“两步法工艺关键环节全覆盖,作为平台型公司优势明显。公司早在 2020年便立项 PET 铜箔,随后攻克原料配比并实现 4.5μm 基膜量产,在覆铜环节其磁控溅射设备采购自应用材料,水镀设备及技术储备完善。相比于外购 PET 基膜的公司,自研基膜可有效降低成本,当前双星生产的 PET 基膜价格低于 3万元,仅为国际龙头东丽的一半,在 PET铜箔生产中具有显著成本优势。 公司 PET 基膜已实现外供, PET 铜箔样品已在去年进行送样检测,当前进展顺利。公司根据反馈意见进行配方改进,对延展性和抗氧化性进行优化,未来将视客户后续反馈情况进行量产,有望在新能源领域为公司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投资建议: 双星新材新材料业务持续放量, PET 铜箔布局全面,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业绩坚韧,充分体现了公司的竞争力。我们预计公司 22/23/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07/25.93/34.87亿元,对应 PE 为 16/11/8倍,考虑到未来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回落、疫情的缓解,以及公司新建产线后各大板块产能持续扩张,预计公司营收及利润将加速增长,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2-08-16 88.68 -- -- 96.16 8.43%
96.16 8.43%
详细
事件概述。8 月10 日,科思创宣布其位于德国的30 万吨/年TDI 装置因氯气泄漏发生不可抗力事件,短期内无法重启,预计11 月30 日后恢复供应。另外,巴斯夫位于德国的30 万吨/年TDI 装置于4 月底停车检修,目前暂未重启。 公司是国内TDI 龙头企业,规模成本优势突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TDI 生产国,截至2022 年8 月12 日我国TDI 产能为136 万吨。万华在国内运营有烟台30 万吨/年装置,以及福州10 万吨/年TDI 装置。公司产能在国内占比29%,是国内最大的TDI 供应商。其单套30 万吨/年的装置在国内企业中也具有显著的规模成本优势。同时万华还在福建新建一套25 万吨/年TDI 装置,装置投产后将进一步巩固万华在国内TDI 市场的龙头地位。 公司海外供应能力突出,是欧洲的三大TDI 供应商之一。公司是目前国内化工企业中少有的在欧美运营有大型制造基地的企业,公司于2010 年并购了中东欧最大的化工公司匈牙利博苏化学,具备较强的全球供应和服务能力。截止到2022 年8 月9 日,万华化学匈牙利子公司拥有的TDI 产能为25 万吨/年,是欧洲三大TDI 供应商之一。我们认为,万华化学有望充分受益于此次不可抗力事件,利用全球供应产业链及产能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海外公司盈利能力实现进一步提升。 海外突发供应短缺事件有利于提振TDI 价格,利好国内TDI 企业。受下游需求疲软影响,今年2 月以来TDI 价格持续下滑。国内TDI 价格从2 月的19800元/吨高位,下跌至8 月10 日的15500 元/吨。科思创德国TDI 装置作为当地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主力装置之一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将大幅减少当地的供应量,有利于全球TDI 价格止跌回升。事件发生以来,截至8 月12 日国内TDI 价格已经反弹至16700 元/吨,有助于公司业绩提升。 投资建议:万华化学TDI 规模行业领先,全球化供应能力强,能够充分把握海外市场机会。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9.34/250.03/295.02 亿元,对应8 月12 日收盘价PE 分别为13x/11x/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